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参与式教学方法探讨论文

时间:2023-12-08 07:43:39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中地理参与式教学方法探讨论文(精选16篇)由网友“清斌艳”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高中地理参与式教学方法探讨论文,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参与式教学方法探讨论文

篇1:高中地理参与式教学方法探讨论文

高中地理参与式教学方法探讨论文

摘要:文章对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参与式教学法的相关概念,还从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明确小组学习任务、开展小组竞争合作、教师主导性与评价几个方面探讨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参与式教学;地理思维

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学习中以参与行为为基础,构建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对于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仍需完善,本文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一、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中学生思想活跃,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这是中学生学习地理有利的一面。但中学生也存在思想不集中,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问题,这是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的'难点。教学改革中重点强调高中地理的探究性,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近年来,教育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强,但部分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上依然没有实行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高中地理难度较大,概念知识点琐碎且抽象,很多学生便打退堂鼓,学习积极性逐渐消退。

二、参与式教学方法概述及其作用

这种教学方式借助学习任务引领学生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模式激发学生思维;通过教师引导与团队合作挖掘知识内涵,加深学生理解;通过系统总结与诊断评价,构建认知体系巩固学生知识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参与式教学方法,除了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其作用还表现在其他几个方面。第一,实现多变互助。教师借用参与式教学方法给学生创建出平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可以将自己思想与感受自由表达出来,倾听他人的学习经验。同时还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及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有效改善高中地理课堂生态环境。第二,兼顾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学生个体之间都存在着差异,这也是学生地理成绩差别的原因所在。而参与式教学方法则可有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地理学习效率,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第三,培养地理思维。地理是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学科,主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式教学方法可强化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教师设计地理情境,完成分组后要求每个小组拿出解决方案,共同分析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第一,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参与式教学方法的组织基础是合作小组,教师建设合作学习小组时,需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确保学习小组建设的合理性,通常每个小组为4~5人,这样可确保合作学习中每个组员都可以得到发言机会。如果班级人数较多,小组较多,教师可以将相邻的小组合并成大组,确保合作学习的效果。第二,明确小组学习任务。教师在设计小组学习任务时,要确保任务的科学合理性,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步骤确保任务质量:①全面研究高中地理教材、现有教学资源、教学目标与任务、新旧知识衔接等内容后,结合任务设计基本框架结构,通过学习任务将教学重点与学习目标完全体现出现;②搜集优秀的高中地理教案资源,参照后结合自己基本框架结构明确任务内容;③整合与改建优秀教学资源,完成基本框架中核心内容具体设计,在设计“学习过程”各环节的时候,要明确课堂时间的分配,教学内容要逐渐深入,通过问题推进教学。第三,开展小组竞争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高中地理教师可结合小组学习任务,引导各小组之间展开竞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难度相当的试卷,通过抽签的方式让各小组选择一份,通过合作作答的方式使各小组成员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最后根据正确率与答题时间判定胜利者。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第四,教师主导性与评价。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主导整个教学活动,学生自身学识与知识水平有限,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各类困难,无法独立完成整个学习活动,教师要在学生疑惑与理解不全时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此外,教师还要创新评价机制,有机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深化数学知识的情感体验;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体的关系,当组长完成结果汇报后,教师综合点评各组员对小组的贡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而言之,参与式教学法不断融入教育领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教师应不断打破传统教育方式,不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延福.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必修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市场,(47):135-136.

[2]沈验云.浅析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现代农村科技,2016(20):67-68.

[3]王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11):99,107.

[4]曾呈进,梅国红,陈竞宇.微课程在高中地理探研式教学中的实践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8):78-80.

篇2:高中地理参与式教学模式论文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进,各个高中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越来越重视,力求让学生们在身体和心理的成长阶段都能够得到最完善的启蒙教程,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渐成形,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应该进入更加深刻的阶段,教师要让学生们对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主动探究,参与到地理课堂教学汇总来,继而能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主动探究的习惯,提升高中地理课堂学习效率。

一、培养学生探究习惯,建立参与式教学模式

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与初中地理课程相比,有更多的知识点与内容需要学生们进行记忆,这对于已经习惯了初中阶段地理教师单向灌输知识教学方式的学生们来说有着诸多弊端,学生们需要发挥主动地位,积极探究思考教材上的知识,做到与课堂同步。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的时候,需要进行课堂教学方式的更新,帮助学生们树立信心,在课堂上将学生们的作用放置在比较重要的高度上,让学生们在地理课堂上更加活跃地表现自己,感受到教师对于学生自主思考的需求,从而利用引导的讲课技巧,需要让学生们也参与到教师的引导中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思维方式,建立参与式地理课程教学模式。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习惯的时候,可以采用小组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们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地理知识的探究,在遇到难点的时候也能首先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主动地位,锻炼学生探究能力,提升参与式地理课程教学效率。在划分探究小组的时候,教师可以按照班级内部学生们具体情况进行划分,保证探究小组内部的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言机会。教师还需要让小组自组员建立明确的探究目标,按照所设定的探究目标收集相关地理知识材料,并在课下研究学习重点,达到深入探究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主观判断,建立参与式教学模式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不仅仅要为学生们讲解相应的地理知识,还要让学生们具备相应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只有学生们能够在学习地理科目的过程中进行主观层面的判断,才能养成最高效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效果。教师在备课环节,需要事先对于高中生们的理解能力以及知识接受能力有所了解,为学生们抛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们进行自主判断,还需要对于课堂上将要讲解的难度比较高的知识点进行讲课方式的改变,设法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学生们提供多歌理解角度,让学生们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中来,提高学生们的分析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树立起信心,在教师讲课的时候积极参与进来,让学生们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乐于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教师可以在让学生们回答问题以后,对学生们提出表扬,比如“说的很棒!”“这个思考角度十分新颖!”等等,让学生们在教师的鼓励中更善于做出自己的判断,在遇到不明白的知识的时候也可以及时提出疑问,与同学、教师共同探讨,加强课堂上师生合作联系,加强高中地理课堂学生参与度的同时,也让学生们习惯于根据情况做出独立判断,提升综合素质。

三、创设自由轻松氛围,建立参与式教学模式

课堂环境对于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有着很大的影响,在高中阶段,学生们有着独立的思维,在课堂上,教师就需要让学生们感受到课堂趣味性,继而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们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们对于课堂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们从兴趣出发,感受到地理知识的独特魅力,进行提升课堂学习效果。因此教师们就要注意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进行师生互动,为学生们建立轻松、自由的高中地理课堂氛围,让学生们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可以针对课堂内容,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播放有关课堂的教辅资源,在教学中添加有关地理课堂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们结合多媒体资料,围绕地理知识进行思考,然后在播放完有关资料以后,让学生们进行知识点总结,从而让学生们更加直观的了解相关地理知识,养成仔细观察地理现象的良好习惯,在高中生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同时也能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效率。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时候,要善于在传统教学方式上进行更新,创立参与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相对自由、轻松的学习范围,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们在地理课堂上与教师积极交流合作,主动接受地理知识,并能在课下进行自发探究,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让学生们能够具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篇3:参与式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本科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参与式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本科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西藏大学医学院于12月开展了‘参与式教学方法讨论”项目现将参与式教学方法引进背景、运用和优点总结如下。

一、参与式教学法的引进背景

参与式教学法是最近一、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法。它对于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引入参与式教学法并将其应用于医学专业培训以及大学教育中己有六、七年时间,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8月在澳大利亚发展署“中-澳西藏卫生支持项目”的支持下西藏大学医学院引进了参与式教学法。

