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小论文

时间:2023-07-15 08:20:57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中地理小论文(共16篇)由网友“blonde”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地理小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地理小论文

篇1:高中地理小论文

【论文摘要】

人文主义地理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是时欧美正涌动着人文主义思潮,它带动了对逻辑实证主义知识体系进行批判的一系列理论的出现,人文主义地理就是其一。文章主要探讨了人文地理的含义与历程,并对当代人文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人文地;自然 ; 区域; 趋势

1、人文地理的含义

人文地理是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发展的一门学科。人地关系是该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它与自然地理被并列为地理的两大支柱。人文地理包括的分支学科有、城市、人口、部落、、社会、文化、、军事、民族、行为、感应地理等等。

2、人文地理的发展历程

人文地理发端于19世纪的德国地理家李特尔和拉采尔,当时称为人类地理。由于他们过分强调“地对人的控制”,因而不可避免地陷入环境决定论的泥坑。20世纪代,法国地理家韦达白兰士及其学生白吕纳提出“人地相关论”称其学说为人文地理。他们的观点成为人文地理中“或然论”的理论基础。本世纪20年代始,地理注意的重点逐步转向社会,离开了单纯的地球科学,探讨地理新起点的各种学说竞相争鸣。各种学说的共同点都与环境决定论相对立,都抛弃了以往那种“自然为因,人生为果”的命题,从人本主义出发,探讨人地关系。

3、当代人文地理研究

①研究的主要内容

人文现象的分布、扩散和变化虽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但是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尤其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人文地理可以说是地理中的一门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人文地理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空间”和“地方”是人文地理的两个核心论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文地理在理论、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人文地理的基本理论主要涉及空间、全球化、城市化、人口、迁移、文化、景观、发展和地缘政治等,其内容主要包括:

(1)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特征与地区差异之间的关系;

(2)人类与其周围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不同空间尺度,包括世界、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演化特征与趋势;

(4)与民族、种族、性别、年龄、阶级等因素相连的社会特征及其对空间发展的影响。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尽管当代人文地理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但在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趋明显,使得地理人文化的趋势加强。人文地理地位的提高,将可能使地理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②研究的主要方法

几个世纪以来,已经提出了以下的研究方法:

(1)意识形态观念学。寻求知识的社会或政治的支持理由或目的。

(2)认识论。知识是如何获得的?有关我们如何认识世界的假设(我们认识了些什么?我们是如何认识的?)

(3)本体论。支持理论或观念体系的一系列特定的假设(什么可以被认识)。

(4)方法论。一套可以应用于进行调查研究某种现象的计划和程序。人文地理是研究社会、空间、地方和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方法论。

4、人文地理的发展趋势:

③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表现为以人地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区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实现资源、人口、环境、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这克服了以往拼盘式或形式综合的缺点,体现了当今地理走向统一的趋势。

④加强了对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研究

加强对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研究,并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如商业地、地理、文化地理、行为地理。其中旅游地理虽然起步较晚,但迅速,迄今为止,已在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旅游客源市场与游客行为、游客空间结构、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地形象设计与营销、生态旅游与持续发展、旅游影响等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少数研究成果同国际水平相比已无明显差异,如旅游地综合个案研究、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旅游环境容量、国内旅游者行为、主题公园的研究等。

⑤密切关注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如对化的研究。乡镇高速增长以及对农业发展的带动,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独特现象。相关研究包括乡镇企业影响因素及环境,农村工业化差异,产业联系与农村工业发展,外向型农村工业的省际差异分析等。其它新兴领域还包括企业发展的地理研究,农村乡、村级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研究、城市感应空间的研究等。

⑥理论研究逐渐加强中国地理的理论建树不多,人文地理与地理相比,理论研究又较为薄弱。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价值判断、思想理念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具有滋生新理论的土壤,但我们的理论建设却滞后了,这与重实践轻理论的大气候有关,也与人文地理一开始就表现出与国土规划相结合的特点有关。可喜的是,相当一部分学者在地理的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努力。

⑦服务于决策和管理的应用研究仍然是人文地理发展的支柱

地理中人文地理属应用性较强的学科。80年代以前,人文地理的决策支持系统在我国主要集中在农业发展、工业资源的开发、重大项目的选址等领域,随着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思想的兴起,区域可持续发展调控与决策,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区域经济战略和区域政策,城市和农村发展等成为人文地理应研究的热点。

⑧研究技术的多样化

地理包括人文地理都经历了从个别地理知识的记载到地理现象归纳解释,从定性文字描述到定量化地揭示地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过程,从最初的多元统计与线性规划的应用,到后来系统、灰色描述在人地相互关系,社会发展因子相关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到今天GIS技术在城市规划、区域发展、资源开发方面的大量应用,人文地理研究技术手段的丰富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认为当代人文地理也正在从经验科学走向实验科学,从宏观进人微观。

5、总结

中国的人文地理理论与方法论是在鸦片战争后通过传教士、外国学者和归国留学生传入中国的。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受前苏联自然科学体系的影响,人文地理逐渐被经济地理取代,直到1979年才提出复兴中国人文地理。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空间最广阔的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社会经济也日新月异。与此同时,原有的社会制度、遗存文化、社会结构形态等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国家的发展。中国需要发展人文地理,而且中国也具备了人文地理发展的肥沃土壤。

篇2:高中地理小论文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使地理课堂符合新课程的理念,适应新课改的浪潮,焕发新的活力,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有效载体。主要涉及民主氛围的营造,课堂情境的创设,生活中地理知识的挖掘和应用,以及评价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希望通过此次初浅的探讨,能为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课堂形式提供参考,为实现新课程目标服务。

[关键词]:

新课程;民主合作;焕发活力;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地理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呢?笔者以为:

一、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愉悦时,观察较敏锐,记忆效果好,想象丰富,思维敏捷。而人在沮丧时,这一切都将受阻。”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良好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

(一)师生平等,民主合作

新课程下的教师应当从传统的、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旧框框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谋”、“助手”、“服务者”和“配角”,构建一种新型的、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惟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交流的“沙龙”。

(二)学会倾听,多角度的赏识学生

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育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鼓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探索的态度对教师提出质疑乃至争辩,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其整体素质的“教学对等”的“关系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此,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再则教师还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不断的激励中得到尊重,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切实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习地理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说明,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热情很高,思维也会非常活跃。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讨、发现的时间,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一幕幕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积极健康的心态,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满腔热情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思维和情感,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那么教师就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地理思维能力,形成独特的地理语言,逐步掌握正确的地理习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合作的情境与机会,营造出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们自己互相帮助,摸着石头过河,体会与人合作的乐趣与价值。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修正意见,是学习者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最好机会。

比如在教学《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文,我给学生提供了临海医药化工招投标的具体材料,分组让同学们作为各乡镇代表来投标,提出自己承办这一项目的优点,并明确自己存在的缺点及解决办法,客观指出对方的不足。对于这样的一节课,学生热情高涨,积极的参与讨论。

当然我事先提供了学生该思考的方向,这样可以避免讨论的范围太多太大,离题太远。这可以使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再比如在知识疑难处进行交流,在知识辨析时与人交流,可以更明确事物的本质特征,分清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对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文我以模拟法庭的形式,让人类成为被告,其他生物作为原告,学生分组分别扮演这些角色展开辩论,这些别开生面的课堂形式让学生的激情得以释放,思维的灵光不断闪现。

