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心理学探讨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创新途径论文

时间:2023-09-24 08:23:17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基于社会心理学探讨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创新途径论文(整理11篇)由网友“奔奔”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基于社会心理学探讨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创新途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基于社会心理学探讨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创新途径论文

篇1:基于社会心理学探讨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创新途径论文

基于社会心理学探讨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创新途径论文

社区老年教育作为我国社区教育的重点,是老年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构建学习型和创新型社会的今天[1],各地已经越来越重视。如何开展社区老年教育成为当今老年工作的热点与焦点。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已经成为开展社区教育的一个潮流与趋势,不过目前效果还不是很理想。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型心理学,从很多方面为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提供了启发。因此,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探索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一、社会心理学与社区老年教育的内在关联

社会心理学是我国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精神是研究个体与社会层面的各种关系[2],研究个体面对社会所表现出的各种心态与心理状态。老年群体是一个社会化非常强的群体,面对社会,表现出诸多的文化弱势、心理弱势与交往弱势,需要加强引导、教育与关怀。因此,社会心理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为老年教育提供一个重要的实验场所。

1.社会心理学的原理与指导意义。社会心理学从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社会心理学不仅强调社会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还重视关于社会情境的探讨,重视个体的内在心理因素。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涉及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以及应用社会心理学等层面,即理论与方法、社会个体、态度与行为、社会影响和社会心理学的应用等领域。专业定位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导向的社会心理学,并坚持自然科学框架下融合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思路。从研究领域来看,社会心理学研究常常被分为三个领域,这三个领域涵盖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几乎所有问题,其中个体过程---主要涉及与个体有关的心理与行为研究,到目前为止,这个领域的研究课题包括成就行为与个体的工作绩效、态度以及态度改变、归因问题、个人知觉与自我意识、人格与社会发展、应激和情绪等方面的问题;研究人际过程这个领域,主要涵盖了人与人相互作用的所有领域,包括侵犯和助人行为、人际吸引与爱情、从众和服从、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非语言的交流、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等内容;研究团体过程,主要从宏观环境与团体的角度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问题,这个方面的研究包括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拥挤与环境心理学、团体过程与组织行为、种族偏见与伦理问题、健康心理学等。这些研究视角和内容为开展教育工作提供了诸多的指导。

2.社会心理学与老年教育的关系。一是社会心理中的亲社会行为是老年道德提升的基础。这要求老年教育工作要注重老年群体的社会活动开展。二是社会心理中的群体影响促进老年心理品质形成,这启示老年教育工作要注重社会大众以及老年群体对老年个体的影响。三是正义公民心理为社会风气的好转提供必要的助推作用,老年教育工作要注重培养老年人的正义精神品质。四是同情心理是社会救助的基础,这启示我们在开展老年教育工作时,要注重老年群体善良本性的培养。五是情爱心理是形成老年家庭美德、家庭良好行为的基础。

二、当前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

社区老年教育是电大拓展自己发展空间和提升自己合法性的契机和平台,不过由于各种原因,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过程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其实也是我国老年教育和老年工作存在的问题[3].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有效性和积极性。

1.价值取向的单一化与功利化影响了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这方面主要体现在,电大对自身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工作的定位存在一些问题,比较注重这项工作能否给电大带来多少利益和好处,没有很好地考虑能够为社区和地区老年工作做出多少贡献;同时,电大对于老年教育的规律、老年群体的心理发展规律、社区教育的规律等方面挖掘不够,凸显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科学性不足;没有很好地分析自身参与老年教育的各个环节,对这些环节的统筹协调不够,凸显系统性不足。这种发展理念影响了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电大应该好好构思自己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工作的发展取向和价值走向的课题。

2.内容体系的构建不完善,创新不够,影响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工作的内涵式发展。这方面主要表现如下:电大对自身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工作的内容体系建构没有很好地构思,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重视党的政策教育与形势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偏重应付性地完成一些硬性的政治任务,对老年人急需的休闲教育、心理调适、保健知识与其他方面的知识与常识的教育覆盖不够,彰显了电大对老年教育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不够。这些问题其实提出了电大在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工作时要注重根据老年群体教育的实际情况,做好老年教育工作的内容体系设计。

3.在模式与方式上,网络教育模式开展不够,影响了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吸引力。这方面主要体现在,电大对自身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工作的方式、途径与模式问题思考和设计不够,没有很好地利用社区老年群体的网络化特点[4],导致发挥老年群体在老年教育过程中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做得不够;没有很好地利用社区老年群体的交往活动特点来设计和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项目,导致电大参与老年教育工作对于老年群体的活动项目采用不够;没有很好地走进老年群体的心理世界与精神世界,导致电大在参与老年教育工作时对老年的心理辅导与心理调适做得很不够,尤其是对一些空巢老人。这些问题其实提出了电大在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工作时要注重根据老年群体教育的实际情况和现代社会网络化的特点,不断推动老年教育工作网络化发展和生活化发展。

4.电大师资力量的`不足,彰显了老年教育工作人员的不足,影响了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这方面主要体现在,电大对自身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不够,没有很好地根据老年教育的需要和老年工作的特点来加强电大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导致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工作所需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都丰富的双师型的教师极度缺乏。

5.老年教育的环境影响了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工作的后勤保障。这方面主要体现在,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工作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没有出台,彰显了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工作的法律支持体系不健全[5];同时,地方政府对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工作所需要的各种经费保障没有很好地落实,导致这项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同时,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好的风气,社会环境净化不够,网络环境的清爽不够。

这些问题其实提出了电大在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工作时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与经费支持,促使地方政府做好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的治理。

三、主动运用社会心理学,不断创新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路径

针对我国社区老年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根据社会心理学与老年教育的关系,电大在参与社区老年教育时[6],积极运用社会心理学,从理论到实践构建好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常态化机制,以此不断拓展电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1.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价值取向与发展理念,推动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健康发展。价值取向和发展理念是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工作的先导,因此,电大在参与地方社区老年教育工作时,应按照社会心理学的要求,努力构建面向社会和未来的终身教育理念,将电大参与老年教育工作纳入老年群体的终身学习与教育视域下进行思考;构建面向社会与未来学习性的教育理念,突出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工作的学习性;注重老年教育的区域协调发展,突出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工作的公平性教育理念,让每一位老年人接受到教育的人文关怀;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工作要注重构建科学化、系统化的教育理念,尊重老年教育的规律和老年工作的规律,注重对老年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面进行细化与系统化。

