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毕业论文

时间:2022-07-22 05:53:03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毕业论文(共12篇)由网友“橘猫十五的姐姐”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毕业论文

篇1: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毕业论文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毕业论文

【摘 要】文章从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先天缺陷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的影响出发,联系我国公司治理现状,分析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公司治理;会计信息;质量

公司治理的基本制度是委托代理制,而委托代理制的深层问题之一就是产权问题,因为委托代理关系涉及的就是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因此,准确理解和把握产权理论是研究公司治理和委托代理制的基础。

作为签约人的企业参与者,必须对自己投入企业的要素拥有明确的产权(即财产所有权) ,没有产权的人是无权签约的。产权是企业存在的前提,没有个人对财产(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企业是由不同财产所有者组成的,企业所有权显然不同于财产所有权。财产所有权是交易的前提,企业所有权是交易的方式和结果。严格地说,财产所有权有别于企业所有权。财产所有权与产权是等价概念,指的是对给定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企业所有权指的是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

公司治理结构分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所谓外部公司治理结构或称外部监控机制,是通过竞争的外部市场包括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兼并市场(接管市场)和管理体制对企业管理行为实施约束的控制制度。所谓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或称内部监控机制,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等组成的用来约束和管理经营者行为的控制制度。

一、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的关系

(一)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原因分析

1.主观原因。公司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大致出于以下几个目的:为了上市或增发自己的股票,从而募集大量资金;向股票市场传递信息,以提高公司股票的价格,增加公司的价值;为了偷税漏税,我国现行的税收法规和相应的条例政策还存在一些漏洞,而且监管不力,惩罚不严,使企业存在侥幸心理,提供虚假的纳税申报,隐瞒其收入和利润,提供虚假信息。

2.客观原因。(1)经济的发展、三大产业比重的变化、银行利率的升降、通货膨胀等给人们带来收入的同时也会使一些人失业,从而拉大了贫富差距,这就使得公司越来越注重会计信息以及国家的经济政策,求得更好的发展。(2)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业间的竞争也日渐激烈,各个公司都在积极地采取行动走在该行业的前头,使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3)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法制还不是很健全,很多制度还存在着漏洞,这给会计信息的造假者提供了良机。

(二)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有效的公司治理是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环境保护。有效的公司治理,可以协调好公司与所有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不仅仅通过披露的财务指标来评价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完善的激励机制会使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以作出科学的`决策。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公司治理的前提。会计作为当今公司治理结构的语言,主要体现了公司治理的机制和效果,其基本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决策的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公司治理行为的有效性。

1.内部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采用召开定期董事会方式,要求经理层对公司的主要信息向董事会披露,也可以采用召开临时董事会方式就公司面临的重大问题、突发事件进行决策;董事会成员还可以深入公司经营的各个环节,通过实地走访,获取公司经营的第一手信息等均是为了使董事会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公司有义务向股东提供真实、详细的会计信息,如果因提供了过期或虚假的信息导致股东作出错误的决策或股东利益受到损害,股东有权追究责任。同时由于董事会掌握着经理层的任免权、报酬决定权,在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合作过程中,经理层倾向于主动、全面、真实地向董事会报告经营期的各项会计信息及相关信息。董事会还通过一系列程序监督经理层的会计信息披露行为。如董事会成员可以咨询有关外部独立专家(有关费用由公司承担),获得公司所处行业的共同性信息,依此来判断经理层披露信息的可信度;董事会成员也可以深入公司经营的各个环节,通过实地走访,与公司员工进行广泛的非正式沟通,获取公司经营的第一手资料,并将其与经理层所报告的信息进行对比,从而对经理层的会计信息披露作出合理的评价等,这样就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程度。同样,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的行为,检查提交给股东大会的资料,从而减少会计差错和舞弊行为。

2.外部治理机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企业的生存发展除了依赖于内部治理的完善,还依赖一系列外部治理机制的建设,内外结合才可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为此,企业外部治理机制包括:外部市场治理机制、外部政府治理机制、外部社会治理机制。外部市场治理机制是相机治理和接管收购的有机结合。所谓相机治理主要是通过控制权的争夺来改变既定利益格局,控制权掌握在谁手中依靠对某一随机变量的可确信的认识;而接管收购则意味着第三方获得企业的控制权,原有的利益平衡格局被彻底打破。通常一个完整的相机治理的程序包括三个要素:相机治理的主体、信号以及相机治理程序。

二、 完善公司治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我国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1.股权结构问题

在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公司治理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在这一时期国有企业的最大特点是国有股或国有法人股占绝大多数,政府作为国家股的股东,它所追求的是企业和社会政治的稳定,而不是企业利益最大化。虽然国有企业也吸收了不少非国有企业的股东,但由于这些非国有企业的股东所占股份少,他们的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这样就形成了国有股“一股独大”。

2.资本结构问题。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筹资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我国的银行不能够上市对股票进行买卖,而企业通过融资向银行借贷增加资本对企业实施经营权取得利润这种矛盾就使得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形成了恶性循环,为了企业的发展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是经营者的必然选择。

3.内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问题。

(1)股东大会存在的问题。我国大多数国有公司拥有高度集中的股权,股东大会流于形式。一般各公司的章程都明确规定股东大会一年一次,遇重大问题必须临时召开。但在实际运作中,股东大会的参与者多是国有股及法人股的代表,个人股参与者极少。许多公司在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资格上对持股数量作出限定,少则几千股,多则几万股甚至几十万股,这样大量持有流通股的小股东就无权参与股东大会直接行使自己的控制权。股东大会不行使权力。

(2)董事会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公司的董事会中存在着一股独大现象,董事会表决流于形式。一是股权代表多是国有股及法人股代表,很少有小股东代表。二是董事会的内外部董事构成比例不合理,多为内部董事构成,即使少数公司聘用外部董事,由于配套制度不健全和比例较低,也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董事会成员的任命,作为公司发起人的政府主管部门,借助在公司中的控股地位,往往把公司的董事会作为安排干部的场所。这些人员中大多数都不是内行的专家,他们很难担当起公司决策和管理的重任。

(3)监事会存在的问题。在我国的公司中大多由政府机构指派,有的为董事会任命,只有少数才由股东大会选出,这样监事会存在监事身份不合理的现象,出任监事的大多数是公司内部职员,由于他们在行政关系上是董事长或总经理的下属人员,不可能履行监事应承担的职责;监事专业不对路,素质偏低。监事会成员中多数为政工干部,法律、财务、工程等方面的人才较少,这极大地阻碍了监事职权的行使,导致监事会的工作条件缺乏,监事难以开展监督工作,当然职权行使较少;监事会的监督意见不被重视。有的公司董事会、经理班子对监事会提的意见不是回避就是拖延,监事会形同虚设。

4.外部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1)国外公司一般以经理人员较高的薪水和股票期权等来激励经理人员努力工作。在我国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员是由各级政府任命的,比照公务员管理办法进行管理,除少部分试点企业实行了经营者报酬和业绩挂钩外,大部分经营者的报酬还是由政府决定的,没有充分考虑经营者个人利益。经营者报酬偏低、形式单一,这样势必影响经营者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的发挥。造成了经理人对决策不负责任的态度,会对外报出虚假的会计信息。出现短期行为的可能性增大,不利于长期的激励。

(2)会计人员素质问题。所有的会计信息都是经由会计人员流向社会的,会计主体――人的综合素质,是会计行为形成和发展的直接动因,因此,会计人员的知识素质、道德素质差异直接导致会计行为的差异,从而决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从我国目前情况看,由于制度的转轨,会计人员的适应能力不强,传统观念尚未彻底消除,整体素质不高,这些都对会计信息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3)中介机构原因。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履行监督职能的社会中介机构,但会计信息造假行为依然存在,究其原因:经济利益驱动,为了招揽顾客,不得不答应其不正当要求,出具不实财务报告;内部规定和外部监督机制比较薄弱,不能保证职业行为准则有效实施。

(二)改革公司治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股权结构的合理化。面对“一股独大”问题,将现行的国家所有政府分级监管的国有资产进行分解。根据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来确定国有资产的归属问题。设立若干个与行政职能完全分开,专门从事国有资产委托和经营的常设机构,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或国有控股公司。从而,在不改变国有性质的前提下,形成彼此平等、相互独立、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的成百上千个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对国有企业进行投资持股。

2.完善董事会制度,有效预防会计信息失真。各公司应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并结合公司的实际,定期召开股东大会,严格遵守公司章程和议事规则,审议各类报告和任免董事、监事。同时,股东大会还应该注意保障小股东的权益。对于股东大会的最低出席股份数,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或取消,提高小股东参与公司决策与监督的机会。同时,应根据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选聘素质较好的人员担任董事。

3.加强监事会的监督功能,力求从根源上解决会计信息质量问

题。要加强监事会的监督功能,关键要提高其权威性,保证其独立性。这就要求监事会的职责权限要明确,议事程序要规范,避免使监事会流于形式。为了使监事会有效行使监督权,首先,要求监事会成员中必须有精通公司业务、财务、法律等的人员,同时,要赋予监事会事先的监察权和代表公司提起诉讼的权利;其次,控制监事会成员中内部成员的数量,应以外部监事为主,同时,要求监事会成员的任免、收入、福利以及执行监督的费用应由股东大会来决定;再次,要保证监事有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和列席董事会会议的权利,这种补充召集权,可使监事会在发现重大问题时,通过股东大会表决来及时防范和制止,从而保障投资者的利益。这样使得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不再形同虚设,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4.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构造,从员工自身出发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控制权和报酬是企业家两大激励因素。企业控制权回报可以满足企业家自我实现、权力需要、尊重需要等。报酬可以满足企业家物质需求、劳动认可和价值实现的心理需求。因此,将经营者报酬与公司业绩相挂钩能对其产生有效激励作用,具体的做法是实行年薪制和经营者股权。年薪制一般将董事和主要经理人员的收入分为固定收入和风险收入两部分。

5.建立完善的外部监控机制,为会计信息的提高创造好的外部环境。外部监控主要体现为公司控制权市场、经理人市场和产品市场。首先,完善证券市场,通过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使公司的经营者感到压力。进而使接管成为防止经理人员损害股东利益的最有效的外部监控机制。其次,建立完善的专业经理人才市场,有效地制约经营者。应当尽早建立完善的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经营者的任命,在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内设立监管机构,负责监管职业经理人员,对专业经理人员实行会员制。

6.加大处罚力度,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凡是由企业经营者个人行为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应由企业经营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除了加大刑事处罚力度外,还应对投资者造成的损失进行民事赔偿。民事赔偿的主体应是会计信息失真的责任者即企业经营者,而不是企业法人实体,更不是会计行为主体。民事赔偿制度可以增加企业巨额潜在的诉讼风险,使得会计造假成本升高,从而遏制经营者造假,这样从源头出发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7.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首先,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谋私利。其次,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素质。会计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并熟悉会计处理程序,精通会计法规、会计制度,能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 刘立翠.完善公司治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J ].北方经贸,,(11).

