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送亲行散文(推荐12篇)由网友“咸蛋超人宁艺卓”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静宁送亲行散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静宁送亲行散文
静宁送亲行散文
朋友的女儿从兰州大学毕业,和兰州政法大学的男朋友相识相恋六年,婚期定在五月二日,而新郎的家则在甘肃的静宁,受朋友一再邀请,于是就有了这次静宁的送亲之行。
五一这天,我们一行人分别乘坐五辆从静宁接新娘的白色丰田越野车,十点四十离开县城,沿关中环线一路向西北方向驶去。大约两点多到平凉,稍做休息,吃了午餐。又继续西行,奇怪的是还要跨过宁夏的隆德和固原两个县城。穿过属于宁夏地界的六盘山隧道,大约五点左右才到静宁,后来和司机交谈,才知道这原本是甘肃的地域,由于回民多,为了便于管理,才不久归了宁夏。这一归不要紧,是我们在一不小心的瞬间跨越了两省的地界,是我的足迹有了进入宁夏的记录。
进入了静宁,仔细打量这个离我们四百多公里的要结为秦晋之好的陌生县城,第一印象还相当不错,这个虽则偏僻的县城,改革的步伐已经超过了我们这个关中的白菜心,一座座高层云起密集,而居民的住宅更是高高在上,是人望而却步。空气清新,环境幽雅。吃了晚饭,街道顺便溜了一圈,发现街道的繁华和热闹,一点也不逊色我们那人口稠密的关中。
这里的民风淳朴,对客人盛情款待。我们刚到静宁县宾馆,就看到成群结队的人群在宾馆门口夹道欢迎。我以为是什么会议散了,正让我们赶上,原来是新郎的家族朋友在迎接我们这些远道而来宾客,那气场之大,无不令人感动。住进宾馆最好的房间,吃着这里最好的晚餐,听着亲家热情洋溢的问候,看着人们真诚实在的笑脸,犹如进入仙境一般。
听朋友讲,她的亲家是农民企业家。和当地人闲聊时,知道他们虽然只有四十多岁,但创造的财富之多,可以在静宁名列前矛,但是难能可贵的是这位农民企业家,从没拿自己当回事,仍然低调做人。从不张扬,对自己工薪阶层的亲家也一视同仁,仍是那么谦和,那么笑容可掬,那么有礼有节,并丝毫没有财大气粗耀武扬威之势。比起那些很将自己当回事的靓女帅男和自命不凡的大款并那些自以为是的高官,这样的亲家,是否令人刮目相看呢。
虽然富甲一方,但却始终奉行穷养儿子的教育理念,儿子上大学期间,每月的生活费仅五百元,一分也从不多给,是儿子学业有成的'同时又创出了属于自己的事业,所以才有了今天我们见到的知书达礼,干练豁达而丝毫没有富二代骄横无理坐享其成的新郎。而现在我们指责八零后九零后大手大脚花父母钱毫不手软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是否要检讨一下自己的治家原则呢?呵呵,我们那美丽的新娘眼光真的不错。我做为送亲队伍的一员,我骄傲。
第二天的婚礼,气势庞大而别致,新娘父亲把姑娘交给新郎时的一句话打动来宾,“我把姑娘交给你,你必须给我一个承诺”。而机灵的新郎,马上向丈人爸发誓:“一定要用自己的努力叫新娘终生幸福”。这样感人的场面将婚礼推向高潮。
婚礼结束,我们开始返程。这次静宁之行收益非浅不虚此行。
篇2:戈壁行散文
戈壁行散文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茆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走出机关大门,在去师傅家的那条路上,辛弃疾的这首词便活脱脱跳出脑际。而这感觉的由来,全都是因了这周围环境的生动。出差到十年前工作过的地方,心情本就有一种激动,这时的感觉更让我生发出别样的愉悦。
下午一到这里,我就“啊呀换了天地”,好一番感慨,好一番抚今追昔,想好好走走看看,但无奈差务在身,不能不先公后私,紧着忙着做事情。来的时候就想着能否见到师傅,一问,师傅果然不曾调离,只是如今住的不再是平房小院,而是搬到三室两厅的楼房去了。可巧今天还是师傅的儿子结婚的日子。这下我更急了,下班了又加班,只为做完事,一无牵挂,好去为师傅贺喜。而此时,已是星斗满天、柳暗灯明时分了。
在师傅家里吃喝完毕,我想散散步,师傅说,你喝了酒,天也晚了,都累了,还是休息吧。我从其言,欣然歇息。一觉睡醒,天光微明,遂起身悄悄开门下楼,走出住宅区。寂静烘托出晨眠的安宁,空气在草芥与泥土的腥香中颤动,飘溢着沁人心脾的爽适和清枍。
东边的天幕已有曦光,云如波鳞,一片片微微泛红,寥廓一顷;远山如黛,近树如屏。就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一抹静谧的橘红把天地截然划开。大地正从沉睡中苏醒,景物渐次显出剪纸般的轮廓,灰蓝的天幕从上往下一点点褪去。蓦然间,拖拉机发动的哒哒声一处两处地响起来,鸡鸣以高亢嘹亮证明迟起的惊慌。这时,东边的云翳猝然变得红艳,一朵朵一簇簇,绚烂争妍。有一块巨大的云片,锦缎似的,赤橙黄蓝,毫光四射。西边天呈一派铅白,镶着银色边儿的云团静静地蠕动,像是无声的海潮向岸边涌去。
时间从我眼缝中溜过,脚步似也变得稍有急切。
渐渐的,天色豁朗起来,而且愈觉得天空高远、莫测。那块云锦幻化成玫瑰色的彩练,给每一朵云片镀了一个闪亮的边,黄的,红的,粉的,紫的。看去就是一个莲花的'世界了。
太阳出来了,一盘大红的脸,热烈地像是燃得正旺的火炭,树丫间跳着它暖暖的媚眼,大大方方端相着它所目及的一切。转瞬跳到水塔顶上,“十八公里”沐浴在阳光中了。
“十八公里”位于吴忠市城东十八公里处,六十年代初期,银川石油勘探指挥部为解决职工家属的生活问题,组织人力、设备,垦荒造田,开辟了这块没有地名的戈壁荒地,里程数被冠为地名,从此石油家属一批批迁居此处,开始了“人定胜天”的历史性播种。“十八公里”在不断地发展中,将自己的名字送向很远很远的地域和时空。
当初,我如果不奉调离开,我的家兴许也会安顿在这里。
我漫步在水渠和稻田中的田埂上,蚊虫嘤嘤,不时飞上我的脸颊和手臂,紧紧地趴伏在皮肤上,微风吹起它们小小的羽翼,却不能把它们赶走,我也宁愿忍受这吸血之痛,似乎还有一种莫名的爱溺。蚕豆大小的青蛙蛤蟆,在脚步踩下时纷纷蹦跳着跃入水中,溅起朵朵白色的水花,随之又迅速地逐流而逝。每株稻叶的尖端,都会毫不含糊地挂着一颗亮晶晶的小露珠,阳光下亮成一片,玻璃似的覆在稻秧上,淡淡的霓虹一缕缕浮动,其光晕把稻田朦胧成壮丽的乳白。水鸟斜着身子低低地盘旋,嗝嗝的声音极为响亮,似在欢呼这明媚的晨光。
十年前,我从机关到这里来参加垦荒劳动,那也是在夏天的季节,当汽车就要驶入农场地界时,干旱的风就已在公路上打开了滚,及到进入农场,已是尘埃蔽日,混沌天地了。风呜呜地嘶叫着,苦蒿从腿侧跌爬着滚过,沙尘在风中游龙走蛇,几顶破旧的绿色帐篷,晃晃荡荡,恰如浑浊的泥水中扔下的几片树叶。帐篷的绿色,可以堪为这里唯一的风景,同时也表明,这里正在告别“不毛之地”的称呼,人烟出没处,开始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创业劳动。
事隔数年,农场变了,而且是按照人们的意愿在变。工、农、兵、学、商各界,联合开挖了横贯东西的东干渠,把黄河水牵引到千古荒漠,流淌出一个“一年更比一年强”鱼米之乡——农、工、商并举,教育、医疗设施齐备的新型社区。
我站在水闸的平台上,久久不愿离去。
上班时间到了,广播里一支欢快流丽的乐曲《江南春早》,把我带到处处绿色的江南水乡,我遐想着“十八公里”的明天,太阳已跃上树头,明亮的阳光沐浴着整个农场,农场在黄金般的光流里焕发出迷人的韵致。上学的孩子,工作的职工,劳动的家属,相继出现在场区大道上。
农场在光明中生机勃勃。
我走下闸头,心想:这“塞上江南”的宁夏川,确又多了一处绿色家园!