2.面向社会需要和老年需求,不断拓展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范畴。教育内容是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工作的重要支撑,因此,电大在参与社区老年教育时务必注重社会心理学对老年人文化弱势、心理弱势和交往弱势的分析,积极主动拓展社区老年教育的视域[7],将心理、健康、交往、现代科技、现代文化等方面教育纳入社区老年教育的内容体系中。一是从社会认知角度出发,变认知失调为认知和谐。按照社会心理学的分析,老年群体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对社会的认知和看法比较保守,已经出现了很多与当代社会发展不适应的现象,这就要求电大在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工作时要将老年群体的社会认知问题纳入教育的视域,全力引导老年群体提高自己的社会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二是从转化社会态度入手,变学习服从为学习内化。按照社会心理学的分析,老年群体中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对学习的态度显得很被动,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习惯于安排式教育,没有真正将学习内容转化为自身的东西。这就要求电大在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工作时要注重引导老年群体的社会态度积极转变,引领老年群体形成一种健康的社会心态。三是从塑造角色意识着眼,变角色冲突为角色认同。按照社会心理学的分析,老年群体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社会角色问题,往往把自己置于一种社会边缘化的角色定位,导致其心理的巨大弱势。这就要求电大在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工作时要注重老年群体的社会角色的认同教育,注重引导老年正确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引导老年群体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地方发展,引导老年群体快乐生活和学习。四是从关系需求理论诱导,变人际冲突为人际和谐。按照社会心理学的分析,老年群体在人际交往上,由于一些利益或者一些优势的比较,往往容易出现冲突和矛盾,导致老年人际关系的不和谐。这就要求电大在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工作时要把老年群体的交往世界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处理,丰富老年群体的社交知识与提升其社交技能。

3.紧跟网络化发展,推动电大参与社会老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模式与方式是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电大在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工作时要好好分析社会心理学对老年教育模式的要求,多开展一些适宜老年群体的志愿活动、健身活动、学习活动,引领老年群体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健康与幸福指数;同时,充分利用老年群体逐渐网络化的特点,充分挖掘网络资源,不断开展网络化的老年教育方式,以此不断提升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水平,拓展老年教育的视域[8].

4.做好制度、经费、人员等方面的后勤保障工作,夯实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各项基础。后勤保障是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因此,电大在开展社区老年教育工作时要好好分析老年群体教育所需的政策法规、经费支撑、课程资源、人员配备等,积极向地方政府和社会争取这些方面的支持与供给,这样方能为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奠定坚实的后盾。

5.全力提升教师的素质与能力,为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提供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人力基础。因此,电大在参与社区老年教育时要根据老年群体的需要,从理论到实践方面全力提升电大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尤其是提升教师队伍的教育学、心理学、保健学、休闲学、家政学与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力求为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工作打造一支双师型社区教育队伍,从而为电大开展老年教育工作提供现代化的教师队伍。

总之,电大参与地方社区老年教育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需要地方政府、电大与社会各界积极协作,同时也需要从不同视角去探索与尝试。社会心理学视角为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提供一种很好的视角和思路。目前重要的是,电大在投入地方社区老年教育的工作中,应该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相关原理与方法,结合老年群体的特点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要求,不断探索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规律与方法,将老年教育与整个社区教育结合起来考虑[9],力争建构起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科学化、常态化机制。

参考文献:

[1]刘明永。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社区老年教育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9):6-9.

[2]王芳。聚焦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社会心理学研究[J].中科院院刊,:98-107.

[3]乔维德。社区老年教育发展的瓶颈与对策[J].天津电大学报,(1):52-55.

[4]蔡钒,林志良。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实践初探---以温州社区大学老年教育为例[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8-12.

[5]董勇,王昕峰。独立学院承接社区教育的路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1):113-114.

篇2:电大教育模式创新论文

前言

电大是我国重要的教育机构,电大在多年的发展中,为社会培养了很多的高水平人才,同时也推动了电大的优化改革,电大在实际的发展中具有更大的后劲,同时也成为重要的教育机构,对社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此外,由于社会中的教育结构繁多,各类教育机构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针对于此种情况,在电大的发展中,还需要对教育模式进行不断的改革,并且对教育模式进行有效的优化,使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教育下,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进而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1 电大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电大教育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电大教育方向有所偏差,很多电大过于的重视开放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的非学历教育。

由于很多学生接受电大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一纸文聘,进而电大也将重点放到了学生的学历教育中,但是很多学生却没有将重点放在学习上,也影响到学生的专业水平,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1]。

②电大的远程教育与开放教育还没有形成资源的共享,很多的教育资源没有进行有效的衔接,进而也出现了电大优质的教育资源浪费的情况,影响到对学生教育水平的提高。

而此种情况的出现,与学习型社会所要求的整合社会学习资源、发挥社会学习最大功效不太相称。

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到电大教育的长远发展,也会削弱电大教育的市场竞争力,导致电大教育缺乏后劲。

③从电大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上来看,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常年采用传统式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工作,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违背了电大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初衷,对学生的发展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电大没有结合社会的发展形势对电大各个专业的教育内容进行创新,很多的专业内容较为陈旧,很多知识已经被社会所淘汰,而学生学习此类专业知识势必会浪费大量的宝贵学习时间,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2]。

篇3:电大教育模式创新论文

鉴于在目前电大教育中存在着的诸多的问题,影响到对人才的培养质量,也影响到人才的长远发展。

针对于此种情况,在电大教育中,需要对电大的.教育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以满足人才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进而为电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下面针对于电大教育模式的创新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

2.1 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齐头并进,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在电大教育模式的创新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电大的教育方向进行创新和改进。

由于在过去的电大教育中,过于的重视学历教育而忽视了非学历教育,导致学生专注于获得学历,而影响到学生真正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3]。

因此,在电大教育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本着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齐头并进的原则,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由于我国正从单纯注重学历向资格与学历并重的方向转变,这说明非学历教育已不再是学历教育的辅助性教育,而是使个人不断跟上时代发展、持续取得成就的重要教育。

因此,电大应该开展相应的非学历教育专业,以满足部分学生的发展需求。

此外,电大在非学历教育中还应该积极的学习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对非学历教育进行不断的优化,以实现电大教育的长远发展,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2.2 电大教育模式应向着对外开放、互通互融的方向发展

由于部分电大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没有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也没有与其他的教育机构进行互通互融,导致电大教育水平无法快速的提高,同时也影响到对学生的教育质量。

针对于此种情况,电大在创新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应该向着对外开放、互通互融的方向发展,全面的提高对学生的教育质量。

具体应该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首先,电大应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积极的吸纳其他教育机构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且为己所用,在此过程中提高电大的教育质量。

此外,电大还应该加强与其他教育机构的交流和沟通,进行互通互融,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实现电大的长远发展[4]。

