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文化建设研究论文(共10篇)由网友“人格分裂”投稿提供,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过的国土文化建设研究论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国土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国土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一、国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国土文化建设要树立行业目标,增强国土资源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国土文化建设要明确国土资源发展的使命和愿望,制定出符合发展要求的目标和任务。这些目标、任务一旦被广大国土资源干部所接受,就自然成为广大干部的共同理想和追求。要及时总结和提炼国土资源事业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唤起广大干部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引领广大干部职工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2、国土文化建设要弘扬行业精神,激发国土资源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国土文化建设要发掘并弘扬行业精神,行业精神是体现行业特点的精神追求,是广大国土资源干部职工在长期发展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精神财富。要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以改善工作环境,健全管理制度,激发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效率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国土文化建设、运用文化力量,促进各项工作的'发展。通过发掘国土战线上的先进典型,树立国土特色文化,弘扬行业正气,以此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成为推动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3、国土文化建设要强化团队意识,提高行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团结协作是提高行业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思想保障。团队意识不仅要靠制度约束,还要靠文化约束来补充。文化是行业的灵魂,“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约束人,文化管人管灵魂”。要结合行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文化活动,丰富广大干部职工的精神生活,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基层国土资源工作同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在服务人民、服务发展工程中要打造一批服务品牌和明星队伍,泰安市国土资源局泰山区分局开展的“高效、便民、阳光、规范——是我们对您的服务承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服务理念,有利于构建“和谐国土”,有利于增强行业团队意识、责任意识,从而提高行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注重和加强国土文化建设
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注重和加强国土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物质文化建设,建立起国土形象标识系统,提高国土文化的感染力,树立良好的国土形象。大力开展制度文化建设,做到用文化规范行为,用文化塑魂育人,培养服务品牌。积极开展精神文化建设,提炼国土行业精神、行业价值观和国土文化理念,形成浓厚的文化建设氛围,使整个国土行业呈现出“文化大繁荣、事业大发展”的可喜局面。要将国土文化建设融入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才能开僻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要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三、结束语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髓,国土文化建设作为一部分,要结合行业特点,通过开展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形成浓厚文化氛围,从而推动国土资源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篇2: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摘要:煤矿安全关系到工人的自身安全和企业的发展,我国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首次将安全、资源、环境等问题列为国策,我国要从根本上对煤矿安全等内容进行管理,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提供坚实可靠的力量。本文笔者将会针对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重点及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措施进行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建设方案
引言
近些年我国对于煤矿开采力度正在逐年加大,所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也越来越重要,煤矿开采很多都是在井下作业,会出现很多不安全的影响因素,所以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煤矿中的工人很多都是来自于农村的农民工,这部分工人普遍存在着安全意识差,工作随意性强的特点,所以在上岗工作之前,有关部门应该对其进行专业的安全文化教育,这会为确保煤矿的安全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3: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1.1有助于确保职工的安全作业意识
从事煤矿工作的一般都是农民工,或者是一些闲散人员,这部分人员普遍存在着安全意识差,道德素质不高的情况。在煤矿井下作业时这部分人员并不会意识到安全问题,甚至有些职工为了贪图一时便利做出了错误的行为,这将会为自己和他人留下巨大的安全隐患,所以笔者认为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这将会有助于提升工作人员对于煤矿井下作业安全性的认识,提升人们的安全意识,为树立科学高效的工作理念给予更大的保障[1]。
1.2有助于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还有助于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只有为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才能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工作习惯,引导职工用安全的方式去操作,这也是为创设安全文明的工作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工作人员如果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也会有助于领导者的管理,由此可见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
2.1培养员工安全文化理念
培养煤矿员工具有安全工作理念是实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和发展的.基本内容,无论是对于任何的行业而言,安全意识和安全理念都是最重要的,与经济效益相比,安全更加重要。尤其是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其工作往往存在一些不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培养,很容易在作业中出现事故,所以培养员工安全文化理念是煤矿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必要因素[2]。
2.2树立安全行为文化
安全行为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只有积极的探索安全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并且将安全行为落实到实处才能真正的起到作用。如果仅仅有安全规章制度,却不将其落实到实处,将会失去安全管理的作用。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只有将安全行为落实到实际的操作中,并且形成一种习惯,才会更好的促进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发展。
3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3.1坚决贯彻和落实党的基本方针
坚持贯彻并认真落实党的政策和基本方针是任何企业都应该做的事情,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对于煤矿等企业的安全问题制定了明确的法律法规,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安全文化建设是煤矿企业长期发展的必要保证。只有从深层次、多角度的将党的基本政策和方针进行落实,才会实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国作为能源生产大国,不仅要将经济效益作为首要的计划方针,还应该将安全文化建设放在重要部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高一一切,所以必须要培养煤矿企业有关部门的安全文化建设意识。
3.2强化煤矿工人的安全文化意识
强化煤矿工作的安全生产意识非常重要,因为煤矿的工作往往工作在前线,其解除的设备和工作性质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没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很容易在工作出制造出安全隐患。对此笔者认为,有关煤矿安全管理部门应该强化煤矿工作的安全文化意识,定期对煤矿工人进行安全意识宣传,要确保工作明确安全工作常识,并认识到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对于一些安全意识差,没有集体意识的工作人员,要给予特殊的重视,并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对于一些违规操作的工作人员一定要给予处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规范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法律法规[3]。强化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安全文化知识和安全文化意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只有注重安全文化的建设,并将其落实到实处,才会充分的发挥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3.3完善现有安全管理制度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一些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很多地区的煤矿虽然有着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却并不按此执行,安全管理制度成为了摆设。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如果只顾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工人的人身安全,就失去了企业的基本道德。所以从现在开始,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有关部门应该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深入研究职工的安全意识,为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发展保驾护航[4]。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进行,例如张贴一些安全标语和条幅,这样在日常的工作中时刻起到警示的作用,除此之外,有关安全文化建设部门还应该定期的召开安全会议,对近期电视上发生的一些煤矿事故新闻进行分析,以此来提醒工作人员煤矿安全的重要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的论述了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有关内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安全文化建设对于煤矿的生产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煤矿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从根本上提升安全文化建设,从工作人员的素质入手,加强对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管理和培养,并积极的对安全事故触发后的应对措施等内容进行分析和整合,为建设安全煤矿产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永鹏,徐琴.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初步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9):150—154.
[2]高志扬,王贵军,戚明.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02):129—130.
