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国际化校园文化分析论文

时间:2022-12-31 08:05:16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大学国际化校园文化分析论文(精选12篇)由网友“陈连升”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大学国际化校园文化分析论文,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大学国际化校园文化分析论文

篇1:大学国际化校园文化分析论文

大学国际化校园文化分析论文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营造综合型大学国际化校园文化氛围

(一)坚持以学生利益为根本,以培养学生成长成才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高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是为学生群体提供服务、组织学习和实践,承担国家育人重任的机构。“从满足国家参与国际竞争急需的角度,大学要注重两类人才的培养:一是跟踪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直接参与科技竞争的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材料学等高新技术专门人才;一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急需的高层次、国际化经贸、金融、保险、法律类专门人才。”[8]高校需要根据变化发展的社会实际,打破固有观念束缚,合理配置学校资源,优化课程设置,加大国际化经费投入,推进通识性教育和专业化教育双管齐下,建设各类开放性、共享性、创新性的活动平台,作为课程补充,多方面多渠道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二)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标准,发挥校园文化平台作用为学生发展服务

以学生为本,体现在尊重、培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高校应在教育资源允许条件下,给予学生足够的自我发展选择空间,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尊重学生选择,锻炼实践能力,发掘兴趣潜在,为学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统筹当代大学生的群体特点与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综合提升,促进每个学生现阶段与未来职业不同阶段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促进学生通识素质与个性特长的协调发展。高校的文化平台建设非一日之功,需要长远目光。需要遵循科学建设规律,不求快,不盲从,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借鉴国外成熟校园活动经验,再结合我国校园实际情况,消化融合进而实现二次创新,在各项文体活动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具有优秀专业技能、良好外语水平和沟通技巧、跨文化思维、国际化视野、合作意识和开放心态的学生,适应国际化需求。

二、积极构建跨文化交流平台,开展多样化校园品牌活动

形式创新、品味高雅、内容上进的品牌活动是营造积极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风、教风、校风建设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学生是组织、参与、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高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以专业教育平台为依托,发挥在校留学生资源,将多样的跨文化元素与校园文化氛围相融合,鼓励中外学生共同参与,将活动影响力做大做强,提升知名度和参与度,共建优质国际化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一)利用专业教育平台,结合专业特色,提升校园文化的国际化水平

脱离自身专业所长,空谈国际化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要根据不同年级需求,结合学科定位,举办凸显专业特点的各类国内外学科竞赛和交流会,如国外著名学者专业教育专题报告会、科技英语写作系列讲座、各类专业竞赛和具有一定高度与深度的论坛会议等。充分利用留学生资源,鼓励中外学生开展多层面合作,通过跨专业、跨学科合作组队等方式,参与各项活动,加强中外学生的学术交流,跨越语言障碍,培养学生沟通能力。

(二)举办具有国际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校园文化,一方面受制于社会文化,一方面又是社会文化中层次较高的文化,具有选择和创造文化的功能。”通过举行一些贴近世界发展实际,与当前国际趋势接轨的活动,引导大学生思考现实,关注世界,努力求索,实践创新,使学生在与五洲四海的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培养世界意识,积极、坦率、平等地互相学习,打破因缺乏交流而形成的刻板印象。例如北京大学举办的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AIMUN),促进了国内外学生的交流,使大学师生对外国文化有了更广泛的`认识,看待国际问题有了更广阔的角度,分析世界局势有了更敏锐的视野。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建设还应注意与留学生民族特色相结合,促进传统文化现代化、大众文化高雅化、西方文化民族化。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引导广大留学生参与到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来,例如在“中秋游园会”“、春节团拜会”充分体现国际化的元素,特别融入一些具有异国风情的节目。同时作为综合型大学,也可以围绕外国节日举行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非洲文化节、圣诞节、泼水节等等,使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外国文化。

三、扎根民族优秀文化,走本土国际化道路

以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为代表的各国文化通过文艺作品、流行时尚、观念思潮等各种形式进入我国思想文化领域。互联网的发展更推动了中外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激荡。高校在借鉴吸收国际优秀办学理念、办学方法、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应对西方的文化渗透保持足够的警惕,去伪存真,辩证地学习西方高校的经验与理念。同时,坚决维护国家安全,扎根民族文化,坚持走本土国际化的道路。

(一)坚决反对整体照搬,警惕全盘西化思潮

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概念起源于西方社会,随着全球化发展,西方的先进教育理念也随着其经济文化的扩展在全球普及。以美国高校为代表的众多私立大学成为国际化大学建设的典范。其在教育理念、培养方式、组织制度等方面为其他地区大学提供宝贵的国际化实践经验。但不可否认的是,西方大学的国际化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社会特征。对于大学的组织职能、经济属性和社会地位,我国与欧美国家均有不同的认识,其本质上是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的体现。因此,在建设国际化综合大学的道路上要警惕全盘西化的思潮,坚决反对不加区别地照搬照抄国外大学的制度措施。一味强调西方意义上的“国际化”,认为西方“原汁原味”的方式就是好的,在实践中是与我国社会实际条件不相符的。同时,盲目地照搬国外经验而不加以改造,会使我国大学失去创新的动力,和自我发展的主动权,放弃已经积累的有益经验,存在着极大风险和危害。

(二)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构建本土国际化大学文化

多元化和包容性是国际化的核心内涵。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大学校园文化并非是单一理念指导下的同化教育。而是基于各地文化背景,以国际共识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强调多样化、兼收并蓄、包容共存的校园文化氛围。我国综合型大学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发掘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取精华而去糟粕。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借鉴国外大学的先进思想和成熟经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创造性地吸取和利用国际理念和方式,依据我国社会实际需求,改革我国大学积弊。在借鉴中谋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营造本土国际化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综合型大学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高校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化竞争,不断提高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通过对综合型大学国际化校园文化的一些讨论,有助于提高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者对校园文化氛围的认识,深刻反思目前问题,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学生素质培养,积极寻求发展突破口,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符合时代需要的国际人才。

篇2:大学校园文化论文

大学校园文化论文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极为重要的能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掌握更多的生存与竞争能力,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大学校园文化的论文,欢迎借鉴!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的总称,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规章制度以及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归属感缺乏、功利思想偏重、课内外教学分离、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有积极意义,可以对学生起到提升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增强道德认同、提升社会适应力和竞争能力等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一、高校校园文化概述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的总称,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规章制度以及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等,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创造、改进、共享,传承学生们的理想信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弘扬民族的核心精神,在数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 为文 化和制度文化有机统一,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明。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和高等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学校人文精神、校风学风和心理境界的综合体现。

从意识形态结构上看,可以将其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形象,是与校园文化主体相呼应的物质对象,包括整洁优美的校容校貌、实用美观的文化设施、生机盎然的树木花草、大方统一的师生服饰等。

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人互动交往、举止言行的准则,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依据和准绳,有了规范和准则,校园人方能更好地自律自强,这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长远的意义。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人的意识形态和精神生活方式的总称,精神文化建设的重点是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体现在学校的文化传统,包括学校的校风、老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工作人员的作风、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等方面,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中之重。

校园行为文化是指师生员工们在教学、工作、生活、文体活动、人际交往中的作为,教师为人师表、传道受业,学生尊师重道、明德至善,工勤人员恪尽职守、敬业奉献,共同为和谐校园建设贡献力量。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校园文化是一种环境力量,是集体智慧的力量,是学校办学实力的一种体现,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流文化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特定的文化氛围,与文化品格的价值评判标准息息相关。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要建设特有的校园文明,形成一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向的评判准则,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沐浴着精神文化的阳光雨露,汲取集体的智慧养分,积累丰富的经验财富,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是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弥足珍贵。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那么教育就不能再走应试教育的老路,而必须注重学生德、智、体等素质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从而顺利成长成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与课堂教育并行,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职业道德修养和社会竞争力的重任,在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换言之,高校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关系着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民族素质的提高,高校需要坚定理想信念,满怀憧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之路上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

三、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与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很不协调,必须从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突破现有校园文化建设的瓶颈,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精神文明建设不足,学生归属感缺乏归属感是个人被他人或所在群体认知、认可与接纳的一种内心感受。

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校园是否有家的感觉对他们而言非常重要。

大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如果对校园缺乏归属感,就会缺乏学习热情,导致社会责任感缺失,必然影响其成长和成才。

大学生所需要的归属感,不仅在于高楼大厦和门庭石训,更在于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可以引领他们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引导他们认识自我、自我创造,让他们在沉稳厚重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强化主人翁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文化导向功能弱化,功利性思想偏重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在校大学生的思想中最关注的还是成绩,而课堂教学是以文化知识为主,知识面相对较窄,且缺乏文化熏陶,人文教育功能弱化,必然难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容易受到社会上非主流文化的影响,而且大学生应付学业的功利化思想根深蒂固,只学习考试内容,对其他的毫无兴趣,致使他们对校园文化活动重视不够,全面素质培养、个性发展空间受限。

