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之时代关怀探究论文

时间:2023-04-18 07:43:34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中地理教学之时代关怀探究论文(精选20篇)由网友“MW”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高中地理教学之时代关怀探究论文,希望能帮助大家!

高中地理教学之时代关怀探究论文

篇1:高中地理教学之时代关怀探究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之时代关怀探究论文

一、高中地理教学之时代关怀的内容、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1.认识和关心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

无论是讨论宇宙星球等宏大的空间地理,还是从大气层到生物圈、水循环等专门的地理知识,与我们都有紧密的相关性,因为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这样一个圈层之中。因此,地理课堂不能仅仅是就知识而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将知识和现实的地理状况、社会状况紧密结合,把知识和现实的关怀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通过既有知识来认识我们的生产环境。

2.认识和关心我们生存的人文环境。

地理知识还包括社会学意义上的人口、交通、城市建设等诸多内容,这些内容恰好是当前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的旋律。当前人类的活动一方面利用地理资源,一方面又建设着新的环境,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整体上呈现什么状况,细节上有哪些发展,这都是地理课程所要关注的问题。

3.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结合政治历史等知识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

认识和把握地理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地理知识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将政治历史有机统合在一起的纽带,学习中应该通过将相关学科综合起来学习,以更好地把握本学科的知识内容和时代要求。以上三个方面,是高中地理课程时代关怀的主要内容,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和学科性质决定的,是高中地理课程必须面对的时代话题。中国历来有“经世致用”之为学传统,这个传统在今天就表现在我们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人类自身和这个美丽的世界,让世界更美好,生活更幸福,这才是学习之终极目标。那如何才能更好地在高中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怀时代呢?

二、高中地理教学之时代关怀的方法

就教学活动的规律来讲,教师主导、指导、引导是最关键的环节,只有授课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准备工作,才能让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开展。所以,高中地理教学之时代关怀的方法,主要是老师主导下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如何更好地利用所掌握的地理知识来关怀时代发展的学习方法。

1.把握地理课程内容,热切关注新的地理现象。

没有扎实的知识积淀作为基础,关注的时代地理现象就会成为空谈。比如,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作为一个大灾难,首先需要从地理科学方面进行解释。在高中的地理课程中,就专门有讨论地理板块、地震、等知识,结合人口、城市、交通等建设问题,综合考虑自然灾害的不可控性、预测和灾后重建,以及环保不力给我们带来的生存隐患,都是关注新的地理现象的具体表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用相关地理事件的数据,与学生一起仔细分析,利用地理知识就这类大的地理现象做出解释,是关怀时代的重要表现和方法。

2.关注身边的地理问题。

大的地理现象不可能经常出现,但是身边的地理问题却经常发生。比如,夏天的大雨之后,学校附近出现了滑坡现象,从地理的角度出发,如何为交通建设和交通安全献言献策,这就是时代关怀。比如当前中国很多城市出现的雾霾,从地理学的角度如何解释,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提出了什么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和我们生活相关,就在我们身边,关怀这样的问题,是地理学科的品质,也是培养学生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方式。

3.关注我们国家的地理问题在当前时代发展中的重要影响。

国家的发展与国家整个地理环境是紧密相关的,甚至说,地理问题是国家在当前发展中一个根本的要素,构成了发展的物质基础。比如,我们国家大力推进的南水北调工程,从地理的角度,结合历史、政治等问题进行分析,就是地理课堂最鲜活的案例。当前,生态文明成为国际发展的共识,我们国家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比如关于二氧化碳排放的国际公约,这就涉及到大气层、城市、交通、人口等等综合性的地理问题。教师在课堂中抓住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分析这些问题来关注时代发展和世界动态,关注地理问题在人类未来的重要影响,培养他们的世界眼光和对时代的关切,是重要的教学方法和目的。高中地理不是死板的知识,而是生动的现实。时代关怀,是高中地理课的灵魂。

篇2:高中地理教学之环境教育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之环境教育论文

1.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人们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目前,环境教育不仅传授理论知识,而且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待环境问题,培养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意识,探究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解决办法,督促自身形成良好的环境行为。第一,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上,利用幻灯片等现代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将学生接触不到的自然环境放映出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探讨适合环境发展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育效果。第二,在高中地理课堂上,也要注重学生的层次不同特点,在课堂上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开拓学生视角,使学生的思维不只局限于单方面,客观地分析地理环境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另外,教师可以延伸课堂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调查与环境相关的资料作为作业。比如在讲陆地和海洋章节时,让学生课下统计家中日用水量和浪费程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节约用水意识。

2.注重开展实践活动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看到学生的环境意识,学生环境意识的形成也依靠实践,想在地理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就要带领学生走出可以课堂,多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在课外活动中得到资料,以便分析和解决问题。为了使环保意识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也应该从家庭方面进行教育,比如适当开展一些主题活动,让家长也参与其中,让环境教育走进家庭,让学生多方面得到教育。也可以在地球日、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环保节日,组织学生开展宣传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人们对和环境的破坏程度,肯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比如组织学生开展回收废品,观测气象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环境问题,直面了解环境知识,从而更好地将环境知识转化为环保意识。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真实的环境中体会,深刻了解环境的重要性,将课本的理论知识转变为日常生活的良好习惯,在思想上提高自己,积极主动地接受环境教育知识。

3.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新课改的表现之一。教师不仅要在教学时挖掘教材深层次内容,让学生明白自然和人类必须和谐相处,才能共存于这个地球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充分体现教学的价值。高中的教学,是在学生刚刚形成社会意识的.时候,对学生的人生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此时加强环境教育,才能够从根本上加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高中地理学主要研究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行为,二者的关系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相对较强,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4.结语

环境问题是目前全球都关注的问题,社会的飞速发展,工业的发达,导致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我国时刻强调可持续发展,高中阶段对学生的教育尤为重要,所以,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渗透环境教育,迫在眉睫,必须真正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自觉地树立环保意识。

篇3: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摘要: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了主体地位,一直实行“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者”,

教师是课堂教学这台戏的总策划、总导演兼男一号或女一号,而学生则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旁观者”,旁观者未必清,这种模式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成为主旋律的今天,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理论修养,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动脑能力,笔者从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基本要求出发,针对“情境教学法”的概念、特点、类型、情境创设的原则及其对教师的要求等几个方面做尝试性的初步探讨。

关键词: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自主探究

新课程理念首先要求教师本身就要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主导者”,让学生由教学活动的“旁观者”转变为“表演者”,积极投身到教学活动当中去,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情境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下面本人针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就自己的理解做几点浅谈:

1情境教学法的概念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

2情景教学法的特点

2.1形真情真。

要求形象具有真切感,神韵相似,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教学内容的亲切感。

2.2情切。

即情真意切,情感参与认知活动,充分调动主动性。

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手段,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整个学习活动,达到儿童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

2.3意远。

意境广远,形成想象契机,有效地发展想象力。

情境教学讲究“情绪”和“意象”。

情境,总是作为一个整体,展现在儿童的眼前,造成“直接的印象”,激起学生的情绪,又成为一种“需要的推动”,成为学生想象的契机。

教师可凭借学生的想象活动,把教学内容与所展示的、所想象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从而为学生拓宽了广远的意境,把学生带到教学内容中的情境中。

情境教学所展现的广远意境激起学生的想象,而学生的想象又丰富了内容。

2.4理蕴。

理寓其中,即蕴涵理念,抽象的理念伴随着形象,有效地提高认识力。

情境教学的“理寓其中”,就是从教材中心出发,由教材内容决定情境教学的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或一组围绕教材中心展现的具体情境。

情境教学“理蕴”的特点,决定了儿童获得的理念,是伴随着形象与情感的,是有血有肉的。

这不仅是感性的、对事物现象的认识,而且是对事物本质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

3创设情境的几种类型

3.1通过课堂实验创设情境。

地理实验教学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地理实验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高效率、高质量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二,实验教学强调演示和参与,能够有力地改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研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得出结论。

3.2利用新闻热点创设情境。

现代学生已不满足过去的“两耳不闻窗事,一心读圣贤书”,他们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关心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小事。

