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尔邦节节日常识(合集12篇)由网友“国产小可爱”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古尔邦节节日常识,希望大家喜欢!
篇1:古尔邦节节日常识
古尔邦节节日常识
回族的传统节日,古尔邦节是阿拉伯语音译,又称“尔德·艾祖哈”,“尔德”的意思是“节日”,“古尔邦”或“艾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因而古尔邦节又称为“宰牲节”。在伊斯兰历年的12月10日举行。这一天也是回族穆斯林赴麦加朝勤的第三天。古尔邦节又叫“宰牲节”,它起源于先知易卜拉欣的传说。“先知”易卜拉欣夜梦安拉,命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伊思玛仪勒,以考验他对安拉的忠诚。于是,易卜拉欣将爱子伊思玛仪勒带到麦加城郊米纳山谷,准备宰杀爱子以表达诚意。此时,安拉派天使送来一只黑头绵揭羊代替伊思玛仪勒。从此,古尔邦节宰牲便成了穆斯林的传统庆典。节日这一天,回族穆斯林沐浴洁身后,穿上节日的盛装,到清真寺去参加会礼。之后走坟,举行宰牲仪式。献牲的牛羊,要体态端正,无缺损,宰后的牲畜按传统分成三份,一份施散济贫,一份送亲友,一份留自己食用,但不能出售。
篇2:古尔邦节的经典节日祝福语
古尔邦节的经典节日祝福语_祝福语
1.如期而至的不只是节日,还有幸福和快乐,在尊贵吉庆的古尔邦节来临之际,祈求仁慈的安拉赐予您和你的家人幸福健康,节日快乐!
2.悄悄为你降临的是吉庆;静静为你散放的是温馨;默默为你祝愿的是色兰,深深为你期待的是成功。送上我最真诚的祝愿:古尔邦节快乐!
3.安拉的光照耀,顿亚就有我的赞颂词,俩一俩海印兰拉乎,当流星从阿思麻尼划过瞬间就是我默默的祈祷祝福正在看短信的您宰牲节快乐。
4.色兰,佳节已来临,效仿双圣人,斯人虽逝去,遗风尚犹存,故事虽未变,意义却常青,体贤沐信德,忠孝刻铭心。古尔邦节快乐!
5.难忘的是您我纯洁的友情,可贵的是永远不变的真情,高兴的是今生与您有缘,献上我最温馨的祝福,祝您及您的家人古尔邦节愉快!
6.我想要昙花永不凋谢常开在人间;我想要冬天阳光明媚溶化冰雪寒;我想要流星永不消失点缀夜灿烂;我更想要您在古尔邦节开心天天!
7.悄悄为您降临的是吉庆,静静为您散放的是温馨,默默为您祝愿的是色兰,深深为您期待的.是成功,送上我最真诚的祝福—色兰!尔德穆巴拉克!感赞安拉这一刻还给我们生命让我们礼完尊贵的晨礼,感赞安拉让我们在今世成为以真理相劝勉的朋友!—古尔邦节快乐!
8.愿伊斯兰的光芒永远照亮您的前程,愿麦地那的颂经声永远祈祷您平安,愿真主的平安日夜伴随着您及家人,祝您及家人古尔邦节快乐!
9.以尊贵的赛俩目向您问候,凭吉庆的宰牲节为您祝福,愿伊斯兰的光芒永远照亮您的前程,愿真主的平安日夜伴随在您的身旁,祝您及家人古尔邦节快乐幸福安康!阿米乃!
10.祝福加祝福是无数个祝福,祝福减祝福是祝福的起点,祝福乘祝福是无限个祝福,祝福除祝福是唯一的祝福,祝福您及您的家人古尔邦节快乐!
