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水产养殖技术的效率及影响论文

时间:2023-10-15 07:53:10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规模化水产养殖技术的效率及影响论文(整理10篇)由网友“VICKY0908”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规模化水产养殖技术的效率及影响论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规模化水产养殖技术的效率及影响论文

篇1:规模化水产养殖技术的效率及影响论文

规模化水产养殖技术的效率及影响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当前经济的快速增长,水产养殖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且逐渐趋向于规模化,这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规模化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出发,分析水产养殖规模化的几个影响因素,以及水产养殖规模化的技术效率。

关键词:水产养殖规模化;技术效率;影响因素

产业规模化是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水产养殖同样也是如此。水产养殖规模化顾名思义也就是在同一个区域中只养殖一种或者几种水生生物,而不是之前一个区域有很多种生物的现象,这样做能够提高水产养殖质量,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还是非常有利的。接下来我们将首先从利、弊两个方面来简要分析水产养殖的现状,为更加深入的研究做基础。

一、规模化水产养殖的现状

(1)集约化程度高。水产养殖规模化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集约化程度提高了,这种方式能够使多家水产养殖商使用共同的基础设施,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式,同时还会有共同的供应商和市场,这样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商家的利润。但是水产养殖要提高集约化程度最主要的还是应当有政府的帮助。政府应当有正确的决策,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从而能够吸引水产养殖在当地发展。这样可以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加当地的经济效益,促进区域朝着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2)环境污染严重。随着工业的大力发展,我国的自然环境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的严重的污染,水体也不例外。但是水体是水产养殖的第一要素,所以水体受到污染会对水产养殖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我国水产养殖规模化日益提高的大环境下,环境污染的后果就表现得尤为明显了。水体受到污染势必会影响到水产品的生长环境,而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也会使水产养殖发展受到一定的阻力,严重时会使水中鱼类大量死亡,而规模化会受到的更加严重的影响,从而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必须要着重加强对水体进行治理。

二、规模化水产养殖的影响因素

(1)技术和环境条件。技术和环境是决定水产养殖是否能够实现规模化的两个重要因素,我们将对此进行简单的说明。从技术方面来看,如果水产养殖的技术不过关,那么将会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这样也就很难实现规模化了;从环境方面来看,面积是否足够大,环境是否安全,污染程度是否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等这些都是判断是否能够实现规模化的考虑因素。由此可见,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良好的养殖环境这两个因素对于水产养殖规模化都是必不可少的,必须两个都得抓,两个都要硬。(2)水质影响。对于水产养殖规模化来说,水质也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其中对于水质的衡量标准主要有水中氧气、有机物的含量和水温等。其中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微生物都是影响水质的主力军。适量的浮游生物和微生物能够为水产生物提供它们所需要的氧气和有机物,但若是浮游生物太多,反而会大面积覆盖水体,制约水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影响水质,从而不利于鱼类的生长。所以对于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的定量控制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水产养殖规模化起着重要的作用。(3)水产生物的疾病。水产生物同其他生物一样会不可避免的患有一些疾病,而这些疾病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对此没有察觉或者没有好的处理方式,由于水产养殖的规模化,会使水产养殖商损失惨重,随后将会对市场秩序发生严重的波动。但是疾病不是人类可以控制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对疾病进行预防。所以,建立完善的疾病预防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随时对水产生物进行严密的监控,而且还要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损失。

三、规模化水产养殖的技术效率

规模化水产养殖有很多可圈可点的技术效率,是值得很多产业借鉴的,此外它还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接下来我们将对此进行论述。(1)提高品牌建设。水产养殖规模化能够带来很大的益处,首先先看对于品牌的建设方面。水产养殖规模化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水产品,从而成为一种特色的品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我们所熟知的阳澄湖大闸蟹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由于阳澄湖对大闸蟹的规模化养殖,使得其成为了一个地方品牌,从而促进了它的更好地发展。(2)提高养殖质量。水产养殖规模化具有非常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使的我国的水产养殖的标准化水平大大提高,从而能够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此外,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率也得到了大幅的提升,生产出了更多更好的水产品,以满足国民的更高的需求。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水产养殖商的传统养殖观念,使他们能够愿意接受这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为水产养殖规模化提供前提,为提高水产养殖质量提供根本保证。(3)提高经济效益。水产养殖规模化能够促进当地的产业全面发展,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的健康持续发展。此外,将水产养殖规模化不仅能够满足我国的需求,还能加强我国对水产养殖的出口,减少对于这方面的进口,从而带动国家经济腾飞,促进我国的贸易发展,使我国的水产养殖能够面向世界,为世界交出另一份满意的答卷。水产养殖规模化是当前的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而且这种趋势必然会持续下去,还会应用会更加广泛。虽然这种养殖方式在遇到自然灾害的时候会受到很大的损失,但现代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的避免事故的发生。这种养殖方式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乃至经济全球化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小结

