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护理毕业论文((通用13篇))由网友“Giorno”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本科护理毕业论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护理本科毕业论文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模板
摘 要:近年来,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主要治疗策略是经鼻内镜手术治疗,但是由于儿童鼻腔、鼻窦的解剖与 有所不同,因此在鼻内镜手术治疗之后的各种护理成为当前临床医学实践研究的重点课题。文中对儿童慢性鼻窦炎的发病机理和当前的研究水平做了简单的论述,并深入探讨了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护理策略和措施,希望对临床护理实践起到一些借鉴性的作用。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儿童慢性鼻窦炎;护理
1. 研究目前状况的客观描述
经鼻内镜手术治疗 鼻窦炎的效果已经得到了肯定,但是儿童的慢性鼻窦炎因与 的鼻腔和鼻窦解剖有所不同,在治疗策略上也较为特殊,以此需要对儿童实施术前护理、术后护理、术腔护理以及各种并发症情况的观察等,采用系统性的护理策略,不但可以推动儿童鼻腔鼻窦黏膜的生理功能恢复,而且还可以减少和预防术后各种并发的发生,在医学生被认为与手术有着同样的重要作用[1]。本文的数据来源是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以“儿童慢性鼻窦炎”和“术后护理”为检索词,共搜到76篇相关文献,其中只有2篇,有40篇,有122篇之多,分析上述数据得知,针对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鼻窦炎护理的研究从20开始逐渐增加,但是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因此开展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护理的研究对患者和医疗事业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
2. 研究内容分析
2.1 术前护理
在行鼻内镜手术治疗之前的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心理指导,护理人员要结合儿童的实际病情,详细讲述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的优越性和安全性,并告知患者和患者家属术前需要的一些准备事项,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理由要耐心的解答,帮助患者消除对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顾虑,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加强读一患者的沟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环节患者的紧张情绪,而且也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对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术前护理也是遵循了新医改中制定的以患者文本的人文理念[2]。
2.2 术后护理
术后的.心理护理:儿童患者在术后住院恢复期间往往有焦虑的情绪,而且伴有剧烈的鼻腔疼痛,有研究显示疼痛的程度会随着人的焦虑情绪而上升,因此护士应该在术前的护理中告诉患者,疼痛一方面是鼻腔手术阻塞引起。另一方面与患者的情绪有很大关系,并且手术局部炎症反应会导致致病物质释放的增加,术后患者的鼻腔粘膜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上述两种理由都会引发患者组织部位缺氧,进而压迫该区域的三叉神经末梢,患者就会产生鼻腔疼痛和头昏的症状,此时护理人员可以适当的引导患者听听舒缓的音乐,或者找一些温和的话题与患者交谈,以此来环节患者对疼痛部位的注意力,有助于患者术后不舒适的反应。
体位护理:术后要让患者保持平卧且头偏向一侧,这样可以使鼻腔分泌物和血液流出,保持呼吸道顺畅,在患者麻醉清醒之后采取半卧的姿势,这样有利于呼气和减轻头部的胀痛感。
饮食护理:在术后如果患者的麻醉清醒较快,而且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之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前进食,补充身体的生理需求,减缓术后的不适症状。
病情观察和护理:对术后病情的观察和护理主要是为了患者出现其他的并发症,一旦出现其他的异常病症则可以早发现早治疗,由于儿童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同时术后一般采取全麻的方式,儿童在术后的几个小时内容易处于嗜睡的状态,因此全麻术后儿童在清醒之前需要全程的监护和吸氧,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神志、脸色、生命体征以及鼻腔流血的情况,并做好的详细的记录。术后每隔15分钟检查1次患儿的生命体征,清醒之后使其保持半卧的状态,减轻头部的肿胀感和疼痛感。
术腔护理:对患儿进行术腔护理主要是为了减轻患者鼻腔的结痂情况,避开鼻腔和鼻道粘连,而且也可以推动术后鼻腔炎症和水肿的消退。在手术3天之后可以将患儿鼻腔内部的膨胀海绵取出来,保持鼻腔通畅,如果此时患者的鼻腔出现渗血的现象则可以向患者鼻腔喷减充血剂,也可以滴入适量的生理盐水。手术后的第4天要帮助患儿换药,清楚鼻腔内部的血块、息肉、肉芽等,防治鼻腔狭窄,要彻底清楚鼻窦内腔的粘稠性分泌物,并使用生理盐水清洗术腔,频率保持在1周1次即可。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因为鼻窦与眼球、视神经以及颈内动脉相邻,如果术后的护理不到位极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鼻腔内镜手术可能引发颅内和全身性的并发症,而并发症与手术者的实践经验有很大的关系,褚薇薇研究的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护理中有3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占据研究对象的5.6%,因此需要在术后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和定时的换药,清楚术腔中的病变组织,保持患者术腔内的通气顺畅[3]。
术后要特别注意患儿是否出现眼痛和视力下降的症状,并检查患儿眼脸是否存在淤血、肿胀和眼球运动障碍灯,如果有迹象表明患儿术后出现了眼内并发症要立刻通知医生采取有效的治疗策略。
3.结束语
儿童慢性鼻窦炎虽然经过严格的药物治疗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目前鼻内镜手术依然是最有效的治疗策略,而且手术治疗可以消除儿童鼻腔结构异常导致的鼻窦通气引流障碍,但是术前、术中以及术后需要全面的护理措施,避开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推动患者的恢复,文中对鼻内镜手术的全过程护理做了全面的探讨,希望对临床护理实践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朱小燕,邹恒英.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与临床分型的关系[J].中国内镜杂志,,01:92-94.
[2]陈奕辉.内镜下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3:11048-11050.
[3]粘家斌,符徵,魏欣.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5:1174-1175.
篇2:护理本科毕业论文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目的总结妇产科围术期感染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我院妇产科的围术期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所采取的临床护理方法不同而分为实施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将两组感染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作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8.3%高于对照组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4.6±0.8)d短于对照组(8.4±4.2)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妇产科围术期患者提供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抗感染力,规避围术期感染风险,利于患者尽早恢复,提高手术疗效。
【关键词】妇产科;围术期;感染
产妇、新生婴儿等易感人群是妇产科主要住院患者,妇产科围术期患者一旦发生感染可能诱发如排尿困难、盆底功能障碍等相关疾病,通过手术治疗虽然能获得较高治愈率,但术后护理也是相当重要的',本文选取2014~我院妇产科收治围术期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予以观察组与对照组采取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旨在探索妇产科围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20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围术期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年龄23~52岁,平均年龄(34.7±5.4)岁,包括23例剖宫产术,18例子宫肌瘤剔除术,5例全子宫切除术,12例卵巢癌根治术;对照组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36.2±4.9)岁,包括19例剖宫产术,24例子宫肌瘤剔除术,3例全子宫切除术,12例卵巢癌根治术,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与手术方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患者实行并发症护理、入院指导、围术期卫生与营养护理、抗生素使用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护理总满意率及感染率,采取评分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本次护理满意度,将护理满意度分为四个等级,①非常满意:85~100分;②满意:75~84分;③基本满意:65~74分;④不满意:0~64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发生感染8例占13.8%,对照组围术期发生感染19例占32.8%,观察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4.6±0.8)d短于对照组(8.4±4.2)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治疗是围术期的重点但临床护理也是相当重要的,因其妇产科患者自身特殊性,所以比其他普通科室患者更易发生感染,院内感染与院外感染是其主要两种感染条件,控制感染因素是感染预防的关键。妇产科围术期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妇产科手术患者切口类型包括Ⅰ、Ⅱ类切口、Ⅲ类切口,其中Ⅱ类切口中又涵盖子宫、附件切除术、剖宫产术、宫颈癌根治术等相对比较干净的切口;还有就是结肠术、卵巢癌灭减术中剖破肠管所造成的一类污染比较严重的不干净切口。这三类切口的感染率分别为1%~5%、3%~20%、30%~40%。
(2)寄生但不致病的微生物普遍存在于正常女性阴道,受外界干扰妇产科手术患者内分泌与免疫功能会发现微改变,体内乳酸杆菌阳性率降低,而大肠杆菌与脆弱类杆菌等劣性菌群阳性率升高,术后感染风险大大提高。另外医疗措施的加强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源性感染率的升高,加之糖皮质激素、手术范围的扩大与抗代谢药物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自身抵抗力,机体呈免疫妥协状态。抗生素的不合适使用,导致耐药菌株增多,降低抗感染疗效[1]。
优质的临床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增强手术治疗疗效的作用,对于妇产科围术期患者主张实施护理干预以降低围术期感染率。对所有入院患者提供入院指导服务,针对患者对于陌生环境及手术治疗的过度担忧所表现出的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采取必要的心理疏导。建议患者早期在家属帮助下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子宫修复。规范围术期患者抗生素使用,防止抗生素滥用致菌群失调不良事件发生,严格按照适当、适时、适量的使用准则进行抗感染治疗,结合患者手术术式、手术程度、手术环境存在感染机率的大小制定科学有效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方案[3]。
腹胀、尿潴留、切口感染、咳嗽是妇产科围术期患者常见并发症类型。早期帮助患者勤翻身或做适量的床上运动,结合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开展床下运动,加速肠蠕动恢复防止发生腹胀。给患者听流水声使患者产生条件发射,或者使用热水袋敷下腹部,通过按摩下腹部刺激膀胱平滑肌收缩,抑或是针刺患者三阴交穴处理术后尿潴留。双手按压切口两侧以便于患者用力咳嗽排出痰液,降低肺炎发生率。结合患者切口感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处理已感染切口。综上所述,在妇产科围术期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率,增强手术疗效,同时还能满足不同患者护理需求,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好,护理干预可以作为妇产科围术期患者临床常规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晓霞.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340-341.
