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鸟 其二,归鸟 其二陶渊明,归鸟 其二的意思,归鸟 其二赏析

时间:2022-06-26 05:40:4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归鸟 其二,归鸟 其二陶渊明,归鸟 其二的意思,归鸟 其二赏析(共9篇)由网友“托尼戴瑞”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归鸟 其二,归鸟 其二陶渊明,归鸟 其二的意思,归鸟 其二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归鸟 其二,归鸟 其二陶渊明,归鸟 其二的意思,归鸟 其二赏析

篇1:归鸟 其二,归鸟 其二陶渊明,归鸟 其二的意思,归鸟 其二赏析

归鸟 其二,归鸟 其二陶渊明,归鸟 其二的意思,归鸟 其二赏析 -诗词大全

归鸟 其二

作者:陶渊明  朝代:晋 翼翼归鸟,载翔载飞。

虽不怀游,见林情依。

遇云颉颃,相鸣而归。

遐路诚悠,性爱无遗。

篇2:陶渊明《归鸟》

陶渊明《归鸟》

归鸟

其一∶

翼翼归鸟,晨去于林;

远之八表,近憩云岑。

和风不洽,翻翮求心。

顾俦相鸣,景庇清阴。

其二∶

翼翼归鸟,载翔载飞。

虽不怀游,见林情依。

遇云颉颃,相鸣而归。

遐路诚悠,性爱无遗。

其三∶

翼翼归鸟,相林徘徊。

岂思失路,欣及旧栖。

虽无昔侣,众声每谐。

日夕气清,悠然其怀。

其四∶

翼翼归鸟,戢羽寒条。

游不旷林,宿则森标。

晨风清兴,好音时交。

矰缴奚施,已卷安劳!

篇3:归鸟 陶渊明

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

和风不洽,翻融求心。顾祷相鸣,景庇清阴。

翼翼归鸟,载翔载飞。虽不怀游,见林情依。

遇云颉颃,相鸣而归。逻路诚悠,性爱无遗。

翼翼归鸟,驯林徘徊。岂思天路,欣反旧栖。

虽无昔侣,众声每谐。日夕气清,悠然其怀。

翼翼归鸟,敢羽寒条。游不旷林,宿则森标。

晨风清兴,好音时交。D缴奚施?已卷安劳!

翻译:

归鸟翩翩自在飞,清晨离巢出树林。天空辽阔任飞翔,就近歇息在云岑。

和暖春风迎面吹,掉转翅膀求遂心。且看同伴相鸣叫,身影藏在清树荫。

归鸟翩翩自在飞,自由翱翔任飞飞。如今已无远游志,每见丛林情依依。

上下翻飞因云阻,相呼相唤结伴归。青云之路虽诱人,天性恋巢难舍弃。

归鸟翩翩自在飞,悠然林间任盘旋。谁还寻思登天路,返回旧林心喜欢。

昔日伴侣虽已去,群鸟谐鸣欣欣然。薄暮斜晖气清爽,闲适惬意戏林间。

归鸟翩翩自在飞,收敛双翅落寒条。空阔林间尽游乐,夜来止宿高树梢。

晨风吹拂添清兴,众鸟谐呜乐陶陶。D缴已无施用处。射者藏之莫操劳!

主旨:

这首诗共四章。诗人采取了《诗经》中“比”的艺术手法,以鸟喻己,即通过对归鸟的歌颂,来表现自己的归隐之情,同时也展现出其孤高脱俗的`情趣与芳洁而自由的心志。

字词解释:

