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岗位的调研报告(整理18篇)由网友“大粟句”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成本控制岗位的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成本控制岗位的调研报告
成本控制岗位的调研报告
一、实习单位简介
苏州市相城区元和天韵咖啡厅是xxxx管理有限公司的一个托管门店即迪欧咖啡中翔广场店。该门店于20xx年12月8号试营。主要销售快餐、咖啡、茶水等服务。属于个体工商户,为营业税纳税人。公司有四个部门:后勤、外场、厨部、吧台;后勤人员有门店经理、会计、出纳、采购。后勤人员主要负责门店人员管理、财务管理、货物采购。外场人员主要是对客服务,提供必要的帮助。厨房人员烹制的快餐和吧台人员调制的咖啡茶水共同带来营业收入。
二、岗位工作流程
门店成本控制岗位日主要工作流程是,早上配合各部门对外购货物的质量、数量、品种、进行验收,根据各部门的领料单填制出库单;中午审核统计各单据应付与已付物料金额,将购货情况在称菜记录本上反映,并将物料价格最近变动情况标记出来。分配各部门成本记录到日早报当中。通过日早报反映门店营业情况、各部门成本率、各种原料成本情况,及时向门店经理与部门主管反映,提出成本管控的措施。
三、门店成本控制现状
(一)采购制度不严
1、采购审批制度不健全
目前迪欧餐饮企业门店基本是由使用部门申请填写采购单,后勤部门见单负责采购。使用部门没有及时将请购单交与财务审核,以便行使监督权。
2、采购询价报价体系不完善
门店采购没有对日常消耗的原辅料进行市场价格咨询。对于零星的采购没有坚持货比三家的原则。对于公司统一配送的供货商的物资采购的报价分析反馈工作没有做好。对于价格的控制处于被动状态。
3、采购验货制度不严谨
物料主要来自总部工厂和门店对外采购。工厂到货,验货人员到场不全,无人监督入库的实际数量,也没有及时查看货物的生产日期。对外采购,质量与数量各部门没有严格按照采购单执行。验货的疏忽给供货商漏洞提供不新鲜的蔬菜肉类,价格和数量质量把关不严。
(二)、员工成本控制意识薄弱
1、仓储管理不到位
原料储存不当、成品半成品备料太多造成积压,仓管员没有定期检查物料的生产日期而带来的物料的变质。
2、制作人员节约意识与专业技能较弱
制作人员一时疏忽,或温度、时间掌握不当,或份量计算错误,或处理方式失当,造成食物的浪费而增加成本。对于原料的边角料没有合理利用、剩余的食物没有适当加以处理、食物卖出量与厨房出货量没有详细记录,延迟送食物给客人引起退单,都会造成食物的浪费和损耗,影响成本。
(三)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1、原料出库的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只适用于入库出库较少的成本核算,只有月末才计算出库物料的单价,平时无法从账上反映出出库物料的实际成本。
2、未入库材料的成本核算方法不严谨
未入库材料主要有蔬菜、肉类、水果、冷冻品等。其中厨房的未入库物料占总成本很大比例,这些物料没有通过出库,数量难以控制,购入当天直接一次性计入部门产品成本。当日成本数据失去真实性。
(四)、内控意识、制度薄弱
1、人员安排班次不合理
门店营业时间是08:30—01:00;门店客流高峰期是中午10点至14点,晚上17点至21点;人员分早班、中班、晚班三个班次,每个班次8小时;在目前门店人员配置不足的情况下各部门上中班的各有一个人,高峰期来的时候若只有早班和中班是忙不过来的,所以晚班的人会过来加班。
2、餐饮部业绩标准不全面
门店经理制定“营业额”指标作为餐饮业绩评价的标准,员工对于门店的水、店、物料等的使用情况没有太多重视。
四、成本费用管理的影响
(一)原材料购入制度影响饮食制品的成本大小以及质量的好坏
1、物料数量没有得到控制
有时采购怕麻烦没有考虑物料库存与餐饮销量,会比采购单上的请购数量多。而在验货时,部门领班未交接好或者没有严格按照采购单,往往强调材料质量而忽视对价格、品种和数量的控制,直接签字确认收货,而会计只知道货物的实际采购数量无法得知是否为部门所需,而且对于一些物料,没有跟踪其实际用途,这样很容易造成浪费。
2、物料价格失控
由于季节、区域因素蔬菜、水果的价格一个月内变动会很大,而现在的门店大部分物料是公司找的供货商统一配送的。供货商提前一星期提供下个月的报价单,总是滞后于市场价格。而门店又不积极调查时市场价格,势必会给供货商机会调高原料价格,进而增加成本。对于零星采购,采购人员没有认识到物料的质量的重要性,不懂得货比三家,有时会以高价格买了质量不达标的物料,造成浪费。
3、物料质量不达标准
对于工厂的货物,一般不会出现质量、数量上的问题,即使有也可以退货。但是,验货人员不全,不能各尽其职,如果货物太多就会忽视对物料生产日期的重视,再加上物品摆放问题,势必对物料的质量带来威胁;对于供货商的蔬菜、肉类如果验货时没有把好关只注重数量,避免不了的原料的变质、损坏,边角料浪费严重。
(二)员工成本控制意识和行为影响原料利用率
1、原料变质、丢失
对于成品、半成品若是备料太多,又没有严格执行时间卡制度,势必会造成时间长,餐饮的变质。直接降低原料的利用率,对餐饮成本构成威胁。
2、可控成本费用增加
制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弱,餐饮变味、变样。这将导致客诉。一般处理方法是表达歉意加上回锅改造、折扣优惠,严重的重新做一份还要附送餐饮。报单出错则会重复做餐、漏做餐。边角料的不合理利用等这些可以人为控制的成本增加。
(三)成本的核算方法影响成本控制的及时性与真实性
1、成本核算不及时性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对于平时出库的成本无法得之,成本费用得不到及时的控制。在物价变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按加权平均单价计算的期末存货价值与现行成本有较大的差异。
2、成本核算不真实性
如果是在一个会计期间的,这样的核算方法不会对当月的成本影响太大。但是,如果部门主管一时疏忽或者是月底严重缺料,而在计算月成本当天购入大量半成品制作的原料将会导致成本计算不合理、不真实。
(四)成本控制不全面带来反作用
1、人工成本增加
人员安排不当,使得加班工资金额较大。薪资管理制度制度规定加班工资按平时、假日、法定假日分别为正常工资的1。5、2、3倍工资。所以每月会有4000—5000元的额外加班费支出。
2、餐饮权责不对称
我们知道,“收入—费用=利润”这是一个会计方程式,忽视了对费用的控制。给员工一个误区:费用的管控与基层员工没有关系。但是事实上,餐饮部是一个既创造收入又发生成本的相对独立的业务部门,如果不视为利润中心管理,就不能能更有效地激发餐饮部控制成本的内在源动力,达到成本投入小、经济利益大的经营目的。
五、改进措施及注意事项
(一)制定严格的采购制度以控制采购成本
1、加强原材料采购计划与审批流程管理
部门领班晚上根据部门需求、物资储备情况确定物资采购量,并填制采购单。报送门店经理批准后,白联交与会计确认,黄联交与采购人员。根据采购计划一部分物料下单给供货商,一部分采购人员自己负责购买。数量严格按照采购单进行,防止验货时无原则的多收菜品、数量造成浪费。
2、建立严格的采购询价报价体系
首先要选出最可靠的`供货商,建立起抵御市场风险的定价制度;如:供货商提供的原料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价格应低于市场正常零售价格。如需调整价格需提前两天提供报价单。采购人员协同部门主管及会计对各种原料进行市场采价,填报原料市场价格表与报价单对比,主动地控制价格。通过价格与质量的监控有效抵御市场风险,控制进货成本。
3、严格执行采购验货监督制度
验货过程严格遵照“三方到场确认”原则,供货商、部门负责人还有会计。验货人员要具体核对价格、数量、并验收质量,对于不符合数量、质量要求的原料及时退货;对于不同食品原料在储藏数量、储藏温度和存储时间上进行合理控制;保证日常生产、供应的需要,又不造成库存积压。
(二)严格执行标准成本制度以提高原料利用率
1、加强时间卡与报损制度的管理
对于一些成品、半成品做好后要贴好时间期限。部门主管、仓库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产品保质期限。对于库存较多的产品要加入当天的特推行列;针对容易变质、变坏的咖啡、果蔬、成品、半成品等物资应制定严格的报损报失制度。报损由部门主管上报财务库管,按品名、规格、重量填写报损单。报损单汇总后每天报送财务及门店经理,对于超过规定报损率的要说明原因,以便制定相应措施。
2、标准化成本作业操作
对产品的生产质量、产品成本进行量化,即原材料的数量、质量、净料率、蒸烤时间严格按照各部门教材上的标准制作方法执行,边角料、腐液等用来制作高汤,以实现产品标准化,有利于成本的统一核算和控制。同时通过配菜量的调整、边角料的合理利用达到降低成本,每一分成本的效益最大化的效果。另外,加强制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部门定期举行技能比拼,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奖励。
(三)标准化餐饮成本核算体系
1、出库成本核算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虽然工作量较大,但是可以三到五天出库一次,以便及时核算出库原料的成本,及时控制成本。
2、健全外购物料用料、用量、价格分析体系
可以用excel表格来记录每天称菜情况,统计每日所购原料的品种、价格、数量;结合营业日报表、日早报、预算数据每日对比,月底汇总,定期分析差异。控制外购物料的成本。
(四)领导带动完善内控控制机制
1、加强人员管理制度
一方面加大人员招聘,另一方面合理安排人员班次。在餐饮部门各只有5人,外场部只有10人的情况下,餐饮部安排早班1人,中班3人,晚班1人,;外场部早晚班4人,中班2人;分工合作、责任到人,每人每十天调整一次班次,根据部长、领班、收银、服务员等职位不同合理排休。尽最大的可能减少人员不合理分配带来的费用支出。
2、建立合理的成本约束与激励机制
在执行成本各项控制管理制度规定方面,如果能做到从上到下认真贯彻执行,自然会使成本控制深入细节。一方面,培养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加强成本效益观念。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加强酒店普通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将成本控制意识的培养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完善成本控制机制,使权责利对称。可以从成本率和费用率两个指标来考核部门绩效,让部门认识到成本费用控制的重要性。
结语:由此可知,餐饮成本控制的范围包括了原材料、调料等直接成本的控制还包括能源费、工资等间接成本的控制。食品饮料的成本控制、餐饮的推销和销售控制的过程中涉及许多环节:采购、验收、贮存、发料、加工切配和烹调、餐饮服务、餐饮推销、销售控制。某个环节控制不严都可能导致成本的增加。成本的控制是每个员工都该有的意识,而对于成本控制的执行情况又离不开门店内部管理意识和激励政策。餐饮成本控制,除保持成本不上升外,可能更多的是希望成本每年都有一定的降低幅度,但成本降低总有一个限度,成本降低到一定程度后,餐企只有从创新着手来降低成本。从技术创新上降低原料用量或寻找新的、价格低的菜品原料替代原有的、价格较高的原料;从工艺创新上提高原料利用率,降低原料的损耗量,提高成品率或一级品率;从工作流程和管理方式创新上提高劳动生产率、设备利用率以降低单位产品的人工成本与固定成本含量;从营销方式创新上增加销量,降低单位产品的营销成本。只有不断创新,用有效的激励方式来鼓励创新,才是餐企不断降低成本的根本出路。
篇2:成本控制岗位的调研报告
成本控制岗位的调研报告
一、实习单位简介
苏州市相城区元和天韵咖啡厅是xxxx管理有限公司的一个托管门店即迪欧咖啡中翔广场店,该门店于12月8号试营。主要销售快餐、咖啡、茶水等服务。属于个体工商户,为营业税纳税人。公司有四个部门:后勤、外场、厨部、吧台;后勤人员有门店经理、会计、出纳、采购。后勤人员主要负责门店人员管理、财务管理、货物采购。外场人员主要是对客服务,提供必要的帮助。厨房人员烹制的快餐和吧台人员调制的咖啡茶水共同带来营业收入。
二、岗位工作流程