二、参与式教学法的形式与元素

(一)参与式教学法的形式。

参与式教学法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正规的参与教学法,另一种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12丨。正规的参与式教学法的特点是小讲课和分组活动相结合。每个小讲课后,进行分组活动。分组活动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根据小讲课的内容,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实战练习,通过对练习结果进行互相评论,并由教学者或专家进行评论,使学习者更加深刻地掌握小讲课所学的内容,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

(二)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

1.小讲课。小讲课的实质仍然是讲课,但于一般讲课不同之处在于一个“小”字,即讲课时间要短,内容短小精悍,一般讲授时间不应多于30分钟13。小讲课时要注意和学生的反应相呼应,必要时应和快速反应或小组讨论相结合进行。讲授内容侧重于理论性强的知识,如发病机制、概念等。

2.快速反应。快速反应亦称为快速联想。快速反应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对某问题的看法的.训练,此种方法既能相互启发,又能集思广益了解学生对某问题的原有认识和理解程度。

3.小组讨论。是一组人围坐在一起边想边说互相交流的过程。学生之间通过讨论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相互启发,相互分享知识。小组讨论适用于开发态度,交流思想和技能,同时还能获得强化知识的良好效果。

4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通过文字或图表向学生介绍一个真实的或一种假设会发生的情况,然后提出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结合临床参与思考和分析讨论。如住院病历讨论、死亡病例分析等。

5.角色扮演。角色扮演的方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用表演的方式将生活或工作中有代表性的真实情节表演出来,使大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如平诊接诊,危重病人的急救与转诊等。

6.示教与实习。示教是老师为学生演示一个完整程序及正规的操作,然后由学生重复这一操作的全过程。例如体格检查、外科无菌技术操作、胎头吸引术、徒手剥离胎盘术、新生儿急救技术等。实习是在实际工作条件下,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继续学习的实践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掌握操作技能。

三、参与式教学法的培训与运用

(一)参与式教学法的培训。

由“中-澳西藏卫生支持项目”办公室聘请中外医学教育专家进行讲解参与式教学法,医学院临床教师分三次进行培训,全体临床教师认真学习、集中进行练习,熟练掌握参与式教学方法。

(二)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在我院、、级临床本科班临床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将上课内容、教学方案、自测试题,并提出问题发放给学生,学生以问题为中心,根据内容提前进行准备,授课时教师根据内容采用参与式不同元素的教学方式,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1.内科学教学过程。结合内科疾病临床教学的特点,采用参与式教学法中案例分析元素,结合专业课、专业基础

种大组讨论的形式,有时也用于开始上课活动。它是一种课'前期基础课等学过的知识向獅出问题,编一些短小简单的病例,例如:肺炎的病例,提出问题: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措施、启发学生综合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展开讨论,能使学生如同面对病人来谈其诊断、治疗方案,探寻病因,使学生从只听、只看变成了去寻、去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就是按照完整的医学体系,重新组合多学科课程知识形式,结合内科学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有意义的知识联系能力。

2.外科学教学过程。结合外科手术操作实践性强特点,采用参与式教学法中示教与练习元素,将手术基本操作技术操作程序编写成册,按照操作程序进行示教通过示范与讲角解学生能够直接看到规范的操作,并进行操作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掌握操作技能。

3妇产科教学过程。采用参与式教学法中小组讨论元素,结合西藏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居全国之首的现状,提出问题:导致西藏孕产妇死亡前五位疾病是什么?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处理?就现状从哪几方面努力,降低孕产妇死亡,做出你的贡献。学生们运用讨论前自学及课间见习获得的知识,积极讨论,相互学习,共同分享知识。此元素激发了学生学习动力,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4儿科学教学过程.采用参与式教学法中角色扮演元素,结合西藏地区县级急救能力弱,学生们把新生儿急救不规范加速新生儿死亡的过程真实情节表演出来,使大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增加学生责任感,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精神,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学道德。

四、参与式教学法优点

1.学习方式灵活轻松.启发式、双向交流、主动学习,适宜高年级临床医学生学习的生理特点[3]。

2.学习方法简便,多样化(小讲课、小组讨论、快速反应、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示教实习)以问题为中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符合高年级临床医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

3学习内容理论与临床技能相联系.目标明确,强调“学了就用得上”,符合我院的临床专业本科培养目标。

4强调以学生为主,共同参与。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和自我评估能力。学生参与交流,不断提高自己,分享知识与成果。

5.能够加强学生的内在激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由于内在激励来自学习的趣味、意义和挑战性,学生便能克服困难,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满足。

6.有利于学生自我设计.根据自己的兴趣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与式教学法由于符合人类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规律,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出有独立思考能力,有创新精神,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临床医学教学实践性强,在临床医学本科教学中选取参与式教学法元素,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希望有更多的临床医学教师掌握这种参与式的教学法,使这种教学法在临床医学范围内得到推广运用。

篇4:试析反思性教学在参与式教学方法中的运用论文

论文摘要:参与式教学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主流方向,具有传统课堂难以企及的优点。反思性教学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论,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缺失了教师反思环节的参与式教学方法改革,容易陷入:流于形式的参与、教学活动沦为机械式复制的技术流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满意度双低的教学困境。文章以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为例,思考和体会如何在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树立反思性教学观,改革教学策略与方法,修正教育教学价值观,使高校、教师、学生共同受益。

论文关键词:反思性教学参与式教学高校

一、反思性教学概述

反思性教学的理念最早来自英国哲学家、教育思想家洛克和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1933年美国教育哲学家Dewey在其名著《我们如何思维》指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把反思性思维用于教学,提出教学五阶段学说。另一位美国学者麻省理工学院的DonaldSchon(1987)在其著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明确提出了“反思性实践”这一专业术语。其后,英国的MorwenaGriffiths和SarahTann(1992)等学者进一步诠释了反思性教学理念。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欧美教育界反思性教学被普遍认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在中国,反思性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教育界认同和重视,被视为教师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和工具之一。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即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地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howtoteach)”与“学会学习(learninghowtolearn)”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反思性教学的理解,可以获知反思性教学观是教师树立在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结合教学实践,持续反思、总结和再行动的理念和责任意识。对于高校激励教师主动参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是现实而重要的。

二、参与式教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专业的应用现状

参与式教学方法(ParticipatoryTeachingMethod)是“参与”性原则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体现,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倡导的一种进行教学、培训和研讨的方法。参与式教学过程是指受教育者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民主、宽容的课堂环境中,积极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介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并发展能力。

参与式教学方法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方式难以企及的优势,目前在高校经济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改革中广泛运用。以笔者所在的高校经济管理专业为例,参与式教学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为大多数教师认同,运用于数十门专业课程教学。

(一)参与式教学的优点

1.教学方式的多样性。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是注重实践能力、强调应用性,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授课广泛采用课堂讨论、头脑风暴、示范和指导练习、角色扮演、团队活动、实验游戏、模拟教学、案例研讨、辩论赛、情境模拟等参与式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参与式教学方式有别于传统教学的特征之一在于倡导以学习者(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建构知识,发挥学生能动性。

3.以团队合作学习为中心。以笔者所在的高校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为例,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根据授课班级人数规模,把学生分为每组5~7人规模的若干团队,案例研讨、实验游戏、情境模拟、主题辩论等都以团队形式展开,团队之间是竞争关系。

4.教师角色由“监控者”向“引导者”转化。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扮演的学术权威和知识化身,是居高临下的监督者、控制者角色。在参与式教学方法中,教师建立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关系,引导学生“清除”实现学习目标路径上的障碍。