所以,利用新闻热点创设情境,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3利用地理学发展史创设情境。

新课标强调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和培养,要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4有效的教学情境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4.1取材于生活。

我们知道生活是直观的,它可以看到感受到,甚至可以触摸到。

新课程理念注重从学生的体验出发,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情境,亲身感受,最终做到认识并掌握知识。

因此,创设教学情境,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生活环境中,不乏创设教学情境的资源。

4.2问题情境的取材要有针对性。

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具有针对性,要通过创设的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要能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到教学内容上,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喜欢将课件弄得花里花哨,画面繁杂多变,想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殊不知这时学生的思维意识并没有被吸引到学科问题上,反而被这些华丽的画面分散了。

4.3创设的情境内含问题要难易适度。

教师创设的情景问题要存在一定难度,过于简单,学生不经过思考就能直接得到答案,这样的问题不具备激趣导学的效果。

但问题不是越难越好,情境内含的问题太难,超出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情境创设就失去了意义,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有违初衷的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

5在教学中熟练地创设情境,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5.1教师要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中学生处于身体、知识、思想都在成长发展的阶段,他们有着极其敏感和强烈的自尊心。

人民教师工作的可敬之处,就在于通过细心、耐心的培植和浇灌,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只有对学生倾注于广博的爱心,才能缩短师生间的感情距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5.2教师要能充分熟练的驾驭教材。

教学内容是教师创设情境,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客观依据。

在教学中,使用哪一类型的情境创设,情境问题的难易程度如何把握,都要紧扣教材特点和教学内容。

否则,创设出来的教学情境就会脱离教学实际,不能充分、全面的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目标。

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烂熟于胸,深刻领会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才能有针对性的创出有效的教学情境。

5.3教师教学要有趣味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捕捉学生的兴趣所在,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寓趣味于知识传授之中这样才能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

我们看到一些优秀的教师上课,总是不满足于安静的教学秩序,总是想方设法在学生心里激起兴趣的波澜。

在他们的课堂上,学生投入学习时,就像是跳进奔流的江河,畅游在兴趣的漩涡上。

一潭死水的课堂永远没有感染力,永远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用心创设地理情境,让地理教学在情境中开展,不仅可以改变知识的传输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自发进行的快乐之事,有利于培养其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情境教学法的却是很有必要的。

篇4: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摘要】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很难吸引学生的关注,更难以提高教学效率。

从目前来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普遍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对地理学习提不起兴趣,更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

为此,教师要努力探寻有效的途径,优化地理教学,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效率;有效策略

教学效率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其中,教师的“教”影响尤为重大。

如果教师只利用灌输方式教学,那么学生“学”的兴致必然不会很高。

为此,教师要变革传统的灌输方式,优化教学方式,从各环节开始优化,向教学各环节要质量、要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特点,以及高中生的学习方式特点,全面优化、改革地理教学,以促进地理教学大改观。

一、创新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动机

动机在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

一旦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出来,其参与地理课堂的动力会倍增。

但以往的地理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将学生的动机激发出来。

新课改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导入环节,全面优化设计,以独特的导入,吸引学生关注,诱发学生参与课堂。

以往的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教师多是交叉使用复习导入、直接呈现的方式,缺乏创新性,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强。

为此,导入时,融入一定的创新元素可以收到“良效”。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这一课时,教师以新颖的导入,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以中国国际大都市———上海为例,利用生动的对比图片展示城市化前和城市化后的上海图片,从而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冲击感。

在图片中,教师以上海的建筑、街道、人口、生活方式、交通方式等的变化为主,让学生从直观上感知城市化的影响。

在对比图片的刺激下,学生“蠢蠢欲动”。

教师趁势引出相关的问题:(1)通过图片感知,你认为什么是城市化?(2)你认为应该如何衡量城市化?(3)推动城市化的动力是什么?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积极讨论。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摒弃传统直接引进城市化的方式,而是以对比图片辅助情境创设,引出问题,从而活跃学生大脑,促进课堂有效参与。

此外,教师还可以以设问、游戏活动等新颖的方式创新导入,给地理课堂增添活力。

二、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教”影响“学”;教与学相互渗透。

高中地理教学中,灌输式教学最为常见。

虽然新课改已经得以深入推进,但落后的理念仍然影响教师的教学思维、教学方式,因而教学效率一直难以得到提高。

为此,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学方式,并引进多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乐于参与地理课堂,共同构建高效率的地理课堂。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地思想关系的演变》这一课时,教师摒弃灌输的做法,而是引进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中国的人地思想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从最初的崇拜自然,到现在的谋求人地和谐,几经发展变化,也体现了人类思想的进步。

篇5: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一、体现地理教学生活化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教学生活化的基本内涵,中学地理课程改革强调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有效地利用教材和课程标准,

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学得有趣,同时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从中体会到知识的价值,更应该让学生用知识去创造新的、更加美好的生活。

二、尊重学生的差异

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因此,创建一种师生彼此敞开、彼此接纳、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师生平等愉悦的课堂气氛是很重要的。

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树立“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观念,善于发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差异。

针对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施教,让不同智能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和兴趣。

三、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

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或生活体验,设置探索地理科学知识的“开放性”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究,合作中感悟,养成求新、求异的思维习惯,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知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会掌握地理信息的检索、搜集、分析、应用的手段是很重要的。

大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鼓励学生不同于别人的理解和富有个性的表达,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实践,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四、重视预设与生成的统一预设与生成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正常情况下课堂教学可以按照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许多超越预设的思维与行为。

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引导学生这种良机的闪现,打破预设,促进更有价值的生成。

因此,学生在活动中思维的闪现,往往可以成为教学中新的增长点,它既是地理教师宝贵的资源,又是对地理教师智慧的考验,教师要学会捕捉并善于利用教学过程临时生成的资源,这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备课中努力渗透新课程理念,改生成性的备课为预成性的备课,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并根据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篇6: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一、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作用

1、想要学生有好的成绩,首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够自愿学习。

反之如果学生对学习没兴趣,强迫其记住重点内容,也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情绪,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觉得压抑,甚至厌学,这样就会适得其反,导致最终的学习效果不好,因此想要发展新课改,让学生学好地理课就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使孩子的特长在地理学科充分的发挥出来。

高中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因此想要学生学会地理学科的知识,就要让其有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展现自我,这个阶段的孩子有很强的表现力,如果让学生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在该学科上,就会使学生有很大的积极性开始自主学习,这样最终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3、还要培养出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研究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都存在一定的好奇心理,因此老师在这一时期就要起到主导作用。

引导孩子发现地理课程中值得探索的地方,并且把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孩子在探索中发现课堂和学习的乐趣,这样学习成绩也就会随之提高了。

二、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模式该如何改革

1、在教育学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传统的课堂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下的高中教育模式,因此校园也要顺应时代潮流,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懂得学习,了解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够事半功倍。

2、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严重影响到课堂效果,因此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首先老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提出几个有趣的小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自己讨论,然后总结出问题的知识点,在下一堂课开始的'时候,

随机寻找几个学生讲解问题的知识点,这样能够引导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而且另一个好处就是使学生可以了解到老师的辛苦,使学生在产生对地理课程兴趣的同时懂得遵守课堂纪律,保证课堂效果达到最好。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产生主要是建立在对课堂上感兴趣的基础上,因此首先老师要引导学生懂得地理学科的乐趣,让学生了解到其实地理学科的知识就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常识,在生活中学习,只要学生慢慢养成习惯,自主学习的方式也就渗透到生活中。

这样的学习才能够发挥到最大的效果。

4、任何学科的研究,都对于课程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因为研究的时候可以发现地理课程中的乐趣,在探索中发现学科中的知识,慢慢去学习这样更容易让学生去理解所学的知识,这样慢慢的渗透,更不容易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学生所学的知识都有效果,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保证新课标学习和创新同步。

5、在地理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索能力,三者是相互结合的,不能分割。

只有对这一学科感兴趣,才能主动学习,只有懂得了如何主动学习,才能够深入的探索。

因此在本学科学习期间,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感兴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积极学习。

