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雾下的南天门散文

时间:2022-06-09 05:40:2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浓雾下的南天门散文(通用10篇)由网友“爪巴爪巴”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浓雾下的南天门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浓雾下的南天门散文

篇1:浓雾下的南天门散文

浓雾下的南天门散文

海拔1524米的南天门,地处石林镇南部,因山口内有两巨石自然排列,形似一道门而得名。她虽没有其它名山那样高一耸入云的壮观,也没有其它名山那样绵延不绝的广阔和高大。但在石林镇的崇山峻岭中,也算得上是一位“得高望重”的老兄了。

早晨,中巴车载着我们一行数人从万盛石林出发,向南天门深处疾驶而去。由于昨晚下了一一夜淅沥沥的雨,到早晨才停歇。沿路,翻滚的浓雾遮住了山峦,一舔一湿了山崖上的树木和路边的山花野草。空气湿一乎一乎的,眼前的田野不见了,远处的树木不见了。一丝丝、一缕缕、一束束浓浓淡淡的雾,象一条条白色的绸带,缠绕着、飞舞着、跳跃着……犹如穿着白色衣裙的仙女,在那山间路边飘来荡去,仙境一般让人觉得离奇神秘。

汽车在晨雾笼罩下的上山公路中行驶了约二十分钟后,翻过南天门垭口下行不久,便停靠在了柏杨坪。下车一看,只见缭绕在身边的云雾,像一张巨大的网,将五尺以外的景物都包上了模糊昏晕的外衣,把山林藏起来了,把低处的悬崖绝壁笼罩起来了。那粗硕如珠的雾气,形成水滴,集结于发,附粘于叶,掉到地上,如零落的'雨点。一切生灵的嘴,好像也被这湿一乎一乎的空气粘住了,没有一点声息。

好大的雾啊!不知是谁感叹道。本想来这里好好看看南天门的风景,可偏偏遇上了个倒霉的雨雾天气。今天怕是没什么看头了。

走吧!有人提议说,既然来都来了,还是要走走看看,说不定这雾天看南天门,还另有一番乐趣呢!于是,我们一行人顺着一条新修不久的水泥路下行。站在路上,风儿和着浓郁的泥土味道、爽爽的草叶气味扑面而来,宛如秀美妩媚、温馨可人的少女晶莹纤细、圆一润嫩滑的手,轻柔地抚一摸一着我的脸庞。飘乎不定的雾,一会儿飘到这里,一会儿飘到那儿。片刻,便飞快的向大娄山方向涌去,一拨紧跟着一拨。身置在这迷一离的境界中,令人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静静的山林,静静的村。在雾里行走,心是明净的,净得可以照清自己的影像。因平时不惯于走山路,所以行走其间,感觉到处都是美的闪现。路边植被完好。

篇2:浓雾下的山村散文

浓雾下的山村散文

淅沥沥的秋雨已经下了两个星期,在这天的下午,四周一片雾茫茫的,群山被提前到来的寒气冻得躲进了浓雾中,小雨随着山涧的浓雾打湿了大地,眼前只有五六岁的孩子们忍着饥饿上完了一整天的课程,各自背着书包,穿着与季节不相衬的衣服回家了。

我在火炉里倒了一些碎碳,换上雨靴,穿上厚衣服,跟着两个孩子到他们家去家访。我们一起踏着泥泞,跨过小溪,披着浓雾,顶着毛毛雨,穿过松林,一边走一边轻松地交谈着。此刻孩子们没有课堂上的肃静,叽叽喳喳像只小鸟,他们和我谈着山里的一切,有我听过的,有我没有听过的,偶尔他们会采摘一把野菜并给我煞有其事地介绍该草的药效。他们还和我谈起了周末去放牛放羊和割猪草的乐趣。此刻我在心里默默地想着,在这个年龄段,他们本该有个欢乐的童年,可是他们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担子。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感慨。

在谈话间,我们翻过一座山梁,跨过一道山涧,远远地听到犬吠声和鸡鸣声连成一片,最终被群山吞没,被浓雾掩盖,若是在晴天,便可以远远地看到一片低矮的村庄在群山间若隐若现,不远处的草山上,一群群牛羊在悠闲地啃着因寒冷而长不高的草皮,可此刻它们被披着羊毛披毡的村民追赶着回村庄。

我随着孩子跨进他们的家门,山村人用朴实的笑容把我迎进家门,那笑容是那么真诚,主人用像树皮一样的手给我拿来一个木桩做成的简易板凳放在火塘边,并邀请我过去烤火。火塘是一个长宽一米见方的坑,坑里是木材烧过的灰,灰上放着两三根碗口粗的干腐树根,主人顺手抓过一把干透的松针梳梳地撒在冒着烟的干柴上,随手操起半米来长的,用竹子做成的吹火筒鼓起腮帮对着火塘里冒烟的地方猛吹了几下,火苗慢慢地蔓延开来。我们围着火塘聊了起来。火塘上方是一排去年腌制的腊肉,被烟火熏得漆黑的墙壁坚实地守卫着家里的每位成员。头顶上是树枝条扎成的楼板。靠后墙的地方被空出了一截。用作上楼的楼门,一条用木材做成的楼梯伫立在楼门口,从楼梯口向上望去,一眼就可以看到后墙屋檐和瓦。楼门口左下方后墙的正中间,一张被烟火熏得看不出本来颜色的红纸正中间竖写着“天地君亲师”。在他们平静的生活里,祖辈留下的生活方式和信仰习惯依然保留着。

女主人背着一个稍小的孩子在忙里忙外,她在为一家人的生活操持着,因山里人早婚的习惯,已是三个孩子母亲的她,脸上显出的是与年龄不相符的岁月划痕。但她始终带着微笑和对老师的尊敬。我们围着火塘聊起了山里人的生活习惯,风俗人情,孩子的'学习成长以及对孩子未来的期盼。

作为一名山区教师,虽然自己文化水平有限,但在山村人的眼里有着仅次于“天地君亲”的位置。我心里深深感叹,在这高寒的山村,他们世代想走出山村,他们想拥有更多的知识,他们想见识更广阔的天地,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是他们的希望所在,是他们培养下一代花草的营养液。我经常在一个人的时候静静地想,在平凡的地方,平凡的我,却在做一件不平凡的事,或许未来的一天,孩子们都长大了,他们成了未来社会的建设者,那么我们是否能称得上他们的护航者呢?

