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去看看父母吧散文(共11篇)由网友“韩信韩国风飒飒的”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让我们去看看父母吧散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让我们去看看父母吧散文
让我们去看看父母吧散文
让我们去看看父母吧!趁他们还健在的时候。
当的春晚刚刚谢幕,一支《常回家看看》的歌曲便响彻了大江南北,温暖了每个有老人的角落,唤醒了一颗颗沉睡已久的游子的心。时隔多年的今天,“孝满天下让爱回家。”的大型义演讲座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公开展示,那生动的语言,感人的事迹让在座的各位是听之动容,泣不成声。那晶莹的泪珠不知是惭愧还是感动,抑或是兼而有之吧!
当历史的车轮不断地滚滚前进的时候,我们的社会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乡差别也在不断缩小,愈来愈多的人开始忙于工作,疲于应酬,回家的时间是愈来愈少,家中剩下的往往是孤寡老人。我想在他们看来最幸福的事也许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可就连这小小的.要求也成了一种奢望。但他们很少抱怨,身为人母、为人父的最大优点也许就是忍耐和包容了。
从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长大成人,自成家业,这里面不知包含着父母的多少心血。我们诞生时伴着的是母亲的阵痛,农村有句古话:“女人生一次孩子便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由此可见,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是多么的不易,如果没有父母也就没有我们。他们含辛茹苦,毫无怨言,把最好吃的、好喝的、好穿的都给了我们。因酷暑怕我们受热了,严冬怕我们冻伤了,他们总是忧我们所忧,乐我们所乐。本应当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可事实恰恰相反,当我们稍大些的时候便会抱怨父母唠叨,再大些走上社会的时候又责怪他们迂腐。当我们为人妻,为人父的时候,方才懂得父母的不易。但当我们懂得报恩的时候,又恰恰是我们人生中最忙碌的时候,要经营自己的家庭,要相夫教子还要工作,常常因此失去了许多本应该和父母相处的时光。
我们理所当然地忙碌着,因此毫无愧色地对父母说:“太忙了,顾不上看您。”他们会疼爱地说:“身体要紧,别累着了。”瞧,这就是我们的父母,心里满满装着子女,唯独忘了自己。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父母的背驼头发已经花白了,眼睛变得浑浊了,腿脚也不灵便了,疾病开始缠身了,有的变痴呆了,有的卧床不起了,有的劳动能力丧失了。这时我们良心上似乎还没受到多大震撼,觉得他们老了,这是自然的事。更甚者开始嫌弃他们不中用了,说弄脏房间物品了,身上有异味了,推三推四开始赶父母了,还有的出高资要把父母送敬老院或老年公寓了。曾记得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老人在她死后别人在她房间发现了一张一百万的存折,可她却孤零零地去了。她不是饿死的,也不缺钱花,她缺的是亲情、是关爱。
亲爱的朋友们!难道一切成追忆空悲叹的时候,我们才知珍惜吗?才知道行动吗?百善孝为先,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在,就常去看看他们吧!
“孝满天下,让爱回家”!
篇2:散文:让我们倾听吧
散文:让我们倾听吧
我读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的时候,书写作业,其中有一篇是研究“倾听”。刚开始我想,这还不容易啊,人有两耳,只要不是先天失聪,落草就能听见动静。夜半时分,人睡着了,眼睛闭着,耳轮没有开关,一有月落乌啼,人就猛然惊醒,想不倾听都做不到。再者,我做内科医生多年,每天都要无数次地听病人倾倒满腔苦水,鼓膜都起茧子了。所以,倾听对我应不是问题。
查了资料,认真思考,才知差距多多。在“倾听”这门功课上,许多人不及格。如果谈话的人没有我们的学识高,我们就会虚与委蛇地听。如果谈话的人冗长繁琐,我们就会不客气地打断叙述。如果谈话的人言不及义,我们会明显地露出厌倦的神色。如果谈话的人缺少真知灼见,我们会讽刺挖苦,令他难堪……凡此种种,我都无数次地表演过,至今一想起来,无地自容。
世上的人,天然就掌握了倾听艺术的人,可说风毛麟角。
不信,咱们来做一个试验。
你找一个好朋友,对他或她说,我现在同你讲我的心里话,你却不要认真听。你可以东张西望,你可以搔首弄姿,你也可以听音乐梳头发干一切你忽然想到的事,你也可以王顾左右而言他……总之,你什么都可以做,就是不必听我说。
当你的朋友决定配合你以后,这个游戏就可以开始了。你必要拣一件撕肝裂胆的痛事来说,越动感情越好,切不可潦草敷衍。
好了,你说吧……
我猜你说不了多长时间,最多3分钟,就会鸣金收兵。无论如何你也说不下去了。面对着一个对你的疾苦你的忧愁无动于衷的家伙,你再无兴趣敞开襟怀。不但你缄口了,而且你感到沮丧和愤怒。你觉得这个朋友愧对你的信任,太不够朋友。你决定以后和他渐疏渐远,你甚至怀疑认识这个人是不是一个错误……
你会说,不认真听别人讲话,会有这样严重的后果吗?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正是如此。有很多我们丧失的机遇,有若干阴差阳错的讯息,有不少失之交臂的朋友,甚至各奔东西的恋人,那绝缘的起因,都系我们不曾学会倾听。
好了,这个令人不愉快的游戏我们就做到这里。下面,我们来做一个令人愉快的活动。
还是你和你的朋友。这一次,是你的朋友向你诉说刻骨铭心的往事。请你身体前倾,请你目光和煦。你屏息关注着他的眼神,你随着他的情感冲浪而起伏。如果他高兴,你也报以会心的微笑。如果他悲哀,你便陪伴着垂下眼帘。如果他落泪了,你温柔地递上纸巾。如果他久久地沉默,你也和他缄口走过……
非常简单。当他说完了,游戏就结束了。你可以问问他,在你这样倾听他的过程中,他感到了什么?
