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乃珊简介

时间:2022-07-31 07:29:5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程乃珊简介(集锦6篇)由网友“巴拉巴拉”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程乃珊简介,欢迎阅读!

程乃珊简介

篇1:程乃珊简介

银洋往事

作者:程乃珊

上海话一元钱叫一块洋钿,是有根据的。

从前银洋不叫银洋,叫银饼,是咸丰六年,由上海富商王永盛等率先发起私家铸造的。富商是沙船厂老板,雇工数以百计,为免发工资时临时称量碎银麻烦,就自铸银饼,规定每饼含白银五钱。银饼是用手工打成,较粗糙。上海人至今习惯将一元说成一块洋钿,就是出自银洋钿。

我祖父程慕灏16岁就进银行做练习生,第一份工就是学习包银元,十只一卷,用桑皮纸包起来。银元是圆的,要包得服帖,也是很考功夫的。

银元的排列安放,也有一定规格。有专门的器具供安放银元,叫“银元板”。一块板上雕出十行半圆形的凹槽,每一行可放五十银元,廿行一板,共一千元。当时银行钱庄大商行都有这种银元板,以方便大宗交易。

不过银元很重,一块银元七钱三分重,以十六两为一斤老秤计,一千银元要近五十斤重!因此市面上都用庄票,但银行与钱庄的库存,仍以白银为本位,往来结算仍用银元。因此当时每天清早在银行钱庄会集之处,有称为“杠夫”的行庄杂役,背上一只黄藤巴斗,斗上漆着黑色的钱庄或银行名字,互相递解。在银行钱庄集中的上海大马路二马路三马路上,处处可见忙碌来往的杠夫。

在上世纪卅年代,上海闹市大东门一爿绸布庄的大掌柜月薪不过八块银元,大米八元一担,普通店员不过六元、四元。电车车资一只铜板,租界地一客简易西餐包括一块炸猪排一只浓汤,面包白脱尽吃,每客两角(约廿只铜板),五香茶叶蛋一只铜板两只,城隍庙酒酿圆子两只铜板一碗。1930年我祖父29岁,已任当时的银行总行副理。当时总行只设一总经理五个副理,支行最高行政是主任。副理月薪五百块,主任月薪三百块。

当时上海静安寺路愚园路(现黄金地段)一块三亩七分地皮售六千块,一套红木百灵桌带四只圆凳售一百廿块。一间亭子间租金可能要三元,朝南前楼的租金要更多,大概六至七元,如果是整栋可能几十元到一百元没底了,可见当时上海生活开支最贵的仍在房租。当时一般市民如一月有卅块银洋收入(洋行普通职员),就可供一六口之家开支,还可雇一辆钢丝包车包括车夫工资,但前提是要有家传祖屋。如若要另外租屋,那体面一点的合乎洋行写字间身份的住房一月起码十五块至廿块房租。

在上世纪廿年代钞票已流行,但老一辈人总还是相信银元,因为感觉上钞票只是一张纸,而银洋是铿锵有声沉甸甸的真含银子的。一般银元都放在甏里,埋在宅地里,往往连子女都不知道,但会在遗嘱中指出埋在哪里。如若是猝亡或兵荒马乱仓皇逃难,或许就成了永远的秘密。

今天一切交易都电子化,银元时代早已远离我们。只是日前偶翻先辈留下的一本日记提及银洋,觉得十分有趣,乃整理出来给朋友一读,也算近代金融史的一段小插曲吧!(青年报-02-07)

篇2:程青简介

风一般吹过的七十年代

作者:程青

现在回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日子,有一股子纯净而透明的劲儿。那时候我的父母都很年轻,刚刚三十出头,放在现在正是泡吧、上网、朋友们聚在一起吃喝玩乐很疯的好时光。他们那会儿可完全不同于如今的时尚青年,他们牢记着为人父母的责任,一日三餐,按时按点,日常开销,量入为出,勤俭谨严地过着每一天,很少有随意放任的时候。

