“呆啵nini”为你分享14篇“山东省水果产业现状与竞争力分析论文”,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山东省水果产业现状与竞争力分析论文
摘要:水果产业正处在一个巨大变革的历史时期, 一方面产业规模快速扩张, 一方面成本上升, 局域性、结构性矛盾突出, 面临着栽培模式管理技术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本文介绍了山东水果产业的历史与现状, 立足国际、国内水果产业发展形势, 客观分析了山东水果产业的竞争优势与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实现水果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水果产业; 现状; 对策;
山东是水果生产大省, 水果栽培历史悠久, 品种资源丰富, 素有“北方落叶果树王国”的美誉, 在国民经济发展及全国水果生产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水果产业本身的生产形势、要素配置及其所处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 科学研判山东水果生产形势, 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 搞好水果产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 山东水果产业现状
1.1 地理气候条件与主要栽培树种
山东地处东部沿海, 黄河下游, 位于北纬34°22.9'~38°24.0', 东经114°47.5'~122°42.3'之间。东部为半岛, 西部为内陆。全省山地占15.5%, 丘陵占19.4%,平原占55.0%, 湖泊占0.8%, 其余为9.3%。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 降水集中, 雨热同季, 春秋短暂, 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1~14℃, 全省气温地区差异东西大于南北。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950 mm之间,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79.5 mm,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全省平均光照时数为2 300~2 890 h。
山东地理气候条件适宜绝大部分落叶果树生长, 目前有记载的栽培果树有90种, 分属16科34属, 其中主要树种有苹果、桃、葡萄、梨、大樱桃、枣、柿子、杏、山楂、猕猴桃等。
1.2 面积、产量稳中有增
山东水果总面积65.33×10hm, 较上年增加652 hm, 产量1 728.5×10t, 较上年增加25.5×10t[1]。
改革开放以来, 山东水果产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图1) :一是1978年至1984年的恢复性发展阶段, 水果面积由27.2×10hm发展到28.8×10hm;二是1985年至的持续快速发展阶段, 由28.8×10hm发展到96.2×10hm, 增加了2.3倍,平均年增长率10.6%;三是至的调整阶段, 面积由96.2×10hm调减到58.1×10hm, 减少40%,平均年递减4%;四是至今的稳定发展阶段, 由58.1×10hm发展到65.3×10hm。
与规模的起伏不同, 山东水果总产量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图1) , 由1978年的153×10t, 先后于1993、、连续突破500、1 000、1 500×10t关口;666.7m平均单产由1978年的374 kg, 先后于1995、和连续突破500、1 000、1 500 kg关口 (图2) , 20达到1 764 kg[2,3]。
图1 1978—年山东水果面积产量变化情况
1.3 区域分布
全省17市均有果树栽培, 胶东半岛及泰沂山区为水果相对集中的地区;其中烟台市是传统的水果生产大市, 是著名的“烟台苹果”、“福山大樱桃”、“莱阳梨”的集中产地, 水果面积、产量分别占全省水果总面积、总产量的25.0%和32.8%。
图2 1978年—2016年山东水果平均单产变化情况
全省水果生产区域化分布趋势明显。形成了以烟台、威海为主的半岛地区和沂蒙山区苹果优势产区, 面积、产量分别占全省的63%和72%;以临沂、莱芜、潍坊、泰安为中心的桃优势产业带, 面积、产量分别占全省的67%和74%;以滨州、东营、德州为主的枣集中产区, 占全省枣产量的80%以上;以烟台、潍坊、泰安、枣庄、济宁、日照、淄博七市为主的大樱桃集中产区, 规模占全省的80%以上。
1.4 主要树种的生产情况
1.4.1 苹果
2016年全省苹果面积30.13×10hm, 产量978.1×10t, 占全省水果总面积、总产量的56%和64%;主要栽培品种有红富士、嘎啦、红将军、美国八号、元帅系、乔纳金、国光、珊夏等。其中红富士是主要的栽培品种, 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到苹果总面积、总产量的76%和79%。
1.4.2 桃
目前全省桃栽培面积11.31×10hm, 产量293.6×10t, 占全省水果总面积、总产量的17.3%和17.0%。主要栽培品种有上百个, 从3月到10月都有桃果上市。据抽样调查, 3—4月份上市的设施栽培品种占总面积的2.2%;5—6月份的早熟、中早熟品种约占14.3%;7—8月份的中熟、中晚熟品种约占71.4%;9—10月份的晚熟品种约占12.1%[4]。
1.4.3 大樱桃
2016年全省大樱桃栽培面积7.73×10hm, 产量约58×10t, 成为种植规模上仅次于苹果和桃的第三大栽培树种, 全省除东营市和滨州市以外都有栽培。烟台、泰安、潍坊、枣庄、济宁、日照的栽植规模都在4 000 hm以上, 主要栽培品种有红灯、先锋、美早、拉宾斯、黄蜜、意大利早红、旱大果、雷尼、布鲁克斯、萨米脱等。
1.4.4 梨
目前全省梨栽培面积4.57×10hm, 产量133.9×10t, 主要栽培品种有黄金梨、鸭梨、茌梨、丰水、新高、长把梨、新兴、圆皇、黄冠、爱宕、香水、大果水晶、绿宝石、秋黄等。
1.4.5 葡萄
目前全省栽培面积4.10×10hm, 产量114.2×10t, 主要栽培品种有巨峰、玫瑰香、泽香、红地球、夏黑、藤稔等。
篇2:山东省水果产业现状与竞争力分析论文
2.1 竞争优势
2.1.1 水果风味独特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使得山东水果具有不同于其他产区的独特品质与风味。烟台苹果以其“肉质松脆、汁多爽口”的特点, 畅销国内外;蒙阴蜜桃以其“果肉细腻、汁甜味香”的特点享誉大江南北;沾化冬枣以其“皮薄肉脆、细嫩多汁、甘甜清香、营养丰富”而被誉为“天下奇果”。
2.1.2 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较高
2016年, 山东以占全国5.0%的面积, 贡献了9.5%的.水果产量, 666.7m平均单产1 764 kg, 是全国平均单产的1.9倍;苹果单产2 165 kg, 是全国平均单产的1.7倍;以苹果为代表的水果出口连续多年全国第一, 2016年鲜苹果出口55.2×10t, 出口额6.18亿美元, 分别占全国的41.7%和42.6%。
2.1.3 产业化水平较高
全省现有各类果品分级包装流水线800余条, 年处理能力超450×10t;果品贮藏能力480×10t, 其中气调贮藏120×10t;登记在册的各类果品专业批发市场64个, 年流通量500×10t[5]。
2.1.4 品牌号召力强
山东是最早引进栽培西洋苹果、欧洲大樱桃的地区, 是我国现代果业生产的发祥地, 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产生的传统名品, 如烟台苹果、莱阳梨、峄城石榴、无棣金丝小枣、大泽山葡萄、曹州柿饼等, 在消费者中拥有众多的拥趸。
2.1.5 现代果园发展初具规模
“十二五”期间, 山东出台了“水果产业振兴规划”, 启动实施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水果产业项目”, 先后投入财政资金3.8亿元, 建设各类现代栽培模式示范园近7千公顷, 带动全省新发展苹果矮化集约栽培果园4万公顷, 同时示范推广了生态栽培模式、果园物联网应用技术等, 果园的集约化、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2.2 面临的主要问题