篇3:立春节日常识
立春节日常识
一、立春节气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故名立春。该时太阳位于黄经315°。立春,也喻意春季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二、立春三候
1、东风解冻
古人认为,立春后直到春分前刮的是“条风”,条风即东北风。东风一吹,冰封的天地开始解冻。
2、蜇虫始振
冬眠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
立春时节,一切都是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3、鱼陟负冰
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但水面上还有一些碎冰,感觉鱼游的时候像背着冰块一样。
三、立春民俗
1、咬春
咬春是指立春日吃春盘、吃春饼、吃春卷、嚼萝卜之俗,一个“咬”字道出节令的众多食俗。春盘春饼是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或自食,称为春盘。杜甫《立春》诗曰:“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2、田艾籺
田艾籺是春季常见的时令食品。在开春时节,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正是春耕的田野上田艾生长的全盛时期,田艾约10厘米高,叶子是粉绿色的,花朵白中间绿,全身长满绒毛。据《食物本草》里介绍,田艾具有祛湿,暖胃,清肠等功效。田艾籺也是拜神的节令贡品,祈祷风调雨顺。
3、踏青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4、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打春。就是鞭打用土做的春牛,人们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新一轮农业周期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景。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除了黄历上有春牛图外,各地年画中也普遍刻印春牛图,作为春节期间的吉祥图。
四、立春养生
1、早起早睡以养肝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
意思是说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不可违背它,这就是适应春天的养生方法。违背了这种方法,就会损伤肝,这是因为春天生养的基础。因此,春季以舒畅身体,调达情志为养生方法。
2、防止旧病复发
古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可见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春天的多发病有肺炎、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
因此对于有肝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调养预防。
3、不要过早减衣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篇4:四月八节日常识
四月八节日常识
四月八日,是中国甘肃、贵州、广西、湘西、桂北、广东等地的汉、苗、布依、侗、瑶、壮、彝、土家、仡佬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各地节日内容不尽相同,主要与农事有关,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欢庆仪式,不仅表达丰收的喜悦,还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5月27—29日(农历四月初七、初八、初九3天),永定县陈东乡各村精心装饰了有特色的彩车,准备了表演节目如群众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科技兴农知识等,举办了一次寓教于乐、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汉族客家民系文化节。福建永定县陈东乡有句民谚:“不重年,不重节,只重‘四月八’”,可见“四月八”这种民俗活动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据悉,“四月八”是为纪念东晋名臣谢安而设,现在已成为陈东各姓团结共处的象征,并定于每年农历四月初七、初八、初九3天举行盛大的庙会。世事推移,“四月八”现在便成了陈东传统的客家文化节日,祈盼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也是苗族的传统节日。传说古代有一位智勇双全的“亚宜”苗族首领,领导苗民向残忍的统治者进行斗争,起义后,义军连连获胜,一直打到湖南、四川、贵州等地。第二年的四月八日,亚宜不幸战死在贵阳市的现在喷水池附近。苗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缅怀亚宜的.业绩,弘扬民族英烈的精神,每年的阴历四月初八,苗族百姓都要举行盛大隆重的一系列纪念活动。
每逢阴历四月初八这一天,苗族人民披戴银饰,穿戴新衣,从山顶、山腰、平坝向四月八节日活动场地聚集,这一天要举行傩戏、上刀梯、下火海、狮子舞、打花鼓、赛歌、吹唢呐、吹木叶、打秋跹、请求接求、武术、茶灯等优秀的民族民间文艺表演。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纪念活动又增加了经贸洽谈、艺术文化研讨、旅游观光等新内容,今天的苗族传统节日四月八已成为了苗族人民展现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建设精神文明的综合性盛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游客和商人。活动的内容也逐年增多。
