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论文

时间:2022-05-27 01:32:55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论文(通用15篇)由网友“认不出的昵称”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论文

篇1: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论文

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论文

随着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元,对保险服务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的大多产险公司,一味注重业务增长,忽视服务能力提升,使得保险服务的供给不足,质量又满足不了消费者的要求。在 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xx主席明确提出今年保险监管的基本思路是: “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要求将服务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并强调: “着力提升保险服务质量和水平,着力改善保险行业形象,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由此可见,服务在保险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服务在保险公司经营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在此宏观背景下,探索提升我国产险公司服务品质和能力的途径。

一、保险服务的内涵

财产保险产品的无形性、保障性、射幸性使得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的价值和效用主要以保险公司履行合同承诺,落实售后服务来体现。而保险产品的无形性、服务的差异性和不可复制性使得客户在购买时面临着比实体产品更大的风险与压力,其购买行为也更为谨慎。多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往往是基于对品牌的认知而主动尝试或被动接触,接触后在感受满意的情况下产生购买行为。在购买保险产品后还会进一步体验售后服务并将这种服务体验作为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其再次购买时所考虑的因素中去。可以说保险服务就是保险公司为消费者提供的有偿和无偿的、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增进消费者福利的一切活动。提升我国产险公司的服务能力,就是要从服务的角度找出服务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作用机理,并采取有效干涉,最终达到诱致新客户从知晓到购买,提升老客户的喜爱和信任,并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对公司的忠诚。

二、产险公司提升服务能力和品质的意义

( 一) 提升服务能力和品质是改善行业形象,营造良好经营环境的需要

当前消费者对产险产品种类相对较少且同质性严重; 重承保前的推销,轻防灾防损; 理赔过程手续繁杂、时效性差、保险金与客户期望存在差距; 营业网点少,网点设备落后; 员工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反映强烈。上述问题的存在已严重影响了产险公司的行业形象、影响了产险公司的经营环境。如不加以改进,将不利于产险公司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 二) 提升服务能力和品质是顺应市场转型的需要

近年来产险业的激烈竞争,促使产险公司的经营进入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新时期。更加注重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注重从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竞争转变; 注重从粗放开发客户资源向和谐利用资源转变。这三个转变都对保险公司服务能力和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内涵式发展,要求保险公司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以专业化、高效能的服务实现客户满意; 差异化竞争,要求保险公司以明晰的市场定位和创新发展模式拓展竞争领域,以领先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服务品质提升竞争层次,通过服务提升客户忠诚度; 和谐利用资源,要求保险公司高度重视保险客户的培育、保护、开发和利用,通过客户生命周期管理、数据挖掘、给客户提供更多样、全面和高附加值保险服务,把潜在的保险需求转化为现实的保险消费,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

( 三) 提升服务能力和品质是反哺销售的重要手段

以车险、企财险、责意险、货运险等为主要产品的财险产品多为一年及一年期内产品,客户存在着反复购买的可能性。同等质量比价格,同等价格比质量,同质同价比服务,这是市场经济的不变法则。如果被保险人对保险期间的服务感到满意的,联结关系就会增强,信任水平得到提升,使得客户忠诚度不断提高,进而产生重复购买、推荐顾客、扩大购买范围等行为。相反,如果这种服务让顾客不满意,信任就会下降,最终导致客户的流逝。因此可以说,服务是产险公司的生命线,是立业之本。

( 四) 提升服务能力和品质是公司创造价值的有效路径

保险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产险公司在服务层面创造价值的实现路径有三:

1. 满意服务―――提升顾客忠诚度①―――提高续保率。研究表明,当客户忠诚度增加 5% 时,获利便可提升 25%。许多学者更是直接表示,忠诚的顾客是公司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顾客忠诚度是一个多因素驱动的结果,在保险行业中,基本无差异的保单是难以构筑竞争优势,客户忠诚度多与客户服务密切相关。如果客户对公司的服务感到满意,那么对公司的信任和依赖程度就会上升,进而产生重复购买行为。

2. 品牌服务―――吸引新客户―――增加保费收入。随着收入与财富、城市化进程、保险意识、消费习惯等要素的变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逐渐走向成熟。同时保险消费者风险态度( 规避、中性或偏好) 、消费习惯( 不同的渠道偏好、周期偏好或消费场景偏好) 、社会背景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其对保险产品、服务、购买的便利性等方面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通过提供多层次、差异化、细致贴心的服务,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吸引新客户,增加保费收入。

3. 差别服务―――差异化定价―――超额利润。经济学中以“价格歧视②”来描述在出售完全一样的或经过差异化的同类产品时,对不同的顾客索取不同的价格,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价格歧视”的实现以消费者细分为基础,通过 CRM 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客户信息收集和挖掘,从中获得客户偏好、价格敏感度信息。进而对客户实施分类,有针对性地设计销售策略、定制保险方案、安排服务活动,最大化地实现公司利润。如对高端客户、大客户提供个性化高品质服务,并采用较高的费率水平; 为普通客户提供标准化、规范化服务,降低成本吸引其投保。

三、影响产险公司服务效果的因素分析

( 一) 保险产品对服务的影响

消费者购买产品的目的是满足其某方面的需求,产品质量的高低对其需求的满足程度有着重要影响。就保险核心产品而言,产险公司的实有资本、公积金、风险管理能力、公司定价机制等会对承保能力,赔偿能力和效率产生影响; 作为附加产品的风险管理咨询和防灾防损建议,以及车险客户的出险拖车、故障拖车、送油充电、更换轮胎等增值服务,又会受到公司的服务战略、客服人员的数量、风险管理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 二) 服务人员对服务的影响

产险公司的服务过程包含销售、报案、查勘、核赔核保、理赔转账、续保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客户会与公司的服务人员多次的接触,许多时候客户就将员工服务等同与公司的服务,从时效性和专业性对其服务感受进行评价。但在现实中由于许多保险公司将一线服务员工看作是可自由支配、可无限获取的资源,为他们提供的薪酬不高,没有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随意招聘和解雇员工,使得一线服务员工的组织归属感和服务的意愿不高,流失率严重。专业技能也待提升,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 三) 公司内部管理对服务的影响

服务品质的保证在于每一环节的质量管控,从以下四个环节的差距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公司内部管理不到位,对服务品质造成的影响。

1. 管理者的认识差距( 差距一) 。由于产险公司的管理者没有认真进行客户服务需求调查,对客户服务需求的分析不准确、服务品质定位不正确,或不同部门间沟通不畅,扭曲了顾客信息。使得保险公司所感知到的客户服务期望与客户真实期望不一致。

2. 服务能力差距( 差距二) 。受产险公司的服务资源、经营目标、对服务的管控能力、服务的复杂性、市场竞争度等因素的影响,提供的服务承诺并不能完全与其对客户的服务感知相契合。

3. 服务转化差距( 差距三) 。由于服务承诺与服务生产能力不匹配; 服务规范标准不够细化和精准,标准缺乏操作性,难以进行考核; 员工缺乏服务培训使得技能缺乏; 信息平台未能提供服务便利等原因,造成产险公司所提供的服务达不到其承诺标准。

4. 服务感知差距( 差距四) 。即使产险公司提供的服务与其承诺一致,但是由于人员、流程、信息平台、服务环境等诸多因素,使得客户的服务体验与其期望之间存在差距。

( 四) 信息平台对服务品质的影响

一方面,“以人为本”、“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口号虽然被各家产险公司所拥趸,但在现实中各家公司从成本管控、管理的便捷性、信息转化成本等因素考虑,多是以保单为中心进行信息管理,而不是客户个人的特质信息,使得在服务过程中无法对客户进行适配的差异化服务。另一方面,产险公司拥有诸多的信息管理平台,但各平台间的相容性和数据共享性却不足。一些流程被分割或过于冗长,运营效率低下极大地影响服务提供的速度。而研究表明,在服务过程中让顾客等待,特别是无原因的等待,会对服务感受造成消极影响。

( 五) 环境层面的服务影响因素

环境是顾客接受服务的场所环境,它是由保险公司营造出来的,包含服务场所的灯光、颜色、布局、设施、装潢风格等会对顾客的体验产生影响的因素。营业职场是客户了解产险公司的窗口,也是与产险公司发生互动关系的外部环境。一个良好的营业职场应该是建立在完备的设施、便捷的流程、规整的秩序、亲和的氛围等因素基础上的,体现公司文化、彰显公司品牌特征的场所。使客户有逗留的意愿,有主动交流的倾向,能增进客户良好的体验,产生积极情感,最终影响到其购买意愿及口碑意向。但相对于银行业而言,保险公司的营业职场数量少、标准化程度低、硬件落后,无法和客户形成无声的交流,更无法对客户实施品牌影响和购买暗示。

四、提升产险公司服务品质和能力的举措

( 一) 培育服务文化,引领服务品质处于服务一线的员工具有有限理性和主观能动性,其服务行为的实施既是制度约束的结果,又是范例和认知能力作用的结果。因此应考虑以“服务文化”来引领其服务行为。通过开展服务星级评比活动,以“星级服务员工”、“星级服务团队”、“星级服务营业厅”、“星级服务公司”的榜样作用来强化服务意识; 通过服务文化创新、内部刊物和视频宣传、各项服务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对提升服务品质的理念进行宣传,使服务意识在员工心中固化。同时在服务工作中,倡导勇担责任而不是追究责任; 倡导上级对下级的力行示范而不是简单的指令下达; 倡导协作互助而不是相互推诿。打造专业、高效、友好的服务团队,将优质服务贯穿于客户服务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最终提升服务的品质,让客户获得满意。

( 二) 打造“协同、便捷、规范”的服务管理体系,提升服务管理品质

1. 提升服务环节及服务渠道间的协同性。一方面提升服务环节协同性,通过职责明晰和流程管控,加强销售承保、风险评估、风险管控、灾害提醒、理赔办理、续保提醒、咨询投诉等服务环节间的协同、支持和配合,实现服务的全流程无缝联接,实现高效运营。另一方面,加强服务渠道协同: 加强传统销售渠道间以及传统销售渠道与电子商务渠道、网络服务渠道间的协同,在开展传统渠道服务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客户通过网站、电话来投保、自助查询和反映问题,降低公司人工服务成本。

2. 优化流程,提供便捷高效的客户服务。实行客户咨询首问负责制、中高端客户理赔客户经理xx、理赔单证材料一次告知单等,从客户角度出发,减少客户获得服务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 将不与客户接触的理算、核赔进行集中,通过集中提高后台,运营效率。建立社区服务站,开展错时服务,消除服务时间盲区,给客户提供便利的保险服务。通过推行“一揽子服务”、“一站式服务”等提高服务效率; 实施快捷理赔,升级理赔服务承诺,提高客户获得赔付的速度。

3. 规范服务标准,提升客户体验。一方面规范服务环境标准,加大营业厅标准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硬件的配备。通过明确营业职场装饰改造工作流程和各细节装饰标准,统一营业职场装饰风格,引入叫号、客户评价和自助查询等系统。另一方面,规范服务实施标准,针对理赔难的问题,加强理赔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车险理赔服务标准》,对车险二级调度、查勘定损、理算核赔等各个车险理赔节点的服务规范进行细化和明确; 通过强化车险理赔服务标准培训,制定“车险理赔服务标准手册,发送“人伤服务联系卡”,公示服务流程和标准,将规范服务落到实处。