[2] 王丽秀.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研究[ J ].国际贸易问题,,(10).

[3] 刘国立.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3,(2).

[4] 夏德仁,李念斋.货币银行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29-31.

[5] Anne Bruce.How to Motivate Every Employee[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6] 吴卫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初探[ J ].经济时报,2005,(4).

[7] American Society of Corporate Secretaried[ J ]. Inc, Current Board Practices, Study,March. .

篇2:会计毕业论文: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毕业论文: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近几年来,谈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文章可谓是不计其数,但绝大多数只是“蜻蜓点水”,对会计信息失真仅从表面现象上进行简单研究,没有触及会计理论体系自身,有的文章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真正涵义都弄不明白,所以,提出的解决对策也是“五花八门”。本文试图从会计理论体系方面,首先明确“真实的会计信息”与“不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内涵,然后研究基于我国实际国情的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与客观原因,并提出根治问题的措施。

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既是一个重大的实践性问题(会计信息失真已经给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负面影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计理论问题(会计学界对应的理论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研究会计信息的失真,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真实的会计信息。如果连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本质特点都不知道,仅仅凭自己主观上的认识和对一些实际现象的理解就来探讨怎样解决会计信息的失真,是轻率的和不负责任的。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与会计规则及其制定权的合约安排密切联系的。会计规则制定权的合约安排(contractual ar―rangement of rights of determining accounting rules)是指关于会计规则由谁来制定,由谁来监督其执行的制度安排。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的方式一般是:政府享有一般通用会计规则的制定权(right of determininggeneralaccounting rules),企业经营者享有剩余的会计规则制定权(rightofdeterminingresidua1 accountingrules),由独立、客观、公正的会计专家(即注册会计师或特许会计师)来监督企业经营者对一般通用的会计规则的遵循和对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的适当行使(谢德仁,)。

会计大师西蒙(Simon)在就提出了“人是有限理性的(bounded rationality)”的思想,更关键的是他区别出了指导会计信息产生过程的“程序理性(procedural rationality)”和“结果理性(rationality of outcome product)”的重要理念,这就为判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了源于会计理论体系自身的“标准”。所谓“程序理性”是指行为是适当考虑的结果,该行为就是程序理性的,因此,行为的程序理性取决于它的产生过程。所谓“结果理性”是指在有既定的条件和限制所规定的范围内,当行为适合于达成既定目标时,它就是结果理性的。

这样,根据西蒙的程序理性观,会计强调的应当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等行为程序的理性,所以,会汁信息的真实性并不体现在会计信息本身是多么真实,而在于它是否依照该国公认的会计规则及其合约制度安排权进行加工处理,如果是,那会计信息就是真实性的;如果不是,那会计信息就是非真实性的,就是所谓的“会计信息的失真”。这是从会计理论体系给“真实性会计信息”和“会计信息失真”下的'定义。

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考虑,真实性的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准确地揭示了各项经营活动所包含的内容。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没有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营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谭劲松,)黄世忠给会计信息失真所下的定义最直截了当:“会计信息失真就是真实地反映虚假的经营业务”。

在会计实践中,会计信息失真情况有许多类别,我们从失真产生的方式对其加以归类:(1)从失真产生的过程,可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导致的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导致的失真。前者是指会计事项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会计事项本身就不真实,从而引起会计信息失真,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假账真算”;后者是指虽然会计事项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的经营活动,但由于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即“真账假算”。当然,这两种情况也有可能同时存在,即“假账假算”。(2)从失真是否由主观所导致,可分为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意造假和无意失实。有意造假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事前经过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无意失实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等,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反映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判断会计信息失真是有意造假还是无意失实,其标准应是当事人是否有故意使信息失真的动机。(3)根据会计信息与会计处理的关系,失真可分为会计制度引起的失真和会计操作引起的失真。前者是指由于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会计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等引起的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客观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从理论上说,这一部分的会计信息失真可以通过制度的变迁得到改善。后者是指由于会计操作的错误(可能是主观的和有意的,也可能是客观的和无意的)引起的会计信息歪曲反映会计事项的情形,其原因包括会计人员素质不够高、会计处理方法选用不恰当、对会计事项的判断欠准确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对于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本文重点在其它文章没有涉及的方面进行探讨,主要是从经济学和会计制度两个角度来研究。

(一)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

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政府最关心税收的征缴;债权人最关注其债权是否能按时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关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经营者关心业绩的增加是否能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关心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

经营者的地位与其他利益主体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即经营者直接管理企业,对企业的经营运作负直接责任,因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然而,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只会提供信息披露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一点的信息量,也即信息披露量满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要求。许多信息从社会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应该披露,而经理阶层从自利益出发,只会选择少量披露甚至不披露,从而损害社会利益。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经营者“偷懒”动机会带来“道德风险”(moralhazard)问题,即经营者有动机操纵会计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对称

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企业中极为重要的两大机制。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结构影响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即不同产权结构可以导致同一个体做出不同的行为。产权安排规定了人在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与物有关的行为规范,违背这种行为规范的人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产权在组织中的具体表现为制度,制度框架通过影响个体获得的报酬及其违规应付的代价来具体影响个体行为。

目前国有企业中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对称的情况比较严重。许多企业与经营者的劳动合同是采用完全合同的形式签订的,合同的谈判是一次完成的,经营者的业绩与报酬在事前就被一次性规定了。这种合同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不能及时地按照经营者所作贡献来对经营者进行对等的激励ar。经营者为企业做出了贡献,但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心理上的不平衡加上物质上的不满足就成为个体实施违规行为的动机。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中可变因素很多,企业内外部各项制度不够健全,企业缺乏严格的、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所有者让渡给经营者的权力过多,并且对让渡的权力不能有效实施监督,“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经营者拥有过大的权力,无人监督也无人敢监督。经营者实施违规行为的风险很小,违反制度所得的好处大于受到惩罚导致的损失,造假者得好处,不造假者反而吃亏,这在无形中“鼓励”了经营者的违规行为。

(三)企业中存在委托――代理关系

我国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由于二者存在信息不对称,其利益目标也不相同,经营者可能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以欺骗所有者,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

这种委托――代理关系有四个更低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与董事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董事会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企业内部经营者与会计部门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会计机构内部会计主管与会计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代理双方各自的利益不同,导致双方的目标不同,代理人不可能完全按委托人的意图进行企业行为,利益冲突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动机;而双方信息不对称,使得代理人有机会进行一些危害委托人利益而增加自己利益的行为,从而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性。

(四)会计准则、财务通则等内容存在缺陷

会计准则应有长远的适用性,不能经常进行修订,因此会计准则中的定义应力求准确,会计准则的内容规定应力求操作性强而且严密,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在这些方面还有差距,如会计准则中的重要性原则和重要事项的规定,没有从质和量的方面对重要性进行说明;对应收帐款只规定可以计提坏帐准备,什么情况下应计提坏帐准备,但什么情况下可直接转销没有做出说明。另外,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的规定也有缺陷。当然,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总是存在的,如同一会计事项在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存在着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对其揭示的要求也不一样,对其会计处理就不能提出唯一的要求,必须分别情况制定不同的会计政策,如根据固定资产损耗情况的差异规定其折旧可以采用直线法、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同时对同一会计事项在相同的客观情况下也规定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如加速折旧法中年数总和法与双倍余额递减法。但这两种加速折旧法却未规定适用范围。对于以上这些情况,企业经营者就可以利用自身拥有的“信息不对称”的优势,随意选择对已有利的会计处理方法,而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五)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外部监督不力

第一,我国还未形成健全的财务、会计、审计法律法规体系,许多法律法规尚未建立,已建立的法律法规又不严密,法律法规之间又有许多矛盾、不协调之处,执行起来就有很多漏洞可钻。第二,外部监督不力。执法部门执法不力。执法部门往往有章不循,以权代法,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得作假付出的代价大大小于产生的利益,对有关责任人起不到应有的惩戒作用;各执法部门重复监督严重,单位不堪其扰;社会审计没有起到应有的中介作用。目前我国从事社会审计的人员还很少,力量不足,从业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总体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偏低,加上挂靠体制的影响,使得独立性不强,存在不公平竞争的现象,为争夺客户,出具虚假的验资报告、审计报告,未能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客观、公正的鉴证作用。

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的规范和界定功能

只有产权的明晰界定,才会使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这是因为产权的明晰为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契约关系。在这两个条件之下,资源的配置相对地有效率:经营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场而非所有者的旨意来实施经济行为。同时,会计主体可以根据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产权与会计信息失真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的研究成果得到验证,即会汁信息失其在私营企业大都表现为虚减利润,以逃避交税;而在国有企业则大都表现为虚增利润,以形成业绩良好的形象,使经营者获得经济利益和政治荣誉。

(二)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减少利益冲突

由于企业内部存在的多层级的、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因此理顺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利益关系就极为重要。

