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对动物疾病防治技术研究论文

时间:2022-05-04 03:15:52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畜牧养殖对动物疾病防治技术研究论文((通用15篇))由网友“我只想自由冲浪”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畜牧养殖对动物疾病防治技术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畜牧养殖对动物疾病防治技术研究论文

篇1:畜牧养殖对动物疾病防治技术研究论文

畜牧养殖对动物疾病防治技术研究论文

1、科学规划场址

养殖场应该选择在地势较高,背风向阳,较容易设防并且交通便利,水电方便的地方。要远离居民区,旅游点、畜禽加工厂、屠宰场等地方,和城市主要交通干道、主要河流灌区、污染企业保持足够的距距离。在养殖场的进出口还要设置消毒池、门卫室、消毒更衣室等场所,在饲养区域内按照不同动物的生长阶段和生长要求实行隔离饲养,相邻的动物圈舍内应该保证有足够的距离。粪便、尿液等污染物处理区域应该和饲料调制间位于相反的一侧,最好位于饲养场的顺风处。生产区域和患病动物隔离区域至少应该距离300m以上,在各个区域之间还应该设置隔离网、隔离带、隔离墙和消毒沟等设施。

2、严格隔离制度

养殖场的边界要划分明确,四周应该建设有较高的.围墙和坚固的防疫沟。在动物生产区域应该设置一个专门供生产人员和运输车辆进入的大门,同时还要设置一个只供动物进出和产品运输的通道以及专供污染物运输的通道。在养殖场进出口位置、各个圈舍的进出口位置均应该设置相应的消毒设备,要结合养殖场的饲养条件、饲养规模制定完善的消毒制度,做好包括饲养人员、进出养殖场车辆、生产区域管理人员、外来人员和车辆的消毒隔离工作。要建立场内工作人员、车辆出入生产区域管理制度、场内动物流动或者进出生产区域、生产区域内人员活动和工具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粪便污染和环境物管管理制度。新购进动物必须进行一个月以上的隔离观察,确保健康之后才能混群饲养。

3、做好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工作

3.1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免疫接种是预防动物疫病最佳的措施。接种后动物体内能够产生相应的抗体,减少和降低疫病的流传。疫苗接种应该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首先,在使用疫苗之前要对疫苗进行全面的检查,查看疫苗是否存在破损,封口是否完好,在标签上有关疫苗的名称、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日期、检验号和用量用法标记是否清晰;其次,在接种前还要需要准备好接种设备,如注射器、针头、滴管等。这些设备都应该保证全面消毒,做到一只动物一个针头。使用弱毒疫苗免疫后,十天内不能使用抗菌素或者磺胺类药物;最后,对于出现传染病而进行的免疫行为,必须将阳性动物排除在外,确保动物的健康后才能进行疫苗免疫注射。

3.2药物预防

对易感动物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预防也是防治某些疾病发生的关键措施。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安全廉价的化学药物加入到动物的饲料或者饮水中,可以提高动物抵御外界疫病的能力。此外,在进行药物预防过程中还会使用到免疫增强药物。其主要是一种免疫增强剂,能够使动物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从而获得相应的非特异性免疫。免疫增强剂的种类有很多种,微生物类有多种弱毒苗,生物制剂有干扰素、胸腺肽、球蛋白等,中药制剂有黄芪多糖、党参、黄精等几种。这些药物在防治动物疫病方面有着不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关于动物疾病防治技术存的问题研究[J].王超群.农民致富之友.(01)

[2]动物疾病防治中大蒜素的应用探究[J].侯可霞,闫芬.当代畜牧.(14)

[3]新型长效抗生素制剂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J].李有业.当代畜牧.(06)

[4]俄对左菌素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规定[J].李有业.畜牧兽医科技信息.(03)

篇2:畜牧养殖传染性疾病防治对策的分析论文

畜牧养殖传染性疾病防治对策的分析论文

[摘要]在畜牧养殖行业发展中,病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比较常见的传染病病原的发生,给行业发展带来了一定冲击。同时,由于这些病原所引起的口蹄疫等,极易造成大量动物的死亡,所以,将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养殖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在畜牧养殖管理工作落实过程中,必须关注传染性疾病问题,并制定传染性疾病防治方案,打造良好的畜牧养殖环境。

[关键词]畜牧专业的论文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逐渐趋向于效益化、科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方向,但在产业发展中,也逐渐迎来了传染性疾病的防治问题。所以,为了保证我国食物安全性,必须深入分析口蹄疫、犬瘟热、布氏杆菌等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控关键点,继而降低畜牧养殖中经济损失。

1养殖业发展现状

在中国农业网3月10日报道中指出,我国畜牧行业的散户数量正在持续增长。即据统计数据可知,在,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的比重已经达到了44%,而100头以上的养殖场比重占据总体的50%。所以,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肉蛋奶的需求,开始推广范围集约化养殖场的发展,并逐步实现生态养殖的建设。但就目前现况来看,在我国畜牧行业可持续发展期间,仍然面临着传染性疾病问题。即一些养殖场在牛、猪等养殖过程中,受人为因素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使得动物产生细菌、支原体、病毒、真菌等病原,在病原长时间潜伏下,逐渐引起大面积的布氏杆菌、口蹄疫等传染性疾病,最终促就食物安全受到一定影响。同时,在畜牧养殖行业发展中,一旦表现出传染性疾病病发现象,必须对疾病进行控制,若控制不及时,则将使更多的动物受到感染,甚至引发人畜共患危机,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2动物疫病防控策略

2.1疾病检疫

在畜牧养殖行业发展中,为了实现对口蹄疫、布氏杆菌等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必须做好疾病检疫工作。首先,在疾病检疫工作开展期间,应结合传染性疾病危害性,构建以“预防为主”的`畜牧检疫机制,定期检测传染病原。其次,为了实现对传染性疾病的及时控制,防止扩散、传播现象,则必须开展消毒处理、疫苗注射、给药等一系列疾病检疫工作。其中,消毒工作的展开,需安排专业的消毒人员进行,并在具体的消毒工作中,常备物体表面消毒、环境消毒、手消毒等消毒剂。如,漂精片等等。同时,在消毒期间,使用专业的仪器测定消毒剂浓度,并在现场消毒时,配备刻度量杯、配药桶、消毒浮筒等工具,达到高效性消毒效果。而在传染性疾病疫苗注射工作中,为了实现对疾病的有效控制,应根据传染病特点和流行环节,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例如,在口蹄疫传染性疾病控制中,因其传染性特点表现在发病率高且传播迅速方面,所以,在检疫时可利用2%~4%氢氧化钠或者0.2%~0.5%过氧乙酸消毒剂对动物进行消毒。然后,进行免疫接种工作,达到最佳的传染性疾病控制效果[1]。再如,在绵羊痘传染性疾病防治过程中,应结合其病原是病毒的特点,在防治工作中,使用羊痘鸡胚化弱毒苗进行皮内接种,而药剂的使用剂量保持在0.5ml,就此通过接种工作降低传染病疾病发病概率。

