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寻梦 》《幽静悲剧》

时间:2022-06-14 05:33:4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季羡林《寻梦 》《幽静悲剧》(精选5篇)由网友“起床困难户”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季羡林《寻梦 》《幽静悲剧》,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季羡林《寻梦 》《幽静悲剧》

篇1:季羡林《寻梦 》《幽静悲剧》

季羡林《寻梦 》《幽静悲剧》

寻梦 季羡林

⑴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

去了。

⑵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在发亮。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到把这些梦的碎片捉起来凑成一个整个的时候,连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

⑶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当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儿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⑷我是在什么地方呢?这连我自己也有点儿弄不清楚。最初我觉得自己是在现在住的屋子里。母亲就这样一推屋角上的小门,走了进来,橘黄色的电灯罩的穗子就罩在母亲头上。于是我又想了开去,想到哥廷根的全城:我每天去上课走过的两旁有惊人的粗的橡树的古旧的城墙,斑驳陆离的灰黑色的老教堂,教堂顶上的高得有点儿古怪的尖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然而,我的眼前一闪,立刻闪出一片芦苇。芦苇的稀薄处还隐隐约约地射出了水的清光。这是故乡里屋后面的大苇坑。于是我立刻感觉到,不但我自己是在这苇坑的边上,连母亲的面影也是在这苇坑的边上向我走来了。我又想到,当我童年还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每个夏天的早晨,天还没亮,我就起来,沿了这苇坑走去,很小心地向水里面看着。当我看到暗黑的水面下有什么东西在发着白亮的时候,我伸下手去一摸,是一只白而且大的鸭蛋。我写不出当时快乐的心情。这时再抬头看,往往可以看到对岸空地里的大杨树顶上正有一抹淡红的朝阳———两年前的一个秋天,母亲就静卧在这杨树的下面,永远地,永远地。现在又在靠近杨树的坑旁看到她生前八年没见面的儿子了。

⑸但随了这苇坑闪出的却是一枝白色灯笼似的小花,而且就在母亲的手里。我真想不出故乡里什么地方有过这样的花。我终于又想了回来,想到哥廷根,想到现在住的屋子。屋子正中的桌子上两天前房东曾给摆上这样一瓶花。那么,母亲毕竟是到哥廷根来过了,梦里的我也毕竟在哥廷根见过母亲了。

⑹想来想去,眼前的影子渐渐乱了起来。教堂尖塔的影子套上了故乡的大苇坑,在这不远的后面又现出一朵朵灯笼似的白花,在这一些的前面若隐若现的是母亲的面影。我终于也不知道究竟在什么地方看到母亲了。我努力压住思绪,使自己的心静了下来,窗外立刻传来潺潺的雨声,枕上也觉得微微有寒意。我起来拉开窗幔,一缕清光透进来。我向外怅望,希望发现母亲的足迹。但看到的却是每天看到的那一排窗户,现在都沉浸在静寂中,里面的梦该是甜蜜的吧!

⑺但我的梦却早飞得连影都没有了,只在心头有一线白色的微痕,蜿蜒出去,从这异域的小城一直到故乡大杨树下母亲的墓边,还在暗暗地替母亲担着心:这样的雨夜怎能跋涉这样长的路来看自己的儿子呢?此外,眼前只是一片空,什么东西也看不到了。

⑻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幽径悲剧 季羡林

出家门,右转,只有二三十步,就走进一条曲径。有二三十年之久,我天天走过这一条路,到办公室去。因为天天见面,也就成了司空见惯,对它有点漠然了。

然而,这一条幽径却是大大有名的。记得在五十年代,我在故宫的一个城楼上,参观过一个有关《红楼梦》的展览。我看到由几幅山水画组成的组画,画的就是这一条路。足证这一条路是同这一部伟大的作品有某一些联系的。至于是什么联系,我已经记忆不清。留在我记忆中的只是一点印象:这一条平平常常的路是有来头的,不能等闲视之。

