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与安全生产的关系研究论文

时间:2024-04-28 07:18:54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矿井通风与安全生产的关系研究论文(整理16篇)由网友“wwcce”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矿井通风与安全生产的关系研究论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矿井通风与安全生产的关系研究论文

篇1:矿井通风与安全生产的关系研究论文

矿井通风与安全生产的关系研究论文

1矿井通风优化的含义与重要性

据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的煤矿事故都与矿井通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很多煤矿是由于矿井通风系统的不健全、不完善,导致瓦斯泄漏或空气中瓦斯浓度过高,经煤尘过量最终引起爆炸,形成大规模矿难,损失惨重。由此可见,矿井通风对煤矿的挖掘和生产都是十分有必要的。矿井通风主要是将外界新鲜空气输送到矿井内部,将矿井内的有害、有毒气体向外排泄。我们将矿井通风的任务总结为以下三点:①给地下矿井补充新鲜空气;②将矿井中的有害气体排出;③优化和改善地下矿井的操作环境以及气候条件。矿井通风系统中主要包括了风流控制、通风网络、通风动力三点,采用合理的通风方法,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安全的空气循环建设,从而达到对地下矿井通风的主要目的。建立健全矿井通风系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矿井安全事故的发生,对矿井内部瓦斯、煤尘等有害物质大量吸收,改善井下作业条件,对矿井员工的人身安全起到保障作用。

2目前通风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每个矿井所呈现出的特点不同,那么不同矿井所呈现出的通风问题也有所不同。但经过一番调查后,我们将常见的矿井通风问题进行如下总结:

2.1通风系统存在安全隐患。我国大部分矿井的通风系统都存在着安全问题,安全系统的不完善是造成通风系统缺失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矿井通风系统建设当中的核心问题。通风系统的建立,首先要考虑通风风量能否达到置换空气的效果,由于井下开开采作业量大,所产生的煤尘和有害气体在空气中逐渐累积增加,如不能及时的进行通风,那么很有可能触发安全事故。氧气和氮气是地面空气的主要组成元素,但矿井中的空气受到岩层中可燃物的氧化,空气中成分被改变,大量的二氧化碳、瓦斯等气体的生成使得空气中的含氧量越来越少,不适宜人类的生存以及工作,如果此时没有及时进行空气流通,那么将会对矿井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2.2通风系统安全监察缺失。大多数采矿企业为了谋取利益,降低生产成本,并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矿井建设标准进行建设,通风系统因此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除此之外,政府相关部门对矿井安全建设监管不到位,也会致使通风系统安全监察的.缺失。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矿井通风系统的建设以及安全监察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监察系统本身的管理力度较为薄弱,严重缺乏行动力,对违法违章开采的矿井发现不及时或是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顿。经调查,大部分煤矿中的CO、NO2、CO2、煤尘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我国也颁布了相关法律用来约束和管理煤矿开采的行为规范,但落实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煤矿的生产安全问题日渐严重,使得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关系逐渐加深。安全监察的缺失是煤矿生产中安全隐患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何进行有效的安全监察也是一个值得长期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2.3通风管理机制不健全。也有少部分煤矿对矿井的通风建设较为重视,但是在通风管理与通风设备运行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与合理的协调运作。主要体现在管理存在严重的滞后性,管理力度不到位,设备陈旧落后,设备和技术更新速度慢等。除了这些之外,还可能是由于企业对矿井通风系统的建立与设备更新的资金投入量小,矿井资金有限从而也限制了通风系统的建设。由于资金限制的原因,有些企业会将矿井通风口设置在回风巷或是风口,认为这样可以协助通风。但这种方法是错误的,这样做很容易引起循环风,更加不利于矿井的通风。因此,设计者与企业的管理者要对通风系统的建立加大重视,并且对通风系统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够有效的进行通风口的设置以及管理。

3如何优化矿井通风系统

3.1树立把安全放在首位的思想

在进行对矿井通风的优化建设时,要始终把安全放在建设的首要位置。矿井的经营者和管理者要做的是加强对矿工的生命安全的重视程度,将通风建设作为安全保障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的建设经验总结,矿井通风系统的建设需要不断的创新和不断的完善,逐渐向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明确通风系统假设在矿井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与我国现阶段的法律法规相适应,确保矿井安全、可靠的生产。

3.2健全通风系统的建设

3.2.1建立通风网络结构。在布置通风设备时,要注意通风网络结构的合理性,保证风流稳定,布置通风系统时尽量减小、避免角联风道,尤其是采煤作业不允许布置在角联风道处,对该风道处应采取风流稳定措施;掘进面、采煤作业采用独立通风;机电室独立通风;井下火药库需有单独的进风道,回风采用独立回风,保证风流新鲜;避免多平面同时开采。

3.2.2保证通风能力。通风能力要符合标准,满足作业需求,按照工作平面巷道走向,有害气体浓度,选择合适的通风网络形式,并配备相应的风机;通风能力应满足各个用风点要求,保证生产区的有害气体和煤尘粉尘等得到有效稀释;时常检查井下漏风量、供风量大小与漏风分布,是矿井有效风量率与外部漏风率均控制在标准化范围之内;根据气候条件调节通风机工况,考虑自然风压的影响;合理布置生产点,减小通风阻力,加强回风巷维护与通风保护。

3.2.3保证各点用风要求恰当分布阻力。实际生产中,风流按照巷道风阻分配风量,各个工作面的丰风量往往不能满足要求。为此需采取风量调节措施;由于环境工况的变化,巷道风阻、风道网络也在发生变化,管理者应随时留意这种变化,对风道与风量进行合理调节;应对整个通风网络进行阻力测定,了解阻力分布情况,并在关键点降阻处理,降阻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开掘新巷道;阔发巷道断面;增加并联风路;降低局部阻力;调整开采布局。3.3加强职工培训。完善了通风系统的建设,还需要提高通风系统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职业水平。目前的通风管理人员往往缺乏相关素质,对通风安全性的重视也不到位。企业应加强通风安全重要性的宣传,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举办通风系统管理职业培训,并让相关职工取得合格证件,持正上岗。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培训,通过广播、墙报、模拟演练、岗位练兵等方式,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教育。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矿井通风与矿井的安全生产息息相关,同时也是煤矿事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保障。建立完善矿井通风系统,在保证了井下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开采效率、改善作业环境、优化建设体系,从全方面、多角度来进行通风系统建设,为煤矿的安全生产以及矿工的生命安全做好保障。

篇2: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现状与研究论文

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现状与研究论文

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现状与研究论文【1】

【摘要】土木工程作为建筑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求,是为了能够创造功能良好且舒适美观的空间和通道的主要手段,且安全质量成为人们高度重视的问题。

随着土木工程结构逐渐朝向大型化和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工程建设的规模不断的扩大,随之工程安全事故也频繁发生,为了能够获取社会更强烈的信任度,对于工程安全问题的控制成为土木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长期发展的目标。

本文针对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现状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并且提出了可行性的控制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现状;建议

1. 土木工程安全文化模型建设研究

土木工程安全文化模型将安全文化划分为三个层面:人、环境和组织。

此模型是以人和组织为主体元素进行划分,其中人是安全文化运行和实施的核心要素,因为人是组织建设中安全文化价值观和政策的直接接受者,而人的外层是组织层面,外部环境的变化因素又会对组织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土木工程安全文化模型中的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

(1)人的层面

文化是意识形态下的产物,是一种表现态度和行为的方式,土木工程建设中引发安全事故的最直接因素就是人的安全意识不高,由于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人的安全意识极低,土建工程的项目管理者对于安全文化的教育和指导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安全对于整个施工建设的重要性,安全文化从人的层面分析可以细分为安全态度、安全行为以及安全知识。

(2)环境层面

土木工程中安全文化一般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可将其分为特定和一般环境,对于施工项目而言,特定环境是指参与工程施工项目的利益相关者所处的一种环境,一般环境则是基于土木工程安全文化而言的经济、法律以及社会的环境因素。

因此,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环境因素需涉及社会文化、法律、经济以及利益相关者等层面。

(3)组织层面

土木工程建设的项目组织团队所涉及的类别比较广泛,致使安全管理的难度系数加大,因此为了保证整体项目的质量安全,其管理者需以组织文化为基础,建立一个高效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文化意识,及时的对安全隐患问题采取必要的解决措施,从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因此,组织层面的安全文化又可分为员工的参与、安全制度、安全培训、规章和指导方针。

人、组织、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制约又相互作用的关系,人不是规章制度的被动接受者,而是需要从实践中来吸取经验教训从而更好的鞭策组织安全制度的建立。

2. 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现状分析

2.1 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人是土木工程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行动者,也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由于工程施工单位封闭管理的工作存在缺陷性,其施工内缺乏安全警示牌,对于安全施工具有一定的影响,施工人员在进入工作时,并没有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训,基于其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而言,安全意识十分的薄弱,会给施工中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问题。

