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理论经济考研初复试经验(精选7篇)由网友“昵称”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理论经济考研初复试经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理论经济考研初复试经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理论经济考研初复试经验
一、初试
(一)数学篇
大三上看完两遍教材,然后暑假7月上旬上了考研班。其实觉得没必要,不过可以去感受一下气氛,陈老爷在10天内讲完四本书,一直是我后来的动力。看全书看不动的时候就想10天他都讲得完,那我也能快速看完。在看教材的时候穿插着看全书。然后8月份出去玩了,这个真心不推荐,导致我后来一直压力大。
开学来之后还是看全书,全书一定看3遍!!全书我是这样看的:第一遍很细,不会做的直接标注看答案;第二遍着重看基础理论,因为觉得脑子里的东西很乱;第三遍就看自己不会做的题。至于笔记的话,要自己整理,但是我觉得会做的就没必要再抄一遍。主要是你自己容易搞混得地方要写下来。哦对了,证明和积分那几章必须看哈。其他可以不用看。
李永乐的线代看2遍,线代要保证拿满分。660没做完,所以就挑了自己薄弱的地方。这个也是教训,后来考试的时候选择题有两道都不确定,大家效率高点把它看完吧。然后是400题,这个难度偏大,不过练习的时候做难点的会比较好。真题做的时候记得卡时间,营造考试的气氛。然后总结自己错的地方在哪里。
考试的时候心态要好。数学是超出我估计分数10分,我填空题就错了两道,扣8分,也就是说会做的就不能丢分。
(二)英语篇
我单词看了一遍,一直就不喜欢背单词,但是大家还是认真背吧。后来时间不够,我就把真题阅读里面不会的单词背了。我用的参考书是星火单词,张剑的真题和阅读两本。
前期做阅读,一天至少一篇,有的时候时间充裕我就做四篇。一开始就卡时间。英语的话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阅读,所以阅读一定要天天做,培养感觉,不能断。完型的话就是做的真题的完型,然后背里面不会的单词和词组。翻译也是看的真题,没怎么练,所以浮云了。新题型是网上下的一个老师讲的word,挺短,考试前几天看的,觉得挺有用,后来新题型也是满分。作文到后期再开始看,大概12月份吧,背模板。觉得张剑上面的作文写得也不错,但是觉得不如模板速成。原谅我,因为我的时间真的太紧了。
(三)政治篇
今年的政治考得挺活的,有一个感觉就是什么押题啊辅导班啊都是浮云。我没上过辅导班,同学上过的都说没用。背的哪些押题都没中。不过好处是培养你组织语言的.能力。
9月份开始看一遍大纲,我第一遍都看的细,因为觉得这样可以帮助我理解。看完一章就做肖1000的选择题,把里面的知识点在书上划出来(挺费时间的,但是如果前期做完了,后来再看大纲会比较快)。然后后来又对着肖秀荣的真题讲解前面的重要知识点看了一遍,这一遍才看思修和法律哈。最后考前又大概翻了一遍,这次翻就很快了。时事政治就是后来背肖秀荣的。买了任汝芬的,但是听同学说感觉很乱,而且有错,我就没背了。肖秀荣老师的微博,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其实很多研友都觉得不用看大纲,有的人也没看。但是我觉得是,不管政治题怎么出,都是百变不离其纲。既然题越出越活,那理解才重要吧。不过大家最好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方法。