这一条路在燕园中是极为幽静的地方。学生们称之为“后湖”,他们很少到这里来的。我上面说它平平常常,这话有点语病,它其实是颇为不平常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实有曲径通幽之趣。山上苍松翠柏,杂树成林。无论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不知名的小花,从春天开起,过一阵换一个颜色,一直开到秋末。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秋天,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几乎让人不辨四时了。

小径另一面是荷塘,引人注目主要是在夏天。此时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与天公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

不管是在山上,还是在湖中,一到冬天,当然都有白雪覆盖。在湖中,昔日的潋滟的绿波为坚冰所取代。但是在山上,虽然落叶树都把叶子落掉,可是松柏反而更加精神抖擞,绿色更加浓烈,意思是想把其他树木之所失,自己一手弥补过来,非要显示出绿色的威力不行。再加上还有翠竹助威,人们置身其间,决不会感到冬天的萧索了。

这一条神奇的幽径,情况大抵如此。

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藤萝是一种受人喜爱的植物。清代笔记中有不少关于北京藤萝的记述。在古庙中,在名园中,往往都有几棵寿达数百年的藤萝,许多神话故事也往往涉及藤萝。北大现在的燕园,是清代名园,有几棵古老的藤萝,自是意中事。我们最初从城里搬来的时候,还能看到几棵据说是明代传下来的藤萝。每年春天,紫色的花朵开得满棚满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间,成为春天一景。

但是,根据我个人的评价,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

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我还有点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从此以后,我最爱的这一条幽径,我真有点怕走了。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心里数着数:一,二,三,四,一直数到十,我估摸已经走到了小桥的桥头上,吊死鬼不会看到了,我才睁开眼走向前去。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呢?

但是,这也不行。眼睛虽闭,但耳朵是关不住的。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天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天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世界上像我这样没有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古藤的哭泣声恐怕只有我一个能听到。在浩茫无际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总总的植物中,燕园的这一棵古藤,实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在这个地方,偏偏让我天天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

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篇2:寻梦季羡林读后感

今天,我阅读了季羡林老先生写的文章,一篇是《寻梦》另一篇则是 《 季羡林心中赋得永久的悔》 。

《寻梦》这篇文章也许是因为题目叫“寻梦”,所以让我总想要反复地游历这个“梦”,也让我看到了季羡林老爷爷对母亲的愧疚与深深的想念。《 季羡林心中赋得永久的悔》当中写道, 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这更是表达了他对祖国,对母亲深深的爱,对母亲的悔。季羡林在母亲生前没有好好照顾母亲无比后悔。

其实,有时我也没有好好的照顾母亲,虽然嘴上说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但是,却没帮妈妈做过几次家务。所以,我想 : 我已经长大了,要好好的报答妈妈,不让她操心。这样以后就不会后悔。

篇3:季羡林寻梦读后感

创作于1941年的《寻梦》,曾被选入多种图书版本。《寻梦》表现一个青年为实现自己的梦而苦苦探索、追求的艰辛,最终这个会飞的梦也未能如愿以偿。

其实,人人都有一个梦,只是梦各有不同。有人寻当官的梦,也有人寻发财的梦,有人寻出名的梦,也有人寻长寿的梦;成人有成人的梦,孩子有孩子的梦……我把梦看作是理想。没有理想的人,是走一步算一步,听天由命;有了理想,缺乏依据或途径有问题,也很难到达理想境地。

《寻梦》里塑造一个梦想“飞起来”的青年典型。当然我们可以做两种设想:一是梦想展翅高飞,冲上广阔、自由的天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嘛,志向远大,无可厚非;另一个则是这个梦根本无法实现,因为人是不能与鸟类同日而语的,梦想“飞起来”只能是可望不可及的.幻想。

