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第二课时

时间:2022-07-28 05:27:2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雪第二课时(共11篇)由网友“sxh123z”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雪第二课时,供大家阅读参考。

雪第二课时

篇1:《第一场雪》第二课时

执教者:黄萍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景美,体会作者的心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教学难点:

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积累,回顾: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哪些词语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快速把它写下来。

2、用上这些词介绍你印象中的第一场雪。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词语的积累,课堂上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读、写、记忆的机会。)

二、感受景美:

1、哪个自然段让你有这样的感受,放声朗读,想象画面。

2、和同座交流读后感受。

3、再读课文,动笔勾画、批注:哪些词句让你有这样的体会?

4、交流感受,相机指导:

(随学生的回答顺序出示):

句1:嗬!好大的雪啊!

(抓住“!”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句2: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引导想象,抓住词语“全、罩、粉妆玉砌”加以体会,感情朗读。)

句3: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抓住动词“挂、堆”及叠词“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句4: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抓住“簌簌地落下来、随风飘扬”加以想象,体会动静结合的写法。)

5、指导背诵。

(设计意图: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将学生的读引向深究、发现、感悟的层次,以此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及边读边想象边体会的好习惯。)

三、感受“人欢”:

1、出示画面,展开想象:在这样的境界里,你最想干什么?

2、读一读第五自然段,读出高兴的心情。

3、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4、赞一赞,夸一夸这一场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体会景美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波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自然而然的体会“人欢”。)

四、体会联想.,加深认识:

1、读6、7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想问的?

2、指名说,相机介绍有关雪与农作物的关系。

3、理解“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五、情感升华,说写训练:

1、为什么课题为《第一场雪》。

(1)指名说。

(2)简介历史背景。

(3)感情朗读。

2、抒发情感:这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呀,――――――――――!

3、积累,识记。(机动)

(设计意图:破释题意,引导学生更深刻的领会文章中心。)

六、作业:

1、读读背背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课外阅读一篇写景的文章,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篇2:语文雪第二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即景抒情的诗篇,又是一篇寓意深邃的散文诗。在雪花的纷飞与凝思的幻象中。鲁迅为人们谱写了追求美好理想的温暖心声,在优美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中,象征和寄托了更为深远的情思。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

《雪》是《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北国的雪则“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营造了两种不同的情感氛围,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课文的语境和作者的思路。

2、品味文章精练传神的描写语言和隽永含蓄的议论中抒情的语言。

3、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

4、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理解作者的情感逻辑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走近作品;通过品析语言,走进作品;通过音影等辅助手段,加强直观性;通过对比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理解作者的情感逻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培养初步的自然观上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1、景物描写的特点。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 北国的雪则“如粉”、“如沙”

2、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

1、文章象征手法的运用。

2、渗透在形象背后的思想和情感。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认真预习课文,掌握字词,结合工具书,查阅背景资料,理解文意。 教学方法

朗读法、质疑法、比较法、多媒体演示法。

优秀领先 飞翔梦想

朗读法: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叶圣陶老先生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习文言,必先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非常重要。

质疑法: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究,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于字词句的难点,我采用了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利用注解,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交流得以解决。

比较法:比较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方法,它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度,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比较中也培养了写作能力。

多媒体演示法:学生的学习情趣,情感就是非智力因素,心理学家及教育家研究表明,情感在教学中不但起到教学动力的作用,而且还消除了疲劳,激发创造力的作用。充分利用情感教学,能促进智能的开发,使学生变得聪明。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文章的题目是《雪》,在文中作者写到了哪些地方的雪?分别体现在文中的哪些段落? 江南的雪

(第

1、

2、3段) 朔方的雪

(第

4、

5、6段) 出示江南的雪的图片 出示北国的雪的图片

二、对比研读

1、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话回答) 滋润美艳之至

朔方的雪有什么特点? (用文中的话回答) 永远如粉、如沙

2、哪些文句表现“江南的雪”的“滋润美艳之至”?

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的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第一段) 投影:

出示“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的图片 出示“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的图片 出示“深黄的磐口的蜡梅花”的图片 出示“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的图片

3、总结:美的柔和宁静 江南雪景图:

富于生机、孕育生命、易于消逝 总特征: 滋润美艳之至

具体描绘:静态美: 血红的宝珠山茶 白中隐青的梅花

篇3:《雪被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雪被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教学要求:

1.复习词语,进行词语搭配练习

2.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冬雪对麦苗的作用。

教(学)具:黑板画,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32课《雪被子》

二、巩固生字、新词。强调:“麦、舞、裙、穗、蓝”的书写顺序。

三、词语练习。

1.加中心词训练。

(师出示“雪白的”)问:雪白的什么?

