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地方高校保卫部门档案管理工作问题与思考

时间:2022-04-30 00:59:0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北极星”为你分享6篇“当前地方高校保卫部门档案管理工作问题与思考”,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当前地方高校保卫部门档案管理工作问题与思考

篇1:当前地方高校保卫部门档案管理工作问题与思考

当前地方高校保卫部门档案管理工作问题与思考

保卫部门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善的保卫档案工作对于推进高校育人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当前,由于地方高校保卫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积极探索保卫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作 者:徐群英  作者单位:五邑大学保卫处,广东,江门,529020 刊 名:黑龙江史志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HIZHI 年,卷(期): “”(7) 分类号:G27 关键词:地方高校   保卫部门   档案管理  

篇2:对当前地方财政突出问题的若干思考

对当前地方财政突出问题的若干思考

实施分税制财税体制以来,各级财政收支得到了较快的增长,为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但是,地方财政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然不少,主要表现在收入增长乏力、支出使用低效、资金分配不公、财政体制不顺等方面,应引起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的足够重视。

问题之一:财源萎缩,财政收入增长乏力

受宏观经济运行不畅、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目前湖南省地方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原有的财源趋于萎缩,新的财源成长缓慢。从产业结构看,湖南省一产业GDP所占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O个百分点,二产业GDP所占比重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个百分点。从行业来看,目前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效益型主导产业群尚未形成,作为省五大支柱行业的冶金、机械电子、建材、化工、食品加工行业并未起到“支柱”作用,其缴纳的“两税”总额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财政收入的增长越来越依赖于属于“夕阳产业”的卷烟工业的增长。卷烟“两税”占上划中央“两税”的51.75%。剔除卷烟税收后,全省“两税”实际上是负增长。而卷烟税中80%属消费税,是中央财政收入,形不成地方可用财力。同时,由于税收执法约束不严,导致税收“虚增”现象严重。一些地方为了片面追求财政收入上台阶,采取所谓预缴、空转等手段做大“蛋糕”;有的地方无视税法的严肃性,按人口数量、土地面积摊派有关税收;有的地方由于税收征管漏洞很多且手段滞后,存在着大量的征管死角。这些现象造成了新的税负不公,不但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机制,而且造成了财政收入的严重流失。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财政收入增长乏力,收入总量小,人均水平低。1995-19,省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1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46个百分点。

问题之二:监管不严,财政资金使用低效

近些年来财政分配职能被部门肢解的现象十分严重。一些职能部门凭借其行政权力,在国家税收之外收取各种收费和基金,数额巨大。如年,湖南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基金就达147.6亿元,相当于同期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94.2%。这部分资金名义上是国家财政性资金,而实际上归部门所有,政府难以调控,财政无权分配,游离于国家预算之外,既扰乱了国民经济分配秩序,又侵蚀税基,削弱了财政调控职能,同时还增加了企业和人民的负担。另一方面,在进行财政预算资金分配时,财政不得不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一惯做法,将相当一部分数额资金切块给各部门,名义上是财政和业务主管部门两家共管,实际上是主管部门自主安排使用,造成财力在预算安排之前就已被瓜分得所剩无几。政府在决定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资方向时,往往被部门意志和利益左右,难以突出政府支出的宏观目标,政府领导疲于充当各种“调解人”角色,致使行政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在财政入不敷出的同时,一些单位违规使用财政资金、铺张浪费甚至贪污挪用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一是在财政资金的分配上,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和操作尺度,支出预算的随意性强,造成单位之间严重的苦乐不均,为挥霍浪费、损公肥私、重复购置等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二是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缺乏跟踪管理和有效监督,钱支出去了是否专款专用很少过问,一些大额专项资金大都没有按项目实行封闭式管理,挤占、挪用现象比较严重。归根结底,是由于现行财政支出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导致财政资金比较效益不高,损失浪费严重。

问题之三:包揽过多,财政供给范围和标准不规范

目前,我国尚处于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财政资金的分配还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财政包揽过多,供给范围过宽,不该管的管了不少,该管的却没有管住。如对绝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实行大包大揽式的吃“皇粮”,导致这几年行政事业机构和财政供养人员恶性膨胀,财政收入的增长大大滞后于财政供养人员的增长,地方财政只能保吃饭,很少有钱进行经济建设。财政支出用于吃饭的部分已接近75%,有的已占80%以上,个别财政特别困难的县市,将全部财政收入用来发工资还不够。而国家财政必保的支出,如加大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等却难以得到应有的保障。可以说,目前的国家财政正处于一种该退出的领域难以退出,该保证的领域却保不住的艰难境地,因而政府调节经济的能力十分脆弱,集中资金办大事难以兑现。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是十分危险的。