(二)缺乏教学反思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存在缺陷

然而在教学活动中,经济管理专业参与式教学方式的成效与理想预期存在差距,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参与式教学流于形式,教学质量的改进成效不显著。以笔者所授的管理学等课程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每章都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案例研讨的教学环节,但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停留在表面的显性案情,对问题的分析呈同质化倾向,缺乏创新和深度。

2.教学活动成为机械式复制的技术流程。缺失了教学反思环节,课前没有精心准备教学素材,课后缺乏自省和总结。对于教龄偏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而言,教学活动的参与和互动,更容易沦为机械式复制的技术流程。

3.学生对参与式教学的投入程度低、满意度低。以经管专业为例,在非正式访谈中,有不少学生反映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对教学案例、实验游戏等素材选择的随意性,参与过程中的低监控性等原因,使得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投入程度大为降低,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低。

三、反思性教学运用在参与式教学方法改革中的思考与体会

反思性教学的本质是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希望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去发现自身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反思的对象不仅仅是局限在教学技术、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还包括教师内隐的知识和价值观。

篇5:试析反思性教学在参与式教学方法中的运用论文

(一)理解“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持有更开放包容的心态

作为教师,首先需要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和学习特点,才能更好地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目前在校大学生基本为1990年后出生,国内学者(陈郭华,)经过研究认为“90后”大学生群体具有“务实而略显功利的自我发展行为、开放又略感孤独的人际交往行为;现代气息浓烈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趋弱;认知视野相对开阔,心理成熟度相对较低”等心理特点。在学习特点方面,呈现出“学习动机社会化、学习方式泛在化、学习思维个性化等特点(杨波,2010)。针对“90后”大学生群体不同的代际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课堂情景的'干预和控制,应持有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倾听来自学生的不同声音。

以笔者曾经授课的级经济学专业学生,在“企业经营实务模拟”课程中,学生以组间交易产品方式,变相获得融资。这一变通并没有违背实验规则,但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案例、实验游戏等教学素材的选择应该更多考虑本土化、融合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教学不是简单的技术性流程的重复,特别是面对新生代大学生群体,教学方式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需要教师持续反思和总结。在笔者授课的班级,也曾经遇到教学素材选择存在偏差的情况。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笔者在讲授“价值观与决策”时,选择过一个名为《谁该得到这颗心脏》的情境模拟练习,这个案例译自哈佛商学院案例,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采用过。然而在云南农业大学本科教学中运用,教学效果与预期成效相距甚远。学生在模拟决策中没有充分体现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更多基于社会贡献、职业成功为决策依据,而且班级群体出现高同质化倾向。课后,在对这次情境模拟教学的自省和反思中,笔者总结出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案例素材的选择要更本土化,关注中国当代的社会经济生活热点问题;第二,由于代际差异,新生代大学生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度降低,进而在情境决策时体现更多的功利性和务实性。之后,笔者对这类基于西方文化背景的案例素材在教学中进行了调整和重组。

(三)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学术资源

信息化社会的大量非确定性使人们非常依赖于媒介工具和媒介内容,媒介无孔不入已渗透进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90后”大学生信息接触海量化,价值判断从众化。然而学生对管理案例分析研讨的深度、课外拓展作业的完成却差强人意。究其原因,“90后”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很强,“复制”和“粘贴”成为常用工具。对案例的分析研讨和课外拓展作业仅仅依赖常识或大众搜索工具,但对数字图书馆、学术网站、网络课堂等网络学术资源的利用比例却比较欠缺。教师针对教学情境中出现的类似问题,在反思中探究原因,最终需要教师角色的易位,由课堂教学的“控制者”向“引导者”转变,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学术资源,拓宽视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四)教研活动的常态化是反思性教学的重要基础

反思性教学并非教师个体的“闭门造车”、“闭门思过”就可以达成的,教研团队的合作与交流,是反思性教学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就笔者的个人体验而言,对教学策略的反思和自省能够从方法层面进行修正,但就教学中出现的情境态势、问题诊断常常是汇聚群体智慧达成。通过教研活动的常态化、教学观摩的系统化,实现知识信息的共享,最终从根本上修正自身的教学哲学观和教学价值观。

四、树立反思性教学观的意义

国内学者卢真金认为,“反思性教学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信念、经验、态度、知识和价值的意义及其他社会条件承担了认知、检查和反刍的责任。”由传统课堂教学向参与式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树立反思性教学观具有多种意义。

(一)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个体专业进步和职业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发展=成长+经验+反思”的观点,反思成为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手段。树立反思性教学观,意味着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实践者,还兼任教学研究者。在循环往复的自我批判和自省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得以提升,教师也逐渐由“熟手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有利于教师个体的职业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教学型反思的策略是从教学情境问题出发,从教学预期与实际结果的差异出发,主动探究,寻求解决对策,并付诸行动。教师主动积极地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对象进行修正、调试,更有成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水平,反思性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改革采取的通用方法是“自上而下”的推动型路径,成为“自下而上”的自我监控、自我管理式的拉动式变革,有利于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事业的进步。

(三)反思性教学有利于营造教学团队合作交流的组织氛围

反思性教学是一种依赖群体支持的个体活动,它不仅要求反思者有一个开放、负责和全心全意的投入的心态,同时也有合作、协调、信任的环境要求,它是一种合作互动的社会实践和交流活动。教研活动的常态化、教学观摩的系统化,有利构建学习型组织,在教研团队成员之间营造开放、信任、合作、共享的氛围。

总之,当参与式教学方法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引入教师个体层面、教研团队层面、组织层面的反思,既有利于教师个体职业发展,又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改进,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使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受益。

篇6:谈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论文

谈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论文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1“.探索、互动、创新”的教学模式

该种教学模式是在认知主义、建构主义、行为主义以及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合作学习以及资源共享学习的平台,在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通过师生互动以及人机互动的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于高中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创新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启发和锻炼,最终达到知识构建和创新的目的。

2.创新教学模式的主要构成

(1)探索阶段。该阶段是学习的初级阶段。在该阶段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学习资源,并通过活泼、趣味的学习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初步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2)互动阶段。互动阶段是学生写作学习和交流的.阶段,同时也是探索阶段的进一步深化,其主要构成应包括人机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师生互动几个方面。首先是人机互动。人机互动是指教师或者学生与学习资源之间的互动,如资源的查找和搜集等。其次是生生互动。生生互动强调的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存在的问题通过交流和讨论,使学生共同寻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并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同步交流和学习。最后是师生互动。师生互动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面对面的交流探讨,或者是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从而对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当堂解决,是互动阶段最重要的互动方式。

(3)创新阶段。该阶段既是意义构建和创新的阶段,同时也是互动阶段的升华。信息技术资源在课堂中的引入,主要是为了使学生通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中的引入,能够进一步扩大学生思维和知识搜索的空间,促进其从多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并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判断性思维能力。

二、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实施

1.教学设计和整合点的判断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思路,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创造性开发。高中地理教师不仅应在熟练教材的基础上娴熟地运用各教学媒体,更为重要的是应拥有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由此才能让高中地理课堂充满活力。另外,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关键内容是在于对整合点的分析和判断。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首先假设所有的教学条件都可以实现,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过程的构思,随后对各个教学步骤和教学环节的实施方式进行分析,并将其与信息技术、常规教学两种方式进行优势和劣势对比,最终确定出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点。以上过程能够有效地确定出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点,并通过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作出对地理教学资源的针对性选择。

2.求真务实及因材施教的原则

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并有效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不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其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对于多元化的信息教育技术来说,教师应从教学实际状况和整体目标出发,优化选择。其次,在整合信息技术和地理课堂的过程中,应充分注重整合的科学性、实用性以及技术性,避免地理教学对信息技术的过度依赖,从而妥善谨慎地为地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开辟道路。