松桃苗族人民举行四月八纪念活动从古至今从未中断过,就是在清代苗民起义后,统治者禁止这一活动的举行的情况下,松桃苗族每年的农历四月八日总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纪念活动。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鼓舞下,四月八这一苗族传统节日举行得更为隆重盛大。近年来,松桃苗族人民先后在粑杷坳和大兴举行了湘黔边区苗族四月八联欢纪念活动。同时还在盘信、牛郎、响水洞等地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参加活动的除了本县的苗族外,还有湘、川等地的苗族,以及上海、北京等地的学者、商人、游客、吸引了日本、韩国等大批外国游客前来观赏。正月初一至十五这段时间举行。这时正是苗家“正月玩年”的好日子,小伙在寨头大路上设卡摆鼓,男来女邀,女来男邀,对歌赛鼓,情趣横生,热闹非凡。意在烘托新春,让过路客人在“拦路鼓”面前人人分享平等,让懂鼓的和不懂鼓的客人顿足于拦路鼓场,相互闹春玩年,图个愉快吉祥。不少恋人、情人就是在这种场合下相好后结伴成百发夫妻的。
松桃苗族花鼓的动作套路,盛行一百多种。动作大多是表现祭祀、劳动、生活、武术和摸仿动物形态的。
松桃苗族花鼓形式,主要有两面鼓和四面鼓两种。两面鼓除中间固定一人打鼓点外,其余两头,对打,也可以男女四人双打。
四面鼓又称八音协奏,是松桃苗族花鼓鼓中之王,也是松桃苗族花鼓艺术的主要象征。表演动作繁杂,难度较大。表演的人有四人的,也有八人的。四人表演,每人打鼓一方,要求鼓音、鼓点、节奏、动作都必须一致,快慢协调,不时绕鼓换位,繁而不乱。八人表演则每方二人,一时打击鼓面,一时又以两人并肩动作;四方八人的舞步必须彼此对应。四面鼓是由两面鼓衍变而来的。四面鼓场面恢弘热烈,气势博大,彩绸交织,五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激动不已,流连忘返。
松桃苗族花鼓舞,节律明朗欢快,配合缜密大方,动作丰富优美,格调古朴新颖。被中外学者和游客称赞为当代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表演足迹遍及神州大地,蜚声海内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曾在海内外的许多次大型活动中表演过,得到中外观赏者的赞誉。受到过李鹏总理、乔石委员长、李瑞环主席的亲切接见和高度评价。随省和国家有关艺术团成功地出访了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德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并先后参加了洛阳国际牡丹花会、西南灯会、上海浦东国际旅游节等大型活动演出。近年来,松桃苗族花鼓舞,在北京的野山坡民族文化村、深圳中华民族文化村、贵阳红枫湖民族文化村以及广州等地的文化村或旅游圣地或常驻演出或短期表演。在本县接待了大批的中外客人,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为促进松桃县的改革开放和松桃县文化建设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篇5:火把节节日常识
火把节节日常识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云南各民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各有各的特色内容。纳西族关于火把节传说的谚语中保留了火把节来历的重大信息,与《玉溪编事》、《禄劝县志》、《峒溪县志》中的记载共同对探究火把节的来历提供了重要线索。大理和昆明一带关于火把节的传说,虽然遮掩了火把节的来源,但其“星回节”的说法,一样露出了火把节的源头活水及深厚文化。
很早以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体拉巴,两人都有拔山的力气。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体拉巴比赛摔跤,可是阿体拉巴有急事要外出,临走时,他请母亲用一盘铁饼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认为阿体拉巴既然以铁饼为饭食,力气一定很大,便赶紧离开了。阿体拉巴回来后,听母亲说斯惹阿比刚刚离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进行摔跤比赛,结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此事,大为震怒,派了大批蝗虫来吃地上的庄稼。
阿体拉巴便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起来,到田里去烧虫。从此,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撒梅王与异族抗争,头被砍掉,待到星宿出现又长出一个头来与之奋战厮杀。最后,由于奸细的出卖,砍掉头用尖刀草扫过脖子后,撒梅王的头就再也长不出来了,死不复生。据说尖刀草上的红斑就是撒梅王的血染红的。后来撒梅人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二十五都要打起火把纪念撒梅王,并寻找他的英灵。
撒尼支系的《撒尼人的火把节》:
善神阿番偷开天门,撒下五谷,使人间的幸福生活超过天上。天神见了大怒,派大力士到地上来出气。阿潘恨大力士霸道,与他摔跤,把大力士摔倒在地上,压出一个坑来,后来天雨把那个坑变成湛蓝的长湖(路南淡水湖)。人们为纪念这位人间英雄,于农历六月二十四进行斗牛、摔跤、宰羊、燃火把等活动,以示悼念之情。
阿细支系的《阿细人的火把节》:
奴隶主那迢迢把很多的穷弟兄关在牢狱中,穷人阿真等在羊角上绑上火把,冲向那迢迢的府第,烧死奴隶主,同时也烧掉了穷人手上的绳索。为纪念这次胜利,人们举火把游行,相沿成俗。
罗婺支系的《喜鹊姑娘》:
罗婺彝家有个漂亮能干的姑娘,与彝家小伙阿龙早就相爱了。但附近十二个部落的男子都纷纷前来提亲,其中有个土官老爷凶狠残暴地说,如果不答应,就要血洗山寨,让全寨遭殃。姑娘无奈,答应在六月二十四相亲。相亲期到,姑娘穿上雪白的衣服、黑色短褂,胸前系一块花围裙,烧起一大堆火。十二部的头人也赶来了。姑娘深深地看了阿龙一眼后,纵身跳入火堆中。阿龙和几个小伙子想拽住她,可只扯下了她的衣角。四面八方的人们赶来,可她已经以死殉情。为了纪念她,十二个小伙抬起大牛推向对方,以推倒为胜。之后,杀牛饮酒、唱歌跳舞。后来彝家就把六月二十四定为火把节,被阿龙扯下的衣角,成了彝家妇女的围腰带,那焚烧姑娘的青烟,化为山寨的晨雾。据说清晨喜鹊鸣叫的时分,彝山的远处就隐隐绰绰地显出姑娘的身影,因此人们称她为喜鹊姑娘。
篇6:庙会节日常识
庙会节日常识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中国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一般在农历新年、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等节日举行。也是中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其形成与发展和地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多设在庙内及其附近。庙会流行于全国广大地区。
庙会是古老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除一般年俗外,庙会则为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各地每逢春节都会有一系列的庙会活动,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万岁山春节大庙会”(农历初一至十六)都是国内有名的庙会,最富有过年的特色。
庙会也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被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庙会就是这种生活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存在和演变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6月7日,北京市门头沟区、朝阳区,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上海市徐汇区,浙江省磐安县,山东省泰安市,湖北省十堰市,湖南省长沙市,广东省佛山市,陕西省铜川市申报的庙会(妙峰山庙会、东岳庙庙会、晋祠庙会、上海龙华庙会、赶茶场、泰山东岳庙会、武当山庙会、火宫殿庙会、佛山祖庙庙会、药王山庙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的市集形式之一。唐代已经存在。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一般设在寺庙内或其附近,故称‘庙会’。《北京风俗类征·市肆》引《妙香室丛话》:‘京师隆福寺,每月九日,百货云集,谓之庙会。’这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市集形式,解放后在有些地区仍被利用,对交流城乡物资,满足人民需要,有一定的作用。”庙会的源泉在于远古时期的宗庙社郊制度——祭祀。在远古时期,祭祀是人们生活中一件经常而又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所以《左传·成公十三年》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说祭祀和战争一样,都是国家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早期的祭祀主要是祭祀祖先神和自然神。在祭祀祖先神和自然神的过程中,人们聚集在一起,集体开展一些活动,如进献供品、演奏音乐、举行仪式等,这种为祭祀神灵而产生的集会可以看作是后世民间庙会的雏形。实际上,从“庙会”两个汉字本身也可以看出这点,“庙”最初就是指供奉神灵尤其是祖先神灵的建筑。
庙会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又由于小商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多,在庙外摆起各式小摊赚钱,渐渐地成为定期活动,所以叫“会”。久而久之,“庙会”演变成了如今人们节日期间,特别是春节期间的娱乐活动。
庙会是中国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也是我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其形成与发展和地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多设在庙内及其附近,故名。流行于全国广大地区。古代,“日中为市”,进行集市贸易。至南北朝时,统治者信仰佛教,大造寺庙,菩萨诞辰、佛像开光之类盛会乃应运而生,商贩为供应游人信徒,百货云集,遂成庙市。北宋时开封大相国寺庙会极有名,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女词人李清照曾与其夫赵明诚相偕至庙会!