问题之四:体制不顺,基层财政自求平衡难度大

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自1994年实施以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地方各级政府理财的积极性,但从地方的'角度看,国家在中央与地方的财力和财权分配上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挫伤了地方的积极性。近几年来,中央对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作了适当的调整,虽然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国家将原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地质、煤炭企业和部分大专院校下放地方管理,将石油化工企业上划中央管理等等,这种“上划下放”的做法,使地方感到十分为难。仅以煤炭企业下放为例,去年,中央下放湖南省煤炭企业18户,下放职工及离退休人员达141953人,虽然中央给了一些补助,但在职工再就业、离退休人员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方面给地方带来了很多困难和问题,将长期成为地方财政的沉重包袱。又如,增值税是我国的一个大税种,目前约占全部税收的40%,而现行体制的分享比例是中央75%,地方25%。特别是随着增值税征收范围的扩大,原来本属地方的税种(如交通运输行业的营业税)也将大部分划归中央。分税制财政体制在建立中央、地方税收体系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但在许多方面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除营业税是地方的主体税种外,其他大多属于零星的小税种,而且各税种之间缺乏内在互补性,导致地方财政收入不够稳定。特别是地方税的立法权和绝大多数地方税的减免权都集中在中央,很难准确反映各地千差万别的经济状况和税源情况,地方政府难以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同时,乡镇财税机构的设置也不配套,财政所按行政区划设置、一乡(镇)一所,而税务部门则按经济区划设置,尤其是乡镇地税干部偏少、税收零星分散,加之管理体制不顺,工作上很不协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财政收入的正常征收入库。

当前地方财政面临的这些问题,是计划经济体制遗留和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积累而成的。解决问题只能依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加强法治、完善体制、强化机制着手,加大改革力度,提高理财水平。

一、加强法治,坚持依法理财。在培植财源上,政府财政部门要通过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采取财政贴息等间接投入的方式,吸引社会各方面的闲置资金投向经济建设,形成立体、多元、高效、连环的财源体系。在收入征管上,要按照现行的财政、税收法规,依法、依率按实计征,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于预,把减免税控制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严禁收人情税、关系税,严格实行征、管、查三分离的征管办法。同时,要将乡镇税务机构与财政机构配套设置,结合机构改革适当充实税务人员,实行择优聘用,优胜劣汰。要加快税费改革的步伐,进一步规范收费、收税行为,减轻社会及企业的不合理负担。在支出监管上,严格按《预算法》办事,把支出预算的执行置于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审计部门的监督之下,在规范财政资金分配行为的基础上,强化人员编制管理,推行人员工资统发制度,实行财政支出使用跟踪问效,对使用

不当甚至贪污挪用的现象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同时,全面推行收费征管体制和综合财政预算改革,强化收费、基金和各种预算外资金的管理,逐步把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实行统筹使用、综合平衡。

二、完善体制,理顺分配关系。体制问题是财政分配的核心问题,也是调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理财积极性的关键所在。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中央对地方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科学合理地界定各级财政的收支范围,适当提高共享税的地方分成比例,中央返还比例要根据各省的实际情况确定,提高对财政困难省份的返还比例,尽可能减少中央直接管理(垂直管理)的企业和单位,体制一经确定,应保持一定时期的相对稳定。二是新开增支口子要充分考虑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对地方确实无法承担的新增支出,中央要给予全额或部分补助,或者推迟出台新增支出政策。三是要高度重视县乡(镇)财政体制的完善,切实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尽快确立能充分调动县乡(镇)两个积极性的财政管理体制。特别是要坚持财权与事权相统一、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真正做到乡财乡理、乡事乡办,巩固和加强基层政权,确保长治久安。四是建立偿债准备金和风险基金,强化消赤减债责任制,努力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坚决防止新赤字新债务的再度发生。

三、强化机制,提高理财水平。良好的管理机制是政府财政稳健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一是要建立财税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竞争机制。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实行选贤任能、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定期交流。二是健全财政收支预算的约束机制。要细化预算编制,规范预算管理。财政收支预算一经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征收机关必须依法征收,及时入库;用款单位必须控制使用,不得超支。三是完善财政收支管理的监督机制。各级人大、审计、财政等部门对财政收入的征管和财政支出的安排使用有权实行全过程的监督。对收入混库、截留、漏征等违纪现象,要视情况和违纪情节,依法分别追究纳税人、征收机关。经办银行等责任单位领导人和责任人的行政与法律责任。预算拨款单位购买大宗设备器材和劳务,必须按照政府采购办法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对挪用、贪污、浪费财政资金的行为,必须严肃查处。四是要强化财税管理工作的责任制。财税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要对自己所担负的工作承担全部责任,对于工作严重失职、决策严重失误等渎职行为,要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坚决克服干好干坏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的不良现象。以灵活的机制、健全的制度、改革的办法和严格的管理,促进政府理财水平的不断提高。