[3]邢德亮,马亚东.论安全文化建设在煤矿企业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12):151—152.
[4]张占军,王金山,李荣民.关于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J].企业文化,(04):104—109.
篇4: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一、引言
所谓校园文化,指的就是立足于学校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主要由不同的三个层次所构成:一是物质文化、二是方式文化,三是精神文化。其中物质文化这种文化现象,可让人的听觉、视觉等感官直接感受得到,如校园所在的地理位置、总体设计以及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和各类建筑物等;精神文化指的是学校内的教师、学生与他们所开展的各类校园活动的相互作用及长期积淀的产物,如一个学校的校风、学风、行风以及其校园人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标准等;方式文化这种文化现象,正好是居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具体包括校园学术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通俗文化。总体来看,校园文化是伴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而出现的。做好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学校教育体制改革,而且还能充分发挥教育在国家进行各项现代化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正是基于此,以下在分析了进行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就如何做好校园文化建设这个课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二、关于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校园文化不仅是社会文化的一大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先进社会文化的重要源头;此外,在新时期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校园文化始终处于其最前沿,并对当前我国社会文化的健康、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由此可见,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可让我国各族人民高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这面伟大旗帜,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项伟大事业做出贡献;再者,校园文化还具有很强的时代引领作用,因而做好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向我国青年学子传授优秀的中华文化,而且还可以促进他们自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学校肩负着进行文化创新的历史使命,大力发展校园文化,可有效促进我国社会文化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实践表明,真正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可有效促进先进科学思想的萌生,从而为我国发展社会先进文化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必要的动力。因此,在当前这种新形势下,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社会先进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正如上述,社会文化的一大重要构成部分就是校园文化,因而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可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教育方针,这对于合格社会主义公民的培养及学校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作为学校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这项工作,一定要站在全面发展党的教育事业这一战略高度来充分认识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拿出实际行动来大力支持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切实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特别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作为学校党委,一定要予以正确把握好,对于整个校园文化建设道路,一定要进行充分研究和合理设计,以此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快速发展着。其次,要建立和进一步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要充分发挥学校团委会、学生会等组织机构的作用,要建立起以它们为主的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以此来引领和实施校园文化建设。
(二)进一步做好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不仅是整个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同时还是整个校园文化的载体。为此,应做好以下这些方面:第一,对于整个校园建筑,要切实做好规划和设计;校园物质文化的主体就是校园建筑,因而要统一规划设计好,确保校园的建筑风格、整体布局及色调能与学校自身特色相一致;此外,对于校园内的各种雕塑景观,一定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并能与学校各类建筑融为一体,以此来集中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第二,进一步完善各类教学文化设施;对于学生各种课内外活动场所,要予以规划建设好,以此来健全和完善各类学生活动设施,从而为学校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准备必要的场所和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三,进一步做好校园绿化工作;通过校园绿化,让校园公园化和园林化,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促使全体师生的个人修养不断得到有效提升。
(三)进一步做好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做好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可从以下这些方面做起:第一,进行良好校风的培育;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做好校风建设,在实际当中,要让全体师生参与到校风建设当中,并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校风建设的的大讨论活动之中,以此来增强他们的校园主人翁意识,并拿出实际行动参与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当中。第二,要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在平时学校日常工作中,要加大力度对学生实施学习动力教育,以此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此外,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开展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以此来帮助学生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树立学习和成才的信心。第三,加大力度进行教风建设;要让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让教师能够真正成为每一位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楷模。结束语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极为庞大的系统工程,这项系统工程,不仅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复杂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因此,要真正做好校园文化建设这项工作,一定要立足于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作为学校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在树立起校园文化建设全员参与这一思想意识的基础上,再把它作为学校事业的一项核心工作来抓;这样,可让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应承担的责任,从而让他们在日常的学校教学和学校日常管理当中能自觉做好本职工作,这对于营造良好学校文化氛围、创建一流校园文化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篇5: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学生们所有的生活和学习都在校园这个共同的文化大环境之中,因此,以寝室为单位的寝室成员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与熏陶,然后形成自己的文化积淀,通过寝室的团体氛围和共同化作用去影响其他成员,为寝室文化的丰富贡献着个体价值的力量。
第1:高校寝室文化建设与音乐文化建设互动
[摘要]高校的寝室文化与音乐文化都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将寝室文化与音乐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共同建设互动研究,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整体建设,同时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寝室文化;音乐文化;互动研究
学生们所有的生活和学习都在校园这个共同的文化大环境之中,因此,以寝室为单位的寝室成员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与熏陶,然后形成自己的文化积淀,通过寝室的团体氛围和共同化作用去影响其他成员,为寝室文化的丰富贡献着个体价值的力量。
本文主要研究校园音乐文化与寝室文化的互动作用,在两种文化的有机结合和共同的影响下,使学生们能够时时刻刻都在音乐和寝室的团体文化中去启迪思想,激励斗志,坚定信念,奋发学习,焕发出积极向上、青春阳光的精神面貌。
一、高校寝室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寝室文化是以寝室为主要空间,以寝室成员为主体,以寝室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且复杂的概念,丰富且复杂的主要原因就是大学生的个性各异,文化积淀也各有不同,很难形成统一。
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子文化,对于校园文化的整体建设和内涵表达意义重大。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能够通过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教育规律约束促使寝室文化沿着预期的轨道健康发展,使寝室空间成为一个小的校园缩影,通过对校园文化吸收、内化、加工和整理来更好地展现校园精神文明,
从而正面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审美情趣、行为习惯以及生活能力等等,使大学生在良好的寝室文化环境熏陶下形成积极进步的文化倾向、高尚文明的生活行为、志趣高雅的文化修养以及健康活泼的阳光性格。
二、高校音乐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音乐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载体,也是校园美的精炼、浓缩和升华。
它把校园文化的精神意义、传播理念和艺术氛围融入一个个不同音符之中,通过音乐的形式向每一个学生传递校园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
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是对校园文化的外在体现,可是因为大学生的文化层次、教育背景、接受理念各不相同,所以很难对校园文化、乃至寝室文化有着集体化的精神展现,所以以音乐文化作为媒介桥梁,通过音乐的包容性去影响改变每一个学生的思想认知,去传播扩散寝室文化。
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和谐的校园音乐文化魅力去构建健康阳光的校园文化精神,不仅仅是对校园音乐文化的艺术传承,更是丰富大学生校园生活、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构建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途径。
三、寝室文化与音乐文化的互动影响
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缩影,自然也代表和反映着校园文化的精神。
形成全面统一丰富的校园文化前提是以寝室为单位构建出健康和谐整体的寝室文化,而这就需要音乐文化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了。
因为寝室成员的思想行为、意识形态和日常喜好都是迥然有异的,为了有效地促成寝室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用音乐的广泛性和包容性是最好的途径。
对于大学生而言,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是最好的语言,以音乐的形式与学生们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是享受的,是愉快的,更能够以一种健康、积极、愉快的心态去理解和认知校园文化精神内涵的传达,从而在共同的音乐感受下形成统一和谐的寝室文化氛围。
音乐文化教育的目的是诉诸感情、回归人本,它能够让大学生们在校园中找寻到教育的落脚点,找寻到人生的起跑线,能够让每一个大学生感受到同样的激情、同样的理想、同样的斗志、同样的新年,这样寝室的不同成员也会在同一个音乐氛围中唤起共同的精神力量,真正展现出寝室文化应有的精神风貌来。
同时,寝室文化对于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影响扩大也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音乐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种艺术传达,而寝室文化正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大整体,以音乐文化去找寻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共鸣需要时间也需要过程。
但是以寝室为单位,去通过音乐文化传播,去影响每一个寝室成员的思想认知,进而以寝室文化去构建一个和谐统一的校园文化,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文化作用。
综上所述,校园寝室文化与校园音乐文化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共同作用,既都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都为校园文化的成功构建和大学生精神文明风貌的养成贡献着重要的文化力量。
所以,我们应当重视起音乐文化与寝室文化的互动研究,以音乐的视角去构建一个和谐统一的寝室团体,从而更好地展现校园文化风采以及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温海燕.高校寝室文化建设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尚飞.论新形势下高校寝室文化的传承与发展[D].齐齐哈尔大学,.
