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边城》与《恋爱中的女人》的忧患意识

时间:2022-09-25 08:09:39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毕业论文-论《边城》与《恋爱中的女人》的忧患意识(精选12篇)由网友“快点长大吧”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毕业论文-论《边城》与《恋爱中的女人》的忧患意识,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毕业论文-论《边城》与《恋爱中的女人》的忧患意识

篇1:毕业论文-论《边城》与《恋爱中的女人》的忧患意识

毕业论文-论《边城》与《恋爱中的女人》的忧患意识 - 语言文学论文

摘   要

在沈从文和劳伦斯与他们同时代的作家当中,他们并不是各自国家里同时代对本民族忧患意识体现最深及寻求得解救之道最有效的作家。但他们的作品却又与众不同地时时体现着作家本人深重的民族忧患意识。与沈从文的隐晦和无形相比较,劳伦斯则是近于赤裸的。在《边城》与《恋爱中的女人》中,我们可以具体感受到――沈从文由对苗民族的忧虑上升到对中华民族的`整体关注;而劳伦斯将视线转向两性关系,进而对西方文明的缺陷特别是英国文化面临的危机进行反思,拟以求得解救之道。他们不约而同的从人性着手,沈从文1心1意供奉他的“希腊小庙”,而劳伦斯则是选择了对“原始自然人”的向往。

关键词:沈从文;劳伦斯;民族忧患意识

ABSTRACT

In Shen Congwen and Lawrence with in the middle of their same time writer, they are not in respective country the same time manifests to this nationality sense of hardship deepest and seeks rescues the road most effective writer. But their work also is actually out of the ordinary manifests  the grave nationality sense of hardship at times. Is vague with Shen Congwen and invisible compares, Lawrence then is nearly in naked. In “Border town” and “In Love Woman” center, we may feel specifically to Shen Congwen from to the seedling nationalitys anxious rise to Chinese nations whole attention; But Lawrence changes the line of sight both sexes relations, then is specially the crisis which the English culture faces carries on reconsidering to the western civilization flaw, draws up by obtains rescues the road. Thereupon they as if by prior agreement begin from the human nature, Shen Congwen consecrates him wholeheartedly “the Greek small temple”, but Lawrence then is has chosen to “the primitive natural person” yearning for.

Key words: Shen Congwen; Lawrence; nationality sense of hardship

篇2:论忧患意识的历史意蕴与时代特征

论忧患意识的历史意蕴与时代特征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精髓.从思想内涵上说,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危机意识,是一种宏大的'历史意识,是一种深切的责任意识,是一种昂扬的奋进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把忧患意识的历史意蕴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忧患意识的现代转化.

作 者:沈晓阳 SHEN Xiao-yang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法商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刊 名: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6(2) 分类号:G02 关键词:忧患意识   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  

篇3:论保研与本科毕业论文

论保研与本科毕业论文

“学长,我大三了,面临保研,手里没有一篇像样的论文该怎么办?”

“学长,好多夏令营申请材料上要求写学术水平,没有论文怎样体现学术水平?”

还有更加直接的:“本科阶段怎样发表学术论文?”

“保研没有论文有希望吗?”……

被问及这些问题时,几年前我论文写作以及研究生推免的经历又浮现眼前。

1一类现象

研究生推免夏令营,又被称为“保研夏令营”,最早可能要追溯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及以前,保研夏令营尚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以后,随着全国高校的大力推广,保研夏令营遍地开花,一时间数量达到200多个,涵盖大部分学科。进入,各高校保研夏令营数额总和早已破千,“211”、“985”工程高校纷纷开营,火爆程度可见一斑。每年这个时节,大三学子可能要同时穿梭于多个夏令营,南来北往,好不奔波。

通常而言,各大高校会在五六月份提前公布夏令营通知,要参加夏令营,需按照通知内容报名并提交材料,经过主办方审核通过后,方能被录取为参营人员。夏令营的时间一般为一周左右,在此期间,主办方对营员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查与评定,设有专门的笔试或面试。最后根据营员的各项考核结果,决定是否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当然,也有一些学校可能不会直接告知录取结果,而是给予不同程度的加分,该加分可累计入九月份的研究生推免成绩或者考研成绩。

其中,关于夏令营申请材料的具体内容,高校之间虽有部分出入,但基本都涵盖了以下五项:学分绩及排名;外语相关证书;专家推荐信;获奖证书;科研成果。一般说来,能够参加夏令营的学生,大部分是能够获得母校推免资格的,所以学分绩排名都处于前列。外语证书一般要求英语六级,有些学生为了证明外语水平,也会参加托福或者雅思考试。同时,专家推荐信及各类获奖证书大体都有,差异不会过于悬殊。考虑到这些,很多有志于夏令营推免的学生会考虑如何在科研成果上有所突破,琢磨怎样“弄”一篇好论文。

我了解到一些学弟学妹们,或因对科研论文撰写一无所知而垂头丧气,或由于误解夏令营要求,粗制滥造论文,甚至花钱请中介代发论文。针对此类现象,实在有必要解惑或纠偏。

2两点观察

首先,夏令营推免与九月份推免之间的关系在调整。

在、左右,夏令营作为一种研究生推免方式,并不算主流,九月份的研究生推免才是大规模的研究生推免阶段。当时,九月份推免与夏令营推免属于一主一辅的关系,这就意味着,即便夏令营申请失败,也有可能通过九月份推免去到心仪的大学读研。

、20以后,由于夏令营推免的火爆,对于希望外推的大三学生而言,参加若干夏令营似乎已经成为了保研的“必备途径”。九月份推免和夏令营推荐已经从一主一辅演变成为了一辅一主的关系,这在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名校中尤为明显。这说明,如果想通过推免的方式进入到清北等名校,夏令营是首选;如果还将希望寄托在九月份推免,或许录取的难度就更大了。比如,浙大某学院,今年九月份推免大概接收100人,但夏令营就发出了100多个接收函,排除最后拿到接收函可能不来的学生,九月份推免几乎很难了,最直观的原因就是夏令营推免已经挤占了九月份推免相当名额。

那么,相较于九月份推免,各名校为何如此钟情举办夏令营呢?我觉得可能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夏令营提前争取到优质的生源,也可以通过举办夏令营提高知名度。由于夏令营推免早于九月份推免,申请的优秀学生众多,自然是优中选优,往往都是各大学校成绩最出类拔萃的那一拨;且基本上有一周的参营时间,寓教于乐、形式灵活,方便主办方和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双向选择。与此同时,一些高校的某些专业没有竞争力,九月份推免常常出现招不满的情况,通过举办夏令营,可以提升本专业的知名度,变被动为主动。

另一方面,希望外推的学生,可以通过夏令营提前拿到接收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且能更充分地了解实地环境,做出对自己最合适的读研选择。即便没有拿到接收函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夏令营提前感受一下研究生推免的氛围,在与全国高校优秀学子的相处中,找准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再为九月份推免准备。

鉴于各大高校纷纷举办夏令营,且名校有将夏令营推免作为主要推免的趋势,有志于推免外校的学生,应当提早关注夏令营,以免错失了机会。

其次,发表论文的重要性被过分放大。

关于科研成果,各高校夏令营的具体表述是这样的:“提交证明科研潜力的成果”,这就意味着研究计划、调查报告、学术论文等只要能展示自身科研潜质的材料均可。但目前科研成果被解读为了学术论文,并且它的重要性被过分放大,产生了许多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将推免成功与否寄托在论文发表上,粗制论文数量泛滥。

由于申请夏令营的学生都是各自专业的佼佼者,学分绩、外语、所获奖项上都不相上下,因此,他们将能否申请上夏令营以及能否成功推免的希望寄托在论文发表上。甚至有些其他方面稍逊色的学生,还希望通过论文发表扳回一局。我听说过一位本科生学弟曾为保研发表过十篇论文,且不论这十篇论文发表到什么级别的刊物上,光是这个数量,也会让人心生疑惑,如此之多的论文究竟有没有学术水平?