门店成本控制岗位日主要工作流程是,早上配合各部门对外购货物的质量、数量、品种、进行验收,根据各部门的领料单填制出库单;中午审核统计各单据应付与已付物料金额,将购货情况在称菜记录本上反映,并将物料价格最近变动情况标记出来。分配各部门成本记录到日早报当中。通过日早报反映门店营业情况、各部门成本率、各种原料成本情况,及时向门店经理与部门主管反映,提出成本管控的措施。
三、门店成本控制现状
(一)采购制度不严
1、采购审批制度不健全
目前迪欧餐饮企业门店基本是由使用部门申请填写采购单,后勤部门见单负责采购。使用部门没有及时将请购单交与财务审核,以便行使监督权。
2、采购询价报价体系不完善
门店采购没有对日常消耗的原辅料进行市场价格咨询。对于零星的采购没有坚持货比三家的原则。对于公司统一配送的供货商的物资采购的报价分析反馈工作没有做好。对于价格的控制处于被动状态。
3、采购验货制度不严谨
物料主要来自总部工厂和门店对外采购。工厂到货,验货人员到场不全,无人监督入库的实际数量,也没有及时查看货物的生产日期。对外采购,质量与数量各部门没有严格按照采购单执行。验货的疏忽给供货商漏洞提供不新鲜的蔬菜肉类,价格和数量质量把关不严。
(二)、员工成本控制意识薄弱
1、仓储管理不到位
原料储存不当、成品半成品备料太多造成积压,仓管员没有定期检查物料的生产日期而带来的物料的变质。
2、制作人员节约意识与专业技能较弱
制作人员一时疏忽,或温度、时间掌握不当,或份量计算错误,或处理方式失当,造成食物的浪费而增加成本。对于原料的边角料没有合理利用、剩余的食物没有适当加以处理、食物卖出量与厨房出货量没有详细记录,延迟送食物给客人引起退单,都会造成食物的浪费和损耗,影响成本。
(三)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1、原料出库的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只适用于入库出库较少的成本核算,只有月末才计算出库物料的单价,平时无法从账上反映出出库物料的实际成本。
2、未入库材料的成本核算方法不严谨
未入库材料主要有蔬菜、肉类、水果、冷冻品等。其中厨房的未入库物料占总成本很大比例,这些物料没有通过出库,数量难以控制,购入当天直接一次性计入部门产品成本。当日成本数据失去真实性。
(四)、内控意识、制度薄弱
1、人员安排班次不合理
门店营业时间是08:30-01:00;门店客流高峰期是中午10点至14点,晚上17点至21点;人员分早班、中班、晚班三个班次,每个班次8小时;在目前门店人员配置不足的情况下各部门上中班的各有一个人,高峰期来的时候若只有早班和中班是忙不过来的,所以晚班的人会过来加班。
2、餐饮部业绩标准不全面
门店经理制定“营业额”指标作为餐饮业绩评价的标准,员工对于门店的水、店、物料等的使用情况没有太多重视。
四、成本费用管理的影响
(一)原材料购入制度影响饮食制品的成本大小以及质量的好坏
1、物料数量没有得到控制
阅读了《成本控制岗位的调研报告》本站编辑还为您推荐更多相关文章:调研报告栏目
有时采购怕麻烦没有考虑物料库存与餐饮销量,会比采购单上的请购数量多,
而在验货时,部门领班未交接好或者没有严格按照采购单,往往强调材料质量而忽视对价格、品种和数量的控制,直接签字确认收货,而会计只知道货物的实际采购数量无法得知是否为部门所需,而且对于一些物料,没有跟踪其实际用途,这样很容易造成浪费。
2、物料价格失控
由于季节、区域因素蔬菜、水果的价格一个月内变动会很大,而现在的门店大部分物料是公司找的供货商统一配送的。供货商提前一星期提供下个月的报价单,总是滞后于市场价格。而门店又不积极调查时市场价格,势必会给供货商机会调高原料价格,进而增加成本。对于零星采购,采购人员没有认识到物料的质量的重要性,不懂得货比三家,有时会以高价格买了质量不达标的物料,造成浪费。
3、物料质量不达标准
对于工厂的货物,一般不会出现质量、数量上的问题,即使有也可以退货。但是,验货人员不全,不能各尽其职,如果货物太多就会忽视对物料生产日期的重视,再加上物品摆放问题,势必对物料的质量带来威胁;对于供货商的蔬菜、肉类如果验货时没有把好关只注重数量,避免不了的原料的变质、损坏,边角料浪费严重。
(二)员工成本控制意识和行为影响原料利用率
1、原料变质、丢失
对于成品、半成品若是备料太多,又没有严格执行时间卡制度,势必会造成时间长,餐饮的变质。直接降低原料的利用率,对餐饮成本构成威胁。
2、可控成本费用增加
制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弱,餐饮变味、变样。这将导致客诉。一般处理方法是表达歉意加上回锅改造、折扣优惠,严重的重新做一份还要附送餐饮。报单出错则会重复做餐、漏做餐。边角料的不合理利用等这些可以人为控制的成本增加。
(三)成本的核算方法影响成本控制的及时性与真实性
1、成本核算不及时性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对于平时出库的.成本无法得之,成本费用得不到及时的控制。在物价变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按加权平均单价计算的期末存货价值与现行成本有较大的差异。
2、成本核算不真实性
如果是在一个会计期间的,这样的核算方法不会对当月的成本影响太大。但是,如果部门主管一时疏忽或者是月底严重缺料,而在计算月成本当天购入大量半成品制作的原料将会导致成本计算不合理、不真实。
(四)成本控制不全面带来反作用
1、人工成本增加
人员安排不当,使得加班工资金额较大。薪资管理制度制度规定加班工资按平时、假日、法定假日分别为正常工资的1.5、2、3倍工资。所以每月会有4000-5000元的额外加班费支出。
2、餐饮权责不对称
我们知道,“收入-费用=利润”这是一个会计方程式,忽视了对费用的控制。给员工一个误区:费用的管控与基层员工没有关系。但是事实上,餐饮部是一个既创造收入又发生成本的相对独立的业务部门,如果不视为利润中心管理,就不能能更有效地激发餐饮部控制成本的内在源动力,达到成本投入小、经济利益大的经营目的。
五、改进措施及注意事项
(一)制定严格的采购制度以控制采购成本
1、加强原材料采购计划与审批流程管理
部门领班晚上根据部门需求、物资储备情况确定物资采购量,并填制采购单。报送门店经理批准后,白联交与会计确认,黄联交与采购人员。根据采购计划一部分物料下单给供货商,一部分采购人员自己负责购买。数量严格按照采购单进行,防止验货时无原则的多收菜品、数量造成浪费。
2、建立严格的采购询价报价体系
首先要选出最可靠的供货商,建立起抵御市场风险的定价制度;如:供货商提供的原料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价格应低于市场正常零售价格。如需调整价格需提前两天提供报价单。采购人员协同部门主管及会计对各种原料进行市场采价,填报原料市场价格表与报价单对比,主动地控制价格。通过价格与质量的监控有效抵御市场风险,控制进货成本。
篇3:材料采购成本控制情况的报告
关于材料采购成本控制情况的报告
《关于材料采购成本控制情况的报告》来源于范文搜网,欢迎阅读关于材料采购成本控制情况的报告。
篇4:成本控制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小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已日益紧迫。一个企业利润是由销售额和成本所决定的,那么企业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势必最关键。中小企业在我国现行经济体制下发展速度迅猛,是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资金力量薄弱,内部控制程度较差,生产效率较低,使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处于较弱的竞争地位。尤其是在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大多中小企业面临着生存危机。因此,在外部经济形势相同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如何在市场经济中争得一席之地是非常重要。所以,中小企业应引进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采用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在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历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多数中小企业经营者无暇或者无意识顾及企业的成本控制建设。而在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是现代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建设方案,可以帮助中小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探索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方案对于实现整个社会效率的提高具有实际意义。
本文首先从成本控制的意义入手,描述了当前中小企业对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表现,并简要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指导建议,从而帮助中小企业在成本控制问题上借鉴改进,促进中小企业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论文综述(综述国内外有关选题的研究动态)
成本控制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由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兹提出,后来,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两本书中提出了运用价值链(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内部价值链)进行成本控制分析的一般方法。具有影响力的是以查尔斯・T・霍恩格伦为代表的五目标论和以卡普兰为代表的多阶段论。凯瑟琳娜。斯腾詹和乔。斯腾詹在《成本管理精要》一书中提出了从决策有用性出发的1O目标论。他们认为,有助于决策的成本管理系统必须满足:(1)列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支出;(2)反映组织的成本结构和形态以支持成本管理系统的改进;(3)支持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并明确管理目标;(4)引导个人和团队行为,努力实现组织目标;(5)为完成组织近期目标和战略规划监控资源耗费;(6)预警财务状况恶化;(7)资源消耗的适用性;(8)明确个人和团队对完成经营目标应负的责任;(9)有助于分析客户、生产过程、产品和地区对赢利性的不同影响;(1O)为不同的决策者、管理者提供全景式的组织成本结构信息。
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成本管理理论大都是持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成本管理是一种管理活动,应该具有管理的普遍职能,即预测,计划,控制,考核,分析和决策等。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为成本管理提供依据的基础工作。广义的成本管理观不再将成本核算作为成本管理的重心。
美国学者查尔斯。T.亨格瑞认为,成本管理是“经理人员的为满足顾客要求同时又持续降低和控制成本的行为。”因此,为降低成本而进行的成本控制活动是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重心。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成本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中的概念表明了生产成本的产生方式。而根据会计恒等式“利润=收入-支出”,及生产型企业生产成本占支出比重大的特点,可以推出生产成本对企业的巨大影 响。作为生产型企业,主要收入来源就是产品销售收入,而目前企业大多处在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取得高销售收入实在不易,要取得经营利润,降低成本更为合理。因此,着重研究企业成本控制问题、方法的研究,才能使企业达到利润的最大化。