篇7: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论文范例

一、高中地理教学内容

(一)利用直观案例,锻炼学生表达,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在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下,在日常的教学模式中,教材直观案例是引领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起点,学生的思维可以对感性的、形象和直观的材料归纳整理,从事物的表象特征当中总结事物的本质规律进而上升到理性思考。对于刚由初三升入高一的学生而言,其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都十分有限,所以一线教师应着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课堂教学中把选择合理的数量和难易程度恰当的感性材料作为第一要务。感性材料的难易程度应该是刚好能初步揭示高中地理事物的一般规律,教材内的案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在应用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不能过分倚重,否则会引起学生兴趣下降,思维僵化的问题。教材的案例只可作为引入点,不能成为规律总结的唯一切入点。因此,多元化直观案例,有阶梯性难易程度的案例,在课堂上应适度展示出来。同时,在学生思考和总结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必要的、具有启发性的点拨。

(二)知识树的建立和高中地理事物的整体性。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高中地理事物是相互联系、综合发展的。其中,以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为主要线索。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理论主张,自然高中地理和人文高中地理结合,并在多方面相互渗透,以使高中地理教育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为此,高中地理教学过程要阐明各种自然高中地理要素、人文高中地理要素及这两部分之间的综合联系,使学生建立起从不同研究角度、不同层面上综合联系高中地理要素的观点,掌握认识高中地理事物综合联系的方法。高中地理事物和规律从来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新课标对学生的培养要求也让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而不是存储器,在高中地理事物规律的应用上教师要培养学生联合、统一相互影响的发散思维,而不是僵化的因果联系。就高中地理知识的“点”而言,发现“点”与“点”的区别是学生掌握高中地理事物内在联系的'基础。而“点”与“点”联系成的“线”,是编织知识网络的基本构成。

(三)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找到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兴奋点,教师在研读教材时应注意充分挖掘教材知识内容背景下的感性材料;与此同时应广泛搜集、充分积累相应的素材作为课程切入点,在潜移默化的课程进度中带领学生走向正轨。在保证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同时,不忘对学生的思维以正确引导。

(四)重视高中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高中地理--“自然之所向,通晓以为理”,在高中地理学科的建立之初,以高中地理事物的标记起源,因此,地图成为高中地理学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已发展到包括统计学在内的相关图表的研读与总结。所以如何在观察到外部表象时,分析其个中道理成为高中地理学习的关键所在。在对高中地理图表的判读当中,其外部表象特征,反映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的开阔性、准确性都是高中地理学科考查的范围且常见于简答题。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自己的思维表达方式,注意其思维的偏差和纰漏,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方向性的引导。其细节可以从一下几个点来掌握。第一,高中地理图名。高中地理图名揭示了该图的总结内容,是解决问题的起点。掌握图名内容有助于迅速查找相关材料。第二,图例和注记。是高中地理事物的符号表达,最能直观表示高中地理事物的分布及相关高中地理事物的外在联系,结合知识的点构成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最后,区域高中地理知识的应用。相关表象的内在联系在是课堂的教学的重要组成,通过学生应用情况教师应调整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的训练内容和强度。

二、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很多抽象的理论和概念,多媒体是高中地理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手段,将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感性素材通过多媒体形式的展现是建立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特别是在“言传”很难表达的素材上,多媒体的表现使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例如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关于地球运动的部分,多媒体可以展示立体的地球运动状况,太阳光照图,天体之间的运动等。

(二)图示法。自制简图和填图册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高效利用。其中,自制简图甚至比多媒体的展示效果要好,简图能够有效化繁为简,更易寻求掌握高中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在简图的应用过程中,教会学生要掌握如何将复杂高中地理事物通过一定规则的转换成为易用图表。如世界大洲轮廓,洋流简图等。同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制作简图,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动手能力。填图册的应用可以成为粗略内容的精细加工。将统一冗繁的高中地理知识整体打碎成数个区域各个击破是建立高中地理整体的有效方法。在自然高中地理和人文高中地理的相关图标应用中,学生要注意将不同高中地理事物分图层掌握,而在规律的总结当中就要应用图层叠加,分析其相关规律。填图册也可以通过自制的方法加强记忆。适合不同学生的手工填图册使不同的内容得到了有针对性的训练。

(三)列表比较法。高中地理学习中的同类型知识内容,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高发内容。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可以利用学生建立相关图表,相互对比并通过总结规律、语言描述、试题猜想、资源共享等课内授课方式来增大类似知识点的区分度,适时的锻炼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和相关内容的思维习惯。

(四)理论联系实践。高中地理材料中的大部分内容均与生产实际,生活实际内容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理论知识点的实际应用。必要时,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建设参与机制来完成对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例如:南昆铁路是沟通西南与华南沿海的一条重要通道,使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与东南沿海连成一体。修建南昆铁路,对加快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增进民族团结,缩小东部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内容对学生而言并没有实践可能,为使学生充分理解可以通过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切身感受来让学生掌握。让学生分析交通运输线路的建设对实际生活的改善加强理解。在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自然因素等共同的作用下,高中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要寻求其主导因素或决定性因素。通过对实际生活的理解,学生的掌握可以是准确的。

(五)讨论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针对某个问题,通过分组讨论的模式得到的结论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能从这个过程中达到巩固知识锻炼思维的目的。但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扮演一个导师的角色而不能成为讨论的领导者。学生自主的思维在讨论过程的各抒己见对锻炼学生而言是宝贵的财富。教学的方式是多样的,在不同的环境下,在学生素质差异下,教师要充分做到因材施教,力求在方法上创新、高效。建立一堂学生能接受,愿意接受,主动谋求结果的课堂,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最好方法。

篇8: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究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究论文

在新课标下,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上提出了教学的基本理念。即上课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到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同时也注重了问题的探究,将一些专业相关的信息以及知识应用到了学习中。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不断对地理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探索,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

一、更新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必定有它的理念与经营理念。教育亦是如此。要想教育好学生,首先授课的教师自己本身的理念就要更新,将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择优选择。在新课标的教学下,教师就需要与时俱进,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针对地理教学,授课教师就可以不要根据教材,来一步一步读下来,讲给学生听,确切的说是读给学生。学生自己可以看书,不需要教师这样的讲课方式,而现如今多多媒体教学就可以使用到地理教学当中。地理教学中会经常的出现大海的轮廓,或者是全球的轮廓,这些抽象的教学,用声音或着是文字很难将其形象的讲授给学生。这就需要多媒体来教学,如果教师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授课压力,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要表达的知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改变了自己的教学理念之后,学生也在课堂上完全的教师的授课方式所吸引,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本身也参与其中,而不是传统的听者。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鼓励了学生,一方面,给予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也给成绩不高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氛围。教师的创新,让学生感受到了自己身处课堂,属于课堂,真正地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二、改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需要在课堂上能足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要学生学习到知识。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授课教师可以采用创造情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授课教师可以采用地理模型,地球仪等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当然可以采用投影仪,幻灯片。借助电子设备来辅助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知识,直观的学习到了知识。图画的形式易于记忆,让学生可以长久的记忆。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可以创造情景。授课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可以适当的创造出不同的学习情景。例如,在世界自然带分布规律这节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采用幻灯片放映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在放映的同时加上声音等,可以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探讨问题,一起学习。授课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探索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研究欲望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在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当注重对传授的方法的研究。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所学的知识才是关键。授课教师要将自己的教学思想向学生传递,将自己的授课精神,所传递知识的精神让学生领会到,这样学生才有了对地理学习的热爱。有了属于自己的爱好,才可以将自己的所学知识进一步的学习,就有了奋斗的目标。而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不看中自己是否喜欢地理,单方面地为了考试做准备,而学校也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即教师的教学成果。忽视了学生的感受,没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没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反之,要是根据新课标的引导,对学生的影响就会出现很大的改观。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解,学到自己想知道的知识。如在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这一小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思维中,授课教师就会从风的运动来进行对学生的讲解,这种的传统的讲解,就会让学生有一种思维误区。然而换一种的讲解方式,逆向思维来引导学生,学生就会自己去思考,如何形成的。通过这种发法,学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可以解答出。可以看出,如果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自己学习的能力,还有探究问题,更有甚者是难度问题。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即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素质教育——案例教学法