三、生活融入课堂,体味学习地理的乐趣

我一向主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地理从生活中走来,再有目的地将地理问题提炼出来,让地理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一)生活实例融入地理

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地理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地理课堂大起来。城市的高楼,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家乡的小河,农民的菜地,以及阳光雨露等等,如此亲切,如此触手可及,全成了学习地理的素材。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地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二)地理问题回归生活

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地理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问“我们生活的城市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能否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呢?”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甚至有学生写成文章提交给相关部门。又如在《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教学中,提前一周让学生去了解临海灵湖湿地的相关情况,同时撰写保护湿地的倡议书,并在上课时提出自己关注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提炼出教材中的观点后再修改自己的倡议书,其中不乏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对地理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的课堂的活力,同时也达到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

四、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课堂活力的有力保证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以结果的正确与否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地理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地理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要看课堂内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如:思考时是否积极,小组讨论时是否投入,能否倾听别人的意见,有没有创新精神等。有的学生上课思维积极、敢于打破常规,有的学生解法比较简易、独特等等,教师应结合这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要打破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把自评、互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使地理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比如:教师在一堂课结束前,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1)、你认为今天课堂上有什么收获?你在课堂上哪些方面有了提高?

(2)、你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哪一环节感到最满意,哪一环节感到最不满意?为什么?这样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及原因,回顾一节课的学习过程,客观地评价这一节课的得失,使学生正确地看待学习。

五、总结

曾经的高中地理课堂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只是单纯的传递知识,机械、沉闷、缺乏生命的活力,而新课改下的地理课堂必将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课堂变得精彩纷呈,同时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成功感、满足感及地理的美感,从而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地理;人人都获得必需的地理;不同的人在地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难道不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地理课堂的魅力吗?

篇3:高中地理小论文

[摘要]

新课程改革力度正在不断加大,对地理课程的教育也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地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能够广泛的应用在生活以及工作中,所以学好地理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相比于其他版本的地理教材具有浓重的地域气息,也正是这一点对课堂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对鲁教版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做出了一些分析,希望能够对地理教学中所存在一些困惑做出指引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地理;鲁教版;教学资源;开发利用

对于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社会的实践与生活,对人地关系的发展和协调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教材上的很多内容都是贴近真实生活的,还有一些实际的事例,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由于地理所涉及概念性的问题较多,仅仅通过阅读很难进行深入的理解,了解到的只能是浅显的知识,如果遇到相似的问题也很难去正确的判断。鲁教版的地理教材很重视实践的内容,相比于其他教材也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去了解地理。

一、鲁教版地理教学资源的含义

对于鲁教版地理教学资源的研究能够从了解教材的内容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被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高中地理以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学生也很容易接受这种直观、形象的信息展示。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教学资源从多媒体的表现形式来看能够分为文字资源、语音资源、视频资源。文字资源就是文字表达的教材内容,就是地理书,这是学生在学习中应用最广泛、方便实用的教材资源;语音资源包括录音、广播等通过声音能了解到的内容。还包括视频教学资源,比如,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的地理课程教学课件,课件当中含有图片和视频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理思维意识,还包括视频教学资源,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提升地理教学有效性。

二、对地理教学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运用

针对鲁教版地理教材特征来讲,教学方法的探索应随着学生的地理学习方法来变化和革新。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主要还是从教材当中获得,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正确阅读教材的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断提升学习效率。

(一)运用地理模型实现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针对学习和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运用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进行类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知识点。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例如,运用地球仪向学生讲解地球自转、公转以及经线和纬线相关知识的时候,学生通过对地球仪模型的观察,在大脑中形成三维立体化的图像,继而帮助学生更容易的去理解相关知识。同时结合其他教学方法让学生随着地球仪的转动学生也在进行思考,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好的衔接和融合,为接下来知识的讲授做好导入。当向学生讲解地形图相关知识的时候,还可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上各个国家的不同颜色,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气候特点和地质构造等基础知识,为将来的地理学习提供一定的知识基础。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课件

进行辅助教学。近些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革新与发展,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结合地理教材内容精心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将原本抽象、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和概念变成直观生动的文字图片、图表、动画或视频的形式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更加容易的去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应重视对多媒体课件合理设计和实际运用,与其他版本的高中地理教材相比鲁教版对于地理知识的说明更加详细和深入,和实际联系的更加密切,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所以这就需要采用更加有效的地理教学手段和更加优化的地理教学资源来突破这一瓶颈。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对地理教学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切实的解决这一问题。在高中地理实践教学中教师可运用课前转备好的图片、视频等优化的地理教学资源,有效加强地理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三)合理运用教材中的图表进行地理教学

在目前所使用鲁教版地理教材中图表的设置和布局非常合理。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实践教学中应对图表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运用。图表对于学生学习地理来说作用是非常大的,图表能够将知识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地理知识。对于鲁教版的高中地理教材来说,图表的作用被很好的体现出来,图表与教材中的知识点的结合为学生所展示的内容会使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记忆。教师在为学生解答时能够围绕教材中的图表进行,学生会根据这种形象的概念展示找到用图的方法,学生会用图,就表明学生的地理学习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结语

鲁教版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教育者来说是教育改革之后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高中地理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引导学生对学习地理产生兴趣,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创新教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宇.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7.

[2]李羽然.浅析高中地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当代教育11.

篇4:高中地理小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地理教学设计备受关注。高中地理知识涵盖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教学理念也是花样百出。在众多的教学思想被重新解读后,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差异性设计尤为重要,如何有效适应学生差异性进行教学实践,十分引人注目。

关键词:高中地理;差异性;实践研究

一、差异性教学理念的提出

新时代对老师提出新要求,尤其是高中老师不仅要做到知识的教授,还要讲究一定教学技巧。例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需要因材施教,以此达到学生在知识渴求过程中的不同需求。让学生能学有所成,学有所长。高中地理的课堂中更需要差异性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走向创新自足的学习之路。新课改之下的新课标要求老师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可谓将差异性教学理念提上日常。这就要求高中地理老师不仅要依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多层次的教学设计,还要依据这种差异提供适应不同需求之下的同学们的学习资料。更要注重掌握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分布,根据水平的差异进行不同的作业布置,做到有的放矢。上课的时候,对老师的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提出不同意见的学生,老师先要对进行积极思考的典型代表进行肯定,然后尊重他们的想法,与他们共同研究更加有意义的学习方法。

现在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模式,工业时代的那种整齐统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更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们必须抛弃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重新正确对待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问题,积极开发学生大胆创新的能力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地理课程的教学设计需要认识到学生个性化的重要性,注重挖掘学生的优势潜力差异和智能发展的差异。让学生发挥其优势,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二、高中地理差异性教学初探

为了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能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满足学生们的不同需求,是高中地理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师旧有的思维模式必须重新排列组合,不能将讲台下的学生看成一个整体,而是要分别单独看待,打破常规的教学思路,利用不同的模式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在课程中融入差异化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差异化优势,最大限度的提高高中地理的教育价值,为学生的地理学习之路排忧解难。1.理论意义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是目前的重要要求之一,高中地理老师需要以此进行教学设计指导理论,对差异性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以学定教,丰富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理念,使得高中地理差异化教学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2.实践意义

