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

时间:2022-04-30 01:16:3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昆仑剑客”为你分享7篇“试论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试论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

篇1:试论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

【论文摘要】通过对我校一些农村学困生成因的调查研究,剖析学困生变化过程,找出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症结,提出相应转化策略。

【论文关键词】农村学校;学困生;转化

学困生,一个让人纠结的名字。学生心情难受、心灰意冷或自暴自弃,家长心急火燎或叹息无奈,教师困扰,学校担心,社会关注。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个体的健全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学困生是目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学困生的问题,只有弄清他们形成的原因,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1.农村学困生的成因。

1.1家庭生活困难。

我校学生基本都是来自附近农村,父母都是蔗民或是农民工,经济收入普遍较低。他们中的多数比较沉闷,性格大多内向,特别是一些单亲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障碍。因家庭生活困难,怕同学看不起,很少参加同学间的交往。学习上欠主动,不懂的又不敢问,久而久之,学习成绩跟不上了,学习态度也变差了。例如,我班张正朋同学就属于这种类型。是个典型的父母离异单亲家庭,母亲长期在外打工,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都没人看管。张正朋在校表现特差,整天沉闷不出声的,动不动就跟人动手打架。课堂上整天无精打采的,学习成绩和课堂纪律都较差。

1.2学习目标不明。

学困生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没有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在学习上相当消极被动,把学习当做一项困难甚至厌恶的任务。他们厌倦学习,逃避学习,不情愿上课,上课时无精打采;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能抄则抄,或干脆让别的同学代做。因此,学习效果老提不上去,教师上课也觉得吃力。例如,现在初二10届的三个班学生,班主任、课任老师为学生违纪律和不完成作业的事忙得不亦乐乎,每天都见有三五个学生被带到办公室来谈话做事。

1.3教学设备不足。

目前,我校教学设备陈旧,师资配备不全,教师观念落后,教学还是 “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法。例如,学校破损的教室,简陋的实验室,几乎没有几样能适合教学实际的近年能更新的教学仪器,更不用说多媒体教室了。如此简陋的教学设备,使得老师在课堂教学上搞得筋疲力尽,管得来纪律,完不成教学目标。老师没成就感,学生厌学,导致学困生的增多。

1.4教学方法单一。

在学困生的形成过程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一是评价方式单一,即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来评价学生,让学困生屡考屡败,他们没有成功感,无奈甘心于落后的现状。二是教学方式单一,一节课下来基本上是“讲解法”,“满堂灌”,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毫无兴趣,每一节课都成了“痛苦的劳役”,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升学或迫于父母的压力才到学校来学习,完全是一种被迫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只知一味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变化。他们不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把课本知识讲解清楚;有的老师不注意学习,知识陈旧,只好重复书本内容。有些老师为了提高成绩,拼命布置大量的学生难以完成的课外作业,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样必然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少学生甚至有抵触情绪。这是学困生产生的主要原因。

1.5校园生活单调。

我校目前采用几乎是封闭式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好处就是防止外部干扰,保证学生人身安全。但是同时也给学校带来不少问题,其中学生的校园生活十分单调。我校面积不大,学生活动场所有限,每天上课8节,没有课外活动时间,虽然排有体育课和课间操,但很多学生都不认真,不感兴趣,应付了事。而少而少之的比赛活动,又是少数学生的事。大部分学生几乎每天都是在宿舍-食堂-教室三点间移动,而且班主任都要求学生每天都要提前进教室进行晚自修。学生学习压力大,学生十分沉闷,紧张的情绪没处可以发泄,说不定哪天真有学生崩溃。这样的环境没有学困生才怪。

1.6追求高升学率。

现在学校普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这是由于评价机制所决定的。虽然现在讲三分一率了,讲到了低分率,但中考那个指挥棒哪个校长都怕,没有了高升学率还有什么政绩?尽管学生早已不堪重负,尽管每位领导老师都意识到,都跟着政府喊着素质教育,但遗憾的是,口头高喊素质教育,双脚坚定地走着应试教育,近年来,连素质教育喊的力气也没有了,因为又忙于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而师生们都在共同的老黄牛般的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路上苦苦跋涉。其中留给学困生的教育精力有限,有时只能应付了事,只有无能为力的苦笑。

