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五题·台城 唐 刘禹锡

时间:2022-07-22 14:20:5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金陵五题·台城 唐 刘禹锡(集锦10篇)由网友“xinhailou”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金陵五题·台城 唐 刘禹锡,欢迎阅读与收藏。

金陵五题·台城 唐 刘禹锡

篇1:金陵五题·台城 唐 刘禹锡

此诗用撷取特例之法。言六代兴亡交替,“只缘一曲《后庭花》”。历史固然并非如此简单,但见一叶而知秋。《才调集》云:“陈亡,则江南王气尽矣。首句自六代说起,不止伤陈叔宝也。六朝尽于陈亡,末句可叹可恨”。

以上是《金陵五题》中的三首。《唐人绝句精华》云:“此所录三首,皆有惩前毖后之意。诗人见盛衰无常,而当其盛时,恣情逸乐之帝王及豪门贵族,曾不知警戒,大可悯伤,故借往事再三唱叹,冀今人知所畏惮而稍加敛抑也。”

刘禹锡的咏史怀古诗比较有名。此类作品在刘诗中数量虽不算多,却是思想最深刻、艺术最精湛的部分。它们大多采用五七言律绝的形式,紧紧抓住与前朝史事有关的风景遗迹,突出地抒发家国兴亡之感,往往于其中潜含着精辟的议论,引人深思和玩味。

篇2:金陵五题・台城,金陵五题・台城刘禹锡,金陵五题・台城的意思,金陵五题・台

金陵五题・台城,金陵五题・台城刘禹锡,金陵五题・台城的意思,金陵五题・台城赏析 -诗词大全

金陵五题・台城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篇3:金陵五题·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译文一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译文二

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注释

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今为南京市。

故国:即旧都。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周遭:环绕。

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创作背景

该诗选自《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

建安十七年(212),孙权依清凉山西麓的峭壁修建了石头城,此城北缘长江,南抵秦淮河口,是建康(今南京)西部的防守要塞。六朝统治者都视之为重地,以至后人常把它当作南京的代称,到唐代已经荒废。在南京建都的六朝国祚都极短,在它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深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关心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

刘禹锡写作这首诗时,大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面,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然如故;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所以,他写这首诗的主旨,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篇4:刘禹锡《金陵五题》翻译赏析

刘禹锡《金陵五题》翻译赏析

《金陵五题》作者为唐朝诗人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言】

《金陵五题》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以大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之变相比衬,抒发怀古叹今之感慨。全诗形象地表明,随着历史的演变,六朝王宫贵族的富贵荣华已成为陈迹,对于图谋权势的帝王将相的沦亡既有悲悯之情,又暗含讽喻之意。诗作借古喻今,情、景、事、理融为一体,场景阔远,寓意深邃,堪称唐诗中的艺术珍品。

第一首

《石头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前言】

《石头城》,作者刘禹锡,写于826年,诗人随手拈来山、城、水、月等常见的意象,别具匠心组合成“意象之城”,进行了城与人之间探究历史奥秘的对话。

【翻译】

山围绕旧国都一一全还在,潮水打着空城寂寞又折回。秦淮河的东边从前的月亮,夜深时还过那城上短墙来。

【鉴赏】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围绕着它。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山城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有。对着这冷落荒凉的景象,诗人不禁要问:为何一点痕迹不曾留下?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只见那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旧多情地从城垛(“女墙”)后面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古城。月标“旧时”,也就是“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耐人寻味。秦淮河曾经是六朝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曾经是彻夜笙歌、春风吹送、欢乐无时或已的地方,“旧时月”是它的见证。然而繁华易逝,而今月下只剩一片凄凉了。末句的“还”字,意味着月虽还来,然而有许多东西已经一去不返了。

这是一首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南京的江山形胜,素有「虎踞龙盘」之称,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六代豪奢,醉生梦死,追欢逐乐,诗家称之为「金粉六朝」。但由於荒淫误国,这一个一个朝代皆灭亡得极快,「悲恨相续」。这「虎踞龙盘」的六朝豪华之都,也就荒凉下来了。刘禹锡於唐敬宗宝历二年(826)罢归洛阳,路过金陵,见昔日豪华胜地,已成了一座「空城」,感慨万分,於是写下了这首怀古诗篇。