首先,要尽早建立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经营者的任命,其次,是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建设,鼓励市场并购行为,活跃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将替换机制引入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对经营者的基于其经营成果的有效合同激励机制(如使经营者部分持股或给予其股票购买选择权等),使经营者的目标函数与所有者趋于一致,从而改善双方的“激励相容性”。此外,应强化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加强对经营者的行为约束。应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的责、权、利,可以考虑将会计按其职能和作用的不同分内部管理会计和对外报告会计,前者仍属企业内部委托――代理网络的一环,受托于经营者,起参谋和决策支持作用,后者则直接受托于董事会,起反映和监督作用。同时,为抑制对外报告会计人员其与经营者“串谋”欺骗所有者、出现“道德风险”和“内部人控制”问题,还需在机构设置上强化内部的制衡和约束机制,加强基础工作,以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减少或消除“X非效率”现象,同时,建立一套对其进行有效监督与激励的机制,使其目标函数与所有者目标函数一致,最终使所有者、会计人员与经营者三方达到经济利益上的“激励相容性”。

(三)建立企业内部会计信息质量责任保证体系

在会计信息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单位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人员及业务当事人在会计产品质量管理中的任务、职责、要求和权力。1。企业经营者的会计责任。企业经营者必须代表单位对会计产品的质量特征和特性负主要责任,应当保证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完整,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迫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坚决避免单位负责人超越会计法制的约束,出了问题又追究会计人员的做法。2。部门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企业会计部门负责人应对会计信息的生成质量负具体的、全面的领导责任。主要包括:选择和运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奖惩制度;保持完整的会计记录;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对生产和提供符合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的整个过程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无权处理的,应当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做出处理。3。企业会计人员的会计责任。会计人员的会计责任其实也是一种道德责任。6月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其说明,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职业道德作了具体的规定,新修订的《会计法》第五章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也明确规定了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有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帐、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者,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并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因此,会计人员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办事,自觉地进行质量控制,认真做好自检、互检工作,保证不合格产品不流人下道工序,并对自己加工生产的产品负责到底。

(三)加强会计规范的建设,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一,严格执行新修订的《会计法》,尽快出台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加大《会计法》的执法力度,从根本上扭转目前会计秩序混乱的局面;《刑法》应对涉及到会计问题的经济犯罪做出相应规定,以对利用会计进行经济犯罪的当事人进行足够的威慑;对《质量法》、《计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做出相应的司法解释,使对会计事项的计量适用于《计量法》,对会计产品的质量要求适用于《质量法》,对会计信息用户的保护适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使会计信息质量真正受到法律的强有力的保护和制约。

第二,加强会计规范建设。尽快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措施之一,在会计改革之初,为了减少会计制度变迁的阻力,使会计准则能尽早出台,以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会计实务,实现与国际惯例的衔接,即由政府直接参照国际会计准则来制定中国的会计准则是唯一的选择。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每个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都要充分征求各方意见,进行反复讨论与论证,最终使准则能为各方所接受。政府机构要维护该机构制定的准则的权威性,对违反准则的行为要进行处罚,目的是使违反准则而提供失真会计信息者得不偿失,其私人成本接近或等于社会成本,从而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外部不经济现象。这样,会计信息供给方就会愿意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使各方都能得到合作利益,而不愿提供失真会计信息反而使自己遭受损失,从而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经济利益动机得以消除。

[参考文献]

[1]谭劲松。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J]。会计研究,2000,(6)。

[2]陈信元。我国会计信息环境的初步分析[J]。会计研究,2000,(8)。

[3]陈国辉。论会计市场失灵与政府监管[J]。会计研究,2000,(8)。

[4]李君。会计信息失真为什么越来越严重[J]。税务与经济,2000,(3)。

[5]刘彗风,罗新华。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策略选择[J]。当代财经,2000,(5)。

[6]谢德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会计规则制定权的合约安排[J]。经济研究,2000,(5)。

[7]蒋尧明。论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体系[J]。财经研究,2000,(4)。

[8]黄志邦,刘翰林,等。谈会计信息质量保证系统[J]。会计研究,1997,(3)

篇3: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探析论文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探析论文

一、当前经济环境下公司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弊端

1.公司组织结构始终停留在表面,各个经营管理部门职能难以充分发挥。目前,国内的公司治理都有一套专门的组织系统,在形式上的规划也已经基本实现公司化制度的改革标准,但在实际职能完善过程中依然受到许多负面阻碍的影响。比如,许多公司都有自己的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等组织系统来对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决策进行监督,发挥职能权利,然而公司治理过程中类似监督部门的职权并未明显发挥,企业存在一定的权利过度集中现象。

2.缺乏全面的经济法制监督依据,公司职权划分模糊。我国立法部门针对公司化改革专门推出了《公司法》等相关法律制度,旨在为企业公司化进程提供足够完善的法律依据支持,然而目前涉及到企业公司化改革以及公司部门职权划分的立法尚未完善,公司治理系统表现并不理想。例如,公司的股东会成员以及董事会成员所扮演的部门角色出现部分交集,导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岗位职能划分不明确。此外,相关法律针对监事会在公司经营中的监督职能标准说明过于笼统,没有将具体的职权信息一一规划。

3.行政处罚规定目标缺乏合理性,普通投资者权益缺乏保障。目前我国针对会计信息披露等行为制定的法律惩治对象包括所有投资者,而公司化改革后大量的普通投资者即使没有直接的行政责任依然要为企业承担相关行政处罚。面对股票下跌以及行政处罚双重风险下,普通投资者的基本权益不能够受到合理法律保障。

二、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相互关系

1.优质的公司治理有利于会计信息环境的优化从而促进其质量的改善与提高。经济市场中的公司治理不能够缺乏优质会计信息活动的参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利于公司治理系统构建的规范化以及公司经营发展的效率性提高。同时,在高效的公司治理条件下会计信息环境也更为优质。企业公司中决策管理层以及工作部门之间的岗位比例都有科学的分配规划,一旦出现董事比例失衡,或者职能权利过于集中时,管理层的职能可能超出应该的权利范围,对公司会计信息产生不同程度的干预,会计信息不能在相对自由、优质的环境下完成质量保证。所以,必须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系统以规范管理决策层职能划分,在有效、正确的治理条件下实现会计信息的高质提供。

2.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劣能够对公司治理产生不同的影响结果。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主要来自三个部门,企业财务部门、审计部门以及其他会计信息部门。特别是且财务部门为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公司董事部门进行经营发展、决策的重要凭据之一,对公司治理的科学、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公司以外的.监管部门能够根据财务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中汲取有效的发展资料,触发股东层的表决。此外,优质的会计信息能够直接表现公司经营、发展形象,对外吸引更多的项目发展资金,同时增强市场对企业公司发的信心。

三、促进会计信息质量优化的应用策略探析

1.完善经济市场中企业公司的股权组织,促进公司治理效能发挥最大化。大部分经济企业的公司治理是建立在股权基础之上,只有通过科学的股权组织优化才能够实现公司治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之前文章阐述了公司治理系统表现出的不足以及公司治理过程中会计信息扮演的重要角色,所以分化公司股权避免股权组织结构出现过度密集状况能够保证会计信息处于相对健康环境下,从而提供给董事层较为优质的会计信息资源。股权结构的优化可以通过平衡国家持有股份比重以及增加机构投资比重等方式来实现。

2.改革公司董事会组织系统,明确不同岗位之间的职能划分。公司的治理必须通过同事会组织系统的运作来完成,但必须通过改革手段完善当前董事会组织系统,明确岗位职能才能够促使其职能的充分发挥。首先,摒弃传统董事会组织结构中存在的两职兼任现象,对公司董事长以及公司总经理两个岗位的职能进行明确划分,避免职能权利过于集中,为会计信息的公正性提供切实保障。其次,对当前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进行强化,保障企业控制力量分化,减少企业内部控制过于突出。目前大部分公司的董事制度虽然在形式上以及走向独立化,但由于公司制度化程度不高导致董事独立性表现不明显,可以尝试将独立董事的推举权利下放到中、小股东层中确保董事独立性得以真正实现。

3.针对经理层管理建立规范绩效制度,通过激励制度促使公司治理水平提高。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化,企业公司经理人员以及基本走向职业化、市场化,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也必须针对经理层建立有效的绩效机制,从物质、精神上满足经理层的管理需求。可以通过统一经理层与股东层的利益,将经理职业发展与公司经营发展纳入相对一致利益区中,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受经理层控制的可能性。

4.由政府部门带头整顿资金市场,通过政策手段优化经济市场资源利用。我国政府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头人,肩负着维护经济市场和谐、稳定、健康发展的职责,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政府政策职能,在“无形的手”调控下为公司股权分制改革提供更为优质的经济环境。此外,通过立法手段不断优化证券法制的合理性,为公司运营提供充分的治理条件。最后,始终不能放弃学习国外经济市场先进制度,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充分挖掘我国经济资本发展潜力。

5.实现职业经理市场化,为人才引进建立良性竞争条件。我国的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都采取任命制来实现公司治理,随着企业公司化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企业成为经理事成的主要需求单位,只有依靠经理职业市场化才能够保证管理人才在公司企业中充分发挥效用。同时,不能放弃竞争机制下的经理人才引进,通过招聘会、双选会等形式选拔高级经理人才是公司治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四、结语

我国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之后,市场企业也将公司化改革纳入发展日程,但受到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滞后性影响,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始终难以在公司内部全面落实,会计信息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缺乏有效保障。因此,只有正确处理好公司治理以及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才能够保证企业发展始终处于科学、合理的向导之下。

篇4:从公司治理角度看会计职能

一、公司治理机制要求会计具有两项重要职能

公司治理理论认为,广义的公司治理机制辐射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与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权利分配,在这一层中,股东要授权给管理当局管理企业,采取措施保证管理当局从股东利益出发管理企业,并在管理当局损害股东权力时有权采取必要行动;二是企业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为履行对股东的承诺,承担自己应有职责所形成的责权利,在内部各部门及有关人员之间进行责权利分配,其中,第一层是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治理机制,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结果,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第二层是各级管理者之间的管理约束机制,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科学运行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将第一层称为狭义的公司治理,而将第二层称为公司管理。