2.2做好饲养管理

在畜牧养殖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达到常见疾病防治目的,做好喂养管理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在牛、羊、猪等动物喂养中,应注重定期清理动物粪便,并做好养殖环境的通风工作,避免动物传染性疾病的滋生。其次,在动物喂养时,应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同时,结合动物饲养现况,逐步完善喂养制度。然后,依照喂养制度,对不同动物的饲料进行科学调配,保证不同动物均具备一定的抵抗力,从根本上解决传染性疾病发病问题[2]。再次,养殖户在畜牧养殖期间,可从动物源头入手,做好动物传染性疾病控制工作。即在不同的动物品种中,选取健康的动物群体,建立动物繁殖体系,并在这一繁殖体系饲养中,定期进行消毒、疫苗注射等防疫工作,有效降低动物发病概率。

2.3疾病防控知识宣传

在畜牧养殖工作开展期间,做好疾病宣传工作有利于控制动物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所以,在具体的养殖工作中,我国政府机构应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手机等渠道,向散养户宣传畜牧养殖中的工作流程、检测机制等等,让这些散养户自身疾病防控意识得到提高,引入科学的养殖方法,达到传染性疾病“主动防疫”目的[3]。此外,在畜牧养殖期间传染性疾病控制中,为了达到最佳的疾病控制效果,需在中国畜牧网首页设置传染性疾病宣传栏目,在宣传栏目中设立生猪、仔猪、家禽、牛、羊、特种养殖等不同品种的传染性疾病宣传板块,明确传染性疾病控制流程和先进的控制技术等等,就此达到科学的疾病控制目的。

3结语

综上可知,在当前畜牧养殖工作开展过程中,口蹄疫、绵羊痘、布氏杆菌等传染性疾病时有发生,威胁到了我国养殖行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为此,为了打造良好的养殖行业发展空间,提高动物养殖水平,应认真贯彻畜牧养殖传染性疾病控制工作。即从做好疾病宣传、做好喂养管理、做好疾病检疫等层面入手,及时预防传染性疾病发病概率,并提高养殖户传染性疾病预防意识,向动物疾病防控工作投入一定的人员、资金,就此达到最佳的养殖效果。

参考文献

[1]毛泽先.畜牧养殖中牲畜常见疾病的发生与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0(25):276.

[2]美荣.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发病因素及防治策略[J].北京农业,2016,12(2):136-137.

[3]覃图康.畜牧养殖中动物致病原因及防治策略[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4,13(2):18-19.

篇3:猪养殖技术研究论文

1猪的养殖技术

1.1饲养方式是主导

目前,常用的猪饲养方式有直线催、平面喂和多次投,其中,直线催即从仔猪断奶入栏到育肥出栏,都实行精料催肥、圈养、不放牧及不运动。平面喂即站在节省开支、节省饲料的角度,根据猪的实际情况来投放饲料。如猪的数量多,且猪舍面积够大,可选择一块固定的地方作为采食场,将饲料撒到地面上,供猪自由采食。多次投即仔猪断奶入栏后,定时定量饲喂,每日每头饲喂混合精料0.6~0.8kg,每隔10d增加0.1kg。2~4个月的幼猪则采取少喂勤添的方式饲养,每日喂4次,5~6个月的猪则日喂3次。以上3种饲养方式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养殖户应根据猪的实际情况将3种饲养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准确地把握好最佳的饲养方式,以最大程度节省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1.2防疫和驱虫是保障

猪疫病的防治和驱虫作为猪养殖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环节,做好猪养殖场疫病的诊断、防治及驱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的养殖生产中,可定期清扫猪圈、猪活动场所及其他可能存在病毒和细菌的地方,保持猪圈干净、干燥、通风良好,猪的粪便要及时清理,垫草要及时更换,并定期进行喷药杀虫。同时,可实行自繁自育制度,以确保外来疫情进入猪群。并重视猪品种的改良工作,以从根源上提高猪的生产品质。如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引进仔猪,必须经过严格检查,确认无疾病后方可购入并群。

1.3合理用药是关键

药物防治猪病是养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猪在养殖过程中,病原种类多,且不可能每种病都要接种疫苗,这是导致猪在免疫空白期易受到多种病原侵害而发病的重要原因。鉴于不同细菌对不同类型药物有着不同的敏感度,因此,在给猪用药时要注意合理搭配。将2种或2种以上的药物进行合理科学配伍,能有效改善药剂的性能,充分发挥药物间的协同作用,将药物抑菌和杀菌效果最大化。如在没有了解药物功效的前提下盲目配伍,不仅会增强药物的毒副作用,引起不良反应,严重时还可导致猪只死亡。因此,应在充分了解猪的'病情和药物功效的前提下,对症下药,才能使猪得到有效的治疗。

2小结

总而言之,如何进行猪的科学健康养殖已成为猪养殖户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进行猪养殖时,除了要选好品种、合理配料、选好饲养方式、防疫和驱虫、合理用药外,还应从小的细节抓起。通过努力提高猪的养殖技术水准和疫病的防治手段,掌握猪养殖中各个环节的要点,强化措施,并不断积累猪养殖和疫病防治的经验,以真正实现猪的科学、健康养殖,从而促进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4:猪养殖技术研究论文

1冬季猪群兽医卫生防疫管理措施

1.1管理人员个人防护措施

进出猪场(舍)更换专用制服,门口经消毒间严格执行足底、衣物消毒(紫外线、雾喷),每次10~20min;防疫制服每周清洗、消毒1次备用;外出归来要讲究个人卫生,洗澡、更衣、规范化衣物消毒,方可开展常规工作;禁止个人携带生活区物件进入猪舍,罹患感冒、呼吸道疾病时应请假疗养,禁止参与猪群饲管工作;禁止外出串场(其它畜禽养殖场)及在本场留宿外来人员。