我猜,你的朋友会告诉你,你给了他尊重,给了他关爱。给他的孤独以抚慰,给他的无望以曙光。给他的快乐加倍,给他的哀伤减半。你是他最好的'朋友之一,他会记得和你一道度过的难忘时光。
这就是倾听的魔力。
倾听的“倾’’字,我原以为就是表示身体向前斜着,用肢体语言表示关爱与注重。翻查字典,其实不然。或者说仅仅作这样的理解是不够全面的。倾听,就是“用尽力量去听”。这里的“倾”字,类乎倾巢出动,类乎倾箱倒箧,类乎倾国倾城,类乎倾盆大雨……总之殚精竭虑毫无保留。
可能有点夸张和矫枉过正,但倾听的重要性我以为必须提到相当的高度来认识,这是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识之一。人活在世上,说和听是两件要务。说,主要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识,每一个说的话人都希望别人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音。听,就是接收他人描述内心想法,以达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听和说像是鲲鹏的两只翅膀,必须协调展开,才能直上九万里。
现代生活飞速地发展,人的一辈子,再不是蜷缩在一个小村或小镇,而是纵横驰骋漂洋过海。所接触的人,不再是几十一百,很可能成千上万。要在相对短暂的时间内,让别人听懂了你的话,让你听懂了别人的话,并且在两颗头脑之间产生碰撞,这就变成了心灵的艺术。
篇3:让我们一起爬格子吧散文
让我们一起爬格子吧散文
吃完晚饭,我开始忙着收拾屋子,爱人问我怎么也不歇一会儿,我笑着说,我要挤时间啊!他不解,我并不作答,我用狂风扫落叶之势,把屋子收拾干净,赶快坐到了电脑前,刚才的努力是为了这点闲时间写几笔啊!
这个场景是我每天生活的缩影,我就是这样,一个要强的性子,就算白天工作再忙,事情再多,家里也要收拾的井井有条,老公孩子也要照顾的妥妥当当,要不幸福是怎么来的?要付出的,为我爱的人累点也值得,但我又不想让柴米油盐搅扰了我写作的兴趣,所以就要挤自己的休息时间了。每天干家务时,我的脑海里总会回忆一些场景,一些人或一些事,然后组织语言,我想把它记录下来,因为那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就是这些点点滴滴构成了我忙碌而充实的生活,精彩而美丽!
爱上写作已经很多年了,之前写的大都是一些感慨,抒发一些当时当感,有些无法登大雅之堂,但零零散散的也写满了五六个日记本,最初的初衷就是对生活的.一些记录,我想若干年后,当年华老去,看到那些文字依然有些许感动,可以回忆起当时的那段时光,这未尝不是件好事!
我喜欢的写作场景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泡上一杯清茶,坐在阳台的小桌旁,手边几本好书,伴着阳光,饮着茶香,我的心因爱而雀跃,因感动而伫足,顿时奋笔疾书写下一段文字,无读者却孤芳自赏,甚是酣畅。
呵呵,那只是我的期盼,如今我更在乎写的内容。上班后,写稿也有几个月了,也算小试牛刀,可经常浏览垦区的各大信息港,不禁愧叹自己的渺小。那日看建三江信息港个人投稿排名情况,顿生佩服之情,最好的笔者一年之内竟发700多篇,平均一天两篇,这是怎样的一种专注和执着?这样的笔者一定有颗敏感的心,善于发现生活,感悟生活,享受生活,才能有此等成绩。我不禁感叹,有些事做一时容易,难在坚持下去,由此我想到自己,到底是一时兴起,还是兴趣使然呢?
扪心自问,我想我是爱好写作的,之前写东西自己看,现在难得有读者,我享受发稿后的雀跃,也珍惜稿子不发后的那份思索,人生需要目标和鼓励,有了这份对写作的执着,我才能进步,是写作鼓励我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博览群书;是写作给了我生活的信心,我珍惜这份情缘,享受这份苦后甜的快乐!其实我不在乎发多少稿件,更在乎我的这份爱好是否可以坚持下去,走的更远!
所以无论你是工作需要,还是爱好,或是一时兴起,都没关系,不用喊多么高调的口号,不用下多大的决心,动动手中的笔,或是动动键盘,敲几个字,不要把时间都浪费在偷菜和淘宝上,发不发表都无所谓,养成一个好习惯,不单单为了你自己,更为了你爱的人,记录下你在乎的点点滴滴,本身就是种美。
朋友,就让我们一起“爬格子”吧!生活本来是平淡的,想要什么样的色彩需要你自己调制,你说对吗?只要善于发现,其实美就在身边。用心感受生活,你将会拥有美丽的一切。
篇4:英语教案:让我们去购物吧
英语教案:让我们去购物吧
教案是每位老师在教学中必然使用的工具,国外语言老师的教案与我们的语文老师的教案有什么异同呢?下面是我从中考资源网摘抄的一篇名为《让我们去购物吧》的教案,与大家共享: 题目:让我们去购物吧 作者:Gary Miller; Whitford (Int.) Beaverton 年级水平/科目:7到9年级,语言艺术或文化意识 我曾经成功地将其运用与为七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授课上。无论是将其作为语言艺术活动,还是作为文化意识或人际关系活动,都将是很容易的事情。 概述:该课程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短剧表演、性格写作和表演。学生可以视他们为给定场景的人类观察者。他们可能舍弃自己的品质特性,进入别人的角色(这就是教学机会!)当想象到其他人也会对情景有反应时他们也会对情景有所反应,然后写下来。也许你需要组织学生模拟商场,但是你不需要特别的设备或材料。 意义:展开这堂课后,学生就开始明白怎么观察、分辨,有时怎么根据行为和外表判断他人。 目标:这个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从文学和人类功能的角度观察和阐述观点,给他们上一节重要的课程,这个课程就是关于如何理解相同条件下的不同观点的。 资源/素材:这个活动仅仅需要一个活动房、想象力和一本厚书。(也可以临时加个麦克风) 活动和程序: 1. 要求学生列出周六下午在大型商场看到的不同类型的人(一家人、小朋友、保安和保管人员、文员、退休人员、“商场散步者”、兜揽生意的人),在黑板上列出尽可能多的类型。 2. 让学生选择一个角色,想象这个角色在商场里会做什么。然后为适应活动将你的教室调整为商场情形,让学生真实地模仿他们的角色。鼓励学生真实投入角色。 3. 在学生短剧表演进行两分钟后(要确保他们完全理解了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将最厚的书丢在教室地板上。向学生解释说刚刚发生了大爆炸。让学生回到座位,从他们所扮演的角色的角度写刚刚发生了什么事情。 4. 给学生五到十分钟时间写作,然后让他们组成小组,互相读他们的作文。每组都要从小组中选出“最好”或最有效的作文。 5. 从班里选出学生做电视采访,表演《路上行人》,采访所有被选中的`作者。(我通常会选择写作最不成功的学生充当采访人。) 6. 然后将要讨论你所关注的写作角度。 综合结果:这个活动不但是一种教授文学的、积极有趣而又具有创造性的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明白如何看待他人以及不同的人对待相同事物的不同观点。虽然这样的假设有些偏见(假设大部分学生都去过商场),但是这样的设计可以通过调整创设一个环境,让学生“站在他人的角度学习新观点”。 英文原文: TITLE: Lets Go Shopping AUTHOR: Gary Miller; Whitford (Int.) Beaverton, OR GRADE LEVEL/SUBJECT: 7-9; Language Arts or Cultural Awareness I have used it successfully with 7th through 9th grade students. It may be presented as a language arts activity but could easily be presented as a cultural awareness or human relations activity. OVERVIEW: This lesson involves observation, role playing, writing in character, and presentation to the class. Students will visualize themselves as an observer of humanity in a given situation. They will be stepping out of their own character and into the character of someone else (what an opportunity to teach Reach!). They will react to a situation as they imagine someone else might and then write about it. Your classroom may need to be reorganized to simulate a shopping mall, but you need no special equipment or materials. PURPOSE: As this lesson unfolds, students will begin to understand how they observe, identify, and sometimes judge others by behavior and appearance. OBJECTIVE(s): This lesson will help kids become better observers, demonstrate point of view as a literary and human function, and teach them an important lesson about how to understand differing perspectives in the same situation. RESOURCES/MATERIALS: The only materials required for this activity are a flexible room, imagination, and a very heavy book. (a microphone can be improvised) ACTIVITIES AND PROCEDURES: 1. Ask students to list the different types of people they might see at a large shopping mall on a Saturday afternoon (families, kids, security and custodial people, clerks, retired people, mall walkers, people canvassing, etc.) List as many as possible on the board. 