6、在新课改的形式下,高中的学习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学生的成绩是否优秀,课堂效率、老师引导、学生自学都有很大的主导因素,因此校园要积极培养老师的创新能力,使得老师在课堂上制造出非常有乐趣的效果,吸引学生自愿选择学习地理学科,这样最终达到的效果就非常好。

并且能够在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同时,学会学习方式,而且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理的学习其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只要学生用心学习,老师认真引导,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有口语表达能力,使所学知识最大程度的让学生接受,者才是课堂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

新课改下的地理课程教育模式,既是课堂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想要发展就一定要不断创新,因此在新形势下,只有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才能使高中地理课程变得更有意义。

篇7: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关于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摘 要:本文作者结合新课改的实际情况,对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 分析

新课程下高中地理的有效性教学要求教师在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的前提下,遵循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融入多学科的知识,同时也可以运用多学科的思维进行创新性学习,相信一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真正让学生进行有效性学习。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多媒体教学成为现实,影音播放、动画模拟等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活动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可以成为教师的好帮手。在教学中可借助地理模型、地球仪、地理挂图等直观教具,尤其可借助投影、电视录像、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掌握地理知识,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时,可以播放《追踪变化的气候》、电影《后天》、视屏片段,从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现代时期的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以及气候变化对人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几个方面,配以图片和视屏的展示,在这种情况下导入课程,能激发学生的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怀,进而再教学生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相信这样的课程会让学生终身难忘。

二、改变历史认识,重塑学习信心

在学习评价方式上,教师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评价模式,注重科学性与有效性。要改变过去只让学生关心地理成绩而不注重地理学习过程的看法,要融入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进而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让学生意识到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可采取全程性评价的等级评价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地震逃生知识、旅游安全知识、环境保护等学生学以致用的知识,使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情感与行为与教学相融通,注重对学生的激励,特别是对后进学生,综合对学生地理学习活动与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形成等方面进行评价,重塑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

三、设置教学目标,明确学习内容

课程目标又分教师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两种。教师通过教学目标设计、学生生情分析要让学生明白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将会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设计教案中要花功夫,整个学习的流程、活动的设计、数据的应用、信息的播放、问题的设置等都要经过思考,明确编写的目的性。在讲授下节课前,可先将学习目标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的预习中先了解,在课堂讲授后可以检查学习目标,这样的导向性学习和总结性小结可让学生在学习中也能有的放矢。学案中给出的学习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师可设置悬念、布置问题、捕捉生活常识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目标,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注重延伸教学,培育创新精神

创新教学、创新学习也是新课程对地理教学的内在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内容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知识,并不断提高,同时也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另外,在教学中,要注重延伸性教学,尽可能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和道理让学生明白,尽量收集一些时事热点和生活中的地理小窍门,收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进行突破性教学;同时也要强化教师对知识内容进行再次探索,达到“点、线、面、体”的统一,以便提升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在讲授“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相对比较枯燥的课程时,如果照本宣科就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师要结合生情,发散思维,综合概括,并合理利用一多媒体信息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面,通过数据分析和图表演示让学生体验学习知识的乐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五、开展第二课堂,强化社会实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可成立课外活动小组,针对性地布置课外作业,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把学生带出校园到临近的工厂参观,注重开展第二课堂,力求把课本知识寓于各种活动中,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在讲授《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时,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入手,事先按不同任务安排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观测一天内沙子和水在早、中、晚三个时段的气温,通过仔细观察沙子和水的温差变化,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为教学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设下铺垫,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六、结束语

当前,不少学生抱怨高中地理难学、不容易学会,细究原因,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学手段落后,教师不注重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理念陈旧,教学方法无趣,造成了学生内心深处排斥地理,掌握地理教学知识费时费劲;另一部分是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差异性,认为学地理难学,也认为学地理没用,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新课标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教师要适应新的要求,需要重新定位,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面和教学技能,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研究新形势下的多样化学习思维和模式,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 周立叶.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教学研究,2012,(9).

[2] 翟成蕾.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J].教育科学,,(3).

篇8: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参考

摘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新课标高中地理培养目标之一是使同学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同学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那么,在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实行创新教育呢?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关键词:新课程 创新教育 高中地理

新课程标准以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同学的发展为本,提高同学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同学的创新思维则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因此,同学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良好的地理校园文化,培养同学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个人创新的灵魂和动力,它主要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性,对真知的执着追求,对发现、发明、革新、开拓、进取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同学个性的发展离不开他生活的环境,个性是在与他的生活的环境相互刺激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是创新人才的标志之一,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强调培养同学的个性才能,个性的发展也是人的发展的基本内容,个性化使同学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独特的好奇心,强烈的进取、开拓、创造精神。创设开放式多媒体地理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地理园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引入声光电与地理模型相结合,创造综合的育人效果。它使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从室内走向室外,开辟了一片全新的地理多媒体教学天地。它以新颖的结构设计和深层次的内在寓意潜移默化,渗入同学心中,促进了同学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的形成。创设开放式多媒体地理园,可以为同学提供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为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营造和谐、民主的地理课堂氛围,激发同学创造性思维品性

创新是人类独有的潜能。教育工作者更要善于发现蕴藏在同学身上的潜在的创造性品质。对于中同学,只有在课堂上,教师强化其创新意识,帮助其树立一种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观念,才能使同学形成一种时时处处创新的意识。通过持续的训练和强化,同学逐渐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其创新热情才能被点燃,创新潜能才能被挖掘。同样,创新品质的培养,也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训练和强化,形成同学高层次的需求和远大的志向、坚定的信念、强烈的自信心、坚韧不拔的毅力、献身科学的内在动力和坚强意志、敢冒险、敢怀疑、敢挑战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日积月累,同学的创新品质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要培养具有鲜明个性的创新人才,就要为个性的发展创设出宽松、和谐的环境,而同学培养个性的主要渠道在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每个同学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同学在立体的学习方式中发展智能,把同学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同学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课堂设计和教学策略、教学过程都是为同学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充分发挥而选择。同时使同学在课堂教学中能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学内容,这就创设了一种新型的开放式的课堂结构,使同学做到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在课堂中充分展示每位同学的个性。师生关系是影响同学成长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与创新能力的培育息息相关的问题。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还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同学成绩的判定者,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不要说同学的创新能力不可能得到发展,甚至连正常的人格也难以得到健康发展。同学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育需要给同学创造更多机会体验主动学习的过程,和谐、民主的地理课堂可以帮助同学形成主动探究意识和能力。新型的师生关系倡导能者为师,提倡教师与同学在不同时段内互为引导者,即时扮演、随时更替,这也正符合了青少年好强、好胜、好奇的心理特征。为了扮演引导者角色,促使同学放开胆量、开动思维,追求事实、质疑真理、挑战权威,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目标。

三、实施“爱的模式”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发展同学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是创新的本质力所在,它主要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造想象力,创造性地计划、组织和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它能帮助同学形成主动探究意识和能力。对同学进行创新思维培养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只有在课堂上,在教师经常性的引导和训练中,同学才能作为个体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并从多方面去思考、探索某种前所未知前所未有的新的东西,达到创新思维的新颖性和创新性的统一;才能通过有效的发散思维,重新集合信息,聚合出最优结论,并从多种联系、多种角度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机结合;才能根据事物的新形象,产生创新性想象,并立足于现实,实事求是,使创新思维的成果现实化。人人都具有创造潜能,诚如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所说的“人人是创造之人”。创设良好的地理校园文化,营造和谐、民主的地理课堂氛围,实施“爱的模式”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这是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四、积极开展体现创新教育的实践教学,使同学形成创新技能

地理知识、地理事物、地理现象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地理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开展实践教学,是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非常重要的手段。所以,我们可以用以下的方法开展实践教学:1.模拟实践。如在课堂上利用教具、仪器进行演示,或用多媒体再现地理过程和地理现象。2.联系实际。一些同学们熟悉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就可直接用于课堂教学,让同学们分析成因和道理就可以了。如昼夜长短为什么会有规律地变化,回归线附近为何多沙漠,炎热的夏季午后多雷阵雨的原因等。3.开展调查。通过接触社会和大自然去认识和发现问题。