无论是公司治理还是公司管理都要求会计在其中充当重要的角色。对公司治理而言,外部股东希望通过参阅会计信息判断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做出理性的决策,此时会计充当着信息提供者的角色,因此许多学者将会计定位于经济信息系统,当前的信息系统论即发源于此。对公司管理而言,高层管理者希望通过会计核算来监督下层经营者的工作情况、企业运作状况等,此时会计充当着内部管理手段的角色,便产生了会计管理系统理论。广义公司治理的两个层面对会计不同的要求决定了会计的两项职能:作为信息提供者必须具有反映职能;作为管理手段必须具有监督(控制)职能。

二、对会计反映职能的再认识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反映职能是指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主体经济业务的会计资讯,其结果是会计信息的输出,而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实质上标志着反映职能的效果。会计反映包括反映的内容和反映的形式,故研究反映的质量也应从这二个方面着手。

会计反映的内容就是会计系统所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的关于会计主体经济业务的一系列数据,它构成了会计信息的实体部分。关于反映内容的质量人们研究的较多,美国会计学会在《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中曾提出相应的质量要求-相关性、可验证性、超然性、可定量性等。其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2号概念结构公告中提出以满足使用者需要为标准的质量要求,从此会计目标是否实现演变为评价会计反映职能质量水平的客观标准。经过长期研究,现代会计理论普遍将相关性和可靠性作为会计反映内容的基本质量属性,而且此二属性又进一步分解为可验证性、可比性、中立性、一致性等具体特征。由于会计反映是一种客观概念,对其质量的评价亦应客观和一般,所以尽管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但作为反映质量的标准,我们仍然将二者同时并列提出。

会计反映的形式主要是指会计信息披露所采用的形式、程序、方法等,其质量的高低也会影响到会计反映的整体效果。在过去的理论研究中很少对“形式”单独讨论,对“形式”的各种要求往往渗透在“内容”的要求中。例如,及时性一方面要求会计反映的内容必须是“新鲜”的,即与现实或未来的经济业务或财务状况在时间上保持相关;另一方面又要求会计反映在形式上是快捷的,适应于信息使用者连续决策的需要。因此,在现有的质量属性中寻找一个能够单独、全面评价反映形式质量的指标非常困难。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的关于ISAC核心准则的声明中提出了“透明度”一词,用以评价会计准则的质量,笔者认为,在会计反映形式的质量评价中完全可以借用“透明度”作为基础特征,

在衡量会计反映形式的质量时,透明度被赋予了新的含义:①反映方式和程序上的合法性、合规性;②反映的及时性、快捷性;③表述上的清晰析、准确性和逻辑性;④反映的全面性、充分性和易理解性。满足以上属性的会计的反映形式将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其质量水平较高。高透明度的反映形式有助于信息使用者理解会计反映的内容,从而使得会计反映的质量在总体上得以提升。总之,从会计反映在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上研究会计反映的质量特征,可以更清晰地展示质量特征的层次,而且为提高会计反映的质量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提高会计反映的质量,其目的在于向企业的外部股东提供高效的决策参考依据。由公司治理理论可知,外部股东对企业经营者的控制是依赖于会计信息系统的支持,而会计系统又为企业高层经营者所控制,因此必须使会计反映保持较高的真实性、可靠性,这又要依靠外部力量对会计反映施以强制性的硬约束。会计的反映职能逐渐从内部控制中独立出来,形成会计的对外职能,因此其必须接受更为严格的外部控制。

三、对会计控制职能的再认识

会计作为高层经营者管理企业各内部机构的重要手段,还具有对内的职能即传统会计理论称的监督职能,会计可以对各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随时纠正偏差,保证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按要求进行。就此定义来看,所谓的会计监督实际上是会计控制职能。因为监督应当是一种外对内、上对下的制约或约束,而根据我国会计法的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即会计属于企业的内部机构,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监督者的资格。会计监督只是企业内部对自身经济活动进行自上而下或自我监督约束的一种内部监督,并不具有监督经营者的功能。所以,笔者认为用会计控制职能代替会计监督职能更为合适。

会计控制是根据企业科学管理的需要设计的内部控制机制,其权力来自于企业高层管理者,因此它的权限也仅是高层管理者对下属的约束和监督。在这一范畴中会计的控制职能是完备的,它根据自身的特殊地位和独特的经济计量方法实现对经济业务活动和各内部部门运作的控制。就控制职能而言,将现代财务会计定位于经营者财务是较为恰当的。

与反映职能相比,会计控制职能本身不需要外部的强制性的规定,因为任何外部制度都很难设计出完全适合于各种企业不同性质的内部控制所需的会计模式。因而会计控制职能只需要遵循企业内部的规章约束,根据企业运作模式、管理需要来设置会计机构、会计核算程序等。这种会计设定模式的直接结果使会计不断的向内部管理方向靠拢,会计制度也进一步趋向于多元化。但是,会计不仅具有控制职能而且具有反映职能,考虑到反映职能的需要,会计不得不重新审视其自身的定位与对约束制度的选择。为了平衡自身的两职能,会计最终选择了接受外部硬件的约束。

以上分析为我们制定会计制度提供了有益的指导:首先,现代会计准则、制度的设计主要是针对于会计向企业外部的反映职能而进行的,目的在于保证其反映的质量水平。对于反映质量问题,应从反映内容和反映形式两个方面考虑,内容上以保持相关性和可靠性为目标,在形式上以保持高透明度为目标。其次,制定会计规则时除考虑保证其反映职能的发挥外,还应当考虑到规则对会计控制职能的影响。具体而言,会计的控制必须适应于企业的内部管理需要,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应保持会计选择的多样性,如果会计规则的要求过于严格,必将限制控制职能的发挥。但是也应认识到,严格的会计规则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助于规范会计控制职能。特别是在一个制度上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严重的经济环境中,提倡统一性的会计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篇5:公司治理下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分析论文

公司治理下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分析论文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出有效决策的前提,而恰恰有效地公司治理又是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保证。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有着密不可分联系,二者相辅相成: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可靠;同样,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也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条件。

一、我国公司治理的现状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我国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股权结构不合理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国有股所占比重过大、股权过度集中是我国目前公司股权结构最显著的两个特点。他们凭借其独特的“老大”地位,控制会计信息的产生和报告政策,这将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扰乱经济市场秩序。

2、董事会结构不合理、独立董事缺乏独立性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董事会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是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都是由上级政府任命的,往往二者责任分工不明确,有些甚至身兼两职,这就造成董事会职权被职业经理人所代替,产生所谓的内部人控制现象。

3、监事会形同虚设、职能虚化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监事会的监督职权是有限的,它只有监督权却没有控制权和战略决策权,更没有董事和经理的任免权。

4、管理层凌驾于制度之上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对于一个公司来说,领导的话就是真理,管理层的决策也就成为公司的一种“制度”。此时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其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为自身利益服务,出现操纵会计信息的情况。

(二)我国公司外部治理结构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资本市场不规范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我国资本市场不规范即信息不对称、权力不对,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不高。这主要表现在,市场机制的外在力量达不到对经理人的约束。由于我国股票市场上市的股票大多是不能流通的,那些能够流通的、由社会公众分散持有的股票只占到很小的比例,因此小股东很难拥有对公司的话语权,从而也就很难对经理人进行约束。

2、证券市场不完善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观念和管理能力落后,整体的行业水平比较低,再加上我国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力度薄弱,整个市场运作很不规范,从而导致不少上市公司存在着侥幸心理蒙混过关。

3、外部社会监督机制不完善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外部审计指由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的审计,其主体是注册会计师。但是,由于外来的审计人员不了解公司的组织结构、生产流程和经营特点,在对具体业务的审计过程中可能产生困难。其次,处于被审计地位的'内部组织成员可能产生抵触情绪,不愿积极配合,这也可能增加审计的难度。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合理分散股权、优化股权结构,形成股权制衡机制。内部人控制现象是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最主要的原因,而这种内部人控制现象又是“一股独大”的持股模式所造成的。从根本上说,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必须要合理分散股权,解决一股独大问题。

2、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独立性是独立董事制度的基础与前提,要使独立董事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内部人或大股东的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就必须确保和提高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3、完善监事会制度,明确监事会的监督权。虚假会计信息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督约束机制失效。因此要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完善监事会制度,使其发挥有效的监督职能。

4、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强化内部审计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管理权限失控,给企业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带来较大的操作空间。

(二)强化公司外部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发展和完善外部市场(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完善外部市场,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完善资本市场,引导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促进资本市场规范有效的运行,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经理人市场,确立经理人才公平竞争机制,形成激励和制约的有效制衡,促使经理人维护公司相关各方的利益,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

2、加强监管力度规范证券市场,增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证券市场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场所,证券市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3、强化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力度,增强审计独立性。

(三)从内部和外部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总而言之,公司的内外部治理作为一整套制度安排,其作用的发挥有赖于相互协调,仅仅依靠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实现高效的治理,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也就无法得到。在内,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对经营者的考核评价体系,把经营者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在外,完善资本市场,使企业的经营业绩能够直接而及时地在公司股票价格上得到反应,从而对经营者产生一种无形激励和约束机制。只有从内部和外部形成有效地激励和约束机制,二者相互配合,才能更好构建公司治理结构,从而为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做出保证。

篇6: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论文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论文

一、序言

近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迅猛发展,中国的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数量猛增。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决定了其成为市场投资者、实践工作者和诸多研究学者的重要研究对象,而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高低成为上市公司最突出的问题,也成为学术界与实务界的重要研究对象。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让利益相关者更及时的掌握公司的真实情况,客观的反映经营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从而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提供更有效的决策支持,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为高质量会计信息的生成、监督、鉴证和监督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从而形成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质量的良性循环。