2. Have the students choose one character and visualize what that character might be doing at the mall. Then adjust your classroom to accommodate movement and have the kids actually simulate their characters by turning the room into the shopping mall! Encourage the kids to really get into their roles. 3. After the students have been role playing for about two minutes (just make sure they are completely absorbed in what they are doing), slam the heaviest book in the room down on the floor. Explain that a huge explosion has just occurred. Instruct the students to return to their desks and write what just happen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character they are pretending to be. 4. Allow five to ten minutes for writing and then ask students to meet in small groups to read their writing to each other. Each group should choose the best or most effective writing from their group. 5. Select a TV interviewer from the class and stage a MAN ON THE STREET interview with all of the selected authors. (I usually choose one of my least successful writers as the interviewer) 6. Discussion may follow concerning point of view writing. TYING IT ALL TOGETHER: In addition to being an active, fun, and creative way to teach a literary element, this activity helps students to see how they look at others, and how different people might have differing perspectives on the same experience. While some what slanted culturally (in that it assumes most kids have access to and would go to a shopping mall), the format allows for modification and adjustment to create an environment where students might enjoy the privilege of walking a mile in someone elses moccasins and learning a new point of view.篇5:回家看看父母散文
回家看看父母散文
金秋十月精神爽,丹桂飘香人增寿。10月1日是我们欢庆共和国65华诞,13亿中华儿女共同祝福祖国“母亲”繁荣富强,祈福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而10月2日这一天,我们又迎来了我国又一个传统节日―-“九九”重阳节,全国各地纷纷推出了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的敬老、爱老、助老活动。使今年喜庆“黄金周”再添上“浓浓敬老情”关爱老人馨风,在全国各地阵阵浓郁的吹拂在神州大地。
众所周知,10月2日是的重阳节,按照中国传统,会在这个又称“老人节”的日子里开展敬老活动。而今年的重阳节恰逢国庆黄金周,是潇洒走天下还是在家陪父母让江西南昌不少年轻人不得不选择一回。笔者当日通过走访发现,为了孝敬父母,很多年轻人毅然放弃了轻松惬意的旅行,从而选择在家陪父母尽孝道。
国庆佳节遇上重阳节,“老人游”挤爆了市内各大景点。10月2日是国庆长假第二天,又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两节合一,南昌部分公园景点又借机搞起老人免票活动,市民出游的热情高涨。重阳节这一天,江西南昌各大景区人气爆棚,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子女扶老携幼一家三代一起过重阳节。重阳节这一天,在南昌八一广场门口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一对年轻夫妇推着一辆轮椅车,轮椅上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一边还有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扶着轮椅,一家人站在景前合影。重阳节这一天,南昌八一动物园对60岁以上的老人实行免票游园。据不完全统计,当天共有5000多位老人到南昌动物园游玩。现场一位李先生说,父亲四年前中风后,行动不便极少出门。今天是重阳节,正好一家老少都有时间,就带着老人、女儿出来逛逛。听街坊说南昌八一广场的花展蛮漂亮,就特地到这里照相留念。仅南昌八一广场这一处,排队等着照相的三代人家庭至少有60个之多。
“虽说重阳节在古时有登高望远之说,但现在的重阳节,更多的`还是为了尊老爱老孝老。当国庆节碰上重阳节,父母还健在的人理应把尽孝放在比旅游、聚会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南昌白领张先生看来,黄金周虽好,但做儿女的不应该冷落了身边的父母、老人,特别是“老人节”这一天,应该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心里感受。
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需求不容忽视。正逢国庆长假碰上重阳节,笔者特别呼吁,年轻人在休假的同时能够回家看看老人。“既然遇到重阳节碰到国庆长假的大好机会,何不好好利用,多多尽孝呢?”有业内人士对此指出,重阳节不仅仅是给了我们一个尽孝的机会,更是对我们一种善意的提醒:父母正在渐渐老去,我们能够陪伴父母的时间将会越来越少。年轻人应该学会体谅父母,只有这样才能继承传统节日的精髓,发掘传统节日的新内涵。敬老爱老,自古以来便是备受人们推崇的传统美德,更是中华民族千万年不变的精神,国家把“九九”重阳定为“敬老节”是因为“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就是希望年老的双亲有长久长寿的含意。“百里负米”“亲尝汤药”等等,这些孝敬老人的感人故事,代代相传。古人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在当今时代仍然焕发着绚烂的美德之光,温暖着人们的心灵,感召着大善义举。
孝道贵在心中孝,贵在持之以恒。敬老爱老,需要的是真情实感,需要的是来自心灵上的温暖力量。如果仅仅是把敬老爱老当作一项“任务”,不能算是真正的孝敬老人。不难发现,现实生活中,老人们最需要的往往并不是物质,而是精神上的关怀和抚慰。在无法继续为社会作贡献,无法更多地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老年人更需要得到理解和尊重,要用孝心关心老年人的生活时,用真心倾听老年人的心声,用诚心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百善孝为先”。敬老爱老,是一切善德之始,一切幸福之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利用国庆七天大假出门缓解工作压力旅游不是不可以,但必定以后有的是机会,而家中的老人更需要我们多回家探望,不要让他们盼儿望眼欲穿,千万不要怕“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要看“爸爸准备了一桌好饭”。与其“黄金粥”旅游处处添堵活受罪不如回家把“生活的烦劳给妈妈说说”,何不把“工作的事情给爸爸谈谈”呢?