[2]王艳芳.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16(49):316-317.
[3]刘丹.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3):4833-4836.
篇3:护理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学思模式”的改革成效。方法:采用质性研究,在护理学专业23级本科118名学生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21例,通过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采用阅读、分析、反思、分类、提炼5个步骤分析提炼主题。结果:本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科研兴趣,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结论:本改革在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综合素质和毕业论文质量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 学思模式;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工作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论语・为政》中孔子关于“学”与“思”关系的名言。孔子提倡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主张学思并重。毕业论文是护理学本科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养成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提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体验科研和培养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将孔子的“学思并重”思想应用于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具有现实的意义。
1 教学改革方法
本研究以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为切入点,引入孔子“学思并重”的教育思想,对我校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工作进行深入研究。
1.1 全程监控毕业论文工作
实行院系合作导师制,即临床和校本部教师共同指导毕业论文工作。学校定期派老师到临床配合临床导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督促,对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评审和论文答辩等关键环节加强质量控制,优化各个重要环节,并对其论文质量及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1.2 优化教学实践环节
见习环节:阶段式见习,从第一学年到第三学年每学年安排1次见习,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让学生早接触、早了解、早融入临床,为毕业论文选题做好准备工作。教学环节:在第3学年开设《护理科研》(含统计学),课程结束即安排第3次见习(要求带着选题任务到临床),为毕业论文工作做好理论与实践准备。毕业实习环节:两段式毕业实习模式,第1阶段完成主要科室和社区护理实习,第2阶段根据个人兴趣自主选择1-2个科室实习,使学生可以利用第2阶段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成毕业论文。由此,学生完成从“学”到“思”,进而升华到“学思并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在护理学专业23级本科118名学生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要求:抽样覆盖各实习点(我系实习点共16所医院,5个社区服务站,其中省级三甲医院5所),研究对象均能用语言充分表达自己内心感受并同意受访,研究样本量以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为饱和标准。最终确定访谈对象21人,按照实习综合成绩优秀7名,中等7名,较差7名。
2.2 研究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1]。研究中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探讨我系“学思模式”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改革的利弊。访谈前,向受访者说明研究目的,并讨论选择适当的访谈时间和地点;访谈时,取得受访者同意后进行录音。访谈者均进行过提问、倾听和回应技巧的训练。访谈以有重点的谈话形式进行。每次访谈分别以“你对本科生做毕业论文有什么看法?”或“你在做毕业论文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什么困难?”等开放式提问作为开始,对学生提问。每例个案访谈4~6 min,全程用录音笔录音,并记录受访者的表情、情绪等变化。访谈时录音可以确保研究者掌握所有重要细节并且防止“偏见”。访谈结束后及时将录音资料转化为文字。资料分析时,研究者反复聆听录音,对照并阅读每一份访谈记录,析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汇集,写出备忘录;最后归纳提炼主题。以归纳的方式进行内容分析,当不能归纳出新类别时,即资料达到饱和。
3 结果
通过访谈,学生对本研究所做的改革表示认同,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有利于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撰写毕业论文可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但存在选题困难,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等问题[2-3]。本研究显示我系所做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毕业论文质量。个案4“我觉得还是有自选科室比较好,因为我们论文进行主要是在后半阶段,而后半阶段我们时间会相对比较充裕,有利于我们做毕业论文”。个案6“学校在我们大一、大二、大三学年都有安排我们见习,每次见习前老师都有布置思考题和作业,这样给了我们一些适应时间,让我们不断接触和思考,特别是第三次见习前,我们刚学过《护理科研》,然后带着要写毕业论文的想法到临床,回来再到图书馆查资料,毕业实习时感觉比其他院校学生进入研究状态更快”。个案11“学校老师定期到我们实习医院来,给了我们很大的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我们感觉学校还是很关心我们的,我们得表现得更好一些。……像数据统计知识,一般临床指导老师欠缺,学校老师来了我们问起来很方便,打电话经常讲不清楚,也就不爱打了……,我们也会时时想毕业论文的事,而不会因为考试、就业等因素应付了事”。
3.2 有利于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4]
评判性思维自2世纪8年代被引入护理领域后日益受到重视,被认为是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5]。我系教师继承传统教育思想精髓,在教学各环节注意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特别通过毕业论文环节,使学生真正学会思考和反思,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个案7“论文的写作放在实习的后半段,对于与病人的沟通、交流方面的经验,我们已经比较丰富,我们学会了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病人需要什么”。个案2“以前认为书本上的东西肯定是对的,听老师科研讲座和指导后再查资料,发现有一些东西是不同,觉得很有意思”。个案2“我认为重点不在于结果,而是在于做的过程。你可以了解到要做一篇论文,你要通过哪些步骤来实现它,遇到困难怎么去解决它”。
3.3 有利于增加学生科研兴趣
我系在21级和22级本科学生中试行毕业论文工作中发现:学生对在校期间从事科研活动兴趣较高,但真正做毕业论文时却积极性不高,这与范氏[3]的研究结果一致。故本次改革加强教师在毕业论文工作中对学生的指导,科学、人性化管理,合理安排毕业实习时间,增加了学生科研兴趣。学生个案1“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科室,因为写论文要是没有自己的兴趣在内的话会很累的”。个案1“毕业论文有一个中心,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针对中心我们可以去调查,比如去网上查查资料,翻翻书本之类的。我们有自己的想法,带着自己的想法、观点去看书,挺有益的”。个案18“我们比其他学校更规范、系统,有开题,有中期检查,有答辩,都是学校老师和临床老师一起,学校老师也经常来医院和我们交流……,感觉很正规,写出的文章更像论文。……看自己写出的论文蛮自豪的”。
3.4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因为毕业论文工作要求每位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而完成毕业论文必须依托医院和社区、依靠老师的指导、病人的配合,同学间的互助,迫使平时不爱与人交往的学生鼓起勇气沟通交流,有一定沟通能力的学生认真思考如何沟通获得别人的帮助,从而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个案11“从学校到医院这个大环境,与人沟通交流是很大的一块,……,因为要做毕业论文,我们得学会怎么和老师沟通,怎样做才能得到病人的肯定和认可,接受我们的意见,配合我们,更有利于我们的工作”。个案15“学校老师经常下临床,我们可与老师进一步沟通。同时,与临床老师、病人沟通存在问题也能跟学校老师说,让老师帮助我们,提高了我们的沟通能力”。
4 讨论
我校从21级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开始毕业论文工作,经过21级和22级2个年级学生试行,在广泛征求学生、临床和学校老师的意见基础上,在23级护理学专业本科实施改革:加入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理念,改临床一对一导师制为院系合作导师制,改单纯医院控制毕业论文工作为学校全程监控毕业论文工作,改集中见习为阶段式见习,毕业实习改单纯科室轮转为两段式毕业实习模式,在整个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学思并重”。通过研究显示本改革在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但由于人力和财力所限,仅福州各实习点可以派老师1个月下临床1次指导学生,其它地、市实习点只能1个学期去1次,监控不能完全到位。一些实习点临床论文指导老师存在指导毕业论文困难,学校需开办论文指导学习班帮助临床老师尽快提高。
【参考文献】
[1] 肖顺贞.护理研究[M].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6:26-28.
[2] 段明娟,钟玉杰.护理本科毕业生对毕业论文提升科研能力认同情况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 27, 13(25):2355-2356.
[3] 范红斌,邓超,李英,等.护理本科毕业生科研态度调查. [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 27, 17(3):266-267.
[4] 彭美慈,汪国成,陈基乐,等.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4, 39(9):644-647.
[5] 许虹,彭美慈,汪国成,等.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6, 41(2):155-157.