2.2 工程机械化水平低

面对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现状,无论从劳动强度还是施工难度而言,大部分的施工工序都是通过人工来完成的,由于成本以及技术的原因,其机械的运用依旧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从土木工程的整体建设而言,不仅使施工质量不能得到保障,而且人工化作业的施工效率比较低,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自身经验以及专业知识的缺陷,导致对于工序的精准度把握不够,误差较多,从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也会留有安全问题。

2.3 施工管理队伍专业素质水平低

由于土木工程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其复杂性极高,对于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是可以通过提前制定防范措施从而有效避免,但是由于在施工队伍中较大部分的员工专业化知识水平不够,造成整体的素质偏低,管理团队缺乏风险识别与风险管理的意识,当面对安全隐患的问题时不能够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当事故来临时,不能及时的进行控制和处理,施工人员对于施工过程中的预警能力还处于十分低的水平。

2.4 注重工期,忽视质量安全问题

土木工程建设单位是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为了能够降低施工成本,不合理的进行压缩工期是常见的现象,但是从表面看,不断的进行追赶工期,从表面看节约了成本,但是实际却给工程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问题,加班加点的现象会使得施工人员和管理者在精神和体力上出现漏洞,对质量管理容易造成忽视,导致最终的安全事故发生。

3.提高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的建议

3.1 强化安全意识,降低事故发生率

在进行土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存在危险因素都需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在施工现场的入口处或者比较危险作业的地方一定要贴安全警示语或者“安全施工”的路牌,从而提醒员工要注意安全问题,对于需要在高处进行施工作业的员工,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项目管理者需要定时或者不定时的向员工开展安全教育的活动,让施工工作者从内心和行动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3.2 施工单位健全制度体系,加强安全管理

施工单位必须充分的认识到一味的追求工程进度对于工程的危害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工的安排和计划,加强安全管理,需要重视对高新技术的使用,从而能够增强工程风险因素的应对能力,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

健全项目安全管理组织,确保安全的措施能够有效的进行实施。

可具体的根据施工员、安全员以及技术员的具体工作制定专业的知识教育计划和安全常识以及施工的教育技术,并加以监督和落实。

3.3 发挥政府监管作用,约束生产行为

在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的建设中,政府的监督管理机制能够直接影响安全管理工作落实的成败。

政府需要审时度势的依据土建工程的实际安全文化现状来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安全管理理念,加强对土建工程安全文化的教育、宣传和培训工作,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环境。

同时也要发挥政府对于工程质量的监督与管理作用,对于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工程需要严禁和打压,从而约束工程的生产施工行为,从本质上提高土木工程的安全文化建设步伐。

3.4 规范设计工程结构,提出安全防范措施

土木工程中设计单位的设计是否符合规范对于生产安全事故的产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设计方案的决策会给建筑的安全带来最为直接的影响。

因此必须要规范工程内容以及材料和设备上的结构设计。

设计单位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安全操作以及防护的需求,对于施工需注意的安全重点部位需要在设计文件中有所标识,对于施工中易发生的安全事故问题提出建设性的防护意见,从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建设作为影响社会以及人类生活较为直接的基础性建设,加强其对安全文化的建设十分具有必要性。

通过对土木工程安全文化模型的分析,能够分析出其安全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土木工程的现状问题提出一定的改善意见,提高其安全文化的建设,从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保障社会安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正.浅析我国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现状[J].科技风,,15(14):147-147.

[2]邱竹君.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评价[J].中南大学,,11(02):23.

中国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现状与分析【2】

摘 要:本文介绍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的基本概念,并介绍当前我国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安全意识匮乏、安全管理不到位、施工人员素质低等问题,提出通过建立安全文化模型、健全安全施工组织、提高施工人员素质等措施促进安全文化的建设,保障土木工程施工安全性。

关键词:土木工程;安全文化;安全管理

一、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的基本概念

篇3:标准化信息管理与信息安全研究论文

标准化信息管理与信息安全研究论文

摘要:当今国内绝大多数医院已具备一定信息化程度,作为一个医疗机构其信息化系统中必定存储着大量的病患身份、诊疗信息。随着整个社会环境对于保护个人信息私密性的需要越来越高,对医院来说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越发突出。该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医疗机构一些较普遍的信息安全管理缺陷,重点提出了对内部用户的身份鉴别、权限控制、行为审计等管理行为和如何引入一套标准化信息管理平台来提高信息管理效率、改善管理难题。

关键词:信息安全;标准化信息管理平台

1现有的问题

在许多医院特别是三级甲等医院常备的信息系统维护部门早已经具备,防火墙、网闸之类的边界防护设备也早已经是标准配置,对由外部网络对内部局域网的访问隔离等功能亦是非常完备。然而纵观近年来的各种官方、非官方渠道公布的各类医疗信息泄露事件,再结合自身的多年的信息系统管理实践,笔者无奈地发觉,安全事件的发生,完全由黑电脑的人等群体从外部攻破防火墙等防护措施的事例实在是九牛一毛,在绝大多数事件中,都有医院内部人员的身影,或独自、或内外勾结窃取医院数据用以牟利。当然,这并不是说想说明机构内部的员工是多么的不可信,绝大多数的同志还是好同志。笔者只是想指出系统内部的信息安全防护应该与外部边界防护一样重要。归纳了一些个人觉得较为普遍的安全问题如下。(1)网络内部访问终端数量庞大,有限人力下难以保证终端设备合法性和安全性。(2)缺乏标准化管理工具,导致管理效率不高。(3)对内部员工信任较高,对于其访问权限管理粗放。(4)由于使用者对本身私有账户概念的不重视,私有账户成了公共账户,导致身份鉴别如同虚设。(5)相关管理制度缺失,或制度执行不到位,导致空有技术手段,却无法部署到位。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个独立的问题,深入了看能发现这些问题背后是有关联性的。出于各种原因,大部分医院的信息部门可能只有寥寥数人,一人身负数职,难以做到专人专管,基于医院的规模大量的人力都投入在了日常繁琐的各类系统维护中。此既上述提到的第一点问题,结合第二点缺乏有效的管理工具,使得管理人员难以有精力对数量庞大的员工账户进行细致的权限分级管理。账户权限管理的混乱、低效,加上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及执行力又间接导致了员工为了完成工作相互“借用”账号。长此以往恶性循环。

2解决方案与实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走出这个死胡同,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制度缺失及使用者对私有账户重视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但现阶段可以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来尽量弥补,那目前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案是引入一套标准化信息管理平台来改进多年来的网络信息管理模式,帮助人们改善现状。一套标准化管理平台需要具备哪些功能才能够达到人们的需求,结合资料收集及多次实地调研,笔者总结出以下一些想法。

2.1网络准入控制

准入控制室此平台应该必须具有的基本功能,是为用户接入局域网的第一道关卡。其实传统的802.1x协议也能实现此功能,但并不能全面满足实际需求,实际部署时802.1x协议往往要求准入系统、交换机、客户端均出自同一厂商,才能有较好的准入效果。其次它不支持多种终端类型,一般支持主流的Windows系统,对于其他非主流桌面操作系统的支持非常有限,难以保证各类型终端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同时它不支持非PC类终端,例如网络打印机、网络摄像机、IP电话等。首先,理想的准入控制系统应该能支持多种准入协议方式,如:802.1X、DHCP准入、IPAM准入、SNMP准入、RDP准入、网关准入等,这些准入方式可以在用户环境中任意组合使用,提供更细颗粒度的.安全策略。达到灵活的部署方式和全面部署的可能。支持各类主流操作系统。其次,尽可能不用更新网络设备、不用改变现有网络拓扑结构,尤其是主干结构的情况下,实现系统的灵活部署。再则,应能支持外部认证源,如:LDAP/CA/Radius/AD域认证。这里提一下在上海市交通大学医院最后实现的实际应用场景中,认证功能与该院原有的AD域用户认证系统完美的结合。目前在该院实现了一套账户各个应用平台通用的状态,包括局域网准入系统;院内邮箱系统;人事信息系统;办公报告系统;HIS系统等。尤其是结合了人事信息系统后,由于其内嵌的工资查询、个人信息等私密度较高的模块,使得账户使用人对于自身私有账户的管理保密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从技术层面上很大程度地解决了原先一个制度层面上的问题。多平台的账户通用也使得员工免去了对多套系统不同账户密码记忆上的繁琐和困难,从而对新系统的接受度大大提高。最后,应能探测到终端设备的各类信息:IP、MAC、操作系统版本、上联交换机端口等。通过多元素结合判定终端是否为合法合规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将被隔离或者阻断。

2.2终端安全管理

终端安全管理是指对计算机类终端的强控制,应能实现资产管理、外设管理、软件下发、远程协助等主要功能。各功能描述如下:终端健康检查:检查终端硬件信息、防病毒软件、病毒库版本、系统补丁、系统弱口令检查等。终端外联控制:可实现控制计算机的多种外联方式,例如3G/4G网卡、各种拨号、多网卡、代理服务、静态路由等,并可以与准入控制功能联动隔离非法计算机终端。终端资产管理:自动收集计算机终端的硬件和软件信息,管理员可以对计算机终端的硬件和安装的软件进行查询,软硬件信息变更告警和审计。终端外设管理:控制计算机终端硬件外设的使用,启用或者禁用光驱、USB设备、打印机、Modem、串行并行口等等。终端软件分发:可以向计算机终端分发指定的补丁、各种类型的安装包、自定义文件。文件分发带宽优化及控制,可自定义并发分发数量。终端远程协助:管理员可以发起远程协助,在用户授权后,登录用户计算机终端桌面进行维护。

2.3网络访问控制

网络访问控制既是可以针对不同用户/用户组实现不同的访问权限分配,达到不同员工的不同访问需求。一般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通过客户端软件实现,集成在安装在终端上的客户端软件内,以安全策略形式实现基于用户、终端、子网定义访问控制。另一种是通过准入系统实现,系统服务器端在终端接入准入系统是直接向计算机终端下发访问控制策略.