本文基于我国现阶段水产养殖规模化的现状,简要的分析水产养殖规模化的影响因素,并概括了水产养殖规模化的技术效率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是根据本人多年从事关于水产养殖的研究经验所写而成的,若有任何不足之处,望及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杨建.规模化水产养殖的技术效率和影响因素分析[J].今日畜牧兽医,(10):52.

[2]张红梅.烟台规模化水产养殖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7,37(12):143+145.

[3]田龙翔.规模化水产养殖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7,37(08):148.

[4]郑思宁,刘强,郑逸芳.规模化水产养殖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32(20):229-235.

篇2: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探讨论文

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探讨论文

1、水产养殖的生态防控技术概述及其内涵

造成水产养殖病害分为外界因素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基本上可以概括为生物、环境和人为三大因素。内在因素主要为水产养殖动物的免疫力下降,是引发疾病的内在原因。疾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和条件,内因是关键。根据水产养殖业发生病害的特点,以及病害发生的三要素:病原、环境、宿主,发明了检查和消毒水产苗种技术和免疫预防技术,通过这两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和成活率;第二,环境调控技术,这项技术不仅为水产动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体环境,同时抑制了病原滋生和繁殖的能力和机会;第三,如果水产动物发生病害,一定要及时、科学地使用正确的水产药物,尽快的控制水产动物的病情,尽可能的减少损失。水产养殖的生态防控技术的内涵可以通过字面意思来做深入的分析。首先,生态指的是三个生态位,一是气水界面,即水体表面与空气接触的界面,这个界面上主要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居住的地方,气体交换也在这一界面上进行;一是泥水界面,即最底层的水与表层淤泥接触的界面,这个节目上主要是分解者居住的地方物质的转换也在这一界面进行;一是水产动物的肠道,这个是能量转化的主要场所。最后生态防控的“控”,控的意思是指通过使用针对性药物或疫苗控制生态系统中危害水生动物健康的病原,也可以说是控制病原性疾病,与“防”补充。

2、加强水产养殖的生态防控技术的措施

2.1定期消毒

要想养殖水产生物,就要先把水养好,要想养好水,就要先养好泥,由此可以看出,清洁养殖环境的重要性,这是养殖成功的基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清理不干净的地方和消毒。清理的方法是保持水底淤泥的厚度在十厘米到十五厘米,然后在阳光下暴晒,也要注意堵住漏洞,这样才能改善底层的质量。

2.2对苗种的消毒要彻底

苗种的质量决定了养殖的质量,在选择好要放入水中养殖的苗种后,一定要对它们彻底的消毒因为苗种本身也有病原体,如果不消毒,还是会把病原体带入到养殖的水中。

2.3施肥方式要科学

在养殖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要保证科学施肥。在把苗种准备好之前,一定要把生物饵料培养好,生物饵料的营养对于水产生物来说,是任何人工饵料都不可取代的,因为生物饵料可以帮助水产生物增强体质,放养之后食用生物饵料的水产生物成活率更高。

2.4做好应激管理的工作

养殖者应该把应激管理贯穿于整个养殖过程中,因为应激管理是养殖的最重要的技术。应激因子主要有三种: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环境突然有了很大的改变之后或者换季的时候,都是水产生物容易生病的时期,这个时候更加有必要加强应激管理。

2.5对养殖水增氧

随着养殖时间的增长,水底容易滋生微生物,就会导致水中氧气的缺少,会引发水产生物的`疾病。增氧最好的方式就是底层微孔增氧,这一方法要根据水的溶氧能力来确定增氧的时间。养殖前期在阴雨天的时候增氧,从半夜到凌晨;在养殖中期,晴天的时候早上增氧两小时,午后增氧2~3h,阴雨天就从晚上十点开始增氧,一直到第二天中午;养殖后期就是尽可能多的做增氧工作。