篇4:本科护理毕业论文
【摘要】通过人性化护理的开展,使科室对“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和中心任务得以展现和进行。以护理行为人性化、心理护理人性化、护理制度人性化、环境布置性化四个方面来阐述人性化护理,认为在“护患关系”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只有通过人性化护理,才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加快患者身体的康复,融洽护患关系。
【关键词】护理 人性化 骨科
骨外科病人的创伤,多数是意外所致,这往往对受伤病人的身体造成很大的痛苦,以至于患者贺家属的情绪波动较大,心理造成考验。而这时如果又遭受护士的漠视,则很容易发生“护患矛盾”,对科室和患者均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想生物-心里-社会模式转变[1]的时候,护理的理念也在改变。“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成为新型医疗模式的核心。近年来,我院通过对骨科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措施,有效改善了护患关系,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整体护理水平。
1 人性化护理理念的教育
要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首先要使每一位护理人员对人性化护理的概念都有清晰的认识。只有充分了解什么是人性化护理以及它的重要性,才能自觉地开展人性化护理。科室要定期对护士进行理论培训,不断深化护士对人性化护理理念的认识。
1.1 人性化护理的内涵
人性化护理是以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以及个人隐私为核心,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目的是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感觉方便、舒适和满意的一种护理方法。
2 人性化护理的开展
2.1 护理行为的人性化
2.1.1 接诊时应态度友好、主动关心患者,仔细认真地回答患者的每一个询问,做到真诚和负责。向患者介绍责任护士和经治医生姓名以及病区环境,住院须知及病房设施的使用。入院后安排好患者检查程序,保证患者及时完成各项检查。[2]
2.1.2 责任护士对所管患者做到是知道,即姓名、年龄、职业、病情、用药、诊断、心理、护理、饮食、社会因素等。并主动热情与患者沟通、交流,做好健康宣教:知道用药、特殊饮食、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责任护士还应不时地询问患者的病情状况,为治疗提供方便。对康复期的患者应及时协助并指导进行康复锻炼,向患者展示护理人员应有的骨科知识,增加病人的信任度。
2.1.3 医生下达出院医嘱后,在护士指导下办理出院手续,对出院所带药品的使用方法做出详细明确的指导说明,对不同骨科疾病给予不同的出院指导处方,告知注意事项,递上一张护患联系卡和一句温馨的祝福。患者出院一周后进行电话回访,关注患者出院后的健康状况并嘱咐有关注意事项。
2.2 心理护理的人性化
2.2.1 心理护理是采用心理学知识,结合护理工作,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促进患者康复[3]。骨科患者心理特征分析:骨科患者意外伤害较多,病程长,往往会出现 “忧虑、烦躁、恐惧、悲观、丧失信心”等心理问题,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激动、常为小事发火、顽固、不合作、逃避甚至有攻击行为”。
这本身是由于骨科患者自身自理能力的下降会强烈表现出烦躁的情绪,甚至对医院的反复检查与治疗丧失的信心和耐性,表现出对医护人员具有抵触心理,从而态度恶劣。此外,当患者无法感受自身病情收到有效控制柄产生的经济负担等,患者就会出现悲观心理,并对自身病情的回复丧失信心。
2.2.2 心理护理的措施:护士要认真倾听患者的心声,了解患者的内心活动,恰当地运用丰富的语言及形体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由于年龄、性别、职业等个体差异,不同的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有不同需求。针对术前患者紧张、恐惧,护士要亲自到床边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其增强信心,配合治疗。打消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必要时可给予一定的镇静剂。
2.3 护理制度的人性化
2.3.1 护理流程人性化
对新入院的患者给予详细的健康宣教,,包括疾病预防、观察护理的要点,
药物的相关知识,检查的注意事项等。制定详细的入院、问诊、康复、出院、复诊流程护理,充分体现人性化服务。
2.3.2 护理人员的行为、语言规范
以微笑迎接每一位患者,做到入院有应声、住院有问候声,护士接到门诊电话后应铺好备好床,在每一位患者入院时主动迎接,协助家属将随身带的物品放置到位。在入院2小时内完成患者的入院介绍,以消除患者陌生、紧张情绪。
与患者交谈、询问病史或评估时,护士的目光要求与患者处于同一水平线,要“您好”为先,“请”字开头,“谢”字结尾,不直接称呼患者床号;进行各项操作时要先向患者说明,让患者有心理准备,操作时动作轻柔、熟练、准确,操作成功后向患者致谢,操作不成功时向患者道歉;夜间巡视病房时要向患者做到“四轻”,即走路轻、说话轻、关门轻、操作轻,尽量减少噪音,不干扰患者休息。还应定期下发意见卡,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时修正护理中的不足。
2.4 环境布置人性化
2.4.1 创建温馨的环境,保持病室清洁、整齐
在病区环境的设计上,考虑到骨科患者住院时间比较长,以关注病人需求为主,进行人性化设计,如病房增设电视机、空调等。为满足不同层次的患者需求,还应特设家庭病房。室内摆放装饰盆景,并设置屏风,保护病人隐私。病区明确标志禁烟区和吸烟区。
每日对病房进行定时的两次清扫,确保环境干净、整洁;每周对患者的床单、被褥进行更换,对染有血污、大小便污渍的床单、被褥及时更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根据骨科住院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等因素合理安排床位,以增加患者的相容性,利于患者间的相处、沟通,从而使患者可以在和谐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疾病的康复。
3 讨论
3.1 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 病人整体护理中感受的关怀越深,对护理的满意度就越高。人性化服务遵循“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在技术操作、护士行为、护理服务方面都进行了全面规范。因此通过人性化服务。护理职业形象,技术水平都明显提高,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4]
3.2 提高了护士的职业素质和护理文化建设。不但从制度上、纪律上规范护士行为,更重要的是逐渐统一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价值取向、价值观。这一观点逐渐渗透到护理工作的一切活动中,激发了护士的智慧、潜能和创新精神[2]。
3.3 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赖感 消除或减轻手术病人恐惧心理,对择期手术病人来说,在手术室停留的时间虽极为短暂,但却是一生中较为特殊的一段经历,因而顾虑重重。护士应给予及时的疏导和安慰,更进一步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赖,从而稳定病人的情绪,使病人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来面对手术、配合手术的顺利进行。
3.4 改善了医院形象并拓宽医疗市场 在高品质医疗水平保持不变的状态下,护理文化建设所塑造的护士职业形象,不但可使住院者得到商品质的护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缩短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更重要的是所形成的护理品牌能吸引更多的住院病人,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院护士服务态度好,已在市内社会各界中享有较高的美誉度,出院病人已成为医院的活广告。许多住院病人为享受高档次的护理服务慕名而来。实践证明,护理服务品牌效应已为医院赢得广阔的医疗市场。
4 结论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面临严峻挑战,要求护士把患者当成一个“社会人”来看待[6]。不仅要尊重患者的人格,而且所提供的医疗环境和条件符合人性化,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和同情,满足其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需求。南丁格尔认为:“人是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民族、生活习惯等不同,所患疾病的病情轻重也不同,要是千差万别的患者能达到治疗和康复所需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精细的艺术。”这其中就包含了要对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的观点。
“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是人性化护理实施的核心,此种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整体的护理模式。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使患者对医院、护理人员、陌生环境消除了恐惧;使患者更清楚地了解疾病的治疗及康复锻炼,且融洽了护患关系。护士在这个过程中也实现了自我价值的生化,体现白衣天使的光辉形象。
患者在骨外科护士仪表美、行为美及精湛的技术中,感受到和谐、温馨。
人性化护理是一门艺术,它不是一句华丽、空洞的口号,也不仅仅是提几条措施,它不只表现在护士优雅的举止、整洁的仪表、轻盈的动作,给人以美感,它是护士“用心”在呵护。失去了“真诚”,人性化护理将无从依托,成为一句空话,必将失去生命力和本有的色彩,无法久远[5]。
【参考文献】
1. 吕萍. 中国医学创新.9月 第六卷2期 ,122-123.
2. 张雪莲. 人性化护理在外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天津护理.
,14(3):173.
3. 宋燕华. 精神障碍护理学[M]. 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75.
4. 周霞,张岚,周辉等. 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19(5):757-758.
5. 陶成珊,华元元. 人性化护理实施中的五大亮点. 吉林医学,2006,27(6):685.
