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于Internet环境下的协同式教学方式的探讨(精选12篇)由网友“lee19740712”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对基于Internet环境下的协同式教学方式的探讨,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对基于Internet环境下的协同式教学方式的探讨
对基于Internet环境下的协同式教学方式的探讨
摘 要:本文通过对远程教育和基于Internet环境下教学方式特点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基于Internet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协同式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教学方式的运作方法、优缺点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协同式教学方式
1 引言
信息技术与Internet的飞速发展,使我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传递任何教学课程成为现实。由于这些课程完全可以是跨越国家、跨越地域、跨越民族、跨越文化,跨越学校、跨越学科和专业的,所以它能吸引世界各地的学生和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引起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以Internet为教育信息和课程承载、处理、传输平台的教学方式就是我们目前所说的网络教学,网络教学的基本特征就是教与学的过程都在网上进行,可以同步教学,也可以是异步教学。网络教学也被称为新一代的远程教育,它不仅增加了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同时也降低了教育过程的成本,提高了教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也就是全世界人们普遍认为网络教育具有无限生机的理由所在。
我们知道,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的职能主要是“教”,即“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主要表现在面对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在网络信息时代,教师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导”,即指导、教导、引导。这是因为学习者在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时候,他所面对的信息网络承载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不再是线性联结的,而是网状联结的。面对浩如烟海的大量信息,学习者往往不知所措,不知怎样寻找信息,正确分辨哪些是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指导学生如何找信息、处理信息、理解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自己所需的知识。这就意味着网络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发生了转变,教师的授课方式也必须适应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要求和特点。
2 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
2.1远程教育的主要模式
远程教育不是刚刚兴起的新的教育模式,而是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并且经历了许多不同的发展阶段。为了研究和叙述的方便,远程教育的主要模式可以按以下几种方法划分。按学习者的组织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群体为基础的远程教育模式,它主要对象是全日制学生或业余制学生;另一种是以个别学习为基础的远程教育,主要对象是各种培训群体,以满足人们终身学习的需要。按着教学过程的时间组织,可以分为同步教学和异步教学两种。按照在同一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分为:1:M:1和M:M三种方式。本文作者倡导的协同式教学方式就是一种M:M方式,即是一种多对多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有多位教师和多位同学都处在同一教学过程中。按着信息传输的方向,可以分为单向、双向和网络式三种远程教学模式。按着信息传递的通信手段不同,可以分为远程信函方式的函授教育、电视广播方式的广播电视教育和现在正在蓬勃发展的以Internet为平台的网络教育。很显然,以上几种远程教育模式大部分是可以相互组合的。
2.2网络教育的主要特征
网络教育作为远程教育的一种新的模式,具有很多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教与学可以不受课程时间表的安排限制;不受空间的约束;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不必为学习而加入各个学习群体;教育可以面向各个阶层的人们;为受教育者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等。这主要体现了Internet的开放、平等、共享、协作的精神和由其所体现的时代特征。网络教育的主要优点体现在:高度的互动性;资源的共享性;服务的及时性;教学方式的多元性;总体社会资源的节约性等,在此不做详细讨论。
2.3网络教育中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新要求
网络教育中学习者对学习过程产生了许多新的要求,这些要求主要表现在:学习者希望能与教师、学习者之间获得更多的交流;网络教学中学习者对辅导量的需求不是比传统面对面授课所要求的辅导量少而是增加;网络中巨大的资源有助于给学习者形成一种很有潜力的丰富的学习环境,但同时也要求教师能提供学习者寻求获取有用资源的方法;学习者通过网络学习必将会通过电子邮件等手段在网上交作业,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作出
[1] [2] [3]
篇2:对基于Internet环境下的协同式教学方式的探
摘 要:本文通过对远程教育和基于Internet环境下教学方式特点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基于Internet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协同式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教学方式的运作方法、优缺点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协同式教学方式
1 引言
信息技术与Internet的飞速发展,使我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传递任何教学课程成为现实。由于这些课程完全可以是跨越国家、跨越地域、跨越民族、跨越文化,跨越学校、跨越学科和专业的,所以它能吸引世界各地的学生和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引起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以Internet为教育信息和课程承载、处理、传输平台的教学方式就是我们目前所说的网络教学,网络教学的基本特征就是教与学的过程都在网上进行,可以同步教学,也可以是异步教学。网络教学也被称为新一代的远程教育,它不仅增加了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同时也降低了教育过程的成本,提高了教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也就是全世界人们普遍认为网络教育具有无限生机的理由所在。
我们知道,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的职能主要是“教”,即“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主要表现在面对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在网络信息时代,教师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导”,即指导、教导、引导。这是因为学习者在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时候,他所面对的信息网络承载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不再是线性联结的,而是网状联结的。面对浩如烟海的大量信息,学习者往往不知所措,不知怎样寻找信息,正确分辨哪些是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指导学生如何找信息、处理信息、理解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自己所需的知识。这就意味着网络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发生了转变,教师的授课方式也必须适应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要求和特点。
2 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
2.1远程教育的主要模式
远程教育不是刚刚兴起的新的教育模式,而是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并且经历了许多不同的发展阶段。为了研究和叙述的方便,远程教育的主要模式可以按以下几种方法划分。按学习者的组织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群体为基础的远程教育模式,它主要对象是全日制学生或业余制学生;另一种是以个别学习为基础的远程教育,主要对象是各种培训群体,以满足人们终身学习的需要。按着教学过程的时间组织,可以分为同步教学和异步教学两种。按照在同一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分为:1:M:1和M:M三种方式。本文作者倡导的协同式教学方式就是一种M:M方式,即是一种多对多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有多位教师和多位同学都处在同一教学过程中。按着信息传输的方向,可以分为单向、双向和网络式三种远程教学模式。按着信息传递的通信手段不同,可以分为远程信函方式的函授教育、电视广播方式的广播电视教育和现在正在蓬勃发展的以Internet为平台的网络教育。很显然,以上几种远程教育模式大部分是可以相互组合的。