总之,要培养同学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我们就要积极探索地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使同学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发现问题、认知问题、解决问题,使更多的同学能够成为各个领域中具有开拓精神,推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人才。

篇9: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摘要:为了让高中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扎实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知识,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其自身修养,高中地理教学不断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在不断的改革实践中,他们提出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作为一个探究者去学习。改变其传统教学,采用创新教学,让学生作为主体去主动学习。就高中地理教学探究性分析展开讨论,主要涉及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和将探究性学习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法两个方面。

关键词:高中地理;探究性学习;应用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不仅来自高考,还来自于课程本身。枯燥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开始让这些新世纪已开始成熟的青少年疲惫不堪,难度大的地理课程更是让这些学生叫苦连连。在新课标的推行下,国家倡导教师采用探究性的方式教导学生,让学生居于主体地位,主动学习地理知识,增加地理知识的储备。下面主要讲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和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的应用。

一、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传统教学方式枯燥无味,加上高中地理本身的难度性,时常让学生感到厌烦。而探究性学习本身的特点却解决了这一难题。在创设了探究性学习后,可以明显了解到学生的变化。例如,学生会因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疑惑,而主动地学习知识,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到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更容易让学生掌握知识。下面对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具体展开论述。

1.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探究性教学,极易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主动地、自愿地独立地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探究性学习也更能促进高中生学习的持久性。其教学效果远好于传统教学。这就是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的魅力。

2.探究性学习的动手性、实践性

高中课堂教学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方式的侧重点主要是书本知识的获得,这对于那些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是不够的。但探究性学习突破了这一瓶颈。探究性学习主要锻炼学生去获得某些技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种新的思维,动态呈现地图。

3.探究性学习的生疑性、问题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建设性、挑战性,同时还能吸引到学生时,高中生会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主动学习。这就是探究性学习的生疑性、问题性。

4.探究性学习的体验性、过程性

高中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到其传统教育不能体会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对于高中生学习地理知识来说,又是可以起极大的推动作用的。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能在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增长知识。

二、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上面已经了解到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我们就应该探究性学习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上去。为了更好地发挥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中产生的作用,下面主要针对将探究性学习运用到高中地理的方法展开论述。

1.善于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在探究性学习中,以学生为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在掌握高中生的心理情况下,善于提出与教学相关的问题,营造出轻松愉悦的环境,增加学习趣味性,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学到地理知识。需要注意的是,所提出的问题必须与教学内容有关,否则,只能是浪费高中生宝贵的时间来做争论。另外,所提问题难度必须合理。太简单不易激发学生兴趣,太难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所以,问题的难度设置很重要。

2.支持和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大胆的想象对于地理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想象不仅证明学生在自主地学习,还能对学生地理的学习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接受到问题后,进行想象,动手实践,查阅资料,了解规律,在不断探索中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经由学生自由想象所获得的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停留更久。例如,在学习地球一章的时候,可以将地球仪交给学生自己,另其自己动手研究,让学生自己想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问题,以及自转和公转分别会对地球产生什么影响。这些学生自己想象的结果无论是正确与否,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3.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

在课堂上开展课堂讨论,不仅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调动每一个参与讨论的学生的积极性,发现学生内心的想法,发现错误思想时及时纠正,发现有创造性的想法加以表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强烈建议让学生们学会合作的,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合作也是我国新课改的要求。而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种很好的合作方式。学生们在开展课堂讨论时,提出自己的想法,进行学习交流,让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有了解学习好的学生的想法的机会,让他们有了一次次的提升空间。这种让学生从多处利用学习资源的方式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从另一方面来讲,开展课堂讨论,容易拉近同学们之间的距离。

三、结束语

地理的学习对高中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学的程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高中生一生的命运。而探究性学习对于高中生地理的学习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独立地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认识事物的角度和深度有所改变。总而言之,探究性学习对于高中地理是有积极影响的。

篇10: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摘 要:农村高中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课程改革滞后于城市,农村高中如何成功实施教学成为农村教育当务之急。本文就如何在农村高中地理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探究性作了一些实践与探讨。

关键词:地理教学 主体 探究

当前地区发展的差异加大,城乡教育的差异也逐渐加大。农村教育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传统上称作“副科”的地理学科更是弱势,学生总是反映难记、枯燥。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单纯地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缺乏主动参与,缺乏主体探究性。也就是说,教育过程,不仅应包括教师的活动,也要包括学生的活动,包括学生对外部世界有目的的改造过程。目前的农村高中地理教育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现状呢?在高考指挥棒仍然起主导作用的情况下,以高考为方向的应试教育一直唱主角,课堂上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缺乏主动参与,缺乏探究学习。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探究性呢?

一、在备课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树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理念,及时更新教学理念,选择与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性地位。针对不同类型的课堂内容要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如相对现实性的内容就直接将地理画面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直观接触地理;而一些相对理论化的内容,则需要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探究性。只有在备课中努力去体现学生的主体探究性,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探究性。

二、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探究性

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探究性包括众多方面,比如课堂中师生所占时间的比例分配、学生的独立参与程度等等。

1、通过学生自身动手动脑实践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性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实践空间。空洞抽象的讲解使人枯燥乏味、失去兴趣,而成功的实践活动将使人终身难忘。

2、通过讨论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探究性

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要多角度、多层次时,可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论。

这样,学生通过激烈发言,深入思考探讨,彼此交流合作,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刻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探究性作用。

3、通过分组讨论、彼此合作体现学生的主体探究性

合作是学习的组织形式,学生在地理课堂上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让学生在发表自己意见的同时也养成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启迪、相互帮助,以解决信息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当学生的主体探究性发挥出来以后,分组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需要,要通过课堂的互动,让不同的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创新。

4、通过竞争充分体现探究性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可引进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竞争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这种方式较为费时,一般在上课前几天布置下去,或者采用将某一节内容分成若干板块,分别由若干小组负责,这样可以节省时间,而且更具有可操作性。有时采用较多的是将整节内容而不是分成板块,直接交由学生相互讨论,提问时可以指定某一小组回答。老师在课前发一些与本节内容相关的辅助材料就可以采用这种上课方式。这样的课堂完全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

5、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自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探究性

老师在课堂上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能读懂的老师就不用加以解释,交由学生自己去想一些方法掌握,这些方法可以在学生之间推广。学生能发现的老师不要点明,更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信任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创新。这样的方式适用于一些抽象内容的章节与一些阅读课。抽象的章节要更注重老师的引导,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在课题中要尽量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老师可以用一些形象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找例子理解,老师加以辨别。

三、学生学习评价中体现学生主体的探究性地位

良好的学习评价体系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与旺盛的学习激情。中学教育的学生评价体系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摒弃单一的考试评价体系,采用综合立体评价体系,以激励为主。课堂教学后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延长性评价,或者是对学生的课外作业与课外学习的评价。这时可采用成长记录的形式开展全方位的评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至关重要,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当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时,教学效果往往起到事半功倍、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可以将老师从课堂中解放出来。当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篇11: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摘要: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涵盖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内容广泛,体系庞大,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高中地理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多挑战。作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要在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上不断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要通过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培养高中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文从提升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整体素质和实现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两方面来探析,希望能对提高教师地理课程教学水平起到一定效果。

关键词:地理;有效性;高中地理教学

引言

现如今,许多高中学生都觉得地理课难学,一上地理课就感到头疼,甚至在课堂上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不听不问,严重影响了高中阶段学科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科学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地理知识层面上积极丰富自己,不断积累经验,科学地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掌握学生的理解力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快乐地掌握高中地理知识,从而既可实现提高学生地理成绩的目的,又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灵活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同时,教师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他们的身边,这些有效的教育教学实践,对提升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高中学生地理课学习兴趣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手段

1、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改明确指出,教学改革的重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和鼓励学生。要想让高中学生认真学习地理知识,就要让他们懂得学好地理课对以后的生活有多么重要,从而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钻研地理知识,提升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习惯。通过课前预习,使学生找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疑惑,按照课堂教程有序地提出,由地理教师进行详解。针对学生的求知难点,地理教师要先易后难,分批解惑答疑。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还可以将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集体讨论分析,让学生做课堂教学的主角,由教师和学生互动,共同完成当堂教学任务。