新课标下的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也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研究问题的精神。也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来对学生教学。所谓的案例教学法,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很高的价值。教学理念先进,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小节的教学目标来拟定自己的上课需要。而学生也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来学习,学生可以充分的体会课堂的学习氛围,根据课堂的上课情景来自己寻找问题,自己根据自己的思维来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在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自己探究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只是一个引导作用,学生整体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课堂来提出自己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判断,最终解决问题。学生之间可以自由的沟通同,平等地合作,通过学生们自己的讨论学习,印象深刻。进入掌握课堂的知识,理解性的记忆。可以看出,案例教学具有很广泛的作用,即提供了一个学习可以互相讨论的平台,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小组内公开自己的意见。

五、注重师生互动,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除了教学方法的探究,还要注重课堂的教学氛围,即师生之间要有一定的互动。在传统的课堂上,授课教师是担任着主体,学生是听者。即教师讲课。换言之就是填鸭式的教学,教师自己讲课,有的而学生碍于面子不好意思说不会,而教师看学生不知声,以为会了。其实学生没会。这种现象的产生就是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如果教师可以适当的提出一个小问题,每个同学参与其中,这时授课教师就是可以依据回答来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如果学生都是依据教师的这种上课模式来学习,学生的掌握情况也会比较好的。除了互动还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没有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就是一个空壳,华而不实。即实践出真知。因此,课堂的教学要遵守这两点,才可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六、结束语

地理教师要想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水平,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不仅需要授课教师的授课方式加以改变,还需要不断对地理这门学科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探索,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而不是授课教师,彻底地摆脱填鸭式教学模式,采用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让学生从心底喜欢地理这门学科,进而去探索地理知识。

篇9: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方法审视论文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方法审视论文

我们可以得出地理思想方法是制定课程标准重要但非唯一的依据,其他因素同样对制定课程标准产生重要影响。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教育的基础性、发展性和选择性的统一,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基于以上认识,应当在以地理思想方法重新审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做到:一是对不体现地理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的课程标准必须坚决落实;二是对课程标准中没有体现而对培养学生基本地理素养非常必要的教学内容要适当补充;三是对隐含地理思想方法而当前尚没有较好落实的课程标准必须创造性地落实。 下面依据高中地理必修模块的课程标准,着重对后两个方面做出分析与建议。

1 .突出归纳-演绎和构建与运用模型的方法

高中地理在三大方面应当突出对学生归纳-演绎和构建与运用模型的方法训练。 这三大方面是:地理分布规律、地理过程和地理问题分析思路。 涉及这三方面的课标内容有很多,地理分布规律方面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过程方面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区域发展的分析思路方面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这些课程标准中少数只是对归纳二字有所提及,而多数对演绎、模型的方法都没有明确提出。 从落实好以上课标,提高学习地理素养基本出发点来看,高中地理教学必须采用相应的强化措施。

(1)对重要的规律、过程的理解必须提升到模型的认识层次模型是地理核心概念之一,它即有宽泛的包容力,学生在各学段都要学,且在社会生活中经常接触;能支撑起学科,揭示或反映学科本质;能提供一个框架,有利于教与学。 所以把具体的地理分布、地理过程的认识提升到以模型作为核心概念和思维工具来统摄认识高度,这是突出地理思想方法教育和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课程标准没有明确提出,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就示意图说分布、讲过程,很少能把规律性认识上升到模型构建的层次。 如在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时,一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世界洋流分布示意图,让学生绘制世界洋流模式图。 这个教学思路基本是正确的,但很少有教师能够建立起观察较详细的世界洋流分布图———提炼出世界主要洋流分布示意图———进一步提炼出世界洋流模式图———比较以太平洋和大西洋为中心所获得的模式图———确认世界洋流模式图———比照风带分布示意图, 简释模式图形成的主导因素———用模式图解释洋流对区域环境的影响这一教学模型,也就无法运用模型来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必须紧密结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较少要求通过逻辑推理引导学生获得地理知识和能力,而是要求学生以观察地理事物和现象———概括分布与运动特点———归纳相关规律的思路来学习地理。 所以归纳法在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强化,但是许多教师在归纳出规律性认识之后,较少及时在不同区域中进行运用,即分析规律或模型在不同区域中的变形,并探寻导致这种变形的主要因素以重新修正规律或模型。 如在建构完水循环模式图后,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用此模式图研究内流区、城市地域等水循环的常见现象,找出水循环模式的变化及其原因,绘制这些区域的水循环模式。归纳-演绎应以融合的形式运用于教学, 指导学生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地理学习与研究的能力。

(3)构建和运用地理问题的分析模型在地理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只是就具体问题说具体问题,较少在比较、归纳的基础上构建相关问题分析的基本模型,如教师在完成必修三各章的教学后几乎不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进行整理。 必修三教学应当把归纳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作为最重要的任务,应当展开空间定位与区域背景特征的分析、地域联系背景下发展条件的比较、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分析以及发展模式与策略分析,从而构建普适性的分析模型。 又如教师往往在分别教授完农业区位条件、工业区位条件后没有把区位分析方法拓展到人类活动的'区位条件分析模式的高度,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是肤浅的和难以迁移的。必修二、三中有许多涉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内容,如“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结合实例, 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实例, 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布局的影响”、“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对于这些课标的落实,教师应当进行必要的整合,形成基本分析模式。另外,一些教师归纳出一些所谓的知识模板,并声称以之减轻学生认知困难。 这种模板如果不是建立在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比较、归纳过程基础上得出来的话,那么只是死记型的八股模板。

2. 强化空间联系、空间差异两个核心概念的形成

空间联系与空间差异不仅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而且是地理教学中的核心概念。 由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没有明确对其进行要求,所以地理教学往往忽视这个涉及地理本质的教学内容。 为强化对这两个核心地理概念的认识,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突出空间差异———梯度流(能量、物质)———空间联系的主线在学习大气运动的原因、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城市化过程、农业地域类型和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生产活动的地域联系、产业转移与可持续发展等课标所要求的内容时,应当突显空间差异———梯度流———空间联系的逻辑主线。 如学习大气运动时可采用比较能量空间分布差异———能量差异导致的梯度流(大气运动)———梯度流对相关区域的水热调整的认知路线来展开。 再如在学习人口迁移的原因时可按照概括人口迁移现象的流向———人口迁入与迁出区的地理特征比较———迁移人口社会属性的比较———人口梯度流的成因———人口迁移对迁入与迁出区的主要影响这条主线来推进。

(2)在章节学习时渗透,在模块复习时提炼在相关章节教学中一般采用渗透的方法,即不要过早提出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的概念,而是让学生理解和说出 “各地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大气运动调节相关区域的的水热状况”等等。在模块复习时可适时提出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的概念,如在总结人口迁移、资源跨区域调配、产业转移、区域发展方向时应首先引导学生归纳:“区域间区位条件落差与变化是人类活动空间转移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空间转移促进区域发展方向的差异,而区域发展方向的差异又进一步强化了相关区域联系的紧密性”。 在此基础上,再把区位条件落差和区域联系紧密性提炼到空间差异与空间联系的概念上。