二、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本文从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所有上市公司中选取了自于17个行业的100家公司。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个行业抽取15%的比例。变量的`数据根据年报资料手工收集并进行了加工整理,排除了特殊数据比如ST等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的公司。其中100个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数值取自12月12日高明华教授公布的信息披露指数。本文在数据允许的条件下选择模型所需要的变量。文中的变量主要包括因变量、自变量、控制变量三大类。因变量为财务信息披露质量(PLZL:月12日高明华教授公布的信息披露指数)。因变量包括:内部治理变量有股权集中度(GQJZ:第一大股东股份/总股份)、国有股比例(GYGBL:国有股股份/总股份)、董事会规模(DSHGM:董事会人数)、独立董事人数(DLDSRS:独立董事人数)、独立董事比例(DLDSBL:独立董事人数/董事会人数)、基金持股比例(JJCGBL: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监事会规模(JSHGM:监事会总人数)、职工监事人数(ZGJSRS:职工监事人数)、职工监事比例(ZGJSBL:职工监事人数/监事会总人数)、有无证券公司代表(ZQDB:0/1)、总经理担任董事会成员得分(ZJLDF:0/0.5/1/2)。外部治理变量有审计报告高质量比例(SJBGZLBL:无保留意思审计报告次数/审计报告总数)、选取的事务所的独立性强弱(SWSDLX)、选取的事务所的审计费用(SWSSJFY:近三年平均审计费用)。

三、实证分析

(一)各变量之间相关性分析

通过SPSS20.0对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董事会规模(DSHGM)与独立董事人数(DLDSRS)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47,职工监事人数(ZGJSRS)与职工监事比例(ZGJSBL)有很强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29。职工监事比例(ZGJSBL)与监事会规模(JSHGM)具有很强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62。所以董事会规模与独立董事人数不能同时使用,监事会规模与职工监事人数不能同时使用,职工监事比例与职工监事人数不能同时使用。

(二)回归分析

根据理论分析与所提出的假设,本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如下式:我们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与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一: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12个解释变量中,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基金持股、总经理担任董事会成员得分、职工监事比例、审计费用、审计质量与事务所独立性强弱的系数都是正数,而国有股有股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监事会规模、有无证券公司代表的系数是负数。

(三)实证检验结果

通过上面的实证分析过程,我们发现,各种因素对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效果是不同的,具体分析如下:

1.在内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

(1)国有股比例、有无证券公司代表、股权集中度、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程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国有股比例越高,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就越低。原因在于企业的国家股包括各级政府和行业的主管单位,由于其没有剩余索取权,从而缺少驱动力对企业进行应有的关注,也就促成了管理者利用内部信息优势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结果。董事会中有证券公司代表与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呈负相关关系。可能跟目前我国证券事务代表的整体素质与权力并没有达到所预想的水平。股权集中度股权集中度与会计信息质量呈负关系。在股权高度集中时,“一股独大”现象普遍存在。

(2)总经理担任董事会成员得分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按照代理理论,在总经理担任董事会成员时,会出现总经理的权力过度膨胀,经理的机会主义行为损失增加,难以维护股东及其相关主体的利益。

(3)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职工监事比例、基金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成正相关关系,但并不显著。人数较少的董事会高效精干,董事会规模越大,公司越容易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独立董事比例也就是董事会的独立性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关系并不显著。职工监事比例与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呈正相关性,关系不显著。基金持股比例与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呈正相关性,但关系并不显著。(4)监事会规模与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呈不显著的负向关系。可能由于在现实实践中,监事会的监督权通常流于形式。相反,一些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上市公司,为了掩盖其舞弊行为,反而设立了一个大规模的监事会。

2.在外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事务所的独立性、审计费用、审计质量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呈不显著正相关的关系。事务所的独立性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呈不显著正相关的关系。可能是因为用0、0.5、2三个数值代表事务所的独立性,这样表示欠缺科学。审计费用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我们认为是因为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收费不太规律,高低差别比较大,因而出现此结果。审计质量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呈不显著的正向关系。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仍然存在着问题。因此,为了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还需要不断的健全公司治理结构,需要国家及时地制定一些法律法规条例,同时需要市场各个角色的积极参与,这样就能够加强信息的充分流通,这样机构投资者就能积极地参与公司治理,成为公司治理的有利角色。

篇7:从学校与教师角度论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

从学校与教师角度论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

【摘 要】通过总结近年来本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从学校管理、教师教学与指导两方面探求影响论文质量的原因,指出精简论文实施环节,构建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增强教师工作责任心、加强教师科研素质、优化教学方法是提高论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导师 管理体制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1-0001-03

随着高校扩招、教师任务加重、学生考研和就业压力增大,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滑坡严重。在毕业论文的“存废之争”讨论过后,如今重点探讨如何提升论文质量。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选题不当,专业性、科学性和创新性不够,可信度不强,可读性差等问题,学者们多从学生角度进行研究,提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科研素养、合理安排写作时间等建议。论文的写作主体虽是学生,但组织撰写必须以指导教师为主导。本文通过对湖南农业大学~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质量问题的综合考察,从指导教师和学校管理的角度剖析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并据此提出几点教学与管理的改革措施和建议。

一 教师因素

1.缺乏责任心,投入指导精力不够

有些导师主观责任心不强,而有些导师忙于教学和科研,超负荷的工作使其精力有限,无法做到尽心尽力的指导,导致论文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如正文内容取舍不当甚至跑题,正文中的研究区与题名不一致,直接通过翻译软件得到的英文摘要语法不通,如耕地、土地集约利用等英文表达不规范,口语化表达、第一人称使用频繁,代词指示不清,标点符号乱用,编造假数据、选取好用的数据去推倒片面的结论等。由于往往依靠QQ、邮件和电话与学生进行为数不多的联系,有些甚至只在选题和答辩时见面,因此很难让学生对导师产生感激和尊敬。

2.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有待提高

导师的专业造诣很大程度影响论文质量,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包含土地经济、土地管理、土地规划、土地整治、3S技术、土地测量等文理兼具的多个方面,涉及面较广,如果每个学生的选题范围相差很大,教师每年必须详细掌握多个学术前沿领域的研究状况,查阅上百种文献资料,否则拟定题目时就容易出现人文社科类的题目过宽、过大、过虚,而偏向理工类的题目则过难或应用性不够。另一方面,当前一些导师科研课题有限,甚至没有课题,其选题自然因循守旧,指导出来的学生论文更无创新可言。湖南农业大学曾对农学、草业科学等专业的154份毕业论文调查发现,有观念创新的不到5%,方法创新的不到7%,技术创新的不到4%,综合创新的仅占3%,理论创新的一篇也没有。而这些需要进修学习的教师往往承担大量教学任务,由于缺乏空闲时间,科研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受到一定的制约。

3.指导方法不当,指导经验不足

即便教师在科研上有所建树,如果不懂得对学生进行一对多模式和一对一模式的启发和引导,如集中交代共性问题,教会所带学生如何检索、查阅文献资料和使用文字编辑器的基本操作能力,告知其本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规范化要求》,使之掌握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将导致学生的论文结构不完整、摘要和结论里出现参考文献、图表或公式推导、函数图制作不规范,表格亦不是三线表等一系列低级问题。加之本科生缺乏对专业前沿动态和科研成果的了解,还需要针对其选题告知其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核心期刊、知名学者,提供其基础数据或告知其获取数据的有效渠道。中期检查是教师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各种问题的有效环节,一些教师并不重视真实进度,仅提交未经查证甚至自己代填的表格以应付上级检查,个别学生在答辩前匆匆提供初稿,使未经教师审核的极少部分论文成为文字垃圾。

4.原则性不强,主动降低评判标准

教师是论文的直接把关者,有些导师在各个环节却主动给学生通融,降低评判标准。在开题论证阶段,学生的实习内容和前期基础不符合选题要求,不具备顺利完成的能力,也允许其安全通过。中期检查所有学生均合格,老师不忍心让完成情况较差的学生推迟答辩。初稿提交后,一些老师对抄袭现象听之任之,因此难免让东拼西凑的论文直达答辩评委席。答辩时,每个学生的答辩时间极短,有些老师并没有对论文进行详细审阅便随意提问。如此一来,“鼠标加剪贴板”的“学术海盗”们自然欣喜不已,同时也导致花大量时间认真做论文的学生心理极不平衡,学生的工作量有天壤之别,成绩评定结果却大同小异。除了让大部分学生产生投机取巧心理,觉得敷衍了事也能合格外,更严重的后果是历届学生的口口相传将导致学习风气日渐下降,论文整体质量继续滑坡。

二 管理因素

1.环节繁琐,教师疲于应对各种表格及检查

当前的实施环节包括动员宣传、导师配备、选题、任务书下达、开题及中期检查、论文初审、评阅、答辩组织与总结,经过对本系老师的访谈,均认为环节过于繁杂,一些研究生导师认为本科生的论文环节超过硕士生令人匪夷所思。以一位教师需要指导一名学生为例,教师需填供选题情况表、

*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编号:2012166)

选题审批表、任务书、指导教师指导检查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工作情况表、成绩评定册等,还必须在上述所有表格、学生开题报告、开题论证记录、答辩记录、学生论文多份修改稿的首页等进行签名,而毕业实习指导小组的老师及系主任签名更是不计其数。哪怕教师本身具备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但指导每名学生仅计算7个学时的工作量与教师实际投入的精力、时间完全不对等,在授课和科研活动以外的时间受限的情况下,还得耗费不少精力去填写一大堆表格应付督导团的检查,真正用于指导学生在研究思路、写作能力的时间被挤占,必然导致学生的论文质量不理想。

