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算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论文

时间:2023-01-11 07:51:45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电算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论文(精选17篇)由网友“nojam423”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电算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电算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论文

篇1:电算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论文

电算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论文

在给企业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新的问题,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与传统会计相比,实行电算化后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发生了变化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的处理,从而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电子化操作。由于计算机的介入使得会计核算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部门的组成由单纯的财务人员转变为包括财务人员、计算机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和计算机专家的组合。这一变革对于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促进会计核算工作的标准统一,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会计职能的进一步发挥,提高对经济活动的监管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突破了原有的封闭式的系统环境。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再局限于企业的内部,而是扩展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可以实现内部控制的宏观化,扩大企业的内部控制范围,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原先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原先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

二、与传统会计相比,内部控制的内容也更加广泛

在电算化方式下,内部控制的内容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有机统一。

当企业的信息集成还仅限于部门内部时,财务人员与业务过程完全脱节,则对于一些不合理的业务,其仅仅只能从财务的角度判断单据是否可以入账,如是否有领导签字、单据是否齐全等,而对业务本身内容的合理性无从判断,如当一张价格严重失真的采购发票传递到财务人员这里,由于不知材料的真实价格,其在经过简单的复核后只能根据发票付款,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只能起到一个记录员的`作用而不是控制员的作用。企业内和企业间的信息集成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量,使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各部门提供的综合信息判断业务的合理性,从而避免错误的数据进入系统,使工作人员从事后控制转变为事中控制成为可能。因此,工作人员可以在数据采集端完成更多、更实时的内部控制任务。

人为的干预大为减少。

高度的信息集成使人为的干预大为减少,业务部门人员负责原始电子单据的录入,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电子单据也可以通过先进的条码识别技术、电子货币转账技术等进行录入和传递,从而保证了输入的快捷和准确,而如果再对电子单据的格式和内容加以规范,就会使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成为可能。

决策权下移。

由于原始数据采集端前移至业务部门,因此决策权也下移到业务部门,关于业务的审核如其合理性、正确性也由业务部门来负责,会计部门的工作也相应地由核算转变为管理和决策。

内部控制的外部化。

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侧重于内部管理,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集成度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进入其合作伙伴的信息系统,实现内部控制的外部化。

三、加强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

保证输入口数据的正确性。应建立起完善的审核机制,除了软件自身的检查控制,审核人员还特别要针对一些软件无法检查出的错误进行认真的审核,并建立安全有效的数字签名制度,确保电子单据不会被篡改、假冒、否认,并通过数字签名技术明确责任。这就要求一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都必须规范化,并保持准确性和相对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篇2:电算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浅析

三、加强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

1.保证输入口数据的正确性。应建立起完善的审核机制,除了软件自身的检查控制,审核人员还特别要针对一些软件无法检查出的错误进行认真的审核,并建立安全有效的数字签名制度,确保电子单据不会被篡改、假冒、否认,并通过数字签名技术明确责任。这就要求一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都必须规范化,并保持准确性和相对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2.加强会计信息化下的组织和人员控制。会计信息化下的组织机构控制。从管理的效率上来看,一个企业的组织机构的设置对企业的整体效率有直接影响,一个不合理的机构设置不仅会导致物不能尽其用,人不能尽其才,而且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效率低下,甚至亏损。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更加要求企业优化组织机构的设置,通过岗位的设置和权责的划分,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机制,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减少营私舞弊的发生。不相容职责的恰当分离可以为避免单独一人从事和隐瞒不合规行为提供合理的保证,按照职责设置计算机会计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保证组织结构设置的精简、合理。并严格执行授权、审批制度。实行电算化后,由于功能的高度集中导致了职责的集中,某些人员既可从事数据的输入,又可负责数据的输出和报送,如果不加强内部控制,就会使某些计算机操作人员直接对使用中的程序和数据库进行个性操纵处理结果,加大出现错误的风险。所以,除部分组织程序有特别规定以及不能实行职责轮流制的岗位外,员工应该轮换工作,以便及时发现错误。同时,企业应树立员工主人翁的意识,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各个岗位的性质和业务范围进行分析,保证各个岗位人员权利和义务相适应。

3.加强系统与网络的安全控制,严格系统操作环境管理。加强系统安全控制主要应从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擅自动用系统各种资源。保护程序和数据的安全,减少因外界因素导致计算机故障等方面入手。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1)订立内部操作制度,禁止非电脑操作人员操作财务专用电脑;(2)设置操作权限限制;(3)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控制,规定交接班手续和登记运行日志;(4)数据存储和处理相隔离,严格控制系统软件的安装与修改,对系统软件进行定期的预防性检查,系统被破坏时,要求系统软件具备紧急响应、强制备份、快速重构和快速恢复的功能。(5)采用网络安全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备份及机器的使用规范,U盘专用及防病毒感染,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认证技术等。网络传输介质、接入口的安全性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尽量使用光纤传输,接入口应保密。通过上述技术可基本确保财务信息在内部网络及外部网络传输中的安全性。

4.要避免会计档案无纸化和电脑操作无形化带来的风险。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档案与传统的纸质档案有很多差异,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均记录于纸张之上,增、删、修改了的会计凭证或会计账册都可以从各自的笔迹和印章上分清责任。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使会计核算无纸化,修改数据不留痕迹。电磁介质也易受损坏,且有丢失或毁损的危险。因此企业应专门指定档案管理负责人,并制定备份、归档、借阅制度以及防磁、防火、防潮、防盗措施。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这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而且还可以减少使用过程中错误操作的机会,从而使系统能够高效运行。

企业处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之中,这就会导致原有的控制程序对新增的内容失去控制作用,在变化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差错和不合规行为。应建立一种例行过程的反馈机制,监督控制的功能。对于大的损失和发生可能性小的不频繁的损失,购买商业保险不失为最好方法。购买承保保险总额大小取决于管理者偏好以及企业能够承受系统风险所引起损失的大小。保险并不针对普通操作上的薄弱点,但是,它能保护系统因破坏者、自然灾害、盗窃文件者、盗用者、能接近系统的员工以及因失去文件、软硬件或数据中断所引起的收入损失。

参考文献:

[1]张瑞君。网络环境下会计实时控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王棣华,杜晋贤。浅析会计信息化与企业内部控制[J].会计之友(上旬刊),

篇3:电算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浅析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得到普及成为发展趋势,文章就如何在新的工作模式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企业实行电算化,大大提高了财务数据处理的速度、准确性和可靠性,而新事物往往具有其两面性,在给企业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新的问题,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与传统会计相比,实行电算化后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发生了变化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的处理,从而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电子化操作。由于计算机的介入使得会计核算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部门的组成由单纯的财务人员转变为包括财务人员、计算机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和计算机专家的组合。这一变革对于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促进会计核算工作的标准统一,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会计职能的进一步发挥,提高对经济活动的监管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突破了原有的封闭式的系统环境。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再局限于企业的内部,而是扩展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可以实现内部控制的宏观化,扩大企业的内部控制范围,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原先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原先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

二、与传统会计相比,内部控制的内容也更加广泛

在电算化方式下,内部控制的内容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有机统一。当企业的信息集成还仅限于部门内部时,财务人员与业务过程完全脱节,则对于一些不合理的业务,其仅仅只能从财务的角度判断单据是否可以入账,如是否有领导签字、单据是否齐全等,而对业务本身内容的合理性无从判断,如当一张价格严重失真的采购发票传递到财务人员这里,由于不知材料的真实价格,其在经过简单的复核后只能根据发票付款,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只能起到一个记录员的作用而不是控制员的作用。企业内和企业间的信息集成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量,使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各部门提供的综合信息判断业务的合理性,从而避免错误的数据进入系统,使工作人员从事后控制转变为事中控制成为可能。因此,工作人员可以在数据采集端完成更多、更实时的内部控制任务。

2.人为的干预大为减少。高度的信息集成使人为的干预大为减少,业务部门人员负责原始电子单据的录入,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电子单据也可以通过先进的条码识别技术、电子货币转账技术等进行录入和传递,从而保证了输入的快捷和准确,而如果再对电子单据的格式和内容加以规范,就会使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成为可能。

3.决策权下移。由于原始数据采集端前移至业务部门,因此决策权也下移到业务部门,关于业务的审核如其合理性、正确性也由业务部门来负责,会计部门的工作也相应地由核算转变为管理和决策。

4.内部控制的外部化。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侧重于内部管理,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集成度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进入其合作伙伴的信息系统,实现内部控制的外部化。

篇4: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电算

原手工操作下不宜合并的岗位,采用电算化后可以合并,会计人员大大减少,致使这些原则的重要程度下降。再加上安全意识淡漠,对实行电算化后新的组织机构和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和相互控制机制不够重视,“一身多职,越俎代包”现象严重,这使得计算机舞弊现象时有发生。

原始凭证数字化,易于伪造

在手工会计环境下,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均用纸张记录,这些数据如果被修改,很容易辨别出被修改过的痕迹。但是,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数据被直接记录在磁盘或光盘上,对数据修改可做到不留痕迹,这就给业务的记录带来了风险,计算机的存储方式是将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存储在磁(光)介质上,因此极易被篡改甚至伪造而不留任何痕迹。这给一些不法之徒提供了机会,比如通过伪造或修改客户、银行的凭证,制造虚假交易,进而侵吞公款等。

内部控制的程序化使得差错反复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电算化系统中内部控制具有人工控制与程序控制相结合的特点。电算化系统许多应用程序中包含了内部控制功能,这些程序化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应用程序,如程序发生差错或不起作用,由于人们依赖性以及程序运行的重复性,使得失效控制长期不被发生,使用权系统“在特定方面发生错误或违规行为的可能性较大”。