2.4实名制行为审计

这又是一个标准化信息管理平台需要具备的一个基础功能,对用户的准入、退网、访问目的、访问端口等重要事件和时间节点进行记录,结合目前日趋普及的堡垒机的操作行为录像记录功能,为网络安全事件分析和审计、追溯提供重要的手段和依据。同时也应该要能提供包含安全事件、违规事件、入网用户、入网终端、终端检查等各类情况生产的可导出的统计报表。

2.5局域网可视化管理

这个功能主要是帮助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省却部分命令行管理方式的负担,在人力资源相对紧张的信息部门必不可少。实时网络发现:自动化网络数据收集,对接入局域网的设备进行实时或定期监视,能够发现各种主流网络类设备、服务类设备、终端类设备。自动化技术减轻管理员的工作量。IP地址管理:实时有效地对全网的IP地址进行管理和监控,简化IP地址管理,减少手工IP管理工作。发现非法或者异常使用IP地址时,可以给出安全告警信息,供管理员分析、定位和排障使用。丰富的IP分配记录和报表,以及灵活方便的搜索功能,提高IP地址管理效率。交换机管理:图形化方式管理交换机端口,兼容SNMPV1/2/3协议,自动化显示交换机端口下接的终端和设备信息。让管理员一目了然的掌握端口的连接类型:Uplink、单台终端、连接HUB等。与准入功能结合,即可提供端口级别的合规管理。与IP地址管理结合,可以提供故障、威胁定位的管理。

2.6局域网运行数据实施展现

许多网络管理员可能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大家管理着局域网,但对于局域网常常处于一种模糊的认识状态。人们不能非常明确地知道局域网内现在有多少人、多少终端、什么人正在使用;不知道主干链路带宽占用率现在是多少;不知道IP地址的使用情况;不知道是否有不合规的网络设备(如:私带的路由器、无线AP等)正在局域网内运行。当然人们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管理工具,使用多条操作指令分别去获取所需要的数据,但如果有这样一个平台能自动化记录一些这类的网络主要运行数据,并实时展示,能一目了然地查看比较,显然大家会很欢迎。

3结语

通过上述总结出功能需求,以此为据,经过多次、较长时间调查研究,测试试用,笔者最终确定了一套最大限度符合预计想法的标准化信息管理平台。该院于初正式将这套系统上线。经过半年多的使用,目前这套管理平台运行平稳,并从根本上改变着该院的网络管理模式,改善了曾经的管理难点。展望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类似信息管理平台涌现,功能更强大、策略颗粒性更细致化、与堡垒机整合实现更丰富的行为审计能力。更甚至吸收越来越多的单一管理工具的功能,实现统一界面接口的多领域的多元化的管理方式,自动化技术更多的引入,使运维人员的工作方式日趋便捷。这,也许正是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冯国登.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M].清华大学出版社,.

[2]赵树升.信息安全原理与实现[M].清华大学出版社,.

篇4:信息安全技术与数字证书研究论文

信息安全技术与数字证书研究论文

摘要:在科学技术水平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安全已经深入人心,信息安全技术也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方面,文章主要针对以数字证书为核心的这一信息安全技术进阐述。

关键字:数字证书;信息安全技术;研究讨论

在交通运输部中国海事局近期推广的“海事协同管理平台”中,除了账号密码验证登录以外,还加入了数字证书验证系统。每一名海事执法人员在“海事系统管理平台”中都有其独一无二的数字证书,并与其账号绑定。通过通过数字证书验证登录,不但操作简便,而且安全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受到了广大海事执法人员的一直好评。作者就以数字证书为核心的信息安全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1关于数字证书的特征分析

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科学水平的变化下,第三方证书的授权按中心(CA)签发了数字证书,其主要的作用需要通过因特网得以体现,其作为是数字信息的一种文件,是被用来证明和标志网络通信双方的身份。从数字证书定义中可以看出,其是权威性电子文档的一种,无论是公共密匙文件的内容,还是公共密匙的持有者身份信息都属于文档内容的范畴。在互联网中,我们可以借助数字证书的作用对身份进行验证。“公匙体质”是数字证书工作的基本原理,简单讲就是在信息认证、加密解密以及数字签名等过程中需要利用到相互配对的密匙。另外,私有密匙和公共密匙是“公匙体质”的主要划分,其中私有密匙是包括在个人用户的领域,用户可以读自己私有的传递信息进行签名或解密,在这样的操作下信心传输的完整性、安全性和准确性是可以得到保障的;公开的密匙则是由多人或一组共享,主要作用是认证和加密信息。

1.1唯一性

根据用户身份和需求的不同,数字证书可以进行不同网络资源的权限设置,即是用户只有在申请通过以后,才可以正常的使用经过设置后的网络密匙,这样一来唯一性的数字证书便得到了保证。

1.2方便性

数字证书无论是在开通、申请,还是在使用等环节都能体现出方便性,用户即使不具备任何的专业性知识,依然可以掌握它。并且后期维护数字证书的工作具有难度低,量小的优点,因而不需要特别专业的人也能够对其应用自如。现如今,其广泛被使用在网上办公、发送电子邮件以及网上交易等活动中。

1.3安全性

信息安全技术若是将数字证书作为核心,其能够有效的对网络信息进行认证、加密以及数字签名等操作,即使是在传输信息的过程中出现丢失或恶意拦截的现象,用户依然可以借助数字证书的作用保证他们不会盗用信息,这样也讲过安全的信传输过程提高了。

2关于数字证书在信息安全技术中的`重要性

2.1基础设施的授权管理

在PKI的支撑下可以安全、稳定的进行基础设施授权管理(PMI)操作,其能够从应用系统中将授权管理的功能分离出来,向网络提供管理和访问控制的权限,并能够进一步开发和维护权限管理系统以及简化访问控制的工作。另外,属性证书是PMI权限设置和授权结果的凭证,用户访问资源的权限可以通过属性证书中相关内容的作用被相关的网络信息安全平台控制,而用户系统应用的控制又可以通过业务系统中相关权限的策略被应用该系统控制。

2.2公匙基础设施

公匙基础设施(PKI)作为网络密匙管理平台的一种,是遵循既定标准形成的,在PKI的作用下,用户可以实现数字签名、信息加密等内容。对于一些大型的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来讲,数字证书的注销、申请、换证和认证等内容都包括在PKI中。

2.3应用数字证书的子系统

为了将数字证书在信息安全技术中的核心作用发挥出来,就需要间数字证书的一个应用平台建立起来,也就是应用子系统,其能够完成对网络信息的认证、加密以及数字签名等内容。一般情况下,我们将数字证书应用的子系统分成两个部分进行研究,分别是应用系统和平台接口以及整体框架。

(1)应用数字证书的整体框架

总是将应用服务区域、客户区域以及代理服务区域等三部分归纳到数字证书应用的体系框架范畴。代理服务区域主机被认证权限控制以后,数字信息的权限、加密以及认证等内容也会被控制,此时在客户区域内的信息就可以借助服务器的作用被安全的在应用服务区域中传输。对于存在宝贵数据资源的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需要通过服务器的作用,将所有的重要信息都在安全网络的环境下进行保护。我们有专门的一个系统的以数字证书作为核心的信息安全技术控制的机制,首先需要做的是在客户端安全代理程序的作用下将申请用户的身份信息记录到认证系统中,待请求查询通过以后就可以使用,随后需要通过上下文身份认证信息的随机码签字系统来验证用户的有效信息,由于有大量的英文字母和数字存在于数字证书中,因而有效认证用户身份信息的工作必须通过数字证书的作用来实现。在数字证书中能够将128位身份验证码生成,并且每一个验证码都具有显著差异性,即是生成的这也个密码不但是唯一的,而且的复杂的,这样才能够使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数据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能获得保证。

(2)数字证书应用系统和平台接口

在信息安全技术中存在的数字证书能够将一个开发性的接口提供给应用程序中的服务器端口和客户端口,其接口的形式主要有四类,分别是COM、JAVA、WINDOWS以及DLL。对于数字证书用用系统和平台之间的接口而言,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功能得以实现,如:验证签名、查询数字证书状态、加密数据信息、数字签名以及用户身份认证等。

3总结

总的来讲,以数字证书为核心的安全信息技术其主要是通过认证、加密以及签字等内容来实现的,从而使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的互联网信息传输的工作得到保证。另外,由于使用者不需要熟练掌握任何的操作技能和专业性知识就能够良好的控制操作流程,可见,其具有维护简单、操作难度小等有点,这样一来以数字证书作为核心的安全信息技术也能够取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主要是通过对数字证书在信息安全技术中应用方面的研究,研究的内容涉及到多个方面,如:建立实施数字证书的应用子系统、公匙基础设施以及授权管理的基础设施等,其目的是为了向日后同行业者的相关研究提供有效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李燕.关于数字证书为核心的信息安全技术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07:11-12.