(1)让老师树立新课改理念在新课改新课标的双重指导下,高中地理老师应深刻意识到填鸭式教育以及大规模式的批发教育已经非常落后了,注重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的差异化刻不容缓。在差异化教学实践中,必须看到学生的不同之处,发掘他们的优势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积极的鼓励与肯定,让他们对高中地理学习充满信心,在学习过程中学有所获。

(2)提升老师教学设计能力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是代理,教育更要遵循以学生为本,将让学生被动接受的习惯进行纠正,让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老师更要拥有优秀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将差异化教学设计始终贯穿于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之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样长此以往,必将拓宽老师的教育思路,提升老师的教学设计技能力,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3)提高课堂质量老师在地理教学课堂上,需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处理好学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微妙关系,在共性得到发展的情况下,注意到不同学生个性的发展,从而实现学生之间的彼此欣赏和彼此帮助,利用自己的长处帮助自己的同学,在整个班集体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一己之长,又能将自己的长处很好的融入到集体中,为老师上课带来活力的同时保持课堂的井然有序。既能实现学生个人的最大化发展还能将整个课堂的氛围保持在一个很好的水平。让课堂质量随之得到提高。

三、高中地理差异性教学实践策略

首先,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引入多样化的教学环节,更能做到差异性教学实践的应用。例如利用动手画图的模式,让学生通过亲自画图的方式掌握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还能训练他们的对空间位置的空间想象力。让不同的学生动手画图后,发现各自不同的擅长点和不足,肯定他们的.长处,让他们注意学习别人身上的长处,做到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其次,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的地理概念生动化,降低难度的同时,让知识更加形象的出现在地理课堂上,老师更要通过对学生差异化的了解,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深入浅出的特别设计,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能将知识在无形中主动进入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让多媒体教学发挥它动态化的教学特点,让知识也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

最后,在地理学习中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多联系实际,发挥学生的差异化特征将很多的现象与自己身边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既生动形象,又容易理解。高中学生来自不同市县的机会比较多,让他们根据自己家乡的水文地理特征进行地理知识的分析和消化,效果自然事半功倍。总而言之,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无论性格还是学习能力,进行差异化教学不仅仅只是新课改的理念,更应该作为教学实践正式实施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梁智敏.中学地理差异教学的应用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6).

[2]葛松勤.构建差异教学打造有效课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9).

篇5:高中地理小论文

高中地理小论文分享

摘要:地理学科是一门常识性的学科。如何够在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让地理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本次研究就针对这一问题谈几点个人的想法。

关键词:地理课程;课堂气氛;教学质量

新课标的改革对于地理课程的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以学生为核心的学习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主动的参加并有发明性地展开,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这就要求老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寻找新的教学方法,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来对地理课堂进行改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地理课程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首先,高中地理的课程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地理信息的收集,并能够用一些地理知识进行相关信息的分析,同时能够在生活中学会发现地理问题。老师要根据新课标的一些准则,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严肃对待备课,在对教材内容的内部实质意义、整体体系、独特的地方熟悉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的进行教学目的的预设,编著教案,使讲课重点突出、打破不容易解决的地方、对热点进行分析,调动课堂上学生们的积极性,通过让课堂的气氛有很好的展现,最终达到地理课程教学的目的。

二、活跃课堂气氛的途径

1.教学意境创设

地理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有着情境性,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意境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课堂预设的问题作为知识的概括和升华,难度比较大,不过,很多学生都可以从这些问题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找到好的思维模式。然而,老师不要把答案直接给学生,应该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经过他们的思考,去探索研究问题的独特性和差别。

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老是难于摆脱直接提问的牢笼。

好多问题都没有层次性,都只是浅层级的剖析性问题,就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平时遇到的都是困难程度较大的一些问题,老师要注意问题的深度和层次,可以把困难程度较大的问题进行分解,预设有一定层次的子问题,慢慢的`将学生引向新的高度去进行深刻地思考,使他们能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更深刻。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我们通过多媒体设施,把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一些知识,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增长了教学效果,在多媒体的带动下学生会更加的积极主动,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都会得到提升。

3.课堂启发式教学手段

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是指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自主的参加多端的开放的探索追究式学习活动,取得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教学形式。经过这种启发式的教学,能够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快捷和独立。教师通过对一些问题的巧妙设计,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深入思考中,这样也非常有利于课堂气氛的维持,还增加了教学内容的深度。

4.课堂中评比模式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地理学习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情意、举止神情、价值观的变动,使其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实际现象可以看出,多元的综合评价模式的使用是突破点。所以,在学生的地理学习综合评价方面,不止要关心注视学生学业方面的绩效,还要关心注视其学习经验的多种表达,关心注视其感情、举止、神情、价值观的变动进展。在评价形式上,要重视定性和定量的结合,把老师评价和学生自行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合理的结合到一起。

三、课堂气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出这样的教学经验,那就是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在地理课堂中,课堂气氛就是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地理课程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对于课堂内容的巧妙设计,让学生不断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不断地跟着教师的思维来走,这种情况下容易到达教学目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1、动机的培养

严格的讲,激发动机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它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在每个环节的学习中发现其进步,教师都要表扬鼓励,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特别是在学习目标呈现后的学习动机激发,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尝试自学。二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鼓励。

2、个性能力的培养

同样的教材,不同的学生阅读后都有截然不同的见解和情感体验。这时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创造性设计,重构有现实价值的认识,并让学生在仔细揣摩教材、掌握各种基础知识,用各种方法为自己的观点寻找依据,最终形成个性化见解,引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概括能力的培养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学生对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越能揭示没有认识过的某些同类新事物的实质,并把新事物纳入已有的经验系统中去。地理知识领域广阔,内容纷繁复杂、知识点零星散乱。因此,在学习教材时,教师首先应帮助学生抓住事物主要矛盾,分析概括教材的主干和要点。主干知识一目了然,给学生搭建了知识框架,提供了知识支撑点,有利于以后的学习。

4、探究能力的培养

通过地理课堂中的探究性教学,学生能够获得初中地理课程中有关自然和区域的地理知识,同时展示学生的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综合能力以及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的“地图”一节时,先把学生课前绘制的“校园平面图”和教师绘制的“校园平面图”,通过多媒体投影对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对比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再次在校园内进行实地测量,再次动手绘制校园平面图,并在课堂上交流,结合生活经历体验。

5、情感能力的培养

情感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亲和的人际情境和互动的学习情境来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让课堂教学在学生、教师、情境诸因素的互动过程中展开,促使学生的认识情感达到最佳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理体验与课堂氛围最终达到高度和谐。

教师要以自己的爱心和激情唤起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

6、想象力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地理学科优势,运用多种手段、方法和大量的信息资源作为教学支撑,去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获取地理知识、认识地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速他们由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化,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海丰.探究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徐红玫.地图教学与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之刍议[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

篇6:高中地理小论文

摘要:区域性作为高中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如果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区域地理知识内容,把地理区域作为进行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结合生活实际利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定能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之中取得新的进展。但是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当中的重点与难点,从近年来的高考地理试题情况来看,其中不少题目都结合区域发展作为背景,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对区域地理这一知识内容进行梳理与整理,以帮助学生清晰掌握该知识点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将对高中区域地理学习内容当中的要点及重点进行剖析,并提供几种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以供教师参考,提高学生对区域地理知识内容及技巧的掌握程度。