3 .在运用系统学方法中强化对整体性与差异性原则的理解

认识地理空间巨系统的各种关系势必离不开系统科学的方法和以整体性与差异性原则的指导,甚至可以说,研究地理学的所有内容都必须如此。 所以尽管高中课程标准没有特别指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但是高中地理教学不能对这种方法缄默不言,而是应当在各种关系的分析中恰当渗透系统科学的方法,要采用要素—结构—功能—特征研究过程。 如在落实“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这一课程标准时,可首先让学生观察不同地域城市的空间结构,归纳一般的空间结构模型(圈层结构);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要素,并按照要素逐个叠加的方式说出地租支付力、交通、政治、历史、自然条件等要素在城市空间结构形成中的不同作用;进而在不同地域城市空间结构差异比较中进一步认识不同要素的作用,在认识要素不同组织方式的前提下认识不同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劣点。在教学中,不能在必修一快学完时,才让学生认识整体性和差异性原则,而是要在学习“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区域水循环过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地表形态的内、外力作用”等内容时,就应当适度地、逐步地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得出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的基本认识。 当然,在学习“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和“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与地域分异规律”的课标时,既要能启发学生得出对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模式图,又要能够引导学生在分析其他具体问题时充分使用这个模式图。

4 .适时强调时间尺度与空间尺度转换的观念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也没有要求学生形成时间与空间尺度转换的观念,但是这个观念是学习和研究地理不可或缺的重要观念,教师在教学中实际上已经深刻地接触到了这个观念。从时间尺度转换而言,在学习“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课标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从不同时间尺度概括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而且要引导学生认识气候变化对某地近期和长远的不同影响,如让学生认识到近50 年西藏冰川融水增多,湖面增大,在更长时间后冰川融水枯竭,湖面萎缩,而不是让学生只是简单地说出某一个片面的结论。 又如在学习“产业转移的原因”的内容时,应当为学生提供相关区域发展状况的比较性材料,让他们在区位条件的发展变化中认识产业升级与转移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再如在分析“流水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时不能把学生的认识停留在当前的、静态的、本地的认识层面,而必须引导他们认识流水作用对相关区域的、长远的地貌变化的影响。

空间尺度转换的问题在分析区位条件时常常遇到。 如分析新疆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和新疆吐鲁番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时,学生很难理解这些因素都是水源。 再如,在分析美国汽车工业转移到中国、上海、浦东时,美国所关注的主导区位因素也常使师生感到困惑。 所以在教学时应当及时提出:空间尺度不同,区域发展的主导因素不同;大尺度空间的主导因素约束小尺度空间的发展,而小尺度空间往往成为促其发展的特别的、主导性因素。 所以教师可以这样给学生解释:包括吐鲁番在内的整个新疆农业发展都缺水,但是相比新疆其他区域,吐鲁番有相对较多的冰川融水这一特殊条件,所以别于新疆其他区域,吐鲁番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便为水源;包括上海(含浦东)在内的整个中国因市场因素成为美国汽车工业转移的对象,而包括浦东在内的上海地区相比中国其他地区更具基础设施和交通区位的优势而成为投资的热土,浦东相比上海其他地区更具有相对廉价和广阔的土地而成为建设汽车工厂的地域。从核心知识、基本方法、原则观念三个层面认识地理思想和方法是提高地理教育准确性和深刻性的基本前提,而以地理思想方法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进行再审视,创造性地以地理思想方法对教学内容必要的提炼、补充和强化,进而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是提升地理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

篇10: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论文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论文

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种完全主动的行为,教师在其中应当是以引导者的身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样,在当前新时期的高中地理教学改革过程中,广大教师还应当重视教学方法和思想理念的改进,真正意义上促进教学工作迈向发展的新阶段。在当前地理教学过程当中,不仅应当使广大学生可以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还应当很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进而使得其综合应用的技能得到增强。

一、建立起科学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平等、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因此,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回答问题不用举手,站起来就讲;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强求一律。不轻易给予评判,把评判权交给学生;不急于得出结论,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回答中的错误,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或其他学生发现错误。

二、创设主动学习的.空间,培养探究能力

在实践高中学生地理探究能力培养过程当中,还应当充分结合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选择合理的方式,真正意义上促进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当注重高中学生地理探究能力养成的基础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证分析方式对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同时还应当将原有的知识点进行重新组合,使学生可以真正意义上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点。此外,还应当侧重教学的开放式合作,创设主动学习的空间,使得学生在课堂之上可以得到真正的探索和小组讨论的机会,同时对教学工作的开展应当遵循的思想理念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进而在其中使得学生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探析,教师主动地进行引导,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得教育工作的开展质量得到提高。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现代化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基本方向和应当始终遵循的原则等进行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实现对教学方案和思想理念的改进,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工作迈向改革的新阶段。

篇11:合作参与式学习论文

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曾指出:进步主义教育的主导思想是,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尊重学生的活动和兴趣,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而非监督者。

学生中心理论认为:传统的教育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所以传统的教育实际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而现代教育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或以知识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

学习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主动探寻的学习,一种是被动灌输的学习;或者说,一种是通过操作、制作而学习,一种是通过讲解、记忆而学习;还可以说,一种是以应用知识而学习,一种是以记忆知识而学习。学生中心理论所倡导的教学方法是前者,人们习惯称为“做而学”。

2“合作参与学习’,教学模式操作程序

教学过程中,“合作参与式学习”教学模式以学生“合作参与”为主线,教师是管理者、指导者和学习环境的创造者。

(1)引导

课前,教师先将教学内容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进行预习,并可将教学目的及典型习题打印发给学生,指导学生有目的的自学,在自学中提出问题,经过这样一种“‘自学”、“质疑”过程,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深人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参与

从学生中选择那些在自学中表现出有探素要求的学生,要求他们对教学内容提出疑问,并设法通过自学结合原有知识进行解疑,使其知识结构更加完整。

(3)培训

对挑选出的参与教学的学生进行培训,课前先解答他们在自学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并且可以将本课内容的重难点,分析给他们,让这些学生在课后准备讲稿及讲课题纲,教师可以指导他们进行修改。

(4)讲解

教学过程中先由“参与者”给学生上课讲解。将他对本课内容的认识与理解讲给其他学生听。教师做课堂教学的管理者,并对“参与者”可能出现的失误给予指导。

(5)总结

在学生讲解之后要由教师进行总结与评价。对于参与者没有讲清楚的地方要进一步补充说明,组织全体学生进行讨论,确保每一个知识点的落实。对于一些基本知识概念,可以由学生自学掌握,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对教学中的知识进行综合与升华,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进一步掌握深层次的学习内容,从而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体系。

以上所述可用以下基本程序总结

3使用该模式应注塞的问压

3.1要让学生首先通过自学发现问题

“合作参与式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活动中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思维的基本手段。在传统教学中经常是由教师提出一个结论性的知识,学生的全部任务是无条件地接受和证明这个结论。在这样的课堂上,不论教师采取何种启发式、讨论式的技巧也无法改变它的演绎性模式。这种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准确而系统的学习,但学生为此所付出的.代价是创造力的丧失。

因此,在教学中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对容易看懂的知识进行自学发现问题进而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成为一名主动探索者,把他们的潜力、动力充分发掘出来,主动学习。

