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护理质量管理应用论文

时间:2022-12-26 07:30:29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品管圈护理质量管理应用论文(共11篇)由网友“优优”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品管圈护理质量管理应用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品管圈护理质量管理应用论文

篇1:品管圈护理质量管理应用论文

品管圈护理质量管理应用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应用于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取得的效果。方法本院以各质控组为单位组圈,按品管圈步骤实施各项活动,每组依PDCA循环进行工作;评价各项目应用效果及护理人员知晓率、参与率、达标率和成果应用率;与本院护理质控情况作比较。结果应用品管圈后,20本院优质护理合格率、护理技术合格率、护理文书合格率和健康教育合格率均明显优于20,年护理安全差错显著低于年,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护理人员知晓率、参与率、达标率和成果应用率均高于2013年(P<0.05)。结论品管圈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效果显著,有效提升了本院护理质量管理意识和水平,提高护理人员的管理制度执行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保证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关键词]质量保证,卫生保健;质量控制

护理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是由相同或相近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织数人一圈的小组,为了解决问题,圈员团结合作,应用品管的各种统计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管理、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以达到业绩改善的目标[1]。而将品管圈有效的用于护理质量的管理中,促进了护理人员参加的主动性,带动更多的护理人员加入到护理质量管理的队伍中。

2014年品管圈活动在本院优质护理、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文书、健康教育和护理安全等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将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护理部以各质控组为单位组圈,以品管圈步骤实施各项活动,每组依PDCA循环进行工作。通过开题报告、中期评估和结果发表等形式评价品管圈在优质护理、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文书、健康教育、护理安全等方面的应用效果;统计护理人员品管圈管理的知晓率、参与率、达标率和成果应用率,并与2013年本院护理质控结果进行比较。

1.2方法

1.2.1组圈并确定圈名每个圈代表不同的质控组,每圈都由3~4名护士长和3~4名科室的质控护士组成,圈长由各质控组长担任(一般要求为护士长),护理部3名主任分别参加到不同的圈中。圈名以各质控组名来命名,分别分为优质护理、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文书、护理安全和健康教育等。

1.2.2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每季度各圈开展1次全院性督查。督查前各圈长召开圈员座谈会,对照质量检查标准结合上季度临床科室存在的主要问题拟定本季度的护理质量核查表。各圈利用1周左右的时间对全院各科室进行全面的督查。督查后由圈员汇报现阶段全院各科室在相关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各质控组讨论确定问题、讨论,确定以“如何解决当下主要问题,如何提高护理质量”为主题,应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分析原因,进行评估、培训、追踪、讨论,并制定整改措施与下一步的考核方法。讨论解决的方法和预期达到的目标。

1.2.3设定目标按照本院护理部2014年护理工作计划的目标进行工作,各圈每季度检查的结果与2013年同期督查结果进行比较。要比2013年同期增长4%。

1.2.4拟定对策并实施

⑴由各圈长通过OA或微信等方式通知各科室护士长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整改措施引起关注。

⑵各科室护士长利用护办会或晨交班会上传达护理部各质控组下达的本科室的整改重点问题。

⑶科室加强低年资护士的专科理论和操作培训,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⑷对于责任心不强、常常出现同一问题的科室,护理部主任及圈长可采取当面谈话。必要时,科室护士长跟班培训、检查,采取适当奖惩措施。

1.2.5效果确认与评价统计2014年与2013年同期护理质量各项指标的合格率及护理安全差错例数。并动员全部圈员主动参与,按照PDCA循环程序,循环加以改进,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改进。

1.3观察指标

1.3.1各项目合格率统计分析品管圈组中全员基础护理、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文书和健康教育合格例数以及护理安全差错发生例数及其占比。

1.3.2品管圈管理效果统计护理人员品管圈管理知晓率、参与率、品管圈目标达标率以及临床成果应用率。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2014年与2013年各质控指标合格率分析比较情况2014年各项护理质控指标合格率明显高于2013年同期的,护理安全差错显著低于2013年,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2014年与2013年品管圈应用效果比较2014年品管圈应用效果显著优于2013年,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3.1品管圈与护理质量管理品管圈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QCC的特点是参加人员强调圈长和圈员的结合。护理质量管理,是指按照护理质量的`形成过程和规律,对构成护理质量的各个要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保证护理服务达到规定的标准和满足服务对象需要的活动过程[2]。护理质量是衡量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其直接影响着医院的临床医疗质量、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等。对于医院竞争日益激烈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如何把握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确保护理质量的稳步提升以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护理管理者的中心任务,也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主要目标[3]。随着品管圈的逐渐广泛开展,其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也逐渐得到广泛的认可。