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山围故国」,「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周遭,环绕的意思。这句说: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这句意思是说:潮水拍打著「空城」,虽有巨响,却显得分外凄凉,便又寂寞地退去了。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后两句写月照空城。「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这裏曾经是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著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依恋不舍地西落,这真是多情了。然而此情此景,却显得更加寂寞了。一个「还」字,意味深长。但这首诗并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诗人感慨深沈, 实寓有「引古惜兴亡」之意。诗人在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写下这首怀古之作,慨叹六朝之兴亡,显然是寓有引古鉴今的现实意义的。

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读之怆然。诗人的好友白居易对这首诗曾叹赏不已,当读到「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时,不禁赞叹道:「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可见其感动之深和评价之高。不过,后来的诗人并不因此而搁笔,咏金陵的诗词还是层出不穷,只是很少能达到刘禹锡这首诗的水平罢了。

第二首

《乌衣巷》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古诗如下: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前言】

《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篇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此诗凭吊昔日东晋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诗中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含着深刻的寓意。全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注释】

⑴乌衣巷:金陵城内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与朱雀桥相近。三国时期吴国曾设军营于此,为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⑵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正南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⑶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巨室。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⑷寻常:平常。

【翻译】

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点点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进平常百姓人家。

【赏析】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其中第二首即《乌衣巷》。

《乌衣巷》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这首诗曾博得白居易的“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长花开,表明时当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个“野”字,这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这就使读者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作者在“万户千门成野草”(《台城》)的诗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征衰败。在这首诗中,这样突出“野草花”,正是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已经荒凉冷落了。

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开花”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夕阳”,这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而现在,作者却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没有采用过于浅露的写法,诸如,“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孙元宴《咏乌衣巷》)、“无处可寻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无名氏)之类;而是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灸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作者特地指出,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读者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飞燕形象的设计,好像信手拈来,实际上凝聚着作者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晋傅咸《燕赋序》说:“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复来者。其将逝,剪爪识之。其后果至焉。”当然生活中,即使是寿命极长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这就足以唤起读者的想象,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第三首

《台城》作者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前言】

《台城》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作品。《台城》是《金陵五题》之一。其《石头城》、《乌衣港》为此首,刘永济称:“皆有惩前毖后之意。诗人见盛衰无常,而当七其盛时,恣情逸乐之帝王以及豪门贵族,曾不知警戒,大可伤悯,故借往事,再三唱叹,冀今人所畏惮而稍加敛抑也。否则古人兴废成败与诗人何关,而往复低回如此。 ”

《台城》以陈后主的奢华侈靡,总结了一代兴亡的教训。诗人在诗中告诫唐王朝的当权者,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赫赫的大唐帝国千万不可重蹈六朝灭亡的覆辙。诗词情真意切,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情怀。

【注释】

台城:六朝时期的皇城,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鸡鸣山北

六代:指建都在金陵的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六个相继的朝代

结绮:陈后主(叔宝)建造的一座穷极奢华的楼阁

临春:陈后主(叔宝)建造的一座穷极奢华的楼阁

万户千门:指宏伟豪华的结绮、临春两座楼

后庭花:陈后主所作的歌曲《玉树后庭花》

【翻译】

六朝皇城一朝比一朝豪华,陈后主的结绮临春最豪奢。千门万户的楼阁成了野草,只因为一曲《玉树后庭花》。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调史诗。台城,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建都的地方。