其次,电大应该开展多种教育模式,例如,面向企业开展教育的办学模式,面向农村开展服务三农的教育办学模式,面向协会、社会团体开展教育的办学模式,面向社区开展教育的办学模式,面向与普通高校联合办学,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教育办学模式。

电大通过不断的创新教育模式,能够增强电大教育的动力,提高电大教育的水平,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进而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电大教育服务,促进电大的长远发展[5]。

2.3 电大教育应注重教育方法与教育内容的创新

针对于在目前电大教育中其教育方法与教育内容缺乏创新的问题,作者建议,电大在进行教育模式创新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教育方法与教育内容的创新,增强电大的创新力,进而也能够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首先,电大应该对教育方法进行创新。

教师应该结合不同的专业要求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学生施教,使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教育下,快速的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并且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教育下,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

其次,电大应该对教育内容进行创新。

电大应该结合社会的发展形势,将一些已经落后的、陈旧的教育内容剔除掉,并且将如今社会中最为先进的专业教育内容融入到电大教育中,提高电大教育的质量,进而通过对学生的科学教育和高效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确保学生专业学习的有效性,为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6]。

结论

本文主要针对于电大教育模式的创新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电大的发展中,通过采取有效的教育模式创新策略,提高了电大的教育质量,确保了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使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教育下,专业素质在不断提高,综合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也在不断的增强,有助于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柏涛涛.网络环境下开放学员自主学习策略研究[J].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03).

[2] 李欢欢.南京广播电视大学校园掠影[J].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03).

[3] 胡小莉.电大课堂教学实践与创新――以管理学为案例[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43).

[4] 曹婷.对现代远程教育基层教学点教学现状的探讨与思考[J]. 西部素质教育. 2015(13).

[5] 杜红斌.试论基于开放大学背景下的电大招生策略[J]. 学周刊. 2015(34).

[6] 毛汉硕, 尹友光,陈富坤,杞娜娜, 李南峰,李伟,田运科,罗婷,吴永光.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智力扶贫模式创新研究[J]. 成人教育. 2015(10).

篇4:电大教育模式创新论文

[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我国电大教育的发展,而电大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应该结合社会的发展形势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对电大教育模式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全面的提高电大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进而为社会培养优质的人才,同时也提高人才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人才的长远发展。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电大教育模式的创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篇5:老年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与创新论文

目前,中国是世界唯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相关研究表明,直至二零二五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会突破四亿,老年人口将年均增长一千万。因此深化老年教育,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势在必行。本文将以基于Internet的老年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予以深入的探究,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一、网络环境下老年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学模式即为在特性教育标准下与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所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依附于相应的主题而构建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构架,教学模式需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机制。而Internet教学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即为当代教学的一种体现,亦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在当今Internet全面发展的环境下,老年教育的体系要侧重于Internet这一核心因素,在课堂下根据实际情况择取当代教学机制,通过影像、声音以及视图等介质,让老年学生在短时间中获取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经Internet演示或通过Internet创设情景,老年学员自己去研究潜藏在其中的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上予以有针对性的总结。长此以往,Internet的作用可以被无限放大,进而使Internet从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成老年学员的认识方式。

二、构建微教育教学模式

在过去,对老年人的教育大多依附于常规的“以教师为基础”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主要体现于“灌输”、教学形式落后,课堂气氛呆板,在课堂中大多是由教师全面掌控。而基于Internet的课堂,主要侧重于老年学员学习的主动性,老年学员学习的动机依附于自身的基本需求,学习并没有强制性因素,所以,伴随Internet技术的全面发展,开放教育资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教育”也应运而生。“微教育”不仅便于老年人进行有效的学习,同时还深化了老年人的学习体系与思维模式。现阶段的教育观念即受教育者是否可以从根本接受教育者的基本要求,主要因素并非为教育者本身,而是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老年人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为教育的基础,教师和老年人这两个主体在整个教育缓解相辅相成,共同达成教学任务。而在协同时,教师要构建教育活动基本情境,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形式予以有指向性的设置,并激励老年人主动的参与其中,同时为老年人提供相应的的引导。举例说明,在“睦邻课堂”中,依附于课堂教学的基本需求设置相应的.问题,同时要老年人以小组为单位予以有针对性的研究。成员经“微教育”的学习,拓展了合作讨论,根据表情与肢体动作,不断“争执”“妥协”“合作”“收获”,这能够从根本挖掘老年人对学习的积极性,在竞争及协作中学习到相关知识。

三、构建学习在线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教学的主要目标即为教学任务具体化的一种体现,亦为师生双向教学活动中必须达到的一个结果。对于老年学校持续提出深化多方合作的需求,设计“教育资源联盟”这一基本理念。“教育资源联盟”构建的核心目标即为:主动探索Internet互通、衔接的课堂平台运行体系,进而深化完善终身教育提供Internet服务。“学习在线”可以让学员真正变成课堂的主人,老师构建相应的问题情境,让老年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举例说明,在饮食文化的教学中,老师在讲解传统饮食文化的基础上,让学员依附于端午习俗进行包粽子大赛。在开展活动时,师生互帮互助、相互学习,进而进行沟通,同时能够让老年学员感受到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在这样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教学。最后老师予以有针对性的总结,对老年学生予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让所有老年学员的情感得以升华。

四、构建学习圈教学模式

“学习圈”即为Olsen在上个世纪初提出的一种学习机制。这种学习机制以朋友及熟人的形式所开展的,其遵循有针对性、有设计感的学习形式,以教学相长为核心理念,即为欧洲最为有效的市民小组学习体系。其核心观点主要包括:学习形式要侧重于简单,弱化教育背景,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到教育之中;所有人均有机会展示自我,具有相同的权利;书本与课堂在学习圈的地位十分重要。而依附于Internet的学习的平台从根本理解了学习圈理念,因此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模拟真实的圈子,让老年人自由的进行沟通,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学习空间,构建平等的教学氛围。

五、网络背景下老年开放教育教学的有效方式

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应用,可以从根本影响到教学效果。而老年教育并非隶属常规教育体系,老年教育的目标、方式以及体系具有多元化特性,这就致使老年教育不但要从广义上把握教育活动的基本走向,在不同因素间分析出相应的功能性,同时还要在实践中遵循可操作性原则。因为老年学员的年龄具有一定的差异,同时老年学员的知识吸收能力及学习兴趣大相径庭,所以教师要构建出有指向性的教学方式,以此匹配于不同老年学员的学习需求。