重阳节遇上国庆节 长假为老人做好七件事。儿女有心,那老人可以天天过重阳节。如果儿女工作忙,只好在长假好好尽孝心。重阳节赶上了国庆七天长假。虽然说有心的儿女让老人重阳节每天都过,但平时工作忙的同学有心无力。赶上了长假,就该多做点。七天七件事,不算多,也不算大,但件件很暖心。如果都做不到,至少可以回家过节;如果还做不到?就请给老人们多打几个电话问候问候一下。
篇6: 去看看景色吧高中作文
去看看景色吧高中作文
都不仅仅是停留在一个地方,就好像人的生命也是如此。
我们还要来回的奔走穿越时空和河流,穿越大山和田野,去看浪漫的,而山野鲜花,就看夕阳西下。去牵着你的时候看这世间最美最好的景色。
之后我在想,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想不通这些事情的来龙去脉,我到底该如何才能够面对你们那样的心情和脸庞?也许我会觉得这样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可是却不被自己珍惜的前提条件下,忘记了那么多的来来时回回恩恩怨怨合适是菲菲。
我只是一直都在想着如果明天的话,她来到我学校来看我的话,我去请她在食堂里吃饭,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废话,只是简简单单地把这件事情说明白。
就好像无数个高中的下午。我们其实有着那么单纯的友谊,在一起吃个饭聊个天彼此有需要的时候出来聊个天说个话,做个伴。
我想我们的情感也会止步如此啊。
毕竟那么多的事情都不在我们的掌控范围之内,我们需要去看的懂的也都是在自己的内心当中有所体现的。
篇7:让我们聊聊中国文学吧散文
让我们聊聊中国文学吧散文
经常看见一些写作的人在那里很困惑地说:没有长篇小说,就没有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有些甚至说:没有长篇小说,就不能称为作家。
我不写长篇小说,所以对于小说创作本身是没多少发言权的,但是我却在这里发现了文学创作目前的一些误区已经越来越影响和左右写作者的创作。在承认大多创作者都希望获得来自他人或者社会普遍认同的基础上,我不想说这些带有目的性的创作就是不符合文学精神的。但是我还是要说的是,这些观念的根植或许正是目前或者说相当长时期以来小说创作一直没有起色甚至严重倒退的原因之一。曹雪芹写《红楼梦》,路遥写《平凡的世界》,都是用生命在写作,文字得以不朽。当然这样极端的写作方式也并不是我所推崇的,但是目前的小说创作基本都是基于商业利益而快马加鞭飞速完成的,来得快,扔得更快。
目前的文学理论基本是依从于西方文学理论观念构筑而成的,这个构筑本身是带有严重的缺陷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人把小说创作当成了文学成就标志的原因。现代文学理论不能完整准确地对中国文学进行论述和和解释,依照西方文学理论,很多中国古典文学是不能划在文学类别中的,而这恰恰就是把最具有中华民族性的文学忽略,并且造成漠视她存在和价值的根本性错误。这些错误的形成,不排除历史原因造成的,但是归根结底,我以为是中国文学界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中国的文学该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模仿西方文学,只是依葫芦画瓢,最后大多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不伦不类,哪里也挨不上,既不被西方社会认同,也疏离于本土社会。因为失去了民族内核,反映不了民族特性特质的文学作品本身就不具备长久的生命力。文学,是对本国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生活社会状态的反映。脱离了母体的文学,其下场就如同鱼缺失于水。
在这些创作中,小说是最先与西方文学靠近,并且努力与之搭亲的,甚至要完全抛弃中国传统的文学创作,走纯西方文学的创作模式。这之间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就不去论述了,东西方社会建筑上构筑的极大不同,也是这些盲目求学者不去正视的,可是从最简单的文学创作思维来说,东西方在逻辑思维上的差异就不是光引进就能完全溶于西方思考模式的。不同的思维方式要创造相同的文学作品,这几乎就是白日做梦。
今天在积极肯定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和政治社会带来积极作用和影响的基础上,我们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它所造成的中国文学永久性创伤带来的恶果进行反思了。白话文的先驱胡适先生对中国文学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就不去表述了,但胡适们蛮横而且不加任何梳理的把中国传统文学的优秀内容从文学中剥离,完全按照西方的文学理念建立了一套中国的文学体系,在他的《国语文学史》(1927)和《白话文学史》(1928)中就完全将诸子散文,史传文,甚至汉赋,骈文都排斥在文学之外,更为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居然把《诗经》,《楚辞》这样带有鲜明文学特征的文学作品从文学史中剔除出去。这样极端的做法固然被后来的专家学者更正了过来,但是恶果却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这类文学形式被很不重要的.摆放在了历史中,而不被倡导和使用。我并不是推崇这样的文学形式,但是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即便不被重视,也不该被完全遗弃,成为如木乃伊一样而被搁置,成为只带有研究性质的东西存在。失去了民族性的文学创作还带有多少生命力,我是表示严重怀疑的。从目前的小说创作来说,我就已经感觉到了某些死亡的阴影在逼近。
那么我们退回来先说说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吧。小说真正走进文学殿堂,并被确认其身份还是上个世纪的事情,并不遥远,即便如我们硬生生把四本小说列为了古典文学的四大代表,也并不能说明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中就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四大名著,是否就是中国文学的顶级代表,我是一直心存疑虑的,这个评判的标准和尺度是依照什么而来的,尽管我并不否认这些小说确实代表了中国小说的最高水准,但是是否就是文学的最高水准呢?最少,我个人是这样胡乱猜测的,曹雪芹先生断不会以为自己比李白杜甫要伟大的。小说还能代替其他文学创作形式吗?我以为是要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的。在中国整个文化史中,对中国产生巨大而深刻影响的,绝对不是小说这个在明清时期才兴盛的文学形式,这只要翻开中国历史就一目了然了,无需任何的言辞来佐证。
评定一种文学形式是否占据历史地位,占据多大的历史地位,不是仅仅凭借当前的一些表面现象就能确立的,是需要放在这个国家历史长河中去检验的。我们不能说现在没有人读诗歌了,就否认了诗人存在的价值,更不能说现在没有诗人就全盘否认了曾经诗人们创造的巨大文化财富。说到底,现在的小说家有几个又能挺直了腰板跟曹雪芹叫板的呢?不比曹雪芹,那比比吴承恩也还可以吧。假若都没有,那地位又是什么地位?价值又是什么价值?商业地位?经济价值?恐怕文学是和这些有些绝缘的吧。尽管文学并不拒绝商业,也不拒绝经济,但是这都是文学作品出来以后才被附加的,而不是出来之前就有的,如余华的《兄弟》,前卷还是文学的创作,那么后卷就已经是商业的畸形儿了。
我们公认的,异议最少的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就绝对不是长篇小说奠定的,而谁又能说他不是伟大的文学家,谁又能在他之后找到能与之比肩,或者能稍微离他近些的文学家吗?换言之,我们当前的中国有谁能当得起文学家这个称号呢?能勉强算作家已经是当前所谓的文学人最了不起的身份象征了。
中国小说除了那四个著作,还有多少能经受得起检验的呢?与中国的诗歌,散文相比,小说的光彩还如我们幻想中那么夺目吗?