篇3:当前劳动关系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当前劳动关系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最近一个时期,我们围绕如何规范社会劳动关系,从根本上代表和维护好最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问题,进行了一些工作调研。从基层情况看,劳动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状况不容忽视,建立和规范劳动关系是依法维护广大劳动者的根本利益、促进生产力健康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一、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1986年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至1995年国家颁布《劳动法》,并把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作为建立法制化劳动关系的基础,我国的劳动用工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劳动关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已经基本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劳动关系。但是随着所有制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个体、私营、外资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劳动关系和劳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日渐突出,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比较严重。从我们的调查看,主要有以下五类问题:第一类问题,欺诈劳动者,使从业人员落入“职业陷阱”。主要表现是,进门前欺骗,进门后讹诈。一些工作限苦、报酬又很低的用人单位,故意欺骗劳动者,以舒适的工作环境、优厚的工资报酬引诱从业人员上当;一些非法职业介绍机构更是以推荐工作为名,暴力索取登记费、报名费等;还有一些“用人单位”与非法职业介绍机构勾结,以招工为名,采取各种手段坑蒙拐骗求职人员,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从录用职工后的违法行为看,不少用人单位违法违规,强行向职工收取押金、保证金、培训费、集资款、服装费等,不交费就走人。有的用人单位竟然把违法收费作为生财之道。第二类问题,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一是相当一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不办理用工手续,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从对全县各类企业进行的用工情况检查看,劳动合同签订率不高。二是部分国有集体老企业、困难企业,对放长假、两不找、长期在外、长休病假等人员,合同到期既不终止又不续订。三是一些改制企业没有及时与职工变更或续订、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关系不理顺,留下许多隐患。这些问题的存在,受害者往往是职工个人。第三类问题,扭曲工资分配制度,侵害了职工的`劳动报酬权利。主要是拖欠克扣工资、故意降低工资和实物抵工资问题。比如,相当一部分国有集体企业由于种种原因长期欠发职工工资;部分改制企业借所谓的“按资分配”,压低职工工资,职工敢怒不敢言,否则就有下岗的可能;有的企业借最低工资标准,想方设法降低职工工资待遇;还有的违反工资支付规定,变相以实物抵工资,强制职工承包销售本企业的滞销产品,按销售产品的比例提取工资,职工实际上提不到工资。绝大部分个体私营企业实行口头的协议工资,说多少或给多少完全凭业主的意愿,一些业主千方百计榨取员工的血汗钱。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职工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还引发了大量劳动争议案件和一些暴力刑事案件。第四类问题,不缴纳社会保险费,损害职工的长远利益。部分国有、集体和外商投资企业欠缴职工的社会保险费;参保企业中,有的为职工办理养老保险,不办理失业、医疗保险;有些用人单位以“试用”为借口,长期拖延办理职工社会保险;在参保缴费单位中,还存在压低缴费基数、瞒报少缴等问题。个体私营企业情况更为严重,绝大多数没有为从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第五类问题,不落实基本劳动标准,侵犯职工的人身权利。主要问题是延长工时和提高劳动定额。从工时问题看,一些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的企业,只有集中工作,没有集中休息。有的甚至认为实行综合工时就可以不受限制地随意延长工时。不少个体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和部分国有集体企业特别是�|帽、服装加工企业,大幅度提高劳动定额,迫使职工加班加点。更有一些个体私营企业强迫职工无偿加班加点,稍有不从就被辱骂、拘禁、殴打。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体制和制度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职工劳动管理的法律法规基本上是针对国有和县以上集体企业,很少涉及个体私营经济,也不涉及事业单位,在他们那里,劳动关系及劳动合同的观念比较淡漠。二是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特别是个体私营业主和改制企业的承包人错误地认为,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可以不受《劳动法》的约束,不受劳动合同的制约,不必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既能随意用工,又降低了用工成本。三是国家有关法律不健全,劳

篇4:当前司法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当前司法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去年以来,我县全面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为切实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县人大常委会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于年月份和月份,先后两次组织检查组对公、检、法、司机关以及其下属的所、队、庭、室的办案工作进行检查督促,通过听取汇报、查看案卷、召开座谈会、走访有关人员等形式,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当前司法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就如何促进公正司法进行了积极探讨。