1.2外来疫原防控

谢绝外来人员参观、采访猪场,尽量减少本场管理人员外出次数;本场车辆入场必须经门卫处严格检查,场外实施到位的清洗、雾喷消毒(车轮、车体)之后方可入场,非特殊情况,禁止其它无关车辆、人员入场,必须进场时按规定执行场外检查及消毒防护措施;布控防护网,严防犬、猫、野禽等擅闯入场。1.3储备充足防疫物资进入冬季,高危害病毒性疾病高发,因此,规模猪场必须要设立专业的兽医卫生室1间,由专业技术人员(资质兽医)主管,应提前预备好足量的疫苗、消毒剂、常见病防治药物等,以备不时之需。兽医要指导、开展好本场猪群日常动态疫情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隔离、治疗、专舍饲养、整群药物防治”等防控措施。

2冬季猪群日粮调配要点

为补充冬季猪群抗冷应激体耗,应适当提高日粮能量水平,此时猪对能量及饲料量较平时稍增。其中,妊娠母猪宜每天增加1kg左右,生长(繁殖)旺盛期的仔猪、育肥猪、泌乳母猪等勿须限制给料量,可令其自由采食;应在原基础配方上增加能量饲料(玉米、小麦、糙米等)10~15%,必要时再添加适量动植物脂肪饲料,以提高饲粮浓度,全面满足猪群当前生理需要。

3改善当前饲管方式方法

一是加强饲养管理,构建猪群适宜生活环境,落实好猪舍粪污、被污染垫料清理工作。二是喂料不随意,防止投料时饲料散落及被污染,投料量要把握好“度”,生长(繁殖)旺盛期的猪群可自由采食、不限料,但要以槽内不剩料为宜,种猪(公猪、空怀母猪)过肥对繁殖不利,投喂量以8~9成饱、维持8~9成膘情为宜。三是每天重视观察猪群动态,包括其采食情况,精神状态,粪便形态等,及时发现异常个体,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防治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四是猪舍清洁尽量减少冷水冲洗次数,尤其是孕产母猪舍、哺乳(保育)仔猪舍,可以预防发生冷应激综合症。比如,地面冰冷、使仔猪腹部受凉是诱发仔猪冬季腹泻的重要原因,必须妥善做好对易感群的保护。

4适时出栏及全进全出

生猪规模养殖主要分布在广大农业区,其中以适度规模(100~199头)生猪养殖较为普遍,这种现状总体表现为养殖水平(科技化程度)相对较低,资金投入较小,产业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其抗市场风险(含疫病风险)能力也较差。因此,善于把握南方地区冬末对猪肉食品进入一个消费高峰期的有利时机,抓紧对育肥猪群实施短期优饲、快速育肥及出栏,在饲养周期达4~5个月、体重达80~150kg,均可果断的一次性出栏。因为,坚持“全进全出”管理模式,这样除了降低养殖风险外,还对开展本场动物疫病长效防控极为有利。“全出”后彻底清理场内污染物(粪污、垫料、用具等)并实施无害化处置,再实施消毒灭原,提高了消毒实效,加之坚持足够的休养期(2个月以上),本场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大量被抑杀,投入下一批次生猪生产时,历史病发病风险大大降低。

篇5:猪养殖技术研究论文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

本试验在北京市房山区选取3个应用发酵薄床进行生猪养殖的中小猪场,猪场发酵薄床尺寸长3.5m,宽1.8m,深度0.4m[2],共计20个圈舍。

1.2试验材料

1.2.1垫料试验用的垫料为干燥、未发霉的玉米秸秆,稻壳和果树枝粉碎的锯末。

1.2.2垫料配比秸秆、稻壳、锯末按40%、36%、24%进行配比。

1.2.3发酵菌剂发酵菌剂及营养液由某公司提供。

1.2.4试验动物选取28日龄健康保育猪(外三元商品猪)作为试验动物,70日龄保育结束,仔猪28日龄断奶,断奶平均体重8.0~8.1kg。

1.3试验设计生产试验分试验组和对照组,每个猪场独立开展生产对照试验,试验组共计15个圈舍,306头仔猪,在发酵薄床进行养殖,对照组5个圈舍,共计99头仔猪,加热炉供暖养殖。全部猪只免疫消毒等程序由房山区长沟畜牧田间学校工作站统一完成,自由饮水。

1.4试验指标

养殖期间试验组及对照组保育猪腹泻头数、死亡头数、断奶体重、保育期末体重。

1.5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SAS进行统计,以P<0.05表示显著性差异。

2结果与讨论

2.1发酵薄床对保育猪腹泻影响

发酵薄床养殖技术对保育猪腹泻发生率的影响见表1。由统计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发酵薄床对降低仔猪保育期间腹泻发生率具有显著效果(P<0.05)。对照组仔猪在保育期间腹泻发生率达到43.43%,而试验组仔猪腹泻发生率降低到3.26%。保育猪死亡率则由11.11%下降到2.00%,差异显著。此结果与仔猪对温度较为敏感有关,由于机体机能还未能发育完全,特别是从出生到保育期的仔猪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尤为敏感,腹泻病更是常见,而发酵薄床的正常运行则能为保育猪躺卧时提供舒适的腹感温度,避免因小猪直接躺卧在水泥地面上腹部着凉而发生感冒性腹泻,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2.2发酵薄床对保育猪增重影响

发酵薄床对保育猪增重影响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发酵薄床显著提高保育猪在保育期间日增重(297g/dVS213g/d),效果显著(P<0.05)。这可能与发酵薄床改善猪只健康状况有关,保育猪保育期间腹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因此,仔猪体况较为良好,生长迅速,而对照组仔猪腹泻发病率较高影响了正常的生长节奏。

3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发酵薄床在降低保育猪腹泻率和提高日增重方面效果显著,建议中小户养殖者积极开展降低保育猪降低腹泻、提高增重的发酵薄床技术应用,以提高生猪养殖收益。