2.6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监测

水产养殖中有两种疫病应该引起重视:鲤春病毒病和锦鲤疱疹病毒,这种病毒一旦被水生动物感染,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好它们,所以预防工作就变得十分重要,对水产生物养殖者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养殖者一定要配合当地的渔业部门做好监测工作,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

2.7大力推广水产养殖的生态防控的新技术

随着时代进步,我国已经总结出了许多经验,根据这些经验也开发出了一些新技术,比如,安全用药技术、水质调节与监测技术等等,这些技术有效提高了水产养殖的成功率,值得大范围的宣传推广。

加强水产养殖的生态防控对养殖水产生物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了解病害发生的情况,以及时监测和治理;也可以保护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治理;还可以提高水产品的安全质量,响应了我国食品安全政策。总之,生态防控技术是对养殖者的一大福音。

参考文献:

[1]胡大胜,韩书煜.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用药急需规范[J].中国水产,2016(1):50-52.现代农业

篇3: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论文

1水产养殖的类型

1.1非投饵集约化养殖

非投饵集约化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的重要方式,非投饵集约化养殖系统主要包括海藻养殖系统和贝类养殖系统,而海藻养殖是养殖系统最常见的养殖类型。海藻养殖系统具有经济实用的特点,只需投入苗种,之后完全可以利用太阳能和水体的营养物质进行养殖,这样养殖方式既简单方便又经济节约,成本投入少,产量高。

1.2投饵集约化养殖

投饵养殖主要包括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在投饵养殖的过程中由于饵料的不充分利用会对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进行网箱鱼类养殖时需要进行饵料喂养,其投喂饵料不能全部被鱼类所摄入,很多没有被摄食的饵料会和同鱼类的粪便一起进入水体,成为污染水体的重要物质。

2水产养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1水产养殖废弃物对水资源的污染

从我国目前的水产养殖状况来看,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缺乏有序性的养殖,很多养殖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环境对于水产养殖的承受能力,盲目地扩大养殖的规模,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增加了养殖的密度,在养殖过程中废水废物的'排放量也会增加,这些废水废物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品和污染水资源的固体废物,长时间这些废弃物会产生氨气,这是一种有毒的气体,会对养殖场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还会滋生大量的藻类,使水资源受到严重的污染。

2.2使用渔药破坏生态系统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为了增加利益,会使用渔药来降低鱼类的死亡率。渔药的种类包括抗生素、除草剂,防腐剂等,这些药物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会严重污染水资源。很多养殖场对于渔药的使用不够规范,在杀菌灭虫除病的过程对水中的益生菌和浮游生物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会破坏水环境的生态平衡,一些低浓度、性质稳定的药物会有一定的残留,会在很多水生生物体内产生积累的现象,因此对生态平衡和人的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篇4: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论文

3.1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的养殖模式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工厂养殖和生态养殖的模式。虽然我国工厂养殖模式起步晚,但发展很快,目前我国工厂养殖的面积逐渐增加,工厂养殖产量也很高。工厂化养殖方式主要有流水养殖、半封闭和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由于封闭循环水养殖用水量大,污染严重。因此,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模式是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生态养殖是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的循环,在一定的区域内通过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1]。

3.2完善监管机制,增加环境监管能力

我国相应的水产管理部门要划分监管部门职权,真正做到分工明确,对水产养殖进行监督和管理;环境部门要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可以成立环境保护监察中心,定期对水产养殖厂附近的环境进行督促检查,对造成污染的养殖厂予以惩罚,提高养殖厂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还要加强问责体系的建立,将环保责任分配到每个部门和每个人身上,使工作人员增强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能力。

3.3加强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我国应加强防治水污染的科学研究,利用科学技术减少水产养殖对于水资源的污染。针对我国目前水产养殖污染严重的问题,采用科学技术进行绿色养殖,加强对绿色环保养殖技术的研究,研发出污染小的鱼饵和渔药,降低对水资源的污染,为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4结语

水产养殖对环境有严重的影响,因此要重视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从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的养殖业模式,完善监管机制,增加环境监管能力,加强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入手,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祝景怀.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J].中国农业信息,(3):91.