2.2.1 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近几十年来, 我国和世界的水果种植规模、产量快速增加。2016年全国水果面积12 981.5×10hm, 产量1.81×10t, 面积、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分别较1978年增加5.8倍和26.5倍, 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3%和9.3%;至间, 我国水果产量增加1.04×10t, 占世界同期水果增加量的51.2%;20我国苹果、桃、梨和红枣的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50.6%、59.5%、71.3%和49.6%, 人均水果占有量121.9 kg, 是同期世界人均水果占有量 (不含中国) 86.5 kg的1.4倍。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 今后水果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表1 我国主要水果世界占比及人均占有情况
2.2.2 生产成本持续攀升
据山东省农业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抽样调查, 666.7m苹果生产成本由20的5 440元增加至2016年的6 843元;雇工价格由年的60元/天增长至2016年的140元/天 (图3、图4) 。
2.2.3 生产效益降低
以主栽树种苹果为例, 2010年以来, 苹果生产效益呈逐年下滑的趋势。据山东省农业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调查, 2016年山东苹果666.7m纯收益4 517元, 较、2014年、分别下降633元、5 075、3 819元;成本收益率 (收益/成本) 66.01%, 再创历史新低 (图5、图6) 。
图3 2010—2016年山东苹果生产成本变化
图4 2010—2016年山东苹果生产雇工价格变化
图5 2010—2016年山东苹果生产666.7m2收益变化
2.2.4 经营分散, 组织化程度低
以一家一户为主的小规模生产方式没有根本性改变。经营分散的直接后果一方面是生产效率低下, 果农既要生产又要销售、既要懂施肥又要懂植保、会修剪;一方面是标准化生产程度低,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2.2.5 动力强的企业和品牌较少
相对于影响力较大的区域公用品牌, 山东缺少带动力、影响力强的企业和品牌, 很多地区优势明显的水果产品长期以贴牌销售或供应原料为主, 难以形成持续的市场竞争力。
图6 2010—2016年山东苹果成本收益率变化
2.2.6 基础设施落后, 装备水平低
大多数果园立地条件差, 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果园机械化水平不高, 效率低下。
2.2.7 观念与基础性研究相对滞后
传统的以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观念仍大有市场;如何将经济效益最大化与环境资源的保护利用、质量安全、与其他相关产业的统筹规划紧密结合的措施还不够到位;因地、因树精准施肥等基础性问题的研究还不充分, 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等现象仍然突出。
3 发展对策
3.1 创新组织方式和服务模式, 提升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培育新型社会化综合服务体或专业化的生产服务组织, 开展果园托管、半托管或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工作, 是既适应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 又适应规模化生产的产业服务方式, 值得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推广。各地出现了以单户经营为基础成立合作社、依托合作社和公司组建技术服务队等诸多成功的运作模式, 要通过政策、资金、培训等提升这类新型经营主体的组织力与市场号召力。
3.2 鼓励发展新业态, 延伸产业链条
重视地方特色优势树种 (品种) 的发展, 将城市近郊果业和大规模商品化生产区分开来, “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立足本地资源禀赋, 探索产业与旅游休闲业有机结合, 与生态绿化相结合;根据不同的管理水平、投入水平、生产模式, 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 开展差异化生产、精准化营销。努力在一、二、三产业融合方面占得先机。
3.3 大力推广现代栽培模式,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二十多年前推广的以苹果乔化密植早期丰产为代表的栽培模式, 在果品市场供应短缺时代, 对于提高果园早期产量、满足市场需求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已经不能够适应现阶段的生产和市场形势。实践证明, 以省工省力、便于机械化操作为主要特点的矮砧集约高效栽培, 是适应目前果品生产形势的新模式, 应该在生产中大力推广。
3.4 继续推进老劣及郁闭果园的更新改造
按市场规则淘汰管理不善的老龄低产低效果园。在苹果郁闭果园改造行动的基础上, 按照“三改三减” (改品种、改树形、改土壤;减密度、减化肥、减农药) 的技术要求, 继续做好适龄郁闭果园的改造工作, 腾出人工和机械作业的空间, 以适应下一步逐步提升机械化率、改善果品质量、提升产业效益的要求。
3.5 研发推广与新型栽培模式相匹配的关键栽培技术
加大省力简约化栽培管理技术及果园需肥机理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力度;完善配套技术措施, 从改善果园土壤质量入手, 大力推广果园生草、壁蜂授粉、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化肥农药减量减施等与现代栽培模式相配套的技术体系;加大物联网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等的推广应用;对果实免套袋、定向促花等技术进行研发攻关;做好高标准水果种苗繁育技术的研发工作, 进一步夯实果业发展基础[6]。
3.6 注重品牌创立与推广, 进一步提高山东果品的市场形象
作为品质和信用的载体, 品牌是产业成熟的标志, 一个有影响力品牌的树立, 需要十年、几十年的信誉积累。要加大公用品牌培育力度, 着力培育市场影响大、信誉好的企业品牌。引导生产者树立生态、绿色发展理念, 种 (地) 养 (地) 结合, 量入为出, 着力提高产品的内在品质;经营者守信经营, 精准营销, 维护好水果区域公用品牌, 做强企业品牌。
参考文献
[1]山东省统计年鉴 ()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山东省农村统计年鉴 (1990—2012)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3]山东省统计年鉴 (—)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4]王志刚, 于彩云, 马明兴, 等.山东省桃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落叶果树, 2015, 47 (2) :16-18.
[5]张开春, 闫国华, 张晓明, 等.中国甜樱桃的栽培历史、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J].落叶果树, 2017, 49 (6) :1-5.
[6]赵瑞雪, 崔秀峰, 于国合.桃品质提升技术集成[J].落叶果树, 2016, 48 (1) :50-51.
篇3: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分析论文
