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公司会计核算的现状分析与处理方法会计毕业论文(推荐6篇)由网友“hollowkid”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物业管理公司会计核算的现状分析与处理方法会计毕业论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物业管理公司会计核算的现状分析与处理方法会计毕业论文
物业管理公司会计核算的现状分析与处理方法会计毕业论文
一、物业管理公司会计核算概述
物业管理,通常是指物业公司受物业产权人或使用者的委托,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为其在不动产及居住环境方面提供看管、修缮、代收费用、提供便民设施等服务管理活动。物业管理公司按照物业管理制度,通过定期收取业主物业管理费的方式取得营运资金。会计核算是物业管理公司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业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是指公司财务人员以货币形式全面反映和监督公司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定期制定财务报表并提供给财务信息使用者的管理活动。财务管理工作是物业管理公司正常运作的重要保证,对资金运作也能起到关键的控制作用。公司在管理中追求资金成本的最小化,以资本的筹集为管理重点。但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物业管理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对资金筹集的管理工作,强化自身对会计核算的管理。
二、物业管理公司会计核算的特点
物业管理公司是随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个新兴行业。其在会计核算方面拥有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核算内容较为简单。因为物业管理不涉及产品的生产或者销售,因此,对物业公司而言,主要经营活动便是向业主提供相关物业劳务(或者服务),以此方式获取营运资金。物业管理公司的资金运作方式和会计核算内容都相对较为简单。
(2)监督群体较为庞大。物业管理公司在运营过程中需要不断与众多业主打交道,并且其收入主要来源于业主所缴纳的物业管理费。由于物业管理公司的这一特殊性质,使其资金运转都受到业主的广泛监督。此外,物业管理公司在运营过程中,还会受到来自于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因此可以说,物业管理公司的监督群体较为庞大。
(3)公司管理层和业主皆为财务信息使用者。物业管理公司的财务信息不仅要提供给公司管理层,以供其决策。同时,物业管理公司还要向业主提供,以帮助其了解物业管理费的使用情况。因此可以说,物业管理公司的财务信息的使用者不仅有公司的管理层,还包括广大业主。
三、物业管理公司会计核算的现状分析
无论何种企业类型,最终目标都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通俗说法便是获得最大化的利润。物业管理公司也不例外。随着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发展,物业管理公司也日趋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越来越多的物业公司开始重视自身的发展和管理理念,不断着手完善自身的服务职能,强调提升公司的财务核算管理水平。但是,由于物业管理公司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会计核算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
(1)会计基础管理不规范
目前,我国很多物业管理公司在会计基础管理方面尚不规范,存在诸多漏洞。比如:原始会计凭证审核不严,原始资料保存不规范,凭证摘要记录不清晰或与明细账内容不一致;白条抵库现象严重,公司领导随意挪用资金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经济业务缺少必要的合同或者协议,资金支付情况缺少必要的跟踪记录;会计科目规范不严,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混淆使用;缺少必要的资产盘点清查制度,或者空有制度却很少执行。这些现象都充分体现出物业公司财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提供的会计信息必然不准确,使信息使用者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2)会计核算硬件环境不理想
物业管理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若要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首先其会计核算硬件环境必须过关。但是,论文格式由于目前我国的物业管理公司存在时间尚短,财务管理环境都异常简朴。在如今大部分企业都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大环境下,甚至有些物业管理公司还停留在“算盘加计算器”的阶段。此外,很多物业管理公司由于发展不规范,常常只具有一至两名会计人员。而且在会计核算方面,依旧局限于手工登账和人工对账,不仅耗费掉了会计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导致会计科目在设计上难以细化,很多会计人员在面对大量的手工登帐工作之余,已没有更多的精力再对二级科目进行细分。同时,很多诸如制定财务预算计划、计算项目盈利空间等精细作业也根本无闲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物业管理公司的财务发展。
(3)财务管理存在认识误区
当前,我国很多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者及相关人员对财务管理存在认识误区。没有将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上升为公司战略的高度,并未认识到财务管理是一个自上而下、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和配合的系统过程。也并未意识到只有先行实现财务目标,公司目标才能最终获得实现。其实,财务作为公司经营运作的一个核心部门,需要与其他部门相互配合、通力合作,每一个业务单元的完成都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有力推手。因此,财务管理是一个涉及公司上下的系统过程。
四、物业管理公司会计核算的内容与处理方法
(1)会计核算内容之一:业主的公共水电费
公共水电费是物业管理公司的会计核算内容之一。物业管理公司对此有两种核算方法。一种是将公共水电费直接计入物业管理成本;另一种是将其暂时作为代收代付款,并抵扣小区业主向物业管理公司交纳的物业管理费。这两种会计核算方式中,笔者更倾向于第二种。因为水电并非由物业公司提供而是由供水供电部门提供,并于提供时已向消费者收取了相关税费。单纯从该意义出发,公共水电费由物业公司作为代收代付款更为合适。
(2)会计核算内容之二:物业管理公司的成本费用
目前,我国物业管理公司采取权责发生制核算成本费用,并将其具体分为按营业成本与期间费用分开核算。其中,期间费用包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具体核算与一般企业无异。营业成本是指物业管理公司在为业主提供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即物管活动)所发生的各种成本开支。物管活动是物业公司主营业务。营业成本通常分设“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三个会计科目。物业管理公司在日常成本核算时,应尽量划小核算单元,以将人员责任与成本支出相挂钩,实行成本费用责任制。除物管活动之外的其他“附属类”业务所发生的成本支出作为“其他业务支出”参照现行财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