篇5: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产养殖智能管理系统研究论文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产养殖智能管理系统研究论文

随着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不断扩大,国内水产养殖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传统的养殖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信息化、智能化以及规模化已成为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方向。物联网技术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次革命,它将所有物品连接互联网,实现智能化识别管理的技术。国内物联网技术被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 在工业生产、智能家居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得到广泛运用。

本研究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水产养殖中,通过分布于水域各处的传感设备采集各水池中水的溶解氧、pH 和水温等指标,运用ZigBee 无线通信方式上传采集的数据,上位机接收数据后,通过编写好的人机交互系统实时显示、存储和分析计算接收到的信息数据,同时运行控制程序给出相应的控制命令,并将控制命令发送给上位机PLC,PLC 控制水池中的调节设备动作,最终达到自动运行的目的。同时为了达到便携式管理,还开发了相应的手机App服务端。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简便高效地调节水质因素,达到设计目标。

1 系统硬件结构

1.1 数据采集模块硬件设计

数据采集模块主要负责采集各水质参数(水温、溶解氧和pH),前端采集模块硬件设计如图3 所示。首先各传感器设备采集到的信号通过调理电路转化为稳定的模拟信号,然后通过模数转换后变成数字信号,在通过串口与ZigBee 传送数据,最后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采集到的信息发送给服务器。数据采集模块的核心为传感器,精准采集能力是整个系统有效运行的基础。由于长时间泡在水中,传感器容易附着水中的杂质,进而影响采集的精准度,并损害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因此,传感器配备了相应的保护装置。保护装置,该装置主要有传动和冲洗两大功能,通过控制电机正反转实现传感器探头自动出水和入水的功能;控制电磁阀完成冲洗和保湿的作用。

1.2 前端执行模块硬件设计

前端执行模块主要由ZigBee 模块接收上位机给出的控制命令和数据,然后通过串口RS232 发送给PLC,PLC 运行控制程序,控制前端设备动作,执行相关命令,到达控制目的。

1.3 协调器模块硬件设计

协调器模块是整个系统的中枢,不仅要将接受到的前端数据上传服务器,同时还要将服务器给出的控制命令发下传下位机PLC。ZigBee 模块通过RS232 串口与服务器相连, 采用Modbus 协议传送数据。

2 通信系统

本研究水产养殖智能管理系统采用ZigBee 技术搭建无线通信系统。通信系统中ZigBee 采用星形拓扑结构形式组网, 与ZigBee 模块相连的传感器端、上位机和前端执行器作为该拓扑中的ZigBee 节点。无线通信系统如图6 所示,温度、溶解氧和pH等传感器以及前端控制器PLC 作为ZigBee 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服务器则作为协调器。系统中上位机通过ZigBee 无线通信系统与各传感器传输信息,接收并实时显示各传感器采集传送的数据,同时通过ZigBee 无线通信系统对PLC 发送指令, 以及读取PLC 发送给上位机关于各设备工作状态的信息并显示在人机界面上。

3 系统软件结构

该系统软件主要由上位机软件和下位机软件组成,下位机软件已经固化在PLC 程序存储器中,接收到上位机的数据和指令后,控制相应的前端设备动作,对水质因子进行调节。图7 为鱼塘实时监控平台,可以将其划分为5 大模块:①鱼塘溶解氧、水温和pH 的实时显示模块; ②系统参数设置和报警模块;③运行方式的切换模块;④设备状态显示和手动控制模块;⑤升降机(传感器保护模块)定时设置。图8 为鱼塘实时监控平台控制原理图,首先上位机向某个鱼塘的采集端发出查询水质参数命令,在收到正确的信息后,系统首先判断水质参数采样数据是否在系统设定的上、下限范围内。如果超出范围,则判定为异常,如溶解氧(DO)为9.5 mg / L,超出系统设定的上限,其状态显示为异常,并发出警告提醒用户;如果数据正常,系统将溶解氧、pH 和水温的信息实时显示在界面上。系统的运行方式分为自动和手动,如果系统工作在自动状态,系统会根据收到的信息和设定的控制参数自行分析运算,并给出控制命令;如果系统工作在手动状态则等待人工给出控制命令,一般只有在出现报警等特殊情况下才切换到手动运行状态。正常时系统工作在自动运行状态,且运行在自动状态时,投饵机和升降机会定时工作,如图中“区域⑤”就是设定升降机的升降时间,时间结束马上将传感器拉出水面(投入水中)进行冲洗保养。