在我们交谈的时候,女主人做好了一桌丰盛而简朴的山里菜,在主人好客热情的招待下,我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末了,主人拿出山里人自己做的荞面和炒面要送给我,我不论如何都不收下,可主人以帮我看住有没有狗来咬我为借口,提着给我送出了几百米远,他们把最好的东西送给了客人。我怀着忐忑的心踏上回学校的路。

篇3:浓雾的散文

浓雾的散文

一层浓雾笼罩在大地上,路面上也有,花草树木上也有,行走的人们脸上也有,似乎在微风中也灌进了不少的浓雾。

浓雾在路面上蔓延着,湿润了路边上的花草,也湿润了人们行走的脚板印。

一会儿升高的浓雾,飘过了花草和行人的脚板印。浓雾这样一升高,被浓雾湿润过的花草便更加亮丽多姿了。看过去,花草泛发出来的光辉,好像把人的脚板印也带进了一片花草丛中去了。

这才发现,有好几只蜜蜂在花草上趴着,像是睡着了,但它没有表现出睡着的样子,因为它的翅翼在花草上微动着,它的脑袋在花草上摇摆着。它在花草上摇摆的姿势很有韵味,因为那摇摆的脑袋有规律地运动着;它那一双翅翼一上一下起伏着很有韵律,在花草上吸收着花粉,即是花草的精华。当一只只蜜蜂从花草上飞走的时候,又有一只只蜜蜂穿过一层又一层浓雾,并且带着一身浓雾来到花草上忙碌开了。

浓雾一会儿升高了,升高的浓雾湿润了山坡上的大小树木。大小树木上发黄的那些叶片在浓雾的作用下,像是刚刚洗过一把脸一样,微风一吹就落向了地面。树上的叶片一到了地面,很有情趣的那些小鸟儿慌慌忙忙地衔上一张黄叶片展翅飞翔,在空中一个翻滚又沿着空中一条直线,不慌不忙地低着头站在树枝上了。树枝被浓雾渲染得非常滑溜,有的鸟儿衔上叶片在树枝上站了一会,便摇摆着身体离开了树枝,同时丢掉了衔在嘴里的那一张叶片,一头向地面俯冲而去。

鸟儿在浓雾弥漫的树林里蹦蹦跳跳的,它一步跳在了叶片上,立马在嘴里衔上了一叶片。鸟儿在低空中飞跃着,也有浓雾的影子伴随着,浓雾的影子同样伴随着浓雾的升高而在不断扩大着范围,而活跃在树林中的那些鸟儿,也在伴随着着浓雾升高的影子,好像一步一步就找到了一种甜蜜的微笑。

浓雾从地面到天空的重量慢慢地在消失,在浓雾渐渐消失的地方,有太阳的`影子出现了,但太阳影子的周围仍然有少许浓雾在飘荡着,不过光亮强大一点的太阳影子,带着一条条白花花的光线,照耀在了大地上的花草。忽然一群鸟儿从树林里飞出来,首先是站在树林上的一些枝桠上,然后伸开翅翼又降临到了一片花草丛中。花草丛中还有虫子在出没,一只鸟儿叼到了一只虫子,又在花草丛中飞了一大圈。这只叼着虫子的鸟儿,沿着空中模糊的一条条太阳光线,又飞进了树林里去了。

浓雾面积不断地在缩小,在浓雾缩小的地方露出了山峰、森林、峡谷、庄稼。山峰,像是挂在天空飘荡的一朵云;森林,像是一条壮牛在奔跑;峡谷,像是春天的早晨清新自然;庄稼,像是一片碧绿的海洋。当浓雾真正在山峰上完全消失的时候,太阳光线已经普照了大地。

这时,扛着锄头的一位农民行走在通往一片庄稼苗的路面上,停留了一会儿,就赶忙掏出了手机在耳语着什么。这位扛着锄头的农民,拿着手机一边在通话,一边朝前方走了几步,就在一瞬间里,他的脸上立刻出现了灿烂的笑容。

在此时,不知道为什么,这位农民走过一片花草地很快弯下了腰,非常轻松地扯了一株花草拿在手里细细地打量着。这株花草打湿了这位农民的手掌心,他看到了一只蜜蜂还在花草上活动着。他兴奋不已,忍不住自言自语道:“好花草啊,养育了好蜜蜂,又给我这一个养蜂人带来了财富啊!”

扛着锄头的那位农民在一边说话的时候,又一边把那株花草插进了土壤里,然后抓上一把泥土添加在了那株花草的根部,而那只蜜蜂仍然在那株花草上,和这位农民一样都在辛勤地劳动着。

此刻,太阳不仅照耀着这一片花草地,而且也照耀在这位农民脚下通往庄稼地的一条路面上,路面上还有浓雾的影子存在着。

农民的影子顺着太阳光线一直蔓延到了庄稼地,当汗珠从他的脸庞上带着热气升高的时候,在模糊的视线中,汗珠升高的热气,形似薄雾,继而又形似浓雾。浓雾在这位农民影子的周围飘荡开来,不仅连接了路面,而且还连接了花草,更连接上了照耀在大地上的太阳……

篇4:夜行遭遇浓雾锁道散文

夜行遭遇浓雾锁道散文

难得单位能让我们休大礼拜,下午准备和妻子回老家看望老人和孩子。可临行前,妻子单位打来电话通知在6点半开会,无奈只能等会议结束后再回家了。

妻子开完会已经快8点钟了,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凄凄细雨让人不觉一阵寒颤,但这一切并不影响我们回家的出行。一出城,漆黑的夜色便笼罩了眼前的世界,惟有两束明亮的车灯光和远处三四点昏暗的灯光指引着我们回家的方向。随着车灯光探照的方向看去,但见从地面上不断地升起缕缕白雾,在车前又四散开去。这情景倒让我想起庄子《逍遥游》中“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一句来。我知道尘埃与雾气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但眼前这空灵而飘渺的白雾还是让我产生了那肆意纵横奔驰的野马来。渐渐地雾气越来越浓密,眼前的雾气已不能用“飘逸”来形容了,我们似乎进入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之中,千军万马呼啸而至,腾腾杀气滚滚而来。行至此境车速不由自主地降了下来,妻子突然感觉到行车的困难,内心不觉有些紧张,我赶紧进提醒打开“双闪”示廓灯。当车行至尧山之侧浓雾已经完全封锁了眼前的世界,刹那间我们向外什么竟也看不见了,犹如一下子进入到另一个陌生的时空,不辨东西,难分左右。然而此时路况又相当糟糕,正是连续弯道加下陡坡,地面被过往重车碾压得凹凸不平,公路两侧又是很深的排水沟渠。在浓雾弥漫之际我们是根本无法判断这些潜在危险的,自然不敢冒然再往前将车开动。就在我们不知所措的时候莫名的恐惧竟轰然向我们袭来,不由得想起那些灾难片中的人们处在一种无边无际的恐惧里时内心的焦虑与不安来。

在妻子将车缓慢停靠在路边时,我推开车门走出去查看情况。刚探出头去,潮湿的雾气便扑面而来,天空中的细雨不知何时已停住了。此时浓雾加上漆黑的夜色几乎让我无法看见眼前之物,就连平日里刺目耀眼的强光远照灯此时也无法穿越浓雾照向远方,至于车身两侧的路况那更是无法看清了。人们常用伸手不见五指来形容因光线黑暗视力所受到的局限,而现在的情况是伸出胳膊连手也无法看见更不要说五指了。虽然我的视力受到制约但我依然可以感受到公路之侧那尧山的`厚重,尽管近年来人们不对雾霾的研究也算透彻,但面对此情此景我更愿意相信这茫然浓雾必然是千百年来受尧山众神灵镇压下的妖魔鬼幻化而来,趁机潜逃而出为祸人间。