在庙会上,有不少民俗活动,诸如:摸石猴、窝风桥打金钱眼等。在白云观庙门内的弧形石雕下方,有一石猴浮雕,老百姓认为摸一下石猴可以去病消灾、延年益寿,于是竞相触摸;窝风桥下的桥洞里吊着一枚大铜钱,铜钱孔中有一只小铜钟,上书“钟响兆福”四字,你若是能用手中的硬币投中铜钟,就能心想事成,这两项是庙会上最热闹的活动。
随着时代变化,古老的庙会亦增添了不少新内容,如借庙会之时洽谈生意等,但展示民俗一直是庙会最主要的特色。内容有舞狮、传统民族花会、现代舞、北京民俗人物造型、传统商业“幌子”展、老北京老照片展、民间手工艺展、特价书市和京剧、武术、杂技专场等。庙会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餐饮为一体,具有鲜明的传统民族特色。
篇7:藏族节日常识
有关藏族节日常识
【藏历新年】
藏历元月,是节日最多也最隆重的月份,在这个月里,几乎天天都在过节。新年是人们最看重的节日,从藏历十二月初人们便开始准备过年,首先是将培育好的青稞青苗供在佛前的双柜上,到了月中,各家各户便开始用酥油和面粉炸果子。
接近年关岁尾时,每家必备的五谷斗上便盛满了酥油拌和的糌粑、炒青稞粒、人参果等食品,上插青稞穗,并准备一个彩色酥油塑的羊头,这一切都是为了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人畜两旺、喜获丰收。
到了十二月二十九,人们打扫灶房,在正中的墙上用干面粉绘“八吉祥徽”。傍晚,一家老小团团围坐吃“古吐”(一种煮熟的面疙瘩),吃完古吐后举行隆重的送鬼仪式,以示避鬼驱邪。时至除夕晚上,就开始正式过年。每户的大门外用石灰粉画上象征吉祥的八瑞相“”符号,在打扫干净的室内铺上新“卡垫”,正房的佛龛前叠放各式油炸果子和各种水果以及酥油、茶砖、干果等供物。
初一这天一般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首先祭拜神灵,然后手捧五谷斗和青稞酒互相拜年,说一些吉祥的祝词,接下来开始喝头天做好的热青稞酒,吃麦片吐巴和酥油煮的人参果。年初二,亲友开始互相拜年。
从初四起,拉萨举行大规模的传召大会,这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于14首先在拉萨为纪念释迦牟尼神变降伏妖魔而创设的`祈愿法会。起初是三大寺众僧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诵经祈祷,讲经辩经,相法立宗,考取新的拉让巴格西学位(藏传佛教的最高学位)。法会期间,除政府给僧众发放布施外,各地的信徒也到此添灯供佛,发放布施。法会直到元月二十五日迎请弥勒佛后才结束。
【酥油花灯节】
元月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即元月十五酥油花灯节。白天,人们到各寺进香朝佛,夜晚满街搭起各种花架,高者达三层楼房,低者也有两层楼高。上面摆有酥油做成的五颜六色的各种神仙、人物、鸟兽和花木,或高大宏伟,或小巧玲珑,加上成百盏灯光的照耀,使整个街道光彩夺目,辉煌灿烂。主要官员依例出巡观赏花灯,与僧俗大众共庆节日,将节日推向高潮。
酥油花灯节开始于明永乐七年,即1409年,由格鲁派祖师宗喀巴于正月十五日,在拉萨创办传昭法会时,陈列各种供品,隆重纪念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邪魔日,从此以后,人们便沿袭他们的做法,每年正月十五每家每户都要摆酥油花灯。藏语为“坚阿曲巴”。
元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举行射箭比赛和跳神驱鬼仪式。这时的拉萨,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林卡节】
藏历五月十五日是林卡节。藏语称“藏木林吉桑”,意为世界焚香日,世界快乐日。据说是以此纪念莲花生大师曾于猴年五月降伏了藏地的一切妖魔。
热爱大自然又能歌善舞的藏族人民在这一天身着节日盛装,带着青稞酒和酥油茶及各种美味食品来到林荫密布的林卡,搭起帐篷,边吃边喝边歌舞,尽情享受大自然。各帐篷间还互相邀请,并有民间艺人到此献艺,此节日常常延续达一月之久。
【雪顿节】
