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交通年度人物故事

时间:2022-07-21 09:56:2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感动交通年度人物故事(精选10篇)由网友“冰糖肥肠”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感动交通年度人物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感动交通年度人物故事

篇1:感动交通年度人物故事

北京地铁司机 廖明

事迹介绍:

廖明,北京地铁运营三分公司回龙观乘务中心的一名地铁司机,工作30多年,一直秉承“安全行车每一刻,永远追求零风险”的工作信条,安全行车100万公里无事故,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以及“国企楷模 北京榜样”等荣誉称号。

说地铁是北京的交通命脉,一点也不为过。很少有人在意,安全、便捷、准点出行背后,还有一群默默奉献的地铁司机。廖明自1985年走上地铁司机岗位至今已32年,至3月,已经安全行车超过25000小时,1500000余分钟的安全驾驶,创下了手动驾驶安全行车100万公里无事故的世界纪录。在30年的工作中,累计防止了10余起安全事故,他用最平凡的坚守,书写着一名地铁司机的骄傲。

廖明工作的13号线是北京地铁第一条全地面线路,风霜雨雪受天气影响较大,同时作为老线,需要乘务员手动驾驶。驾驶列车在13号线往返行驶一圈,需要进行64次开门、关门作业,近100次的主手柄操纵,同时行驶过程中还要密切关注网压表、风压表、综合数据显示屏以及车内各种车辆状态显示灯等十余种行车设备,并密切关注线路情况,随时处理运营过程中的车辆故障和突发事件。

安全行驶100万公里,是廖明紧握列车手柄一公里一公里跑出来的。就像他说的:“乘务员如果工作中出现一点失误,哪怕是延误运营5分钟,不管你跑了几十万公里,这个纪录就归零、从头开始了。所以,只有自己的本领过硬,责任心强,才能开得起放心车。”多少个不眠之夜,廖明总是反复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驾驶技术。多年来,廖明对列车的构造和部件非常熟悉,已经与地铁成为彼此的‘知音’,达到了‘人车合一’的境界。

从业32年以来,廖明将薪火相传,带出了不少徒弟,其中有一些已经在车组里面成了佼佼者,徒弟们大都像他一样:对地铁感情极深,业务过硬,辛劳并快乐着。

篇2:感动交通年度人物故事

爱心空姐 庄雪丹

事迹介绍:

她是今年春运伊始南航空姐“爱心抱抱”的主人公,她是全国青年文明号“木棉组”组长,她从业7年多来从未收到任何投诉,她带班的航班上从未发生过不安全不正常事件,她总结形成的“五心”“3S”工作法成为南航乘务长培养新乘务员的教程……南航空姐庄雪丹以其扎实的业务知识、温和的服务态度、美丽的职业笑容,赢得了广大旅客和同事的认可和赞誉。

“五心”“3S”是她对自己的基本要求——致力于为每一位旅客献上她的“五心”:细心、爱心、耐心、责任心、自信心,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3S”:smile微笑、smart聪敏、speed速度。凭借自己扎实、过硬的业务知识,飞行不满一年,她晋级为两舱乘务员,其灵活的工作方式和优秀的'两舱服务经历获得了众多乘务长的点赞,并把她的工作经验作为培养新乘务员的教材。在之后的工作中,庄雪丹又担任全国青年文明号“木棉组”组长。

“你放心,我不走,我会一直陪着你,你肯定不会有事的,别怕。”在深圳飞往西安的航班上,一名旅客因为害怕而呼吸急促、浑身发抖、大汗淋漓,手指蜷缩无法伸直并伴有剧烈呕吐。虽然乘务组努力安慰她,但该旅客仍然惊恐不已,紧紧拉着庄雪丹不停地说“姐姐救救我”。飞机即将降落,庄雪丹决定让其他乘务员都回原位就座,自己留下陪伴该旅客。在飞机落地前的15分钟里,庄雪丹始终保持半跪姿势,右手抱住旅客不停抚摸其后背,左手穿过其安全带尽量固定住自己并不停轻声安慰她。这一幕被同机乘客拍下传至网络后引发热烈反响,中央电视台、深圳卫视、江西卫视、安徽卫视、辽宁卫视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爱心抱抱”传递出空乘职业的魅力,“最美空姐”是她多年积累应得的称号。20,她获评南航股份客舱系统十佳“感动之星”、五一巾帼标兵,以及南航集团“职业道德模范”。