2.部分规定欠合理,影响执行效果 规范教学管理本是好事,但某些规定却不够合理。如“学生所有包含题目名称信息的表格均需保持前后完全一致”的规定使开题论证环节形同虚设,如果某位学生开题论证答辩不能达到要求,理论上必须更换选题,实际中却很可能维持原状。这是由于如果更换题名,哪怕是变更研究区,新的题目出现在之后的诸多表格中,将会与之前形成的资料和系统信息不能对应,难以通过检查;而如果变更全套资料,又会无端给师生增加很多工作量,导师自然不愿全部重来。又如教师通过现行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填写好的选题审批表,学生却无法在线下载和查看到选题意义和内容,这一设计有失周到。再以任务书的表格模板为例,教师的作用是指引、导向,而不是全权替代,规定为学生整理出不低于20篇文献,是绝大多数老师公认最耗时的一栏,而且少数学生投机取巧将这些文献直接复制到其论文中;而时间进度在学校的通知文件中都已明确告知,却仍旧每份都要填写,因此意义不大且浪费纸张。

3.现有的考核和评判标准缺失,欠完善

在对学生论文的成绩评定中,学校出台了《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评分参考标准》,明确了论文最终成绩的构成比例和评定细则,实际评定过程中由于学生数量较多,答辩时分组进行,如果分组时学生水平相差较远,如A组集中高质量论文的学生,B组整体水平较低,由于受优秀论文的指标所限,将指标进行平均分解再进行组内比较择优,这样评定的成绩将有失整体客观性,因此有必要对遴选出来的优秀论文进行复核,当前抽查的论文大多注重检查其格式而不重视实际内容,因此有必要出台论文最终质量把关的文件。上述标准包含对学生论文成绩的执行细则,但目前仍缺乏对导师的考核和评判标准。由于最后肯定教师工作成果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工作量和极少数人才可能获得的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殊荣,而没有对不合格导师的惩处,因此多带少带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也是教师不愿意承担多人次指导和不舍得投入精力指导的重要原因。

4.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考核机制还需进一步改进

为顺应时代发展对土地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本专业对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与改革,然而由于公共课程课时过多、周期过长的特点,使得一些重要的专业主干课不得不压缩授课学时或调整开课时间,由于不能较早接触到专业知识,学生不能从入学后及时开始对自己的专业方向进行了解,到大三上半个学期结束才摆脱专业迷惘的状态,此时需要着手选题显得极其被动。再如对毕业论文写作有直接帮助的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性质几经异动,最终受总课时的限制被迫取消。对于当前课程的考核方式,虽然设立了试题、课程论文、制作作品、实验操作、口试和其他几种类型,但受传统习惯的制约和影响,目前的形式仍以必修课闭卷考试和选修课开卷考查的方式为主。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必然导致学生上课心不在焉,课后也无法养成定时温习的习惯,而等到课程结束才死记硬背考试重点,这对课程知识的系统性、专业知识的牢固性、专业领域视野的开阔性无半点裨益,在这种惯性考核机制下培养出的学生不可能获得人才培养方案中期望的理论知识和各种能力,因此在学生的毕业论文中无法反映出四年专业教育的痕迹。

三 提升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和建议

1.精简毕业论文执行环节,提高实施效率

形式主义是官僚作风,任何环节的设立应当是为提高本科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效率和质量服务。(1)鉴于选题对于文章质量和写作过程的重要性,同时考虑到实施过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建议保留选题、中期检查、论文评阅、答辩四大环节。(2)同时需对应删除与之相呼应的一些表格,并简化表格的填写内容。(3)对已发现一些不利于实际操作和影响论文执行效率的环节,教务处会与有关部门对各学院就论文工作对教师和学生代表进行民意调查,以修订和完善已出台的各项工作条例和管理文件。(4)为解决学生的疑惑并有效提高其写作效率,各教研室可针对自身专业编写《选题指南》、《历届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汇编》、《专业英语词库和句型》等并逐年进行更新。(5)应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和反馈机制,完善教务处网站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实施无纸化办公,实现师生互动交流,教师不仅能在线填写空表,也能让填写了内容的表第一时间被学生查看和下载,各阶段需严格限定时间,以保证学生能按照学校的规定和教师的要求顺利完成任务。

2.完善考核标准,适时引入奖惩机制

针对当前较为松散的毕业实习纪律进行可控的约束和监督,可将全过程分为准入、前期、中期和后期四个阶段。准入阶段可结合选题指南设计包含各方向的综合专业知识问卷,以甄别学生适合的专业方向,减少选题的盲目性,同时对导师进行担任资格的检验;将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相结合,制定各项检查细则并落到实处。建立一个论文评判质量非形式的检查机构,对论文的质量进行最终把关。适当引入奖惩机制,以奖励为主,表彰优秀学位论文的师生,适当增加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将能力业绩的考评、职称晋升与此适当挂钩,对于修订补充管理文件和质量标准的教务人员也可设立优秀教学管理奖,通过调动教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积极性全面提高论文质量。对于出现造假、抄袭和拼凑现象的毕业论文,应追究学生及指导教师和相应的教研室的责任,并根据具体情况通告批评或予以处分。

3.强化质量意识,增强导师的工作责任心

毕业论文是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其他任何教学环节都无法代替。在让学生明确这一点之前,作为指导教师首先应有清醒的认识并笃行之,尽好指导老师应尽的职责。同时应清醒地意识到,教育是一个良心工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必须端正自身态度、进行道德自律,抛除功利心,才能认真履行论文指导的工作职责、使投入精力指导下的学生毕业论文如期达到高质量并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

4.加强教师科研素质,提高教师指导水平

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教师的指导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教师应具有较高的科研业务水平、较强的实践能力、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及良好的人格修养。鉴于本系中级职称的教师数量较多的实际情况,学校应重视和落实对青年教师的导师配备事宜,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多参加业务培训和学术会议,加强对其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其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创造机会让其挑起科研重担,制定创新机制使真正有能力者脱颖而出。还应在本专业内、同一教研室内组织论文指导方法经验交流会,让更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能自如应对指导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5.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引导,服务于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研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亦是一项长期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梅兹曾指出:大学制度,不仅传授知识,更要教授研究,这是它骄傲和名闻遐迩的原因。前述专业性不强、科学性和创新性不够的质量问题,便源于学生专业基础不扎实,平素未得到科研能力的训练。因此,课堂上需及时更新,以反映前沿动态,讲授知识点时需结合科研项目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深知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大力开展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多布置平时作业,提交课程小论文,替代期末一考定成败的考核机制,既消除了学生背背重点就能通过考试的侥幸心理,又可通过求解过程中查阅大量资料培养兴趣点,锻炼其基础写作能力。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既要尊重学生意见,欣赏其独特见解,更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研究和探索,以各类竞赛为依托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并适时鼓励学生积极申报科技创新项目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使学生通过项目的申报、组织、研究和探索,积累素材,掌握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为毕业论文的选题、研究和撰写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海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几点建议――以钦州学院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5):90~93

[2]江平.论毕业论文的全面质量管理和监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150~152

[3]彭江、陆娜.毕业论文应超越“存废之争”[J].教育与职业,(1):40~43

[4]潘昊.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思考与措施[J].新西部(下半月),2011(11):138、195

[5]方江振、聂明方.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1(6):68~69

[6]刘宝欣.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若干思考[J].高教管理,(12):110~111

[7]陈金湘等.农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及解决路径[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23~126

[8]付以琼.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中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J].图书情报,2009(11):72~73

[9]逄玉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1~2

〔责任编辑:肖薇〕

篇8:从公司治理的优化来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粉饰的治理

从公司治理的优化来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粉饰的治理

请欣赏:《从公司治理的优化来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粉饰的治理》

王善平 庞圣玉

(湖南大学会计学院,410079)

内容提要: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虽然可能很多,但总可以归类于企业内部原因(如产权因素、经理报酬契约因素等)和企业外部原因(除独立审计、资本市场监管外,还有资本市场自身的约束作用、会计制度的优化等)。本文从公司治理的优化角度,即从企业内部原因,来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进行了一些讨论,认为公司治理的优化对防止会计信息的失真有着积极的意义。

会计信息是有信息内涵的,所以当传达给市场主体的会计信息是经过人为粉饰的,那么市场主体以这种会计信息作为决策依据,显然会产生严重的不经济后果和社会资源配置的无效率,琼民源事件、红光事件、郑百文问题等诸多上市公司已经为我们做了注释。由此治理会计信息粉饰问题一直是社会各方所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试图从公司治理的优化来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会计信息粉饰概述

会计信息粉饰,这里是指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为了自身利益而向资本市场进行的有目的的有意图的信息传递,是一种人为的会计操纵。纵览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会计信息粉饰行为,几乎都是为了隐瞒真实信息,向投资者传递所谓的“利好”消息。资本市场中的会计信息粉饰行为按不同的依据可以给出相应的分类,我们在此给出几种分类。

会计信息粉饰按照是否当然地违反有关会计制度,又可以分为造假与欺诈、利润操纵或盈余管理。会计造假与欺诈是对投资者的欺骗和蒙蔽,是一般意义上的会计信息失真,琼民源事件、红光事件就属于典型的会计造假与欺诈。上市公司进行会计信息粉饰还在于进行利润粉饰或利润操纵,管理当局经常在会计制度、法律制度的管制触角所未及的地方进行利润操纵。根据证券时报与某证券公司联合进行的《上市公司经理人月度调查》显示,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主要手法是:关联交易,比例达55.56%,其次是巧用会计政策,比例达44.44%,然后是利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比例达33.33%。

会计信息粉饰按照是否有行政性因素的介入,又可以分为两类:没有行政介入的公司管理当局自利型会计信息粉饰和有行政介入的会计信息粉饰。前者表现为经理造假与欺诈,按照张维迎的说法(),由于存在非正式的和隐性的激励,让经理借助于会计操纵和资产侵吞,可以相对安全地(尽管不合法)获取超过合同规定的实际剩余。这是为了少数人的私利而对公司资产和股东利益的侵吞。后者表现为地方行政为了保持配股资格、为了避免已经形成的壳资源丧失等等,通过行政力量的介入来帮助公司进行利润操纵,如减免和降低税负,给予地方财政补贴等。根据资本市场的一般发展规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资本市场也必然由“袖珍型资本市场” 向“规模化资本市场” 过渡,行政介入型的会计信息粉饰将会逐步消亡,会计信息的粉饰更多地(主要地)是出自于上市公司本身,即没有行政介入的由经理层控制的自利型会计信息粉饰,我国资本市场建设已经开始显示转型雏形。