(四)专业课
我觉得高鸿业的书比较简练,但是要得高分的话,还是两本大书更重要。
先看高鸿业的书,因为比较基础,奠定一个基础。要自己能够在脑子里形成一个理论的框架。然后看外国人的书,把高里面没有的内容都标出来。这种是容易考到的名解。看完一章就要做一章的习题(就是对应的习题集)。感觉815一直考的比较偏吧,所以在一些非重要章节里面的名解大家也要注意。如果大家觉得看书麻烦的话,可以直接看习题里面的名解总结(只是后面那几章)。
然后是第二遍,就看得比较快,而且要开始记忆。看习题里面自己之前标记的错题和重点。做真题的时候要把真题里面考过的知识点全都在书上划出来,第一年考的点第二年可能换种题型继续考。反正书就是要看到没有你的知识死角。
翻译就是要练速度,不用在乎正确率。我反正是就练了真题的翻译,什么经济学人,金融英语都没看。其实翻译是拉不开差距的,记住,写完你就赢了。所以做815的时候要练习熟练度,不然很可能做不完。我的翻译就没写完,当时心里那个忐忑啊。
自己大概9月份开始写日记,把自己每天做了那些事写下来,然后反思一下那些地方效率低了,第二天就注意改。也算是自己发泄压力的地方吧。实在扛不住的时候,我就看爱情公寓,哈哈。大家自己找适合自己的调压方式。
记住考研的确不容易,但是绝对没有你想的那么难。既然自己想要,那就去努力追寻。
二、复试篇
就货币银行学一本书,建议不要看得太早,成绩出来看也可以。今年考得感觉很细,所以大家最好都扫一遍,但是不要纠结一些太难的,比如后面那些货币供求模型,我没看也没考到。
面试么,自己表现得挺差的。英文自己太久没说了,好多单词不会表达。建议大家多背背经济方面的单词。练下口语。然后问的都是国际金融学的东西。但是应该是和面试老师自己的研究领域有关,所以大家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吧。
下面是部分题目:
(一)笔试
笔试是60道选择题,很基础。
1.我记得的自己影响比较深的有?
2.投资银行在英国又被叫做什么?
3.巴塞尔资本协议对一级资本充足率要求是多少?
4.坚持单一规则的是谁?
后面的计算都比较基础,有互换,债券定价,到期收益率,期权;等共10道,反正书上出现过的大家都要掌握,但不会太难的。
(二)面试
英语部分大概是英镑有关的对冲,3分钟看完然后开始提问。
汉语部分:
1.我国汇率制度是什么?
2.在我国汇率制度下,面对国际收支顺差,会对物价水平有什么影响?
3.我国3万亿的外汇储备,你怎么看?
篇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翻译硕士考研经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翻译硕士考研经验
考研的事终于做完,虽然被调剂到商务口译,不是之前所报的会议口译,但半年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
备考的时候看了许多前辈的经验贴,并且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我曾经说过,要是考上了也要向他们那样,将有用的经验写下来,留给有需要的学弟学妹,作为对他们的精神的一种致敬和延续。
我报的是对外经贸会议口译系,初试387,复试只有76,连会议口译的加试都没有进,直接就被调剂到了商务口译。
我喜欢列计划,但行动力不强,而且无法打持久战,所以我的考研从9月2日开始,有点晚,但我是英语专业的,所以不太怕。9月2日确定考贸大,购书,购买历年试题,大约10号左右就真正开始了备考。
一、历年真题一定要做,要看,要对比着分析,列出计划,按照计划复习。