篇5:内部控制制度论文

内部控制制度论文

摘要:从目前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来看,企业要想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除了要完善管理手段之外,还要在企业内部积极构建内部控制制度,使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实现监督和促进。考虑到内部控制制度的优点,目前多数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都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此来保障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效果。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认真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点,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发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效果,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发展。

中国论文网 /3/view-4505089.htm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要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08-00-02

一、前言

对于企业来讲,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追求实效性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目标,只有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强大的企业管理体系,才能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手段起到积极效果。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实效性的角度出发,目前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旨在利用内部控制制度,形成对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监督和管控。从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来看,内部控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起到了有效的约束和监督,保证了企业管理手段的有效性。为此,我们应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深入了解,把握其要点,认真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工作。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

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尝社会对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这种要求,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所谓“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内部控制先后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阶段。但是由于传统内部控制的定位比较狭窄,为此财政部联合五部委于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旨在推进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

从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来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的基本管理制度之一,在企业管理制度构成中处于重要地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主要在于对企业经营管理手段和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和约束,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并取得积极效果。从制度构成来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更像是企业整个管理制度体系中的监督元素。利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发挥其监督职能,提高其管控效果,满足企业管理的实际需求。为此,我们应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有正确的认识,要学会熟练运用内部控制手段,根据企业实际,设计完善的内部控制流程,使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得意充分发挥,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效果的目的。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素分析

由于美国COSO报告对内部控制基本要素的定义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我们借鉴了COSO的表述,该表述将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定义为:

1.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矗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制、反舞弊机制等内容。从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来看,内部环境是企业管理运行的重要环境之一,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内部环境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推行的主要场所,因此,只有熟悉内部环境,并认识到内部环境的基础作用,才能使内部控制制度取得积极效果。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影响企业战略和经营管理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和内容。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内部控制制度和其他制度一样,在推行过程中,为了保证其积极效果,都会对其风险进行评估,并以风险评估的结果,判断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所以,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推行过程中,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素之一,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3.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所采取的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和载体。控制措施结合企业具体业务和事项的特点与要求制定,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控制措施是内部控制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主要手段,目前来看,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措施很多,控制结果主要依赖于控制措施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因此,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素中,控制措施是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我们应对内部控制措施有足够的认识。

4.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机制及在企业内部和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沟通机制等。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要想取得管理的综合效果,就要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效果,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能够起到促进内部控制制度实行,提高内部控制制度效果的目的。为此,我们应对信息与沟通要素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5.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是企业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理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对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整体情况进行持续性监督检查,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以及提交相应的检查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等。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是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监督检查工作的一部分,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和管理效果负有监督检查的职责。但是出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目的,我们应在内部控制制度实行过程中,设置必要的监督检查程序,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达到预期目标,并取得积极效果。四、企业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分析

从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情况来看,要想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整体效果,就要尊重内部控制规律,结合企业具体的经营管理情况,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使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能够最大程度的符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经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深入分析后可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活动与控制目标相一致

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过程中,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并取得预期效果,首先应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活动与控制目标相一致,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设立明确的控制目标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并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取得实效,应设立明确的控制目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规范和明确,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拥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形成对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指导和约束。从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来看,设立明确的控制目标成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为此,在企业内部控制控制制度建立过程中,应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设立科学的控制目标,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可执行性。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过程中,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取得积极效果,就要合理设置控制目标,既要保证控制目标能够达到实际要求,也要保证控制目标具有实现能力,使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符合企业内部管理实际,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制定具体的工作流程

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过程中,除了要设立明确的控制目标之外,还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制定具体的内部控制工作流程,使企业内部控制能够保持高效性和实效性,能够真正发挥其监督和控制作用,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约束。从企业目前的经营管理实际来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工作流程应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流程相适应,二者应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与经营管理过程具有同一流程特点,便于内部控制制度发挥作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其他制度一样,要想保证实施效果,就要建立具体的工作流程,使工作流程能够符合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达到预期目标。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保证控制活动与控制目标的一致性

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实行来看,其控制活动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管理行为和约束手段的展开,而控制目标则表明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期望获得的效果。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得以全面发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保证控制活动与控制目标相一致,使控制活动能够在控制目标的指导下进行,提高控制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需要,达到提升内部控制水平的目的,全面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整体性。在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要想取得积极效果,就要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面了解,就要分析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活动和控制目标,使控制活动和控制目标能够保持一致,最大程度的满足内部控制制度的推行要求,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推行质量。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

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内部会计由于涉及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已经成为了内部控制的重要对象。考虑到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财务管理是企业的基础工作之一,同时也是保证企业能够获得最佳效益的重要管理手段,基于这一认识,在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应对财务管理特别是会计工作进行重点控制,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内部会计控制中应认真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特点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取得积极效果,应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进行认真分析,并把握企业财务管理要点及原则,根据企业财务管理实际,积极开展内部会计控制,使内部会计控制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进行重点监督和把控,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取得积极效果。基于这一认识,在内部会计控制中,应注重对企业财务管理特点的分析,通过正确分析其特点,促进内部会计控制取得实效。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推行来看,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对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和财务运行体系进行监督,因此内部会计控制中应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进行认真分析,应结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实际,制定具体的内部会计控制措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2)内部会计控制中应重点做好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控制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中的会计核算关系到企业整体效益的最终计算,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了基础的数据参考,使企业管理层能够以此为依据,制定具体的经营管理策略。考虑到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保证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由于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针对会计核算展开的,在核算标准和核算目的上,应将准确性作为控制的重要目标,使内部会计控制达到预期效果。从内部会计控制的实际出发,只有做好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控制,才能满足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需要,才能达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预期目的,进而提升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质量,满足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需要。所以,在内部会计控制中应重点做好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控制。

(3)内部会计控制中应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放在重要位置

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来看,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任务,要想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取得积极效果,就要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引起足够的重视,就要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放在内部会计控制的首位,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得以全面开展。从控制结果来看,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内部会计控制结果,关系到企业经营策略的制定和整体经营效果的测算,为此,内部会计控制应高度重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从内部会计控制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内部会计控制要想取得积极效果,就要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放在重要位置,就要实现对二者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在内部会计控制中保证内部控制取得积极效果,促进内部会计控制的发展,满足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需求。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形成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

从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行情况来看,企业的内部控制关系到企业的整体经营效果,是企业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需要企业全员参与,只有将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才能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取得积极效果。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情况和企业文化的发展实际,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形成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形成全员参与的文化氛围

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过程中,要想取得积极效果,就应该发动企业员工,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同时应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员工的责任感,使员工能够通过企业文化的宣传,了解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使企业员工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内部控制中,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取得积极效果,满足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需要,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质量。考虑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特殊性,只有动员企业全体成员都参加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才能满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要求,从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质量。由此可见,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中,应形成全员参与的文化氛围,提高制度推进质量。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与企业文化相结合

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来看,内部控制制度不是孤立存在的,要想取得内部控制的预期效果,就要在培养员工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努力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效性,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文化实现良好的结合,发挥企业文化的促进优势,提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和理性,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取得实效,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应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企业内部控制的良好局面,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文化的相结合和大发展。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形成独特的内部控制企业文化

通过了解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相同点,在对员工的影响和作用上都有突出表现。出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目的,在企业内部,应形成独特的内部控制企业文化,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借助企业文化的宣传手段,渗透到企业的每个管理环节中,使企业的员工都能够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能在日常工作中,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满足内部控制的实际需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其他制度建设一样,只有从企业文化入手,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才能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推行质量满足要求,才能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积极效果。为此,我们应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形成独特的内部控制企业文化,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企业经营管理实际中,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只有认真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全面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推行来看,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制度之一,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了企业的实际经营需求。为此,我们应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应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认真推行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促进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由此可见,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推行内部控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篇6:传统电算会计内部控制变革探讨毕业论文

传统电算会计内部控制变革探讨毕业论文

摘要:本文结合信息集成方式的转变给会计信息系统带来的新变化,从输入口数据的正确性和整个信息系统的监管两个方面探讨了网络环境下传统电算会计内部控制的变革。

关键词:电算会计 信息集成 内部控制

随着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逐步从部门内的信息集成向企业内部甚至企业外部的信息集成转变,传统电算会计的内部控制方式不得不作出相应的改变。

一、会计信息系统(AIS)发展阶段

1. 部门内的信息集成。顾名思义,信息集成仅仅限于财务部门内部,它在物理上独立于其他部门的信息系统,我们这里姑且称之为传统电算会计。这种方式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如数据采集的局部性、数据处理的滞后性、财务数据的孤立性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归根到底就是因为信息集成仅仅限于财务部门内部,不能很好地和企业其他部门甚至企业外部实现信息的共享,以至于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不能有机结合,因此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必须改变这种情况,而网络为改变这一窘境提供了契机。

2. 企业内的信息集成。为了能够使财务和业务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就需要把AIS与企业的业务执行系统融为一体,从而能够在业务发生时实时采集详细的业务和财务信息。这个阶段的AIS不再是物理上独立的系统,而是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被嵌入企业业务执行处理系统中,这样由企业业务部门采集业务数据,经过审核传送到财务系统,通过自动凭证生成系统产生记账凭证。

3. 企业间的信息集成。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市场竞争主要是围绕新产品的竞争,这样如何根据市场的变化快速响应客户的需要,生产出市场需要的商品,是企业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这就不仅要依靠企业自身的信息协调,而且需要在客户、供应商间建立高效的协作关系。因此,仅仅着眼于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在企业间建立起高度的信息集成。

二、信息集成方式的转变

1. 对输入口数据的审核更为重视。在网络环境下,一切都是联机实时处理系统,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之间流动的都是电子单据,一些错误的单据或不合理的交易一旦审核通过进入系统,一切都是自动进行处理和转储,不再有人为的干预,最多只是各人根据各自的需要提取不同的数据、呈现不同的视图而已,一般的用户对于系统中的数据只有读取的权利,很难再进行更正。而且,实时性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可以使用户实时得到当前的信息,另一方面错误的信息可能马上得到众多使用者的响应,导致决策的失误,当错误被发现时,可能已经很难弥补。因此,对原始电子单据的审核尤其重要。