(1)翼翼:形容鸟飞翔的样子,具有一种闲适从容之态。去:离开。

(2)之:到,往。八表:八方以外极远的地方。泛指天地之间。憩(qì气):休息。云岑(cén):高耸入云的山峰。

(3)洽:融合,这里是“顺”的意思。翻翮:掉转翅膀。求心:追求所向往的。

(4)俦:同伴。景:同“影”,身影,指归鸟。庇(b.. ì必):隐藏。清阴:指清凉树荫。

(5)载:语助词。

(6)怀游:眷念于远游。依:依恋,留恋。。

(7)颉颃(xi éháng 协杭):鸟上下翻飞的样子。

(8)遐路:远去的道路,指天空。悠:远。性爱无遗:天性喜爱而不愿舍弃(旧巢)。

(9)驯:渐进之意。《周易・坤》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10)天路:暗喻通往腾达的仕途之路。旧栖:旧居,喻归隐之所。

(11)昔侣:旧伴。这两句是说,旧居虽然已无过去的伴侣,但众鸟在一起鸣叫着,声音仍很和谐。

(12)悠然:闲适的样子,指心情淡泊。

(13)戢(jì及)羽:收敛翅膀。条:树枝。

(14)旷:空阔。森标:高枝。

(15)清兴:雅洁淡然的兴致。

(16)D缴(zengzhu6曾浊):猎取飞鸟的射具。D,拴有丝绳的短箭。缴,系在箭上的丝绳。奚施:何所施用。卷:同“倦”,收藏。安劳:焉劳,何劳。这两句以归鸟的远离D缴的伤害,比喻人的脱离世俗官场的倾轧迫害与束缚。陶渊明(感士不遇赋):“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思。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汉族,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田园诗派创始人。

陶渊明的诗和辞赋散文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开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作品平淡自然,出于真实感受,影响唐代诗歌的创作。

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大约生于365年。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卓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父名史不载,存疑。)

以上这篇归鸟 陶渊明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unjs.com!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篇4: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原文: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墟曲中 一作:墟曲人)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译文

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注释

①野外:郊野。罕:少。人事:指和俗人结交往来的事。陶渊明诗里的“人事”、“人境”都有贬义,“人事”即“俗事”,“人境”即“尘世”。这句是说住在田野很少和世俗交往。

②穷巷:偏僻的里巷。鞅(yīng央):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轮鞅:指车马。这句是说处于陋巷,车马稀少。

③白日:白天。荆扉:柴门。尘想:世俗的观念。这两句是说白天柴门紧闭,在幽静的屋子里屏绝一切尘俗的观念。

④时复:有时又。曲:隐僻的地方。墟曲:乡野。披:拨开。这两句是说有时拨开草莱去和村里人来往。

⑤杂言:尘杂之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但道:只说。这句和下句是说和村里人见面时不谈官场的事,只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

⑥这两句是说桑麻一天天在生长,我开垦的土地一天天广大。

⑦霰(xiàn现):小雪粒。莽:草。这两句是说经常担心霜雪来临,使桑麻如同草莽一样凋零。其中也应该含有在屡经战乱的柴桑农村还可能有风险。

鉴赏

陶渊明“性本爱丘山”,这不仅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田园之中,炊烟缭绕的村落,幽深的小巷中传来的鸡鸣狗吠,都会唤起他无限亲切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心目中,恬美宁静的乡村是与趋膻逐臭的官场相对立的一个理想天地,这里没有暴力、虚假,有的只是淳朴天真、和谐自然。因此,他总是借田园之景寄托胸中之“意”,挖掘田园生活内在的本质的美。《归园田居》组诗是诗人在归隐初期的作品,第一首《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着重表现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心情,这一首则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

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诗人摆脱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的仕官生活之后,回到了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官场中人造访,所以他非常轻松地说:“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他总算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宁静。正因为没有俗事俗人的打扰,所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那道虚掩的柴门,那间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都远远地摒弃了。——诗人的身心俱静。在这四句中,诗人反复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不过,虚掩的柴门也有敞开之时,诗人“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他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来来往往;诗人也并非总是独坐“虚室”之中,他时常和乡邻们共话桑麻。然而,在诗人看来,与纯朴的农人披草来往,绝不同于官场应酬,不是他所厌恶的“人事”;一起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绝对不同于计较官场浮沉,不是他所厌恶的“杂言”。所以,不管是“披草共来往”,还是“但话桑麻长”,诗人与乡邻的关系显得那么友好淳厚。与充满了权诈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人与人的关系是清澄明净的`。——这是以外在的“动”来写出乡居生活内在的“静”。