(3)会计核算内容之三:物业管理费
目前,我国物业管理公司在核算物业管理费时,所采用的会计原则类似于“收付实现制”但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收付实现制。只是在实际收到业主所缴纳的物业管理费时方才确认收入;倘若是在当期收到了以后时期的物业管理费,则暂时不确认为收入,而是将其作为预收款进行挂账。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关于劳务收入通常有三条确认原则。首先,收入能够被可靠计量;其次,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第三,劳务的完工百分比能够被合理确定。只有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物业管理公司方能将物业管理费确认为收入,并无需考虑是否已实际收到款项。
(4)会计核算内容之四:维修基金
根据我国物业管理的相关规定,为了有效保障物业公共设施等的维修养护,业主需按时向物业管理公司缴纳一定的维修基金。单纯从所有权的角度出发,维修基金属业主所有。当前,根据相关政策,物业管理公司应将维修基金作为“代管基金”.我国物业管理公司对维修基金的会计核算主要选择在实际收取时,作为“长期应付款”进行挂账;当实际发生维修费用时,再予以冲减。关于维修基金是否需要缴纳税款目前尚无明确规定。物业管理公司在这方面的核算处理也各不相同。笔者认为,物业管理公司所收取的维修基金不需要纳营业税。因为这部分费用主要用于公共设施等的修缮与管理,在所有权方面归业主所有,物业管理公司仅是对其进行“代管”.因此,笔者认为维修基金不需缴纳营业税。
五、小结
为了完善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配套机制,以及满足人们越来越丰富的生活需求,物业管理公司应运而生。物业公司以收取物业管理费、提供物业管理服务为运营模式,充分体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创办宗旨。但是,由于物业管理公司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在财务管理方面暴露出诸多不足,比如管理机构不完善、管理过程不规范等管理弊端。对此,我们应在物业财务管理这片新领域不上断探索,开拓创新,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努力适应新时代市场发展的新形势。
篇2:新旧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会计毕业论文
新旧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会计毕业论文
一、应付税款法的会计处理
应付税款法是指企业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用度确以为当期所得税用度的方法。在应付税款法下,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不单独核算,与本期发生的永久性差异同样处理。应付税款法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将本期应交所得税全部计进本期利润表的所得税项目。
(一) 应付税款法下的账户设置
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时,一般设置“所得税”、“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会计科目。
(二)应付税款法下企业盈利时的会计处理
在应付税款法下,当企业盈利,计算缴纳所得税时会计分录为: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科目。实际上缴所得税时的会计分录为:借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在期末应将“所得税”账户的借方余额转进“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的“所得税”账户期末无余额。
(三)应付税款法下企业亏损时的会计处理
在应付税款法下,当企业发生亏损时,可以按《税法》规定,对可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在亏损弥补前期可以不确认所得税利益,但只可以在税前抵扣五年。在应付税款法下,当企业的适用税率发生变化时,对以前年度的所得税额无影响,不必进行调整。由于应付税款法下本期所得税用度即应交所得税。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会计处理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将本期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额递延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原来已经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本期所得税额影响额的方法。对于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额,在发生确当期即可确以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递延所得税负债。但对于可抵减暂时性差异,准则中采用了稳健的做法,即:假如本期确认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意味着在转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间内将会产生本期所得税用度。假如在转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间内,企业没有足够的应税所得,则意味着企业不能转销这项所得税资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夸大收进与用度的配比,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对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当税率变动或税基变动时,必须按预期税率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账户余额进行调整,除直接在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应当将其影响数计进当期所得税用度。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的账户设置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时,设置“所得税用度”、“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和“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四个账户。其中,“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账户分别用来核算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企业盈利时的会计处理