[3]张妹姝.高等音乐教育与地方文化建设互动研究[J].艺术品鉴,(10):216.
第2: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与民族和谐发展分析
[摘要]滇西位处于中国和缅甸的交界处,位于两国的枢纽之地,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造就了具有特色文化的地方高校;在滇西高校的校园文化中,体育文化是一个具有多元化、特殊性、覆盖面广、机动性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滇西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地理位置特殊、民族种类较多、文化多元等多种复杂性,研究滇西高校与地方民族文化的交融,对滇西民族和谐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滇西高校的发展与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滇西高校;体育文化;和谐建设
我国的高校正在以迅猛的速度改革发展,是我国综合实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高校的发展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性,且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较多问题。
滇西是一个具有经济发展缓慢、地理位置特殊、民族种类较多、文化多元等多种复杂性地区,滇西高校的发展必然受到了影响。
总书记初视察云南时,对云南高校的发展与改革,指出高等教育需要完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任务。
本文研究的体育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具有丰富多样的教育功能,对大学生的体育行为意识有着较大的影响,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滇西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意识,形成自我的良好锻炼习惯,综合性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身体素质,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1体育文化建设是滇西高校人才培养实施的重要途径
滇西高校作为中国与缅甸之间的国门大学,其地理位置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滇西高校的发展与改革应具有其特殊性和代表性。
滇西高校的体育文化建设作为其特色发展的代表性之一,应在滇西高校发展与改革中起到补充和基础性作用。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具有多功能全面教育的效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身体锻炼为手段,以各类体育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综合。
[2]P5~17高校人才的培养应具有全面性与综合性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高校发展的一种重要指标和方向。
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力等三个方面,体育文化的全面性和多样性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指引着学生朝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方向前进。
体育文化是一种亚文化,能有效地整合各项体育工作,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是一种学生交流和发展最直接有效的表现形式。
[3]P2~3滇西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得到心灵的释放,将学习和生活中遭遇的挫折和困难通过体育活动打磨消逝,能在体育运动中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同时学会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意志。
滇西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不仅能让滇西高校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心情的愉快,大汗淋漓的身心体验,形成良好的`自我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在体育活动中形成独特的个性,增强自信心、独立性、创新性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体育文化的建设能在滇西高校的人才培养中起到综合性发展的作用,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的自我锻炼,锤炼自身意志,形成综合性、主动性、全校性的滇西高校培养模式。
2体育文化建设是当地民族团结的交流平台
一所地方的高校,往往是一个地区具有代表性、综合性、开放性的学术团体,聚集了具有活力、创造力、学习力的青年才俊。
同时也是地方社会上开展各类交流活动、比赛项目、养生锻炼、民族文化传统与保护创新的最佳场所。
地州高校往往是一个地方最具有学术代表性的地方,对地方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有着一种无形的吸引力,时刻充斥着地方民族的心理意识。
体育文化建设无论从场地设施还是项目文化方面的建设,都对民族团结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4]P2~3场地设施为地方民族提供了比赛的场地,为民族团结交流合作提供了直接性交流的机会,通过民族运动项目或体育锻炼增进了感情。
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的理论研究,增进了民族人民之间的思想交流。
经过对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的探讨和争论,加强了对共同兴趣爱好的认可度,通过交流探讨融合了不同观点,叉流同流,使得民族更强、民族运动更大、民族交流更好。
3体育文化建设是滇西高校社会服务的直接源头
高校是一所为社会培养综合性人才的家园,地方高校根据地方特色和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培养出符合地方特色的综合性人才。
无论是私人企业,还是事业单位、教育等单位部门的社会服务行业的人才来源的主力军主要集中于地方高校。
[5]P25~30滇西地区的社会服务人才依靠着滇西高校的输出。
体育文化能塑造身体、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的社会服务人才,通过体育活动形成爱好锻炼的行为习惯,塑造了身体健康、形象良好的高校学生。
体育文化建设为滇西高校锤炼社会服务人才做好基础性准备,打好基础攻坚战,从心理和身体两方面加强和提高滇西高校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坦诚相对、敢于展现自我等多方面积极的效能。
体育文化精神是一种特有的精神财富,是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力量,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做人处事思想观念,分辨事物的正确价值取向,社会化的道德风尚精神,对事物发展的审美观念等正确有效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6]P1~2
4滇西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是滇西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桥梁
滇西高校作为滇西地区的地方特色高等院校,融合了较多地方的人文风情、滇西特色产业、滇西民族运动项目等众多的文化产业。
滇西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对于这些文化产业的传播和继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应该具有的功能,能够通过对滇西的文化传承造就滇西高校向着综合性,应用型高等院校的方向发展。
体育文化的建设推动了滇西民族运动项目的发展和前进,展示了地方运动项目的独有特性,扩大和提高了地方民族传统项目的宣传力度和有效性。
滇西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将滇西传统运动项目传承继续下去,同时将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训练方法多样化,秉承了滇西的优良传统体育运动精神。
通过对滇西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传承,也孕育和创造出了对滇西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新型锻炼方式和新的扩展思维,在传统项目上进行创新和创造,致使滇西地方特色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萌芽。
5结束语
滇西虽拥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社会意识相对于沿海地区有着一定的差异。
滇西高校应占据有利地理位置,建设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大学,通过对滇西高校的校园文化、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场地设备等方面的建设,打造出辐射东南亚南亚的地方高等大学。
同时结合滇西地方民族文化,对滇西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将体育文化建设纳入滇西高校建设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有利于滇西民族团结,有利于滇西和谐社会发展,有利于提高教育对云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人才保证和支撑服务能力,有利于滇西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综合发展成为民族团结示范区。
参考文献:
[1]左明星.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与大学文化发展[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江光荣.选择与成长[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冯军.高校科研的作于及其影响[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4]王艳云,左成.探析我国高等校园体育文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
[5]卞会泉.论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