我的见解:
目前我国提供给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宽松, 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强, 然而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是要积极开展成本管理活动。如今许多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现状却令人担忧, 管理者对成本管理的理解存在着诸多误区, 并由此导致中小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 难以做大、做强并全面地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必须对其加以改进和完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们逐步认识到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也加强了成本规划和成本控制, 但仍有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存在这样的误解,多数中小企业认为成本管理就是降低成本,只重视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忽视了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对成本进行控制,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仍然按照成本习性划分成本的构成并核算产品成本,通过大幅度提高产量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因此,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误认为简单地降低成本就意味着增加效益。这种失真的信息导致生产成本控制觉察出现误区,似乎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润越高,而不是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成本最小化。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而占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则是这一主体中最活跃、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而加强成本控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有效手段。因而,研究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成长和实现中小企业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论文提纲
前言
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也在飞速的发展,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为解决社会的就业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人民的生活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给国家减轻了负担的同时为国家的经济和稳定社会作出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这样的中小企业在成本控制中一直存在着问题,表现在产品成本高,但是盈利少,资源消耗量大等等。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成本管理手模式落后已经不在适应现在的成本战略管理的需求,这些都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现在的中小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得到发展的机会必须不断完善企业的成本控制体系,引进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和科学合理的方法来降低产品的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对策等等一系列措施。
总之,中小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是一项长久的综合治理工程,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
选题的意义
中小企业在我国现行经济体制下发展速度迅猛,是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资金力量薄弱,内部控制程度较差,生产效率较低,使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处于较弱的竞争地位。尤其是在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大多中小企业面临着生存危机。因此,在外部经济形势相同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如何在市场经济中争得一席之地是非常重要。所以,中小企业应引进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采用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在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历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多数中小企业经营者无暇或者无意识顾及企业的成本控制建设。而在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是现代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建设方案,可以帮助中小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探索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方案对于实现整个社会效率的提高具有实际意义。
篇5:成本控制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
1、成本控制的概述
1.1企业成本控制的定义
1.2企业成本控制的目的
1.3控制的意义
2 、我国中小企业产品成本控制现状
2.1企业的产品成本控制大都停留在事后阶段
2.2企业生产成本缺乏市场观
2.3未能及时收集原始成本数据,统计表格也不够合理。
2.4产品设计成本意识缺位
2.5决策过程成本观念不强
2.6产品质量成本观念不强
3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3.1迅速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冲击着中小企业成本控制;
3.2对新经济环境下的成本控制的涵义认识不清
3.3对新经济环境下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清
4、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解决对策
4.1注重产品前段的采购成本控制
4.2加强材料的领用管理,做好材料领用的事中控制
4.3企业应彻底改变现存生产过程弱点
4.4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
4.5企业应实现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手段
4.6企业员工应积极配合公司推行各种体制改革
5、 天山电梯厂成本控制案例分析
5.1天山电梯厂背景
5.2天山电梯的目标成本管理的具体做法
5.3天山电梯的目标成本管理的基本特点
6、 结论
成本控制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成本控制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努力寻求降低成本途径的一种手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进行成本控制至关重要。本文深入分析该企业的生产过程以及管理活动。从中发现该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着管理者的成本意识不强,缺乏成本控制观念;企业成本控制不全面,忽视了对期间费用的控制,行政开支和销售费用一直偏高;企业缺乏一套完善的成本激励约束机制,很难调动广大员工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等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及时解决对企业的扭亏为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采取各种措施,从根本上控制产品成本,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 选题确定指导老师
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 提交开题报告或写作提纲
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 指导老师就开题报告指导并完成开题
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 提交毕业论文初稿
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 提交毕业论文终稿
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定稿
五、与选题相关的主要参考文献:
[1] 沈俊伟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设计探析--以cf企业为例 [期刊论文] -现代企业教 育(22)
[2] 王雪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控制--以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期刊论 文] -企业导报(20)
[3] 李文涛 私营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期刊论文] -华章(21)
[4] 王艳丽 浅析中国中小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期刊论文] -大科 技・科技天地(5) [5] 郭婧 浅谈企业财务成本控制与管理 [期刊论文] -现代企业教育2013(8)
[6]何彩如。 加强企业管理进行成本有效控制[J].青海统计,(10)。
[7]李维波。试论现代企业管理与成本控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4)。
[8]张易。节流企业成本的削减[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9]赵宇、王满萍,.中小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研究,2010,期刊网(9):94.