2.2网络教育的主要特征
网络教育作为远程教育的一种新的模式,具有很多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教与学可以不受课程时间表的安排限制;不受空间的约束;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不必为学习而加入各个学习群体;教育可以面向各个阶层的人们;为受教育者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等。这主要体现了Internet的开放、平等、共享、协作的精神和由其所体现的时代特征。网络教育的主要优点体现在:高度的互动性;资源的共享性;服务的及时性;教学方式的多元性;总体社会资源的节约性等,在此不做详细讨论。
2.3网络教育中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新要求
网络教育中学习者对学习过程产生了许多新的要求,这些要求主要表现在:学习者希望能与教师、学习者之间获得更多的交流;网络教学中学习者对辅导量的需求不是比传统面对面授课所要求的辅导量少而是增加;网络中巨大的资源有助于给学习者形成一种很有潜力的丰富的学习环境,但同时也要求教师能提供学习者寻求获取有用资源的方法;学习者通过网络学习必将会通过电子邮件等手段在网上交作业,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作出综合的和迅速的反馈是远程教育效果的关键。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眼光局限于教材。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在许多方面支配着整个教学过程,对整个教学过程负责。现在,进步主义教育者提出“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进行自我组织、制定并执行学习计划,能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并能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这两种方式都不完全适合网络的学与教。在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将这两种模式有机结合,并向协同化教学模式发展。
教育不能仅仅是一般的讲解,而是要通过学习的过程,让学习者认识到知识的特点,这样就必须要有师生间的广泛交流和对话。对话方式主要有:
讨论式:教师与学生必须有一致的学习目标,使他们能接受对方的概念并能相互反馈。
适应式:教师应当按照正在自己形成的概念与学生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来适时地修改谈话的话题。
交互式:学生必须参加对话活动以达到他们的学习目标。教师则必须提供反馈给学生,为学生解惑,学生亦必须提供反馈给教师,以使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优化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
思考型: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将他们的活动反馈与每一个层次的主题目标联系起来。
2.4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教师为了适应网络教育中学习者对学习过程产生的上述新的要求,必须在提高自身素质和改变教学模式上下工夫。
网络教育既有实时性又有非实时性的特点,教师授课可以按着自己喜欢的时间安排,学生学习亦可按着自己的时间安排。但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学效果,同样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能及时给予解答、“及时反馈”,因此传统教学中一人对一个群体的方式显然是不合适的。
尽管网络教育的特点是鼓励学习者主动学习,但是教师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可以通过主持各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网上教学的对象是不同层次、不同社会背景、不同职业、不同地位的学习者同在一个网上,在一个虚拟的学习社区之中,它比一般的学校教学更为复杂,因此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求有全能型的教学素质,而这恐怕是一个教师难以独立完成的,这就需要多个教师在网上的协作工作和协同教学,以弥补相互之间的不足,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2.5网络教学的主要特点--互动性
网络教学不仅仅是通过技术的使用来延伸课堂,更倾向于最大限度地建立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学习资源之间的联系,而不论他们身在何处。这种联系的最有效的方式是网络教学的互动性。
在远程教育中,几乎没有什么话题如互动的构筑那样被热烈地讨论甚至争论过。这些讨论主要集中于摩尔(Mooew,1989)的“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内容”模式(Cyrs,)。这个互动模式通过指出传送过程中涉及什
么人与什么事,暗示互动的目的、意图和预期成果。然而,要实现对互动的目的、意图和预期成果的确切描述还是比较困难的。
早期的互动的应用的强调,为进一步、更有意义地讨论远程教育因实施各种互动而产生的结果打下了基础。瓦格纳(Wagner,1997)列出了各种互动,它们关注远程教育环境中获得的特定绩效成果。
以参与为目的的互动是向学习者提供一种彼此参与的`方式。参与性互动的范围可以从讨论中使用参与者的名字到让一名学习者担任学习小组的领导,以激发兴趣。
以交流为目的的互动提供了这样一种能力:大家分享各自提供的信息和观点,并有目的地互相影响。
以反馈为目的的互动是为了获得学习者对绩效质量的评价信息。行为主义者认为:反馈加强了对绩效的纠正和指导。认知主义者认为:反馈向学习者提供了信息,让他们对自己作出反应的正确性加以判断,这样,学习者可以知道他的反应是对还是错,并改正错误的反应,有利于信息的长时间记忆。
以详尽阐述为目的的互动,涉及提出多个例子解释一个新观点,或者用多种方法解释为什么某个观点可以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形成。它使新信息对学习者更有意义。
以学习者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为目的的互动向学习者提供了以下信息:学习的深度、内容范围、呈现信息所需要的各种媒体、某项特定学习任务需要的实际时间。
以激发动机为目的的互动通过相关的、真实的、适宜不同的学生难度和新颖程度的任务,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创造力和积极思维能力。
以协商为目的的互动,涉及个人参与对话、达成一致,或者同意服从某个协定的意愿。
以组建团队为目的的互动对于保证团队每个成员积极支持团队目标的实现是必要的。互动推进了对个体的认识和接受,给予团队如给予其成员一样的尊重,以及有效的倾听、责任感共享和对团队前途的共识。
以发现为目的的互动指的是人们在给新的构造、概念和程序共同寻求定义时,进行的有益的思想交流。
以探索为目的的互动为定义新观点的范围、深度和广度提供了载体。正如认识一个新观点是重要的,把新观点与现有观点区分开来,并确定使新观点保持其独特的参数,也是很重要的。
篇3:对基于Internet环境下的协同式教学方式的探
在网络教育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比如,如何保证在没有教师的监督下保证学习者的效率,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引入适合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使网络教学朝着开放、高效方向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从建构主义者的观点来看,学习者必须能够从他们个人经验中找到新的观点,因为含有新观点的经验对个人的理解、运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建构主义者认为:一个人不应该只关注包含在绩效目标中的“行动计划”的传递,相反地,他应该关注和开发学习者的技能,这样的话,他们才能针对情景要求和机会,构筑自己的行动计划。这就要求让新的学习处于真实的环境经历中。向学习者示范如何得出所学内容的合理解释是重要的,这样,他们才会在形成自己的目标替代最初的学习计划时,获得合适的方式。
网络环境下的协同式教学方式,可以突出网络教育的互动性,可以满足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某些特定要求,可以从总体上满足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可以很好地与建构主义的教育模式相结合,强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和互动效果。所谓协同式网络教育模式是指:在网络环境下,相同领域或不同领域的教师们,相同院校或不同院校的教师们,相同国度或不同国度的教师们,利用和依托Internet,对同一个课程或同一群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在时间上和内容上的协同。这种协同体现了在教师和学生之间M:M教学方式的优越性,突出了网络教育的互动性,弥补了单个学校,单个教师在网络环境下教学能力的不足和知识面的欠缺,能够提高网络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网络环境下的协同式教学方式,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教育目标和教学策略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计划的编制。
教学策略可以理解为教学方法,运用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通过恰当的方式向学习者展示学习内容,并获得预期的成果。教学策略包括互动技巧、学习活动的安排、引起注意和增强记忆的手段等。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和呈现包括:需要说明什么? 多少信息才够?对于一项学习任务,怎样才算信息过剩?内容该如何呈现?应该采用何种呈现方式?