[2]刘志坚.出版业CA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北方工业大学,.

[3]李宏建.无线Mesh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4]曹亚南.基于证书的ERP系统用户分级控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

[5]林钇霖.基于PKI的身份认证系统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2.

篇5:配电安全保障与安全管理研究论文

0引言

由于配电的运行稳定性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运行稳定性,需要解决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但部分配电企业对安全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安全问题频频发生,甚至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有一定的威胁,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需要提高管理力度,完善安全保障体系,提高配电运行稳定性,保障人们能够正常用电。

1配电存在的安全问题

(1)安全意识不高。

配电运行的过程中,存在安全意识不高的问题,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部分配电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甚至部分工作人员在线路上晾晒衣服,容易发生线路安全问题,影响人们的正常用电。第二,部分员工对配电工作的了解程度不高,进而在开展相关工作时,没有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工作,导致线路容易发生故障问题。

(2)线路存在安全问题。

配电运行的过程中,线路存在安全问题,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部分员工在配电工作中,没有合理控制配电工作量,部分设备在运行时,存在负荷运转、超时运转的问题,导致设备容易发生故障问题,影响正常供电。第二,部分配电企业施工设备过于老旧,甚至设备中的材料质量不达标,导致设备在运行时设备容易出现故障。

(3)安全管理不完善。

配电运行的过程中,存在安全管理不完善的问题,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部分配电企业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甚至相关的行为规范也不完善,在配电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人为导致的事故,影响配电安全。第二,部分企业对配电安全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员工的安全意识不高,甚至部分员工的专业能力不高,影响配电工作效率。

篇6:配电安全保障与安全管理研究论文

(1)提高安全的重视程度。

在研究配电安全保障与安全管理时,需要提高安全的重视程度,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为了能够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定期开展员工大会,例如:在会议中可以为员工讲解安全工作方法,用电、配电的安全方法,提高员工安全工作重视程度。另外,管理人员可以在培训的过程中,为其展示安全方面的实际事故,使员工能够提高对安全事故的重视程度[1]。第二,由于部分员工的综合能力不高,甚至缺乏职业道德素养,为了提高其安全意识,需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2)完善配电安全保障体系。

在研究配电安全保障与安全管理时,需要完善配电安全保障体系,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为了提高配电工作的安全性,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落实这一制度,使员工能够提高安全施工意识,例如:在制定管理制度时,管理人员需要先了解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工作情况等,之后根据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应用这一方法进行管理,使员工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2]。第二,由于配电工作中的配电箱、防雨措施等方面与设备安全有一定的`关系,进而在安全管理时,需要对这一部分进行安全管理,使其能够进一步提高运行稳定性。另外,由于员工的工作能力与配电稳定性有一定的关系,进而在需要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安全施工培训,使其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施工能力,保障电网运行稳定性。

(3)加强配电管理。

在研究配电安全保障与安全管理时,需要加强配电管理,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由于配电管理与设备运行稳定性有一定的联系,在配电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将员工分为几个小组,并将配电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划分,例如:员工在进行配电安全检查时,需要对线路磨损情况、零件运行情况等方面进行检查,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提高配电检查准确性,需要在检查时将各个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记录,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提高员工对检查工作的重视程度。第二,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配电运行稳定性,需要检查线路的布置情况,并将线路布置中存在问题的部分进行记录,在整理结束,设计人员需要重新设计线路的布置方法,避免其在车流量、建筑较密集的区域,提供线路运行安全性。

(4)提升电网运行质量。

在研究配电安全保障与安全管理时,需要提升电网运行质量,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由于部分企业设备中的零部件较老旧,对电网运行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进而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运行质量,企业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更换设备中的零部件,使其能够进一步提高运行稳定性。第二,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配电运行效率,管理人员可以引进先进的电气设备,并将其应用到设备中,使其能够进一步提高运行稳定性。另外,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配电运行质量,可以聘请配电专家,为员工进行培训,使其能够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减少工作中的人为失误,提高配电安全性。但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员工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高,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可以在培训之后对员工进行考核,并将综合能力不高的员工辞退,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促进员工进一步提高综合能力。

3结论

综上所述,部分电力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强,没有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工作,导致配电常发生安全问题,对人们的正常用电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改善这一现状,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其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与安全意识,并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设备检查频率,将其中存在问题的零部件进行更换,提高设备的运行稳定性,促进电力企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海民.县级供电企业配电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36):193-194.

篇7: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研究论文

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研究论文

摘 要:引言 采矿工程具有作业环境复杂、结构多变、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安全事故,从而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鉴于此,在采矿工程中,工作人员必须掌握采矿技术要点,采矿企业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强施工 。

关键词:施工安全论文

引言

采矿工程具有作业环境复杂、结构多变、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安全事故,从而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鉴于此,在采矿工程中,工作人员必须掌握采矿技术要点,采矿企业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强施工安全管理,从而保障采矿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安全,这对于中国采矿行业来说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采矿工程的技术特点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安全意识普遍提高,使得工作人员在采矿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对于危险的认识也越来越高。因此,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与规范,并严格要求采矿企业按照规定要求来进行施工。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仍然有较多的采矿企业在采矿工程开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使采矿工作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在采矿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与矿产市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采取科学合理的采矿技术。而采矿工程的采矿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采矿技术类型多样

目前,随着中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各种类型的采矿技术也竞相出现在采矿行业中。而采矿技术的应用方式与适用程度会由于开采的矿产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举例来说,作为采矿工程中最为常见的井下采矿技术,长壁开采技术会经常应用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但是却不适宜应用在金属矿产的开采中,这是因为金属矿产的矿层厚度及其储量均与煤矿存在较大差异,而针对该种情况,在对采矿技术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就需要根据矿产的不同进行判断与选择。

1.2采矿工艺技术复杂程度较高

从安全性与生产效率这两大方面来说,井下采矿工艺与露天采矿工艺技术二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与露天采矿工艺技术相比,在采矿工程中应用井下采矿技术,开采安全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实现,而且还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与制约,为了确保每个环节安全进行,需要提前准备。而且从井下开采工艺技术来说,其复杂程度较高,在实际采矿工程进行过程中,对于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也十分高。

1.3采矿技术发展快

与其它行业相比,采矿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十分快,这是因为鉴于采矿行业的需求,采矿企业对于采矿技术的研究力度越来越大,而且更多的人才投入到采矿技术的研究中,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采矿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2采矿工程的采矿技术应用

2.1采场围岩中控制技术的应用

相关技术人员在对采矿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不断完善采场围岩的控制理论,应该充分了解采场围岩的基本情况、岩石结构及采场周围的情况,并且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整个矿区的环境,还要合理分析存在较大难度的采矿层的构造、倾斜度及其稳定性等;在某些情况下,采场的环境较为恶劣,则需要对支护围岩与同放顶岩层之间的作用情况、支护效果与支护技术等进行检测与分析,从而不断完善相关技术。此外,为了有效预测与防治冲击地压等问题,应该分析部分岩层的控制技术,从而提高采矿效率,保证采矿工程的整体质量。

2.2深矿井开采技术应用

从目前的采矿工程施工来看,冲击矿压防治与控制、瓦斯与热害处理及井巷布置等是采矿工程的几个关键技术。从深矿井的开采情况可以得知,深井围岩结构与应力场分布研究技术、深井作业场所环境变化的观测技术、深井冲击矿压的监测与防治技术等正在不断发展与创新,这对中国采矿事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采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探讨

3.1制定与落实管理机制

在采矿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合理的管理机制的制定与落实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采矿工程各个施工阶段施工的内容不同,要以此为依据,明确各个岗位的作业流程及责任人,使全体员工都能够正确认识并重视安全管理,这不仅能够保证采矿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且对于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还需要将上级安排的任务与施工安全管理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从而有效落实安全制度,同时,还需要提升工作人员的施工安全意识,从源头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需要加强施工安全的管理力度,以不同岗位员工实际工作的.情况为依据,进行一定奖惩,从而保证整个采矿工程的施工安全。

3.2明确安全与企业效益之间的关系

a)采矿企业需要明确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是需要立足在施工安全性的基础上实现的,施工安全与企业效益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企业在制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之后,应该要求采矿工程施工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够严格地按照规范标准进行,从而在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增加经济效益;b)企业还应该协调安全与经济效益二者之间的关系,尽最大可能降低由于安全管理的疏忽而出现经济效益受到影响等问题的可能性,从而在施工安全的基础上,实现采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3提高企业安全科技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采矿企业而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其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同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企业管理者需要认真研究采矿工程的安全生产内容,同时,积极推广相关安全科技成果,另外,为了从根本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还需要不断优化采矿工作的环境。此外,为了使采矿工程能够实现现代化生产的高生产率与高效益,企业需要不断增加生产技术方面的投资,使施工安全管理与控制的能力不断提高,进而实现企业在安全生产环境下高产高效的目标。

3.4重视与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

采矿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全体员工,因此,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需要全员参与才能做好。因此,采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活动,并组织工作人员参加,从而使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不断提高,其安全施工意识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升,进而为企业塑造出一支既有较高的工作水平又具备较高安全施工意识的员工队伍,从根本上保证采矿工程的施工安全。

4结语

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促进采矿行业的发展。然而,由于采矿工程的整体环境较为复杂,采矿技术类型较多,不同的矿产需要不同的采矿技术,因此,在采矿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合理的采矿技术,并制定施工安全策略,从而使采矿效率与施工安全性得以有效提升与保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企业应该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施工安全意识,从根本上保证采矿工程施工安全,进而提高采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史贵栋.现代化采矿工艺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119.