生:雪白的被子。

(出示“淘气的”)问:淘气的什么?

生:淘气的北风。

(出示“快乐的”)问:快乐的什么?

生:快乐的梦。

(出示“金色的.”)问:金色的什么?

生:金色的麦穗。

师(小结):刚才请同学们加上了“后面”的词语,下面请注意

老师的要求。

2.加形容词的训练。

(1)师出示( )的被子请大家说说怎么样的被子?

生:(暖呼呼的)被子。

(2)师:再想想平时我们还说怎样的被子。

生:(厚厚的)被子,(暖暖的)被子。

(3)师出示( )的北风,怎样的北风?

生:(吹着口哨的)北风。

师:想想看,还可以怎么说?

生:(寒冷的)北风,(刺骨的)北风。

(4)师出示( )的裙子,怎样的裙子?

生:(绿绿的)裙子。

师:还能怎么说?

生:(漂亮的)裙子,(美丽的)裙子。

(5)师出示(歌)。

生:丰收歌。

师:你还可以怎样说?

生:动听的歌、快乐的歌。

师(小结):这次我们加的是“前面”的词。

四、讲读第一段。

师:小麦苗可喜爱雪被子了;请你读读第二段,想一想哪个句子说明小麦苗喜爱雪被子?

学生自学第一段,找句子,划下来。

师:你们找到哪句句子?读出来。

生:小雪花给麦苗盖上雪白的被子,麦苗觉得暖呼呼的。

师:我们来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

(出示板书:小雪花给麦苗盖上暖呼呼的被子,麦苗觉得……)

师:如果我们把雪白的换成暖呼呼的,麦苗觉得怎么样?

生:麦苗觉得很高兴,很快乐,很舒服。

五、朗读训练。

师:麦苗很感谢雪被子,下面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要读出麦苗对雪被子的喜爱。(全班齐读第一段)

师: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里有没有描写麦苗喜爱雪被子的句子。

(学生齐读第二段,认为没有)

师:这一段写的是谁?

生:北风

师:北风想吹跑雪被子,可是怎么也吹不动。为什么北风吹不动雪被子呢?请你用上“因为……所以”来说话。

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雪被子很重很厚,所以北风吹不跑雪被子)

师:你会用“北风吹不动雪被子是因为――”说话吗?

学生自己练习后,齐答:北风吹不动雪被子是因为雪被子很厚、很重。

师:北风吹不动雪被子对麦苗有什么好处?

生:雪被子挡住了北风,能为小麦苗保暖。

师(小结):对了,这儿小麦苗虽然没有说话,但它还是非常感谢雪被子,因为雪被子替它挡住了寒风。

六、读讲第三段。

师:自己读读第三段,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生:这一段主要讲了雪被子下面,小麦苗正做着快乐的梦。

(师出示“快乐的梦”)

师:读读麦苗“春天的梦”,它快乐在哪儿?把表示“快乐”的词划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圈划后,讨论。

生:“跳集体舞”很快乐。

师:(指板图)对了,你看,一阵春风吹来,它们很整齐地摇来摇去,这就是跳集体舞。

生:穿漂亮小绿裙也很快乐的。

师:谁给它的?

生:春风给的。

师:和雪被子有关吗?

学生思考,答不上来。

师:春天一到,雪融化了,雪水滋润了麦苗,小麦苗咕吟咕咚地喝雪水,所以长得特别快。

---------------------------

(师强调)雪被子能给麦苗水喝。

师:有谁还知道,小绿裙为什么漂亮?

师:雪被子冻死了过冬的害虫,小麦苗就不会受到伤害了。

春天来到它长呀长呀;长得特别好、特别绿,所以说穿上了小绿裙,特别漂亮。

师:让我们读读“小麦苗春天的梦”,读出它的快乐。

师:那么“小麦苗夏天的梦”又快乐在哪里?学生划下后,齐读。

师:这句话中的“丰收”体现在哪个词组上?

生:结满“金色的麦穗”。

师:结满了金色的麦穗的麦子是这样的,引导学生看图。

师:再读读小麦苗夏天的梦。

七、小结。

师:小麦苗的梦为什么这么快乐?