2、丰富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地理教师要通过提升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手段,运用现代化教学模式,科学地融入地理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地学习环境。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共同学习和进步。要不断地鼓励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地理现象,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要大胆地采用提问法、启发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多元化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模式,把这些教学模式、方法灵活巧妙地运用到现实中进行分析,在实践中提炼出适合学生的最佳模式和方法,引导学生思维兴趣,让学生在提问中感受到地理课的学习快乐。

3、合理利用时间。地理教师要运用好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到更多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地理教师在研讨教学内容时,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互动。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地理教师要予以耐心的解答。课堂上,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勤提问、广思考、多交流,让学生科学地利用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根本上减轻地理学科的学习压力。

二、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设备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它不但可以保存下来所学习的内容,方便学生交流,还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多媒体设备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的形式各不相同,所以,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选择适合学生的多媒体工具,切实发挥多媒体工具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课前导入是一个关键的教学步骤,好的导入,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地理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手段,全面介入课前导入,将有效提升地理课的教学品位。比如,在地理课教学实践中,地理教师用视频故事的方式,将要学习的课程引入进来。这种导入方法,必然激起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掌握了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师授课过程中,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授课,还可以把关于地理的一些抽象的原理、技能、概念以及地理的分布、景观和发展经过等一些现实中很难理解的问题,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变得简单直观化,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更加条理清晰。这不但有利于高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使得教师更加顺畅地实施教学。实践证明,采用多媒体授课,对高中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起到了很大作用。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法

地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交流互动,课堂教与学才会和谐有序。同时,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地理教师要多角度从社会层面寻找教学资源,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实践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地理教学不仅仅在三尺讲台,大自然也是最好的教学场所。作为地理教师,要放开思路,开阔眼界,结合课本多策划户外主题活动,将课堂教学和自然体验融为一体,带学生到野外或感兴趣的地方实地研究考察。通过这种室外情景教学,使学生所学知识更加扎实,提高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真正达到了地理教学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实施地理教学新课改的必由之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可以推动高中地理教学的深入改革,而且有利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深入研究和总结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促进自身实力水平的提升,使地理课堂教学实现高效、优质的效果,让高中地理教学沿着科学的方向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冯晓丽.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xx,09:40.

[2]许君.浅析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xx,36:188.

[3]王文珍.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xx,26:119.

篇12: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在现代教学当中,许多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多媒体教学使得学生在全方位的教学环境中充分地体会声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使得学生的眼界不断开阔。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工具失去的价值,传统教具仍有现代多媒体无法替代的作用。新时期的自制教具不仅在教学方式上有所创新,同时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制教具也成为教学体系中一种重要教学资源,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和探究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高中地理教学的角度来讲,学生在刚刚进入高中学习的阶段就会比较明显地感受到高考的压力,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自制教具的应用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也能够是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记忆更加形象,构建出地理知识的模型,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在地理教学中,许多知识用教具展示更加生动和形象,下面就以具体事例来进行相关介绍。

一、在地形知识教学过程中自制教具的应用

关于地形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尽管在生活和旅游等社会实际中接触过山地、平原、高原等地形,但是现实生活中的这些地形很难通过肉眼去辨识和记忆,因此还需要一些教学期间来给学生进行形象化的展示。因此,自制的地理教具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形象记忆的机会。对于山顶、山谷、鞍部、陡崖等这些地形等能够用生活中的许多材料来展现。比如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橡皮泥或者小时候用的叫你等都可以用来表现各种地形。用这些泥质材料制作的教具在颜色上与地形的颜色相近,而且泥质教具所展示的各种地形更加立体和形象,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可以激发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不止在头脑中记住了这些知识,更让身体记住了这些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像地理学这一学科来讲,具体形象的资质教具能够让学生更直观、更具体地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相较于多媒体中展现的与学生相距甚远的图片和音像资料来说,自制教具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对于学生也更具吸引力,更好地展现事物的本质,更符合现代教学理念中的对于操作和实践的重视。

二、地球运动教学中自制教具的应用

地球运动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入门课,也是整个高中地理教学体系中的难点,因此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为许多教师尤为重视。例如在对于地球的公转、紫砖所产生的季节和昼夜的变化的原理,黄赤交角的存在决定太阳直射点围绕回归线运动等,学生仅通过课本上所展示的图片很难理解和想象,因此对于这一方面的问题解答时很容易出错。因此通过自制的地理教具来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课堂展示,使学生自己尝试进行操作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将硬度较小的铜线弯成椭圆形设置成地球的公转轨道,同时可以将我们地理课上常用的现成的地球仪分别放置到地球公转轨道的二分而至位置,并按照黄赤交角的角度设置地球仪角度,同时用红外线仪进行照射,让学生体会黄赤交角以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这样所进行的试验性的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了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地去体会所展示的地理知识,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强化。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不断推进,初高中教育对于教学模式也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改进,并且越来越注重实践教学。地理学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一种应用学科,因此自制教具的应用能够对提高教学质量、改进叫雪儿模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地理教具的制作,也可以进行教具制作的比赛,评选出优秀的教具作品进行嘉奖,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教师所制作的地理教具在某种程度上要尽量保证质量,要能够形象地展现出原有的地理知识,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客观上的印象,尽量忠于课本,并以动态的、立体的方式展现出来,已达到教学目的。总之,作为传统教学手段之一的自制教具与新技术,新方法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地理自制教具的应用依然受到教师的青睐和支持,只要教师用心去完善,去创新,自制教具仍然可以充满活力,充满生机,为现在的高中地理教学注入动力。实践证明,地理自制教具的应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对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对自制教具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实践,为学生展现更丰富的教学内容。

篇13: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摘要:地理实验教学一直是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是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角度出发,还是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角度出发,地理实验教学都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文章将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原则进行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有效提高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提高教学效率;实验教学

引言:由于我国教育方式主要以传统形式为主,注重理论内容、书本内容,而对具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长期都采取忽视的状态面对。高中地理属于文科教学科目,然而其中的教学内容包含诸多科学性特色在其中,对学生以科学性目光面对自然现象以及地理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因此,对高中地理实验开展深入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高中地理实验的原则

1.1就近原则

对于学校实验而言,就近原则是十分重要的,从实验需要的器材到实验的整体设计、实验的原理以及实验的具体操作等,都需要遵守就近原则,让学生能够进行就近取材,方便进行实验具体操作,深入理解实验的原理,同时也让实验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以“热力环流”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开展相关实验观察:实验开展条件为橱房的门处于虚掩状态,炉上水煮沸的时候,学生需站在橱房与客厅之间,且手举一支已燃的蜡烛,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进行观察,一种情况为把点燃的蜡烛举过头顶,另一种情况为把蜡烛放低,使其贴近地面,对烛火飘向进行观察。该实验不会受到家庭条件限制,只需注意防火安全,学生可轻松完成该实验[1]。

1.2安全原则

在对地理实验进行设计时,需要将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不管是实验的使用器材还是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学生的安全都不能忽视,因此,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研究之前,教师需要对实验使用的器材进行把关,并提前尝试一次实验,以确保学生的安全。以“火山喷发模拟实验”为例,在该实验中,一般采用的实验方法为重铬酸铵引燃,这样的实验方法从实验出现的现象角度来看,具有十分逼真的效果,然而该实验却有着危险性,其中采用的重铬酸铵也属于十分危险的药品,因此,可以将重铬酸铵换成番茄酱或者面粉,以保证学生的安全。

1.3趣味原则

添加地理实验教学,最根本的原因是可以通过其中的趣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可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以“月相变化”为例,教师可在教学开展前准备一个半黑半白的篮球表示月球,黑半球为月球背对太阳一面,白半球为月球面朝着太阳一面。对学生座位进行适当的改变,让学生们手挽着手,背对背的围成一个圆模拟地球,教师托住上色的篮球绕着学生围成的圆进行运动,同时选一位学生在一边当“太阳”,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观察到新月、上弦月、满月以及下弦月四个不同位置时,月相出现的不同变化,并且可以容易的辨别出上弦月亮面和下弦月亮面之间的差别。