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当企业实现盈利时,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当期的应交所得税用度。会计分录为:借记“所得税用度”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科目。然后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的差额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记“所得税用度”科目,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 科目;或者借记“递延所得税负债” 科目,贷记“所得税用度”科目。
(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企业亏损时的会计处理
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由于企业发生亏损,因而确定确当期应交所得税用度为零。但是企业必须把这部分亏损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出来,而且必须确定由于时间性差异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所得税用度”科目。同时,亏损作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五年内的亏损可抵扣;2.企业必须预计未来五年内有足够的纳税所得可以抵扣这一亏损数额。假如企业的亏损能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那么企业可以将亏损作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以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并按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规定,核算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用度的影响。
三、所得税处理方法变更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通过对应付税款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会计处理的比较,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企业由应付税款法转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会产生以下六个方面的影响:
(一)增加了会计核算程序的复杂性
应付税款法的核算简单,便于操纵。在计算所得税用度时,根据企业税前会计利润,调整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以确定应税所得,计算应交所得税,直接以贷方应交所得税的金额作为借方所得税金额。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程序相对复杂。首先,要比较资产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计算暂时性差异;其次,分析涉税交易或事项的性质,判定是否符合确认递延资产或者递延负债的条件;再次,对于符合条件的交易或者事项,按所得税会计准则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具体金额。因此,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不仅核算程序复杂,而且增加了会计职员的工作量。
(二)增加了所得税用度的跨期分摊
应付税款法不需要对所得税用度进行跨期分摊,因而确认的所得税用度通常不正确。这不仅会导致所确认的所得税用度与税前会计利润之间不符合配比原则,所得税用度计算不正确,而且也轻易引起报表使用者的误解,不利于报表使用者对报表的分析。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将所得税用度在不同会计期间进行公道分摊,因而与应付税款法相比,首先,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确认的所得税用度比较正确;其次,所确认的所得税用度与税前会计利润之间符合配比原则,反映各类不同业务的纳税影响;再次,有利于企业如实反映近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三)注重确认暂时性差异
应付税款法将时间性差异视同永久性差异,只按照税法的规定在税前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并不考虑时间性差异对企业的影响。而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时,引进计税基础的概念,注重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既包括所有时间性差异,又包括非时间性差异,而由于暂时性差异影响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不仅能够确实代表报告主体未来的纳税利益和纳税责任,而且适合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为资产和负债。
(四)增加了税率变化的会计处理
在应付税款法下,企业不需要考虑税率变化对资产、负债的影响,由于企业的所得税用度直接由应税所得额乘以税率得到。税率的变化并不影响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而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资产负债表日,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企业应当依据税法规定,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当适用税率发生变化时,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除直接在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应当将其影响数计进变化当期的所得税用度。
(五)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方法改变
应付税款法下,税法答应企业亏损向后递延弥补亏损五年,企业对于可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在亏损弥补当期不确认所得税利益。而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要求企业对能够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应当以可能获得用于抵扣亏损的未来应税利润为限,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亏损企业应当对五年内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否能在以后经营期内的应税利润充分转回做出判定。假如不能,则不应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六)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降低