引导做作业:

(师出示小黑板)雪被子能为小麦苗( ),能为小麦苗( ),能给小麦苗( ),所以小麦苗( )。

请你说说雪被子的作用。

八、作业。

1、完成填空练习:雪被子能为小麦苗挡风,能为小麦苗杀虫,能给小麦苗水喝,所以小麦苗喜欢雪被子。◆

---------------------------

篇4:《哦,香雪》教案第二课时

《哦,香雪》教案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 读赏人物形象: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着力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迈向现代文明的农村姑娘的形象,她文静、清纯、朴实,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又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作者展示人物这种个性特点,不仅注重人物语言的描写,更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呢?   1、 角色读第一次与“北京话”对话和回家路上姑娘们的对话,品味讨论她们各是什么性格?从哪些话语里表现出来的?   明确:不同的人物话语不同,潜台词非常丰富。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缩小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的非同一般的`感情。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腼腆,内心世界极其丰富。“那个姑娘”虽没名字,打趣凤娇的言谈,泼辣性格分明不在凤娇之下。   2、 分段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明确:其中写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利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一路的机会,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将来,还想到了爹和娘……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地说明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   3、 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明确:小说用两个情节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象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二、品味小说的语言,完成练习题   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 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2、 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点意思了;“更够意思”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3、 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4、 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被感动得颤栗”它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含义丰富。

篇5:《看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学习并积累第九自然段中的语句;

3、练习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4、懂得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北京和台湾人民都盼望团聚。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冬天你们最盼望什么?

(估计学生会说盼望下雪,如果学生所说不合教师意图,教师可以从自己童年

的角度引发学生对雪的回忆,并用多媒体出示瑞雪图,激发学生对雪的喜爱之情。)

师:下雪了,多好玩!你们是怎样玩的?(学生回答)

二、板书课题、读题

1、教师用楷书在田字格中书写课题――“看雪”,并指导学生看清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整体布局。

2、学生读题,之后仿照老师在田字格习字本上书写课题――看雪。(写好后同桌比一比谁写得好。)

三、激兴初读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谁看雪?在哪儿看雪?看到了怎样的雪?)

师:带着你的问题阅读课文,比一比谁能找到答案?

[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入初读课文阶段,此时教师巡回获取学生阅读信息。]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吗?

[想知道的内容提示:1、谁看雪?(台湾的小朋友看雪)2、在哪里看雪?(在商店的橱窗里看雪)3、看到了怎样的雪?(小朋友看到的是商店橱窗里用洁白棉花做成的雪)]

师:课文除了讲这些,还讲了什么吗?请读读第三段以后的内容,想想这些是讲什么?

(生读课文,问答提示:讲老师告诉他们,童年在故乡北京看过并玩过真的雪)

师:真聪明!看来读书是要仔细一些才好哟。当他们听到老师地北京看过并玩过真的雪,他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生答:什么时候到北京来看雪呀?)

师:在课文的哪儿讲了这个意思?

(生找到课文的第十段)

四、练读课文

师: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不加字、不掉字、不错字、不破句、不指读。

(生练读,教师巡回指导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的字音、断句)

师:我们来互相比着读,互相帮助纠正读错的地方,好吗?我先读第一、二段,请你们帮我指出错误。

(教师朗读第一、二段,可以有意出现一些学生能够发现并能帮助纠正的错误。比如:第一段把“是很难看到雪的”读成“是难看到雪的”;第二段把“孩子们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美丽的雪景”读成“孩子们在商店的窗子里看到了雪”。)

(生评价略)

师:请每个学生轮读一自然段,注意:尽量少被别人发现错误。

(每生轮读一段,老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具体指导,薄弱之处教师范读并让学生跟读)

五、练习对话

师:聪明的孩子们,你们数数这篇课文有多少个“说”字,这是为什么?