关键词:高中地理;区域地理;教学策略

一、高中区域地理的内容要求

从高中区域地理这部分的知识内容来看,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讲述的是自然地理,其内容主要包含环境内的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基本情况,另一个方面则为人文地理,其内容主要阐述某个区域的发展情况及工农业区的分布。《高考说明》的要求上对区域地理的教学内容虽没有具体的明示,但需要学生了解不同区域分布的主要地理特征与分析地理环境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学生在学习区域地理的过程当中,要随着课程的深入,逐步地了解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差异,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与空间结构,最后能够从经纬度的角度正确区别各类区域,才算真正掌握了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

二、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能力

1.熟练运用地图来分析区域地图是地理研究当中时常用到的一种工具,而区域地理的教学往往离不开地图,学生如若能养成独立利用地图来研究地理对象的习惯,能够从地图中获取大量的地理信息,从而解决问题有章可循。首先教师应该传授给同学们地图的判读方法及图例、标注、颜色等内容代表的意义,以让同学们在读图的过程当中能够了解区域的资源分布情况、气候变化情况等信息,从地图上对该区域的人文和自然状况都有个大致的了解。想要确定地理位置,就必然需要定位,而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也离不开区域定位,准确确定区域的位置需要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地图语言,例如绝对位置、相对位置、区域方向等相关概念。地图上的信息量相当丰富,对地图的正确使用,有助于学生提高对区域地理的理解水平。

2.掌握自然及人文地理要素构成区域地理的相关地理试题需要我们了解区域特征,从而结合实际背景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例如“读右图,回答A地所在国家是否面对大西洋”这道简单的题目,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看图能力来判断地图中A地的情形,更要学生对大西洋这块区域附近的国家有所了解。由此可见,想要分析区域地理,就必然要掌握各区域的自然及人文地理要素构成,否则根本无从入手,毫无头绪。地理中的自然要素主要分为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资源能源等,人文要素有居民、农业、工业、技术、文化等,只有掌握好相关要素,加以分析,才能通过区域背景解决各类地理难题。

三、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1.引导学生分析各区域间要素联系一个区域包含着多种要素,各要素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因此学生在分析区域问题的同时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区域地理内容包含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两大板块,自然要素是人文要素的依据,一般而言,自然条件将影响人口数量的分布、交通方式的改变等。教师与学生研究区域地理时,应当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区域要素,来分析一个区域自然与人文之间的联系。例如沿海地区受地理位置及地貌特征的影响交通非常便利,便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分析区域要素间的联系是进行区域地理研究的基本,学生只有牢记区域地理基本内容,再辅之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地理成绩才能有所提升。

2.渗透人地关系思想,促进学生思考地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在高考当中,区域地理这块所考查的内容也大都会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从经验表明,一个区域的特征通常是以这个区域的自然条件作为基础而产生的。因此教师教学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在区域的各类特征当中,找出其最本质而最具特色的主要区域特征来供学生思考,方便学生记忆,从而使区域地理学习更加轻松。例如在学习到“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时,教师因让学生联想起这部分地区最明显的自然特征便是“气候干旱”,进而联想到该条件对畜牧业及运输业产生的影响。无论一个区域的地理事物多么冗杂,内部联系多么复杂,只要学生通过对地理环境的分析,联想起该地的资源条件,进而对人类活动进行思考,保持“三步走”的姿态,便能逐渐理清该地的区域特征。人地关系思想的渗透,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区域地理学习不再枯燥。

四、总结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区域地理在高考地理中的考核内容明显有上升的趋势。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中的难点与重点,只有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分析能力与解答技巧,才能使学生清晰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内容。

参考文献:

[1]马莉.高中区域地理的教学方式探析[J].学术期刊《西部素质教育》,2016(18).

[2]郑凡.关于高中区域地理教学方式研究[J].学术期刊《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32).

[3]刘旭.新课程高考区域地理命题特点及区域地理教学策略[J].学术期刊《教师》,2013(21).

篇7:高中地理小论文

高中地理小论文例文

【摘要】在新课程和3+X高考形式下,高考地理命题逐渐由知识考察向才能和学科素养考察转变,表现新课改根本理念,注重考察地理主干知识、读图析图才能,关注焦点问题和热点区域。

关键词:地理小论文

在新课程变革和新高考背景下,高考试题呈现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和时期性的特性,试题命制由知识立意为主逐渐向才能和学科素养立意转变,注重与社会理论亲密分离,凸显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的新理念[1,2]。备考过程中学生存在地理概念、规律和特征了解不清、区域定位不准、读图析图才能较差、温习脱离教材、不注重知识构造化等问题,致使温习效率低、成果不理想和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此,笔者提出进步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六点倡议。

一、梳理知识,查漏补缺

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时丰厚和完善知识体系的过程,如何才干做到构建知识框架,梳理知识脉络,查漏补缺呢?首先要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气。知识网络应长篇大论,重点突出,梳理各地理要素与资源开发、环境整治、经济开展之间的内在联络和互相限制关系,并不时积聚、总结、提升,才干构成地理环境整体性观念,到达“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目的[3]。如描绘气温上下特征——热、温、寒,表述降水几特征——干、湿;对各种气候特征描绘,如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热湿,热带草原气候——夏季湿热、冬季干热,温带季习尚候——夏季湿热、冬季干冷,地中海气候——夏季热干、冬季温湿,这些本质上是对气候要素特征进行的重新组合。

其次,倡议树立错题笔记本,内容包括错题、错因、纠错、感悟,方式多样,合适本人。学生虽会背教材上知识点,但不能树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络,不能宏观把握知识体系,不会灵敏运用知识、迁移知识。记载一些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地理现象和规律,好像纬度具有相同的昼夜长短(不思索地形),赤道上一直昼夜等分(不思索云层反射、散射),南北半球时节相反(仅限于中纬度),暖流普通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夏季索马里寒流除外),暖流流经海区盐度上升(日本暖流由于海水混合,盐度却降落)等。易错点平常要留意整理积聚,纠错本要经常翻阅,温故知新,并定期归类整理,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二、突出主干,培育才能

主干知识为考试永久中心。对地理主干知识进行归类,主要有:①影响要素类。如太阳辐射、气候、海水温度和盐度、地震烈度等要素;②区位要素类。如工农业、人口散布、城市散布和人口迁移等区位要素,如农业区位思索自然要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和人为要素(劳动力、科技、机械、市场、政策、交通等);③措施和意义类。如荒漠化、水土流失、盐渍化和雨林等环境问题防治措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资源跨区域分配的作用和意义。

才能考察是不变的主题。综合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根本特性,剖析问题要擅长从地理要素角度进行逐一分析和比拟,比照剖析区域特征和差别[4]。如人文地理试题创设情形新颖,开放性强,突出考察学生的图表解读技艺、文字资料剖析技艺,考察归结综合才能、深思与评价才能、运用学科术语进行表述才能。因而,倡议学生温习时能牢记案例,如美国硅谷、意大利工业小区、德国鲁尔区等开展区位条件,做题时分离新资料、新情形和区域特征,具备知识迁移才能。