2. 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有机统一。当企业的信息集成还仅限于部门内部时,财务人员与业务过程完全脱节,则对于一些不合理的业务,其仅仅只能从财务的角度判断单据是否可以入账,如是否有领导签字、单据是否齐全等,而对业务本身内容的合理性无从判断,如当一张价格严重失真的采购发票传递到财务人员这里,由于不知材料的真实价格,其在经过简单的复核后只能根据发票付款,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只能起到一个记录员的作用而不是控制员的作用。企业内和企业间的信息集成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量,使AIS可以根据各部门提供的综合信息判断业务的合理性,从而避免错误的数据进入系统,使AIS从事后控制转变为事中控制成为可能。因此,AIS可以在数据采集端完成更多、更实时的内部控制任务。

3. 人为的干预大为减少。高度的信息集成使人为的干预大为减少,业务部门人员负责原始电子单据的录入,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电子单据也可以通过先进的条码识别技术、电子货币转账(EFT)技术等进行录入和传递,从而保证了输入的快捷和准确,而如果再对电子单据的格式和内容加以规范,就会使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成为可能。

4. 决策权下移。由于原始数据采集端前移至业务部门,因此决策权也下移到业务部门,关于业务的审核如其合理性、正确性也由业务部门来负责,会计部门的工作也相应地由核算转变为管理和决策。

5. 内部控制的外部化。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侧重于内部管理,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集成度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进入其合作伙伴的信息系统,实现内部控制的外部化。

三、适应信息集成变革的内部控制改进

1. 保证输入口数据的正确性。应建立起完善的审核机制,除了软件自身的检查控制,审核人员还特别要针对一些软件无法检查出的错误进行认真的审核,并建立安全有效的数字签名制度,确保电子单据不会被篡改、假冒、否认,并通过数字签名技术明确责任。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的《电子签名法》首次确立了电子文件和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从而为数据的网络传递和电子签名提供了法律依据。

COSO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过程的一部分,与经营过程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凌驾于企业的基本活动之上,它使经营达到预期的效果,并监督企业经营过程的持续进行。这种思想意味着内部控制应该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紧密结合,而网络技术所带来的信息的整合、传递的快捷、低的传送成本以及计算机所特有的某种程度的智能,为这种结合创造了实现的条件,因此在吸收传统控制方法精髓的同时,有专家提出了实时控制的思想。

所谓实时控制,就是在IT环境中财会人员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和三量信息(时间、实物、货币)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的对比和分析,通过指导、调节、约束、促进等环节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从而达到企业价值增值这一终极目标。当某项业务发生时,系统可以实时获取该业务的全部信息,而不仅仅是财务信息,并根据预先设定的控制标准和控制准则,对实际值和标准值比较分析后判断该业务是否合理。对不合理的业务提出警示,供决策者判断;对合理的业务方可允许进入系统。

2. 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监管。数据一旦进入自动业务流程阶段,只要软件中设定的内部控制手段科学完整,是没有必要对自动业务流程进行监管的,因此内部控制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保证数据传递和存储的安全上。为了保证数据传递和存储的安全,除了要加强网络安全,还需要建立起规范的管理制度,如设置操作日志、采用数据库镜像技术备份数据、职责分离、加强中心数据库的管理等。

电子数据尽管容易存储、拷贝及进行计算机处理和传输,但它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修改的无痕迹,这无疑会增加安全防范的难度,因此在内部控制中一定要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监管,确保系统安全有效地运行。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瑞君。网络环境下会计实时控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杨周南。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胡奕明。内部控制的制度化与程序化――― 一种电算化系统构建内部控制的方法。审计研究,;4。

篇7: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规范企业财务行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根据有关的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由财务部负责,其基本任务和方法是:做好各项财务收支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内部控制工作,以达到合理筹集资金、参与经营投资决算、有效利用公司各项资产,努力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第三条 建立和健全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

第四条 本公司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1.权力分隔,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处理程序,不能由一个部门和一个人全部包办,以防止出现差错和弊端。

2.合理分管,实行账物分管、钱账分管、印鉴分管及钥匙分管等。

3.审批稽核,任何经济业务的处理都要有明确的授权与审批,同时要经过财务部门的审核与稽核。

4.责任明确,各部门和人员要职责分明,以便任何情况都能落实到个人责任。

5.凭证控制,建立和健全凭证制度及严格传递程序,直到会计资料归档。

6.例行核对,对每一项经济业务和会计记录,都要进行例行核对,以保证账证、账账、账表、账物及账款核对一致。

第二章 财务收支内部控制

第五条 实行财务收支预算控制。

1.在财务部的指导下,公司各部门要编好月份和年度现金(包括银行)收支预算。月份提前一周,年度提前一个月编报财务部。

2.在财务部的指导下,公司所属企业要编好月份和年度资金上缴与下拨及业务往来的财务收支预算。月份提前一周,年度提前一个月编报财务部。?

3.财务部和所属企业财务收支预算汇总,加上公司现金和转账部分,即为全公司的财务收支预算,经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4.凡预算外的财务收支,需单列项目呈报总经理批准后办理。

第六条 建立定额备用金制度。

1.各部门零用现金定额规定如下:

生产部 ××元

经销部 ××元

综合部 ××元

工程部 ××元

办公室 ××元

2.对各部门零用现金实行限额开支审核报销办法。

(1)各部门单项支出低于1 000元的,先备用现金开支,然后汇总填制“备用金支付单”(略),将取得合法的发票单据附在后面,经本部门负责人签批后,再到财务部办理审核报销手续,由会计填制“付款凭证”,凭此证到出纳处领取现金,以补充部门备用金。

(2)各部门单项支出高于1 000元的,不能在备用金中支付,应由用款部门填制“请款单”,经归口的负责人签批后,到财务部办理预支款手续,由会计填制“付款凭证”,凭此单到出纳处领取支票或现金。

(3)用款部门办妥购置物品验收或付费等业务手续后,应及时将取得合法的发票单据(在发票背面要注明用途,有经办人、验收人、主管签字)附在原“请款单”存根联后面,到财务部办理单项报销审核手续。如预支款与实际支付不符时,应在报销时办理多退款(或少补款)手续。

(4)单项低于1 000元的零用金支出,所取得的发票单据要在月末之前及时报销,不得跨月。单项在1 000元以上的支出,所取得的发票单据要及时报销,不得挂账。

第七条 执行按签批金额权限审批付款。

1. 2 000元以上支出,由各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总经理审核批准。

2. 2 000元以下办公支出,由财务部审核批准。

3.专项用途资金支出,在确定的金额内,由总经理或分管副总经理审核批准。

4.因经营需要代收、代付款项,由财务部审核批准,必须坚持先收后付,不改变原款形式及用途原则。

第三章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第八条 建立会计和出纳职责分工制度。财务部应设置专职出纳员,负责办理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会计不得兼任出纳,出纳不得兼任其他业务工作。除登记现金、银行日记账外,不得保管凭证及其他账目。

第九条 加强对现金的稽核管理。所有现金(包括银行存款)业务收入,应凭收入凭证和收入日报表,并经内部稽核和兑换外币。

第十条 控制现金的使用范围。依照有关部门现金管理规定,库存现金只能用于工资支出,个人福利劳保支出、农副产品收购、差旅费、零星开支、备用金及银行结算金额起点以下的小额款项。其他特殊情况需经总经理和财务部批准后方可使用现金。

第十一条 严格付款审批和支票的签发。所有付款均应按审批金额权限及两人以上有关人员办理。付款支票必须经过两人或两人以上的签章方为有效。财务和支票专用图章,须分别掌管,不得由一人包办。不准开“空头票”和“空白支票”,开出支票要进行登记。

第十二条 收付款项要通过会计填制记账凭证。所有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支,均须通过经办会计审核原始凭证无误后填制收付款凭证,由出纳检查所属原始凭证是否齐备后办理收付款,并在收付凭证及所附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戳记。

第十三条 遵守核定的现金库存限额和银行结算纪律。按日常3~5天开支的现金需要核定现金库存限额,不得超额,不准以白条抵库存;企业单位间的经济往来,一般应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不准出借银行账户和套取现金。

第十四条 及时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结账。现金日记账按币种设置,银行日记账按账号分别设置,每日均须结出余额。由出纳每日核对库存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现金是否相符,由会计每月核对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并调节其相符。

第四章 对外投资内部控制

第十五条 长期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1.长期投资项目要在市场预测的基础上,立项进行可行性研究,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经过经理办公会研究决定后方可实施。财务部门要为决策提出参考意见,履行严格的财务手续,督促、检查项目的执行和效益情况。

2.健全股票、债券和投资凭证登记保管和严格记名登记制度。主管长期投资的部门,要有两人以上的人员共同管理,对股票、债券和投资凭证的名称,数量、价值及存放日期做好详细记录,分别建立登记簿。除无记名证券外,企业购入的应登记于企业名下,切忌登记于经办人员名下。

3.对长期投资项目做好详细记录,实施定期盘点。对投资企业,每隔半年(经营年度)清点(清理)一次资产负债和检查经营情况;对非控股企业必须每年检查一次投资收益情况。对股票和债券投资,由财务部门做好会计记录,对每一种股票和债券分别设立明细账,并记录其名称、面值、证券编号、数量、取得日期、经纪人(证券商名称)、购入成本、收取的股息或利息等。对个别其他投资应设置明细账,核算投资及其投资收回等业务。每年至少一次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

4.如长期投资出现亏损或总经理认为有必要时,公司视具体情况授权财务部或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亏损单位或项目进行审计,并据此对亏损予以确认,并做出相应处理。