六朝皇帝, 多以奢侈荒淫著称, 陈朝末代的那位陈后主尤甚。他在豪华的台城里, 营造了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达数十丈的楼阁的典型建筑来形容陈后主这位亡国之君的挥霍无度。在这些富丽堂皇、燃尽民脂民膏的辉煌建筑群中,陈后主竟日倚红偎翠, 寻欢作乐, 不理朝政; 还自谱新曲《玉树后庭花》, 填上淫词, 让数以千计的美女边歌边舞, 征歌逐色, 不辨昼夜。可怎料笙歌未彻, 隋兵已迫都门, 楼上红灯,楼下战火, 连成一片。金粉南朝就在这靡靡之音中寿终正寝了。刘禹锡的这首怀古诗, 以古都金陵的核心— 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 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首句总写台城, 综言六代,是一幅鸟瞰图。“六代竞豪华” , 乍看只是叙事, 但前面冠以“ 台城” , 便立刻使人联想到当年金陵王气, 今日断瓦颓垣,这就有了形象。“豪华” 之前,着一“ 竞” 字, 直贯六朝三百多楼, 而议论融化在形象了。这两座高楼, 虽然只是静止的形象, 但诗句却能引起读者对楼台中人和事的联翩浮想。似见帘幕重重之内,香雾缥缈之中, 舞影翩翩, 艳歌阵阵, 陈后主与妖姬冶女们正在纵情作乐。诗的容量就因“ 结绮临春” 引发的联想而更加扩展了。

次句在画面上突出了结绮、临春两座凌空高楼。“ 事最奢” 是承上“ 豪华”而发的议论, “ 最” 字接“ 竞” 字, 其“ 奢” 为六朝之“ 最”可说登峰造极, 那么陈后主的下场如何是不难想象了。这一句看起来写两座高而是把议论和具体形象结合在一起, 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接目摇心的具体形象, 使诗句具有无限情韵, 意蕴丰沛, 发人深思, 引人遐想。这样我们毫不感到是在听诗人枯燥地讥评古人古事, 只感到在读诗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让读者在具体形象的濡染下接受某种启示, 是《台城》诗的一大特色, 也是刘禹锡怀古诗的个性品格。

第三句记楼台今昔。眼前野草丛生, 满目疮皮, 这与当年“ 万户千门” 的繁华景象形成多么强烈的对比。一个“ 成” 字给人以转瞬即逝之感。数百年前的盛景, 似乎一下子就变成了野草棒棒, 其中极富深意。仿佛置身于惨碧凄迷的瓦砾堆中,当年粉黛青娥, 依稀可见; 今日累累白骨, 休目惊心。

从六朝故旧到诗人所面对的往昔遗址,几百年的历史更迭,风烟变幻,沧桑与负重集千钧于一发。诗人的悲怆传达给了读者,成为千万人的悲怆。当日的“万户千门”早已不复存在。诗人是在遗址面前演发出了对往昔的憧憬和想象,他想象到这今日生满野草的荒凉旷野也曾是六朝繁华的一部分。以实景引出虚事,以虚像来反衬实际景物的荒凉。“千门万户成野草”的前四字,与“结绮临春事最奢”紧紧地衔接在一起,后三字写出了结绮、临春两座楼的变化。这句本身用“千门万户”和“野草”作比照,把陈朝的灭亡和台城的今昔写得一清二楚。

结句论述陈后主失国因由,诗人改用听觉形象来表达, 在“ 千门万户成野草” 的凄凉情景中, 仿佛隐约可闻《玉树后庭花》的乐曲在空际回荡。这歌声使人联想到当年翠袖红毡, 轻歌曼舞的场面, 不禁使人对这一幕幕历史悲剧发出深沉的感啃。“一曲后庭花”交代了结绮、临春之所以成了野草的原因,总结了陈朝亡国的教训,抨击了陈后主的荒淫。

怀古诗往往是要抒发议论的, 但这首诗不作抽象的议论,年历史及先后登基的近四十位帝王。“ 竞” 当然不是直观形象, 但用它来点化“ 豪华” , 使之化成了无数幅争奇斗巧、富丽堂皇的六代皇宫图, 它比单幅图画提供的形象更为丰满。

第四首

《生公讲堂》作者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

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

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前言】

这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题》的第四首,咏唱金陵的一处佛教古迹。生公是对东晋高僧竺道生的尊称。相传他特别善于讲说佛法,刚到苏州时,由于不被了解,无人听讲,于是就对着石头讲了起来,结果石头都受了感动,点头赞许。“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谚语,就是说的这件事。