一、司法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县司法部门面对新的形势,能从各自的工作出发,健全内部监督机制、约束机制,狠抓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积极推进自身的改革,使得公民的合法权益基本得到保障。县公安机关通过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在制止、预防和严厉打击犯罪的同时,建立健全办案责任制、错案追究制等内部监督机制,防止在执法中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防止超期羁押和刑讯逼供等问题发生;县人民法院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一主题,积极推进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审判方式改革和执行工作改革,努力构筑“铁案工程”;县人民检察院以“严打”整治斗争、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龙头,在“突出打击重点,强化检察职能,促进严格执法,推动全面发展”等四个方面取得进展,查办职务犯罪取得成效,办理严打案件的数量、质量、效率均有所提高,司法局及基层司法所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开展普法宣传,调解纠纷,化解了大量矛盾。目前,我县基本形成了学法、守法、用法,打击违法犯罪,宏扬社会正义的法制环境。

二、存在问题

⒈一些案件久拖不决。个别司法单位对公民的报案求助推诿拖拉,不及时深入侦查,或侦而不结,或伤情鉴定耗费时日,致使群众告状无门。

⒉办案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个别办案人员工作态度蛮横、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甚至办人情案。

⒊一些案件侦查工作不到位。年~月份,公安机关向检察机关报送刑事案件中,由于主客观原因侦查不全面、证据不足,被退回补充侦查件人,撤回件人。

⒋取保候审工作存在漏洞。取保候审案件的续侦、续办工作比较薄弱,取保侯审人员较多,“人保”与“财保”问题在案卷中没有体现,保证金未全部统一交付管理,对犯罪嫌疑人决定取保侯审的集体研究意见在卷宗上没有体现,甚至有个别案件的取保侯审人未在决定书上签名。

⒌暂扣款、退脏款处理不清楚、不及时。有的在操作上区分不清,有的去向情况在卷宗上不明确,有的未随案件做及时处理。

⒍执行难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些生效的判决难以执行,法院的判决成了“法律白条”,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护,一定程度上动摇公民寻求司法保护的信心。

⒎诉讼成本高,公民打不起官司的现象仍然存在。公民到法院起诉,除了要预交诉讼费外,还需支付一笔数额不小的律师代理费以及其他开支,经济负担重,耗时又耗费,一部分法律知识匮乏、经济实力差的弱势群体,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常常放弃诉讼,而采取上访、以恶制恶等方式去讨回公道。

⒏个别案件存在以罚代刑的现象,损害了司法机关的形象和当事人利益。

三、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⒈司法部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没有有效启动起来,外部监督制约乏力。当前司法部门基本都建立了执法责任制、错案追究制,以及案件评查制度、执法人员诫勉制度、首问责任制、执法活动公开和监督制度等一系列保证严格执法的内部监督制约制度。这是司法工作的一大进步,但是,已建立的监督制度并没有很好地执行,存在只查纠错案而少追究个人责任,只追究重大违法违纪问题而放任一般问题等不正常现象。

⒉个别司法人员素质不高,公正司法的.观念不强,缺乏证据意识、程序意识、时效意识,办案拖拖拉拉,粗枝大叶,责任心不强,甚至存在“不给好处不办案,给了好处乱办案”的现象,办案质量低。

⒊公民的法律知识水平还较低,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有限。一些公民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不知如何举证、举哪些证。有的公民在自身合法权益受侵害时,不知如何提起诉讼,或慑于对方权势而不敢诉讼。

⒋权力干预,冲击司法独立。一些部门领导从本位主义出发,或从个人利益出发,对司法行为进行不正当的干预,有的案件刚着手,说情电话、领导条子就接踵而来,影响了司法机关严格依法办事。

⒌由于办案经费有限,制约了对一些案件的续侦、续办工作,导致结案率不高。

四、对策、建议

依法办案、公正司法是广大群众对司法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公民合法权利的重要保障。上述问题不仅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影响了广大公民的根本利益,也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司法部门的努力探索和实践,也需要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公民的积极参与。

⒈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司法部门掌握着定罪科刑、财产予夺大权,司法人员工作上出现差错,就会在社会上造成很大影响。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必须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要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使广大司法人员充分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为人民掌权就应该要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人民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为衡量标准,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从思想上弄清“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二要加强司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摆脱特权思想,增强打击邪恶、维护社会正义的浩然正气。三要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通过加强对宪法、法律、法规的深入学习,特别是对程序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的学习,提高依法办案意识和执法水平,提高办案质量。