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分析论文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属于逆势而行的新兴产业,为充分发挥山东省文化资源优势,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强省,特以“钻石模型”为理论基础,分析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4个基本要素和2个辅助要素的现状。
【关键词】文化创意;钻石模型;转化
一、相关概念
(一)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在文化产业中,以创意、技能和智力投资为初始资本,对文化资源进行创意整合与提升,生产出有形或者无形的创造成果,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消费潮流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视觉艺术、表演艺术等设计类方面的创意集群。
(二)钻石模型
“钻石模型”又称为“波特菱形理论”,是由美国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来的,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或者产业的竞争优势或竞争力的全方位动态理论。重点在于研究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多种因素和知识技能等。“钻石模型”提出了影响产业竞争优势的四个基本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四个基本要素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关联及辅助性行业和企业战略竞争结构与同业竞争两个辅助要素为:政府行为和机会如图所示:关于钻石模型的六大要素具体包括内容如下:①生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或产业所具备的资源与才能要素,按照等级划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如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人口特征等,高级生产要素如人力资源、基础设施、无形资产等。②需求条件:主要指本国市场对该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如何。③关联及辅助性行业:主要是指国内是否存在关联辅助行业关系,考察原材料、零部件等上游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竞争力。④企业战略、竞争结构与同业竞争:指一国内支配企业创建、组织和管理的条件,以及国内竞争的本质,国内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状况。⑤机会:指企业能否借助偶发事件,如世界或区域需求的剧烈波动、政府的政策变化、重大技术革新等,形成和提升产业的竞争优势。⑥政府:指政府政策、法律法规等与其他各因素的相互影响关系。
二、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菱形分析
(一)生产要素
地理位置方面,山东省处于黄河下游,东临渤海、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隔海相望。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山东省有极高的对外开放度,利于国内外的文化吸引与传承。自然资源方面,作为大汶口文明的发祥地,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有着大量的具有研究价值和保护性的文化历史古迹,包括文物、遗址、古籍文献等,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研究价值。人力资源方面,它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山东省已经出现了许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学院不断开辟此类课程并产生了许多专利成果等,这种优势资源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发展提供了优异的独特的感染力。文化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人才,但是山东省相关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大,培养院校少且学校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忽视了文化底蕴、艺术修养和创新创意的培养。资本资源方面,依托山东省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20前三季度,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2224.2亿元,同比增长18%,占同期GDP的比重达到5.6%,全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有望首次迈入3000亿元时代,总量规模处于全国前列。据悉到20,全省广播影视产业将突破300亿元,力争达到350亿元,产业增加值达到170亿元,力争突破200亿元。但是吸引外资的水平不高,以政府投入为主要方式。基础设施方面,省城济南作为文化中心,在“十艺节”的推动下,已经建成了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占地480亩,包括大剧院、图书馆、美术馆、群众艺术馆以及剧团、书城、影城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配套项目,其他城市文化配套设施如淄博市图书馆新馆、聊城市艺术馆、图书馆主体已经完工,一些现代化、多功能、标志性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满足了日益增长的民众文化需求。
(二)需求条件
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仅供给资源丰富,也有很强的需求拉动。作为人口大省,山东不断与时俱进,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需求非常显著。济南、青岛、泰安、聊城、临沂、济宁等地区的高校聚集,高校学生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产品的积极拥护者,并且响应国家号召,乐于创业创新活动。从乡镇到城市,从国内到国外,从电视到网络,山东省的文化创意产业需求潜力巨大。影视行业中,2015年第一季度省级卫视分周天收视率排名,山东卫视为0.202,居全国第五;会展行业中,制造业、生产流通企业、服务行业等都需要借助展览、展会开拓销售渠道。省内居民的文化创意点已不局限于影视、出版等一两个领域,而是扩延到动漫、游戏、传媒、演艺、旅游等更多空间。这些需求促使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文化创意网站等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使山东省初步建立了门类齐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文化产业体系。
(三)关联及辅助性行业
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也取决于相互关联的辅助性行业,关联及辅助性行业的支撑越大,越能与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互惠互利的作用。一般文化创意产品需要通过制造业生产出来,更多概念性的文化创意产品则需要由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做支撑完成概念到产品的转变。此外,文化创意产业需要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高效的政策支持机制,高技术的'基础设施,相互接驳的产业链条,打破原有行业界限的重组场域,迅速顺畅交换传播的数字网络和一个高度市场化的交易平台。相关性行业如软件开发、设计、金融、教育、信息等。山东省许多地区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内汇集了传统产业基础上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形成了产业聚集,突出人才培养,真正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在面对出口方面也是强有优势,真正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企业战略、竞争结构与同业竞争