篇3:二滩行散文
二滩行散文
大约二十年前,我就听说攀枝花建了个二滩水电站,是当时建成的中国最大的水电站。可是每次去攀枝花,都匆匆忙忙,直到今年暑假,我才有机会亲眼看到了二滩水电站的美丽风光。
一、美哉,山河
去往二滩的路上,我一直胆战心惊的。路在山脚,一边是宽阔的金沙江,一边是数百米高的大山。山路随水回旋,弯急路窄。
路边悬崖下,金沙江水流湍急,水面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漩涡。汹涌的江水,仿佛一只虎视眈眈的猛兽,在咆哮着要扑上来。好在有江岸挡着,江水只能冲刷着褐色的崖壁,席卷着江岸的黄土。江岸边生长的树木,岌岌可危地裸露着部分根须,有被江水吞噬的危险。
山坡上,覆盖着青翠的植被。攀枝花的山富含矿物质,土层薄,加之早些年不重视植树造林,山坡上大多只是长着稀薄的杂草,看起来光秃秃的。以前山上只有野生的树木生长,以野泡桐树和攀枝花树为主。野泡桐树不怕干旱土贫,丛生地开花结果。攀枝花树,又叫做木棉树,树型非常高大。攀枝花树开花的时候,一整棵树上不见绿叶,都是红色的花朵,仿佛燃着一树火焰。野生的攀枝花树大多生在崖壁上,显得十分威武雄壮。近些年,攀枝花市充分利用当地的亚热带气候,发展了多种果木种植经济。所以现在的山上,多了许多人工种植的芒果、石榴、桂圆树林等。芒果树和石榴树,结着累累的果实,看着很是喜人。山上绿树多了,既美化了环境,又能产生经济效益。
进入水库区下游区域,可以看到金沙江和雅砻江汇合处的江面。金沙江的水浑黄厚重,雅砻江的水青绿悠缓。两江汇合处泾渭分明,一黄一绿,绵延相伴几公里后,绿水便渐渐融在了黄水中,汇合成一条金沙江。
山路十八湾,路上时而会经过一个小镇,时而可遥望山上的小村庄。山里的房屋低矮简陋,大多是三层以下的楼房,外墙简单地刷着白石灰。房前屋后的小块菜地里,种着玉米、红薯、豆角等蔬菜作物。门前院中,有碧绿的芭蕉树或者开着紫红花朵的三角梅。山里少见人影,偶尔路边窜出一只狗跑入草丛,偶尔可见菜地边有一两个村民在劳作,或者偶尔会看到六七十岁的老人,穿着彝族服装佝偻着在路边缓慢前行。
在山里开车前行,只有汽车发动机的声音,和江水拍岸的涛声,安静清幽极了。
二、壮哉,水库
二滩水电站水库建在雅砻江的下游,离雅砻江和金沙江的汇合处三十多公里。沿着雅砻江往上游去,只见一江碧绿,两岸是连绵青翠的层峦叠嶂,呈现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壮丽景象。
远远地看到前方的江中升腾起一片白雾,雾气直达半山腰,有两三百米之高。那里便是水库大坝所在,现在正在泄洪。
站在桥上远望大坝。大坝两百多米高,横亘连接两边山脉。坝上开闸处,一道瀑布倾泻而下,轰隆着撞入坝底,溅起水雾,汇成河流。这泄洪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仿佛是一条巨龙在腾云驾雾,伴着雷霆万钧之声。坝底白浪翻腾,笼罩在白茫茫的水雾中。大坝附近的雅砻江也活跃起来,波浪起伏,不像下游那般平静。
走近大坝,坝体、瀑布和坝底白浪能看得真切了些。水声震耳欲聋,仿佛在敲响战鼓。翻滚的江水犹如千军万马从泄洪口飞跃而下,落到坝底再奔腾向远方。风中水雾飘散在眼前,落在肌肤上,带着一丝丝的清凉。
到了大坝上游,却是一片安静的平湖。湖面辽阔,有一百多平方公里。水色碧绿,烟波浩渺。湖中停泊着几艘小船,安静祥和。蓝天、白云、青山、房屋、船舶倒映在湖水中,仿佛水底还有一个世外桃源。
大坝上下,一动一静,真是决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三、鲜哉,美食
听说二滩的鱼有二十多种,加之以川菜的'特色烹调方法,非常值得一吃。我们便在二滩找了一家鱼庄吃鱼火锅。
店家将一盆鱼火锅端上来,霎时便洋溢了一屋子浓香。满满一锅红油中,沉浸着白色的鱼肉、白色的豆腐,点缀着一把把青绿的花椒和葱、蒜。红、白、绿搭配,色泽诱人。鱼是二滩的鲢鱼,肉质细腻,鱼油肥满。豆腐在汤料中充分浸润,带着鱼香的鲜美,带着深入的辣味,与味蕾柔软接触之后,嫩滑爽口,有着无穷的回味。真是色、香、味俱全的一道美食。
另外,攀枝花山林中盛产的鸡枞菌,在二滩的饭店里也很常见。鸡枞菌堪称野生食用菌之王,只是清水中煮过便能有鸡汤之鲜香。当然,鸡枞菌的做法也有很多,无论怎么烧制,入口都是肉质细嫩、口感香脆。
在一派美不胜收的湖光山色边,品尝着如此美味,实在是人生一大乐事。
四、怪哉,奇石
鱼庄内陈列着店家收藏的许多石头。听说这些石头很多是在二滩的高山峡谷里拾获的。二滩地处横断山脉,是高山峡谷地貌,多洞穴奇石。
鱼庄内收藏的石头,形状、颜色、花纹各异,非常具有观赏、收藏价值。店内有一块石头,一片墨绿背景中,有着一团团红白相间的花纹,再有弯曲的褐色条纹延伸,看起来就像是一片绿野上生长着的几棵桃树梨树,纷繁地开着花,好一派春景。有一块石头,上面的青黛色纹理连绵成群山,白色纹理条状弯曲仿若河水,几乎就是二滩风貌的再现。有一块黑色石头,上面一条条浅褐色横、竖、点的条纹,好像文字的笔画,构成了一篇天书文字……欣赏着展示架上琳琅满目的奇石,我们对这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的艺术品,不停地啧啧称奇。
围绕着二滩水电站库区形成的二滩森林公园,是国家4A级风景区,有着雄伟的水电站、连绵的青山、奔流的江水、辽阔的碧湖、鲜美的美食、美妙的奇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篇4: 西安行散文
西安行散文
我拉着春的衣襟,与春共同迈进古都西安。西安这座城市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十三个朝代建都的地方,是有着中国历代的文化渊源的名城。她风光旖旎,美丽整洁,她处处渗透历史文化的底韵,走进西安就走进了《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走进西安,就走进了远古,就翻开中国古代史那灿烂,辉煌的篇章。来到西安你看见远古的文化,看见远古的辉煌……仓颉是从这里造字的,使我们中国的方块字使用至今,而且传扬世界,在世界上用这种字的人最多;张骞是从这里走出的,风餐露宿,艰苦跋涉走进西域。用那双坚韧的铁脚,开创了我们的古丝绸之路,使当时的文化有了更好的流通,经济有了更好的发展;文成公主是从这里进藏的,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修建的。
走进了西安就走进了《唐诗》,……“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回望长安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似乎看见了高力士正在给李白脱靴, 似乎看见了李白仕途走向了低谷,而诗作走向了巅峰。
西安对你似曾相识的,不是华清池杨贵妃的美色;不是西岳华山的奇险;不是兵马俑的呼唤。是从历史中相识;是从古文中相识;是从唐诗中相识……西安很早就想见到你了,因为是牵挂,因为是旧相识。
西安名胜古迹很多,明城墙是那么的宽厚,护城河是那么的幽深。看着这城墙的坚固,城池的幽深。不由想起一朝朝的固守,一代代的风烟。多少帝王,多少豪杰演绎着乾坤的变化,指点着历史发展,推动着社会前进。这宽厚的城墙,如同这帝王之都的文化底韵;这宽厚的城墙,又如同热情好客的西安人品行。
大雁塔,坐落在大慈恩寺里面,它是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和象征。它也是玄装对佛教业的巨大贡献的具体体现。
钟楼、鼓楼、小雁塔、碑林……都呈现着一代代的丰功;一代代伟业。描绘着一串串故事;一缕缕云烟。书写着曾经的辉煌,曾经的繁荣与昌盛。寻找吧!寻找那遗失凌烟阁,寻找那二十四功臣的风流,那二十四功臣的勋业。
西安这座美丽的城市,不但有深厚的古典韵律,而且还有浓重的现代气息,一流的现代的超越。
看对外开放的大明宫遗址公园,那个大气,那个干净。那个恢弘,那个整洁。人们在里面游玩,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大雁塔音乐广场,周围的建筑,都是仿古的建筑群,是仿唐朝时期的.建筑。给人视觉别样的感觉,如若穿越唐朝,进了唐城。有一种,庄严幽静的感觉。
大雁塔音乐广场,无论是南广场、还是北广场。无论是雁塔东苑,还是雁塔西苑、或是雁塔南苑。都是那么的整洁,那么的绿树茵茵,雕塑是那么的栩栩如生,浮雕是那么活灵活现。虽然游人众多,但是一尘不染。卫生,不是用笤帚扫出来的,而是用水刷洗出来的。夜晚音乐喷泉飞花四溅,五颜六色的 灯光,变换着,闪烁着,璀璨着,跳跃着。如若一排排仙女,轻轻盈盈地走下凡来,微微笑脸,翩翩起舞,频频撒花。那个明呀!那个亮呀!让你感觉是美的享受,光的享受。让你足贮着,欣赏着,不忍离去。
西安的小吃也很有名的,回民小吃一条街也是最有名的小吃一条街,所有的小吃都在这里体现着。人也最多,外地人来了必去之地。很有名的肉夹馍,羊肉泡馍,面皮,胡辣汤…..。来了一定要品一品,尝一尝,饱一饱口福。西安人的方言也古灵精怪,明明是馍夹肉,可偏偏 说成是肉夹馍。明明是面条,可偏偏说成是面皮。
西安这座美丽的城市,如一阕阙泛着古韵的诗;如一首首婉约现代的词;如一曲曲悠扬动听的歌;如一幅幅水墨丹青的画。让你真情地品读着;让你倾情地吟诵着;让你动情地歌唱着;让你尽情地欣赏着。
西安这座美丽的城市,有多少人仰望,有多少人梦寐,有多少人留恋。
西安你也留下了我的眷恋,留下了我的情愫。西安我会再来的。用李白的一句诗作结尾吧!“长相思,在长安。”
篇5:崆峒行散文
崆峒行散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伴随着四季、伴随着明月,走过了几十载的春秋。当岁月的年轮流经尴尬的地界,难免会产生些许的烦恼。今途径低谷,心生种种法相、曰:无法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种种缘由皆空相,是谓法相。
近日之际,事事推敲,原已误入迷途,故选择放逐,给身心洒脱,给记忆添加经历,此选择道教圣地崆峒走此一程也,依偎于天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一元复始,道法自然,阴阳合而万物生,日月巡回,乾坤重塑。自23日早从家至崆峒的路上几经波折,于23日傍晚时分安全抵达目的地,值得一说的是,自选择奔波的路上,从未有过被救济的我,今于天水公交车上被一老爷爷所布施,如今想来余温还暖在心头!一元的施舍可见慈悲心怀,当好运降临于我头,难免会让我记起曾经被爱心所“施舍”的情景,佛曰:凡果皆有因,也许今日的救济,缘于他日的修为!原来冥冥之中一切真有因果,当然了这只是荒谬之谈,牵强附会,仅此而已,纯属文字娱乐。
说好的,闲暇之余择其名山大川,一起游玩,可如今,空空如也,一人行!呵呵,世事难料,法渡皆有变数,更何况是人事呢!罢焉,罢焉,雨随风斜、花见风摇,落花流水最无情,淤泥莲藕最出奇。往事如烟,珍惜眼前,岁月如歌,请尽情风光。既来之、则安之,经朋友的'接待,热情洋溢,深情款款,此情难以忘怀,美酒佳肴,此逢盛情实则难却,与其客气还不如畅饮欢庆今此相聚!