19鲁迅先生在北京大学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始讲授中国小说史课程,并有了后来广为人知的《中国小说史略》。在我所阅知的文学史料中,这该是首次被确认的小说在正统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在此之前,小说莫说登大雅之堂,就是在坊间也不过是以抄本的形式流传,官方或者半官方印本基本是没有的,甚至公开流传都是很困难的。自鲁迅开始有了中国第一本的白话文小说,这也是中国小说向西方小说创作模仿的开始吧。这以后中国小说的创作已经和传统的古典小说创作有了很大差异,不仅仅体现在语言上,在结构,表现手法上都是欧洲小说的翻版,基本没有创新。小说在抛弃了母体之后投向了一个我们并不熟悉也并不那么了解的文化体系中,这种先天不足的畸形发展,就已经预示了中国小说的终结,这是中国小说家们根本就不承认,也根本就不去直面的,所以当卡夫卡被一些人知道以后,我对于那些一早起来就成为某个怪物的作家一点不感觉惊奇。中国近现代小说发展百年,还停留在模仿抄袭的地步,没有任何的创新,文学的原创性被抹杀得一干二净,谈论其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怕是还需时日的。当然,我不否认中国文学该向西方文学借鉴,但是也仅仅是借鉴而已,抛弃了自己最熟悉的东西,迟早是会水土不服而夭折的。
文学的创作,是基于一种原创性上的创作,假若失去了原创性,这类的创作都是如现代工厂中的流水线上的成品,不过换了颜色,换了包装而已。也依照文学的原创性,如三国,水浒这样的小说究竟含多少的原创因子呢?三国也好水浒也罢都是依照前人不断累积的历史或者故事而结集成的,尤其水浒,更是一种搜集整理的工作。西游记也是在民间故事和传说再加一些历史资料的基础之上创作而来的,这些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基本都是前人已经创出来的。所以以伟大的一些常规标准算,这三部都算不得多伟大的作品,只有一部红楼梦可以说是真正代表和体现了中国古典小说,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之一,这其中的原创价值,以目前多如牛毛的红学专家们研究了一辈子也没研究出个所以然来就可见一斑了。当然,我并不否认另外三部小说的巨大价值,但是这些价值与文学精神比较而言,是划归不到伟大并能代表中国整体的文学水平和成就上去的。
由此,我又想到了现在中国思想界和文学界的相互抨击,历次交锋。我觉得这是相当滑稽和可笑的。假若文学承载了思想的任务,那么还要那些思想家做什么,假若思想家把文学的事情都完成了,那么文学还有存在的意义吗?两者之间可以相互承载,但不能成为必须。当然这些基本都是和中国文学诞生发展的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的。中国文学出现如西方的科学划分野是在上个世纪初期的事情,在此之前,思想和文学基本是没有多少明确界限的,也就是,文学的同时也该是思想的,思想的也断然不能脱离文学的。就拿老庄来说吧,你要说他们不是文学的,怕是你的左脸会被狠狠抽上一巴掌,你要说他们不是思想的,你的右脸又会被狠狠抽上一巴掌。在这样的一种混淆不清的文化发展中,非要谁指着谁的鼻子论是非,最终不过是自己煽自己的耳光而已。
这就如你非要把小说摆到至高无上的地位,那些诗人们会把两千多年来的诗歌一起扔到你的头上去,砸也把你砸死了,还能容到你来显示文学的地位。
中国传统文学创作有弊端没有,当然是有的,这根本毋须任何的怀疑。不谈她优秀的部分,谈谈她的劣根性吧。中国的文学创作,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功能性的特征,唐代的大诗人杜甫在阐释诗歌的功用时言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也因此,我更愿意把中国文学称之为功能性文学。中国的文学从来没有独立的思想,而是被思想一直左右的,也就是,中国的文学更多的是为了思想而服务,不是用文学这样一种形式为思想添薪加柴的。在中国思想史中,没有文学的地位,找不到因文学而散发的思想亮点。文学依附于思想而生存,失去了中国传统思想的文学,就会自己先失去了底气,也可以这么说,中国文学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自从孔夫子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文学的创作基本都是以这些为目的的,几乎难以找到超越这些目的的文学作品,文学中的道德理念也一概是不能脱离“仁、义、礼、智、信”的标准,因此文学沦落成政治的附庸和说教的工具,在今天文以载道的思想还是根深蒂固的,文学仿佛不载道就失去了深厚与凝重,就失去了现实与社会。却很少有人仔细地来剥“道”这一张皮,看看在这张皮下究竟都藏着怎样的实质性东西,这些"道“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究竟已经更换了多少的核。那么载道,这个道是谁的道,哪个年代的道。
载道不是文学的唯一功能,如果只为载道,那么文学早就可以休,可以亡了,因为我们完全可以从思想哲学历史等等其他文化类别着手,能更直接,更尖锐,更深刻地把当时之道好好载上一载。因此载道不是文学的目的,文学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载道这样的一个空泛的,可以被任意偷梁换柱,移花接木的一个不切实的目标上。
文学不该是完全理性的,甚至我根本就不赞成文学是理性的。但是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所有理性的东西却把文学的热情泯灭了,一团烈火正熊熊燃烧,却偏偏要用这样的伦理那样的道德去约束她,那么结果只能是被这些冷水熄灭。文学人皆以天下为己任,真以为自己就是救世主,可以用文学的东西去解决现实中的矛盾与问题。这样天真而单纯的想法在文人的历次实践中的挫败被一次次证明了文学不能充当救世主,文学人拯救不了社会。
就如苦难不是社会的唯一形态,文学该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对生活现象与本质的描绘与揭示,苦难是文学,风花雪月也可以是文学,人类的情感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合而成的,生活是由不同阶层的人共同创造的,我们都不能以一种情感或者生活凌驾在其他情感生活之上,就如,我们需要爱情,我们也不能缺少亲情与友情,这些都是相互依存的,互为补充的。假若缺失一个,都是不完整的。那么文学作为一种表现人类生态的一种手段,就该呈现不同的生命状态,不同人的喜怒哀乐。胡适一句话说得非常好:我不能做你的梦,就如你不能做我的梦。既然大家都是生命不可复制的个体,那么有什么理由用一种声音一种标准说话呢?