(生答略)

师:请你们先到课文中找出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分别用波浪线和横线划起来。

(生划,教师巡视,发现都没把第九段划上,引导学生回读上文“接着她就给孩子们讲起童年玩雪的情景”,使学生悟出这也是老师说的话)

师:先同桌之间练习练习,每人做一次老师,当一回学生。(生练读)

师:练得很认真。下面我当老师,你们做台湾小朋友,开始对话。(略)

(对话练习中要着重进行问句和感叹句语气的指导。比如:

(1)“您//看见过/真的雪吗?”的“吗”宜用上扬的`调值“35”;

(2)“您/是在哪儿见过的?”的“的”宜用平调“33”;

(3)“北京//离这儿/很远吧?”的“吧”宜用高平调“55”。)

六、作业

1、帮助老师把课文题目“长胖些”;

[此题意在巩固课文主要内容,初步锻炼学生从文章中提起主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提示:(谁)(在哪里)看到了(怎样的)雪

?台湾小朋友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用棉花做成的雪;他们的老师童年时候在家乡北京看到了真正的雪。根据回答板书如下:

2、你想让台湾小朋友到我们这来看真的雪吗?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台湾小朋友说呢?

(先从课文最后一句话“北京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引导,再让同桌互相扮演台湾小朋友和北京小朋友,练习北京小朋友邀请台湾小朋友到北京来看雪玩雪。注意提示学生:邀请时要介绍清楚下雪时的情景和玩雪时的快乐,可以凭借课文第九段内容和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说清楚这些)

(播放静态的课本第一幅插图,配上儿歌《友谊的歌儿传四方》去掉原唱处理成轻清音乐,学生进入情境练习“邀请”,邀请内容略)

师:听了你们真诚的邀请,我相信台湾小朋友肯定高兴极了!在这,我为你们真诚的友谊鼓掌!(下课)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从上节课同学们向台湾小朋友发出的邀请中,我知道了大家是多么盼望台湾小朋友早日到北京来看雪玩雪,孩子们,你们太可爱了,你们这些美好的心愿真的会让台湾小朋友感动的。我有个建议,想把你们这美好的心愿告诉台湾小朋友,你们说好不好?

二、拓展活读。

师:用什么办法告诉台湾小朋友,祖国大陆的小朋友欢迎他们来看雪玩雪呢?

师:我现在是一位台属,我的女儿在台湾,你又怎样向我求助呢?(生答略)

师:我现在就是新浪网,你怎样向我求助呢?(生答略)

师:了不起,可爱的孩子们!你们真的太棒了!我向你们学习!愿意帮助我吗?(引入字词练习)

三、字词句练习

1、比一比,看谁能帮我从课文中找到合适的字给课文后面的生字组成词语?

(学生组词略)

2、将这些词语认一认、读一读,等会儿检查我写的字,看能不能得100分?

(待学生认读字词约5分钟后,大屏幕出示故意写错的字,比如:“省”字少一横,“商”字“冂”里写成“古”,“洁”字的“士”写成“土”)

3、比一比,看谁把第二题的字写得又快又好!

[“教与学”这种双边活动是要讲究时机的,当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时,“教”如同隔靴搔痒,只有当学生进入了状态,有的放矢地“教”才能事半功倍]

师:刚才我发现你们个个都写得很认真!老师向你们学习!下面是一个同学做的第三题,请你们帮助检查,看对不对?

(大屏幕出示:

1、老师(讲起)童年玩雪的情景。

3、小伙伴们在雪地上(打雪人)、(堆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4、天上(铺着)雪花,地上(飘着)银装,树上(披着)雪毯,到处一片洁白。)

(生改,并评分略)

5、你们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读起来最好听?(生自主选择,略)

6、能把这些好听的句子背出来吗?试试看!(生读、背略)

7、看书中插图背诵第二段和第九段。(生同桌互相背略)

[练习是枯燥的,给枯燥的东西注上滋润剂,使它变得有弹性、有粘性!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期望自己是最好的,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是一种享受,做外力强迫的事是劳役!学生的学习原本就是应该由学生自己负责的事,在“自己选择”的空间里,每个学生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了,这样的学习即使任务重些也不觉得累!]

四、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读完了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问题预设:为什么台湾很难看到雪?资料准备及解答过程: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观看,知道台湾在祖国的南方3、让学生将这两种情况放到一起想一想,看谁能找到答案)

(生提问及解答略)

[小学低年级学生最无顾忌,留个空间给他们,他们的神必定无拘无束驰骋纵横,教师此时的职责不是强迫“千条江河归大海”,而是用智慧、用爱心去“润物细无声”;教师的视界不是盯住预设的教学程序完成与否,而是用发展的眼光去度量课堂上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五、总结课文

师:我们今天学了哪篇课文?(生答略)

师:我们看到黑板上,自己心里说说知道了什么,准备好了就先对我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生答略)