篇6:浅谈农村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群众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和繁荣群众文化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对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作了高度概括,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农村文化建设研究论文范文一:关于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思考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文化涵盖面相当广,其中传统文化、乡村文化、通俗文化是原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和源,也是现代文化的基础。
建设适应新形势的农村文化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筑农村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也是民本思想以及关注“三农”问题的具体现。
当前农村文化设施状况如何?农村文化建设是否适应形势发展和农民目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诸如此类问题,已十分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
一、磐安县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自磐安县复县以来,全县农村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体农村文化工作者立足农村,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但必须承认,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大会”精神,弘扬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农村文化建设确实存在诸多严峻的现实问题。
具体表现在:
1、阵地丧失,设施荒废,硬件不姓“文”
目前,农村文化站绝大多数一无象样的办公场所,二无能够提供健康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及配套设施,新渥镇、安文镇、尚湖镇,是省、市级“东海明珠”镇乡,但实际离要求存在很大的距离,文化站“一块牌子、一张桌子、一枚章子”的现象很普遍。
文化站是与乡镇其他部门合用的10-30平方米办公室。
活动器材陈旧落后,根本无法应付开展活动之需,全县除了个别乡镇文化站有几件诸如照相机、电视机、民乐器材之外,其他乡镇文化站活动器材基本空白。
图书室基本上是破旧危房,仅有的一些书籍也是陈旧霉烂,由于多年未进新书,根本无人问津,图书室自然也就变成藏书库了。
由于一方面政府多年对文化的投入严重缺乏,另一方面我们现有的文化设施也在不断地消失、挪作他用,造成了恶性循环。
2、队伍不稳定,职能错位,软件不姓“文”
文化专干地位低、福利待遇差,造成文化专干队伍流失严重,磐安县镇乡有文化员23名,现只剩下19名,由于多年来没有吸收新鲜血液,文化员队伍缺乏年轻的力量,
大部分文化站干部年龄都偏大、观念老化,在专业业务上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后继乏人的现象日益显现,再则由于文化机制不顺,文化员队伍在育人机制、管理机制存上在很大问题,
文化站与文化主管部门脱钩、文化干部不姓“文”,在乡镇几乎100%兼职,开展本职文化工作没有主动性,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乡镇其他日常行政事务中,每年除组织全县指定必须参加的文化活动外,
很少开展文化业务工作,有的连基本的农村文物保护、农村文化市场引导与管理、民间艺术的挖掘与整理等工作职能都搁置一旁,视为他活。
文化站职能职责不明确,三分之二以上的文化站对自己职责、任务是什么、一年要干些什么工作不知道,乡镇不管,或者不知道怎样管,而是要文化站兼任其他工作,使得文化专干不可能再考虑文化站的本职工作。
有的乡镇文化站岗位已缺员多年至今没有配套专干,或者随便把没有业务专长的其他干部顶替。
从始,乡镇文化站的牌子在乡镇机构改革中被撤消,基层文化员队伍归属于镇乡管理,日常的文化建设职能作用发挥愈加有限。
二、农村文化力不强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前的农村,绝大多数由于缺乏文化公共设施或设施陈旧老化,文化事业发展滞后,文化教育阵地严重匮乏,思想道德文化感召力减弱,科技文化推动力滞后。
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甚至不同向或者不同步,娱乐文化生活陶冶力下降,加之各种腐朽思想的负面影响,致使农村人们的道德滑坡、世风变浊,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滋长。
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政治是空的,理想是远的,道德是虚的,唯有金钱是真的”,似乎除了金钱和享乐外再没有什么可值得追求的了。
有的只求实惠,不讲理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被歪曲,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淡漠;二是文化生活贫乏和文化市场不健康,伦理道德观念蜕变。
农村社会环境受到污染,许多格调低下和渲染色情暴力犯罪的书刊、音像制品充斥农村文化市场,恶化了农村社会精神环境。
部分农民的社会正义感、责任感、义务意识淡漠,荣辱观、是非观混乱,国家和集体观念淡化,道德滑坡;三是宗教活动频繁,封建迷信抬头,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
在农村修庙宇、看阴阳宅风水盛行,神汉巫婆仍在活动,婚丧喜事大操大办现象突出,不少地方买码赌博、扳跎子、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现象
呈上升趋势,群众生活缺乏安全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
三、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成因
1、认识不清,心口不一致
目前乡镇文化站人、财、物、事四权下放到乡镇管理,部分乡镇却没有把乡镇文化站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对待,一些乡镇领导由于思想认识不一,对文化站撒手不管了,认为文化站不出经济效益,是个包袱,认为文化工作是软指标,不抓文化工作不影响单位排名进位、个人晋升,文化工作抓与不抓无所谓。
在一些乡镇领导看来,需要投入而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文化事业建设是可以先放一放或挂在嘴边说说而已的。
2、体制不顺,主管不到位
首先是用人机制制约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文化站缺编严重,另一方面需要的专业人才又进不来。
文化站四权下放到乡镇管理后,一是乡镇不管或者不知道怎样管;二是县级文化部门对文化站管理力不从心,有的文化站专干换了县文化部门根本不知道。
文化专干地位低待遇差,是“弱势群体”。
文化专干很寒心,许多都不愿意再干文化工作。
其次,由于管理体制问题,部分文化专干不善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专业特长,没有把创新作为自己力量的源泉,还是停留在向政府“等、靠、要”的观念上。
经费困难加上一时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就不敢也不愿开展工作。
造血功能不能强化,自我生存发展能力弱。
再次,长期以来财政对文化的“欠帐”太多。
改革开放以来,90%以上的乡镇没有新建文化设施,原有的文化设施有的破烂不堪,有的挪作他用。
以文养文,走产业化道路条件还不成熟,也很不现实。
在这种情况下,乡镇文化站普遍得了“贫血症”,急需输血。
四、振兴农村文化的对策
磐安县农村文化建设工程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村群众文化素质为目标,以夯实农村文化基础设施、
巩固农村文化队伍、完善农村文化体制机制为重点,以保障农村群众文化权益、促进乡风文明、培育新型农民为核心,加大政府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村文化工作整体水平,
促进农村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
实施原则是:坚持着眼长远与立足当前相结合,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使农村文化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和相关政策措施适合农村实际;坚持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相结合,形成政府主导、
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坚持弘扬先进文化与传承乡土文化相结合,不断增加农村文化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坚持 “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通过“送文化”带动“种文化”,
提高农村文化自我发展能力。
(一)加强农村文化站建设
乡镇文化站是农村文化活动的载体和组织者,直接影响农村文化建设。
篇7: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在企业文化发展中,它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员工有热爱企业、关心企业、支持企业发展的心态。企业文化这代表的是企业对目标的追求和企业在未来需要发展的方向。
第1: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对一个企业来说,文化管理是其管理的一个最高境界,并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化的竞争是其最为核心的竞争,因为在高尚境界的评判中,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元素。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潜在的资源,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离不开先进思想的指导,即企业对职工的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传统政治优势,同时也是社会主义企业的鲜明特色。
一、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思政教育的相关性
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是思想政治工作。
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具体来说就是生产经营和经济建设,经营和建设的最终目的则是为自身谋取利益。
企业精神可以说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