青稞美酒,今初碰,伴着肉串和着小腰的干糊木炭味,咀嚼着鱿鱼,透塞着海螺,麻辣爽朗,麻的清凉、辣的火热,干裂的青稞,数杯下肚,两颊红晕生,此盛宴,杯停盏歇,餐桌已是狼藉。饱餐过后,收起未喝完的青稞佳酿,拾掇懒散的身心于朋友家休整,明天进军崆峒,问道崆峒,仙在何处觅!
原以为朋友处,家人一起会有拘束,谁知新旧两宅,今择处于城市之新居_宏欣小区歇息。美哉,乐哉,无拘无束,似脱缰之马、如出笼之鸟,草原风光任我狂奔、自由天地倾情翱翔。寻仙问道,早休息。次日天粉粉亮,随着几声鸟啼,把我从梦中惊醒。赶走雀儿唱、惊杀梦中人,做好梦、梦难成。谁道是,梦中事,此难知,是梦也: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合畅,携手并肩,几人同行,腾云驾雾,于崆峒上空,看叠峦屏障、直插云霄,云山雾海于腰间、听嘤嘤鸟鸣、山间溪流潺潺绵,望眼下于茫茫人海、听杂躁,芸芸众生、留恋于峡谷险境,奇花异草、芬芳袭人,五颜六色满山遍野,虫鸣鸟啼,兽中ィ钟声、鼓声、木鱼声、诵经声,谈笑风生,四处皆生气。倾耳细听,只为寻找……突见一道金光,自天而降,法焰逼人,空中游历已受阻。一同伴道:“听闻仙人广成子就此修炼,然皇帝曾问道于他也,今逢大道,可知广成上仙、否?思虑间,见一人驾鹤而来,打坐其上闭目泰然、金光头顶炫随而其行、神情俊朗,放眼细打量,只见此人生的是五官精致,眉毛浓而弯,眼眶圆而不扁,鼻子高而直,人中长而宽、中沟深陷,嘴巴隆而半满,束发戴簪,此人貌过潘安、神胜佛陀,此人好生面熟,好似那里见过,忽见那大鸟脖子伸长,一声啼叫,如五雷在顶,惊杀同仁,眩目睁”原是一梦。
美梦告别,起身就行,看那时钟,才五更时分!洗漱完毕,出门早餐也,哈哈,面,进一小店,数米见宽,整洁干净,店老板笑嘻嘻的迎上,点了两中汤肉,不多会一岁女娃娃(年轻的女服务员)笑盈盈的拿着小碗提着汤壶走来,每人一碗面汤,久违了的饭香已入饿肠、充满空胃,又不多时,一大碗饭已盛上、只见绿色的香菜、蒜苗碎末上闪着剔透的油烫红辣椒,汤上面悬浮着油光、厘米斜方的豆腐、菜瓜噗呲噗呲的,美滋滋的呀!下面盘旋着根根细面,拿起醋杯,一股溜的倒了进去,米醋香味扑鼻,随着筷子上下、左右的翻转,香喷喷的佳肴要已入口,想此刻饥渴的表情不可言喻,看那面条圆而细、淡绿色,色正汤鲜,一股热气腾腾上蹿,还未下口,已陶醉在美味中,心已急不可待!
切不说面入口是何中感觉,先尝尝这鲜汤。碗大饭满切刚端过来,碗边已发烫,难以再端起,只能俯下头,用嘴吧吸喝了。把嘴凑在碗沿略一吸气,只觉得嘴里麻且辣,不过透出一股淡淡不同麻辣烫的味儿,可能是添加了米醋、可能是地方独特的配料,且不深究缘由,先大口大口的喝下去,给安静了一宿的肠胃做做保健操,哈哈,拿起筷子再搅拌一圈,夹起面条,迅速地放入口中,当上下牙齿合拢的瞬间,好似洋麦面、又好似(洋芋)粉条,柔柔的、滑滑的细腻柔软,又好似玉米面,大乔面干而散、脆而酥,可面恰恰取其精华,几着合而为一,慢慢咀嚼,可尝其柔滑的劲道、干脆的稀松,给人牙齿以酸酥感,哈哈,话不多说先吃饱再说,还得崆峒行。
别了香味佳肴、别了优雅可爱的岁娃娃、别了和蔼可亲的店老板、小面馆,静候公交的到来。一辆、两辆、三辆都过去了,怎么就等不到我们要等的车呢!郁闷、憋屈、急切,哎!朋友见我着急的样子,忙劝说到,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刚才过去的那辆旅游观光车,还可以免费,不过到不了我们要去的地方,只能坐到崆峒古镇还得步行,那咋不早说,正说着车来了,匆匆忙忙上了车,可是车里早已挤满了人,难道说他们都也是去崆峒山玩的吗?对啊,一路之上只上不下,可挤着宝宝了!还好,问道觅仙的心情并未受到半点挫伤,行者的兴致依旧勃勃。
车到崆峒山站,全车横竖都是人,倾车而出,当然了开车师傅肯定还会坐回去的,而我们整支大部队倾巢出动,直望崆峒山!下车步行近百米之遥,则见买票处,吆喝、眼前一亮,见一扫码网购取票处,够先进的哈,哈哈哈……!只见部分人员直奔检票口,而我快步走到售票处,跟在买票队伍后面,拿着已毕业的不知道可否能用上派场的学生证,心里想无论用上与否,反正试试,打不打折都无所谓,既来之则安之。正想着呢,不知不觉中已到售票处前,我把早已准备好的学生证件跟一张大红钞票恭敬地交给售票员,另一只手还准备着一张20大钞,等待有可能一句不可用的言语,正思量间,只听里面说道,这是你本人吗?、对啊!同时一张通行票、两张20的大钞、还有学生证已递出,祝旅途愉快!窃喜,听朋友说前几日他跟一同学去,虽拿着同样的证件,却买的全票,哈哈!喜悦、自乐,呀哈、连售票员到底是男是女都忘记瞧了,只听到说话声音,感觉他是女的且声音好生温柔。
我握着门票走在前头,朋友拿着年卡跟在身后,走近检票口我将门票跟学生证递给检票员,他身穿制服,细细把证件跟我打量了一翻,且盘问了年龄方才让我进入,刚过了设防点,便提起年轻有力的双腿,迈开大步朝前去,当朋友到检票处,我已经走了好几米远,四处打量着夹岸岩壁、苍松古柏了!回头看时,貌似他跟检票员嘀咕了几句才肯放入,嘿嘿至于说的什么我没听,我也没功夫理会那些,一心问道,仙在何处觅。
顺着林荫小道,东瞧瞧,西看看,只见群山孤寂,苍松翠柏,遮天蔽日,晨阳漏洒,青石板上阳光点点,在这盛夏,也有几丝寒气袭来,若在寒冬腊月天,登临此境定生寒光。看那悬崖峭壁,好似一面大镜,宽而光、高而大,好似人工就筑,如刀切成。继而进,见一山峦中间生,似爬着的大象伸出长长的大鼻子向深潭吸水,想要吸尽汪洋的姿态。想那夸父渴而饮泽也不过如此吧!而此刻我们只能仰望而不可俯视、观全局。又行百里之遥,游人已气喘吁吁,见起初青石板道已变成台阶,台阶甚是陡峭,但游人如织但缓步慢行。上有被搀扶八旬老人,下有跌跌碎步奔跑幼童,青年男女结伴而行,而我此刻显格格不入,慢跑而上把朋友已被甩在身后,独自欣赏着这份仙山圣地的恬静。
继而前进,只能拾阶而上,渐而高处人迹稀少,步履蹒跚已缓慢,慢、慢,部分夹道几乎垂直,愈有困难我愈有精神干劲,腿抬高步迈大,一步上蹿两个台阶,直至一小顶,返身回看,只听有人在呼喊、狂啸、嘶鸣不见踪影,只身后几对情侣在手牵着手,艰难而行。
篇6:铁山行散文
有关铁山行散文
秋日的大山,广袤而丰盈,宁静而又悠远。隔着车窗望去,瓦蓝瓦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白的云,秋日的阳光温馨恬静,不遗余力地把温暖送给大地,送进车厢。那满山遍野浓浓的绿意里依稀闪烁着些许的红与黄。路两旁的庄稼地里,农民们正在忙着收割。