2.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1基础课程改革。

随着基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由培养研究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方向发展,学生除读大学外,还有多种选择,如技校、高职院校等,使我们的学困生有了盼头,有了方向,他们再也不无目标,不再自暴自弃。这为学困生的转化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2.2完善教学设施。

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既然落不到实处,创新人才的培养自然也就落空。

按照柳江县学校发展规划,初中学校设施要达到设施功能完备,满足必要的教育教学需求。目前正在我校修建综合教学大楼,要建设标准的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我校教学设施在不断完善,现在正在为每个班级安装白板,估计在今年5月完成。广大师生信心十足,大家会更加努力,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困生的转化增加信心。

2.3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中学生成绩分化呈两极态势,学困生数量大的现实已成为学校领导和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下面是谈下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

①始终贯穿爱。

爱学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这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人生来就有爱的需求。学困生也是如此,在家里,他们渴望得到家长的爱;在学校,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学生在受挫折时,教师的爱给他们自信;在困难时,教师的爱给他们勇气;成功时,教师的爱给他们鼓舞,教师的爱就象神奇的魔力,使学生心情愉快、享受幸福。如我班覃军同学,常常课桌杂乱无章,缺这样少那样,上课没精打采,怕动手写作业,学习有一定的困难。了解到他的父母在外地做生意,孩子今天在姑家明天在姨家,没有固定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缺乏关爱。我考虑着孩子的前途,决心在他身上多下功夫,转化他。于是,我平时除关心他的生活外,还注意学习方式方法的科学性:每一道错题都和他一起分析错误原因,涉及到什么知识不会,就及时给他补上。边学边补,孩子学习逐渐有了进步。

②发掘闪光点。

每个人都有长外,不管他有多差,学困生也是如此。多利用他们的长处,展示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我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排斥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要用心去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善于利用他们的特长,以扬其之长,避其之短,逐步帮助学困生改掉坏毛病,让他们时刻充满信心,感到自己有希望。如我班的韦勋同学,不太守纪律,学习不用功,作业潦草,但体育好,跑得快跳得高,让他参加了田径运动会,结果他为班上争得了荣誉,我以此为契机表扬他热爱班集体,有拼搏精神,然后指出努力学习、守纪律、讲文明也是热爱班集体的表现。通过教育,该生端正了学习态度,成绩也有所提高。

③多展示自我。

我们要创造让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我在实际教学中,深有感触。我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中得以贯彻,在教学实践充分让学生展示自己。如在“先学”环节,让学生自学找出本节知识点,然后在黑板上写出来;在后“教环”节中,又让学生先找出问题,分组讨论,互相质疑探究;在“当堂训练”环节中,在寻找答案中更能展现自己。在整个教学中,学困生更是得到关照,他们更加信心十足,不甘落后,经常表现出比其他学生更优秀,更有实力。另外,我校正在打造“要素组合”特色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听、看、讲、想、做及动静转换等要素不同的组合、排列,形成一个千变万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每个学生都得到关注,他们在课堂上展现自己,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课堂中,几乎看不到学困生了。

2.4创造良好环境。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多关注学困生的同时,还要为学困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密切合作,同时做好学困生周围同学的工作。人人帮助他们,人人关心他们,优等生与他们结对子,让学困生体会到一种集体的温暖。这样就使他们处在一个团结向上,勤奋好学的集体中,使他们在比、学、赶、帮的良好环境中共同进步。

新时代的学校,已经不仅仅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了,更是陶冶同学情操,教育学生做人的一块宝地。还要创造一个和协多彩的校园环境,在正常教学之余,开展多种愉快的活动,让我们在学习之余得到放松,更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营造一个有欢乐气氛的学校环境,要让学生向往学校,而不是害怕来学校,害怕进教室,在教室中度日如年。

2.5正确对待未来。

我们要重提“一颗红心,几种准备”。读大学不是唯一出路,读高中,上大学,再找工作是条出路,读技校,上高职校也能找工作,求发展,也有出路。现在有职校、高职院校读,为学困生找出定位,指出方向,他们再也不会觉得学习无用,盲目瞎混。有道是“条条道路通罗马”、“行行出状元”,只要你努力上进,不管从事哪种行业,都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篇2:浅谈物理“彝族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浅谈物理“彝族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浅谈物理“彝族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四川省美姑县中学 范元芝