4 系统调试

系统测试分在线监测系统测试和在线控制测试两步, 在线监测系统主要完成水质参数的监测,在线控制则根据采集到的水质参数信息完成水质参数调节。在线监测系统完成水质参数采集、数据上传和上位机实时显示功能,主要由水质参数采集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和上位机人机交互系统组成。水质参数采集系统主要完成溶解氧、水温和pH的采集,系统在信息采集端自带液晶显示功能。精准的水质参数采集是系统高效运行的基础。为了确保采集数据的正确性,本研究将采集系统采集的信息和参考数据进行对照试验;为了确保溶解氧的样信号的准确性,本研究将其与进口的'高精度溶解氧测量仪器(参考传感器)的采样结果进行对照;同时为了测试通信系统和上位机人机交互系统的稳定性,将上位机监控界面实时显示的数据也与前两者进行对比。测试步骤是先将溶解氧传感器探头和参考传感器探头伸入同一区域的水中,然后两者进行连续1 h 内采集对比, 每隔10 min 记录一次,记录结果如表1 所示。比较溶解氧传感器的读数和参考读数可知,两者的读数是基本一致的,最大误差为0.1 mg / L,在允许误差内,能够满足控制精度要求。同时上位机读数和传感器读数完全一致,说明无线通信系统和上位机人机交互系统工作稳定可靠,整个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精准、稳定地完成水质参数的采集和显示任务。在线控制测试主要是上位机通过控制算法计算分析采集到的水质信息,形成控制命令下发给PLC,PLC 通过控制前端设备达到调节水质参数的目的。

本文以溶解氧为例进行了现场测试。测试对象为江门某水产养殖推广站,水产养殖现场2 个大塘及4 个小塘, 鱼塘内养殖的鱼类为班和锦鲤,二者对溶解氧的要求较高,一般在5 mg / L 以上,最佳值为6 mg / L。系统设定参考值为6mg / L,测试时间为24 h,表2 为测试得到的溶解氧数据。

5 结论

本研究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中,开发了一整套水产养殖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数据采集精准,数据通信上传稳定,人机交互系统简洁形象,操作方便且功能齐全,适应性强。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系统连续准确地远程监控水池的环境因子,实现水池养殖的自动化、智能化目标。

篇6: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发展策略论文

【摘要】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作为现代水产养殖工程中的一项新兴技术,以养殖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先进的技术控制水产质量,采取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方法改善水体内部环境,提高水产养殖生产力。目前,由于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严重污染了生产养殖水体的环境,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很大困扰。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及我国科技水平不断的创新和发展,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这也进一步推动了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本文针对我国水产养殖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探讨水体净化技术的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为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更加标准化提供些许建议。

篇7: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发展策略论文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主要包括池塘清淤机、水质净化杀菌装置、高效生物净化器、过滤机以及水质自动监控系统等,其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分离和净化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养殖水体净化技术是我国现阶段水产养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可控制的人工措施来优化养殖水体条件,根治鱼类疾病、资源环境问题以及增强水产生产力等。

1水产养殖现状分析

据调查研究表明,开始我国的水产养殖产量就已经达到上万吨以上,虽然水产品的养殖促进了经济发展以及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质量,但也产生了大量的水体污染,给部分江河湖海等水资源环境造成压力和困扰,为国内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阻碍,同时逐渐形成中国水产生产中难以突破的瓶颈。由于这种现象长期存在会对人们的生活及国家带来影响,因此,人们也开始认识到养殖水体净化技术的重要性,这也使得水体净化技术在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

2水体净化技术物理方法及生物方法

2.1物理方法

在养殖业中,最常见的物理方法是在水底微孔管道中应用增氧技术和耕水机、在水池中应用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以及改进养殖水体的设计。其中,在水底微孔管道中应用增氧技术和耕水机是水体净化技术中最重要的物理方法,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在水底引入管道增氧技术和耕水机能够有效消除水体中的氧跃层,以充分的供给氧气,并改善水池环境,其优点不仅耗能低且具有产量高以安全性能好等特点。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的应用则是净化技术中最关键的物理方法,在国外,纳米材料在水体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可观的,通过纳米技术可以对水体中的水质进行净化、消毒和杀菌,对进一步完善水体环境非常实用。而改进养殖水体的设计则是水体净化技术中最根本的物理方法,专家可以通过改进养殖水体的设计过程,采用不同的实验进行检测,然后根据水流的形势进行水体构造,其目的是提高水体空间的利用率,使水体环境进一步优化。