1、自主教学形式即受教育者依附于既有的学习经验,对外在环境中的信息予以深入的处理,在此基础上组合成主体观念所理解的一种形式,并非被动的接受。举例说明,个别老年学生在工作及生活中曾经接触过计算机,因此具有一定的基础,此类老年学员能够依附于信息化手段进行自学,同时这类学员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对于此类老年人,在为教育的先决条件下能够渗透互动翻转实践教学,进而深化此类老年学员的参与性。在“FlippedClassroom”中,Internet视讯即为教学的主要介质,在教学前要进行预先准备,可选用Internet中的开放视频,教师也能够自制相应的视频。为了可以从根本匹配于教学内容,自制视频可以完全匹配于教学要求。在教学环节,要构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老年人在观看视频后可以根据相应问题予以有效的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访谈的形式去掌握老年学员在翻转课堂教学体系下的学习主动性、兴趣以及参与性;通过观察法观察老年学员在“FlippedClassroom”中各阶段的表现,其中主要包括参与性、积极性、互动性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FlippedClassroom”实施中的基础即为确保老年人学习的积极性,让老年人积极的参与至学习之中,同时要主动的探究老师所提出的的问题,长此以往可以挖掘老年人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将所吸收的知识完全消化,并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之中。自主教学形式,老年人具备较强的自主权,依附于学习的目的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形式,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改善学习策略,在此基础上对学习效果全权负责;同时可依附于In-ternet,与他人进行有效的讨论及沟通。

2、协作教学形式能够应用于所有老年学员,参与者需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整体为基础进行教学。举例说明,个别老年人曾经从事过计算机教育工作,亦或拥有较高的职称,这些老年人可以流畅的使用Internet,同时具有一定的求知欲,能够很好的接受新鲜事物,具有较为开阔的视野。对于此类老年人,可渗透一些更高层次的Internet开放课程,供其选择,同时还可以提供无线Internet,设置移动学习设备,自由、方便同时有效的传输相应的学习资料。若要运行相对繁琐的学习资源,移动学习设备需具备运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移动学习的平台,也就是相应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综合平台,同时设计第三方APP等微型数字化学习资源。也可以让老年人共同参与到课程的设计与制作中,进而深化教学效果,加强课堂的活跃性与班级的凝聚力。此教学形式,Internet的作用至关重要,由于Internet没有地域的局限性,因此能够将所有老年学员连接到一起,让老年学员自由的进行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

六、总结

综上所述,Internet教学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即为当代教学的一种体现,亦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在当今Internet全面发展的环境下,老年教育的体系要侧重于Internet这一核心因素,在课堂下根据实际情况择取当代教学机制,通过影像、声音以及视图等介质,让老年学生在短时间中获取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经Internet演示或通过Internet创设情景,老年学员自己去研究潜藏在其中的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上予以有针对性的总结。教学的主要目标即为教学任务具体化的一种体现,亦为师生双向教学活动中必须达到的一个结果。而一直以来,Internet的作用可以被无限放大,进而使Internet从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成老年学员的认识方式。同时,老年教育并非隶属常规教育体系,老年教育的目标、方式以及体系具有多元化特性,这就致使老年教育不但要从广义上把握教育活动的基本走向,在不同因素间分析出相应的功能性,同时还要在实践中遵循可操作性原则。因为老年学员的年龄具有一定的差异,同时老年学员的知识吸收能力及学习兴趣大相径庭,所以教师要构建出有指向性的教学方式,以此匹配于不同老年学员的学习需求。本文仅为笔者浅薄之见,以期为同行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常征.服务“两个率先”:江苏现代远程教育的光荣使命[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04).

[2]钱文珺、王明军.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教学模式及实现技术[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

[3]刘路.从手工学徒制到认知学徒制———关于变革我国编辑出版专业培养模式的探讨[J],出版发行研究,2015,(06).

[5]陈大伟.教师的专业生活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兼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05).

[6]张学波.Internet课程中专题导向异步学习模式研究———《Internet教育概论》的实践与反思[D],华南师范大学,2015.

[7]尤著杰,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N],甘肃日报,,(08).

[8]张伟远,继续教育应是一种全民化教育——论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的关系[J],中国远程教育,2017,(01).

篇6:电大远程教育和社区教育实践与构想论文

摘要:论述电大远程教育的特点及开展社区教育的意义,指出实现远程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联手与合作,必将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形成学习型社会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以呼市电大为例,论述远程教育和社区教育相结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介绍呼市电大近几年在开展社区教育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电大利用远程教育开展社区教育的未来构想。

关键词:电大远程教育;社区教育;学习型社会

1引言

“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和社区工作未来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都是以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为创建学习型社会服务的重要形式。实现远程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联手与合作,有利于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学习型社会的创建。为了加快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学习型社区,电大远程教育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电大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教育服务,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电大在创建学习型社区方面可以发挥自己特有的积极作用。

2开展社区教育是全民终身学习和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今天,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成为人们自我完善的必然要求,也成为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应对知识更新和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享受信息社会所带来的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丰富的生活乐趣。社区教育是人们终身学习的平台。社区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全民综合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社区教育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由社区工作人员组织,社区居民参加,利用各类教育资源,采取各种教育方式,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教育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和谐、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作者:耿南嘉,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呼市广播电视大学(010020)。教育活动。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抓好社区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开展社区教育,建设学习型社区,也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教育以提高社区居民的文明程度、综合素质和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总体要求为目标。在社区开展以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活动,是社区教育的重要任务。这些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寓教于生活,既弘扬中华文化、体现时代精神,又培养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

3电大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是未来发展趋势

广播电视大学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育资源为创建学习型社区提供了必要条件。电大教育的大众化特点与社区教育为居民服务的目标是一致的。电大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远程教育是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课堂环境,跨越时空局限进行的开放性教育,体现和代表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电大远程教育依托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顺应我国人民对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需求,把教育的主要任务从以培养新生劳动力为主,转向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电大远程教育最重要的特点和优势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开放教育,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具有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充分利用电大现有的教育资源优势,将现代远程教育的方法与手段引入社区教育中,以社区教育中心为基础,开展对社区居民的各类技能培训及各种素质教育,是值得探索的一条教育发展的新路。这样,一方面为社区教育找到了适应信息化时代需要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又为电大远程教育找到了新的、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电大将成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平台,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7:电大远程教育和社区教育实践与构想论文

呼市电大社区教育工作,始终以围绕人的终身教育为理念,以不断提高社区群众自身的各项素质为目标,推进社区各项工作有新发展,取得一定的成就。创造虚拟的课堂环境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有以下表现。

1)确立为社区教育提供服务的理念。为了响应中央电大提出的关于开展社区教育的号召,在呼市政府社区办的支持下,呼市电大从开始积极投身社区教育。学校领导多次走进社区深入调研,与社区办联合组织召开“呼市社区教育工作研讨会”“全市社区学习中心座谈会”等,认真学习研究,统一思想认识。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于4月制订《呼和浩特电大拓展地区社区教育规划》,确立电大为社区教育体系提供支持服务的理念。在这一理念引导下,实现电大教育功能向基层社区的延伸,并不断实现服务功能的拓展。