提高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效率策略

2.1改善实验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都先后加入到教学领域当中,在实验条件方面,科学技术设备设施可以对原有不完善的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改良,其中包括多媒体设备、计算机等,这些新加入的教学辅助设备,可以通过对其中的演示功能进行充分的应用,将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实验演示出来。以“昼夜的长短变化、正午时分太阳的高度角变化以及流域洪涝灾害形成等相关模拟实验”为例,这些类型的实验不论是器材还是设备,都很难将其完成,即使可以完成,也需要耗费诸多的时间。为了加深学生在该方面的知识印象,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辅助设备进行相关内容的演示。

2.2科学灵活设计实验

以“太阳日和恒星日之间的区别”为例,该部分的内容十分抽象,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可将这种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以扮演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教师演地球,最前排一位学生1扮演太阳,最后排一位学生2扮演遥远的恒星,通过学生和教师进行相对运动,即可让学生了解其中的知识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对部分内容进行延伸,例如:当地球只进行公转不进行自转,当地球只进行自转不进行公转以及当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反的时候,太阳日和恒星日之间会发生的变化情况[2]。

2.3客观灵活对待实验结果

以“热力环流”为例,该实验相对较为简单,然而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偶尔也会由于诸多方面原因造成问题,例如:会出现学生把通入烟气需要的孔开在了酒精灯的上方,导致烟气没有办法进入到实验箱内,蓉儿也无法形成较为明显的热力环流。此时,教师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苛责,而是与学生共同对其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纠正出现的错误,在失败当中吸取经验。

结束语:

从原则角度出发,开展正确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可以对其中的教学难点、重点内容进行有效落实,使新课标教学目标得到高效落实,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高中地理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 黄桂芬.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xx,(02):101-102.

[2] 李瑞军.新课程背景下应注重地理实验教学[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xx,(03):151-152.

篇14: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一、更新教育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思想

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皆是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宗旨。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往往存在一种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教师看起来辛苦备课,努力教学,为了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惜一切,实际上都是为了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学科成绩,这种教学思想是狭隘的,只是单纯地为了成绩而教,其最终的教育效果是不理想的。新的课程改革则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而不仅仅满足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它主要是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思想水平、价值情感等。它不但重视学生的成绩,更关注学生人文理念、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培养。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实际上就是对传统教育观的重新认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的社会资源比较紧缺、环境越来越差,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除了提高学生地理知识以外,树立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创新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方法

1.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大都是教师机械地灌输给学生知识,整个课堂都是教师一人在讲授,填鸭式地注入给学生知识,从满堂灌到满堂练都是教师教法在转变,而学生学习的方法从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也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所存在的普遍问题,这种模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讲的累,学生学的累,不利于地理课堂教学的进步。因此,在新课改下必须要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就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只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在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人口合理容量”的地理内容时,我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直接讲授内容,而是创设了一个启发式的教学情境: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搜集了有关专家学者对于地球能够容纳多少人的观点和看法,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探究,让学生分析专家和学者提出这些观点是否准确,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交流互动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感受到环与人口的关系,从而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在不断变化中提高教学效果的。一堂高中地理课堂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方法的适宜和得体。但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必须要有一定根据。除了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外,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教学条件等有针性的安排。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想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必须要结合地理教学的目标,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有选择的进行,除了进行讲授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以外,还有进行练习法等,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比方说,在教授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时,因为涉及较多的地名、数据等知识,可以选择演示法来进行教学,通过图文的配合与分析,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地理表象,树立地理的空间概念。再如,在学习系统的地理知识时,因为涉及一些原理和规律等相关内容,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掌握地理知识。当然,教学方法的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即使在一堂地理课中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多种教学方法组合运用,能够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也可以进行组合运用,不管采取哪种方法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地理水平。

3.善于运用先进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非常重要。它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之一,不管是哪一个教学环节都要依赖于教学方式。有效运用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生动、形象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综合能力;而且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学手段不断完善和现代化,对促进新课程改革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面有重大的作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还可以把地理现象和情景以及变化过程方便快捷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一目了然。通过多种信息渠道传递给学生大量信息,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活动起来,提高了接受信息的效率,实现了地理高效课堂。多种媒体的利用化抽象为具体、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实现了课堂的趣味性、形象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学习动力的驱使下提高了学习效果。总而言之,新课改呼唤创新教育,所以,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新的质量观和人才观,要勇于尝试,不断吸取新理念、接受新信息、掌握新动态、活用新教材、探索并实施地理教学新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技能和方法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潮流,进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篇15: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PBL教学模式被广泛运用于地理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欲望,还能引导学生科学地探究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地理综合素养。本文结合教学实例,重点探究了PBL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运用,以期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PBL教学模式运用

PBL即Problembasedlearning,它以问题为基础,更能有效培养学生观察、探究问题的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选择恰当的地理问题,引导学生科学参与地理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地理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

PBL教学模式能突出问题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特别是灌输式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与时间,引导学生参与地理知识的探究过程,从而提升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模式时,教师可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探索地理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教师可提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想去旅行的地方,制作出学生感兴趣的PPT课件或者微视频。筆者以“西双版纳”的教学为例。首先,笔者为学生播放了西双版纳迷人的自然风光的视频,时间约3分钟,在视频中展示了西双版纳的小浣熊、大象等具有特色的动物,并提出问题:“这段视频中一共有几种地理要素?其中‘水’在各个要素中是如何转换的?”其次,笔者给学生5分钟的讨论时间,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通过主动搜集资料、反复观看视频等方式,深入探究这个问题,使得学生准确掌握生物、土壤、大气、水、岩石等地理要素,让学生明白“一方水土一方情”的道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恰当的语言营造更具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PBL教学模式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

根据相关教学数据可知,学生的自学能力仍然有待提升。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科学发挥引导作用,合理运用PBL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带领学生探究地理知识,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探究意识。

如在教学“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时,教师可设置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第一,基础性问题。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三种技术的优势与运用范围是什么?第二,提高性问题。如三种技术的联系是什么?第三,优秀性问题。如在GPS汽车导航中,信息在汽车、卫星和服务中心之间是怎样传递的?教师应要求学生共同讨论,查阅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之间的关系,梳理好地理知识结构。此外,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特别关注每位学生的参与情况。当学生遇到专业问题时,教师可以朋友的身份参与讨论,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强化其自学效果,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

三、合理运用合作项目,树立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为充分发挥PBL教学模式的作用,教师应合理运用小组合作方式,使学生在共同探究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团结协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如在教学“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时,首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地理知识掌握情况,把学生分成人数均匀的学习小组,并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名组长,由组长与组员讨论确定“区域森林保护”的项目,并根据组员的优势,明确小组探究的任务;其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借助互联网,了解区域森林资源的分布与使用情况,并利用图表等方式,梳理收集好的数据,探究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教师选择恰当的时间,汇总学生的资料,并选择一名学生进行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教师可给予其他小组提问的机会,以集思广益,帮助学生梳理地理知识结构。同时,教师应及时评价学生的探究情况,从而实现知识共享,达到既定探究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项目时,教师应全面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教学目标等因素,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不断创新探究项目,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合作探究过程中。

四、理论联系实践,梳理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

高中地理是一门以自然为基础的学科,其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在运用PBL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梳理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帮助学生自主运用地理知识。如在教学“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之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的社会现象,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如“某个工厂的选址是否合理?”“某条河流应当如何治理?”等,将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从而提升地理教学质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模式,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创设可参与的地理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此外,教师还应借助恰当的合作项目,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在实践中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建立独特的地理知识结构,促使学生体会到地理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翟云霞.在“劣构问题”中找寻地理思维——高中地理PBL式课堂教学应用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xx,(11).

[2]江红.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在《空运地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xx,(4).