【赏析】

这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题》的第四首,咏唱金陵的一处佛教古迹。生公是对东晋高僧竺道生的尊称。相传他特别善于讲说佛法,刚到苏州时,由于不被了解,无人听讲,于是就对着石头讲了起来,结果石头都受了感动,点头赞许。“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谚语,就是说的这件事。可以想见,他在金陵的传法活动也一定是非常热烈的,所以有“生公说法鬼神听”一句。不说人听,而说鬼神听,形象地渲染了当时听讲人数的众多和虔诚,这是深入一层写。但后三句却由热变冷,转写生公身后的萧条。萧条的标志是,当年的讲堂现在已经一片冷清,连夜间都不用上锁了。那庄严的高座,已是布满灰尘,无人过问。只有一方明月,还是像从前那样,挂在天上,照着中庭。此诗章法是前一后三式,即前一句盛,后三句衰。与此相反的是前三后一式,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一般的七言绝句都是在第三句转折,而这两种的转折一在第二句,一在第四句,皆属变格。

第五首

《江令宅》作者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赏析】

“江令”指陈代的亡国宰相江总。江总字总持,出身高门,早年即以文学才华被梁武帝赏识,在陈朝更官至尚书令,却不理政务,每日与陈后主游宴后宫,制作宫体艳诗,荒嬉无度。陈亡后,江总一度入隋为官,后来放归江南,“南朝词臣北朝客”就是对他这段人生经历的概括。此诗是借凭吊江令宅,指出“狎客词臣惑主误国”这一导致南朝灭亡的原因,却先站在江总的角度,写他从北朝归来时所见凄凉景象:秦淮河再也不见昔日笙歌缭绕、灯影凌乱的繁华,只有碧青的河水静静流淌。江总是亲眼见证了故国兴亡的人,兴亡之事又与他的所作所为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刘禹锡来到江总黯然度过余生的地方,池台依旧,竹树森森,他又成了见证历史兴亡的又一位诗人。诗中秦淮碧水与池台竹树这两种穿越历史、延续至今的景物,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江总当日的凄凉与诗人今日的惆怅。

篇5:《台城》刘禹锡

《台城》刘禹锡

《台城》以陈后主的奢华侈靡,总结了一代兴亡的教训。下面来赏析下!

台城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

台城:六朝时期的皇城,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鸡鸣山北。

六代:指建都在金陵的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六个相继的朝代。

结绮(qí):陈后主(叔宝)建造的一座穷极奢华的楼阁。

临春:陈后主(叔宝)建造的一座穷极奢华的楼阁。

万户千门:指宏伟豪华的结绮、临春两座楼。

后庭花:陈后主所作的歌曲《玉树后庭花》。《隋书·五行志》载:“祯明初,后主作新歌,辞甚哀怨,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时人以为歌谶(chèn),此其不久兆也。”(公元587年,陈后主作个新歌,歌辞非常哀怨,他命令宫中的美女排练演出。那个歌辞说:“后院的玉树开了花,刚开不久就凋落了。”当时人以为这是个预兆兴亡的歌谶,这是他不久就要亡国的预兆。)

【白话译文】

六朝皇城一朝比一朝豪华,陈后主的结绮临春最豪奢。

千门万户的楼阁成了野草,只因为一曲《玉树后庭花》。

【创作背景】

台城是六朝的宫城,也是一时繁华的六朝金粉所在地——金陵(今江苏南京)。六朝一代比一代奢华侈靡,奢华的生活,淫靡的享乐消磨了六朝帝王的进取之心。他们在这金迷纸醉、灯红酒绿的销金之地享尽了世间一切富贵荣华,但也耗空了国力民财与雄心意志,而陈后主则为奢华侈靡之尤。终以隋朝大军攻取了南朝最后一个偏安的朝廷——陈朝国都金陵而结束了六朝浮艳。南朝的最后一名皇帝在他自谱的新曲《玉树后庭花》的歌舞声中做了亡国之君。刘禹锡以巧妙的方式表达了他复杂的情怀,其中既有怀古伤今之情,亦有以古劝今之意。

