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网练习题(推荐4篇)由网友“FUEL”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经纬网练习题,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经纬网的练习题节选
关于经纬网的练习题节选
一、经纬网认识
1、与120°E经线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是:( )
A.0° B.120°W C.60°W D.60°E
2、在地球表面,纬度30°、经度110°的地方一共有( )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
3、某海上救援队收到一远洋捕捞船的'求救信号,
得知轮船遇难地点在(20°N,160°W)。右面经纬
图上表示遇难轮船所在位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右图回答4--6小题
4、表示南北半球分界线的是( )
A、赤道 B、本初子午线
C、极圈 D、回归线
5、能正确反映东莞市
(23°N 、114°E)地理位置的是( )
A、A B、B C、C D、D
6、图中B在A的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7、下列纬线圈中最长的一条是( )
A.80°N B.40°N C.60°S D.10°S
二、综合题
8、读右图“世界部分地区经纬网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⑴ 写出B点的经纬度 。
⑵ A点位于B点的 方向。
⑶ A点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带。
9、读下图填下表:
10、读下列经纬网图,回答:
(1)A点的经度是 ,纬度是 。
(2)C点在D点的 方向。
(3)B点位于 (东、西)半球,D点位于 (南、北)寒带
11、根据图1-4中两幅经纬网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4
(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
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各点位于东半球的有__________,位于西半球的有___________。
(3)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的有__________,位于南半球的有___________
(4)位于低纬度的是 ,位于中纬度的是 。
篇2:什么是经纬网
地理经纬度口诀
经度小于20度,全在东半球;经度大于160度,全在西半球;经度在20度和160度之间,东经度在东半球,西经度在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判断: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篇3:初中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仪?
4.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上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一、纬线和经线
活动: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的纬线)
请同学们画出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
活动: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
2.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二、纬度和经度
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学生观察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活动:展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
学生活动:让学生上台在地球仪上查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并在标示出基多市。
提问: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小结: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的纬度是90°,它们在北极和南极。
承转: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orth”的开头字母;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outh”的开头字母。
学生活动:让两位学生上台,一位学生任意指示一条纬线,请另一位在地球仪上找出纬线。
引导提问: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和科学家们的想法完全一致。我们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学生活动: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每组两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同学们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可自标明赤道的那张卡片,协助同学一起完成这个活动),站好后,每位排队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
板书:1.纬度
(l)0°纬线──赤道
(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
引导:按照我们学习纬度的方法,首先我们找到0°经线,同学们找找看0°经线在哪里?
讲述: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展示有关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图片)
学生活动:让两位学生上台标出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大概位置(注意纬度就可以了),然后通过这个地方画出0°经线(本初子午线)。
讲授:0°经线确定了,那么,按规定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字母“E”来表示,是英文东方“East”的开头字母;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用字母“W”来表示,是英文西方“West”的开头字母。我们看看它的范围是多少呢?如果先不考虑东西经,我可以沿地轴绕一圈,也就是说范围是0°~360°,但是由于我们分了东西经,所以经度的范围应该是0°~180°,经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0°经线向西和向东到180°经线经度逐渐增大。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30°、西经30°、西经150°、东经150°这几条经线;
引导:看看在你们找出的东经30°和西经150°、西经30°和东经150°这两组经线都有什么特点?它们是不是分别构成了经线圈?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一条经线和其构成一个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同学们想想看哪条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讨论并回答)
引导学生归纳:以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大部分通过的是海洋,这样就避免了把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给带来的不便。
提问:1.北纬一定在北半球,南纬一定在南半球,是否正确?
2.东经一定在东半球,西经一定在西半球,是否正确?
(学生回答)
板书: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巩固总结此课。
反馈练习:
1. 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 地球赤道周长约为 ( )
A、4万千米 B、8万千米 D、4万米 D、8万米
3. 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 )
A.60°W B、60°E C、120°W D、120°E
4. 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 )
A.180° B、0° C、160°E D、20°W
5. 赤道是 ( )
A.划分经度的起点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90°纬线
6.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 )
A. 0°和180°之间 B、20°W以西到160°EC、0°E和160°W之间 D、20°W以东到160°E
1. 关于地球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20°N未必位于北半球 B.150°E经线未必位于东半球
C.任何一个纬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D.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2. 关于经度、纬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经度越大离本初子午线越远 B.纬度越高,离赤道越近
C.的经度是360° D.180°经线以东经度越来越大的为东经
板书设计:
一、纬线和经线
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的纬线)
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二、纬度和经度
1.纬度
(l)0°纬线──赤道
(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
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3、
复习上节课内容:展示下列表格,让学生填出。
纬线(圈) | 经线(圈) | |
形状特征 | 圆圈 | 半圆 |
指示的方向 | 东西方向 | 南北方向 |
长度的分布 | 赤道是的纬线圈 | 相等 |
标度的范围 | 赤道为0°,南北两极为90° | 本初子午线为0° |
度数的变化规律 |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 |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 |
经纬度的表示法 | 北纬用N,南纬用S | 东经用E、西经用W |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 赤道划分南北两半球 | 20°W和160°E划分东西半球 |
数量特征 | 0°一90° | 0°一180° |
讲授新课:
一、利用经纬网定位
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
(可能有的学生能考虑到经纬网的知识了,让其举例说明一下,达到互帮互学的目的)
展示挂图:教材图J(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
(让学生读出A、B、C点的经纬度数。及时纠正,辅导。)
引入: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
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地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地救援?