⒉进一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一方面,要将普法工作深入农村,抓好基层法制建设,让人民群众学法、懂法、守法,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利用法律法规颁布实施日、纪念日以及结合党政中心工作,通过法律知识讲座、竞赛、法制宣传栏等传媒和手段,推进普法工作深入开展;司法部门要结合具体案例,以案释法,达到办理一案,警示一方的效果。另一方面,要提高干部队伍的法律和政策水平,特别是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水平,预防和减少渎职侵权、滥用权力、干预案件办理等行为的发生。

⒊建立健全和落实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推行“两制”是维护法律尊严,推进依法治县进程的重要步骤,是遏制司法腐败的有效措施。它是将执法活动与相关责任联系起来,通过行使职权和责任承担一体化,在机关内部建立起对执法活动的一种内部监督机制。“两制”的落实,能比较明显地解决“分工不清、责任不明、违法不究”的问题。通过执法主体层层分解制订执法责任,使每部法律直至每项条款都落实到具体执法人员,增强执法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司法人员特别是部门领导在思想上要进一步提高对落实“两制”重要性的认识,把落实“两制”作为推进依法办案、公正司法的切入点,切实采取措施,明确执法主体、执法责任、执法程序、执法行为,做到以制度管好人,以制度促办案,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⒋强化人大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对公、检、法、司办案工作开展监督,是宪法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①要改进案件督查方式,加大案件督查力度,使人大对司法工作的检查督促经常化、制度化。②要开展个案监督,对那些社会影响较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司法机关错而不纠或纠而不正的重大典型违法案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跟踪监督。③要落实好案件报备制度。案件报备制度是县人大常委会开展司法监督的一大创新,该制度规定公、检、法三机关对个方面类案件必须每月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备,以便人大常委会及时掌握司法工作动态和热点问题,及时对司法机关开展有效监督。④要多种监督形式并举,县人大常委会除开展执法检查、听取工作汇报、工作调研外,还要采取视察、质询,必要时成立专案委员会开展监督等形式来促进司法机关依法办案、公正司法。

⒌加大案件办结力度,严格案件审查,切实保障公民诉讼权利。侦查工作应把着力点放在初始阶段,及时查处案件,收集证据,避免时过境迁,证据消失,导致案件久拖不决。执行部门要加大生效判决的执行力度,避免法院的判决成为法律白条,使判决真正成为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⒍正确使用取保候选。取保候审在侦查部门办案过程中经常使用,但要防止出现犯罪嫌疑人“保而不候”,对案件“候而不审”,甚至影响案件查处的情况。对犯罪嫌疑人提供保证人或保证金,要严格审查把关,确保案件的续侦续办,同时要加强对保证金、暂扣款物及退赃款的规范管理,谨防在这个方面出问题。

总之,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就必须一切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放过一个坏人,不冤枉一个好人”,打击邪恶,宏扬正义,努力维护我县社会安定稳定,促进经济建设健康发展,努力推进依法治县进程。

篇5:当前劳动关系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最近一个时期,我们围绕如何规范社会劳动关系,从根本上代表和维护好最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问题,进行了一些工作调研。从基层情况看,劳动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状况不容忽视,建立和规范劳动关系是依法维护广大劳动者的根本利益、促进生产力健康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一、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1986年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至1995年国家颁布《劳动法》,并把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作为建立法制化劳动关系的基础,我国的劳动用工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劳动关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已经基本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劳动关系。但是随着所有制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个体、私营、外资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劳动关系和劳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日渐突出,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比较严重。从我们的调查看,主要有以下五类问题:

第一类问题,欺诈劳动者,使从业人员落入“职业陷阱”。主要表现是,进门前欺骗,进门后讹诈。一些工作限苦、报酬又很低的用人单位,故意欺骗劳动者,以舒适的工作环境、优厚的工资报酬引诱从业人员上当;一些非法职业介绍机构更是以推荐工作为名,暴力索取登记费、报名费等;还有一些“用人单位”与非法职业介绍机构勾结,以招工为名,采取各种手段坑蒙拐骗求职人员,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从录用职工后的违法行为看,不少用人单位违法违规,强行向职工收取押金、保证金、培训费、集资款、服装费等,不交费就走人。有的用人单位竟然把违法收费作为生财之道。

第二类问题,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一是相当一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不办理用工手续,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从对全县各类企业进行的用工情况检查看,劳动合同签订率不高。二是部分国有集体老企业、困难企业,对放长假、两不找、长期在外、长休病假等人员,合同到期既不终止又不续订。三是一些改制企业没有及时与职工变更或续订、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关系不理顺,留下许多隐患。这些问题的存在,受害者往往是职工个人。