文学的目的,就是发出你的声音,把你心底深处的声音用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文学是纯粹个性化的,不同于别人的,一种个人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分析思考,是带有强烈个人情感特征的创作。即便是在中庸之道的严重制约中,自由的个性如何受到抑制,情感如何含蓄内敛,也是只有那些带有个人鲜明特征的文学作品才得以流传,才得以不朽。
人常言道悲愤出诗人,在古代,文人大多不被社会接纳和理解,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被排挤,在郁郁不得志中,愤世嫉俗,慷概激扬,把胸中的满腹牢骚化成一章章诗篇,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开始,中国的诗歌艺术就一直是是古典文学中最恢宏耀目的,是其它艺术形式难以企及的,其内容与形式之丰富,也是其他国家诗歌难以相比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无可撼动。因儒家学说和老庄思想的双重影响,中国古代文人讲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婉转曲折,含蓄深沉为美学特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散文这种发乎心性的文体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散文在意义上来说就是心路历程,摸着一个人的散文文字,就能多少摸出此人的心灵轨迹,也因此,在古典诗歌之外能与之媲美的惟有散文。而如今真正把中国古典文学精髓继承下来的也仅散文一家而已。自先秦散文开创的辉煌到近现代散文的绚烂多彩,散文遵循了古典散文的典雅,抒情,清新,隽永,生动而飘逸,在取材上也更广泛和自由,是做到了继承和发扬的。这也是为什么散文这种体裁被广泛接受并运用的原因,因为是民族的,也是适应于现代的,所以散文的创作生命力明显高于诗歌和小说这两种受到了西方文学严重影响的文学形式。
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区别在于,自然科学是可以全盘复制的,照本宣科的,而人文科学就不能。人文学科因其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等因素而存在着不可复制性。假若坚持在本民族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那么人文学科必然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作为人文学科最重要组成的文学,更是要扎根于本民族,把本民族的苦难忧患,幸福康泰用文学的形式描绘出来,才能达到最震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篇8:回家看看父母吧小学作文
回家看看父母吧小学作文
在繁华的城市里,有许多忙碌的人们,他们经常忘记他们的父母,很少有时间陪他们!
我向大家介绍一部微电影,《母亲的'春运》电影的主角是一位58岁的老妇人,名叫马翠萍,贵州龙里八江乡人,以卖菜为生,她在北京火车站找他的儿子,因为他已经3年没有回家了,在这里,没有人认识她,她也不会讲普通话,她从没有出过远门,也不识字,她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来站台。她经常在车厢里偷偷的哭,因为她想念她的儿子,可她的儿子没有时间回家,她不知道下一站会不会有她的儿子,她历时四天三夜,历经29个城市,跋山涉水,为什么,因为她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只剩下三个月的时间,她想找到她的儿子,跟他好好地过一个春节,不留遗憾的去世,可能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么简单的一个梦想很容易实现,可这却成为她最奢侈,最想实现的一个梦想!
请各位在各个城市忙碌的儿女们,多回去陪陪爸爸妈妈,可能他们不想要钱或东西,只想要你去陪陪他们,跟他们聊聊天就足够了!
篇9:让我们大胆地写作吧散文
让我们大胆地写作吧散文
唐朝杜甫《偶题》诗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翻阅古今中外各种典籍,我们会发现文章的确是可以流传千古的大事,但文章中最本真的情感和思绪恐怕只有作者自己心里才知道,其他人只是尽可能用想象去模拟,用情感去体会。流传千古,当然不仅仅指的是那些经过历史检验出来的经典,也包括文章本身可以伴随着历史时间保留到现在甚至保留到很远的将来。前者就文章的价值而言,后者就文章的流传而言。如果把文章看着是神圣的“千古事”,历史上的大家则不敢轻易动笔,因为带着敬畏的心态欲练就经典是巨大的压力。如果把文章看做普通的“寸心知”,那人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去写作。但是,“千古事”和“村心知”不是对立的两极。你以“千古事”的心态去写作,作品亦有“寸心知”。你以“寸心知”的心态去写作,亦可情到九霄,动魄心灵,终成就了“千古事”。以“寸心知”的普通心态去开启你的写作,不要为写作设置任何前置障碍。你应该这样想,即使写作效果欠佳,至少记录了你一时一事一心情,可供以后翻阅和回味。写作过程应带着“千古事”的神圣心态,认真思考、认真运笔、认真修改,写作会具有源源不断的生发能力,或许也成就了“文章千古事”。
关于读书和读书的状态,《礼记》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学然后知不足”。我之前写文章《一蓑烟雨吻寒樱》,写作完成后发给了很多好朋友,有些朋友读完文章仅仅赞叹一下说写得好,但有的朋友会非常认真地指出哪里好,哪里不好,并且提出修改意见。最终,我根据三五好友的意见修改完稿。再与初稿对比,虽然文章骨架没变,但文风更有味道,血肉更加丰满了。在写《我心中的“女神”》一文时,把文章发给好友交流过后,才发现我写得过于矫情,通过修改后情感较为适中。在我的写作过程中,这样把文章从一般修改为较好的事例还很多,因此我越来越觉得好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还是改出来的。对于写作而言,我感觉到“独作而无友,亦孤陋寡闻”,“交流然后知不足”。