2)构筑为社区教育服务的远程教育平台。电大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尽快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开放大学。根据呼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精神,205月,呼市电大提出《加快发展呼市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具体实施意见》。年11月,呼市电大挂牌成立“内蒙古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呼和浩特中心”,承担对全市远程开放教育工作的指导、管理、协调及服务等职能。远程开放教育中心的设立,对呼和浩特市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的深入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成立以呼市电大为核心的呼和浩特社区学院。在市政府社区办、内蒙古电大、呼职院领导的关怀下,在呼市电大领导和教师及社区领导的共同努力下,经呼市政府批准,以呼市电大为核心的呼和浩特社区学院挂牌成立,于11月29日在玉泉区小西街社区举行隆重的挂牌仪式。这是内蒙古第一所由政府批准成立的社区学院,社区学院的成立为进一步开展社区教育奠定了基础。

4)构建全新的支持服务体系。为充分发挥电大网络平台优势,为社区教育提供各种教育培训资源,满足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呼市电大在市政府社区办支持下,选择了条件较成熟的5个社区,成立社区教育学习中心。在这些社区普遍配备多台电脑,建成网上学习室,供社区居民学习使用。目前,呼和浩特电大已开通社区教育资源学习的平台,以视频教学资源为特色,设置“医疗卫生”“书法绘画”“历史传统”“文学经典”“艺术欣赏”“科普知识”等几百门网络课程,充分发挥电大教学资源中心的作用,拓展办学空间和服务社会领域。与此同时,呼市电大在许多社区以网络视频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开设电脑、养生、花卉、园艺、绘画、书法、烹饪等课程,免费供居民学习,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在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感到,虽然在开展社区教育方面取得初步的成效,但是目前社区教育的体系建设还处在一个起始性、初创性的阶段,信息网络建设也只是刚刚起步。因此,必须加强社区教育网络基地的系统性和开放性建设,以推进社区教育与网络教育的有机结合,整体提升社区教育网络基地的地位与功能,进一步发挥电大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根据工作体会,笔者设想今后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充分发挥以呼市电大为龙头的社区学院的作用。呼市电大具有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中心、中国社区教育网、老年开放大学网等教育资源,以此为基础组建的社区学院,作为区域性教育的龙头单位,在开展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等方面具有办学优势。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学院的作用,树立样板,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全市的社区教育活动,要在市社区办和社区教育学院的统筹领导下进行。

2)继续完成和完善网络平台建设。社区教育的网络平台应以丰富的电大系统网络教育资源为依托,以各社区学习网站为基点,进一步拓展教育网络的应用和推广。要加大硬件的建设和覆盖,加强软件的开发和升级,并建立强大的课程、资料、案例等数据库。网络平台要真正体现社区教育开放、便捷、自主的特性。

3)继续开展电脑基础知识培训。近年来,电大对社区居民开展了计算机培训课程,但培训人数和课时还远不能满足居民需求。学员中年龄偏大者居多,计算机基础知识薄弱。利用远程教育推广优质教育资源还不尽如人意,尚须进一步开展计算机网络知识应用能力的培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广泛普及网络知识,提高居民的电脑操作水平。

4)积极进行教学资源建设。社区居民的社会分工是多样化的,老年人口逐年增多,其学习需求也呈现多样化格局。因此,教育资源应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求。社区居民喜欢布艺DIY、丝网花制作、书法、绘画、上网操作等强调动手能力和实用性的课程,电大应加强这方面课程资源的建设,如各种实用性的微课程等。目前,社区教育网站和老年大学网站的开通,对丰富社区教育内容起到积极的作用。

5)政府应加大对社区教育的投入。从长远来看,社区教育应逐步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社区教育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普惠教育,是一种公益活动。政府应根据财政收入状况逐步加大对社区教育的投入,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列入义务教育的范畴。尤其在开展社区教育的初始阶段,网络学习室的建立、社区学习网站的开通、部分培训项目的师资等,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建设,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电大在社区教育活动中,可以给予社区教育一定的人力支持、技术指导、组织协调和部分的教育资源共享,但不是社区教育的全部。社区教育的主体仍在社区,在各级政府,在办事处、居委会。社区教育活动开展得是否有声有色,是否能不断地向前发展,也主要在于各级政府及办事处、居委会领导的重视程度,以及资金的投入状况如何。当然,电大与社区之间的相互配合也很重要。

5展望

7月,教育部等9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下发,其中对如何开展社区教育,社区教育的内容、社区教育的对象、社区教育要达到的效果等做了阐述。《意见》同时提出,到,全国开展社区教育的县(市、区)实现全覆盖,要建设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600个,建成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200个。相信在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社区教育一定会得到长足发展。呼市电大将借《意见》下发的东风,一如既往地投身到社区教育工作中去,为提高全民素质、创建学习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沈光辉.探索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结合之路:依托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社区教育的实践和思考[J].发展研究,2010(12):8-11.

[2]鲍东梅.现代远程教育在社区教育中应用的实践研究[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14-18.

[3]陈木斯,万娟.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依托,探索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结合之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14):195.

[4]5年内建600个社区教育实验区[N].北方新报,-07-30.

篇8:小学教育工会活动创新途径研究论文

一、小学教育工会的职能

小学教育工会是依照工会法和工会章程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起的工会组织,受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建立于小学内部,是教育工会组织中的基层组织单位。小学教育工会按照中国工会章程中的相关规定,在工作开展中必须履行好以下四项职能:

1.建设职能由于小学教育工会具备贴近一线教职工工作实际的特点,能够与教职工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所以教育工会要担负起组织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职责,确保学校制定的发展措施落实到位,及时传达和反馈教育信息,在教育体系中充分发挥教育工会上传下达的作用。

2.参与职能小学教育工会是属于教师群体的工会组织,代表着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所以,小学教育工会要调动起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在学校制定具体政策时,充分考虑教职工的利益诉求,尊重教职工的意愿,使校内民主管理落到实处。通过履行小学教育工会的参与职能,有助于提高教职工的监督意识,使教职工全心全意投入到学校发展中来。

3.教育职能小学教育工会要负责提高教职工的职业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积极开展教育宣传活动,对教职工进行爱国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同时,根据教职工对精神文化、教学技能的需求,积极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政治素养和教学水平。

4.维护职能小学教育工会代表着教职工的具体利益,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教职工为本,切实履行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表达教职工的意愿和诉求,确保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解决教职工的后顾之忧。