第十六条 短期投资。

1.短期投资业务,要由总经理授权的主管业务部门和主要负责人办理。一般按照经办提出—主管审核—总经理批准—实际投资—验收登记—到期收回的程序办理。

2.有价证券的会计记录、登记保管和定期盘点等制度可参照长期投资办法进行。

3.短期投资如出现亏损时,公司应授权财务部对业务部门经营情况进行审计,并呈报总经理批准列亏。如亏损较大,公司可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该项目进行审计。

第十七条 对外大额存款。

1.对外大额存款业务,由总经理授权财务部负责办理。一般按信用调查—利息比较—主管审查—总经理批准—对外存款—到期收回的程序办理。

2.对大额存款利息商定要有两人在场,还款收回、利息收入等要做好详细记录,及时入账。

第五章 销货与收款内部控制

第十八条 销货业务应统一归口由营业部办理,其他部门及人员未经授权不得兼办。销售业务一般按接受订单—通知生产—销货通知—赊销审查—发(送)货—开票—收票结算等程序办理。

第十九条 营业部根据生产经营目标和市场预测,编制营业收入计划,承接购货客户的“订货单”,通知生产部门组织生产、加工等业务工作。

第二十条 销售发票由财务部专人登记保管,营业部负责开票,发出销货通知给仓库发货和运输部门发运或送货。

第二十一条 销货业务的货款,应全部通过财务部审核结算收款,在发票上加盖财务收款专用章。赊销业务应经过信用审查,财务部应相互核对销货发票、销货单、订货单、运货单。

第二十二条 由营业部制定价格目录或定价办法及退货、折扣和折让等问题的处理规定,由财务部进行审核监督。

第二十三条 销货业务发生的退货、调换、修理和补件等三包事项,由营业部按规定办好业务手续后,凭证到财务部办理结算或转账手续。

第六章 购货与付款内部控制

第二十四条 企业的购货业务应统一归口由供应部负责办理,其他部门人员未经授权不得兼办。购货和付款业务一般按申购—订货—到货—验收—付款等程序办理,按合同承付货款有据,拒付有理。

第二十五条 供应部应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和库存情况编制采购供应计划,对计划采购订货要签订合同或订货单。合同订单要求条款清楚、责任明确、内容全面。

第二十六条 市场临时采购,由使用部门根据需求提出“请购单”,报经供应部审批后办理,较大采购项目须报总经理审批。

第二十七条 所有购货业务须做到情报准、质量好、价格低、数量清、供货及时、运输方便等。

第二十八条 采购到货,要由仓库和质量检验部门进行验收,并由仓库保管员、质量检查员及有关负责人在验收单上签章。

第二十九条 不论是计划合同订货还是市场临时采购,购货付款手续均由供应部办理。

第三十条 到货验收付款后,由供应部请款经办人将审核无误的订货单、验收单、发票账单附在请款单第一联后,经有关业务主管审批,到财务部办理审核报销转账手续。

第三十一条 财务部核对从仓库签收的验收单和供应部报销转来的发票账单所附的验收单,以掌握购货业务的请款、报销及在途物资的情况。

第七章 生产与费用内部控制

第三十二条 有关生产业务由生产部负责。对于原材料的消耗及成本费用的发生和控制,应由生产部和财务部及所有有关部门建立成本责任制,严格管理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

第三十三条 建立严格的领退料制度,按技术消耗定额发料,按实际消耗计算材料成本。

第三十四条 加强人事和工资管理,核实工资的计算与发放,正确处理工资及福利费的核算与分配。

第三十五条 重视制造费用发生的核算与分配。注意物料消耗、折旧费的计算、费用项目的设置等是否合法合理。

第三十六条 生产成本、运输成本、营业成本的计算要真实合理,不得乱挤乱摊成本。要划清在产品与完工产品和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及各种产品成本之间的界限。

第三十七条 对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销售费用的项目要合法合理,支出要符合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凭证手续要合规。

第八章 存货与仓库内部控制

第三十八条 加强存货和仓库的管理,建立仓库经济核算,必须做到账、卡、物和资金的一致。

第三十九条 对存货数量较大的企业,应实行“永续盘存制”。建立收发存和领退的计量、计价、检验及定期盘存(每半年一次)与账面结存核对的办法。其本期耗用或销货成本,按领发货凭证计价确定。

第四十条 对存货实行“永续盘存制”有困难的企业,可实行“实地盘存制”。

第四十一条 存货计价方法。

1.按实际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采用加权平均法计价。

2.按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采用计划价格计价,期末分摊价格差异。

第四十二条 低值易耗品,采用一次摊销。如一次领用数额较大,影响当期成本费用,可通过待摊费用分次摊销。

第九章 工资与人事内部控制

第四十三条 职工的聘用、解聘、离职和起薪、停薪及工资变动等事项,应由人力资源部及时以书面凭证通知财务部和员工所在单位,作为人事管理和计算发放工资的依据。

第四十四条 工资的计算和支付,要严格按照考勤制度、工时产量记录、工资标准及有关规定进行。并根据工资总额和有关部门规定的标准,正确计提应付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

第四十五条 对职工的责任赔款,应由有关业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依据有关法规,并经职工本人签字同意后,方可转财务部扣款。

第四十六条 领取工资均应由本人签章。本人不在应由其指定人员或其同组人员代领并签章。在规定期限内未领取的工资,应退回财务部记入“其他应付款”账户。

第四十七条 根据成本核算办法,将工资及职工福利,按职工类别、工时产量统计和单位工资标准,合理分配计入产品直接工资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等有关账户。

第十章 收入利润内部控制

第四十八条 当期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包括销售收入、运输收入、营业收入和经营收入,要全部及时入账,并和与之对应的销售成本、运输成本、营业成本和经营成本相互配比,减去当期应变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和期间费用后的余额,即为主营业务利润。

第四十九条 当期实现的其他业务收入要全部及时入账,并和与之对应的其他业务支出相配比,求出其他业务利润。

第五十条 按规定计算投资收益,对投资收益的取得要合法,确定要符合权责发生制,计算要合规、入账要及时、处理要恰当;对投资损失的计算要合法、正确和实事求是。

第五十一条 对营业外收支项目的设置要合法、合理,收支项目的数额要真实、正确,账务处理要恰当。

第五十二条 企业利润总额依照有关部门规定作相应调整后依法缴纳所得税,再按规定的顺序和一定比例进行分配。

第五十三条 企业发生年度亏损,可用下一年度的税前利润等弥补,下一年度的利润不足弥补的,可以在5年内延续弥补。5年内仍不足弥补的,用税后利润等弥补。

第十一章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第五十四条 实行财产主管部门、财产使用部门和财务核算管理部门综合核算管理的分工负责制。

1.财产主管部门,系指本公司工程部,负责固定资产登记管理、建设和购置、处置和报废等业务。

2.财产使用部门,是指占有、使用固定资产的各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合理使用,保管维修。

3.财产核算管理部门,指本公司财务部,负责固定资产的核算,综合价值管理,每年组织清查盘点一次。

第五十五条 固定资产的建设与购置,一般按下列程序办理。

1.申请购建:由各使用部门提出增加固定资产的报告,交工程部进行可行性研究后,提出购建报告。

2.审核批准:呈报总经理审核批准。

3.对外订货:由工程部负责对外订货,签订建设安装工程合同。

4.建设安装:由工程部负责监督施工单位施工,按工程进度付款。

5.验收使用:由工程部组织验收,交付使用部门使用。

6.结算付款:根据固定资产购建报告,以订货、验收单、工程合同、完工交接单、竣工决算、发票收据等凭证单据,经工程部审核无误后报总经理批准,到财务部办理付款结算手续。

第五十六条 固定资产的处理与报废。

固定资产的停用、出售或报废处理,均由各保管使用部门提出意见,交工程部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进行处理,并报财务部审核后作财务处理。

第十二章 分析和考核

第五十七条 本公司和所属企业,可按照行业的特点,使用下列财务评价指标: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2.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100%

3.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100%

4.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100%

5.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6.资本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100%

7.营业收入利税率=利税总额/营业收入×100%

8.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第五十八条 本公司和所属各分公司内部,实行分部核算。核算单位实行自定目标、核定收入、控制成本、责任考核、资产承包及超额有奖的办法。

第十三章 内部审计

第五十九条 公司设专职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负责公司各部门和所属各分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

第六十条 公司每年对所属企业进行一次年度例行审计。

第六十一条 如董事会或总经理认为有必要,可随时对所属公司进行专项审计。

第十四章 附 则

第六十二条 本制度经公司董事会批准,于公布之日起实行。

第六十三条 本制度解释和修订权归公司财务部。

篇8: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论文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论文

【摘要】企业要实现利益最大化,就必须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防止欺诈和舞弊,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既能防范风险,又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中国论文网 /3/view-4832880.htm

【关键词】风险 权益 作用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就是要做到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防止欺诈和舞弊,保证经营信息质量,确保各项经营活动规范化、合理化、合法化,并最大限度地满足投资者的经济需求,这项工作需要公司全体员工的努力和配合。而会计控制是指会计职能所实施的控制,是内部控制在会计职能部门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单位一切有关资金的运作和资产的变化都要通过会计核算表现出来,因此会计核算所涉及的风险涵盖了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而会计控制作为对这些风险所实施的控制,其内容构成了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只有先建立会计控制制度,才能切实有效地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防止欺诈和舞弊。下面就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作以探讨。

一、梳理业务流程,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框架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防范企业风险的基础,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并通过有效的会计控制活动才能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实现。企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包括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帐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定期审计制度、定期岗位轮换制度、定期内部自查制度以及定期召开经营情况分析会,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规范财务管理,防范违法犯罪,规避经营风险。