另一方面,所发表期刊层次低劣,文章几无学术性可言。

粗制滥造,意味着论文很难被核心期刊所采用,如果细加考察,这样的论文或许都是发表在名不见经传的期刊上,层次比较低劣,文章更无学术性可言。这样的论文,我们俗称“水文”。既然是水文,为何还有期刊接受它呢?这可能牵涉到背后复杂的论文版面买卖市场。论文版面买卖的机构俗称“论文中介”,学生交的版面费,少则几百,多则上千,滋养着这些中介。我认识的小池是广东一所211高校的学生,也希望保研。如果她能在学校界定的刊物上发表两篇文章,再加上不错的成绩和别的加分,保研是肯定没问题的。于是从暑假开始,她拼命查资料、写论文,试图写出这样两篇论文来。然后在面临发表的时候,她又疑虑了:“得知论文需要通过代理发表后,我联系了很多代理,推荐的都是水刊,当然也有比较好的,但是那种的版面费都要四位数,我当场就晕了。”

事后,小池放弃了发表论文的想法,在某论坛里写道:“其实我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请人代写,要找中介的。能保上研当然重要,但是比保研更重要的是诚信,这是立人之本。或许我们还应该为那些论文造假的同学感到悲哀,他们得到的是保研机会,失去的却是诚信。”小池的只是个例,正是一批又一批为了推免的水文发表者,才助长了论文买卖的中介之风,学术净土也被玷污。

三个问题

鉴于上述现象,以及我所接触到的一些案例,下面我将就三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一,研究生推免的自我定位。

读研不一定是为了从事学术研究,这个道理是不言自明的,相当多的学生在读研结束后走上工作岗位,而那些有志于从事学术科研的学生则会在硕士结束后继续读博。然而,有相当一部分推免的学生将直博当作了推免的捷径。但直博需要至少五年毕业,如果硕士读完就工作,普硕会是最佳的选择。普硕备受青睐,名额有限,导致竞争格外激烈,就出现一些对学术并不是很感兴趣的学生将直博作为外校推荐“曲线救国”的方式。

然而,这种选择实际上对自我伤害很大,学弟学妹们最好是在对自我正确定位的基础上来决定外推的方式。否则,在直博过程中,对学术科研提不起兴趣,又被迫完成导师布置的一个又一个艰巨的科研任务,会十分痛苦。甚至因为担心毕不了业,压力过大而产生抑郁,所留下的阴影多年以后仍挥之不去。我了解到一个学生,通过直博方式外推到清华,但他本人并不喜欢学术研究,博士读得异常艰辛。名校博士不是能随便“混混”就能毕业的,个中滋味唯有自己体会。

第二,论文在推免过程中的作用。

各高校夏令营申请材料一般要求提交证明科研潜力的成果,这意味着研究计划、调查报告、学术论文等,只要能展示自身科研潜质的材料均可,但目前很多推免的学生将此臆断为学术论文,夸大了本科生发表论文的重要性,夸大了论文对于成功推免的重要,甚至弄巧成拙。

那么论文在推免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根据我的经验,论文的作用只是锦上添花,除非核心期刊十分优质的论文,否则在推免过程中未必就会因为发表过论文而被导师高看一眼。一方面,推免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热爱自己的专业,是否真心想做研究,导师不会因为没有论文而否认一个学生可能具有的学术潜质。另一方面,对绝大部分本科生而言,发表论文是极其困难的,导师对此也心知肚明。那些通过花钱发表的“水文”导师一眼就能看出来,不经考虑地提交“水文”只会适得其反,导师会因此觉得该学生学术不规范、态度不端正,功利性强、喜欢投机取巧。

所以,不要花钱找人代写或者购买文章版面,不要轻易发表没有学术价值的'水文,不要耍以量取胜的小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此一堆水文,更似皇帝的新装,不仅为自己今后的学术生涯留下了污点,也会惹来导师的异样眼光。我始终认为,本科阶段应打好基础,对所学专业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并且找到一两个喜欢的方向,平时可以练练笔写写文章,文章只要写得好,哪怕不发表出来,也可用于夏令营申请材料提交。

第三,科研写作的基本心态。

科研写作一定始发于兴趣,“为赋新词强说愁”,写出的文章连自己也说服不了,就更难打动期刊编辑和评审老师。除了具备兴趣外,戒骄戒躁也是极其重要的,有些学生文章写作功利性很强,会不知不觉地沾染上浮躁的不好习惯。恨不得一周不到就出一篇新文章,而且还期望能发表到核心期刊上,又想快速写成,又想一鸣惊人,这事实上是一个无解题。

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是科研工作者的基本心态,本科生要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不是不可能,但没有“史湘云作诗”那股韧劲,很难办成。有些学弟学妹向我请教:“学长,推研的时间不到一个月了,我想发表一篇核心论文,该怎么办?”我只能摇摇头,背后意思是“不要作此奢望了”。对事对物,时间都是公平的,春天播种,秋天才能结出硕果。在合适的时间里不去打算,在不合适的时间里又去谋求,该调整的只能是自己的心态。

四条建议

夏令营推免能否录取,主要取决于递交的申请材料,以及面试笔试的表现,面试笔试取决于我们的知识积累和现场发挥能力。对于那些对学术具有浓厚兴趣,又坐得住冷板凳的学生,在科研写作时,我有一些浅薄的建议供参考:

一篇论文,最重要的莫过于选题。只有合适的切入点,才能在写作过程中有的放矢。如何选题,论文写作的书籍中介绍的方法太多了,譬如热点问题追踪法、边缘学科交叉法、补差法、延伸法。就我个人经验而言,如何选题,不是一个能从他人那里获知的事情,也不是可以通过技巧推导出来的事情,除非是“命题作文”,我们不得已去写,其他情况,即便他人告诉了我们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抑或我们推导出一个“空白地带”,都未必适合自己。饶有兴趣的选题,只能由平时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中得来,由于置身于确切的理论或实践环境中,注意到了该问题,会去思考它存在的疑问,哪些方面还值得继续研究。基于此不断阐发和拓深,才是与自己贴切的好选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具有发现问题、判断问题真伪及重要性,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文的写作类似于建造房子,需要购买原材料,需要设计好图纸。“原材料”相当于我们所能检索到的文献资料,在研究某个问题前,我们需要先看看别人对此问题持有什么样的观点,他们通过思考获致了怎样的结论,他们的结论是否合理,是否还有值得完善和补充的地方,诸如此类工作,我统称为文献梳理工作。文献梳理工作属于前期准备工作,但必不可少,而且应扎扎实实地完成。“图纸”相当于写作提纲,提纲是论文的重要枝干,它起着疏通思路、安排材料、形成结构的作用。一般来说,期刊论文的篇幅在一万字到两万字,在写作之前,需要我们拟出基本的写作框架,包括一级标题、二级标题等,提纲拟成后,成文就相对容易了,再结合具体的思考将各个部分进行完善。提纲确保了论文写作的层次性和逻辑性。

在我们完成了一篇文章初稿后,切不可急于投稿,应反复打磨文章,大到文章标题、摘要、结论,小到注释引用、遣词造句、标点符号,都不可马虎。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是改出来的,当初稿写成后,往往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时如果时间允许,先把初稿搁一搁,待脑子冷静下来再去修改。或者将稿件交给其他的师长学友修改,倾听不同的声音。修改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文章学术性、规范性和可读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术规范,若是引用别人的观点不加注释,或者断章取义、歪曲别人的观点,看似方便了自己,实际上为日后投稿埋下了一个个“地雷”。修改的过程,也考验着我们对文章的排版能力,简洁得当的排版能令人赏心悦目。

论文的选题、写作及修改,有一个较长的周期,一般可能长达一两个月,对此应有心理准备。论文的投稿时间则更长,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以上,到最终见刊等一年左右也是很正常的。如果希望能够在夏令营推免前发表出来,需要合理安排好时间,早作准备。即便没有论文,大可不必苦恼,前文也反复提到,论文的作用只是锦上添花,除非核心期刊十分优质的论文,否则在推免过程起到的作用不大。平时写的未发表的研究成果都能作为证明科研潜质的材料予以提交,效果是一样的。

我的保研论文

我也不知道如何被推上了保研这条路,记得大一的时候坚定的是要去考研。可能因为两年下来,学分绩不错,还有一些科研成果,保研的选择才稍微有了些眉目。真正接触保研,还是进入大三上学期的时候,已成功保研的学长学姐们向我推介了相关保研信息。这段时间我回顾了本科期间的科研成果,有两篇尚且不错的调查报告,均获得过省级一等奖,但是篇幅过长,难以发表。除此之外,尚无拿得出手的好论文。因此很想集中全力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哪怕一篇足以。

恰逢当时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个难题,在请教老师这个选题是否可行的情况下,便沉浸在了论文写作中。仅仅是核心期刊论文就读了50篇以上,相关的专业书更是借了不少,借不到的就在网上购买,有时候凌晨一两点还和老师在QQ上讨论问题。老师对我这篇文章的出炉启发甚大,文章一气呵成。老师给了我极大肯定,鼓励我向核心期刊投稿,最终被某CSSCI来源期刊录用。

对于本科生发表论文,困难程度确实是很大的,我们说写作要“厚积薄发”,而本科生由于尚处于专业知识学习阶段,很难对某个专题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另外,很多期刊要求作者至少为博士研究生,甚至要求为讲师、副教授,这些门槛造成即便写出了一篇尚可的论文,也难以发表出去。但发表论文难,不代表就不存在本科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的期刊,这样具备学术潜质、文章写得好,而且还发表在了优秀期刊的本科生我也见过一些。我之所以能在本科发表一篇核心期刊文章,原因可归结为三点:

初步具备三样素质:喜欢钻研,富有创造力,吃的了苦。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我就尝试着摸索科研。可以说,对科研真的爱到骨子里,有时候为了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半个月泡在图书馆里,周围的同学难以理解我的疯狂行为,但是我却自得其乐。

系统规范地学习过论文写作相关课程。我在大二下学期时,选修了院系为本科生开设的《论文写作》《社会调查》等课程,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这些基本的学术训练对我日后写作帮助很大,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论文摘要的写作,不宜使用诸如“本文认为”、“笔者认为”这样的第一人称评价性语言,但很多本科生的论文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瑕疵。

有一位热心的老师作为学术的领路人。我在写作的过程中,无论是论文选题还是论文修改,都得益于一位老师的帮助,如果没有她的指引,我会走很多弯路,而且会有很多问题百思不得其解。老师作为经验丰富的过来人,给我们的建议和忠告都是切中问题要害的。

得益于以上三点,本科生阶段我便成功地发表出这样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论文,它的发表给了我极大鼓舞,此后硕士三年,凭借着对学术的执着和一腔热忱,我又成功地发表了四篇学术论文。每一篇都超过了10个版面,最长一篇达到26个版面,这些论文或者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或者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多次强烈感受自我价值实现所带来的快乐。

篇4:论女人与婚姻-情感美文

论女人与婚姻-情感美文

女人从生下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从小也是在父母的娇养下长大的,可是为什么长大了就要嫁人呢。在当代的社会里,女子和男子并没有任何区别,都一样可以工作,一样有让人骄傲的成绩,一样可以养家,让家人幸福,生活得好。可是有一天却要嫁人,嫁给一个不知道会不会一辈子对自己好的男人。到另一个陌生的家庭,洗衣,做饭,带孩子,伺候男人,孝敬公婆,还一样也要工作。一点做得不够好,就会让人家说三道四。家务做不好,孩子带不好,老人伺候不好,丈夫伺候不好,都不会有人给好脸色看,都会有人说你不好。做女人真难。结婚了,要彩礼,少了,娘家觉得不值得,多了婆家又觉得不值得。会说嫁家是在卖女儿,可是如果一分钱不要,就白送给你家吗?你家承受得起吗?可是要了彩礼又何尝给了娘家呢,不是一样留在婆家给小两口过日子用吗。要彩礼只是娘家想让娇养的女儿,在婆家后半生的日子好过些,不愁吃,不愁穿。

可是就算要了二十万,三十万又多吗?婆家总想着一分钱都不花就白捡个媳妇给自己儿子生儿育女,伺候老人,做家务,伺候儿子。高兴了就带媳妇好点,不高兴了,左看不好右看也不顺。媳妇二十几岁就嫁到婆家,一直劳作到死,几十年,就算是三十万也不多吧。按现在的保姆工资算,三十万又能几年工资。何况成了媳妇一样要工作,挣钱,补贴家用。有些男人不但无视媳妇对自家的付出,还百般挑剔,这里不好,那里不是。又说家务做不好了,又说不节俭了,又说不会过日子了。不觉得可笑吗,不觉得可悲吗?还要恬不知耻在外面乱搞女人。良心何安?男人啊,试想一下,如果这个世界反过来,男人嫁给女人家,难道你就不想有好点的生活吗,难道就不想有个好 的归宿吗?如果男人长大嫁给女人家里,洗衣,做饭带孩子,伺候女人的父母,伺候女人,还要工作,还要担心有一天女人不要他,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女人在世界上永远都是弱者,当一个女人可以工作,养活自己,给自己一样好的生活,能自食其力。女人和男人想组成家庭时候,就是想有一个累了可以依靠,痛了可以疗伤,孤单可以陪伴的人。有一种被疼爱,被在乎,被疼惜的感觉。只有男人真心的爱女人,欣赏女人的一切,包容女人的不足,才是女人真正需要的'家庭生活。只有男人的爱才能让女人心甘情愿的为男人洗衣,做饭,生孩子,孝敬老人。一起工作,一起打拼,一起创造理想的家,爱的巢穴。家是两个人的,如今女人和男人一样工作,有能力,既然男人要女人和你一起努力创造生活,又有什么理由要求女人做所有的家务呢,家是两个人的事,既然你没有给女人衣食住行的安然,就不会妄自要求女人,因为你没有资格。现在不是古代男主外,女主内的时代。当你嫌弃女人衣服洗不干净,饭做得不好的时候,看看你自己,有没有做到给女人好的生活。如果连身边的男人都不看不起自己,处处数落自己,处处不如意。那女人还有什么意义进入另一个本来陌生的家呢?整天担心做不好就被人说三道四。再努力做都得不到安慰,得不到认可。如果拥有却不能如意,开心。反而惹来伤心,难过。那么还不如没有,也无从伤心。

一个人的世界也很美丽,一样精彩。自己唱歌一样动听,自己挣钱买衣服一样如意,自己孝顺自己的父母,一样心安。因为做得再不好,自己的父母也不会责怪。女人,如果现在还健康,那么好好爱自己,因为只有自己才能真的爱自己。

篇5:毕业论文-论陈染的《与往事干杯》

毕业论文-论陈染的《与往事干杯》 - 语言文学论文

摘   要

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登场的陈染,由于其丰硕而不凡的创作成果引起文坛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创作被誉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中篇小说《与往事干杯》,实现了陈染的创作从早期表现校园中现代青年的生活向描写现代都市的女性生活和女性经验的重大转折,堪称其“个人化写作”的代表。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表现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女性经验,把女性最隐秘的感受、心理、情绪都通过优美的'文字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了出来。陈染的《与往事干杯》及其创作,因“个体性别意识”的女性主义写作特征而在新时期女性文学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陈染;《与往事干杯》;女性文学;艺术内涵;价值

ABSTRACT

Chen Ran, who is taken to the threshing ground from 80 ages later period to 90 ages initial period, arouses literary as a result of her plentiful and the uncommon creation achievement, her creation is reputed as the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for new time feminine literature. The novelette “Drains the cup with past events”, realized the significant transition from displaying the modern youth’s life in the campus in the early time to the modern metropolis feminine life and female , is called “personally melted writing” representative. The work has the profound thought commutation, displayed the intense feminine consciousness and the female experiences, expressed the most concealed female feeling, the psychology, the mood through the exquisite writing and the unique artistic technique. Chen Ran’ s “Drains the cup with past events” and her creation has the uniqu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because of their “individual sex consciousness” feminine principle writing characteristic.

Key words: Chen Ran; “Drains the cup with Past events”; feminine literature; artistic connotation; value

篇6:论会计准则的效率与公平会计毕业论文

论会计准则的效率与公平会计毕业论文

一、会计信息市场失灵与会计准则制定

由于信息不对称及外部性、“搭便车”现象的存在导致了会计信息市场失灵,即市场力量不能生产从整个社会而言的“适当”数量、质量的信息,不能使会计信息的生产达到边际社会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收益。会计信息生产的市场力量主要源于经理人市场和控制权市场。如果经理人市场和控制权市场能够正常运转,在市场力量的激励下,经理人员将使信息生产符合对公司而言的会计信息生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却使会计信息生产的市场力量不能完全有效,因此必然要求政府或相关主体对会计信息的提供进行干预,即制定出公认的会计准则来弥补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的缺陷,实现“帕累托最优”的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正如Lev(1988)所认为,市场经济下的会计政策的公平性是其有效性的重要条件,而有效性则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基本途径,因此会计政策只有做到公平、有效才能促进市场繁荣。

二、会计准则的效率性

1.会计准则效率性的理论基础――公众利益理论

强调会计准则的效率是以公众利益理论为基础的。公众利益理论下的会计准则制定被认为是公众对纠正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的需求所产生的,是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的。此理论下,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被假定为大公无私的“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只要存在会计信息市场失灵,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就会采取行动,维护公众利益并防止低效率资源配置现象的发生,力求达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以公众利益为目标进行会计准则制定,制定会计准则已经成为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一项措施,可以比较好地控制市场失灵所造成的市场效率低下和社会福利损失。可以说,这种理论更多注重会计准则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2.会计准则效率性的影响因素

首先,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角度看。公众利益理论认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但是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并不是抽象地存在,而是由一些具体的人所组成的,每个成员都可能有独立的利益。为什么单个“经济人”组合而成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就成了“社会人,’?显然,这种观点是比较牵强的。另外,由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所从事工作的复杂性,使得外部对其的监督也很难做到或是具有极高成本,那么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也会存在道德风险问题。这样,就有可能合理推断这样一种情况,就是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将以自身利益为标准行事,而不是按公众利益为标准行事。再者,即使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规制目标是公众利益最大化,但是并不能说明会计准则实际的规制效果也是符合公众利益的,即规制者的愿望是一回事,而规制是否能对被规制行业产生预期效果又是另一回事。