篇5:本科护理毕业论文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原因,提高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 对某医院儿科输液室近3年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找出穿刺失败的原因,提出改进对策。
结果近3年共进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1462例,静脉穿刺1次成功1033例占70.66%,2次成功321例,占21.96%,2次以上成功108例,占 7.39%,穿刺失败584例,其中426例与患儿及家属方面的原因有关,346例与护士本身的原因有关,74例与环境因素有关。结论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原因除客观因素外,护士主观因素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和护理技术是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小儿 头皮静脉 穿刺失败原因 护理对策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常见的一项最基本的护理操作项目,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及操作技巧,对临床护理工作者来说十分重要。既减轻病儿的痛苦,又有利于疾病恢复。由于小儿头皮血管细、弯,较直的血管短,且不够充盈,加上小儿躁动,穿刺难度大,难以固定,致使穿刺失败效率高,现将在临床工作中发生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以便提高护理技术。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月至月,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共进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1462例,其中静脉穿刺1次成功1033例,占70.66%,2次成功321例,占21.96%,2次以上成功108例,占7.39%,穿刺失败584例,其中108例有2次以上穿刺失败。
1.2方法
针对患儿不同的生理性和病理性的血管特点进行评估和调查分析,了解患儿的病情,家长配合程度,心理状态,输液量、性质,患儿血管特点和针头大小情况等,并根据评估调查结果,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穿刺部位,进针长度、角度和不同的穿刺方法。
2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
2.1护士本身的原因
2.1.1心理因素
紧张、胆怯,尤其是新上岗护士,面对病儿及家属,对自己缺乏信心。一次穿刺失败时,不能坦诚面对,而是自责、慌乱,不能正确对待患儿家属的刺激性言语。有些家属在穿刺前表现过于紧张,对护士期望过高,要求一针见血,这些给护士添加很大的心理压力,使本来能穿刺成功的血管也变得无把握,从而导致穿刺失败。
儿科护理工作繁琐,很多护士不愿意从事儿科护理工作,造成负性情绪影响,情绪的变化可直接影响护士注意力,定势状态及思维状态,导致中枢协调偏差,出现判断感觉失误【1】。同时因工作忙,疲劳、身体处于生物低潮期或个人进步受挫,或在同事、护患、家庭等关系上遇到不顺心的事,都可导致心烦意乱【2】,造成穿刺失败。
2.1.2技术因素
护士的技术水平是直接影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包括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临床实践经验,是否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等。
①不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如针头或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不合适,或深或浅,在未看清血管的情况下,盲目操作。②判断不准确,即穿刺针已到达静脉血管内,但由于循环不良,血液呈高凝状态,血管细针尖细,血管压力小以及穿刺方向与血流方向一致,或斜面紧贴血管壁,致使回血不畅或无回血【3】,自认为穿刺失败而再次穿刺。③穿刺前准备不充分,输液前没有对患儿头皮静脉及血管条件认真选择而草率进针,待针尖穿入皮肤后,局部皮肤、血管发生收缩,从而看不清血管走向。
未清理干净患儿头皮胎脂、毛发,因此,固定不好,胶布松解或穿刺针滑脱。胶布准备不足或未准备,在重新准备胶布的过程中,针尖位置发生改变,出现刺破血管或漏出血管外。
2.2患儿及家属方面的原因
2.2.1合作性差
患儿到医院这个陌生环境,看到不熟悉的人穿着特殊的衣服,深感恐惧,加之头皮静脉穿刺强行固定头部,便出现哭闹、乱动、不合作,这样就增加了穿刺难度,在此过程中,易触碰针头,使针头位置发生改变,致点滴不畅,造成局部液体渗漏或患儿自己将针头拔出。
2.2.2患儿静脉状况
患儿年龄小,头皮血管细、壁薄,末梢循环不好,进针后回血慢或无回血。小儿体态较胖(或水肿)时,其静脉一般较隐匿,往往使操作困难。小儿疾病的影响,一些疾病,如秋季腹泻引起患儿进食不足,甚至进食困难导致脱水,严重脱水及循环衰竭患儿血管灌流量不足,血流缓慢,血管腔不充盈,穿刺后不易回血,导致穿刺不成功。
高热的患儿血管收缩,脆性增加,易穿破血管。长期输液的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大量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形成皮下瘀斑,给穿刺造成困难。拔针后血管保护不当可出现皮下淤血,致皮肤青紫,给再次穿刺造成困难,静脉穿刺针孔多,间隔时间短,进行再次穿刺时,可能因为原针孔已出现硬结、阻滞或血液外渗等导致穿刺失败,或因使用了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血管壁受损,管壁增厚、变硬、官腔变窄,弹性下降,导致穿刺失败。
2.2.3患儿家属因素
患儿有病,家属在旁守护,对患儿疼爱有佳,看到孩子啼哭,自己也跟着掉泪。因此,家属对护理人员操作技术要求很高,无形中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而影响操作结果。
2.3环境因素
光线不足,较暗环境下操作容易导致穿刺失败;气温低,尤其是冬季,血管收缩变细,穿刺困难;输液空间拥挤,噪声等容易引起护士心理紧张,此外输液器具出现故障等因素也会导致穿刺失败。
3.护理对策
3.1加强护理人员心理素质及思想品质的培养和锻炼
每位护理人员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医德,高度的责任心、爱心和诚信。无实际工作中,应树立献身护理事业的崇高理想,努力学习,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在实践中历练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娴熟地掌握护理技术,把镇静、果断、细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带入到实际工作中,避免不良情绪影响工作。
同时要加强与患儿家属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运用沟通技巧,消除或缓解患儿紧张恐惧情绪。有些患儿家长,平时对孩子的呵护和关爱来到医院就变成对医护人员技术操作的苛刻要求和百变挑剔,在操作过程中,一旦不如所愿,就表现出不满,甚至愤怒和出言不逊【4】。作为一名护士,要有真挚的同情心,理解体谅患儿家长,对患儿多加鼓励,予以爱抚和亲近,不要训斥,保护其自尊心,要以良好的心态、言语得到患儿及家长的信任和配合。
3.2做好准备工作
环境要安静宽敞明亮,输液器具要认真检查,选择合适的血管、针头和体位,剃去局部毛发,充分暴露血管。患儿体位应摆放舒适,在颈肩部垫一枕头,抬高患儿头部,呈侧卧或仰卧位,便于操作和固定【5】。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小儿头皮静脉中,额上静脉、颞浅静脉较粗、直、不滑动,易观察,固定良好,输液通畅可重复使用,尤其适合留置套管针头;
眶上静脉位于小儿头皮上方额角处的浅静脉小分支,因血管管腔较细,容易渗漏,耳后静脉位于耳廓后方,枕后静脉位于耳后静脉的后方,这两条静脉显露较清楚,粗长而直浅,但一般不作首选静脉穿刺部位,因为婴幼儿静脉穿刺完毕,通常是呈搂抱姿势卧于照顾者臂弯,此体位容易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导致液体外渗。同时要做好患儿和家属的心理护理,护士自己也要调节好情绪,确保双方以放松的心态进入穿刺程序。
3.3对特殊情况的处理
肥胖患儿皮下脂肪较厚,血管较深,可在手指探摸下进行穿刺,用拇指或示指尖顺静脉血管的凹陷方向探摸,沿静脉走向在皮肤上划一标记,消毒后顺标记线穿刺,对严重脱
水循环衰竭的患儿,穿刺针尖进皮后,沿血管方向缓慢进针,当针进入血管腔内无回血时,可稍等片刻再行抽吸,若仍不见回血,但有刺入血管的落空感时,可试注入液体,如局部不肿胀,即为穿刺成功;也可用2%654-2拭擦几下,2-3分钟,因其具有扩张局部浅表血管,提高血管充盈度的作用,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6】,应注意保护头皮静脉,在条件允许时,应选用静脉留置针,可以减轻反复穿刺带给患儿的痛苦,同时有保护血管、减少外渗、用药及时等优点。
对于血管能见度低者,可采用静脉穿刺引导仪对血管进行寻找、定位、引导,它能区分静脉是否硬化、破损,区分小儿头皮动、静脉,有效避免误入动脉,提高护士对小儿头皮静脉整体穿刺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解决穿刺难题【7】,对不合作的患儿在可能情况下,让患儿家属回避,由其他护士固定好患儿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再将患儿送给家属,避免家属的情绪给护士带来心理压力。
3.4力学原理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针对高热、脱水、血液粘稠度较高,血管不充盈等种种原因使回血慢而少,回血只能达到针梗处而不能到达透明胶管处,往往在回退针时见回血,造成穿刺失败。
低瓶高调法穿刺进针后回血速度明显加快,此方法是根据压力原理对输液瓶高度进行调整,当液瓶高度与操作台平行时,输液管内液体静压相当于大气压,而人体静脉血管内的血液压力大于大气压,两者形成压力差,所以易见回血,提高穿刺成功率。
当液瓶抬高时,则压力差减小,回血速度慢,往往在回退针时见回血,穿刺成功率低。而将输液管调节器置于滴管下是为了减少回血时遇到的阻力,调节器置于高位时液体向后压缩的范围增大,从而使阻力减小,有利于穿刺回血【8】。
3.5做好穿刺后及拔针的护理
穿刺成功后要正确固定,以确保输液过程顺利,并加强巡视,小儿滴速一般为20—40滴/min,注意根据病情、药物浓度及输液量随时调节滴速,以避免因输液过快引起液体外渗,而影响输液顺利滴完。拔针时,可多备一些酒精棉球,让家长抱住小儿头部,护士一手固定针柄。
另一手用酒精棉球轻擦胶布与头发,以便分离胶布,减轻因胶布粘住头发而引起疼痛,将胶布全部拿掉后,再缓慢外移针柄,在出皮肤前宜慢,出皮肤时宜快,并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眼,避免引起局部瘀血。按压时间不可过短,尤其对凝血机制差、哭闹不止的小儿,更应适当增加按压力度和时间。
4小结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不仅限于书上传授的方法,我们应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钻研业务知识,苦练扎实的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在操作中要保持稳定轻松的情绪,注意与患儿及家属有效沟通,力求在操作中做到一次成功,不仅能保证静脉治疗的顺利进行,减轻患儿的痛苦和家属的心理负担,更好地为抢救患儿生命赢得宝贵时机,同时也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高艳红,曹逸婵.社会因素与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成功率有关[J].山西护理杂志,1995,9(3):101-102.
[2]杨士云.静脉穿刺失败的心理分析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15(10):49.
[3]许璐.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86例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5,11(3):96.
[4]黄爱春.浅谈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180-181.
[5]潘兆霞.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体会,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6(2):182-183.
[6]冯敏,刘安琴,孔蓝芳.山莨菪碱扩张局部浅表血管的临床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33(4):187.
[7]张维珍,范力明,叶茜,等.不同人员应用静脉穿刺引导仪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对比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2(14):1331-1332.
[8]韩永菊.力学原理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2):179-180.