山路蜿蜒曲折,狭窄而又坑坑洼洼,面包车就左拐一下右拐一下地一路颠簸着,直把人们的笑声颠簸的零零碎碎,撒了整整一路。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跋涉,我们来到山脚下一个小屯落,说是一个小屯落,其实,也只不过三五户人家。经过询问,眼前这座山就是铁山包。于是,我们就下了车开始爬山。
穿过一片撂荒地,又穿过一片荆棘丛生的小湿地,沿着一块农田的地头一直向上,很快,我们就进了大山。
老伴患的是癌症,在哈尔滨住了近三个月的医院,刚刚接受放化疗出院没几天,身体十分虚弱,本来是需要静养的,可昨天一大清早有朋友邀她上山采蘑菇,老伴一听说采蘑菇,后脑勺都乐开了花,我怎么拉都没拉住,嘴嚼着饭,拎了个铁桶就窜了。
这不,今儿个一早,老鲤老师就打来电话,说是邀我和几个朋友一同去铁山包观光,并且在电话里还一再强调:“要把嫂子也带着。”
望着老伴那病病怏怏的样子,昨天又跑了一天的山,我就有些犹豫。看着我撂下电话欲言又止,老伴就问我是怎么回事?我就把老鲤电话里的内容跟她说了一遍。
“嗯?上山,好啊,我去我去。”老伴高兴地说。
“能行吗?昨天都跑了一天的山了。”我说。
“能行,肯定能行。你看,我昨天上了一天的山,今儿个不是好好的么?”老伴不容我再说什么,收拾了一下衣着,领了孙子就非得跟我走不行。
大山上,那乔灌混杂的次生林里,根本就没有路,虽然并不十分陡峭,可依然难走得很。洪斌老师和冯欢老师走在最前面,冰冰老师手里拎着个塑料袋儿,说是要捡蘑菇。我一手扯着老伴,一手领着孙子,跟在老鲤老师的后面一路向上彳亍着。
说实在的,自打退休之后,就一直呆在家里,除了偶尔跟朋友们出来吃吃饭聊聊天之外,很少到户外来活动。准确地说,今儿个出来,还是第二次到野外游玩呢。走着走着,就累得不行,满头大汗,上气不接下气,着实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回头看看老伴,虽然也是气喘吁吁,可看着她一步步坚实的步履要比我可挺实得多,顺便问了声:“老伴,累吗?”
“不累!”她回答得很干脆。
能不累吗?我这没病没灾的好人都累得呼哧带喘,何况一个正在接受着放化疗身患癌症的病人?只不过是在我跟前说说硬强话罢了。我在心里这么想着,顺手从脚底下捡起两根干木棍儿撅巴撅巴分给了她一根。你还别说,这三条腿走起路来还着实是比两条腿要省劲得多,借着木棍儿的.劲儿,两条腿确是轻松了许多。于是我就在想,难怪动物们都不愿意进化,敢情用四条腿走路要比两条腿灵巧轻快许多呢。
小孙子今天显得特别乖顺听话,也学着我的样子,拄着一根木棍儿走在我和老伴的前面,一边走着还一边回头嘱咐着我和老伴:“爷爷,奶奶,注意了,不要被树棍儿绊倒了;这棵小树有刺,小心扎着。”
“爷爷,爷爷,看,蘑菇,我捡了一个蘑菇。”
顺着声音看过去,小孙子手里拿了块蘑菇向我跑来。
“好孙子,你真厉害!”我一边夸奖着孙子,一边留心看看别人都在干啥呢?
哦,洪斌和冯欢早就走得没了踪影儿,隔着树隙老远就看见一个小红点儿在晃动,不用说,就知道冰冰是在采蘑菇。哦,原来山上还真有蘑菇,于是,就顺背包里掏出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和老伴一边走着一边捡起了蘑菇。
一个小时后,我们终于爬上了山顶。
“哇!好大的一堆石头。”小孙子惊讶地叫着跳上了石堆。
洪斌、冯欢、冰冰和老鲤老师早已登上了石堆,正在忙着照相。
看着老伴先我一步,一屁股坐在了石堆上,我的心里着实有一种地不老天不荒的感觉,真为老伴能有如此的坚强毅力感到高兴,也坚信老伴一定能战胜病魔,很快恢复健康。
“爷爷,过来,你踩着这块石头走;爷爷,这块石头直动弹,小心别滑倒……”小孙子上了石堆,一蹦一跳地在前面给我带路,我呢,跟在孙子的后面,战战兢兢地登上石堆。
自来就有恐高症,岁数大了,腿脚又不灵便,原本走路都栽栽愣愣地,何况还要上这石堆?也不知这石头是出于哪位工匠之手堆放的,乱七八糟,一点儿都不规整,稍不注意,一脚踩在哪块活石上,立马就会吓得一身冷汗。
惊吓之余,我在细心观察。偌大的石堆,面积至少要有五六万平方米,石堆最高处的相对高度至少也要有四五米,石块大都在五十厘米到两米见方不等,很不规则地堆放在这山顶上。
石头们大概是累的或是饿的?亦或是气的?就见它们一个个铁青着脸儿坐着或站在那儿,看到我们的到来,不说欢迎也不说不欢迎,一脸的沉默,对我们的到来不屑一顾。
难怪叫它铁山包,石头们个顶个儿铁青色,怀揣一副铁石心肠,由于长年累月地被日晒、风吹和雨淋,石头们的身上早已是锈迹斑斑,有的石块儿的身上还长满了青苔,给人一种沧海变桑田的苍凉感。透过石头们那一张张苍老疲惫的面容,依然能看得出它们年代久远且一个个有棱有角,永远都不会被风化,彰显着一副副铮铮铁骨。”
“你们说,这些石头是怎么来到这里的?”老鲤问。
于是,我们就石头的来历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我怎么看着好像是有人故意堆在这儿的。”我说。
“是啊,你看那石块儿,大小均匀,堆放得虽然不算规整,可排列得似乎很有序,况且,石堆里没有一星半点儿的碎石……”洪斌老师接着我的话茬说。
“但是,这个可能是不会有的。”我说:“你看那山下的河卵石和沙土,就知道远古时代这里肯定是一片汪洋,没有哪个能人能把石头从空中运到海洋里来;而到了近代,海洋退下,地表上升,这里又是一片丘陵,山高林密,渺无人烟,也根本不会有人把石头往这儿运。”
“对呀,有道理。再说,他把石头运到这儿来干啥?”冯欢老师说。
“要我说,它们一定是天外来物。”洪斌老师又说。
“你说的是陨石?”老鲤问。
“是呀,一定是远古时代一块巨大的陨石掉在海洋里遇水爆炸而形成的这种现象。”洪斌老师又说。
“这么说,它们堆在这里不知要有几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了?”有人说。
“也不对吧?七台河开发建设已经半个世纪,铁山包也是因此而得名,说它们是天外来物,那国家地质队,还有二〇四队等物探部门不可能不对它们进行必要的研究,至少要考究它到底是一种什么矿藏,或者说它啥也不是,对于它来自何方,是怎么来的,总应该有个具体说法吧?”
“兴许是那会儿咱们的科技手段还不够先进?”
“嗯,这个可能倒是有,那就只能等着啥时候科技发达了,有能人发现了它的时候......”