其次,会计信息生产本身的复杂性也使会计准则的制定并不可能达到公众利益理论所说的“帕累托最优”。这是因为会计信息两个使用者―投资者和管理层之间存在信息需求的差异。就投资者而言,他们需要更多的有决策价值的会计信息以满足其决策需要,这样相关的会计信息有利于控制管理层的逆向选择问题。然而,相关的会计信息对于满足有效契约的需求却是不够的,因为相关的会计信息并不一定会是有效激励管理层、控制管理层道德风险的最优信息;就管理层而言,他们则希望具有较强的契约灵活性,而这同投资者的有效契约需求是相矛盾的。正是由于这样的冲突存在,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可能无法计算出投资者和管理层所需信息的最佳均衡点,而这样的均衡点恰恰又是会计准则制定的公众利益理论所要求的。

三、会计准则的公平性

1.会计准则公平性的理论基础――利益集团理论

利益集团理论,将会计准则看作是一种商品,它既有需求也有供给,制定出的会计准则是符合各相关利益集团利益的,而不是从公众利益出发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是会计准则的“供给者”,他们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通过获取选票实现会计准则制定权利的保留或者取得其他形式的回报;而由于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影响相关利益集团的经济利益,所以其制定过程必然引起各利益集团的关注和参与,各个利益集团是会计准则的“需求者”。他们可以通过游说或贿赂来左右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以达到利己的目的。因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必然导致会计准则更有利于最具有效“说服”能力的那些利益集团。这时,会计准则的制定就可以被看成是各个利益集团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复杂博弈。长期下去,这一复杂博弈将导致会计准则制定过程演化成一种政治过程。利益集团理论对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关注,促使了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政治化和民主化,而这又有助于会计准则的公平公正制定。可以说,此理论更多注重的是会计准则制定的公平目标,即“要求会计准则应从会计系统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出发,使会计信息产生的过程和结果尽量地科学合理,并公平地兼顾所有各方的经济利益,从而使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更公平、合理”。

2.会计准则效率的影响因素

从会计准则供应方角度看。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作为会计准则的供应方,其成员必然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性,因此也就存在以满足特定利益主体的需求来获取其自身利益或回报的动机。因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并不是大公无私的“社会人”,其同样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既然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有可能以实现自身利益而不是以实现公众利益为目的行事,而外部监督会因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工作的.复杂性或极高的监督成本而无法实施,那么这种道德风险问题也就必然存在。所以,即使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是公众利益最大化,也无法保证其实际的执行效果能满足会计准则公平性的要求。

从会计准则需求方角度看。由于存在利益上的差别,不同的利益主体对会计信息有着不同的偏好。①投资者的偏好。投资者希望获取与其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以支持其决策,并且希望会计信息质量越来越高。投资者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具有可靠性、可比性(含一致性)。然而,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使得不同企业间的同类经济业务、事项或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可能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可靠性和可比性,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投资者为了减少将企业所提供的会计报表按同一基础重新表述的额外成本,宁愿接受政府对强制性会计信息披露和统一报告方法的要求,以换取值得信赖的会计信息。另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投资者更偏好于企业的额外信息,包括非财务信息、预测信息、分部信息、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信息、公允价值信息以及企业环境信息等,以便充分了解投资报酬和风险等。②经营者的偏好。企业经营者希望能保持会计政策选择的自由度。在订立任何有效契约时,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有助于企业经营者对预期或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反应,从而克服契约的刚性,保持企业较强的灵活性,维护其自身利益。而且,分红计划、债务契约以及政治成本三大假设,也充分证明了管理当局对会计政策选择权格外青睐。可见,企业管理当局对会计政策选择权有着强烈的偏好,这与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与可靠性需求是有矛盾的。同时,经营者对会计信息披露有低成本要求。会计信息披露成本包括处理和提供信息的成本以及信息消费成本(也称机会成本)。前者包括收集、处理、审计以及传输费用,其取决于市场的客观需要;后者涉及信息披露的负面影响,主要是指企业对外提供信息造成其竞争优势的丧失和潜在的损失。显然,这种低成本的动机也不符合投资者对会计信息披露最大化的需求。

可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自身的“经济人”特性(更多地表现为政治利益需要)以及会计准则需求方(包含投资者、经营者以及其他利益集团在内的利益主体)利益的不一致性是与公众利益理论存在一定矛盾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计准则利益协调的难度,也影响了会计准则的公平性。

四、我国会计准则效率性与公平性的有效实现

效率和公平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正如奥肯所说“社会面临着选择:或是以效率为代价的稍多一点平等,或是以平等为代价的稍多一点的效率”。对于会计准则制定的目标选择,笔者认为不应该舍此取彼,而应当在多种因素之间取得一种平衡,要在会计准则制定的效率目标和公平目标之间寻求一种协调和均衡。

在我国,会计准则由政府制定,通过政府的权威性使会计政策达到公认性。目前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体制是政府规制模式。一般来说,政府规制模式因其人事、经济方面均不受各个利益集团的直接影响,因而,政府规制模式下的会计准则制定活动将会更少地受到各个利益集团的影响。政府制定会计准则的优势在于权威性和高效率,但其缺陷是往往忽略会计政策的公平性。传统上,我国制定会计准则更多地是从政府的立场出发,讲究企业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政府管理的需要高于企业管理的需要,国有企业的要求重于非国有企业的要求。我国原《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一条规定,“会计准则制定的目标是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需要,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应当说,这样的目标选择对于转轨经济还是较为合适的。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需要正是会计准则制定效率目标的体现之一,而满足各方面信息需要也正是会计准则制定公平目标所要求的,因而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目标定位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效率目标和公平目标的平衡。

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会越来越占据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特别是证券市场的发展,受企业会计信息影响的相关利益者已经扩大到整个社会公众,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要求不同内容和不同程度的会计信息。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及利益的异质化,导致有更多的利益相关者愿意参与到会计准则制定的过程中来,这些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对我国会计政策的公平性提出了挑战。

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越来越注重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第四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可以看出会计准则越来越像倾向于满足各方面信息需要。

同时,由于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可能导致一系列“会计寻租”行为的发生,而“会计寻租”将导致社会经济效率的损失。另一方面,这样的程序又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会计准则制定得科学和完善,又是具有一定效率的。所以,我们应当进一步通过建立相关的机制控制和完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

篇7: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会计毕业论文

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会计毕业论文

随着当前经济发展迅速,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问题逐渐受到企业组织的高度重视。时代要求企业把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作为管理的基础,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强调突出财务内部的会计控制是企业的管理核心,强调节约资本,适应节约社会发展的需求。拥有完善的体制、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识等是建立形而有效的企业财务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完善企业财务的内部会计控制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企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概念

企业耽误为了实现预期的经营成果、落实经营的理念以及资产的安全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对企业进行管理和约束,以到达提高企业效益和管理的目的。随着经济管理的不断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应运而生,前期为了保障企业的完整和安全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加剧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形成了现代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机制。[1]

二、我国企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

(一)管理者不重视企业单位内部控制

目前,企业单位管理者不了解内部控制这一理论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企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并且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有的也只是走形式,并没有实际的实行。而且内部控制管理的内容不容易整理,全面性和系统性也很模糊,这就导致了我国企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

(二)会计信息质量较差

如今,电视上对企业负债以及会计资产的报道层出不穷,很难反映企业单位现行的经营状态,有些企业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增加虚有的财产,以非法的形式获取不正当的利益,对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会计信息质量较差对会计内部控制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增强会计内部控制管理者的执行能力

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在于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管理者的执行能力。很多企业单位管理者通常不太关注会计内部控制的管理,使制度过于形式化;企业单位一些内审人员的素质偏低,对于企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不能客观地做出评价,使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其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监督、绩效考核体系都不够完善。也对会计内部控制执行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

(四)会计师的素质偏低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单位不断地增加,而每一个企业单位都离不开会计师,使会计师的队伍不断壮大,我们对会计师的各方面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会计师在素质和专业能力方面较低。有一部分会计师对法律法规知识模糊,不考虑自身的职业道德,从而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顾道德谴责,导致会计信息数据的不准确;还有一部分会计师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虽然参加了内在的进修培训,也只是走走形式,很难做到与时俱进。[3]这也是导致企业单位内部控制和监督不足的原因之一。