企业在具体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尤其强调的一点就是“以人为本”,并且对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视,而这也是我们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
基于当前社会新的发展形势来看,企业文化本质上就是一种经济文化,具体阐述,就是企业利用文化建设来实现企业内部的有效管理,保障企业有规划地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
一个企业的有序健康发展离不开企业职工良好的思想意识,而相应的,企业职工良好思想意识的培养需要企业对职工进行必要的思政教育,教育的重点则是帮助企业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从企业文化形成的角度来看,它需要融合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视角来阐释,是一个企业为自身谋取生存、促进自身发展的必要。
重要的是,这种企业文化意识普遍受到企业职工的认同,且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并彰显出了企业的个性。
二、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措施
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
处于新的发展环境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以实践发展经验为基础,会形成一定的经营理念。
并且深入企业内部的发展可以发现:企业的文化建设与职工的思政教育是紧密融合的,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此外,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要为自身营造和谐的内部发展环境,这就对企业提出了贯彻以人为本思想意识的发展要求。
针对企业的发展,这里的以人文本指的是站在员工利益的角度,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实解决员工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难题,并将问题的解决办法落到实处。
就企业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而言,企业还需要不断创新自身的发展意识,并对传统的发展观加以有效筛选和利用,不断丰富企业的文化内涵,重视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提高企业员工综合能力素质。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员工进行能力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在企业文化的构建方面,因为企业员工综合能力素质的塑造与企业的人才发展紧密相关,较强的能力素质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从而为企业和谐文化的构建提供人力资源。
并且基于当前企业内部的发展状况来看,企业因受到各种内外综合因素的影响,职工思政教育环节的工作比较薄弱,这就进一步导致了员工素质低下的现象出现。
所以,企业要想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就要将职工素质的提高纳入到企业的日常工作环节中,并以此作为强化人才的重要手段。
因为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能在内部形成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从而为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条件,并促使两者的有机融合。
加强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
受到新的发展环境的影响,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随之加剧,对此,企业要想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谋生存,并为自身谋取竞争优势,就要深化内部管理,将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付诸实践。
与此同时,企业还要树立科学的态度,在打造企业和谐文化的过程中采用和谐的方式,从而有效推动企业的有序发展。
在此需要注意,促进企业内部科学文化的建设具体要从两个方面做起:首先,企业要树立长远的发展眼光,并将其运用到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而不是将其流于形式。
其次,从企业员工的角度来看,企业要认真投入到对员工进取精神的培养中,并在培育中提高员工的思想意识。
第2: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摘要:加强企业文化方面的建设,这对于企业而言,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前景发展,还是企业展开思想政治工作新作为的'需要,这样做就能拓宽企业的政治工作领域和渠道。
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及如何强化企业在文化方面的构建,及如何强化企业在政治思想方面的建造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思想工作;重要性
一、引言
在企业之间,产品和服务是表面上的竞争,而产品技术与企业管理则成为本质上的竞争,而企业员工素质是否整齐及企业在文化方面的的发展程度就是企业之间的背后竞争。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努力吸收新文化,这是推动企业向前进步的动力。
企业的文化建设和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建设,要正确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加强改进文化建设和加强政治思想工作,这是企业向前进步、向前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企业文化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之间的联系
首先这两者共同的针对对象相同,工作的对象都是人。
其次工作的内容都是尊重人。
还有它们工作的目的都是从根本上调整企业员工自身的工作修养,处理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工作关系,最终促使企业协调发展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这两者之间的不同在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研究人的共同价值取向,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则是着重培养员工的群体意识,而其宗旨则在于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那么如何强化企业员工自身心理政治素养的形成,则需要企业从根本上解决员工在思想方面的认识和观念性的问题。
所以企业要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道路大的前提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思想,听党指挥。
企业文化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过程途径相同,都是对员工进行宣传和教育,加强企业员工对自身所工作环境的一个文化理解。
三、以企业文化为载体,改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1、确立企业核心追求目的和宗旨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各个企业都在积极地奔走,这不仅将企业自身在经济方面的取向在市场中处于上风,而且在不断的竞争循环中能够为自己谋得一席之地,让自己的经济不断地向前发展,刺激员工工作的动力,并在工作当中释放自己潜在的能力,在员工在愉快中工作,在工作中感到愉快,从而造就员工的归属感,更加努力工作,是自己实现自身的价值。
2、增加员工思想政治方面的时代感,需要完善企业整体文化素质的构造
企业想要提高经济效益则离不开思想方面的塑造和完善。
虽然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设,但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这就要求企业要提高自身文化鲜明的时代特征,提高整体企业思想工作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员工在整体方面的意思,促进企业员工的动力。
3、构建企业整体文化建设
此方面的强化不仅能够在加强企业员工自我思想的提高。
企业文化整体的宣传则是一个对于全体员工在文化方面培养的良好过程,而不断的宣传则更能加强员工的动力,使广大员工从原来的被动、无奈接受转换为主动、积极参与。
四、保证政治思想工作的健康发展,就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工作,是与企业文化的建设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企业的建设文化氛围是员工对政治思想工作认识的通道,使员工正确的认识思想政治工作,更了解企业文化,更有归属感。
1、想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要突出社会主义党的建设特色。
企业党组织在科学理论武装员工的方向上发挥着无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不但在干部管理中为企业培育和造就了一大批的骨干精英,还在企业管理中从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下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下影响和带领全体员工,这会为企业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想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努力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个没有思想、文化素质的企业,这是不可能产生优秀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队伍的。
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才有动力,发展企业,为企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3、想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困难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时期,我们党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