(三)课内外教学分离,过度依赖思想政治教育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着严重的课内外教学分离的问题,因此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文化积淀不够、历史视野和世界视域相对狭窄的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支撑,是与课堂教育相并行的教育途径,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校园文化学习、人际交流、生活交往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是 他们向社会 人过渡的 重要过程。

而今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发起、组织和实施,单纯地依靠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而思政教育工作头绪众多,顾此失彼,且拘泥于事务性工作,文化活动常流于形式,难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

(四)资金投入不足,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由于管理体制的局限性,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往往缺少抓手,资金投入不足,制度管理形同虚设,一些文体活动因为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实际参与人数较少,影响力不够,延续性缺乏;一些文化活动往往虎头蛇尾,缺少经验总结,昙花一现后便无人问津,效果反馈难以落实到实处,教育效果也不明显。

制度管理和资金投入等问题凸显,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滞后于国家教育事业前进的步伐,必须引起重视,并从根源上寻找原因,切实解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工程,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路径之一,在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中国的学校教育历来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而优秀的校园文化必将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高校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提高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将僵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潜移默化式的文化熏陶,发挥校园文化的寓教于乐功能,增强师生们的文化创造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有利于健全学生人格,促使其形成良好品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社会化教育的“隐形课程”,是学生形成优良人格品质的重要教育力量。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单只是能看到的外部环境,更重要的'是其文化引导的精神内涵。

学生在特有的文化氛围中学习深造、生活交际,自然接受集体意识和主流文化的引导、感染和熏陶,这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化蜕变过程,在感受体验和实践锻炼中形成与集体意识、主流文化相一致的人格品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播中国价值观念,增强师生们的凝聚力,共建和谐校园。

(三)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促进其素质的全面提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可以反映出他的素质、教养和性格。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文化素质、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其价值取向、理想情操、道德判断、行为规范等,都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素质和形象。

置身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园地,大学生们参与到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来,接受先进校园文化的影响,获得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形成与国家教育相一致的是非观念,推进校园文化向健康、繁荣的方向发展。

(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认同感,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认同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不谋而合。

高校校园文化中所倡导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更加容易为大学生们所认同,从而使他们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心态,遵纪守法,并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从而约束自己的言行,与同学、老师、社会和谐共处。

高校校园文化在培养大学生道德认同感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五)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社会竞争能力高校教育当以提高大学生社会竞争力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重点,辅以人文教育,全方位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和人际沟通协调能力。

高校应举办形式多样、富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大学生拓展视野,积极实践,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以此来挖掘大学生的潜力,增长其才干,培养其创新意识,造就具有社会竞争力的人才。

综上所述,高校校园文化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紧迫任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诸如归属感缺乏、功利性偏重、资源投入不足、发展相对滞后等,必须得到逐步的改善。高校应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积极推进“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和实践教育并驾齐驱,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视域和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邵焕举。“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

[2]柳叶,韩影,李想。试论以学生为本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5):89-91.

[3]方硕瑾。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J].时代文学(下半月),(5):191-193.

[4]何国山。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良好品质培养关系辨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82-84.

篇3:大学校园文化论文参考

大学校园文化论文参考

一、着力构建尊重、关心和支持师生发展成长的文化模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构建尊重、关心和支持师生发展、成长的文化模式,促进师生成就完善人性和健康人格,实现个体的顺利发展及幸福美满,进而保证校园和谐、社会和谐,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现代大学不仅是追求真理、授业解惑的地方,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精神殿堂,是树人立人之所。大学应是“由科学而达至修养”。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注重从人的需求出发,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培养”,确立人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大学师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师生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好运行机制,创造以人为主体的良好校园人文环境[1]。大学文化是体现高等教育价值观的文化,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是“全人教育”,即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让生命个体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让教育为个体而存在。大学文化模式的重塑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现代大学的教育目标为依据,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办学以教育为主体,育人以学生为主体,尊重教师、关爱学生,把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动力,不断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舆论氛围和文化环境。

二、大力培育和弘扬以独立自由、批判创新为精髓的大学精神,打造大师级人才

不断培育、升华大学精神,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和中心任务。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而成的文化精髓,是一代又一代大学人心血和汗水的文化结晶,是大学的立校之本、力量之源和精华所在。没有大学精神,校园文化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了支撑和动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在继承大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革新大学的办学理念,形成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并信守的精神品格和理想价值,并将这种集中反映学校品质、个性的精神文化内涵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培育大学精神,要挖掘和发扬大学的优良传统,凝练学校的核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既要符合学校的组织特性和发展定位,又要体现大学的办学目标和师生的共同愿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要充分挖掘学校的历史渊源、特点优势,提炼大学的办学理念,突出大学的办学特色,培育出全校师生广泛认同和大力传承的大学精神。弘扬大学精神,还要着力打造大师级人才。大师是大学精神的缔造者和发展者,任何一所大学的精神,主要是由这所大学的大师来代表的。有一流的大师,才会有一流的学生,才会有一流的学术成果,也才会有一流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通过建立一系列激励人才成长的制度和机制,健全一套科学的评价和管理体系,培育独立与自由、批判与创新的大学精神,为大师级人才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积极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建设崇尚人文、学术为先、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环境

营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创造和谐、文明、优质的校园文化环境,这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优质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办学特色的重要表征,是大学的生命力所在,是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身心发展的深厚土壤,也是大学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之源。校园文化环境具有隐性教育功能,师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而内化师生的修养、外化师生的言行。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环境,既要重视硬环境的打造,也要注重软环境的培育,要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建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不仅要达到校园的自然环境美,赋予自然环境以人文底蕴,实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更重要的是,要达到人文环境和谐、育人环境优良、心理环境健康。要通过不断探索、积淀、完善学校的文化体系和文化内涵,创建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教学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管理文化、环境文化、特色文化在内的文化建设体系,形成“文化效应场”,创设出能够使全体师生员工奋发向上的物质环境、管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来推动组织变革,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内化为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促进学校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2]。

四、广泛开展形式多样、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文化品位与文化自信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提升文化品位和文化自信,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又一个重要目标。校园文化品位是指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层次和水平,亦是从审美角度对校园综合育人环境的一种审视,更是一种包含深刻思想内涵在内的`文化形式和价值取向。校园文化品位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建设高品位、高格调、高层次的校园文化,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建设和谐校园以及促进高校健康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活动是文化的载体,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办学理念外化为广大师生员工行为的最有效的途径。新时期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教育塑造、主体突出、开拓创新三大原则,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寓教于乐的思想教育、学术科技、文艺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让师生乐于和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在活动参与中使思想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同时,要通过长期探索和实践,逐步打造一系列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校园品牌文化活动,努力形成健康向上、富有生机、底蕴深厚的大学校园文化,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与品位。

五、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创设海纳百川、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范式

当今时代,多元文化在相互交流、碰撞,培育文化创新能力,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在新阶段的新要求,也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适应新形势确立的新目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推进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内容形式、体制机制等的全面创新,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价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前提下,创设“一元主导,多样交融,尊重差异,和而不同”的文化范式。不断推动文化创新,需要大学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大力倡导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观念,营造思变求新、敢为人先的思想氛围。同时,新时期的大学校园将变得更加开放、自由、民主,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牢固树立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识,以更加开放、更加开阔的视野,积极借鉴和吸取世界各国文化优长,妥善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体现校园文化的时代性。作为传播和接收多元文化的重要阵地,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更在于不断创新,即紧跟时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革故鼎新,因时而变,不断培育、创新先进和强大的主流文化,在包容中发挥主流文化的引领作用。因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坚持多元共生、融会贯通理念,继承传统而不守旧,视野开阔而不媚外,变革创新而不偏激,创设海纳百川、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范式,这是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作者:邹小萍 廖女男 单位:泸州医学院

篇4:美的集团的国际化分析论文

美的集团的国际化分析论文

摘要:,我国宏观经济依然面临着较大的下行趋势,受其影响,我国家电行业进入调整产业结构,消耗库存,产品升级的新阶段。创立于1968年的美的集团始终坚持“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经营”三大战略,于20被《财富》杂志评为世界500强企业,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世界500强的家电品牌。本文基于对美的集团进入国际市场方式的阐述,分析了美的集团的国际化战略,对我国家电企业的国际化和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美的集团;国际市场进入方式;国际化战略