( 三) 建立服务质量监控体系

一是采用短信调查的方式,开展对客户业务办理后的满意度调查、业务专项满意度调查、客户服务满意考核调查、员工满意度调查。二是建立常态化神秘人抽检制度。“神秘客户”通过拨打客户服务电话、了解条款信息、购买保险产品、检查现场查勘、查询赔案、紧急救援等方式,亲身体验公司的服务状况和水平,评价公司是否真正达到承诺的服务标准。三是建立第三方客户调查制度。聘请外部的专业公司开展定期客户满意度调查,收集客户意见并对服务进行评价,找到客户心目中的服务期望,了解公司目前产品被市场接受的程度和服务的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四是加强客户投诉管理。正确对待并积极处理客户投诉,通过投诉发现服务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保持客户投诉渠道的随时畅通,鼓励客户多渠道、多形式的意见反馈。将客户投诉看作是对改进我们工作的善意帮助。

( 四) 优化信息平台建设,提升服务品质

一是通过信息平台控制来确保一致的、持续的客户服务质量和标准。二是依靠信息技术手段对客户数据进行全面整合,建立唯一标识的客户档案,提高客户信息的动态管理水平。三是实施数据资源共享,加强销售平台、理赔平台、财务平台与电话客户服务中心、电子商务网站、分支机构网点、服务供应商等服务网络平台间的协同,提高服务效率。

( 五) 建立客户资源应用机制,创造服务价值

客户资源应用是对客户信息潜在价值不断发现和不断挖掘的过程。一是建立客户分类标准,对不同等级客户实施差异化的营销服务策略,以达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利用客户生命周期变化,对客户的续保期、新增资产、风险变化等要素进行跟踪,筛选出潜在流失客户、潜在忠诚客户、潜在 VIP 客户等不同行为特征的客户群,并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服务措施。三是为客户提供交易信息确认、理赔信息查询、短信息定制等服务,以降低服务投入成本,提高服务的便利性和有效性。

( 六) 宣导服务承诺,改善行业形象

产险公司应将公司的服务标准和承诺向社会公众公布并进行积极宣导,在减少与客户沟通上的信息壁垒的同时,让客户了解公司所提供的多样化便捷服务,进而为公司的服务所吸引,产生购买保险产品的欲望,并借助社会对服务工作进行监督。但在向社会公布和宣传服务承诺时应注意以下三个点: 一是承诺要准确和具体,不痛不痒的承诺,等于没有承诺。二是承诺要做到言出必行,避免夸夸其谈所产生的副作用。三是对违反服务承诺,造成客户损失的要及时进行补偿,化解心存不满的顾客的抱怨,有效地挽回失望的顾客。

[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论文]

篇2:加强医院经营管理论文

加强医院经营管理论文

一、我国医院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经营管理的重要因素在于科学、高效的管理方式,在现有经营管理模式下,我国的医院经营管理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4-5]。医院管理体制需要不断的完善。

1.1落后的经营管理制度限制了医院发展

目前,我国的医院管理体制还比较落后,管理制度较陈旧。在公立医院中,院长由行政主管部门任命,自主经营权较小,医院不能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其本身的规章制度,导致医院的制度与管理不能很好的衔接,甚至还会与之相悖,管理措施大多形同虚设。

1.2组织管理不健全,工作效率低

医院各个部门的职能划分不科学,医院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不强,阻碍了经营管理的进程,导致医院的发展滞后。此外医疗服务项目不制定成本定价,不能反映医院的医疗技术价值,使医护人员的技术劳动价值得不到应有的体现,限制了医护人员的发展。医疗资源配备不合理,组织管理不健全,经济效益无从体现。

二、影响医院经济效益的因素

2.1制度因素

合理的经营管理制度是医院正常发展的根本,是一所医院合理进行工作的规范和标准。

2.2人员素质

任何制度的确立,都需要人去执行,医院管理人员及医护人员的素质是影响医院经营管理正常进行的关键。只有对制度的理解较为透彻,才能依照制度去执行并完成工作。3.3收入水平对于医院而言,即使没有任何的收入也会有所耗费,这就要求医院要不断地增加收入,从而确保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行。提高收入水平,使医院的固定耗费率下降,才会使得医院的相对结余有所提高。

三、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3.1强化市场观念

随着卫生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作为医院管理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者必须要具备创新精神,掌握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法[6-8]。例如利用投入产出分析和量本利分析以及技术经济分析等,采用经济预测和可行性研究以及综合效益评价等技术方法,精心理财,提高整体卫生会计的科学管理水平。财务人员不仅仅要改变原有的传统做法,而且要不断进行创新。既严格执行资金管理制度,还要选择灵活的资金使用方法,达到经营管理的有效目标。

3.2建立优质的市场管理体系

医院的经营管理模式与理念都应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以适应现代化的经济管理体制。医院管理人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医院的'管理不能仅仅依靠一个人或者是几个人,而应依靠整体,集体的智慧才是一个医院能够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9-11]。医院的各个部门应通力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逐步的形成科学的管理系统,从而不断的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3.3注重人才资源管理

医院的经营管理需要精英人才的参与,医院人才的合理分配无疑要依托于人力资源管理。因此,“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当时刻体现在医院的各个管理环节当中。践行“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才能使员工更好的工作,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3.4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提高经营管理效率要求医院实现计算机化,并且要求工作人员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12-15]。同时,也要确保工作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与利用率,以促进医院的正常发展,维护医院的利益。

四、结语

在新的经济时代背景下,医院要充分的认识到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医院的经营管理工作,积极构建符合医院自身情况的管理体系,完善机制,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使医院能够可持续健康发展。

篇3:医院经营管理论文

医院经营管理论文

一、财务和审计角度下医院增收节支存在的问题

1.1领导与全体员工参与积极性不高。作为医院宏观的财务管理行为,增收节支工作需要全员的参与,加强领导的重视和全体职工的观念更新,才能够促进工作的完成。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目前的部分医院,大多数的职工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虽然财务和审计制度已经设立,并且相关的整体工作也在进行当中,然而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还是保持着以往的工作状态,并没有积极地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另一方面,一些医院的管理者虽然开展了相关的工作,但是也没能够重视这项工作的进程,并没有设立相关的工作小组,对工作的进行采取宣传和监督的工作配合。

1.2标准不规范。对于医院来说,财务工作的情况对于医院经营的好坏有很大的影响。在进行增收节支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建立明确的财务规章制度,并且要不断地进行完善。要建立内部的控制机制,包括会计监督、核算、档案建立和流程化的管理等等,结合审计工作的进行,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成果。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相关的财务管理标准还是处于以往的状态中,存在着客观上的疏漏,医院的经营状态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改善和调整相关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财务标准和体系不规范的情况下,审计的工作也无法更好的跟进,进而影响了两者的结合作用,导致增收节支工作的不良发展。甚至出现很多财务上的漏洞,导致营私舞弊的情况发生。

1.3财务预算的'疏忽。在医院整体发展的同时,医院的原有财务预算体系发生变化。对于医院的支出额度,以一个总额来计算,对工作业务进行考核,也没有调整一些指标。一些职能性的部门的疏忽,导致增收节支工作的难以开展。甚至会出现失衡的状态。比如财务部门的数据信息是比较笼统的,而审计部门根据这个数据反馈的情况,去进行相关的监督和预算的管理,显然无法得到真实的反馈情况,更没有办法得到最准确的结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会出现不量入为出的情况,出现不合理的负债,甚至还会发生盲目投资引起的财务状况恶化风的出现。

1.4工作落实的不到位。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在明确的财务和审计制度之下,很多医院在已经确定了改革的制度下,在细化了相关的规定和工作安排,还没达到理想的效果,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工作落实的不到位。这种情况表现出医院并没有重视财务和审计的结合性作用。财务制度的完善很重要,审计部门的工作则更加重要。任何事情都需要落实到实处,才能够真正的取得效果。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一方面医院在良好的技术氛围和服务氛围之下,财政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另一方面在相关的制度之下,各个部门并没有认真的落实实行,导致了支出情况也在逐渐的偏大,那么显然在改革之后的增收节支工作,还是和以往一样,并没有取得一定的成效。相反来说,如果单一的在加大节约的力度,而没有将技术的研发、服务的提高工作落实到实处,医院的收益没有增加,那么还是会取得一样的结果,没有达到最初的预期,让医院能够得到更加良性的规模发展。

二、构建财务与审计合作增收节支的路径

2.1加强收据管理,避免收入流失。为了保证应收账款的及时到账,完整地将医院的原本所得收入到财务部门中,财务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的收费部门,建立内部的管理控制制度,加强对收据的管理与监督,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把关,具体的办法包括:建立严格执行收据的领用和销号制度:注意保持相关工作人员的精神状态,完善轮班制度,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认真的完成结账工作。以现代化的电脑收费方式为手段,进行组密的结账;重视账单的数据准确性和安全性,避免出现空白收据的截留,更要避免相关收据的仿造和流失。同时审计部门需要进行一定的配合,要对收费的部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审查每一笔退款是否都有医技科室及财务部门收费负责人员的签字,防止利用病人丢弃收据作弊现象的出现。不定期地对现金的库存进行抽查,避免一些舞弊的情况发生。在出现现金短缺的时候,要进行及时的补齐,相反在现金过多的时候,要进行上交。与此同时,还需要对一些人员的差错进行记录,加强管理力度,也是为后期的监察工作留下伏笔。比如金额不符率超过规定限度,则可以作为进一步审计的线索。

2.2专款专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存。医院的发展竞争力,取决于医疗服务的技术含量。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科研研究,才能够稳定医院的发展基准。对于财务部门来说,应该严格的控制科研基金的财务支出情况,要保证专款专用,要合理进行使用。财务部门一旦发现支出费用非应用于科研项目当中,则可以直接拒绝付款。而对于审计部门来说,则应该加强对科研基金使用的监督,其监管工作应该是随着科研项目的进行同步进行的,保证实时的监督和反馈,避免在科研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出现财务它用的情况。对于一些不必要或者是与科研基金无关的费用,可以采取叫停或纠正的方式,要杜绝费用的额外开支,不仅要控制其使用的范围,更要监督其使用的额度。

2.3减少浪费,强化管理往来款项。在医院往来款项的大部分资金,基本上用于设备的采购以及物资的采购,而这部分资金的使用,会影响到整体资金的运转情况。比如物资采购的过程中,过度采购了一些卫生材料、药品和其他材料等,导致物资的闲置情况增多,甚至会出现因期限原因不能够使用的情况。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资金的周转,还导致浪费情况的发生。除物资采购部门以外,设备部门也有可能存在着设备闲置和损坏的情况。审计部门应该帮助相关的部门建立相应的采购制度,以科学的发展思路,建立合理的采购计划,通过实际的需求将计划和制度相互结合,反复论证,分析配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随着医院的发展和效益的不断提升,其应收账款也会随着时间跨度而增加,相应的也会出现大量的坏账出现,造成医院资金不足的情况。审计和财务部门共同合作,合理制定加强医疗应收款管理的办法。财务部门要加强催收工作,制定催收指标。在这样的情况下,更有助于增收节支的工作开展。