在20世纪50年代左右,毛泽东主席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科学论断,这形象的概括了毛主席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的看法。
中国的领导班子、干部群体都要身体力行、率先表示,才会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五、结束语
在企业文化发展中,它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员工有热爱企业、关心企业、支持企业发展的心态。
企业文化这代表的是企业对目标的追求和企业在未来需要发展的方向。
只有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努力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不要给思想加上一层厚厚的枷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未知的旅程,对其它的思想工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糠,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会有一个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浅析企业法律文化建设[J].企业文化.——03期
[2]企业精神引领发展文化建设支撑成长用文化建设塑造企业灵魂——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组推进文化建设纪实[J].上海企业.——05期
[3]略论珠三角中小型企业的文化建设[J].城市建设.——13期
[4]质量文化建设融入企业肌理——沪上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实例分析[J].上海质量.——期
篇8: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模板
学校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学校全体成员的精神力量,是深化学校内涵发展的现实前提和重要环节,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强大动力。学校内涵发展将为学校开展文化建设指明方向、内容和重点,有力促进整个学校文化系统的形成,乃至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第1: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文化获得性思考
摘要: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除了具有继承性之外还要有时代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
当前在“新常态”背景下,建设校园文化尤其需要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校企合作
1优秀毕业生培养需融入优秀的企业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不断发展的是可持续的,对于职业院校来说,融入企业文化教育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首先,融入企业文化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各国的经济相互交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要求企业人才要具有国际竞争力,跨国公司的经营需要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才,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次,融入企业文化教育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其办学的时间并不是太长,社会上对职业院校的认识与关注度还有待于提高。
如果一所学校在融入企业文化教育上能够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同类院校中脱颖而出,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融入企业文化教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企业对人才的选择不仅仅是学生的证书,更看重人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融入企业文化教育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塑造上大有裨益。
最后,融入企业文化教育是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需要。
事实上,有的毕业生上岗后不适应企业的环境,结果是要么是被企业淘汰,要么是频繁跳槽,表面上看是毕业生缺乏适应企业管理和人际关系的能力素质,实质上反映出企业文化教育的欠缺。
2校园文化建设中优秀企业文化的获得的方式与途径
2.1重新思考企业追求的价值目标和其存在的社会意义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其所追求的利益不应该只是金钱,而应该兼顾社会的需求。
在其自身能力可行的情况下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比如搞慈善募捐活动、颁发或设立奖学金、与学校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企业参与社会活动可以扩大自身的社会认同度和影响力,企业参与教育活动中来可以拓展企业发展的空间,为企业未来发展储备人才。
所以,企业为了长远的自身发展,要不断调整自身追求的价值目标,理性地服务社会[1]。
2.2学校内部的体制机制建设
(1)深度校企合作,全面融入企业文化教育。
深度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与之合作的企业、行业、政府、社会等各类合作主体,基于某种共同理念或利益的基础上,双方或多方在教育领域中开展的深层次多领域内涵合作。
深层次合作不是简单的顶岗实习或工学交替,而是在人才培养、实习实训、教师挂职、教材开发、项目合作、人才就业、创业引领等多方面的协调与合作。
校企合作达到一定阶段后,必然走向更高领域的合作发展。
(2)深度校企合作,破解学生实习实训和实践之困。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过程,这也是学生未来能否在岗位上胜任的关键教学环节。
通过深度合作,企业舍得岗位和时间让渡给学生来观摩、见习和实践,让学生切实了解和熟悉企业的生产质量、制度、精神、理念,也就是真是感知到了企业文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会得到较高的提升,为未来企业的再培训省去了空间和时间。
(3)深度校企合作,破解课程与教材建设之困。
课程与教材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
高职院校要想建立与公司、市场、社会、国家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与教材,必须回归到社会、公司、企业或行业中去,引如行业专家共同开设课程,共同研究和编写教材,把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和管理理念编入教材,不是编制出毫无根据的、脱离行业市场实际的、晦涩难懂的教材。
(4)深度校企合作,破解高校实验实训室建设之困。
高校实验室建设一直是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都十分重视而又无奈的事情。
建设实验室实训室的意义自不必多说,但是建设实验实训室的资金不菲,而建设周期在不断缩短,单靠学校或财政资金建设的实训实验永远是落后的。
深度校企合作对高校实验室建设之困迎刃而解。
(5)深度校企合作,破解师资建设之困。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高校教师学历普遍比较高,理论和教学水平也比较高,但是在项目化教学、实战经验、实训实践能力上与企业专家相比又具有一定的差距。
深度校企合作,各专业要聘请实实在在的专家;深度校企合作,企业家要为相关专业的高校服务。
俞敏洪、李开复、杨元庆、马云等等这样的创业名人企业大家要成为高校的共享资源,为学生讲座开课。
2.3通过就业教育与实践创新创业体验企业文化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要求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企业的文化精神。
“以就业为导向”要成为学校群体价值观念,以此为核心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是校园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
目前很多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或创业讲座,大学生对创业需要所需要的拼搏精神、诚信精神、刻苦精神、协调精神等各种企业精神理念有了更加切身的感受和了解,对企业的运作、管理、国家的法律法规知识有了学习和掌握,比在课堂上感受的还要深刻。
2.4政行企校全方位互动,构建丰富多彩的企业教育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企业文化教育既要有课堂上的“硬教育”,也要有课外或业余时间的“软教育”。
企业文化教育既要有校内的企业文化嵌入式教育,也要有校外的感知性教育。
企业文化教育要能够做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让学生在点点滴滴中感受到企业的存在,使企业的竞争精神、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
“学校的雕塑、围廊、花园、实训车间和实习教室的建设借鉴优秀企业做法,营造鲜明的工业文化空间[2]。
3理性认识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教育
校园文化内容本身是复杂的多元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复杂的多维的立体的。
校园文化建设要随着时代主流的变化而不断发展进步。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注意防止不当的情况出现:
①应防止校园文化建设缺少主题,没有中心。
②要防止以偏概全、以点带面。
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分清企业文化的优劣和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教育的区别。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从整体上看要不断更新理念,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模式,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重视引入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德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08):93-95.