篇3:感动交通年度人物故事

内蒙古阿盟边防公路养路工 孙卫东

事迹介绍:

1987年退伍后,孙卫东成便为阿盟公路管理局养护大军中的一员,扎根无人区30年。

大漠深处,想见到人影那是一种幻想,满眼只有无穷无尽苍茫和荒凉。更为严重的是边防公路遇风沙阻,逢雨水毁,常常是一日大风,公路上石料踪影全无,一夜沙尘,沿线沙丘连绵。

赛汉陶来养护站成立以来,为保障一线连队的安全和畅通,每一次刮路都需要十天左右。有一次,孙卫东和自己的徒弟在刮路途中,因为拖拉机水箱意外破裂,边防线手机没有信号,无法进行求救,他们不得不将自己带的水加到水箱加快速度前往距离自己100公里的牧民家中求救。但是,在距离他们50多公里的时候车就停在了途中。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孙卫东将仅剩的水和食物留给了徒弟,自己徒步去找牧民。但是因为天气的炎热,他晕倒在了戈壁滩。最后,幸亏是过往的牧民在途中救了他,这样他们师徒二人才得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一名养护站站长,他把党员的带头作用充分体现在实际工作中。有一次,在边防路处理坑槽和波浪搓板病害的时候,由于任务重,时间紧,原本预计是10天的工期,孙站长带领大家仅仅用了5天的时间完成了工作任务。大家都对超前完成任务感到惊讶。在看见孙卫东眼睛通红充满血丝的时候,大家这才知道孙站长是不分昼夜在刮路,听说只有在机器休息的时候人才休息,饿了也没有将车停下休息吃点东西,渴了也只是喝冰冷的矿泉水。

长年累月、积劳成疾,铁打的身体也会垮,以来他先后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但是工作起来就什么都忘了。他总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坚持,只有这样才能让同志们早点回家,边防线上生活条件太艰苦了,同志们太辛苦了”。听见他说这样的话,大家内心被触动了,他的这种精神感染了站里每一个人。

篇4:感动交通年度人物故事

昆明铁路局动车组司机 王劲达

事迹介绍:

12月28日,是王劲达最激动的日子,他驾驶的云南第一列飞驰电掣的高铁动车正式载客运营。从米轨、准轨开到高铁,王劲达磨一剑。车型变,精准开车不变;标准变,安全责任不变;速度变,行稳致远不变,他始终把练就匠心开好车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王劲达是一名“铁三代”,外公和母亲都在铁路工作。,王劲达从学校毕业,成为了一名滇越米轨铁路内燃机车司机。在列车平稳操纵上,他下的功夫超越常人,记录列车运行状况的司机手账,王劲达总是比别人记得细、写得多、换得勤,如果某次停车对标有误差,他就会“记恨”自己,这样的坚持为其工作的卓越奠定了监视的基础。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高铁对标停车以厘米为单位。王劲达是铁路系统路局第一批能够精准对标的司机之一。大家给他取了个雅号“精准王”。他一丝不苟,下的功夫超越常人,只要遇到不懂的、不会的,他就抽空学、认真记、反复练,练就了过硬的基本功,每次停车他都能做到零标停车。

在沪昆高铁联调联试期间,他60天没有回过一次家。他驾驶的高铁动车“裸跑”跑出了云南第一速度。事后,车间用王劲达的“裸跑”操纵与列控限速数据一比较,数据几乎一致!动车运行是以秒计算的,王劲达总结出了动车操纵通法“提前预想、平稳加速、匀速行驶、精准停车”十二字令,动车速度与列控限速始终能保持一致,旅客在车厢里几乎感觉不到晃动,正点率百分之百。

秉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他在毫厘之间追求卓越,用“匠心”铸就安全路,并将“绝技”无私相授,体现了高铁时代的“工匠精神”。如今,身怀绝技的王劲达已是局里动车专家组的带头人,培训出上百名胜任岗位的高铁司机,在机务信息台负责接收和整理全局动车组运用中的非正常信息,为全局的动车组司机提供非正常情况下的解决方案。