三、结语

目前我国对于医院的财政补贴又在加大,而医院的补偿机制也并没有完全的建立。医院的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管理、核算制度存在着双轨的情况,对医院的财政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另外也需要更多地从财务和审计的角度,来看待医院的增收节支问题,狠抓内部建设,重视财务与审计的共同作用,促进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对医院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篇4:工程方面经营管理论文

工程方面经营管理论文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建筑企业在获取更高经济效益的同时,确保建筑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因素;对策

0引言

为了使建筑企业拥有更强市场竞争力,建筑工程管理作为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内容,对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对策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1建筑工程管理的特点

第一,建筑工程管理具有复杂性、固定性特点。由于建筑工程建设周期普遍较长,是涉及建设项目较多并具有流动性的工程,因此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固定性特点,促使贯穿落实建筑工程中的相关管理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固定性。虽然,当前建筑设计技术较为先进,可以实现建筑物的整体建设位移。但是也属于在一定范围内的建设工程,而围绕一个工程开展的管理体制其固定性可见一斑。与此同时,从建设项目确立之后,通过工程设计、规划、调查研究、施工组织及工程竣工,均需要得到各方面工作人员、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及建筑工艺的支持。为了使建筑工程各个环节顺利进行,建筑工程管理必须事无巨细、全面周到,因此具有复杂性特点[1]。第二,建筑工程管理具有针对性。虽然,建筑工程管理贯穿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并负责整个工程质量,为了使工程建设各个项目、内容、工艺等均发挥最大功效,就需要有针对性的制订相应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使建筑工程在施工中有的放矢。第三,建筑工程管理具有一定的时代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促使建筑工程管理做出必要调整,使得建筑工程管理可保持与时代发展同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工艺不断进步。建筑工艺的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结合工艺的创新发展做出相应调整。第四,建筑工程管理具有积极性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想要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均采取加大建筑投入的方式,期待获取更多利益。建筑工程具有建设周期长、建设项目多等特点。为了使建筑工程在高风险、高投资的客观环境下,获取更高经济效益,相关建筑单位必须充分发挥建筑工程管理的管控特性,并结合较长的建筑工期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及时调整,促使建设环境、工程质量以及安全目标协调统一。

2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

2.1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主观意识问题

管理者作为建筑工程的核心人物,若存在管理意识不健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管理质量。例如,有些建筑工程由于建筑项目较多,会采用一些工程外包的方式,确保工程建设可在工期内按时竣工。有些建筑工程管理者缺乏统一管理意识,造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混乱、争议不断及安全隐患等问题,并无法达到工程管理与按时竣工要求。

2.2工程监理监管力度不够

工程监理单位是建筑工程管理中至关重要的部门,从建筑工程设计开始到工程竣工质量验收,监理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均以强大的监管力度为建筑工程质量保驾护航。然而,当今建筑工程却存在工程监理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例如,有些建筑工程忽视监理体系的积极作用,且为了缩减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投入,通常情况下会采用工程建设项目经理兼职监理工作,而工程项目建设本就有很多内容需要协调处理,导致兼职监理经常出现无法兼顾监管工作的现象,以至于监理力度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3建筑工程管理技术落后

在改革开放以及城市化发展进程下,我国建筑工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是受经济条件客观制约,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技术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滞后性。此外,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缺乏创新、研究意识,也是造成管理技术以及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的客观原因。

3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对策探究

3.1完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

为了使建筑工程管理能够有效落实并发挥积极作用,建立健全具有竞争、激励、约束及监督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做到监督机制在符合工程建设整体目标基础上,可以有效保障工程质量,建筑企业应从两方面进行探究:一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者监督管理意识。建筑工程管理者作为企业发展的“领头羊”,为了带领企业获取更高经济收益,应将建筑工程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施工工艺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制定具有监管特性的管理机制。促使员工在施工过程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并在具有激励、约束性管理机制下,明确在工程中何为可行、何为不可行,确保工程可保质保量按期竣工;二是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监督机制的宣传教育。由于当今建筑工程中大多数为农民工或学历不高的打工者,因此企业应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断组织现场施工制度管理学习。从而树立员工服从管理意识,依据管理内容约束自身行为,达到管理机制得以有效落实目的`。

3.2创新理念的发展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对建筑工程管理来讲亦是如此。建筑工程应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建设能力及社会客观发展现况对管理理念实现创新。例如,建筑企业可引进先进智能管理软件,对施工现场实施安全、质量、工艺等方面的管理,促进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发展。

3.3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水平

管理人员要具有较高管理素质和工作能力,按照工程发展需求、结合市场动态与实际问题,将管理内容全面具体的贯彻落实在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促使工程在高效、科学以及完善的管理制度下保障工程质量。

3.4引进或者研发先进的管理方法

为了促使建筑工程管理研发中可以得到巨大进步,除了企业、社会应给予大力支持外,相关教育机构也应以加强培养专业管理人才的力度,并积极引进先进管理制度、管理人才,为研发管理制度提供坚实人才基础。

3.5加强安全施工管理

安全是建筑工程中最为重要的施工原则,保障施工人员与工程建筑的安全,是确保工程质量以及施工氛围和谐稳定的前提条件。因此,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管理讲座、培养员工处理安全紧急事故能力等各个方面,从而达到企业安全施工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们对建筑质量要求地不断提高,促使建筑工程应在明确企业发展目标基础上,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拥有激励、约束、竞争的监督机制管理下,创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以及工作水平。在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同时,达到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满足人们对居住的新需求、获取更高经济收益及确保建筑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魏文萍.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6):67-70.

篇5:企业经营管理论文

一、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目标及重点

我国企业目前情况下的管理创新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思想和成熟的经验,来研究我国企业遇到的问题,旨在构建符合我国情况的创新理论体系,由此推进我国企业的改革创新。企业管理创新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矛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不断产生矛盾,如果想要避免淘汰,企业就必须进一步加快创新步伐,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其次,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必须与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相结合。再次,创新重在坚持,只有不断的创新才不会被淘汰,要在创新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创新之路。最后,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必须走民族化以及国际化道路,立足根本,面向世界。

二、创新时机的选择及价值取向

企业发展的理念应顺应时代的潮流,企业的经营理念牵动着企业发展的全局。因此,在实施管理时,必须慎重推敲。通常情况下,企业实施管理活动的过程中,若不存在消极情况发生,一般不会改动。但凡出现消极情况,则应当仔细分析并更新理念。当今社会,科技不断发展,经济体制持续变化,市场相继出现重大的机遇与挑战,旧的观念应该予以摒弃,建立新的理念。如果企业想要发展壮大,就要及时对员工的思想进行修正,全方位加强企业管理。企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会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带来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在此情况下,决策者自身的价值观与企业对外的价值,以及企业所承担的责任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家所关心的是企业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企业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应当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企业经营者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只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谐统一,才能更好地使企业发展壮大,所以,企业家要树立创新的管理意识,大力宣传先进的管理理念,尽快形成规范性的企业管理方法。

三、管理创新的思路

确立高资本的经营管理理念。增长率增加的同时,利润不断提高,这种运作理念本质上就是割裂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只针对企业成长过程进行论述,但是片面的理论是不成立的,只有不断的在实践中转换,才能使企业的发展速度与企业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协调。中国企业必须摒除传统资本的操作理念,正确的处理经济发展与管理之间的关系,才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树立产品开发研究理念。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想要获得最大化的利润,都要最大程度的推出高质量的产品、服务供消费者选择。高品质的服务必须做到令客户满意,简单的说就是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可以获得顾客较高的满意度,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必须超过社会预期,但不能对消费者造成不利影响。

四、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1.管理观念与体制的落后

现阶段,一大批企业已经纷纷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在管理上仍然凭借企业主个人的经验来进行市场判断和经营决策与管理,依旧停留在创业初的水平上。这样的情况大大的损害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增加了运营风险,甚至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2.产权制度的不规范

有一部分企业由国有企业转型而来,与原来国有企业的关系千丝万缕,难以厘清。近些年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产权一直模模糊糊的,而且问题日益凸显。产权关系理不清,经营机制与市场的要求不相适应,影响了企业股份制的改造,使得企业无法按照股份制企业的规范来运作,导致上市募集资金,内部持股等问题。这种制度的不成熟,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3.缺乏自主创新

创业之初,企业可以凭借多年的研究成果积累,个别的好项目、好的产品来迅速发展企业。但是,随着原有技术的退化和产品的生命周期的结束,企业面临的是技术和项目的真空,没有新的技术积累,没有新的产品和项目,一些小的企业不具备开发新项目的资金、人才,较大的企业也会在技术路线上选择偏差,简而言之,企业的创新能力根本上决定了企业的行业地位和发展前景。

五、企业管理创新的办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企业之间的竞争注重的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有以下三点:

1.企业的体制结构

体制结构就是说现代企业的法人结构是否完善,运作是否得当,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等职能层级是否责任明确,是否发挥了各自的制衡作用。

2.企业机制和管理

知识本身不创造财富,只有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创造财富,企业的运行机制就要能将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产生企业的有效运行机制,比如激励约束机制和分配机制等就是为了达到这种目的。

3.知识

拥有知识的程度和迅速运用知识的能力是一个现代企业能力的表现,当今社会,服务型经济已经取代了制造型经济,知识成为了一种资源,知识已经成为了个人甚至是整个经济的主要资源,知识工作者的工作特点是对知识的掌握,不断学习,创新进取,是知识工作者的必要条件。

六、结束语

总之,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在企业发展中是相当重要的,一成不变的管理理念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只有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改进,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掌握先进的技术,才能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难题,促使企业得到良性的发展。

篇6:企业经营管理论文

一、知识经济时代下国有企业的管理特点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地位日趋重要。信息、科技等的发展进步,使得国有企业也在管理中不断变换自己的经营模式,由原来的传统模式转换成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方式。知识经济是一种在信息化时代下发展的产物,它的基础是知识,管理模式是生产、流通、和管理[1]。知识经济独特之处在于,与其他经济不同,它依赖于知识的产生、传播、使用。在巨大的压力下,国有企业也发展成为具有自己特色的经营管理特点。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全局的姿态管理经营

在各大企业的强烈竞争下不断加深对国有企业的全球合作,共同进步的经营模式。战略化发展国有企业,巩固国有企业在全国企业中的地位[2]。寻求合作的同时不断学习和改进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使其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更具有竞争力。

2.信息化管理经营

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融合的大集体,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在不断使用时代的潮流。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的普遍共享,要求我们在经营管理时也要信息化地管理企业。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也使得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很好的节约。

3.注重科技的发展进步

科技是第一发展力,知识经济下国有企业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在知识的时代,更加要求我们对知识多加重视和把握。通过研制出高效率、独特的产品,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从而增强自身实力,不断地发展好国有企业的经济。