三、提高我国会计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使企业单位领导认识到会计内部制度的重要性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有效,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管理者的态度和管理的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单位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企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显得更为重要,完善企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财产的安全,保证法律规范的贯彻执行,降低企业单位的风险。使会计的流程更加正规,最重要的是能够保障企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单位领导必须意识到企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在企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完善企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制度和执行能力,学习相关的知识,严格遵守企业单位管理的规范,以身作则,以保证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的实施。

(二)加强企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执行能力 以及完善绩效考核的机制

每个企业的管理都离不开考核,当然在会计内部控制中也要有相应的考核制度。主要考核的内容是:对企业单位会计内部制度执行能力进行考核,考核人员需记录考核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的`改正。在企业单位会计考核制度中,要做到赏罚分明,做到一视同仁。可采取绩效考核的制度,并且将责任真正地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这样才能保证在出现问题时可以找到相关的负责人,并且这样便于奖励和处罚,对于工作人员也起到较好的约束作用。

(三)企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执行人员的各项能力

企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执行人员的聘用和培养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所以想要提高企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不仅仅需要一套完善的制度,并且需要高素质的企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执行人员。对于执行人员的聘用,首先要进行一定的筛选,从学历、工作经验、性格等特点来选择,然后要通过进一步的面试考核,层层筛选,以确保执行人员的各项能力都较为突出,从而加强企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的执行能力。

(四)提升企业单位中会计管理

企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属于单位中会计内部控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涉及了企业单位中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是企业单位中实施各项财务活动的必要前提与根据。预算也是我国实施相关的方针、相关的政策以及进行财政方面的收支进行管理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确保企业单位中各项企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物质基础保障。依照我国《预算法》的相关规定,我国各级政府、各个相关部门及其下属的单位都应该依照国家所编制的运算,在相关预算在编制、实施、调整、审核、监督以及管理的权限上都要严格的依照内部的相关管理控制程序,建立起科学的有效的会计管理体制,使得企业单位内部的财政资金得到最有效的应用。因此,提升企业单位中会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不仅仅监督企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方面,还对企业的组织和行政方面进行监督,并且还对企业单位的审计进行监督。通过具体的实践,证明企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的加强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对于重大事件的决定必须要相关的领导进行书面的授权和批准,对于不具备授权的不允许执行,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情况必须按照规定进行严厉的处罚。从根本上解决这一情况的发生。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四、结束语

想要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就必须要进一步地加强会计内部控制以及监督的工作,使其会计管理的作用在企业单位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以及内部控制的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强相关部门对于内部控制的职能。同时动员社会的力量对其企业单位进行监督,从而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以及监督的机制,使企业单位的服务水平更加规范化,使企业单位能够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左瑞忠.当前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下半月),(08).

[2] 武燕.略论如何加强行政企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2012(02).

[3] 崔慧芹.浅议行政企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中国农业会计, (08).

篇8:论教学语言的运用与规范职称毕业论文

论教学语言的运用与规范职称毕业论文

作为一个刚踏上三尺讲台的教师我来说,既是欣喜也是忧虑。欣喜自己快如愿以偿当上一名人民教师,朝着我的梦想更迈一步。但此时更多是忧虑,更是质疑:我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教师的任重道远,并非如我以前肤浅的以为的只要书读得好,就能当老师。

古人云:“言为心声,慧于心而秀于言”。这揭示了语言艺术与内部修养的密切关系。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再如何强调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时代精神,审美情趣和教学理论等方面的修养都不过份。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老师内部修养的日积月累,就没有一批又一批满足时代需要的人才。

教学语言,是一个教师要完成“传道,受业,解惑”这个任务所离不开的有力手段。深知加强教师内部修养至关重要,而自己在这方面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因此,对于教学语言的运用与规范,我想从自身的经历体验方面分享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讲课的对象感

课堂上的授课,并非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知识经验的传递,需要彼此双方的交流。这交流,除了嘴巴上的交流,更有眼神上的交流。老师简单的一个眼神问候,在学生眼里,是一种莫大的关怀,表示自己被重视着,即使成绩不好,老师依然没有放弃我。这一点之所以让我感触深刻,那是高中的时候。从小我语文功底就不是很好,我始终觉得自己不是学文科的料。到了高中二年级,我的语文成绩还是一直在及格线徘徊。当时的语文老师是一个阳光有活力的女老师,上课经常处于自我娱乐状态,这种情绪也让整个课堂氛围轻松不少。但久了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喜欢上老师的课,因为每次上课老师从不正眼看我,甚至连回答问题也从来没考虑过我。我有种很深很深的挫败感,深得连我内心对语文的微小期盼也彻底抹杀。

二、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感

教师与学生之间最直接的交流便是言语的交流。教师要完成授业解惑的任务,首先必须让学生清晰地听到教师所说的是什么。这就要求老师能够说出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以及把握适当的语速语调。传统教学方式是老师讲授,学生听课的形式,所以教师的语言是吸引学生关注教学内容的关键。如果老师表达的信息学生连听都听不清,很大程度上也会造成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无法集中而开小差,从而影响到教师的整个教学效果。记得大一的物理老师是一位已退休的广州籍老师,他和蔼可亲的面孔让我们一下子就喜欢上他,但却因为老师的普通话不标准加上地方口音重,我们每节课几乎都要侧着头,拉长脖子耳朵努力听清楚老师讲了什么知识点,而且越讲到后面,同学们越没有那个耐心听下去。

三、教学语言的可理解感

教学是一个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先有教师讲授知识点,接着学生通过吸收内化这些知识点从而达到学的目的。而学生要理解知识内容,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表达的条理性,科学性以及生活化。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立场,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来组织所要表达的内容,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学生的学习变得简单化。

我对教学语言的可理解感之所以感触更深刻,来源于我的家教经历。大学期间我接了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奥数辅导兼职,我深深体会到自身教学语言的无力感。小学生的逻辑思维,知识储备与我们存在很大的差异,原本一个对于我们来说很简单的奥数问题,在他们眼中却是难于上青天。一开始,我根据题目的解题思路有逻辑地为学生讲解整个解题过程,原以为如此清晰的讲解,学生必定能立马掌握,但事实却是学生完全听不懂我的整个讲解过程。后来我才悟到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并未完全建构,即使教师看来是条理清晰的流程,学生也未毕能理解。悟到这一点之后,我尝试把奥数问题转换成学生生活中比较常遇到的事件,比如分水果,找位置,比大小等例子重新表达整个问题,再加上实物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易于接受。不过如何组织提炼教学语言,让学生更简单明了地接受新知识,我需要进一步思考与学习。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富有意义的挑战。

四、教师语言的幽默性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是教育中一直追求的目标。幽默的教学语言,可以调动整个课堂气氛,让枯燥的教学内容在教师幽默的解说下如春风吹拂过般生动活泼起来。“兴趣是第一老师”,教师语言的`幽默性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整个学习效果。记得高二的时候,我们面临主修学科的问题,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化学,这还得从我高一说起。高一的化学老师是一个表面看起来严肃正经的人,但让人想不到的是他讲起课来完全颠覆了他整个形象。恰恰是因为老师语言的幽默性,让我们班的同学全体喜欢上了化学。每次都期待化学课的到来,期待老师再一次精彩的讲授。最后,到了高二学期初

我们班的同学几乎都报了化学这个主修课。我想,一个老师的课堂能让每个学生对知识如饥似渴,这教师语言魄力的影响力是怎样的巨大 !

“传播知识,传播爱”,这一直是我所认可的教育观点,教师语言的运用如能以关爱学生作为出发点,从学生的角度来改进教师的教学,组织提炼教师的语言,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的丰富精彩,那么明天孩子脸上的笑容会更灿烂

篇9: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与强化会计监督毕业论文

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与强化会计监督毕业论文

企业会计信息是指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能够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状况。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企业的会计信息的不真实,产生信息虚假,从而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近年来,曝光的企业会计失真现象屡见不鲜,各种各样的违法违规行为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甚至危害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近年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越来越普遍,而且也越来越严重,出现了日益增多的假报表。当前,我国企业中的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关联交易

简单的说,关联交易就是企业关联方直接的交易,包括提供或接受劳务、购买或销售商品等。由于关联方之间存在或明或暗的关系,这类交易往往是非公允性的。具体做法包括虚构经济业务,并以此抬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采用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赊销、或换置股权;委托或受托经营经营,以虚高公司的经营业绩。一些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就是利用关联交易的'结果。

(二)利用制度缺陷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会计制度开始暴露出很多缺陷,一些企业利用这些制度上的缺陷,以获取私利,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如我国的会计准则规定,如果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应当停止其借款费用的资本化,这显然是由企业主观决定的,因此,就出现某些企业隐瞒固定资产已达到可使用的情况,固定资产建成完工后仍然将利息资本化,从而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三)虚构或隐瞒交易