3.2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达到符合性技术标准就是高质量,过分强调护理人员文化水平和劳动力素质对质量的影响”,这种传统质量管理已经逐渐被现代质量管理所替代[4]。而现代的QCC管理内容和目标突破了原有的质量管理范围,使护理质量管理向着更高的技术、工艺、管理方面扩展。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品管圈,更能尊重人性,激发护理潜能,增加科室及医院效益,保证护理质量提高并持续改进[5]。在开展品管圈活动中,利用PDCA(计划、执行、确认、处理)循环,其中“计划”包括组圈、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把握现状、设定目标、拟定对策,“执行”指实施对策;“确认”指效果确认,“处理”包括效果评价与改进。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针对问题,常采用柏拉图分析,其原因及措施可选用鱼骨头和(或)冰山图体现,从而使得问题更加清晰,更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品管圈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的效果品管圈的应用,使我院的护使理工作流程更加规范化,大大减少护理工作中遗漏和不足现象。对于基础护理组的成效,是基础护理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合格率有90.0%提高到97.0%。护理技术组,如穿刺技术、护患沟通技术等不断改善,其合格率由91.0%提高到96.0%。护理文书组,护理病历书写完整性、规范性和严谨性均得到提高,其合格率由90.0%上升到94.0%。健康教育组,明显增加患者疾病相关知识、饮食知识、运动知识等,合格率由89.0%提高到93.0%。在研究中,护理质量管理中开展品管圈后,科室2014年基础护理、护理技术、护理文书和健康教育等合格率明显高于2013年,其护理安全差显著下降,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护理人员对品管圈管理的知晓率、参与率显著上升,品管圈的目标达标率和临床成果应用率也得到提高,明显优于2013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品管圈是有效可行的,明显提高品管圈中各组项目合格率,有助于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同时也营造了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良好氛围,也促进大家灵活运用各种质量管理工具有效解决临床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提高护理质量与护士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蜜蜂.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7(10):246.

[2]曹敏,蒋莲萍,徐小燕,等.品管圈在推进急诊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4104-4105.

[3]赵君,周洁贞.(品管圈)活动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对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患者实施健康宣教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2,7(15):72-73.

[4]蔡学联,郑芝芬,唐晓英,等.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11(12):59-61.

[5]陈淑珍,毛丽洁,郑秀云,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及时送检率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9A):42-44.

篇2:品管圈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品管圈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急诊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诊科先后建立5个QCC小组,各小组均完成QCC活动目标值的设定,达标率为100%;开展QCC活动后科室在护理文书书写、急危重症病人护理、护士急救技术方面均显著优于活动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7.50%降至1.67%,急救物品缺陷率由13.33%降至5.00%,患者满意度由活动前91.67%增至97.5%,与活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能有效保证护理安全。

关键词:品管圈;护理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PDCA;头脑风暴法

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应用科学统计工具及管理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急诊科作为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首批开展QCC活动的试点科室,自2013年8月开始将QCC工作模式应用在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对护理质量管理工作运用品管手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已先后成立5个品管圈小组,取得良好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急诊科在岗执业护士26名,年龄21~44岁,平均年龄为(30±2.8)岁;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6人,护师8人,护士11人;学历:本科17人,大专9人。本研究对实施QCC活动前后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效果进行评价,QCC活动前随机选取2013年2—7月收治的120例患者,男性72例,女性48例,年龄19~81岁,平均(40.6±5.7)岁;QCC活动后随机选取2—7月收治的120例患者,男性69例,女性51例,年龄18~79岁,平均(41.2±4.8)岁。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理论培训。开展QCC活动前护理部成立QCC推动委员会,确定QCC推动委员会的组织架构和组建原则,由QCC推动委员会邀请国内和省内专家对全院护士进行品管圈知识培训。培训内容丰富充实,主要涉及品管圈的相关概念、发展现状、新旧七大手法及应用技巧、实施步骤及关键点等方面[2]。对部分护理骨干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方式,本科室选派4名护士参加由省卫生计生委组织的QCC运作和管理的相关培训,进一步深入学习QCC活动的品管手法、质量管理理论、原则和开展QCC活动的意义。

1.2.2确定各品管圈活动思路。由医院QCC推动委员会和急诊科全体护士共同讨论科室目前在护理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上存在的管理缺陷及薄弱环节,如护理质量控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法律意识薄弱,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护理安全管理力度不够;护士的层级管理不合理,没有充分发挥不同层级护士的工作积极性;高端急救物品科技含量高、性能复杂、多使用英文界面,在使用时护士仅进行常规操作致使其很多功能不能发挥作用;低年资护士对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思路和抢救流程不能完全掌握,医护之间的配合与默契需进一步提高。因此,从科室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客观地分析问题,采用头脑风暴法确定各QCC活动思路。

1.2.3成立品管圈小组。各QCC小组由4~8人组成,圈员采取自愿参加、上下结合的原则参加,1名护士可以交叉参加不同的QCC小组活动。以民主投票的方式选举辅导员和圈长,选定圈名与圈徽,成立QCC小组均需上报医院QCC推动委员会审核并备案,督导员由QCC推动委员会委员担任。QCC小组活动严格遵守戴明环(PDCA)程序,按PDCA循环管理的10个步骤进行护理质量控制,持续不断地改进护理质量。每个QCC小组活动周均为6个月,圈长召集全体圈员每2周进行QCC小组讨论一次,共同讨论活动主题,反馈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法。急诊科先后成立了5个QCC小组:急救物品管理小组、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急救技术管理小组、优质护理小组、护理安全管理小组。