师:很好,把刚才说的回家向爸爸妈妈说说。

(播放动态的课本第一幅插图:三个台湾小朋友面向大家招手,配乐《友谊的歌儿传四方》,下课)

篇6:《雪娃娃》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雪娃娃》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认识和能力目标:

1、学会“回、找、对、太、阳、公”六个生字,认识“又字旁”。

2、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全文。

3、了解冰雪经过太阳照射会融化的自然常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

2、引导学生懂得欣赏他人的优点,学会评价和接受他人的评价。

学习方法与习惯目标:

1、学会通过观察图上的景物和细节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读好课文。

2、学会用各种巧办法记生字。

3、养成课外阅读诗文的习惯。

4、养成注意积累环境识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双轨火车复习生字读音,注意多音字:看着家

2、认读雪字头,并书空。

3、用亲切的、喜爱的语气呼唤雪娃娃。

4、加动作齐读课文第1、2句话。

二、看图学习课文

(一)第三句话。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丁丁上学去了,请雪娃娃看着家。丁丁放学回来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看图。(出示图画)看图说说谁正在干什么?学习:找(做动作体会意思及偏旁、比较“我—找”)找到娃娃了吗?

2、观察丁丁的表情,你看出他的心情怎么样?(奇怪、难过、伤心……)

3、出示句子,自由读。学习“回”。

4、读出丁丁的心情。引导评价。做动作。

(二)学习第三句话。

1、有了问题丁丁会去问谁?请学生当丁丁来问问。

2、妈妈怎么回答?出示句子,自由读一读,注意生字的读音。这句话中,你又用什么办法记住了什么生字?(注意“对”字的新偏旁——又字旁)

3、读出妈妈的表情,评价,齐读,做动作。“抱”字作为环境识字。

4、有什么问题吗?讨论:太阳公公怎样抱走雪娃娃?

5、回答,看动画,解释冰雪在太阳照射下会融化的道理。观察:不光是雪娃娃融化了,还有什么也怎么样了?

三、创设情境,有表情朗读、背诵全文。

1、学校广播站还要招播音员,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自由读、两人一起读、表演读等等),准备好之后来展示。

2、熟读成诵,表演背诵,配乐。

四、情境练习:

圣诞节到了,圣诞老人给我们带来了好礼物,请仔细找找,找到了打开看看里面是什么?学生选择礼物,逐一打开:

△送你一首歌:《雪花》全体学生起立表演唱。

△写字:本课生字好写的端端正正写一个,觉得难写的多写几个。

△课外诗歌《咏雪诗》,指导学生阅读。

△教你一句话:圣诞快乐(Merry Chirstmas)

五、.总结下课。

篇7:《第一场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继续研读课文,感受下雪后景象的美,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感情,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之情,丰富学生对下雪的认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作者交流,感悟作者的感情及表达方法。

3、培养和发展想象力与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阅读。

1、回顾下雪前、下雪时情景。

2、播放课件《雪绒花》(下雪情景)。

二、回顾学习方法(四读法)。

三、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

2、学生汇报。

① 说说你读完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雪大--景美--人欢)

②一幅怎样的画面扑入你的眼帘?(播放课件)哪些句子概括地写出了雪后景象?

四、品读词句,潜心会文。

(一)深入学习第三段。

1、反复朗读,边读边想,捕捉关键词语品读出雪后景象的特点。

(1)“呵!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树林、房屋,全都罩上了一

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2、生汇报:

① 让学生说出所感。

② 找依据词,品读,证明所感。

③ 播放课件:欣赏雪景。

(2)“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① 导语激趣,继续引导欣赏。

② 播放课件:欣赏银条儿、雪球儿。

③ 你想怎样形容它们?

④ 引导质疑并品析:“毛茸茸、亮晶晶”、“ 蓬松松、沉甸甸 ”

⑤ 赞一赞: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和遣词用句的绝妙。

⑥ 读一读:读出语感。

(3)“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①激趣引导欣赏。

②生汇报所见所感。

③品味重点词。

④悟情。

⑤感情读。

3、引导学生小结作者的描写方法。

4、欣赏全景,配乐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男女生配合读)。

5、悟情。

①读完后,你的心情如何?(高兴)

②(播放课件:嬉雪)他们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高兴、欢乐?