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虚构或隐瞒交易,一方面虚构交易以增加账面销售收入或其它收益,如虚构进账单或对账单,虚增银行存款等;另一方面,隐瞒交易以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不仅阻碍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还会危及到整个市场经济的有效持续发展,总的来说,造成企业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产权不明确

模糊不清的产权归属是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由于产权不明确,导致企业会计缺乏有效的监督,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往往导致会计信息的扭曲和失真,同时,产权界定不明阻碍了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督,企业内部信息很难做到真实透明。

(二)法律法规不健全

企业的会计活动以《会计法》为法律依据和准绳,而现行的《会计法》却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规范不具体,操作性差,容易给人以可乘之机;对信息失真问题的重视不够,尤其是责任规定不明确;处罚标准不够明确等。在一定程度上说,《会计法》并不够严肃,很多法律条文仅停留在条文层面。

(三)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的劳动成果,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与会计人员息息相关,作为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人员需要对组成会计信息的所有要素进行确认,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将对最终的会计信息产生重要的影响。除专业素质外,职业道德素质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有影响,如违背会计法规,迎合领导做假;在领导的要求下,受理假凭证、做假帐、编制假报表,弄虚作假等。

三、强化会计监督的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入世后与国际的全面接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就目前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原因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会计监督: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企事业单位应按照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企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强化财务约束,从而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二)政府部门要加强法制建设, 加大立法、执法力度政府部门应当健全会计机构体系,加强会计的法制化,建立一支完善的负责立法、执法、监督的队伍。进一步完善会计法规体系,完善监督体系,这样才能保证各项会计工作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努力做到“有法可依、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建立“透明”的会计公开体系,加强社会对会计体系的监督提高认识,在全社会相关部门大力宣传以会计法为中心的有关会计法规及实施细则, 以增强各级领导、各会计主体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会计部门的账务系统“透明化”,并完善会计的外部监督系统。会计部门应该定时、定点账务公开,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外部监督系统监督。

(四)加强会计队伍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完善会计专业资格考试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对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要严加处置。

四、结束语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普遍存在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这对企业自身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都有着非常消极的影响。而很多企业为谋求短期利益,仍然采用一些不合法的行为使会计信息失真。为还原“诚信”的企业会计信息,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的共同努力。

篇10: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和配合毕业论文

由于我国本轮经济的收缩期与世界经济的收缩期叠加在一起,又由于金融危机的作用导致了收缩的时间延长和幅度加大。使得当前我国面临的经济问题既有短期性的,又有中长期性的;既有总量方面的,又有结构方面的。面对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及政策传导机制的局限性,很显然,只采用一项经济政策绝不可能实现目的,更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难以独立承担起推进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任。同时,不同的经济政策,其目标和实施的措施、手段以及工具又是不同的,其政策效果也是不同的,甚至有可能存在着某些矛盾。在综合运用各项经济政策时,需要处理好这些可能存在的矛盾,使各项政策之间相互协调,才能够治理中国经济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达到既治标又治本,使中国经济运行实现良性循环的目的。

1.在储蓄动员方面,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扩张和货币供给扩张是有内在协调性的。财政支出扩张刺激需求,扩张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发债实现储蓄动员;二是向中央借款,转而投入实体经济,增加总需求。货币供给扩张刺激需求,扩张也有两个途径:一是增发基础货币,二是通过降低利率实现储蓄动员,增加派生货币。显然,从结构角度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有着此消彼长的关系。特别是在储蓄动员方面,在储蓄规模既定的条件下,两者的效应不可能同步、同等程度实现。同时启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者都在“争夺”储蓄资源,都有可能引起基础货币供给扩张。在增发货币方面,理论上讲,两者可以同等程度放大,但问题是谁也无法承受由此引发的通货膨胀。因此,货币供给的扩张会对财政支出扩张客观上起到限制作用。贷款增长幅度反映的是间接融资的储蓄动员效应的放大程度。现在我国的储蓄动员由于股票市场低迷、严控企业发行,起主导作用且操作简便的就是银行信用扩张。对财政来说,贷款增长会压缩国债发行空间。对高利润追求的本性使得机构投资者不会过多持有国债,银行当然也乐于放款。所以,不能认为财政扩张支出时发行国债没有硬障碍。而且,货币供给扩张时,资本市场会被激活,大量资金会流入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另外,近年来我国居民资金来源结构已发生变化,消费信贷成为居民重大支出的资金来源。从今后趋势看,房价如果下调,购房者会借低利率之机介入房市,此时,房贷规模自然膨胀。这些因素,实际上都是储蓄动员,当然会压缩国债发行的`空间,也会抬高国债发行成本。

因此,在全面启动增长上,货币政策显然有作用空间。货币政策的切入点是直接刺激市场投资需求,而市场主体积极性的强化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在货币供给扩张过程中,调低利率、放松贷款限制的直接效应是限制财政支出扩张。

2.财政政策具有结构特征,货币政策具有总量特征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能对总量和结构进行调节,但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强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有结构特征。而货币政策的重点是调节社会需求总量,具有总量特征。只有财政和货币两种手段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协调配合,才能把政府配置资源和市场配置资源结合起来,做到在有效刺激需求的同时兼顾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目标的实现。

财政政策通过变动收入和支出来调节经济结构。由于税负及支出规模的调整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财政分配关系,并受国家财力的限制。因此,财政赤字或结余都不能太大,这使得财政政策对需求总量调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相反,财政政策对社会供求结构的调整作用要大得多。市场机制可实现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但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为了减少资源浪费,需要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进行干预。财政政策对经济结构的调节主要表现在:通过扩大或减少对某行业的财政投入,来“鼓励”或“抑制”该行业的发展。即使在支出总量不变的条件下,政府也可通过差别税率和收入政策,直接对某行业进行“扶持”或“限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和调节经济结构的效果。

货币政策扩张的优势在于既可充分调动存量货币,又可直接增发基础货币,这对投资和消费的扩张具有无可比拟的诱惑性。其本质上是把更多的储蓄吸收过来注入到实体经济,反过来又使货币供应量按乘数效应增加。从总需求扩张诱导的角度看,利率下调对投资主体和消费主体的吸引力最强。我国现行制度基本不允许实施财政贷款,财政对投资的支持,要么是无偿拨款,要么是贴息,但这两者资金额都比较小,而且不可能大幅扩张,因为财政支出主要是保公共产品供给。货币供给扩张恰好打消了人们对财政资金的期望。

现在刺激总需求,从引导全社会投资和消费角度看,冲击力最大的还是货币供给扩张。但货币政策调节社会供求结构和国民经济比例关系方面的作用相对有限。中央银行运用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利率、信贷规模、公开市场业务等各种工具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从而达到调节社会总需求。可是,因为银行信贷资金是追求盈利的,其在带动资源配置方面要体现市场原则的基本要求,政府不能指望信贷资金能直接按照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投入预期收益率低的产业,特别是公共产品产业。如果真有银行信贷资金做到了这一点,则其背后往往有财政的支持。

为了更好地解决社会经济结构矛盾和总量矛盾,必须根据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不同,要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财政政策直接作用于经济结构,间接作用于经济总量;货币政策直接作用于经济总量,间接作用于经济结构。

从财政政策调节看,对总供给的调节首先反映为社会经济结构的调节,如财政运用税收、贴息和投资政策,引导货币流向新兴产业和瓶颈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对总需求的调节主要通过扩大或缩小财政支出,以结构调节为前提,以刺激和抑制社会总需求。货币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主要是通过中央银行投放货币和再贷款等手段控制基础货币量,通过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等控制基础货币乘数,以有效控制社会总需求。同时,中央银行在控制社会总需求的基础上也会对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

篇11:论公路建设的成本预测与控制会计毕业论文

论公路建设的成本预测与控制会计毕业论文

公路建设的重要意义,早已被人们共识,“要想富先修路”,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谚语。但修什么样的路,怎样修法,那就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么容易了。根据我国公路等级的划分,可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等;除此以外, 根据行政管理体制,我国安公路所在位置以及在国民中的地位和运输特点,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四个等级,实行分级管理。要修什么样子的路,这得根据统一规划,进行勘探、测量、设计、测算、实施,才能修好一条路。

成本预测与控制在的生产经营管理中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在公路建设中,是否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呢?我们认为,同样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成本管理的具体,从广义角度来说,主要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成本考核、成本检查等。但是,公路是一种特殊的产成品,它的特点是生产周期长、投资大以及使用的完整性、同一性等,在建设过程中,成本预测与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仅就成本预测和成本控制的作用等内容作一论述。

一、公路建设的成本要素

公路建设的成本核算要素与其他机械加工企业的成本核算要素是不一样的,公路的成本要素,根据其所在地理位置不同,公路的级别不同、公路的长短不同、公路建筑材料不同等项内容与要求,其成本要素也是不同的,根据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公路建设的土地费用