三、图文分离,活用图表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言语”,是学习地理知识的最重要的手腕和工具。区域地图是地理综合试题和空间思想的载体,形形色色的图表包含着丰厚的地理知识和有用信息,“题题有图,无图不成题”成为地理学科的特征。读图、识图、析图并从图表中精确获取有用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经过剖析、比拟、综合,运用地理根本规律和原理,提醒地理事物、现象的空间散布和空间联络,把握事物空间变化的实质和规律,从而进行科学表述,成为考试才能的根本请求[5]。

倡议:①控制读图的根本步骤。如等值线图要“五读一剖析”,即读数值范围、读极值、读疏密水平、读弯曲方向、读部分小范围闭合等值线,剖析成因;②识记常见的图表,强化图图、图文转换锻炼,增强以图示文,以文释图才能培育。如经过变换横纵坐标,部分图转化为全局图,到达化生疏知识为熟习、化笼统为详细的目的;③注重区域空间定位,建构心理地图。学生请求经常翻阅地图册,把相关的地理规律、原理、知识落实到图上,应用绘制简图的'方式进行稳固,逐渐培育空间概念、空间定位和空间思想才能,做到心中有“中国”、有“世界”。

四、文理融合,学法兼用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空间性特征显著,既有文科的紧密性与逻辑性,又有文科的形象性与灵敏性,文理融合[6]。自然地理内容具有鲜明的文科特性,学习时首先要了解根本概念、根本原理和根本规律;其次,学会简单运算,如区时、中央时、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等值线等;再次,了解地理过程,进行推理判别,如晨昏圈摆动、气压带微风带的挪动、太阳视运动、水循环过程、大气受热过程、流水腐蚀和堆积地貌发育过程、滑坡和泥石流构成过程等。如流水地貌发育过程阅历了幼年期、开展期和成熟期,在不同阶段发育典型V型谷、U型谷、宽浅槽型谷。

地理学科中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合适采用侧重文科的学习办法,在了解的根底上增强记忆[6]。人文地理学习偏重于理论知识学习(如地租理论、中心肠理论、比拟优势理论、点轴开展理论、产品周期理论、梯度转移理论等)和观念、办法(辩证剖析、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统一等)的运用,并分离实践进行评价与深思。如青藏铁路、宜万铁路等工程建立的意义,从自然、经济、社会、政治等角度正反两方面思索。区域地理偏重剖析区域及其开展问题,这就请求从自然环境特征动手,剖析区域开展优势条件和限制要素;从区域人类活动(人口、产业活动等)动手,剖析区域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可持续开展对策。

五、关注热点,轻松备考

地理高考试题选题新颖,贴近生活,突出地理学科特征,具有根底性、时期性和创新性的特性。试题以当前社会焦点问题和热点区域为载体,如重要资源散布区、严重环境问题发作地域、严重自然灾祸发作地域、严重国际、中外关系焦点地域、地理科考区域等,偏重考察根底知识、根本技艺及知识迁移、剖析综合才能,注重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处理实践问题,凸显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的根本理念。

高考试题在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与开展进程中严重问题的同时,更注重考察运用地理知识剖析、阐释、评价、处理实践问题的才能,留意引导、启示逻辑思想和创新思想[7]。热点区域主要有:地缘政治敏感区(中东北非、印度半岛、朝鲜半岛)、自然灾祸多发区(中国鄱阳湖干旱、日本地震和海啸)、生态环境毁坏区(非洲和中亚草场退化、墨西哥湾石油走漏)、可持续开展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喀什经济特区等)。因而备考时要注重联络实践,尽可能把地理原理、规律与当前的热点问题或热点区域联络起来,注重知识迁移,进步空间思想、逻辑推理和综合剖析才能,讨论处理问题的办法,以至提出创新的见解。

六、控制技巧,冷静应试

解题的技巧、办法和思绪多变。如选择题解题思绪,首先,要快速读题。地理的标题都是一个情境有三四个小问题,这就请求在审题时,把主题干和分题干都要读分明;其次,寻觅关键词。如时节、时间、变化等;最后,分离图表和所学知识,剖析选项、寻求答案。详细问题详细剖析,可采用如直选法、扫除法、图解法、巧算法、逆向思想等办法。文综(II卷)简单题还要注重审清题干、标准作答、条理明晰、科学表达、卷面整洁等,争取高分[8]。

有人说良好的心态是考试胜利的一半。因而,考试时要调整心态,发扬冷静、冷静的心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考试中去。如何调整好意态,概括为十六个字:强化自信心,优化心情,进入状态,充沛发挥。中医考究“望闻问切”,考生要能给本人把把脉,认真细致的温习,做到对症下药,夯实双基,突出主干,查漏补缺,进步才能,轻松备考!

篇8:高中地理小论文

今天我陪妈妈去超市,妈妈买很多东西,回来的时候,里面的鸡蛋有几个已经碎。我想再没有比鸡蛋更脆弱的东西,我拿起一个,生气地看着它,捏一下,它没有碎掉,于是我又多用一点力,它还是没有碎,我开始慢慢加大自己的力气,到后来用尽全力狠狠地捏它,但它居然还是完好无损。我好奇怪,这么易碎的鸡蛋,为什么我这么用力捏它,但它却不破呢?我好奇地问妈妈,妈妈说,这个问题你自己去探讨吧。

于是我打开电脑寻求答案。很快,我就百度到鸡蛋为什么用手捏不碎。原来,小小的鸡蛋,虽然壳很薄,但是它是椭圆形的,有无数个拱形,能承受很大的力,大于人的握力。当你捏它时,它会把你使出的力量均匀分布到整个鸡蛋表面,它的受力面积大,压强就小,所以捏不碎。而在平时,比如在鸡蛋的搬运过程中,妈妈磕鸡蛋的时候,只要用力一碰,它就很容易破碎,因为受力面积小,只在一处受力。

我又多明白一件事情,原来只要你愿意做个有心人,生活中到处充满学问。

篇9:高中地理小论文

今天,我正在玩耍。我把吸管在头顶上,在我的头发上摩擦一阵子,再把吸管伸进小小的碎纸片堆里。啊!奇怪的事情发生:吸管就像是磁铁一般,把碎纸片全部都吸在上面。真好玩,能不能让这个游戏再有趣些?我突然想到:如果把碎纸片变成小蝴蝶,又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呢?

我拿来一张薄薄的彩纸,在上面画许多只蝴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这次,我拿来一件毛衣和吸管来完成这项任务。我立刻拿起吸管在毛衣上,迅速用力地摩擦大约半分钟,再拿起这根摩擦后的吸管,轻轻地点一下蝴蝶的翅膀。果然,不出我的所料,当我慢慢地把吸管举起来的时候,我看到小蝴蝶顺势盘旋而上。哇!成功!