听到我们在谈论它们的身世,石头们似乎精神了许多,一个个谁也不说话,洗耳恭听。真得很希望突然有一天能真正地被世人所发现。
我们坐在石堆上讨论着,冰冰老师和洪斌老师就轮换着给我们照相,我招呼老伴过来照相,老伴说啥也不参与,说是怕影响了我们的整体形象。于是,我们照了相之后很快就告别了石头们。
看到我们即将要离开这里,石头们倒是显得有些恋恋不舍了,尽管什么也没说,可我却似乎感觉到它们有泪要流,有话要说。
哦,好壮观,好美丽,好神奇的石头,直到我们都快要下山了,石头们依然站在山顶,踮起脚尖向山下眺望着,望着……
篇7:青岛行散文
青岛行散文
的端午小长假,我去了向往已久的青岛。
从焖热干燥的济南来到清凉湿润的青岛,我身上从里到外透着爽快。随着火车一路东行,车内显示的外面气温也一路下降。出济南时室外温度高达34度,到达青岛时,室外温度只有24度了,短短的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好像穿过了时空隧道,从夏天一下子又回到了春天,满眼里全是清凉,满身都是清爽,到处都是美景。
出了火车站,一阵凉风迎面吹来,夹裹着海水的湿润,我贪婪地呼吸着,一股清爽沁入体内,身体里有个声音涌动着“美丽的青岛,我来了!”回头望了一眼火车站,“青岛站”三个大字在下午的阳光里闪耀着光芒,诉说着这座年轻而又著名的海滨城市。虽然来之前已经在网上查过地图,海边距火车站只有一里地的距离,可是,大海在哪儿呢?看看午后的太阳,大约判断出向东的方向。在火车站广场上,我问一位正在休息老人,去海边怎么走?在老人热情地指引下,穿过了一段地下通道再次回到地面时,眼前立即开阔了:大海就在眼前了!我加快了脚步,抑制住内心的喜悦,向大海奔去。后来听导游说,在青岛没有正南正北正东正西的道路,一切依山势而建,顺海边而为。如果问路的话,对方只会告诉你往前往左或往右。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青岛海边了。上次是前,因工作关系来过,并没有认真地看过。我这次来海边,就是想自由地和大海亲近,倾听大海的涛声,体会大海的辽阔,什么也不用做,就那么静静站在海边,用不着赶时间,没有了工作任务,少了平日的烦扰,听海诉说,与海诉说。在海边,我看着眼前的大海,一浪接着一浪地打过来,一浪刚刚退去了,又被不知疲倦的后面的浪花打了回来,发出了“哗哗哗”的响声。在海边玩耍的人们惊慌地往后撤,却不觉得害怕,反而一个个哈哈地大笑着,那是多么开心的笑声啊,也感染了我的情绪。想着几千万年来,海水就一直这么拍打着海岸,把岸边的海底的岩石磨得没了棱角,把风化了的岩石研磨成了细沙。自己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心胸也逐渐开朗起来,长久以来工作中积压的不快都让海浪带走了,埋葬在了浩渺的大海里。在大海面前,会让人觉得生活中的一切似乎都那么不足为道,人在广阔的海洋面前是那么地渺小,人世间的纷争是那么地不值一提。
在海边观海的时候,有不少人拿着张带照片的宣传画问要不要坐船。我生怕上当受骗,或惹上麻烦,一开始没有答理那些人。后来,又有人走过来问要不要坐船去海上观光,只要十块钱。去海上观光正是我此行的愿望,又看了看面前的这个人不像个坏人,也没有强迫的意思,于是停下来详细问了问。虽然心中还是疑问,看那照片上风景很美,怎么会只要十块钱?后来又一想,只要能出海观光,又能吃多大的亏呢?于是我跟随那人来到一个散客旅游登记点,已经有好多人在排队等车。短短十几分钟,一个散客组成的旅游团就成立了,由一位导游负责把我们送到了海边的上船处。那里也有很多人在排队等候。不大一会,就有一只游船回来,下完了游客,我们这一批人顺序上了船。在船上我选择了登上了游船的二层,那上面视野开阔,和许多人一样,我们都是向往大海的一族,就要投入到海的怀抱了,让海风把我们吹起来吧,船上的人都兴奋不已。
船很快就出发了,后面划出了一条白色的波浪,在夕阳下泛起了金色光波。我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怎么会安安静静地坐在船上呢?我们或凭栏临风,或耸立船头,像是泰坦尼克号上的男女主角一样,伸开双臂拥抱海风,任海风吹拂着脸旁,任海风掀起衣襟。游船快速地在海上按既定的路线行驶着,岸上的景物渐行渐远,都被夕阳的余辉穿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漂亮极了。站在船上,我们沿途远观了小青岛、灯塔、栈桥、海军博物馆、远处的信号山、电视塔以及远处山坡上的红砖绿树环抱的建筑群。船在海上行驶的时候,太阳从云层后面露出笑脸,让我们亲身领略了什么是波光闪闪。在海上转了大约二十多分钟后,上了岸,早已有旅行车在接我们,换了一位导游带我们去了刚才在海上看到的风景之一——信号山。我很欣赏青岛对旅游资源的融合,让我们外地的游客在轻松愉快中就领略了当地的景观。就青岛的地形而言,属于丘陵地势,山坡多,出行基本是以公交和出租车为主,要去的这个地方,在山坡上,连公交都不通,有一段还要步行上去。要是个人去的话,只好打车去了,光打车费差不多也要二十多块吧。
第二天,我又去了崂山。崂山的景色宜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山上的石头,虽然没有经过海水冲刷,却像是海边的岩石一样,浑圆没有棱角,有的还就架在山顶之上。让我不得不叹服大自然的神力,是海风吹去了岩石的棱角,还是多少年前这里原本是海,后来地壳上升才有了今天的自然景观,一切只能猜测了。崂山的植被也非常好,也许因为靠海的原因吧,山上的植物郁郁葱葱的,遮住了天上的太阳,走在其间,荫凉遍地,吹拂着不远处刮来的海风,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舒舒服服的。
在下山的路上,一位同行的朋友,一不小心把相机给摔在了地上了,镜头回不去了。刚才上山的喜悦心情立即打了折扣。我立即宽慰他说,我们下山后先去找个地方修修,不耽误明天用。于是我们下山的路上又重新充满了笑声,顺便还到山间的小溪里耍了一会,清凉的溪水冲走了上山的疲惫,洗掉了满脸的汗水,把我们的笑声洒在了水里,带向大海;把我们的笑容定格在树林里,成为永远的记忆。都说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在这里得到了见证。山和水都是大自然赐与人类的礼物,不但带给人们精神的愉悦,也给了人们富足的物质享受,是值得我们敬畏的。
到了山下,我们先在地图上找到了可能有修相机的一个电子城。面对青岛弯弯曲曲的城市道路,我们很是犯愁,怎么过去呢?看起来那么远?这时好心的导游知道我们的想法后,告诉我们可以坐2路公交车过去,我们很感谢。下车以后,看看时间已经5点半多,太晚了,公交太慢,还是打车吧,时间要紧。正在等车的时候,一辆大客车在我们身边停了下来,一看正是我们下午上山时,乘坐的那辆客车的司机孙师傅,他招呼我们快点上车。我们一阵惊喜,忙问“孙师傅要去哪儿?”他说:“我下班回家,可以送你们过去。”我们过意不去,说:“孙师傅你不用专门送我们,把我们送到离你家就近的地方就行。”说实在的身在异乡,当一个人遇到点困难时,如果有个人主动提出来要帮助你时,真的'让你感动。就像久旱遇甘霖,他乡遇故知。在车上孙师傅边开车,边给我们讲他开车的故事,说他经常帮助外地的游客,有的游客回去后还给他打电话呢。在孙师傅的帮助下,我们很快到了要去的目的地。
下了车,一看时间已经快下午六点了。我们也不知电子城几点下班,只好一切往前赶。经过一番打听,我们先去了地下一层,没找到修相机的人,在好心人的指引下,我们又跑到二楼,虽然听说已经下班,我们还是抱着一丝希望上去了。整个二楼大厅,大多数摊位已经收摊下班。我们不想放弃一丝的希望,在一家还没走的摊位前,说了我们的来意,求他帮个忙。也许我们的态度感动了他,他给我们打电话叫来他的一位同行,那位同行一看,也修不了。但是他又打电话给他的一位朋友,说了我们的情况。对方已经下班坐上了回家的车,听说后又下车跑了回来。在他的帮助下,用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终于给我们修好了相机。虽然此时我们饥肠辘辘,却一点也不觉得饿,心里只有感动和温暖。
在这里,我记下这几件让我感受深刻的事情,让我永远记住这些知名和不知名的青岛的朋友,是你们让我感受到了青岛人的热情,让我感受到青岛人的好客,是你们展示了青岛的良好的精神风貌。一滴水虽小,却能折射整个太阳的光辉,一棵树虽小,却也能进行着光合作用,为大自然奉献着氧气,吸收着二氧化碳,净化着空气。一件善事虽小,却能抚慰一颗孤独无助的人的心灵。
青岛之行,因为这些美丽的风景和热情的人们,让我的旅程充满了温馨。我也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把这种爱和温馨传递下去。
篇8:风雪行散文
风雪行散文
又回故乡了,这是我的第二故乡。
离开那里已经很多年了,但是,还是要常常回去看望地下的父母的。去年冬天,当我再一次踏上这片故土的时候,呼啸的季风,时不时的扬起了往日的积雪。倍觉寒冷的冬季格外的揪心,回去的路,格外的冷清,这是否与我的心情有关。不得而知。晴朗的天气,暖阳高照,而我感受的是寒冷难挡;没有污染的空气,它新鲜清爽,而我却感受着它冷冷的,清清的。风很大,气温很低,呼啸的西北风嗖嗖入骨,只是感觉是那样的干冷干冷的,这与我穿的少有关。