我向前行走了四五步,谁知前方竟也有一辆车怯怯地呆在路边踌躇不前,此时忽明忽暗的双闪灯也似有气无力的交替变化着俨然一位年迈的老者在悲叹着自然生命的局限。回到车上将情况告诉妻子,她更是胆怯与紧张,便建议我们也把车停下来等雾小些再走。大雾天气把车停在路边实在是很危险的举动,况且大雾什么时候能停谁也说不上来,漫无目的的等待何时是个尽头啊。然而看不清前方路况,如何往前行走却也让我们着实为难。妻子又提议掉头往回开,我认为这样做同样也是充满危险的,一是在此境况下掉头时难以看清道路两侧的路况,轮胎万一滑入沟渠之中那可真是得不偿失了;二是如果来时道路也是如此,那行驶的过程中岂不是同样艰难。根据以往经验判断由于尧山的存在此处气候风貌多是不同于它处的,比如炎热的夏季开车从南而上,只要一过尧山立马一阵清凉之气便会扑面而来;如果是冬季刚开始降雪时,一路从南而来公路两旁都未曾有积雪,但一过尧山公路两侧的田野便会落上一层薄雪;至于刮风降雨尧山附近也多与它处不同。于是我告诉妻子只要我们能够开出这一区域,情况肯定会好转的。

我便不顾冷风的吹袭摇下车窗玻璃探出脑袋试图根据路面情况指挥妻子开车,可事实上我根本看不清车窗外面的情况。突然想起我那个具有夜视功能的眼镜来,此眼镜在黑夜里对白色和红色的反光体有着超强的辨视能力,戴上眼镜公路右侧白色的分离线倒也能看个清楚。于是我便凭着车子与白线的距离变化指挥着妻子向左向右,于此同时紧张的妻子一直在喊她什么也看不见,我一边安慰她不要紧张一边紧张地指挥着“朝右”“朝左”。就这样我们缓慢地向前行驶着,好在这条道路我们来回已经走过上百遍了,路况还是比较熟悉的。一路上偶尔也会遇到一些只有一人驾驶因为无法判断路面状况而停侯在路旁的车辆,有时遇到相对而行的车辆,凭借那微弱的灯光也能看清前方的道路。果然向前开出一段距离之后浓雾渐渐稀薄,随之我们也能看清前方及周边路面状况,内心的焦虑与恐惧也随之得以缓解,但妻子仍心有余悸的不断讲述着刚才惊险的经历以及内心因恐惧而生的诸多感慨。

我因腿伤尚未痊愈开车仍多有不便,妻子虽然驾车技术熟练,但在迷雾之中却无法看清路面状况,正是我们的通力协作才得以渡过前进道路上的困境。感慨之际,内心豁然开朗,生活之中也当如此方能淡化成长中生命必然面临的苦涩,从而走向圆满而和谐的澄明境地。

篇5:忧伤是浓雾打湿的记忆散文

忧伤是浓雾打湿的记忆散文

我相信,此刻的忧伤与天气有关,但不仅仅是天气。

我说的天气,主要是指雾。这场川西平原忧郁的雾,就这样说来就来了。浓浓的,粘粘的,湿湿的,把一种灰白色的压抑,带给天地之间,带进我的情绪。躲进小楼,把梦安放在封闭的陋室里,墙和窗划清了梦的界限。未曾想到,梦没出去,雾却涌了进来,弄得我措手不及。不是在梦中,不是虚幻之境,而是在眼前。就在我日常地起床,撩开窗帘的一瞬。一种潮湿的冷,粘糊于我的全身,打湿了我的心情。

我说的不仅仅,范围就要多些。包括事情太多,太累,朋友倾诉的烦恼,又发现一个文章被盗用了,等等。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在上班的时候,遇见政府门口围着的那些人。忧伤由此而生。不是大喜大悲,而是日常的那种小忧伤。大喜大悲只属于个别,而我们更多的时候,是生活于日常里。小忧伤不是劫数,是丰富生活的装点。而且,当我们意识到忧伤时,往往那忧伤的事已经过去,哪怕一天,一个小时,甚至一会儿。

比如此刻,在这个被浓雾打湿了的早晨。

这种感觉,平时是很少有的。潮湿,粘糊,阴冷,莫名其妙地交织在一起,一大早就迎接着你。难道正如杜威所言,人存在的世界,原本就是“动荡的”,“不稳定的”,“纯粹偶然”的;人存在的根本状态,就是对烦恼等情绪的心理体验。内心清楚,没有卡列宁式的自私、狭隘和虚伪,没有安娜、卡列宁和渥伦斯基那种纠缠不清的爱恨情愁,更没有少年维特式的烦恼。一些小小的忧伤,只是与环境有关。我相信,自己也是偶然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虽谈不上经常的恐惧,不安,但烦恼还是有的;更多的时候,是像杜威指出的那样,茫然不知所措。

窗被蜂拥而进的雾霭塞满,大有吞噬屋内一切的阵势。堵死的窗还能叫窗吗,我表示怀疑。往事被那窗钩沉,幻化成一汪逝去的流水;被忧伤打湿的记忆,顺着流水而来,浮出渐瘦的水面。古嘉州,一条叫御使巷的狭窄巷子。旁边,顺着另一条叫铜河碥的巷子,是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之畔,耸立着老城墙和铁牛门。据说,这里过去曾是繁忙的水码头,是古嘉州的发祥地,这个城市最古老的居民,大都住在这里。对岸是凌云大佛,它以一双迷惘的眼,注视着这个世界,一副洞察世事的样子。我至今也没弄明白,佛究竟是万能,还是万万不能,只是一种虚构之物,用以解释一切疑难之理。我在这里生活了整整十二年。我不知道那巷子为什么叫御使巷,不知是不是这里曾经诞生过某位御使大人,或者是因为它在古嘉定府大门之南。而旁边的老城墙和铁牛门,是不是暗示了要进那大门的艰难。衙门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一条千年古训,诠释着天下衙门的定律。我不相信有世外桃源,不相信莫尔和他的乌托邦。不知御使巷是否与此有关。可以肯定的是,它应当与官府有关,权威有关。当然,这有关的背后,究竟经历了多少风雨,多少雾霭,多少忧伤的故事,我是不知道的。我的居住,只相当于打了一个盹。一切都是懵懵懂懂,经历太少,知之太浅;一些忧伤,只是偶然拾得,挂在记忆的枝头,似风铃,偶尔被碰响,想让佛知道。

记忆中的窗,在客厅墙的左侧。开阔的玻璃,上边顶天,下边立地。这注定了它隔离得了风雨,隔不开世界。

住在六楼,高高在上,不可能平视,总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视觉常常被扭曲,视野里,除了楼还是楼。即使在大白天,阳光灿烂,涛声萦绕,平眼看世界,也看不出世界的真实。比如,不知道那楼属于谁,里面住了些什么人,正在进行什么样的交易。那楼诡诡秘秘,高高低低,错落无致,以各种姿势,站立于这个城市,以为站在哪里,哪里就属于自己。其实不然。我们在这个城市生活了多少年,真正拥有了什么。晚上似乎要美丽些。夜间的美,是被灯光装饰出来的。灯光很多,很亮,很乱,从楼房的窗户射出,与我的视线对接,张扬着自己的存在,把羞涩的星星,逼进了厚密的云里。很久以来,许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曾误读弗。柯罗连科的《灯光》,把一切灯光都当作希望,黑暗中的希望。有谁注意到,直到天亮,那灯光都是没有真正到来的。何况黑夜。此刻,那独撑城市美丽的灯光,独撑的结果,唤来的是更多的黑暗。厚重的,无边的,阴森的黑暗,占据着整个天空,再睿智的人,也不知深浅。