4.以人为本管理经营

人才是第一竞争力,只有发展好人才,才能使国有企业在全球化知识经济条件下立于不败之地。国有企业的宗旨是为人民为国家创造更大的利益,使国家和人民过上和谐的生活。所以国有企业不仅要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要在经营的同时以人为本,更好地为人民谋福祉,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谋求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知识经济时代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探索

1.寻求集创新和服务为一体的经营模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最大化要求管理的资源集中化和服务性工作增强。但是如何链接两者之间的间断性是国有企业管理中的一大难题。但是在知识经济下,突破性的把服务与经济的管理连为一体是最大的创新。

2.要加强信息网络化建设与管理

网络化的管理代替旧式的管理方式。知识经济的发展下,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金字塔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国有企业的发展了。用网络化的管理方式不仅减少了管理的层次,也为人员的利用上得到很好的节约。信息化的发展迅猛更加加快国有企业对网络化管理的要求。

3.继续走以人为本的道路

坚持从知识的改变进步中发展国有企业。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下,国有企业的发展更加注重人的发展进步,更加以人为中心。当今世界的竞争更多的是人才的竞争,坚信知识的把握能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引进和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不断地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注入新力量。

4.企业发展要注重一体化的模式

国有企业从以前单一的产品化发展成为现在的产品、信息、和服务一体化的模式。竞争也围绕着三者在不断的进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经营管理模式要求一体化的趋势也日趋显著,国有企业的发展不仅注重了产品的质量,也在服务和信息上加大了管理的力度,从而不断促使生产力进步。企业通过调整自己的经营方式,使得国有企业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不断的强大。

三、结语

放眼于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在知识经济的涌流下,只要改进经营管理的模式,适应时代的趋势,就能在企业的竞争中更好地经营下去。今后知识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猛烈,只要我们在保持现有好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发展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就能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下创造辉煌。

篇7:企业经营管理论文

一、我国中小型餐饮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1.由于经营成本上升,给企业食品安全埋下隐患

俗话说“生意做遍不如卖饭”。但如今作为餐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型餐饮企业的生产经营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因物价上涨导致的成本上升给餐饮业食品安全埋下了许多安全隐患。一是餐饮企业为降低人力成本,招工少,一般性的洗菜、洗碗等工作由自己家人参与,但这些人员不参加专业知识培训,基本不懂饭店食品安全卫生知识,不能按照相关规定操作,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二是在原材料采购上,为降低成本,饭店在采购原材料时一般选择不正规的小商小贩,而且有时往往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在初加工过程中,对于一些问题食品原料不能正确辨别,不能按照要求处理问题原料,经过加工给消费者食用,给顾客身体健康带来隐患。

2.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参与学习培训较少

餐饮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人一直认为,其入职门槛低,工作上手快,专业技能要求不高等,一般人都可以从事饭店工作。实际上,按照国家规定,饭店从业人员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具备的文化素质是不少的。现实中,中小型饭店的从业人员无论年龄、无论性别,各个阶段的人员都有,因传统观念对服务业有看法,从业人员普遍受教育程度都不高。

3.市场监管交叉,容易出现既有人管又没人管的情况

餐饮业生产涉及到从原料采购、保存、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目前,我国餐饮业监管也属多个部门共同管理,存在着交叉监管的情况。从目前的监管机制来看,食品原料“从农田到餐桌”都有责任部门,都有监管部门,而且各部门都有一套完整的标准和要求,应该说各部门在监管过程中能够层层把关,保证食品安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外在因素影响较多,真正出了问题以后又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现象,难以形成监管合力。

4.客源复杂,需求不一,助长违法行为

由于工作时间限制、特殊餐饮需求等因素,中小型餐饮企业存在客源复杂的情况。不同消费需求的客人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要求不一,相对高档次的客人会注意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而一些低收入群体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缺乏,对饭店的卫生隐患等不了解,不关注,甚至会助长无证或卫生不合格饭店经营者的违法行为,给饭店食品安全埋下隐患。

二、对我国中小型餐饮企业经营管理的建议

1.严格审批,把好关口

中小型餐饮企业用餐人数多,食品安全隐患也比较突出,这是餐饮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难点。作为政府部门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食品药品监督机构应严格把好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的审批关。要严格按照食品卫生要求进行审核、批准,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坚决不予发证。二是结合中小型饭店人员流动大的实际情况,有关部门要定期走访了解新入职员工情况,及时组织“两证”培训和考核工作,保证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对于无证人员一经查出,要严格惩处。三是建立完善饭店企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根据工作分工,建立完善由政府主导,有关部门及饭店企业共同参与的饭店企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制定饭店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明确分工,完善事故信息上报制度,加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建设,确保饭店企业食品安全事故可防可控。

2.转变经营观念,树立长远发展规划

中小型餐饮企业从客源数量、利润水平、发展前景等方面来说还是很有前景的。特别是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到饭店消费的几率会大大增加,这也给中小型餐饮企业带来了商机。所以,企业经营者要转变经营理念,变办企业为干事业,把经营饭店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干,多着眼饭店的长远发展规划,多着手企业的薄弱环节来建设,相信饭店的经营一定会越来越好。

3.加强餐饮企业硬件设施建设,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餐饮企业的硬件设施建设对企业食品安全以及经营管理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只有严格按照规定合理布局和建设,才能有利于流程的管控,才能生产出安全的食品来。

4.企业应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加强自律

对于饭店企业来说,发生食物中毒事件,轻者治疗赔款,饭店倒闭,倾家荡产,严重的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近年来发生在饭店里的食物中毒事件就是警示。所以,作为饭店企业经

营者一定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站在对消费者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加强自律,保障食品安全。

5.加强员工的管理和培训

中小型餐饮企业的员工流动性较大,为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企业必须不断招聘新员工来工作,因此加强内部员工的学习和培训就显得格外重要。作为企业管理者要重视员工教育培训,既要对员工进行业务技能培训,还应加强职业道德、责任意识、食品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三、结语

总之,中小型餐饮企业经营管理涉及的环节多,部门多,再加上餐饮企业本身的行业规范性制度要求比较多,在实际监管、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难。但如果政府部门能够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企业能够认真执行各类规章制度,消费者能够多进行监督,相信餐饮企业的管理会越来越规范的。

篇8:森林公园经营管理论文

1大埔县森林公园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森林公园建设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大埔”的总目标,充分利用森林多功能性为人们提供精神和物质服务,大力加强森林公园建设、管理和旅游开发,使森林公园的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取得了一定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截至底,大埔县森林公园已发展至18个,总面积10400hm2,其中省级4个、面积6900hm2,市(县)级共14个,面积3500hm2,是全省唯一建立了4个省级森林公园的县。

2大埔县森林公园建设内涵

2.1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要有科学性,功能区划科学,布局合理,有地方特色,能满足群众生态休闲游憩、体育健身、文化娱乐和宣传教育等多种需求。例如:大埔县的广东五虎山省级森林公园以虎山公园为核心区,以西岭中国书法公园为发展区,其基础设施已初步完成,亭阁及周边景区步行道基本建成。现已建成的景区道路有五虎山庄——五虎山顶——虎山亭登山道长0.95km,路面宽1.2~3.5m;书法公园——埔福楼登山道长2.7km,路面宽1.5m;文武阁——华峰亭登山道长1.1km,路面宽3.5m;书法公园——埔福楼简易车行道长1.8km,路面宽3.5m;公园内有乡道、大埔大道、环城大道等多条车行道经过,公园范围内车行道长度约为9.54km,路面宽3.5~5.5m。作为环绕县城的省级森林公园,极大地丰富了县城居民的文化生活,也吸引不少外地旅客前来观光旅游。

2.2森林资源开发的自然性

森林公园大约有山岳型、湖泊型、沙漠型,林草型、冰川型等10余种。在森林公园的经营中,一定要注重所在区域的气候和环境的四季变化,按环境气候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旅游观光景点。以大埔县为例,森林公园主要以林草型为主,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必须围绕生态来做文章,吸引更多的城市人来参观。例如,大埔丰溪省级森林公园,境内峰峦迭嶂,景色迷人,区内的七里溪、暂背溪,两条山溪清澈见底,拖延而来,蜿蜒流去,汇入汀江,给丰溪这块“绿宝石”增添了不少迷人的风韵。保护区内群峰峻秀、怪石嶙峋、溪谷清幽,飞瀑急倾,高峡平湖、玉带明珠、翠竹欲滴,构成一幅幅宁静优美、自然流畅的风景画卷。同时森林覆盖率高,使这里一片茫茫林海,生态环境质量佳,是天然的植物园,植被垂直带分布较为明显,繁茂的植被使丰溪孕育了数处山泉、溪流,再加上陡峭的山势,形成壮丽的瀑布,动感十足,更为丰溪增添了灵气和活力。

2.3经营理念的发展性

在森林公园的经营中,应当突出森林风景资源的自然特性、文化内涵、地方特色;充分展示和传播生态文化知识,增强公众生态文明道德意识;便于森林生态旅游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以及公众对自然与环境的充分体验;以自然景观为主,严格控制人造景点。

篇9:森林公园经营管理论文

3.1资金投入不足

大埔是贫困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财政收入主要用于民生事项,对森林公园投入明显不足。由于缺乏稳定的投资渠道和上级资金的扶持,使大埔森林公园基础设施硬软件建设相对滞后;首先是主要景区、生态景点和道路建设滞后,市民和游客在森林公园内可开展游憩、休闲、健身、娱乐及生态文化教育等活动的场所较少。其次是旅游服务设计相对比较落后,景区内的停车场、游玩、住宿、餐饮等硬件设施跟不上。再次是招商引资难度较大,生态投入收益较低,周期较长,企业对搞生态旅游信心不足。此外还受旅游旺淡季节的因素,影响了森林公园的建设和森林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3.2旅游产品档次不高

例如:根据国家林业局测算,全国森林公园创造的社会综合产值达4200多亿元。虽然森林旅游开发创造价值较高,但都仅限于全国比较出名的国家森林公园。而大埔县森林公园创造的社会综合产值还远远不够,一年才创造2~3个亿的收入。从旅游产品的现状来看,大埔县4家省级森林公园的旅游产品还是以原生态的`开发为主,旅游产品附加值不高,文化和科普内涵挖掘不够,旅游精品项目缺乏。公园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多元化,整体以生态观光为主,缺乏参与性强的康体休闲项目,没有形成大型的、规模化的、能延长旅游者停留时间的度假产品。

3.3人才短缺

公园森林景观较为复杂,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和野生动物繁多,还有古迹遗址多,故事传说复杂。这些资源都要导游的讲解才能增强景观的吸引力。大埔县森林公园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较低,从事旅游工作的人才缺乏,大部份从业人员不是从旅游规划设计、园林设计、旅游市场营销等专业学校毕业,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和服务经验,从而影响了森林公园的发展。