1.2.4各品管圈活动。(1)主题选定。各QCC小组根据已确定的QCC活动思路,运用头脑风暴法,全体圈员共同讨论本小组在护理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上要改进的主要问题,通过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等,确定活动主题,并上报QCC推动委员会审批。(2)拟定活动计划书。用品管工具“甘特图”拟定活动计划书,作为此次QCC活动进度的依据,时间为6个月。(3)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根据选定的活动主题,调查科室目前护理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现状,收集数据,采用品管手法柏拉图及根据80/20原则进行要因分析和研究,确定本次QCC活动需改善的重点内容。(4)按照QCC的相关公式: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现状值×圈能力×改善重点)计算出目标值[3]。(5)制定对策并实施。圈员共同讨论活动主题,根据本次QCC活动在护理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按照5W1H原则,从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方面制定改善对策并实施,实施对策的过程由圈长和辅导员进行督导。(6)检查效果、标准化、总结经验。在QCC实施过程中,全体圈员每2周对活动主题进行讨论一次,反馈对策实施的有效性,进行效果确认,制定标准化的护理流程,形成长效护理工作机制。每个QCC小组活动开展半年后,客观评价本次活动,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3效果评价

对急诊科实施QCC活动前后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进行效果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行设计调查表,对急诊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回顾性调查,发放120份调查表,回收率100%,对实施QCC活动前后科室护理文书书写、急危重症病人护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士急救技术、急救物品缺陷率进行比较;患者出院时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对护士急救技术、病房管理、护理服务质量等内容评分,共20项,很满意5分,满意3分,不满意0分,满分100分;所有参加QCC活动圈员从专科知识、沟通协调、解决问题能力、QCC方法运用、护理管理意识、团队凝聚力等8个方面对QCC的无形成果进行评价打分,每项1~5分,8项共40分,每项平均分作为评价依据,对实施QCC活动后圈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进行比较。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有形成果

急诊科作为医院首批开展QCC活动的试点科室,至今科室已先后建立5个QCC小组,各小组均完成QCC活动目标值的设定,达标率为100%;在QCC实施过程中,完善应急预案3项,制定标准化的护理流程9项;开展QCC活动后科室在护理文书书写、急危重症病人护理及护士急救技术均显著优于活动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7.50%降至1.67%;急救物品缺陷率由13.33%降至5.00%;患者满意度由活动前91.67%增至97.5%;实施QCC活动前后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效果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无形成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士的专科知识、沟通协调、解决问题能力、QCC方法运用、护理管理意识等能力和素质均得到提升(见表2)。运用雷达图对QCC活动的无形成果进行确认,取实施QCC活动前、后每项的平均分作为评价数据。

3讨论

3.1品管圈活动增强了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

在品管圈活动过程中,通过“头脑风暴法”,圈员们主动寻找工作中存在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挖掘圈员们的管理潜能,实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共同确定活动主题,运用品管工具以数据为基础进行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科学实施并检查实施效果,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及时总结经验。护士有参与管理意识和愿望,通过共同参与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提高了护理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的执行力和效果[4]。本研究的无形成果中显示,在品管圈实施的过程中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得到增强,从而提高了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效果。

3.2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在QCC实施过程中注重对护士专科知识、急救技术、突发事件处理和抢救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科室进行急救理论知识和急救演练的培训,使护士明确抢救思路和流程;能熟练使用具有英文界面的高端急救仪器和物品,充分发挥多种功能;加强医护之间对急危重症病人救治的配合与默契,使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实施QCC活动后护士急救技术合格率为95%,急危重症病人护理合格率91.67%,与活动前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安全管理质量

由于急诊科工作的高风险性,护士在工作中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发生严重的护理差错、事故,医院在急诊科开展品管圈活动中针对科室目前存在的护理安全管理上缺陷及薄弱环节,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及风险意识,转变出现差错、事故消极处理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把差错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注重对护士防范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护理安全质量控制上加大监督和考核力度。实施QCC活动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7.50%降至1.67%,急救物品缺陷率由13.33%降至5.00%,实施前后效果比较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品管圈工作模式应用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圈员们运用品管圈的思维理念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护理质量进行动态持续的PDCA循环管理,实现了由点及面、由下而上、由局部到整体的质量管理活动,建立护士质量改进的意识和方法,实现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5-6]。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由91.67%提高到97.5%。因此,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尹国华 赵艳晶 刘卓 单位: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刘庭芳.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

[2]许晨耘,符林秋,陈克妮,等.以点带面全面推行医院护理品管圈活动[J].护理学杂志,2013,28(13):4-6.

[3]张志娟.ICU患者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15-17.

[4]唐志强,卢顺麟,陈华.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黑龙江医学,2012,36(9):697-698.

[5]孙莉,刘瑶,贾立红,等.在胃肠外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病人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58-61.

[6]张莉萍,戴晓冬,杨宁琍.品管圈活动在造口患者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22):71-72.