二、预算控制制度

企业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预算控制制度,在每次大的经营活动运行前,先由预算编制单位根据经营活动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单位实际情况编制资金预算,经有关决策部门审核后交有关部门遵照执行。执行部门如未完成预算,各单位要具体分析原因,将分析结果报预算部门,预算部门汇总分析结果后,确认属于合理请求后,经决策部门同意,可以重新修改预算。为了确保预算的严肃性,由内部审计部门全程负责监督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

三、财产安全控制

要做到财产安全,就要有制度的约束。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建立登记制度,保管制度,领用制度,定期检查制度,消防安全制度,报废清理制度,对固定资产要建立台账、卡片,定期盘点。材料部门除建立上述制度外,还要建立库房管理制度,材料核算制度,等等。

要妥善保管财产,就必须:(1)定期会同各部门进行财产盘点,要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 填写库存盘点表,对盘盈或盘亏的财产要分析原因,查明责任,提出处理意见,经管理层研究系分别情况进行处理。(2)对现金及有价证券要做到日清月结,当天收入一定要及时缴存银行,大额现金存取一定要有专人护送;每月银行对账后,要及时填写余额调节表,及时处理未达帐项;有关部位要做好安防措施,即使是内部人员也要限制无关人员接触。(3)要实行责任人制度。对各项固定资产要落实到单位、到个人,发挥每一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四、强化内部分工制度

根据岗位责任制,在公司内部合理分工,细化职责权限。各岗位之间要互相合作、互相牵制,每一项业务都必须经由制证、审核、会计主管等三个以上不相容的人员才能办理;建立岗位轮换制度,定期对各岗位人员进行轮换,既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又保护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防范了外部不良因素的侵入;设立内部审核制度,定期对规范性、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直接对管理层负责,避免可能发生的舞弊和掩盖舞弊,为投资者实现利益最大化创造一切条件;建立授权审批制度,应对突发事件。

五、建立内部报告制度

每月终,各部门要对各自当月所做工作进行总结,形成报告,报有关部门,对不完善的制度要进行完善,比如预算制度、财产保险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企业财会部门要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每月终了要写出财务情况说明书,详细说明当月各项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每月召开一次经营分析会,分析盈亏原因,指出需要并能够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向管理层及投资者披露相关信息,并确保信息的真实和完整,年度和季度要写出经营情况分析,为管理层及投资者下一步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六、完善风险评估制度

为了防范规避经营风险,防止欺诈和舞弊,企业要实行内部审计监督制度,设立对董事会负责的内部审计部门,建立内部审计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对集团及所属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内部审计和监督。各部门、机构在其职责范围内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和项目责任管理制度,根据各项业务的不同特点制定各自不同的风险控制制度和风险防范措施,各部门责任分离,相互监督,对经营活动中的各种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和控制。

无论哪一种制度都离不开良好的生存环境,集团公司一定要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才能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和执行。

上一篇:优质护理制度  下一篇:没有了

篇9: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探讨论文

目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得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加多样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作为有效防范风险,遏制舞弊的一种有力措施,是新形势下企业实施现代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进行自我调节以及自我约束的内在控制机制。为了有效防范企业会计造假舞弊事件的蔓延,加强企业治理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已成为目前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对其运营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定义和目的

具体而言,企业运营管理中的会计内部控制就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企业经济活动中成功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社会与经济双重效益,从而提升其综合实力与市场竞争力。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满足经济管理的实际需求而产生的,是随着企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完善的。在我国,现阶段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定义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不同财务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建立全面系统化过程的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企业生产经营业务过程,从而形成的科学管理规范。

二、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预算模块不够精细。一般情况下,在企业会计管理中,预算是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一般表现在财务预算控制流程相对粗糙,不够精细。首先,财务预算处对企业内部各部门报送的次月预算费用表进行审核时,对于发现的不合理费用没有及时与相应部门交流沟通,而是直接减少使用部门预算费用。其次,公司没有制定并组织一些关于部门相关的预算知识与业务技能培训或教育,直接导致每月内部各部门的预算费用都相对偏高,各部门编制预算不符合部门实际营运与企业发展情况,此外各部门领导不够重视费用预算工作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最后,预算的最终目的是控制企业生产活动成本,降低期间费用,从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编制预算的手段是通过编制预算与实际费用对比表,对相关超预算部门进行费用考核。主要原因是由于现阶段我国企业没有很强的财务预算意识,公司的财务预算工作只是一种流于形式的表面工作,财务预算在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并不能发挥其本质作用,因此也就无法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实际效果。企业内部管理层没有足够强的财务预算意识,不重视企业内部财务预算,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出现风险的直接原因。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其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如果企业财务预算控制不够精细的话,那么企业管理层就会很难发现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潜在风险。

2.应收账款持续增加。企业在运营管理中出现应收账款持续增加现象,主要表现在企业财务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出现了商品存货过高、应收账款资金过高、资金回笼过慢等诸多情况,这些都不利于企业正常运营发展。企业在运营管理中财务管理出现庞大的应收账款,已经严重拖累了企业的发展步伐,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削弱其市场诚信度与综合实力,不利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企业财务管理中,其应收账款缺乏一套科学严谨的操作流程,缺乏行之有效的规范管理机制,企业内部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和防范措施,极大地增加了企业应收账款回笼资金的难度。主要原因则是由于:第一,企业在市场定位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概念意识,看重眼前利益,希望在短时间内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缺乏长远发展眼光。如果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保持良好的情况下,企业能够获得稳步发展。但是一旦市场环境出现恶化的时候,企业在前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应收账款会很难收回,而在企业后期发展中又不断出现新的应收账款,导致内部应收账款越来越高,资金回笼难度越来越高,严重加剧了企业运营管理的负担,不利于企业日常生产活动与长远发展。第二,为了保证自身产品收入,企业没有对各代理商的信用度和销售能力进行有效测试审核,而是先进行产品销售,随后确定收款方式。这种先销售产品后收款的赊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企业后续资金回款的难度,导致风险系数不断增高。第三,企业财务从业人员没有足够的风险管理的意识,在对应收账款控制管理过程中,难以做到做到有效实时跟踪,及时与产品赊销单位保持联系核对应收账款金额,并催促回款。

三、改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1.提高管理层的预算意识,优化预算流程。企业运营管理中各部门各项费用耗损实际总数都是超过了财务预算数,这反应了各部门在编制预算过程中,没有对本部门的费用支出结构做全面而又系统化的分析,上交的部门财务预算支出数据不够真实,存在一定的水分,此外大额度的超预算费用更是加剧了企业生产活动的资金压力。企业需要从管理层开始进行正确财务预算职能意识的灌输,通过外聘资深讲师的方式,对内部各部门的管理层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与教育,丰富员工财务预算专业知识,正确认识企业运营过程中财务预算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企业上层领导的决策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与目标。公司提倡的精益化生产目标,这就要求各部门必须从细节抓起,进行节源开流,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流动资金利用率。对企业各部门实际产生的费用报销,首先要送到财务预算处,进行费用详细准确登记,并加盖预算审核章,对于部门超出预算科目的费用,相关预算管理人员要不予签字确认报销。建议在费用报销单上要注明本次报销后本月累计报销费用占部门本月总预算的实际比例,这样报销单再流转到企业上级领导签字时,相关领导就能够比较清楚的知道目前该部门预算完成实际情况。其中部门超预算费用,可以向财务经理详细说明原因,部门领导写好费用申请,归在预算外费用。这样才能实现比较规范的预算编制流程,降低资金耗损,提高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预算编制意识。

2.加强应收账款的控制。现阶段,大多数企业在生过程中,为了实现更多的销售收入,通常情况下采用的销售方式基本上是赊销方式,客户的还款方式有按揭贷款、一次性付款及分期付款等不同形式。在这其中,现阶段有效控制赊销过程的销售风险对众多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对于合作赊销的客户,不管是采取何种付款方式,在完成销售合同后,销售员在填写增值税开票申请单时,必须要注明还款的期限;销售经理对相应客户的信用额审核并确认签字,从根本上有效控制签约客户的赊销额度。除此之外对于风险控制不一的客户,企业必须要严格加以区分,做到与SAP中的数据保持统一。财务部接受申请单后开具发票,仓库将按时安排发货;企业内部应收会计主要职责是定期更新SAP中的合作客户信用等级,并依据信用额度赊销表,审核每位产品赊销客户的每一笔应收账款的资金实施回款情况,做到时时跟踪和有效监督;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要按年度对赊销合作客户的回款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对于不拖欠、能够按时回款的客户要给予一定的回馈奖励,相应地提高其赊销信用额度。相反,对于违反企业操作规定,故意不还或恶意拖欠销售款项的客户,企业要对其发出警告,并采取降低其赊销信用等级等措施维护企业自身利益。

作者:张燕 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丛静.浅谈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J].中国商贸,,(32):186-187,188.

[2]陈晓红.基于有效健全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J].企业文化(下旬刊),,(12):162,164.

[3]祝丽.浅谈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J].财经界,2015,(29):237.