藏历七月一日,是雪顿节,意为“吃酸奶的节日”,由于雪顿节以藏戏会演为主,故又称为“藏戏节”。 17世纪以前,“雪顿”纯属宗教活动。按当时的法规戒律,僧人在夏日要行长净、夏安居之事,其间禁止出门,几十天开禁后方可下山,百姓们在下山时要准备酸奶布施,此为“雪顿”的来源。
17世纪中叶,加入了演出藏戏的内容,“雪顿节”也固定下来,但宗教及娱乐活动仍被限制在寺庙之外。直到18世纪初,罗布林卡建成,雪顿节的活动才移至罗布林卡,百姓也被允许入园观戏,从此形成一整套固定的节日仪式。
因为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晒佛节”。
【望果节】
“望果节”是在藏历八月,是丰收的节日,并没有固定的日子,一般是在农作物成熟之际进行,“望果”是藏语,意为巡游田地。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最早始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河谷地带。最初的“望果”活动是一种祭祀神灵以祈祝丰收的仪式。一般以村子为单位,有本教巫师作法,村民绕本村土地转圈。随着宗教的发展和渗透,“望果”活动不断更新。
8世纪后期,藏传佛教宁玛派兴盛,“望果”活动遂受宁玛派影响,必须念咒语以祈佑丰收。到了14世纪,格鲁派发展起来并渐渐居于统治地位,“望果”活动则蒙上黄教色彩,游行队伍之前要高举佛像并背诵经文。从此,“望果”活动固定为节日,并逐渐增加一些诸如赛马、射箭、歌舞、藏戏、抱石和摔跤等活动,除农区之外,有些牧区也举行类似活动。
【仙女节】
藏历十月,有两个较大的宗教节日,一个是十月十五日吉祥天母节,藏语称“白拉日卓”。由木如寺全体僧众向拉萨大昭寺的护法王尊吉祥天女举行隆重的例行年祭。僧众于十四日晚上迎请天母像至释迦牟尼佛殿,与释迦牟尼佛对坐。
十五日一早,旭日东升之时,僧众用头顶着天母像来到八廓街,众多善男信女向天母像敬献哈达,在举行一系列的降神活动后,重返大昭寺,天母像迎坐在原来的宝座上。妇女们对这个节日尤为感兴趣,称其为“仙女节”,她们在这一天要刻意打扮,并到天母像前焚香许愿。
【燃灯节】
十月的另一个节日是二十五日的燃灯节。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在这天圆寂。
这天晚上,寺院和俗家屋顶均要点无数灯,转经队伍川流不息,信徒们手持桑枝纷纷投入大昭寺前的香炉,祈祝神佛为自己带来好运。
西藏的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数不胜数,人们几乎隔三差五都在过节。
篇8:泼水节节日常识
泼水节节日常识
泼水节,亦称“浴佛节”,又称“楞贺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当日,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地,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泼水节是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泼水节最早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波斯,当时命名为“泼寒胡戏”(又名“乞寒胡戏”),在此之后“泼寒胡戏”由波斯经印度传入缅甸、泰国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
《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列出的泼水节起源时,提到“与小乘佛教的传入有密切关系,其活动包含许多宗教内容。但就其以泼水为主要活动的原始意义来说,也反映出人们征服干旱、火灾等自然力的朴素愿望”。上海辞书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的《中国风俗辞典·泼水节》写到:“此节日起源于印度,后随小乘佛教传播,经缅甸、泰国和老挝传入我国傣族地区,故又称——“浴佛节”。
《车里》一书中有段记载:“元旦之晨,所有贵族平民,皆沐浴更衣,诣佛寺赕佛。妇女辈则各担水一挑,为佛洗尘,由顶至踵,淋漓尽致,泥佛几为之坍倒。浴佛之后民众便互相以水相浇,泼水戏之能能事”。这段记载虽不尽其详,但已告诉人们,泼水是傣族过年时必须举行的一项活动。上文所说的“元旦”并非公历的1月1日,而是傣历新年来临之日。