一、美的集团发展概况

美的集团创立于1968年,从一家做瓶盖的小作坊发展至今,已经是一家以家电产业为主,涉及物流、房地产、金融等行业的大型国际化企业。美的集团旗下拥有小天鹅、美芝、美的等十几个品牌,拥有两家上市子公司。美的集团于9月1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美的集团在全球拥有60多个海外分支机构,产品销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国内建立了14个生产基地,还拥有6个海外生产基地。美的集团的海外市场主要分布在美洲、欧洲、中东地区、非洲及亚太地区。在经济危机最为严重的,美的的营业收入也保持着5%的增长率,达到了472.78亿元。

年,美的集团以4.6%的全球市场份额位列全球家电行业第二,并且连续三年位居《财富》杂志中国500强企业名单中家电企业的首位。,美的集团的品牌价值达到了716.11亿元,比的品牌价值增长了43.83%。

二、美的集团国际市场进入方式

(一)通过OEM成功打开国际市场

由于国家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国内众多企业纷纷迈出国门,选择了全球经营。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的集团选择通过OEM(贴牌生产)作为其走向国际市场的第一步。

美的集团以其在广东顺德和在越南的生产基地作为OEM代工的加工厂,一方面更加充分的利用了国内以及国外优质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另一方面从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贸易壁垒的风险。美的集团在这一阶段对自己的品牌形象做了一定程度的保留,为之后树立更好地全球品牌形象留有余地。这样的生产方式使美的集团规模以每年40%的速度快速增长,获得了全球18家零售集团和10个全球知名品牌做贴牌生产的订单。

(二)通过参股控股拓宽产品市场

美的集团通过贴牌生产的方式获得了一定的资本和技术管理经验积累,在国际市场上有了一定的认知度。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规模,美的集团开始通过收购、合资、参股、控股等方式开拓新市场。

,美的集团选择与美国开利公司合资成立美的开利拉美公司,共同开发拉美市场。通过合资的方式降低了美的集团进入拉美市场的风险,使美的集团成为了拉美市场上最大的家用空调制造商;,美的集团以5748万美元收购埃及Miraco公司32.5%的股份。埃及Miraco公司在埃及的空调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拥有完善的渠道资源,使得美的集团获得该公司的品牌、市场以及渠道优势,也降低了美的集团进入埃及市场的风险。

2016年,美的集团获得日本东芝家电业务主体“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80.1%的股权,获得了东芝品牌40年的全球授权以及5000多项专利技术;2016年上半年,美的集团收购意大利Clivet公司80%的股权。意大利Clivet公司是意大利著名的中央空调企业。此次收购,将使美的集团进一步提升其在欧洲中央空调市场占有率,获得了完整的中央空调生产线以及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

(三)在海外建立分支机构及生产基地

美的集团发展至今,已在美国、意大利、英国、德国、法国等地设立60多个海外分支机构,在白俄罗斯、埃及、越南、巴西等地建立6个海外生产基地。(如图)

美的集团海外生产基地分布

美的集团20年报

美的集团不断加大海外市场投入,推动自身组织形态从“中国出口”向“本地运营”转变,不断扩大海外生产基地产品品类,实施制造本地化与供应链本地化策略,持续提升海外工厂产品品质。美的集团深入不同国家进行消费者调研,积极提升美的集团海外自有品牌形象,使自身产品有效适应当地市场竞争情况的变化。

三、美的集团的国际化战略

美的集团针对自身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著名的“333战略”:用3年左右的时间做好产品;用3年左右的时间成为中国家电行业领导者;用3年时间左右的时间迈入世界家电行业先进企业之列,最终实现“全球经营”的企业战略。

(一)以用户为中心,提升产品竞争力

美的集团深入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市场进行调研,积极提升全球市场上美的自有品牌形象,努力进行科技创新,提升美的产品的附加值。此外,美的集团积极完善其在全球的售后服务平台的建设,统一其全球服务标准,保障其全球业务的持续增长。

美的.集团在家用空凋、中央空调、洗衣机、冰箱、小家电领域,深挖用户需求,开发出迪士尼定制版专为儿童设计的洗衣机、拎式迷你洗衣机、“轻羽”智能风扇以及音乐热水器等产品,充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用户的需求。美的集团的产品也多次获得国际权威奖项,显示出美的集团一流的产品竞争力。

(二)基于全球产品及用户基础,推进美的智能家居战略

美的集团深挖集团内部有价值的智能家电服务应用,深化与外部知名企业的合作。目前已与华为、小米、京东、腾讯、阿里等40多家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并且与国内外知名院校以及研究机构展开一系列合作,完成了智能家电快速配网、智慧云2.0升级等创新技术。

美的集团在智慧家居战略中实施“1+1+1”步骤,即“一个智慧管家系统+一个M-Smart互动社区+一个M-BOX管理中心”,致力于给消费者提供更专业的智慧家居体验,通过打造“空气智慧管家”、“营养智慧管家”、“水健康智慧管家”、“能源安防智慧管家”等智能服务板块,加速开拓智能家电市场。

(三)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加大研发投入

截至年,公司累计总授权专利达21,581件,2015年公司专利申请总量达10,52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4,205件,在第十七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美的集团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2项;突破创新机制,整合设立美的全球创新中心。

美的集团一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一直维持在3.5%左右的水平。在2015年,美的集团的研发投入达到了526.26亿元。

(三)坚持人才驱动战略

美的集团总裁何享健曾说过:“宁愿放弃一个利润100万元的生意,也不放弃一个有用的人才。”美的集团是非常注重人才的,在其全球经营的过程中,基本以人才本土化为目标,并且每年对集团大量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国内外各种专业培训,这些培训都被集团纳入海外发展的长期计划。

2015年美的集团现任高级管理人员中,硕士学历所占比重达到了52.63%。虽然不能以学历“论英雄”,但是学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员工的素质高低。美的集团的高级管理人员学历主要为硕士学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集团管理人员素质较高,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较强。2015年,美的集团的研发人员数量占集团总人数的9.29%,达到了8672人。

美的集团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需要一些具有国际化管理经验的专业员工以及专业的研发人员,这就要求美的集团更加注重目标市场人才的发现与培养,在薪资待遇、晋升空间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怀。这些做法使得美的集团的员工没有后顾之忧,在工作中更加专注。

四、结束语

2016年上半年,汤森路透发布了《2016全球创新报告》,美的集团位居家电领域全球排名创新机构首位以及厨房电器子领域亚洲创新机构首位。美的集团严格遵循“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经营”战略,积极开拓国外市场,不断开发新产品,坚持创新驱动和人才驱动战略,最终发展成为中国家电行业巨头。这就鼓励着我国的家电行业,甚至是民营企业,既要坚持创新,也要坚持以人为本,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崛起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美的集团2015年年度报告》.2016年3月26日

[2]《美的集团2016年上半年年度报告》.2016年8月

[3]胡俊男,董大海,刘瑞明. 横向并购背景下的品牌整合――以美的集团为案例[J].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02:102-111.

篇5:分析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的论文

分析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的论文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银行业跨国经营现象越来越普遍,银行跨国经营主要是通过新设投资和银行跨国并购两种方式来完成的,银行在国际化的进程中采用何种方式,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在对两种路径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讨论了我国银行国际化路径的选择问题。

关键词:银行国际化新建投资跨国并购

一、银行国际化两种路径的简单介绍

(一)新建投资

跨国银行新建投资是指一国银行根据具体情况在另一国设立形式各异、规模不一的海外分支机构,如代理行、分行等机构组织形式。在新银行中,外国投资者可以以全部股权参与,即设立独资银行;也可以以部分股权参与,即设立合资银行。

(二)跨国并购

跨国并购,是指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一国银行为获取对另一国某银行的经营控制权,有偿地收购该银行的部分或全部产权,以实现资产经营一体化的市场行为。包括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跨国并购的渠道包括发起收购的银行直接向国外目标银行投资,也包括通过在外国的子公司、分行进行并购活动。

二、两种路径各自的优势分析

(一)新建投资的优势

1.新建投资使银行拥有较大的灵活性和主动权。新建投资在投资规模、投资地点的选择上受外界的干扰较少,拥有较大的主动权和灵活性,能使跨国银行在较大的程度上把握投资的风险。而跨国并购则不同,要受被并购银行自身条件的限制。

2.新建投资的成功率要高。经验数据表明,通过新建投资的方式创建子公司的成功率要大大高于通过并购方式而设立子公司的成功率,银行也同样。因为投资新建的银行是母行的附属机构,比较容易控制,所以成功率相对较高。而在跨国并购的过程中,国际化银行与目标银行处于信息不对称地位,国际化银行很难对目标银行的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做出非常准确的判断,从而使其难以找到合适的价位;而且被并购银行原有的管理制度可能不适合收购方,收购方在对此加以改造时,可能遭到习惯于原有管理体制的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抵制。一次并购活动大致由三个阶段组成:准备与设计、谈判与实施、整合,任一阶段没处理好都可能导致并购失败。