③设身处地,悟景悟情。

④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⑤结合课本,拓展延伸。

“拍雪景”(四人小组讨论--记录--汇报)

(二)深入学习第四段。

1、理解“瑞雪兆丰年”

2、结合写作背景悟情,情感得以升华。

作者的激情从哪来?他为什么这么高兴?

*背景资料。

*你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冲口而出的喜悦?(回顾品读“呵!好大的雪呀!”)

*想象:作者接着还会说什么呢?(呵!好大的雪啊!真是……)

五、研读运用,深化发展。

1、 思考总结写作方法(通过写景与联想表达感情)。

2、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反复朗读,达到背诵。

六、作业。

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在《小蜜蜂》积累本上。

七、板书设计:

19、第一场雪

雪前 骤然变冷 一读:呈现画面

雪中 纷纷扬扬 二读:品词品句

雪后 雪大--景美--人欢 喜爱 三读:领悟情感

联想 瑞雪兆丰年 喜悦 四读:以情带读

[《第一场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8:《看雪》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看雪》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2.使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使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挂图。

2.北京美景录像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生字表和词语表,用最快的速度熟悉课文的生字及词语。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让学生读一读。

二、学习课文。

1.小声读课文。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

边读边想,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回答共有几个自然段。

3)说一说你知道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什么?

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课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二自然段写过春节的时候,北京正是下雪的季节,而台湾小朋友只能通过橱窗看见用棉花作的雪,没有亲眼看到过雪。第三自然段――第八自然段讲述了老师和孩子们的一段对话,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看见雪的`情景,课文的第九自然段,介绍了老师和同学们玩雪的情景。第十一、十二自然段写孩子们渴望到北京去看雪,说明北京的雪景已经深深的把孩子们吸引住了,他们盼望这一天的到来。

3.自己再读课文,边读边看插图,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绘了哪幅图的内容。

1)学生自己图文对照。

2)指名读一读,说一说。

第一幅图描写的是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第二幅图描写的是第九自然段的内容。

三、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

想一想这两段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主要想告诉我们在台湾省很难见到雪。

2)齐读这一自然段。

你还读懂了什么?(在商店橱窗里的雪景是用棉花做的。)

3)观察彩图,体会书中的描写。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过春节”这个时候,说明在北京正是下雪的季节,而台湾只能看到棉花做的雪。

这两个自然段为台湾孩子们渴望见到雪的心情打下了伏笔。

4)练习朗读。

2.学习第三至八自然段。

学习方法:

一、先读一读课文,看这几段各有几句话。

二、想一想每段话都讲了些什么?

三、这几段讲了什么?抓重点词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四、有感情地朗读这几段课文。

我们按照这种步骤学习课文第三至八段。

1)自己小声读,你是抓哪些词语体会句子意思的。

2)指名抓重点词句谈自己体会。

这几段写的是老师和孩子们的一段对话。写出了台湾孩子们对雪(北京)的渴望之情。

3)有感情的朗读这几段。

a让学生自己读出自己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理解,你认为什么地方应当重读,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就怎样读。

b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c教师适当范读。

要读出感情来,读出问句的语气。体现出台湾小朋友对雪的渴望和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4)再读这段课文,体会这段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在老师和孩子们的一段对话中,老师告诉孩子们在北京有他们渴望见到的雪景,激发学生向往北京,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3.学习第九自然段。

1)自己小声读,看共有几句话,你是抓哪些词语体会句子意思的。

2)指名抓重点词句谈自己体会。

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的挂图。

让学生在图上指一下谁在堆雪人,谁在打雪仗。

雪毯,说明雪大,把地盖得很严实,像铺上地毯一样。

3)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加上动作。(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配上音乐)

4.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在学习前三段的基础上,进行自学: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在小组内谈一谈。

3)参加班级展示

4)教师指导朗读:

a出示这些句子,让学生谈谈怎样理解的,然后读一读,教师在恰当的时候再加以范读。

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

b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进行,朗读时要注意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要读好长句中的停顿。

5.观看北京的风光片。激发学生向往北京热爱北京的情感。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北京的小朋友盼着台湾同胞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早日和台湾小朋友团聚,让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吧!