二、新时期小学教育工会的活动创新途径

(一)创新小学教育工会学习活动

小学教育工会要认清教育教学改革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素质能力,增强工会干部的创新意识,使工会干部具备完善的现代教育知识体系和较强的教学管理能力,为学校教育教学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方面,小学教育工会要组织理论知识学习活动。要求工会干部必须掌握《工会领导学》、《工会学》、《工运史》、《工会法》等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向工会干部传播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使工会干部了解教育规律,鼓励工会干部为教育改革献言出力,增强从事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小学教育工会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学习班和讲座,借此来使工会干部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从而带动广大基层教师共同提高思想觉悟水平。由此不但能够使教师加深对工会的信任,而且还能促使工会干部融入到教师群体当中,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热。除此之外,可以以改革创新精神为依托,强化教育工会的自身建设,这样能够使工会干部尊重教职工的创新精神,有助于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

(二)创新小学教育工会作风建设活动

学校应大力开展工会干部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学习活动,通过定期组织工会干部参加交流会和论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际经验;为使工会干部开展相关工作时的语言更加得体,应对其进行文明礼貌用语和服务用语的培训,并对每个工会干部进行普通话考核;工会干部应针对全校教职工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相关的调研,据此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为学校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在维护学校利益的同时,维护好全体教职工的利益;会议方面要进行适当精简,尽可能少开会,必须开会时,要缩短会议时间;所有工会干部都应当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公务接待要控制好参加人数和就餐标准,绝不铺张浪费,可以减少的一律减少,并对办公费和差旅费等支出进行严格控制;要处理好大局与部门、工会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杜绝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配合,严格按照学校的安排开展相关工作。

(三)创新小学教育工会服务活动

在和谐校园的构建中,小学教育工会除了应当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教育引导和桥梁纽带作用之外,还要做好相关的监督与维权工作,为全校教师的成长和进步提供服务和保障,借此来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从而使教育工会成为教师可以依赖的和谐“家园”。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对教育工会的服务活动进行创新,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可在全校范围内实施送温暖、送爱心工程。教育工会应当建立健全困难教师帮扶机制,了解教师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要时刻关注教师的身体健康,每年组织一次教师体检,并定期组织为困难教师解困活动,如,以全校师生共同捐款的方式,建立资助基金,将该基金用到有特殊困难的教师身上,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和教育工会的关怀。可对学校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并与相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教师子女的上学、就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其二,不断拓宽参与渠道,并对协调机制加以健全,当相关事项牵涉到教师的切身利益时,教育工会要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并做好协调工作,代表学校做到“五必访”、“三必谈”“二必送”,其中五必访主要包括立功受奖必访、婚丧嫁娶必访、有病必访、有难处必访、家庭出现矛盾纠纷时必访;三必谈包括教师间出现矛盾必谈、教师出现工作失误必谈、教师闹情绪必谈;二必送包括教师调动欢送、教师退休欢送,通过五、三、二活动的开展,能够使教师真切感受到教育工会的温暖,有助于激发教师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四)创新小学教育工会维权活动

小学教育工会要切实履行对教职工的维权职能,积极开展维权活动,使教职工可以在学校安心开展各项教学工作。首先,加强与教职工的沟通联系。小学教育工会要组织起广大教职工会员,了解教职工会员的实际需求,以及对教育工会职能履行的建议,做好详细记录,让教职工会员参与到本校教育工会的民主管理,争取到最大化的民意支持。其次,为教职工提供优惠服务。小学教育工会在了解到教职工实际需求的前提下,根据教育工会自身的资源状况,与医院、超市、书城、商场等建立起合作关系,为教职工会员提供所需的优惠服务。如,购书优惠、治疗优惠、购药优惠、定期身体检查等,让教职工会员体会到教育工会给他们带来的生活便利,从而增强教育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再次,加强工会维权宣传工作。小学教育工会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做好维权法律宣传,并为教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新时期下,小学教育工会要为教职工畅通维权渠道,当教职工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可以到教育工会寻求帮助,同时小学教育工会要认真对待教职工的求助,运用教育工会的力量与其所在学校进行交涉、协商,避免因教职工势单力薄受到不公平待遇。

三、结论

总而言之,小学教育工会要切实履行自身职能,结合工会发展情况,积极组织和创新各项工会活动,充分发挥小学教育工会在促进学校建设、推动教学改革、维护教职工权益中的重要作用。小学教育工会要从学习活动、作风建设活动、服务活动、维权活动等方面入手,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使其能够满足学校与教职工的发展需要,从而实现最基层工会组织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宋卫.提升小学工会工作质量策略浅探[J].课外语文,2016,(04):43-44.

[2]王嘉梓.论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主要内容[J].山东工会论坛,2016,(02):24-25.

[3]张淑清.新形势下做好工会工作的创新实践[J].新教育时代,2015,(11):101-102.

[4]张恒.加强自身建设是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J].现代国企研究,2015,(10):87-89.

[5]董亚玲.新时期工会工作创新与发展的思考[J].神州,2013,(10):96-97.061

篇9:增强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创新教育论文

增强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创新教育论文

音乐课程是高中教育的组成部分,虽然它不是主课,但是在学生全面素质能力的培养中必不可少。音乐属于艺术教育范畴,其教育展现形式让学生有不同于文化课的学习感触,与文化课的学习相辅相成。高中音乐教师要通过对音乐的深入理解,把音乐的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获得艺术享受,喜欢音乐,受到思想的启迪。如何很好地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取决于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我从以下几点对此做一阐述。

一、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以至提高音乐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让社会生活进入音乐课堂,让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音乐艺术几乎无时不有、无时不在。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生活教育的观点看来,它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作为学校的音乐学科教育,自然也不能出乎其外,它一刻也不能(也不曾)离开生活。要达成这样的理想境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无疑给我们的音乐工作者以新的启示:我们的教学实践必须要注入生活的内容,做到用生活来教育,让音乐教学生活化。

音乐学习中,乐理、乐谱、节奏等专业知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很难理解,不能熟练的掌握,死记硬背的学习效果根本不理想。教师如果把抽象的音乐知识转换成学生能理解的形式,让学生在耳熟能详的情况下对知识的理解一目了然就显得很重要。因此,把音乐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容易从自己的意识形态和生活经验中找到感觉,便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并不是唯一根据,教师要把教材与生活构建起来,展现活泼的学习方式,让枯燥的音乐学习变得形象化和具体化。例如:我用很多流行歌曲来教学生,学生们愿意听,喜欢唱,激发了探究歌曲音乐专业技能的兴趣;在教学民歌的演唱技能时,学生们可以从各地的民族歌曲中获得启发,像《茉莉花》《南泥湾》《敖包相会》等等,学生可以了解山歌、小调、号子等不同的民歌特征;通过影视剧拓宽学生音乐欣赏的范围。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感染力,抓住音乐本质,画面和音乐的动感结合,有助于学生增强理解。如在欣赏爱国歌曲时,播放爱国题材影视剧的片段,学生会从视觉、听觉上感受到人民的爱国行动,升起爱国主义情感。