这篇杂文绚丽奇幻,环境氛围的渲染,让读者如临其境。开篇伊始,“前面是茫茫一片白雾”,“无数的梦商品似的摆在那里……”,“江水横在我的面前”,“天落着小雨,全是滑脚的泥路”,“我好几次跌倒在途中”,最后是“一座高山立在我面前。没有土,没有树,这是一座不可攀登的石山”。作品层层递进,把读者带进一个阴雨绵绵、雾气弥漫的艰险氛围,令人惊悚。与此同时作品描写主人公“揉着伤”、“两手出血”、“两脚肿痛”、“两腿发软”、“最后我像一个病人,一个乞丐,拖着疲倦的身子和破褴的衣服立在山顶”。这无疑表现出寻梦的艰苦情景。写景状物兼之心理刻画:“我踌躇起来”,“我几次失掉勇气,又恢复决心”,“我羡慕它(苍鹰)能够那么自由自在地在无边的天海里上下飞翔……”生动而准确地描写出“我”在寻梦中锲而不舍的毅力。所有这些都多侧面地表现出一个人欲实现其抱负,需要坚强的意志和知难而上的决心。也许这篇作品正是作者本人当时的处境与心态,我们从他当年创作的几部小说也可想像出,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正是巴金先生由彷徨走向坚实、由一个自由主义者走向成熟、现实作家的心路历程。

梦想人人有,各人梦不同。没有梦想,便没有动力;有了梦,又如何寻梦?又是个不可回避的抉择,实践表明,只有经过论证,才能一步步地到达彼岸。鼠目寸光,没出息;好高骛远,也只能水中捞月。

寻梦,是成长、成熟的历炼,很难想像,一个不经风雨磨砺的人能轻而易举地成才,实现理想。

篇4:季羡林:幽径悲剧

出家门,向右转,只有二三十步,就走进一条曲径。有二三十年之久,我天天走过这一条路,到办公室去。因为天天见面,也就成了司空见惯,对它有点漠然了。

然而,这一条幽径却是大大有名的。记得在五十年代,我在故宫的一个城楼上,参观过一个有关《红楼梦》的展览。我看到由几幅山水画组成的组画,画的就是这一条路。足证这一条路是同这一部伟大的作品有某一些联系的。至于是什么联系,我已经记忆不清。留在我记忆中的只是一点印象:这一条平平常常的路是有来头的,不能等闲视之。

这一条路在燕园中是极为幽静的地方。学生们称之为“后湖”,他们很少到这里来的。我上面说它平平常常,这话有点语病,它其实是颇为不平常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实有曲径通幽之趣。山上苍松翠柏,杂树成林。无论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不知名的小花,从春天开起,过一阵换一个颜色,一直开到秋末。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秋天,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几乎让人不辨四时了。

小径另一面是荷塘,引人注目主要是在夏天。此时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与天公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

不管是在山上,还是在湖中,一到冬天,当然都有白雪覆盖。在湖中,昔日的潋滟的绿波为坚冰所取代。但是在山上,虽然落叶树都把叶子落掉,可是松柏反而更加精神抖擞,绿色更加浓烈,意思是想把其他树木之所失,自己一手弥补过来,非要显示出绿色的威力不行。再加上还有翠竹助威,人们置身其间,决不会感到冬天的萧索了。

这一条神奇的幽径,情况大抵如此。

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藤萝是一种受人喜爱的植物。清代笔记中有不少关于北京藤萝的记述。在古庙中,在名园中,往往都有几棵寿达数百年的藤萝,许多神话故事也往往涉及藤萝。北大现在的燕园,是清代名园,有几棵古老的藤萝,自是意中事。我们最初从城里搬来的时候,还能看到几棵据说是明代传下来的藤萝。每年春天,紫色的花朵开得满棚满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间,成为春天一景。

但是,根据我个人的评价,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

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我还有点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从此以后,我最爱的这一条幽径,我真有点怕走了。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心里数着数:一,二,三,四,一直数到十,我估摸已经走到了小桥的桥头上,吊死鬼不会看到了,我才睁开眼走向前去。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呢?