我校是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聚居县的一所县城中学,有百分之九十八的学生都是彝族,学生大多基础不够好,多数同学都有学科“缺腿”现象,而在物理学科中尤为突出。从初二年级开始,由于物理学科的介入,加之其它学科内容变难,又因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使学生成绩逐步分化,“学困生”与日俱增。为此,我根据自己在少数民族地区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彝族学困生”的形成稍作分析,结合初中物理新课标的特点,对物理“彝族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进行阐述,供大家参考,以寻求有效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方法。

一、“学困生”的特征

1.对概念:理解不透,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及概念之间的联系。

2.对公式:只能照搬应用,说不清公式的由来及各量的意义、单位及公式反映的规律。

3.对探讨:课堂上回答问题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讨论问题时、只求结论,而不进行积极思考,人云亦云,遇到问题持消极态度。

4.对自学:找不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叙述教材中的问题,也说不清弄懂了哪些,阅读速度慢并且注意力不集中,无自觉性。

5.对实验:无从入手,处理问题时袖手旁观。

6.对作业:解题不遵循一定的步骤、法则,不检查解题过程与分析结果,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甚至抄袭作业。

二、“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

1.“彝族学困生”自身的原因。汉语表达能力差,数学基础太差。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从小用彝语交流,小学基础教育薄弱,进入初中还不能用汉语进行交流,见识少,知识来源狭窄,对新知识不能接受,再加上数学基础太差,连最简单的计算都不会,从而导致一些简单的物理计算题算不来,久而久之就成了课堂上的“陪客”。思想上懒惰,学习习惯差。有的学生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增加和作业量的增多,他们就会偷懒,甚至选择放弃,于是就有了不做作业或抄袭他人作业的情况发生。由于他们对物理学习越来越没有信心,积累起来的负担越来越重,因此成绩越来越差。

2.教师的.原因。追求升学率,导致“学困生”增多。在新时代的今天,社会仍把考上多少重点中学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学校把升学指标的完成率作为衡量教师工作能力的标准,从而导致教师不顾教育学的客观规律,把教学目标放在少数优等生身上,形成了严重的“学困生”陪读教育,使“学困生 ”更差且数量增加。不了解学生,使学生学习过程中具有难度:初中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存在一个大的跃进,他们年龄尚小,分析能力也欠成熟,并且他们已有的感性认识中存在不少错误,如物体运动需力的维持、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汽等,教师若不注意这些,必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困难

三、针对上述对物理“彝族学困生”成因的分析,我总结了以下几点转化策略:

1.消除心理障碍,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师爱是转化的秘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是“学困生”转化的前提,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很多“彝族学困生”由于家庭条件差,汉语表达能力差,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自卑、自弃心理,这就更需要教师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关爱,比如课后多与他们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尽量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有一个和谐的、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2.训练彝族学困生汉语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一部分彝族学生到初二甚至高中都不会或不敢用汉语交流,这就需要老师的帮助,让他们迈出第一步。比如在课堂上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逐渐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课后与老师、同学间的交流要求用汉语。

3.注重方法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练习从基础入手。因为学困生在物理学科上的基础差,所以做难题只会浪费他的时间,对学生的帮助不大,而且可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应从简单的习题入手,紧紧围绕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在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完全掌握后,再适当提高习题难度。对数学基础特差的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给予耐心的辅导讲解,使他们在获得物理知识的同时,数学知识也有所提高,从而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时间上由短到长。不要期望学生一口吃成个胖子,不能因为物理差,就花大量的时间来补,这样不仅事倍功半,而且还会倍增烦躁与厌倦。正确的方法是按照学习目标制订出一份物理学习时间表。比如每天只复习某一小节,时间不超过15分钟,然后学习别的科目。久而久之,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4.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尽量多做一些演示实验。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为了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我除了在实验室借来橡皮吸盘让学生上前台演示、感受,还在家里准备了一只煮熟的鸡蛋和一个牛奶玻璃瓶,在讲台上演示“瓶吞鸡蛋”实验,学生很兴奋,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学生对这个实验记忆深刻。多组织学生动手实验。例如在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来测量物体的密度时,组织学生到实验室里,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动手、动脑,积极参与。特别对学困生,我给予了特别的指导和鼓励。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收获,必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例如在学习分子运动时,通过动画演示和视频播放,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很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总之,“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每一位“学困生”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在转化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分析“学困生”的个别特征,从学生、教师、家庭教育中多分析,寻找出适合于该“学困生”的转化方法,对症下药,做到一针见血。