(二)跨国并购的优势

1.跨国并购可以使银行迅速进入并占领东道国市场,实现快速扩张。通过并购,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被并购银行的原有客户和市场基础,快速适应东道国市场,以较低成本实现快速的外部扩张。而新建投资只能依靠自己开辟市场,而且对东道国银行监管法制及政策的把握能力也有限,所以不利于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

2.跨国并购可以突破机构设立和业务范围的限制。

现在许多国家、地区对外国银行进入本国市场都采取严格的审查和限制措施,对新开设的外资银行分行的业务范围也有很多限制。通过并购,可以规避政策障碍,绕开这些金融服务贸易壁垒,快速进入东道国市场。

另一方面,一些地区尤其是某些国际金融中心如香港、伦敦的金融机构已经趋于饱和,外国银行开设分支机构的数量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并购是最好的选择。

3.跨国并购可以实现竞争优势的转移。当银行试图获得另一家金融机构在某一方面的竞争优势时,单纯的学习与模仿常常是徒劳的,因为这种优势往往产生于这家机构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经营积累的.组织资本与组织经验,外部竞争者难以复制。这时,通过并购与目标机构融合,可以实现转移竞争优势的目的。而且这种转移可能是双向的,会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当银行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市场时,这种竞争优势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的选择

(一)根据我国银行的实际情况选择进入方式

跨国银行如果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优势和国际经验可以优先考虑以并购的方式进入东道国市场。中国银行是最早走向国际市场的国内银行,目前在亚、欧、澳、非、南美、北美六大洲均设有分支机构,建立起了全球布局的金融服务网络,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优势和国际经验的大银行,可以优先考虑以跨国并购的方式向海外扩张。工行、建行、农行和交通银行在国内具有较强的规模优势和组织管理优势但缺乏国际经验,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向海外扩张并不具备优势,要根据东道国情况灵活采用两种方式。

而对于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可以采用并购的方式。通过并购设立子银行是弱势银行进入和拓展发达国家市场的有效途径。采用并购方式可以节省新建投资的开办费用,缩短从开办到盈利的时间,而且可以直接利用目标银行的原有市场影响力、信誉、客户基础、营销网络以及长期以来构建的完整的运作制度和人才体系,迅速打开地区市场,拓展业务网络,减少新建投资可能带来的经营失败风险,克服弱势银行难以赢得市场信任和客户资源的困难。

(二)考虑东道国市场情况。

1.考虑东道国政府对跨国银行市场准入的监管以及监管当局对两种方式进入的不同政策。一般来说,在东道国对外国银行的市场准入有严格限制的国家倾向于采用跨国并购的方式进入,以避开东道国对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法律条例的限制,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从东道国监管当局对两种进入方式的不同政策看,法国、德国、意大利、挪威等国鼓励银行并购,以加速银行业集中,促成经济规模化发展,在这些国家,最好选择以并购的方式进入。

2.考虑东道国市场与本国市场的文化差异。如果两国市场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则跨国并购是最好的选择。因为,通过跨国并购,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被并购银行的原有客户和市场基础,快速适应东道国市场,以较低成本实现快速的外部扩张。

3.东道国银行的市场集中程度。当东道国银行的市场集中度低时,竞争压力小,可以直接新设机构,避免并购带来的组织学习成本,获得更高的知识传递效率。相反,在一个集中度高的市场中,一般倾向于采用并购的方式进入,因为当有新银行进入时,原有的市场在位者往往会做出激烈反应,以维护他们的市场影响力,采取并购方式可以避免这种摩擦。

(三)除了考虑上述因素外,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方式选择时,比较注重的一个因素是成本问题。

参考文献

[1]慕刘伟,国际投融资理论与实务[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英)斯蒂芬,戴维斯,银行并购:经验与教训[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3]薛求知,杨飞,跨国银行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4]马文科,林之诊,我国银行

业并购重组的理性选择,金融时报,5(12)

[5]陈卫东,刘康,析国有商业银行重组改革模式选择,中国金融,2002,(12)

[6]冯嗣全,银行国际化的路径选择:跨国并购抑或新设投资[J]当代财经,2003,(12)

[7]许南,从并购路径看商业银行跨国经营[J]金融论坛,,(01)

篇6:校园文化论文

校园文化论文

【摘 要】一流学校靠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能够提升学校凝聚力,对师生产生激励与促进作用,提升学校影响力与知名度。高职院校要发挥其文化育人的功效,就要在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活动文化模式上不断创新,增强文化底蕴,提高校园文化层次,以实现培养优秀人才及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创新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功能

广义上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以广大师生为主体,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及社会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一切学校物质形态、组织制度和实践活动的总和。”狭义的校园文化则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院校领导、教职工共同参与,对全体师生具有广泛感召力、凝聚力与激励作用的一种群体文化。本文中所指校园文化,是指广大高职院校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与自身定位,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管理及社会服务中所积累、秉承、创造并共享的,被广大师生普遍认同的,反映师生共同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的一切物质财富、精神成果及其行为方式的总和。

校园文化对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一,凝聚和导向功能。形成强有力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师生员工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提升学校凝聚力。其二,促进和激励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对全体师生产生无形的促进与激励作用,形成一种奋发向上、健康活泼的精神动力。其三,调适和稳定功能。校园文化能够通过凝聚、熏陶等内在影响力创造和谐的精神氛围,给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优质良好的校园环境,将学生的兴趣爱好、活动追求集中于学校内部,有效减少学校安全隐患的出现。其四,辐射和展示功能。高职院校开展科技文化下乡、社区街道志愿者活动等,把校园文化辐射到社会的各方面,为学校提供了展示办学水平的契机,也提高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其五,继承和发扬功能。高职院校在对校园文化进行建设时应坚持“扬弃”的态度,一方面应该传承优秀的校园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也应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变化,使优良的学校传统和办学理念得到继承和发展。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发展问题分析

(一)文化底蕴较弱

一些高职院校是近些年为顺应我国教育发展规律,在原中等专业教育或职业技工教育的基础上升格而成的,已积淀了原教育模式的办学精神,缺乏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经验与深厚的校园文化积淀。还有一些高职院校经历了不同体制、教育类型的重组,办学理念、体制等存在交锋和冲突。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未形成特色鲜明、学科背景浓郁且被普遍认同的核心文化精神,更缺乏形成的有利土壤。如果忽略了文化的创新与提炼,而只是进行人员和资源的简单整合与重组,所谓的高职校园文化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根本无法发挥文化育人的功效。

(二)主体责任感不强

校园文化建设要求全校师生积极主动地发挥其主体性功能。现在高职院校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的不合理现象,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领导或学工线的事情,与专业教师或行政人员无关,呈现出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另外,有部分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不强,每次参加活动都只是固定的某一部分学生,即使偶尔参加也是学校“硬性要求”,都导致了校园文化呈现出很大的无序性与感染性。

(三)重“硬件”轻“软件”

各高职院校为解决扩招带来的巨大的教育资源压力,在硬件建设上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较多,而相对而言软环境的建设力度明显不足,特别是在一些新成立的高职院校和中专改制的高职院校中尤其严重。一些高职院校认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职业文化建设的效果来得太慢,一时半会难见成效,浪费了学校的资源,不来点立竿见影的,比如修楼征地建房扩招等。

(四)活动文化层次偏低

如今,高职院校中各种活动形式多、涉及面广、时代感强,但过于重视庸俗文化,商业文化占据较大比重,过分追崇非主流文化而脱离了主流文化,偏离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轨道。校园文化活动功利性太强,偏离了教育本位趋向。一份问卷调查显示:26%的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评奖评优”、14%的学生是为了“获得各种荣誉”、60%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表明现在大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目标并不单纯,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

(五)模仿程度较高

每个学校由于其历史背景、学校结构、培养目标不同,其校园文化也应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当前一部分高职院校在推进制度文化、实体文化建设,尤其在促进学校精神的形成中,缺乏创新意理念,未将学校自身的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相结合,形成品牌效应,而是千篇 一律的模仿本科学校,最终导致“东施效颦”的结果。高职院校应明确自身定位,充分挖掘与利用合作企业家、优秀校友等的辐射作用,结合学院的优良文化传统,追求学术氛围与实践氛围、职业素养与企业文化的有机交融,充分体现应用性、针对性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原则。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创新策略探讨

(一)创新校园精神文化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前身是中专、职高等,具有不同的创办背景、历史传统、学科设置等、办学阅历,各个学校在发展定位上也应表现出不同的特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应主要围绕“职”的特色创新,让学生在充分体现“职”氛围的文化活动中激发热情,得到教育。如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是一所以服务三农为特色的高职院校,学院根据专业发展特色,开展无公害蔬菜义卖活动、美食节活动、专业技能大赛、创业规划大赛等活动,特别党建及学生管理中的“一系一品”申报及评选活动,起到了良好反响,既为学生提高技能、完善品格提供了广阔平台,也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兴趣与职业素养。