3.4宣传不够

大埔县作为林业生态县,是整个梅州市唯一有四个省级森林公园的县,但从随机走访、发放问卷调查中,许多人对大埔县森林公园建设情况不清楚,主要是森林公园宣传手段仍然比较单一,依旧利用梅州日报等传统媒介宣传,未能充分利用微信等新型媒介的作用。虽然大埔县森林公园自然风景资源十分丰富,但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宣传与策划。要使森林公园得到蓬勃发展,在生态建设中获得利益,在开发建设的同时,广告策划、媒介宣传与形象策划亟待加强。

3.5管理体制不顺畅

目前,大埔县的旅游资源分属于旅游、文化、林业、农业、住建等不同部门管理,分工管理的格局导致政府部门大多只能从本部门的业务角度去认识资源、管理资源,造成多部门管理同一个景区,没有形成合力,结果是没一个部门管得彻底,遇事时责任不清,造成资源的严重闲置和浪费。

4大埔县森林公园的发展对策

森林公园要修建和完善出入口广场、车行道、步行道、供电、安全、给排水、管理站、公共厕所、停车场、宣传碑牌、休憩亭廊、垃圾箱和通讯网络等必要的配套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应朴素自然,力求主题化、特色化、多样化、多区域布设,融观赏性、艺术性及文化内涵于一体,并与森林景观、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与公园功能相适应,规模适度,方便适用。要严格控制大型构筑物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所占比重。维护森林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演替是实现旅游业和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森林公园建设。

4.1加强政府引导,形成合力

森林公园开发要以“生态立县、绿色发展”为指导,以“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为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保护、建设、管理森林公园。政府要加强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通过设立“生态文化示范森林公园”,影响和带动各森林公园深入挖掘生态文化内涵,进一步加强森林博物馆、标本馆、游客中心、解说步道、科普长廓、宣传解说的标识牌等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集资金,进一步完善园区建设。要设立森林公园管理机构,统一负责森林公园的资源保护和日常管理工作,打破管理体制不顺畅问题。省级森林公园要配备5个以上专职的管理、护林防火和环境卫生保洁人员。市县级森林公园要配备3个以上专职或兼职的的管理、护林防火和环境卫生保洁人员。各级森林公园要落实具体的部门负责公园的资源保护和日常管理工作。

4.2转变经营思路,多渠道融合资金

由于森林旅游建设资金投入大,收益周期较长,资金引入较困难。因此,政府应该转变经营思路,在统一规划、管理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政策,适当利用社会资金,引入企业参与经营的新模式,增加景区经济实力,鼓励大集团、大企业、民营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参与森林公园基础设施、景区景点、服务接待等的建设和经营,提升森林公园的综合实力,促进大埔县森林旅游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4.3巧借自然景观,发挥传奇效应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也随之不断增多,竞争越发激烈。为了更好地发展森林公园,增加经济收入,森林公园应在整体环境上下功夫,在不过多的人为改变环境的同时应依附自然,利用自然特色打造景观。如大埔县双髻山省级森林公园充分利用自然景观打造旅游文化特色产业就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双髻山省级森林公园距离县城12km,海拔668m,占地面积10.67km2,因山顶双峰耸立,形似古代妇女发髻而得名。高等级旅游公路直通山顶,园区峰高林立、竹海幽径、蕉林松风、幽泉清澈、怪石遍布,天然生成许多石岩石洞,其中一处石室,宽容百人;另一处石窿长千米,从入口到出口,游人可直立行走;又有一处“响鼓石”,脚踩“鼓面”,巨石摇动,名曰“高山打鼓”。旅客可充分感受到自然风光。

4.4坚持科学布局,提升社会效益

森林公园内景区旅游路线的布局不仅关系到公园整体景观效应,而且关系到人们在景区的停留时间,从而关系到公园的经济效益。大埔县很多森林公园大多是1-2小时即可将整个景区观看一遍,使游客走马观花,很快离开,没有打造一批使游客长时间赏玩的景点。这就要求在森林公园建设时要充分考虑景观特色的项目建设和游览线路合理布局,为公园增加经济收入。这点可充分借鉴黑龙江省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模式,黑龙江省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十公里大峡谷的峡之奇、水之秀,高山奇观游览区,每个景观都让游人留连忘返,而每个景区的观光需要一天的时间,这就大大地提高了游客的停留时间,不仅创造了经济价值又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

4.5旅游产品综合开发,发挥保健等特色功能

要进一步宣传大埔生态林业,使更多的人来大埔旅游观光,要特别注意旅游产品的开发要以市场为导向,可利用动植物资源、空气负离子资源、洁净的水资源以及新鲜的空气、宁静的环境等开发“森林浴”为主题的健康游乐活动,拓展“森林浴”内涵,引导人们在生机盎然的森林中进行适合自己的各种活动,如漫步、歌舞、野营、浏览、探险、娱乐等,直接接受绿色植物所散发的各种物质,以求对自身肌肤、脏腑产生作用,达到保健康体之目的,其情景就如“沐浴”一般。同时应注意加强特色旅游纪念品的设计。

篇10:学校食堂经营管理论文

一、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一)以自主经营、自我服务为中心

目前,普遍存在一些高校对后勤社会化改革认识不足的现象。对食堂经营管理模式老停留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习惯了以自主经营、自我服务为中心的经营管理模式。该经营管理模式基本上只注重个体经营的利益,不为服务质量作长远考虑。另外,还存在一些高校在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后,没有取得成功的效果,如出现食物中毒的状况,因此造成了食堂发展滞后的现象。

(二)以社会招标、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管理模式

目前各大高校的经营管理模式是以社会招标、个体经营为主。此经营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力与物力资源,并为高校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但是,也存在一部分高校不对中标者进行实质性考察,造就了经营资质、信用承诺以及经营力度存在很大隐患。

二、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刻意保留传统的自主经营模式

目前,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便是刻意保留传统的自主经营模式。虽然自主经营模式给领导、教师提供了方便,并保证了食品的安全;但是从学生角度上分析,该模式存在很大的缺陷性。例如:食品样式很难有所改观,在早餐、午餐以及晚餐上,样式总是一成不变,没有给学生提供多样性的用餐。另外,饭菜的质量、服务的质量以及食堂设施的更新也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这便不利于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而影响了高校的整体发展。

(二)个体经营过于盲目追求经济效益

个体经营过于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会呈现食堂管理混乱、卫生不具合格性以及食品具有安全性等状况的发生。首先,普遍存在部分个体经营者只考虑个体经营自身利益,不充分创造卫生条件,在购进卫生设施上表现的尤为不重视。例如:对于像防虫蝇与餐具保洁等重要卫生设施完全没有购进的意向。其次,一些个体经营者完全没有实施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存在食品从业人员素质低下、食品卫生意识不高以及食品卫生知识匮乏等现象,这便让食品的卫生性与安全性大大地降低了[3]。最后,高校食堂监管显得尤为困难。有些中标者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而忽略了食堂的服务价值观与公益价值观。普遍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例如:经过一些不合理途径购进劣质的食品来充当优质的食品,以此糊弄广大师生。以上一系列的隐患将无法保证高校食品的卫生与安全,进而影响了高校的整体发展。

三、优化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的有效对策

(一)实行公开招标、择优引进方式

对高校食堂实行公开招标发包,运用企业化的运作模式,其中要体现出租承包经营的特点,这样便充分避免了传统经营管理模式所存在的缺陷。实行公开招标的时候还尤为注重审核投标方的资质信用、资金能力、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水平。

(二)规范管理,充分保证饮食的卫生性与安全性

实现高校食堂规范管理需要做好很多方面的工作。例如:制度规范约束、用严谨的措施保证饮食的安全、严格把关主食的采购与储存工作以及充分做好卫生预防工作等。另外,强化对高校食堂饮食从业者进行教育与培训工作也非常重要。因此,便需要对饮食从业者实施定期的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技能培训,以此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让他们成为高校食堂中的高素质人才。鉴于此,规范管理,充分保证饮食的卫生性与安全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让高校食堂的经营管理模式得到优化。

(三)以公平竞争为原则,建立竞争机制

想要让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得到充分有效的优化,以公平竞争为原则,建立竞争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做好该方面的工作,可以把高校食堂的承包权分散开来,分散给3到5个承包商进行经营管理,这样便有效防范了独个承包商垄断高校食堂的状况。从另一个角度,也可看出将食堂经营管理承包权分散开来,有利于激励经营管理商之间的竞争,并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激烈竞争中保证食堂饮食的卫生与安全,让广大师生以及经营者自己能够受到巨大的利益。

(四)统一购置设施,合理分配利润

对高校食堂的基础设施进行统一化的购置,例如食堂饭桌、椅子以及餐用碗筷等。其中,也不能忽略了厨房设施的统一化购置。做好食堂基础设施与厨房设施的统一化购进才能够实现整体化的购置方针。另一方面,合理分配利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承包商应该主动承担相关费用,需要根据高校用餐的数量进而分析预测承包费用。高校管理层应该将承包商的利润控制在20%以内。并且从这20%的利润中抽取40%作为高校上缴利润[4]。这40%的利润可用来作为学生饮食上的补贴以及提供给食堂作为改进的经费。这样,便能够让高校、学生以及承包商三方都得到受益。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充分认识到目前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刻意保留传统的自主经营模式、以社会招标、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管理模式等。面对所存在的问题,便需要实行公开招标、择优引进方式;规范管理,充分保证饮食的卫生性与安全性;以公平竞争为原则,建立竞争机制以及统一购置设施,合理分配利润。相信做到这些,将能够让我国高校食堂的经营管理模式得到优化,进而为高校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高校的整体发展。

篇11:餐饮店经营管理论文

餐饮店经营管理论文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餐饮业也得到了快速增长。怎样看待餐饮店经营管理?