[2]侯利强.煤矿采矿工程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分析[J].煤矿现代化,2015(1):51-53.

[3]陈田林.我国采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技术与市场,(7):60.

篇8:饮水安全工程施工与成效研究论文

饮水安全工程施工与成效研究论文

摘要:通过对天祝县西大滩乡坝堵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详细介绍了饮水安全工程施工、规模、产生效益,从而确保了对当地山区农牧民群众饮水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饮水安全;工程措施;工程效益

1概况

项目区属山前剥蚀石质低山丘陵二阴高寒山区,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居住着藏族、汉族等多个民族,共有297户1293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26人,占全村人口的25%,区域内共有山坡旱地172.67hm2,人均0.13hm2,当地群众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业、畜牧业以及劳务输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豌豆等,人均纯收入年仅1387元。项目区地处祁连山东段乌鞘岭北部、祁连山中高山区,位于天祝县北部干旱山区,距县城西南105km,属天祝县西大滩乡,南靠天祝县华藏镇、西靠天祝县朵什乡,东邻古浪县和天祝县东大滩乡,北与古浪县接壤;在地理位置上属于石羊河流域祁连山中高山区,境内地形变化复杂,植被良好,局部基岩裸露,总的趋势是由南向北逐渐倾斜,境内群山连绵,山多地少。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项目区地处祁连山东段乌鞘岭北部、祁连山中高山区,海拔2656~2981m,以阴湿高寒、半干旱为基本特征,行政区划属天祝县西大滩乡。水源地位于古浪河上游的小滩河支流坝堵河上游牛圈沟沟谷内,牛圈沟沟长约6.5km,沟谷形态上游呈“V”字形,下游呈“U”字形沟底一般宽约30~50m,两岸山坡较陡,植被较好,沟谷内有泉水溢出形成地表径流。区域地层岩性由第四系冲、洪积物形成,两岸主要出露三叠系(T3)地层,为一单斜构造,其地层岩性为灰黑、灰绿色砂质页岩与粉细砂岩互层,夹中细砂岩、炭质页岩及薄层劣质煤。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供水高程控制要求,牛圈沟沟谷内长年有地表径流,其水源主要是上游祁连山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天然降水补给。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地层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孔隙潜水水位埋深1~2m,随季节性变化而升降。截引处地下水补给条件良好,无相邻侧沟滲漏的'通道。

3实施范围及饮水不安全区类型

项目区涉及西大滩乡坝堵村的4个组,297户1293人和1所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根据《武威市农村饮水安全调查评估报告》饮用水不安全类型为其他饮水水质超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问题。解决人口均在《武威市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饮水不安全范围内。工程设计在乌鞘岭北部古浪河上游。工程设计供水规模为124.33m3/d。工程主要新建长度为40m,截引1处,40m3、50m3蓄水池各1座,修建建筑面积12m2设备间一处,安装二氧化氯消毒设备1套,铺设输供水管道31.814km。修建各类控制(分水、减压、消防、检查)井15座,解决西大滩乡坝堵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工程概算总投资93.07万元,其中,建筑费73.09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费5.79万元,设备及安装工程6.61万元,临时工程费2.34万元,独立费用5.24万元。

4建设管理及运行管理

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遵照省水利厅、省卫生厅、省发改委联合下发的甘水发〔〕270号文件《关于下发甘肃省农村人饮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加强项目的组织实施,保证项目按计划进度完成。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落实计划、落实投入、落实项目、争取投资、协调资金、规划设计、技术指导等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下设技术服务小组和质检小组,由天祝县水务局抽调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专业人员组成,做好技术服务。

5经济评价

从国民经济评价主要指标来看,其经济内部收益率为9.3%,高于社会折现率IS=8%,经济净现值为8.18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1.07,大于1.0。从财务评价主要指标来看,财务内部收益率为4.17%,大于基准收益率4%;财务净现值为1.36万元,大于零。静态投资回收期14.4年,符合类似建设工程投资回收期小于的相关规定。

篇9:信息安全审计机制研究与设计论文

信息安全审计机制研究与设计论文

1多维信息安全综合审计模型

信息安全综合审计工作涉及的对象和场景很多,其全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维集合体,为形成体系化的综合审计框架,十分有必要建立一个多维的综合审计模型,并通过模型确定达到信息安全综合审计治理预期目标需要涉及的详细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确定综合审计体系包含的具体审计模式,确定各研究内容间的具体依赖关系,为信息安全综合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全局视图[2]。多维信息安全综合审计模型的建立,旨在对系统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不可否认性和可核查性这6个方面的要求,最终的目标是对信息安全的整体性保障。在此目标下,根据信息安全审计全过程所涉及的各要素特征,划分为审计对象、审计模式和审计管理3个维度,同时为各维度确立了4个属性,体现各维度的信息构成完整性,以立方体形式对信息安全综合审计体系全过程进行描述。

1.1审计对象维度

审计对象是信息安全活动的核心标识载体,是描述信息安全事件不可或缺的要素,根据信息安全活动的特点,将审计对象划分为人员、时间、地点、资源4个属性。人员人员是信息安全活动产生的源头,除了广义上的人员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外,还需延伸到其在信息安全活动中使用的账号、令牌、证书等个人标识信息。时间时间是信息安全活动的窗口,任何信息安全活动都会产生时间戳,可用以标识信息安全活动的开始、结束及其中间过程。地点地点是信息安全活动发生的位置,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地理位置信息,还包括网络空间中源IP、目的IP等位置信息。资源资源是信息安全活动所依赖的先决条件,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工具软件等一切必要的资产。

1.2审计模式维度

审计模式是综合审计的具体运用,是综合审计模型的关键集成点,根据信息安全活动的具体类型和场景,将审计模式划分为运维操作、数据库应用、网络应用、终端应用4个属性。运维操作运维工作是支撑网络和信息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但运维人员掌握着系统的高级权限,由此带来的运维风险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引入运维操作审计管理机制。运维操作审计的核心是加强对运维人员账号和权限的管控,即在集中运维模式下实现运维人员与目标系统的逻辑分离,构建“运维人员→主账号(集中运维账号)→授权→从账号(目标系统账号)→目标系统”的管理架构,并对具有唯一身份标识的集中运维账号设置相应的权限,在此架构下实现精细化运维操作审计管理[3]。数据库应用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库是最具有战略性的资产,其黄金价值不言而喻,数据一旦被非法窃取,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运维层面的数据库安全可通过运维操作审计来实现,数据库审计的核心应是加强业务应用对数据库访问合规性的管控,建立“业务系统→SQL语句→数据实例→返回结果”的识别监听架构,将采集到的业务系统信息、目标实例对象、SQL操作动作等信息进行基于正常操作规则的模式匹配,并对应用层访问和数据库操作请求进行多层业务关联审计,实现业务系统对数据库访问的全追溯[4]。网络应用无论数据中心内的信息系统还是办公区内的.办公终端都会产生大量的网络流量,加强对网络流量的识别和分析,是发现违规行为的重要途径。网络应用审计的核心是通过网络监听技术,建立“用户(业务系统)→交互对象→网络流量→分类识别”的管理架构,对各类网络数据包进行协议分析,其重点是要对网站访问、邮件收发、文件传输、即时通信、论坛博客、在线视频、网络游戏等典型应用进行区分和记录,达到对用户及业务系统间双向网络应用的跟踪审计[5]。终端应用终端是信息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同时也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无论是服务器还是办公机,要么是应用的发起者要么是接受者,是信息安全事件的落脚点。终端应用审计的核心是通过扫描和监控收单,建立“主机→安全基线+介质→数据交换”的管控架构,对终端补丁安装、防病毒软件、文件下载、文档内容的安全基线进行记录审查,并对移动存储介质与外界发生的数据交换进行跟踪记录,实现对终端各类行为审计的全覆盖。