那时候中小城市的楼房还不多,有一两处两层楼就算是全城最显赫的建筑了,普通人家住的都是沿街而建住过几代人的老房子,屋脊上长着灰紫色的瓦楞草,台阶和背阴的墙壁爬满了青苔,即使是正午时分屋里的光线也是幽暗的。新一些的是成排成片的平房,基本是公房,一样的开间,一样的大小,房子的模样也是一样的方头正脸。那时候不管是住老房子还是住新房子的人家,只要有人在家,各家各户的房门都是敞开的,街坊四邻一迈腿就进了别家的院里和房里,极少有敲门的习惯,顶多在门口大声咳嗽一声。孩子们更是没拘没束,不仅在自己家各屋乱窜,在邻居家也一样出入自由。

一到晴好的天气,一大清早家家户户就把洗好的衣服、床单等等高高地挂到朝阳的地方晾晒。在那些滴答滴答往下滴水的衣物中,袜子、裤衩、胸罩甚至更见不得人的物什都堂而皇之地占据着一席之地,一律用木夹夹在铅丝或临时拉起的晾衣绳上,在风中无所顾忌地飞扬着。即使是不足十岁的小孩子仰望或眺望那些洗净的衣物,也不由要浮想联翩和想入非非,可是那些做了父母的成年人却反而是一派天真,在飘拂的衣裤下面穿行,毫无感觉的样子。

那时候还有一大特点就是二十几岁的人不分男女差不多个个结婚,偶有不嫁或不娶的,单位同事邻居朋友七姑八姨都会凑上来关心你,一副真心地替你着急,替你操心,替你张罗。他们嘴里说着“只有剩粥剩饭,哪有剩儿剩女?”,一边热情洋溢地把不知从什么地方翻拣出来的歪瓜裂枣的剩男剩女一个一个领过来花言巧语连蒙带骗地塞给你,他们绝对有办法让你在半年之内把终身问题解决掉。那时候结婚的多,离婚的少,而且结婚一年左右家前屋后就会有万国旗般一串串的尿片子挂出来。除非是实在生不出来,那也会领养一两个,家里没有孩子大概就像如今家里没有电视和电话一样———即使人家不说什么,自己也会很不自在。

那时候的人好像特别在乎别人的眼光,也喜欢照着别人的样子生活,人家有的自己也要有,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看到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的人别无二致心里就十分踏实,而看到别人和自己不一样就忍不住要品头论足议论纷纷。反过来你若不想遭人非议你就要尽量地和他人保持一致。

那时候的高人是隐于人堆里的,聪明人都是头缩在脖子里明哲保身左右逢源,为人处事都留有余地,随时随地准备好了调头转弯,绝不会像如今一些腕儿或者还不是腕儿的一开口便是我是中国最好的什么什么,也不像那些涉世不深无家无业的青皮后生那样什么都敢干。

那个年代的人满腹心思深藏不露,一眼看上去似乎都没有什么隐私,表面上一片干净。给我印象特别深的似乎左邻右舍都不挂窗帘,从窗外经过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楚里面的生活场景———不过在我童年和少年时代倒也没有看见过什么不堪入目的场面。和我年龄相仿的朋友在一起忆旧都说小时候从来没有撞到过父母亲热的举动,真不知道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在那样高透明度的日子里是怎么避开众多子女们的耳目的?那个时候据说绝大多数的新郎新娘直到新婚之夜依然保持着处男处女之身,放到今天恐怕真是有点儿不可思议。

现在回过头去看,当时熟视无睹的那些生活细节简直令人感到惊讶和感叹。其实时光仅仅过去了三十来年,三十年发生了多少细微和深刻的变化!而七十年代那一个又一个的日子就像风一般吹过,远了,淡了,消失不见了。三十年前的一切已然成了陈年旧事,犹如一本书页发黄变脆的老皇历,一帧生了锈斑的老照片,一张遗落在抽屉角落里积满了岁月尘土的老唱片,让人触景生情,感怀良多。

(摘自北京青年报.4.15)

篇3:程昱简介

程昱简介

人物简介

字 仲德古名 程昱(yù 第四声)

生卒 141年 ― 2(80岁)