二、加大对音乐教学的重视

在今天新课改的背景下,音乐教学有了大的`改观,但仍然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一些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师,要其他学科的教师替课;学生对音乐课程不重视;学校音乐设施缺乏;教师教学传统等。通过以上方面,我们可以看出,音乐教学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被忽视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会遇到其他问题,在此不一一列举。总之,要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就要把存在的问题解决了,这就需要总体上做到一方面加强各级教育机构的领导与管理。真正的课程改革必定是观念与体制的同步变革,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缺乏先进的理念。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校之长应该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强化先进的教学理念,既要是先进理念的倡导者,也要是教育的行家里手、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新课程改革中,校级领导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勇敢地当一个教育实践的领头羊。既是素质教育的参与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体验者。此外,教师要从自身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有高度的事业心,对学生负责,在教学上认真对待,一丝不苟,把音乐教育看成素质教育建设,培养人才的大事来抓。

三、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

评定教学效果如何,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外国谚语有句谚语说得好:“一只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能够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这句话说明了领头人的重要。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必须重视自我素质能力的提高。第一,教学是教师个人经历、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的综合体现。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自我加压,多向同行学习,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和文化知识的学习,才能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的音乐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学识将学生吸引过来,从而使他们爱上音乐课,在音乐课中逐步提高他们感受、理解、欣赏音乐的能力,真正做到全面发展。第二,教师要以教材为纲,组织教学素材。教师只有真正吃透、理解了教材,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素材,也才能知道音乐作品中哪些要素是真正对学生有用的,对课堂有用的。第三,课堂上要敢于放手,暗示要适度教学中要“精讲多练”是教学的基本原则,音乐第一课中尤其要做到“少说多听”,要做到暗示适度。音乐课上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各种暗示,包括环境暗示、言语暗示、体态暗示、闲逸暗示等,力求把学生的各种“无意识”组合起来,使“有意识”和“无意识”充分协调。同时,在学习交流过程中,要重视教师与学生暗示的相互作用,建立民主的、开放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内在的、强烈的学习动机,更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第四,注重主体感受,不轻易把音乐情境化。《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因此,教师不能轻易把音乐情境化,也不能随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学生身上,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第五,教师要具备现代化信息技术素质,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在音乐课堂的运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立体化、生动化的表现手法,让学生对音乐的认识更加广阔,思维变得活跃,提高了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能愉悦、积极地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从根本上让学生能够接受音乐教学,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探究思考,受到思想的熏陶。这是摆在我们音乐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和完善自己,摸索出一套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途径,为切实增强音乐教学效果贡献一份力量。

篇10: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途径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及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发展,高等院校毕业人数逐年增多,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理念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主要体现在组织协调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途径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1.现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间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基于政治多极化的背景下,各国间为应对激烈竞争,加大了对文化教育事业的资金与技术投入。培养新时期所需的人才是现阶段社会教育转型发展的主要趋势,而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是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现代化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不仅能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满足学生现代化与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与此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继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创新发展。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创新发展成为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途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发展理念应运而生。通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创新性国家及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目标。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发展是实现现代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的重要环节。

2.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

高校创业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首先,创新创业教育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引导其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中,能有效开发学生的基本潜能,帮助其建立将理论知识与学习经验转换为技术、管理及实践的能力。并且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及展现机会,继而实现学生在学习工程中的主体地位及独立性。其次,现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将包含众多与国家政策和时代发展相关的教学内容,高等院校与各大企事业单位有关于人才发展的人才相关合作,落实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满足大学生全年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对学生思想品质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并且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及能力提升有着重要意义[1]。

3.解决就业问题的战略途径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竞争力,解决就业困难问题的有效战略途径。首先,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进步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有了大幅提升,因此,现阶段的发展重心逐渐向教育领域转移。建设学习型社会及重视教育体系的发展理念成为主要趋势,继而高等院校的毕业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及整体竞争力,帮助其寻找适合创业的项目与方向,从而,分担其就业的压力。其次,就业压力大的内部原因分析,主要是由于现阶段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的需求[2]。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发展理念的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及能力,还能有效地解决就业压力,缓解学生的生活及就业压力。

二、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

1.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具有统一性

大学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便是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帮助其将大学阶段的理论知识学习转换成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及价值实践,提升社会整体素质及发展生产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意志品质、心理素质及政治修养的重要方式,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在教学内容与教育目标中二者具备相同属性,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来看,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统一性。基于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目标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两者的教育目标皆为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将高校思政教育结合至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可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观树立提供方向指引以及精神支撑,且能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及竞争力。

2.思政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

高校思政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内容与重要保障。由于我国的教学事业起步较晚,在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中相对于西方先进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具体的实践环节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保证学生总体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并且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都相对完备,将高校思政教育融合至创新创业教育中,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并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多重要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经验。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偏差性。基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步时间较晚,在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中存在一定的偏差性和针对性,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培养全面型的人才。将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能有效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的偏差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继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三、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和的现状

1.教学理念存在认知偏差

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中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并对其重要性的认知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中。首先,普遍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不够密切,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要的影响作用。基于全社会大力倡导创新创业发展教育的背景,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互融合力度有待加强。其次,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普遍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工作是完成对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并且教学内容多为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内容,并未结合国家政策、社会发展现状及学生的个人主观需求进行创新个拓展。因此,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存在过分重视传承缺乏创新精神、重视理论知识缺少实践环节的教学问题。

2.教学途径及方式单一

根据对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分析发现,现阶段的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至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传统单一,因此,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兴趣和热情较低,直接影响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率。首先,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方式较为单一。在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中仍以课程教学和专题讲座为主,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学习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且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并且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由于学生能力以及学习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理论化的教学模式无法给予学生教学中相应的人文关怀,因此,教学活动更多是流于形式[3]。其次,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实践方面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讲座、比赛及合作等形式,无法真实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爱好,继而对学生学习的效率提升效果不佳。

3.教学内容缺少针对性

针对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研以及参考资料结果显示,现阶段的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教学中教学内容缺少针对性。首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于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甚至将其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教学主要内容,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知识学习及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定位缺乏针对性,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工作,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功能,在教学目标设定中缺少针对性。其次,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起步较晚,因此,其教学内容及教育机制的发展并不完善。现阶段,虽然我国出台了关于高等院校普及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法律,但多数高校并未真正将高校思政教育结合至教育体系中,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缺少规范性和针对性,过于重视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的培养,忽视了其能力及素质的提升。