篇3:品管圈护理档案管理的论文

品管圈护理档案管理的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方法

1.1.1护理档案的质量管理:严格把关检验标本分析。患者入院治疗后,相关的档案记录随之开始。此时应建立针对性的品管圈管理方案,检验标本分析就是重要的一关。检验人员在以往的工作中各司其职,不参与他人工作,互相独立,导致部分问题无法发现。品管圈可将标本检验工作划分为一个“品管圈活动”,所有的检验人员和记录人员都要参与进来,每一项工作都要得到科室主任、上层领导、检验负责人三方确认后才可以记录在案,并且进行下一个步骤。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应用的医疗设备、药物、各个阶段的康复情况等信息,详细记录在案,虽然品管圈给予了工作人员较大的自主权、管理权,但最终录入的时候,依然要得到相关医生的肯定才能录入,避免出现医疗事故时,无任何判定依据,影响医患关系。

1.1.2护理档案安全管理:护理档案分为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两种,每种档案都要及时做好备份,防止意外事故;护理档案当中的部分重要文件,需放置在安全性较高的地方,即便是以电子方式保存,依然要设立相应的防火墙、防黑攻击等程序,减少丢失的可能;护理档案的安全管理,需设立专业人员定期审查,一方面要查找档案空缺、及时填补,另一方面要排查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策略。

1.1.3重点环节管理:要将护理档案中的重点环节看做是一个整体,护理档案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单独拿出某一个模块进行管理,并没有办法得到最理想的效果。将所有的重点环节作为一个品管圈活动,可充分减少不必要的问题,并且促进各项工作的稳步展开。重点环节的管理需拆分进行,将患者不良反应档案、医疗器械档案等等,详细的划分为不同的品管圈活动,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提高管理效率,保证管理质量。综上所述,运用品管圈进行护理档案管理,一方面可有效的解决固有管理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提升品管圈的各项功能。今后的工作重点在于,充分挖掘品管圈的各项优势以及隐藏功能,结合护理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促进医疗工作的全面发展。

1.2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将得到的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应用品管圈进行护理档案管理后,档案错乱事件大幅度降低,从之前的12次缩减到2次;档案规整程度也有很大提升,从原来的65%提升到95%;工作人员数量有所下降,从原来的40人下降到20人。通过运用品管圈进行护理档案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档案的管理效率,并且在客观上对工作人员进行优化配置,提高档案的规程程度,为日后的医疗工作进步提供更大的帮助。

3讨论

3.1运用品管圈进行护理档案管理的优势。

3.1.1组织圈员自发参与活动:将品管圈运用到护理档案管理时,每一位护士都可以看做是独立的“圈员”,他们的'工作在于,从客观上与主观上,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态度,自发的参与到品管圈这个重要的“活动中”。比方说,某医院护理档案管理工作虽然长期稳步进行,但由于医院病患不断增多,护理档案堆积成山,在调取档案时,常常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此时可应用品管圈进行管理,第一,根据护理档案的类型、年份、重要程度予以分析,不同级别的护士派与不同的分类任务;其次,将护理档案录入相应的电脑程序当中,按照标准进行排序,老护士指导新护士,逐步提高工作效率;第三,部分重要档案需要作出备份,防止丢失;第四,建立良性循环的工作模式,将护理档案管理作为一个“品管圈活动”来展开,充分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组织圈员自发参与活动后,护理档案管理会逐步告别之前的冗杂管理,变得更加有条理性。

3.1.2促使工作人员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品管圈在上世纪90年代被引入到医院的管理领域当中,当时的管理方案并没有现阶段的先进,并且品管圈的应用也不是很熟练。相对于过去而言,品管圈的应用,可促使工作人员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第一,自主权。品管圈的每一位圈员都可以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他们的自主权较高,可以自主选择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不断的请示上级。第二,参与权。品管圈执行后,圈员的参与权大大增加,他们的互帮互助是建立在总体工作进步的基础上,不会耽误本职工作的正常进行。第三,管理权。管理权对圈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护理档案管理的难点之一在于,护理档案非常多,而且录入量非常大,倘若遇到某些特殊的危重病人,需调取所有的相关资料,便于临床分析。管理权的有效放松,促使工作人员高效率的管理,毕竟每个人的管理方法存在差异,但目的在于提高管理效率。

3.2对品管圈进行护理档案管理的讨论

相对而言,品管圈在护理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可取得非常积极的成果。从表1的数据来看,护理档案管理的不良事件减少,人员安排合理,为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提供了较大的帮助。本研究认为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加强质量方面的管理工作,提高硬性指标。护理档案的质量管理工作,一向是医疗机构强调的重点,也是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焦点。护理档案质量不过关,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病历记录,同时会对治疗手段、康复方案、预后估计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将品管圈的优势发挥出来,充分提高护理档案的质量。第二,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护理档案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文件,存储的位置、存储方式、相关责任人的安排、定期审查方式,都对安全管理具有很大影响。综上所述,运用品管圈进行护理档案管理,对医疗机构的发展以及医疗工作水平的进步,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品管圈的应用并非偶然,而是医疗事业发展的一种必然产物。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随着患者与疾病的增多,护理档案管理会更加复杂,需要寻求一种简单、快捷的管理办法。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品管圈与护理档案管理会获得更大进步,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

篇4:护理品管圈心得体会

还记得今年三月份,护理部召开了全院第一次的品管圈启动大会。第一次听到品管圈这个名词,感觉它很神秘,真的不知道它是用来做什么的,通过程院长认真详细的讲解后,知道品管圈是由日本的石川馨首先提出来的,品管圈是指由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的进行品质管理活动组成的小团体。品管圈可以发挥每位护理人员的智慧,开发无限脑力,增强团队意识,改善护理质量。通过学习我们急诊科的每位护理人员都倍受启发,踊跃报名,组建了我们急诊科第一个品管圈---风火轮。