篇6:护理本科毕业论文
浅谈护理干预对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护理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护理效果。
方法 于1月―6月,方便选取60例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作为该研究对象,采取抛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患儿的VAS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家长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为(2.69±0.8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6±1.02)分(P<0.05)。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7.13±1.8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81±2.37)d(P<0.05)。
观察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
结论 对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多发性儿科疾病,主要分为单纯型、关节型、腹型、肾型,其中腹型过敏性紫癜多表现为皮肤瘀斑、腹痛,腹痛部位集中于下腹部、脐周,往往伴随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还可能发展为肾型过敏性紫癜,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均极为不利[1-2]。
因此,临床需对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和护理。
该研究为了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护理效果,特于201月―206月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分组对比的研究方法对其分别实施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
现将研究数据整理分析完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年1月―年6月,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作为该研究对象,均被确诊为腹型过敏性紫癜。
该研究经患者家长知情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采取抛掷硬币的随机分组方法将60例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均为30例。
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3岁,年龄最大9岁,年龄均值为(6.17±2.02)岁。
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3岁,年龄最大10岁,年龄均值为(6.29±2.36)岁。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均值等基线资料进行比较,经χ2检验或t检验得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具有较好的均衡性,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遵照医嘱为患儿提供常规护理服务,包括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观察,配合治疗方法对患儿进行药物应用,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常规健康教育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与患儿进行主动地沟通,态度和蔼,对表现良好的患儿进行适时表扬,对哭闹的患儿进行安抚。
可通过动画、卡通的形式,为患儿以及家属讲解疾病的治疗方法和目的。
并对成功事例进行介绍,将患儿的抑郁和焦虑的心理加以消除,从而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
②生活护理:患儿病房空气应保持清新,床单和被褥保持干燥、整洁;对探视人次进行限制,对饮食进行严格控制,杜绝与食物过敏原接触。
③用药指导:首先加强患儿应用钙剂治疗的护理,患儿采取过敏治疗过程中,推注钙剂时应保证针头在患儿血管内,保证药液无外渗,并及时更换患儿的注射部位。
其次对患儿进行激素治疗护理,消化道症状的患儿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并消除患儿的紧张顾虑心理。
对患儿家长讲解用药的方法和可能出现的药物反应,告知患儿家长按时按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并指导其关于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
④皮肤护理:对患儿的皮肤进行严密的观察,穿着衣物应轻柔、宽松、透气,定时清洁皮肤,禁用碱性清洁物,以预防皮肤感染。
⑤并发症护理:查看患儿的面色、表情、体位以及腹痛的程度等,查看患儿是否出现不良表现,观察患儿肠型以及包块大小,并取标本进行检验,对肠套叠并发症加以预防。
并对患儿的尿量和尿液颜色进行观察,如出现蛋白尿,应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患者是否发展为肾型过敏性紫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VAS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家长满意度。
VAS疼痛评分采取脸谱模拟评分法进行评定,分值为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且无法耐受,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3]。
护理满意度采用选项法进行评价,共有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3个选项,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 统计方法
将相关数据录入至SPSS19.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χ2检验、t检验,其表现形式分别为[n(%)]、(x±s)。
当P<0.05时,表示进行对比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VAS评分、住院时间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明显更低(P<0.05),其住院时间明显更短(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仅有1例患儿发生皮肤感染,其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共有6例患儿发生并发症,包括4例皮肤感染、2例肾炎,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
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44)。
2.3 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见表2。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科疾病,在儿童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以皮肤瘀斑为主[4],其中腹型过敏性紫癜是指主要累及部位为腹部的过敏性紫癜,
这种类型的过敏性紫癜主要表现为下腹部和脐周疼痛,部分患儿伴随有消化道症状,如患者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可能会累及肾脏,发展为肾型过敏性紫癜,危及患儿生命安全[5-7]。
因此,临床应对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进行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而临床治疗中配合护理干预是治疗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重要环节[8]。
常规的护理措施较为陈旧,仅按照护理规范对患者进行护理,护理操作不具有灵活性,护理方案不具有针对性和个体化特点,无法满足患儿的合理需求,
尤其是在当前人们对护理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形势下,常规护理措施逐渐不适应护理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无法给予患儿全面有效的护理服务,对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干预效果欠佳[9]。
而针对性护理是指针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因素,给予患儿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规避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治疗中的相关风险因素,为患儿提供更加有针对性、个体化的护理服务,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
在岳丽等人的临床研究报道中,对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后发现,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高达(93.24±2.53)分,且护理后患儿的心理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该研究结果与上述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该研究采取了分组对比的研究方法,数据更具为(2.69±0.83)分,并发有客观性。
该研究结果显示,施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的观察患儿其VAS疼痛评分为(2.69±0.83)分,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住院时间为(7.13±1.86)d,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6.67%,均明显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说明针对性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这主要是因为针对性护理可对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各方面进行有专项干预,包括心理、生活、饮食、用药、皮肤以及并发症等,从而有效规避相关风险因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
综上所述,对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篇7:护理本科毕业论文
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针对创伤后关节畸形或者关节炎等相关疾病而进行的一种手术,手术的目的是对患者的疼痛感进行缓解。
这种手术可以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改善,最终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但是手术后如果患者不重视正确的功能锻炼,其手术效果也不会理想,不能对患者病症进行根治。
所以手术后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十分重要。
目前多数患者不能对功能锻炼的要点进行准确把握,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护理指导[1]。
选择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其进行术后功能锻炼指导,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髋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其中共有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在44~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2±8.1)岁。
其中,共有30例患者患有类风湿性髋关节炎、18例患者患有退行性髋关节炎、8例患者患有髋关节外伤。
56例患者均有髋关节肿胀、疼痛畸形以及运动功能受限等相关临床表现,经内科保守治疗没有明显效果,后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随机将5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有患者2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原因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28例进行常规术后功能锻炼,实验组28例给予科学的`功能锻炼合理指导,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2.1早期锻炼
患者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小幅度的关节活动,适当进行主动收缩下肢肌肉或者进行被动运动。
值得一提的是,进行主动的肌肉收缩有利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降低。
1.2.2关节屈曲锻炼
患者术后的锻炼应该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关节屈曲角度,疼痛明显时不能盲目发力。
适宜的锻炼幅度为,每过两天屈曲角度增加10°,术后两周即可达到110°[2],具体的恢复方案还要因患者个体差异进行制定。
1.2.3关节着力锻炼
患者术后1周,护理人员可以指导其进行下肢受力活动训练,例如搀扶患者进行半负重训练,最后独立行走。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早期下床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有家属或者医护人员的陪同,其活动范围也不能过大,最好在床边,一旦疼痛明显应立即停止训练。
1.2.4心理疏导
由于髋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存在较长的恢复周期,加上患者对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考虑,很容易会出现焦虑和紧张的情绪,这些负面情绪的出现将会大大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通气治疗效果。
在心理疏导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安慰的口吻与关心的语言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与沟通,将患者的病情及术后功能锻炼康复等相关内容详细介绍给患者及家属,同时对患者进行安抚,帮助患者保持冷静。
护理人员应该与患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引导患者树立起恢复的信心,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篇8:护理本科毕业论文
一、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目前并非少见,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临床上以化疗为主,但化疗毒副作用大,合理化个性化护理对化疗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疗效。
国内许多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总结了不少护理体会,如范菁、张辉,张树风、吴红梅等。
高安丽则着重总结了老年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彭素近、秦社灵分别总结了20例、76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的护理经验,马爱武、单秀梅强调急性白血病治疗期的营养护理。
而在关于比较合理化个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措施的优缺点方面很少有人涉及。