4.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

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中,过分重视理论知识教育,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激发学习兴趣及主观能动性。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无法得到切实保障,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效率较低,无法切实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的创新创业教育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课后复习任务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写一份论文视作教学活动检验结果。但论文理论性较强并且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并无实效性的帮助,因此,要根据社会的发展现状及实际需求,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四、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途径

1.加强思政教育的导向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内容中的基础内容,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及心理素质的培养有重要意义。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结合,能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包容性,可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体系知识的构建。首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需要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及教育能力。现阶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及创新创业教育中专业素质有待加强。因此,高校应增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定期组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及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提升。其次,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使用的教材更多是外国教材进行本土翻译而成,教材中的内容理念并不完全符合我国学生的思想状况及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因此,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强思想政治的导向作用是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针对我国学生的思想状况及社会的现实情况编写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材,提高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教学的有效性。

2.拓展教育内容及教学途径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中应更多的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平台,结合教育内容、教学途径,丰富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首先,互联网平台的教学资源具有海量和多样的特点,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生课后复习的过程,可借助互联网平台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针对性及内容的实效性。其次,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结合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观能动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结合。

3.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结合

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途径,需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实践能力。基于社会发展现状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环节中将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及道德素质有更高的要求。首先,理论基础知识是保证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内容,因此,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教学。并对理论知识不断进行创新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其次,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更多地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企业资源,为学生的实践和实习寻找机遇,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整体能力的提升。

五、结语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困难的问题,因此,现阶段如何在保证学习型社会与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长效可持续性发展基础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我国教育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力,并可有效缓解现阶段的就业压力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玉,赵丹,冯志强.思政教育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J].中国市场,(3).

[2]王康.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契合研究[J].教育观察(上半月),,6(17).

[3]廖若宇.探究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融合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10(4).

篇11: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途径研究论文

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途径研究论文

关键词: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教育途径、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的出现颠覆传统信息传播渠道及沟通模式,体现出信息的快捷性、即时性和共享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党员培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但网络的虚拟性、共享性和多元化交流方式,为大学生党员群体带来更多的信息与选择,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传统的教育方式必须变革,才能够继续发挥教育与指导作用。本文以新媒体环境为背景,对大学生党员教育进行研究,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途径。

一、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现状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大学生党员的主要教育模式是以党课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等方式进行,适当组织报告会、座谈会、参观见习等载体加深教育效果,但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大,无法做到全程覆盖、无缝链接。加之传统党员教育以“填鸭式”为主,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操作,使得对党员教育效果的评价,往往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在公平性和合理性上存在不足。党员组织生活定期开展,通过书面或者交流的方式,全面了解掌握大学生党员的思想,但这种评价方式显然有失偏颇,而且教育资源存在陈旧性、理论化和空泛性特征,让部分大学生党员感觉晦涩难懂,产生厌烦情绪,这些都对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员教育优势

新媒体在人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办公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进入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微时代,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互动性和公平性,为人们提供平等的交流机会、海量的信息资源和不设防的信息环境,这些符合大学生党员的心理需求,但缺乏法律和制度约束的网络空间,使得部分大学生党员的思想产生蜕变。

(一)新媒体拓宽大学生党员教育平台

新媒体的互动性,使教育和沟通方式变得更加灵活,教师不再是坐而论道,而是平等交流,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而教师能够作到时时倾听和解答,真正为大学生党员教育拓宽了平台。党员教育在坚守课堂主阵地的同时,更要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使教育真正实现全程指导、全面覆盖、全员纳入和全时监督,更好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新媒体完善大学生党员教育内容

对于党员的教育资源一直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旧的内容较多,新的内容较少,比如优良传统教育、党性原则教育等,大学生成长在新时代,但教育资料很多都是使用党史、军史以及其他相关史料,适当的学习历史是必要的,但要控制比例,不能将教育内容全用传统教育资源,这样会使大学生党员教育效果下降,必须要针对大学生党员身心发展特点,依托新媒体,使教育内容向新、实、全方向发展。

(三)新媒体增强大学生党员教育效果

新媒体是基于网络环境产生的新型媒体形式,具有时效性、自由性和共享性特征,依托此平台进行交流的大学生党员群体也会具有同样的特点。虽然,信息的即时性让他们第一时间接触到新的信息,只能靠自身的政治敏感性和洞察力去鉴别,但能增强他们自我完善能力,使教育效果更加突出。历史证明,“闭关锁国”并不能带来永久的和平,网络空间也在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大学生党员也是其中的战士,必须要通过增强教育效果,提高他们应对复杂环境与局面的能力。

三、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途径

(一)搭建新媒体平台,拓展教育空间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充分认清形势,积极转变教育方式,在保持传统的课堂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主题活动的基础之上,及时利用BLOG、微博、论坛以及各大政府站资源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教育,使教育形成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加强互动性交流,净化网络环境

网络的交互性为大学生党员教育提供更为多元的选择方式,通过特定的媒体平台,可以进行“一对一”、“多对一”和“多对多”等方式的交流,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困惑。要针对大学生党员需求,建立专业的思想教育网站,为大学生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要建立信息监督机制,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使大学生党员能够有一个健康的交流空间。

(三)利用实时性特征,开展组织生活

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让大学生党员参与理论学习、讨论发言和在线互动,可以采用匿名方式,进行投票表决,体现出更大的民主性和公平性。网络新媒体可以成为大学生党员展现自我的平台,把对党的热情与感情及时发表到网络上,使更多的大学生获益。

参考文献:

[1]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06).

[2]姜恩来.新媒体环境下

老年文化及老年人的社会文化参与论文

“学习型社区成人学习动力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报告

巾帼工作总结

毕业本科调查报告

老年大学转正工作总结

关于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考的论文

村镇住宅建设可持续发展理念研究论文

市老龄工作总结报告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

小学科技活动室工作计划

基于社会心理学探讨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创新途径论文
《基于社会心理学探讨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创新途径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基于社会心理学探讨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创新途径论文(整理11篇)】相关文章:

电大学前教育大专毕业论文范文2022-05-07

电大社会调查报告2022-11-17

新疆电大社会实践报告范文2022-09-10

集中走访帮扶月总结2022-09-08

电大护理社会实践报告2023-06-05

大学生电大社会实践报告2024-02-02

电大社会实践报告2022-11-18

教学资源论文2022-05-05

网络社会呼唤网络伦理2024-02-06

学校教师进修个人工作总结2023-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