篇6: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论文

摘要:近年来,畜牧养殖业在我国的发展速度较快,其规模也得到相应的扩展,因而养殖业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然而,一直以来人们的关注点始终是该行业的发展和效益,却并未重视其迅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相关问题。更为关键的是,畜牧养殖业规模的扩展使得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文将以畜牧养殖业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其预防和治理策略,希冀在我国畜牧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关键词:畜牧养殖业;生态环境;治理

作为我国第一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当前我国的畜牧养殖业其发展水平仍不高,产业整体情形及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乐观。因而,为了使我国的畜牧养殖业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并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处理好其发展与生态环境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根本上提升该产业的生态经济效益。

篇7: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论文

1.1环保意识差

当前,绝大多数已实现规模化养殖的养殖场管理者缺乏基本的环保意识,将养殖场的粪便、污水等污染物随意排放,导致养殖场周围几公里内臭气熏天,随意丢弃的粪便甚至导致正常的交通被阻碍,大量饮用水被污染,这些废弃物因为没有进行无污染处理,使得养殖场周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1.2养殖管理方式不健全

有些规模化养殖户由于缺乏先进、科学的养殖管理技术,使得养殖场的后序发展疲软无力,因而更无法兼顾生态环境问题[1]。养殖场需定期排放的污物、污水等,甚至因传染病而死的大量牲畜究竟该如何处理,这些已然成为有些养殖户所面临的难题,而这其中所产生的种种生态问题,更是无法预估的。

1.3养殖基地的转移及化学制品的使用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有些养殖户为了节省运输成本,就将养殖场转移到城市郊区,这就使得该城市的环境问题面临极大考验。另外,有些养殖户为了节省成本,非法使用一些化学制剂来喂养牲畜,同时一些饲料加工厂为了迎合养殖户的这种需求,也在饲料中添加一些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的东西,大量化学制剂在畜牧养殖业中的使用也必将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篇8: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论文

2.1提高畜牧养殖工作人员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程度

当前,要想从根本上降低畜牧养殖业给养殖场周围的环境所带来的污染,首先需增强畜牧养殖业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加深其对环境污染的危害的认识,并采取切实措施使其建立生态化养殖的新模式[2]。另外,政府有关各部门应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使养殖场管理人员按照相关规定发展畜牧养殖业。同时,环保部门应联合政府其他各部门做好正面宣传,创造出一个人人保护环境的良好舆论氛围,从而在无形中对养殖业从业人员形成监督和督促作用。

2.2加强畜牧养殖工作管理的科学性

对已实现规模化的养殖场来说,管理模式的科学化是其获得不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规模化养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占地面积大、养殖数量大,随之而来的就是污染排放物的增多,在这种情况下,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一旦此类养殖场出现管理不科学现象,那么势必会为养殖场周边环境带来极大影响。同时,养殖户在建立养殖场之前,应对国家相关法规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聘请相关专家、技术人员对养殖场予以科学规划,进而形成一个合理布局,然后请一些专业的环境影响评价公司进行评估,确保养殖场污染排放物的排放符合国家法定标准。在做好上述几个环节之后,养殖户可向有关主管部门提交建厂申请,并按照要求建立科学化养殖场。同时,养殖户如需扩大养殖规模,或者另行改建,也需尽快做好污染物排放处理工作,从而降低对养殖场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

2.3做好畜牧养殖监测工作

当前一些不法养殖户非法使用一些化学制剂,在饲料中添加大量激素,或者过量使用药品来确保牲畜不得病,这种种非法做法的后果非常严重,必将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破坏。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监测工作的实时、到位是非常重要的:政府有关畜牧养殖监管部门应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养殖场的饲料、药品等予以严格检查,如有需要也可进行不定期抽查,一旦发现违规使用化学制剂现象,需进行严肃处理,以儆效尤。另外,养殖场当地的畜牧养殖主管单位需督促养殖场管理人员做好牲畜的疾病防疫工作,并对其实施情况予以实时监督,从而在源头上切断牲畜传染病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3结语

当前,我国畜牧养殖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并有继续扩展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降低畜牧养殖场给周边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已然是一个需要各部门注意的重要问题。对此,政府各相关部门、养殖户以及专业环境影响评价公司都应积极进行探索,寻求畜牧养殖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发展的科学、高效之路。

参考文献

[1]房连波,许波,胡容婕.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J].当代畜牧,(11):3-4.

[2]于云东,杨显东.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8):13-14.44

篇9:环境保护对畜牧养殖的影响论文

环境保护对畜牧养殖的影响论文

摘 要:对于环境保护这一工作来说,国家在水利、卫生等领域不断增加资金的投入,从而建立起了水利和卫生的环境检测体系。在畜牧养殖业上,国家对于个别养殖基地实行了产品安全计划和无公害的基地建设。

关键词:畜牧论文,畜牧论文投稿,畜牧论文杂志

1畜牧养殖中面临的问题

1.1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对于环境保护这一工作来说,国家在水利、卫生等领域不断增加资金的投入,从而建立起了水利和卫生的环境检测体系。在畜牧养殖业上,国家对于个别养殖基地实行了产品安全计划和无公害的基地建设。但是,对于其他更多的养殖基地来说,由于体制机制、实际情况的限制,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完善甚至是缺失,导致产品安全监测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1.2没有监测管理部门

在环境监测管理体系中,目前,有农业环保科研所、农垦环境监测中心、环境监测站及渔业监测中心等机构,在环境的保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在畜牧养殖方面,缺少相关的专门性机构进行整体上的监测管理。部分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自行建立起畜禽的无害化处理中心,开展兽药、饲料、产品的监督工作;对于更多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环境保护的检测、研究、管理工作是比较滞后的。

2畜牧养殖中主要的污染来源

2.1畜禽粪便污染

畜牧养殖中,畜禽粪便中有机物的含量十分高,经过发酵就会产生多种有害气体,甚至具有一定的毒性,常见的例如:甲烷、硫化氢、氨气、粪臭素、二氧化碳等。这些粪便的危害具体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①粪便直接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②粪便会有助于蚊子、苍蝇等害虫的生长,从而大量传播疾病;③粪便自身存在的有害物质,能够通过食物链的方式间接危害人畜的健康。