在白天,这样的天空我也看过,不分季节,站在阳台,为了看风景。也有美好的记忆,比如悬浮的苍鹰,列队的雁阵,聚散追逐的流云,当然也包括绵绵细雨,还有闪电和雷鸣。然而,黑夜就不一样了。这时你会发现,再明的灯光,也穿不透真正的黑夜。所谓照亮,或曰划破,只不过是眼前的一点,包括一个狭小的空间,或者说一条细长的缝。相对于整个黑暗的夜空,这一切,实在是不足挂齿。曾经的希望,在黑暗的紧逼下,艰难,残喘,奄奄一息,随时都有被淹没的危险。我有了一些忧伤。为了一份怀疑,关于灯光,那坚定不移,坚守了多年的希望和信念。

真正的忧伤产生于一个早晨。另一个城市,十多年前。也是深冬,也是这样的雾。城市被灰餮棺牛看不见三江和大佛,空气湿漉漉的,不是古诗词中的空翠,而是粘糊糊的,叫人忧郁。

照样的起床,开窗,做深呼吸。吸入一些晨早清新的空气,然后是早餐和上班。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与往常一样,人还未站到阳台,涛声已经飘来。这均匀,柔软,飘逸,带着潮气的涛声,时缓时急,时轻时重,伴随了我的'梦整整十二年;或者说,已成为我梦的重要组成。可是,今天是只闻其声,不见其神。正当我与往常一样,微闭双眼,静心养气,欲将这天籁之音吸入内府,沉入丹田,涵养成一种修身精气的时候,一些散乱的噪杂之声,伴随三江涛声,乱糟糟地涌入我的耳朵。循声看去,浓雾遮蔽了视线。怕是发生了什么事,赶紧下楼,来到政府门口。我怕发生的事,与我们部门有关。企业改制已经启动,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不及时赶到现场处置,会被追究失职。

政府大门堵满了人,叫骂的,吼闹的,跟着起哄嚷嚷的,有的还牵着标语,似乎有秩序又没有秩序。听了半天,才弄明白个大意,原来,政府为了改善城市生态,决定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准备将铜河碥的旧房拆除,沿大渡河和岷江之滨,修建滨江大道。能够住在这里的,都是这个城市的老居民。市民们依依不舍,毕竟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啊,谁没有点念根情节。但是,他们明白,这是大家的事,还得支持。有位八十多岁的老伯,在签订了拆迁协议,向政府保证按时拆迁后,回到家里,把一家人召集到老祖宗的神龛前,齐齐跪下,挥泪作别,祈求列祖列宗宽恕自己。然而后来,不知什么地方传出消息,说拆迁走了居民,不仅要修滨江大道,还要修领导楼。居民们不干了,要找政府求证。总算与我们无关,我松了一口气。心里并没有在意,也没有郁闷,没有忧伤,这种以讹传讹的事多的是。我从内心里并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政府怎么可能把老百姓赶走,在这里修领导楼呢。郁闷和忧伤,产生于领导楼拔地而起的时候。令人不可思义的是,一切清风雅静,再没人闹过。我不知道,这背后有多少人付出了多少心思。

没想到,此刻,这样的情景又出现在眼前。

心里是有数的,这里没有三江,也不可能盖什么大楼。闹一闹,大都是为了多争一些利益。但是,眼前的一切,仍然勾起了我风干了的记忆。一种说不清的情绪,在心里蔓延。心情被再次打湿,唯求企望是干的。

篇6:窗下散文

窗下散文

独坐窗下,读自己的临窗小简,我在等待一场风雨与黄昏一同降临。渐渐地,昼光轻移,晦暗滋长,我听到了窗外O@的声响。沙沙,沙沙,是落叶,淅沥,淅沥,是风雨。指尖轻柔地敲击窗棂,这如慕如怨的表白,是否暗示,有一个女人,今夜堆愁成枕,准备一个守候的梦见。

每个人都想成为一个诗人,将岁月一笔一画描写绘得美轮美奂,挤走尘世的庸俗,珍藏心底的柔软,定格栩栩如生的过往。这样的生活才有诗韵,回首,这安静的时光,我已来过,丰腴而圆满。这样才能见玉样的人,小窗红影,倾心相对,从此岁月酿酒,把盏尽欢。

这样的旧梦只在窗下,那个人,女人知道,那个梦,男人有过。今夜,墙壁搀扶一腔忧思,昏暗的灯火临摹我的轮廓。正为你倚窗描眉,画你当年的笑。你追逐蝴蝶的小路,花儿开得正好,含着晨光中的露水,轻盈舒展。我写下一行南窗小字,青玉红颜,我是春天的骨,你是桃花的魂。

那时燕子总来得较早,春风未绿南岸,就剪出了新衣,烧了旧年。温一壶酒,坐在窗下,静待你来同醉。所有的心事熬不过春天,一一盛开。墙角处,绿苔壁,一枝红桃横窗,半生妩媚落入了眼眸。隔岸柳儿鹅黄堆絮,飘过缕缕浮云的衣裳,倒映水央,悠悠然。雨也绵绵,恰好滴湿了干涩的眼睛。

旧梦里,谁是你倾心相见的诗人。也是黄昏,也是雨敲窗。你推开一扇窗,雨湿千山,目光投递到千山以外。一条小路的尽头,一个归人,举着一把伞,从雨中归来,是你的.诗人么?而我正为上阙相识,下阙相逢,打马江南。像远方的诗人一样,披着前世的一场烟雨,翻过山峦,走过长亭,踏过石桥。一路将梨花摇落,青山分行,绿水句读,望向你的窗下。

有谁叩响了铜绿的门环,你起身相迎。推开窗,探头四望,唯有那株还没有落尽的桃花,如你一样消瘦,依然守在檐下。正在承受风雨,春红清泪挂腮,一瓣瓣跌落,眷眷而去,迎着旧青苔的湿吻,似诉还泣,颤抖的声音,几近哽咽。你知道这是梦,一场旧梦。

四月的雨,如恋人的脚步轻盈,如期而至。窗檐,不断的,是一点点的漏;窗外,朦胧的,是一片片的茫。小溪、池塘、干枯的河床,在一个个辗转无眠的夜晚,砌成了一汪汪水泊。你这个女人,丢下了,一季柳絮,忘记了,俏扮的红妆。匆忙地推窗而望,每一面透明的水晶里装满那个人的模样。

女人在窗下,雨在窗外。遥望,总是千山万水,总是回不来的身影。烟雨鞯慕上,谁的一叶轻舟被望成泼墨的江南。暮色楼台,谁又在半醉半醒,指尖轻弹,复以琴觞,缕缕悠扬,被听成千孔之笛。窗下的女人,宛如一株静莲,心如小小的寂寞城。春帷揭起,你侧耳倾听,千山鹃啼,有人打马江南。