通过将办学理念融入社会实践环节中,潜移默化地将学校精神在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根植于其价值体系中。通过进企业实践,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更好地把握专业学习和技能提供了方向。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倡导进入社区及其他公共场所,为他人提供无偿帮助与服务,如清扫社区、助残活动等,既让大学生体会到了真实的社会生活,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服务与奉献。如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志愿者之校”,制定志愿服务管理条例,将志愿服务学时状况纳入到学生评奖评优指标之中。全校六个系部在马山敬老院、绍兴市纺博会、绍兴市客运中心、农民工子弟学校等场所建立了长效志愿服务挂牌基地,不仅为社会送去了温暖与服务,更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养,致力于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做到学正为师,身正为范。学校教师只有凭借娴熟的教学能力、广博的`知识、专业的实践能力以及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个人修养,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潜移默化地感召、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动力,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

(二)创新物质文化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要培养真正可贵的品质,就必须要有健全的教育环境,只有有了正确的教育工作才不会产生堕落的品格。”高校在对校园物质文化进行建构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教育性与创新性的有机结合,要注重整体与部分的把握,既要重点设置,也要全面统筹,力争让物质文化中的各个细节都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作用。

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既要注重速度,也要注重质量。学校建设规划中的各项基本设施都应承载着校园精神文化、职业文化和制度文化,让物质景观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高职院校在对校门、办公楼、宣传专栏、教学楼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设计与规划时,要坚持实用与特色相结合的原则,将文化精神注入到学校每一个角落,不仅让在校的师生感受校园物质文化,也通过人与物质的流动,将特色校园文化带出校门,带向社区、企业,与社会产生交融。

(三)创新制度文化

所谓创新型制度文化,是指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制度或规范。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制度创新主要包括管理制度的创新与服务制度的创新。

其一,创新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创新,即学校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制定科学、规范、操作性较强的独具特色的人事管理、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等规章制度。如重点突出实训专业人员、试验人员的能力职称,制定适应于高职教学的职业资格评聘制度。根据高职学生学习状况、心理发展等方面的特征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校规校纪、竞赛管理办法等,以更好地约束高职学生的言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能;制定完善的人才管理制度,包括人才引进与培养、培训与进修等,激发教师爱岗敬业、潜心教学的精神;制定规范的校园文化制度,促进校园文化活动活泼有序地开展,增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氛围。

第二,创新服务制度。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重在以学生为本。高职院校创新服务制度,营造和谐的职业特色氛围,有利于增添学生专业学习的信心和技能钻研的动力,培养品质优秀、技能过硬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习惯等方面相对于本科生而言有一定的差距,高职院校应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与钻研的精神与能力。在校园活动上,既要把握特色,又要顾及大多数同学;在教学与实践环节,要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而制定合理且操作性强的学习实训评价考核制度;在后勤服务及公寓管理方面,充分考虑“以学生为本”思想,形成和谐氛围。

(四)创新活动文化

校园活动文化的开展对于培养广大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校园活动文化的开展不仅可以陶冶师生情操,还可以促进个体潜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增强团体凝聚力,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其一,加强社团文化建设。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不仅能增长文化艺术知识,更能增加他们之间的人际交往,加强相互配合、共同协作的优良品质,增强自身创造力。学校相关部门要在思想和组织等层面保障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既注重思想性和知识性,又注重艺术性,防止消极文化及不良价值观的侵袭。加强对学生社团创办理念、工作思路及方法等的科学指引,引导学生进行勇于实践、自主管理,进而营造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开展的课外科技活动要尽量做到活动与专业相结合,在活动中加强学生专业学习深度与兴趣,避免脱离所学专业、不切实际的课外活动。

其二,开展校企文化对接活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职教育必然要面向社会,适应市场。高职院校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也要注重拓宽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径;开展的活动要注重实效性及校企文化的对接和融合,彰显高职教育特色和企业文化,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在学生活动开展时也可邀请企业知名人士到校担任评委或做专题讲座等。如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致力于与绍兴市诸氏方圆集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企业免费面向学院学生开设企业经理人培训等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的企业文化意识,也实现了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与用人市场的对接。

【参考文献】

[1]邱伟光,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57.

[2]刘建立.高校创新型校园文化建构研究[D],.

[3]罗群英.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J].青年探索,2005(3).

[4]张劲.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实施路径[D],.

篇7:国际化研究论文

摘要:我国媒体在全球化浪潮下,没有把握住机遇及时开拓国际市场,尤其是地方媒体国际化的现状令人堪忧,比如目光短浅没有意识到开拓海外市场的紧迫性;多数地方媒体资金不足,难以支撑其进军国际市场;国内外的文化差距使得地方媒体国际化之路崎岖坎坷;国家政策的限制使得地方媒体海外采集力低下且对外传播内容固化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国的地方媒体自身应该作出努力推动地方媒体国际化,如改变已有的观念,用国际化的视野看待传媒业的发展,培养国际化专门人才,实现跨媒体、跨平台的国际化发展格局。

关键词:地方媒体 国际化 国际竞争力 走出去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日渐深入,外国媒体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加大,我国国内的地方媒体将要遭受着来自国内媒体和国外媒体的双重夹击。在这样的状况下,地方媒体势必要紧跟着全球化的潮流,进军国际市场以谋求自己生存发展的一席之地。而从我国整体发展战略上来讲,地方媒体的国际化不仅可以促进其本身的发展壮大,也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以及话语权。本文将通过湖南卫视的国际化之路来分析我国地方媒体国际化的现状,探索地方媒体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一、地方媒体国际化现状存在的问题

1、我国地方媒体目光短浅,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与紧迫感

对于传媒业来说,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6亿人口的强大发展中国家,本身就是一个很庞大的消费市场。据有关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累计创收626.94亿元,同比增长14.12%,其中中央级创收120.27亿元,同比增长5.97%;省级创收363.87亿元,同比增长21.60%;地市级创收87.41亿元,同比增长5.47%;县级创术55.39亿元,同比增长3.0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地方媒体是在一块肥沃的土地上耕耘,其收益是可观的,这样的收益状况使他们自我陶醉,没有意识到开拓国际市场对于自身发展的重大意义。

2、地方媒体经济实力不够雄厚,难以支撑其进军国际市场

即使中国传媒业在整体上收益较高,但远远没有达到暴力的地步,有些传统报业甚至入不敷出。以广电媒体为例,广电媒体成本过高,这体现在设备更新过快,人力资源负重过大,很多广电媒体难以实现盈利。此外,中国广电媒体是有国家级、省级、地市级与县级之分的,而地方媒体和国家级媒体贫富悬殊是很大的,这在上一点分析可以明显看出。而在我国地方媒体当中,也仅有沿东南部沿海地区一些广电集团如上海、深圳一带有资金实力能够进军国际市场,而内地也只有湖南广电集团实力比较雄厚。另一方面,传统报业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本身入不敷出,更别提拿出资金投资国际市场。

3、文化差异使得地方媒体国际化困难重重

首先,不同国家的文化造就了各异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的不同意味着外国的受众无法理解、无法欣赏我国的文化,而我们也不能理解他们适合什么需要什么。比如,有些国外的脱口秀节目,其实我们觉得不好笑而他们的观众却笑得前仰后合。其次,语言的差异使得我国媒体的海外受众有限,我国很多向外拓展的媒体做的是汉语节目,这类节目的受众多是些海外华侨。而对一些不以汉语为母语的受众理解汉语节目有困难,因此会损失很多的海外受众。此外,虽然近年来,国内外媒体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大,更多的是国外传媒集团看中了中国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以各种形式不断倾销自身产品,从近年来湖南卫视引进《爸爸去哪儿》以及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可见一斑。

4、我国地方媒体海外采集力低下

受审批限制,现在省市级媒体向海外派驻记者还受到相当大的政策影响。目前,上海广播电视台仅在香港派驻了记者站,其他省级台几乎没有海外采集力量,一旦国际重大事件发生,大都依靠连线新华社、CCTV或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地方媒体没有海外阵地,没有覆盖全球的新闻采集网络,就不能第一时间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有效信息,阻碍了地方媒体的国际化发展。反观CCTV,作为国家电视台,CCTV一直是中国电视媒体外宣的“国家队”领队。从1984年起,CCTV就开始建立驻外记者站,,为了提高国际新闻的自采率,启用了欧、美中心记者站,使其成为具有独立采编制作播送能力的境外报道中心,以此推进其国际化战略。