2.2药物残留污染

为预防传染病,通常会使用药物对畜禽进行寄生虫病的治理。这些药物只有少部分会留在畜禽体内,其余大部分会流失在体外。存在于体外的药物,会有一部分由于没有分解而具有危害性,它们进入水源、土壤、甚至畜禽体内,形成反复污染,不仅直接影响到畜禽的健康,也会间接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2.3饲料带来污染

①在畜禽食用的饲料中,含有植酸磷物质,它们并不能被畜禽所吸收,因此会被排出体外,从而造成了磷污染。

②饲料中的氨基酸经过畜禽降解后排出体外,会造成氮污染。

③为了促进畜禽的生长,饲料中往往加入了骨粉、血浆粉、动物下脚料等,随畜禽排出体外,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对人体有危害。

④饲料中的抗生素、激素直接影响到肉类和奶类的安全,从而危害人体。

3防治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措施

3.1树立环保意识,加强监督管理

相关领导和部门应该立足于畜牧养殖业的稳定和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保护环境,应该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污染,生产无公害的产品。在日常工作中,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组织,相关部门的主要职责在于协调,工商部门的主要职责在于市场管理,质监部门的主要职责在于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够各司其职,全面落实监管措施。

3.2增加资金投入,做好基础建设

一方面,在原有的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兽药、饲料、产品的监督工作。另一方面,要增加资金的投入,建立环境保护的监测管理机构,对必须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购买,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对养殖场、饲料厂、产品加工、市场进行动态监管。

3.3利用科学技术,进行综合防治

畜牧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除了经济利益,还要关注环境效益。这就要求在建设畜牧业的时候,走生态畜牧业的道路,利用科技进步的产物,同时提高人员素质。例如:

①在动物疾病诊断上,可以采用聚合酶反应技术或基因工程。

②在畜禽的种群选育上,可以应用转基因技术或逐代选育的方法。

③在饲料的营养价值方面,可以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或者菌体的繁殖。

④通过生物方法,来防治病虫害。

4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畜牧养殖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要采取措施对污染进行预防和处理。一方面,要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大资金的投入,使基础建设能够达到环保要求。另一方面,养殖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综合防治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10:春季畜牧养殖探讨的论文

1畜牧养殖疾病发病条件

1.1适宜传染途径

畜牧养殖疾病发病的条件为病原微生物借助一定的途径侵入动物适宜的部位。在这一条件中,假使病原微生物侵入了动物身体,但是所侵入的动物部位不能满足其生长条件时是无法引起发病的。就拿破伤风来说,只有破伤风梭菌通过动物外伤侵入动物体后,再在无氧的条件下成功得以成长才会造成发病。除此之外,当动物对某种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时就可以称其为易感性,所以说病原微生物在侵入到有易感性的动物体后就能导致动物发病。

外界环境因素通常包括三方面内容,即:①对病原微生物生命力或毒力的影响;②对动物抗病能力的影响。每年刚刚步入春季之后,畜牧养殖面临的一大主要难题就是严重缺乏饲料,而且动物的抗病能力十分低下。在这种情况下,寄生在牛羊等动物胆管中的某些病菌就开始快速生长,最终导致动物发病甚至死亡;③对生物媒介和中间宿主生命力、分布的影响。随着季节的变化,蚊子会通过叮咬的途径把疟疾与流行性脑炎等进行传播。

2疾病流行特点

疾病流行具有四大特点,首先则是散发性。实际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仅有少数的几个病例通过散发出现了,常见的有破伤风。其次则是地方性流行病,这一特性是指发病动物的数量非常多,而且并发的面积也比较小,往往是在某个地区或某个县城。之后则是流行性,它是指发病动物的数量非常多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传播了多个县城或地区。最后则是爆发性,这一特性是指在某个地区的某小段时间内,同时有大量的动物发病,主要有口蹄疫等。

3防疫注意事项

3.1增强畜牧防疫意识

在广大的养殖区,人们对动物防疫的认识的全面性和深入性都非常欠缺,由于是对于部分养殖户来说,更是没有认识到动物防疫问题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农牧区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农牧区人们的防疫观念非常薄弱。很大一部分的养殖户都持有这一错误观点,即自家的动物是在自己的财产名下,是否要做防疫工作由自己说了算,政府与其他相关部门都没有权干涉。对此,必须要增强畜牧养殖户的防疫观念,在出现了动物疫情之后不能想方设法的瞒天过海,因为这样一来使得疫情不仅不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处理,甚至还会导致疫情大范围扩散,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后果。

3.2加强消毒,搞好卫生,减少病原体对畜群和畜舍的污染

3.3及时掌握疫情

出现疫情后要第一时间内采取措施,防治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因此,必须要首先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其次,将每一程序的处理工作都进行一一指定给专门的负责人。与此同时,还要对疫苗的管理和使用制定出严格的规范。对于不同性质的疫苗,要选择相应的贮藏温度,尤其是在整个疫苗贮藏的过程中,应将温度调节到标准水平。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全部的疫苗都要放置在干燥处,切忌阳光的照晒。

3.4正确使用疫苗

在未使用疫苗前,必须要多次阅读该疫苗相应的使用说明书,明确疫苗的具体生产日期,同时还要查看疫苗是否已经过期。疫苗必须要采取现用现配的重要原则,不能提前配好。与此同时,在进行配置时,必须要每一步都根据说明书的指示进行具体操作。疫苗在使用前还要进行预温,在这一过程中还要进行充分的摇晃,使得疫苗受热均匀。当疫苗的温度与畜体温度相近时再接种,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动物的应激反应。已经经过稀释或者是打开的疫苗要一次性使用完,隔夜的疫苗严禁再次使用。

4春季畜牧养殖安排

春季畜牧养殖安排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为宣传工作。加大对畜牧养殖的宣传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够有效的激发起广大群众的防疫主动性,使其积极参与到防疫工作中去,从而营造良好的群防群控氛围。上述已经讲到,春季是疫情发生与扩散的关键时期,实际上不仅仅要在春季注重免疫工作,还要做到全年免疫。另一方面为加强疫情监测,也就是在发现疫情的第一时间内上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处理,从而获得最佳的处理时间。

5结语

总而言之,畜牧养殖防疫工作不仅仅与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有关,还与我国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政府部门与农牧区群众必须要全面认识到动物防疫问题的重要性,积极做好畜牧防疫工作,及时检查牲畜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实现人与牲畜的和谐生存。只有做好了畜牧防疫工作,才能有效促进我国农牧区与畜牧业的共同发展与和谐生存,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的发展。