应付税款法计算的所得税用度,是按照税法规定的应税所得计算而来的,具有很强的可核性。而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由于对所得税用度跨期分摊的方法有不同选择,并且在同一分摊方法下,需要以会计职员的经验和对经济事项的理解来计量所得税用度,因此,轻易掺杂个人偏好,不同的人很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的所得税用度的可核性降低了。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应付税款法下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好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好于应付税款法。这主要是由两种方法的理论基础不同造成的。应付税款法是基于“利润分配说”观点,所得税用度即是企业当期应交所得税,但是没有反映时间性差异和非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财务报告使用者无法从中获得足够的与未来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决策。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基于“用度说”观点,夸大会计信息的猜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将时间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影响数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反映,有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各种决策。但由于所得税用度跨期分摊方法的选择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应用增加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所得税用度的可靠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 吕佳桥.新企业会计准则使用操纵详解[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S]. ,(2).
[3] 陈爱霞. 对完善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几点看法[J]. 中国治理信息化,,(1):43-44.
[4] 夏文贤.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资产负债表观与所得税会计改革[J]. 财会通讯, 2006,(5):27-30.
篇3:环境成本会计核算与发展趋势分析的会计毕业论文
环境成本会计核算与发展趋势分析的会计毕业论文
一、环境成本简述
近年来,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而某些行业的蓬勃发展与有限的自然资源产生了很大矛盾。企业在获取资源,满足利益需求的同时,必须对破坏的自然环境进行补偿,会计核算人员要把这部分的资金纳入到环境成本的范畴内。
世界上关于环境成本的定义很多,把很多的理论结合起来大致可以把它定义为: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及经营运作时,对环境产生了可以估算或难以计量的破坏,被要求执行以资金方式或其他行动付出的成本。环境成本可以被分为以下几类:
(一)环境保护成本
1、环境预防成本
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之前,必须要考虑即将进行的操作会给当地的环境带来什么破坏以及这种破坏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因此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减小这一危害的影响,甚至避免破坏生态环境。这主要表现在投入资金改善生产设备,引进净化污染的科学技术,这部分主要在于企业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以及环境保护的意识。
2、环境治理成本
不是每一项的预防成果都有效,也不是每一位管理者都有预防意识,生态环境还是会被有意无意的破坏。污染已经形成,企业就必须拿出资金来恢复生态。在这个过程中涉及的项目比较多,包括治理的材料费、务工费、交通费、水电费等等。而在这其中还要对直接或间接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的人或物补偿。例如:污染当地的土地资源,造成粮食减产;破坏绿地,引起沙尘暴,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污染饮用水,导致人们用水障碍。
(二)环境损害成本
环境损害成本不同于保护成本,它不能计算出实际的花费金额。它存在于无形之中,也并不需要企业来支付,但对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基本上不会使自然资源恢复原貌。
工业产业对此的破坏最大,例如“三废”的排放,土地、水资源、空气都被污染了。有毒气体的过度排放造成酸雨形成对植物、建筑物、古文化遗迹等都会造成损害。再有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二、环境成本会计核算观念更新
企业要利用环境产生经济效益,必须核算出所需要的环境成本。有的项目能够实际核算出成本。例如开采矿藏,没有排放什么污染物,只是占用了土地,减少了绿化面积,就很容易计量。但是工业企业的项目造成的水污染,空气污染,消耗多大成本是很难核算出来的。因此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计算方法,改良现有计量体制,来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项目。
(一)机会成本观念
企业在制定方案时,没有办法确保一个方案就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因此总会有许多解决办法列在一起。被选的和淘汰的都可以看做彼此的机会成本。对于水污染,土地污染等不易估算出资金的项目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用环境的单位机会成本和环境的污染量的乘积计算出损失的机会成本。
(二)替代成本观念
替代成本观念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在无法实际计算出被污染的资源实际价值时,此法同样适用,它主要是把有关联的对象相互替换。像在估算被污染土地资源的本来价值时,可以根据无土栽培所收获粮食的总量来计算。选择恰当的替代对象关系到计算的准确性。
应用这些观念可以较精确的计算出所需要的资金,在企业选择项目上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有甲和乙两个项目,如果通过计算得到他们的环境成本一致,但是甲项目比乙项目的利润高,那选择哪一个显而易见了。如果利润相似,只是甲的环境成本高于乙的,那乙项目就会成为更好的选择了。
三、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的环境会计研究方面相比于西方国家落后了很多,我国的市场还没有完善,彼此信息沟通不灵活,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交易。在日本,美国等国家研究此类的学者非常多,并著有很多作品供大家学习探讨。我国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并未产生实质的效果。
环境成本会计核算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它必然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但同时它本身的体制也有一些问题,解决这些绊脚石,将来必然呈现上升的姿态。
(一)政府鼓励,制定优惠政策
每个企业都是以营利为目标,如果放在环境支出上的费用很大,使经营成本提高,大多数企业家都不会同意这样做。这时政府就要出台一些奖励,优惠政策,而不是一味的向企业征收排污费。政府对一些治理污染比较配合的企业拨付专项污染治理资金,构建污染治理设施,减少污染物排放,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还可以派一些技术人才指导,这样会吸引更多的企业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二)自身改善核算体系