我们急诊科是医院的前沿阵地,是危重病人聚集的场所,风火轮象征着我们全体人员用最快的速度、最敏捷的动作、最娴熟的技能和最炙热的心来挽救患者的生命。第一个主体该怎么确定那,在我们护士长的指导下我们全体圈员用头脑风暴的方法确定了我们的主题:缩短心跳骤停病人建立静脉通路时间。对于心跳骤停的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在短的时间内建立好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抢救药物的应用,刻不容缓。

接下来我们按照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一 一来做。一开始是艰难的,因为大家是从零开始的。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中我们,我们也收获了喜悦。活动的过程中,每位圈员都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了大家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执行标准化过程中,科室人员多,流动性强,需要人人知晓和遵守,大家多次的演练与学习,提高了大家团队协作能力;在制作PPT过程中,需要对柏拉图、鱼骨图、甘特图等进行绘制,大家上网查阅,互相学习,提高了大家的制作能力。最重要的是,我们制作了标准化的流程图和抢救的简易口诀。对于血管的选择我们的简易口诀是:一肘(肘部静脉)、二腕(手部静脉)、三颈部(颈部静脉)、四踝(大隐静脉、足背静脉网)、五股(股静脉)、六气滴(气管内滴入),可以看出,我们首选上肢近心大血管,离心脏越近越粗越好,特殊情况下上述血管穿刺都困难时可给予气管内滴入用药,保证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好的救治。通过大家的努力与改善,我们将心跳骤停患者静脉通路建立时间从改善前的4分钟缩短到现在的1.64分钟,大大缩短了穿刺时间,为抢救用药打好了基础,提高了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第一期品管圈结束了,品管圈环环相扣,大家齐心协力,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提高了我们的协作精神,成为我们每个人无形的财富。感谢医院为我们提供这样学习的平台,感谢所有圈员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付出和努力。质量不断改进,服务永无止境,第二期的品管圈马上就要开始,我们一定会把品管圈的真正意义运用的工作当中,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篇5:护理品管圈心得体会

学习品管圈已逾4个月,1月8日,医院护理部组织了一场品管圈成果报告分享活动,让每个品管圈把这几个月的成果进行一次汇报。在这次活动上,我们圈的成员看到了自己与其他圈成员的差距,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我们非常感谢医院给予的这次机会,因为这次活动,使更多的科室认识了我们肾利圈,也让我们更加自信。

尤记那次护士长开完院周会回来,告诉大家医院要开展品管圈这个活动,她还告诉我们,每个品管圈要有圈名、圈徽。当时大家都非常好奇,这个品管圈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虽然当时还不知道品管圈是什么,但是对于圈名的命名,大家都流露出了极大的兴趣,在晨会上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最后有人提议,由于我们科的疾病都和肾脏有关,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后能够消除病因,使肾脏恢复健康,所以在与疾病的这一场战争中,在我们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努力下,最后还是肾脏胜利了,我们不如就叫肾利圈。大家都觉得这个提议很好。于是在第一次品管圈会议上,肾利圈就以高票当选为我们的圈名,大家都觉得它非常适合我们科室。

在工作中,我们有时候不知道真正的问题有哪些,或者不知道主要的问题在哪里。我们需要分析,以找出主要的问题,真正的问题。于是,品管圈也就有了它的用武之地。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品管圈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品管七大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我们肾利圈从组圈,到第一次品管圈会议讨论确定了我们的圈名、圈徽和圈长;从活动主题选定,到目标设定;从现状把握,到对策实施,都是各位护士姐妹们摸索着走过来的。虽然大家还只是初次接触品管圈,经验不足,圈子成员的能力及品管圈发挥的作用也还有待提高,但即便如此,在开展品管圈活动过程中,已能感觉到我科病区护理环境整洁度的问题大大改善,姐妹们的自律性也提高了不少,工作环境改善了,物品摆放整洁了,看上去就更舒心,干起工作就更开心。

肾利圈的成长,我们的成长,里面的酸甜苦辣我们一起尝过。一起走过的岁月,因为肾利圈而变得生动鲜活,令人难忘。相信未来,我们会走的更加灿烂辉煌!

篇6: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品管圈应用价值论文

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品管圈应用价值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圈(qualitymanagementcircles,QCC)在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价值,以期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方法以我院妇产科2月~2月收治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优质护理,观察组采用QCC优质护理。以患者对优质护理活动、自身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优质护理活动、自身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质管理圈在妇科优质护理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值得在妇科优质护理服务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质管理圈;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价值

优质护理服务是近年来国家倡导的护理模式,优质护理服务的创建需要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方法。品质管理圈由工作性质相似/相关的人共同组成,核心是质量,基础是全员共同参与,落实护理部部署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1]。我院对比分析了QCC优质护理与常规优质护理模式中患者对优质护理活动、自身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QCC优质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月~20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5.2±8.8)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优质护理,观察组采用QCC优质护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优质护理,包括基础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病情监测、健康指导等。