篇11:畜牧养殖规范化科学发展论文

畜牧养殖规范化科学发展论文论文

1、农村畜牧养殖规范化与科学发展的必要性

1.1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的现状和问题

畜牧养殖业产品能够反映农村畜牧养殖业现状,例如鸡蛋,超市里鸡蛋的价位都很多种,主要是因为鸡的品种不同,同品种鸡喂养的饲料不同,所以下的蛋的种类、质量、营养价值等不同。鸡蛋的品质明显没有以前优质了,这也反映鸡的种类、喂养饲料、饲养方式等与以往相比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只是农村的鸡养殖存在问题,一个鸡蛋足以看出整个农村的畜牧养殖的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鸡的饲料怎么了,为什么鸡的种类少了?为什么蛋里面会有致癌物质?为什么禽流感一次次袭来?农村的牛羊怎么了,为什么有假冒牛羊肉?为什么端上桌的羊肉是病态肉......面对这么多问题,农村畜牧养殖业该何去何从?

1.2农村畜牧养殖规范化的重要性

禽流感怎么得的.?生物会生病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致死就不是简单的问题了,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只有规范化养殖。现代农村畜牧养殖业规模较大,大面积散养会为农村生态造成不可想象的破坏。例如:以往农户家里养殖几只羊只需要定时带羊去有草的地方吃草,顺便排放粪便,现代农户带着数十只羊不方便流放,羊到处吃草会破坏农村绿化地,到处排便会污染柏油马路,且现代农村田间小路变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流放羊群不便于管理的情况下极易造成交通事故。一群羊只要有一只羊得病,不易被发现且会很快的传染给其他的羊,而规范化养殖便于规范化喂养和规范化管理,因此现代农村畜牧养殖需要规范化。

1.3农村畜牧养殖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现代农村畜牧养殖业正在努力迎合我国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可是表面迎合的不能真正的改变农村畜牧养殖业现状以使其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科学的养殖需要养殖技能,需要养殖经验、需要养殖必备知识等,不科学的养殖在面对生产过程中一点挫折时很容易走向迷途走向消亡,这样的养殖业是不科学的,这样的农村畜牧养殖业是不可持续发展的。例如:现代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饭桌上需要更多的蛋奶产品,奶制品为了大规模生产而规范化,但是为了简易生产过程,从而缩短了检测流程,这样不科学的生产一旦产生了质量问题严重的产品,带来的不仅仅是行业危机和社会诚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健康危机,这些是不可逆的也是无法弥补的,因此农村畜牧养殖业要贯彻科学发展观。

2、畜牧养殖业规范化和科学发展的途径

2.1完善畜牧养殖业制度

国家不能放纵农村畜牧养殖业任意发展,被金钱和利益迷惑的农户良心被蒙蔽的时候,道德舆论的力量显得过于薄弱,只有法律才能够敲醒他们,只有强硬的法才能规范农户伸向罪恶的手,才能减少不正当养殖和不正当销售,阻止不合格农产品流向市场,因此国家要完善农村畜牧业相关法律制度。可是只有打击和惩罚的教育不是好教育,只有打击和惩罚的制度不是好制度,所以除了设法约束还要设法鼓励农民积极加入畜牧养殖业生产,认真努力学习养殖知识和技能,国家可以设立一些宽松的税收政策,只有用之于民才能取之于民,国家本着“以人为本”的政策可以设立一些养殖户补贴政策,如可以实行饲料补贴和畜类医药补贴政策。最后国家要完善法律制度来保护养殖户们的合法权益,因为只有鼓励和惩罚没有保护的法会让养殖户们挣钱不安心不放心,又怎么会去挣钱呢?

2.2加大畜牧养殖业投入

政策放宽了只是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并从事畜牧养殖行业,农民真的会被政策诱导吗?被成功诱导然后以畜牧养殖为生以后怎么办呢?养一只猪一年要喂多少饲料,喂什么饲料,猪会生什么病,治病要花多少钱呢?养几只猪又要怎么养?养殖成本和收益要去试一试才知道吗?一贯保守的农村百姓们会轻易拿出血汗钱吗?不会的。国家要想帮助农村畜牧养殖业有效的转型,实现科学发展,还需要投入资金,投入资金的方式有很多种,为了有目的的实现国家资金的效益,一方面政府可开设公益养殖户培训班,请专业人员来手把手传授给养殖户养殖知识和技能、生产经营知识和手段以及必要的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可以致力于兽医培训,规范化和经验化的兽医能够帮助养殖户解决一些病理问题。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带领着农村生产,而农村的生产力水平表示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综合力量,对于国家内部而言它决定着农村和城市贫富差距......实现农村畜牧养殖业的规范化和科学发展不仅仅是我国国情的需要,也是当下时代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实现养殖业的规范化和科学发展势在必行!

篇12: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论文

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论文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对肉、奶、蛋制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促进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但是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增长,规模化畜牧养殖业的产生,将对青饲料需求加大,其排泄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大,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主要阐述了贵州规模化畜牧养殖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因,提出了防治生态环境污染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规模化畜牧养殖;生态环境;防治

贵州的山地较多,丘陵和山地占全省总面积的92.5%,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贵州的生态环境受损严重。其中,畜牧养殖规模发展的方式产生了较多污水、粪便,损害了生态循环,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1]。现对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进行探讨,为贵州畜牧养殖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1规模化畜牧养殖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因

1.1有机肥料的应用效率低

以往通常使用粪尿等有机肥料进行农业生产,且畜牧养殖产生的粪尿均能用于农业生产。但是,粪尿等有机肥料的应用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和物力,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2]。目前,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化学肥料,这种肥料价格便宜,操作方便,获得了广大农业生产者的认可。因此,畜牧养殖产生的粪尿无法得到合理应用而积压,部分牧场甚至直接将粪尿倒入水中或山林中,直接污染了自然资源。

1.2规模化畜牧业的兴起

以往畜牧养殖生产者并不集中,比较分散,且贵州大部分的畜牧养殖的规模并不大,各个畜牧养殖经营地产生的粪尿量并不多,且能够及时将这些粪尿清理干净。而随着社会技术水平的提高,畜牧业逐渐向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使得经营地的粪尿量大幅增长。但是,多数畜牧养殖场并没有专业的粪尿处理设施,使得养殖场倾倒粪尿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1.3规模化养殖管理水平低