在此阶段,教师们要通过在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和协同工作实现上述安排。
第二个阶段是网上教学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网上的实时教学,此阶段的主要方式是,在网络环境下采取类似视频网络会议的方式进行,用M:M教学方式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实时地进行交互式的讨论式教与学。
第三个阶段是网上答疑和辅导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强化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个过程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采用分时异步进行,也可以采用同步实时进行。
在协同式的网络教学模式中,对同一门课程可以同时采用多个教学方案由多名教师同时授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所需要和喜欢的课程。各个教师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教学体验与研究领域的背景知识,发挥整体优势,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习者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效率,这是协同式的网络教学模式的优点。同时,协同式的网络教学模式也有其明显的缺点,比如对教师的组织和管理比较困难,教师之间如何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等,都需要很好地加以研究和解决。
结论
由于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景对意义建构的作用,强调对教学环境的设计,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以及强调利用各种资源来支持学,更由于建构主义的主导地位,致使我们当网络教育出现以后,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研究以学生为主的学习上了。本文作者认为,无论是教学论的研究者还是学习论的研究者,都必须把教与学结合起来研究,使教与学成为一个统一体,无论是教学论还是学习论都必须把教学目的实现放在首位,根据教学目的设计教学内容,再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育技术和教学条件设计教学模式。由此可见本文所提出的基于Internet网环境下的协同式教学方式是对目前人们忽略了在网络教育时代的教的一种有益的提示和补充。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 高金岭 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8月
[2]知识经济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李克东 电化教育研究 191月
[3]国外远程教育的发展与研究 黄清云 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4月
篇4:Intranet/Internet相结合环境下基于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
Intranet/Internet相结合环境下基于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创造性教学模式
Intranet/Internet相结合环境下基于“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创造性教学模式
石狮市新湖中心小学 张秋水[内容摘要] Intranet/Internet的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为教学模式的变革创造了条件,为教学环境和资源的优化提供了支撑。构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于“主导--主体”教学结构促进学生自主或协作发展的目标导向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 Intranet/Internet;建构主义;目标导向;教学模式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的教与学双边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本人认为,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基于Intranet/Internet为教学模式的变革创造了条件,为教学环境和资源的优化提供了支撑。这里以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社会》第六册《环境保护》一课为例(该课例获今年首届全国中小学学科“四结合”教改试验成果一等奖),谈谈我们在Intranet/Internet相合环境下,基于“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创新的目标导向课堂教学模式这方面的探索。
一、 应用网络技术,支持建构主义的实现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ranet/Internet的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换句话说,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所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ranet/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及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二、 明确指导思想,立足课堂教学的目标
1、指导思想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的以人为本的教育。人的素质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后天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对人的素质培养起决定性的作用。学生既是遗传、环境、教育的产物,更是自身成熟发展的产物。我们不能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或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对象。Intranet/Internet相结合环境下,基于“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创造性教学模式,必须以人为本,从尊重、平等、自由的人格出发,挖掘人的潜能,才能促进学生自主或协作发展。江泽民指出:“我们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教育是以创新精神为灵魂的教育,构建为素质教育服务的新型教育模式,必须以创新精神为指导,以创新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服务,这是“Intranet/Internet相结合环境下,基于'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目标导向教学模?quot;的根本目标。
2、足课堂教学的目标
目标导向教学模式,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整体目标,这个整体目标包括素质教育基本目标和教学的一般目标及课堂教学具体目标。素质教育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是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建构目标导向教学模式,只有立足于素质教育这一基本目标,才能做到有明确的方向和具有新时代的意义。
三、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的地位
”主导--主体“教学结构是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奥苏贝尔”学与教“教学理论的精华和我国素质教育的思想落实,也是小学基于Intranet/Internet相结合环境课堂教学实践的中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离不开人,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运用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是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课堂教学模式的组织、设计、运用、操作、反馈、评价活动中,存在着教和学的矛盾。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矛盾对立统一,学生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建构现代化教学模式时,必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要使”主导“、”主体“作用得到协调发展。
1、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现代教学模式的组织、设计者、指导者,是构建教学模式的领头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主导作用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构建现代教学模式的成败。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做到:①端正教学思想、②学习设计技术、③掌握操作技能。
2、发学生主体的地位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分数“为目标,以”灌“为主,只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极大地影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以”能力“为目标,以”导“为主,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构建教学模式必须做到:①树立学生自主或协作学习的意识、②创设学生自主或协作学习的环境、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目标导向教学模式要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关键的还要通过这种模式的设计实施,培养学生自主或协作学习的方法。例如:语文活动课制作宣传卡--《可爱的石狮》这一课时,学生可以在”东方醒狮“网站上查找,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有关图片、文字等进行创作为一张张精美的.宣传卡。教学过程既(创设情境、欣赏卡片;指导学习、明确任务;浏览网站、获取资料;通过网络、协作学习;交流点评、讨论总结)。学生在网上阅读有关资料可以进一步帮助了解石狮的各行各业,对学生的创作思想有更好的帮助,从而使他们的作品内容更丰富,更全面,向客人介绍石狮的各行各业,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让学生通过现代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包括计算机操作这一重要技能),不断培养学生在实际中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创新活动、形成创新活动、形成创新的才能。
四、构建基本框架,设计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操作程序。它具有实践性,通过教学实践中产生,为教学实践服务,通过教学实践检验而不断创新发展。它具有实践性,组成教学模式活动的人是最活跃的因素,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学的形成是灵活多变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教学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创新。必须研究构建目标导向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