六、布置作业:

1.与同学交流台湾的有关资料。

2.要感情的朗读课文。

篇9:琵琶行第二课时

琵琶行第二课时

长篇叙事抒情诗《琵琶行》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琵琶行第二课时1

教学目标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重点鉴赏课文第二节。

2、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作者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及听众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教学重点

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对比阅读《听颖师弹琴》中的音乐描写。

教学媒体

录音机 多媒体图片

教学设想

《琵琶行》是描写音乐的千古名篇。因此,教学中不必过份拘泥于字词教学,字词知识可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掌握。课堂教学应围绕下列三个环节进行:通过诵读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语言品味音乐美。 最后对比阅读及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分别是:数学,文学,音符。”贝多芬说:“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火花,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那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琵琶行》中是如何描写音乐的。

二、学生聆听琵琶曲(古典名曲之一〈〈十面埋伏〉〉,感受琵琶演奏的抑扬顿挫,转折起伏。

根据学生发言总结

序曲——急切愉悦——滞涩悲哀——雄壮激越——戛然而止

三、 重点鉴赏课文第二段“音乐描写”

1.学生朗读,体味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过程和情感的变化。

2.分组讨论:本段音乐描写的艺术特色。

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明确:

描写特色:

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分析鉴赏诗文的技巧:咀嚼语言,分析手法

整体感知,品味感情

3. 对比欣赏:

韩愈《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注]①颖师:西域僧人,“颖”是其名,“师”对僧人的尊称。②昵昵:亲昵的样子。③蛴攀:登攀。④丝篁:丝竹等弦乐器,这里借指音乐。⑤滂滂:流淌的样子。⑥诚能:确实擅长(弹琴)。⑦冰炭:比喻心中忽冷忽热,忽忧忽喜。

[阅读提示]

《听颖师弹琴》一诗在音乐的描写上也十分地成功,试与《琵琶行》作一比较分析。

[参考解说]

相同:1.两诗均运用了“以形喻声法”。在描摹琴声的时候都能以形喻声,赋形于声,特别是比喻句的反复运用,形象地描绘出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琴声巧妙地转换成有形的立体的视觉形象,使人产生如临其境之感。2. 都运用了“以情传声法”,将自己的倾听的感受写进去,并传达给读者,从而产生感情的共鸣。3. 都运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法”,均以正面描写为主,侧面衬托为辅。

不同:1.《琵》诗不仅描写了琵琶女弹唱的起始—发展—高潮—结束的全过程,而且对弹唱的每一个阶段均作了声声入耳、句句铭心的细致描写;《听》诗虽也写出琴声时而高扬、时而低沉的节奏感,但没有对颖师整个弹琴的全过程作具体的描写。2. 《琵》诗的设喻角度是多方位的;而《听》诗主要是从视觉设喻。3.《琵》诗不但写有声,也写无声,声中有情,声情并茂;而《听》诗主要是摹声。另外,《听》诗在形式上采用的长短不一的杂言体,与忽高忽低的琴声及诗人忽起忽落的感情相适应。

总之,两诗对音乐的描写虽然有所不同,但都能曲尽其妙,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4总结文学家写音乐的技巧变化:

博喻(多个比喻的使用,以声写声)——通感(以形、色、光、味觉、触觉写声音)——联想、想象意境画面(朱自清由零星的比喻发展到完整的音乐场景的描画)

四、 讨论: 诗人何以与身份低下的的歌女产生情感共鸣?

琵琶女 诗人

年少时:欢乐、风光 年少时: 欢乐、得意

年老时:色衰、门前冷落 年老时:被贬、漂沦憔悴

诉身世 伤迁谪

商人妇:轻别离,啼泪 江州司马:孤苦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五、小结:

音乐成了沟通二人情感的媒介 ,两人的命运相似,都被遗弃,相似的命运和相似的音乐理解让他们的达到了情感的和谐,成为知音。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毛泽东《读注释唐诗三百首》批语)

六、课外拓展:

关于“音乐”的引申扩展。

音乐被夸大其作用:孔子以“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

音乐被贬低为亡国之祸:陈后主《玉树后庭花》。

音乐成为精神慰藉:白居易《琵琶行》

篇10:Unit5Canyoucometomyparty?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说明】

unit 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上)》的一个单元。本单元学生将要学习礼貌地发出、接受、拒绝邀请,谈论自己必须做的事情,并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在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如何向别人发出邀请的“can you...?”句型,如何接受邀请“sure,i'd love to.”和拒绝邀请“i'm sorry.i have to ...”的句型。本课时,学生将继续练习如何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本课的话题。

我的教学思路是:从生活中的话题入手,设计任务,层层推进,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目标】

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下,在与同伴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发出邀请、拒绝或接受邀请,练习礼貌地使用本课的目标语言。学会将所学的语言运用到真实的交际生活中去。

【本课重难点】

学会礼貌、自如地发出邀请、拒绝邀请或接受邀请。

【教具】

录音机、粉笔、黑板。

【教学过程】

1.从生活中的话题入手,激活课堂,导入新课。

step 1:free talk

(1) talk about every day activities.