每个企业内部都存在自己的一套核算体系,对体系的改革是要与时俱进的.。每一个阶段有本身的特点,根据其特点研究建设新的理念,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保证会计工作正常、有序、高效的开展。将来的环境成本会计核算体系一定会向更加完善的方向迈进。
(三)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
人才往往都是许多用人单位缺少的,一个有才能的人必然会在企业内部掀起改革的浪潮,必然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那么在环境成本核算这方面,更需要引进更多更优秀的科技人员。在一些复杂的项目投资决策中,像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排放等环境成本增加了核算的难度,但在整个成本会计核算中,这部分却是不可或缺的。必须要精确比较成本与预期的收益,建立合理的计划。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送内部先进的科技研究人员到国外学习高端的核算技术,打破传统思维观念,形成一个强大的专业队伍。
(四)强化项目环境成本决策意识
在如今的形势下,企业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减少资源的使用。洲际酒店集团的旗下有几百家公司,为了很好的知道各公司的运营状况,总部通过慎重的筛选,最后确定了一款绿色节能软件。通过它可以很好的掌握到所需要的信息,同时也能够了解各部使用能源的状况,以及时改进。洲际酒店集团的做法节省了25%的电量,并节约了2亿美元的成本。这种环保意识降低了企业环境成本,给它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此外通过收集价值链上面的信息,找到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环节,也是企业在项目决策时考虑的方法。通过分析买入的材料,处理方式,顾客实际使用了多少以及用过后是怎样处理的,来找到有害环境的源头。美国的有机酸奶制造商石原农场在经过一系列的分析以及对顾客的调查后,决定把酸奶盒子上面的塑料纸改为锡箔纸,这一举措使耗水量减少了13%,并节约了100万元的企业成本。环境成本核算的未来必然会与企业的决策有很大联系。
四、结束语
我国企业对于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理论的研究目前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资源节约意识薄弱,成本核算理论比较混乱。企业只看到了眼前的收益和成本的比较,忽视了潜在环境成本的计算。一方面国家应出台一些帮扶计划,另一方面还是需要企业自身意识到完善体制的重要性,培养高技能人才,正确估量成本,达到利润最大化。有这么多人参与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理论的讨论研究之中,企业一定会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篇4: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与利润操纵毕业论文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与利润操纵毕业论文
2月,财政部发布了新的准则体系,其中第20号准则为《合并》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会计准则的发布,改变了我国没有专门的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实务中主要参照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兼并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以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相应准则规定的局面。新企业合并准则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同时,根据我国企业合并的实际情况,增加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但同时也给企业提供了新的利润操纵机会。
一、企业合并的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
在实务操作中,对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有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两种。
购买法认为,企业合并是一个企业主体通过购买方式取得其他参与合并企业净资产的一种交易,在合并后被购买的企业丧失法人地位不再继续经营,被购买企业资产的风险和收益转移到购买方。在购买法下,对所收到的资产与承担的负债用与之交换的资产或权益的公允价值来衡量,购买成本超过所取得的被购买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商誉。合并企业的收益包括购买企业当年本身实现的收益以及购买日后被购买企业所实现的收益。
权益结合法则认为,企业合并是权益结合而不是购买,其实质是参与合并的各方企业的所有股东联合起来控制他们全部的净资产,以继续共同分担合并后企业主体的风险和收益,是原企业所有者风险和利益的联合。在权益结合法下,资产和负债采用账面成本核算,不存在商誉确认问题。由于合并后的企业视同一开始就存在,不论合并发生在年度的哪个时点,参与合并企业整个年度的损益都要包括在合并后企业的损益中。
在购买法下,重估后资产的公允价值通常高于其账面价值,这些增值的资产将在以后年度通过折旧或摊销等形式转化为成本或费用,从而导致购买法下的成本费用要高于权益结合法。另一方面,购买法下合并企业当年的利润仅仅包括被合并企业购买日后实现的利润,而权益结合法下合并企业当年的`利润包括被合并企业整个年度的利润,而不管合并发生在哪一天。因此,权益结合法下的利润要高于购买法。因为合并后权益结合法仍以资产的原账面价值核算,而购买法以资产的公允价值核算,购买法下资产账面金额高于权益结合法,利润却低于权益结合法,所以权益结合法下的净资产收益率也要高于购买法。
购买法采用公允价值对购入的资产和负债进行计量,更能反映合并的实质,也便于投资者预测合并后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而权益结合法虽然核算简单,但缺乏合理的概念基础,容易导致利润操纵行为。因此,国际上的做法是逐渐取消权益结合法,将购买法作为企业合并唯一的会计处理方法。
二、国际上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
美国是最早采用权益结合法的国家,1970 年发布的APB第 16 号意见书《企业合并》允许同时采用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并对权益结合法的使用在参与合并企业的性质、所有者权益的结合方式、是否存在有计划的交易等方面提出了12项限制性条件,规定只有完全符合这12项条件的企业合并才能采用权益结合法编制合并报表。权益结合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的并购浪潮,但由于其通常能报告较高的收益,在实务中往往被滥用。并且它与购买法的并用也产生了不少问题,相似的并购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策划而选用有利于合并方的会计处理方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了第五次兼并浪潮,收购和兼并涉及的金额也越来越大,通过权益结合法操纵合并后企业经营业绩的经济日益增大,因此FASB在颁布第141号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中以取代APB第16号意见书,取消了权益结合法,明确购买法是惟一可以使用的方法。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第22号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中提出,当参与合并的企业的股东共同分担和分享合并后主体的风险和利益时,企业合并作为股权联合核算,采用权益结合法。但后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尽管通过权益性工具的交换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存在,但这些权益会在合并后发生变化,而权益结合法并没有反映所有者权益的变化,并且该方法忽略了企业合并中交换的价值。鉴于采用权益结合法不能反映管理层对所进行的投资及其后续绩效的受托责任, 3月31日新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企业合并》取消了权益结合法。