篇3: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摘 要: 初中物理知识有趣而实用,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仍有部分学生会得出物理难学的“结论”。

本文从兴趣与意志、思维与方法、教师、家庭四个方面探讨了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并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作者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就如何预防和减少学困生提出了一些对策,旨在探讨,以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信心,让更多的学生喜欢物理,学好物理。

篇4: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在初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的学困生的人数是逐渐增加的,程度也是逐渐加深的。

针对这一现象,探究其成因,研究其对策势在必行。

那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究竟是什么?该如何预防这一分化现象的产生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探讨。

1.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形成因素

1.1缺乏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观内在的因素。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

中学生从8年级开始学习物理,刚开始学生学习物理只是感到新奇,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再加上刚开始学习的声音、光、运动的内容难度较低、趣味性强,又是板块式的内容,所以8年级的第一学期他们对物理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容易克服学习的困难。

这学期学困生出现的人数极少。

但到8年级第二学期随着新奇感的消失及学习的物理知识增多、知识体系联系紧密、理解应用难度增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弱,克服困难的毅力稍差的学生开始感到吃力、厌烦,成绩下降,学困的现象由此产生。

学困生的心理和学习状态主要表现是:(1)对学习缺乏兴趣,情绪低落。

学困生的心情大多处在抑制状态,常感到学习物理无聊,经常被动学习,多数学困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和免受教师、家长的责备。

(2)缺乏学习的持久性,学习基础不扎实。

多数学困生注意力不易集中,外界的微小刺激都会对其产生干扰,导致学习速度减慢、错误数量增加。

学习的毅力和耐心都较差,不愿做长期艰苦的钻研而习惯于“走马观花”式的学习,很少通过反思学习行为寻找致错的原因,经常重复出现相同的错误。

(3)由于意志力的薄弱,试卷中的空题增多。

对于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更是常常放弃,不善于活跃自己的智力活动。

正因为学习没有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所以他们未能形成自觉学习的意向,一遇挫折就可能一蹶不振,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1.2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物理学习要求,没有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知识出现了断层现象。

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物理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慢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必然要受到影响。

学困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时偏重于对课本上定义、公式的记忆,不会比较,不善归纳,不能形成完整的学习操作系统,尚未从小学的机械识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中解脱出来,无法适应初中物理的学习,以致严重影响了知识摄入的数量与质量,并逐步导致分化。

初中物理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

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其次表现在掌握物理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

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困难。

1.3教师教学方法不当也是造成学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物理教学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下列情况:(1)对学生缺乏了解。

教师面对几十个知识水平和个性存在着差异的学生,常常发出同一个指令,很少考虑到高、中、低不同水平的情况。

这种划一的要求,必然导致部分能力偏差的学生学习困难。

(2)教法单调,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

“一言堂”、“满堂灌”仍是一些教师习惯的教法,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状况。

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没有及时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注意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导致学生在学习上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效果差。

(3)作业布置过多或偏少,学生作业抄袭现象严重,作业效度极低。

1.4家庭等外在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亲家庭、组合家庭、隔代抚养家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有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甚至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在学习中,很多同学一遇到困难,往往不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而是很容易放弃,因为他们完全没有学习的压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和关注。

另外,由于现在社会变动频繁,各种信息都通过报刊电视和网络而被学生接收到,有部分不良的信息也会影响到学生。

例如,一些学生痴迷于上网和玩游戏,甚至还有学生患上严重的“网络成瘾症”,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他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2.减少学困生的教学对策

2.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薄弱意志,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势头。