故乡,与我在的时候相比,已经扩建的很好了。但是,由于外出打工的多,人很少。就显得还是那么的冷冷清清。远远望去千沟万壑,片片树海,片片田地,都是在一色银装素裹里。近处,虽然,沿着公路的人家几缕炊烟,没有意识的随风向倾斜着,缭绕着。 虽然很美,但是,我太冷了,还是感觉是那样的冷清,是那样的孤寂;是那样的寒凉。
夕阳已经快下山了,我正带着纸钱,独自走在去父母的坟地的路上。 路上没有一个人,极目远望,极其空旷,白雪皑皑,山连着山,地挨着地。看不见飞鸟,看不见走兽。没有遮挡的西北风显得更大更急促了,呼啸的响在我的耳边,似乎在向我诉说着什么。路边的小树不停的摇曳着,用她那婆娑的身姿;用她那急促的话语。似乎要告诉我前路的危险;似乎要告诉我前路的艰难。
走近父母坟地的时候,父母的坟地是在一片玉米地里。那片地是长长的垄,宽宽的,玉米收完了,玉米的桔没有割掉,直挺挺的立满了地。 挡住我的视线,看不清我父母的坟埋在什么地方。以前,去的时候,都是没有障碍物的,远远的就会看见的。可是今天,太阳就要下山了,满地的雪,满地的玉米秸,我一时还找不到准确的位置。满山就我一个人,玉米秸很稠密,也很高。在里面行走还有一些困难,我是又着急,又紧张,深一脚浅一脚的跋涉在长满玉米秸的雪地里,可想而知,那是怎样的.一阵疾找。
从山上回到村子里的时候,夜幕已经徐徐降临了。前几次我回来的时候,我都没有进村。村里的人,能认识我的太少了。可是今天,天色已晚,我需要住在村子里。
夜幕下的小山村,静悄悄的。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接着,又恢复了以往的寂静。几家灯火在风中闪烁着,几缕炊烟在风中摇曳着,都说:城市里的孩子,山沟里的狗——厉害。所以,我不敢贸然进谁家的院子,去打听或询问什么。我只好游历、踌躇、徘徊在风卷起的雪花中。不知道去哪里找我认识的,与认识我的故友。感觉太恐惧了,太迷茫了,太孤单了,太无助了。不知道去哪里找我的住处呢。
最后,我走到我家的老房子的旧址,默默的看了许久。虽然,她早已易主了。但是,那里留有我太多的难忘和我太多情愫。让我眷恋了很久很久......让我激动了很久很久.....
还好,终于看见一位路人,得以打听与询问。
第二天早上,当我离开村子的时候,频频回头看我既熟悉又陌生的故乡的时候,觉得她还是那么静悄悄,还是那么炊烟缭绕。只是多了几分详和,多了几分亲切,也多了我的几分情愫。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不知道是酸楚,还是眷恋。
篇9:衡水行散文
衡水行散文
衡水距离沧州仅二三百里,因为孩子上学,才初次接触。汽车一驶进衡水界,我便集中注意力,观察当地的风土人情。衡水身处冀中平原,在历史上,枣强、武邑、冀州等地,都是抗日主战场。平原游击队和敌后武工队,也都是在这些地方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抗战大戏。因此,我是怀着“故地重游”的心情来寻找当年的岁月留痕的。
和沧州比,因为少了树,秋天,国道两边尽是一望无际的原野。玉米青纱帐,像浩瀚无垠的绿色海洋,令人心旷神怡。遥想当年,敌后武工队凭借青纱帐的掩护,和敌人周旋,神出鬼没,迎来了抗日的伟大胜利。这一点不像沧州,抬头是枣树,低头还是枣树,遮挡住视线,心情总在狭隘的空间里徘徊。先前,根据我对衡水的了解,认为衡水有三大名片:酒、学校和湖。“衡水老白干”天下闻名,口味浓烈绵长,也许和衡水人质朴豪爽的性格一样;衡水一中,作为全国名校,以“高考加工厂”著称,虽然屡遭诟病,但瑕不掩瑜,在当前教育制度下,能有此成就,实属难能可贵;唯独衡水湖,据说是一块湿地,没有去过。作为衡水的一大景点,我倒是想要一睹她的芳容。
外出不多,每到一地,看容貌,和本地人相差无几,颇感失望;听话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声音奇形怪状,不仔细听,仿佛到了国外,顿然充满了好奇。此时,相互交流的工具,只有借助普通话,才省去翻译的累赘。“十里不同乡”即使同一个地域,乡音也各不相同,更何况几百里之遥呢。于是,短暂的停留里,我就在新鲜心情驱使下,身体在衡水市的大街上信步。但是,我还是远离了城市喧嚣,来到慕名已久的衡水湖畔。在公交车上,我激动的面容暴露了我急切的心情,邻座的一位女同志很自豪,看来是本地人。操着一口地道的衡水口音告诉我:“别着急,马上就到了,前面就是。”衡水湖对于那位大姐仿佛就是她家的菜园子一样熟谙。我透过车窗瞪大眼睛,公路两边除了树和经过修剪的草坡,还有一路陪伴叫不上名字的金黄色花的长廊,还是见不到衡水湖的影子。
我见过沧州人民公园湖面的辽阔和碧波荡漾;也站在渤海之滨,面对大海的一望无际感叹过人生渺小,至于这衡水湖,是否二者兼具呢?应该让我的眼睛给出答案。天气不是很好,太阳蒙上了一层淡淡的云。不过,一旦脚踏上仰慕已久的衡水湖畔,我还是被她的姿容吸引了。衡水湖,没有城市人工湖的矫情做作和蓄意雕饰,尽力保持生态原貌,曲曲折折的甬路沿湖边蜿蜒行走,让每一位游人都会产生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感觉。但是衡水湖湖面并不像大海一样枯寂单调,上面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致,尽管时令大部荷花已谢,但剩余的残红依旧粉的艳丽,直逼人眼,白的纯洁,依然散放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诗氛。放眼远眺,朦胧的天空底下,烟波浩渺,不知尽头。但是衡水湖不是空旷无际,远处,一片近前看应是翠绿远望黑魆魆的树林浮在湖面上,给无边的衡水湖增添了一道天然情趣。那不是传说中的桃花岛吧?抑或上面隐居着这喧嚣尘世间的陶渊明?我一时恨不得插上一双翅膀飞过去探个究竟。近处,荷叶田田,荷花星星点点,荷叶优雅地平铺在水面,形成一片片抒情形状,与远处的烟波浩渺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层次分明的水墨画卷。我急忙取出手机,拍摄下来。只是,这手机里的留存不及实景冰山一角。于是,我就在感叹中继续流连欣赏,把这衡水湖的质朴、大气、亲切、自然铭刻成我心灵的底片。
衡水湖里有两大物种,坚守着衡水湖的艳丽和天然质朴。一是荷花,另一个是芦苇。作为浩大的湖泊湿地,荷花只是靓丽衡水湖的一抹点缀,撩拨游人的心情;而芦苇才是衡水湖天然质朴的魂。在我的家乡,多年不见芦苇了,以前的坑塘早已干涸见底或者被挤占的不见踪影,芦苇,这小时候陪伴我在站在大塘边洗澡的忠诚卫士,自然永远离开了我的家乡。水,是芦苇的故乡。今天,在衡水湖畔,我终于又见到了你的模样!你看,一道道芦苇墙,围在湖边,仿佛是守望衡水湖的哨兵,保护她安然休憩,沐浴阳光雨露;微风吹过来,芦苇们齐刷刷摇摆着身姿,袅袅婷婷,裙袂飞扬,仿佛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抑或是大国恭迎贵宾的仪仗队。也有喜欢优雅静谧的芦苇,独自站在近处的水里,亭亭玉立,瞭望远方,可否正在牵挂衡水湖上打渔的亲人?芦苇,作为水生植物,是衡水湖的亲人,它和湖泊河水融为一体,血肉相连,密不可分,一起构成了大自然的天然风景。我忽然想起小时候拔下芦苇做苇笛,或者嚼芦苇那坚韧却甜甜的根,还有和小伙伴光着身子夏天在芦苇丛中捉迷藏,把小脸划出了一道道红色的伤痕……
记住芦苇的.模样吧!我伸出手轻轻抚摸靠我最近的芦苇的头,用手机贴近她,留下一支芦苇的倩影,又站到远处,给芦苇团队留下一张永恒的纪念……
我很惊讶,在喧嚣的城市边上,居然有这样一方乐土,可以让人们在浮躁和宁静之间往来穿梭。衡水湖,你的作用对于现代人来说,就是一片天然的圣地。每一个被尘世烦扰的人走出钢铁林立的蜗居,走近你,你总会用你宽广包容的胸怀接纳他,抚平他们受伤的创口。然后再把一个精神抖擞的人还给人世间。我想,衡水湖,不只属于衡水,她应该属于所有热爱她的全世界的人们。这不,聪明的衡水人借助衡水湖的美誉,即将组织“衡水湖杯”马拉松比赛,届时,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体育健儿齐聚衡水,他们会和我一样一睹衡水湖的风采,一起品尝中国河北衡水的美食佳肴,一起呼唤和平,一起结下深厚的友谊……
衡水,我爱你。
篇10:草原行经典散文
草原行经典散文
生长在北方草原上的大本男生,焉知中国南方的丛山峻峰,耸入云宵,星罗棋布,比比皆是,蔚为大观?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这是否就是“井底之蛙”和“夜郎自大”的注释?不过,大本男生还年轻,年轻不怕失败,也不怕知识专一,视野狭窄,眼光短浅,生活,会改变一切。
呼和浩特终于到了。
豪爽的车友,自告奋勇的要护送我们,直抵事先联系好的酒店。我自然高兴,太太则满脸警惕。
但是,四千里路奔波的劳累和对陌生区域的担心,在几秒钟内压倒了她而含笑叩首。
你好!呼和浩特!