三、我国企业合并准则中的处理方法
无论是国际会计准则还是美国会计准则,均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排除在准则规范范围外。而我国实务中出现的不少企业合并均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例如中央、地方国资委所控制的企业之间的合并,或者同一企业集团内两个或多个子公司的合并。如果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排除在准则的适用范围之外,将无法真正解决我国现实中的企业合并问题。因此,在综合考虑相关情况的基础上,企业合并准则按照参与合并的企业是否受同一方控制,将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并对两类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进行了不同的规范。
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不一定是合并双方完全出于自愿的交易行为,合并对价也不是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不能代表公允价值,因此以账面价值作为处理的基础,采用权益结合法处理。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按照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或发行股份面值总额)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在合并报表编制上,视同被合并企业在此前期间一直在合并范围之内,即合并后形成的主体在以前期间一直存在。合并资产负债表包括被合并方相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合并利润表包括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及合并后的收入、费用和利润,也就是说合并的利润表不仅要包括被合并企业合并后的利润,而且要包括被合并企业合并前所实现的利润。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可以有双方的讨价还价,是双方自愿交易的结果,因此有双方认可的公允价值,采用购买法处理。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经复核合并成本仍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在合并报表编制上,企业合并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以公允价值列示,母公司合并成本与取得的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以商誉列示。
四、企业合并中的利润操纵
无论采用权益结合法还是购买法,在实际操作中都存在一定的利润操纵空间,值得相关部门和投资者的重视。
在权益结合法下,由于合并后的企业视同一开始就存在,不论合并发生在哪一天,参与合并企业整个年度的损益都要包括在合并后企业的损益中。企业有可能在年末为了考核或者美化业绩的需要,进行突击式的合并,将当年度经营业绩较好的企业利润拉进企业的报表中。此外,权益结合法以账面价值作为计量的基础,不需要对购入资产重估价值,在资产重估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在合并后处置事实已增值但账面没有反映的资产,获取经营收益或非经营收益。
在购买法下,支付对价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购买企业可通过调节资产的公允价值来调节利润。利用公允价值,购买企业还可以压低购入资产的重估价值,比如低估被购买企业的资产、高估其负债,再在合并后通过处置这些资产和负债获取利润。并且合并价差作为商誉入账,按照新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商誉不需要摊销,只要求定期进行减值测试,这样,企业也不会面临合并后商誉摊销的压力。利用合并利润表不包含被购买企业合并前损益的特点,被购买企业可在合并前通过计提巨额存货跌价准备或坏账准备等手段报出巨额亏损,合并后再予以转回,或者提前确认费用、推迟确认收入,从而提升合并后企业的业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2. 郭云,合并报表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及启示,财会月刊,2006.12
3. 张荣海,浅析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选择,集团,2006.3
篇5:公司合并中会计处理方法的分析论文
公司合并中会计处理方法的分析论文
摘 要:我国的经济发展带给了现代企业很多全新的发展机会,每一个现代企业的发展都具有多种拍给你可能,企业发展方案的制定需要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基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会面临着是否合并的选择我,而其企业合并可以使企业获得新的发展,使合并的企业通过这种突进重新获取发展的是会,但是在企业进行合并时,会在财务以及管理方面出现新的问题,因此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企业的合并情况,来选择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使企业在合并中,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现代企业;购买法
现代企业的经济活动类型比较丰富,市场竞争激烈,为了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下,赢得更加优越的发展机会,大部分经营情况比较良好的现代企业选择通过逐渐扩张企业经营规模,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可以通过两种发展途径来实现,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增加自身的积累以及储备来从内部扩大规模,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合并其他企业来实现扩大企业的规模,现代企业在进行发展时,一般会选取合并的方式来改变原有规模,实现快速发展,而在企业的进行合并时,财务问题是一个发展难点,为了使企业在合并后能够更好地管理财务,财务管理人员必须选择科学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企业合并概述
在对企业合并之后需要选择会计处理方法进行选择时,首先需要明确企业合并的基本注意事项,一般企业进行合并时,需要将两个或者更多的独立的企业通过合并的方式,形成一个企业报告主体进行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以及其他的交易活动,企业的合并规定之中并不包括以下企业合并的行为:两方或者更多的企业通过形成合营企业来实现企业合并,另一种情况是,合并并不是通过所有权份额的转移来实现,而是皆有签署合同来实现合并。