我把前两年的真题做了一遍,将体型梳理了一遍,然后将这两年的对比,找出变化和固定的题型。两年都考的内容一定要花大力气准备;变化的部分列出来,推测变化趋势,再同其他同等大学的MTI试题比较。最后,我把考试题型列了出来,并一一列出针对的复习计划,划出自己的弱项,加强复习。
我专门弄了一个大本子列这些,每天都针对这些复习。纵向是复习项目,横向是日期,做了就画个勾。最后,我发现中译英,英译中,短语翻译,缩写,政治,名词解释等几乎是每天都有划勾,而英语作文,汉语作文等则是最后一个月才有划勾。
二、一定要找个好研友,要看准。
我所在的考研教室考什么的都有,但很幸运,坐我后面的女孩报考中山大学MTI,暂且称呼她T。长沙夏天酷热,冬天巨冷。9月份的时候教室还有许多人,到12月份的时候,基本上就剩四五个了。幸运的是,T从头到尾都没有退出,无论多冷,我们都一起上自习,每每晚自习结束后,冻得都感觉不到自己还有脚了。
T是自考生,做翻译练习时,英译汉没有问题,但看她的汉译英就知道她的英语底子其实不好。但它每天都在自习室,每天都按计划练习,她的桌上有个小便条(她做完了就画个勾),发现她做的练习其实比我多,我心里就有些慌,于是加大了练习量。我们一起自习,一般是我起床早,后来天冷了,经常是她起床早,慢慢的心里有数就暗暗赶上来。相信她也会有类似的想法――发现对方有超过自己的地方,就暗暗赶上来。所以,研友要跟你形成竞争,互相追赶,但人要好,必须是良性竞争。我跟T会互相修改译文,资料共享,她下载的政治音频给我听,我有什么也毫无保留的给她。
这个人必须有毅力,两天打渔三天晒网的人坚决不OK。T最让我佩服的地方是,她在报完名后发现中山大学MTI的名额就两个,笔译一个,口译一个,就是说她报的'方向就招一个人,你考第二名或许还有点希望,考第三名都木有用。听到这个消息,我也吓了一跳,担心她会放弃,但T照样天天自习,按部就班。虽然最后T没有进复试,但在我心里她还是无比的牛啊!那时候,我只要看到她和另一个考五道口金融的女生(她也是一坐坐一天的人,从早到晚,天天如此)在教室,哪怕教室人再少,哪怕天再冷,心里都无比踏实和安宁,就能坐一天。
三、专业课复习经验:
汉语百科与写作初试分数120。
以前以为普通话不好,我就念新闻和报纸,我觉得这一点帮助很大。贸大更偏向经贸类,像私募,涓滴效益等之类的,只要不懂,念到一个查一个。我现在还有这样的习惯,碰到不懂的专业词汇,就一定要查清楚。我用了专门的一个本子列这些,其实也不用常看,基本上抄下来心里就有数了。
除了贸大列出的参考书,我还弄到了上一年的参考书,这些可以从贸大网上搜到。此外还看了T的一些书,不过都差不多。
写作平时没有练,就最后一个月实在被逼无奈,打印了一些高考满分议论文,结果还好没有考议论文,取而代之的是些策划。
至于小作文,我觉得好方法是,对照参考书,挑选字数符合的每天抄一篇,重在格式,知道怎么写就行了。
翻译
按部就班,每天英汉互译各一篇。
英译汉:指定参考书,《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这本书有点难,不过挺好的。
汉译英:三级笔译
英语综合
阅读:星火专八阅读
词汇:《刘毅词汇10000》,星火英语专业考研知识梳理
每周看一些the economist,我觉得这是必看的。
复试
每天bbc听写,坚持了一个月。
星火专八听力做了一本;高级口译考试的体力用书也做了;但最后发现考试时很多空没有填,因为听不懂,杂音太大。所以,越是听不清的录音,越要多听。
口语的话,特别感谢以前的室友,她保送厦门大学了,常常打长途陪我练口语。此外,新认识的一个英语牛人,让我在十天内将20篇新概念二模仿到完美状态。最后不一定很完美,但我觉得自己的口音长进多了。谢谢W!