篇9:擂台会节日常识
擂台会节日常识
除了纳顿节,土族人节日最多的还有一年一度的“擂台会”。在县府所在地威远镇大寺路村,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有唱擂台庙会的传统习俗。据史料记载,宋代以前,威远镇一带叫“诺术斗”(土语意为森林地区),宋时改称“牧马营”,为军事要地,是兵戎活动频繁之区。打擂台之俗约始于宋代,初为打擂比武活动,因而得名“擂台会”。
传统的威远镇“二月二”擂台庙会,包括五个分会场,即雷祖会、擂台会、“花儿”会、赛马会和山货场,流传至今,演变成唱戏、唱“花儿”的民间群众性活动。每到庙会期间,方圆几十里的土族群众汇集于此,唱戏、唱“花儿”、转轮子秋、跳安昭舞、赛马、摔跤、武术表演等,使之成为文体娱乐竞技的盛会。
威远镇“二月二”擂台庙会很好地保存了土族的民间艺术和传统体育竞技项目,承载了众多的.民俗事项,对了解互助土族的风土人情、特产方物、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由于现代经济文化的冲击,逐渐演变成为现代物资交流会,其原有的文化内涵和形式日益减少,亟待抢救和保护。
篇10:日本留学节日常识
12月31日夜晚,人们一边倾听寺院里传来的108响除夕钟声,一边吃荞麦面条。它象征着人们对幸福的祈祷,愿它像荞麦面条一样久长。
另外日本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节日、纪念日:
日本留学常识北方领土日
2月7日。1855年2月7日,日本和俄国缔结了《日俄通好条约》(即下田条约),规定北方四岛为日本领土。1981年1月6日,日本政府举行的内阁会议上正式决定把2月7日定为北方领土日,以推动收复北方领土的运动。
篇11:日本留学节日常识
2月在秋田县横手地区。在镰仓节前夜,孩子们聚坐在一个纵横2米左右,被称为镰仓的雪屋里喝甜酒、吃甜饼,屋的中间设一祭坛,用来祭拜水神。在为期两天的镰仓节期间,游客们被请进雪屋,品尝日本米酒和米糕。
日本留学常识女孩节(偶人节,上巳或桃节)
3月3日。这是日本女孩子的节日。这个节日起源很早,要上朔到7前的平安时代。如今的庆祝方式是从江户时代传下来的。有女孩子的家庭都要供出小巧的偶人(也叫雏人形),祝愿家中女孩成长与吉祥。这种小偶人价格昂贵,女孩的父母,尤其是外祖父母,差不多都要为她买一套精美的小偶人。少的摆一层,多的用偶人架摆上好几层,最多的可摆七、八层,而最上的一层,大多是一个皇帝和一个皇后。女孩从一岁时得到这些小偶人,以后每年3月3日都要拿出来陈列,直到出嫁时带走。
篇12:牛王会节日常识
牛王会节日常识
牛王会是中国民间节日。时为农历六月初八。据传该日是牛王诞辰日。横山县党岔镇马坊村——华严寺,时来于宋真宗(1010)年,牛王会暨祭奠活动距今已延续1000多年的历史,其香火不断,规模宏大,神秘,隆重,庄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乃是牛王菩萨的圣诞之日,牛王菩萨是百姓求儿祈女保平安的保护神,所到之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求子必应,年丰人安,由于人们挣着抢着接办,乾隆年间转止到山西,几经周折经两省协商由县官裁判,晋陕两地各留半坛、半付銮驾九曲十八湾等都为一半。后回到怀远马坊村华严寺,历经沧桑和战乱之祸的华严寺,于1946年前后门窗被毁,六口铁钟和木碑等被杨口则劳改队破坏,1966年文革时期,牛王会举办在第三会刘新庄终止。1985年三会会长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得到八大会和马坊华严寺神主的大力支持,并申报县文化局把牛王会批准为“物资交流大会”,经过多方面集资,所属基础设施建设齐全,从此牛王会又在刘新庄起坛,百废俱兴,法轮常转,相传至今。2009年6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牛王会共设八个大会,轮流活动在党岔、响水、南塔、白界四个乡镇四十一个村庄,会期定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十四、十五三天。主办村从正月初八就开始忌口,不食荤腥,工作人员制作贡品,平安吊、纸扎佛塔,搭建临时佛堂,布置九曲场、灯场、幡场等。在这三天时间里有和尚念经诵忏,升塔撤塔、迎赦放赦、迎幡推幡、上贡转幡、九曲正入反转等活动,每一道程序都有数十把秧歌、唢呐、鸣锣击鼓,前呼后拥,竟展演艺风彩。