2.1.1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有适当难度的提问、板演、讨论和测试的机会,让学生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的思考中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愉悦,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增强自信心。

2.1.2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物理的魅力。

创造情境是指教师给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情境教学注重“情感”,又提倡“学以致用”。

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应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特有的功能,在宽阔的教学空间里,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其教学效果是教师“一言堂”式的讲解不可比拟的。

2.1.3重视情感和理想教育。

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

教师如果能够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就会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也就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教师的赞扬就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正确引导就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此外,还有许多方法,比如发挥趣味物理的作用,介绍物理家的故事,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这些都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加以运用。

2.2疏导学生的知识系统,重视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擦出积极思维的火花。

2.2.1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教师要针对初中生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学习的问题,从教学开始就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让学生认识数学思维活动的特点,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

2.2.2让学生在思考的“冷场”中擦出积极思维的火花。

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实践表明,思考时间若非常短,则学生的回答通常也很简短,但若把思考时间延长一点,则学生就会更加全面和较为完整地回答问题,这样,合乎要求和正确的回答率就会提高。

当然,思考时间的长短,是与问题的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密切相关的。

目前在课堂学习中,一些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思考时间,要求学生立刻回答。

当学生不立刻回答时,便不断重复他的问题,或者另外提出一些问题来弥补这个“冷场”。

其实,这是干扰学生的思考,“冷场”往往是学生正在思考,表面冷静,实际上思维活动却很活跃。

2.3化课堂结构,加强实验教学。

2.3.1优化课堂结构,分层教学。

新教材的编写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前不妨深入想一想:“假若我是学生会想些什么?”经过一番揣摩,合理处理教材,备课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

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

课堂教学中改变授课形式,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优、差生的“分”环节。

一般步骤按:分(分类自学)―合(集体讲授)―分(分层质疑)―分(分类指导)―分(分类练习)―合(集体归纳)。

这“四分二合”的课堂结构,“分”而不散,“合”而不死,不但自然地融进了预习、新授、质疑、辅导、巩固、小结的正常教学程序,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好、中、差各层次间的动静支配的矛盾。

2.3.2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加之初中学生最重要的知识学习途径还是表象思维,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主要是由实验观察、操作,再进行分析得到结论。

因此,要达到一定的知识要求层次非实验莫属。

教育家陶行知提倡手脑并用的学习方式。

新教材在新课的活动内容、课后的作业中,学生自己动手的小实验很多。

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条件安排实验。

例如,在进行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时,教材的安排实验在操作起来液体量不易控制,效果不太好。

教师在设计实验方案时,作了如下的改动:让学生先把鸡蛋分别浸没在清水和浓盐水中,观察鸡蛋的下沉和上浮,分析鸡蛋的受力情况,得出下沉和上浮的条件。

接着让学生缓缓地向浓盐水中加入清水,观察悬浮现象,分析得出悬浮条件,然后讨论:为什么鸡蛋在清水中和在浓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为什么漂浮时和悬浮时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而受到的浮力却相同?这样处理,不但实验成功的把握大、效果好,而且学生容易理解。

2.4加强德育教育,赢得家长支持。

教学时渗透德育教育,目的是使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及正确方法,使家长重视并关心子女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使家长了解子女在校学习的情况,共同担负起引导的责任,使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培育工作就愈来愈艰巨,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正视这一严峻问题,必须采用积极的态度去探究育才良方,让学生感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使他们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梁树森.物理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5:101.

[2]孟昭辉.物理教学论与中学物理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9:164.

[3]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4:17.

篇5: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策略的论文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策略的论文

现代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当今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每一个公民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然而,由于初中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相当比例的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简称“学困生”)。这部分学生的智力绝大部分属于正常范围之内,个别还属于优秀范围,他们之所以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产生了消极心理,进而丧失了数学学习动力的结果。因此,积极探寻初中“学困生”消极心理的主要表现和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辅导策略,从而帮助他们克服消极心理,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力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客观原因