较低的规模化畜牧养殖管理水平直接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在规模化畜牧养殖场中,牲畜每天产生的粪尿量较大,且仍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如果牧场管理人员没有有效管理和处理这些粪尿,大量的病菌就会在粪尿中大量增殖,极大地增大了病毒、病菌传染的风险。牲畜的混合性感染、非典型性感染可能不断增多,病原变异型的种类增多,使得疾病的治疗愈加困难。畜牧养殖的不当管理增大了病原体变异的频率,是威胁畜牧养殖业和人们的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部分养殖场的卫生防疫措施比较落后,交叉流动的.频率较大,增大了病原菌传染的可能性。病菌传染会使大量的牲畜发病,最终影响牲畜的健康。除此之外,牧场管理人员没有有效管理生病、病死的牲畜,则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传染病和环境污染。

2规模化畜牧养殖防治生态环境污染的措施

2.1科学规划

农业管理部门应加强畜牧养殖的管理。农业管理部门应根据各个地区的人口居住情况和环境自然,合理控制养殖的规模,尽量减少畜牧养殖的密度,防止人与牲畜过于接触过于密切。农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畜牧养殖场规模的控制,并根据贵州的地理环境和自然分布情况,科学规划畜牧养殖场的建设。畜牧养殖场的选址应尽量避开人群较多的位置,如村庄、农贸市场等。

2.2强化牧场经营者环境保护的意识

规模化畜牧养殖场严重破坏了贵州的生态环境,主要原因是多数牧场经营者的环境保护意识较薄弱,一味地重视生产产量,没有重视牧场粪尿的处理粪尿管理不当的危害性。而环境保护工作的良好开展需要牧场经营者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让牧场经营者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从而使牧场经营者加强对牧场粪水等废物的管理,并严格按照安全质量管理规范进行生产。在开展环境保护的活动中,可由医学专家向牧场经营者以及当地其他居民讲解病菌传播的过程和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从而让牧场经营者和其他居民重视废物的合理处理工作,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2.3加强规模化畜牧养殖的科学管理

农业管理部门应指导畜牧养殖场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加强对牧场粪尿等废物的管理,防止病菌等有害物质的生长。牧场经营者应加强对牧场粪尿的堆放、运输、处理等环节的管理,从而全面提高牧场的管理水平。牧场经营者应加强对牲畜舍内相关设施的检查,如水管等,防止牲畜舍潮湿而促使病菌滋生。牧场经营者应及时使用发酵无害化的方式处理粪尿,从而抑制病原菌的滋生。

2.4环境监督部门加强对环境的监测

规模化畜牧养殖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严重的重要原因是环境监督部门没有严格监督和管理当地的环境。对此,环境监督部门应加强对环境的检查,调查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深入研究生态环境恶化的相关原因,科学掌握畜牧养殖业污染环境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环境监督部门应加强对污染区域的治理,及时修复当地的生态环境,并通过设置保护措施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2.5解决规模化畜牧养殖污染环境的方法

相关主管部门处理规模化畜牧养殖污染环境的方法主要根据“防治结合,重点预防”的原则进行,如加强环保饲料的应用,开发防臭剂、粪便能源化技术等。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牲畜饲料中氮、磷的利用,减少粪尿的氮、磷污染。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防臭剂的开发和应用,在牲畜废料中添加除臭剂,减少气味污染。除此之外,相关主管部门可加强粪尿能源化、肥料化技术的开发,使用厌氧发酵、高温堆肥等技术处理废物,从而提高废物的利用率。

3结束语

规模化畜牧养殖业模式是未来的主要养殖模式,但是该模式会对环境带来较严重的污染。对此,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畜牧养殖业的管理,强化牧场经营者的环保意识,重点研究防治环境污染的技术,从而达到改善自然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房连波,许波,胡容婕.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J].当代畜牧,,15(11):3-4.

[2]于云东,杨显东.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12(8):13-14.

篇13:猪生态养殖技术研究论文

2.1猪生态养殖技术实施所需的环境和卫生条件

环境对猪的生长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在采用猪生态养殖技术的过程中,要对养殖环境进展严格的要求,养殖户应该认真的分析猪舍的条件,特别要对猪舍地面的铺设材料进行严格的要求,采用一些渗水性和吸水性较好的材料,同时还要确保猪舍的通风性和是否干燥等,并对猪舍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细菌的滋生。此外,还应该注意猪舍周围的卫生环境,控制好猪的养殖密度,并对猪舍中的一些粪便和垃圾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保证生态猪的质量。

2.2猪生态养殖中对疾病的处理

在猪生态的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对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并采取积极的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对此,饲养员要在饲养的过程中,对猪疫病进行监测,在发现疾病后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及时的对疾病进行处理。一旦发生疫情,饲养员还应该与防疫站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在防疫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从空间上隔离疫猪,对其进行对症治疗。与此同时,饲养员还应该对猪圈进行全面的消毒,防止疫情的扩散。此外,对于其他种类的猪,也应该加强监测和观察,一旦发现有疫情的现象,就要立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此,畜牧站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指导,让养殖户掌握一些基本的疾病处理方法和养殖技巧,优化自己的养殖技巧,减少在猪生态养殖中不必要的损失。

2.3沼气的利用技术

在进行猪生态养殖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废物,这些废物如果投放到大自然中去势必会对大自然造成污染,而将这些废物投放到沼气池中,则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而在沼气池位置的选择上,应该选择一些通风性好和位置高的地方。当养殖中所产生的废物投入到沼气池中以后,经过发酵就形成了沼气,农民就可以利用所产生的沼气来煮饭、取暖等。此外,在沼气形成中产生的沼液还可以排放到农田里去,为农田提供肥料,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还能够改善农村环境。