展现出的传统民俗活动有:菩萨出府、迎佛安神、跑马放赦、水陆道场、诵经超度、九曲转幡、升塔拜佛、迎佛上贡。每逢正月十三是牛王菩萨出府的日子,两付楼轿,供奉着老佛爷和牛王菩萨像以及(梁黄宝忏经)全付銮驾,彩旗相伴,多班秧歌跟随,从华严寺出发前往主办村的沿途,百姓自愿在路旁跪迎,烧香烧纸放鞭炮,人们向楼轿磕头,楼轿也向群众回礼。一路前行,一路闹腾,阵势浩大,香烟缭绕,互动的场面十分热闹,感人!到达主办村搭建的临时佛堂后,迎佛安神,佛堂内的摆设器物,30余幅水陆画像都精致美观。
上贡品称之为蒸、炉、炸,三堂清供,此贡品寓意深远,它内涵有:“四季”“二十四贤孝”“四十八愿”珍宝“十件”。四季二十四贤孝贡品有:柴米油盐日月茶、净水红糖香烛花、木耳芹菜金针菇、梨黄枣红瓜蒂落、丸子圪堵海带丝、玉献碗面代炉炸。“四季贡”称为春耕、夏耘、秋获、冬储。“十件珍宝”里的香、花、灯、果、水、茶、食、宝、珠、衣。更体现出了人们祈求着的人为关怀,衣食住行,幸福美好的平安生活的.向往。
“九曲”又名黄河阵图,是黄河流域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祈求美好生活的象征。牛王会的阵图有八圈九曲,十一根粧杆组成,正中央一根是天杆。顶端插黄旗一面。旗面上写着“天辰之星神灯360盏祝福”,其余360杆,杆顶点灯,象征着人间360天,阵图内敬奉着三圣姑神位。五方星旗之位(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南方丙丁火、中方戊己土)九星神位。(罗侯、计都、玄武、朱雀、金、木、水、火、土)九曲之处火塔九处。阵外还供有三皇三官神位,说是保护九曲阵的执勤神。游人说:“来此一转,一路顺风,四季平安”。真是一轮明月千家乐,九曲黄河万盏灯。
大塔是随牛王会的纸粘佛塔,它是镇寺镇坛之宝,塔内供奉着南舞多宝三佛之神位。它的制作材料是麻纸、竹圈、塔杆、染料等组合而成,361张纸围粘,悬挂在三丈六尺一的高杆,形状似塔,有十三层叠,塔址要选择在地势优越的高山,与九曲阵图幡场俯瞰相望互为相应。夜间是七彩光环、流光四溢。
幡场栽有二十四根高杆,中间一根特高,设有香案,置放佛祖铜像,面前的鎏金铜鼎香烟不断,和尚手拿钵盂敲打,口中诵经、疏文十道(十地菩萨令)笙管唢呐齐奏,在音乐声中人们随后簇拥着转着每根幡杆,一步一步、一圈一圈、反反复复,以坦然的诚心祈菩萨保佑五谷丰登、合社平安。
跑马放赦,就是把本会每一位村民的赦单放出“大赦轮回之重极三光不照之区”。叩求人畜平安、丰穗大吉。每逢正月十四日晚由专人通宵达旦拟写赦书,书写时其他闲杂人等不得入内,更不能窥视,写好后囊装密封。正月十五午前由僧人骑马,背着装好的赦书囊包进入幡场,和尚骑马放箭,疾驰全庄一圈后,宣读赦书。赦书有令:“轻其余犯罪歹行,益蜀免三世邪恶”。凡地府冥司、人家坎烟。七情六识。五欲四空、三恶诸均迷途知返、前嫌永弃、赐其以包容、宽恕谏言之律令。此拟古之作,行诛有赦,教育人们莫问得失,但求永安,引导人们向往着和平。沟通、随和、至爱的平等和谐社会。
★ 世界民族之声课件
★ 古尔邦节作文
【古尔邦节节日常识(合集12篇)】相关文章:
古尔邦节小学300字作文2023-10-24
古尔邦节活动简报2022-05-07
古尔邦节的来历说明2022-11-26
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2023-12-24
回族节日的作文2022-05-08
新疆说明文作文2022-08-12
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2023-01-12
少数民族节日风俗作文2023-08-16
七夕节来历说明作文2022-09-13
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2022-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