终属 魏

籍贯 兖州 东郡 东阿【今山东阳谷】

容貌 长八尺三寸(约合现今191CM) 美须髯

官至:卫尉 封爵:安乡侯 谥曰:肃侯 追赠 车骑将军

子女 程武 、 程延

相关人物 刘岱 、 曹操 、 荀 、 薛悌 、 邢贞 、 曹丕

曾效力过的势力 魏

人物生平

本名立,因梦中于 泰山 捧日,更名为昱。 黄巾 之乱起,县丞 王度 反叛,烧仓库。昱使人侦视度,度等得空城不能守,出城西五六里止屯。昱 同县 中大姓薛房击之,度等破走。东阿由此得全。 初平中,兖州刺史 刘岱 辟昱,昱不应。时岱与 袁绍 、 公孙瓒 和亲,后绍、瓒相攻,瓒胜,令岱遣绍妻,岱问昱,昱劝从绍,岱从之。岱表昱为 骑都尉 ,昱辞以疾。刘岱为黄巾所杀。太祖临 兖州 ,辟昱。太祖与语,说之,以昱守寿 张令 。太祖征 徐州 ,使昱与荀留守鄄城。 张邈 等叛迎 吕布 ,郡 县响应,唯 鄄城 、范、 东阿 不动。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 陈宫 至,不得渡。昱至东阿,东阿令 枣祗 已率厉吏民,拒城坚守。又 兖州 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太祖还,表昱为 东平相,屯范。袁绍使人说太祖连和,太祖欲许,昱谏止。天子都许,以昱为 尚书 。 兖州 尚未安集,复以昱为 东中郎将 ,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先主失徐州,来归太祖。昱说太祖杀先主,太祖不听。顷之,昱迁 振威将军 。昱收山泽亡命,得精兵数千人,乃引军与太祖会 黎阳 ,讨 袁谭 、 袁尚 。

谭、尚破走,拜昱 奋武将军 ,封安国亭侯。 曹操 征荆州,昱料 孙权 将多与先主兵,以御太祖,后果应之。昱性刚戾,与人多迕。人有告昱谋反,太祖赐待益厚。初,太祖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魏国既建,为卫尉,与 中尉 邢贞争威仪,免。文帝践阼,复为 卫尉 ,进封安乡侯,增邑三百户,并前八百户。分封少子延及 孙晓 列侯。方欲以为公,会薨,帝为流涕,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侯。

篇4:赵鑫珊简介

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桥和窗

作者:赵鑫珊

世界上有许多事物是错综复杂的,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他,而尊重事物的复杂性,同时知其一又知其他,才是哲学智慧的开端。哲学智慧高于知识。历史哲学高于历史表象。这才是我看澳门的视角和着眼点。

我忘不了5年前的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的那一天。像数亿中国人一样,我是两眼紧紧盯住电视屏幕。我意识到,我正在经历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在一个人的一生中,经历的重要历史时刻越多,他的生命就越丰富,生命质量也越高。

看完电视,我久久平静不下来。

夜里我只好找几处比较僻静的街头巷尾去溜达,反复琢磨、消化、吃透,自己提问,自己回答。

要完全把握、理解45分钟的政权和平移交仪式的内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在澳门回归这个问题上,中葡两国之间并无荣辱之分,双方共同感到的是荣幸、体面和双赢,中葡关系从此步入了新的时代。

这是什么?这是政治哲学智慧。

今天的澳门稳定和繁荣正是这智慧绽开的花朵。

我们的世界并不欠缺高科技,但严重欠缺政治哲学智慧: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宗教与宗教、文明与文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地球这条小小的、孤独的宇宙飞船上。这才是风雨同舟。

澳门这座城市作为一个政治符号,它传达出了这种政治哲学:用炮舰去征服对方的时代过去了,现在是寻找对话、磋商协调和达成共识的时代。如果要我证明中国人是一个和平和大度的民族,我会列举澳门为例,这便是我心中的澳门。它是一个饱含意义的符号,也是一个活生生的实例。

自那天移交大典电视实况直播以来,将近5年过去了,其间世界发生了一连串的大事:“9·11事件”、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以及许多地方的恐怖主义自杀性爆炸悲剧。每当发生这类事,我便会想起澳门这座地方虽小、人口不多的平和城市。因为它体现了不同文明、不同民族和平共处、相安无事的模式。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澳门是个很独特的空间坐标。我指的是中国人和葡萄牙人都发挥了政治哲学智慧,使东西方两大文明的碰撞基本上局限在非暴力的层面和范围。于是澳门成了这方面的模式。对今天的人类文明前途和人类的生存(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模式是富有启迪意义的,生死攸关的。