5、专业人才的匮乏

关于驻外记者的人才问题,同样是地方媒体国际化的关键。驻外记者不但要对驻在国有相当的了解,还要能够熟练运用外语这项交流工具。对于驻外记者新闻素质要求则更高。一个真正负责任的记者,不应该违背事实,机械被动地按政策规定报道什么,怎么报道,而应该根据自己的采访和观察,独立的判断是非,忠实地反映事实情况和大胆地进行分析报道。从这种意义上来看,记者应该是一个敢于坚持实事求是又能独立作战的政治家而不是政客。

二、以湖南卫视为例探析地方媒体国际化策略

1、湖南卫视的国际化雄心和视野。早在,湖南卫视便开始在各个场合宣称要“走向国际”;,湖南卫视大步向国际市场迈进,20底,更是推出了英文版网站,力争抓住奥运年这一空前的机遇在国际战略上着重发力。从湖南卫视雄心勃勃提出要“走向国际”至今,湖南卫视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仅推出了英文版网站,湖南卫视国际频道也在全球开播,20,湖南卫视开始承办“汉语桥”中文比赛,打破传统对国外赛区全程拍摄,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的同时又使自身媒体国际化迈进了一大步。近几年来,湖南卫视更是不断加强与国外媒体的合作,在国际市场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2、文化多元化。一方面,发挥地方文化特色,展现中华文化风采,建立民族品牌,自年湖南卫视接手承办《汉语桥》,湖南卫视一直致力于借助这样一个交流传播平台,在中国与世界各国青年之间建立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另一方面,在立足本土文化的同时,吸纳外来优秀文化与经验。湖南卫视从韩国引进的《爸爸去哪儿》从2010月11日开播以来,广受好评。节目采用中韩合办模式,在借鉴韩国原版节目的基础上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孝老敬亲的理念。这是这是国外节目模式和中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实例,孝老敬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这种精神应该要发扬光大。把对于初次引进的节目而言,这不失为拉近和中国观众距离的好方法,不仅使节目更加接地气,也吸纳了更多的海外受众。

3、跨媒体,跨平台,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全球媒体竞争的压力下,湖南卫视不满足于做一个节目生产与播放的平台,而开始从业务层面的全面差异化战略转向了公司层面的纵向一体化和多元化。20,湖南广电与盛大网络共同出资6亿元成立盛视影业有限公司,主营电影与电视剧的制作发行与相关衍生业务,两者的合作,将资源优势发挥到了最大,从而让湖南卫视轻而易举打通了新媒体产业链。除此之外,2009年,湖南卫视和金鹰网合并,并且推出了“芒果TV”,芒果TV在整合湖南广播电视台和芒果传媒优质资源的基础上,大力整合内容、创新服务应用、拓展传播领域、完善用户体验,开辟新型视频传播业态,贯通视频生活应用,致力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网络电视品牌,为湖南卫视进一步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4、人才培养国际化,重用外籍主持人。主持人作为联结观众与节目的桥梁,是节目收视的保证。湖南卫视重用外籍主持人,全世界搜寻优秀主持人。例如湖南卫视《天天向上》主持群“天天兄弟”,堪称国际化的主持团队,其中矢野浩二和小五金恩圣分别来自日本和韩国,他们在其本土早已有大批的粉丝,这能够为《天天向上》吸引不少海外观众,促进其节目的国际化进程。湖南卫视向国际上引进的主持人不在少数,李慕白则是湖南卫视国际化的最好代表符号,李慕白在2008年“汉语桥”比赛中表现惊人,一举获得第七届“汉语桥”美国赛区第一名,从何获得湖南卫视高层赏识并成功签约湖南卫视国际频道,李慕白成为了湖南卫视对外的一张名片。外引主持人的人才战略为湖南卫视储备了众多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同时也扩大了湖南卫视的受众群,提升了湖南卫视的品牌知名度和价值。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要在国际事务中拥有和发挥相对应的话语权,当务之急是提高我国媒体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而提升我国媒体在国际上影响力现在看来瓶颈在于我国的地方媒体,因此地方媒体的国际化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下这样地方媒体国际化困局下,我国地方媒体国际化之路任重道远,而湖南卫视的国际化发展之路值得各大地方媒体学习与借鉴。

篇8:国际化研究论文

摘要:

本文从企业国际化战略内涵入手,分析了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的必要性,提出了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模式。

企业国际化战略,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积极参与世界分工体系,由国内运营向全球运营开展的过程中所做出的战略选择。从企业的开展进程来看,根本表现为:在范围上是由小到大;在运营范围上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在价值链网络上由单一走向复杂。因而,我们能够将企业的国际化了解为一个双向开展的过程,即包括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两个层面。内向国际化活动主要包括技术引进、三来一补、国内合资合营等;外向国际化活动主要包括出口、技术转让、国外合资合营、海外子公司和分公司等。同时,企业内向国际化与外向国际化之间并不是割裂的,而是存在着全过程、多渠道、多方式的.联络,企业国际化从初期的技术、设备的进口开端,经过内向的国际经济联络,既为 企业将来的开展奠定了物质和技术根底,又间接将企业与国际市场相衔接。另外,这种联络不只仅发作在初期,出口和跨国战略联盟实践上都表现出内向与外向国际化之间的严密联络。

从国际经历看,一国所处的经济开展阶段决议着企业国际化的开展规律与趋向。依据邓宁的投资开展周期理论,一国人均GNP数值的程度,与该国直接投资的开展状况存在如下关系:

邓宁是在研讨了67个国度1967年~1975年间直接投资流量与人均GNP的关系之后得出这一结论的,即一国的对外投资情况与人均GNP呈正比例关系,即随着人均GNP的增加,该国的对外投资数量将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向。从这些年来国际直接投资开展的实践状况来看,这一理论在剖析一国国际直接投资所处的开展阶段与该国经济开展程度(以人均GNP表示)之间的关系方面,根本契合各国直接投资的开展规律。

假如将中国的投资开展过程对比上述投资开展周期理论,以投资总量的变化来划分投资开展阶段,大致是这样的:1979年~1991年阅历了投资开展周期的第一阶段,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范围都很小,粗略计算得出,这期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均匀年增长率为11.15%;1992年以来,处于投资开展周期的第二阶段,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范围较大,对外直接投资也有了一定范围,净对外直接投资额表现为绝对值不时扩展的负数。据计算,1992年~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均匀增长率在40%以上。20中国人均GNP打破美圆,到将到达或超越3000美圆,按邓宁的直接投资开展周期理论,我国已处于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度时期,即作为外资母国的位置显著上升,作为东道国的位置相对降落。

此外,依据有关国际机构对年~中国资本流出入程度的研讨,直接投资输出输入将阅历一个严重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经过对外直接投资来拓展国际市场,完成国际化开展。由于对外投资增加的速度快于外资流入的速度,固然对外投资净额在将来一段时间内仍是负数,但数值将开端减小。20中国应用外资与对外投资的差额到达670亿美圆的峰值,以后,由于我国对外投资的增长速度快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我国的净外资流入绝对值呈逐年递加趋向。到20,我国吸收外资929亿美圆,对外投资540亿美圆,差额将减少到209亿美圆。这正是投资开展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度的典型特征。

数据来源:Columbia Program o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World investment prospects to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he challenge of political risk”

那么,在这样一种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应如何进行国际化运营形式选择呢?

第一,要坚持进行制度创新,激起企业竞争生机。制度创新是企业整个创新活动体系的根底。它不时调整和优化企业一切者、运营者和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竞争力需求主客体联动,树立能给企业形成动力和压力的体制和机制,使企业有一个培育竞争力的根底条件和生长环境。基于这一点,就市场竞争而言,就是要制度创新,经过树立现代企业制度革新体制、转换机制、激起本身进步竞争力的内动力。

第二,要鼎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企业竞争才能。企业竞争才能取决于多方面的要素,在中心竞争力的各种才能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是具有抢先技术且不时创新的中心产品,要具备强大的自主开发才能,是要构成自主学问产权的中心技术和实力雄厚的企业品牌形象。

第三,要培育塑造文化肉体,打造企业竞争优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正日益成为表现企业竞争实力,加强企业凝聚力的内在需求。能够说,文化竞争是市场竞争的载体,市场竞争是文化竞争的表现,企业的中心竞争力最终集中表如今文化竞争力这个层面上来。

第四,做好海外目的市场的选择工作。分离国内企业的实践状况来看,目前企业的产品可以更好地满足广阔开展中国度市场的需求,在技术的适用性上更强。同时,从动态的角度看,在企业实力得到积聚的前提下,国内企业也能够将眼光转向兴旺国度,去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因而,“从边缘到中心”“乡村包围城市”能够说是海外目的市场挑选过程中的首选之策。