讨论家人每天的活动,每个学生至少说出一个。教师将这些活动的短语写在黑板上。

例如:visit my friends,babysit his sister,rent the vcds,go to the dentist,have a piano lesson,study for the english test,etc.

(2) make sentences.

用黑板上的词造句,每个学生至少做一个。

for example:i can't visit my friends,because i have to study for the test.

2.设计任务,层层推进,形成能力。

step 2:task

pre-task

(1) listening 2a & 2b

(2) pairwork

student a invites his/her partner to do something.student b declines he/her invitation and give reasons.

task circle:every student invites at least five classmates to do something.

每个学生至少成功邀请 5 个同学做事情,如邀请不成功,需写被拒绝的理由,最后完成下表。

name

reason

mary

has to help her parents

lucy

sure

...

...

...

...

...

...

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结构:

can you come to ...?

sure,i'd love to.

sorry,i can't.i have to ...

that's too bad.maybe another time.

thanks for asking.

post-task:

(1) tell your neighbor who accepts your invitation and who refuses your invitation.why?

(2) write a short passage.

for example:

mary can't come over to my home,because she has to help her parents.but lucy can come here.she is free.

3.布置实用型作业,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step 3:homework

design an invitation card.invite your friends to have a barbecue on weekend.tell them the time and place.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比较成功,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将所需要的语言进行熟练的运用。达到了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语言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用外语交际的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地进行体验参与。英语课堂教学应该遵从这一原则,注重语言的实践性特征及学生的体验性和实践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篇11:《詹天佑》 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詹天佑》 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长城》,假如有一天有机会乘上从北京到张家口的这一趟火车去饱览长城的景色,当火车经过长城的脚下的青龙桥车站时,你就会看到月台旁矗立一座铜像――他目光炯炯,正视前方,神情刚毅自若。看到这尊铜像,你们会想到什么呢?(学生畅谈)

人们为什么会如此怀念他?他的重大贡献是什么?(学生简谈)

二、 詹天佑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自由读文。

三、 学生汇报,老师适时归纳概括板书。

爱国:受命于危难之时

勘测线路

杰出:   开凿隧道

设计线路

四、 找自己最喜欢的伙伴,自由分小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学这几部分。

五、 交流汇报。

汇报设想:1、汇报险恶的社会环境,体现其爱国。(模拟招标会)

2、竞赛美读第四节。(老师适时引出全班的朗读高潮)

3、画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施工方法。

4、演示“人”字形线路。

(在汇报中适时完成读书任务)

六、写赞歌。(在帝国主义的讥讽声中,在清政府的腐败万能下,詹天佑战胜了险恶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建成了我国铁路史上第一条铁路。这样的伟人,我们应该把他留住,留在我们的心底。我们每个人在心中用一两句话赞美他。)

六、 播放录象资料,进行课外拓展。

七、 延伸:一代伟人虽然去世了,但他的品质,他的形象已经矗立在我们心中。我们该怎样表达这无比的怀恋之情呢?(把伟人的精神品质世世代代传下去,永远继承和发扬它。)

作者邮箱: wf-pfan@163.com

《詹天佑》教案第二课时(网友来稿)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童年河读后感

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快乐是什么作文300字

《雪孩子》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童年的读后感范文的歌五年级

忧伤的散文诗

有一种乐趣叫芬芳初二作文

小学语文教案美丽的地球第二课时

第一場雪的范文

童年五年级的读后感800字

雪第二课时
《雪第二课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雪第二课时(共11篇)】相关文章:

《看雪》第二课时优秀教案2022-09-27

竖起大拇指作文350字2023-09-12

深入浅出的意思是什么2022-06-04

读《沙漠之花》有感:寒风中的玫瑰花2022-04-29

冰雪路段应急预案2022-11-19

高速公路抗冰保畅应急预案2022-11-18

白浅的经典台词2022-06-23

树叶的一生200字作文2023-08-18

堆雪人为题作文2023-03-29

分手后的爱恋散文2023-09-0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