前段时间我建立了一个写作群,对于写作群的建立,偶然中带着必然。上文中提到,只有相互交流才能让彼此的写作大放异彩,这是我写作过程中很早就意识到的,这也是建立写作群的直接原因。然而,我的近期文章《最怕刽子手就是诗人——评公益微电影<哥哥,长大我要嫁给你>》才是引发我建立写作群的导火索。由于在此文中,我揭开了一些真相,触碰到官方一些敏感神经,于是应该可以广为传播文章只能在小范围内流传。原来听到有人说中国没有新闻出版自由,那时候不以为然,甚至认为是那些人要求太多。当自己亲身经历后,才又如梦初醒。我意识到自己的文章很敏感,一般报刊和媒体是不敢发表的,于是我搜寻到两家报纸,《南方周末》和《凤凰新闻》。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了稿,结果正如料想中的一样,他们都不敢刊发此文。当然,我也在怀疑是我文章的质量不足以够格刊发。但通过此事,我发现了偌大一个中国,竟然没有一家敢于说真话的媒体。我到现在都还沉浸在这样残酷的事实里不能自拔。这篇文章引起的这件事,正是我建立写作群的导火线。
尽管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但我也突然意识到,在一个还不能容许真相的国度和时代,我们更需要记录和保存我们难得的思考。从先秦代现在,我们会发现,那些朝代之所以伟大不仅仅是因为物质的极大丰富,更为重要的是有一批思考者,这在先秦的“百家争鸣”时代非常明显,魏晋的“竹林七贤”,或者后来北宋的文人士大夫苏轼等人诗人中看到的对时代、国家、人性、人生的思考。像明朝这样的时代,文人不敢发声,他们隐迹山林,以无关痛痒的诗人书画聊以自娱。我们现在返回去看看,明朝留给我们什么东西,朱元璋尽管可以骑马定乾坤,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有时候我们会苛刻前人,国家混乱为什么不奋起救国而是隐蔽山林,人性没落为什么不奋起直呼而是集体失语。那我们也试着想想,千百年后,人们会不会也指责我们做得不够。他们会不会说,在这个万马齐喑的时代,难道真的没有思考者了,难道迫于权威就真的不敢思考了。在这样一个容不下真相,没有新闻自由的国度和时代,我突然很恐慌,感觉到深深的孤独。但把自己置于整个历史时空之中,又感觉到“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开阔。我从历史中撅起经验,发现唯有思考并记录下思考轨迹,方能不负历史和未来人,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写作。虽然不知道我们的写作会带来多少实际效果,但最起码后人知道我们是在思考的。而且,对于我们本人来说,就算不能让文章成为“千古事”,但起码也能“寸心知”,有记事录心的家族志功能。
刚才谈到,写作中交流然后知不足。其实,交流更是源于对孤独的恐惧。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人已经丧失了面对面的交流能力,特别是丧失了灵魂与灵魂之间的沟通。我身边有许多优秀的朋友,每当我与他们交流时,他们非常愿意交流,也很享受这个交流。我与很多人交流,感觉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孤独,体会到他们交流后有人理解和共鸣的愉悦。但我们都会发现得到,身边有主动交流意识和行为的人少之又少。孤独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孤独容易演化成冷漠,冷漠了就会拒绝他人和外部世界。一个人一旦心灵阻挡东西流入,那慢慢地只能变成空心人。个人冷漠会变成空心人,国家冷漠则会把国民带到万劫不复。所以,只有温暖才能救己救人。温暖源于心与心的相互感知和交流,交流最好的途径莫过于写作。
凡是集体去做一件事,必然要有共同的理念。我为什么要说我们的写作群以写作为中心,以阅读为支撑,一切成果通过写作来呈现。使写作成为活水源头和可持续。写作犹如在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你的阅读基础和个人经历就像土壤。 若是没有大量的阅读和个体的人生经历,那写作的种子不会凭空发芽。我直到高考时800字的作文只写了600多字,而且还跑题,我想很大一个原因就是那时候阅读量太小,而又每天陷入题海战术中没有自己的'个人经历所致。如果在好的土壤上种上写作这颗种子,那它会有着巨大的生发能力。当然,土壤也需要个人的培育。若只读书,不思考,那就是被书读了。若只经历,不总结,不反思,那只能是干煸的简历而已。以上两种情况,土壤将失去肥力,无法生育写作的种子。培育好土壤肥力,埋下一颗种子,平时用心经营,那写作之树最终将会茂如苍天。那平时如何经营呢,就是要自我交流,自我交流则自我生发。与他人交流,则通过他人让自己生发。
写文章是很好的事,他会让你源源不断地生发,最终变为枝繁叶茂的大树。例如,我写了《最怕刽子手就是诗人——评公益微电影<哥哥,长大我要嫁给你>》这篇文章,使我自我生发出对于新闻出版自由和时代孤独的思考。又例如,之前看到一个学长写的文章,使我生发出对于他文章中某个之前不太在意的问题的思考和认识。苗田老师认为,文章常写常新。日复一日地过着同样的生活多没意义,写作能让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这“新”扩充了我们的生命时空。
只学不用,那我怀疑学有什么意义。读书是读书,我是我。学术是学术,我仍是我自己。我不得不说这是在浪费生命。读书的真正意义在于读清醒了,练就了独立思考能力,而不是成为书的奴隶。只有学以致用,以自己的存在状态来检验所学,以所学来充盈自己的存在,那才是有价值的。写作,反应出你所学的效果和对自己的认知程度。除此之外,通过写作,让自己的思考更加系统化。通过写作,可以把你的所思所想和精神力量展示和传递给他人,这才是为最宝贵的财富。未来少年中国,需靠现在中国少年:独立思考,自由精神。中国目前看似平静,但也暗流涌动。每个人的命运和国家连在一起,谁也不能保证我们能平静地度过此生。唯有加强忧患意识,练就独立思考能力和自由精神,一旦遇上时代**或人生险阻路,那时我们才能看得远,站得稳,对得起自我和历史。
朋友们:“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让我们开始写作,大胆地写作吧。
篇10:美丽七夕让我们约会吧散文
美丽七夕让我们约会吧散文
短信滴滴,提醒七夕将至,陪你一起看流星雨?与谁共度这个浪漫之日?类似祝福短信铺天盖地,一连数日,热浪滚滚,酷暑肆虐,冷气房内里虚度竟日,浑然不知今夕何夕?没有翻看日历,有雨有荷有追忆,有嗟有叹有欣喜,梦幻的橘黄灯光,轻柔曼妙的虫鸣小夜曲,小溪一样汤汤流淌绵延不息的悠然絮语。这样的美丽的夜晚不就是我的浪漫七夕!