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山东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2.7%,而同年,浙江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则占GDP的7.4%,虽然十年时间已经有了两倍左右的增长,但是目前除少数形成规模的文化创意企业如齐鲁文化产业园,更多的是缺乏竞争优势的企业。可见还没有形成自身的企业战略竞争优势。竞争机构上以国有产业文化集团占优势,民营文化产业缺少培育条件,此外省内不同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不平衡。同业竞争中,据资料中国文化产业园区100强,山东省内的不超过七家,产业园区集中在淄博周村、青岛、枣庄、烟台等,同行业中的竞争力比较弱。
(五)机会与政府
入世之后,山东省可以依靠地理优势和先天资源优势,实现国内外市场的联合扩展。此外随着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是软实力的象征,山东省更是将其发展上升到战略层次,备受人们关注。这些机会都会促使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2014年山东省提出了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前提下,目标是使山东省总体实力和竞争力走在全国前列,山东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高地。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培育壮大骨干文化企业,引进建设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可以看出政府的强大支持力度。通过钻石模型分析,可以看出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各要素发展不平衡,还需要在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挖掘或产业集聚。必要时依靠政府支持,创意发展,赢得文化创意产业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刘爱华.基于“钻石模型”的西安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05,37—40
[2]段迎豪.基于菱形理论的河北会展业竞争力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44),25-27
[3]陈要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机理框架的构建及政策建议[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6),73-76
[4]王静.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SWOT分析[J],中国商贸.2014(28),171-172.
篇4:静脉产业:现状分析与对策构想
静脉产业:现状分析与对策构想
目前,静脉产业已在全世界发展起来,而我国的静脉产业发展迟缓并受诸多因素制约.本文对静脉产业所蕴含的巨大财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剖析了制约静脉产业发展的瓶颈,进而提出了解决对策.
作 者:耿飞燕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商学院 刊 名:经济前沿 英文刊名:FORWARD POSITION IN ECONOMICS 年,卷(期): “”(9) 分类号:F4 关键词:静脉产业 垃圾处理 循环型社会篇5: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以核心竞争力为切入点,对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对福建省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如何进一步提升福建省的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福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篇6: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分析论文
国内外学术界多数专家将文化产业竞争力定义为文化产业领域多种功能性组合的集中力量,是各种生产要素和经济条件叠加、融合而成的系统工程,因此,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强弱、高低深受系统中各个要素在品质、数量、空间和层次布局上的影响,同时区域的文化、社会发展状况也会对文化产业竞争力产生潜在影响.具体而言,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的内在竞争力,即产品品牌能效、科学技术水平、人力资源、产业资本.主要体现为以下内容:
1.1文化产品的新颖性与特异性
文化内容创意的关键就在于独创性和显著的区别性,国外很多学者把文化产业直接界定为“创意产业”,并特别强调文化创意的“独创性”是文化产品最突显的商业特点和价值体现.一旦将文化产品囊括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当中,就可以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创造丰富财富.
1.2文化企业的劳动力要素
人才因素是创新的基础性要素,人力资本是文化企业最渴求的资源,同时也是企业不断产生创意成果的保证.发展文化产业最根本的动力是要拥有众多具备较强创新能力、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才,创意产业则急需具备较强原创性灵感的科技人才和运营、策划、管理人才,这无疑是文化产业的基础竞争力之一.
1.3文化产品的科技化水平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广泛应用使文化产业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文化产业借助与信息产业的相互融合,使产品形式和生产过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传媒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降低产品成本,提高文化产品生产率.文化创意产品通过在创作、生产、传播等各个环节中对数字、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快了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
1.4文化产品的资金投入
资本是文化创意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资本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起步规模及承受风险的能力,它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保障.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具有高投入与高附加值,高风险与高赢利性特征的行业,必须要有充足的资本投入,才能快速地发展壮大,实现利润的持续增长.