篇10:浅议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

浅议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

浅议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就是建立会计电算化的整个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整个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包括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划,会计信息的建立与管理,人员的分工与培训,各种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等诸多内容,都必须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与原理进行安排组织,这样才能使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正确的进行。下面仅就会计电算化工作涉及的内部控制进行探讨。

控制是指按照一定的条件和预定的目标,对一个过程或一系列事件施加影响,使其达到预定目标的一种有组织的行为。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即为保证经济活动正常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不仅包括企业高层用来授权与指挥经济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还包括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控制的目标是保证企业财产、检查有关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贯彻既定的管理方针。新《会计法》第27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必须建立本单位的内部监督制度。内部控制关系到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关系到会计核算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所以,企业为实现其既定的经营管理目标,提高其经济效益,必需加强管理,建立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范文网 )以保证企业稳定、健康有序地发展。企业在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会计电算化带来的一些变化

1.会计业务处理的内容和方式的变化企业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处理财会数据后,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的环境和传统的工作方式相比有许多不同,财会部门人员的构成从原来的财会专业人员,转变为由财会专业人员和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维护员等构成。财会部门能够高效地完成传统会计核算工作要求的核算内容,还可以应用计算机完成各种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其他工作,如财务预测、成本控制、销售预测、企业资源规划等。随着电子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传统会计工作中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的会计信息的处理,可以在终端机上瞬间完成,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财会业务,可由其他有关人员在终端机上完成;由几个部门按原规定的步骤才能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以由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因此,需要建立一套新的控制范围与控制程序符合新形势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和可靠、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

2.会计信息载体的变化企业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会计核算后,财会业务处理的方法和程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类会计凭证及报表的生成方式、财会信息的储存方式及载体也与传统的方式不同。手工处理时期的反映财会业务处理过程的各种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汇总表、分配表、工作底稿等作为基本会计资料的书面形式的资料有所减少。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某些经济业务交易发生时,有关信息由经办人员通过计算机直接操作、计算机自动记录,手工操作财会业务时期使用的每项经济业务必须具备的各种凭证、单据有些被部分取消,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一些工作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原来书面形式的各类会计凭证改为以磁、光介质为媒体进行存储,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相比,控制的重点应有所不同,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的控制为主,控制的程序也应当与计算机处理程序相一致。

3.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加大随着计算机使用范围的扩大,利用计算机进行的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由于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数据库技术的提高使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及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且发现的难度与传统的手工操作相比更大,所以,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可能更大,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不仅难度大、而且复杂,必须要有各种控制的计算机技术手段。

由于上述原因,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与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相比较,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是范围更大、控制程序更复杂的综合性控制,控制的重点为职能部门尤其是财会部门和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并重的全面控制,它要求由人工控制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相结合的多方面的控制。

二、需加强和改进的几个方面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组织机构设置、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系统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及会计电算化系统会计资料管理制度等。

1.组织机构设置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后,应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通过会计电算化培训,以适应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要求。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适合企业的实际规模,符合企业总体经营目标,并且,应按精简、合理的原则对组织机构的设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2.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要明确会计电算化系统人员的岗位划分和各岗位的工作任务,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岗位一般分为:会计电算化主管、会计电算化操作员、审核记账员、会计档案管理员、电算审查员。同时要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制。

工作人员的岗位安排除考虑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外,还应该保证按照不相容业务相分离的原则,如审核记账员岗位不得由出纳人员兼任,也不得审核自己输入的凭证。岗位责任制的制定主要明确每个电算化岗位的职责,督促工作人员及时保证工作的完成并做好相应的纪录,保证工作质量、杜绝舞弊现象的发生。

3.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管理制度的内容主要是系统使用管理、上机操作规程、帐务处理程序,这些规定是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保证所有进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真实、有效,保证企业的经营效果通过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够正确反映出来。

4.会计电算化系统会计资料管理制度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资料包括贮存在软盘、硬盘及光盘等介质上的会计数据和书面形式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资料。该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会计资料的管理与保密、数据备份管理、会计档案管理。以保证会计资料的安全保管。

5.会计电算化系统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系统正常、安全的运行,除以上制度的建立保证外,还应该建立计算机硬件管理制度、计算机软硬件维护制度。

为使会计电算化工作健康发展,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使用上,必需遵循国家有关机关和部门制订的标准和规范。其中包括符合标准和规范的开发和审批过程、合格的开发人员或软件制造商、系统的文件资料和流程图、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等等。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主要由财政部1994年颁布执行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按标准和规范开发和发展计算机会计系统可以使企业计算机会计系统更加可靠、更加完善,有利于对系统的维护和进一步的发展、更新。同时要加强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以减少使用系统运行的差错。在系统转换及程序修改控制等方面也应该建立和完善相关规范和标准,使之制度化。

篇11:浅析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

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应深入地推行会计电算化,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在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使用了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另一方面,任何计算机系统都不是无懈可击的,制度也不可能天衣无缝,应顺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潮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高效性及准确性,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完整的信息,创造更高的效益,为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新的环境下不落后于形势,建立一整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合计电算化给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1.确保原始数据操作的准确度,是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提出的新要求之一。

2.控制操作人员的职能,是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提出的新要求之二。

3.避免会计档案无纸化和电脑操作无形化带来的风险,是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提出的新要求之三。

如果缺乏适当的内控,那么未经批准擅自改动数据的可能性就明显增大,而且数据改动后能不留下任何痕迹。电磁介质也易受损坏,且有丢失或毁损的危险。所以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档案管理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保存纸介质会计核算资料,而且要保存、保管好以磁性介质方式存储的各种会计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以及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和其他会计资料。

二、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特点,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内容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的新情况。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后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内部牵制,保护资金财产的安全;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系统的运行效益。

2.日常操作管理

日常操作管理是指通过对系统日常运行的管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完成会计核算工作,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与完整。日常操作管理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使用管理和上机操作管理。

3.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维护管理

软件维护是指当单位的会计工作发生变化而进行的软件修改和软件操作出现故障进行的排除修复工作。硬件维护是指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硬件故障时的检查修复,以及在设备更新、扩充、修复后的调试等工作。

系统维护人员负责系统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的维护工作,但不得操作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工作。

4.会计档案管理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档案的磁性化和不可见性,要求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

三、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1.加强程序操作控制。这项控制就是针对会计电算化提出的新要求之一。为了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产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应制定上机守则与操作规程的办法,这是操作控制制度化的具体体现。其内容主要包括:

(1)无关人员不能随便进入机房操作;

(2)各种录入的数据均需经过严格的审批并具有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

(3)数据录入员对输入数据有疑问,应及时核对,不能擅自修改;

(4)机房工作人员不能擅自向任何人提供任何资料和数据;

(5)不准把外来的软盘带进机房;

(6)发生输入内容有误的,需按系统提供的功能加以改正,如编制补充登记或负数冲正的凭证加以改正;

(7)开机后,操作人员不能擅自离开工作现场;

(8)要做好日备份数据,同时还要有周备份、月备份。当然,这些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还必须随着公司经营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完善。

2.加强人员职能控制。由于会计电算化知识与功能的相对集中,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所谓组织控制,就是将系统中不相容的职责进行分离,即在系统中的各类人员之间进行分工,并以相应的管理规章与之配套。其目的在于通过设立一种相互稽核、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减少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

3.加强系统安全控制。主要包括:接触控制和环境保护、安全控制。接触控制是防止未经授权的人擅自动用系统的各种资源,以保证各项资源的正确性。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

(1)订立内部操作制度,禁止非电脑操作人员操作公司电脑;

(2)设置操作权限限制;

(3)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控制;

(4)数据存贮和处理相隔离;

(5)设置接触与操作的日志控制。

环境保护则是为了尽量减少外界因素所致的计算机故障,以保障机器正常运行。主要包括:机房环境保护,保护性设备配备,以及安全供电系统的安装等。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司应加强网络安全的控制,设置网络安全性指标,并针对公司的特定状况开发相应的技术来保护系统。

4.加强内部审计。笔者认为,内部审计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

(2)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

(3)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

(4)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运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的新问题和新课题将不断出现。对其深入研究,必将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而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又将使电算化会计在新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也使得电算化会计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地调整、改善,真正做到保证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篇12:浅析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

浅析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

[论文摘要]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在社会经济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如何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的简称,是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实现报帐、记帐、算帐、查帐以及部分需由人工完成的对会计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判断乃至提供决策的过程。它的使用,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数据高度共享、检索查询速度快捷、编制报表简单、数据分析准确等特点,核算手段和财务管理决策的现代化使收集、整理、传输、反馈的会计信息更准确、更及时,提高了会计分析决策能力,为管理者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更好地实现其参与管理、决策的职能。

我国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计电算化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会计电算化由简单的数值计算发展到全面数值核算,进而到具有人工智能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阶段,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这些变革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更严峻的.考验。财政部颁布了《内部会计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文中指出:“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

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应深入地推行会计电算化。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在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使用了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另一方面,任何计算机系统都不是无懈可击的,制度也不可能天衣无缝,应顺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潮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高效性及准确性,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完整的信息,创造更高的效益,为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新的环境下不落后于形势,建立一整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

一、电算化会计特征:

1、信息系统的特征。所谓信息系统就是指从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到传输使用的整体。电算化会计系统是指对会计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与报告使用会计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结构,分别为不同管理层服务。会计数据处理系统结构(adps)为操作层服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结构(amis)为中层管理服务: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结构(adss)为高层服务。同时,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又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2、数据集中存放和管理的特征“电算化会计”改变传统会计数据重复记录分散存放而带来的弊端,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及数据仓库技术,实现了数据分类集中存放,既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又可从此完全取消各种会计明细分类账和对账操作,实现数据共享。

3、人机交互作用的特征。“电算化会计”可理解为一个由人、计算机、数据及程序组成的系统。因为它不仅具有核算的功能还具有管理和控制的功能,所以,它离不开人的交互作用,尤其是预测和辅助决策的功能必须在管理人员的控制下完成。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不应该是一个“瓜型”的仿真系统,而应该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的管理信息系统。

篇13:浅析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研究论文

浅析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研究论文1000字

[论文摘要]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在社会经济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如何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的简称,是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实现报帐、记帐、算帐、查帐以及部分需由人工完成的对会计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判断乃至提供决策的过程。它的使用,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数据高度共享、检索查询速度快捷、编制报表简单、数据分析准确等特点,核算手段和财务管理决策的现代化使收集、整理、传输、反馈的会计信息更准确、更及时,提高了会计分析决策能力,为管理者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更好地实现其参与管理、决策的职能。