(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不难回答)
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
(学生小组互相讨论找,达到互帮互学的目的。)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A.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S、150°W。
B.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N、125.3°E。
强化训练:
· 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 | 判断东西半球 | 判断南北半球 |
30°E、20°N | 东半球 | 北半球 |
120°W、30°S | 西半球 | 北半球 |
10°W、87°N | 东半球 | 北半球 |
160°E、45°S | 东西半球交界 | 南半球 |
· 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线度数。
(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全课:概括本节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教材第10页“复习题”3。
板书设计:
三、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
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4:初中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
■学习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通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通过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公转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公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
4.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低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5.在实验演示、观察思考、总结归纳等探究过程中,逐步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难点】
1.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低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实验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实验体会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1:用小华和小明没有白天和黑夜的幻想创境导入,让大家思考世界上有这样的地方吗?为什么?如果怎样他俩的愿望就有可能成为现实了?根据课前预习成果,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引入地球自转运动知识的学习。
导入2:朝辉夕照,日月轮回。你知道为什么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的吗?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根据课前预习成果,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引入地球自转运动知识的学习。
导入3:用不同地方、时间差异的生活图片创景导入,根据课前预习成果,小组成员讨论现象成因,引入地球自转运动知识的学习。
北京、开罗、纽约的时间为什么不同呢?
讲授新课(实验探究,归纳提升)
一、地球的自转
实验探究,观察发现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转动地球仪,观察讨论地球自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小组成员共同思考下列问题:
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
2.你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吗?
3.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小组长协调大家的观察讨论结果,记录员做好相关结论的记录工作。
老师演示、点拨提升,帮助学生认识地球自转运动的特点,并强化对地球自转方向的绘图工作。
实验探究,观察发现
小组长组织大家,继续刚才的实验,用灯泡、手电筒或蜡烛等光源照射地球仪,并按照地球自转方向转动地球仪,观察、讨论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的产生,探究这些地理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小组长协调大家的观察讨论结果,记录员做好相关结论的记录工作。
老师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演示画图、点拨提升,帮助学生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昼夜更替现象的产生、体验和分析:
昼半球、夜半球和晨昏线(圈)的关系:
晨线、昏线的判断(自转法):
各地时间差异现象的产生、体验和分析:
地方时、区时、北京时间和日界线问题:
老师在介绍地方时、区时、北京时间和日界线的相关知识时,应着重让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的时间是东早西晚;地球上同一经度的地方时间相同,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北京时间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是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日界线理论上是180°经线,实际上与其不完全重合,是新的一天的起点和旧的一天的结束,0点经线是另一条日界线,是自然存在的日界线;至于地方时、区时、北京时间和日期的具体计算问题,因为学生的知识基础还比较少一些、理论理解的难度也很大,建议初中阶段不必涉及,可以到高中阶段再去系统学习。
承转: 用日影变化的生活图片创景导入,根据课前预习成果,小组成员讨论现象成因,引入地球公转运动知识的学习。
二、地球的公转
实验探究,观察发现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用地球仪以及灯泡、手电筒或蜡烛等光源,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观察讨论地球公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
用手电筒作为光源,模拟太阳光的照射,观察光亮点(直射点)与地球仪上三条标志性纬线(赤道、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小组成员共同思考下列问题:
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
2.太阳直射点是如何在南北半球之间移动的?
3.下面两种情况中,太阳分别直射地球的什么地方?
4.观察家乡所在的地区居民楼的主卧室和阳台,通常朝哪个方向?为什么?
5.为使底层住户也能全年见到阳光,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哪一天的楼影来计算?为什么?
6.家乡所在的地区哪个季节傍晚放学的时间最早和最晚?为什么?家乡四季的景观有哪些变化?我国主要位于五带中的哪个带,这对我国有哪些好处?
小组长协调大家的观察讨论结果,记录员做好相关结论的记录工作。
老师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演示画图、点拨提升,并联系生活中的地理,帮助学生理解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移动、正午太阳高低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移动示意图:
正午太阳高低的变化:
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形成:
五带的划分:
■归纳比较,实战演练
■课后作业
上网查询不同温度带的自然景观差异以及家乡自然景观的季节变化知识,下节课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到讲台展示,小组之间互相点评和补充,获得对地球运动知识的生活体验和感悟。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讲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运动现象和运动周期,引入了“天”和“年”两个常用的计时单位。
首先,学生的特点是对本节课有所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知道一些地理现象,但是认识的不够深入,因此我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分析蕴含在生活现象背后的地理知识,学有所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七年级的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偏弱,但是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很高,具有很强的表现欲,因此我在讲课的过程中给学生更多参与的空间,更多展现学生的风采个性。
秉承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尊重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使地理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通过演示、视频、建立模型等解释原理,在学生掌握地理规律的同时,通过事例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让他们能学以致用,熟练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构建了以下教法和学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小学已学过的知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以直观的演示和观察、广泛的交流与思考,使学生将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实验演示、读图观察、分析讨论、比较归纳等方法去发现事物的周期性变化;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地理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演示、画图,实现图文转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
★ 对地理老师总结
★ 课例研修心得
【经纬网练习题(推荐4篇)】相关文章:
初一地理教学总结2022-09-23
初一地理教学工作总结2022-08-28
《地理图表的判读》的说课稿2022-06-23
七年级地理上册《经纬度》教学反思2022-05-04
湘教七年级数学教学总结2023-08-15
新课标七年级unit8教案2022-12-02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2022-08-25
美术写意地图教案2023-02-16
七年级地理教案2024-02-01
《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教学反思2023-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