公路建设的土地费用,主要是指建路基用地,公路防护设置用地,公路养护管理班房用地,公路收费管理部门用地等项费用。

(二)公路建设的路面材料费用

公路建设路面的材料费用,主要的应当包括石料、石子、砂、沥青、水泥、钢材等项费用。

(三)公路建设的防护材料费用

公路建设的防护材料费用,主要是指排水系统用管道、护路基的草皮、树木等项费用。

(四)公路建设的人工费用

公路建设的人工费用,是指从开始设计、测量、施工等过程中的直接人员费用,或者是与此路建设能确定的间接建设人员的费用。

(五)公路建设的机械设备费用

公路建设的机械设备费用,是指公路建设用的压路机、运输机械及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用于排水的抽水机等项费用。

(六)公路建设的其他费用

公路建设的其他费用,主要是指临时通讯器材、防风、防雨用材料、路边标志牌用材费用以及其他临时用的费用。

二、公路建设的成本预测

(一) 公路建设成本预测的意义

公路建设的成本预测,是指建设某条公路所需要的总投资的资金额。所谓预测,是指用的,预计推测事务的趋势。其主要特点是:根据过去和现在预测未来,根据已知的推测未知的。预测的根据是对被对象的发展趋势有指导意义。这种性,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和掌握,并据此事先对它们的发展变化进行科学的估计。预测具有三个共同的特征:各种预测都有不同程度的资料为依据;各种预测都涉及到未来;各种预测都存在不稳定性。

成本预测是经济预测的一种,这是根据成本核算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因果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动趋势作出科学的预计。公路建设的成本预测,就是依据现有的历史资料,对计划建设而未建的公路,作出投资金额及其效果的客观论断。其目的就是领导的决策提供有力可靠的依据;更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资金进行投资,取得最有价值的经济建设效果。

(二) 公路建设成本预测的作用

1.成本预测为成本决策提供依据

成本预测是从客观实际出发,系统的研究有关国内外公路建设的信息资料,并对所建公路的客观实际情况作出科学的论断,提出修建公路的若干可行性方案,供领导决策。

2.成本预测为确定目标成本打下基础

成本预测是公路建设成本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定公路建设成本、建设计划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科学分析阶段。在建设公路之前必须作科学的分析论证,预测出建设完整公路所需要的总投资额,以此进行计划成本目标考核的依据。对每一条公路的建设,都应当有精心的预测,以免造成不应有的失误。

3.成本预测可确定公路建设的最佳投资方案

成本预测对建设某条公路可以从资金投资的多少、施工建设的难易程度、建设公路的远近里程、未来完工后的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考察、考核、测算,并以此为依据,提供若干套建设方案,根据多方面的综合平衡,选出公路建设成本预测的方法。

国内外成本预测的(包括预测)多达数十种,其中最常用的也多达20种,总体上可以概括为直观预测法、相关法、时间序列分析法三大类别。

1.直观预测法

又称判断分析法,它是由预测者在通过对市场及其它有关方面的调查而掌握比较全面的资料后,凭借其工作的经验和综合能力,预计未来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多数是在缺乏准确数字资料的情况下的,常用的形式是访问、现场观测、召开座谈会等,此方法多用于新产品、新项目的开发前阶段。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预测费用投资少,预测所需的时间短,其缺点是预测效果的客观性较差。

2.相关分析法

亦称因果分析法,就是通过对导致成本变化的原因的分析,揭示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据此预测成本未来变化的趋势的一种方法。例如投入产出法、回归分析法等,相关分析法预测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都相对较强,但其实际操作难度较大。

3.时间序列分析法

亦称为阶段序列分析法,这是以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运用一定的数字方法使其向外延伸,借此预测成本未来发展变化趋势的一种方法。常用的有本量利分析法、加权平均法、平滑指数法等。时间序列分析法是以已有的统计资料为基础来进行预测的,优点是其预测结果人为的主观因素较少,简便易行,费用不大;缺点是其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实用性,由于受历史时间的限制,可能与现在的成本发展趋势关系不够密切。

公路建设进行成本预测运用这些方法时,直接运用有时比较困难,但可把所计划建设的公路分成若干段进行预测。在进行具体的预测时,可以按照不同的建设路段标准与要求,分成平原路、丘陵路、山区路、桥梁、涵洞等建设情况来进行预测。然后把所有预测的结果相加,即是全路完整建设的预测结果。

三、公路建设的成本控制

(一) 公路建设成本控制的意义

控制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手段,是对已存在的活动施加, 使其能按照预定的方向进行的过程。成本控制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影响成本的因素加强管理,及时发现与预定的目标成本之间的差异,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完成预定的目标,尽可能以较少的耗费,尽快把公路建设好,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发挥积极作用。

公路建设的成本控制,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来说,可以分为广义的成本控制和狭义的成本控制。广义的成本控制,是贯穿于整个公路建设的各个阶段,具体来说,包括公路建设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狭义的公路建设成本控制,仅指事中控制,是指在公路建设过程中,从开始投入施工建设起,对整条公路建设的形成和偏离成本要素指标的差异所进行的日常控制。就目前来说,客观的实际情况要求公路建设不仅注重日常建设成本控制,还必须重视事前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新建公路的设计成本、施工建设的方案成本、所需建设材料的采购成本以及其他备品配件的储存成本的事前控制等。

(二) 公路建设标准成本控制的确定

公路建设的标准成本是指在提高建路速度和杜绝浪费的前提下, 建设一条标准公路所需的一切费用。所谓标准是指衡量公路建设的尺度,一般可分为四种尺度:

1.公路建设的基本标准

公路建设的基本标准,通常以实际标准成本的一段或选择某一条公路建设的实际成本作为标准,以此来衡量各段公路建设的成本高低,确定成本差异及其发展趋势。这种做法,类似统计学上的基期分析法,以其数为底数,来确定某条路段的发展趋势。

2.公路建设的理想标准

公路建设的理想标准,是指符合成本控制需要的,在正常运行状况下所发生的最低成本。也就是说,建设某一条或某一段公路的投资建设成本额是最低的,这是成本控制的理想境界。如果以此作为公路建设的日常成本控制标准,往往会发生高不可攀、难以实施的情形,其结果,表面上是标准成本,实际上是要求过高而难以实现或者无法实现的标准,起不到激励和促进作用,也很难实现成本控制的目的。

3.公路建设的正常标准

公路建设的正常标准可以理解为平均成本,即是把以往建路整个投资的实际数额(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的平均单位成本作为标准成本。这种平均化了的成本,是综合了成本控制的所有成绩与失误。如果是以往建设公路时,成本资料不全或者是成本控制较松,平均成本很容易达到,以此作为今后成本控制的尺度,显然要求过低,难以取得改善管理的'效果。

4.公路建设的预期标准

公路建设的预期标准是指在具体实施的一个短期时间内,即在一个预算或期间内,努力提高公路建设的效率,避免浪费的前提下必须发生的成本,这是在预定条件下可能达到或者是应当达到目标。如此实际发生的成本与预期发生的成本相比较,能够表示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降低,即表示公路建设投资的节省或浪费。

通过以上分析,公路建设的标准成本宜采用预期标准,因为预期标准比理想标准来得宽,比正常标准来得严。从整体来看,预期标准有点折衷,有积极现实的意义。它既消除了以往存在的不必要的浪费与损失,又给成本控制比较合理的宽限,通过努力之后是可以争取达到的目标成本。

(三) 公路建设成本控制的主要步骤

要投资建设一条公路,必须通过精细的预测等若干步骤,然后才能具体地实施,成本控制是公路建设在实施过程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成本控制的依据是成本管理的各项制度和建路成本费用计划指标,实施成本控制,是保证公路建设的投资费用计划实现的最有利的措施。在具体的成本控制时,主要包括四个环节:

1.制定公路建设标准

公路建设标准,即指整个建路的投资费用计划的总目标,具体分解落实到公路建设的各个路段上,根据不同的情况,分为平原路段、丘陵路段、山区路段以及桥梁、涵洞等,实行定量化分工管理,达到控制的目的。

2.执行公路建设标准

执行公路建设标准就是运用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例如根据公路建设的分段情况,实行投资限额制、费用包干制、责任成本控制等使公路建设的实际支出,控制在标准之内,既节省开支,而又保证公路建设的质量,达到高标准、严要求的控制目的。

3.公路建设的差异

计算公路建设的差异就是详细记录公路建设指标的执行情况,对实际与标准进行对比,确定差异的程度与性质,对每个路段环节上的差异多少要按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记录,并要精确地计算,避免错误的发生。对于不同情况的路段要分别进行计算其细微的变化,要分别记录,只有这样才能为今后的情况分析有实际意义。