第三类问题,扭曲工资分配制度,侵害了职工的劳动报酬权利。主要是拖欠克扣工资、故意降低工资和实物抵工资问题。比如,相当一部分国有集体企业由于种种原因长期欠发职工工资;部分改制企业借所谓的“按资分配”,压低职工工资,职工敢怒不敢言,否则就有下岗的可能;有的企业借最低工资标准,想方设法降低职工工资待遇;还有的违反工资支付规定,变相以实物抵工资,强制职工承包销售本企业的滞销产品,按销售产品的比例提取工资,职工实际上提不到工资。绝大部分个体私营企业实行口头的协议工资,说多少或给多少完全凭业主的意愿,一些业主千方百计榨取员工的血汗钱。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职工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还引发了大量劳动争议案件和一些暴力刑事案件。

第四类问题,不缴纳社会保险费,损害职工的长远利益。部分国有、集体和外商投资企业欠缴职工的社会保险费;参保企业中,有的为职工办理养老保险,不办理失业、医疗保险;有些用人单位以“试用”为借口,长期拖延办理职工社会保险;在参保缴费单位中,还存在压低缴费基数、瞒报少缴等问题。个体私营企业情况更为严重,绝大多数没有为从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

第五类问题,不落实基本劳动标准,侵犯职工的人身权利。主要问题是延长工时和提高劳动定额。从工时问题看,一些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的企业,只有集中工作,没有集中休息。有的甚至认为实行综合工时就可以不受限制地随意延长工时。不少个体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和部分国有集体企业特别是�|帽、服装加工企业,大幅度提高劳动定额,迫使职工加班加点。更有一些个体私营企业强迫职工无偿加班加点,稍有不从就被辱骂、拘禁、殴打。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体制和制度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职工劳动管理的法律法规基本上是针对国有和县以上集体企业,很少涉及个体私营经济,也不涉及事业单位,在他们那里,劳动关系及劳动合同的观念比较淡漠。二是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特别是个体私营业主和改制企业的承包人错误地认为,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可以不受《劳动法》的约束,不受劳动合同的制约,不必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既能随意用工,又降低了用工成本。三是国家有关法律不健全,劳动保障部门依法治理的刚性不足,管理不到位。四是个别地方没有摆正发展地方经济与搞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关系,对依法征缴企业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的社会保险费,存有影响投资环境的偏见。五是一些劳动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有的认为老板多给点钱就行,签不签订劳动合同、缴不缴社会保险无所谓,等等。纠正这些问题,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维护最广大劳动者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强化治理措施。

二、调整和规范劳动关系的思考

针对当前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今后一个时期,围绕建立和规范各类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要紧紧抓住实施劳动合同制度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问题,着力从四个方面构建劳动关系监控调节机制。

第一,建立法制保障机制,为劳动关系的建立与调整提供法律保障。需要配套强化立法、执法、普法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加快劳动关系的立法步伐。尽快出台促进就业法、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以及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使劳动关系的建立和调整真正实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要强化劳动关系的执法规范。加大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坚持日常检查和集中检查、一般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保证《劳动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和基本标准得以全面落实。三要增强劳动关系双方的法律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形式,提高劳动者和企业经营者的法律素质,使之懂法、守法、依法办事。

第二,建立多层协调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首先,要搞好政府对劳动关系的宏观调控。要针对不同时期社会劳动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和制订有关政策,引导和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其次,要建立多层次的劳动关系三方面协调机制,由政府、企业、工会三方代表,就涉及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政策、重大问题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和协商,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同时要配套建立好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处理机制。在各类用人单位建立健全由企业代表、工会代表、职工代表构成的三方调解委员会,及时化解内部劳资纠纷。再次,完善以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为核心的企业劳动关系自我调节机制。劳动关系双方要有固定的协商代表;制定切实可行的协商制度,包括协商的原则、时间、内容、程序等,凡是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的事项,都要通过集体协商的办法来解决。

第三,建立监督管理机制,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一方面,推动健全内部监督组织。在各类用人单位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具有一定规模的私营企业,建立职工工会组织,充分发挥其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作用,把影响劳动关系的不利因素化解在基层。另一方面,实施必要的政府行政干预。特别要在涉及广大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最低工资制度、工时制度、休息休假、特殊劳动保护者权益的各类问题。同时对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上访、罢工事件等,要超前进行政府行政介入和干预,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第四,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形成依法规范劳动关系整体合力。一是劳动保障部门要把好“政府导向关”。要结合本地实际的政策措施。当前要针对企业改制、“事改企”出现的新情况,及时对劳动合同的变更、续订、终止、解除等问题加以理顺。二是工商管理部门要配合把好“注册登记关”。在审核经营资格,审办、审验营业执照中,把经营单位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用工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办理了社会保险,作为审核把关的重要条件。三是公安部门把好“户口迁移关”。重点是配合搞好对外来劳务人员的管理。凡没有办理用工登记手续、不签订劳动合同的,视为无业人员或非法务工,一律不办理暂住户口,这也是维护劳动者法定权益的需要。四是各级工会要把好“网络维权关”。一方面要健全网络,大力推动用人单位特别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私营企业依法建立工会组织;另一方面要真正发挥工会作用,监督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总之要通过整体的联动管理机制,使广大劳动者无论在哪里从业、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能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从而使社会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实现长治久安。