但是,这也不行。眼睛虽闭,但耳朵是关不住的。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天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天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世界上像我这样没有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古藤的哭泣声恐怕只有我一个能听到。在浩茫无际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总总的植物中,燕园的这一棵古藤,实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在这个地方,偏偏让我天天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

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一九九二年九月十三日

篇5:《幽静悲剧》(八年级必修课堂实录)

《幽静悲剧》(苏教版八年级必修课堂实录)

盐城市滨海县语文优质课评比课堂实录

滨海县条洋初级中学      季项

师:同学们,最近老师在网上看到了一个视频觉得很有感触,今天特地带来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请大家用心来观看。(播放视频)视频结束了,但它留给我们的震撼是强烈而持久的,因为它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出悲剧,你们在视频中看到的枯焦的树枝,融化的冰川,滚滚的浓烟,以及自杀的动物,都可以说是人类间接造成的悲剧。那么悲剧是什么呢?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将美的事物毁灭给人看。”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所揭示的另一出悲剧--《幽径悲剧》。

师:我们学习课文是为了达成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来看一下(幻灯“学习目标”)请同学们一起用心来读一遍吧!

生齐读。

师:为了更好的理解课文我们有必要走进作者(幻灯“作者介绍”)哪位同学愿意帮我们读一下?

生读完,师:谢谢你!

师:可见季老先生对藤萝有着很深厚的感情,理解这一点对我们接下来的学习非常的有帮助。

师:大家课前都预习过课文了,下面请你们迅速的阅读课文,注意用笔圈划出读不准的字,并且思考:幽径上到底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悲剧?

四分钟后,师:同学们老师在课前收集了这一课的几个生字(出示幻灯)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完成,其他人在下面做。

师:你们还有其它的生字要解决吗?

生:没有了。

师:好,那么请问幽径上到底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悲剧呢?

生:燕园幽径上一株美丽的古藤萝被砍了。

师:回答的很好,你们亲眼看过藤萝花吗?

生:没有。

师:这是一幅藤萝的图片(出示幻灯)大家说它美不美啊?

生:美!

师:请你们用发现美的眼睛来找出文中表现藤萝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句子,并作赏析。先独立思考再分小组合作讨论。

生: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我觉得这一句作者写藤萝的形状,写出它有气势的美。

师:说的真好!还有其他的同学回答吗/

生: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这句话作者写了藤萝的味道香气扑鼻。

师:仅仅写它的香味吗?

生:还有侧面描写,写声音的。

师:怎样的侧面描写?

生:写蜜蜂声是为了侧面表现藤萝花的香味和美丽。

师:正是如此,还有没有他同学补充?

生:在一团团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这一句从色彩来写藤萝的美。

师:大家刚刚说的都是藤萝的外在美,它的美还很有内涵,请你们再找找内在美的句子,并说说表现了它怎样的品质?

生: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两三百年,同他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

师:这句表现藤萝怎样的品质?

生:和别人和睦相处,和善的品质。

师:好,还有人有其他见解吗?

生:每到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表现它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

师:美文还需美读,下面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跟着音乐用欣赏和喜爱的语气来朗读课文中描写古藤萝外在美的语句。(播放钢琴曲“秋日私语”)

师:同学们读的很有感情,这么美丽的紫藤萝按理说我们应该尊重它,呵护它,但是它却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请阅读课文第11小节,分小组讨论,哪些语句最能体现藤萝被毁后情状的悲惨?并作赏析。

生: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藤萝被砍后的干比作吊死鬼。

师:吊死鬼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恐怖,冤屈,这能表现藤萝的悲惨。

师:真聪明,还有同学补充吗?

生: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

这句中写花的微笑,它们不知道自己的干已经被砍了,是蛮惨的。

师:所以这是以笑来写悲,更让人觉得悲啊!还有没有句子表现藤萝悲惨呢?

生: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这里把藤萝比作孤儿,孤儿很可怜,所以藤萝也很可怜,很惨。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那就请你们用悲伤的语气一起跟着音乐来将描写藤萝被砍后悲惨情状的语句读一读吧!(播放音乐剧“猫”主题曲)

师:就是这么一株美得有神韵,美得有内涵的古藤萝被毁了,同学们想不想将毁灭它的凶手揪出来?

生:想!

师:好!那现在就让我们化身为神探福尔摩斯,自发的组成案件调查组,将凶手缉拿归案吧!

生:我找出了一个凶手--愚氓。

师:请你从文中找出证明愚氓是凶手的句子。

生: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

师:愚氓是些什么人?