篇16: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摘要:在全面实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地理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是地理课程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同时也是地理课程核心素养教育的关键环节。本研究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验,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措施展开分析,以期为各位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综合思维能力;培养措施

地理学科具有丰富而全面的能力因素,其中综合思维能力主要是反映一位学生综合分析地理各要素之间关系的能力,它可直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一、培养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意义

1.符合地理学科对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于地理学科能力、地理理念十分重视,明确指出高中地理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也即学生的核心能力与认知能力。地理学科核心能力指的是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实质,就是不断提升其地理思维能力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是学生形成学科核心能力的基石。在地理课程内容中,随处可见综合思维的落脚。而在历年高考试题中,考查学生综合思维的试题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常见的设问多为“评价……条件、措施、影响、危害等”“分析……原因”等等。2.是地理学科自身价值得以发挥的重要途径地理学科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思维方式及研究对象,这也是地理学科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作为跨门类、跨领域、跨学科的复杂、综合学科,地理学科对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有更重要的价值。通过培养高中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可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特殊价值,让学生对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深刻内涵有更深体会。如俄罗斯境内有两个著名港口,其中北极圈内的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而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却每年有半年结冰期,但货物吞吐量比摩尔曼斯克港大。要了解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学生就必须综合运用地理位置、气候、洋流、人口分布、开发历史等许多知识才能分析出这两个港口差异产生的原因。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措施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人在一个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地理学习中同样如此,教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各项知识,顺利实现教学互动,也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思维品质才可逐渐提高。因此,教师应改变常用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地理教学的特性来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同时,教师应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将枯燥、难懂的知识点寓于音频、视频、图像及图片,为学生生动而立体地展现出来。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更高,注意力更集中且思维更加活跃,同时学生可将抽象知识和直观事物结合起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2.构建整体性思维,对教学内容合理选择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联系性、综合性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上,一般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所忽略。教师应将地理核心素养作为中心,在选取教学内容时,注意多样性、基础性、可选择性,以全面、整体视角来分析教学内容,精心选取对综合思维能力培养有利的内容,并确保教学内容兼具时代性与科学性。这就需要教师从以下三方面来入手:(1)对各要素间关系深入分析:地理现象与地理事物之间是诸多要素共同作用、互相影响的一个整体,一个要素的变化可导致整体发生改变,因此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时,应注意把握地理要素分析的视角。如在讲解黄土高原相关知识时,笔者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整理资料,在课堂上讲解水文、土壤、植被、气候、地貌等各种因素的特征,并对各要素间关系予以综合分析,使之认识到形成这种地貌的主要因素是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易造成水土流失等,导致地表受到严重侵蚀;也正因为土壤易侵蚀且肥力下降,因此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相对脆弱。这样引导学生认识不同要素之间的互相影响,可让学生逐渐把握地理综合思维的方法。(2)引导学生自时空综合角度分析地理事象:教师可借助地理内容的时空综合性,引导学生形成综合思维。如在世界城市化进程讲解中,自时间维度看,各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均是S形的趋势,不同发展阶段中,城市化面临的问题及其表现不同;同一时期,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不同。通过引导学生从时空综合分析角度来了解城市化发展进程及其特征,可让学生更好地预测不同国家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3)基于地方综合教学来解释人地关系与地理特征: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人文要素及自然特征,其组合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为学生展开地方性解释,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视角。如在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学习时,笔者引导学生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对当地特色农业发展道路进行分析,并给予未来农业发展方向地方性解释,同时指引学生将这一思维方式迁移到我国其他地区的区域分析中,让学生逐渐养成综合分析的习惯。3.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借助提问艺术,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知识不断加深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使之主动培养综合思维,帮助学生主动构建地理知识体系。笔者在为学生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一课后,设计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针对我国目前的土地资源情况,若你是相关部门负责人,应该要采取什么措施与政策呢?”学生带着这一问题,主动思索,可以开展更加积极的思维活动,这样学生不仅能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能锻炼自身综合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措施远不止文中提到的这些,地理教师应在实践中深入探索,不断总结,在充分把握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玲.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创新探讨[J].黑河教育,2015(2):72-72.

[2]郭芳英.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凸显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1):23-25.

[3]张彦晓,梁彦庆.PBL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5(9):115-117

篇17: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摘要:高中地理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真正认识、欣赏所处的环境。本文首先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分析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策略,对提升高中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地理;培养;人文精神

一、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人

文精神的现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以下不足: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一些学生缺乏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地理学科的育人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和体现。同时,部分学生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从教师的角度来讲,首先,教师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有待提高。很多教师对人文精神一知半解,只是将地理教学作为谋生的方法,忽略了对学生性情和品质的培养;其次,教师并没有深入挖掘地理教材中的人文精神;第三,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教师通常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学效果不理想;最后,教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只限于课堂教学,方法单一,致使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地理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二、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1.融入乡土地理,丰富地理教学内容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入乡土地理,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和变化,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发展观,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人文主义精神。如在教学《产业转移》时,教师可以设计明暗两条线,明线是学生家乡的发展历程,暗线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可以先讲述学生家乡经济落后的局面,然后介绍家乡通过建立工业发展园区、吸引外资、实施产业转移等策略,最终成为经济发展水平不逊于全国大多数地方的城市,提升学生内心的自豪感,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并以此为基础,延伸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等内容,实现了人文精神的渗透。

2.利用探究教学,深化学生的人文精神

探究教学是指学生选择特定的地理问题,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最终得出相关的结论。如在教学《为何要停止开发北大荒》时,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探究的问题和方向,并按照教材内容提出探究问题:“为何要停止开发北大荒?”学生在思考讨论后,再对问题进行细化;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确定需要搜集哪些地理资料。如北大荒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地理环境以及开发前后的情况等;再次,教师要把学生分为两个讨论小组,第一个讨论小组梳理北大荒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并展开讨论:“为什么要开发北大荒?”第二个讨论小组梳理北大荒开发前后的情况,并展开讨论:“北大荒开发后为什么又要停止?”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北大荒以前被开发,是因为具有丰富的湿地资源,能大幅度提升粮食的产量。但在开发一段时间后,北大荒的湿地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了生物多样性锐减、黑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所以要停止开发北大荒。”

3.组织地理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地理课堂,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外地理活动,引导学生考察学过的地理现象,通过亲身参与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会讲到某些地方的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污染,但学生并没有深刻的体会。如果教师能带领学生展开实际调查,那么学生对我国环境污染的情况就会有切身的认识,从而将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铭记于心,这是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笔者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教学现状,同时结合教学案例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但因为个人条件和能力有限,研究不够广泛,开发出的人文精神教学资源有限。希望其他学者在后续研究中,不断深入剖析,开发出更多的人文资源,以期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精神。

篇18: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整体教学氛围,在这种放松的环境下更加有助于学生理解及吸收教学内容,是提升课堂效率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能够起到很多显著的教学辅助效果。想要让教学情境的效用更加突出,教师可以让情境创设的方式更加丰富多元,并且可以灵活引入各种辅助教具,多媒体技术就是很好的一种。在多媒体的辅助下不仅会让情境创设更加简单直观,收到的效果也会更加显著,能够让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极大地改善。

一、让教学内容能够直观表达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所能够发挥的效果十分多元,首先能够做到的一点就是可以让教学内容在呈现上更加清晰直观,能够让学生迅速获知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很多教师都在思考提升教学效率的方法,思考如何可以更充分的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其实,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的得到表达,将重点知识有针对性的呈现在大家面前,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展开方式。有了多媒体辅助下的教学情境创设后,这个目标很容易达成。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前就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在事先做好的课件中将重点知识进行有效归纳与提炼,让教学的内容更加清晰直观,让学生在观看课件时就能够立刻抓住本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不仅如此,在教学情境的烘托下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容易集中,大家会伴随着活跃的思维更好地领会到课堂教学的重点知识,这些都是提升课堂教学成效的极为有效的方法。

比如,在学习“气象灾害”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来展示出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相关具体图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尽可能的使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拓展。通过多媒体表现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强画面的直观感,进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在学生观看了前面的画面后紧接着再放映出一组正常的气象图片,让这些优美的气象图片和之前极端的气象灾难图片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让学生感受到巨大的反差,为问题的提出提前做好情境的铺垫。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将很多文字描述背景下学生感受并不强烈的知识以图片的形式呈现,这些生动直观的图片带给学生的感受会生动得多,学生立刻能够领会到这个知识要点谈论的主题,并且可以迅速融入到教学的整体氛围中,这就是情境创设所发挥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让教学重点更加突出与集中