我国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计电算化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会计电算化由简单的数值计算发展到全面数值核算,进而到具有人工智能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阶段,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这些变革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更严峻的考验。财政部颁布了《内部会计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文中指出:“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

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应深入地推行会计电算化。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在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使用了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另一方面,任何计算机系统都不是无懈可击的,制度也不可能天衣无缝,应顺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潮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高效性及准确性,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完整的信息,创造更高的效益,为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新的环境下不落后于形势,建立一整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

一、电算化会计特征:

1、信息系统的特征。所谓信息系统就是指从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到传输使用的整体。电算化会计系统是指对会计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与报告使用会计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结构,分别为不同管理层服务。会计数据处理系统结构(ADPS)为操作层服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结构(AMIS)为中层管理服务: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结构(ADSS)为高层服务。同时,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又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2、数据集中存放和管理的特征“电算化会计”改变传统会计数据重复记录分散存放而带来的弊端,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及数据仓库技术,实现了数据分类集中存放,既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又可从此完全取消各种会计明细分类账和对账操作,实现数据共享。

3、人机交互作用的特征。“电算化会计”可理解为一个由人、计算机、数据及程序组成的系统。因为它不仅具有核算的功能还具有管理和控制的功能,所以,它离不开人的交互作用,尤其是预测和辅助决策的功能必须在管理人员的控制下完成。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不应该是一个“儍瓜型”的仿真系统,而应该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的管理信息系统。

“电算化会计”是会计学进入信息时代的发展,它是会计学、电脑与信息技术、企业管理及经济计量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结合后产生的综合性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说,“电算化会计”是为了满足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应用现代科技与方法对传统会计进行改造和整合后产生的能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新型应用型学科。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一)系统开发控制

系统开发控制的作用是保证每个系统在正式投入运行之前,每个新程序或修改后的程序在正式进入系统之前,都经过合法的申请、测试、审批手续,防止非法系统投入运行或非法程序进入系统。计算机会计系统的系统开发、发展控制包括开发前的可行性研究、资本预算、经济效益评估等工作,开发过程中的系统分折、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工作,以及对现有系统的评估、企业发展需求,系统更新的可行性研究,更新方案的决策等工作。系统开发、发展控制的应具备以下几方面。

1、授权和领导认可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项目一般投资金额比较大,对现有计算机会计系统的任何改动都可能危及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因此必须得到授权和领导认可。

2、符合标准和规范

不论是自行组织开发还是购买商品化软件,都必须遵循财政部或各省财政厅制订的标准和规范。包括符合标准和规范的开发和审批过程、合格的开发人员或软件制造商、系统的文件资料和流程团、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等等。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主要有财政部1994年颁布执行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按标准和规范开发和发展计算机会计系统可以使企业计算机会计系统更加可靠、更加完善,有利于对系统的维护和进一步的发展、更新。

3、人员培训

自行开发软件在开发阶段对使用计算机会计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这些人员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以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外购的商品化软件应要求软件制作公司提供足够的培训机会和时间。在系统运行前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包括系统的操作培训,系统投入运行后新的内部控制制度,计算机会计系统运行后的新的凭证流转程序、计算机会计系统提供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利用和分析的前景等等。

4、系统转换

原有的手工会计系统或旧的计算机会计系统被新的计算机会计系统替换,必需经过一定的转换程序。企业应在新旧系统转换之际,应当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作好各项转换的准备工作,如旧系统的结帐、数据库备份,人员的重新配置、新系统需要的初始数据的安全导入等。在系统转换之际,需要新旧系统并行一般不少于三个月的时间,以便检验新的计算机会计系统。

5、程序修改控制

会计软件的修改必须经过周密计划和严格记录,修改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设置必要的控制,修改的原因和性质应有书面形式的报告,经批准后才能实施修改,计算机会计系统的操作人员不能参与软件的修改,所有与软件修改有关的记录都应该打印后存档。

(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

目前,企业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数据的安全保密性差,这也正是企业内控制度中最薄弱的环节。会计电算化中数据的安全受到的威胁主要有:不可控制的自然灾害;非预期的、不正常的程序结束操作造成的故障;存储数据的辅助介质(如磁盘)部分或全部遭到破坏;用户非法读取、执行、修改、删除、扩充和迁移各种数据、索引、模式、子模式和程序等,从而使数据遭到破坏、篡改或泄露;使用、维护人员的错误或疏忽;利用计算机舞弊和犯罪;计算机病毒侵入等。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是指采用各种方法保护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以防止数据泄密、更改或破坏,主要包括:实体安全控制、硬件安全控制、软件安全控制、网络安全控制和病毒的防范与控制等。

篇14:电算会计的论文:论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

电算会计的论文:论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

一. 引言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属于全面风险系统重的,能够对企业的各种活动起到良好的监督和管理作用。会计信息的质量则是会计的相关信息满足明确和隐含的需要能力的各种特征的总和。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内部控制起着对数据和账目进行监督的作用,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对于企业的决策具有引导作用,高质量的质量信息为企业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保证。在市场经济体制深入运行的社会下,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屡见不鲜,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与稳定,严重的话还能导致企业的破产和倒闭。因此,需要加强内部控制来提高和改善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推动企业的健康有序的经营。

二.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涵义及关系分析

1. 内部控制的涵义

所谓内部控制就是企业的相关部门为了保证资产的完全和可靠而采取的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一系列的措施和制定的规章制度。在企业的经营中,内部控制是企业的自我检查与调节,从实践中来检验运行系统是否正常,以保证他们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风险的发生。

2. 会计信息质量的涵义

会计信息质量就是相关的数据和报表来表明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的实际情况的程度。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根据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于财务报表的不同需要,会计信息质量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3.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统一目标都是为了使财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内部控制能够突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显示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它的提高加强了会计核算的透明度和真实性,它们相互作用促进会计核算的质量的改善。

三. 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

1. 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

随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我国国有企业通过改革成为上市企业,但是股市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无法达到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之间相互制约的良好有效地治理结构,高层控制着股票,导致无法在市面上自由流通,也就是说监事会无法发挥较好的作用,即使出现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得到制约。

2. 企业内部制度缺乏必要的执行力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上也出现了较大的问题,有些企业的管理层过度追求眼前利益,对货币资金进行有效地管控,导致对信息系统缺乏总体的制约,不重视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有的虽然在制度上有相关的介绍和说明,但是没有进行具体的实施,缺乏执行力,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难以使内部控制发挥有效的作用。

3. 审计监督系统不太完善

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要进行审计,企业的内部审计应该由独立的第三方来进行,能够对企业的各项活动和工作效率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但是由于我国缺乏对这方面的政策规定,致使有些企业无法开展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因为缺乏独立性,就容易在审计者和被审计者之间出现问题,从而无法对各部门的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

四. 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 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治理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内部控制有着很大影响,它直接决定了内部控制实施的条件和基础。为了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需要建设良好的企业董事会制度,发挥监事会的功能,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加强企业的综合管控。在企业中,建立独立于第三方的审计委员会,发挥有效的监督,确保执行力,从而促进企业内审的有效开展。

2. 实施科学有效的会计控制体系

为了提高企业会计的信息质量,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应该建立预防为主、查处为辅的方针政策,抓好对关键内容的监督和控制,并设立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在企业的部门设立上应该将不相容的职务进行分离,让各种权利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牵制,在制度上规避徇私舞弊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企业会计控制体系的实施。

3. 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与监督机制

企业的内部审计实际是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的再控制,以便更好的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监督,对各项活动的合理性进行有效的评价,控制企业的相应风险。从每种意义来说,企业的监督机制主要是为了维护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经营环境的好坏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而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的好,就可以从措施上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方向向导,促进整个企业的发展。

以下就是电算会计论文:论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本文就企业领导者和相关负责人应该认识到两者的密切的关系,也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有助于企业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保证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篇15:会计内部控制

会计内部控制

摘要: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不仅是财务管理部门而且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永恒话题。

会计人员在长期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对会计内部控制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会计从业人员尤其是初级会计从业人员了解基本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这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关键词:会计;内部控制;基础控制;纪律控制;实场控制

1.凭证控制。

凭证控制就是利用会计凭证对经济业务进行的控制。

会计凭证是证明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原始凭据,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工具。

良好的凭证控制制度是其他内部控制有效运作的前提。

要做好凭证控制,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单位发生的一切经济业务活动都必须填制或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一切原始凭证反映的经济业务都必须是真实、有效的;(2)要设计良好的凭证格式和内容;(3)规定合理、有效的凭证传递程序;(4)在入账之前对所有的凭证都应严格审核,无效凭证一律不得入账;(5)做好会计凭证的保管工作。

2.账簿控制。

账簿是全面地、连续地、系统地进行归类和整理经济活动数据的重要手段,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

因此,账簿控制对保证会计报表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账簿控制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账簿体系要适应企业的规模和特点,切合企业管理的需要;(2)账簿的内容和格式应详简得当,既要保证记录系统的完整、准确性,又要注重会计工作的效率;(3)登账应以合法凭证为依据,遵循规定的会计处理程序,将会计凭证的经济业务分类记入账簿,做到全面地、连续地、系统地、及时地反映和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4)所有的账簿都必须内容完整,手续齐备,按规定使用,并要妥善保管。

3.报表控制。

会计报表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会计报表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报表控制的作用不言而喻。

一般来说,报表控制应注意以下几点:(1)会计报表的种类、格式和内容应符合国家会计法、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2)报表的编制必须以核实后的账簿记录为依据,并做到数字准确,内容完整;(3)定时、按时编制规定的报表;(4)报送及时,为有关决策者提供相关信息。

4.核对控制。

它是利用记录与记录之间的勾稽关系以及记录与实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的控制,包括账实、账证、账账、账表及表表之间的核对。