4.公路建设的差异分析

公路建设的差异分析就是深入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造成差异的责任归属,如有可能,要尽快地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消除差异的蔓延与扩大,达到成本控制目的与要求。

(四)公路建设成本控制的作用

1.能够激发公路建设者对成本控制的责任感

建立责任成本控制制度,把建设公路的全部投资按相关标准划分成经济责任,层层落实到各建设路段、部门、班组以至个人,把公路建设的成本信息处理及工作考核,与各有关的成本控制指标紧密联系到一起,这样做可以增强各建设部门、单位、个人的责任感,促进他们在各自的责权范围内,对建路投资成本管理行使控制权,达到公路建设投资的目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修建高质量的公路。

2.加强主管部门对施工建设情况的业绩考核监督

公路建设的成本控制,能够使各分段施工的部门、单位明确责任权限之后,有了考核业绩的目标,是好是坏一目了然,能够有效地改变公路建设当中的职责不清、功过难分的“大锅饭”现象,由于功过分明便于奖惩,充分调动各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公路建设成本控制的目的。

3.促使节约资金并合理利用资金

公路建设是百年大计,建设一条公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建设施工不当,就会造成大的损失和浪费,因此,每建一条公路,都必须经过多次的论证,其目的是为了建设公路宏观上经济合理,利国利民,促进经济的与的繁荣,成本控制的作用是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达到把钱真正用于“刀刃上”的目的。促使节约资金,合理使用资金,不是进行单纯的资金管理,而是要把资金管理活,要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充分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

公路建设的成本预测是公路建设的前期工作,它是指导公路建设的方向。如同时计划建设几条公路,那就得预测先建设哪条最、最实惠、最有利于国、最有利于民,经过综合平衡,结合当前实际,然后决策建设哪条公路。由此可以看出,公路建设的成本预测是决策的先决条件,只有正确地预测,才会有正确的决策,二者是密切相关的。

公路建设的成本控制是公路建设的重要施工环节。它贯穿于整个公路建设过程之中,标准成本控制制度,不是一种单纯的成本,它是把成本的实际发生额划分为符合标准的成本和脱离目标的成本,以成本差异为线索进行,掌握差异形成的具体原因,分清责任,并据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正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标准成本制度的最大特点,是能够把公路建设的事前成本预算、日常施工的成本控制和公路建设完工后确定的实际成本,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它是加强公路建设成本管理、提高公路建设投资资金效率的重要工具。

篇12: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现状与对策毕业论文

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现状与对策毕业论文

摘要:我国对外贸易的进出口总额逐年增大,经贸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贸易伙伴相对过于集中,传统优势产业受国际影响较大,针对这一系列的对外贸易现状,提出三大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对外经贸 现状 对策

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现状

1、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宏观现状分析

(1)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增大。根据相关统计资料,中国的对外进出口从1978年206.4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6207.7亿美元,2003年进出口总值更达到8512.1亿美元,再创新高。

(2)经济贸易格局发生了变化,但仍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实质出口产品,工业附加值不高。中国对美出口以纺织服装为主的格局已开始发生变化,计算机通信类产品出口份额在上升。但是结合中国商务部的统计可以看到,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仍然是加工贸易类,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工业附加值不高。

(3)贸易伙伴过于集中、抗风险能力不足。我国的贸易伙伴仍相对集中在欧亚和美洲,特别是有限的几个国家,如排前3位的分别为日、美和欧盟,对这三者的贸易额占到总额的近一半。这种贸易格局不具备足够的抗风险能力。

(4)传统的优势产业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近几年,这些产业商品的国际市场出现萎缩现象,三个方面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①一些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对我国出口贸易造成冲击;②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限制进口;③随着中国经济能力的增强,外国取消对中国的优惠政策。

2、微观层面的对外经贸

(1)国际贸易及国际金融方面的人才缺乏使企业承担更大的经营风险。有人预测过,中国入世后外贸及金融方面的人才缺口大概在20万左右,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取得进出口许可权,这方面的人才缺口将会更大。在这种情况下总会有一些企业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人才,并因此要承担两方面的额外风险即由于不熟悉WTO规则所需要承担的风险以及金融知识的匮乏所要承担的风险。如果不能规避这两方面风险,企业就可能会遭受灭顶之灾。

(2)信息不对称导致无序竞争。比如说,中国的一家企业想对美国出口家具,它是不清楚全世界会有多少家具制造商将向美国提供家具的,但美方则不同,假如它想从中国进口家具完全可以通过D些正常的信息渠道调查清楚中国家具产业的产能。这种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行业的无序竞争。

(3)研发能力不足阻碍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中国的外贸企业由于技术达不到要求被拒之门外的事屡见不鲜。而且由于技术水平的原因,我国的产品很难挤入高档次系列。研发能力的不足也使我国企业产品附加值不高。

二、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对策

1、完善中央、省、市三级分级化管理的纵向体系

(1)参与WTO规则及双边协议的制定及修改。加入WTO是一柄双刃剑,虽然总体上来看对我国有利,但有些WTO的规则的确对发展中国家是不利的。以中美签订WTO协议有关农业条款和金融条款为例,这份协议规定如某产品大量涌入美国市场,美国政府可以采取特别手段保护国内产业。这个条款与反倾销法案相比要更为苛刻,此类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的条款还有很多,中央一级外贸部门显然应积极主动地参与此类协议的修订,为我国的外贸企业争取利益,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争取。

(2)分析全国性商品进出口结构,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商务部可以通过对进出口结构的分析,找出竞争优势、劣势产业,产能过剩和产能不足产业,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抑制过剩,发展不足。

(3)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政策帮助。中国的贸易伙伴相对集中,不利于抗击风险,海外市场的开拓虽然靠的是企业或行业,但政策性的帮助也很重要,这些政策只能由商务部提供,这样才能使国内企业大胆进军新的国际市场。

(4)对外贸进出口许可证发放的控制。商务部门可以根据行业的统计数据对外贸企业实行末位淘汰,每年取消一部分企业的外贸经营权,保证外贸企业处于良性经营及竞争状态,这样可以减少一些无序竞争。

(5)为企业提供完备的信息服务。省市两级外贸部门的任务相对类似,一是分析本地区进出口产品结构,确定本地区的优势产业;二是为本地区的进出口产品提供各方面的帮助。

2、建立以专业外贸公司为纽带的行业内部的横向战略联盟

(1)人才自由流动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在这种联盟体系下,不需要各个外贸企业都要有自己的外贸专业人才。以专业外贸公司为媒介,专业人才可以作为流动资源,在项目需要的时候他在这个公司工作即可,这种方式也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因为公司节省了支付人才的固定费用。

(2)应对冲击,特别是关于倾销的控诉。在国际市场上一旦遇到关于倾销之类的情况,只有全行业统一口径才能在国际谈判中取得相对较好的效果,这时候联盟的结构会变得暂时紧密。而且联盟的`建立也有助于减少个别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扰乱出口秩序的情况,因为不规范的行为虽然不会受到直接的制裁,却可使不守规则的企业被排除出联盟,降低企业的信誉。

(3)建立行业信息平台,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战略联盟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为成员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本行业详细的数据。而且联盟也可以做出行业分析、企业排名,预测下一期的进出口,并通报商务部,为商务部许可证的发放决策提供依据,预防后一期的无序竞争,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有了这种信息平台有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3、企业自身重视价值工程分析

行业间的横向战略联盟是一种松散的联盟形式,联盟成员间依然存在自由竞争关系,这就要求企业运用价值工程来指导产品的研发、生产,以提高自身竞争力。可以利用外部资源,建立一种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将资源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既是双赢策略,也是一种相对快捷的方式。

以三个方面的对策并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互联系的。纽带则是信息,借助现代化的信息交流平台,这些对策对使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起到促进作用。有了这种信息平台显然有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平狄克.微观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薛容之.国际贸易[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边城》与《倾城之恋》:两版爱情,一样悲凉

边城读书笔记两篇

围城小说读书心得

围城小说读后感作文800字

必修二语文《兵车行》教案

高三作文3000字:假期作业之读后感

围城读后感800字

论《边城》的艺术美质

高二历史人教版教学设计

围城的读后感800字

毕业论文-论《边城》与《恋爱中的女人》的忧患意识
《毕业论文-论《边城》与《恋爱中的女人》的忧患意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毕业论文-论《边城》与《恋爱中的女人》的忧患意识(精选12篇)】相关文章:

高一必修二语文作文亲近自然2022-10-14

围城读后感800字以上2023-07-05

围城读后感高二作文800字2023-09-17

文艺随笔二篇的结构提纲2022-08-25

高中学生围城阅读心得作文2022-05-06

西游记读后感3000字左右2022-05-07

《边城》读后感心得体会作文2022-10-20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2022-08-16

《拟行路难》教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3-03-24

《边城》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23-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