我上网查一下原因,原来是静电的原因让蝴蝶在“跳舞”。

篇10:高中地理小论文

今天下午,我去弟弟家玩,突然发现弟弟那洁白的小手烫伤,他痛得哭啊,喊啊,整个房子都听见,过一会我发现弟弟的.奶奶拿一块雪白的肥皂,我心想:天啊!不会吧难道要把肥皂涂在手上。果然不出我所料,奶奶在弟弟的手上涂一大圈呢!这时妈妈过来告诉我肥皂小治烫伤,这不是假的呢!过一会弟弟还真不痛呢,而且还哈哈大笑,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回到家中我一会的问妈妈吗为什么肥皂能止痛呢!妈妈说肥皂是一种钙性物质如果不严重可以止痛,1到2小时洗掉皮肤完好无损如果还痛可以再擦呢。而且很实用。

今天的收获可真多!

篇11:高中地理教学小论文

摘要:思维导图,在本质上是一种抽象化的思维模型,有着新颖、高效、独特等特点。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势、地形、地貌等知识点涉及的较多,对一些陌生地区的地形地貌的讲解,学生不易理解掌握。通过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讲解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深刻感知不熟悉地区的地理特征,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也更加全面。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顺应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改革的大趋势,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探析价值。

关键词: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 教学 素质教育 教学改革

一、引言

高中学习,有着课程繁多、课务量繁重、课堂教学进度快等特点。而且,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教育背景。思维导图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是一种革命性的教学工具,具有适应性强、展示效果好等特点。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可以使图文相结合,把各地区的地理特性的相互联系清楚的展现出来,有利于学习根据图形进行理解、记忆。本文就针对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析,意在发现思维导图在应用过程中的优势和具体的实施方法,为教学方式的进一步改革提出借鉴。

二、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脑图,主要利用记忆、阅读和思维的规律,开发人们大脑的无限潜能,协助人们在科研、学习中满足逻辑与想象的平衡发展。思维导图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抽象化的思维模型,主要通过图文结合、图像分析的方法展示事物各个主题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人们对事物的理解记忆。作为一种革命性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在开发人脑的潜能、协助扩散性思维的形成都有积极的意义。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分析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主要任务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思路直观系统地通过图文形式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对单节所学知识的系统把握和在短时间内对重点的把握。通过思维导图将重点、思路、难点和疑点罗列出来,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和目标进行教材的阅读和倾听老师讲解,这不仅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构建地理思维模式,而且可以提高老师的授课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1.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在课堂上习惯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内,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将内容全盘告诉学生,而学生的主要任务则是记笔记。在这种授课方式中,老师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关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学生除了跟进进度也没有更多思考的时间,导致上课效率较低。思维导图引入课堂中,老师将教学内容、疑点等清晰的展现出来,使得学生可以对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进行系统地把握,而且还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而且在进行小组绘图过程中,各小组通过自行分配任务、角色完成老师所留的任务,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有利于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地理知识。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地理教学中,在课堂上一般都会给学生留下一些空白时间进行知识整理和复习,在这段时间内,学生可以背诵所讲授的地理知识、整理重点、思考问题,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助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巩固了所学的地理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

四、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具体运用方法

1.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为了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课前预习不可缺少的。在课前预习中加入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重点、难点和整体的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明确学习目标,重视重点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增强高中地理教学的针对性。

2.科学设置考题,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老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各个层次、各个章节、各个方面的知识点整个起来,组成一个系统地知识网络。老师在对知识进行优化组合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考题是设置,更加科学、全面,能从整体的角度考察学生。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在学完每章之后将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地知识点网络,提高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阶梯能力。例如在“黄土高原的成因”讲解过程中,老师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质构成”“植被状况”等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自主总结答案,启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加强学生的理解,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思维导图丰富课堂内容,优化课堂环节。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在预习环节,对所学知识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和系统地把握,在课后又可以进行有重点的复习,使学生学习更加扎实。而且,思维导图在课堂上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课堂气氛,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地理学习的热情和欲望。思维导图应用的最大价值之一,就是解放了学生的手和笔。在课堂上,当学生放弃了机械记笔记的学习方式,就会有更多的精力去进行思考,从而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而且在小组绘制的思维导图中,通过颜色将课堂重点标出,使学生进行有重点的思考。

五、结语

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工具,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老师的授课效率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扩散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教育的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效率,思维导图的应用与教学改革的大形势相符合。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以在最大程度达到最佳效果。

篇12:高中地理教学小论文

摘要:处在新的教学发展阶段,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传递,还要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有效适应新的教学发展要求,本文主要就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和教学方法加以分析,然后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法进行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 创新 实践 问题

高中地理科目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全面素养培养比较有利,只有加强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通过从理论上加强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就能促进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的提高。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和教学方法分析

1.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分析。

从当前的地理教学现状来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激发没有予以重视。这就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很大的阻碍。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对学生的理论教学比较重视,没有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新课程教学标准没有符合。高中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条主义,这就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加强。老师过度地注重书本知识的教学,没有在地理知识上进行延伸,没有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实际问题,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就有着很大阻碍。另外,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老师机械性的教学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了很大的束缚力。一些老师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地理知识的教学比较机械化,学生在枯燥的课堂氛围下,在创新意识上也没有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就无从提起。

2.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法分析。

高中的地理教学过程要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效率。传统教学中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新的教学时期就要注重转变这一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加强,能够让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水平的提高。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法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方法的科学应用。笔者结合实际对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进行了探究,这些方法的科学实施有助于学生全面能力的提高。

1.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教学设计的多样化。高中阶段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作用,在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在课程的科学设计方面要能得到有效呈现。对地理课程的设计多样化的呈现,要能在课程的多样化上以及课程的个性化设计上达到既定目标。在课程的多元化设计方面,要能够设计地理专题让学生进行选择。如在必修2中的自然地理的内容讲述过程中,对自然灾害和人类的内容讲述中,就要结合我国的一些洪灾发展向学生讲解,从实际出发引发学生的共鸣。

2.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充分注重教学方式的及时转变。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占据着主体地位,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这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诸多不利。在新的教育环境下,老师要能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凸显,让学生在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上得以呈现。将机械式的教学方法向着拓展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通过地理知识的扩大化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

3.地理教学中,在教学方式上要能宽严结合。对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要严格化,让学生打好基本功。例如,在必修课程章节上,在洋流的知识以及宇宙的知识和大气的知识等,再到对资源的开发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这些就要能注重对知识点的梳理,让学生明确知识点间的界限,让学生在基础知识上能熟练地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寓教于乐教学方法的应用,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4.为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以提高,老师要注重对新教学技术的科学应用。将网络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加以呈现,让学生能够在动态化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这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水平的提高比较有利。还要充分注重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问题提问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对地理问题的答案进行查询,让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能科学全面地掌握。将学生的知识层面以及能力层面的自我反馈得以充分重视,方便老师在教学方案上的优化。教师还可通过户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都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总而言之,对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要从多方面进行充分重视。培养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熟练灵活地应用,只有在这些教学目标上得到了有效实现,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全面学习能力的加强。在新的教学发展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对教学改革要求的落实。从理论上加强研究,对解决实际问题比较有利。

篇13:高中地理教学小论文

在我国高中教育课程中,要求学校培养具备现代公民地理素养的优秀学子。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是高中生进行地理课程学习的一项硬性目标。知识体系繁杂、学习范围广等地理课程具备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而地理比较法对两个及以上知识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比较,具有应用简单、应用范围广阔、逻辑性及科学性较强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实践应用分析

地理课程内容繁杂、涉及范围广,因此,利用地理比较法,有助于学生在地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吃透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深度理解。