本研究旨在探讨合理化个性化护理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
二、本研究的目的和目标
本研究旨在探讨合理化个性化护理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减轻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及取得成功。
三、关键词及定义
白血病;急性;化疗;护理
急性白血病:为骨髓中原始与早期幼稚细胞急剧增生的恶性疾病,其特点为体内有大量的白血病细胞无控制地增生,出现于骨髓和许多其他器官和组织,并进入外周血液中;发病急,发展快,预后差,死亡率高。
化疗:是急性白血病最主要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
它是用含有特殊化学成份的药物来杀灭或抑制人体内的白血病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护理:护理(Nursing)一词是由拉丁文“Nutricius”演绎而来,原为抚育、扶助、保护、照顾残疾、照顾幼小等涵义。
1980年美国护理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护理的基本属性是医疗活动,但它具有专业性、服务性的特点,并以其专业化知识和技术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
篇9:护理本科毕业论文
健康教育是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一项社会活动。
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大多数患者不能满足一般的生活护理,而需要的是健康知识,更想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健康行为,以及疾病愈合及愈合后的问题。
高血压病病程长,病程进展程度不一,大部分是良性缓慢过程,但对心、脑、肾是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
积极预防、治疗可制止和逆转高血压病对靶器官损害,可以改变高血压病患者行为的认识,所以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可以延缓病情的进展。
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我们在护理上针对性制定适合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有效的进行健康宣教,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0月~10月共管理高血压病患者1051例,男711例,女350例,年龄35~75岁,一级高血压290例,二级高血压312例,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402例,接近正常47例。
2 方法.内容
2.1 在临床工作中,要求护士必须掌握高血压病的定义.、病因、临床分级、家族、年龄、职业.、环境.、吸烟等与高血压的关系,以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传播者及指导者,只有熟练掌握有关高血压病知识及治疗方法,积极的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才能发挥护士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2 制定健康宣教计划 针对个体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印发成小册子,每人1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2.3 入院健康教育 要求主班护士热情接待患者,介绍主管医生.护士的姓名,病区环境,设施环境,设施作息时间,并提供科室健康教育资料,简单介绍疾病的一般知识,让患者感觉到温馨和安全。
2.4 以诚相待,解除恐惧.焦虑心理 我们对待患者如亲人般诚恳,为患者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给予充分的同情和理解,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使患者感到有一种亲切感,安全感,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2.5稳定情绪 当患者情绪上受到刺激时,血压则升高;相反,血压则低。
在护理过程中要及时调节患者的情绪,高血压患者一般对自己的血压数值非常敏感,一旦发现自己的血压升高情绪往往不稳定,但患者情绪直接影响着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五个环节。
患者愉快、乐观,药物易发挥治疗作用;烦躁,不思饮食,难以入睡,不然影响药物疗效,使血压难以下降,甚至更趋升高。
要运用新的医学模式理论宣传情绪调节可以治病的道理。
2.6 环境的调节 建立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病床单位的整洁,使患者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心理紧张的刺激。
环境和自身的调节对积极抵御消极心理和稳定血压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2.7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讲述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清楚高血压病是终生疾病定血压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定血压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定血压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2.8 饮食指导 饮食宜低盐.、低脂。
食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率成正比,过多摄入脂肪,是高血压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因此成人食盐量不超过5~6g/d,勿暴饮暴食,指导患者少吃或应吃动物内脏、脂肪、脑髓、贝类等,适当补充蛋白质,如:牛奶、鱼类、瘦肉等。
多吃粗粮、杂粮及蔬菜水果,食用含钾钙丰富的食物,如:西红柿、橘子、虾类等。
多吃降压、降脂的食物。
2.9 用药指导 大部分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知识缺乏,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认为无症状为血压正常,血压高时吃药,血压正常就停药。
因此在护理活动中,护理人员要加强宣教,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促进血压的有效控制。
高血压病其病因复杂,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性,适应性和耐受力又各不相同,各种降压药的性能各异。
因此,应纠正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误区,指导其进行“个体话”用药。
讲清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双氢克尿噻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水、电解质紊乱、低血钾,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长期服用还可以引起血尿酸、血糖增高、血胆固醇增高,所以要定期监测,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
让患者了解体位低血压的临床症状,如全身乏力、头昏、心慌、出汗、恶心、呕吐等。
不得擅自停药、改药,以免引起血压突变。
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除受患者情绪、环境、气候变化的影响外,还因所用药物而波动,掌握合理的服药时间,要根据药物类型和剂型选择。
如短效降压药3次/天,第一次服药时间应在清晨醒后即服,不应等到早餐后或更晚服用,最后一次应在下午6时之前,也就是在血压高峰出现前0.5~1小时给药效果最好。
不要在睡前或更晚时服用降压药;长效控.缓释制剂1次/天,应清晨醒后即服用。
经研究发现,这种服用方法对防止上午血压升高有重要的意义,既能使白天的血压的到良好的控制,有不使夜间的血压过度下降,起到稳定24小时血压的目的。
2.10 运动指导 体力活动是独立的降压因素。
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年龄,躯体状态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如散步、游泳、气功、太极拳等有氧活动。
尤以简便散步开始为好,随后逐渐增加每次运动的时间,遵从运动的三步骤:即5 ~ 10 min热身运动后开始适当运动;5~10min凉身运动后停止运动(热身及凉身运动是指轻微的四肢准备活动)。
每周运动≥3次,30min/次。
初开始运动者可以从1次/周做起,15 ~ 20 min/次,适应后在斟酌增加运动次数和时间。
2.11 生活方式指导 吸烟,酗酒,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等都会影响血压升高,所以,正确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3 体会
通过对1051例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更加了解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注意事项,解除了心理压力,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和健康知识水平,树立了良好的行为规范,达到了最理想的护理效果。
积极预防治疗可制止和逆转高血压病对靶器官损害,所以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可以改变高血压病患者错误认识,可以延缓病情的进展。
加大高血压病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要求患者定时、定量、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饮食加强体育锻炼,从而提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
篇10:函授本科护理毕业论文
函授本科护理毕业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经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方法:总结19例颈椎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体会并详细介绍术前、术后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及术后康复训练等。结果:术后随访0.5~2年,根据功能评价,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经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患者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 颈椎骨折; 围术期; 护理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15例,女4例;年龄18~72岁,平均43岁。车祸伤8例,高处摔伤10例,机械碰撞伤1例。其中颈椎爆裂型骨折9例,骨折伴脱位10例;全瘫5例,不全瘫8例。卧床时间最短10天,最长76天。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由于颈椎骨折后导致截瘫和四肢瘫痪,大小便不能控制等使大多数患者易产生抑郁、沮丧、自卑的心理;对疾病缺乏认识,再加上颈椎手术部位危险,手术难度大,病人往往容易产生恐惧和疑虑心理[1],护理人员应重视并关心病人的心理状态,积极与患者沟通并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患者的需求,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向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知识。手术方案确定后,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重要性,讲解术前、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及术前、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说明情绪与疾病的关系,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使病人能保持情绪稳定,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
2.1.2、注重呼吸道的护理
因颈椎骨折压迫颈脊髓导致呼吸肌麻痹,血液循环相对减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而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需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对流、温湿度适宜,定期进行室内空气消毒,采用湿式打扫,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地咳嗽、咳痰,嘱患者深呼吸,在呼气末咳嗽,重复数次,对无力咳痰者,先用右手示指和中指按压
主气管,以刺激气管引起咳嗽或用双手压迫患者的胸腹部,嘱患者用力咳嗽,以加强膈肌反弹的力量。每2 h帮助患者按轴线翻身拍背1次,对于气管切开患者应进行吸痰、湿化气道、清洁口腔等护理,定时更换消毒气管内套管,用双层湿纱布覆盖气管口,雾化吸入每日2次。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
2.1.3、指导患者做食管气管的推移训练
术中牵拉气管、食管时可引起患者不适,而影响手术进行,且此种操作易刺激气管引起反射性干咳等症状[1]。告知患者此种训练的必要性以取得其积极配合。训练时,保持患者体位舒适,一般患者仰卧,枕头垫于肩下,头后仰,使其颈部肌肉放松。操作者站在患者左侧,用拇指或2~4指在颈外皮下插入右侧胸锁乳突肌内侧缘的内脏鞘和血管神经鞘间,先左右摇摆气管,然后将气管食管持续向左侧牵拉推移或用另一手协助牵引,牵拉时用力缓和,需超过中线,并避免牵拉过程的中断[2]。持续5~10 min,逐渐增至15~20 min,3~4次/d。
2.1.4、颅骨牵引的护理
颈椎骨折有明显脱位、半脱位患者入院后,应用颅骨牵引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牵引重量根据需要而定,一般为5~10 kg[3]。头部垫枕圈,保持牵引力线与颈椎轴线一致,抬高床头15 cm,颅骨牵引弓针道保持清洁干燥,每天3次生理盐水冲洗。
2.2、术后护理
2.2.1、呼吸道护理
体位的护理患者返回病房向床上搬动时,人力要充足,动作要协调一致,一人固定头部,保证搬动时保持头、颈、胸部的一致,防止旋转及摆动,与其他人
员共同用力将患者平移至病床上,然后予以去枕平卧,头两侧分别用沙袋垫实,24h内应尽可能减少颈部的活动次数及幅度,局部制动可减少出血,还可防止植骨块的滑托。由于全麻术后肌肉处于麻痹、松弛及受压状态,易导致褥疮的发生,所以我们定时为患者做被动活动,保护肌肉和关节的活动性,尾骶部垫气圈或两侧腰骶部轮换加枕,适当做皮肤的按摩,增加局部的血循环,可有效地防止褥疮的发生。术后第1天,开始为患者翻身,一般需3人,其中一人扶在头部和肩部,其他人扶在患者腰、臀及下肢,同时保持轴向式翻身,尤其要防止颈部扭曲,术中安置有内固定钢板的可将其床头摇高,第1次为15°,以后每2h增加10°,直至能坐起,大部分患者均可在术后1~2天坐起或离床活动。 术后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心率、血压及面色的变化,持续吸氧,根据血氧饱和度来调整氧流量。手术过程中咽喉、气管等部位的牵拉可造成喉头水肿而产生咽部不适、吞咽和呼吸困难。术后常规给予庆大霉素8万u和α-糜蛋白酶 u加入生理盐水20 ml雾化吸入,2次/d,可减轻水肿[4]。或沐舒坦15 mg加入生理盐水20 ml雾化吸入,2次/d。必要时定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床边备气管切开包,以便急需时使用。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
2.2.2、体位护理
颈椎活动时,在椎体与植骨块之间产生界面间的剪切力,使植骨块移动、脱出,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术后要严格限制颈部活动,避免颈部的过伸活动、过早起床,头两侧置沙袋、翻身时保持头、颈、肩、躯干成一条直线,至少2人翻身,1人扶头、肩,另一人扶躯干、四肢,翻身同步进行,侧卧时身体与床成45°,并在肩、背、臀、双下肢垫枕,使患者舒适。