我说过,我会来看你。但山高水长,被你望成的千翼之鸟,被谁丢失,我已不在翅膀之上。剩下的光阴,我总无法入睡。时光剪截得长长短短,分分秒秒默念着你的名字,在一半白天一半暮色中数着窗口的光线,明暗交替。从此,我的世界只剩下两种颜色,一个是你,一个是我,一个是白,一个是黑。

知道么,我,是多么想靠近你。幻想变成半夏的缠藤,爬上你的窗棂。陪你月下读诗,陪你倚窗望远,陪你灯下补衣。衣是那件最新的旧衣,早是多情,三月的嫣红沾染过,江南的烟雨湿透过,塞外征尘浸染过。虽然有了破洞,侧漏些落日楼台的微凉。但每一缕旧颜色里,都藏着当年临别的蜜意,每一丝老褶皱里,都隐藏着他乡的薄凉与怀念。

深情已经启动,重作一场春梦,梦里花开如故。正值春寒,我在一朵小桃红里摘下一撮香粉,调研成墨,用你赠我的简笔轻描。把我们的过往画进四季,来抒写我的思念。你化着一个伶俜的仕女,出现在一卷诗笺,这窗前有你,这窗前有我。

夏夜的舞台已经搭好,柳帷轻启,半溪明月,将满怀的清辉投射荷塘,水晶的舞台,蟋蟀在歌唱,油蛉在弹琴,你拽着胭红的裙裾,施施然飘落水央,与风共舞,如一朵莲翩翩而起,婀娜的舞姿,醉了提灯来看戏的流萤。一个夏季的焦虑得以全部释放,风也柔柔,月也柔柔。

就在一夜之间,霜寒露白,半壁江山枫红。推开晓窗,油蛉、红蜻蜓、断翅的蝴蝶纷纷躲藏起来了,连流萤的最后一盏灯也熄灭了。廓下葱绿的草丛开始泛黄,一片黄叶飞舞着秋的孤寂与没落。在一片落叶下面,流出断断续续的音乐,是叶与树告别的哭泣么?你在窗下,始终不语。你如一棵树,站在落果后的秋天,隔着冬天的屋脊,用深邃的目光,与春天对望。其实春天一直都在,没有走出你的心。

与最后一片雪花告别,红唇之上,落下它冰凉的甜。尘封了桃花的轻薄,紧锁了鸟儿的歌唱,囚禁了绿荷的热舞,现在关上窗。窗后,今夜忐忑无眠。来日杏花满窗,还需一瞥眼的瞬间。

今夜,我叠了你窗下十二月花事,摘了门外二十四桥明月,扯了一方荷塘几缕柳烟,扎成书简,装上小舟,要去一个可以种梦的地方。今夜不需要桨,可你得窗外红尘渡口挂一盏灯火,照亮这晦重的夜色。像一点漂流的渔火,照亮我的一叶小舟,它就不会沉沦,飞越梦里万重关山。

篇7:月色下散文

月色下散文

一缕轻柔的月光透过窗子洒在窗台上,仿佛为其镀上一层银辉。深夜失眠,便下床走到窗台前,望着眼前一片的黑暗,唯有幽幽月色洒落其中。

轻轻推开门,走出屋外一个人缓步在这大厅内行走:在你孤冷而黑暗的人生中可曾有光亮起?蓦然间想到这句,轻轻坐在沙发上,感受着这黑暗中是那么安静,远离了平日的浮躁、喧闹,有的只是这般宁静仿佛来自灵魂深处。

再次踏步时已然爬上屋顶,夜风习习,风夹杂着不知名的.芳香像是某种鲜花所散发出来且必然含有晨露,我躺在屋顶感受清风吹拂,舒适的打了个懒腰,散漫的看着星空,繁星漫天。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上面写了这么一句:我觉得太阳的温暖过于热烈奔放;星光又孤寂清冷了些。只有这温柔恬静的月光,才能这般地恰到好处。那时的我,见的少,自然对这些事物领悟的不多,而此刻望见这满天繁星孤冷的星光洒下叫人打哆嗦,而月光则幽幽洒落叫比起这孤冷的星光倒也显得柔和情切不少。

哗啦啦,清风吹过不远处的树丛,树丛摇晃,枝叶与枝叶之间摇晃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绿色海洋般。

我望着那白洁的月华,意识渐渐模糊仿佛自己沐浴在圣光中,仿佛整个世界也浸染在这圣光之中,灵魂也再次升华。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此刻的自己才真正体会到这些诗句的含义,感受到诗人的心灵感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或许此时此刻也会有一位和我相同的朋友在这样美的月色下赏月吧。

不知不觉中,我已陶醉在温柔的夜里,意识逐渐模糊了,整个身心在不断弥散,仿佛已融化在浩瀚的宇宙之中……

篇8:下雪天散文

下雪天散文

连绵的雨,除了上下班奔波的人们,马路上,少了许多移动的人影,在这个小镇,今年的冬天似乎来得特别快,人们还在感叹深秋的美好,微寒刺骨的风伴着冷空气狂乱的咆哮两天,静悄悄地就送走了江南的深秋,雨也绵绵的,外出取一把伞撑开,伞面上传来细细的沙沙声,挪开伞发现牛毛细雨夹着粉碎的小米粒。

要下雪了,记得小时候是喜欢雪的,跟随年龄的增长,对它少了美的感触,可能大多数人,随着年龄阶段的改变,也都少了那份儿时相同的趣味儿。

绍兴的雪多下在腊月,这样的节点,接近年关,一年将要结束,工作不再忙碌,男人们有闲心在家温一壶老酒,女人们多了时间相伴老幼,这可能就是大人们眼中下雪天的安排。

大人眼中的下雪,似乎与利益搭钩,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小时候随爷爷奶奶长大,下雪,就听奶奶满含期望地念叨,“冬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农家谚语讲,“下雪天,由于气温恶劣,虫子多半冻死,没有虫子再去吃地里的麦子,来年就可能有好收成。”课堂里,早就听过。没文化也不识字的她,是如何说出这么文绉绉的句子,内心充满好奇凑近奶奶,歪着脖子问,“奶奶,是不是冬天,拿出三床棉被,睡上一冬,明年我就不会饿了?”那时候问出这话来,是不是有了几分笑话奶奶的意思,我不确定。奶奶慢慢吞吞地说,“下雪了,地里的虫子冻死了....”我接着奶奶的话,“虫死了,就没有虫子吃我们的庄稼(冬天的庄稼主要为麦子)了,明年就有馒头吃了。”爷爷在一旁嘻嘻的笑话奶奶,奶奶也不气,和蔼地食指作弯曲状,刮刮我的鼻梁说,“捣蛋!”奶奶的解释与老师的说法一致,不入我心,我头一崴说,“我又不喜欢吃馒头。”

再大一点,听奶奶说这农家谚语,若再问,爷爷听到,就会有些埋怨了,有时会带着警告,“好好读书,不好好读书,就这样盼着雪天冻死虫子,明年不饿肚子!”语气很肯定,满含心酸!试过几次都无趣的走开,身后雪地里,留下一连串离开爷爷奶奶,寻着伙伴玩雪的脚印。