经理层控制的自利型会计信息粉饰,尤其是当然地违反有关会计制度的会计信息粉饰行为(造假与欺诈等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本文有所侧重的立论对象,其表现特点是给公司的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带来了利益侵害,耗散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

二、公司治理优化对会计信息粉饰的影响

出现会计信息粉饰问题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是对经理层的约束力(表现为一系列的约束机制)不够强大,而约束力不够的重要原因在于公司治理的不够优化,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我国企业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 、经理报酬契约的合理安排,这种约束力由企业内部产生。另外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够发达造成了资本市场本应该有的系列约束机制(如资本市场中的“用脚投票”、竞争的资本市场与信号显示、经理市场――声誉机制及解雇、独立审计与资本市场监管等)的作用没能发挥或充分发挥,也对会计信息粉饰负有一定责任,是造成约束力不够的其它原因。为了治理上市公司进行会计信息粉饰的行为,尤其是人为的造假与欺诈行为,本文的侧重点是讨论怎样通过公司治理的优化来治理会计信息粉饰,对资本市场里的企业外部约束机制将不做过多讨论。另外我们注意到,公司治理的优化也是我国资本市场规模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而且随着资本市场的规模化发展,现代公司治理所产生的对公司最高管理层的约束作用将得到更好的凸现。

(1) 产权制度的优化与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

会计信息的粉饰是对一般所有者(股东)的欺骗与蒙蔽,体现在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中,便是代理人对委托人的利益侵蚀。代理人为了防止利益遭到侵蚀,现代公司制所构建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即对经理有一个公司的内部监督机制来发挥作用。

我们知道,现代企业治理制度的典型模式便是如下图所示的“金字塔”模式:

在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中,总是由上一层次来监督下一层次,而监督的动力来自于上一层次的利益激励高于下一层次,对最高一层的利益激励便是让其享有剩余索取权。我们知道,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主要是由于经理层的原因产生的,但是在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产权结构得到优化之前,监督经理层的是国家(及其委托人),由于“国家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国家(作为股东)监督企业是一项成本很高、收益很低的活动”(张维迎,1995),就是说,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产权结构优化之前,缺乏对经理层的有效监督,从而导致造会计信息的造假与欺骗。进行了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造以后,也并不意味着企业的产权结构和企业的治理结构就得到了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通过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配置来解决经理激励和选择问题的机制(张维迎,1999),而过高比例的国家持股不能解决公司的经营者选择、激励问题和对经营者的监督问题。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取决于产权结构的优化,对于我国的上市公司而言,产权结构的优化意味着降低国有股在公司中的资本比重 ,进一步进行股权的分散化,并且国有股和法人股应该在资本市场

中可以自由流通。一项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绩效与公司股权结构的分散性呈正相关 ,也就是说进行国有股的减持可以增强公司的绩效和产生正的经济后果,减少不经济和无效率。国有股减持以后,融入企业所有者范围内的所有者更多的是关心企业,并且能够有效监督企业的“内部”股东,由此现代公司的内在治理机制来进一步加强对经理的监督与约束,从而会计信息的真实程度便会有所改善,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国有股减持活动对会计信息粉饰的治理是有特殊意义的。

让股东来监督经理是要花费成本的,并且还可能由于搭便车行为而导致股东监督的不可能和无效 ,而将经营者所有者化会进一步改善对经理的监督与约束(又形成了下文要谈的经理内在约束机制)。更进一步说,在完善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过程中,如果将公司经营者所有者化(成为股东,如通过实行经营者股票和股票期权激励),将经营者的利益(通过股票和股票期权激励)和公司的长远利益“捆绑”在一起,这样公司的长远业绩和会计信息长期的合理的真实性便会得到比较好的保证。还是同一项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绩效与经理人员拥有的公司股权大小呈正相关,与国有股比例大小、经理人员薪金呈负相关。这表明经营者所有者化能够有效地改善公司的经理约束机制,让经理更注重公司和股东的长远利益。在我国资本市场的规模化过渡中,公司产权制度会进一步优化,并最终优化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建立一个有效的对经理的约束机制。显然,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建立真正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毕竟在朝那个方向前进。

(2) 经理的内在约束机制:契约优化与激励相容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不是简单的物质聚合体,而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企业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订立的契约,企业的参与者包括了人力资本的提供者(生产工人与企业经营者)和物质资本的提供者(股东与债权人)。由于企业中的代理人――经理(主要表现为人力资本的提供者)与企业的委托者――股东和债权人(主要指股东,主要表现为物质资本的提供者)存在利益的不一致,并鉴于代理成本,由此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具体表现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关键在于设计一个合理的激励契约以使代理人做出的理性选择有利于委托人的利益,即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对委托人最为有利的行动,通过委托代理契约的优化来达到激励相容。根据理论上的设计与证明,以及国内外实践中的检验,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一个既考虑了短期经营业绩又考虑了长期经营业绩的激励契约是最优的。对于企业而言,一个由“基本薪水”+“奖金”(主要取决于年度业绩)+“股权激励”(包括股票和期权,取决于长远业绩)为核心组成的经理人激励“公式”可以有效地降低委托――代理问题的不良影响。总之,一个能够产生激励相容的契约可以有效地防止经理的短视行为和对股东利益的侵蚀 ,让经理人自觉地实现和改善企业的业绩,而不是凭借会计信息粉饰来谋取私利。

另外,如果委托人和经理人之间保持长期的契约关系(一个较优的契约可以将经理人的利益和委托人的长期利益“捆绑”在一起),则经理和委托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会是一个多阶段的动态博弈关系,即使没有显性激励合同 ,“时间”本身也可能会解决问题。在长期的博弈过程中,一方面,根据大数定理,外生的不确定性可以剔除,委托人可以相应地准确地从观测到的变量中推断代理人的努力水平,从而代理人不可能用“偷懒”和欺骗的办法提高自己的福利;另一方面通过长期合同向代理人提供保险的办法,委托人也可以免除代理人的风险。进一步说,即使合同不具备法律上的可执行性,出于“声誉效应”的考虑,委托人和代理人都会自觉地遵守合同。

最后,我们还附带地讨论一下中国资本市场的股权流通情况对会计信息粉饰的治理会产生怎样的不利影响,因为股权流通状况对公司治理的效率会产生影响。在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被人为地分割成国家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以及内部职工股等一系列权益不平等的部分,而且占上市公司股份的70%(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股权流通的不合理性使股市场的基本功能――促进产权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很难发挥,而且给严重的市场动荡形成潜在的压力。股权流通的不合理对公司会计信息的治理产生不良影响,原因在于由于国家股、法人股不流通,资本市场的业绩表现好坏与否,股价高低与否并不能够对大股东产生积极的约束作用,大股东被“套牢”了,热衷于从利润分配、购并、资产重组、关联交易、配股等活动中策划“粉饰”,进而进行“圈钱活动”,股东无法做到真正的关心公司的价值,但恰恰是他们掌握着公司的经营大权,这样资本市场很难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形成必要的激励和制约。在我国资本市场的深入发展中,为了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发挥更好的效率,国家股和法人股也应该在资本市场中可以自由流通,在前文提到的实证研究中,同样表明,即使在不改变国家股和法人股比重的前提下,改变国家股和法人股不可转让和流通的特性也能够促进公司业绩的提高,即促进公司治理效率的更好发挥(正如前文所言,配以国有股减持则效果更好)。在一个股本可以充分流通的资本市场里,资本市场对公司经营层和大股东的产生一系列约束作用。另外,股权流通的不合理还会产生不良问题,如由于公司大股东的股权不能流通转让,于是通过协议方式进行,这种与资本市场“三公”原则不相符的交易活动在收购兼并和资产重组中屡见不鲜。而且,在目前的这种股权流通情况下,中小股东的权益很容易在这种活动中受到侵害。原因在于上市公司股权中非流通股的比重过大,以致于股权转让可以不通过公开市场进行,而采用私下协议方式,而该类信息往往是滞后很久小股东才知道,很容易出现侵害小股东利益的情况,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就曾经发生过数起这样的事件。只有在一个股权充分流通的资本市场里,中小股东才可以较好地利用“用脚投票”来防止利益受到侵害。

网友来稿

篇9:从公司治理的优化来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粉饰的治理

从公司治理的优化来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粉饰的治理

王善平 庞圣玉

(湖南大学会计学院,410079)

内容提要: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虽然可能很多,但总可以归类于企业内部原因(如产权因素、经理报酬契约因素等)和企业外部原因(除独立审计、资本市场监管外,还有资本市场自身的约束作用、会计制度的优化等)。本文从公司治理的优化角度,即从企业内部原因,来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进行了一些讨论,认为公司治理的优化对防止会计信息的失真有着积极的意义。

会计信息是有信息内涵的,所以当传达给市场主体的会计信息是经过人为粉饰的,那么市场主体以这种会计信息作为决策依据,显然会产生严重的不经济后果和社会资源配置的无效率,琼民源事件、红光事件、郑百文问题等诸多上市公司已经为我们做了注释。由此治理会计信息粉饰问题一直是社会各方所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试图从公司治理的优化来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会计信息粉饰概述

会计信息粉饰,这里是指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为了自身利益而向资本市场进行的有目的的有意图的信息传递,是一种人为的会计操纵。纵览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会计信息粉饰行为,几乎都是为了隐瞒真实信息,向投资者传递所谓的“利好”消息。资本市场中的会计信息粉饰行为按不同的依据可以给出相应的分类,我们在此给出几种分类。