2.2.3、注意观察伤口敷料及引流液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术后切口内常规留置负压引流管24~72 h,认真观察引流液的量、色、质并做记录。术后24 h内切口引流液量应少于100 ml,若引流液过多,色鲜红,切口敷料渗血多,周围局部隆起,颈部增粗,患者自觉呼吸费力,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2.2.4、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伤情常较严重而复杂,术后又要求绝对卧床,故要注意其并发症,如褥疮、坠积性肺炎、废用性肺萎缩、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等的发生。对于上述的并发症要有针对性预防措施。特别强调对褥疮的预防,睡气垫床,按时给予翻身,应做到五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每日按摩骨突部位,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发生。对于昏迷的患者要注意保暖,定时拍背排痰,清理呼吸道,预防坠积性肺炎。躁动患者谨慎使用镇静剂,应设专人看护,给予适当约束,防止坠床及意外发生。
2.2.5、感觉及运动功能的观察
详细观察肢体感觉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肢体有无抽搐及麻痹平面的变化;牵拉尿管检查膀胱感觉,尿管间断开放。每个班次都检查并行书面交班,对瘫痪患者,记录截瘫平面。
2.2.6、功能锻炼康复护理
为防止肌肉挛缩和关节僵硬,术后早期在生命体征稳定后立即给上、下肢肌肉按摩和关节的被动活动,肌肉按摩5~6次/d,20~30 min/次,关节的被动运动只需少量即可,但每一单次被动活动范围应达到最大生理范围,但不可超越,以免拉伤肌肉和韧带[5]。上肢主要锻炼手的握与捏功能,恢复肌肉力量。下
肢主要加强屈髋、屈膝及踝关节的肌肉锻炼,以保证下肢负重与行走的功能。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四肢置于功能位。对不全瘫、全瘫患者还应训练定期排便、排尿,以期尽早拔除导尿管控制排尿。
2.2.7、健康教育
出院前2~3d对病人做好口头及书面出院指导。主要内容有:①3个月内戴颈围或石膏颈围保护头颈部,防止颈部过度活动[4]。颈托解除前需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如先在睡觉时取下,以后改为间断使用,直至解除[5]。睡眠时枕头要高低适宜,一般以8~15 cm为宜。颈肩要注意保暖。继续加强肢体的功能锻炼,上肢以手抓、拿为主,而后进一步进行精细的活动训练,如扣扣子、写字等;下肢主要以被动伸屈抬高为主,以防废用性综合征的发生。②如果出现吞咽困难有哽塞感,可能为植骨块移位或脱落,应立即回医院检查处理;③术后颈椎植骨块临床愈合后,开始进行颈部功能锻炼。④每2个月复查一次,随防1年,若出现不适应及时就诊。
颈椎前路手术是目前治疗颈椎骨折最有效的方法,正确的专科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避免和减少并发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们认为,经过医护之间、护医、患之间的密切配合,适时、策略地进行术前宣教及心理调整,建立严密的术后病情观察体系,正确地帮助和指导功能锻炼,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评估和充分准备,可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篇11:护理本科自考毕业论文
谈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护士工作积极性和护理质量的影响
[摘要] 目的 研究观察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护士工作积极性以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 以1―3月作为对照组,另以204―6月作为实验组,分别方便抽取护理人员共30名作为研究对象。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实验组采取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
对护士工作积极性以及护理质量水平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
结果 实验组护士工作积极性评分均值为(9.0±0.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护理沟通、健康教育、病例书写、病房管理、以及护理操作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引入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可改善护士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对提高护理质量水平有重要影响,值得在实践工作中推广应用。
护理服务作为对临床治疗的辅助性活动,其质量水平的高低将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水平产生直接影响。
护理管理模式的科学选用已成为保障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前提所在[1-3]。
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实现护理质量的飞跃,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者高度重视的研究方向之一[4]。
无缝隙护理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管理工作模式,以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护理满意度为目标,彻底打破传统护理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离局面,力求消除各种缝隙因素,以实现全面、完整的管理[5-8]。
为研究观察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护士工作积极性以及护理质量的影响,该研究中以年1―3月作为对照组,另以2015年4―6月作为实验组,分别抽取护理人员共30名作为研究对象。
对比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与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作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2015年1―3月作为对照组,该组中方便抽取护理人员共30名作为研究对象;另以2015年4―6月作为实验组,该组中方便抽取护理人员共30名作为研究对象。
均事先告知所有护理人员研究内容与方法,征得护理人员同意。
对照组所抽取护理人员中,男性为1例,女性为29例,年龄区间为20~42周岁,平均年龄为(28.5±1.5)岁,工作年限区间为1~15年,平均年限为(6.5±0.9)年,3例为主管护师职称,3例为护师职称,24例为护士职称;实验组所抽取护理人员中,男性为2例,女性为28例,年龄区间为20~42周岁,平均年龄为(27.5±1.3)岁,工作年限区间为1~,平均年限为(6.2±0.5)年,3例为主管护师职称,3例为护师职称,24例为护士职称。
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护士人员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中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不做特殊处理。
1.2.2 实验组
实验组中采取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①成立无缝隙护理管理工作小组。
将科室护理人员按照护理技能水平、工作能力、工作年限、专科知识、以及职称等级,结合护理人员自身的性格特征进行分组,实施责任包干制,对职责范畴加以量化,以明确各位护理人员应承担的职责。
科室护理人员可划分为多个责任小组,每个小组内宜设置5名护士,其中1名为组长,1名为责任护士,3名为护士,在年龄上进行老、中、青搭配。
3名护士主要负责对患者生活起居的护士以及无创技术基础操作,1名责任护士主要负责有床技术操作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心理疏导与健康宣教,指导护士展开基础护理工作,1名组长则负责对患者各项技术性的治疗与护理管理。
护士长要求护士做到对患者的每一项治疗内容及护理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准确、及时、有效执行医嘱,保证患者的安全。
同时参加疑难病例的讨论和负责危重患者的有创治疗、高技术性的护理工作。
并通过查房、开例会等方面对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监督;②科学排班。
科室护理人员的排班方案需要作出合理改进,实施人性化的弹性排班制度。
其中,护士长按照行政班上班,责任班相对固定,同时实施大夜班、小夜班双板制,实施8h在岗以及24 h全程负责的工作制度。
护理人员对班次有特殊需求时需要提前1周时间提出报告,由护士长提前1周将班次安排好。
在高峰时间段、薄弱时间段、以及夜班班次中加大护理人员的配置比例,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同时,需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年限,合理安排工作班次。
在病区护理部排班本首页中增设排班留言卡,其作用于是方便有调班计划的护理人员将申请填写在上方,以便及时作出调整,确保护理的持续性。
同时,护理部需增加设置1名机动性护理人员,以不影响护理工作正常运行为前提下进行调配。
同时,排班中还需要遵循新+老的原则搭配,以便对患者进行连续性的动态观察与整体性护理;③构建三级式质量监控工作体系。
选择医院优质护理示范工程领导小组、护理部质量控制工作小组、以及病区护理服务质量控制小组共同展开对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执行情况的监督控制。
定期考核护理质量,对护理制度进行量化处理,以物质以及精神奖励无缝隙护理管理中表现较佳的护理人员。
同时,在考核中需总结组性的问题与缺陷,提出整改意见与要求,进而构建一个具有的全方位、主动性、以及个性化的无缝性护理管理系统。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个组护理人员在工作积极性以及护理质量水平方面的差异。
工作积极性用自拟调查问卷进行评价,总评分为0~10分,分值越高代表护理人员积极性越高;护理质量水平共设置护理沟通、健康教育、病例书写、病房管理、以及护理操作五个项目,单项评分区间为0~20分,分值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佳。
1.4 统计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护士工作积极性以及护理质量水平均为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士工作积极性对比
实验组护士工作积极性评分均值为(9.0±0.5)分,对照组护士工作积极性评分均值为(7.6±0.2)分。
实验组护士工作积极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96,P<0.05)。
2.2 护理质量对比
实验组护理沟通、健康教育、病例书写、病房管理、以及护理操作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质量的提高与护理管理工作的实施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对护理质量的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所在,护理关系必须不断创新与发展,以保障其有效性[9]。
已有资料中认为[10-12]:构建科学、系统的护理管理体系,除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水平,还对护理学科的发展以及护理人才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无缝隙组织这一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产生,首先在美国地区推行[13]。
这一组织模式强调以患者的最终需求以及满意度为指导方向,针对护理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离现象进行改进,以全面管理的方式消除护理服务中存在的缝隙因素,让患者享受到更加全面与细致的护理服务。
我国国家卫生系统自开始启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性工程活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打造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价值备受重视。
该模式以现代化的护理管理理论作为指导,以科学管理准绳,自患者入院到出院实施全方位的护理管理[14-15]。
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下,护理工作能够更加的有的放矢,环环相扣,各个环节密切联系,一方面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另一方面将“让患者受益”作为追求目标,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本质,实现了对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篇12:本科护理专业毕业论文
从临床护理的特点来分析,特别是在当前环境下,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临床护理的护理质量是确保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有效实施的核心内容[1],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关系到了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了患者的生命健康[2],需要受到各个医院和各级医院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SWOT分析法也称之为态势分析,这主要是对事物内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3],充分对自我优势进行发挥,克服劣势抓住机遇,避免风险的一种有效管理方法。该研究主要分析SWOT分析法在泌尿外科应用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3月—3月,该院泌尿外科的全体护理人员和患者,护理人员32位,均为女性,2名护士长,最大年龄为53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平均年龄为(28.6±7.2)岁;患者64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7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67岁,最小年龄为24岁,平均年龄为(38.6±15.7)岁。3月—2015年3月,该院泌尿外科全体护理人员和患者当中,护理人员34位,均为女性,2名护士长,最大年龄为52岁,最小年龄为22岁,平均年龄为(29.5±7.3)岁;患者72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0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73岁,最小年龄为27岁,平均年龄为(39.7±21.4)岁。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护理人员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指导。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症状,为患者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策略,具体护理如下:
①制定护理计划:按照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详细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深入病房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进行各项身体检查,对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②成立护理小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成立护理小组,护理小组成员需要包括1名护士长和3名责任护士,对护理小组的成员进行优质护理的培训,并对其护理服务理念有深刻的认识,工作中能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患者,并具备娴熟的技能;