“冬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是经过多年不断的经验总结出的农家谚语,爷爷奶奶常年农耕农作,也早就经验丰富,这样的话奶奶只要耳朵里经一遍,是就能融入心底的。

长大离开家,常年生活在外,不种麦子,也很少想起这样的俗语。说到雪,它只是入冬的象征,除此再无其他。

来到公司里,或有三两个人也在议论说,下雪了,一个20来岁的小伙子,近时天寒,上班总迟到,责备了几回,老抱怨喊着休班,也欢闹着说下雪,一个同事说,“是不是想着下雪,可以休班偷懒?”果真成人眼里的下雪与利益挂边,不过话里的异味儿像极了小时候问奶奶的情景。回头又一同事补充,“气温不太低,地面垫不了。”的确,江南的雪不到深冬,一般是不会下的,何况下大?今天这几朵小雪花,可能只是冬的慰问,听了这话,有兴趣的也被搅得无趣。

雪到了该到的时节,无论你意外不意外,它总是会到。

照常节奏的工作,无人多留心窗外,待到午饭,乌压压的天空越是暗沉,立于窗前,清晨的小米粒已经变成了小雪花,洋洋洒洒静悄悄的飘落,零星的小雪花慢慢变得有些激动,如鹅毛般夹杂着毛毛细雨,一簇簇,轻轻柔柔地飘舞,不觉间外面的'世界,如少女身着薄纱裙梦幻,再过些时候,鹅毛般的雪如柳絮交织于空,远处的房屋,线条渐渐粗犷,垅垅的菜畦,也变得模糊,近处江南独有的小桥,变得灰白,视觉不再昏暗,看雪的同事,推开玻璃窗,用手机咔嚓咔嚓地将洁白的世界定格在图库,或是进了朋友圈,或是入了爱人的眼。

雪天,自然感觉是冷的,但朋友圈的沸腾,爱人的一句关怀,是温的!

一天的工作早早完结,脚踩雪白的地面,咯吱咯吱地发出声响,回头看看,背后留下的脚印,与那年陪伴在爷爷奶奶身边,淘气离开爷爷奶奶,再回头看时留下的一样。

篇9:雪峰下散文

雪峰下散文

从成都到平武,峡谷的长度令人绝望,深度则让人恐惧。

对于山川,我算是有点见识的人,汽车连开五六个小时都望不到头的峡谷,还是第一次遇见。两岸的山不仅处处高耸入云,还有种地老天荒的架势。不仅不让人聚居,也拒绝你攀爬。那些绝壁上的植被,基本是风和鸟类帮着播种的吧,灌木搂抱着乔木,藤本植物又纠缠着灌木,就算是猴子也不能从容悠游吧。

河流比路面还低七八米,但声势喧腾,河床里满是高低不平的巨石,水流不时被撞击成碎沫,收捡残肢拼凑成形后继续踉跄前行,没走两步又是粉身碎骨。名字记不住,反正是涪江水系的支流,每走到一个大分岔口,就会改名更姓变成另一条河。

山腰上凿出的道路弯来绕去,弯拐得不算太急,但右上方不时惊现泥石流的遗迹和隐患,许多大石头坐姿极不舒服地埋伏在松软的斜坡上,随时都有可能失去耐心排山倒海冲下来一样。

这时才明白汶川大震时不理解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泥石流一发生峡谷里的城镇就会与世隔绝,直升机都不敢贸然闯入。

离北川很近的平武县城也是坐落在这样的深山峡谷里。县城的地势相对平缓些,不过也有着深山小镇的冷清,晚上九点不到街衢已阒无人迹,就算是白天也形不成熙熙攘攘之势。阳光从山垭口经过漫长的距离艰难地照射下来,落到地面已热力消散,只剩下光。街道一块暗一块亮,人和狗都喜欢站在光柱里发呆。

能站在平地上发呆就算是城里人,平武的十多万人口大多散布在大山的腋窝里和脊背上。

见缝插针一样做房子,虎口夺食般种粮食。房子和旱地的倾斜程度动辄超过45度,让我总担心,当地人的日子是否很容易失去重心。

到成都接我的羌人六的家在峡谷内的河边,他说,205月12日那天,河对岸的山峰烟尘滚滚,河流都因此改道,河这边却没有多大损失,后来知晓,青川地震断裂带正好从对岸穿过,位于这个地震带上的南坝镇损失惨重。

平武县城在那天损失也不算太严重,那天下午,阿贝尔的妻子刚离开家去单位不久,他就感觉到地面剧烈颠簸起来,像有体积惊人的怪兽在地底奔腾。他逃到屋外,却不知是怎么逃出去的,事后对那个瞬间完全失忆,只记得当时脚上剩下一只鞋子。看看对岸女儿的学校教学楼没倒,妻子单位的办公楼也安在,他很快就镇定起来,拿着相机去记录大地的伤口。他是把绝大多数时间和心力都献给了文字的写作者,对这片土地爱得比一般人更深彻更隐痛。

阿贝尔在平武生活了四十多年,记忆中每年都有一两次小地震,因为这个原因,平武的房子都还是有一定抗震级别的。他说,对于地震和它的孪生兄弟泥石流,当地人其实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害怕。

同成都平原以及我老家的鄱阳湖平原相比,峡谷里的土地堪称不宜人居。事实上这一带秦汉时就被纳入行政管理,此地虽缺少水田和平畴,但森林资源丰富,金矿、锰矿也储量不菲,这些,足以吸引人在险境中坚韧地活下去。

可能是习惯了,对于生存空间的逼仄倾斜,当地人的感受也完全不像外来者想象的那么强烈,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也许,把这些习惯了走山路,在陡峭的斜坡上耕种的人迁移到平原湖沼间,他们反而会有脚下打飘的失重感吧。

虎牙乡有近半居民是藏族人,他们和汉人通婚杂居,栖居在海拔米左右的山脊上。屋子基本是二层木楼。因地势的阻隔,房子和房子离得很远,高低错落,极少有两户人家挨在一起的,和邻居打个招呼要对着山上或山下使劲喊。

每家房前屋后都种着玉米、土豆、萝卜和其他一些家常蔬菜,门前大多有水泥砌的晒场。

我探访过的一家,男人是藏族,女人是汉族。我没记住丈夫的藏名,那张棱角分明黑红刚毅的脸至今仍在眼前晃动,他的儿子也一样,浑身透着一种藏人特有的朴拙的剽悍。

阁楼上储存着半楼的玉米棒子,晒场上摊晒着七八只硕大的南瓜和一地剥下的玉米粒,说是准备给猪吃的。猪卧在一堆干枯的驼色玉米杆叶中,就像人睡在松软的席梦思上,舒服得睁不开眼,嘴里有一搭没一搭地嚼着玉米。

在我居住的南昌,一根煮熟的玉米棒子要卖两三块钱呢,在这里却是喂猪食,这更加印证了前面的判断,所谓生存环境的优劣,从来都是相对而非绝对的。

最具联想空间的设施在地上,四条矮脚长凳围着一口和地面齐平的大铁锅,锅的上方吊着吊罐,吊罐盛着水或煮着豆角;锅里烧着硬柴和炭火,灰烬中则煨着土豆和青稞做的馕。冬天这里是全家的中心,来了客人也往这边请,一边吃东西唠嗑,一边观赏火光在每个人脸上的诡异舞蹈。