企业合并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而在企业完成合并之后,进行会计处理工作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合并类型来进一步选择处理的方法。
在同一控制下进行企业合并,当参与合并活动的企业无论是在合并之前还是在合并之后,始终都会受到来自于相同的多方以及同一方的控制,而且这种控制是持续的;另一种合并的情况与这种合并存在较大的差异,即非同一控制下进行企业合并,在这种情况下,参与到合并活动中的企业在合并期间,其控制主体会发生变化。
二、合并中会计处理方法分析
一般在进行合并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时,主要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被经常使用,为购买法以及权益结合法,这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存在极大的差异性。下文对两种方法分别进行分析。
1.购买法分析
当母公司需要获取对于子公司的控制权时,可以通过票据、其他资产、现金、优先股以及债券等,按照预先商定好的价格,来对子公司的股份进行收购,在进行这种类型的`合并时,一般采取购买法。在这种会计处理方法之下,企业的合并活动也被看做某企业为了获取其他企业的净资产而进行的购买活动,在这种交易活动中,企业更加注重负债以及日资产产生的实际价值,这种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吧,合并活动中的主动方需要根据公允价值的相关记录来获取收益以及资产,除此之外还需要承担相关的债务;另一个特点,是如果并购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时,购买的成本已经超出了其获取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期间产生的差额被当作商誉。最后一个热点是,其收益为合并中的主动方的留存性收益,这个收益是由合并当年企业实现的留存性收益以及被并购方在完成合并活动之后收获的留存性收益。
2.权益结合法
合并企业在通过购买法对企业进行财务方面的管理工作时,需要将净资产产生的公允性价值编制到合并的报表之中,当已经获取了有关负债以及资产的具体的公允性价值的相关数据之后,可以为日后的投资活动提供预测性的服务,预测的内容包括现金流通的数量,这项措施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决策工作的相关度。在购买法的条件之下,借助公允购买需要的成本领以及公允价值的情况来对花费代价进行均摊,导致购买法下的信息数据的成本偏高。
三、选择会计处理方法的建议
在对购买法以及权益结合法进行分析时,我们可以充分地认识到两种方法不同的特点,在进行会计处理方法选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建议,使方法选择更为合理。
1.以国情发展为主要依据
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不仅仅需要对作为合并双方的企业进行了解,同时还要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还要参考我国的国情,在对我国当前的国情进行分析后发现,当前会计处理方法中的主导方法为购买法,虽然当企业出现不同情况时,可以从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两种方法中进行选择,选择的基础是经济业务的基本情况,同时经济环境也对方法选择具有影响作用,虽然权益结合法在经济社会以及企业兼并活动中流行的时间比较长,但是美国早在就已经禁止使用权益结合法,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废除以及禁用权益结合法是一种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之下,我国的企业也必须紧跟经济潮流,逐渐提升购买法的主导地位,淡化权益结合法的存在。
2.注重权益结合法的价值
虽然权益结合法在企业合并的活动中作用比较低,但是由于我国经济活动的特殊性,购买法还存在局限性,因此权益结合法仍旧需要在企业合并中发挥作用。
实际上,在中国当企业采用换股合并时,难以采用购买法,而更适宜于权益结合法。这是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还不成熟,评估业务还不发达,若采用购买法,在换股合并时很难取得被并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而权益集合法按账面价值计量,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仍以传统产业为主,有形资产所占比例较大,审计处于发展阶段,存在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情况,短期内不适宜全部采用难度较大的购买法。
3.限制会计处理方法的运用条件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在运作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制度规范条例的限制,所以很多大型上市公司在对会计利润进行选择时,会比较倾向于较高的水平执行。因为高利润的回报,可以让产品在进行发售的过程中获得较高的价格标识,企业也利于在实际运转过程中,获得配股上的资格以及防止亏损摘牌等优势。针对这种问题的解决,我国必须使用相关管理条例,对权益结合法进行调整,甚至是采用限制的方式来让市场的运作得到规范。
根据笔者多年的研究经验,提出的看法是我国当前在对会计方法进行合并时,应该以购买为主导。同时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采用权益合并的方式,来对企业进行管理,但是在处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权益结合法的使用条件开展与运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管理规范的不断完善,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变得更加高效,各种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对企业进行规范的权益结合法进行取缔处理,采用国际上比较通用的购买法,让企业在合并过程中可以对会计处理方式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根据企业现有的运作模式,来对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制定。
四、结语
企业在合并之后,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是权益结合法以及购买法,针对新的企业合并情况,相关部门制定了全新的准则,在对实际财务问题进行处理时,财务管理人员不可随意选择处理方法,必须要掌握企业合并的最新情况,从企业的现实出发,在进行方法选择时,要先对企业的经营成果以及实际财务情况等数据进行收集,将合理的数据呈现在决策者面前,使这些信息能够充分地为企业合并决策的制定而服务。
篇6: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与并购策略的思考会计毕业论文
摘要:文章了合并处理与并购账面效应,并对购买法和权益集合法进行了评价与比较。
一、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与并购账面效应
企业并购效应是企业并购策略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并购后能否产生预期的效益,直接企业并购决策。而对并购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体现在财务上会对报告收益产生不同的影响。