当然,乡村生活也有它的喜惧。“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庄稼一天天生长,开辟的荒土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生怕自己的辛勤劳动,毁于一旦,心怀恐惧。然而,这里的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相反,这单纯的喜惧,正反映着经历过乡居劳作的洗涤,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淳朴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

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让读者在其中去领略乡村的幽静及自己心境的恬静。而在这一片“静”的境界中,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诗人在这里描绘的正是一个宁静谐美的理想天地。

篇5: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

隐逸诗人

俗称五柳先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其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其二是淡,其三是远。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从而使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薄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同时对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原因以及他的隐居生活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下面结合陶渊明的诗歌对此作出探讨。

陶渊明少年时受传统儒经的影响,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庶族寒门出生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况下,陶渊明的理想是难以化为现实的,他理想的梦幻注定会破灭。陶渊明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但终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虚与委蛇。到他三十九岁时,多年来的经历使他的思想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他开始转向躬耕来自给自足,追求心灵的宁静与澹泊。此后,他又为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上任八十余日就解印挂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他仕途的努力和曾经的彷徨,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归隐田园之路。 自四十一岁归隐田园之后,陶渊明确确实实享受了一段“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乐趣。然而书香门第出来的陶渊明毕竟不是稼穑的好手,“开荒南野际”的辛勤也未必能使他过上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义熙四年在陶渊明四十四岁时,一场灾祸更使得他全家一贫如洗。这年夏天,诗人笔下洋溢着生活气息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被一场无情的大火烧光了,全家只好寄居在船上,靠亲朋好友的接济过活。永初三年(422年)陶渊明五十八岁时生活已近绝境,其情状反映在《有会而作》一诗中,“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元嘉四年(427年),诗人贫病交加,在其《挽歌诗》中第二首自挽诗中,诗人对死后可以“鼓腹无所思”的幻想读来让人心酸:“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觚。春醪生蜉蚁,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元嘉四年(427年)十一月,六十三岁的陶渊明淡然离世。

隐退原因

关于陶渊明的出仕与隐退,人们习惯于从社会大环境崇尚隐逸之风和他内儒外道的思想去解释。其实,抓住陶渊明五次仕宦经历,历史地具体地去分析他为何隐退守拙的原因,可以得出一些新的认识。可归结为两点:一是陶渊明本性使然,一是社会现实使然。陶渊明性格的本质特征是追求心灵的最大自由和心态的闲适优雅,仕宦生活不符合他崇尚自然的本性。陶渊明处于一个崇尚自由、玄风扇炽的时代,政治上的篡夺和杀伐使一意寻求避祸全身的士人极易形成隐逸的品格。陶渊明隐逸性情的形成,应当说与东晋士族文人这种普遍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尚不无关系。就是这种崇尚自然、悠然洒脱的天然禀赋,使他不堪“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而最终挂官归田。他写了《归去来兮辞》,在诗中他十分坦诚地讲,就任县令,是为生计所迫;之所以辞职,是因为“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超然的性格使他宁可饿肚子,也不愿违心地逢迎上司而混迹官场了。在《归园田居》中,诗人歌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短短几句,对仕途的厌恶之情溢于言表。因“质性自然”“本爱丘山”,视仕宦之途为樊笼的陶渊明,终辞职归隐,抛离尘杂,返归自然。 陶渊明归隐田园不仅要与他率真的个性结合考虑,更要从广阔的政治背景以及他的仕宦生涯去体察,他的入世与出世可以说都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陶渊明虽最终解职归田,但他少壮时,却是有一番建功立业、兼济天下的思想的。在《饮酒》、《杂诗》等诗歌中,他曾道:“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表明了他并非一开始就有出世的想法。他出生于世代官宦的家庭,又是元勋之后,也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他所处的东晋末年时局动荡:宗室内部的斗争,军阀对政权的野心,不断引起血腥的杀戮乃至激烈的火拼。这种社会**不仅给人民带来灾难,同时在社会上层也造成严重的不安感。这使陶渊明的政治雄心不得不有所消减。另外,在这种权力争夺之中,一切卑污血腥的阴谋,无不打着崇高道义的幌子,这使秉性真淳的陶渊明也难以忍受。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二十九岁的陶渊明第一次出来做官,到四十二岁挂冠归田共十三年。这期间,陶渊明一直处于“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斗争中,这在他的诗中多有体现。在《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等诗中,他叹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诗中蕴籍着诗人太多的失望和悲慨,可以看出诗人也曾为是否归田有过痛苦的徘徊和犹豫,但终究“爱丘山”的夙愿压倒了“逸四海”的猛志,他终于找到了他最终的路——归隐田园。所以说,他的归隐是社会现实使然,是他的思想与社会现实无法调和的结果。