[10]王兴宇 通胀背景下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研究,中国知网,2011,4
[11] 现代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亚太地区信息论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
[12] 匡琳 浅谈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期刊论文] -现代商业 2010(32)
[13]吴志坤 现代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创新分析 [期刊论文] -会计之友2009(7)
[14]熊逸蒙 用战略的眼光看企业成本控制的实施程序 [期刊论文] -时代金融(下 旬)2011(11)
[15]龚艺萍 浅谈中小民营企业成本控制 [期刊论文] -商场现代化2009(3)
[16]孙桂春 浅议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控制 [期刊论文] -北方经济2010(18)
[17] 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路径的选择[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11)
[成本控制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篇6:材料采购成本控制情况的报告
轻纺局财务处:为了控制材料采购成本,我厂在本年度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以财务处材料核算室为核心,进行了合理的调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一)采取生产、供应、财务“三结合”的办法,避免了材料采购过程中的盲目性。过去,我厂80%以下的材料均由供应处直接采购,并负责材料的验收、发放和保管。现今市场变化快,工厂产品结构复杂,品种繁多,大量或成批采购容易造成库存积压。据计算,截至19××年末,我厂主库存材料为×××万元,199×年增加到×××万元,其中,重复采购的物资就达××万元以上。对此,财务处及时设计并推行了《材料月份用款计算表》。先由各车间按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提出生产用料,由供应汇总填写《材料月份用款计算表》,经仓库保管核对库存量后,报送生产处总调度,生产处根据生产情况核实批准,在“备注栏”中示明采购急缓程度,送财务处材料核算室核算价格,最后再由财务处长根据资金情况批准“实支数”。这一管理控制办法实行一年来,仅避免重复采购一项就节省××万元,另外还拒付价格过高的材料××万元,经磋商而降低采购价格使支出减少××万元。
(二)采购物资实行“四同”(即同品种、同型号、同名称、同技术要求),对材料购入价格进行比较分析。实行这个办法以来,直接减少因信息不灵、不准而高价购买材料的损失达××万元,并使采购人员的价格观念、成本意识有所增强。此外,我们还订阅了《价格信息》等报刊杂志,搜集我厂需用材料的价格,定期了解原料厂家的价格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工厂还对11种占材料采购成本较大的物资制定了目标限价。自财务处材料核算室进行“四同”材料价格比较分析后,过去那种舍近求远、质次价高的不合理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人为的扩大采购成本问题也基本解决。
(三)采用“abc管理法”,重点控制,严格审核。与此同时,我们还将现代化管理办法――“abc管理法”直接应用于材料采购成本控制上,也收到了良好的结果。经分类,划分出a类消耗物资11项,这类物资占采购品种的'5%,但却占采购资金的50%以上。我们对这11项消耗材料重点进行时常价格调查,并查阅了各种价格资料,结合国家有关物资的价格政策,制订了“厂内目标采购限价表”及相应的奖罚办法,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采购人员通过多渠道、全方位奔波,在这方面共节约材料成本费××万元。
(四)全面控制,有效节约了材料采购成本中的运费开支。近年来,运杂费占材料采购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为了控制材料采购的运杂费,降低采购费用,经走访市内各货场、运输公司,收集整理国家对运杂费的价格政策、限价措施,决定运输物资优先使用本厂运输工具,在本厂车辆因紧张而需要社会运输工具时,也实行了及时限价送货,结果,使我厂的材料采购运杂费成本大幅度下降,仅199×年一年就节约费用×万元。
(五)建立材料采购价格档案,形成价格监督体系。为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我们把收集到的接个资料分门别类地归档立册,形成内部价格档案。对采购质优价廉的物资,予以奖励。价格档案同时也为我们实行计划成本核算提供了依据。如199×年我厂供应处向江苏某公司订购醋酸人造丝,通过查阅“物资价格档案”发现其价格高于市场最新价,即予拒付。经磋商,共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72万元。上述几点是我们在探索材料采购成本控制中的一点收获,今后随着现代管理方法的推广,我厂对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定会更加合理,更加有效。
篇7:成本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关于成本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目的和意义
①通过本选题让我们更加深刻了解成本控制在成本管理中作用和成本控制理论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
②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成本控内涵,更加成熟运用成本控制。
③学会本专业中英文文献资料的检索方法,养成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
2、工作进程
①进行本选题资料收集并完成开题报告;
②在充分阅读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完成论文初稿;
③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终稿。
3、具体要求
①仔细阅读毕业论文工作规范及撰写规范;
②尽可能与导师保持联系;
③参考资料应尽量选择近5年来的文献15篇(含著作)并至少有2篇外文资料;
④提交1字论文(终稿)两份、论文电子文档等相关资料。
4、论文写作前应拟出论文提纲并征求导师意见,论文主要内容至少包括:
①企业成本控制的概述;
②我国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
③华为公司的成本控制状况;
④一般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
5、在本选题研究中,如发现难以完成既定任务而需更换选题,应征求导师同意。
参考资料及文献查询方向、范围:(由指导教师指定)
1.李敏.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探析[J].学术期刊..(01)
2.汲江科,闫树成.成本管理的观念更新[J]现代农村科技..(09)
3.刘淦青. 浅析现代企业成本管理[J].财政监督..(06)
4.龙麟任.浅析我国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经济师..(06)
5.袁鹏. 论降低企业成本的途径[J].河南农业.2010.(09)
6. 郭计川.浅谈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及途径[J].财经界.2010.(03)
篇8:会计岗位调研报告
前言
从实践中走来,带不回任何精湛的技术,但带回了也许是我们一生中最宝贵、最值得珍惜的收获。作为一名大一学生,抱着贴近社会,了解自己所读专业就业前景的愿望,我们在寒假参加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希望在进入社会之前,多积累点社会经验,在实践中巩固知识、锻炼能力,并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
一、调查过程及分析:
我们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会计岗位是我们以后毕业的主要就业方向,为了了解会计职业岗位对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以及现如今社会对会计方面的就业需求,且会计专业学生以后的就业形势;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们以后就业的趋势以及就业环境,对会计岗位的认知有更好的了解,让我们对以后从事的工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利用寒假的时间,我们小组成员六人对当地的一些中小型企业进行了实地访问和问卷调查。
这次实践我们是王亚芬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进行的,根据根据老师给的一些范例,我们根据地区差异进行自由分组,我们的组员来自绍兴和诸暨。我们各执其职,分派好任务,讨论出有关中小型企业会计岗位的调查方案,设计好一份调查问卷,并打印出调查问卷。
“纸上的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小组成员分工协作,2名成负责与会计岗位人员交流,2名拍摄照片,还有2名则进行问
卷调查工作。我们分别对浙江铭仕管业、浙江省诸暨市华达纺织、浙江唐翠珠宝有限公司、浙江百瑞珠宝有限公司、浙江省诸暨市茂阳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绍兴欧皇家具有限公司,绍兴县奈斯进出口有限公司,绍兴西大门纺织服饰品有限公司等中小型企业进行了实地访问,我们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和会计岗位人员进行了交流。
二、访问交流记录
(1)会计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趋势?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企业在招聘财会人员时学历不再是唯一的准绳,公司更为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和操作技能。会计工作包括实务工作和理论工作,各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大多是一些核算工作,侧重的是实务,所以对于会计人员,企业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一进入公司马上就能投入工作,免去了公司的培训成本,毕竟一些基本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做出来的,不是“研究”出来的,自然学历在一些初级会计岗位中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然而,人际关系有时真的比工作能力还要重要,良好的人际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顺利,带来成功,带来机遇。
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新时代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
越高,具有普遍会计技能专业的人员已经无法开始适应快捷的企业发展,而具有“管理型”的会计人才却属于极度紧缺的人才行列。
(2)学历需求情况?
本次针对企业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小企业对大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以回收的有效调查表来看,达到了25家,占调查中小企业总数的58%。
(3)岗位需求情况 ?
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是我们确定专业方向的重要依据。调查资料显示,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专业岗位主要是会计核算、财务浅析、财务管理三类岗位,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38%、20%、42%。
(4)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业务素质、能力要求情况 ?