摘要: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餐饮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餐饮业关系着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关系着消费安全和国民健康,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本文从我国餐饮业的发展概况、餐饮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餐饮业发展经营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我国餐饮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餐饮业;发展经营;发展策略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举足轻重的因素,餐饮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主力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餐饮业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它关系着国民消费安全与社会的安定和谐。因此,促进我国餐饮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我国餐饮业的发展概况

1.近年来我国餐饮业发展的特点

近几年来,中国的餐饮业蓬勃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第一,餐饮业的规模持续扩大。最近几年,我国餐饮业快速持续发展,行业总体规模日益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明显提升和加强。第二,餐饮业的结构逐步优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餐饮业对自身结构不断进行改造和提升,已经发展出丰富的产业生态,以满足千差万别的社会需求。第三,餐饮业的连锁发展态势好。目前,中国东部地区和一线城市的连锁餐饮发展顺利,中西部地区也在逐渐渗透。第四,餐饮业的地区间发展差异较大。中国东部地区的餐饮业零售额最高,中部地区增速最快,西部地区零售额占总额比重和增长贡献率最大。第五,餐饮业的城市发展态势良好。目前来看,中国省会城市的餐饮业零售额超过一百亿元的有18个,其中五个城市均超过200亿元,12个城市增长率均超过全国水平,9个城市的贡献率超过全国水平。第六,各个地方积极重视餐饮业的发展。不少地方政府十分重视餐饮业对拉动内需和繁荣市场的作用,制定了以餐饮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大了对餐饮业的扶持力度。

2.我国餐饮业发展的新趋势

目前,我国餐饮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餐饮市场体系,旨在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形成以政府扶持、协会推进、分类指导,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具体地说,我国餐饮业的发展呈现出了六大趋势。第一,便利化。一方面, 大众化餐饮的外卖、快餐、小吃和特色茶馆、咖啡、冰品、酒吧的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旺盛;另一方面,绿色餐饮和健康美食将成为消费的重要选择,团体送餐需求潜力变大。第二,产业化。传统餐饮正在向现代产业快速转化,餐饮业连锁经营,为餐饮业产品在生产、包装、销售渠道上提供扩大品牌的便利,加快了餐饮业产业化进程。第三,特色化。目前我国餐饮业存在严重的菜品创新不足问题,因此要加大对餐饮产品研究开发的投入,建立餐饮企业的创新机构,积极研制新菜品。第四, 绿色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地球环境日益恶化,绿色消费在餐饮业中越来越重要,并且也将成为餐饮业发展的永恒主题。第五,现代化。现代餐饮业正在以企业扩大规模和提高竞争力的方式加速代替传统餐饮业。第六,规范化。我国餐饮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就是引导餐饮企业的行为规范化、生产技术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第七,国际化。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的餐饮业也正在往国际化方向发展,人才、管理、资本和规则等方面的对接交融速度也将加快。总的来说,我国餐饮业的连锁经营、品牌培育、技术创新、管理科学化等态势明显,发展趋势十分良好。

三、餐饮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餐饮业也得到了快速增长。社会经济交往活动的增加,直接刺激了餐饮业的发展;消费观念的逐渐改变,居民增加了在外用餐的消费支出;餐饮业结构调整加快,服务质量提高活跃了市场。此外,假日消费也促进了餐饮业的增长,我国的法定假日每年有一百多天,不少餐饮企业都瞄准了假日商机,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餐饮业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是十分重要的。

1.餐饮业的发展能带动相关产业用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增长。餐饮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种植业、养殖业、a手工业等等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给经济生活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产业效应。

2.餐饮业的发展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餐饮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安置就业的重要渠道。随着餐饮业的发展,对农产品的新需求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一般的餐饮服务不需要太高的技能,有助于缓解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餐饮业的发展还会带动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食品饮料业等相关产业的就业。

3.餐饮业的发展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为餐饮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住宿餐饮业发展也促进旅游业的完善和增长。当前旅游消费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旅游消费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不少地方政府都很重视重视餐饮业的发展,想要以餐饮业来拉动内需和繁荣市场,达到以餐饮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

4.餐饮业的发展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扩大消费市场。城镇居民家庭在外用餐的支出逐年增长,这就迫切要求餐饮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要求。餐饮业的发展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标志,餐饮的集中消费地就能真切反映一个地区的区域发展。

5.餐饮业的发展有助于改变陈旧的经营方式,提高餐饮产业的竞争力。餐饮行业的发展促使餐饮产业内部各企业改变自身陈旧的经营方式,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以适应市场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要。

四、我国餐饮业发展经营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餐饮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提高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总体上看,我国餐饮业的发展呈现出几种态势:一是餐饮业多元化投资导致竞争日益加剧;二是城乡居民的大众餐饮消费需求快速提升;三是现代餐饮消费需求向科学型和营养型转变;四是连锁经营成为餐饮业经营的主导模式。虽然我国的餐饮业正在持续快速地发展,但是大部分餐饮企业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政策因素对餐饮业发展的消极影响。

(1)国家领导人提倡节俭,反对浪费之风,导致餐饮业的,经济效益下滑,尤其是部分高端餐饮企业的前景很不乐观。

(2)行业政策待遇明显不公,企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餐饮行业的水电价格是高于其他行业的,各地政府对餐饮企业征收税费的种类和比率差异较大,环保部门对餐饮业收费普遍偏高,中餐企业与外餐企业之间待遇不平等,这些都给餐饮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我国餐饮业的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行业市场秩序混乱。我国餐饮业缺乏规划引导,尚未建立适用于餐饮业的国家级法规,行业组织和非法社团的监管缺失。

(4)国家统计局对餐饮业的统计滞后,无法准确掌握行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低估了餐饮业对扩大消费和促进就业的作用。

2.餐饮业管理水平偏低,综合服务素质仍有待提高。

(1)我国的餐饮业管理机制不健全,大多数餐饮企业仍然以单店经营为主,饮食的质量得不到保证。餐饮网点急剧膨胀导致餐饮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2)很多餐饮企业的从业人员,尤其是中小型餐馆的从业人员,大都是初高中文化程度,缺乏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严重制约了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张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3)餐饮业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部分餐饮企业仍然存在卫生问题与安全隐患,多数国有企业由于整体缺乏先进管理技术和运作体系,正在逐渐衰退,而很多私人餐饮企业由于体制灵活多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餐饮企业规模偏小,发展定位不准确,品牌意识比较淡簿。

(1)大多数餐饮企业的规模偏小,市场生存率低,发展后劲不足,向外发展的能力有限。

(2)目前餐饮行业缺乏鲜明的个性,多数都是在盲目地发展。没有明确的客源定位,产品趋同现象较为严重。

(3)不少企业品牌意识比较淡溥,盲目跟风,靠包装吸引消费者,不重视菜品的质量和内部管理。

4.餐饮企业人才缺乏,产业化程度水平低。

(1)许多外资餐饮企业都在以各种手段和优惠条件吸引餐饮技术、管理、服务、文化等方面的人才。

(2)高档餐馆数量众多,中低档餐馆较少,餐饮业结构十分不合理,缺乏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不能形成产业化规模。此外,网络时代的消费者对传统餐饮企业经营提出严峻挑战,现代网络消费者既重口味、也重口碑和价格。食品安全问题将继续影响餐饮消费,当前和今后政府监管工作的重点就是规范引导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五、促进我国餐饮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

餐饮业关系着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关系着消费安全和国民健康,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概况地讲,餐饮业的健康发展要从几个方面入手:抓住市场,餐饮行业经营重于管理;把握时代特点,餐饮与休闲、文化相结合;转变观念,环保、绿色、营养、健康型餐饮消费升温;不断创新,品牌菜肴是餐饮企业的生命;追求特色,服务提升,赢得回头客;注重卫生,给顾客营造放心的就餐环境。

想要促进我国餐饮业的发展,首先要明确餐饮业发展的重点。

(1)正餐的发展。随着商务活动的增多,高层次消费也在不断增加,饮食与社交相互结合的正餐消费就有了很大的市场。

(2)早餐的发展。要加强对早点市场的监督与管理,通过制定有关的标准制度,引导和培育早点市场走向规范化。

(3)快餐的发展。目前我国快餐业处于初级阶段,正在往质量标准、营养均衡、服务简便、价格低廉等方向发展,这也是未来快餐发展的趋势。

(4)旅游餐的发展。旅游餐是社会餐饮业的重要构成之一,旅游业的繁荣为我国旅游餐饮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商机。

(5)学生餐的发展。目前我国大、中、小学人数众多,这个庞大的餐饮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

(6)风味特色餐的发展。要开拓特色菜点和风味小,注重特色经营和特色服务。

(7)餐饮社会化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外食的目标市场主要是餐饮业中的低档消费市场,要加强餐饮业的经营管理,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餐饮环境。

2.想要促进我国餐饮业的发展,应洞悉餐饮市场的各种趋势。

(1)舒适安全。目前市民对健康饮食越来越讲究,营养卫生、食品安全成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2)健康绿色。健康食品在餐饮企业中是一个发展趋势,绿色无污染、无公害食品日渐成为消费者追求的时尚。

(3)经济实惠。餐饮业企业可以根据不同消费标准合理设计菜单,重视消费者的经济实惠导向。

(4)特色与文化品位。在现代社会,消费者对餐饮文化品位需求,已成为餐饮市场竞争的一种重要趋势。企业只有融入了文化因素,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想要促进我国餐饮业的发展,要做好餐饮业的发展定位。要积极培育餐饮品牌,振兴老字号餐饮企业。有针对性地引进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国内知名餐饮企业;培育扶植地方名牌,发掘传统美食文化。以发展品牌战略、连锁经营、技术创新为重点,加快推进现代餐饮业的发展。

(2)推进餐饮企业技术创新。要加快菜品创新,不断适应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加强餐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餐饮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注重餐饮管理人才培养,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

(3)要实现餐饮业与农业产业化的良性互动。要应大力发展绿色饭店,把丰富的农业资源利用起来,实现餐饮业产业化。

4.想要促进我国餐饮业的发展,就要继续走连锁经营的道路。

(1)餐饮业通过连锁经营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扩大经营规模和品牌影响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连锁经营可以有效整合内部资源,有利于形成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的个性化生存与发展。餐饮业的连锁经营能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六、结语

总之,餐饮业需要以新的理念、新的内容、新的方式和新的服务来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饮食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通过餐饮业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科学管理;加强政府对餐饮业的宏观调控,对餐饮业方面的好项目要直接扶持;企业管理要以人为本,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市场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加快制定餐饮业管理的国家级和地方性法规,建立健全的行业法规体系等等,这些都可以有效促进我国餐饮业的不断发展,提高餐饮业的贡献率,拉动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宋良鹤,史丽娜.浅谈我国餐饮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京文学,(10).

[2]申甲.中式快餐市场区域特征及其战略模式的选择[J].餐饮世界,(09).

[3]万蓬勃.对我国餐饮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5(09).

[4]邵宏.餐饮企业如何进行成本控制[J].河北企业,(07).