此诗似写于宝历年间,诗人离和州游建康之时,当时诗人已经年过半百,经历过两次贬谪,历尽宦海浮沉,写下金陵五题组诗,《台城》就是其中一首。

在大唐帝国如日落西斜时,统治集团内部党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问题折腾着这个经历过致命打击而元气大伤的王朝。所以,诗人在这多事之秋写下了这首诗,以六朝的灭亡,繁华景象的转瞬即逝,抒发回顾历史的感伤情怀,并且表达了诗人在国势衰微之际对于高层统治者的讽谏之意。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调史诗。台城,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建都的地方。

六朝皇帝, 多以奢侈荒淫著称, 陈朝末代的那位陈后主尤甚。他在豪华的台城里, 营造了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达数十丈的楼阁的典型建筑来形容陈后主这位亡国之君的挥霍无度。在这些富丽堂皇、燃尽民脂民膏的辉煌建筑群中,陈后主竟日倚红偎翠, 寻欢作乐, 不理朝政;还自谱新曲《玉树后庭花》, 填上淫词, 让数以千计的美女边歌边舞, 征歌逐色, 不辨昼夜。可怎料笙歌未彻, 隋兵已迫都门, 楼上红灯,楼下战火, 连成一片。金粉南朝就在这靡靡之音中寿终正寝了。刘禹锡的这首怀古诗, 以古都金陵的核心— 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 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首句总写台城, 综言六代,是一幅鸟瞰图。“六代竞豪华” , 乍看只是叙事, 但前面冠以“ 台城” , 便立刻使人联想到

当年金陵王气, 今日断瓦颓垣,这就有了形象。“豪华” 之前,着一“ 竞” 字, 直贯六朝三百多楼, 而议论融化在形象了。这两座高楼, 虽然只是静止的形象, 但诗句却能引起读者对楼台中人和事的联翩浮想。似见帘幕重重之内,香雾缥缈之中, 舞影翩翩, 艳歌阵阵, 陈后主与妖姬冶女们正在纵情作乐。诗的容量就因“ 结绮临春” 引发的联想而更加扩展了。

次句在画面上突出了结绮、临春两座凌空高楼。“ 事最奢” 是承上“ 豪华”而发的议论, “ 最” 字接“ 竞” 字, 其“ 奢” 为六朝之“ 最”可说登峰造极, 那么陈后主的下场如何是不难想象了。这一句看起来写两座高而是把议论和具体形象结合在一起, 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接目摇心的具体形象, 使诗句具有无限情韵, 意蕴丰沛, 发人深思, 引人遐想。这样我们毫不感到是在听诗人枯燥地讥评古人古事, 只感到在读诗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让读者在具体形象的濡染下接受某种启示, 是《台城》诗的一大特色, 也是刘禹锡怀古诗的个性品格。

第三句记楼台今昔。眼前野草丛生, 满目疮皮, 这与当年“ 万户千门” 的繁华景象形成多么强烈的对比。一个“ 成” 字给人以转瞬即逝之感。数百年前的盛景, 似乎一下子就变成了野草棒棒, 其中极富深意。仿佛置身于惨碧凄迷的瓦砾堆中,当年粉黛青娥, 依稀可见; 今日累累白骨, 休目惊心。

从六朝故旧到诗人所面对的往昔遗址,几百年的历史更迭,风烟变幻,沧桑与负重集千钧于一发。诗人的悲怆传达给了读者,成为千万人的悲怆。当日的“万户千门”早已不复存在。诗人是在遗址面前演发出了对往昔的憧憬和想象,他想象到这今日生满野草的荒凉旷野也曾是六朝繁华的一部分。以实景引出虚事,以虚像来反衬实际景物的荒凉。“千门万户成野草”的前四字,与“结绮临春事最奢”紧紧地衔接在一起,后三字写出了结绮、临春两座楼的变化。这句本身用“千门万户”和“野草”作比照,把陈朝的灭亡和台城的今昔写得一清二楚。

结句论述陈后主失国因由,诗人改用听觉形象来表达, 在“ 千门万户成野草” 的凄凉情景中, 仿佛隐约可闻《玉树后庭花》的乐曲在空际回荡。这歌声使人联想到当年翠袖红毡, 轻歌曼舞的场面, 不禁使人对这一幕幕历史悲剧发出深沉的感啃。“一曲后庭花”交代了结绮、临春之所以成了野草的原因,总结了陈朝亡国的教训,抨击了陈后主的荒淫。