1.3审计管理维度

综合审计管理的目的是要实现对信息安全风险的全面治理,需包括事前规划预防,事中实时监控、违规行为阻断响应,事后追踪回溯、改进保护措施,根据综合审计管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特点,将控制、监控、响应、保护定义为该维度的4个属性。控制指按照权限最小化原则,采取措施对一切必要的信息资产访问权限进行严格控制,仅对合法用户按需求授权的管理规则。监测指对各类交互行为进行实时监控,以便及时发现信息安全事件的管理规则。响应指对监测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阻断、及时处理的管理规则。保护指对监测到的各类交互行为进行记录回放、并积极采取改进保护措施的管理规则。

2信息安全综合审计治理闭环管理机制

在多维信息安全综合审计模型基础之上,按照全过程的管理思路,应以综合治理为目标导向,对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闭环管理,研究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的关联关系,形成相互补充、层层递进的闭环管理机制。

2.1事前阶段

制定统一的安全审计策略,以保证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为核心,实现对用户身份和访问入口的集中管理,严格权限管理,坚持用户权限最小化原则,注重将用户身份信息与网络和信息系统中的各种应用与操作行为相结合,保证审计过程与审计结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2.2事中阶段

实时监测运维操作、数据库应用、网络应用和终端应用产生的数据,通过规则及时发现违规信息安全事件,做到实时响应、实时处理,并通过多个维度将各种基础审计后的安全事件有机地整合起来,做到信息安全事件的全记录、全审计。

2.3事后阶段

对各类审计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及归档入库,为安全事件的准确追踪和回溯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对信息安全事件进行深度分析,查找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执行有针对性的弥补措施,并更新信息安全审计策略,形成良性的管理机制。

3信息安全综合审计系统架构设计

3.1技术架构

信息安全综合审计系统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各业务系统与网络设备运行独立,信息集成和交互程度较低,服务器、交换机、办公终端都是独立的审计对象,均会产生大量的审计数据,但又缺乏集中统一的审计数据管理视角,构建对审计数据的统一处理能力应是综合审计体系建设的核心思路,信息安全综合审计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就在于对可审计数据的采集,以及对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因此必须在多维信息安全综合审计模型框架下,建设“原始数据收集→数据标准化处理→审计事件分析→事件响应与展现”的全过程处理过程,实现从采集到展现的一体化综合审计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事件分析和事件响应4大功能模块。数据采集对网络中的数据包、主机中的重要数据的操作行为、操作系统日志、安全设备日志、网络设备日志等原始数据进行收集;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变为日志,存储到数据库中,并交付“事件分析”模块;事件分析对标准化处理后的事件进行分析、汇总,同时结合人员信息做出综合判断,有选择地将分析结果发送到“事件响应”单元,并进行存储与展现;事件响应对分析后的结果做出反应的单元,可以结合其他的安全措施对事件做出中断会话、改变文件属性、限制流量等操作。

3.2业务架构

安全综合审计应保证审计范围的完整性,只有范围覆盖得合理且全面,才能保证信息安全审计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才能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同时,过大的系统覆盖维度又会使审计点过多,导致审计体系无法贯彻落实。因此,应在多维信息安全综合审计模块框架下对运维操作、数据库应用、网络应用和终端应用开展审计工作。通过对运维操作、数据库应用、网络应用、终端应用等各类审计关键技术的整合,充分运用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展现等手段,构建完备的综合审计知识库,再结合信息安全实际环境和治理策略,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规则,实现信息安全治理工作技术与管理的统一,从根本上提高信息安全综合治理能力[6]。

4结语

本文针对信息安全综合审计体系开展了系统研究,构建了涵盖运维操作、数据库应用、网络应用、终端应用4种模式下的多维度、全过程信息安全综合审计模型,提出了信息安全事件综合治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为面向治理的信息安全综合审计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还从技术和业务两个层面对信息安全综合审计系统的架构进行设计,用以指导信息安全综合审计理论的落地和系统的建设,对推动当下信息安全治理工作及应对未来更加复杂的信息安全挑战具有积极意义,是对信息安全主动防御、全局防御的有益尝试。

篇10:投入产出理论与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研究论文

投入产出理论与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建筑工程行业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呈现出加速前进的趋势。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由于技术的进步已逐渐接近成熟,建筑工程项目也在不断向规模更大、结构更复杂以及先进技术运用更多的方向发展。而与此同时,上述变化也导致了施工安全问题逐渐加大,由安全事故所引起的各种损失也更为严重。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着项目的预期收益,也影响着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对于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效率以及投入产出理论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两者的融合方案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投入产出;工程项目;理论融合;安全管理效率

1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效率概述

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十分关键,它不仅可以保证工程的进度,保证项目施工的正常进行,还可以减少安全事故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因此,企业务必要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给予足够重视,努力提升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不能因为担心成本增加而在安全防范措施的施行上有所疏忽或者减少必要的投入。但另一方面,虽然安全管理十分重要,企业也不能盲目的一味地进行安全建设,同样要对投入的成本进行仔细的斟酌和权衡。在安全措施方面投入过多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会影响到企业的预期收益,导致资源的过度投入和浪费,这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如何对安全管理投入的多少进行合理把握,从而进一步提升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效率,是很多企业所面临的一大困境。

2安全管理投入理论内涵分析

2.1安全管理投入概念的界定。安全管理投入指的是在工程施工中,管理人员在预防事故的发生、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减少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方面所投入的各种资源,其目的是为了保障项目施工的安全,降低事故发生所带来的危害。建筑工程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具有很大的必要性,虽然该投入不像在质量和进度等方面的投入那样可以给企业带来较为明显的效益,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效果,但它却是企业建筑施工项目的最为重要的一道保障,可以极大地消除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同时,这也是对企业利润的一大保障。2.2安全管理投入相关的经济学特性分析。在进行安全管理的投入时,有必要对所投入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优化资源分配方案,从而使较小的资源投入带来较大的安全保障效果,为企业降低成本。因此,有必要对投入的资源进行经济学方面的分析,从而对其经济特性有较好的了解。安全管理投入的经济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收益不确定性。由于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否属于概率性事件,其所造成的损害同样也是不确定的,这就使得安全管理投入的收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投入的多寡并不会直接对项目收益造成影响;第二,保障性。该特性指的是安全管理投入在施工项目中实际所起到的是一种保障作用,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并不能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第三,有效产出的确定性。虽然安全管理投入并不能直接带来明显的效益,但它在减少工程项目中的安全隐患以及降低安全事故所带来的损失方面的巨大作用是可以确定的;第四,边际效益降低性。该特性属于一般的经济学范畴,在此指的是当安全管理投入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对其进行增加所带来的效益将会出现逐渐降低的态势,即安全管理投入存在最优值,可作为企业在把握安全管理投入力度时的参考。2.3安全管理投入辐射范围的界定。在现阶段,由于计算方式的缺陷,使得安全管理投入的估算只能包括直接性的投入成本,而不能将间接的投入成本进行反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安全管理成本的准确性大大降低。另外,在安全管理的成本投入中,不仅包含了在对事故进行预防和处理时的费用,还要包含事故发生之后所造成的财产等的损失以及为减少该损失所投入的费用,这样一来才能将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所有费用都囊括进来。2.4安全管理成本体现主体项目分析。安全管理的成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备和设施的购买费用。在实际施工中,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有时会需要购置一些特殊的安全防范设备,从而抵御管理失误或者自然环境所带来的风险;第二,相关机构和部门的费用支出。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相关部门在进行安全管理时难免会产生一定的费用,这对于安全生产来说是必要性支出,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第三,信息系统费用。在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安全管理中引入了信息系统,这一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信息系统的信息收集、分析、风险监控等功能,极大的保障了施工安全。

3安全管理产出理论内涵分析

3.1安全损失的组成项确定。工程项目在发生事故时所产生的安全损失主要分为两类: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前者又包括了直接性和间接性损失,直接性损失指的是事故直接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属于事故带来的最主要的损失,是相关部门应给予足够重视的地方,而间接性损失则指的是相关设备的损坏所带来的维修费用或更换费用的支出,属于较次要的部分。无形损失的度量比较困难,它对于企业的影响无法用实际的数字进行表现,一般指的是企业为了提升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而采取一定措施所支出的费用,其特点表现为:获利空间的减少、信誉的受损、施工生产率的降低以及心理上的影响。3.2安全管理产出辐射范围的界定。安全管理的产出主要是在事故发生时及发生后所造成的安全损失的大小,包括上述的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当安全管理水平较高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无形的效益,例如提升企业的信誉,从而间接增加了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4投入产出理论与安全管理效率融合的分析

将投入产出理论与安全管理效率进行融合,即将安全管理投入与安全管理产出之间的比率作为安全管理效率的值,从而可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首先要对投入和产出进行一定的计量和合理的评价,通过将整个工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进行统一核算来计算投入总成本,再根据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以及安全损失的衡量等对所避免的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估算,可求得安全管理产出的大小,其次是计算二者的比率,得到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效率,最后可得出各组成因素间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现代建筑行业的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关系到工人的安全和企业的财产,还对整个行业甚至社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本文对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效率以及投入产出理论进行了仔细分析,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了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周智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蔡守华,周明耀,叶志才.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估方法[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

[3]李舒亮.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效率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篇11: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控制研究论文