(一)社会原因。受到当今社会“读书无用论”和一些“拜金主义”的影响,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再加上当今社会的环境中存在着诸多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因素,很多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没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上,这是造成学习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家庭原因。由于现在农村以及一些小城市中的许多青壮年人都外出打工,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挣钱,将他们都托付给孩子的爷爷奶奶,而孩子的爷爷奶奶是没有精力和能力教育好这些孩子的,反而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却娇惯自己的孙子或孙女,使他们养成了娇惯、懒惰的性格。在平时的生活中只讲究索取,不讲奉献,无心学习。

二、数学“学困生”产生的主观原因

(一)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不牢固,平时缺少巩固练习,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二)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意志品质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就不可能集中在学习内容上,这样便造成听不懂,而对知识模糊认识的缘故,学习障碍便由此产生,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三)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初中八年级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

而八年级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

三、“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根据这种心理,应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引发其产生进取心。另外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提高学业不良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最终达到转化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目的。

(二)构建平等环境,克服自卑心理。许多初中“学困生”,往往伴有强烈的自卑感,他们内心孤独冷漠,常处在一个“冷”环境中。他们不愿意与周围的同学交流,把自己封锁在同学的圈子之外,始终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直不起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要尽量创设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数学交流环境,时时处处尊重“数困生”的人格,多方面“引诱”他们参与数学讨论,使他们意识到“其实我并不比别人差”,从而增强他们进行数学学习的信心,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三)强化对“学困生”的学习指导,教会其学习。有一部分“学困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表现在知识匮乏和知识间的联系弱。教师不仅要为他们补知识,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而且还要转化他们的思维方式,要让“学困生”开口讲述知识和解题思路,从中看出他们知识的盲点和思路的误区,从而对症下药。

(四)创造成功机会,战胜恐惧心理。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知道,初中“学困生”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屡受挫折、缺少成功的体验。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成功机制,积极为“学困生”创造学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要针对“学困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七年级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总之,数学老师要以知识应用来培养学生兴趣,以广开“言”路来吸引学生参与,以例题的挖掘引申来拓宽学生思维,以足够的耐心来提高差生成绩。为此,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全面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效性,根本转变班级的“学困生”。

篇6:“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调研报告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调研报告

一、柴小学困生学习现状分析

(一)、学困生普遍具有如下特点:

1、缺乏人生奋斗和参与社会竞争的动力。

2、对学习改变命运缺乏信心。

3、不能独立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对主要学科的学习缺乏兴趣。

4、学习做不到专心,缺乏合作精神。

5、教师、家长辅导相对跟不上。

6、班集体意识和班级荣誉感较差。

(二)、“学困生”的在校表现

1、部分学困生有明显的智力障碍。

2、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在知识结构上存在断层。

3、学困生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较差,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4、转化提高的办法大多集中在交流、谈话、辅导及与家长的沟通配合上。

5、对学困生的转化大多数教师感觉有一定的难度,但同时也能充满信心。

二、“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来审视可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由于民办学校的高收费体制,来此上学的都是家庭条件相当好的学生。也正是这种背景,大多数学困生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认为读书无用,无心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读书是碍于家长的要求。因此,他们缺乏上进心,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或旷课去玩,作业照抄,应付老师,从没想到提高自己。

2、学习意志不强。学习的毅力和耐力较差,只有三分热情,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认为自己不行,不愿意接近教师,对教师缺乏信任或对老师怀有敬而远之、敬而怕之,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太多的失败使学困生常感到学数学很无聊、很枯燥,情绪低落、沉闷,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习缺乏自信心。

4、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学困生基础差,知识脱节多,知识结构不完整。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深入到实质。

5、学习方法差、学习效率低。学困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学习方法。知识掌握只重视结论,生搬硬套,定势强,有疑问也不及时弄清楚,学习时也抓不住重点,成绩低下,学习效率低。

6、认识水平低,思维不力。思考问题表面化,反映慢,表达力差。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所措,分析综合能力差,概括力和想象力不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

7、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讲解上。依赖心理的存在,使之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解答问题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因而学习时表现为程式化、模式化,缺乏创新和变通能力,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外部原因

1、应试教育原因。目前,应试教育仍然在唱“主角”。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学脱离学生实际,赶进度,造成教师授课“重”知识的传授,“轻”知识的发生过程,不重视知识的消化和巩固。学校、家长对学生成绩的期望值高,教师的应考思想会促使学生忙于大量的练习中,学困生始终吃不了。