1.2.2观察组在常规优质护理前提下实施品质管理圈的优质护理措施。具体方案如下[2-3]:(1)相关护理人员成立QCC小组,一名年资较高的护士为组长。明确各组员的职责及分工,共同完成QCC九个步骤。以PDCA循环法为指导,进行改善活动,即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置(A)。(2)计划(P):建立并完善评价标准;(3)实施(D):深入病房发现问题,查看患者基础及生活护理落实情况;询问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及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询问患者生活及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及对各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询问护士对所负责患者病情、用药掌握程度及护理的要点;(4)检查(C):寻找解决存在的护理问题的方法,宣传和落实优质护理服务通知、监控优质护理质量;设计符合妇产科护理特征的表格式护理文书,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5)处置(A):实行绩效考核机制,以工作量/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考核的主要依据,绩效考核成绩并作为护理人员评优、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调动护理人员参与优质护理活动的积极性。

1.3评价指标

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对优质护理活动、自身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对优质护理活动和自身疾病知识的知晓率

观察组患者对优质护理活动及自身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75.9±8.3)%、(95.7±7.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品质管理圈是集群体智慧及力量为一体的一种模式,注重团队精神的作用。从本文可以看出品质管理圈在妇科优质护理中效果满意。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对优质护理活动及自身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了良好护患关系的形成。值得注意的是,品质管理圈的开展要做到“三个结合”:①紧密地与优质护理理念结合②注重与护士的内在需求及能力相结合③与护理专业特点相结合。真正做到患者、医生、护士、社会及政府均满意的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1]何立群.品质管理圈在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药物与人,,6(27):L212.

[2]闵丽华,曹学华,罗宏,等.品质管理圈在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11(4):59-61.

[3]王英.品管圈活动在妇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析[J].现代养生,2014,(9):168.

篇7:护理质量管理的论文

有关护理质量管理的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持续质量改进方法

1.1.1规范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在以往的评价标准上结合本院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护理质量的评价指标,使其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更加简单易行。具体的评价标准为:

①基础护理质量评价,详细记录护理人员每天的基础护理情况,交接班时的详细程度,患者的舒适状态和满意度。

②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评价,对于重症患者的护理是否及时适当,对家属的态度是否温和,对患者的需要是否及时满足等。

③急救物品的管理质量评价,检查急救物品的更新情况,是否符合质量标准,是否有专门的人员管理,是否有专门的放置地点,对于更换下来的物品按照一定的原则给予处理等。

④消毒隔离质量评价,检查护理人员的消毒和灭菌方法是否标准,方式是否正确,药品浓度是否适当。对于传染病的处理是否正确,有没有给予及时上报,有没有医源性感染的防护意识等。

⑤护理文件书写评价,详细评价护理人员的文件书写情况,文件记录是否属实,记录内容是否具有代表性,能不能清晰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等。

⑥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不定期进行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的满意度。

⑦护理操作质量评价,抽查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适时监督护理人员操作,看其是否符合标准,有没有给患者或自身带来伤害等。

⑧病房管理质量评价,定期检查病房,排除病房危险物的放置,强调病房环境的保持,注意特殊病人的标识等。⑨健康教育质量评价,监督医护人员是否择期进行健康宣教,调整患者和家属的心态,增加疾病认识,提高治疗依从性等。以上9项内容评价分别为100分,其中各个项目的合格分数是:基础护理质量为90分,一级护理质量为80分,护理服务质量为90分,病区管理为90分,急救药品为95分,消毒隔离为95分,护理文书为80分,护理技术操作为90分,健康教育为90分。

1.1.2评价方式为了达到对护理质量的连续、动态监控,我院采用了现阶段公认系统评价方式,即结中检查,专项检查和突击检查各自的优点,扬长补短,相互结合。集中检查是每季度一次的全员范围内的针对9项护理质量评价的系统评分;专项检查是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和各科室的'特点对某一项护理质量评价进行打分;突击检查是医院随机组织人员不定期对不同科室进行的任意护理项目进行检查并给予打分。记录每次护理质量评价得分,并汇总取平均值,即为最终评价得分。

1.1.3过程监控过程监控的重点在于护理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应将监控程序渗入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并注重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将患者的舒适和安全的需求程度作为护理质量最后的评价指标。该院护理部特别申明,所有护理人员应重视每项护理操作的每一个细节,从根本上满足每个患者的实际需求,共同提高全院的护理质量。

1.1.4反馈与改进只有质控人员严格监控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该院二级质控人员,对每季度检查存在的问题均以书面形式记录,经讨论后将改进措施反馈到相应科室,并派专门人员到科室监督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如在执行中出现新的问题,再重新汇总问题,并再次讨论、分析、提出新的解决方法、再次执行,以此循环渐进,最终达到护理质量改进的全面落实。

1.1.5安全保证护理安全作为护理管理的重点之一,也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该院将护理安全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每季度都定期实施护理安全隐患的排查,将所有科室的隐患均一一提出,并动员全院医务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1.2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均数±标准差(x±s),检验方式: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百分率,检验方式: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改进前后各项护理指标的比较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各项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随机抽查100例患者,调查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改进前、改进后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1.0%(87/100)、97.0%(97/100),改进后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3.075,P=0.000)。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人们不断追求更加高效、更加人性化、更加安全的护理,医疗机构也将护理质量作为衡量其自身服务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护理质量是组成护理管理的重要部分,它通过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基础护理质量两个方面进行一个综合性评价。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目的在于提供病人一个安全的、高效的、具有人性化方面的服务。护理质量管理的目标也逐渐转变为致力于患者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双重提高,护理人员都在寻求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以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需要。持续质量改进是近年提出的一个新的管理理念,改变过往传统管理所采取的回顾性个案分析法,而采取一种持续性地针对具体过程问题的一种质量评估法,该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持续质量改进后,在基础护理质量评价、一级护理质量评价等8个方面得分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满意度显著地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所以其能够改善护理质量和提高护理满意度,很可能是由于:

①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没有终点,也是质量管理永恒的一个目标,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医疗质量;

②持续质量改进渗透每一个管理环节,保证每个环节的高质量运行,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后,使护理质量的每项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一级护理质量评分、急救物品管理评分、消毒隔离质量评分、护理文书书写评分、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护理操作质量评分、病房管理质量评分、健康教育质量评分等明显比改进前高;

③持续质量改进使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得到提高,间接上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从81.0%提高到97.0%。综上,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效果,提高医院护理的整体水平,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进而能够提高病人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地推广应用。

篇8:护理品管圈活动计划书

一:目的

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

二:报名范围

1 .活动小组:同一工作现场(护理单元、大科)、工作性质相关的(质控委员会组、安全委员会、专科委员会等)均可成立,一般5~10人组成。

2 .活动主题:可解决临床护理工作流程中存在问题、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护理管理效率、解决护理技术关键问题等,具有一定可行性。

三:报名条件

1 .全院各护理单元的护理人员和各委员会成员均可报名。

2 .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鼓励跨科室合作。

四:活动周期

4月1日-月31日,为期半年。

五:申报评审

1 .填写《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护理品管圈申请书》,经所在科室负责人同意签字后,报送护理部。

2.护理部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评审,主要从项目建设的'基础与必要性、项目的创新性与科学性、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和选拔。

六:报名时间

年2月22日-2016年3月4日。

篇9:护理品管圈活动计划书

一、成立品管圈小组

圈长:

圈员:

辅导员:

二、讨论圈名:日新圈

三、设计圈徽

四、活动精神:

1、发挥每人的聪明才智

2、更加大力创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活动目的:

1、提高护士长的管理能力和领导力,提高工作绩效。

2、提高护士的品质意识、问题意识及改善意识。

3、可达成全员参与、全员品质管理及自主管理的功效。

4、可使圈员们自动自发,做事更主动积极。

5、可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

篇10:品管圈护理质量检查意义分析的论文

品管圈护理质量检查意义分析的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和研究品管圈管理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以实现促进护理工作质量全面提升,进而达到提升护理管理的目的。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并集中讨论,采用头脑风暴,掌握品管圈方法的使用流程,根据品管圈管理的环节来进行各种活动,对护士长日常检查项目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设立细化项目检查表,打勾完成,大大缩减了人力成本。结果在全院33个科室将原来的15项护理质量检查项目细化为140项,护理质量检查错误发生率下降38%,护理人员任务按时完成率为75%,目标完成率为62%,项目表格应用率为85%,仍需要改进品管圈的存在率为65%,危重患者合格率为99%,基础护理合格率为98%,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为%%,患者满意率为98%,与实施品管圈管理之前相比,尸<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理质量控制中应用品管圈管理的效果非常显著,对改进临床护理工作以及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能有效全面检查,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品管圈;护理管理;运用价值

O引言

品管圈是由工作性质相同或相关连的人员共同组成一个圈。本着圈员自愿、自发的精神,运用各种改善手法,启发个人潜能,通过团队力量、结合群体智慧、群策群力、持续性从事护理工作的'完善活动。6月至月将QCC活动运用到护士长日常检查项目的改进中,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每位圈员也在参与工作中各有所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年6月成立温心圈,由3名副主任护师、4名主管护师、5名护士共12名护理人员组成,调查对象33个临床护理单元的检查标准。以一个月时间作为品管圈周期,每月进行一次讨论,每次时间在两小时左右,由圈员提出当前问题,全员讨论提出解决方法。

1.2管理方法

1.2.1活动实施周期为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由品管圈小组成员提出问题,通过头脑风暴集体讨论来确定内容按照内容的重要程度、问题的特性、要素进行分析研究,确立主题为“日常质控检查项目不明确”。

选题理由为:

①护士长对检查内容理解不够;

②日常检查内容不全,易漏;

③影响护理质量和管理质量。探讨出以前检查护理质量偏低,诸如检查标准与方式落后,检查内容不够细化、不全面等。

1.2.2目标设定:

①护理质量考核扣分降低;

②曰检查项目细化,内容符合等级医院要求。

③提高护理质量。

1.3临床观察指标。对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管理效果、各项护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尸<.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论

提高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就是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在管理实施的过程中,要对人的因素给与高度的重视,一切管理工作都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基础。2[]品管圈管理比较适用于护理人员的管理,可以对护理人员的参与意识进行有效提高,培养参与管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形成管理意识,通过全院合作,共同形成管理的良性循环,促进护理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效果的提高。3[]本次研究中,我院温心圈”,以日常质控检查项目”为主题,运用“品管圈”pOCA程序,实施持续改进,完善日常检查项目,大大提高护理质控质量。在全院33个科室将原来的巧项护理质量检查项目细化为140项,护理质量检查错误发生率下降38%,护理人员任务按时完成率为75%,目标完成率为62%,项目表格应用率为85%,仍需要改进品管圈的存在率为65%,危重患者合格率为99%,基础护理合格率为98%,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为96%,患者满意率为98%,表二尸<.0001、表三尸<0.018与实施品管圈管理之前相比,<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护理质量控制中应用品管圈管理的效果非常显著。]

参考文献

【1】陈蜜蜂.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U].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0246

【2】王龙凤.护理质控改进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1)2567至2570.