1、构建模式的基本要素
构建”Intranet/Internet相结合环境下,基于'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创造性教学模式“具有四个基本要素:①激发动力、②自学探究、③合作交流、④反馈评价。
在四个基本要素中,师生的活动是主要因素,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至关重要。教为学服务,立足点要放在促进学生自主或协作发展上,为此,在设计、运用模式时,应该重视”两主“作用的协调:①将教学目标引导为学习目标;②将教师的传授活动变为学生的学习活动;③将教师的教法设计转化为学生的学法指导;④将教师提问转化为学生主动设疑;⑤将教具(多媒体计算机)变为学生的学具。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人人都动起来,达到每人都看、听、说、思、议,最终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2、创造性的教学模式的设计
我们先看一下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图:
从以上框图比较可以看出,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恰当地使用电教媒体。那么,在建构运用目标导向教学模式时,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条件下,构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促进学生自主或协作发展的教学模式。目标导向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是指运用电教媒体提供设有典型的事物现象或发展过程,或者设有疑问或富于启发引导学生探求真知,运用电教媒体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主动去获得知识和能力。为了达到学生自主或协作发展,运用这一模式教学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员参与,教师适时启发诱导,提示点拨。
我们在多年以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逐渐摸索形成了一些课堂教学模式。以《环境保护》一课为例基本模式框图
1、明确目标、获取信息
目前,环境恶化已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危机,正如英国著名的生态学家爱德华说的”生态恶化就像是设有枪声的第三次世界大战。“那么,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如何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自觉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呢?在新课伊始时,让学生汇报周边环保存在情况,然后进一步组织学生上网查阅”我国乃至全球环境存在问题“。这样,运用现代化的学习手段不仅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充分感受信息时代的氛围,同时,能够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真观察事物,学生自己去分析、判断,从而提出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的必要性,这样,使学生在新课伊始即明确这节课自己将要在一个什么样的主题范围内进行学习和研究。
2、自主、协作学习完成主题
完成主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过程,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在完成主题这一过程,我变教为导,努力为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创新氛围,帮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轻松愉悦地进行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如在全体学生通过自学明确了”世界环境日“的重要意义后,指导学生利用已经提出的方法(1、个人自学、获取知识,2、小组协作、设计方案)分组进行网上学习,内容分别为”让环境进入每一个家庭“、”做环保小卫士“。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地学习,独立的思考,而当他们在自学中遇到困难时,又能自由地与小组成员互相分析、讨论、交流,在协作学习中共同完成学习目标。通过”电子举手“的方式,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感受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再进行适当的引导,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发布,成为了自己的成果。
3、展示与交流、分析评价
通过以上的个别化学习与协作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一定的学习成果。为了能让学生充分展示和交流自己的成果,鼓励学生将自己或与小组成员协作设计的”环保方案“或”环保承诺卡“在课堂上介绍给大家,并启发、诱导学生对别人的学习成果进行讨论、评价、纠正错误,补充正确观点,这样,学生不但在展示中获得了成就感,同时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与成果,提高了创新学习的能力。
4、课外延伸、引导实践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社会学科的重要任务。为此,在本节课的结尾,设计了”社会实践活动“这环节(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一项活动在课外完成。1、在班级主页的环保专栏里,向全世界的少年儿童发出”我为保护身边环境做一件实事“的倡议书。2、与同学协作,利用双休日开展一次”我为美化家乡作贡献“的活动)。意在将堂教学扩展到课外的学习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并在活动中提高了实践能力和运用现代化的学习手段的能力。
建现代教学模式,力求找准利用网络教学与学生创新学习的最佳结合点,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为主。要防止模式化,不能盲目照搬、机械套用。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学科,学科的不同内容,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要不断修改完善已构建的教学模式,要视具体情况使用已构建的教学模式,根据构建Intranet/Internet相结合环境下,基于”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深入进行现代教学模式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 李克东.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 [3] 何克抗.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第四届全国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交流会主题报告. [4] 谢幼如.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1998
[作者简介] 张秋水 石狮市新湖中心小学(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副校长高级教师,省电教协会理事,任”全国中小学学科四结合“学校课题组组长,近几年来指导多名教师在省级以上参加公开课评比多次获奖。多篇论文发表在《福建教育》等CN级刊物上。
篇5:Intranet/Internet相结合环境下基于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
Intranet/Internet相结合环境下基于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创造性教学模式
Intranet/Internet相结合环境下基于”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创造性教学模式
石狮市新湖中心小学 张秋水[内容摘要] Intranet/Internet的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为教学模式的变革创造了条件,为教学环境和资源的优化提供了支撑。构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于”主导--主体“教学结构促进学生自主或协作发展的目标导向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 Intranet/Internet;建构主义;目标导向;教学模式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的教与学双边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本人认为,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基于Intranet/Internet为教学模式的变革创造了条件,为教学环境和资源的优化提供了支撑。这里以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社会》第六册《环境保护》一课为例(该课例获今年首届全国中小学学科”四结合“教改试验成果一等奖),谈谈我们在Intranet/Internet相合环境下,基于”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创新的目标导向课堂教学模式这方面的探索。
一、 应用网络技术,支持建构主义的实现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ranet/Internet的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换句话说,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所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ranet/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及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二、 明确指导思想,立足课堂教学的目标
1、指导思想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的以人为本的教育。人的素质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后天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对人的素质培养起决定性的作用。学生既是遗传、环境、教育的产物,更是自身成熟发展的产物。我们不能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或是单纯的”传
[1] [2] [3] [4]
篇6:网络环境下医学物理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
网络环境下医学物理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
目前,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本文通过对这种模式的'主要思想与目的、医学物理学中这种模式的设计和在这种模式中对教师的要求三方面问题的阐述,详细介绍了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医学物理学中的应用.