2.2生物方法

水体净化技术的生物方法包括生物滤器、微生物制剂、人工湿地净化技术等。生物滤器的作用主要是免疫养殖水中的有害物质,它主要在封闭的环境下不断的循环水处理系统进行作业,它的耗能量和投入资金最高。而微生物制剂则是水体净化技术中最有效的生物方法,主要由最常见的枯草芽抱杆菌、酵母菌以及光和细菌等菌类组成,其中光和细菌微生物制剂应用最为广泛,由于其本身具有脱氢和氧化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水体中的有毒物质,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进一步促进水体中有机物的循环和利用。人工湿地净化技术是生物方法中最重要的净化技术,该技术能够同化水体中的污染物和有毒物质,完全避免了二次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现象,不仅能够在水体中自给自足,同时为水产养殖业节省了大量能源,它是一种经济、环保且便于操作的最佳技术。

篇8: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发展策略论文

3.1研究成果

水产养殖是引发水体环境污染的源头,只有解决水体污染问题,才能进一步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在增加水产养殖密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水资源保护。现阶段,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在尝试和探索新的`水体净化技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深入研究水体净化技术的再创新高,主要注重生物技术方面的探索,并已经研制出了许多新型技术,为打造全封闭健康式养殖系统不断努力和尝试。[2]

3.2发展策略

3.2.1合理利用现代技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业也越来越重视水资源和能源的节约,我国针对诸多问题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物质和人力,利用现代科技的优势不断优化水体净化系统。与此同时,我国也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协作,借鉴外国经验将水体净化技术推向更高的水平,这种做法为日后水产养殖的发展打下扎实基础,通过现代技术、新型材料与水产养殖的进一步统一,不仅降低了成本上的投入,同时提高水资源生产质量,使养殖生产力有了飞跃式的发展。3.2.2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水体净化技术主要是为了消除水中所好友的污染物,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国外专家在技术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因此,国外的先进技术也非常显著。我国可以借鉴国外技术中的生物膜处理、自然生物处理以及活性污泥处理等方法作为基础,不仅可以应用于水产养殖中,同时也可以应用于工业水的处理,只要能在相关领域中发挥其最大价值,就要加以利用。[3]3.2.3完善养殖管理系统任何技术的进一步研究都离不开物理和化学作为基础,因此,要想进一步完善养殖管理系统并充分发挥水体净化技术的优势,就必须要重视基础研究,通过不断深入探索研究出更实用的水质改良技术,并在原有水体净化技术的基础之上加以改造,一方面要汲取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作为铺垫,另一方面也要研制出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先进技术,以此来促进水产养殖净化技术的发展,同时促进我国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小觑,为了有效改善水产养殖水体的水质,降低水产养殖业对水资源的影响非常重要,就连世界各国的专家们对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也做出了相应的尝试和探索。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过硬的水体净化技术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目前,通过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更为直接,具有实际性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玮,陈军,刘晃等.中国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的发展概况.上海海洋大学学报,,19(1):41-49.

[2]刘瑜.海水养殖水体模块化净化技术.中国水产,,(9):68-69.

[3]张秋卓,李华,徐亚同等.生态农园区水产养殖排水水生植物组合净化技术效果评估[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2(6):1253-1260.

篇9:水产养殖过程底质改良技术研究的论文

水产养殖过程底质改良技术研究的论文

一、养殖池塘底质的现状

伴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高速发展,大面积池塘底质恶化及其导致的养殖水域污染、池塘老化、黑臭底泥淤积、有毒物富集、大规模水产动物病害频发等问题日趋严重,并在近年愈演愈烈,已成为困扰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底质恶化的原因

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模式造成大量的残饵、粪便、动植物尸体等沉积在池塘底部,加之大量的人工饲料、消毒剂、抗生素、杀虫剂、重金属等投入养殖系统,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系统生态金字塔畸形、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由于池塘底泥的自净和缓冲能力有限,当放养密度、投饵用药等因素超过池塘的生态容量时就会造成底质和水质的恶化。

三、底质恶化的危害

1.导致有毒有害物质增多危害养殖动物

池塘底质老化后,嫌气菌大量繁殖,分解池塘底部的有机物质并产生大量有毒的中间产物,如氨、硫化氢、亚硝酸氮、甲烷、低级胺类、硫醇等,这些物质大都对养殖动物有着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且在养殖体系中不断累积。