篇5:感动交通年度人物故事

木兰大桥建设副指挥长 周岩

事迹介绍:

前,周岩担任哈尔滨地区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办公室负责人,始终将百姓的安危与需求放在第一位,哪里有险情和需要,哪里就会出现周岩的身影。

木兰大桥工程是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市重点建设项目,它是国道三莫公路的重要控制性节点工程。工程全长20.135公里,其中松花江特大桥2750米,特大桥主跨采用5孔160米预应力混木兰大桥虽采用常规设计桥型,但施工难度极大。年过八旬的原哈尔滨市建委主任著名桥梁专家李成栋在应邀踏查木兰大桥施工现场后曾感慨地说:“我修了一辈子的桥,木兰大桥是我见到的施工难度最大的一座桥”。

面对挑战,周岩毫不气馁,再一次呈现出铁娘子“花木兰”的英雄本色!凝土连续箱梁,其单孔跨径长度为全省同类型桥梁之最。在木兰大桥连续两年的冬期施工过程中,周岩始终带领工程技术人员顶风冒雪坚守在工程一线。为了给同事们鼓劲,每次外业检查她都坚持亲自带队,手冻肿了,脚也冻烂了,严重的时候连鞋都穿不进去。204月,为确保大桥安全渡过松花江冰凌期,周岩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昼夜奋战,研究探讨冰凌期上游水位及流量控制事宜,科学调整破冰工法,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带队24小时巡视巡查,密切关注江面冰情变化,饿了啃点干粮,困了就在巡视车上打个盹,经过5天4夜的连续鏖战,木兰大桥上游冰凌全部安全通过桥区,施工单位财产未受任何损失。木兰大桥工程开工建设以来,周岩放弃了所有节假日及个人休息时间。她办公室的灯光每天总是最早亮起又是最晚熄灭,时常还会通宵达旦。

正是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激励着周岩带领她的团队披肝沥胆、勇往直前,攻克了木兰大桥建设中的一道道难关。年10月19日,木兰大桥工程较计划工期提前10个月交工通车,打造了龙江桥梁建设史上的奇迹!、

篇6:感动中国人物故事观后感

感动中国人物故事观后感

2012感动中国人物故事观后感

高皓

今天开学的第一天,学校举行了观看“2012感动中国人物故事”,怀着激动的心情看完这部视频后,我的眼泪止不住留下来,几位普普通通的人物,却能创造出传奇的实例;几位普普通通的人物却写下了自己一生不朽的诗篇;几位普普通通的人物,却能用自己善良与坚强唤醒一代代迷茫的我们。

其中几位英雄事迹,是那样无时不刻地撞击着我的心灵,感染着我,一次又一次的模糊了我的双眼……

“2012感动中国人物--张莉老师”,一个年仅28岁的年轻女孩,牺牲了自己的双脚,就是为了让天真烂漫的孩子们能如往常般的'正常上课,更好的学习,在危难来到孩子们的那一刹那,她毅然决然的用自己的性命,换回孩子们的安全,但自己却只能永远永远地坐在轮椅上,她虽失去了自由,失去了从前的朝气,但她那双眼睛流露出的一丝丝含泪的目光,却不是她的难过与悲伤,而是满眼渗透着对学生的关爱与更多的期待!那双眼睛是那么明亮,是那么清澈,是那么闪耀,嘴角还挂着微笑!我想正是因为张老师那勇于奉献,临危不惧的精神才能成为一代感动中国的人物吧!

“别哭,孩子,老师永远爱你们!”这句话一直挂在张老师的嘴边,却一直会回想在我的耳边,铭记在我的心里!多么温暖人心的话语啊!是那么亲切,那么悦耳,那么响彻校园,孩子们一句句回荡着:“老师,我们大家也永远爱您!”