下面是除了贸大参考书外我用到的一些书:
《民主的细节》(刘瑜)――有些不合时宜,但我用来复习百科。
《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知识应试指南》(林青松)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二版)(叶子南)
《英语专业8级考试 标准阅读100篇》
VOCABULARY 10000
《国际商务英语》(王学文)――这是介绍商务知识的书,我有时作英译汉,有时汉译英。
《星火英语专业八级满分听力》
《高级听力教程》(第三版)(周国强)
笔译三级系列
。篇3:考研经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会计硕士
考研经验分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会计硕士
一、本人背景
本科就读于浙江工业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浙江工业大学非211,是所省部共建高校。虽然不是什么有名的学校,但是在浙江来说,学校的生源还是不错的,特别是财务管理专业,一般该专业高考超过一本线45分左右。本人英语六级552,高中数学还算可以,作文应该说一般。后考研报考贸大,初试232(综合152,英语80),复试笔试加试90,面试81.94。
二、关于择校择专业
本人在大三上左右就决定考研,由于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本来还有考虑报考心理学。但是后来得知浙大心理学研究生女生出来一般也就从事人力资源类等偏应用型的工作,和自我设想有区别,就放弃了。后来听说了mpacc,打听了下感觉还比较靠谱,再加上可以同时准备cpa,觉得这样整个规划还不错,就下定决心走上mpacc之路。
(一)对于选择学校的纠结
首先,我很明确,一定要考一个不错的学校,属于宁愿上不了研究生,也不要学校不理想的心态。其次,由于爸妈比较希望我去上海发展,所以一开始考虑的是上海的学校。虽然上海学校很多,但是由于上财一直在我印象中竞争太激烈,我基本没有仔细了解情况就pass了,再除去不招全日制的复旦同济,我比较中意的就只剩下上海交大了。一直到考研报名前一个月,我是基本敲定上海交大的。但后来,经过进一步了解和分析,觉得交大mpacc的名额相对较少,而且听说安泰管理学院很牛叉,可能比较看重本科学校,我就退缩了。
虽然我不属于风险厌恶型的,但对于如果我能发挥的最好也可能是炮灰这样的情况,我还是无法说服自己去尝试。(当然这部分也是信息不对称下我的判断,可能与交大的实际情况不符)这样上海基本没有可选择了。而本人由于跟北京有不少的缘分,还挺喜欢北京这座城市,再加上北京高校多,我就把视线转移到了北京。人大跟上财一样,我基本没考虑,本能觉得竞争太激烈。这样我基本在央财和贸大之间做选择。而我的一位学姐去年就是考的央财,她初试239分但最后复试被刷,她觉得一是因为复试准备不够充分,二是对于央财最后复试都没有一个具体的成绩让她觉得可能不够透明,她更建议我报考贸大。当时我也没有更多的信息了解这两所学校,这样我就最终选择了报考贸大。
(二)对于会计硕士择校的分析
但是当我全部走完考研之路后,我觉得自己对于择校择专业也是有些新的认识的。
1.择校方面,其实对于初试而言,基于现在mpacc的热门现状,如果你选择比较好的学校,你都必须考到230左右的分数才会具有相对优势。所以你选择学校时,一定要考虑到你选择学校的复试方案。据我现在的了解,贸大是采取笔试加试再加面试的`形式,就是说初试过后在面试之前还有一轮笔试,笔试完之后与初试成绩的加权成绩再进行排名后淘汰一部分人再进入面试。而贸大的笔试比较注重基础,个人认为就其笔试而言,是比较适合跨专业的学生,是属于灵活性较小,如果你认真准备复习,就很有可能拿高分的。而我了解到的其他学校似乎相对比较灵活开放型,难度可能相对高些,不容易把握。