为了更好地消化、吃透和把握澳门模式,我们不得不回顾四百多年来中葡居民在这一弹丸之地共同生存发展的历史。正是这种历史长河、历史哲学的厚重感,澳门才在我心中构筑了一席不可替代的地位。有一点着实令我惊叹:四个多世纪,中葡两国间从未有过战事!从未有过!当然小摩擦和磕磕碰碰是难免的。

看来,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战争是可以避免的!这点启示尤为重要。它在国际政治秩序中的现实意义无疑是重大的。只要西方工业文明不强求建立它在政治、军事和文化上的支配地位,西方文明就可以同东方文明互利共荣、相得益彰。

我是一个主张文明交会、融合和取长补短论者,而不是文明必然冲突、互不相让的火拼论者。冲突和战争是可以避免的。这正是我看重澳门的原因。

中国太老、太封闭自守了!中国像一座有几千年历史的大四合院,重门雄宅深锁,朱门高树蝉声,很少有外部世界的鲜活信息透进来。1553年,葡人借口商船触礁,要求登上澳门晾晒货物,趁机据居。从此在中国这座深宅大院老屋高墙的南端一角,被葡人凿开了一个小小的“窗口”。

也许我写过四部有关世界建筑哲学和美学的专著,所以我想首先在这里提及西方建筑艺术语言在澳门同中国传统建筑语言的交会。这里既有建于明代的古庙,也有几百年历史的欧陆式教堂。在四个多世纪的经贸往来的同时,澳门也成了基督教传播的圣城。教堂建筑的崛起是必然的。因为人住在屋里,人心中的上帝也要被安顿在特殊的屋空间(教堂)里。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特别长,中国建筑风格和语言也就经历了两千年大体不变的死气沉沉、老气横秋的单调。“恪遵祖制,不敢逾越”这一原则,道出了中国传统建筑语言千年一律的思想和心理根源。一部中国古代建筑史,最生动地证明了中国生活方式的传统、保守和反对改革的心态。

澳门率先在中国的南大门门口,巍然矗立起全然不同于佛教寺庙建筑语言的西方教堂,这对东西方文明的交会,对后来中国建筑语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不说自明的。此外,澳门一些西洋式的楼房和古堡,也让中国人眼界大开:石头、砖头、木头……这些建材还可以说出如此全然不同于中国建筑的语言!

多一种生活方式或活法,毕竟比单一的活法或生活方式要好些。澳门多元建筑风格对于“恪遵祖制,不敢逾越”的中国人是一种提示,是冰河解冻的咔嚓第一声。

这破天荒的第一声,这一丝崭新的亮光,来自澳门——这才是我心中的澳门。尽管它是掠过历史幽谷的晚风,但没有历史又何来现在?而一切历史都是现在的历史,将来则是现在的将来。

我心中的澳门正是处在“过去—现在—将来”这条普遍世界之链上的澳门。

没有悠久和厚重历史感的澳门是浅薄的;没有将来展望的澳门是没有前途、没有方向和没有生机的。

我心中的澳门是三重的交会:厚重的历史感、强烈的现实感和广阔的未来感。

澳门是15和16世纪葡萄牙一批海上探险家所建立起来的日不落帝国之链上的一个环节。要知道,在15世纪的海洋冒险活动中,带头扬帆远航、乘风破浪的不是西班牙人,也不是荷兰人和英国人,而是葡萄牙人。

在当年的世界海上贸易三条航线中,澳门成了连接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贸易大循环的枢纽和中转站:里斯本—印度果阿—澳门;澳门—长崎;澳门—马尼拉—墨西哥。

这便是我心中的、历史厚重和不可替代的澳门!

紧跟贸易而来的是一批日后在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上起了重大作用的、富有献身精神的传教士:意大利的利马窦、德国的汤若望、法国的金尼阁、葡萄牙的徐日升和比利时的南怀仁等。

他们通过澳门这个窗口、桥梁的基地,主要做了两件大事:把西方的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医学、建筑学、工程技术和绘画等传播到了中国,开始改变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崇尚玄学之风。另一个方面,他们又把中国的《四书》、《五经》、《大学》和《中庸》等典籍译介到西方去。于是葡萄牙人带回去的不仅仅是黄金、丝绸和香料,还有更珍贵的中国古老文明的精华,以及从中获得世界的眼光和视野。