“2012感动中国人物--何h”,一个生活在农村的小姑娘,12岁,身穿一件红色衣服,个子不高,很朴实,双眼美丽,很漂亮,更美的是她有一颗高尚纯洁的心,在临死前提前无私无畏捐献了自己的器官,看着这位年龄和我们相仿的小女孩,却是多么坚强的一位小姑娘啊!年龄虽小,但她内心却无比强大!何h同学,你是好样的!你的奉献精神是当今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在我们身边还有着许许多多感动着中国的人物:用生命托起战机,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的航空英模--罗阳;一生奉献给核事业,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的科学家--林俊德;在南海工作,为气象观测做出伟大贡献的我海军气象工程师--李文波;多次到企业卧底打工的:“民工”局长--陈家顺;坚持5年背着病母上下班,为年轻人做出榜样是我孝子--陈斌强;丈夫背着妻子,坚持20多年在大山中行医的乡村医生夫妇--周月华,艾起;为上百位老兵带回骨灰的台湾老兵高秉函……

“感动中国人物”,他们都是用热血写下了一部部壮丽的诗篇,成为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骄傲,他们都是用顽强的精神唤醒我们一代代炎黄子孙,牵引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魂!我爱你们--中国英雄!!

篇7:《感动人物》观后感

《感动人物》观后感

晚上,我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一年一度的《2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2012年就悄无声息地到来,而又成为了充满收获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涌现出了一个个令人肃然起敬的英雄人物,这些平凡的生命编织出一篇篇感人的故事,上演着一幅幅和谐的画面,谱写出一首首动人的歌曲。

被称为“最美妈妈”的吴菊萍,在生死攸关的'一刹那,她毫不犹豫,本能地挺身而出,举起柔弱的臂膀,托起了小女孩妞妞,也唤醒了人们对传统美德的自觉;来自新疆的“爱心巴郎”——阿里木,辛勤地烤羊肉串,又用赚来的血汗钱只拿出生活费便毫无保留地捐给贫困的学生,他自己都过着清贫的日子,却一心奉献;还有一名时髦女记者张平宜,她跨越海峡从台湾远道而来,心紧紧地系在了四川麻风村,她给了贫困孩子学校,给了教育,更给了他们希望……

然而,最让我受感染的,是那位90后的女孩——孟佩杰。5岁那年,父亲遭遇车祸,母亲将她交给别人领养,在新的家庭里,她不仅没能得到幸福,生活反而更加艰难。她的养母卧病在床,养父承受不了生活的压力而一走了之,母女只能相依为命。她弱小的肩膀不得不支撑起这个家庭,担当起重任。当别人家的孩子在撒娇,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早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那时的她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未喊过疼”听着孟佩杰养母含着泪感激地回忆,我脑海里仿佛浮现出一个柔弱的小女孩站在板凳上,顶着脚尖吃力地拿起锅铲翻炒的情景,心里不由得阵阵酸痛。孟佩杰每天起早贪黑,帮养母穿衣、洗漱、换尿布、为早饭,然后才安心地一路早跑着上学。晚上回家后,一大堆家务活等着她,服侍养母睡后,他才开始学习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就这样,孟佩杰在艰苦的生活中勤奋学习,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由于放心不下养母,她竟下定决心:带着养母上大学!

命运对待孟佩杰是残忍的,无情的,而她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命运的不公,以灿烂如花的微笑回报这个世界。她面对逆境,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硬是打败了厄运的痛苦。她的存在,成为养母生存的勇气。当人们对她惊叹不已时,她淡淡地说了一句:“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

而我,同为学生,常常抱怨作业太多,考试太多,学习累人,玩得太少;同为儿女,我又常常和妈妈顶嘴,总是看到妈妈生气又失望的表情,我也不想这样啊,却老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坏脾气冲撞妈妈。妈妈那因为我长出几根的白发,是那么的刺眼。今后,我也应该想孟佩杰姐姐学习,做个恪守孝道的女孩,不让父母生气,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感动中国》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那一霎那间的震撼和感动,也给我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当我们扪心自问:身处于和他们一样的困境时,你是否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坚强乐观?