篇6:高校学籍档案管理问题的思考论文

高校学籍档案管理问题的思考论文

摘要:高校的学籍档案是学生档案的重要一部分,对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记录了学生在高校生活经历。然而,当前,我国的学籍档案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主要对高校学籍档案管理问题进行思考,并且提出合理的措施加以改进以及完善。

引言

学籍档案是学生入学到离开学校的具有参考价值的重要资料,学籍档案包括学生的健康记录表、毕业登记表、体育合格表等,并且记载了学生在高校的学科方面表现以及实践活动表现等,是学校对学生实行管理的重要手段。不仅如此,学籍档案也是毕业生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的重要资料。因此,应当加强对学籍档案管理,针对当前学校学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解决。

1学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大学的学籍档案管理存在比较多的问题,首先,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以及系统性的管理。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从而导致相关人员在工作中不够用心以及管理缺乏严谨性。其次,档案的内容贫乏空洞。难以全面以及真实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籍档案是学生的重要资料,应当将学生的情况全面以及真实反映出来,然而,当前学籍档案基本上千篇 一律,没有真实反映出学生的特点。再次,档案缺乏完整性,当前的学籍档案缺乏完整性,填写学生档案的时候,用圆珠笔或者铅笔填写,从而导致字迹模糊,难以辨识。不仅如此,在填写过程中敷衍了事,很多重要事件没有填写。最后,缺乏后续管理工作,并且妥善保管以及开发。比如,由于保管力度不够,导致学生的档案丢失等问题。此外,档案管理部门对学籍档案缺乏深刻认识,往往只是收集以及整理档案,并没有深入了解档案管理的意义,没有促使学籍档案在教学管理以及学生就业上发挥重要作用。

2学籍档案管理水平不高的原因

2.1领导缺乏重视领导对学籍档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领导缺乏重视,导致管理缺乏规范性。目前,我国的学校缺少专门学籍档案管理的部门以及专项固定经费,此外,学校领导对学籍档案缺乏必要重视,从而导致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困难重重。档案的作用本身具有隐性、潜在性以及滞后性的特点,这也是领导对学籍档案管理缺乏高度重视的原因。换句话说,学籍档案管理的效益是长期以及潜在的,从而导致领导对此缺乏重视,进而导致当前的学籍管理水平较低。

2.2管理人员素质低以及管理模式落后当前,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素质偏低。管理人员呈现老龄化的特点,其中,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低是当前档案管理水平不高的重要的原因。此外,学籍档案管理信息量大、管理任务重,难以构建全面完整的学籍档案。此外,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严重阻碍了当前的学籍档案管理向前发展。此外,管理模式以及观念等比较落后,随着当前的学生认识以及高校扩张,传统管理模式无法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3学籍档案管理的主要特点以及作用

3.1学籍档案管理特点第一,学籍档案管理具有区别性,由于学籍档案管理属于人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对在校期间的学生进行统一管理以及考核,并且将考核信息等制作成为具有参考价值以及保存意义的文件,这是和传统人事档案的区别之处。第二,周期性,学籍档案需要在大学保存4年之久,并且对学生的在校表现等加以记录,比如,每一年的体育成绩、各科考试成绩等。第三,广泛性,学籍档案不但包含学生的各科成绩,而且反映出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表现以及学习态度,是对学生的全面介绍,因此,具有广泛性的特点。第四,分散性,一方面是信息来源比较分散,学籍的档案材料分散于学校不同的部门。比如毕业材料在教务处,党组织材料在党委组织部门,录取名册以及奖惩材料在学生处等;另一方面是时间比较分散。学籍材料形成需要大量时间,从新生入学到学生毕业需要几年时间进行管理,材料也十分分散,如果不仔细管理很容易丢失。第五,保密性,由于学籍档案的内容包括学生姓名、生日、地址、社会关系、照片等,这些内容都属于学生们的个人隐私,应当进行妥善的保管,并且防止泄密,从而避免被不法分子所利用。相关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强化保密意识以及改善保密方式,确保学籍档案的安全性。