篇7: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分析论文
2.1政府重视,规划清晰,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福建省自始至终都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规划内容,将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经济崛起的重要推动力,将其作为社会和谐发展的软实力进行着力培育《.关于进一步推动福建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印发不仅体现了文化产业在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而且为文化企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福建省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布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长远规划,制定了旨在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310行动计划”,即在全省重点培育10个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打造10强文化骨干企业、争取10家文化企业上市;《全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管理办法》的出台,为文化产业的集约化、科技化、国际化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环境保障.预计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8%,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2文化品牌效应逐步增强
福建省以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为目标,着力发挥海西本土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地理区位和国家政策支撑的两大利好,不断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海峡两岸文博会、版博会、艺博会、金门书展……“文化+会展”的产业模式,为吸引优势项目产业入驻提供了新的捷径,效果喜人.第四届海峡两岸文博会签约总值达359.71亿元,同比增长263.4%;349家台湾企业参展,台湾各县市至少有1家企业参展,充分展现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巨大商机和美好前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总评榜的十二大榜单中有8个榜单福建榜上有名,展现了福建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实力;《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与武夷山的旅游资源相依托成为福建省的文化名片之一;《有福之州》一曲传唱大江南北,为福建省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锦上添花;福建省的木雕、根雕工艺产业在全国的知名度迅速提高,产业规模和发展速度已经名列前茅;古色古香、诗意盎然的三坊七巷成为福建历史文化的重要缩影,列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福建本土动画《乌龙小子2》登陆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向全国观众证明了福建动漫产业的实力……,这些典型的项目和案例为福建文化产业品牌效应的提升作出了巨大贡献.
2.3文化产业资金投入逐步提高,融资方式多样灵活
福建省设立了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成立了福建海峡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基金以股权投资方式的方式进行运作,为解决文化产业投融资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这也成为福建省文化产业创投领域的新亮点.除此以外,省委宣传部与多家银行合作,共同编制《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规划》,探索文化产业融资新模式,促进文化产业投融资主体建设,重点扶持电影电视、报刊出版、动漫游戏、文化创意设计、网络新媒体等核心文化企业的发展.福建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专项规划中,提出的加快建立促进福建省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10月,省委宣传部与国家开发银行福建分行签订融资,计划未来3-5年内,国家开发银行将融资50亿元支持省广电网络集团发展壮大,融资30亿元支持永定土楼客家文化发展,融资10亿元支持泰宁古城旅游文化发展.众多专项资金的设立和融资平台的成立,为福建省文化产业的规模发展和重点发展注入了充足的活水,为文化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4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日趋健全,层次逐步提高
闽南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入选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学术研究十大领军院校,厦门大学文化创意产业与投资高级研修班入选20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十大高端培训品牌,显示出福建省较强的人才培养实力.福建农林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闽南师范大学4所高校开设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每年可以培养200多名文化产业管理的本科人才.福建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约为75.2万人,并呈现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在20福建的科技竞争力在我国各省域的排名为第10位,较为充足的科技人员为福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篇8: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分析论文
3.1全面开发海西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多元化运作
第一,进一步推动福建影视产业的发展.影视业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较强风险承受能力,但也是高收益、高产出的行业,一部本土影视作品的成功对区域知名度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对其他文化行业的带动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福建省除了继续在动漫产业上做大做强外,还应在电影、电视剧的制作上发力,充分发掘福建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海峡两岸的感人故事,拍摄出带有福建本土特色又能引起广大共鸣的`优秀影视作品.第二,将民间手工艺术品作为一个重要的行业进行发展规划.随着旅游业和艺术品收藏行业的发展,民间手工艺品的市场前景和价值也日益受到重视.现阶段,福建民间手工艺品主打的是雕刻艺术,特别是寿山石和楠木雕刻艺术,但是由于材质的价格昂贵,只要稍加艺术处理就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具有代表性的高端艺术品还是较为缺乏,因此必须面向国内外市场打造高端精品.另外,福建的工艺品行业一方面应当重视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特别是要注重对地理标示的注册和保护;另一方面应当注重艺术风格的塑造和坚持,坚持具有海西本土民俗气息的艺术风格,同时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底蕴与两岸统一情怀融入其中.艺术风格的独特性和艺术品的内涵体现将会是福建民间艺术品坚持“本真”,享誉四海的成功所在.
3.2建立专项资金、创新融资渠道
首先,政府应当对符合福建省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良好项目和企业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促进其稳定、快速的发展;其次,政府要为文化产业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通过政府担保或者与银行合作等方式为文化企业融资提供便利,专门为文化产业行业开发新型的融资产品和信贷产品,对于典型文化企业可以为其提供担保贷款或贴息贷款,促进其快速发展;其次,政府、金融机构和文化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合作,成立文化产业发展互助基金,进一步扩大文化产业专项基金的规模,丰富文化产业基金形式;最后,政府和企业应当密切与全国性和国际性的文化产业基金合作,充分利用网络交易平台,扩宽融资渠道,吸引优质资金和先进的运营模式进入福建,为本区域的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总之,必须通过政策支持带动资金支持、通过投资环境的改善来丰富融资渠道,充分运用市场手段刺激文化产业的发展,引导文化产业进一步加强创新,以更加灵活、多元的融资思维和方式进行融资活动,并结合福建的实际商业环境,形成具有福建特色的文化投融资体制.