曲折回廊,荷池碧绿,荷叶田田,荷花灼灼,柳丝轻舞,袅娜多姿,荷叶上晶莹圆润的水珠调皮的滚来滚去,亭亭的荷叶倒映在水里,水下水墨荷动,水面荷香迷离,水上水下,夕阳辉映出荷塘动态的魅力。诗意荷塘,沁人心脾,迎着朝阳,追逐着落日,薄暮晨曦,莘莘学子的书香宛如眼前的莲叶,接天无穷碧。电话里总说在散步的你,应该也在我镜头中的这朵粉红的荷花前凝神伫立吧,应该也想到林黛玉“寒塘渡鹤影”的诗句!我站的每个地方都应该有你徜徉过的足迹。
书海泛舟,喁喁絮语,你用白描勾勒着象牙塔中弄权学术翻云股掌间的“正人君子”,用工笔速写出身边尘世那些高端而龌龊、睿智而狡黠、高贵而猥琐的硕博导师。一个个浸透着智慧和书香名字,核心刊物,大作频现,教室讲堂,纵横捭阖神游八极,令多少莘莘学子钦佩羡慕高山仰止,但是透视灵魂直击心底,我看到道貌岸然下也有狭隘和卑鄙,一团和气中也会暗藏杀机,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剑拔弩张咄咄相逼,不是官场也有权利交易权色交易,不是官场也有贪婪腐败寡廉鲜耻,我们幸运在这样污泥浊流中,没有迷失,正义正直,道德良知,一直坚守心底,坚如磐石,虽然你在曾激流暗礁中波峰谷底。
你总说自己懒散闲适不求进取,炙手可热的大屏智能机,你坚辞不要,敝帚自珍自己小屏幕旧手机,你说换了手机还得从头再学新知识,你懒得动脑子。雷电天气行车,你担心雷击,急慌忙要替开车的老公关掉手机,可是左按右按,干着急关不了机,看一道道闪电划过夜幕,你越发的惶恐焦急,直埋怨老公不教你。电脑上下载到桌面的文件,你一个一个移动到文件夹,我说你可以拖动选中一下子移过去,我甚至抓住你握鼠标的手要手把手教你,你却固执的慢悠悠的不厌其烦一个个往文件夹移,一趟都可以搬走的东西,你非得来来回回奔波很多次。
时光在开心的聊叙中悄悄流逝,直到窗外闪电掠过眼际,我们才惊呼天黑雨至,一场暴雨正恣情冲刷洗涤着这座安静温和的城市。驱散暑热,凉爽惬意,透过窗户我们一起看路灯下细密如织的雨丝,在橘黄的灯光中闪闪亮亮,如甘霖滋润在几乎被热浪窒息的心底。不打雨伞,任清凉的雨丝落在眉梢发际,翩然漫步在荷塘旁的木桥上,听雨打荷叶淅沥沥,呼吸着混着荷香的清凉空气,看着细碎的光影在荷塘中闪烁迷离,荷塘月色--凤凰传奇,今夜虽然没有月色,但是我们依然感觉到旧日时光缓缓在雨夜的荷香中微微荡漾,雨打荷叶就是最美丽的钢琴曲。
雨中的校园,人车来去,车灯雪亮,不时晃过我们的眼睛转向别的方向疾驰而去,共打一把伞的学
生情侣在伞下亲密偎依,孩子们在密密斜织的橘黄的细雨中追逐嬉戏,我们似乎走遍了每一条校园小路,海阔天空谈天说地,不知何时雨住风息,仿佛今夜的雨也懂人识趣?陪伴了我们雨中漫步漫游漫忆,当我们倦了的时候,她又无声无息的悄然离去,让天空重现缀满星星的湛蓝,让夏风吹干路面的潮湿,我们就在花坛边的台阶上顺势席地,继续我们无边无际怎么也说不完的一个个话题。
又不知何时四周人声岑寂,高低粗细大小快慢,不同的虫鸣汇成悠扬婉转的'校园小夜曲,偶尔稀疏的晚归的学生在面前经过,他们一定也很惊奇,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这俩人有多少知心话静流不息,没有倦怠没有睡意,天马行空,跳跃式话题:青涩初恋坚定的抉择,婚姻进行曲中喜剧式的插曲,年逾古稀的老人,即将大学毕业的孩子,幸福美满的家庭,高歌猛进的事业,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人民体质,珍爱生命淡泊名利。
走出校门的时候是凌晨两点,回家卧谈一小时,入梦应该是凌晨三时吧,说钱穆治学的严谨,谈刘震云报告中体现的深邃和哲思。
早餐的鸡蛋甜汤,滑腻甜丝丝,你说面粉是金龙鱼,荷包蛋黄白分明精巧细致,最喜欢你烙的油饼,还有那散发着清幽田园香味的荆芥,居然也是你亲手种植亲手采摘亲自腌制,相约找时间想再去看看你精心伺弄的郊外菜地,听你描述韭菜满园葱绿,辣椒茄子,原生态的绿色蔬菜,真叫人垂涎三尺。其实你最睿智,表面与世无争,平心静气,人说大隐隐于市,大学年年拿奖学金的你,近年来没有一分版面费发表十几篇双核心高品质文章的你,默默中编着新作即将出版的你,你将慈爱的母亲、贤惠的妻子,爱生如子的师母,勤勉严谨的老师,孝顺有加的女儿,坦诚正直的同事。多种角色集于一身,并用满腔真诚将每个角色诠释的淋漓尽致。
昨夜七夕?今夜七夕?我们无约,但却共度,心有灵犀?惺惺相惜?
篇11:让我们都去爱自己的父母吧
让我们都去爱自己的父母吧
在寒假里,我的作文老师推荐我读了一篇文章叫《小抄写员》这篇文章讲了一个叫叙利奥的小男孩的故事。他的家里贫穷,他的爸爸靠抄写字条来维持他们一家的生活。叙利奥看到父亲很辛苦,便深夜起来帮助父亲抄写。但因此而耽误了学习,被父亲责骂。当父亲明白了事情的`真相时,父亲很感动,就原谅了叙利奥。
我被这个故事深深吸引、深深感动了。它让我明白了:我们应该关心父母、理解父母、孝敬父母。
文中的叙利奥和我的年龄差不多,但却知道关心、理解和孝敬父母。我和他比起来有天渊之别。想想自己,家庭富裕,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平时想穿什么就穿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上学送晚了,就使性子;零花钱给少了,就又哭又闹;菜不可口,就不吃了;……一点也不知道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而小叙利奥家里那么困难,却知道关心自己的父母,替父母分担困难,我真感到有些惭愧。
这使我想起了学过的一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们应该向小叙利奥学习,做一个关心自己父母,懂得去爱自己父母的好孩子。
作者:王湛博 指导教师:刘 凯
相关专题:[爱]★ 父母优秀散文
★ 感恩父母的散文
★ 惜取的散文
【让我们去看看父母吧散文(共11篇)】相关文章:
那些远方还有散文2023-09-25
迷情山城优美散文2022-10-25
回家过年就是这样任性散文2023-02-24
读书应成常态散文随笔2023-04-21
儿行万里念娘恩散文2022-12-27
窗前桃花开又落伤感散文2023-07-10
林清玄散文集读书心得初中生心得2023-06-26
优美的玉米散文2023-08-26
樱桃红时回故乡散文2023-09-23
那些年我们追忆的时光--散文202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