1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

1.1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

1.1.1高空作业

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难免遇到高空作业,高空作业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通常情况下,防护不当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在安全管理中,必须做好临边作业、洞口作业、悬空操作等安全控制,对所有防护设施都进行仔细检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之后再投入运行。

1.1.2施工机械

施工机械设备是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控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常规性的管理,比如维修、保养等,最大化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临时施工时,需要做好接地工作,并派专人进行现场监督管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1.3消防问题

完善的防火责任体系也是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消防器材应准备充足,严禁擅自挪用,同时制定明火使用规则,在进行焊接时,安排相应的消防管理人员,认真电力工程的防火工作,确保安全施工。

1.2电力工程建设安全控制措施

1.2.1做好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定期演练

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应对安全施工环节,最大化的降低安全事故所导致的损失,因此,施工单位必须成立专门的应急小组,以便能够及时的发现并分析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对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危险部位、危险环节、危险源等做好应急预案并制定管控措施,而且还要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以便能够将安全落实到具体的人和区域,确定应急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实施应急预案的演练,全面提升应急能力。

1.2.2建立电力工程安全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电力工程建设安全评价体系,对所有施工设施、电力设备、运行系统等进行综合评价,从根源上确保安全控制措施满足技术规范的标准要求。通过对技术规范、危险部位、危险源等的分析,对电力工程建设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严重程度进行把控,并制定有效的安全防范控制措施。此外,在决策过程中,决策人员根据安全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选择最佳的安全防范控制措施,强化电力工程建设的科学化、系统化,达到电力工程安全管控的目标。根据电力工程建设安全体系的相关内容,对电力工程建设存在的潜在危害进行识别,按照电力工程建设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选取最佳的安全决议,从而使电力工程建设安全处于管控之中并为制定安全防范措施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

1.2.3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安全管控监督

在电力工程施工开始前,对所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提升其安全管控意识,提高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电力工程建设存在很多危险因素,只有按照规范操作,才能保证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性。针对电力工程建设的特点,对不同岗位任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并编制有效的安全技术管控措施。并由专业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组织方案培训。电力工程建设中应将“安全第一”放在首位。对每个施工环节,都要严格的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施工。根据电力工程建设的自身特点,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进行动态控制。同时,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清楚所在岗位上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在培训的过程中,促进新老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此外,将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大胆运用高科技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加强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监管,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采取有效的安全监管方案,提高电力工程建设管控的有效性。

2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

2.1电力工程中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性

质量是任何企业的生命线,电力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民生,对所有和电相关的企业单位、小区居民等社会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应以社会、经济、技术为背景,采用先进的管控技术和方法,提高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这整个建设过程中,可以调动一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因素,以提高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为最终目的。因此,质量管控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不仅关系到电力工程建筑质量的好坏,而且还关系到施工企业的整体形象。

2.2电力工程建筑中质量管控策略

2.2.1贯彻落实质且管理体系

电力工程建设应推行项目经理质量负责制,如图2所示:①项目经理对电力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管理进行负责,全权负责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在各个分部分项工程中落实质量目标。②电力工程监理单位要严格按照建设监理规范和行业标准对工程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进行质量监督,对电力工程建设质量进行严格把控,未经监理单位验收严禁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③各参建单位定期举行工程质量分析会议,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进而提高电力工程的质量。建立QC小组,调动现场所有管理人员进行电力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的积极性,通过多种形式将先进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和实际工程相结合。

2.2.2材料的管理

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工程材料,而工程材料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因此,做好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必须加强工程材料的管理。①把控市场动态,特别是要充分了解电力工程建设的材料供应商,避免材料供应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不但要控制材料的质量还要对材料的采购成本进行控制,确保电力工程建设材料的.质量。②加强工程材料的运输管理,由于电力工程建设材料中会出现大量的易碎、易污染、易变潮的材料,为了避免这类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应加强材料运输中的监控,同时材料的卸载和堆放也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③加强进场材料的质量管理,所以进场材料都需要经过质量检测人员的严格检查,包括材料的规格、型号、质量保证书、性能等,确保材料的各项参数度能达到电力工程建设工程对材料的要求。

2.2.3对变更方案的管理

电力工程建筑规模大小不一,在工程施工前,都会根据电力工程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方案。为了保证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但是,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却存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会对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方案的变更和调整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进而对变更方案的质量控制成为电力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关键之一,为了解决电力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对变更后的方案进行多次审核,确保方案变更的合理性和完善性,然后在用来指导工程的施工,避免施工方案变更过程中存在漏洞,进而对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造成影响。

3结束语

总之,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安全管控和质量管理是相互渗透的,只有将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都落实到每一个工序中,将安全、质量管理理念都融入到电力工程建设中,才能最大化确保电力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才能保证电力工程建设中各项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从而为电力施工企业的稳步发展和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祖钢.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

[2]金燕峰,索晓娣.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控制的分析[J].科技视界,2015(19).

[3]郑晨.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3).

[4]赵健男.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管理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24).

篇12: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也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为医疗系统的数据互通和监督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医院网络监督管理也存在运维负担过重、安全性较差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了医院网络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鉴于此,本文针对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我国的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医院信息安全;系统监控;管理平台

现阶段,我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发展顺利,医院网络数据管理与实时监控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院信息安全和系统监控的稳定性提出了质疑。这不仅是医院当前发展面临的窘境,也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必须跨过的障碍。因此,必须加强对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建设的重视程度,提高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医疗数据服务,提高我国医院医疗水平质量的同时,增强医院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程度。

篇13: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研究论文

我国的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建设发展起步较晚,当前总体水平发展相对较快,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在系统监控管理硬件方面,为应对复杂的网络系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机房和计算机等机器设备,与之搭配的数据库建设和安全设备也得到了快速发展[1]。随着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建设功能越来越多,在相应的运营维护工作方面也进行了针对的部署。但是由于运行维护手段的局限性和专业运维人才的缺失,导致现阶段的运维工作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监控手段单一、分散,预警工作无法做到位,遇到突发情况无法及时处理等方面的问题。

篇14: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研究论文

2.1医院网络监控管理平台维护问题。我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到同时,对医院的网络监控管理平台的运营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的基础硬件的数量和复杂程度不断增加,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的开展难度较大。同时,伴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医疗数据互通以及监控管理系统构成也趋于多样化,以及病毒等各方面的威胁(如勒索病毒等)。这就导致管理运营、维护的成本和难度不断增加,为医院的发展增加了新的负担。由于维护人员的水平有限,当运营平台的相关硬件出现故障时,难以做到及时处理,严重时会影响医院工作的正常开展。

2.2医院网络监控管理平台组成环节问题。现阶段的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的较为复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医疗信息复杂性的要求,但是组成环节复杂的弊病仍然对平台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医院相关管理人员无法对监控管理平台进行整体把控,导致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3]。当多个系统环节出现问题时,无法进行针对性的及时处理。只能采取分段式的维护手段,对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的问题进行处理。这就导致系统修复所耗费的时间太长,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的整体性得不到保障。

2.3医院网络监控管理平台安全隐患问题。由于医院网络监控管理平台硬件设施和组成结构复杂性的特点,进一步提高了医院网络监控管理平台安全管理的难度。医院网络监控管理平台的'安全隐患涉及的范围较广,总体来说主要分为硬件结构隐患、应用数据隐患以及信息泄漏隐患。硬件结构隐患,主要是针对机房、计算机设备的保护方面[4]。硬件结构的外部环境保护措施是否到位,这是医院网络监控管理平台运行的基础。应用数据隐患,主要是指应用系统受到病毒攻击或者自身体统崩溃导致无法正常运行。信息泄漏隐患,主要是指对患者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问题。

篇15: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研究论文

3.1医院网络监管系统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在实际的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在确保基础设施设备质量的基础上,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日常的管理维护工作。这是确保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顺利运行的基础,也是实现医院业务进一步拓展的保障。因此,在实际的运营管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运行情况监督。针对机房等重要硬件设备建立实时的监控体系,对系统运行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系统信息的紧密联系。加强临床系统与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的联系,对相关的数据信息及时的把控。

(3)子系统模型的建立。针对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模拟,以确保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故障所在。

(4)管理运维人员的整体水平。能够及时的发现系统以及应用的异常表现,及时的进行处理或者上报,注重细节处理防微杜渐。

3.2医院网络系统监控管理平台结构建设。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的组成机构复杂,主要包含较多的应用系统和功能组成模块。实际的网络平台建设中,根据系统的实现方式可以将管理结构分为信息来源、功能实现以及人机交互三个结构层次。针对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的这一结构特征,在实际的运营管理中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严格管理:

(1)监控对象的管理。监控对象作为主要的信息来源,在发挥主体作用的同时,还与数据的传输紧密相关。因此,必须确保数据来源的真实可靠。

(2)数据采集、整合管理。这是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功能的体现部分,也是网络平台的核心。应确保功能实现。层的备注管理和系统监控作用的发挥,平台的运营提供技术支持。

(3)运维人员精细化管理。人机交互界面,要注意对客户端界面信息的管理和分析。

3.3医院信息安全管理对策分析。医院信息安全建设是系统监控平台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整个医院信息系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信息安全管理主要包括硬件安全管理和软件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其中硬件主要是针对机房机器设备的安全管理[5]。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在注意外部环境的同时,确保备用电源和备份系统的完善。软件部分涉及的范围较多,其中最主要是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和信息安全。这一方面主要是针对数据资源的保护,在确保内部系统稳定的基础上,加强对病毒和外部攻击的防御能力。通过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提高整个医院网络运行的安全性。

4结论

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建设,不仅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更是医院信息建设的必然选择。在此次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医院网络监管系统平台基础设施、平台结构以及信息安全管理策略。望此次研究的内容能为我国的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参考文献

[1]谢沂伯,纪立伟.基于HIS的医院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3(3):279-283.