2、教材原因。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呈现加重的趋势,再加上学科教学的重要性都在加强,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影响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升。

3、社会原因。由于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金钱的诱惑,读中专大学学费高、不包分配,就业难以及网吧,游戏厅的吸引,加上学校、家长未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读书无用”论又在悄然地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教师的原因。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和学生迈向正确人生道路的引领者。他们的师德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和学生的成长。教师职业的辛苦、清贫以及“经商热”的高涨等,致使部分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不进行必要的政治业务学习,讲课敷衍了事,教法单调、乏味,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没有充分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不注意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对学生的了解,渗透着个人的意识偏向,以教师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向和个性特征去认识学生,致使部分教师产生心理偏差,出现体罚、讽剌、挖苦学生的现象,严重地挫伤了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5、家庭的原因。现在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有较大比例。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另一方面又过分地溺爱,造成了学生复杂的矛盾心理,形成自私、蛮横的不良恶习,没有吃苦耐劳、认真学习、帮助别人的意识,对学习失去信心、对教师的善意批评教育记恨在心;一些家长认为对学生的教育认为是老师的事,不主动与教师配合,助长了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导致这部学生受到冷遇,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随着问题的积累,成绩下降,沦为“学困生”。

6、突发事件的影响。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能及时从思想上解决,随着时间地推移、问题的积累,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三、转化措施及建议

小学学困生大部分是在小学阶段智力潜能没有得到很好开发的学生,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心理不能健康发展而造成的。因此,只要促进他们心理健康成长,为他们创造发挥潜能的条件,这些学生也都可以成材,甚至有的可能成为杰出人物(英国对20世纪为世界做出杰出贡献的400人调查中,发现其中60%在中小学时是学生或学习困难生。我国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我们为师者绝不能以差生甚至于以“笨蛋”来歧视学生,要富有爱心,对其转化充满信心和希望。做到成功地转化和预防是完全有可能的。

1、消除学生思想障碍,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自觉性

结合学科课堂教学实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让学生懂得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升学,而是掌握知识,“本领”才会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激励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

2、排除学生心理障碍,树立学习信心,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

学困生心理素质差,自尊心脆弱,自卑感强,经不起老师、同学、家长等方面的冷落和剌激,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情感积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进取心。

3、教师要加强学生学法指导,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思维训练、探究性活动训练,尽可能地让学困生掌握较多的学科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善于调控自己学习过程和灵活应用各种知识的能力。

4、教师要落实“以人为本”新理念,积极评价,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正确认识学生,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景,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模式;教学内容从易到难,降低坡度和起点,多复习回顾,重点处放慢速度,及时释疑;教法上适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堂分层、练习和作业分层、测评分层、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因材施教。

5、学生家长和教师要端正学生人才观、教学质量观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家长必须把握好对学困生的期望值,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学困生学习信心不足或不稳定。教师和家长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主动锻炼的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赞许和信任,都将会内化为学困生的自信心,一旦成功或进步,会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就会更加自信,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我们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的实践表明,只有把好学困生的脉,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调动学困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自信心,才能有助于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才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在他的求知空间里得到和谐、健康、全面地发展。

篇7: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实施素质教育应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转化学困生对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习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着重阐述了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的对策,旨在与专家、同仁共同探讨英语学困生的转化问题,并以此来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作 者:杨德镇  作者单位:广东省饶平县黄冈初级中学,广东,饶平,515700 刊 名: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英文刊名:DUYUXIE 年,卷(期):2010 “”(7) 分类号: 关键词:英语学困生   成因   转化对策  

浅谈初中生物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

初中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小学线上教学论文题目

教学论文的题目

小学教学论文题目精选

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题目

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幼儿园教学论文题目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选题

班主任管理的论文题目

试论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
《试论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试论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精选7篇)】相关文章:

农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2023-02-10

航天航空专业毕业论文题目2023-06-09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2023-09-25

化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2023-10-30

化学教学论文题目大全2022-05-25

护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选择2024-02-21

毕业论文选题查资料及写作技巧2022-07-02

学前教学论文选题2022-05-07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题目2022-05-06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题目2022-11-0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