作 者:万永刚 金成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物理教研室,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23) 分类号:G71 关键词:网络环境 医学物理学 探究式 教学模式篇7:网络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式学习的探究
网络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式学习的探究
网络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式学习的探究作者/ 莫如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校园网络的出现,高中数学教学也踏上了新的台阶――网络合作学习,网络合作学习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体现了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同时在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角色也有了一个新的定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为了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已经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教育的整合,为学生实现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特别是一些在课堂中讲解起来比较困难的问题,学生可以针对问题在网上进行搜索浏览、互相探讨,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关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学习更加轻松、愉快,拓宽了学生之间的交互方式,提高了学生之间的沟通效率,培养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利用网络资源创设小组合作环境,获取学习材料
计算机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它集图、文、声、像于一身,给高中数学教师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辅助性作用,节省了课堂的部分时间,提高了学生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学生主体参与的程度更强了,但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学生往往是由教师牵着思路走,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参与数学的程度。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数学成为可能,教师通过网络把分散在课堂中的学生链接成小组性的学习团体。他们利用网络的声音、文件、图像等各种符号来传递高中数学知识,它比起教师事先编制的课件和和高中数学教材本身,比起大量的数学操练练习题型更具有全方位的开放性。
因为它的资料是动态的,处于及时更新的状态,它推出的往往是最前沿最流行的数学学习教材,涵盖了高中数学方方面面的内容,为师生双方的合作与交流提供了广阔的选择余地。高中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数学教学,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然后根据自己的搜索结果,操作方法,短短几十分钟的一堂课中,每个学生都数次甚至数十次表达了自己的对某一数学题型的见解,每个数学问题讨论到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地加以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没有标准答案的合作式学习,对培养学生数学的创造性思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网络资源的丰富,高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利用网络来学习数学知识,在合作学习中,每一个成员要明确目标,带着问题去搜索,尤其在组织学生上网过程中,教师要在一旁作指导,帮助学生筛选数学材料,注意引导他们进行合作交流,并帮助学生对所获数学信息进行加工编辑,最后把这些材料全部进行整理,放到网络文件夹中使其资源共享,这种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高中学生数学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加强。
二、校园网络环境下高中学生进行数学合作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校园网络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使教育资源共享得以实现,学生进行数学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了,学生可根据所作的猜想,利用教师创设提供的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交互功能强的网络资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笔记录,寻求客观规律,共同完成高中数学学习任务,解决问题的最终成果也是多样的,或是报告,或是论文,或是课件交流,为学生进行数学合作学习创造了有效的环境,例如以笔者讲过的研究性学习“分期付款中的有关问题”为例,笔者就“分期付款”的有关内容提出了很多问题,并给学生布置了一些查找任务。各小组接到任务后,分工合作,有的同学找“为什么要分期付款”,有的找“怎样分期付款”,还有的找“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问题”,同学们把资料进行整理,以电子版形式上交,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对各小组作品进行交流评价,评出最优秀的小组,并发奖品以资鼓励。这一做法,极大地推动了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每个小组之间互相竞争、学习,每个成员之间互相合作、学习,既培养了竞争意识又培养了小组合作精神,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式学习。
实践证明,学生在具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合作小组中学习数学,其效果远远优于传统的班级组织方式学习,因为网络能解决研究所需的大量资源,能帮助学生建立小组协作,能使教师实现异步指导。但在建立学生合作学习的初期,效果也不是很好,因为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合作意识,常以“个人主义”为中心,建立不起来良好的合作关系,后来找了几名组织能力强的担任组长,再配好相应的组员,组与组之间对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进行分工合作,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大家对如何通过小组的协调,最后完成任务有了一定的认识,然后接下来再轮换组员,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和合作学习后,学生基本都掌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
另外,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够充分,这样作为教师也可以通过制作校园专题网站,学生通过此网站也可以互相交流、发表评论,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教师准备的专题网的测试功能,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也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一定的效果。
三、创设实验情境,培养数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应鼓励学生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甚至去探索一些数学本身的问题。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加强在“用数学”方面的教育。最好方式就是用多媒体电脑和诸如《几何画板》《几何画王》《几何专家》《数学实验室》《mathcad》工具软件,为学生创设数学实验情境。
例如笔者在上高二数学时, 用《几何画板》设计并创作“圆锥内接圆柱”课件,由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服务器上的课件,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探索内容包括:圆柱在圆锥内如何变化?如何用平面几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如何作出截面?圆锥底面积如何变化?圆锥体积如何变化?圆锥内接圆柱中有体积最大的吗?有的话,如何求?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创设多种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正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
通过校园网络环境下学生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更能全面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更由于这种学习方式重视认知过程的学生主体,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作者单位:558300贵州省平塘县民族中学)
篇8:新教学环境下对大学英语朗读问题的探讨
新教学环境下对大学英语朗读问题的探讨
本文分析了朗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忽视朗读对大学英语教学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中加强朗读教学的途径.