会计信息粉饰按照是否当然地违反有关会计制度,又可以分为造假与欺诈、利润操纵或盈余管理。会计造假与欺诈是对投资者的欺骗和蒙蔽,是一般意义上的会计信息失真,琼民源事件、红光事件就属于典型的会计造假与欺诈。上市公司进行会计信息粉饰还在于进行利润粉饰或利润操纵,管理当局经常在会计制度、法律制度的管制触角所未及的地方进行利润操纵。根据证券时报与某证券公司联合进行的《上市公司经理人月度调查》显示,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主要手法是:关联交易,比例达55.56%,其次是巧用会计政策,比例达44.44%,然后是利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比例达33.33%。

会计信息粉饰按照是否有行政性因素的介入,又可以分为两类:没有行政介入的公司管理当局自利型会计信息粉饰和有行政介入的会计信息粉饰。前者表现为经理造假与欺诈,按照张维迎的说法(1999),由于存在非正式的和隐性的激励,让经理借助于会计操纵和资产侵吞,可以相对安全地(尽管不合法)获取超过合同规定的实际剩余。这是为了少数人的私利而对公司资产和股东利益的侵吞。后者表现为地方行政为了保持配股资格、为了避免已经形成的壳资源丧失等等,通过行政力量的介入来帮助公司进行利润操纵,如减免和降低税负,给予地方财政补贴等。根据资本市场的一般发展规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资本市场也必然由“袖珍型资本市场” 向“规模化资本市场” 过渡,行政介入型的会计信息粉饰将会逐步消亡,会计信息的粉饰更多地(主要地)是出自于上市公司本身,即没有行政介入的由经理层控制的自利型会计信息粉饰,我国资本市场建设已经开始显示转型雏形。

经理层控制的自利型会计信息粉饰,尤其是当然地违反有关会计制度的会计信息粉饰行为(造假与欺诈等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本文有所侧重的立论对象,其表现特点是给公司的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

[1] [2] [3] [4]

篇10:论从反馈角度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能力

论从反馈角度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能力

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有关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的研究综述,总结出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一方面,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两种模式各自在一定程度上对学习者写作能力的提高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长期地采用某种单一反馈模式,其所暴露的弊病又会日益明显.鉴于两种反馈形式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我们不防提倡采取兼收并蓄的方式,在大学英语写作课堂中结合教师评语和同伴互评反馈来切实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写作能力.

作 者:吴林 Wu Lin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68 刊 名: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年,卷(期): 21(6) 分类号:H31 关键词:写作能力   教师反馈   同伴反馈  

篇11:从公司治理角度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

11月29日 来源: 证券日报作者:姜茂生 王海连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维护资产完整,保证会计信息正确和财务活动合规、合法,而在企业内部建立并实施的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监督检查和调整的制约机制,

内部控制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经营者对公司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第二个层次是所有者对经营者本身实施的监控。比较而言,第一个层次上的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容易建立,这是因为这个层次上内部控制可以通过公司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职责授权与职务划分的内部牵制与相互制衡得以有效执行。而第二个层次的内部控制制度往往难以有效执行,这是因为这一层次的控制对象是公司的董事以及高级经理阶层,涉及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否有效。而且,内部控制在这一层次的漏洞对公司造成的损害比第一层次上的漏洞对公司造成的损害要大的多。只有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有效弥补这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一) 强化控制活动

1. 建立一套严密而科学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工作,找出企业会计工作或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做到防范于未然。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包括明确的授权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严密的审核制度、建立严格而科学的业务流程控制。

2. 合理授权,明确责任。企业应根据经营活动的性质和重要性实行严格的职责划分和授权控制,使各部门、岗位、员工明确自己的权责,防止权力重叠,责任“真空”,做到既能保证经营决策有效运作、管理制度有效贯彻,又能保证权力制衡得到落实。同时建立授权管理控制体系,实现重大经营活动决策和执行程序制度化、规范化,保证有效集权、协调统一,还能使各授权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决策者与执行者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3. 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一个健全的企业财务预算制度实际上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良好表现,而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也将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建立科学的预算系统,能对企业集团进行整体规划,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有效地协调集团内部各层次、各单位的目标指向从而达到加强内部控制的目的。而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提高企业资源效率和经营效果的重要保障。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将企业关于结构调整、资源配置、重大投融资、技术改造等决策贯彻到日常经营活动中去,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适时调控。

4. 加强内部审计与财务监督。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是紧密相联的,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方式,通过内部审计的检查、评价而不断促进内部控制的健全完善。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是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模式上的理想选择,通过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度,可以有效弥补董事会的功能缺陷,它可以帮助董事履行其在财务报告方面的责任,增强社会公众对企业财务信息的信心。

(二) 完善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

控制环境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1. 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理清责任。企业应根据其经营管理特点、规模、管理理念和经营战略、外部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在职责分解的同时搞好整合,使整个企业的组织体系在相互制衡的前提下协调高效运行。

2. 加强董事会建设,强化董事会职能。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是连接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纽带,一方面代表所有者的利益从事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重大决策,另一方面对经营者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监督。董事会负有监督、保证内部控制政策与程序有效运行的责任,因此,无论对公司治理结构还是对公司内部控制而言,加强董事会的建设,将董事会建成能真正独立行使权利和承担责任的机构是至关重要的。

3. 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不仅仅指知识与技能,还包括操守、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各方面。管理者素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绝对重要的作用,素质不同,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完全不同。在许多西方国家,由于市场经济比较完善,基本上已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经理人才市场。我国这方面的起步比较晚,还未形成一个约束、监督与激励经理人员。

4.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员工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也不可避免地对企业内部控制产生影响。因此应通过培育形成一种健康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其与企业的战略目标趋于一致,引导员工正确履行责任,自觉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在这个过程中,使控制环境逐渐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三)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

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完善公司治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有效地激发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对员工的行为施以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使其行为符合社会、组织和岗位之规定,并能高效率地实现企业目标。

可以采用以下一系列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方法:1. 科学的目标管理。组织员工积极参加有关工作目标的制定,尤其是让其参与企业长远目标的制定,并将企业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员工,这样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企业目标。2. 积极推行经营者持股。经营者持股使经营者与企业的利益趋同,自觉维护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关注资产保值增值,缓和经营者和股东之间的冲突,引导经营者减少自身的败德行为,放弃以权谋私的行为。

(四)健全风险评价和监督机制

新经济时代交易类型和工具日新月异,兼并收购、破产重组、关联方交易、电子商务、金融衍生产品等使人应接不暇。环境的变化使企业经营风险增大,企业必须设立可以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以确认公司的风险因素如资产风险、经营活动风险、内外环境风险、信息系统风险、合法性风险等。风险评估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量化方法来对风险按大小进行排列,进而帮助企业识别其面临的关键风险领域。企业的风险管理,首先以预防为主,即通过制定、增加、补充或规范各内部控制环节来减少可能面临的风险;其次要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企业出现的各种风险,往往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而定期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显得尤为迫切,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定期监督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更不容忽视;最后针对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设立风险控制点,可将风险控制点设在资金点、成本费用支出点、权力使用点。

篇12:从博弈的角度看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结合

一、研究背景

2001年12月2日,美国安然公司正式申请破产,这个在美国500强公司中排名第7的大公司突然破产,使世界经济界和政治界为之震动,业界人士对安然公司的破产分析了很多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来自公司的控制结构问题――安然公司的内部制衡机制丧失,董事会作为最重要的监管环节却最无效;公司高层主管中饱私囊,领导集团成为一个惟利是图的集合体。安然公司的破产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公司兴衰的根本原因不是在外部,而在内部,在内部控制中。

二、国内外研究成果

国外的内部控制经历了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框架这样四个阶段。

客观地讲,我国近几年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是以会计控制和审计评价为主线的,会计导向的典型代表是我国目前已发布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它们是以内部会计控制为核心的,基本上没有涉及管理控制等非会计控制领域,甚至没有包括审计方面的内容。很多学者认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内部控制发展的主线,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从“贯彻落实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基点出发,张俊民(2001)探讨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构造及其分层设计的基本思想,他认为企业产权关系、治理结构中管理权限安排结构及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的多样性是构造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基础,

朱荣恩等(2004)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中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情况,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和建议。审计导向下的内部控制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审计程序与方法的应用、审计成本的节约、审计效率的提高和审计风险的控制(杨有红等2004)。

随着COSO报告在中国影响的日益增强,我国学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也逐渐超越了内部会计控制的界限。吴水澎等( 2000)在国内较早地介绍了该报告的主要内容、框架及进展,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通过对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失效案例的分析,他们建议由权威部门制定内部控制的标准体系,并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计做出强制性安排,做到二者并举(吴水澎等,2000)。方红星(2002)试图把内部控制与审计联结起来,认为内部控制是在审计目标定位主导下发展的,内部控制和审计的历史渊源和逻辑联系,完全可以从“组织效率”角度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解释。

对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关注在近年来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阎达五等(2000)明确指出内部控制目标随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呈多元化趋势,内部控制框架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冯均科(2001)从产权结构特征出发,认为内部控制效率的提高应当针对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采取相应的对策。程新生(2004)、杨有红等(2004)和李连华(2004)则探讨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的连接与互动关系,试图为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寻求一些新的发现。

此外,还有些学者采用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对内部控制进行了研究。刘明辉等(2002)借鉴了契约理论和经典经济学理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性质和内涵作了一定的探讨。

从学校与教师角度论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

会计毕业论文题目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推荐

会计学论文范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会计专业简单论文题目

会计学论文

我国会计理论体系构建的逻辑出发点会计毕业论文

社会学论文选题

优秀新闻论文选题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毕业论文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毕业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毕业论文(共12篇)】相关文章:

会计论文题目2023-07-17

会计论文参考书籍2022-11-30

会计论文的写作基础、选题和格式2022-10-25

会计学论文题目推荐2023-04-09

冶金开题报告题目2023-11-13

毕业论文-论《边城》与《恋爱中的女人》的忧患意识2022-09-25

论信息需求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论文2022-05-21

会计学论文题目2023-09-16

会计学专业论文题目2022-05-06

浅谈会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科学化论文202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