3.3注重人才培养,提升创意水平
政府应鼓励省内高校开设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并根据市场需求对相关专业培养计划的调整进行指导;文化企业应当加强与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合作交流,通过定向培养、联合培养、定制培养等方式,为自身企业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政府、企业和学校应当合作建立文化产业培训基地、社会实践基地,为提升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建立文化产业专项奖学金,鼓励省内生源报考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特别是要鼓励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才培养,为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贡献力量.将文化产业人才列入福建省的人才引进计划,同时设立专项资金,鼓励高等院校和企业引进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次.对投身福建产业发展,工作成绩突出的引进人才要设立奖励基金,对其进行物质激励.对于引进人才不仅要在物质上予以激励,还应在精神上给予人文关怀.
3.4突出特色,创新营销,注重文化产业品牌打造
把握福建文化产业的独特本质,采用创新性和多样性的营销手段,提高福建区域的知名度,打造文化产业特色品牌.第一,差异化概念营销.通过特色品牌和文化产业营销概念的凝练,以短小精悍的、耳目一新的文字表述,或者别具一格的图案、形象,使文化产品与营销概念在消费者心中迅速建立品牌联想.福建地区可以重点突出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风格、海峡两岸情怀、海上丝绸之路等特有的文化资源特点,将特色民俗文化和特色产品结合,打造自己的差异化概念.例如,上街镇可以着力打造“中国木雕第一镇”“,名木飘香?福建闽侯”等品牌形象,永定县可以大力宣传自己的“中国最美土楼”,闽西地区可以打造“畲族原生态、客家美食多”的品牌形象.在对外区域宣传的时候,福建省可以重点突出“海上丝路,唯美福建”的区位特点,将福建的知名度快速提高.第二,体验营销.体验营销方式以消费体验为核心,以诱导性消费为目的,以高水准的消费体验使消费者产生消费粘性.体验营销先将良好的消费体验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再使消费者产生消费冲动,使消费者感到这样的消费是值得的.体验营销的宗旨是让消费者在体验中消费,在消费中享受.福建的“农家乐”“、度假村”就是一种典型的体验式营销,促使消费者在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农家特殊文化气氛的体验中消费,享受那种独有的乐趣,也使“农家乐”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除此之外,民俗文化村将旅游、购物、餐饮、休闲融为一体的多种经营,节假日的促销活动,个性旅游纪念品的定制,服务水平的提高,都是可以推广的体验营销方式.越高明的营销手段,越需要良好的产品和服务为依托.体验营销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更加苛刻,这也是营销的根本所在.总之,福建地区应当不断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逐步改善行业环境,做好产业规划,扩宽融资渠道,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塑造知名品牌,借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平潭自贸区的发展契机,将福建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赵宏.天津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
〔2〕林孔团,翁木英.省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福建与部分省市的比较.福建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1).
〔3〕张燕清.龚高建.福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福州党校学报,2012(2).
篇9:我国动漫产业营销策略与竞争力分析的论文
我国动漫产业营销策略与竞争力分析的论文
摘要:中国动漫产业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发展阶段,但欧美、日本的动漫产业资质浑厚,有着多年的发展历史,相比之下,我国动漫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特别在动漫市场探索及营销策略方面。中国动漫产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文化、政策、消费者的消费观念等,若想在中国如此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应在开拓传播渠道、培育动漫消费市场、大力开发营销市场等方面加大力度。本文首先介绍了动漫产业的传播途径,同时还需要培养动漫人才,加强中国动漫产业的营销策略,不断在市场中开发新天地,本文笔者谈一些浅见。
关键词:中国动漫产业;营销策略;传播途径;开发营销
中国动漫产业围绕的中心为设计者的创意,载体为卡通、漫画,应用了现代的文化及数字技术为基础,创造出具有高度的文化产品,商业、旅游等行业融于一身的现代产业。在美国,动漫产业已成为了美国第六大支柱产业,日本的第三大产业。我们应将大力发展动漫产业,特别是在市场营销的策略及开拓市场方面加大力度,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动漫产业。
一、拓展动漫产业的传播途径
传统的动漫产业多以报纸、杂志、图书等平面媒体来进行传播,立体平面传播多以电视电影等影视传播。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中国通讯技术的不断完善,3G、4G网络不断发展到各家各户,许多动漫作品均可以在电脑、手机等数字网络媒体中传播。新的传播媒体出现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如今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式便捷终端,能够直接方便的连接互联网。因此科技的发展,动漫产业可通过以上的互联网平台进行传播与展示。如动漫手机游戏、智能手机的动漫屏保及接受各种信息的动漫图片等。摒弃了传统动漫展示及传播的局限性,在新时代媒体中的应用,每个人都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观看自己喜欢的动漫人物、动漫作品等,将传播的自由性,主动性、互传性体现的淋漓尽致,无论是偏远的山区或是新疆内蒙等均可以不分地域、不分国家的自由传播。动漫影视作品是动漫产业中比例较重的内容产业,随着动漫产业的不断发展,许多相关部门对动漫产业愈来愈支持,将许多动漫影视播映渠道不断疏通与开通,如北京卡酷卡通频道、上海炫动卡通频道、辽宁动漫频道等,许多优秀的动漫作品均可通过影视传播。
二、积极培育成人动漫消费市场
传统的思维观念认为动漫产业受关注的只有或只能是青少年儿童,其实并不然,从动漫文化来看,通俗易懂的艺术表现形式、夸张与神奇色彩并存、浓厚的游戏色彩及略微的搞笑色彩应受到各年龄层次的需要。美国的动漫产业如此强大,不仅因为其儿童动漫作品较多,同时也创作了大量的成人动漫作品,比如像著名的漫画改编《超人》《蜘蛛侠》等,更是受到成年人的喜爱,动漫产业受到了全球的瞩目,以后的动漫消费市场不应该受限于任何年龄段人群。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加快,很多人会出现严重的心理压力,往往没有安全感,特别是成年人刚刚步入社会,在物质精神极大丰富的同时,人们追求者更高的精神世界,中国动漫作品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充满着喜剧色彩,心里压力过大的人进入到动漫世界,将自己想象成动漫人物,远离现实社会的纷扰,减轻人们心中的压力。对于不同层次的人群,动漫开发者应创造出不同色彩的动漫作品。