第五,要采取按部就班的市场进入方式。就国内企业而言,缺乏关于海外市场竞争状况的理解,以及资金和人力资源的匮乏是搅扰其海外扩张的主要瓶颈。因而, 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上,就采用了渐进性的战略,从低风险、低控制的进入方式,逐步向高风险、高控制的进入方式过度。关于众多中小企业而言, 贸易方式(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依然是进入海外市场的首选。这不只有利于控制出口渠道和出口产品的价钱,同时还有利于及时控制海外市场信息,积聚国际营销 经历,培育国际运营人才。

第六,充沛运用利基战略。国内企业自身也是一个从比拟优势向竞争优势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过程,利基战略常常是一种有效打破国外市场的竞争战略。利基战略是以专业化战略为根底的一种复合战略,能够看成企业跨国运营,并不时生长壮大的竞争战略选择。该战略的本质就是分离本身优势,寻觅市场缝隙,集中力气进入,专业化开展,并成为抢先者,完成市场浸透,同时树立各种壁垒,不时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例如,海尔集团在美国市场上就恰当地运用了利基战略,它并未直接向GE、惠尔浦等企业占优势的200L以上的大型冰柜发起攻击,而是在美国市场开发出了从60L到160L的各品种型的小型冰柜和设计新颖的酒柜, 然后再思索市场的全面浸透。再如,格兰仕的微波炉制造、万向集团的万向节消费,都胜利地运用了这一战略。这一战略选择对广阔中小企业的跨国运营更具自创意义。

第七,树立战略联盟。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单个企业的力气都比拟单薄,关于我国这样的开展中国度而言,更是如此,后发优势十分明显。关联企业之间能够结成企业联盟,充沛应用企业外部的”共享”要素,发挥各自异质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历,构成一种新的国际竞争优势。当前一个可行的计划就是由非政府组织出面,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组织中国同行业的抢先企业,组建行业集团,尽快培育出几十家具有自主学问产权、中心竞争力和相当范围的外乡跨国公司。由非政府组织出面,在政府的指导下组建行业集团,具有共同的优势。由于一切的活动筹划、计划运作等是完整市场化行为,不会给一些国度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位置以借口。同时,由民间组织出面组建行业集团具有很强的灵敏机动性,有利于从分散的公司向大企业集团逐渐平稳过度。

第八,要鼎力推进人才战略。在加快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的技术、管理的同时,要强化人才的引进和外乡人才的培育,加强企业综合实力,进步国际竞争力,构成企业的中心竞争优势。

总之,由于中国的跨国公司尚属年轻,在向海外投资扩张和开发海外市场中,需求在理论和总结本身经历的根底上,学习和运用兴旺国度跨国公司胜利的经历和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同时,要从中国国情与企业开展需求动身,创新中国企业跨国运营的战略管理形式。中国社会经济开展的多样性决议了中国企业国际化运营开展形式的多样性,也没有一种形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企业必需从国情和实践动身,自创、吸收,最后创新开展出合适本企业的国际化运营形式。

篇9:大学校园文化策划书

一、活动时间:__年12月29日晚狂欢夜__年12月__日上午文艺汇演

二、活动地点:【狂欢夜】校园;【文艺汇演】漓江剧院

三、主题及宗旨

主题:艺术的盛会,学生的节日

宗旨:发挥特长,张扬个性,强化团队精神,渲染艺术氛围,展示我校师生青春风采,亮出多彩人生。

五、节目安排

【迎新狂欢活动安排】

时间:__年12月29日19:__——22:__

地点:游园分会场——篮球广场

Show场——鼓楼前

舞场——教学楼天井

电影分会场——三楼会议室

花灯展示长廊——文化大道及篮球场周边

想要展示自我的同学们就到这里:唱歌、舞蹈、才艺展示……,带上你的fans,不吝啬你的尖叫,在舞台上华丽绽放。不过要有事前准备才能吸引住别人的眼球,请预先像负责人报名,以便我们安排。

舞场【负责人】周秀云徐春霞

主要吸引一些在舞蹈、乐器等方面有爱好的人士。街舞爱好者、少量国标学习者和乐队,本场地将为你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应广大学生的要求老师也将参与到其中。本舞台举办歌舞节目,以唱歌、现代舞、小型组合式歌舞为宜,不支持大型的集体民族舞蹈及集体合唱节目,歌曲舞蹈要求质量高热情、向上、积极、吸引力强,能够有一定的号召力和观众群。自带伴奏带。

规定:国标、交谊舞、街舞爱好者无需报名即可入场参加,但必须经过假面或化妆者方能入内,场内将交替播放不同类型的舞曲,以满足不同舞者的需要。整场为开放式舞台,街舞和国标爱好者可根据广告海报的具体时间安排到会场展示个性show。

电影分会场:【负责人】刘烨

吸引人的电影,让喜欢安静的人有可去之出。我们也将播放学校活动宣传片,让你们对自己所参与的活动有进一步了解。22:15左右进行大型集体舞——兔子舞。

七、注意事项

1、在狂欢夜时间段中须重视学生安全。

2、为确保文艺汇演的顺利进行请各单位相关人员按方案遵照执行。

3、欢迎老师们与同学们共同参与活动。

4、校园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卫生要靠大家的维护。

5、自己的生命高于一切,你们的安全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6、开心快乐的氛围需要你我共同的营造,请注意自己的语言文明,做个有素质的德智人。

篇10: 大学校园文化标语

大学校园文化标语

1、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

2、求真尚美,砺志笃行。

3、明确的目标是前进的动力。

4、立志漫长清华园,刻苦方能未明湖。

5、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万仞志能攀。

6、横绝学海,笑傲苍穹。

7、做人要厚道,求学要严谨。

8、要争就能赢,要拼才能赢。

9、努力造就实力,态度决定高度。

10、生命因进取而辉煌,青春因高考而壮美。

11、理想+信念+反思+意志+效率=大学。

12、远大抱负始于高中,辉煌人生起于今日。

13、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证。

14、土时先有节,至凌云处仍虚心。

15、求真尚美,砺志笃行。

16、生命中最值得投资的是自己,给自己最佳的投资是学习。

17、个性有礼貌,个性守纪律,个性能吃苦,个性能忍耐,个性有志气,个性有作为。

18、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19、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20、每一次努力都是最优的亲近,每一滴汗水都是机遇的滋润。

21、文学来自勤奋,高分源自拼搏。

22、勤奋踏实,诚实守信。

23、锲而不舍,存义精思。

24、静中显竞,竞中取胜。

25、志强智达,言行行果。

26、守时诚信,勤奋踏实。

2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8、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9、功崇惟志,业广为勤。

30、勤奋是最好的方法,兴趣是最佳的老师。

31、好方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

32、莫为失败找借口,多为成功找理由。

33、但求日积月累,收获于细微;不要左顾右盼,专注于自我。

34、超越自我防分化,挑战极限谱新高。

35、顽强的毅力能够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36、含泪播种,含笑收获。

37、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38、学在苦中求,勤中练;不怕学问浅,怕志短。

39、驰骋于自己的天下,奔腾在碧绿的山间,――成功在于不断地超越。

40、志高造就辉煌。

41、勤奋铸就辉煌。

42、我心一片磁针石,不读清华不肯休。

43、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

44、埋头读书,抬头做人。

45、习惯改变命运,细节铸就终身。

46、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47、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48、自律,民主,团结,和谐。

49、NOSWEAT,NOSWEET。

50、莫放松点,莫轻视微。

篇11:大学校园文化标语

大学校园文化标语集锦

一、教师与教育

1、一代园丁乐,四时桃李荣

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3、工作是生活核心,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立身之源。

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5、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6、行成于思,毁于随;业精于勤,荒于嬉。

7、教师最佳的教育方法是做出榜样。

8、海纳百川容千舟竞技新海,厚得载物育八方有为英才。

9、一份劳动,一份收获,一份精神,一份事业。

10、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1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12、工作是生活核心,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立身之源。

13、大力推进职业教育,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专!