蒙语中的“呼和浩特”,是“青色的城”。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是除天津、石家庄距离首都北京最近的省会城市,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金融中心之一。
可是,青色在何处?翠绿又在哪里?
映入我们眼帘和记忆的,是秩序燎乱的火车站,人车争道,小贩如林,么喝声,叫卖声和百分之百的假冒伪劣……
但是,外面却是另种景象。
呼市大街宽泛,平坦整洁,车载斗量,人流如许,酒店比邻,银行林立,商场高耸,小饭馆比比皆是,让人骤感商品经济铺天盖地的威风,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烈日当空。
傲阳兜头。
可只要往荫凉处一躲,即感凉爽宜人,如有风吹过,还会寒意袭身。因为有着和太太外出旅游的经验,走了二条街后,我便悟出了呼市城建的奥秘。
主干道街平路顺,呈八车道笔直向前,能铺多远就铺多远。
其中,十字型的路口颇多,红绿灯闪烁,交警巡逻,秩序井然。这一点,与地处中国西南方向的边陲城市西昌,神像形似,不提。
当晚,我们宿于全国连锁的琪嘉商务酒店。
酒店24小时热水,假大理石装饰的'洗漱间,抽水马桶,平板电视,宽带连网……
标间会员价96元(非会员价128)一晚且含早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令人满意。
第二天,黎明即起,我们直奔呼和浩特长途汽车站,朝真正的大草原进发。
车出呼和浩特市区,眼前豁然开朗,丘陵铺陈,草原摊放,依然是浅草矮树,其中嵌着一个个石雕的微型蒙古包,还有一块块小石板,一律朝着太阳升起的东方。
司机告诉到,这是蒙古人的坟茔,千年土葬的风俗,不足为奇。
放眼望,一条四车道的油化路(间接还有柏油路和水泥路)犹如飘带,束在茫野之中,潇潇洒洒,抚摇直上。
篇11:散文:洪湖行
散文:洪湖行
久违了,我的家乡——洪湖;久违了,生我养我的这一片热土;久违了,亲戚朋友和我的父老乡亲。带着对亲人的怀念、对家乡的渴望、对许久不见家乡认知的变化了解需求、对最近心情的释放和难得回老家一次的感慨,我踏上了长洪路的公共汽车。
沿途风光无限。八颗和梓潼这一段平阳大坝与奇峦险峰明月山(因位于长寿城的西部,又名西山)的对接点是杨家湾煤矿。如果说,平坝的风景是一览无余的空旷之美,那么,整个明月山就好似“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的绮丽炫美,让人目不暇接之惊喜不断。远观如黛的山峦,近看奇木汇聚,花草繁多,竹海葱翠,松涛阵阵。平坝的公路多直接,少弯曲。上山之后,道路的s型弯弯拐拐就多了起来,风景随之而变幻莫测。车子里播放着醉人的情歌,夹杂迎面扑来的凉爽清风,和着一幅又一幅迷人的水墨丹青,直教我心情愉快,虽然我有晕车的习惯,却没一丁点的晕车之兆。
到了,终于到达洪湖终点站。我的心情格外舒坦‘踏实。在熟悉的街道,碰到熟悉的人,显得格外亲切。微笑,问候,在一座座高楼林立的小镇像温馨的木棉花绽放。各色店铺陈列,商品琳琅满目,行人着装新潮,与长寿主城穿着无太大的差异。一张张善良、质朴的脸蛋挂着闲适怡然的表情。一位七十几岁的老大爷,黄豆大小的汗珠从他的额头肆意滑落,满脸都是。他肩挑一担西瓜,吆喝着:卖西瓜了,一元一斤的大西瓜哟,不熟不甜不要钱!我走上前,称了一个,提到姐姐家里,不及细聊,忍不瓜儿的诱惑,剖开就往嘴里送。好新鲜的瓜味,纯甜可口,滑落喉间的那一瞬,甭提有多惬意了。
姐姐比我大三岁,然而她满头的白发,会让人误以为大我十三岁。家人几次重疾,中年偶然丧子,这些生命的坎坷,岁月的无情,世事的无常催生得她鬓角发白,额上满纹。犹记得小时候,上学路上,我望着雨后的泥泞小路范了愁,是姐姐背着我过的那一段烂泥巴田坎蚂蝗冲(那一冲冲田里,有好多好多蠕动着的蚂蝗,听说会钻入人体内吸血,好可怕的,弄得插秧季节,秧民们都要穿上水鞋才敢下田)。现在村村通公路硬化工程已经改变了多年前的行路难问题,却淡化不了姐姐对我的情谊。
回家,本可以打电话招机动船来码头接的,我却为了一睹鹏成农家乐的芳容,改在傍晚的时候一路骝哒,散步似的走回去。走到复兴寺小学旁的桥头,就能看见闸门上方醒目的五个红色大字“左岸泄洪道”。这个季节是储水发电的时段,闸门没有开放,静静的守候在那里。等来年开春后,水涨船高之时,它也许就能派上大用了,印证了“天生一物,必有一用”这句老话。闸门里边便是安静而幽谧的大洪湖,它是1958年修建洪湖电站时,于青云峡与玉溪河之间筑坝截流而形成的人工湖。复兴桥的前面有一条通往湖边的支公路,路口立着两块广告牌“鹏成农家乐”、“龙锦山庄”,路口的对面就是复兴寺酒厂,纯粮制造的洪湖酒远近闻名。
从峰子岩煤矿的河沟与大洪湖之间连接的拦河水坝过去,就是鹏成农家的小院。几条土狗温顺的盯着我,仿佛还记得我是曾经走过这条路的熟客,也是到过他家的客人一样熟悉,一点也不狂噪,不声不响的从我身边走过。对面不远处出现一位熟悉的身影,他正朝我的方向看过来,我们都不约而同的笑了。
“鹏成哥,你长胖了哟!生活条件好了,是不一样哈!”眼瞧光着上身,露出肥肥的大圆肚,一脸笑意的张鹏成,我笑道。通过和鹏成哥的聊天,我了解到,大洪湖的农家乐正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发展壮大,对面正在修建的临水小榭,就是周述木老板修的农家乐。现在的大洪湖,有好多来自不同区域的外地朋友到湖边垂钓,已经成为节假日里湖边的一道绚丽景观。平时(星期一到星期五)偶尔也有客人造访,他家的饲养业也是招揽客人的一个吸引点,由于他的乐客好施、开朗豁达、真诚善良,而使得客源稳定,远近皆知,每个月的收入比较于其他散户要好得多。
暮色苍苍,一艘机船斜靠在水岸边,上面坐立一位垂钓客,他还舍不得离开清风徐徐下的河岸,专注而深情地眺望远方,并未察觉到有人经过的样子,让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他或许正在与太空或者水域中的什么生灵对话吧?像极了打坐参禅的和尚,就连湖里面嬉闹的孩子们都不能影响他半分。还有几位钓者,守着几杆鱼竿,在互相交谈。斜阳西挂,水波微澜。天边那一抹晚霞倒映在湖水中,呈现出一幅水天相接的晚霞图,其间相连的两个小岛,像极了两位牵着手儿的老人,给这一幅美丽的图画增添了一丝恬静的颜色。
夜色,越来越浓,熟悉的路径,熟悉的风景,来不及细细端详,因为它们早已深深地映入了我的脑海。回到老家,正赶上亲戚朋友们在等待晚宴的第二轮。微笑,问候,在热闹的`大坝子像亲切的杜鹃花开放。现今的农村,由于外出务工和进城居住的人越来越多,但凡那一家做红白喜事,远乡近邻都会来赶脚子。即便如此,一般宴席总桌数也不及十五年前的三分之一,这已经是一件不争的事实。巧的是,龙锦山庄的老板娘也在宴会现场,好久不见,我们热络地聊了起来。经她介绍,我了解到,附近的农家乐生意都不错。龙锦山庄的房间有二十几间,普通间每天收费80元一间,标准间每天100元一间,包食宿,另收每人30元的钓鱼费,上缴渔场管理处,钓到的鱼儿为钓者私有。牌桌收费标准是上午一桌40元,下午照收。旅客多来自重庆主城、长寿城区、垫江、云台各地,节假日比较忙,还得请临时工。现在的大洪湖成了一处名副其实的野钓天堂。
万顺镇垭口村委书记张仁年也来赶席了,正合我意,于是就趁和他一起吃饭的时间,聊起了家乡的变化和洪湖的开发现状。张仁年说:武隆彭水,山高路难走,人们的生活很艰苦,开发旅游后,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我们洪湖有山有水,本身不比武隆彭水差。 洪湖——长寿——重庆,是一小时经济圈,如果开发旅游,应该会很成功的。现在的万顺镇政府,就暖(huan)子山曾经住过历史上两位伟大的儒学、理学宗师谯定和暖渊而产生的名人效应,着手开发利用这一人文历史,打造新的旅游景点。如今,文人墨客前往采风者不计其数,玉溪府、玉溪寺、二贤树、上古洗垢池、王东庵、明清石刻、卧牛石雕等景点让人过目不忘。秤砣的御临河,乃明皇文帝朱允炆避难之所,秤砣、滚珠、黄印和无粮寺的传说也是吸引游客的经典引擎。更何况,洪湖还有避暑胜地竹松涛西山,山上黄花梨种植面广,茶树成片,竹海幽深,奇树异木品种繁多,休闲娱乐设施齐全,空气清新,也是游客清心养神的最佳选择。
洪湖最近两年来,村村通工程基本完善,处于扫尾阶段。旅游开发在不损坏原生态下进行,沿湖两岸将培植新的景观绿化,宣传和建设同步进行,形成更好的旅游景区氛围。硬化一些人行便道,解决饮水问题,发展经果林。农业综合项目正在计划进行中,修建村委办公大楼,扶贫项目也提上了议程。这些信息对于我这个常年在外的老乡来说,无疑是一份很大的惊喜。
夜,悄然来临,洪湖水那清澈透明的眼睛,吸引了多少红男绿女?湖岸边不时传来嬉闹的话语,有的在水中游泳,有的围坐在草坪纳凉。还有两条未成年的小牛犊悠闲地在岸边啃草。我选择一处幽静熟悉的水域,沉浸在湖水里,任凭细小而快乐的鱼虾撞击,任凭舒适而绵柔的水儿轻吻,静静地欣赏湖中闪闪亮亮的波影,和远处那与月光缠缠绵绵的岛屿。好美!好美!这一份久违也未变的乡情!