2.4原生态放养技术

猪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种最为自然和原生态的养殖技术,养殖者根据猪喜欢杂草、爱拱地以及群居等特性,开发一些荒田、荒山等作为养殖猪的场所,并在这里为猪搭建棚舍,让猪在圈定的范围内进行自由的活动,并喂养其鲜草、农副产品的残渣等。而猪在活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粪便直接排放在山间、地间,从而提高了这些地方土地的肥力,实现了资源的利用。原生态放养技术的优点在于返璞归真,在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猪提供一个亲近自然和适合生活的环境,提高猪的抵抗力,增强猪的体质。此外,荒地和荒田内饲养猪,其饲养的密度较低,这就大大的降低了猪之间疫病的传播概率,这就极大的提高了猪肉的品质与安全性。但是这一养殖技术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如植被容易被猪破坏、养殖生产的效率较低等,如果发生较大的疫情,很难对其进行控制。

2.5发酵床养殖技术

这一技术属于零排放、无污染的生态环保养殖技术,这一技术将猪的养殖、粪便处理以及环境控制以及有机肥的生产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猪圈的垫料可以用秸秆和锯末粉与菌种混合搅拌均匀后发酵而成的发酵物,而猪排放出来的粪便又可以通过垫料微生物的作用而被快速的溶解,将其分解为优质的生物活性有机肥,这些有机肥主要可以用于农业的种植中。这一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养殖中粪便的处理问题,并为猪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此外,所分解的优质生物还能够为猪的生长提供必需的矿物质、有益菌等,提高猪的免疫力和饲料的利用率,降低猪疫病的发生率,从而保证猪的`质量。

2.6林下养殖技术

这一养殖技术主要是将猪舍与林地相结合的一种养殖模式。这种养殖模式能够减少养殖污染,缓解农村用地的紧张,从而有效的提高猪肉的质量。在林下进行养殖时,需要选择天然的林地,而所选林地还应该通风性强、向阳、确保林地中的植物不对猪的生长造成危害等,对于林地周围的环境来说,要选择林地周围5km没有污染源的地方。选择好林地以后,还应该用铁丝网或者栅栏将其围起来。在林下养殖技术中,由于较大的猪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生活模式,所以很难适应林地养殖这种模式;而较小的猪则免疫系统较差,不适合在林地放养,对此,饲养员应该严格控制猪的大小。此外,在林地中,饲养人员在放置水槽和饲料时,应该选择合适的位置,并定期对饲料和饮用水进行更换,在不同的季节和时期,还应该为猪提供不同的饲料。由于在林下养殖技术这种养殖模式中,所放养的猪与外界接触的时间较长,其在生长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疾病的威胁和感染,对此,饲养员应该及时的对猪进行疫苗的接种,并在猪的生长环境中添加驱虫剂等,从而有效的提高猪的抵抗力。

2.7种养结合

养殖技术这一养殖技术是按照“养猪——粪便——肥田——促进农作物生长——菜叶”的循环模式进行的,这种养殖模式能够很好的实现“以养促种”或“以种促养”的目的。这一养殖模式不仅成功的解决了养猪所造成的粪便污染,同时也为农田的生长提供了肥料,从而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实现了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龙宝.猪的生态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15)

[2]申翠红.提高母猪生态养殖质量的技术措施[J],当代畜牧,2016(20)

篇14: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改革的进程不断深入,我国的畜牧业经济也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因此畜牧业的养殖规模随之不断的扩大,但其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各种类型的动物疾病陆续的涌现出来。如何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畜牧业中出现的动物疾病问题,是当前疾病预防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立足于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指明畜牧业中动物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探讨畜牧业养殖的动物疾病类型,分析如今畜牧业养殖中出现动物疾病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疾病控制、预防的措施。

关键词:畜牧业;养殖;动物疾病;防控措施

由于我国的畜牧业养殖有着非常深远的历史过程,同时其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产业,其发展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畜牧业养殖的规模也在随之不断的'扩大,而其中出现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动物疾病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出现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及发展。另一方面,根据动物生活习性和群居的特点,会容易促使在短时间内出现动物疾病,从而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疾病传染,威胁到人们生命安全。为了切实保证我国畜牧业养殖的顺利发展,应当对相关动物疾病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真正去避免该疾病的出现,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1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防治工作的必要性

由于畜牧业养殖产业是我国农业经济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其在整个经济发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开展畜牧业养殖工作边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为了促进我国畜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对其中出现的动物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当前,在我国畜牧业养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动物疾病类型:一是普通型动物疾病;二是具有传染性的动物疾病;三是有寄生功能的动物疾病,而这3种动物疾病的出现会严重制约我国畜牧业养殖的发展和进步,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品的质量,并最终会阻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1]。

篇15: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论文

3.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引起动物疾病的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日常的养殖过程中,人工饲养会在不经意间对动物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尤其是对动物所食用的水和饲料,这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产生细菌,从而诱发一些动物疾病。此外,工作人员在日常的消毒工作中,为了图省时,不愿意花费过多的精力去管理和清理动物所生存的环境等,以上原因都是会引起动物疾病。

3.2环境因素

动物的生存是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环境,而环境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动物生长,因此如果动物生产的环境遭到了破坏和污染,这包括动物生存环境中的绿化程度、通风的情况及空气质量情况等,这些都是动物产生疾病的原因。

3.3动物自身的因素

由于有些动物自身体质差,可能会很容易受到外在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3]。例如,一些动物在进行养殖前就可能患有某种疾病,其产生的来源可能是由于环境问题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其自身体质差的问题。因此,动物自身因素也会直接或间接性引起动物疾病的产生,甚至是恶化。

畜牧养殖传染性疾病预防治疗研究论文

农家乐中的动物疫病防治措施

鳖的人工繁殖技术

畜牧兽医法规的论文

养殖论文

市畜牧兽医局发展的工作报告

畜牧局述职报告

规模化水产养殖技术的效率及影响论文

春季畜牧养殖探讨的论文

基层兽医个人工作总结

畜牧养殖对动物疾病防治技术研究论文
《畜牧养殖对动物疾病防治技术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畜牧养殖对动物疾病防治技术研究论文(通用15篇)】相关文章:

乡镇畜牧兽医个人年终工作总结2023-04-12

畜牧兽医实习总结2023-08-10

畜牧兽医部年终总结2022-09-03

兽医实习总结2023-06-25

畜牧局个人工作总结2023-12-02

规模养殖场兽药残留的控制措施2022-10-25

兽医站半年工作总结参考2022-04-30

乡镇畜牧员年底个人工作总结2024-03-08

兽医述职报告2023-11-04

乡镇畜牧防疫下月工作计划2023-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