14、志不真则心不热,心不热则功不贤。

15、没有无德育的教育,没有无情感的管理。

16、精雕细刻出精品,千锤百炼铁成金。

17、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

18、是海的深邃,澎湃了广科文化的宏大;是山的豪迈铸就了广科文化的高远。

19、巨笔长卷,写不尽沧海新颜洪波涌;画板宏图,展不完文彩风流艺德馨。

20、用心灵的眼睛发现艺术,用艺术的才华美化心灵。

21、厚积薄发,用艺术映照生活,喷薄欲出,让感动充溢校园。

22、展开广科光辉的文化翅膀,托起未来闪耀的灼热朝阳。

23、海纳百川容千舟竞技广科,厚得载物育八方有为英才。

24、桃李芬芳广科花开四月,琴瑟和弦音符跃动校园。

二、学生(学习、做人)

1、志不真则心不热,心不热则功不贤。

2、学习是素质的修炼,读书是知识的积累。

3、教育改变命运,知识创造财富,学习充实人生。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6、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7、真诚是人生旅途中永不作废的车票。

8、成功属于每一个有强烈自信心的人。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0、让爱心伴我左右,让文明与你同行。

11、己助于人,不求于酬;人助于己,则必酬人。

12、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13、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14、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15、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16、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

17、母亲赋予了我们以灵魂和肉体,我就以我的灵肉来探索人生。

18、道路的拐弯处,人生的转折点。

19、多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

20、真诚是人生旅途中永不作废的车票。

21、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22、不惜寸阴于今日,必留遗憾于明日。

23、做人诚为本,做事实为基;

2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5、健康是最大的财富,知识是永恒的追求。

26、播种生活,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27、用语言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近我们。

28、平凡的人听从命运,只有强者才是自己的主宰。

29、学习是素质的修炼,读书是知识的积累。

30、学习是进步的源泉,技能是谋生的基础。

31、让青春的笑脸写满诚信的诗篇,让欢快的笑声点缀和谐的乐章。

32、让青春的汗水流淌着生命的活力;让蔚蓝的天空洋溢着艺术的笑容。

33、诚信是一片天,合作是朵朵彩云;开放是宽大的双翅,和谐是彼此的河流。

篇12:中职校园文化论文

中职校园文化论文

1军歌承载的优良传统回顾

1.1军歌承载着我国军队从发展至壮大的历程

比如:工农红军刚刚创建时期,《十送红军》《工农兵联合起来》等歌曲,唱出了人民群众对工农兵的热爱和战士们乐观的、勇往直前的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军歌》《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歌》等歌曲,充分表露了每一位中华儿女真实的情感,至今歌唱时都向人们再现了抗日战争时的历史画卷。在新中国成立后,《打靶归来》《我是一个兵》《人民海军向前进》等歌曲,唱出了军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共产党的精神风貌。

1.2军歌展示了我国军人的优良传统

在漫长、艰苦的革命斗争中,我们的军队形成了一切服从党指挥、坚决听从党的话等好传统,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不但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也是我国军队获得发展和壮大的保证,并向广大人民群众展示了军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我们的军队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军歌是培育和凝聚军人战斗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起到鼓舞人民军队斗志的作用。如《八路军进行曲》我们的军队正是高唱着它,谱写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乐章。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高唱着“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的歌曲踏上朝鲜土地,并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靠的就是这种敢打必胜的坚强信心。

1.3军歌体现了人民对祖国、对党、对军人的爱

《当兵就要当红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解放区的天》《党啊!亲爱的妈妈》《东方红》等等,这些歌曲唱出了人民的心声,它们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由衷喜爱。同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我的祖国》《共和国之恋》《歌唱祖国》等等,这些为每个中国人非常熟悉的歌曲,唱出了人民对军队、对祖国的一片深情。许多年来,不论是在中国大地,还是在海外他乡,只要听到了这些歌曲,唱起这些歌曲都会让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因为他们代表的是人民与祖国血脉相连的精神情结。今天,伴随着军队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批又一批跟随时代节拍诞生的军旅歌曲,再次以铿锵的旋律唱响军营,并迅速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根据以上军歌的各种特征、意义和作用,结合中职学校准军事化管理的特征,应提倡唱响军歌、学好军歌。

2军歌唱响中职校园的基本形式

2.1将军歌引入课堂

在课堂上可加入军歌学唱模块、爱国歌曲学唱模块。但在流行歌曲泛滥的时代,军歌似乎已经远离当代的学生,他们更喜爱暧昧、另类的通俗歌曲,不喜欢这类军旅歌曲,面对这个状况需要教师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利用晚自习播放军旅题材电视剧或电影,根据这些影视题材的主题曲和插曲选择出易于让学生学唱的歌曲,这样的歌曲由于学生熟悉剧情,能很快的去主动接受。如《士兵突击》中的插曲《有一个道理不用讲》,学生会学的很快,而且很喜欢。还可选择一些有故事、有背景的军旅歌曲,通过这些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投入感情,从而喜欢上这首歌。如《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等经典曲目,带领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可选择一些旋律经典、能琅琅上口的部队歌曲,让学生更容易演唱,演唱中更容易找到自信。如《军中姐妹》《我是一个兵》《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同时每首军歌教师都要详细的查找它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正确的鉴赏观。

2.2学校定期举行合唱比赛

每隔一年学校都可举办军歌与爱国歌曲的合唱比赛,以此来加强班主任和学生对军旅歌曲的重视,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可调动学生与老师参与的积极性,增加班级的凝聚力、荣誉感。如笔者所带学生于2005年举办的“唱响团歌跟党走”合唱比赛,其中学生有选唱《一二三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2006年举办的“展团队风采,铸班级辉煌”合唱比赛,学生曾选唱《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打靶归来》等。2008年举办的“爱我中华”合唱比赛,学生们也会选唱《团结就是力量》《我们走在大路上》等著名合唱歌曲。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在为自己班级的成绩而努力,挑选适合本班演唱的歌曲,认真排练,积极想各种创新的表演方法。当然每个集体中都有比较另类的学生,这就需要班主任去做工作,使这个集体更团结,达到最终的效果和目的'。

2.3将军歌加入学生的日常活动

除了举行比赛,学校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其他活动,比如:在学生日常的拓展活动、集会活动中,学生都可以演唱军歌,不仅活跃气氛,更是增强团结力、凝聚力,增强学生气势的最佳办法。

3中职校园文化中融进军歌的作用

3.1培养学生军人般的气质和坚强的意志

一个人的气质是在生活中经过点点滴滴磨练培养出来的。刚入校时,不少中职学生学习没有目标,没有压力,没有动力,纪律散漫拖沓。新来的住校孩子们叠不好被子,不太适应集体生活,做不好班级卫生,不重视班级的集体荣誉,不懂得主动团结同学,缺少了点高中学生的朝气与活力。在适应学校管理,结合军事题材的影视欣赏及军歌学唱过程中,让学生们慢慢地在思想行为上有所改变:知道什么是准时守纪;学会怎样叠整齐的军被,怎么与宿舍的室友和睦相处;学会怎样尊敬师长,见到老师会主动问好;学会团结同学,当同学有困难时会主动的帮助;学会孝敬父母,懂得感恩;懂得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家乡这些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行为方式,通过对军歌的学唱和赏析,都会在学生精神领域里起到引领的作用,使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不仅有枯燥、严谨的管理条例,还有抒情、柔和、刚强、坚毅等不同内容和风格的歌曲来表达心声,抒发情感。军歌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更能理解和体会军人的精神和气质,从而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

3.2提升学生的德育情操

音乐教育是通过培养对声音、旋律的审美而进行的感觉教育,以欣赏、歌唱等方式来增进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理解,从中渗透德育,使学生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心灵净化。军旅歌曲固有的特征会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的热情,积极进取的上进精神,团结一致的协作意识,维护集体荣誉的责任感。在校内他们是尊敬师长、热爱学习的好学生,在企业他们是遵纪守法、吃苦耐劳、积极创新的好员工,这是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校园文化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仅从精神文化角度就有较广泛内容。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主导因素,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和根基,培养和管理出好的学生是我们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提高学生素质,办出教学特色,这是中职学校办学理念之一。作为中职音乐教师,应在严谨的教学管理条例的贯彻中中融入活泼、亮丽的元素,学唱军歌正是校园文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每当校园里的课堂内外响起整齐、嘹亮、充满朝气的军歌,不仅学生精神气十足,而且教师也会充满精力。学生是学校的品牌,代表着学校的形象与成果,培养出有组织、有纪律、有坚强意志、能吃苦耐劳的学生,把他们输送到企业集团,是学校的荣誉,也是学校文化的体现。为了丰富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更为了中职学校的明天,我们要主动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在我们的校园里,不仅仅到处有朗朗读书声,还有激昂嘹亮的军歌声,那样将是更为丰富多彩的一片天地。

浅谈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意义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发表期刊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提纲

商务英语论文

国际关系论文

发教学论文期刊

生物教学论文发表期刊

论文尾注期刊格式范文

数学论文开题报告

医学教学论文发表的期刊

大学国际化校园文化分析论文
《大学国际化校园文化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学国际化校园文化分析论文(精选12篇)】相关文章: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22-05-07

开题报告范文模板2023-08-31

开题报告范文格式2023-06-06

扶贫的开题报告的范文2023-03-25

旅游专业论文2023-10-04

听力理解开题报告范文2023-02-14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优秀2023-01-09

小学教学论文期刊2022-12-10

开题报告研究内容2023-04-16

跨栏开题报告范文2023-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