生:愚昧的人。

师:由此可知,是什么造成了藤萝被砍的悲剧?

生:由于愚氓的愚昧无知造成的'。

师:藤萝被毁还有其他的凶手吗?

生:我找出两个来,第一个是燕园中人,证据是: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绝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绝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绝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

师:燕园是北京大学里的,里面的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三个“绝不会”说明他们怎样的态度造成藤萝的悲剧?

生:冷漠,无情。

师:是的,虽然燕园中人不是杀害藤萝的直接凶手,但是由于他们的冷漠,无情也纵容,促成了这个惨案的发生,所以说他们也是杀害藤萝的凶手之一。

生:还有世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他们只知道争这些名啊,利啊,也不去关心藤萝的死活,所以他们也是凶手。

师:说的很对,可以说世人们被功利扭曲了人性,他们也纵容了悲剧的发生,他们难逃其咎。还有最后一个凶手没有被查出,大家可不能让他逍遥法外啊!

生:是伟人。他们绝不会像我一样为藤萝的死而痛苦的。

师:是啊,伟人指那些上层地位的人,他们不关心,不痛惜,可见其冷漠自私啊!

所以我们可以说,藤萝的悲剧是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时代的悲剧,更是人性的悲剧。

师:其实,人类的这种毁美行为古往今来一直在上演着,请你联系生活想一想,人类还有那些毁灭美的行为?

生:人们把美丽的森林砍光,成了荒地。

师:请你说说人类毁灭的是什么之美?

生:是生态之美。

师:很好,正是你所说的,人类毁灭的是生态之美,环境之美。那么老师从网上下载了三幅人类毁美的图片,大家来看一下。(幻灯)

图1“森林被砍伐成荒地的图”刚才我们已经和大家探讨过了,那请再看下一幅。请问你们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人们在屠杀鲸鱼。海水都被染红了。

师:有些人为了满足他们的口腹之欲,不惜将大海变成了猎杀鲸鱼的现场,请你说说人类毁灭的是什么之美?

生:生命之美。

师:是的,再看下一幅。这是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塔利班恐怖分子劫持了两架客机撞上了美国五角大楼,顷刻间,惨绝人寰的悲剧发生了,请你说说人类毁灭的是什么之美?

生:生活之美。

师?怎样的生活之美?

生:和谐的,和平的生活之美。

师:你说的太好了,那么,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生:加强宣传,宣传人们要保护自然,爱惜生命。

师:很好,还有其他同学献策吗?我们现在很急需啊。

生:加强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师:听了你的回答,我就觉得你将来能当一名干部。

生笑。

生:报警,用法律来对付他们。

师:对呀,当我们学生遇到毁美的恶分子时,我们势单力薄,不能公然对抗,就应该选择报警,用法律来严惩他们,这位同学很理智啊!

师:同学们,在这堂课结束之前,我想送给大家几句话,

智慧的人们创造出美好的世界;

愚昧的人们制造着一幕幕悲剧;

共同维护真,善,美!

让悲剧不要在我们手中重现!

在课堂上,大家是勤奋的,守纪的学生,在课后,我相信,你们一定也是维护真,善,美的卫士。今天的课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季项

季羡林《寻梦》练习及答案

故乡读后感

课文《怀念母亲》读后感作文

怀念母亲课文全解

怀念母亲读后感450字初中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解析

幽径悲剧教案

小学学过季羡林的文章

怀念母亲的课文大意

伤感散文赏析-怀念母亲

季羡林《寻梦 》《幽静悲剧》
《季羡林《寻梦 》《幽静悲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季羡林《寻梦 》《幽静悲剧》(精选5篇)】相关文章:

幽径悲剧获奖教案2022-11-11

怀念的句子赏析2023-06-05

六年级作文读怀念母亲有感2023-12-06

读悲剧的诞生有感2023-03-28

初三的怀念母亲观后感2023-05-29

《故乡》读后感心得体会2024-02-25

读怀念母亲有感作文2023-04-08

季羡林散文集2022-04-30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2024-03-29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2023-02-0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