不要忘了,所有这一切都是经由澳门才完成的。是的,澳门是中国最早向西方开放的一扇窗。窗让阳光和新鲜空气进入屋内,驱散掉千年沉重的霉气和尘埃。没有窗的建筑是死的。而国家的结构在本质上也是建筑,也要有窗。澳门曾有过自己的辉煌,桥和窗的辉煌。历史表明,桥和窗有助于中国的兴旺、发达和昌盛。这才是我心中的、时时值得去回忆和咀嚼的澳门。

今天的人类文明之旅已经进入21世纪,在促进欧盟同中国的贸易、对话、相互尊重和互相理解方面,澳门可以发挥它的独特作用,再创辉煌。

桥是什么?桥是路的延伸和继续,是空间隔阂的打破和冲决。今天,澳门这座金色的桥还可以把中国同拉丁语世界联系在一起。这是它的另一个优势。

葡语是重要的。它的覆盖面是拥有两亿人口的说葡语的一些国家。如果在今天的澳门再也听不到葡语,那还是澳门吗?

葡语和葡萄牙建筑都是葡萄牙文化的载体。如果今天和明天的澳门没有了这些不可替代的载体,它还是原汁原味的澳门吗?

澳门若丢失了葡国传统文化,那是中葡双方的损失。有一点使我特别感动:人们可以在今天的澳门,找到中国内地有些再也找不到的传统文化中的某些东西。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我的内心突然对澳门升腾起了一种感激之情。若是完全失去了传统的好东西,那还是中国吗?还是中国人吗?

于是我才懂得感激、看重澳门。此时的我,觉得有泪花在眼眶里闪烁。

综观澳门的过去—现在—将来,我想说,澳门服务于中国的利益同服务于葡萄牙的利益是一样多,而且会更多,这便是双赢和大家体面,这才是一个比较好的、公平的世界,这才是我心中的经典澳门。

篇5:肖乃台简介

肖乃台

肖乃台,又作萧乃台、笑乃带。蒙古国将领。克烈部土别干氏。

初随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诸部。南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后,隶左翼万户木华黎帐下任先锋。后随从征金,成吉思汗八年(1213),从破涿州,收降史秉直与史天倪、史天泽父子。二十年(1225),与史天泽讨真定叛将武仙,败武仙将葛铁枪,克中山,继取无极、赵州,击走武仙,复真定等地。继擒杀宋将彭义斌,降大名,定东平。二十二年(1227),从嗣国王孛鲁定益都,受命屯驻济、兖以备宋军。窝阔台汗四年(1232),略汴京,徇睢州,斩杀金将完颜庆山奴。六年(1234),配合诸军破蔡州,灭金。受委并统史天泽等三万户军镇东平。八年(1236),以功赐东平三百户为食邑。病卒于位。

篇6:高乃依简介

高乃依

姓名:高乃依

性别:男

国籍:德国

出生年月:1606~1684年

高乃依,法国古典主义悲剧早期的代表剧作家。生于鲁昂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官僚家庭。中学毕业后学法律,从事律师的20多年中使他积累了不少有关司法界的知识,为他的文艺创作准备了条件。1629年偶写一部喜剧《梅丽特》并获成功,于是专心写作,连写了4部喜剧、3部悲喜剧和1部悲剧《梅黛》(1635)。《梅》剧上演后被人称为法兰西第一个戏剧诗人。稍后《熙德》上演,引起轰动,为古典主义戏剧奠定了基础。之后剧作有《贺拉斯》(1640)、《西拿》(1640)、《庞贝之死》(1643)等,塑造了为义务与荣誉而牺牲情欲的悲剧英雄。一生写了30多部剧本,生动地体现了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表现出忠君爱国的政治倾向性。1647年被选入法兰西学院。

艺考男生适用的播音主持练习稿件

九月情未了散文

《汝家有女初长成》

吾家有女初长成

《吾家有女》读后感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

会计工作中常见的差错类型

吴良镛语录

坚持的名人故事

女性独立的文章

程乃珊简介
《程乃珊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程乃珊简介(集锦6篇)】相关文章: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梳理2022-04-29

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2022022-11-28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2022-07-19

七年级语文单元知识点苏教版2023-10-10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2023-12-16

写照片的初一语文下册作文2023-04-27

读《朝花夕拾》有感:往事如花,花如梦2023-01-02

渴望的阅读答案2022-10-23

现代名人感恩的故事2022-10-09

说说说说加符号2023-06-2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