篇9:会计岗位调研报告
近几年,经济金融的发展,财税体制的变革,促使国库会计业务有了飞速的发展。为此,人民银行总行专门开发了《国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以下简称《系统》),并配套印发了《国库会计管理规定(试行)》,具体明确了国库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试行二年多来,由于种种原因,基层国库一直被人员与岗位、业务与制度等实际问题交织和困扰着。国库业务发展后,如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各级国库的面前。
一、国库业务发展的现状
多年来,国库一直以“财政预算出纳”的身份,按照财税体制,依托银行清算体系,对收缴入库的财政资金进行划分、报解,并据此进行统计分析和监督管理。国库业务相对简单、直观。进入新世纪,由于财税改革、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启动、人民银行职能转换以及经济发展和多方管理的强化,使直接为财税服务的国库处于了风口浪尖,业务发展之快、核算内容之广、管理项目之多,对国库丛业人员的冲击之大前所未有。
1、国库会计业务操作形式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国库业务核算手段经历了手工操作─半手工半计算机─以省和市为单位开发的各种程序─全国统一的核算系统─集核算和清算为一体的综合系统。国库核算内容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从单纯的报解核算到国库成为独立的核算体系,参加了票据交换,使用了国库内部往来和加入了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国库会计岗位设置更加完整,增加了资金清算、事后监督、检查辅导等岗位。
财税改革带来国库业务的变化。一是征收机关范围扩大,由于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非税性收入增加,导致诸如环保局、墙改办等非财税征收部门预算收入的征收机关,且类似情况将呈燎原之势发展。二是代征方式多样化和多级次多种类分成增加。如由于一些市级大型企业建在县级区域,市级征收机关随之下设,它所征收的收入就会出现分资金多级次划分,同时非性收入和基金等多种类的划分也以较快的速度在发展。三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加大了国库会计对财政支出的审核监督业务。
经济发展和多方管理的强化对国库业务的冲击。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纳税人和税收都呈几倍的增长。税务部门撤消了税收过渡户,减少了汇总填票的形式,并不断规范收缴程序,保证及时入库。财政部门加强了支出管理,采取了细化支出项目、支出部门等方式。
上述三方面的原因,使得目前的各级国库会计的业务数量、风险隐患、经理难度成倍增长,国库人员特别是基层国库人员不足的问题突出地显现出来。为了维持业务的开展,不得不“东拼西凑”,“明一套暗一套”。
二、现阶段国库业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风险增加。国库会计核算的风险点是其出入口增加清算方式之前,风险点有三处,包括入口的二处和出口的一处,入口一是从会计营业部门划来的资金,二是财政、税务送达国库的拨款、退库和资金划转。出口只有一个,就是通过与会计营业部门之间使用的“行库往来”账户,而且这个出口,还有会计营业部门这道重要防线予以保护。增加清算功能后,其风险点就成为六处了。这些风险点,除保留以前的三处外,票据交换、国库内部往来和支付系统都是国库资金不经任何防线就能直接划出的关口。这些风险点中,三处风险点在新增加的资金岗,所以为资金岗配备素质高、懂业务的人员也就成为防范国库资金风险的必要。
人员岗位配置紧张带来的问题。新的核算系统和清算方式开通后,完整的核算至少需要九名人员,所以基层国库会计岗位与人员不协调的现象非常突出。
⑴人民银行县(市)支行,由于其国库部门不能单独设立,原有的专职人员大部分只有三到四名,在核算人员增加一倍还少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由会计部门兼职国库岗位的设置模式。国库会计业务虽然是人民银行会计核算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执行《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制度》,但是国库业务因其会计对象、职责和任务以及服务对象与中央银行会计业务有着先天的不同。所以会计人员兼职的国库岗位不可能是业务量大、专业核算强的明细岗和综合核算岗,只能兼职与会计业务有着异曲同工的资金岗。这样,集国库资金五分之四风险为一体的资金岗却是由会计工作缠身、不能主动应岗的会计人员兼职,影响国库工作的进度和质量且不说,就是核算系统为资金安全设置的层层防线,也几乎是形同虚设。
⑵中心支库目前处于诸多矛盾的中心地带,新的核算系统运行后,一方面集中本级或下级的明细和汇总核算为一身(有的中心支库还核算多级国库业务),另一方面还保留有管理、辅导、检查下级国库和经收处的职责,而且面临着越来越重的分析调研任务。核算系统的岗位设置,使中心支库疲于应付核算和逐步开通的新业务,不能兼顾管理与调研分析工作,其服务质量无从保证。
⑶代理支库由于代理行的体制、利益和重视程度不同,其国库人员多采用专职兼职各半或违一人多岗。乡镇国库则以兼职为主,这种现象造成风险隐患加重,代理质量低下。
3、操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操作流程中明确规定可以兼岗的只有资金清算中的四种清算方式的记账可以为一人,复核可以为一人,这样国库会计核算体系完整地运作至少需要9人。其风险点:一是明细记账人员要对各种收入缴款书、拨款、退库等凭证的真实性进行审核。二是资金清算岗要将各种相应的资金审核后再划拨到各商业银行和上解到上级国库。为保证资金安全,系统先后采取了五层防范:一是采取了为明细记账和资金清算岗分别配置了复核人员。二是资金岗使用密押形式控制异地划转资金。三是综合核算与征收机关和上下级国库进行对账。四是事后监督再对所有业务进行核对。五是会计主管对许多特殊业务情况、大额资金进行审批,每月检查所有业务。从这种岗位设置现状来看,国库的资金安全防范体系真可为“铜墙铁壁”了。但是实际操作中,正是这种多层防范,重复劳动,责任不明的现状一方面滋生了操作人员相互依靠,互相扯皮的思想。别一方面导致了国库会计人员增量不增质的现状。并且这种操作流程还存在重复操作多、效率低、安全保障错位的问题。
⑴重复操作多:有的业务需要资金岗与明细岗分别记账与复核,也就是说一笔资金在系统内就要经过四人四次操作。这样业务量和操作人员在没有任何主观因素的情况下,客观上就增加了二倍。
⑵核算效率低:业务量较少的支库,操作人员在系统内操作的时间并不多,又因为资金岗与明细岗不能相互兼任,所以操作人员的大部分时间浪费在互相等待中。如某县支库,按业务量高峰的中旬计算:预算收入虽有400笔,但资金岗按交换行登记票据交换登记簿最多4笔,接收和发送票据交换差额1至2笔,向上级国库上划资金2笔,再加上只有少数业务日发生的拨款10笔,全天,资金岗只有18笔业务(这18笔业务全部与明细岗重复操作),却占用了二个人。
⑶安全保障错位:业务风险点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所有资金岗的业务都有风险,都需要层层把关。如:明细岗每日报解后生成的上划款项,这部分款项经明细岗和资金岗核对一致后,分别向上级国库发送明细通讯和资金报文,上级国库的两岗接收后核算系统会自动进行核对,如果有问题,上下级国库都会及时发现。特别是县支库开通国库内部往来后,县支库于中心支库的业务发生必须是同一日,所以这部分资金不会出现风险。退一步讲,即使是出现了错误,这部分资金仍然在国库内部流动,不经拨款、转账和退库,是不会出去国库,形不成资金风险的。所以这部分国库资金完全不需要耗费时力的编押、核押,押错时再发送查询查复。同时,这部分资金如果不使用“报单”,使用内部二联次的凭证,就避免了补充报单三联中有一联没有任何意义做法。也就是说国库资金应区分其性质对待,不是一味地有了清算功能就“狼来了”所以要“一棍子打死”。
三、业务岗位及操作的改革设想
1、改进《系统》,简化岗位,使用专职人员。《系统》应将资金岗与明细岗合而为一,设置核算记账岗和复核岗,预算收入业务:同城票据交换岗审核第一关,再有核算记账岗和复核岗采用分别录入总金额和明细金额的方法进行核对。明细金额报解后,自动生成上划上级国库的资金,记账岗发送明细通讯,复核岗发送汇总金额通讯。拨款、退库与划款等国库部门的款项,核算记账岗和复核岗分别审核录入后,同城的由票据交换岗再审后方可提出,异地资金由核算复核岗按支付系统或内部往来方式发出。对于国库内部往来资金,改变所有款项都需要编押的做法,只对经过异地国库划往商业银行的款项进行编押。
这样改变后,操作人员不但由9名减少为7名,业务量减少许多,也不影响事后监督和会计主管职责的行使,业务量较少的县支库,会计主管还可兼事后监督,系统维护人员则由行内科技人员兼职。那么,这样的支库只需要五名国库专职人员,对于人员非常紧张的县支行,还是能够保障的。
2、设计使用国库内部资金往来凭证。可以借鉴中央银行会计四集中后使用内部凭证的做法。凡属于国库内部资金往来,不需要使用重要空白凭证的“报单”,统一使用一式二联的内部凭证,一联做接收账户的传票,另一联做对应账户凭证的附件。
3、开发事后监督程序,进一步加强其职责的行使。目前,事后监督仍然使用手工笔对方式,是否认真核对每一笔账务没有制约机制。当务之急是要开发使用事后监督程序,强制事后监督岗每日即对上一日的所有账务进行逐笔监督。真正为国库资金安全筑起一道长城。
篇10:会计岗位调研报告
经济金融的发展,财税体制的变革,促使国库会计业务有了飞速的发展。为此,人民银行总行专门开发了《国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以下简称《系统》),并配套印发了《国库会计管理规定(试行)》,具体明确了国库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试行二年多来,由于种种原因,基层国库一直被人员与岗位、业务与制度等实际问题交织和困扰着。国库业务发展后,如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各级国库的面前。
一、国库业务发展的现状
多年来,国库一直以“财政预算出纳”的身份,按照财税体制,依托银行清算体系,对收缴入库的财政资金进行划分、报解,并据此进行统计分析和监督管理。国库业务相对简单、直观。进入新世纪,由于财税改革、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启动、人民银行职能转换以及经济发展和多方管理的强化,使直接为财税服务的国库处于风口浪尖,业务发展之快、核算内容之广、管理项目之多,对国库丛业人员的冲击之大前所未有。
1、国库会计业务操作形式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国库业务核算手段经历了手工操作─以省和市为单位开发的各种程序─全国统一的核算系统─集核算和清算为一体的综合系统。国库核算内容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从单纯的报解核算到国库成为独立的核算体系,参加了票据交换,使用了国库内部往来和加入了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国库会计岗位设置更加完整,增加了资金清算、事后监督、检查辅导等岗位。