作 者:艾懿 AI Yi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刊 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LIN TEACHERS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23(9)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朗读 大学英语教学 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篇9:对网络环境下历史教学模式的探究教育论文
对网络环境下历史教学模式的探究教育论文
在高中历史课网络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消极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动、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和探索者。学生的学习超越了所给的信息,这一超越就是对历史知识归纳、分析,获得历史概念、探索历史规律,运用概念和规律解决新的历史问题,对历史的价值性的判断和估计,教学重心由教师传授答案转移到学生寻求答案。我们探索的历史课网络教学模式主要由以下“五个环节”构成:
一、提供学习资源,指导自主学习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不再被那仅有的信息源(教师或教材)牵着走,他们可从网络主页的信息源中选择他们所需的学习材料;学生有可能按照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安排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网络中学习还可以使信息的接受、表达和传播相结合,学生通过他所表达和传播的对象,使自身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在此环节中,由于与互联网的友情连接,个别学生有时会出现私自脱离网络主页环境,随意在其它系统中漫游的现象,教师要及时进行提醒,教育他们要按要求自觉完成学习内容。
二、打造网络平台,展示自学成果
现在高中普遍开设了计算机课程,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普及,使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大大增强,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字输入速度,而且掌握了上网、浏览、下载以及在网上发布信息的方法。设计编程、制作主页也不再是个别计算机爱好者的“专利”,不少学生不仅对计算机和网络非常熟悉,而且将其作为课余学习、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这样的条件下,多数学生愿意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大胆尝试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制作、展示自学成果。为此我们在网页制作中设计了“读书笔记”、“构建体系”、“学生作品展示”等专栏,展示学生自学过程中的学习成果。他们利用word、PowerPoint、Dreamweaver、Flash等多种工具,梳理本章节的知识要点,并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认识方法,建立起了“有别于”教材体系的“新”知识系统和“创造”出个性化的、“新”的历史知识。通过展示学生自学成果,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组织网上讨论,学会合作学习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至关重要的。在班级教学环境中交流是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而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不但可以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适宜环境,也可以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空间。
因此,我们在设计历史网络软件时,特别注意将自主学习与集体活动结合起来,开辟了“分组讨论”、“专题讨论”、“网上交流”等专栏,让大家围绕某个问题展开师生间、学生间、小组与小组间、正方和反方间的网上讨论、交流和辩论,使每个人(学生、教师)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相互激发学习的灵感,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由此可见,网络信息的交互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促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进行新的研究和探索,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设置网络检测,及时巩固提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能通过学生的作业或者课后的测验,才能对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有个了解。而教学过程中准确地进行反馈和调控是取得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教学过程整体优化的关键性措施。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信息反馈功能,网络教学软件中可以依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适量的检测题,教师利用网络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地对学生当堂知识吸收的情况有个定量、定性的分析,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深入、细致地讲解,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辅导,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均有所收获,让每个学生的潜在才能和才华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了能让教师及时、准确地对学生当堂知识吸收的情况有个定量、定性的分析,我们尝试根据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特点设计网络检测、统计两部分:学生使用的是“检测”部分,教师使用的是“统计”部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及时得到反馈信息,找出学生所表现的`行为与行为目标的差距,并依据诊测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
五、引导纵深研究,拓展创新思维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现代社会要求教育要与之相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特别是互联网的应用,又为历史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广泛的交流帮助和高效适时的处理等条件。在历史网络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可设计布置相关的研究性课题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登陆与历史课题研究相关的网站,搜集与研究相关的资料,通过分析比较、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逐步揭开历史的面纱,得到准确的结论,再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得出自己的认知和感受。例如:《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网络教学课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组织起来,确立研究的课题,通过网络去搜集研究的素材,通过计算机处理分析搜集到的信息,通过社会调查和他人交流,得到他人的帮助,并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展示研究成果……在这些研究过程中,学生始终以自主的精神参与,以积极的姿态开展研究。有能力的学生还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了《“洋务运动”与“东局子的变迁”》、《辛亥革命与孙中山》等相关网页,通过校园历史网站发布,把自己的初步研究成果展示出来供他人评论、质疑,从而使问题解决得更为圆满。
历史网络教学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沃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习者,初步具有了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综合、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比较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研究与合作学习的态度和创新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整体素质的提高都会产生终身效应,也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篇10:网络环境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启示论文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约2650万网民中,18—24岁者占到36.8%,这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由此我们推断,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环境。网络媒体的虚拟性突破了文化和生活的界限,为受众营造出一个与生活交融乃至统一的大文化世界。网络文本的丰膏眭及其产生的巨大张力,建构了一种全新的表达和阅读模式,并由此带给读者极高的阅读满足感。网络上的语文资源非常丰富,可以提供语文学习的个性化服务,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因而,它极可能会带来现代大学语文教育的科技化变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始在网络与语文教学之间寻求一种契合,试图从媒体教育功能的维度去探索运用网络环境改良大学语文教学的方法。
当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否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因为传统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率,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内外许多教育工作者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就是这种努力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育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到了最新的信息技术成果的有力支持,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中Et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