情境创设背景下可以让教学的重点更加突出,这不仅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也是让学生更高效地进行课程学习的一种方法。课本中有的知识点相对较为琐碎与繁杂,知识的重点不够突出,尤其是对于初次接触这些内容的学生而言,很难立刻提炼出知识重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和辅助非常重要,为了让学生能够迅速领会到课程学习的重点,教师可以灵活的利用多媒体背景下的教学情境创设,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提炼,并且将核心知识呈现在大家面前。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利用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展开对于核心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以这样的形式来突出教学重点,起到提升教学效率的作用。在教学“荒漠化的防治”这一具体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的手段设计下面的动画情境来表达荒漠形成的原因,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清晰直观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①人类过度开采,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

②土地缺少了水分和养分,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而在没有了植被的保护的情况下,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

③久而久之形成荒漠。学生通过对模拟动画的观赏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动画中所展现的场景,分析探讨土地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让学生对于核心知识进行相应地思考与探究。这个动画情境不仅将本次课程的重点知识进行了高度提炼,学生对于动画的观看也很感兴趣,这不仅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还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核心知识的有效理解及体会。

三、有助于教学难点的有效突破

对于有的难点知识,教师要采取有效方式将这些内容突破,创设情境就是一个可以有的尝试。教师可以将情境教学和传统的知识讲授的方式进行结合,让两者间共同作用,发挥相辅相成的效果。尤其是在进行一些难点知识的分析时,教师首先可以利用情境来将教学重点清晰地呈现在大家面前,让学生明确本堂课所需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对于即将学到的内容首先有一个感性认知。

随后,教师可以就核心内容和学生进行细致地分析,尤其是对于那些难点知识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让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点能够慢慢有所体会。这种教学的融合既能够化解学生理解难点内容的心理障碍,也可以保障学生对于这些知识有充分理解与吸收,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有关“时区”的计算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都不容易理解这一知识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首先运用多媒体手段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自主地进行思考和计算。但教师在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解时还应当通过黑板的板书表现解题的具体思路,这样能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解题的方法,进而达到对难点内容的彻底掌握。

情境的创设能够首先让学生进入对于难点的探究,教师地深入剖析则有助于学生透彻的掌握计算方法,两者的融合很好地实现了教学难点的突破,也让学生掌握了计算的正确方法,这才是对于学生来说的课堂学习收获。

篇19: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1.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人们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目前,环境教育不仅传授理论知识,而且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待环境问题,培养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意识,探究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解决办法,督促自身形成良好的环境行为。第一,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上,利用幻灯片等现代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将学生接触不到的自然环境放映出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探讨适合环境发展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育效果。第二,在高中地理课堂上,也要注重学生的层次不同特点,在课堂上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开拓学生视角,使学生的思维不只局限于单方面,客观地分析地理环境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另外,教师可以延伸课堂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调查与环境相关的资料作为作业。比如在讲陆地和海洋章节时,让学生课下统计家中日用水量和浪费程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节约用水意识。

2.注重开展实践活动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看到学生的环境意识,学生环境意识的形成也依靠实践,想在地理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就要带领学生走出可以课堂,多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在课外活动中得到资料,以便分析和解决问题。为了使环保意识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也应该从家庭方面进行教育,比如适当开展一些主题活动,让家长也参与其中,让环境教育走进家庭,让学生多方面得到教育。也可以在地球日、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环保节日,组织学生开展宣传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人们对和环境的破坏程度,肯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比如组织学生开展回收废品,观测气象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环境问题,直面了解环境知识,从而更好地将环境知识转化为环保意识。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真实的环境中体会,深刻了解环境的重要性,将课本的理论知识转变为日常生活的良好习惯,在思想上提高自己,积极主动地接受环境教育知识。

3.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新课改的表现之一。教师不仅要在教学时挖掘教材深层次内容,让学生明白自然和人类必须和谐相处,才能共存于这个地球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充分体现教学的价值。高中的教学,是在学生刚刚形成社会意识的时候,对学生的人生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此时加强环境教育,才能够从根本上加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高中地理学主要研究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行为,二者的关系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相对较强,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4.结语

环境问题是目前全球都关注的问题,社会的飞速发展,工业的发达,导致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我国时刻强调可持续发展,高中阶段对学生的教育尤为重要,所以,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渗透环境教育,迫在眉睫,必须真正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自觉地树立环保意识。

篇20: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一、地理课堂中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学校和教师过于注重基础地理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没有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职责。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多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教科书上的知识,忽视了与学生之间就某一问题展开互动交流,提高的只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却没有注意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应就某一问题向同学们提问,听取学生的看法,并进行讲解和点评,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现在的地理教育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另一方面,学校的教学计划中也没有严格要求教师要进行道德素质的教育,没有贯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仅以学生的地理成绩的高低作为对教师的考评标准,以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尽快完成学习任务、留足时间复习,而只顾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没有考虑到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素养。

二、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具体策略

1、优化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地理学科进行德育教育要注意联系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挖掘地理知识中深藏的人文知识。例如,教师在讲授“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时,可以通过数据详述国家的资源总量、人口总量以及经济发展的形势要求,突出当前我国资源紧缺的现状。让学生们分析开采资源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用长远的眼光看实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这样通过真实的数据描述、逼真的环境污染状况的展示以及教师动情的讲述,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地理理论知识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关注现实问题的意识,提高他们关心祖国未来的情怀。

2、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教学器材走进了教学课堂,在地理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既能增强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投影,将要讲授的内容如河流、山脉、大气等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既直观又形象,使学生对地貌特征的掌握一目了然。还可以播放一些纪录影片,展现江河流域、山脉大川的历史轨迹,使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客观、全面;另一方面,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演示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居住地区的地貌特征、外出旅游地区的风土人情等为大家进行具体的介绍,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直观感受,丰富教学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真实、有效地接受相对枯燥的地理知识。

3、采取互动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德育地理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地理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素养,这需要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避免单纯灌输式的知识教育,通过引导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一些问题的严重性,促使大家改变以往的错误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例如,在进行“厄尔尼诺”现象的介绍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分别陈述厄尔尼诺所带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使学生既看到厄尔尼诺在引发暴雨、洪水灾害的同时也能缓解旱情,促进农产品增收;进而从地理专业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呼吁大家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共同爱护我们的地球。通过这一现象正反两方面的介绍,能使学生学会从正反两方面看待某一现象,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既是对我们的考验,也是对我们的磨练,努力、细心,终究会冲破困难的阻挡,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4、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就是指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尽快进入到课程教学的内容中来。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目的,进行德育教育,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老师在介绍宇宙星系的内容时,可通过播放太空拍摄的短片、介绍时差计算方法时运用地球仪、介绍外国的地貌位置时通过投影播放这些国家的图片等方式给学生最直观的印象,提高他们对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积极学习地理知识、追求真理的潜力。这样既实现了传授知识的目的,又促进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在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地理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高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地理知识可以使学生掌握国家的地貌概况,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魅力,增强对祖国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教学的基础上渗透德育的教导,有助于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建设祖国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为自己的和国家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教育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思考论文

教育学论文题目

毕业答辩演讲稿

将人文精神的培养寓于语文教学中

新课程、新理念下英语教师的转变(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如何理解和实施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教育论文

新课改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体会论文

地理论文

浅析反思性教学在师范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之时代关怀探究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之时代关怀探究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中地理教学之时代关怀探究论文(精选20篇)】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新课改论文2022-07-01

教育伦理视阈中的教育评价刍议论文2023-05-06

高一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2022-12-18

地理小博士论文2022-05-06

有关教育学论文范文2022-05-06

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论文2023-03-09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论文2024-01-20

贯彻课改理念,明确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论文2023-05-03

教育学的教学研究论文2023-09-14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基础会计》有效教学的策略的论文20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