财税改革带来国库业务的变化。一是征收机关范围扩大。环保局、墙改办等非财税部门成为国库的征收机关。二是代征方式多样化和多级次多种类分成增加。三是国库单一账户改革。
经济发展和多方管理对国库业务的冲击。纳税人和税收都呈几倍增长、税务部门撤消了税收过渡户,减少了汇总填票的形式,并不断规范收缴程序,保证税款的及时入库。财政部门加强了支出管理,采取了细化支出项目、支出部门等方式。
上述三方面的原因,使国库的业务数量、风险隐患、经理难度成倍增长,基层国库人员不足的问题突出地显现出来。但为了“遵守制度”,不得不“东拼西凑”,“明一套暗一套”。
二、现阶段国库业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风险增加。国库取得清算功能之前,国库会计核算的风险点有三处,包括入口的二处和出口的一处。入口:一是从会计营业部门划来的资金,二是财政、税务送达国库的拨款、退库。出口:“行库往来”,而且这个出口,还有会计营业部门这道重要防线予以保护。增加清算功能后,其风险点就成为六处了。新增了票据交换、国库内部往来和支付系统,都是不经任何外部防线就能直接划出的关口。
人员岗位配置的问题。新的核算系统和清算方式开通后,完整的核算至少需要九名人员,所以基层国库会计岗位与人员不协调的现象非常突出。
⑴人民银行县(市)支行,国库部门不能单独设立,原有的专职人员大部分只有三到四名,在核算人员增加一倍还少的情况下只能采取由会计部门人员兼职国库岗位。
⑵中心支库目前处于诸多矛盾的中心地带,新的核算系统运行后,一方面集中本级或下级的明细和汇总核算为一身(有的中心支库还核算多级国库业务),另一方面还保留有管理、辅导、的职责。核算系统的岗位设置,使中心支库疲于应付核算和逐步开通的新业务,不能兼顾管理与调研分析工作,其服务质量无从保证。
⑶代理支库由于代理行的体制、利益和重视程度不同,其国库人员多采用专职兼职各半或违规一人多岗。乡镇国库则以兼职为主,这种现象造成风险隐患加重,代理质量低下。
3、操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度规定可以兼岗的只有资金清算中的四种清算方式的记账可以为一人,复核可以为一人,这样国库会计核算体系完整运作至少需要9人(明细记账、明细复核、资金记账、资金复核、同城票据交换、综合管理、系统维护、会计主管、支库事后监督)。其风险点:一是明细记账人员要对各种收入缴款书、拨款、退库等凭证的真实性进行审核。二是资金清算岗要将各种相应的资金审核后再划拨到各商业银行和上解到上级国库。为保证资金安全,采取了五层防范:一是采取了为明细记账和资金清算岗分别配置了复核人员。二是资金岗使用密押形式控制异地划转资金。三是综合核算与征收机关和上下级国库进行对账。四是事后监督再对所有业务进行核对。五是会计主管对许多特殊业务情况、大额资金进行审批,每月检查所有业务。从这种现状来看,国库的资金安全防范体系真可为“铜墙铁壁”了。但是实际操作中,正是这种多层防范,重复劳动,责任不明的现状,一方面滋生了操作人员相互依靠,互相扯皮的思想。一方面导致了国库会计人员增量不增质的现状。出现了重复操作多、效率低、安全保障错位等问题。
⑴重复操作多:有的业务需要资金岗与明细岗分别记账与复核,也就是说一笔资金在系统内就要经过四人四次操作。这样业务量和操作人员在没有任何主观因素的情况下,客观上就增加了二倍。
⑵核算效率低:业务量较少的支库,操作人员在系统内操作的时间并不多,又因为资金岗与明细岗不能相互兼任,所以操作人员的大部分时间浪费在互相等待中。如某县支库,按业务量高峰的中旬计算:预算收入虽有400笔,但资金岗按交换行登记票据交换登记簿最多4笔,接收和发送票据交换差额1至2笔,向上级国库上划资金2笔,再加上只有少数业务日发生的拨款10笔,全天,资金岗只有18笔业务(这18笔业务全部与明细岗重复操作),却占用了二个人。
⑶安全保障错位:业务风险点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所有资金岗的业务都有风险,都需要层层把关。如:明细岗每日报解后生成的上划款项,这部分款项经明细岗和资金岗核对一致后,分别向上级国库发送明细通讯和资金报文,上级国库的两岗接收后核算系统会自动进行核对,如果有问题,上下级国库都会及时发现。特别是县支库开通国库内部往来后,县支库和中心支库的业务发生必须是同一日,所以这部分资金不会出现风险。退一步讲,即使是出现了错误,这部分资金仍然在国库内部流动,不经拨款、转账和退库,是不会出去国库,形不成资金风险的。所以这部分国库资金完全不需要耗费时力的编押、核押,押错时再发送查询查复。同时,这部分资金如果不使用“报单”,使用内部凭证,就避免了补充报单三联中有一联没有任何意义做法。也就是说国库资金应区分其性质对待,不是一味地有了清算功能就“狼来了”所以要“一棍子打死”。
三、业务岗位及操作的改革设想
1、改进《系统》,简化岗位,使用专职人员。《系统》应将资金岗与明细岗合而为一,设置核算记账岗和复核岗,预算收入业务:同城票据交换岗审核第一关,再有核算记账岗和复核岗采用分别录入总金额和明细金额的方法进行核对。明细金额报解后,自动生成上划上级国库的资金,记账岗发送明细通讯,复核岗发送汇总金额通讯。拨款、退库与划款等国库部门的款项,核算记账岗和复核岗分别审核录入后,同城的由票据交换岗再审后方可提出,异地资金由核算复核岗按支付系统或内部往来方式发出。对于国库内部往来资金,改变所有款项都需要编押的做法,只对经过异地国库划往商业银行的款项进行编押。
这样改变后,操作人员不但由9名减少为7名,业务量减少许多,也不影响事后监督和会计主管职责的行使,业务量较少的县支库,综合核算岗兼职同城票据交换岗、会计主管兼职事后监督,系统维护人员则由行内科技人员兼职。那么,这样的支库只需要四名国库专职人员,对于人员非常紧张的县支行,还是能够保障的。
2、设计使用国库内部资金往来凭证。可以借鉴中央银行会计四集中后使用内部凭证的做法。凡属于国库内部资金往来,不需要使用重要空白凭证的“报单”,统一使用一式二联的内部凭证,一联做接收账户的传票,另一联做对应账户凭证的附件。
3、开发事后监督程序,进一步加强其职责的行使。目前,事后监督仍然使用手工笔对方式,是否认真核对每一笔账务没有制约机制。当务之急是要开发使用事后监督程序,强制事后监督岗每日即对上一日的所有账务进行逐笔监督。真正为国库资金安全筑起一道长城。
篇11:会计岗位调研报告
根据在人才市场对会计岗位的调研,我对会计岗位的工作要求有了相关的了解,知道了什么样的条件适合找什么样的工作。
一. 关于信息失真
目前,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有关部门已着手进行处理,处理的方式包括:对会计信息失真的企业,责令其按规定调整账务,补缴应缴的税款,限期整改,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对严重违反《会计法》的企业依法进行行政处罚,追究主要责任人员的责任,取消应付主要责任的会计人员的会计资格等;并对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有直接责任的总经理、厂长、财务科长进行行政记过、行政警告、留党观察等处分;对涉及违法犯罪者移送 司法关处理。上述这些做法对已经出现会计信息失真和违反法律的企业、会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各种处罚和处分是十分必要和恰当的,但是,如果仅仅以事后处理的方式来制止新的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发生,力度是不够的。会计信息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企业文化,不是由个别人或个别企业管理机构所能造就和行成的,利用虚假会计信息粉饰经营目标和经营成果,实质上是企业文化的腐败,对已经产生企业文化腐败的那些经济组织,限期整改和内部财务管理办法调整只是动其肌肤而难伤其筋骨,而其腐败文化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仅对个人加以惩罚,由惩罚个别有罪之人替代经济组织的违法之过是不足以消除影响的。另外,一个企业能产生大量的会计假信息是会计主体不到位的表现。企业主体有意干预会计主体,在我国的一些企业组织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况,假信息处的越多的企业,这种缺位和越位情况越严重。处罚已经造成危害的缺位者和越位者,对正确的会计主体定位并不能起到保障作用,只要缺位还存在,新的主角就会重新登场,旧戏重演。因此,不能把制造会计假信息的问题只看作是账务调整的问题,在具有严格会计主体概念的企业中,账务调整只是一个技术问题,把企业的会计与企业经营密切沟通的社会监督方式。
二、关于亏阿基主体的到位
会计主体的不到位,归根结底是因为财务管理体制的不健全造成,是企业主体越位的行为结果。从抽象的关系来讲,会计主体与企业主体的功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完成企业的再生产运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企业主体最关心的是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力,创造利润的能力,财务成果是企业活力的基本内容之一,而财务成果的表达。则必须通过会计活动来完成。所以,在会计解百纳感念的认识上,会计主体和企业主体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度上能与企业主体的意志一致。但是二者在经济管理关系上的区别,往往会在管理工作上产生矛盾,特别是管理规则不同造成的矛盾,造成会计主体难以到位。会计主体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会计法规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般规律完成会计核算工作,具体体现在会计确认和计量这两个方面;企业主体在财务管理上则遵循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所确定的各项规则。会计主体所遵循的管理规、则具有强制性,法令性和指定性,企业主体遵循的管理规则则具有制度化、灵活性和协商性。以会计核算规则为例,相同的会计核算规则,两个主体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的:会计核算原理及规则对于会计主体来说是条例和命令,会计主体所关心的是会计客体如何科学,及时、准确地反应到账面上来;企业主体所关心的是企业的债权及债务关系如何摆平衡,企业经济地位如何保障,企业与国家、个人的经济利益如何处理。会计主体讲究的是核算方法的科学化,建立的是一整套以账户结构、记账方法和汇兑方法为内容的独立的会计核算程序;企业主体讲究的是企业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利润最大化是其最终的管理目标。
三. 关于创建会计行为合理化的标准制度
什么是会计信息的基本属性?这是研究会计行为涉及的基本问题。如果信息发自客观事物对自身的一种自然表达,这种表达对客观事物来说就是一种真实的表现,如天气状况信息的自然表达,物质运动状况信息的自然表达,均是客观事物的真实表现。会计信息则不完全是会计客体的真实表达,以会计的收益和资产为例。 它们是企业经济活动赖以生存的客体,也是会计行为所要反应的会计客体,但是,收益的确定和资产的计量则需要通过会计人的脑力劳动来表达,这就在会计客体和会计信息之间设置了一道人的行为过程。人的行为在会计信息能否完成对会计客体的真实表达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巨大的能力差异。所以,便产生了会计信息对客体进行价值表达和服务的真实性的争论,这种争论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社会工作性质的机会,作为会计主体,至少应该以真实的行为去完成对会计客体的表达和服务。事实上,虽然在企业中存在的各种物流都是真真切切的实体,但他的价值面确必须通过人的脑力劳动才能具体表现出来。会计客体的价值面应该是真实存在的,对价值面的描述在目前又只能通过会计信息来表达,并通过会计信息的途径向会计的服务客体进行传达,这使得人们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面貌的认识完全受到人的行为的控制,在未能揭示出会计信息失真之前,人们只能将已获得的会计信息作为经济面貌的价值来认识,而一旦会计信息的失真被暴漏出来,人们只能将已获得的会计信息作为经济面貌的价值来认识,而一旦会计信息的失真被暴漏出来,人们将失去对企业经济活动价值面取得认识的机会