篇8:感动人物作文

洪战辉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的事迹在一夜之际感动了每个人,在一夜之际感动了全中国。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仍然文弱,但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在他12岁那年,他爸爸神经病突发。一向慈祥的爸爸突然无缘无故地发起火来,他瞪着眼睛,任何人都阻挡不住他砸碎了家里所有的东西。最可怕的一幕出现了,爸爸突然抢过他疼爱的妹妹,他妈妈哭叫着来抢妹妹,但是被他爸爸一脚踹倒在了地上,然后将妹妹高高地举过头顶,狠狠地摔了下来。

他妈妈不堪他爸爸的殴打。妈妈不见了,家庭重担、丈夫的拳头让她不堪重负,最后她选择了逃离。洪战辉哭喊着和弟弟在周边村落寻找妈妈,夜已经深了,妈妈那天没有回家…

就这样,他、父亲和他弟弟三人一起生活,父亲的病情也不段反复。

在偶然的的一天,父亲捡到了一个婴儿,她就是现在的“小不点”。

洪战辉带着妹妹去读书,年小的妹妹似乎也知道哥哥的难处,很懂事。

洪战辉.

一个响亮的名字,一段艰苦的生涯路,一个感动中国的人物。

让我们一直关注他,一直鼓励他吧!

篇9:感动人物作文

2月5日晚上,我与全家坐在电视旁看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看了之后,我们深受感动,他们个个都是非常有爱心的人。有的不畏艰难帮助别人;有的在困苦中重建信心;有的做官两袖清风,帮国家造林不为一点金钱。

在感动中国人物中让我感动的是杨善洲爷爷,他为了国家,亲手造林5.6万亩,为中华创造了一片绿洲,他还把这片绿洲无偿奉献给了祖国。记得他女儿没考上中专生,就想让杨善洲爷爷给她安排个工作,而杨善洲爷爷严肃的说:“不行,我没那个权力。”这让我十分的感动。杨善洲爷爷真是个两袖清风的人啊!

最让我感动的就是胡忠老师和谢晓君老师了。他们在西藏的福利学校工作。西藏,那是多么严寒的地方啊。西藏,那是多么容易出现“高原红”的地方啊。而两位老师却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的给西藏的小朋友们上课。本来可以在成都有个更好的工作,生活条件也很不错,而他们却执意要为西藏的小朋友们上课。这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西藏的小朋友们啊!两位老师还让他们的女儿不要在学校里叫他们爸爸妈妈。这又是为了什么,这是为了不想让福利学校的小朋友们伤心啊!因为福利学校的小朋友们有的是父母双亡,有的是单亲家庭,如果让两位老师的女儿叫他们爸爸妈妈,这一定会让福利学校的小朋友们伤心的。

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个个都是很有爱心的人。

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发扬。

篇10:感动人物作文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美巅峰对决,身高1米84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击溃了美国女排的防线,帮助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的宝座,赛后诞生了一个流行词——“铁榔头”。“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际,她毅然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第二次是2012年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本队淘汰,2013年同年龄队友陈招娣撒手人寰,这一系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2014年时隔16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2015年重夺世界杯冠军。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

在中国体育史上,“铁榔头”郎平是一个特殊的人物。可以说,没有一个运动员能在近30年的时间里,由始至终被无数的`拥趸者崇拜;经历过四夺世界冠军的辉煌,享受过全民敬仰的荣誉;30年来始终走在排球运动的最前线也最透彻地体会到体育如何承受一个国家荣誉之重,担当着全民期待之累。

1981年11月16日傍晚,学校停课、工厂停工,连乌鸦也停止聒噪,整个国家似乎停滞下来。

全国人民守在黑白电视机和收音机前,此时,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决赛进行中,中国队对东道主日本队。在主场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一个叫郎平的北京女孩扣下了世界冠军,中国女排3:2艰难获胜。

整个中国沸腾了,人群聚拢在天安门广场,彻夜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

比赛颁奖典礼未毕,国家体委、全国体育总会、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单位的贺电就已达球队。《人民日报》12月5日报道说,当时中国女排收到的贺信、贺电和各种纪念品达3万件,仅郎平一人就收到3000多件。山西太原机械学院全体师生甚至送来了一块近两米长的横匾,写着“振兴中华”四个贴金大字。

次日,国内几乎所有报纸头版头条都在渲染女排夺冠。《人民日报》头版:《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评论员写到“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女排赢,中国赢;女排强,中国强。

“打球已经完全不是我们自己个人的事情、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大事,我自己都不属于自己。女排是一面旗帜。女排的气势,振兴了一个时代,她是80年代的象征。”女排的灵魂人物,郎平曾在自传《激情岁月》中这样写道。

“拼啦,不拼没机会了!”