怀古诗往往是要抒发议论的, 但这首诗不作抽象的议论,年历史及先后登基的近四十位帝王。“ 竞” 当然不是直观形象, 但用它来点化“ 豪华” , 使之化成了无数幅争奇斗巧、富丽堂皇的六代皇宫图, 它比单幅图画提供的形象更为丰满。

篇6:刘禹锡《台城》赏析

刘禹锡《台城》赏析

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

六朝皇帝,以奢侈荒淫著称,最末的那位陈后主更甚。他在豪华的台城里,营造了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达数十丈的楼阁,整天倚翠偎红,不理朝政,还自谱新曲《玉树后庭花》,填上淫词,让数以千计的美女边歌边舞。可怎料笙歌未彻,隋兵已迫都门,楼上红灯,楼下战火,连成一片。金粉南朝就在这靡靡之音中结束了。这首怀古诗,以古都金陵的核心──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首句总写台城,综言六代,是一幅鸟瞰图。“六代竞豪华”,乍看只是叙事,但前面冠以“台城”,便立刻使人联想到当年金陵王气,今日断瓦颓垣,这就有了形象。“豪华”之前,着一“竞”字,直贯六朝三百多年历史及先后登基的近四十位帝王。“竞”当然不是直观形象,但用它来点化“豪华”,使之化成了无数幅争奇斗巧、富丽堂皇的六代皇宫图,它比单幅图画提供的形象更为丰满。

次句在画面上突出了结绮、临春两座凌空高楼(还应包括另一座“望仙阁”在内)。“事最奢”是承上“豪华”而发的议论,“最”字接“竞”字,其奢为六朝之“最”,可说登峰造极,那么陈后主的下场如何,是不难想象了。这一句看起来写两座高楼,而议论融化在形象中了。这两座高楼,虽然只是静止的形象,但诗句却能引起读者对楼台中人和事的联翩浮想。似见帘幕重重之内,香雾缥缈之中,舞影翩翩,轻歌阵阵,陈后主与妖姬艳女们正在纵情作乐。诗的容量就因“结绮临春”引起的联想而更加扩展了。

第三句记楼台今昔。眼前野草丛生,满目疮痍,这与当年“万户千门”的繁华景象形成多么强烈的`对比。一个“成”字,给人以转瞬即逝之感。数百年前的盛景,似乎一下子就变成了野草,其中极富深意。我们仿佛置身于惨碧凄迷的瓦砾堆中,当年粉黛青蛾,依稀可见;今日累累白骨,怵目惊心。

结句论述陈后主失国因由,诗人改用听觉形象来表达,在“千门万户成野草”的凄凉情景中,仿佛隐约可闻《玉树后庭花》的乐曲在空际回荡。这歌声使人联想到当年翠袖红毡,缓歌曼舞的场面,不禁使人对这一幕幕历史悲剧发出深沉的感叹。

怀古诗往往要抒发议论的,但这首诗不作抽象的议论,而是把议论和具体形象结合在一起,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接目摇心的具体形象,使诗句具有无限情韵,发人深思,引人遐想。这样,我们毫不感到是在听诗人枯燥地讥评古人古事,只感到在读诗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篇7:台城 刘禹锡 译文

台城 刘禹锡 译文

《台城》是诗人刘禹锡所作的怀古论今名作,表达了诗人刘禹锡的境遇,也表达诗人对于风雨飘摇的大唐帝国的劝谏,其苦心历历可见。

台城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译文

六朝皇城一朝比一朝豪华,陈后主的结绮临春最豪奢。

千门万户的楼阁成了野草,只因为一曲《玉树后庭花》。

注释

台城:六朝时期的皇城,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鸡鸣山北。

六代:指建都在金陵的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六个相继的朝代。

结绮(qí):陈后主(叔宝)建造的一座穷极奢华的楼阁。

临春:陈后主(叔宝)建造的一座穷极奢华的楼阁。

万户千门:指宏伟豪华的结绮、临春两座楼。

后庭花:陈后主所作的歌曲《玉树后庭花》。《隋书·五行志》载:“祯明初,后主作新歌,辞甚哀怨,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时人以为歌谶(chèn),此其不久兆也。”(公元587年,陈后主作个新歌,歌辞非常哀怨,他命令宫中的美女排练演出。那个歌辞说:“后院的玉树开了花,刚开不久就凋落了。”当时人以为这是个预兆兴亡的歌谶,这是他不久就要亡国的预兆。)