[2]洪贞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16):58-63.
第2:校园文化建设与内涵发展关系分析
摘要:学校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学校全体成员的精神力量,是深化学校内涵发展的现实前提和重要环节,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强大动力。
学校内涵发展将为学校开展文化建设指明方向、内容和重点,有力促进整个学校文化系统的形成,乃至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文化建设;内涵;发展
学校发展有多种表现,主要表现为教学资源的集聚、规模的扩张、结构的改善、质量的提升以及效益的提高,归结起来不外乎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发展两种方式。
学校发展究竟采用何种发展方式,应该与学校自身历史发展和文化资源禀赋相适应,与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应该满足人们对学校发展认知的新期待,满足“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新要求。
1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对学校文化的释义虽意蕴纷纷,但殊途同归。
郑金州把学校文化界定为“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惯形成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1]。
顾明远认为,“学校文化应是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包括员工)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2]。
”综合看来,学校文化应是学校教职员工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的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思想基础、价值导向和行为方式,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重点是学校办学理念,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群体意识等方面。
学校内涵发展强调学校教育的'资源、能量和创造力的整合、协调、优化和激发,是学校由量的扩张到质的升华,由旧质到新质的不断螺旋式推进的发展过程。
学校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学校全体成员的精神力量,是深化学校内涵发展的现实前提和重要环节,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强大动力。
学校内涵发展将为学校开展文化建设指明方向、内容和重点,有力促进整个学校文化系统的形成,乃至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2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内涵发展
2.1学校文化建设是内涵发展的重要环节
学校文化是一种潜在持续发挥熏陶和教育作用的力量,是一所学校思想精神之脉。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而其中铁打的营盘既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更内含学校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
学校之间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学校的物质层面,更体现在文化层面。
学校内涵发展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应该立足于各个学校现有文化建设水平现状。
学校内涵发展必须将学校的内外部资源进行整合,挖掘潜力,找寻动力和激发创造力,进而深深根植于学校文化建设之中[3]。
推动学校内涵发展,要明确学校办学理念,变革学校内部管理、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而这些目标的实现过程恰恰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2学校文化建设是内涵发展的手段
行为主体和行为目的之间存在一系列中介,主体实现行为目的必须将目的作用于客体,借助工具和手段,改变客体形式、状态。
因此,在肯定目的价值的同时应肯定工具价值的合理性。
学校文化建设除了自身目的价值以外,相对于学校内涵发展,更应彰显其工具价值。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校文化可以凝聚人心、聚集人气,为学校内涵发展凝聚共识;其次,学校文化可以整合学校愿景、使命、方略以及相应的战略举措,为学校发展统一行动;第三,学校文化可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激励参与文化建设的主体、改造不合内涵发展的文化客体,更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多方面动力源;第四,学校文化建设成果是检验学校内涵发展的评价依据。
多样性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最主要载体,学校内涵发展的结果怎么样,通过对其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感知便一目了然。
3学校文化建设要以内涵发展为目的
3.1学校内涵发展指明了文化建设的方向
“内涵式发展”的本质就是追求人的发展,科学定位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前提。
因此,学校发展应围绕“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整合资源、把握趋势、围绕重点、科学定位。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普遍意识和理性精神,也是学校发展的历史沉淀,是推动学校发展的理性力量。
学校文化建设应以实现学校内涵发展为目的,以发挥学校内涵发展功能为手段,以学校内涵发展定位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
3.2学校内涵发展明确了文化建设的重点
学校内涵发展应全面贯彻“以人文本”的价值理念。
应该挖掘学校内涵发展内在深层次因素,凸显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性,将文化建设纳入内涵发展的整体设计当中。
学校文化是学校之魂,学校文化建设更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明确战略目标前提下,统筹兼顾,有所侧重,抓住重点。
学校文化建设应注重培育人文理念、注重人文关怀、传承历史文明、优化制度设计、改革课程设置,要将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作为首要,将培育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作为重点,将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作为标准。
3.3学校内涵发展赋予文化建设主要内容
开展学校文化建设,也是落实中央关于促进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的生动举措,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学校文化建设主体角度看,学校内涵发展应该包括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的发展。
主体的文化实践需要相应的行为载体。
因此,学校文化建设内容可以分成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管理者文化,其中管理者文化具有统摄作用,师生文化是建设的重点。
篇9: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摘 要 企业文化建设对民营企业成长及发展至关重要。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加快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和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民营企业 企业文化 整体素质
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截止上半年,全国民营企业数达到241.52万户,民营企业的从业人员达到3 730.6万人,民营经济已经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21.46%,占全国税收总额的11.3%,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力军。但是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我国加入WTO,民营企业面临国内﹑国际激烈的竞争,能否应对这场竞争,关键视一个企业整体素质水平如何。企业的整体素质水平包括资金﹑技术﹑管理和经营能力,尤其是企业文化。因此,在民营企业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整合和创新民营企业文化,让先进的﹑优秀的民营企业文化在民营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发挥作用,对规范民营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推进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 企业文化的概念和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有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
企业文化在伴随企业成长中,显示它特有的作用。
①凝聚作用,企业文化像一根纽带把职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名职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
②激励作用,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凡事都以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念为出发点,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③协调作用,企业文化的形成使企业职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趋于一致,增强了他们之间相互的信任、交流、沟通,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更加协调;
④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对职工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经过潜移默化形成一种群体规范和行为准则,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
⑤塑造形象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2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
大多数民营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大企业的专利,民营企业没能力也没必要进行文化建设。他们认为在企业创业初期,主要的精力应放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资金运作和企业管理上,企业文化建设是进入成熟期后才需考虑的问题,因而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还有的认为搞企业文化建设就要花钱,把企业文化看作一种锦上添花的东西,没有认识到其作为一种新型管理理论的价值和作用。
2.2 对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着认识误区