清晨,一抹红霞染红明月山上空,层层山峦的间隙几只苍鹭掠过,水天连接之处,老乡们正在土地里忙活。这一幅熟悉而亲切的画面,让我在碧波荡漾中的机动船上捕捉进脑海,突生雅兴,在心里吟哦:大洪湖——山清水秀岛屿众,飞禽走兽种类多,瓜果菜蔬纯天然,人文历史根底厚。人民勤劳多善良,民风淳朴美名扬,广阔胜景处女地,待机等时候开发。
这一次洪湖行,让我心旷神怡,再一次领略了千岛联姻的大洪湖那婉约、恬静、闲适的美,感受到亲人朋友的关爱与热情,了解到洪湖催人振奋的现状。眼眸所及之处,明月山那浑厚壮实的胸膛,让人感到无比的舒心惬意,快乐愉悦。
大洪湖——我的家乡,如清晨腾升的太阳,照亮我的心房。它就像一只羽翼刚长丰满的大鹏,正期待展翅飞翔于更广阔的蓝天;或如,一位朝气蓬勃的小伙,壮志凌云,活力无限;抑或,是一位待字闺中的美少女,欲语含羞,期待你的发现。
篇12:故乡行经典散文
故乡行经典散文
我的故乡处在蕲春县一个较为偏僻的山区里,哪儿的山石奇险、河道弯曲、人情友好、交通相对地闭塞,森林虽谈不上密布,但早年矗立在仙人台高处的古松群,很是让人流连忘返。
清明节那天,我带上父、母、兄、弟、妻、妹和晚辈们一起回蕲春老家祭祖。由小弟驱车从家里出发,过黄石大桥,上黄黄高速公路,直奔蕲春县。一路上一家人谈笑风生,悠然自得。汽车与我们眼际里的群山、流云疾驰而过,留在脑门后的就只是呼呼地风声。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终于到达了老家。由于山路险峻,以安全为起见,我们只好下车徒步行走。我是第一个下车的,推开窗门,一股久违的新鲜的空气迅疾地吸入我的鼻腔里 ,那种难能的惬意,很是让我感到故乡的亲切与温暖。三月清明,暖风习习,春意盎然,在那怒放的杜鹃花里寻故乡的殷红,真可谓漫山遍野,俯首即拾,它与我们祭祖用的纸扎花,形成了一道家乡独特的春山风景线。
步入奶奶的坟前,我泪如泉涌,看着她那孤零零的墓碑上,那用墨汁浸染的石刻里,在冗长的笔调下,似乎显示了与奶奶坎坷的一生。记得奶奶生前,在我充满稚嫩与青春的记忆里,她那布满沧桑的脸上,总是以祥和的微笑轻唤我的乳名。因为我是长孙,兄弟多,家里又困难,所以令奶奶垂青。每每有好吃的、好玩的,奶奶总是偷偷地塞给我,而我丝毫不客气地独自享用。最难忘的是一九八六年高中毕业后,我来黄石的前些日子,奶奶那细声慢语的劝慰与颤巍巍的移步,令我终生难忘。今天,我站立在奶奶的坟前,我可以大声地向奶奶宣告:奶奶,我终于回来了,并带来了你的儿子、媳妇、和我并列的四个孙子、女,三个孙媳和七个重生子、女来看你了,奶奶,你是否听得见、看得见?你如泉下有知,当可安息了!
拜祭完奶奶后,我们稍作收敛就转道往回走,途经老屋时,老邻居,香娘,(我们小时候的昵称,全名叫:操花香)的盛情相邀,让我们一家又回到了古宅里的淳朴。古宅,远望去,青瓦房、泥舍,坐北朝南;近观,空阔的.厅堂里摆放着简陋的木质桌椅,灶膛、鸡舍、炊烟,完全一派农家气氛。落座后,香娘,端出茶果、瓜子,热情地招待我们一家,我们也就毫无顾忌地享用。看我那几个晚辈,大概是平时在城里待得太久了,山里别具一格的田园风光,让他们无休止地嬉戏、打闹,真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由于我们的行程远,时间紧迫,所以也就不能耽搁太久,我们匆忙告别。临行前,香娘,拿出干菜及其他土特产送我们,我在郑重地转接过母亲交给我,那散发着幽香的原汁原味的家乡菜时,那种久违的快慰,一下子就幸福地让我返回到孩提时代,那遥远的回忆。
我们最后一站到达的地点是仙人台,提起仙人台,读者或许有所不知,但是黄石市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那是个林木丛生、高山、多雾、地势陡峭,远近闻名的休闲好处所,并且山的顶部矗立着一座古庙,庙里供奉着一尊石雕菩萨,叫“万法祖师”,与黄梅五祖寺遥遥相对,常年香火不断,游人如织。正是仰慕这样的美名,我们沿曲折的小道环山而上,一路上险象丛生,路边的枝叶与满眼的目光交错,形成我视觉上与思维上的对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终于到达了山顶,但距古庙还有一段距离,因为汽车根本无法行进,我们又只好下车。我匆忙买好香纸、鞭炮、再扶着老父沿天梯慢慢拾级而上,越往高处走、地势越险、空气越新鲜、天空越近、太阳越园、我们的心情也越激动。最后,在临近古庙时,跃入眼帘的是高插云天的古松与拔地而起的群山,它们那纵情恣肆的姿态,居高临下,仿佛一幅天然的巨型画页,遗留在大自然上的鬼斧神工。啊!家乡真是太美了。
踏入古庙,面对佛祖,我们依次跪拜,祈求佛祖保佑。我双手合十,前额低垂,眼睛微闭,心里默诵着众生千篇 一律的世态,啊!佛祖,我是你佛法护佑的子民,请你帮助我这位归家的游子吧!
返回的行程,已被我预想的要快得多。小弟是驾车的好手,一路上风驰电掣、日影西斜,转眼间故乡的背影,已与我渐行渐远,可我怎么也难以割舍面对故乡的依恋。
★ 五叔散文
★ 九月情未了散文
★ 五月的雨作文
【静宁送亲行散文(推荐12篇)】相关文章:
公共事业管理应用问题及困境对策思考论文2022-12-22
嫂子,我们共同撑起这个家散文2022-06-15
水利工程管理的问题及对策论文2023-02-17
浅谈教育信息化2023-08-16
课文《早发白帝城》的教材解析2022-12-05
《昭君出塞》读后感500字2023-03-24
电影《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精选2023-11-28
四年级端午节的习俗作文2022-08-03
建校六十五周年庆典欢迎词2023-06-11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2022-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