③调整护理模式:小组内的成员需要进行合理的分配,做好交接班的工作,可以实施弹性排班制度,通过泌尿科的当日手术量和泌尿手术特点做好人员分配工作。需要实施责任制度,护士长作为小组组长,需要对小组成员进行负责,做好合理的分工,满足患者的各项需要;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将SWOT分析法纳入其中,对泌尿外科的护理干预工作进行管理和指导。首先对泌尿外科的护理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当前泌尿外科护理存在的优势,明确当前泌尿外科护理当中存在的劣势,同时需要调查泌尿外科所存在的机会,清楚地分析泌尿外科护理干预工作当中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威胁。针对于此,探索有效的对策,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完善相关的制度,强化护患之间的沟通,加大宣传护理管理工作,合理引导舆论导向,并将此作为护理工作的指导原则,在这种原则的指导下,充分的对泌尿外科的相关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1.3观察指标
对两个研究组的病区管理得分、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得分、护理人员能力沟通得分、护理人员自我认同得分、患者满意度得分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比较和统计。
1.4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计量资料均采用t值检验,并采用(x±s)表示,组间比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的病区管理得分、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得分、护理人员能力沟通得分、护理人员自我认同得分、患者满意度得分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所示。
3讨论
3.1外科的护理现状研究
首先研究泌尿外科护理的优势,从该院来分析,该院的护理管理部门一直将泌尿外科护理当做一个重点护理对象,通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研究,该院泌尿外科已经拥有较为先进的泌尿外科设备,能够有效地对肾上腺、肾脏、输尿管、膀胱、前列腺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进行微创诊疗。同时,该院的泌尿外科开展的时间相对较早,已建立较好的各级管理工作和考核制度,护理人员的相关队伍建设较早,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该院的位置较好,泌尿外科的护理人员相对稳定,科室内部具有较高的协调性,相关工作能够得到更好的开展。
其次对泌尿外科的护理劣势进行分析,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因为泌尿外科的护理人员其水平不同,主要有大专、中专和本科学历,护理人员对于本科专业知识理论和护理专业的技巧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等没有统一的掌握。分析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4],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其具体表现为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第三对当前泌尿外科护理工作的机会进行研究,当前老龄化时代已经来临,这使得泌尿外科的患者普遍增多,泌尿外科的服务对象一般为老年人,而且每个月都有足够稳定的患者来院进行治疗和护理干预。各级领导对于泌尿外科的支持也逐渐加大,近些年来医院开始独立开展专科专项工作,与传统的专科工作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泌尿外科是当前的一个热门外科工作[5],特别是性专科,在各大医院都受到了较高的重视,这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专科的发展。分析当前的护理政策,护理管理质量对医院的管理水平、管理理念和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升至关重要,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服务需要密切护患之间的关系,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要减少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来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
最后是对当前泌尿外科所面临的威胁因素进行分析,首先分析因为社会因素而导致的威胁,患者就医都期望和以往相比护理质量有明显的提升,有些患者可能在就医过程中,因为就医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便认为医院不负责任,这会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加大医患之间的矛盾,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程度较低,这使得医患矛盾进一步加深,因为医患双方的文化差异、经济收入、所掌握的信息、观念等都不同,也不对称,这会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加大医患矛盾。同时当前新媒体的发展,使得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一些舆论的报道,将医院内部所出现的一些小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使得医患之间的矛盾进一步紧张,护理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同,导致医护人员成为暴力的对象,加重了医患矛盾。
3.2基于SWOT分析法提升泌尿外科护理管理的策略研究
应该重视领导的支持,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升,提升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重视相关的安全制度。充分利用医院领导的支持,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与操作技术水平,增强安全意识,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同时为不断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从各个方面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可以通过讲座培训等多种方式来提升,沟通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考核和制度要求,通过相关的技巧训练等形式进行提升。
强化护患之间的沟通工作,护患之间的沟通工作能够确保护患之间人际关系的良好维持,临床有研究认为,很多医院的暴力行为都是缺乏必要良好的沟通而导致的,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工作,提升泌尿外科护理的满意度,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也能够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所以护理人员需要提高沟通的技巧,在与患者进行交谈的'时候注意言谈举止和相关的礼仪表情,做好业务表达工作,通过上述内容能够有效强化护患之间的沟通。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该研究可以得出,临床上泌尿外科将SWOT分析法应用到其中,可以有效地促进泌尿外科系统的护理管理工作,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有效地促进对患者的护理工作,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篇13:电大护理本科毕业论文
探讨临床护理教学方法
摘 要:临床护理教学中采用多内容、多形式的教学方法,使教师有方向,学习有目的,学生在整个临床实习中清楚地得到自己要学习的内容和掌握的知识及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然而一个好的临床教学模式,需要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继续探索临床教学方法的改革,以适应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护理 教学方法 探讨
临床护理教学的内容护理程序查房:
①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内容选择适当病例,并事先告诉患者教学活动的安排,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由带教老师主持,现对患者病史、治疗经过做简单介绍,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对患者进行评估,侧重评价与该疾病相关的症状、体征,找出护理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措施,以实例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②带教教师在查房前应消化、融通教学查房内容,以简练形象的语言点拨难点,化难为易引发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营造民主的教学查房气氛,关爱理解学生,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
病案分析:选择病情危重的病例,带教老师在床前陈述病例要点,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危重病人身心整体的临床表现,发现其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然后回到病房示教室进行讨论,在病案分析讨论过程中,带教老师穿插提问引导讨论,最后概括该病例的护理重点。病案分析有助于实习学生全面系统的识别患者的健康问题,在掌握专科护理的基础上,学习如何计划和实施综合的护理措施。
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表现力强、受控性好、参与性高的特点,通过视觉、听觉、接受信息,把动作重点形成动作映象保存在头脑中,以调控今后的练习,其次带教老师可以随时在重要的地方重复,放慢远近镜头切换,使每个操作流程得到清晰的展示。学生同时参加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交互使用方式,以利于学出运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现场播放随时讲解,充分调动学习的感觉和知觉,得到感性认识。
护理操作示教:一般采用“示范- 模仿”,“自学- 辅导”与“引发- 发现”相结合的授课方法。
①教员举一个典型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②如教员示教皮试液的配制方法和操作步骤,学员练习直至掌握;
③假设一个药物过敏试验的案例由学员完成操作;
④总结提高。
举一过敏试验实例,这一护理操作是要为病人做过敏试验,在过敏试验前、中、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防治,更注重对病人的护理,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了由于简单内容反复讲解、示范给学生带来的厌烦心理,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的同时, 牢固树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思想。
实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健康宣教可培养实习生的能力,促进有效的护患关系的建立。
选择一个手术前患者或手术后恢复期的患者,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预先评估患者的健康问题,随后制订出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实习生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带教老师在旁边观察,必要时进行指导,并评价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学生亲自体验了护士作为护理照顾者和教育者的职能,潜移默化的促进了护士的专业化角色转换过程。 临床护理教学的方法临床护理教学与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在临床,学生会收到一定程度的监控和指导,而监督本身就会使学生产生压力,特别是对于初到临床的学生就更为强烈。因此,在临床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层次和教学目标的不同,遵循护理教育的模式,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临床带教制:一般是一个教师带一个或几个学生,学生在每天的临床实践中与一个角色榜样共同工作。教师在学生进入临床前,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层次与目的,安排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具和护理服务对象。学生进入学习环境后,由临床教师组织学生参观或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可以采取“一看二练三放手”的方式逐步教育学生进行护理操作。通过带教,使学生避免工作失误,获得许多有价值的帮助。 经验教学法:经验学习是从经验中获得知识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自己动手做进行学习。临床护理教学也是一个有严谨计划的经验学习过程,当学生在经过某一方面的护理
实践后,可以从经验中获得知识、能力、技巧,教师再引导学生自我思考和进行小组讨论,达到提高的目的。如应用静脉输液及护理达到熟练的过程就是典型的经验教学法。
临床护理查房:临床护理教学查房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临床护理经验,其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过程简单,记忆深刻。
在查房前应制定详细的计划,明确目的和程序,选好服务对象,发放案例摘要,查房过程中可以提问和讨论护理问题,查房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临床学习计划:首先由实习生所在学校向医院护理部提出总体实习计划;其次是护理部根据医院和实习生实际情况安排各科室、各专业的学习内容和时间;第三是各科室带教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层次、学习需求、专业目标、个人兴趣等结合教学大纲制定实习计划并实施。
实习前后讨论会:实习前讨论会一般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要安排30分钟左右的时间召开实习前讨论会。在讨论会上,教师要明确告知学生实习的目的,安排实习的理由,实习的内容、希望得到的目标及实习中应注意的事项等内容。实习后讨论会一般安排在实习刚结束时,正对当天的实习进行讨论,由学生自己主持,教师承担顾问的角色,在整体上控制会议的进展,尽量保证每个学生均有参与机会。
讨 论
临床教学中采用与形式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使教师有方向,学习有目的,学生在整个临床实习中清楚地得到自己要学习的内容和掌握的知识及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淑华. 临床护理教学方法初探.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6 (10) .
2 刘志梅,等. 临床护理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 (17) .
3 护理教育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8, 1.
★ 护理论文题目
★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通用13篇)】相关文章:
给护理实习生评语怎么写2023-09-20
毕业自我鉴定本科护理经典2023-09-01
函授护理本科毕业生自我鉴定2023-01-31
护理队长评语2023-07-03
业余护理本科自我鉴定2022-08-27
带教老师鉴定评语2023-08-21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研究论文2022-12-10
护理实习生评语2022-06-23
内科带教老师鉴定评语2022-10-13
护士实习科室评语202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