2.导致底层严重缺氧

池底过多的淤泥会氧化分解消耗底层原本稀缺的氧气,造成底部缺氧。在缺氧条件下,嫌气性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有机质,产生大量的还原性中间产物,这些物质强烈亲氧,当水中有氧时,它们就会与氧结合,从而消耗水中的氧气。据报道,高密度养殖池塘中淤泥耗氧量占水体总溶氧1/3以上。

3.导致生境酸碱失衡

在淤泥较多的池塘中,淤泥中有机物在自养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产生各种酸类,使底质和水质酸化,pH值明显下降。酸碱度的失衡严重影响了水生动物的呼吸。过酸或过碱的水均能够刺激鳃和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反射性地影响呼吸运动,使养殖动物从水中摄氧能力减弱。因此,酸碱不适,即使在富氧水域里也会出现缺氧症状。

4.促进敌害生物和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底质的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及寄生虫和敌害生物的卵,底质恶化,致病原就有可能大量繁殖;水中致病原的数量达到阈值时,就可能导致水生动物病害的发生。

5.限制底栖生物的产量

池塘底质恶化限制底栖生物的产量,而许多底栖生物是养殖水生动物良好的天然饵料。

四、改良技术

1.物理法

清塘挖淤一般在冬季或早春等生产闲季进行。大多采用先排干池水,然后用水力挖塘机组清除淤泥。此法成本低、适应性强,但作业时需要有水源和较大的荒地或浅滩用于排放泥浆,让其沉淀。生产上有时需要在不排干池水的'情况下进行清淤,目前使用的清淤机械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船式清淤机和潜水式清淤机。除了清淤外,经常搅动塘底,翻松塘底的淤泥或通过开增氧机曝气,使池水上下混合,也能促进池塘底部有机质的分解,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可以防止池底老化,减缓黑化过程。

2.化学法

化学方法最常用的就是生石灰清塘。生石灰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中和淤泥中的各种有机酸,起到消毒杀菌、改善底质和水质的作用。其中带水清塘一般是在总碱度、总硬度及pH值都偏低的池塘;而池水和底质中钙离子浓度较大、碱度较高,则不必施生石灰。除生石灰外.还可选用化学复合型底质改良剂。如主要成分为硫酸氢钾的白色大片状“底速净”,投入水中能迅速增氧,降低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的含量,促使有机质的完全分解,建议使用量为150~200克/亩(1米水深)。目前,一种新型亚硝酸根离子去除剂——中意分解底改,具有降解池水中亚硝酸态氮及氨态氮、螯合池水中有机物、消除池水及池底中所含重金属离子污染等作用,可用做池塘土壤改良剂、底质改良剂及底质活化剂。推荐使用量为0.3克/米3。

3.生物法

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干预池塘底泥理化因子相、微生物相和水体藻相。采用向池塘生态体系中补充微量营养——聚能100、有益藻源——活力藻种及生物底改产品——“底改霸王”等措施对池塘底泥和养殖生境进行生态修复,使池底有机沉积物减少,富氧层加厚,缺氧层减薄,阻隔下层黑臭底泥有毒物质释放。强化底泥好氧微生物对池塘残饵粪便等有机污染物的分解能力,强化池塘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的动力和速度。

篇10:淡水水产养殖业水环境影响及管理对策论文

淡水水产养殖业水环境影响及管理对策论文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养殖业的发展也在逐渐兴盛,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淡水水产养殖业往往会对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我国的水环境越来越差,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帮助我国的淡水水厂养殖业更好的发展,减少对水环境的破坏,保证我国的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本文作者根据自身的研究总结了几点管理淡水水产养殖业的意见。

[关键词]水产养殖论文发表

淡水水产养殖也就是一些水产生物的养殖,这是当前世界上需求量增长最快的食品产业之一。对我国的水产养殖来说,其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的淡水水产养殖已经超过捕捞,成为我国水产品的主要供应方式之一,但在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淡水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破坏也在逐渐加剧,这对水资源本就缺乏的我国来说,具有非常严重的限制。为了能够保证我国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作者通过对当前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调查,总结了几点减少水资源污染的措施。