2.择专业方面,mpacc初试准备相对简单,但整个过程真的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初试后期,跟你一起考研的其他专业同学都差不多解放了,但你就算拿了个较理想的初试成绩,对于能否被录取还是毫无把握的,还需要你拿出初试时的状态进行复习,当然有些牛人除外。这是我认为mpacc在准备过程中相对于其他专业最大的劣势。当然,相对于会计学硕而言,我觉得虽然mpacc竞争异常激烈,但是可能还是比学硕好考些,毕竟人数招的相对多一些。这需要你权衡了。
篇4: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复试综合面试经验
再说说面试,有6个面试小组,每组3个老师,一位问英语,一位问中文,一位不说话,面试官方流程就不说了。我抽的中文题是关于要素流动价格均等化的,有4问,这个题在指定书目《国际经济学》上篇国际贸易部分里有提及,由此可以看出,4本书似乎都有一定作用,前辈们说过国际贸易这本书基本不考,不太重要,看来得辩证地看这个观点,
备考资料
英语题抽的题翻译过来是普通股和优先股的区别,题目不难,但用英文来表达对我确实是个考验,感觉比自己预想的发挥的要好,但是水平确实不,然后老师又随便问了个英文题,翻译过来大致是“假设北京今年夏天天气变热,对冰淇淋需求的影响,用需求曲线来说明”,还是一样,题不难,但用英文表述个人感觉就上难度了,一肚子话说不出来的感觉确实不太好。
总结一下吧,个人感觉今年面试题目难度不大,不知是否和抽题的手气有关,但对英语表达有一定要求,个人感觉后来人至少要做到知道用中文该如何回答英文问题,到时随机应变倒还说的过去,如果中文答案也不知道,那到时应该会很尴尬。口语不好的同学在准备复试时最好抽空练习一下,即使不作为提分项,做到不落后别人太多也是好的。
篇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复试综合面试经验
再说说面试,有6个面试小组,每组3个老师,一位问英语,一位问中文,一位不说话,面试官方流程就不说了。我抽的中文题是关于要素流动价格均等化的,有4问,这个题在指定书目《国际经济学》上篇国际贸易部分里有提及,由此可以看出,4本书似乎都有一定作用,前辈们说过国际贸易这本书基本不考,不太重要,看来得辩证地看这个观点,
英语题抽的题翻译过来是普通股和优先股的区别,题目不难,但用英文来表达对我确实是个考验,感觉比自己预想的发挥的要好,但是水平确实不,然后老师又随便问了个英文题,翻译过来大致是“假设北京今年夏天天气变热,对冰淇淋需求的影响,用需求曲线来说明”,还是一样,题不难,但用英文表述个人感觉就上难度了,一肚子话说不出来的感觉确实不太好。
总结一下吧,个人感觉今年面试题目难度不大,不知是否和抽题的手气有关,但对英语表达有一定要求,个人感觉后来人至少要做到知道用中文该如何回答英文问题,到时随机应变倒还说的过去,如果中文答案也不知道,那到时应该会很尴尬。口语不好的同学在准备复试时最好抽空练习一下,即使不作为提分项,做到不落后别人太多也是好的。
篇6: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金专业考研经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金专业考研经验
今晚终于算是有时间了,回想当初考研的经历,论坛帮助的却很大,我觉得这种无私的精神应当传递下去。当然,自己在这里能想到多少就写多少吧。
先说说自己的情况吧,楼主是二战,本科是一个工科211数学专业,本科期间表现还算可以。第一年勇往无前的报了某著名985的金融专业,结果准备了近一年英语单科居然挂了。在毕业前纠结着工作还是二战,好好想了想,还是喜欢金融学,就把offer推掉了。毕业后玩了下,调整好心态,8月份和同学在学校旁租好开始了二战。
关于为什么二战选贸大主要是考虑到之前对贸大还算也有了解,二来楼主在二战选学校上还是风险厌恶型的,三来贸大国金这边老师的方向还是相当不错滴。好了,现在细说说楼主的复习经验吧。
数学:
我把数学放在最前面只想说这门课绝对是最耗时的一门课,尽管自己是数学专业,但学的和考研的风格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数学个人感觉如果是理工类的童鞋们的话辅导班可以选择不上,如果底子比较薄的话最好还是找个好点的强化上上。复习周期建议不要少于5个月,自己是每天早上复习的。前期的话把复习全书踏踏实实做两遍,每道题都要亲自动手,切忌只看不做。还要注意概念的理解,尤其是一些细节如成立的条件等等。之后建议把660题好好做做,一战没做,悔啊!660还是挺有难度的,但却可以检验你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深度,题目虽难但你会发现都是一些平时没注意的细节。第一遍做完后把错题错因好好分析下,再回到复习全书看看相关概念定理。然后再把660做一遍。这样做完也差不多到9月底了,从十月份开始就要做真题了。我是把真题做了三遍,第一遍分知识点做,第二三遍整套做。第一天做,第二天分析试卷。最好留两套最近两年的,以备后期模拟。在后期,做一下400题和王式安的模拟吧,练练手,不必太在意分数,但要看到自己的薄弱之处。考前再把概念定理总结看下。
英语:
楼主对于英语真是有深刻体会啊,一战的时候估计人品都耗在考前了,都是70+的,结果考出来惨不忍睹。二战的时候英语还是认认真真的看,分析。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最好报考研教育网的课先听听,把长难句给搞定了。这样在做阅读翻译就轻松了。考研单词是王道,单词背诵必须坚持到考前,当然策略在不同时期还是不同的。背诵方法我不建议formonelisttoanotherone。网上有20天,40天背完考研单词的方法,可以找一下那个记忆表。前期阅读可以做下150篇,但不要太在意对错,关键是把文章读懂。真题在8,9月份就可以开始做了,最少三遍,多多益善。记着,错了的题一定要自己分析原因,不是看答案。看看自己的思路和命题人的差别在哪里。碰到好的长难句就记下来,写作可以用。翻译是考研英语中较难的一项,除了今年。对于翻译,个人认为对完答案后自己一定要分析出错因,这样做在刚开始会比较耗时,但后期你会发现这项工作让自己很受益。新题型建议多做做历年真题找感觉。写作嘛,11月份准备也不迟,先背模板,然后自己动手写,再改,最后一定要总结出自己的论文,用别人的模板容易挂的。
关于815:
由于自己专业课在第一年考得还行而且第一年的专业课难度要高于815,因此今年815也不是很吃力,甚至有时候就看一个多小时。建议先把高的两本看熟了,再看后面两本。我个人中级宏观用的是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不是经济学原理),主要是第一年用的是这本,而且个人感觉多恩布什的体系没有曼昆好,微观还看了下平新乔的18讲和范里安的微观,感觉市场结构和产权那块还是讲得很好的。习题我把高的两本,平迪克的习题都做了,然后可以选择性的做下金圣才的《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微、宏观。主要是做下北大,央财,南开的。另外注意总结,理论之间多对比,习题类型也要好好总结。真题的话最好按照标准时间一套一套做,当然也要留一两套以备后期测试。
政治:
其实政治最重要的还是大纲解析,多读细读总是有好处的。时间可以等大纲发布在开始,前期时间每天1.5小时足矣,我是每晚看完专业课再看。另外后期建议做听一下考研教育网的网络辅导课程,特别有效果。
复试:
考完之后个人对了下答案,感觉发挥的一般,于是春节过了就去找工作,以防万一。最终结果出来还行,那天拿到offer的.时候群里看到了自己的排名,感谢孜孜不倦搜集信息的小伙伴!最后很心痛的吧6K的工作给辞了,专心准备复试。1号到了北京,先去学校看了下,熟悉了下校园,博学楼,然后回去继续准备。2号早上去诚信楼资格审查,那个人多啊,不过效率还是很高的,没一会就做完了。然后就去校医院体检,开始了漫长的排队。和周围的同学聊聊天,发现都是国贸院的,有学硕也有专硕的。3号下午面试,一进签到室,呵呵,男女比例大大高于本科学校啊。关于穿着么,不管男生还是女生都穿的稍微正式一点吧,至少得干净整齐。抽签第7个,嗯,位置不错。后来侯考地点又改到了12楼,等了一会该我了,进了面试间先把文件包放到门口的桌子上,然后又跟老师鞠了躬,说了声“老师好”。