1.应用地理比较法,可培养学生思维及综合能力

近年来根据对我国高中教学的调查可知,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比较法的运用,具有强对比性、强总结性以及使用简单等优势,在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比较法是教师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比较各种确定的地理现象和事物之间的各类异同点,温故知新,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强化学习新旧知识的能力,掌握地理原理,理解地理学习脉络,最终培养学生优异的地理方面的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比较法体现了其巨大的价值,能为初学者或地理知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直观地展现各知识点的相互关系及区别,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帮助有一定地理基础的学生进行良好的总结性学习。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课本中,在对地球运动课程的学习时,可以通过地理比较法分析公转与自转的联系和区别,在分析地球公转时,可根据四季更替来影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的高度变化等问题,以差异性的知识点引出地理知识的一整个知识面,让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发现并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比较学习,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脉络,在整体地理知识学习框架里,能不断复习并拓展新知识点。

2.应用概念比较法,可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度

概念是各学科的教学重难点,其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容易混淆相关知识点的概念。在高中地理教材里,概念及定义没有达到很好的准确度及详细性,学生在对其进行学习研究的过程中,往往理不清相似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应对地理相似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学习理解。例如,在对人教版高中地理气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类比温带季风及热带季风等,让学生找出所列气候的不同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掌握相关概念,形成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对比学习过程中提高对相关地理知识的认知。

3.应用专题比较法,让学生更简单明了地学习相关知识

教师在日常地理教学活动中,应针对课程重难点发展相关专题比较法的教学活动,利用专题比较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力、理解力及记忆力,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全面的知识体系。例如,教师在结束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程之后,可通过水稻的种植进行农业地域类型的专题比较活动,根据不同的天气条件、地形及农业地域类型对不同水稻的种植进行比较分析,并附图表说明,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地学习相关知识。

4.类别比较法的应用,让学生更易于掌握知识脉络

类比法是地理比较法中最常见的一种学习法,通过对同一种知识点的比较,能让学生以最佳状态获取知识,同时促使学生用该方法分析类似学习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熟悉并掌握相关知识点、牢记相关地理概念、学会累加学习技巧、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及质量。地理教学中类别比较法主要包括异类比较和同类比较两种。例如,教师在讲解气候和天气时,可比较某国在同一经度下的气候及天气变化,比如比较我国的东北平原和长江三角地区。经度相同的条件下,让学生对两地的地理条件、平均温度等因素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教师能有效引导学生掌握并理解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为教师减轻了教学压力。

5.图表比较法的应用,能够提升教学的效率

图表比较法是地理比较法中的一种综合运用法,其具有能加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等特点。图表通常具备突显知识点的效果,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掌握和综合运用知识点。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中,地理教材往往附带一本地理地图册,图表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利用图表比较法来形象地帮助学生区别相似地图,加强学生的理解力及记忆力。例如,在学习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中国地图,让学生理解云南地图形态(图略)。在图片的引导下,教师可带领学生对比分析两地的区位条件,结合农牧业的区域选择及经济各方面发展因素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区域差异化带来的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比较法应注意的问题

在当代高中教学活动中,地理比较法得到广泛的关注,能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但是,科学有效地应用地理比较法,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是目前教育界的一个难题。若想让地理比较法在地理课程中发光发热,教师就必须熟练掌握其技巧,准确把握好关键内容,保障地理教学质量。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应用地理教学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比较前后对知识点的分析及认知

在高中的地理教学内容中,仅通过比较而进行教学不算是成功的教学。成功的教学必须融入良好的教学法及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利用地理比较法的前提下,教师还应充分掌握相应的地理特性及知识大纲,归纳整合教学内容,了解并分析知识点之间的特征与联系,对分析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以达到有效提高地理教学的目的。

2.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比较分析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比较分析能力,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应用比较法,并将其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并关注学生对其应用及掌握的`程度,将比较学习地理知识的相关理念渗透到地理教学活动中,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比较分析能力。

3.注意地理比较法的综合应用

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地理比较法的综合应用。高中地理的课程内容具有复杂性、区域性、综合性及多样性等特点,针对课程教学自身的难度,教师须要对不同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比较法,以提高课堂质量。综上所述,地理比较法能有效引导学生系统学习地理知识,有效提高高中生的地理素养,减轻地理教师的教学压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故高中地理教师应确立科学的地理比较法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帮助其逐渐掌握并自主利用地理比较法,不断发现并处理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

篇14:高中地理教学小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对于地理学习来说,空间思维能力非常重要。本文结合一线教学实际,分析了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认为高中地理教学应加强直观演示、注重图表绘制、突出逆向思维、强调知识启发。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拓展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指向性,要想学好地理学科,必须树立体系化的空间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联系。而目前高中地理教学欠缺的,恰恰是对空间思维的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高中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是学好地理学科的必要条件,是高中生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途径。空间思维是一种联想力,是基于虚拟状态下的辨别力,具备了空间思维能力,那么,学生在头脑中就会生成一种确定的“影像”与“模型”,从而将地理知识具象化,让高中生积极定位空间信息,并且进行详细分析,这样能够更好地解决地理学习中的难题。

一、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考地理早已经告别死记硬背的时代,地理学科考查的重点也不再是扁平化的知识,而是那种以丰富的图表信息为主要载体的知识,学生只通过调动已掌握的知识,有时很难解决问题。而要顺利解答疑问,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只有掌握了这种能力,才能更加明白地掌握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将其进行空间排列、准确定位,并生成动态的地理“要素群”,促使学生快速找准图表信息所反映的内容,并在细致分析与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找出解答试题的答案。此外,由于较强的逻辑性与空间性,使得地理学科知识较难掌握,培养学生强大的空间思维能力,能够促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追踪地理信息,掌握地理学习方法,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二、如何有效拓展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1.简易图表绘制,增强空间思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图表的作用,让课堂成为展示各类图表的乐园。如利用各种地图、示意图、模式图、景观图等类型地图,促使高中生在头脑之中增强地理信息的“空间”印记,显著提升空间思维的活跃度,并基于此,促使高中生能够锻炼绘制一些简易图表的能力,从亲手绘制过程中掌握空间信息的筛选、整合与探究的能力。在学习区域地理模块经纬度、气候、地形、植被、资源等情况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通过描摹、填绘和仿绘等多种形式绘制地图,在绘制及信息填涂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认为这是个浪费时间的环节,而要懂得这其实是锻炼空间思维的重要途径。又如,在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地球自(公)转、晨昏线、洋流分布、气压带风带分布等内容的时候,教师也应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记忆,有针对性地开展绘图活动。那么,很多地理知识就逐渐丰富起来,改变了以往知识点的扁平化特征,使得知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立体化空间图景,高中生就能够结合学习需要,有侧重地进行空间分析,随时随地调取空间信息,促使文字知识转化成板图教学,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2.加强直观演示,转化抽象内容。通常来看,高中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最难的并不是背记地理知识,而是进行消化理解。因为很多地理事物的抽象性非常强,不是仅仅依靠视觉感知就能够顺利解决问题的。所以,地理教师必须尽全力“点化”知识,让抽象的知识呈现出直观性特点来,从而让高中生在思想深处形成空间概念,增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用空间模拟、动态演示等形式直观地展示抽象内容,对学生增强空间思维能力十分有效。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注重“演示”知识,如自(公)转、大气环流、正午太阳高度等动态演示,便能够让动态取代静态,促使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知识,使得原本让老师十分头疼的地理知识迎刃而解。当然,对地理知识进行直观演示,不能够只依靠多媒体,很多问题只用简单亲手演示就能够实现教学目的。如对地质构造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就“褶皱”内容,教师可利用教科书当水平岩层,通过双手给予挤压的力量,进行相向的施力,形成波状弯曲变形,如此一来背斜与向斜就得到了很好演示;就“断层”内容,可用一根粉笔表示岩层,那么用手施力,“岩层”受力超限,断裂便会形成,然后在进行断裂面的移位,断层过程就模拟出来了。通过直观演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便会得到明显拓展。