【3】唐志强.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黑龙江医学2012,36(9)石97.

【4】徐英.品管圈活动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U].中国医学创新2012,9(29)名6至87.

篇11:社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论文

社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论文

持续质量改进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在应用过程中主要强调的是不仅要实现将产品的质量提高,还需高度重视持续改进的过程[1]。因为质量的提高、控制和维持均离不开过程,其目标体现为追求更好的效果和更高的效果,不断对改进的方式和机会进行探寻[2]。本次研究主要对持续质量改进在社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2014年期间的护理质量管理情况。该服务中心在2014年1月之前均实施常规护理方法。选择2013年—2014年在该服务中心工作的32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护士均为女性,年龄:18~36岁,平均(26.1±1.7)岁;工龄:1~5年为9名,6~10年为19名,超过10年为4名;文化程度:6名为本科、18名为大专、8名为中专。

1.2方法

①护理标准:积极参考卫生部一级医院的护理质量标准,同时充分结合医院具体情况,对国内外先进社区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方式和成功管理经验进行借鉴,制定出符合医院发展实际情况的护理基础标准、环节质量标准和终极标准。在各个标准中均是分成5个部分来实现质量管理的落实,这5部分具体为检查、寻找问题、分析问题、实施整改、追踪落实。检查环节主要通过发放各种调查问卷、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等几种方式来实现。分析问题是及时地将存在于显示当中的相关问题反映给当事人,并与质控人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②效果评价:为了实现对护理质量进行动态、连续监控,不断完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应包含患者评价、护理人员个人评价、科室评价、科室间评价、护理部评价5个部分。同时,对护理质量管理效果进行评价时,还需灵活运用定期检查、突击检查、全面检查、重点检查等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对护理质量管理进行全面评价。③过程监控:在护理过程中监控中,注重对护理过程中实施质量管理,将护理程序融入到整个护理工作中,加强对患者护理需求进行评价,将患者安全、舒适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作为护理质量评价的最终指标。所以,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高度重视工作细节,保证为患者提高最为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④反馈与改进:整改是由护理部主要负责人、护士长组织和指导,并进行监督,由医生与患者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由护理人员来实施具体改进措施,护理人员在会议上定期对改进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情况进行汇报,质控人员对改进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情况进行检测和督导,并协助解决存在的问题。护理部明确质控重点,以书面形式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向负责人及科室进行反馈,促进科室整改得到真正落实。护理部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追踪,保证每个问题均能得到有效解决。⑤安全保证:护理安全为护理质量管理的一个重点内容,是护理质量得到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护理部将护理安全的提升作为对护理质量提高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按季度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检查,严格执行护理缺陷分享制度,促进护理安全隐患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并得到及时处理,进而保证护理安全。

1.3观察指标

对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操作技能进行平分,观察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提高情况、护理操作技能提高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等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分析及处理方法

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c2检验,以P<0.05表示相关数据间的比较存在显著性。

2结果

2.1护理人员护理考评结果比较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操作技能评分分别为(95.2±2.8)分、(96.6±2.7)分,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1.5±1.7)分、(83.4±2.1)分,满分为100分,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0.05)。实施后,护理差错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分别为6.25%(2/32)、3.13%(1/32),明显低于实施前的`25.00%(8/32)、21.88%(7/32),差异比较也存在显著性(P<0.05)。

2.2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护理差错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也随之得到降低,因此,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护患纠纷发生率为3.13%(1/32),护理满意度高达100%,应用该种模式之前分别为18.75%(6/32)、81.25%(26/32),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0.05)。

3讨论

医院实施护理质量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能够接受高效、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持续质量改进为一个崭新的管理概念,其是一个具有持续性的过程,可保证护理质量,并促进护理质量得到不断提升[6]。在本次研究中,在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之后,其整体护理质量不但得到有效保证,且与实施前相比较,护理整体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满意度也得到明显提高,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0.05)。这个研究结果表明,在社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理念,可保证医院的护理质量保持平稳上升的趋势,对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将持续质量改进理念应用于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可促进医院的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品管圈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品管圈应用价值论文

护理品管圈体会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参考

数学系本科生毕业论文

群众文化专业职称的论文

影像技术论文范文

影像初三

品管圈护理质量管理应用论文
《品管圈护理质量管理应用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品管圈护理质量管理应用论文(共11篇)】相关文章:

护理部述职述廉报告2022-11-24

影像dr自我鉴定2022-05-06

护士月工作总结示范2022-05-13

骨科护士长述职报告2023-02-21

科室护理年度总结2024-01-08

心血管专科护士学习个人总结2022-05-06

骨科护士长述职报告2023-07-01

年终总结感言2023-06-15

科室工作自我鉴定2023-01-05

护士季度工作总结2022-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