白马藏族乡离县城比虎牙乡更远,路也更窄更陡更险,一百公里左右的路途汽车要吭哧三四个小时。

两边山上的植被更茂密,到处是被寒霜漂染过的枫树、黄栌、槭树、栎树,金闪闪红灿灿的,这里一团那里一簇由里向外喷溅开来,丰富着青山的色彩。

一直牵动我目光的,是远山之巅的一片粉白,一问,居然真的是积雪。季节还是深秋,这边的山上就有了厚厚的积雪,这是我在江西和其他丘陵地带没法见到的。

同行者说,深涧里的水,就是从那些雪峰上奔流下来的。

途中的一个水库,水面碧绿得像是一块硕大无朋的翡翠,纯度高得让你不忍在岸边迈步扬起灰尘,似乎一星点的尘土都会玷污了它。

朝着雪峰进发,海拔越来越高,人烟越来越少,牦牛、马匹、黄羊星星点点地散落在山坡,半天才挪一次脚以证明那不是一幅悬挂的画,但始终见不到放牧者。它们的主人是定居在雪峰下的白马藏人,他们养牛羊比种庄稼还省心,平常就丢在山上放任自流,每过一两个月上山过过数,总数大抵相当就行,需要使用和出售再来山上牵。这里没有盗贼,牛羊马群一般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增加的是新出生的小犊子。

道路的.尽头是海拔3000米左右的王朗自然保护区,和九寨沟一山之隔。这里属于全球生物多样性核心地区之一的喜马拉雅——横断山区,保留了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其原始性、多样性、稀有性举世罕见。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除野生大熊猫外还有金丝猴、扭角羚等7种。植被以冷杉、云杉、红杉为主,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箭竹。杉木中紫果云杉最多,平均树龄4左右,每一株都有着刺破青天的伟岸气度。

早在1965年,此处便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野生大熊猫保护区,因此人工破坏较少。

这里的森林有种真正原始的气息。地表和树干上到处蓬勃着绿苔,苔藓又厚又长,长势好得像是已经失控。地表松软潮湿,覆盖着腐土和植物的尸体,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有蹄类动物的脚印和粪便。保护区的动植物基本可以颐享天年,再长再粗的树木倒伏在地后也没人去管,成为小动物们的天然桥梁。有的浸泡在水里,一半已沤烂,一半还在给木耳提供舞台和养份。

森林里的水洼或绿或蓝,美得像颜料染的,只是凉得扎手,里面也鲜见鱼类。

这里已快到雪峰脚下,但山那么高,又有箭簇一般的云杉林护卫着,越往前越感觉不可企及。就站在山脚仰头观望,不时有风搅动山洼的涸雪,扬起一层白色烟雾,和天上的白云混淆在一起,让你分不清哪里是云哪里才是雪雾。

气候也是瞬息万变,刚才还天晴,突然就飘起雪花。一成不变的是雪峰的庄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们都是那样洁白肃穆,让你忍不住想到那个宗教徒爱用的词——圣洁。一些雪山常被人当做神山来尊崇,恐怕也是出于这种情结。

人类若是每天和这样的雪峰相对,内心也会变得纯净简单吧。

白马人不信佛教而信奉苯教,他们把每个寨子后面的山供作神山,视万物皆有灵,不随便冒犯。他们居住的杉板房也体现着人和自然的和谐,房子依山而建,屋顶呈“人”字形,上盖岩石做成的瓦片,房子的主体用材是木料,上面彩绘着颜色鲜艳的动植物图案。房子共三层,下层圈养鸡、牛、羊、猪等禽畜,中层住人,上层堆放粮食。

和祖先一样,白马人迄今仍以农耕、畜牧、采集为生,农作物有青稞、玉米、荞麦、洋芋、豌豆、燕麦等,火麻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可织布做衣。他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歌舞,人人都会围着篝火跳舞,人人都是原生态歌手。嘎尼早兄妹三人的白马组合前几年还获得过全国歌唱比赛的亚军,弟弟和妹妹被总后歌舞团特招进京,嘎尼早已婚,就留在山寨做旅游公司的董事长。

晚上吃烤全羊喝白马寨自酿的蜂蜜酒时,见识了嘎尼早和其他山寨女歌手的歌声,是最适合银铃这个比喻的那种音色,尖细而圆润,穿透性极强,适合在高山峡谷间传播。

因为坐得近,也因为嘎尼早的成名与南昌有关,还到江西很多城市演出过,交流就比较随意,得以看到她更家常的一面。她脸型和五官很像欧洲古典美女,性格却是白马式的豪放。言及在外地演出遇到骚扰时的对策,她大度而自信:如果是语言骚扰,他黄我就比他还黄,让他自愧不如;如果他借故勾肩搭背,我就用更大的力夹住他的肩膀让他知难而退。

她这个所谓董事长,其实什么都做,唱歌、做饭、扫地、端茶,和城市里的公司领导完全是两个概念。

因为嘎尼早,我并不怎么担心旅游开发会破坏这个民族的天性。他们对于本民族的文化和血统有种内在而自然的尊崇,即便那些已在现代都市工作生活多年的白马人,也不容易被其他文化同化。

白马有个素质全面的汉子,出山后一路打拼,现在已是某地级市的最高领导,他女儿并未在山寨生活过一天,在城市出生长大,学识和事业都有着很高的起点,认识和交往的年轻人基本都是汉人,可等她到了谈婚论嫁时,多英俊多优秀的汉族青年都吸引不了她,似乎是听到了血脉里某种神秘回声的指引,最后认识并爱上了一个仍生活在寨子里的白马小伙子。

这个正在上演的公主与灰小伙的爱情震动着每个听到它的人,由此你就不难理解,一个全国总共才1万人口,平武境内3000多人口的小民族,何以在雪峰下的贫瘠峡谷繁衍数千年而不亡,在民族融合的浪潮中淘洗数百回而不衰。他们虽没有文字,至今仍沿用着祖先传下来的语言,他们和外界交往时用普通话,回到家里仍说白马话,从大人到娃娃全都如此。

据费孝通等一些专家考证,白马藏人其实并非藏族,追根溯源,是发源于甘、川、陕交界处的古老氐族的的后裔,司马迁在《史记》里就有相关记载。撇开历史上一些约定俗成的种族划分,他们应当算得上中国的第57个民族,而非藏族的一支。

仅就服饰而言,他们也与藏族不同,服饰以白、黑、花三种袍裙为主。不论男女,头上都戴一顶圆顶、荷叶边由羊毛压模后制成的白色毡帽,并在帽檐插上一支或几支白色雄鸡的尾羽。白马人喜欢佩戴贝壳做的小饰物,女性胸前还挂着白玉般的鱼骨牌。嘎尼早说,骨牌是防止胸部走光的,不知是真的还是笑谈。

不解的是,一个山地民族,为何如此钟情海边的贝类?是缺什么就爱什么的补偿式审美,还是他们远古的祖先,保留了对大海的模糊记忆?说到底,喜马拉雅山系原本就是大海的领地。

雪峰下的秘密还有很多,平武宣传部的冯部长是位女性,闲谈中她提到一个女性都比较敏感的话题,被我旁听到。上一次县里搞的健康调查发现,白马的女性基本没有得妇科病的,后来听说,她们从小就服一种祖传的草药,从山上采的,至于草药的具体名称和配方,外人无从细究。

白马寨的昼夜温差有十多度,客房也相对简陋。晚上没睡好觉,离开的那天早晨起得特别早,到摇曳着野棉花的河边散步。一匹未成年的半大马驹从晨雾中踱出,甩着尾巴吃草,我想走近去拍照,它斜睨一眼,后退几步,我停住,它也停住,继续吃草。这时才意识到,它其实是匹不亲人的放养马。

显然没有家养马那么漂亮,鬃毛和尾巴都粘黏成条索状,皮毛也不甚光亮,让我想起城市里的流浪汉。

在漂亮和自由之间,马更喜欢那种呢?