一共四个老师,两男两女,组长是个女老师。坐下来后,先英语测试,从四张纸中抽一张,打开后一看是关于基金经理对新兴市场感到悲观的一篇文章。先3分钟之内默读,好了给老师说一声。然后让我读了两段,接着根据文章问了两个问题。楼主发音,口语还行,就没再问了。接着两个女老师对我的专业产生了兴趣,问我数学专业对金融学的学习有什么帮助需要注意什么的,然后我从N个层面做出了说明,顺便列举了自己本科阶段做项目竞赛的经验。之后组长问我有没有学过什么专业课,我说学校里学过计量,又问还有什么,好吧,我只好说看过克鲁格曼的国际金融,之前就听说复试喜欢问国际金融,果不其然。于是老师让我说说什么是“不可能三角”,心中一阵窃喜,这可是克鲁格曼的标志性理论啊,于是给了个教科书式的答案,老师听了还挺满意,问其他老师有没有什么问题。之后另一个男老师让我谈了谈家乡的金融业发展,这个说的深度一般。之后就出来了。出来之前一定要有礼貌,说声“谢谢老师”。
4月14日晚,结果在众人的吐槽声中姗姗来迟,看了下,复试90+,名次上升了不少。
最后,想说下考研不仅考的是知识,更是意志。考研不易,且行且珍惜。
篇7: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经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经验
2012年考研已落下帷幕,想起自己一年前在论坛上网罗前辈们的经验,我觉得我应该写点什么了。就简单说一下自己这一年来走的路吧。一 择校
我的择校过程相当坎坷。去年大概三月份的时候,就进入了考研准备。当时在晚上搜集了不少信息,初步决定报考南开大学的世界经济学。刚开始时,大家都是热血澎湃,非名校不选,我当时也处于这个状态。而最终准备了半年后,压力太大而放弃了。实际上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当时有些好笑。经济类好的985高校只有那么几所,北大、清华、复旦、人大、南开、武大、厦大,再其次是中山、南京大学,其他的985要么偏工要么偏理,而如北大、清华等名校,竞争压力大,除非你实力强大,很难考上。再说理工类985,虽然有名气,但就业不一定比211财经类高校好。所以,像我这样出身不好的同学,如果不想冒险,211财经类学校是好的选择。财经类首推地理位置好、就业也很好的对外、央财、上财,其次是西财、中南财经、暨南大学等。我当时九月份就是这样确定考对外的,现在想想我的选择很对,对外很适合我。
二 初试
数学
报考经济类院校,可谓成也数学,拜也数学。从一开始准备考研,数学就是重点。我最终数学考了136,虽然没过140,倒也不差。我是三月份开始看数学教材,高数用的是同济的,概统是浙大的,线性代数也是同济的,这基本教材很经典,当时我系统的把书看了一遍,并且很认真的把课后习题做了一遍。看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是把忘了的基础知识捡回来,还是锻炼自己运算能力的时候。我当时做过的题都坚持计算出结果,事实证明,这个好习惯很好,后来我基本不会在计算上出错。我用了一个多月把教材看完了,然后就开始啃李永乐的复习全书。这本书我从四月中旬开始看,到六月底才看完一遍,进度有点慢(当时还要准备本科考试)。第一遍我强迫自己不看解答,动手做题,确实不会的再看答案,分析自己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就这样一个学期就过去了,暑假来了。暑假两个月是我效率最低的两个月,也最终导致了我换学校考贸大。当时报了政治和数学辅导班,光上课就用了一个月时间。再加上我中间回家一趟,压力大病了半个月,我最后暑假只把数学全书再看了一遍,效率之低,可见之。其实暑期强化班完全可以不上,也学不到什么东西,还浪费了不少时间,还不如自己钻研。