3.倡导启发思维,开拓空间维度。地理事物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空间联系也是如此,通过一个“空间点”能够引发一连串的知识连锁反应,促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不断发生裂变反应,让各种地理知识体系联系起来,更清晰地呈现出地理事物的各种关系。如针对“黄土高原”知识点,地理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方式,用图片将黄土高原四季地形地貌特点展示出来,并以此为主线,结合气候、地形与植被等情况,提出诸如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为何呈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等问题,在逐层追问,不断深入发展的基础上,促使高中生能够增强理解地理知识的时空联系,逐渐开拓学生地理空间维度。

4.注重逆向思维,加深空间理解。逆向思维是思维的一个重要类型,这是一种创新性很强的思维能力,有利于自主探究难题,主要通过质疑—假设—释疑的思维过程,促使高中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并且高效调动所学的地理知识。在具体教学中,地理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逆向思维积极性,对一些问题进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促使学生在解答疑问中更好的认识地理知识。如,五带形成的原因是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这一交角变化(大小),五带范围怎么变化?在学习“三圈环流”的时候,可假设地球不自转,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假如不公转只自传,三圈环流还会像现在一样吗?一般来说,西亚气候是干燥少雨的,但有没有相对多雨的特殊地带,如何分布的,原因是什么?因为逆向思维的存在,促使高中生能够充分将大脑空间思维区域激活,促使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更清晰的呈现出来。总而言之,对高中生来说,地理学习中必须要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这是分析和解决学习难点问题的金钥匙。地理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充分借助多种有效手段,让高中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不断取得更好地成绩。

篇15:高中地理教学小论文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显著的综合性和区域性[1]。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侧重单点知识的复习,而二轮复习侧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地理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二轮复习应立足区域,选择主题,提供图文资料,设计有层次、有梯度、有深度的问题串,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在问题探究中实现知识重构和思维突破。本文运用案例从建构分析区域问题的一般路径、探究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渗透地理研究问题的思路方法三个方面分析区域探究在高中地理二轮复习中的应用。

一、立足区域,建构分析区域问题的一般路径

地理学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两大特征。区域性要求地理研究的主题落在某个具体区域,区域是地理研究的背景,是地理问题探究的素材和载体。因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围绕某一区域,立足区域设计问题,在问题探究中引导学生建构起区域问题的一般思维路径。下面以东非高原的气候成因为例加以分析。

二、围绕主题,由表及里揭示地理问题的本质

围绕某一主题,以区域为背景,提供相关材料,从地理位置、空间结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与区域差异、地理事物和现象发展变化过程、地理因果关系等方面设计问题[3]。引导学生由表及里,透过现象揭示地理问题的本质,从而深刻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分布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情况。

三、选择主题,渗透地理研究问题的思路方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能力的支撑。基于区域,围绕某一主题,深入探究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演化过程,渗透地理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如全国乙卷36题,以“文——图——问”的题目结构和图文结合的形式,围绕“错那湖东部沿岸冬春季节多风沙主题”,分层次分步骤探索“高原荒漠化”问题。从探讨“沙源(就地起沙)”到“成因分析”,从危害影响到措施防治,呈现出一条清晰的探究思路[5]。基于区域,地理问题才能落地,才能鲜活,才能激发学生创造性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能。学生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知识重构,在知识重构的过程中建立分析问题的思维路径,在运用思维模型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突破。

篇16:高中地理教学小论文

一个好的案例,可以使整个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同时为课堂增添一定的色彩,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充分挖掘案例素材,构建案例运用平台

快速对案例进行获取,并保障案例的有效性,一直以来是地理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但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当今教学工作节奏较快,难以通过自己的查找获取有效案例。因此,各年级地理教师可以和教育主管部门之间进行协调,成立一个地理教学网站,通过这一平台进行地理教学的探讨。每个地理教师都可以将相关教育素材上传到该网站上,相关网站管理人员可以建立起一个案例资料库,地理教师可以在这一网站上注册,从而在资料库内对案例进行查找。在此过程中,地理教师应当对案例进行科学整理和分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建立案例库。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参与到相关社会实践中去,对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收集,例如当地城市环境、地质矿产以及气象规律等等,学校也可以和相关单位合作,从而从这些单位中收集真实案例。如果有教师可以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案例,学校可以在职称的评定上做出鼓励。

二、注重案例教学的效果,科学评价学习效果

一些教师认为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只要有案例,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较为直观,教学效果就一定好。案例教学实际上属于一种教学方式,实施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案例教学方式,将知识更好地向学生传递。但是,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生学习的效果,最终还需要通过评价进行确定。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既要充分体现学生对教学的基本需求,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需要,最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因此案例教学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的过程,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进行科学结合,并且将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相结合。例如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有关知识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地球在银河系中所处的位置。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让学生阐述自己对地球相关知识的理解,进而掌握不同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此作为依据,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评价,将评价的结果和学生的以往学习情况相对比。最终将对比作为依据,进行接下来的课堂讲解。

三、对案例进行合理运用,加强学科之间的配合

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对案例的应用方式高度重视。例如在学习“热岛效应”相关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本市环境作为案例,并就本市的实际情况向学生进行介绍,从而让高中生对所处城市的实际情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对气候变暖和二氧化碳排放等相关知识进行深入了解,从而对这部分知识牢固把握。此外,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配合。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深刻了解所收集的资料,就需要将地理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科学结合,从而使学生所掌握的地理知识更加全面和系统,并且增加了所学地理知识的实用性。例如在学习“煤炭燃烧产物”以及“臭氧性质”或者“酸雨”等方面内容的过程中,高中教师可以将生物知识渗透到地理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解酸雨的形成条件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教学也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案例教学方式进行使用,教师需要科学选择案例,与其他教育部门相互协调,建立地理教学平台,将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地理教学小论文1500字

师范生教学小论文

高中地理参与式教学方法探讨论文

教学小现象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小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1500字

谈乡土地理与地理教学结合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

高中地理小论文
《高中地理小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中地理小论文(共16篇)】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策略的论文2022-10-04

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论文2022-06-21

高中地理教学之时代关怀探究论文2023-04-18

高中地理情景教学探究论文2022-10-02

地理教学研究生论文题目2022-05-07

高中地理问题研究能力培养地理论文2022-08-17

教学反思小论文2023-05-15

高中地理参与式教学模式论文2023-12-26

地理教学新论论文2022-10-10

地理教学论论文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