我正以人的自以为是胡思乱想着,那马可能是听到了同伴的呼唤,恢恢一叫,得得得向远处的树林奔去,转瞬没了踪影。

其时,山腰的秋叶已被朝阳点燃,山巅之上,千年的积雪依然是一派高远的神秘。

篇10:篱笆院下散文

篱笆院下散文

迎着清晨的曙光,跟随好友一同来到她的老家,望见篱笆院下,植满各种果树,玫瑰正在芬芳,石榴裂开火红的笑颜,杏子在树上摇曳,黄澄澄的色泽惹人喜爱。葡萄垂挂着绿莹莹的玛瑙珍珠,在阳光下轻轻晃动,闪动着翠色的光芒。

我跟随着好友一同进入院落,迎来的是一群可爱的动物。一只娇小的猫咪,轻踏着柔美的步伐,轻盈的来到我的跟前,黑色透亮的公鸡踩着矫健的碎步,红艳的鸡冠在阳光下流韵。身材修长的狗在冲着我们汪汪直叫,好似宣告它的存在。

进入院落,就看见一片葡萄树,正攀岩在院落的顶端,翠绿的色泽,在阳光下流韵着,串串青色的葡萄串悬挂在叶脉之间,翠的欣然,翠的惹人喜爱。一只狗在院墙角伸长了身躯,对着我们汪汪直叫。黑色的芦花鸡,在葡萄架下啄食着虫子。花猫在一张躺椅上懒懒的伸长臂爪。于是,我一进入这片宁静的院落,就喜爱上这里的静美和恬适。

我是跟随好友和她的父母一同来到这片翠色依依的院落里。好友的父母早已进入八十高龄,可是却依旧健朗随和。迎接我们的是好友的亲戚们,和他们在一起,感觉很温暖,一家人融洽并开朗,热情洋溢,为这片美如画的院落又添加了更多的欢声笑语。

爷爷奶奶,早已行动不便,但是却很健谈,他们热情的为我们添茶倒水,为我们述说家长里短。哥姐们有的拉着我们去看果树园,有的赶忙去厨房忙碌午饭。好友悄悄告诉我,她的哥哥可是厨艺高手,村里的婚丧嫁娶都会请他过去,对于他的厨艺,是村里共同称赞并认同的。

好友邀我一同推着轮椅上的.爷爷,搀扶着蹒跚的奶奶,大伙一同来到院落旁的果园里,只见远方一片金黄色的麦田,在阳光下闪烁着丰收的喜悦,很多的麦田开始收割,露出金灿灿的麦梗,有的还保留着成片的麦穗,金色的麦芒直刺碧蓝的天空,我走近麦田,望着饱满的麦穗,内心也填满喜悦之情。再看近处,各种果树蔓延着一汪碧绿,绿莹莹的铺展开来,叶脉间暗藏着黄澄澄的杏子,翠绿饱满的核桃,刚结出小小果形的柿子,串串的花椒翠色可爱,其间又穿插进一小片的青菜,一小片的蒜苗大葱,角落缝隙间绽开着月季玫瑰,石榴花像火焰一般燃烧过去,好似天边的云霞。

好友和我安顿好爷爷奶奶,让他们在树荫下乘凉,而我们则搬动梯子,拿取挂钩,一同来到杏树下,此刻的我是贪心又馋嘴的,悄悄地把树中间能够到的杏子,选最黄最红的色泽的,偷偷摘了下来,在衣角擦擦,就毫不客气的啃食起来。你不知道,当杏子入嘴的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满口甜蜜的汁水,果肉鲜美,酸甜可口,真的太好吃了。好友笑话着我,并且把更多的黄灿灿的杏子塞到我的怀里,我一边偷吃着,一边帮忙扶着梯子,递着篮子,让好友的哥哥攀爬上高高的梯子,摘取更多更红的杏子。

很快,大包小包的杏子就聚集到我们的眼前。丰收的感觉太美好了,那是一种甜蜜的味道,是一种欣喜的感觉。此刻我的肚子里早已填满了杏肉,好友劝我别太贪吃,一会儿还会有一桌美味佳肴等待着我们。

回归院落的时刻,飘扬的饭菜香就早已惊醒了饥饿,虽然偷吃了那么多的杏子,但是真的面对丰盛的饭菜,还是口水直流,我的形象早已不在,贪吃蛇的模样出现在此刻宁静的小院里。好久没有享受到农家的安宁和温馨,一家人沐浴着和煦的暖阳,围坐一桌,开心的吃着香甜的饭菜,脚下不时穿梭过一只娇小的猫咪,一只黑色的芦花鸡,一只毛茸茸的小狗,那种感觉,是置身城市繁杂的功利场所不能替代的。

此刻,我的心间漫过一段话语:时光慢,择一院而终老。又想起一首歌谣:从前的日色变得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时光总是很短,短到转瞬即逝,刚刚融入篱笆院落的美好,刚刚感受到农家的亲切和热情,就要匆匆告别,我想此刻的告别,不是告别一家院落,不是告别一些热情洋溢的亲人,而是告别一段时光,一段足以珍藏心底的安暖恬适。

篱笆院下,暗藏下一段温暖,杏子树下,暗藏一段甜蜜。好友带着她的父母和我,离开了院落,回归城市的生活,那里,还有很多故事正在发生,那里,紧张的节奏正在蔓延,所谓的事业缠绕在人们的心间。而我们,也正在融入高效率、高节奏的生活时光里,不断前行。

浓浓的雾作文

泰山扇子崖游记随笔散文

简单优美游记散文

小学泰山景色作文

雾锁天门山散文

描写泰山景色的优秀作文

台门的散文

导游词范文牛背梁

泰山和黄河的作文450字

关于游天柱山作文600字

浓雾下的南天门散文
《浓雾下的南天门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浓雾下的南天门散文(通用10篇)】相关文章:

腊梅与南天竺散文2023-08-27

河南之旅的写景散文2023-02-07

台风回南什么意思2023-01-06

登天柱山作文2022-09-26

黄山观日游记随笔散文2023-09-19

四季牧歌散文2023-01-10

观日出阅读答案2023-02-18

天台山游记的小学生作文2023-01-09

初中散文秋天:四季水墨画2022-09-12

滇池游记作文600字左右精选2023-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