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二、网络环境下基于建构主义的大学语文教学研究
在笔者的教学研究过程中,网络环境包括构成教学环境有机因素的各种网络技术以及运用网络技术营造出来的教学环境或使教学得以开展的背景。从广义上来说,凡是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技术的教学活动都可以被认定是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无论是通过网页发布教学内容,以电子邮件方式与学生交流,还是师生间传递网络视频信息,将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后再加以传播,抑或是以网络应用为目的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均属此列。在网络环境下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进行大学语文教学研究,实际上就是探索学习环境与资源对于以人为中心、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语文教学的作用和影响。
(一)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综合智能
大学语文自身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内涵丰富、强调主体性的学科。它的教学目的着重于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渗透。目前我国大学语文教材种类繁多,但其中选取的篇章大多以古典文学为主。不少文章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古人的意境和情感与当今青年学子的审美情趣有着不一样的定位。网络环境的应用,使教师的教学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沟通了过去、现在与未来,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有助于创设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意义建构,教师应强调真实环境的创设和模拟,并把情境创设当做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图片、影像或声音资料,比如,学习《春江花月夜》这篇课文时,先来听一段古筝曲以扩展联想;讲解李清照的词的时候,插几幅优美的配图来渲染意境,这些做法在给学生以形象的启发的同时,也限制了他们的想象空间,其教学效果与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并无多大区别。
人文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地具有较为广博的学识,高远的视野,仅有单学科的知识经验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在走出学校进入社会之后,都会跟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都要处理各种从未遇到的棘手问题。这就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综合智能才能胜任其社会角色。综合智能的形成通常是通过消化和融合各科类的文化与生活经验得来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由学生自主设定学习目标,参与创设真实教学情境的理论,对于学生来说其实已经是一个学习如何完成跨学科的整合性任务,提高综合智能的过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真实情境的创设和模拟应当由学生自主去完成,教师只是起从旁协助处理的作用。情境创设的实际意义在于情感的培养,其目的是引起学生积极的心理反应从而达到学习效果。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成功与进步的评价;善于抓住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在思维、语言、解题策略等方面的优点,并加以表扬;善于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某种情感氛围,不断调整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气氛中展开。
下面以节选自《红楼梦》的课文《宝玉挨打》的教学为例,说明教师如何利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综合智能。第一步:建议学生自由组合,以3~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从图书馆、电子图书馆或网络中寻找学习资源,通读《红楼梦》原著,了解作者曹雪芹生平;第二步:每个小组定出学习目标及重点:“宝玉挨打”是情感的聚集点,学生通过交流探讨出挨打的原因,同时关注宝、黛、钗三人的心灵世界,探究作者的写作倾向;第三步:每个小组根据读后感自行设计若干问题,并自行找出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可以是自行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也可以是情境模拟,或者是自导自演的小品表演,形式不限;第四步:课堂教学内容以学生课件展示、情境模拟、问答、商讨、表演等形式为主。以上教学过程主要在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室展开。
(二)以学生为主体,凭借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支持,以师生协作互动的交流方式推进学习进程
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通常采取板书的形式,耗时较多,而且这门课程通常是大班选修,人数众多,因此板书效果并不理想多媒体课件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醒目清晰、省时省力、信息量大,深受学生欢迎,也提高了教学效果。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多媒体课件是提前设计的,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预先已安排好。课堂上省去了板书时间,信息量固然增大了,但学生只忙于快速记笔记,根本无暇顾及思考、阅读与交流,这样的教学方式又回到了“填鸭”的旧巢。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合作掌握的,学习是学习者之间以及教师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只有通过意义的共享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教师应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为中心的角色转变为学生的学习策划者、引导者帮助者和学习伙伴,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并且激励学生对问题提出多重解决方案,同时为学生刨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里进行沟通与合作,通过合作拟定问题、小组讨论、意见交流、游戏模拟等形式,从中学会聆听和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争辩、接纳与欣赏。教师应对协作学习的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在这个协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学校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网络系统和国际互联网等适合于共享的资源应该被充分利用。 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被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多年的大学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如果把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交流变成纯粹的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古人夏茹冰根据泰戈尔的诗歌作了一副对联日:“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协作就应该达此种境界,教师应该依靠语言的魅力,引导学生沉潜于字里行间、书里书外,以获得心灵的启迪与精神的滋养,最终达到荡水成波、击石发光的效用。
以李商隐的《无题》诗教学为例。《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这些无题诗大多隐约、朦胧,表现含蓄、委婉,因此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评论界对李商隐无题诗的评析也众说纷纭。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播放自己设计的配乐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课件,获取和谐的审美感知和情感上的宁静愉悦,并产生进一步探求作品内涵的欲望和激情。然后,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以小组的形式搜集与李商隐“无题诗”相关的材料,从中提取和处理信息,接下来再启发学生通过合作设定问题、小组讨论、意见交流等形式就“无题”的`含义展开课堂讨论,各抒己见,最终帮助学生建构具有个性化色彩和独特性发现的知识结构。
(三)以多媒体为认知工具,教师根据学科性质,引导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当中,无论大学语文还是其他任何学科,意义建构都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是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特定的情境下,对新知识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产生深刻理解,并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学生作为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学习大学语文,主要是一个文学欣赏的过程,经教师的引导、启发、协助和支持,力求深入地理解其中所蕴涵着的丰厚文化内蕴和人文精神实质。文学作品最具个性特质的就是它的人文性。因此,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的时候,实际上就是进行一场思维、审美和鉴赏的系列心智活动,其终极目标是要达到精神超越。平常意义的教室、图书馆,传统教学板书、课堂讲授以及课后阅读都只能帮助学生进行一些字、词、句、篇等知识的表征,或是应付教材里面的习题,而无法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作品的文化内蕴和精神实质。换言之,旧有的学习环境与认知T具无法帮助学生建构出他们自己的、独特的知识结构。