四. 关于会计专业的思索与建设
通过调研,让我们了解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专业会计应该注重产学研结合,会计专业在产学研方面要积极探讨,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吸纳社会,行业和企业的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进如教学过程。在专业设置、培养例案、教学运行等方面参与并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进一步加快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建设,实现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师生与劳动者的结合,教学和生产实质的结合,构建适应经济社会进展需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
(一) 校企合作,制定和优化培养案例。
为使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我们要经常聘请专家以及院内骨干教师为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每年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员会专家会议,针对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听取企业专家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案例的意见,对专业人才培养案例的具体内容作了相应调整
(二) 加强实习实训方面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校内建有实训室,学生在模拟实训中切实感受会计工作的真实情况,感受会计的岗位环境和岗位能力需要。签有校外的几个培训基地,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校内实践教学的不足,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送学生去会计师事务所等实地考察、实习,培养和锻炼了实践技能。
(三)。加强校企合作,共享人力资源
为了使同学们在学习时能够论述联系实践,也为了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本专业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邀请校外专家来本专业做专业讲座和担任实习指导教师,邀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作兼任教师并承担本专业的部分教学任务,这样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手能力,也推动了“双证书”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此同时,本专业让在校优秀教师参与社会和行业培训,为社会提供专业培训,为社会提供专业培训,有力地服务了地方经济建设。
通过这关于次调研报告,我懂得了不少的关于会计方面的要求,同时我也知道了在不同行业由不同行业的门槛,首先会计行业要求的是必须学精,必须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考上双证的基础上,还得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我们在进入会计岗位之前,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我们要踏踏实实的干好这个岗位,通过在学校实训基地的学习,我相信我会有所提高的。
篇12:岗位能力调研报告
本次调研覆盖了全国33个重点城市,涉及金融、通信、能源、汽车、房地产、IT互联网、医药等18个行业,共有100家标杆企业的786位人力资源业内人士参与,岗位能力调研报告。
调研结果
对胜任素质的了解度
数据分析发现,79.43%的企业HR对胜任素质有一定的了解,40.36%的HR在企业内部使用过胜任素质。同一行业中,不同实力的企业HR对胜任素质的了解程度有较大差异。对于行业领先的企业,接近半数的HR对胜任素质非常熟悉,并且能够结合企业实践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观点。然而,在行业中相对落后的企业,这一比例接近于0。因此,越是成熟、实力强的企业,HR对胜任素质的理解和掌握越深刻。
企业关注的销售类岗位胜任素质
在调研的48类考察内容中,HR最为关注的胜任素质是性格,这与销售岗位的工作性质,以及性格后期难以培养与改变密切相关。其次较为关注的内容是胜任力,胜任力与能否胜任目标岗位密切相关,对绩效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对一般能力类内容的关注度为20.83%,一般能力主要考察受测者的基本认知加工能力,一般能力高的受测者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潜力更大,速度更快。动机类的考察内容关注度相对较低。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对工作动力的关注度一直较低,工作动力的激励与维持也较为单一,随着职业观念的变化和90后新生代进入职场,工作动力已成为绩效、留任的直接影响因素,因此,企业需要进一步关注候选者的工作动力是否满足企业要求的问题。知识类内容关注度最低,这可能与知识较为容易获得和改变有关。
整体而言,对于销售类岗位企业最为关注的胜任素质与常规观念一致。销售类岗位主要的工作对象是人,因此企业最为关注候选者是否能融入人群,是否适合与人打交道。
销售人员胜任素质对比分析
我们对9843名销售岗位的从业人员的胜任素质进行了分析,数据结果发现销售人员的胜任素质既有共性又有差别。整体而言,正如人们所料,与普通人群相比,销售人员的性格外向程度更高。但在不同的层级、不同的岗位和年龄,销售人员的胜任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
层级对比分析
销售管理人员在各项胜任素质上的得分均优于基层销售人员,表明性格、能力和动机对销售业绩和晋升有显著影响,优秀的性格、能力和动机水平可能更容易获得高绩效和职业晋升。中层销售管理人员的胜任素质得分与高层管理人员差异较小,这表明层级越高,具体工作相关的胜任特质的影响越小,领导力可能是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职位对比分析
基层销售类岗位存在相似的胜任素质得分趋势,不同职位差异较小。纵向比较,电话销售在各胜任素质上得分较低。性格外向对客户代表和销售代表更为重要。
与基层销售人员不同,销售经理级的胜任素质得分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具体的销售管理职责差异有关。客户经理在各个维度得分都较高。
总监级在各项胜任素质上得分差异不大。
年龄对比分析
70后、80后得分模式较为相似,90后与其他年龄段有较大差异。90后新生代销售乐群性最低,更追求自主独立。从工作动力来分析,90后和60后追求成功的分数较低,90后新生代对成功的关注度降低,与90后的群体特征一致。60后的职业生涯基本已经进入到一个稳定的状态,变化的幅度和区间较小,因此对成功的欲望也有所降低。
从基层销售人员的评估数据可以发现,能力、动机和性格对职业成功和晋升有显著影响。
篇13:岗位能力调研报告
该单位招聘平面设计的需求是,要懂得CDR以及PS软件的基本操作,男女不限,高中以上或者相关学历,沟通能力强,能承受工作压力;能适应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执行力强,有经验者优先,没经验可进行简单的培训。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我们这个行业需求的不仅仅是技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创作理念,总之就是要有自己的创意。
在工作中,技能能力相当重要,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在整个社会实践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密不可分的,有时候,我们更需要借助他人的能力,毕竟个人的能力是非常有限,像有些软件的操作,我们是不懂的,这个时候,我们如何去向他人取得帮助,如何去开口,如何去积累相互间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日益进步的社会环境中,人与人间的交往和相互作用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已经成为了个企业单位在招聘,管理上的`标准之一。人与人的交往才是构成这个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之一,也已经成为了我们工作生活中的一种综合素质,而这中交往的能力必须建立在社会时间上,试问一个刚出到社会的大学生,能交往的人群是相当少的,这样又怎么能够满足这种社会软性需求呢?我现在才知道,在大学生活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一种能力也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培养,那就是我们的交际能力,调查报告《岗位能力调研报告》。
再到我们所掌握的技能上,我们学到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实践的时间还是比较少的,我姐夫也是做平面设计的,在工作过程中,我也经常去像他讨教经验,他也总是虚心教导,记得他说的一句话:“平面设计也是一种推销,不过销售的是我们的理念,是顾客对我们理念的认可”。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所学的基本技能对社会平面设计的需求上还是非常不够的,我们的创作理念只能在社会的实践中慢慢积累,慢慢明显起来,只有真正懂得了我们自己的理念是什么,类似于哪种风格,如何去归类,我们才算一个真正完整的平面设计者。