核对控制是会计活动的一种自我检查。

完善的核对制度对有效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内部牵制。

内部牵制是一种以事务分管为核心的自检系统,通过职责分工和业务程序的适当安排,使各项业务内容能自动被其他作业人员核对查证,从而达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作用。

它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从纵向看,每项经济业务的处理都要经过上、下级有关人员之手,从而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制约;从横向看,每项经济业务的处理至少要经过彼此不相隶属的两个部门的处理,从而使每个部门的工作或记录受另一个部门的牵制。

2.内部稽核。

从广义上讲,内部稽核包括由单位专设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的内部审计和由会计主管及会计人员进行的内部审核。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一种独立的评核工作,以检查会计、财务及其他业务作为对管理当局提供服务的基础。

它是一种管理控制工作,其功能在于衡量与评定其他控制工作的效率[1] 。

实物控制是指为了保护企业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所进行的控制。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建立严格的入库、出库手续。

(2)建立安全、科学的保管制度。

(3)财产物资要实行永续盘存制,随时在账上反映出结存数额。

(4)建立完善的财产清查制度,妥善处理清查中发现的问题。

(5)建立健全档案保管制度等等。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会计从业人员尤其是初级会计从业人员了解基本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生涯的发展以及职业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篇16: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论文

摘要: 本文首先从三个角度阐述了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发展变化,并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基于上述分析研究了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的目标、原则和关键点,以期对我国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内部控制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一、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发展变化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波及到各行各业,会计工作也进入会计信息化阶段。

在此背景下,我国正逐步形成一套符合我国特殊国情和时代特点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规范,既有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又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

会计职能也由“核算”向“管理”转变,会计工作变得更规范化。

从宏观上来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转变。

(一)部分控制转变为全面控制

会计信息化趋势下,理论界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由独立审计向企业管理视角转变。

因此,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被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由于企业信息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业务流程的控制,所以会计信息内部控制对各控制链的各环节更加重视,从系统的层次上来全面把握内部控制,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理念合二为一,同时将内部控制分为几大要素。

另外,企业信息化环境实现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与监管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客户之间可以共享信息资源,因此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扩大,不再仅仅是制度和人,而是涵盖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制度、人、软硬件的宏观一体化控制。

(二)事后控制转变为实时控制

企业全面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应当把财务控制当作重点,以此建立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由于传统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存在缺陷,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全过程。

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应当改变观念,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会计核算指标体系,将实物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经营管理资源等纳入进来。

这样不仅对主导企业生存发展的有形资源实现有效控制,而且对主导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无形资源实现有效控制。

进而,利用会计信息化实时监控企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将以往的历史会计核算监督事后复核控制转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实时控制。

(三)外在命令控制转变为自我协调控制

传统的内部控制是上层控制下层、高层控制低层的方式。

全面信息化环境下,信息可以及时传递,企业变得更加透明。

这样高度透明的信息环境可以使委托人对代理人的行为实时了解,一旦代理人做出违背委托人的行为都可以及时发现,因此代理人的自我控制使得道德风险大大降低。

另外,命令控制的低效也得到改进,企业内部人员依据企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和条例平等地进行相互沟通、协调、协作,因此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使得企业经营效率大大提升。

具体来讲,会计信息化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变化。

从内部控制的形式上来看,以往的企业内部控制措施包括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检查试算平衡,核对总账和明细账等。

这些内部控制措施在全面信息化环境下已无必要,会计信息系统自动实现这些控制内容。

因此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形式由单一控制转变为制度控制和程序控制。

从内部控制的内容上来看,会计信息系统的引进使得会计信息存储介质、存储方式发生改变,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都被储存到磁盘和光盘里。

这无疑增加内部控制的内容,主要有对计算机操作人员内部控制,建立计算机操作管理规范和系统管理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等。

二、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问题

会计信息化系统在我国的发展,一方面大大提升了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作为外来事物与国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

对这些问题研究,有利于结合我国企业在特殊发展阶段更好地完善会计信息系统。

(一)会计信息保密性和安全性差

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保密性和安全性差是当前企业内部控制最为薄弱的环节。

这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将原始数据录入会计信息系统,这样电子计算机根据内置程序对磁介质中集中存储的会计信息进行处理。

其中的问题是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的不成熟,一旦被人发现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漏洞,将数据信息篡改,并且不留下操作痕迹,这就可能发生会计信息泄密,大大降低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二)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不完善

如果企业只是引进会计信息系统,而没有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再造以适应会计信息系统,这必然会造成信息系统与业务流程之间产生盲点,加大了内部控制的风险。

部分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访问控制不严,不重视“退出”操作的控制,易导致登陆用户离开后会计信息被人窃取和篡改。

部分企业没有安全意识采用盗版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盗版软件往往存在计算机病毒,导致会计信息被盗取、篡改、删除等。

另外会计信息系统的批量审核功能,信息化控制的机械操作对特殊业务的控制效果不佳。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

企业内部控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监督机制,然而我国多数企业只注重监督制度的制定,不重视制度的执行。

从而监督也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薄弱点。

企业信息化也给监督机制带来了挑战,第一,企业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由于矩阵型组织结构不利于权责划分,监督工作开展起来困难重重。

第二,部分企业将内部审计外包,内部审计外包不能从企业信息化的高度来核查监督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

第三,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业务流程发生改变,相关人员缺乏信息化环境的内部控制监督经验,导致内部控制监督困难。

第四,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授权控制在管理信息系统中自动完成,授权过程不明显导致难以及时监督。

三、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实施

(一)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实施的目标

根据系统理论的相关知识,系统目标决定了系统的功能、程序、实现方法和运行机制,即系统的构成要素要以系统目标为中心。

同理,企业实施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也要以确定内部控制目标为首要任务。

企业的根本目标是获得盈利以实现生存发展,但同时还要应对各种风险,保证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

因此,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实施的目标以企业根本目标为宗旨,就是在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二)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实施的原则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实施的原则首先是合法性原则,保证内部控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监管部门规章的要求。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实施应遵循全面性和系统性原则,无论是在层次上还是流程上都应涵盖各方面、各个环节,另外内部控制也要涵盖各项业务,保证各项业务在系统连贯完成,不能相互矛盾,以此避免内部控制漏洞和空白的存在。

制衡性原则也是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实施应遵循的原则,内部控制的实施应确保不同岗位、部门之间权责分明,从而有利于各岗位、各部门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其中最重要的是内部控制监督检查部门具有独立性。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实施要与企业治理结构相适应,一个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成功实施的重要内部条件,两者相互促进,内部控制只有在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中才能发挥良好作用,内部控制的深化也促进治理结构的完善。

(三)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实施的关键点

内部控制实施的关键点指的是对整个内部控制体系起到关键影响的重点环节,它决定着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考虑到企业的成本收益,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实施要有所重点,而这些关键点即实施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1. 组织与规划方面的控制

组织与规划方面的控制主要包括设置组织机构、权责划分、上机操作管理、会计档案管理以及设备管理。

会计信息系统要求适当调整原有组织机构,注意相关人员配备以及训练管理,特别要注意组织结构扁平化。

组织内部重视纵向的权力和责任相匹配、横向同级各部门的协调性问题。

健全授权审批检查制度和人事政策,真正实现因事设岗,重视对员工的激励约束作用。

另外,设置组织机构还要与企业规模和经营目标相适合。

根据会计信息处理过程将会计岗位分为三组,分别是数据收集输入组、数据处理组和会计信息分析组。

不相容职务一定要相互分离,建立职务轮换制度也是必要的。

上机操作管理措施一般包括上机操作手册、上机记录制度、上机时间安排和轮流值班制度等,并明确上机操作内容和权限,专人保管操作日记。

档案管理人员应根据档案制度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档案及时存档,并定期备份。

建立计算机硬件设备管理制度,各自使用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设备,并严格登记,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检修。

2. 实施方面的'控制

实施方面的控制主要有资金预算、符合标准规范、人员培训和程序修改控制。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实施耗费的资金较大,为保证实施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充足,应严格管理专项资金的使用。

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这样才能保证和其他系统有机结合,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也有利于未来系统的更新升级。

在会计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就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以此减少未来的操作失误。

新会计信息系统投入使用一般应先试运行至少三个月,在此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通过程序修改来解决。

3. 交付和支持方面的控制

交付和支持方面的控制属于内部控制中的经常性控制,主要包括业务发生控制,数据输入、通讯、处理、输出、存储和检索控制。

业务发生控制要对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控制。

数据输入控制要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

数据通讯控制要保证数据通讯过程中准确、可靠、安全。

数据处理控制要确保经济业务数据正确处理,防止产生错误。

数据输出控制要保证输出结构及时提供给相关授权操作人员。

数据存储和检索控制要确保数据及时安全存储,使用时能迅速检索到。

参考文献:

[1]邓丽萍.会计信息化时代的会计内部控制的探讨[J].市场论坛,(2).

[2]刘金彬.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内部控制[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4).

[3]刘志远,刘洁.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J].会计研究,(12).

篇17: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论文

【论文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信息系统 内部控制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普及与应用,会计信息系统由原来的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逐步发展到了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

会计电算化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安全性、完整性,为会计人员参与经营决策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在充分发挥优势的同时,也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答辩书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毕业论文

大学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会计毕业论文的范文

会计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函授会计专科毕业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选题

会计学论文

的会计学专业开题报告

电算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论文
《电算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电算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论文(精选17篇)】相关文章:

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几点建议论文2023-07-27

评选高级会计师个人工作总结2023-10-30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推荐2023-09-12

高级会计师专业个人工作报告2022-10-05

高级会计师个人工作总结2022-12-31

论文标准格式范文2022-05-07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2022-08-14

会计专业简单论文题目2024-05-06

会计实习毕业论文2023-02-24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2023-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