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是帮助学生最终建构具有个性化、独特性和创造性知识的最好的认知工具。当前可供选择的主要有以下多个类别:适合于多媒体组合教学的多媒体综合教室;适合于个别化学习的、以CAI为基础的电子阅览室;适合于协作学习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适合于资源共享的学校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网络系统、内联网络系统和国际互联网络系统等。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其核心是意象的重建。意象的重建不是对作家创造意象的简单复制和记忆,而是一个能动的再创造过程。它需要借助联想与想象,通过自己的感知、情感和心智共同完成。学生充分而恰当地利用上述的认知工具,可以对文学作品进行纵、横双向的比较,激活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然后通过同化或顺应过程,重建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但是,这决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或叠加,而是对原有知识的深化、突破和超越。譬如,学习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哈姆雷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认知工具了解莎翁生平及创作经历,纵向浏览阅读莎翁的悲剧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然后,让学生以复仇为主题搜索中外相关的戏剧作品,如我国元代关汉卿的《赵氏孤儿》、法国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等作品,接着,再进行文学作品的比较。新旧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相互融合,彼此作用,这对于完善学生认知结构,使认知结构综合化、整体化、系统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建构主义强调,要把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语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人所共知,但我们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却常常脱离了真实的生活世界,教师只顾对学生进行架空的技巧训练,学生缺少质疑、交流与表达的欲望。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校园网络环境的形成,学生可以通过语言与非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交流彼此的思想,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文,这应该说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的最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后,如何实现网络教学与人文意识的整合,进一步探索学科、载体和理论三者有机融合的科学模式,将成为现代大学语文教学和改革的主要突破口,而这也必将成为未来大学语文教育的制高点。
篇11:对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口语技能的思考
对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口语技能的思考
多媒体技术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便利,但部分大学教师过分夸大多媒体的作用,忽视了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从而导致口语技能下降.本文就此分析了教师口语技能下降的原因,审视了教师口语技能和多媒体教学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作 者:赵华波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9) 分类号:H3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大学英语 教师口语技能篇12:信息化环境下整合低年级对语文识字教学的路径分析论文
信息化环境下整合低年级对语文识字教学的路径分析论文
摘要:社会发展到今天, 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的现代化, 实现教育综合性素养的全面提高, 深化整合各个学科课程与互联网信息技术, 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要途径。因此,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大环境下, 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知识经济时代, 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学科素养的重要基础, 为了迎合这样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倡导信息化教学模式, 才能使教育教学改革满足时代的需求。
关键词:信息化; 识字阅读教学;
一、信息技术与识字阅读教学整合的目标
(一)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篇目的课文内容都是描写我国北方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距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遥远。此外例如爱国、战争与和平类的话题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通过采用多媒体技术, 用课件或者动画的形式将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内容声情并茂地展现出来, 让学生能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样学生在特地的语言情景下能够更有兴致进行学习。
(二) 在识字阅读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提高学习质量
识字阅读教学有其局限性, 如单一、空洞乏味、比较枯燥等, 这样的教学效率较低, 学生没有积极性。在信息化环境下,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多媒体信息技术, 使它们向深度和广度上去拓展, 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老师们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收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这样我们收获的不仅仅课文中所告诉我们的知识, 而且有更加深入更加广泛的诸多相关知识。
(三) 在识字阅读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广泛的阅读提供了便利
通过互联网, 学生可以获取大量宝贵的学习资源, 同时网络信息化还能使学生的学习时间更加充足, 空间也不再局限于教室、图书馆等传统阅读场所, 学生通过自主方式获取知识, 符合双基培养的主题。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养成课外搜寻信息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懂得课文中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 应该不断从网络、课外书中吸取知识, 完善自我。
二、信息化环境下低年级语文识字阅读教学的策略
在阅读教学中, 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利用信息技术, 可以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领悟所学知识与所阅读的内容信息, 并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 提出假设并求证得出结论。再经过教师的指导提升阅读获取知识的新境界, 让学生养成独立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
利用网络信息化教学的强大优势, 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语文素材, 在大量的语文阅读亲身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语感, 形成对阅读的兴趣, 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识字阅读习惯, 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 让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还有信息素养等都有一个扎实的基础和发展空间。
三、在原有的教学实践基础上, 初步设想采用“三段四步”的教学模式试验
信息技术是新型教育模式下最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手段。通过信息化识字阅读教学实践和学生的互动, 逐渐挖掘出一套信息化环境下低年级阅读识字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可成为“三段四步“式识字阅读教学模式:“三段”指的是教学中课前准备铺垫、课中探索求知、课后拓展延伸;“四步”是指课堂上的“创—感—品—迁”其中“创”是利用网络, 创设情景, 激发情感。“感”是指整体感知, 扫除障碍, 自主学习。“品”是指网络辅助, 品词析句, 点拨启导。“迁”是指迁移运用、阅读积累、读写结合。
四、结语
《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列入课程。信息技术对语文课程教学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打破了传统的说教式课堂, 让学生占主导地位, 使常规的教学如虎添翼。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 教师要关注学生知识方向、情感方向、能力方向的有机统一, 善于挖掘阅读材料中的可创作因素, 培养具有创新型和主动探究型人才, 全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 这才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大目标。
在以上理论的指导下, 在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建立的“三段四步”式符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阅读教学模式, 顺应时代的要求, 符合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形势, 因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军民.用好多媒体上好识字课[J].新作文, 20xx (01) .
[2]丰明.识字阅读的重要性[J].写作, 20xx (02) .
★ 电子商务论文题目
【对基于Internet环境下的协同式教学方式的探讨(精选12篇)】相关文章:
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的融合路径探讨论文2023-08-26
论电子商务下的批发商职能电子商务管理论文2023-05-24
试论计算机网络在设计院的应用论文2024-01-24
基于Internet的风机网上选型系统的设计论文2023-03-15
电子商务教学论文2022-08-07
电子商务的教学改革论文2023-02-24
电子商务800字论文范文2023-11-02
《Internet应用》课程教学2024-01-05
未来学校管理系统如何构建论文2022-07-27
客户管理系统论文2022-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