篇6:陶渊明《归鸟》全文及译文

陶渊明《归鸟》四首全文及译文

【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主要经历:少有高趣。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史职。躬耕自资。4(义熙元年),为刘裕镇军参军,迁建威参军。未几求为彭泽令。在官八十馀日。自解归。宋受禅。不仕。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作品简介】

这首诗共四章。诗人采取了《诗经》中“比”的艺术手法,以鸟喻己,即通过对归鸟的歌颂,来表现自己的归隐之情,同时也展现出其孤高脱俗的情趣与芳洁而自由的心志。

翼翼归鸟,晨去于林(1)。

远之八表,近憩云岑(2)。

和风不洽,翻融求心(3)。

顾祷相鸣,景庇清阴(4)。

翼翼归鸟,载翔载飞(5)。

虽不怀游,见林情依(6)。

遇云颉颃,相鸣而归(7)。

逻路诚悠,性爱无遗(8)。

翼翼归鸟,驯林徘徊(9)。

岂思天路,欣反旧栖(10)。

虽无昔侣,众声每谐(11)。

日夕气清,悠然其怀(12)。

翼翼归鸟,敢羽寒条(13)。

游不旷林,宿则森标(14)。

晨风清兴,好音时交(15)。

矰缴奚施?已卷安劳(16)!

【注释】

(1)翼翼:形容鸟飞翔的样子,具有一种闲适从容之态。去:离开。

(2)之:到,往。八表:八方以外极远的地方。泛指天地之间。憩(qì气):休息。云岑(cén):高耸入云的山峰。

(3)洽:融合,这里是“顺”的意思。翻翮:掉转翅膀。求心:追求所向往的。

(4)俦:同伴。景:同“影”,身影,指归鸟。庇(bì必):隐藏。清阴:指清凉树荫。

(5)载:语助词。

(6)怀游:眷念于远游。依:依恋,留恋。。

(7)颉颃(xiéháng 协杭):鸟上下翻飞的样子。

(8)遐路:远去的道路,指天空。悠:远。性爱无遗:天性喜爱而不愿舍弃(旧巢)。

(9)驯:渐进之意。《周易?坤》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10)天路:暗喻通往腾达的仕途之路。 旧栖:旧居,喻归隐之所。

(11)昔侣:旧伴。这两句是说,旧居虽然已无过去的伴侣,但众鸟在一起鸣叫着,声音仍很和谐。

篇7:归园田居陶渊明其二赏析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释】

①野外:郊野。罕:少。人事:指和俗人结交往来的事。陶渊明诗里的“人事”、“人境”都有贬义,“人事”即“俗事”,“人境”即“尘世”。这句是说住在田野很少和世俗交往。

②穷巷:偏僻的里巷。鞅(yīng央):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轮鞅:指车马。这句是说处于陋巷,车马稀少。