篇12:连锁经营管理相关论文

摘要:连锁经营管理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其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依据课程的基本特点,结合当前时代背景,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开发与训练,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与素养,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

连锁经营作为零售行业经营的一种新型模式,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其经营模式具有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等特点,能将复杂的业务活动在职能分工的基础上实现相对的简单化,当前业已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首选途径之一。随着连锁经营领域的逐渐扩大,经营业态的不断丰富,新的经营模式日益涌现,特别是互联网思维、大数据的广泛应用,连锁经营在业务领域、经营范围、管理模式等方面呈现出巨大变化。连锁经营管理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需要适应时代背景的变化:不断转换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技、完善考核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提升学生在实践、创造、就业和创业等方面的能力。本文将从培养和锻炼学生能力的视角出发,提出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与建议。

一、教学内容:夯实基础,重视实践,突出实用

(一)夯实理论基础

连锁经营管理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课程密切相关:如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营销、品牌管理、消费者行为学、战略管理等。因此,在教授理论时,一方面需要掌握连锁经营管理自身所特有的一些理论知识体系,同时还需要纳入一些其他相关研究领域的理论,如连锁经营管理的经济学基础包括规模经济理论、区位选择理论等,管理学基础包括市场营销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等。因此,在理论教学时,需要尽量体现出基础性与通用性,夯实连锁经营管理的理论基础。

(二)重视经营实践

连锁经营管理是一门要求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课程。因此,需要特别注重实践性,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每章授课前可以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引导,使学生通过引导案例的学习进入相关教学内容;针对连锁企业日常经营中的典型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认知,一方面可以聘请连锁企业领导或员工进入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可以安排学生到连锁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与实地调研等。

(三)突出实用内容

围绕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与安排上着力突出与连锁经营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市场定位、营销策略、门店布局、店铺设计、商品陈列、物流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基本环节或流程。针对具体实际操作问题进行深入阐述,并配合视频演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并结合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相关要求,确定出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突显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二、实现教学方技形式多元、灵活运用、注重实效

连锁经营管理具有覆盖范围广,涉及层面多,理论性与实践性强等特点,决定了课程教学方技的选择与使用,不能局限于一两种教学方技,应力求形式多元,灵活运用,注重实效。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合理利用。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式,可以选用多种教学方技协调使用,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形式多元

根据国内外教学改革经验,在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1)翻转课堂。转变以往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方式,重新配置课堂内外学习时间,将学习决定权由教师转移给学生。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教师则采用讲授法或协作法来满足学生需要以及促成个体学习。

(2)换位思考。教师通过教学情境设计,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其中,并转换研究问题的角度,从不同的角度深入观察和思考,通过问题的不断提出,激发学生思维活力,牢固掌握与灵活运用专业知识。

(3)案例教学。教学案例一般源于企业的经营实践。对案例的分析也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学习和总结,大多可分为课堂教学案例和专题性案例等类型。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与学习,学生提出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学习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个人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相应锻炼。

(4)角色扮演。依据某个教学情景随机选择数名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演示结束后由学生指出各个角色的演示所反映的问题,并提出如何预防或解决的方案或措施,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视频演示。在进行专题讨论或介绍连锁企业经营实践时,选择国内外知名连锁企业进行视频演示,以加深学生对连锁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深入理解。

(6)模拟软件。通过引入连锁企业经营管理软件,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流程的认知,如组织结构、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

(7)参观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等社会资源,通过实习和其他社会实践环节,积累实际的经营管理经验。

(8)引入实践导师。聘请连锁企业领导或员工成为学生的实践导师,对连锁企业的实践操作现身说法,增加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

(二)方技灵活运用

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每种方技都有着自身的优点,同时由于课程性质、进度安排,教材选择等的不同,也会影响到各种方技的实际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认清各种方技的优点,结合重点与难点,以及具体教学情景,因势利导,灵活运用。如翻转课堂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为真实的学习,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等,既可以对课程整体教学,也可以对某些具体章节采用;换位思考是一种参与式教学方式,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客观分析问题。教师通过问题的不断提出和深入,激发学生的思想活力,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形成新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在服务失败与补救、商品陈列与布局等方面采用;角色扮演法可以应用于门店的营销策略和店铺管理的教学中,让学生以经营者、招聘者、应聘者等身份现场演示;视频演示可以选择国内外知名企业整体运作流程,也可以通过剪辑合成知识点碎片,使学生对一些抽象概念、管理流程、问题处理等进行认知;经营模拟软件需与教学情景进行契合。当前可以选用“商道”、“流通大师”等软件,可以针对某个教学知识点,也可以针对整个企业运作流程进行模拟;实践教学基地可以使学生通过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等对连锁企业实践操作获得直观认知,如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商品陈列等。

(三)注重综合实效

在上述教学方法应用过程中,更需要注重各种教学方式、方法或手段的综合实效。提高综合实效需要考虑如下方面:一方面是连锁经营领域和范围的转变。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思想的推行,使得连锁经营的涵盖范围、经营模式与管理模式等都在不断变化;二是学生的学习模式的转变。以往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填鸭的传统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今教育发展需要。碎片化学习、思考型学习、研究型学习以及实践探索型学习等被不断提出。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连锁经营的发展态势和趋势,掌握连锁门店经营管理原理,获取实战操作经验,需要通过案例教学、视频演示、经营模拟软件等各种教学方技协同,因材施教、因学施教、因势利导,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三、考核体系:方式多样,注重过程,弱化考试

连锁经营管理课程考核可以实行考核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生学习的综合表现,能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考核贯穿于教学的全部过程;加大对实践教学部分的考核,弱化考试的作用。对于连锁经营管理课程考核,可采用期末考试、调查报告、课程论文、比赛获奖等形式,具体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小组考核或个人考核、单独评定或综合评定等。例如在综合评定中,学生成绩可以由平时成绩(70%或60%)和期末考试成绩(30%或40%)两部分构成(具体权重可由教师决定):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课堂提问、模拟实训、出勤情况等,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平时作业考核学生完成课后作业以及调查报告等的质量;模拟实训考查学生参与各项实训活动的表现;课堂提问考查学生课堂陈述的质量;课堂出勤考核学生遵守纪律的情况;期末考试以理论笔试为主,主要是针对知识点的系统梳理,以及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和创新的能力。由于期末考试考评指标单一,效果具有短期性,可以弱化考试作用。

四、结论

连锁经营管理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其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依据课程的基本特点,结合当前时代背景,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开发与训练,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与素养,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因此,本文从培养和锻炼学生能力的视角出发,提出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与建议:一是转换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重视理论教学,夯实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理论分析能力/重视经营实践,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增强学生实践认知/突出实用性,满足学生创业与就业需要;二是创新教学方技。主要体现在教学形式多元化,如翻转课堂、角色扮演、模拟软件等、/针对教学设计情景以及各种方技优点,灵活选择合适教学方技/同时还需要协同教学方技,因材施教,提高综合实效;三是完善考核体系。考核方式多样化选择,如可采用期末考试、调查报告、课程论文、比赛获奖等形式。同时注重过程考核,弱化考试作用,以促进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供应链管理在我国连锁经营配送中的应用张学艺物流技术-12-25

2、连锁经营的供应链管理李玉辉,邵光亚商业研究-03-10

篇13:连锁经营管理相关论文

摘要:总之,目前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缺陷且不符合企业及市场需求的现状,面对这些现状及现实情况,就需要采取一些先进、科学、新颖的方式方法对连锁经营管理的人才培养进行研究,并结合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及企业专业布局的特点进行分析与探索,才能有效的、科学的进行人才培养,才能为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开辟一条充满前景的道路。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

一、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在市场发展中的重要性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及市场的需求,对不同形式培养的不同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伴随着这样的需求,如今社会上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逐渐浮出水面,并备受大家的关注与使用,例如: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连锁经营管理是以一种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包括很多方面的管理内容,这些内容也都是按照市场的需求来制定与计划。所以,采取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即符合社会的发展潮流及市场的发展需求,也有助于培养人才及缓解人才就业压力,由此可见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其次,现今的市场也是一个缺乏专业人才、素质人才及全面发展的人才市场,然而,连锁经营管理正具有这样特点与特质,其的人才培养正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及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连锁经营管理的人才培养成为市场发展中必不可少及尤为重要的举措之一。最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地的高校、高职、专科等高校越来越多,面对这样的发展形势,就会呈现出学校学生就业难等问题。于是,其学校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借鉴这种连锁经营人才培养的模式,也可以运用“校企合作”等方式方法培养人才并解决学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所以,根据以上这些实际情况,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就在市场的发展中占据着尤为重要的位置。

二、分析现今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

鉴于新时代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了解到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与差别,连锁经营管理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素质也远远差于市场的需求,人才培养的数量也达不到市场的要求。其主要现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形式欠缺。目前,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方式相对来说是比较单一的,例如:有大家都常见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不同培训公司、培训企业、企业连锁及企业机构合作等培养模式。从各方面来看,这还是呈现着方式单一且连锁机构较少的现状,单从这几个方面讲不仅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还带动不了人才培养的发展。同时,在另一方面,这种连锁经营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都只局限于专科及职业高校等院校,这些院校的专业也有局限,明显就呈现着分配不均的现状。然而,这些现状对于不断发展且逐渐增长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来讲,是远远满足不了其的需求及也不能使人才培养的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与深度。

2.人才培养的专业计划与企业的需求不一致。不管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工作方面,一个对准目标的计划与方案往往是成功的基石与重要保障,只有坚持这种有计划的人才培养,才能满足企业与市场的需求。就连锁经营企业人才需求的形势来看,其是多样的、丰富的、全面发展的,具体也包括计划管理、设计管理、经营管理、财务管理、技能管理及运输管理等等。但是,在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知识技术不过硬、培养方向不明确、技术培养不成熟及专业素质不高等现状。当把这些专业人才推向市场中进行实践时,就会导致人才专业技术不过硬及半生不熟的状况,将这样的人才运用到企业中就会表现出一种凡事都不会做,或是只会做一半的情况。同时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还呈现着另一种趋势,就是培养人才的方式太过于急,或是学习的范围太广泛等,这样的培养形式毫无疑问就导致人才培养满足不了企业的实际需求。

三、结语

总之,目前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缺陷且不符合企业及市场需求的现状,面对这些现状及现实情况,就需要采取一些先进、科学、新颖的方式方法对连锁经营管理的人才培养进行研究,并结合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及企业专业布局的特点进行分析与探索,才能有效的、科学的进行人才培养,才能为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开辟一条充满前景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雷祺;何庆江;山东纺织经济-11-20

2、连锁经营管理专业“2+1订单式”教学模式探索陆春华;职业教育研究2008-01-08

篇14:工程施工经营管理论文

工程施工经营管理论文

摘要

工程建设对城市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工程管理可以被看作是工程建设中的保障因素。目标管理机制在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可以让工程的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

目标管理;建筑施工管理;应用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不断的提升。针对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通病,对工程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成为了提升工程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措施。目标管理机制的应用就是对工程管理机制进行创新的表现。它可以借助自身的预见性特征和计划性特征,对工程的管理水平进行有效提升。

一、目标管理的概述

(1)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机制是现代企业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管理制度。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计划以后,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定期评价,进而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目标计划进行调整,是这一机制的主要内容,计划性是这一机制的主要特征,在这一机制的应用过程中,只有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目标计划。

(2)目标计划的编制。科学化、合理化的目标的制定,是目标管理机制中的基础要素。目标计划与工程实际情况之间的融合,是工程管理人员在目标制定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则。在目标计划的编制过程中,管理人员在对人员、设备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的同时,也需要对目标风险进行有效分析。

(3)目标计划的实行。目标计划的执行程度对工程的施工进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目标执行情况的管理力度进行强化,是目标管理工作中所不可缺少的措施。在对目标进行细化的基础上,将目标责任落实于个人,可以为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的保障。

(4)目标管理控制。目标管理的控制措施涉及到了目标完成情况的总结、评价工作。对前一阶段目标完成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可以为下一阶段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的帮助,在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对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度进行综合评价,是对工程施工目标进行控制的主要措施。

2目标管理在工程管理中应用的作用

(1)调动人员的'工作热情。目标管理机制的应用,离不开各个部门与员工之间的合作。这一管理机制在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可以让工程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得到强化。目标管理机制的应用,既是对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工作内容进行合理规划的措施,又是对工程的管理技术进行创新的表现。目标管理教育的落实,可以让建筑单位全体职工树立目标管理理念。对员工的工作热情进行充分调动,可以让员工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工程目标管理之中。