[2]李俊.浅析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网络安全管理与相关维护[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5,6(6):270-270.

[3]周梅娟.临床检验系统LIS在医院信息安全系统中的应用探析[J].信息安全与技术,,7(2):107-109.

[4]宋理国.基于大数据视角对医院信息化和网络数据安全建设的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3(6):67-67.

篇16:西方人的安全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

西方人的安全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

一、“人的安全”理论概述

“人的安全”有着不同的界定和理解形式。詹妮弗·利宁和山姆·阿里认为,“人的安全”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其主要衡量指标可概括为:可持续家园、建设性社会家庭网络、承认历史并积极把握未来。阿斯特里·苏尔克认为,“人的安全”的中心任务是保护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三类:战争和内部冲突的受害者、勉强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并处于社会经济最底层的人们、自然灾害的受害者。UNDP将“人的安全”广义地定义为“免于恐惧的自由和免于匮乏的自由”。《人类发展报告》认为,除非人们能够在安全的条件下从事其日常生活,否则这个世界永远也不会有和平。该报告指出,“人的安全”包括两个主要方面:第一,免于饥荒、疾病、压迫等慢性威胁;第二,免于家庭、工作和社区等日常生活场所中的危害性和突发性干扰。该报告将“人的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分为七大部分:经济安全(基本收入有保障)、粮食安全(确保粮食供应充足)、健康安全(相对免于疾病和传染)、环境安全(能够获得清洁水源、清新空气和未退化的耕地)、人身安全(免遭人身暴力和威胁)、共同体安全(文化身份安全)和政治安全(基本人权和自由得到保护)。

并归纳出“人的安全”的四大本质特征:(1)“人的安全”是普世性的,国家不论强弱,人民无论贫富,都受到“人的安全”的影响;(2)“人的安全”的组成部分是互相依存的,当世界某地人们的安全受到威胁时,所有国家均有可能卷入其中;(3)早期预防强于事后干预;(4)“人的安全”以人为中心。 “人的安全网络”将“人的安全”定义为,“一个人道的世界……在那里,每个人都享有免于恐惧和免于匮乏的自由,享有发展其个人潜能的同等机会…… ‘人的安全’在本质上意味着人们的权利、安全甚至生命都免遭众多的威胁…… 人的安全和人的发展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相互促进,并为彼此形成一种建设性的环境。”2003年,“人的安全委员会”在题为《现在的人的安全:保护人民并赋予他们权利》的报告中,将“人的安全”定义为:“通过增强人的自由和人的实现,来保护所有人生活的精髓。‘人的安全’意味着保护重要的自由———作为生活的要素的自由。它意味着启动加强人的力量和精神的进程。它意味着创建政治的、社会的、环境的、经济的、军事的和文化的体制,使其一道构筑有利于人们生活和尊严的结构。”根据委员会的界定,“人的安全”的目的是“以增强人的自由和人的实现的方式,来保护所有人生活中的至关重要的核心。”

报告认为,尽管发展关注于实现平衡和可持续的增长,但“人的安全”更多地涉及“威胁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尊严的情况”。该概念也非常关注对自由的保护,并赋予对个人的赋权以显著的价值。“人的安全”概念的力量很大程度上来自一个二元的政策框架:基于保护和赋权这两个相互强化的支柱。运用这个框架可提供一个全面的路径,将自上而下的规则、程序和机构———包括建立早期预警机制、良治和社会保护文件,与自下而上的关注———参与程序支持个人和社会在确定和行使其基本自由中的重要作用———结合起来。其结果是,“人的安全”不仅推动一个政策框架,使人民得到保护和赋权,并处于一个更有利的位置以积极地防止和化解不安全的影响;而且有助于通过形成公众交往,促进地方所有制,并加强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以在一个社会的各种行为者之间建立一个社会契约。

二、关于“人的安全”的早期实践

“人的安全”主要是在以下一些国家的倡导与实践下兴起的。加拿大加拿大政府认为,“人的安全”意味着人们的权利、人身安全和生命安全免于普遍威胁,并从外交政策方面确定了五大重点任务以促进人的安全:保护平民、支持和平运动、预防冲突、治理和责任、公共安全。在外交、外贸部部长洛伍德·阿克斯沃兹看来,从本质上说,(人类安全)就是建立在一个全球性社会的努力,在这个社会中,个人的安全成为国际社会优先考虑的中心问题;而国际人权标准和法治也得到发展,并被编织成一个保护个人的和谐的网络。日本日本政府认为,“人的安全”可以定义为维护个人的尊严和生命,只有当个人对其生活有充足的`自信来免于恐惧和匮乏的威胁时,“人的安全”才可能得到保障。京都大学教授松下和夫指出,“人的安全”是对国家安全的重要补充,是日本发展援助政策的核心,也是日本政府多个政策文件中的核心概念。日本在推动“人的安全”方面一直很积极,如任命绪方贞子为日本国际合作厅厅长,投资10亿美元建立“人类安全发展基金”,并发起成立“人的安全委员会”等。芬兰芬兰利用其在2006 年担任欧盟主席国的机会推出了马德里报告。除了在政治和安全委员会里开展“人的安全”的游说之外,芬兰也采取了可行的措施,比如就欧洲安全与防备政策行动,对平民和军人开展“人的安全”的训练。

三、结 论

安全有人的安全(如防止任意拘留)、社会的安全(如提供粮食安全这类基本需要)和国际的安全(如生活在安全的国际秩序中的权利),它与现有的人权是相联系的。“安全的政策必须更紧密地与促进人权、民主和发展的战略相结合。人权、人道主义法和难民法构成了一个规范的框架,人的安全就建筑在此之上。”“人的安全”概念的提出,并不是要贬低国家作为“人的安全”的保障者角色的重要性,而是要根据变化的形势梳理国家安全与“人的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关系,它并不意味着与传统安全的对立,如“人的安全委员会”在2003年的报告中所言:“人的安全是对国家安全的补充。”它的提出表明,随着冷战的结束,人们对于非传统安全的关注力度加大;人类安全观的着眼点落到了“人”自身上,关注“人的安全”恰恰也是非传统安全观的核心所在。

对于人们和社会面临的脆弱性日益增大和相互依存而言,“人的安全”是一条可行的路径。这种相互关联的环境要求各国将个人的生存、生活和尊严视为其安全的重要基础。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没有安全时实现发展,在没有发展或不尊重人权时获得安全。而作为对于“人的安全”概念的主要异议,有以下三点:第一,这一概念过于宽泛,因而缺乏作为政策制定工具的分析意义或效用;第二,这一概念的使用可能是弊大于利,它与传统的安全概念相比,带有浓厚的道德说教特征,是不现实和无法实现的;第三,这一概念忽略了国家在安全保障方面的作用。对比联合国和欧盟的经验,表明欧盟可以成为实施和领导“人的安全”议程的合适场所。迄今为止,欧盟已成功地将该概念作为超国家外交政策的一个可行的战略描述:它的发起者富有影响力,并在其成员国中得到广泛而即便不是一致的接受。但是,来自二者的经验与教训表明:在机制化地纳入该概念和在安全的用语及实践中实现有益的转变之间,存在着不可逆转的关联。

问题仍然存在:在“人的安全”路径上如何保护人权? 二者是如何地不同?纳入人的发展是如何改变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硬安全”手段之使用的? 我们怎样考虑个人是如何看待并接受安全而非排他性地顾虑供给方面的因素的?

煤矿安全管理行为及其相互影响作用论文

关于低瓦斯矿井发生瓦斯爆炸的一些思考

采矿专业生产实习报告

暑假采矿认识实习报告

煤矿生产实习报告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措施论文

突组词

论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煤矿巷道掘进实习报告

煤矿实习报告怎么写

矿井通风与安全生产的关系研究论文
《矿井通风与安全生产的关系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矿井通风与安全生产的关系研究论文(整理16篇)】相关文章:

工程技术人员的个人工作述职报告2023-03-01

煤矿财务实习报告2023-02-25

煤矿矿长的述职报告2022-10-06

煤矿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报告2022-10-01

煤矿公司的实习报告2022-08-06

煤矿班队长个人工作述职报告2023-02-08

矿井测风制度2023-03-13

煤矿通风工作计划书2022-09-27

煤矿类实习报告2023-10-23

总工程师述职述廉报告2022-12-0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