1、淡水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研究

在当前我国的水产养殖中,大部分的水产养殖产业都是散乱的,导致养殖者在进行养殖的过程中对周围水资源的保护意识缺乏,任意排放污染水,导致我国的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当前我国的淡水水产养殖中,主要的养殖系统包含池塘和湖库等,而养殖中的水产种类和数量对我国的水资源污染具有直接的影响,下面对淡水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1.1池塘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到2004年,我国的池塘养殖已经占到了我国总淡水资源的40%多,而随着淡水养殖数量的增多,其产生的有效氮也在逐渐增加。对于池塘养殖的污染,主要来源于水产生物养殖中的残饵和排泄物等,这些含有大量污染物的水资源排放到周围的水域,对周围的水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通过对池塘中的营养物质输入和输出总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的饲料都沉入到池塘底部,而提供给水产生物养殖的仅仅一小部分,导致大量的饲料浪费,且对池塘的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1.2湖库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对于湖库养殖,由于我国最近几年对水产养殖的支持,导致我国的湖库水产养殖发展速度非常快,特别是一些网箱和网围等,这些养殖方式中的剩余饲料和水产生物的排泄物等直接排放到湖库中,导致湖库中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氮磷等物质的含量不断增加。加上饲料的质量问题和网箱等的设置问题,导致湖库的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并逐渐向着周围水域扩展。根据研究可以得知,湖库养殖中的网箱沉积物越来越多,造成当地湖库等水质污染越来越严重。

2、淡水水产养殖的管理方法

2.1工厂化养殖

由于我国的水产养殖发展时间较短,导致工厂化养殖方式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工厂化养殖同分散养殖之间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对于工厂化养殖,其主要分为3种,分别是流水养殖、全封闭养殖和半封闭养殖,对于其中的流水养殖和半封闭养殖,其中的水资源在使用一次后往往会直接进行排放,导致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全封闭水产养殖由于成本较高,目前还没有较大的规模。随着工厂化养殖的增多,我国逐渐开发了零污水排放的新型水产养殖系统,其通过固液分离系统将污水中的固态污染物和清水进行分离,从而减少对周围水资源的'污染。此外,还有综合式的水产养殖方式,通过不同水产生物的集中养殖,对水资源中的饲料等营养物质进行充分的利用,减少水产生物排泄物和剩余饲料对周围水资源的污染。

2.2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是一种利用生物间的互补关系形成的循环养殖系统,在固定的养殖空间内,通过一些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使不同生物处在同一环境中生长,这种养殖方式能够有效保证水环境中的生态平衡。其中藻类等水生植物能够对水中的富营养化进行缓慢的控制,缓解水资源污染的速度。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水草是最主要的氮磷输出生物。为了控制水资源中的牧性浮游生物的数量,可以通过生物中的食物链原理对藻类的数量进行控制,防止藻类过量生长造成的环境污染。具体的措施是放样一些鲢鱼和鲤鱼等水产生物,其对藻类的食用量非常大,能够有效控制水资源中的浮游藻类数量。

2.3发挥政府职能

对于水产养殖,其主要是由当地政府推动和发展的,因此,为了有效控制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当地政府需要尽快建立完善的水环境保护条例,对排放污水和药物的养殖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防止出现污水随意排放等问题。

2.4增强养殖者的重视

想要从根本上减少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破坏,必须从养殖者的环节着手,通过水资源保护宣传使养殖者对水环境破坏的重要影响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然后通过养殖者的有效控制来实现水资源的保护。在养殖的过程中,不可超出养殖水域的养殖容量,此外,在对水产品进行管理时,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防止水产生物出现疾病,尽量或者少用药,在使用药物对水产生物进行治疗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人员的意见进行等。

3、总结

随着我国淡水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促进作用越来越大,但由于当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还不完善,其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的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为了保证我国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需要尽快制定对应的水产养殖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李亮,王国聘.中国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管理现状与应对――基于国际经验视角[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82-88.

[2]苗卫卫,江敏.我国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S1):319-323.

[3]吴伟,范立民.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4,(2):26-34.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论文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集成路径论文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思考分析论文

畜牧养殖专业户风险管理探讨论文

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论文

机械发展设施农业论文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助力生态农业建设论文

畜牧养殖对动物疾病防治技术研究论文

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的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规模化水产养殖技术的效率及影响论文
《规模化水产养殖技术的效率及影响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规模化水产养殖技术的效率及影响论文(整理10篇)】相关文章:

信息化现状发展研究论文2022-08-16

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建议论文2022-07-13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对策论文2022-05-07

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措施论文2022-07-18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2023-04-25

浅谈肉鸡安全生产的疾病综合防治措施论文2022-11-07

论文:产业结构2022-08-06

养殖论文2022-12-09

农业科技推广中的问题及对策论文2022-04-29

论文答辩应该怎么写202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