(2)对工程管理行业发展失衡的问题进行解决。发展资源的差异性,让工程行业在新时期表现出了发展失衡的问题。目标管理机制在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在促进资源配置优化的基础上,促进各个行业之间的公平竞争,这就可以让工程管理行业发展失衡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随着工程管理系统的不断发展。目标管理机制的应用,也可以让工程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目标管理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1)成本目标管理。成本目标管理机制是建立与工程项目的成本计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工程成本控制工作要求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阶段,将工程的实际支出控制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以便对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保障。对工程成本的科学预测,也可以让施工单位有效避免工程项目超支的问题。在工程项目出现超支问题以后,施工单位需要对后续资金的资金来源进行保证。成本目标管理体系的构建主要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一是工程的材料费用控制;二是工程的成本控制;三是工程的项目的定额管理。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是成本目标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工程项目的投资阶段,相关单位需要从项目的投资成本入手,对可行的控制目标进行确定。在工程项目的施工前期,施工单位需要对采购成本的管理工作进行强化。在工程竣工以后,施工单位还要对竣工决算成本管理机制进行完善。

(2)进度目标管理。施工进度管理目标的确立,与工程的项目施工方案、施工预算、施工图纸、现场环境和气象条件等因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施工进度目标管理机制主要涉及到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工程施工进度说明的编制工作;二是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图的编制工作;三是工程资源需求量的确定工作;四是工程风险分析和风险防控措施的制定。进度计划说明的编制,可以被看作是进度目标管理机制中的核心要素。它与工程项目的分项工程、工程量、单位和工作日等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客观性原则是工程进度计划制定过程中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3)质量目标管理。质量目标管理工作是工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因素。高效化的施工管理队伍的组件,是质量目标管理模式的保障因素。在施工队伍的组建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对一些专业知识过硬、实践经验相对丰富的管理人员进行关注。从工程的质量目标管理要求入手,对各项质量措施的责任进行编制和规划,也是工程施工管理队伍的重要责任。为了对工程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进行提升,施工单位需要对基于每个成员的质量管理责任制进行明确。质量管理目标的细化,是促进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在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质量管理目标需要与工程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在对人力资源和工程的施工条件等多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的基础上,施工单位还需要对以下因素进行了解:一是新时期我国建筑市场的质量竞争的基本形式;二是国家在新时期所提出的新的建筑质量标准和法律法规。第三是业主所提出的质量要求。在对质量管理目标进行细化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的细化,可以让他们在质量目标管理体系中所承担的责任进行明确,进而在对他们的质量控制意识进行率提升的基础上,让他们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施工现场的机构设置也是质量管理目标分解细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机构设置问题可以被看作是对工程管理目标进行分解细化的主要依据,环环相扣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可以让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因而,目标体系与经济指标之间的有效结合,可以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在将质量管理目标进行细化以后,质量管理目标的落实就成为了让建筑施工井质量管理达到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

在对具体化的质量管理目标进行落实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对管理措施、管理范围、质量标准等因素进行明确,进而通过经济责任与质量目标责任相结合的方式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为了对工程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保障,施工单位可以对逐级签订目标责任的管理方式进行应用。为了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进行提升,在对目标管理机制进行应用以后,企业也需要构建一个专门从事质量监管的部门,以便对施工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在工程的实际施工效果与质量目标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的情况下,施工单位需要对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借助有效的补偿措施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奖惩机制的构建,也是对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行发挥的有效方式。

四、结论

科学性、预见性和计划性是目标管理机制的主要特征。这一机制在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在对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的基础上,对工程管理水平进行提升。根据工程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合理的目标计划,可以让工程施工工作的科学性得到提升。在对工程管理机制进行创新的基础上,而对目标管理技术进行改进,可以让目标管理的应用价值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致远.探究目标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5):163-164.

[2]季中文.刍议目标管理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02):166.

篇15:国营企业经营管理论文

国营企业经营管理论文

国营企业经营管理论文

在中国传统国有企业管理中,一直把管理理解为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这几项职能的发挥,来保证企业按预定的规则和方向运行。理论上这种做法没有太多错误,但却忽略了创新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伴随管理时间的增长,古板传统的管理方式会致使国有企业管理变得效率低下。在现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与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国企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区域性、国内的竞争变成全球化竞争;从一般规模、成本竞争变为获取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在中国经济慢慢融入到世界经济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需在新的形势下求生存求发展,在管理这方面有必要更新传统的管理方式方法,赢得入世后与外国企业竞争的能力。

一、国有企业中几点突出的管理问题

加入WTO,迫使我国的国有企业不得不直接面对国际竞争,国有企业在管理、组织方面的问题逐渐凸现。尽管我国企业管理曾经在某种程度上借鉴了欧、美等国的管理思想,但“经济转型”仍然使我国国有企业管理无法避免地带有转型期的色彩。

1.“人际关系”管理。中国大部分国有企业中,人的权力大小基本都取决于他与其他人的人际关系好坏,在此称之为“人际关系”管理模式。因为在中国国有企业中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和与其相应的报酬体系,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的存在,使得每个人得到的真正报酬取决于他的权力。管理者所重视的是权力的取得与权力的大小,很少关注企业真正的利益。在该环境下,控制与掌握信息就变成了维护其控制权的重要手段。若下级不知道整体的计划,将成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也就等于处在黑暗中,盲目地按领导的意志去行动,就会完全丧失主动权。管理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管理效率极低。

2.不够科学的决策程序。现今,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不够清晰,制度安排上不能给企业的决策者一个重复博弈的规则与追求长远利益的稳定预期,这就让决策者的利益与他所决策的企业的利润没有长远关系,会造成决策者管理投入不足。这样,一方面使有能力的决策者会由于责任意识浅薄而忽视管理,另一方面,会造成“由于个人决策导致集体负责”这种不良的决策行为,会直接影响了管理效率。

3.论资排辈的管理岗位。国企管理岗位选拔采取论资排辈的规矩,企业管理模式对职工业绩的肯定除提高薪金外,还会采用升职的方法,在选择管理岗位人员时会依据员工在企业的工作经验与年限,使大量的技术专家升到管理岗位上后,不能够胜任管理工作,年轻而具管理能力的人才却不能得到提升,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

4.“单一”的管理模式。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管理的对象总是针对某一单一的对象,管理的重心是事物,或是人事,或是生产,或是材料,或是销售。管理的出发点是哪儿有问题管理哪儿,对于管理问题的处理为就事论事,就部门论部门,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很少作全局长远考虑。

二、管理创新在国有企业中的必要性

1.客户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变化。计划经济体制下,国企一般只负责生产,不负责销售。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渐深化,部分国企市场意识开始增强,渐渐转变了市场观念,开始根据市场需求来为顾客提供标准化的产品,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然后客户的需求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企业标准化产品的更新速度没有客户需求变化的快。为能够适应市场需求,企业必然需在经营管理上创新,积极面对市场客户的变化,以在短时间内尽快改善自身的产品,与市场相适应。

2.变化的竞争环境。如今,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并呈现以下特点:第一,伴随市场开放程度加强,任何行业都存在一两个顶级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在此行业的任何一个企业都要紧跟领先企业的步伐,反之会被市场淘汰。第二,有超前的观念、新型产品和先进管理方式的新企业越来越多,这种极具竞争力的企业使竞争形势变得倍加严峻。第三,是竞争对手的企业,在某些时候又要成为战略联盟。第四,国际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会涉及到国家之间的利益,所以企业之间的竞争可能转化为国家利益与实力的竞争,政府会介入竞争之中,使企业竞争环境环节变数增多。

3.科技在企业中的挑战。企业面临的诸多变化中,科技最具威力,它将致使企业产品的制造周期和生命周期变短。企业若跟不上技术进步的步伐便会在市场中被淘汰。科技的进步对管理主体也会形成强有力的挑战:大部分产品的生命期限有缩短的趋势;信息贸易与技术的比重变大;劳动密集型产业所面临的压力使我国劳力费用低廉的优势逐步变弱;流通的方式向现代化的方向转变;对人员素质和社会组织的领导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述种种情况,均要求企业进行创新管理。通过创新,适应市场变化,迎接新的挑战。

三、借鉴外企创新管理经验

外国企业在管理创新方面有诸多成功经验,对我国国企具有非常好的借鉴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结构改革、管理创新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且正在加速发展。这就对我国国企的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新方向。近些年来,国际上不断出现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经验。大趋势看,大概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创新型。第一,快速适应经营环境、技术的变化,持续进行战略创新、观念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把创新渗透在管理过程中,作为主要管理职责。第二,管理者成为创新者。企业都要学会为全体员工发挥创造才能建立新机制。第三,个性化创新管理。成功的企业是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创新型企业,是能够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经营方式的企业。

2.企业重建创新。重建企业从根本上对原有的信念和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重新考虑,以期在衡量绩效的`重要指标上,获得较大的改善。管理革命的技术基础是信息网络对企业内部各岗位、各部门的普遍覆盖,使职工通过网络获取企业内与自己业务相关的任何信息,精简了管理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有助于形成每一职工在自己岗位上关心全局、了解全局的新局面。

四、国有企业创新管理实施对策

我国的国有企业发展道路处在一个需要变化的转折点上,为适应竞争环境,国有企业的管理改革箭在弦上。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加强战略创新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是国有企业的必然选择。

1.转变国有企业战略创新管理的自主意识。国有企业核心管理层需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创建市场经济下的经营管理新思想。国有企业要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只有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才可走出困境。

2.培训、选拔适应战略管理新要求的管理者。国有企业管理者应具备长远意识、超前意识、权变意识和全局意识,要求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做到:第一,思想敏锐,能预测事物的发展变化,提前做决策并付诸行动。第二,作为战略管理者应经常考虑长远的问题,增加预见性。第三,心中时刻装着企业全局,考虑企业的整体利益。从维护企业总体利益出发处理好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第四,在战略规划和实施的过程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积极发挥下属的积极性、创新性,灵活地处理问题。

3.对企业战略管理各要素重新整合。将企业的战略目标、战略思想、战略重点、战略阶段和战略对策五大要素按照新时代面临的问题、要求进行整合,对企业的发展目标、经营思路、资源结构、业务范围等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比较,使之符合新时代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

4.构筑动态的战略管理系统。国企战略创新管理不仅是静态的各要素间的整合,而且是要构筑科学的、动态的和具有时时反馈的管理系统。战略管理层要及时接收系统终端对市场各种信息的回路反馈,修正管理系统中心的各项参数,整合后输出给终端,实现战略管理的“互动”,提升企业规避风险的系统控制能力,增强国企的核心竞争力。

论文标准格式范文

大学本科音乐论文范文

会计论文的现状与特点

会计论文的写作基础、选题和格式

从学校与教师角度论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

论文的写作提纲

大学生会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硕士论文选题攻略

论文写作提纲

会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论文
《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论文(通用15篇)】相关文章:

林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24-01-26

韩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23-03-13

保险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22-09-24

同济大学MBA论文开题报告2023-11-10

会计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2022-10-27

论文中期检查怎么写2022-10-30

毕业论文演讲稿2023-03-20

工商管理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22-09-26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稿2023-07-12

论文中期检查是什么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