购买法按公允价值记录企业所取得的资产和承担的负债,并确定商誉。一方面,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评估后的资产价值通常高于其账面价值,并伴有商誉的存在。这样转化为成本,费用的数额比权益集合法大(主要包括公允价值超过账面价值的部分以及商誉的摊销),从而会导致报告以后年度利润比采用权益集合法要少;另一方面,由于使用权益集合法时按账面价值计价,购受方可以出售那些公允价值较高的资产,使本年利润迅速增长,即使不出售,资产按较低的账面价值计价的成本和费用也有增加利润的效应。因此采用权益集合法,往往会使企业在表面上看起来有较好的资本结构、良好的收益能力和成长性。这正是企业管理者热衷于报告,并在并购中采用权益集合法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来说,购买法与权益集合法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对并购的账面效应产生影响如下:
1.对财务状况的影响。购买法把并购企业的资产、负债以并购日的公允价值反映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上,并确认商誉,而购受方的资产、负债在该表上则以原来的成本反映;采用权益集合法时,被并购企业和购受企业的资产、负债的会计基础不变,仍为原来的历史成本。因此,两种处理方法会形成不同的资产、负债结构。在通常情况下,购买法下资产额要大于权益集合法。在购买法下,对所有者权益项目,用现金或股票以外的其他方式支付并购款时,并购后的股东权益,仍为购受方原来的股东权益;若发行股票收购,则购受方在并购后股东权益所增加的部分,为新发行股份的市价总额。在权益集合法下被并企业的资本总额成为购受方资本的一部分,留存收益也转入购受方,使得购受方留存收益增加。
2.对损益的影响。若并购发生在期中,则购买法下购受方年底的损益,包括自己本年实现的损益加上被并方自并购日所实现的损益。但使用权益集合法时,并购可以看作是自始合并,其年度损益包括被并公司全年所实现的损益。另外,由于购买法下的资产价值较高,而这些资产在合并后大多要转化为成本或费用,这又导致购买法下的成本费用要较权益集合法为多;或者,由于权益集合法下,资产按账面价值计价,而账面价值通常又低于公允价格,表明这些资产便可以增加并购后的利润。
可见,权益集合法能比购买法在损益表上反映出较多利润;同时通过发行股票方式进行并购,权益集合法下并入的所有者权益常常低于购买法,因而,采用权益集合法,合并后往往有较高的净资产回报率。正因为如此,对那些好大喜功或者其奖金与企业会计收益挂购的经理人员来说,他们可能倾向于选择普通股作为并购的工具,以便在会计上采用权益集合法,从而产生较高的报告收益。
二、对两种方法的评价和选择对于上述购买法和权益集合法,会计界有不同的看法。
1.购买法的优、缺点。赞成采用购买法的人认为,购买法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购买法易于反映并购业务作为产权交易的性质,且符合传统的历史成本原则,即购买资产按购买价格记账。二是在几乎所有的企业并购中,都是一个企业收购另一个企业。一个公司被另一个公司收购,且收购公司与被收购公司的认定通常是明显的。三是企业并购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事项―――产权交易,它是独立的主体之间讨价还价的结果,是在评价现行状况和未来前景的基础上进行讨价还价,与其所记录的成本无关。四是企业并购无论是通过分配资产、承担债务,还是发行股票,都同样采用购买法处理。在发行股票时,一个公司必须确定它收到的已发行的股票价值是公允的,也就是说它所收到的股票的公允价值就是支付的现金,接受的股票就类似于对该交易公允性的评价。因此,不管并购的性质如何,企业并购是一笔讨价还价的.交易。
2.权益集合法的优、缺点。赞成权益集合法的人认为,权益集合法有下列优点:一是在权益集合法下,通过发行普通股,全部资源未发生变化,因而其积累收益也不变,因此,各公司的成本和留存收益应被适当地合并在一起。二是权益集合交易实质上是股东群体之间达成的协议,他们互相转移风险与报酬,继续对其以前的投资承担风险,是原有各的延续,因此,保持原有的账面价值,作为并购后企业净资产的计价属性顺理成章。三是权益集合法是在历史成本系统范围内起来的,它与历史成本一致。为了与合并前的信息进行比较,也应以历史成本报告合并后的合并经营成果。四是权益集合法不改变历史成本,这有利于投资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被并企业的历史经营状况及其资产质量,以利于他们预测合并企业的未来盈利。五是按账面建账,既避免了按评估调账后再建账的工作,又避免了被评估值调整、模拟前期业绩的复杂程序,因而大大减轻工作量。六是在购买法下,采用公允价值会导致并购后企业中的一部分资产按账面价值记账,这就造成了会计计价的不一致。但权益集合法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本文不再赘言。
3.购买法与权益集合法的选择。其实,在并购实务中,不同方法的采用也是存在争议的,但现在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一种折衷的办法,即一项并购业务究竟采用什么方法,应视其实质而定。一般来说,当主要以现金或其他资产为支付形式而实施的并购,应采用购买法处理;对主要以交换股票方式实施的并购,则应考虑它的实质是什么,若符合权益集合法条件的则应采用权益集合法,否则仍应采用购买法,这样就具体划分了购买法和权益集合法各自的适用范围。但实际上,所规范的适用范围只是对采用权益集合法作了较为严格的限制,而购买法的使用范围相对是较为宽广的。
4.对两种方法未来的思考。从以上可以看出,现行的准则条例对两种方法的规定和限制都有不足的地方。对它们的未来,笔者认为有两条思路可供选择:一是继续保留权益集合法;二是废除权益集合法,但同时改变购买法。
三、对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思考和建议
1.权益集合至少具有下列两个特征:一是参与合并各方没有资源的流入与流出;二是参与合并各方的原股东并未丧失对经济资源的控制权,虽然经济资源的规模及原股东的控制比例发生了变化,并且这种控制权并非一定是主导控制权。购买的主要特征则正好与权益集合相反,一是参与合并的各方中至少有一方发生了经济资源的流出,这种经济资源的表现形式可以为现金、现金等价物、其他资产或权利。二是合并中经济资源流出方获得对经济资源未发生变化方的控制权,而后者的原股东则丧失了对原有经济资源的控制。
2.准则规定的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至少包括两种:购买法和权益集合法,并对这两种方法的具体操作作出可执行的规定;应该确定权益集合法与购买法各自的适用条件,更重要的是权益集合法的适用条件。在这个上可以借鉴美国的现行做法。
3.在未来的企业合并会计准则中,购买法和权益集合法的选用保持互斥关系更为合理。这样,合并的会计选择就取决于合并各方事先是否有能力使协议符合相应的条件,亦即合并的决策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
★ 会计学论文
★ 会计学论文题目
★ 会计学论文范文
★ 会计毕业论文选题
【物业管理公司会计核算的现状分析与处理方法会计毕业论文(推荐6篇)】相关文章:
会计学本科专业论文2022-05-06
广播专业及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2022-10-11
会计毕业论文题目2023-10-09
高校的财务会计论文2023-03-18
农村财务会计论文2022-12-21
会计专业简单论文题目2024-05-06
关于财务会计的论文2022-04-30
浅析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2023-01-13
浅谈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电算会计论文2022-11-03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答辩书202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