这是郎平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袁民教练破格让这位仅有2年多队龄的北京女孩推到主攻手位置上,并期盼她能“一鸣惊人”。他没有押错赌注,出色的高位拦网和落地开花的扣杀技术,留着童花刘海的郎平让世界惊异。

据统计,7场比赛,中国队共扣球1116次,其中郎平一人扣球407次,得到79分,扣球命中率接近50%,“铁榔头”的别号就此流传。

此时的中国正值改革开放之初,那是一个在精神上需要救助、营养的年代,也是迫切寻求新的精神支柱的年代。毫无疑问,郎平成了方向坐标,成了精神食粮。

随即,“学习女排精神”狂潮席卷了中国大地。《人民日报》开辟了“学女排,见行动”的专栏;“某工厂女工看了女排的事迹之后,每天早来晚走,精心操作,班产量天天超额完成计划”,“某煤矿工人看完女排比赛之后,自觉加义务班,日日超产”等事例举不胜举;女排姑娘们的形象还登上了邮票、日历、纪念币、纪念章。

在出征1984年洛杉矶前,一位佩戴着“南京大学”校徽的姑娘找到郎平,把奶奶送的红纱手帕托在郎平面前,当年的《解放日报》刊登了此事:“一块手帕充分表现出十亿人民对女排的关心和支持。”

当振兴整个民族重担压在身上之时,郎平步履维艰,精神的弦紧绷到极点。

郎平不会忘记,中国女排在小组赛中1比3惨败于美国女排,“我心里焦灼,无法控制,我的情绪一乱,其他队员的技术都不能稳定地发挥。”自责和精神负担堵在郎平心口,她无心进食,端着盘子坐到角落里发呆,后来干脆跑到外面的草坪,放声痛哭。

最后,郎平咬紧牙关率领中国女排勇夺洛杉矶奥运会冠军,女排神话攀至巅峰。4000多名北大学子冲出校门,有人甚至点燃自己的被子,做成火把,绕未名湖行,并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国”的口号。

很快,国庆35周年行,郎平被安排站在花车里,作为国家英雄接受山呼海啸般欢呼,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短短5年内,中国女排迎来了“五连冠”,中国社会对于她们的崇拜一次甚于一次。

时代巨手将郎平推向神坛。而后,她却凭一己之力走出神话。

“我不能够再躺在冠军的奖状、奖杯上吃一辈子老本,我不能天天坐在荣誉上,一旦从女排的队伍中退下来,我什么都不是,我得重新学习本领,我得重新开始生活。”郎平在自传里写道。

随后,郎平与白帆结婚,远走美国。

她参加了美国排球夏令营,教孩子们打排球赚学费,为意大利俱乐部老板打球赚生活费。“有一阵,软骨碎了,小碎片就在关节里跑,又卡在了骨缝里,膝盖肿得厉害,腿根本弯不了,比赛前,先让医生把积液抽出来,打完比赛再抽,多痛苦、多麻烦,我也得坚持,你拿人家的钱,你又需要钱,干不了也得干,我真是卖命地在打。”郎平在自传里回忆到。

影片《大路朝天》观后感怎么写 观看《大路朝天》的感悟作文

《比金钱更重要》教学设计之三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紧急救援》电影精彩影评观后感

感动交通感言

小英雄雨来教案

李贵林夫妇事迹颁奖词

初二作文教案

《中国机长》国庆献礼片观后感及感悟

课文《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感动交通年度人物故事
《感动交通年度人物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感动交通年度人物故事(精选10篇)】相关文章:

时代发布厅张玉滚感动中国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2023-07-03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2024-02-26

书评范文2022-05-08

观看百家讲坛讲座个人观后感作文2023-11-01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2023-02-19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人教版2023-05-31

北京榜样赵德瑞的个人先进事迹材料2022-11-02

关于感动中国人物四川凉山消防员的事迹故事观后感作文素材2023-03-07

优秀书评范文短篇2022-09-03

观后感.2023-12-1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