我觉得我的数学真正得到提高是在暑假后九月份开始。九月后,学校确定后,我也定下心来,开始进入状态。当时做了一套真题测试,我大受打击,开始着急。我自己又看不进去全书,于是买了李的660题,想通过做题巩固。当时我很认真的做了每一道题,虽然全是客观题,我都写上解答过程,做得很踏实、认真。实际上,就是把这本书做完,我开始看到希望。对660题进行整理后,很快到了十月。我开始做数学真题,用的还是老李的真题。我从97年往前做,第一天卡时间模拟做完后打分,然后分析错题,再自己试图做一遍,然后才看答案,第二天再整理错题。我大约用了一个月把真题做完了,刚开始做得不是很顺利,但后来感觉越来越好,每套都接近140分,当时很兴奋,信心就上来了。做完真题,就是400题了。这也是李的很经典的模拟题,难度很大,但做完后,就会脱胎换骨。这套题一共有十套,我是每套用三天时间,第一天卡时间做,第二天对完答案重新做不会的和做错的,第三天总结,把以前做过的真题和400题一起总结。做完400题就到了十一月底了。十二月是冲刺的一个月,早就听别人说真题很重要,至少要做两遍,才能体会其精髓,我也不敢怠慢。于是将真题拿出,这次我是分版块做的,不是一套套做,李的出后半部分已帮你分好快,很好。我又仔仔细细的将真题做了一遍,总结规律、题型、解法,大约用了半个多月吧。此后,我又将400题拿出来一套套做,并且将大题解答过程工工整整的写在本子上。这样就到了考试了。
英语
关于英语我没有多少经验。因为自开始备考到最后,我没有背过单词,做很多阅读。因为一直英语不错,我没有花多少时间做英语。上半年就买了张剑的150基础版做了,就开始做真题,真题第一遍做得很仔细,期间也买过张剑的`150篇冲刺版阅读,不过没做多少。总之,英语真题很重要,至少要做三遍以上。
政治
可以说政治是我准备得最没底的一门,最终考了73完全是幸运。政治大纲解析是9月中旬出的,我从那时开始准备的。买了大纲解析后,在买了徐之明的梯度,看一节大纲做一节习题。大纲很繁琐,做题帮助我们增强理解和记忆。徐的书分基础篇和提高篇,我看第一遍大纲解析是做的基础篇,用了一个月才把书看完了一遍。此时已是十月中旬,我开始看第二遍,并把提高篇做完。经过这个过程,我已经对政治有个框架,基础的选择题会做。政治100分,选择题50分,主观题一般人只能拿30分左右,所以要过70,选择题很重要。可以说准备政治的初期,就是狂做选择题。我在十一月份时又买了任汝芬的序列三,上面有时事和选择题,不错的一本书。选择题,尤其是哲学选择题要靠做题理解。有的人说那大题怎么办?其实,大题比选择题简单。考前半个月会有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和的小册子,把那上面狂背,大题30分以上没问题。我当时那几本书一下来,我每天下午只背政治。
815经济学
有的人说,考贸大专业课很难。其实这只是相对而言,因人而异。如果您英语底子很好,那么你就比别人有更大的优势。因为50分翻译,你只需考前一个月训练一下,完全没问题,不会给你拉分。
再说经济学,有四本指定参考书。其实就三本,多恩的宏观,没时间不看也行,有时间,大致看一下就行,基本不会考的。
关键是另外三本。高的两本,通俗易懂,而且脉络清晰。初期将这两本书弄透,基础就打好了。到了十月份时,就该买历年真题,真题会告诉你哪些是重点。仔细分析真题,将重点章节标记,仔细看。平迪克的书很厚,但不是每章都是重点,但是重点章节是每年都考,因此要有技巧地看、学。
考研论坛 bbs.cnedu.cn
。★ 考研自我介绍中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理论经济考研初复试经验(精选7篇)】相关文章:
北大研究生的考研经验谈2023-12-20
西安交通大学考研复习经验2023-01-12
靠谱考研学习计划解析2022-05-06
经管类专硕考研经验(上)2022-09-01
会计专硕复习计划安排有哪些2022-10-24
考研流程详细说明2022-10-23
就业压力成考研动力 考研呈现阴盛阳衰2022-05-04
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一二三的区别2023-01-14
心理学考研北京大学心理测量串讲笔记2023-06-27
3个月考研数学怎么学2023-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