一是把企业文化等同于文体活动。现在不少民营企业,常将一次读书活动、一次文艺演出、几期黑板报等,都称为企业文化建设或扩张为“我们的企业文化”。诚然,这无疑都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但决不是企业文化,而只能称为企业的文化活动。二是将企业文化等同于CI(企业形象塑造)。当前,不少民营企业导入了CI体系,但是CI只是实现民营企业经营和发展目的的一种形式和手段,并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民营企业不注重文化底蕴的积淀,只一味追求CI表层的冲击力,标本脱节,最终必然使企业走向衰败。
2.3 家族色彩浓厚,企业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
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制企业,企业所有者及其亲属是企业的主人,而员工是“打工仔”,是“外来人”。不可否认,家族式的企业在创业初期曾起过积极作用,但过于浓厚的、以血缘和裙带关系为主的管理模式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易淡化雇主与员工的关系,形成各自利益共同体,不利于企业管理,同时企业经营者的家长制作风,独断专行,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弱化了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不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团队优势无从发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2.4 企业文化的层级偏低,难以支撑企业长期快速的发展
民营企业文化层级的高低是由企业文化的类型决定的。从我国近些年的情况看,民营企业文化主要分为家族情感型、制度约束型、理念引导型和境界追求型四种。我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属于第一、二种类型,第三种类型较少,第四种类型则更少。这四种类型企业文化依照其对物质生产力推动程度的大小来划分,可分为最低层次、次低层次、较高层次、最高层次。我国民营企业文化的发展史告诉我们,由于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规范、不系统,产生的文化力不强,对物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较弱,必须尽快予以改造,再造出较高的理念引导型企业文化,特别是境界追求型企业文化。只有转变到理念引导型企业文化并最终再造成境界追求型企业文化后,才能使民营企业文化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级,形成强大的企业文化力,为民营企业的持久、快速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2.5 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特有的个性
优秀的企业文化都是根据本企业的特点概括提炼而出,体现本企业所特有的文化。大凡中外优秀的.企业文化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目前,许多民营企业所谓的企业文化是在脱离实际的情况下总结的一套经营理念,或随便从别的企业嫁接、抄袭某些成功企业的文化理念,诸如“奋进、拼搏”、“求实、创新”,“向质量要效益”等,千篇 一律,毫无特色,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抹杀了民营企业的个性和特色,因而很难起到企业文化建设应有的作用。
篇10: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3.1 企业领导更新理念,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领导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倡导者和建设者,企业文化总是或多或少体现企业最高领导者的价值观、经营哲学和领导风格。因此,企业领导必须提高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全面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及企业文化各部分内容的关系。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仅要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弘扬企业文化,而且要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企业及员工的行为,使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保持高度一致,在制度的规范中逐步实现优良的企业文化。
民营企业领导要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企业文化是渗透在企业一切活动中,推动管理创新的巨大动力。管理学家说,21世纪的竞争从本质上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因此,企业要谋求长久发展、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长久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和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不能孤立地进行。
3.2 将职工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进行整合
民营企业应该让每个员工既要熟知企业的价值观,又要将其内化成为一种习惯和行为准则。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累积过程,这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给予不断的强化。因此,考评内容应要考虑它是否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让员工明白企业在鼓励什么、反对什么,给员工行为实施强化时,行为得到不断强化而稳定下来,人们就会自然地接受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从而使企业的价值观念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推动员工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共同实现。
3.3 坚持以人为本,培育学习创新型团队 民营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同时又是企业文化的接受 者和传播者。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注重人性管理和“攻心为上”,通过一定形式和途径,加大对员工的“感情投入”。只有这样,企业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和对企业的忠诚度才会极大地提高,并心甘情愿地为企业努力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还必须“打破民营企业家族管理,广纳天下贤才”。民营企业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家族内寻找经营管理人才,而必须开阔视野,让有能力的人来经营和管理民营企业,否则就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学习创新型团队是保障民营企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根本要素。一要强调“终身学习”,使企业员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二要强调全员学习,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全心投入学习,提高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三要强调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企业不但要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而且还要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的开发。
3.4 重新构建企业文化层级
民营企业要尽快打破多等级企业文化界限,减少企业文化形成、传播与扩散的程序,缩短企业文化渗透流程。要尽快建立理念引导型企业文化,特别是与境界追求型企业文化相适合的新型的企业文化管理体制。由专门部门负责、统一协调、强化管理,把企业领导的最高理念和最高境界及崇高品德传播和扩散给广大员工,减少传统的以纵向型组织结构为基础的企业文化流程。
3.5 立足创新,塑造个性,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民营企业必须根据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立足创新,塑造个性,致力于营造富于创新意识和鼓励尝试风险的企业文化环境。纵观2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的起步、发展、辉煌、危机与迷惘可以看到,个性是民营企业生存的根本,没有个性的民营企业是无法生存的,这就是市场竞争的残酷法则。而没有个性恰恰是我国民营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消费水平提高引起消费结构变化,消费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无疑扩大了对差异性产品的需求,这必然为民营企业提供发展空间。因此,民营企业要想在未来的激烈市场竞争中生存并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构筑民营企业新的发展战略,根据市场变化的情况和民营企业的经营特点,重新构造企业竞争力,形成企业自身的独特个性,走现代企业的个性化发展道路。要大胆进行产品创新、市场创新、销售方式创新、消费者创新、组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融资方式的创新、企业形象创新,塑造个性鲜明、具有自身特色的民营企业文化。
建立一个符合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增强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也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然而,一个真正企业文化的建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民营企业必须要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建设之路,才能做好、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 张一青,孙春晓.民营企业文化与竞争力[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黄津孚.现代企业管理原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2002
3 张运芳.最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实用手册[M].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2003
4 王元珑.如何再造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J].当代经济,2005(1)
★ 项目进度计划书
【国土文化建设研究论文(共10篇)】相关文章:
计划进度2022-12-06
检查站项目进度形成汇报材料2022-07-20
论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论文2024-01-29
国土资源局述职报告2023-07-31
宫崎骏动画设计与生态主义关系论文2022-06-23
县国土资源局财务管理制度2023-01-14
国土资源局矿产资源开发整顿的工作总结2023-03-07
国土资源法制建设状况调研报告2022-12-12
国土局上半年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2023-04-29
国土所个人工作总结范本2024-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