创作背景

台城是六朝的宫城,也是一时繁华的'六朝金粉所在地——金陵(今江苏南京)。六朝一代比一代奢华侈靡,奢华的生活,淫靡的享乐消磨了六朝帝王的进取之心。他们在这金迷纸醉、灯红酒绿的销金之地享尽了世间一切富贵荣华,但也耗空了国力民财与雄心意志,而陈后主则为奢华侈靡之尤。终以隋朝大军攻取了南朝最后一个偏安的朝廷——陈朝国都金陵而结束了六朝浮艳。南朝的最后一名皇帝在他自谱的新曲《玉树后庭花》的歌舞声中做了亡国之君。刘禹锡以巧妙的方式表达了他复杂的情怀,其中既有怀古伤今之情,亦有以古劝今之意。

此诗似写于宝历年间,诗人离和州游健康之时,当时诗人已经年过半百,经历过两次贬谪,历尽宦海浮沉,写下金陵五题组诗,《台城》就是其中一首。

在大唐帝国如日落西斜时,统治集团内部党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问题折腾着这个经历过致命打击而元气大伤的王朝。所以,诗人在这多事之秋写下了这首诗,以六朝的灭亡,繁华景象的转瞬即逝,抒发回顾历史的感伤情怀,并且表达了诗人在国势衰微之际对于高层统治者的讽谏之意。

篇8:金陵五题·石头城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刘禹锡

金陵五题·石头城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刘禹锡

刘禹锡写作这首诗《金陵五题·石头城》时,借助此诗讽喻现实,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

金陵五题·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

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今为南京市。

故国:即旧都。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周遭:环绕。

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译文】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赏析】

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山围故国,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周遭,环绕的意思。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后两句写月照空城。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这里曾经是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著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依恋不舍地西落,这真是多情了。然而此情此景,却显得更加寂寞了。一个还字,意味深长。

李白《苏台览古》有句云:“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谓苏台已废,繁华已歇,惟有江月不改。其得力处在“只今惟有”四字。刘禹锡此诗也写江月,却并无“只今惟有”的限制词的强调,也无对怀古内容的明点。一切都被包含在“旧时月”、“还过”的含蓄语言之中,溶铸在具体意象之中,而诗境更浑厚、深远。

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俱归乌有。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诗人在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写下这首怀古之作,慨叹六朝之兴亡,显然是寓有引古鉴今的现实意义的。江城涛声依旧在,繁华世事不复再。诗人怀古抒情,希望君主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篇9:《台城》刘禹锡唐诗鉴赏

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

篇10:刘禹锡《台城》全诗赏析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

刘禹锡《金陵五题》翻译赏析

《西塞山怀古》课堂实录及反思

《西塞山怀古》教学设计

金陵五题·并序原文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乌衣巷原文及赏析

西塞山怀古朗诵

描写怀古的诗句

刘禹锡咏史诗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全诗赏析

金陵五题·台城 唐 刘禹锡
《金陵五题·台城 唐 刘禹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金陵五题·台城 唐 刘禹锡(集锦10篇)】相关文章: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原诗、注释、翻译、赏析2022-05-21

表达怀古伤今的古诗句2022-09-07

《乌衣巷》古诗词鉴赏2024-02-08

读《西塞山诗丛》有感2024-05-01

金陵怀古翻译赏析2022-10-11

西塞山在武昌界,西塞山在武昌界罗隐,西塞山在武昌界的意思,西塞山在武昌界2022-11-23

古诗绝句《林塘怀友》译文及赏析2023-11-28

古诗绝句《题诗后》译文及赏析2022-04-30

古诗绝句《桃花溪》译文及赏析2024-01-26

古诗绝句《赠内人》译文及赏析2023-04-2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