3.2学籍档案管理的作用学籍档案管理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学籍档案和学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通过学籍档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及激励,从而对学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学籍是学生进入社会的重要文件,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都记录在学籍档案之中,通过学籍档案,方面对学生进行管理,从而保障学校的学习风气。第三,为学生就业服务,通常来讲,用人单位衡量学生素质以及能力的标准之一是学籍档案,因此,优质以及完整的学籍档案方便用人单位尽可能了解毕业生的个性以及特长。此外,学籍档案管理可以作为学校评价自身办学水平的重要参考资料。通常来讲,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并且促使学生快速毕业,是评价一个学校办学水准高低的.重要指标。学籍档案,可以真实反映出学校的生源、专业冷热程度、毕业方向以及毕业生特点等。通过学籍管理,可以反映学校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质量。对学籍档案进行管控,可以优化学校的课程以及专业设置,从而促使人才得到有效培养以及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

4强化当前高校学籍管理的措施

4.1领导高度重视学籍档案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重要部分,并且直接反映高校的管理水平,因此,应当对学籍档案管理引起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保密性以及政策性的特点,因此,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学习相关政策以及认识到档案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籍档案管理意识。首先,应当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工作,促使其深入了解档案管理的意识,从而在思想层面上认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学校领导应当强化队伍建设,优化工作人员队伍。其次,应当加大对资金的投入力度,学籍档案不仅任务量大而且时间延续较长,这就要求场地大以及设备完善,学校方面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从而保障档案工作顺利完成。最后,优化管理团队,应当构建档案管理的相关不能,并且部门明确职责,保障学籍档案工作顺利开展。此外,学校的领导应当改变工作方式,并且把学籍管理工作作为重点任务。在开学的时候,由校领导出面,宣传学籍档案的重要性。不仅如此,学校应当开发档案的信息资源价值,整理学籍档案的潜在性信息,实施对人才的个性化培养。

4.2规范档案管理制度学籍档案管理工作需要科学、完整以及规范的制度加以保障。其中,学籍管理应当制定技术标准、基础标准以及程序标准等,从而保障相关管理人员在收集、归档整理。管理传递以及核对检查过程中建立相应的制度,并且明确各个员工的具体职责,促使学籍档案的管理工作更为科学以及规范。各个部门之间明确自身责任以及义务,并且相互合作,改变档案管理各自为政局面。此外,做好学籍保存工作,对于学生的学籍信息,不应当随意进行更改。

4.3加强人员培训以及队伍建设学籍管理工作由于具有比较强的服务性、政策性等,随着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应当强化对相关档案管理人员培训。首先,在思想上,应当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的作风正派,对于不正当要求应当予以回避以及对违法乱纪现象应当进行严肃的批评。其次,在业务上,由于学籍管理具有比较强的业务性,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熟悉工作流程,完善自身的业务水平,促使管理工作走向成熟化、高效化以及规范化。最后,在服务上,应当提升学籍管理的服务性。做到不摆架子以及服务热情,对学生的要求应当做到尽量满足。此外,在法律上,应当严格保密学籍档案信息,由于档案关系到学生隐私,相关管理人员不能私自泄漏学籍档案信息以及保障学籍档案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

4.4建立学籍档案网络系统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规范以及完善的网络系统,对于提高学籍档案管理效率以及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构建网络学籍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基本信息模块、成绩模块、信息管理模块等内容。此外,可以通过教育部以及招生部门的系统导入相关资料,简化工程流程以及节约人力成本,并且提升工作的效率。此外,学籍管理系统可以在网络上实现共享,从而方便学校以及学生查询相关学籍资料。

5结语

高校的学籍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人员应当对学籍管理引起高度重视并且进行深入研究。针对当前学籍档案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应当积极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比如,缺乏领导高度重视以及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完善,高度重视学籍管理、规范档案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以及队伍建设、建立学籍档案网络系统等。

石油业物管水平完善途径论文

高校理工科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安全保卫工作自查报告

供销大厦安全保卫工作汇报材料

航天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论文

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大学生安全教育研究论文

高校职业规划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形势下应注意培养提高办公室人员的综合素质

保卫科长的年终述职报告

当前地方高校保卫部门档案管理工作问题与思考
《当前地方高校保卫部门档案管理工作问题与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当前地方高校保卫部门档案管理工作问题与思考(精选6篇)】相关文章: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总结2023-04-03

保卫科科长的工作总结2023-05-14

三友保卫述职报告范文2022-09-19

安全教育研究论文2023-10-20

学校保卫处个人工作总结2022-10-23

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2023-07-18

保卫处个人年度总结2022-07-21

保卫处工作总结2022-10-21

秋季保卫处工作总结2023-02-19

春节安全保卫工作倡议书2023-04-2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