3.2培训参与者,讲解应细致全面

学生,即使是优秀学生,在知识面的广度与深度上也是无法与教师相比的。因此,在自学中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必须由教师来指导学生解答。同时教师还要提出参与者没有考虑到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严密,知识体系更加完善。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进行讲解。同时对学生的讲解提纲也要认真分析,帮助学生找出不合适的地方,并加以改正。对讲解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要有一个总体把握,并准备好对应的解决方法。这些对于一个没有教学经验的学生来说是不可能考虑到的,只能通过教师进行指导、培训,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讲解任务。

3.3学生讲解中应拉制难度与时间

学生因其具体特点不可能将一节课所有内容完整地讲解完。因此在布置教学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只讲解其中的一个小知识点或一些基础知识。在学生能力可接受的范围内,讲解基础知识。

讲解时还应控制时间。一般来说,学生讲解的时间在1.0――1.5分钟左右较为合适。这段时间可以让参与者较为清楚地讲解一个知识点,而又可以让教师有剩余时间对讲解内容进行评价与总结,同时也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化与升华。

3.4评价总结要及时

当学生讲解完规定的内容后,教师要及时针对学生讲解时的问题进行评价总结。对讲解不清的地方还应加强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较为浅显的,不可能对教学内容进一步深挖,也不可能将它与其它知识点进行有效的综合,更有可能会出现讲解不清的情况。这时教师应在学生讲解后,组织全体学生进行讨论,并对一些知识点进行综合深化,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进一步掌握深层次的学习内容,从而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还应对参与者进行鼓励,尤其是创新的思维要肯定,毕竟对于学生而言,担任教师的角色,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是很不容易的,需要极大的勇气,教师应积极保护学生的这种求知欲与创造力,以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讲解得不够好的学生也应及时总结,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教学实例

“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教学。

4.1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初步知识。

2)通过对晶体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4.2教学重点:

1)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概念及性质的比较。

2)晶体中微粒数的计算。

4.3教学活动:

(1)教师引导

课前先将《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结合书本进行自学,并对简单的练习通过自学解决,布置讲解内容:要求参与者讲解三种晶体的概念结构及性质的比较,时间为10-15分钟。

(2)学生参与

化学课代表纪玲为参与者,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她先将通过自学产生的疑问完全提出来,对于简单的问题由教师指导通过课本及原有知识进行解决。

(3)对参与者进行培训

对纪玲自学中较难的疑问通过教师讲解来一一解决。并将《学案》上所有的习题进行讲解,让她将本节知识融会贯通,并指导纪玲写出讲解提纲。

(4)参与者讲解

课堂教学中先由教师引人新课。新课的基本内容则由纪玲完成,时间10―15分钟。

讲解内容:

1.离子晶体

概念:离于间通过离子健结合而成的晶体叫做离子晶体。

组成徽牡:阴、阳离子

徽拉间作用;离子健

性质特点:硬度较高、密度较大,难于压缩、沫沸点较高,浓液或泣触状态下会导电。

代表物:NaCICaCI

2、分子晶体

①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问作用力特征:能1很低、易被破坏。

②分子晶体

概念: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互相结合的晶体叫做分子晶体。

组成徽牡:分子

徽杜问作用:分子间作用力

晶体特点;沫、沸点低,硬度小具有分子结构,可落入一定溶剂。

代表物:co2h2o

3、原子晶体

概念:相部琢子间以共价健相结合而形成空问网状结构的晶体叫傲原子晶体。

组成徽杜:原子

徽拉间作用:共价健

晶体特.点:泣、沸.点高,硬度大,难于溶于落剂。

代表物:金刚石

总结:三种晶体结构特征弓教师进行总结与评价

纪玲讲解后,教师应通过《学案)练习作为反馈检查学生所学知识点的落实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晶体中微粒数的计算。结合(学案)习题进行深化。将本课的内容进行综合与升华,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进一步掌握深层次的学习内容,从而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较少,而由学生唱主角。真正重要的工作主要在课下进行,即所谓“功夫在戏外”。正是由于在课下教师的大量工作才能使学生顺利地完成讲解过程。

在讲解中由于是学生―学生的讲解,因此一方面参与者必须事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应该自学结合辅导将知识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对于听课的学生而言,由于讲解的也是学生,形成了一种平等的教学气氛,可以就不傲的问题自由提间,并且非常认真细致地听参与者的讲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篇12:合作参与式学习论文

论文关键词:合作参与式学习教学模式学生中心理论参与者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传统教学只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作用,而忽略了师生之问、学生之问的互动作用这一并端,结合教育学理论,系统地介绍了一种街的主体创断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街思维与创街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教学中首要的问题。本文结合教育学理论,系统地介绍了一种新的主体创新教学模式,即合作参与式学习又叫伙伴教学。它是一种以“学生中心理论,,为依据,以培养学习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二让学生充分利用教材的信息,通过教师对部分学生的培训,在学生―学生的讲解过程中,创设一个和蔼、平等、无拘无束的学习气氛,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教学目的。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篇13: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论文

一、影响探究式教学适用于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因素

教师方面的影响。在探究式教学当中,首先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其自身必须对地理知识做到精通,同时也应该牢牢掌握学习以及教学理论方面的知识,要明确地知道怎样的知识能够符合探究教学的实施和运行。同时应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心理特点等,来做出适当的问题引导。不过,由于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时间较少,而且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压力也比较大,这些压力大都来自于关注学生成绩的学校、家长以及学生本身,所以教师方面虽然可以接受,但很难实施。

二、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原则

(1)选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了兴趣,探究式教学将会大打折扣。所以为了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兴趣,教师必须重视该年龄段的学生所具有的心理及思想方面的特征,要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环境,通过这个视角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

(2)选择因地制宜的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主要是指在高中地理的教学当中推行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其选择和应用的条件必须根据学校、班级以及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的特点来进行安排,从而推行较为适宜的探究式教学,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选择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相关心理特征、生活经历等来进行;

②需要对学校教学条件、学习资源及地理环境等特点来选择比较适宜的探究方式;③需要充分发挥出当地地势优势及特色来选择一些适宜的探究方法。

(3)选择激励性原则。激励性原则是教师创造良好课堂氛围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效果也是最好的。例如,在讲述“地球圈层结构”这一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实验探究的方式来让学生对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当中的作用进行深入了解。具体的实验操作可以使用两个不透明的.塑料空瓶,其中一个放置巧克力,另一个则是橡皮擦,让学生分别摇晃瓶子,再让学生去猜猜瓶子里面放了什么,所猜出的结果依据又是什么?教师在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说出自身的感受,这样学生会自觉参与其中,带着问题深入其中进行探究。

三、结语

探究式教学适用于高中地理仍然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所以就需要从适用性原则出发选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选择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激励性原则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王海燕 单位:云南省大理新世纪中学

篇14: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论文

一、化远为近,以心为诚,在课堂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或许是因为有时凭借学生自学,探究式教学进行的速度有些慢,教师便迫不及待地想把所有知识一股脑儿传授给学生。殊不知,这样做不仅拉远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同时也降低了教师讲授内容的质量。所以,教师应当在今后的探究式教学当中首先做到化远为近,以心为诚,对待学生有一颗真诚的心灵。具体做法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有更多的发言表达机会,让学生与老师有充分沟通的机会,不要怕学生自学的慢,只要学生能学会自学,从自学中掌握知识,就比教师灌输教育来的强。所以说拉近课堂上与学生的距离,是探究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第一步。

二、化虚为实,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可操作性

一直以来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以教师的空谈来代替高中地理本身抽象的理性思考。换句话而言就是一碰到比较抽象难懂的内容教师就让学生死记硬背,用一些较虚的句子来搪塞过去。所以,教师应当重视并妥善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教师应当化虚为实,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在面对一些晦涩、抽象的内容之时教师完全可以尝试用一些临时表演之类的趣味性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更透彻高中地理解问题。例如,地球公转、自转的问题,就可以让学生自我表演。通过这类可操作的游戏来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