③白日:白天。荆扉:柴门。尘想:世俗的观念。这两句是说白天柴门紧闭,在幽静的屋子里屏绝一切尘俗的观念。

④时复:有时又。曲:隐僻的地方。墟曲:乡野。披:拨开。这两句是说有时拨开草莱去和村里人来往。

⑤杂言:尘杂之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但道:只说。这句和下句是说和村里人见面时不谈官场的事,只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

⑥这两句是说桑麻一天天在生长,我开垦的土地一天天广大。

⑦霰(xiàn现):小雪粒。莽:草。这两句是说经常担心霜雪来临,使桑麻如同草莽一样凋零。其中也应该含有在屡经战乱的柴桑农村还可能有风险。

【译文】

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赏析】

陶渊明“性本爱丘山”,这不仅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田园之中,炊烟缭绕的村落,幽深的小巷中传来的鸡鸣狗吠,都会唤起他无限亲切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心目中,恬美宁静的乡村是与趋膻逐臭的官场相对立的一个理想天地,这里没有暴力、虚假,有的.只是淳朴天真、和谐自然。因此,他总是借田园之景寄托胸中之“意”,挖掘田园生活内在的本质的美。《归园田居》组诗是诗人在归隐初期的作品,第一首《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着重表现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心情,这一首则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

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诗人摆脱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的仕官生活之后,回到了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官场中人造访,所以他非常轻松地说:“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他总算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宁静。正因为没有俗事俗人的打扰,所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那道虚掩的柴门,那间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都远远地摒弃了。——诗人的身心俱静。在这四句中,诗人反复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不过,虚掩的柴门也有敞开之时,诗人“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他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来来往往;诗人也并非总是独坐“虚室”之中,他时常和乡邻们共话桑麻。然而,在诗人看来,与纯朴的农人披草来往,绝不同于官场应酬,不是他所厌恶的“人事”;一起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绝对不同于计较官场浮沉,不是他所厌恶的“杂言”。所以,不管是“披草共来往”,还是“但话桑麻长”,诗人与乡邻的关系显得那么友好淳厚。与充满了权诈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人与人的关系是清澄明净的。——这是以外在的“动”来写出乡居生活内在的“静”。

当然,乡村生活也有它的喜惧。“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庄稼一天天生长,开辟的荒土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生怕自己的辛勤劳动,毁于一旦,心怀恐惧。然而,这里的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相反,这单纯的喜惧,正反映着经历过乡居劳作的洗涤,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淳朴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

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让读者在其中去领略乡村的幽静及自己心境的恬静。而在这一片“静”的境界中,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诗人在这里描绘的正是一个宁静谐美的理想天地。

【作者简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篇8:《归园田居》其二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虚里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以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1、注释

人事:指与人交结往来。

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这句是说居处僻陋,车马稀少。

曲:隐僻之地。墟曲:犹乡野。

披:拨开。

2、译文

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篇9:《归园田居其二》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原文: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陶渊明《归鸟》原文及翻译

归鸟 陶渊明

陶渊明诗教案设计

陶渊明菊花的诗

陶渊明比较著名的诗词

陶渊明诗集

饮酒陶渊明其四翻译

描写山的古诗名句

陶渊明饮酒诗其四

写菊花的诗

归鸟 其二,归鸟 其二陶渊明,归鸟 其二的意思,归鸟 其二赏析
《归鸟 其二,归鸟 其二陶渊明,归鸟 其二的意思,归鸟 其二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归鸟 其二,归鸟 其二陶渊明,归鸟 其二的意思,归鸟 其二赏析(共9篇)】相关文章:

小学生描写山的古诗2022-07-28

描写山的古诗2022-09-28

饮酒 十二,饮酒 十二陶渊明,饮酒 十二的意思,饮酒 十二赏析2023-09-12

陶渊明诗歌的风格2023-01-08

《望岳》杜甫散文2022-05-08

泰山的诗句2024-05-17

饮酒陶渊明其一解释2023-11-18

望岳古诗拼音版本2022-06-09

杜甫《望岳》古诗赏析及翻译2022-09-19

衔着斜阳的归鸟散文202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