三、加强动漫市场的开发与营销
美国、日本的动漫产业之所以发展如此之快,是因为其在动漫市场开发及营销方面有巨大突破。我国动漫产业在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严重缺乏衍生品的开发与营销、动漫的衍生品即为以动漫作品中的人物为核心,经过设计者的创作设计出一系列的可售卖的产品。如电影、书籍、玩具、服装图案、日常用品、家用电器等。在市场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应多向旅游产业、商业等方向发展,此衍生产品的出现在营销环节可产生巨大的利润。动漫产品在市场上的营销与推广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动漫城的小商铺及某些地域动漫区都为动漫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电子商业的不断壮大,如天猫、淘宝、1号店等商务平台都为销售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网站的修饰及装修,消费者可通过店铺视频,可展示动漫产品及动漫衍生品多样性,电子商务平台不仅仅是一个销售的平台,更是动漫爱好者的交流平台,网站上我们可以随时更新动漫新产品,详细的介绍新产品特点。专业动漫实体店或是动漫城销售的动漫衍生品是具有针对性的销售,可锁定消费的人群,从而提高动漫产业的销售范围,且在动漫城销售的物品种类繁多,消费者可真实的了解到每一个动漫产品。消费具有连锁性。电子商务及专业实体店两大方面必将成为中国动漫产业营销的重要场所。
四、动漫市场的竞争力分析
国家产业的能否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取决于国家的竞争优势,我国的动漫市场与国际的市场息息相关,美国、日本等动漫产业发达的国家能够在市场中带动我国的动漫产业。动漫的营销与推广是动漫产业发展最重要的阶段,动漫实体店、网络营销、手机观看等市场相互促进,相互竞争,在一定角度来看是值得被肯定的。中国动漫产业是新兴的文化产业,要想高速发展,必将采用新的营销思想及完整的营销策略。中国动漫产业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在基础上自主创新、多加推广,在营销此链条部分加大力度。根据我国自身的营销发展方向,调整我国动漫产业的现状,使中国动漫产业的营销策略与自身营销方向相融合,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及专业实体店两大主要方面开展,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设计出不同的动漫产品,扩大营销范围,将我国动漫产业推向国际化。
参考文献
1、殷俊、论铸造中国动漫品牌的三维合力[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33(10):157—160、
2、陈少峰、起点多元化——试论中国动漫产业链的有效启动[J]、中国电视,,5(1):83—86、
3、周晓丽、从《动画剧场》看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J]、中国商贸,2013,3(10):161—163、
4、李优,熊花、产业链视角下对中国动漫市场营销的思考——以《魁拔》《秦时明月》《阿狸》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4,(14):136—137、
5、杨廷廷、中美动漫产业比较及国产动漫的缺失与出路[J]、文艺生活:中旬刊,,8(12):68—69
篇10:循环经济与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
循环经济与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
产业竞争力主流理论认为,产业竞争力来源于4个方面: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要素条件、需求条件和相关产业.其中企业竞争力是产业竞争力的基础.企业竞争力直接体现于产品质量、成本和品牌;实质上则源于企业的`技术、管理和创新能力.以往的产业竞争力主流理论忽略了环境对竞争力的影响,尽管“要素条件”里涉及了自然资源,但并不是从产业生态学或产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的.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工业发展对环境造成的伤害越来越大,致使全世界开始关注经济与环境、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以期减少产业发展的环境负荷(Environmental Burdens),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目前,环境已成为产业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影响变量,一个不能与环境友好相处和协调发展的产业不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已成定局.循环经济及产业生态学的研究与应用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作 者:李显君 作者单位: 刊 名:汽车工业研究 英文刊名:AUTO INDUSTRY RESEARCH 年,卷(期): “”(10) 分类号:F4 关键词:篇11: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分析的论文
摘 要:广西六堡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六堡茶产业也攸关数万茶农的切身利益,基于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分别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机会和政府角色几个方面对广西六堡茶产业进行了分析,并对六堡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产业;钻石模型;六堡茶
1 背景和意义
六堡茶产于广西,而以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所产的最为有名,故称六堡茶。六堡茶属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的黑茶类。六堡茶产业被作为梧州乃至整个广西的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因此研究六堡茶产业不仅关系到广西历史文化之一六堡茶的繁荣大业,也关系到数万茶农的切身利益。
篇12: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分析的论文
3.1 生产要素分析 波特把生产要素分为自然禀赋的初级生产要素和人力、资本等高级生产要素,并认为,在现代社会,初级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已经变得越来越小,而高级生产要素则日益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六堡茶发源于梧州辖区的桂江两岸,山水相连,沃土成片,山岚雾嶂,温湿滋润非常适应种茶。其特有的地理气候环境生长出我国特有的黑茶。六堡茶受初级生产要素的支撑较强。另外,广西农业的科研力量一直比较强,在茶叶的科研上就有广西农垦茶叶研究所等专门研究机构。各个六堡茶生产企业也非常重视六堡茶的的生产技术水平,在技术和管理上聘用高级人才。使得六堡茶的发展有了相当的高级生产要素的支撑。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六堡茶乡老茶园稀少、茶产量不多、传统六堡茶制作出现断层的现象,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由于六堡镇的茶叶产量不够,需要调动周边地区的茶叶来补充,致使茶品外相、内质不一,市场较混乱,直接影响到六堡茶的销售,不良的销售又导致市场份额的缩小,最终的结果是六堡茶没法产生全国知名的大品牌和大商家。