三、重视课堂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也逐渐渗入探究式教学的方方面面。现在课堂探究式教学越来越重视多媒体探究式教学。所以,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也应当与时俱进,在课堂探究式教学中重视多媒体的使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播放一些幻灯片或者是一些优秀的自然高中地理类的纪录片,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高高中地理课的探究式教学效率。最后也可让学生自己制作简单的课件来亲身感受高中地理的魅力,以及感受高中地理所带来的趣味性和神奇。

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改带刚刚开始,一切都是崭新的,没有失败与成功之言,只要我们高中地理教师能够做到以上几点,我相信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可以有一个较大的改观与变化,希望大家一起努力。

篇15:高中地理体验式教学方法初探

高中地理体验式教学方法初探

【关键词】高中地理 体验式教学法 学生体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11B-0021-01

体验式教学具有亲历性、参与性、情感性等特征,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来习得知识,能够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能力。在高中地理课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主要是指在高中地理教育这个场域之内,立足于地理学科和教材,结合高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来开展教学。在此,笔者主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开展高中地理体验式教学。

一、介绍地理知识的人文背景

地理知识是人类精神财富的积淀,其所承载和包含的思想、内容、方法等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理性的深层次的文化对人类社会有着深刻的影响。在进行地理教学时,教师可为学生介绍地理知识的人文背景,指出教材知识点的来源,分析其发展与演变,让学生体会地理知识的博大精深。例如,在教学“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内容时,笔者为学生们介绍了伽利略的生平,特别是他证明地球自转的过程。在教学“美洲”的内容时,笔者为学生介绍了美洲的起源,讲述了哥伦布的航海故事。这样教学,能增加地理教学的趣味性,能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地理知识是从生活中来的,是充满人文精神的,进而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有利于学生体验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体验地理知识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地球仪、地理模型、地理挂图等,比较直观地为学生展示地理知识,创设教学情境,以增加教学的感染力和形象性。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学生带入体验式的教学情境中。笔者常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辅助教学,在电子白板上可以进行书写,可以运行应用程序,还可以对相关的文件进行编辑、注释等。笔者经常为学生播放包含地理知识的纪录片(如《美丽的中国》)、电影(如《2012世界末日》、《后天》)、视频等,为学生带来积极的地理体验。例如,播放电影《2012世界末日》时,笔者引导学生根据电影中的情节进行气候分析,还专门对地震波进行了探讨,给学生带来了别样的体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构课堂,增强主体体验

学生是地理课堂的主体,为了增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开展“学生讲堂”活动,让学生走上讲台,做“小老师”,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体验和理解。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章节作为“学生讲堂”的讲授内容,如城市化、商业区等。例如,笔者教学有关“时区”的内容时,让学生课前先做准备,上课时由学生上台授课。为了上好课,学生们多方收集了丰富的资料,对课本知识进行了深入的预习,有的'学生甚至设计了非常精彩的导语。由于是学生授课,课堂气氛非常轻松、活跃。学生讲授完毕后,笔者再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教学,顺利达成了教学目标。这样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积极的体验,提高了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回归生活,服务现实

学习地理知识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地理知识。因此,开展地理体验式教学要注意回归生活,使学生意识到地理知识是为现实服务的,是有实际用途的,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如,笔者在教学有关地理布局的内容时,有学生反映布局的内容比较难理解(如车站、化工厂、绿化带等区位的具体设置)。于是。笔者运用体验式教学法,组织学生对本城区的实际用地进行实地考察。笔者为学生提供了相关地图,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实地考察本城区的布局,并分析其布局的合理之处和应改进之处,最后提出新的城区发展方案。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出了多种有建设性的城区发展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从课本上学习到的地理知识得到了现实的印证,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用地理知识服务现实的成就感和喜悦,对课本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做到了学以致用。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法,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责编 雷 靖)

篇16: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方法探讨论文

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方法探讨论文

摘要: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能让他们深刻地领悟到知识的本质,使他们的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时,要分析学生的兴趣,从教材中挖掘他们的兴趣点进行教学的优化设计,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探究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索历史知识,深刻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并能学以致用,使他们的历史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探究精神;指导思维能力;学习主动性

随着高中历史改革步伐的逐步加快,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认真探究,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探究式教学中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促进他们历史综合能力的提高。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利用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主动学习,使他们的历史思维在积极思考和探究中获得发展,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和思考,加快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构建高效的探究式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时,教师要从传统教学方式中走出来,融入到学生中间,和他们共同讨论历史教材中的问题。在良好的师生交流过程中,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学生才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课堂教学取得了较高的效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同步提高,他们能运用有效的方法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构建起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在学习新的历史知识时,学生能快速从构建的历史知识体系中提取出相关知识,并快速理解和掌握,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探究能力。

二、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让他们在积极的思考中进行学习。在历史探究式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多种感官分析知识,增加他们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并主动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究。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入到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和背景中,让他们和历史人物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交流,从而产生共鸣,对历史知识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观点创设辩论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辩论。在热烈的探究和辩论中,学生的思路不断明朗,深刻理解了教材中的内容,并能利用历史发展中得到的规律和现象来分析现代社会中的现象,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情境创设中,教师要摆脱形式主义的影响,根据教材内容来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

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遇到问题时能积极进行思考和分析。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提高探究能力。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教师可以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进行历史教材的阅读时,就能保持思维的活跃。在问题教学中,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初期阶段,教师对于敢于大胆提问的学生要进行表扬,让其他学生学习他们的做法。通过提问,能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思维障碍,使他们更深入的进行历史知识的探究,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时,教师先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自主阅读,然后对他们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日本发动这场甲午中日战争是蓄谋已久的?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再次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找到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顺利解决了教师提出的问题。接着教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把在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通过和教师、同学的讨论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在让学生大胆提问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使他们的质疑能力不断提高,在课堂上敢于把自己的疑惑和问题提出来,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使历史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四、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提高探究效率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历史知识有限,在学习时容易遇到理解不了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使他们在探究中改进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探究中不断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知识点需要学生进行记忆,在进行记忆时,死记硬背的方式不能让学生掌握所有的知识点,也容易让他们对知识产生混淆,不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在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他们学习归纳总结的方法,把学过的知识点按照时间的发生顺序列成一个知识网,把具体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导火索、结果等知识填到知识网中。通过知识网进行历史知识的记忆,让学生有效掌握学到的知识,同时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使他们的历史综合能力不断提高。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思维活跃性,让他们能逐步深入地分析历史知识,掌握历史知识的本质。在让学生对教材内容主动探究时,教师不仅要让他们掌握大量的知识点,还要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让他们能运用学到的历史知识来分析社会现象,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探究式教学中,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能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教材的重难点,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高效进行。

英语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高中地理参与式教学模式论文

地理教学研究生论文题目

高中思维培养下生物教学论文

高中政史地教研组年度工作计划

高中地理教学小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幼儿园教学管理探讨论文

历史选修模块教学效率研究论文

高中地理小论文

新课改论文

高中地理参与式教学方法探讨论文
《高中地理参与式教学方法探讨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中地理参与式教学方法探讨论文(精选16篇)】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教学之时代关怀探究论文2023-04-18

问题导学高中地理教学论文2023-08-30

微课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践论文2022-05-06

新课程美术教学论文2022-05-08

1000字的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2024-02-07

完善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评价体系的探讨论文2023-08-26

地理组教研工作计划2022-05-25

案例教学-高中地理新课程中的亮点2024-01-18

初中地理组工作计划2023-10-22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策略的论文2022-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