3.2 需求条件分析 在钻石模型中,需求条件主要是指国内市场的需求,主要包括需求的结构、需求的规模和需求的成长和预期需求。 作为一个历史名茶,六堡茶的需求历来比较旺盛。早在清嘉庆年前后,马来西亚等地的侨胞中,就已普遍用六堡茶作治病驱痢和解暑的生活饮品,并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入选中国名茶之列,“畅销于穗、港、澳等埠”,其品质素以“红、浓、醇、陈”四绝而著称。六堡茶需求的另外一个方面是其收藏价值。六堡茶是属于类似普洱茶的一种黑茶,耐于久藏,越陈越醇的特点。 但是,由于宣传的力度还是不够,六堡茶在全国很多其他的地方还是很陌生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六堡茶市场的扩展。
3.3 相关支持性产业分析 波特认为,单独的一个企业以至单独一个产业,都很难保持竞争优势,只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上下游产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才能使产业竞争优势持久发展。 广西的六堡茶产业,走的就是产业集群发展之路。梧州市政府通过申请六堡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聚集一批深加工企业,良性竞争,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通过地理标志共有品牌的引导运作,梧州市目前六堡茶加工企业已上升到l1家,已经形成事实上的六堡茶产业群。六堡茶产业群的形成,促进了原料基地、包装供应商、服务业以及基础建设的提供者的发展。此外,苍梧县启动了六堡茶文化旅游区建设,将六堡茶文化旅游区建设列入休闲旅游业发展重要项目,努力延长六堡茶产业链。
3.4 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分析 波特认为,企业的战略、组织结构和管理者对待竞争的态度,往往同国家环境相关,同产业差异相关。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善用本国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适应本国特殊环境的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融入当地社会,并符合所处产业的特殊情况。 梧州市政府申报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消息发出后,外地客商纷纷来梧州投资兴办六堡茶生产企业。梧州市政府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从区外引入了不少的茶叶生产企业参与六堡茶市场的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六堡茶生产企业的发展潜力,通过这种竞争机制,极大限度的推动了六堡茶产业的发展。
3.5 机会和政府分析 在波特的钻石模型中,除了四个基本要素外,还有两个变量——机会和政府。
(1)机会。对六堡茶产业发展来说,目前的机会是很多的。首先,申报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六堡茶发展千载难逢的.机会。其次,黑茶市场的崛起。近年来,黑茶产品在市场上异军突起,相当数量的消费者已经认识到黑茶是最能突显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的。
(2)政府。政府是最后一个变量,波特认为,政府并不能凭空创造出有竞争力的产业,只能在钻石体系其他要素的基础上加以引导才能做到。政府的角色是为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而非直接参与。
4 建议
(1)政府需要加大教育投资,与企业共同创造专业性强的高级生产要素,为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储备强有力的后劲。比如,加强对六堡茶的科研投入。
(2)政府要鼓励自由竞争,政府需要很清醒的认识自己的使命是为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国内竞争环境,过度的政府干预和保护,往往会阻碍产业的健康发展。寄希望于“一枝独秀”的企业出去闯荡江湖,或者寄希望于政府的优惠政策甚至保护措施来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是很不明智的。
(3)政府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行业规范体系,来规范整个行业的发展,确保六堡茶产业的健康。
(4)政府继续支持企业在全国、全球范围内对梧州六堡茶的品牌进行有力的宣传。
参考文献
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
篇13:山东省农民体育健身现状调查与分析
山东省农民体育健身现状调查与分析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山东省农民体育健身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农民对体育健身活动认识不足、对体育政策法规不了解、体育场地设施严重匮乏、农民体育消费水平低、农民体育的组织管理和指导相对薄弱.提出健全农村体育组织、加强宣传指导、加大资金投入、培育体育消费市场等对策.
作 者:奚凤兰 XI Feng-lan 作者单位:临沂师范学院,体育系,山东,临沂,276005 刊 名: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年,卷(期): 30(4) 分类号:G80-05 关键词:山东省 农民 体育健身 体育消费篇14:山东省城市节水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山东省城市节水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山东省水资源匮乏,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发展.节水是一条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本文对山东省城市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城市用水状况和城市节水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述,并对节水的内涵、意义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加强节水管理的综合性对策和建议,以保证山东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对山东省创建节水型城市的活动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 者:李梅 孟德良 朱丽 LI Mei MENG De-liang ZHU Li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1 刊 名: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年,卷(期):2006 21(5) 分类号:X321 关键词:节水 水资源 对策 山东省★ 论文:产业结构
★ 休闲农业论文

【山东省水果产业现状与竞争力分析论文(共14篇)】相关文章:
浅析我国文化产业相关研究的区域差异论文2022-06-27
研究方案和可行性分析2023-10-01
山东省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经济学论文2023-02-22
食品业超声技术发展走向论文2022-05-08
企业自主创新事迹材料2022-05-08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对策论文2022-05-07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论文2023-02-25
果树栽培学考试题2022-05-06
物流毕业论文2024-05-14
写字楼租赁经营可行性分析202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