刚才已经说了,人与人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我们早创造的时候,更应该多考虑下别人的理念,毕竟我们是要把自己的理念推销给别人,如果别人都不认可你的设计理念,我们又如何能把自己的作平推销给别人呢?别人又如何会接受我们?这就需要一种对作平的互动,我经常看我姐夫他在工作的时候,永远是把他的作品先拿给顾客看看,而且还给了几个版本让顾客选择,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顾客有一种“参与”的心理,仿佛这个作品是自己一起做出来的,在心理上,又如何能叫顾客不感到高兴呢?顾客开心了,他就会记得你,下次有项目需要人完成,是否首先就会想到你了呢?这是当然的——如果我是顾客的话。
综合上诉,能力并不是简单的对软件的操作程度,更重要的,还有自己的综合能力,只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都提高上去了,企业单位对工作者才能有更多的安心与信任,这样在企业里的发展也更加如鱼得水了。
篇14:岗位能力调研报告
根据报告显示,现今职场中胜任素质已成为HR选择的“必要条件”,其中乐群素质对于企业和求职者来说都不容小觑,特别是对于庞大的销售岗位而言,是否具备快乐、积极、热情的乐群素质极为重要,因此,当下乐群特征成销售行业选拔人才的关键因素。
在企业管理中,销售岗位人员的胜任素质是决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随着销售人员压力的逐渐增大,使不少销售人员早已变成工作的机器,不积极、不快乐、不交往、不沟通等问题日益恶化,造成此种现象不仅需要企业去解决,更需要去深思。从而,企业在注入新鲜“血液”时,更需要积极上进,善于沟通,能把工作中的快乐带给身边每一个人的优秀乐群员工。反观,当下外来打工人员不断剧增,城市归属感逐渐淡漠,所以现今一份工作是否能带来高薪酬、高职位、高发展已不是那么重要,应聘者更看重的是整个团队的工作氛围和人员热情,是否能让应聘者融入其中,这就需要企业提供乐群环境,让每位员工得知工作的快乐。
根据最新《中国职场岗位胜任素质特征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销售人员在胜任素质中的乐群素质既有共性又有差别。整体而言,销售类岗位主要的工作对象是人,因此企业最为关注求职者是否能融入人群,是否适合与人打交道。在不同的层级、不同的岗位和年龄,销售人员的乐群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90后新生代销售乐群性最低,更追求自主独立。他们不同于在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的前辈,90后职场人常常强调希望寻找轻松愉快的氛围,但他们张扬个性的体现,却忽略了自己的乐群素质,在要求别人的同时更需要提升自己。企业对于他们而言,不再仅仅是展示个人魅力的舞台,更像是职业生涯的驿站。当面对问题无法解决时,他们通常选择逃避和得过且过,而不是加强沟通的积极态度,缺乏积极、热情地态度去迎接挑战,久而久之,积重难返的工作情绪势必导致心情郁闷。总而言之,乐群素质是企业与员工共同需要的“法宝”。
另外,报告还指出不同职位的销售岗位乐群素质也有所不同,客户经理在各个维度得分较高。大多数高层管理人员最初也是在基础岗位开始职场生涯,他们和其他职场人一样,遇到过很多挑战和压力,也曾遭受过很多挫折和失意。但由于他们具备良好的乐群素质,所以能够在困难中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不气馁、不消沉,在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用他们快乐的工作态度带动下属冲破困难。基于此点,是每一个职场人能够跻身高管行列的重要条件,也是企业需要乐群人的重要因素所在。
综合来看,自进入20xx年,人口老龄化加重和90后求职者的大量出现,劳动力市场在空前繁荣的表象下,更需要多重维度的数据参考,以迎合需求日趋复杂、多样化的市场环境。智联招聘职场胜任素质报告的首次发布,通过分析各销售类岗位和城市之间的人力资源数据的变化,为企业经营策略的制定及招聘计划的开展提供了有力借鉴和参考价值。
篇15:公益性岗位调研报告
一、公益性岗位呈现的特点
据调研,全区公益性岗位呈现“三多”特点。一是开发的部门多。全区6个街道,24个乡镇和62个机关事业单位均开发有公益性岗位。二是安置就业困难群体多。公益性岗位安排了工作人员1627名,其中安置就业困难群体1478名,占开发公益性岗位的90.8%。三是从业人员涉及工种多。主要有保洁员520名、保安840名、城市治安巡防员86名、交通协勤50名、文明交通劝导员50名、社区综治员21名、其他工种60名。
二、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够顺畅。一是缺乏统一管理部门。目前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的招聘、录用主要是各职能部门和用人单位自行负责,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二是事权财权分离。公益性岗位大多在机关事业单位、街道(镇乡)、社区,而财政部门对各单位开发的公益性岗位没有专门安排经费,导致公益性岗位开发困难。三是部分单位安排非就业困难群体在公益岗位上工作,挤占了部分公益性岗位。
(二)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一是缺乏考核与评价机制,对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没有实行统一、客观的评价与考核,无法实现岗位人员“有进有出,能聘能退”的动态管理。二是缺乏激励机制,滋生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吃大锅饭”现象。目前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工资由用人单位自行确定,多数没有建立奖惩机制,导致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较低。
(三)社会保障不够规范。一是缺乏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何时能涨工资、涨多少都没有一个预期。二是从业人员之间存在着经费安排不平衡、工资福利待遇不平衡、工作时间长短不平衡等问题。三是部分用工单位不履行法定义务,未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规定,不与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不参加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
(四)工作经费不够充足。一是财政部门对开发公益性岗位没有安排专项经费。二是因未签订劳动合同和参加社会保险原因,部分单位未主动申报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三是福利待遇资金特别是加班工资落实不到位。
(六)从业人员队伍不够优化。一是就业困难人员相对素质偏低。据调研,已安置的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86人,高中文化程度的178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934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280人。二是就业困难群体普遍年龄大、并且缺乏工作技能。三是队伍不够稳定,因工资待遇偏低,工作不安心,跳槽现象较频繁。
三、对策措施
(一)理顺管理体制。一是按照《重庆市就业促进条例》的要求尽快出台开发公益性岗位的相关文件,进一步细化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的具体措施和相关政策。二是建立公益性岗位人员数据库,实行实名制管理,随时掌握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增减变动和劳动报酬、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发放情况。三是鼓励成立劳务组织,具体负责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管理,统一从业条件、统一招聘解聘、统一制定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统一确定工资标准与福利待遇、统一制定合同范本,统一开展检查与督查等工作。四是科学界定公益岗位,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开展业务培训、考核、奖惩工作。
(二)健全管理机制。一是建立人员进出机制。规范岗位的招聘条件和审核程序,严把入口关,按照属地就近录用的原则,根据“本人申请、社区公示、公开招聘、严格把关”的程序,由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与劳务组织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面向社会联合招考。在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时,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务委派合同,由劳务组织实行劳务派遣。对于各用人单位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在符合岗位工作需要的前提下,确保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无技术特长且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低保家庭失业人员、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失地农民得到优先帮扶。用工单位要对从业人员的履职情况予以客观及时的评价,对不能履行职责的要向派遣单位提出解聘建议,由派遣单位予以解聘。二是建立健全培训机制。从业人员上岗前,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工作形象、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培训。劳务组织、用工单位要对其进行业务技能、岗位职责等方面的业务培训,使从业人员能掌握基本的业务技能,从而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三是建立考核机制。各用工单位应根据各岗位的工作特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日常管理与考核工作,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实施惩优罚劣、严把人员的进出关提供依据。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各用工单位要筹措奖励资金,对在岗位上作出了积极贡献的个人,进行精神鼓励和物资奖励,充分调动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五是财政部门负责合理筹集和调度专项资金,建立政府购买就业困难群体劳动成果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管理督查。一是统一事权财权。实现属地管理,按照“谁使用、谁管理、谁调配经费”的工作模式来加强管理,做到事权职责的高度统一。二是管理与监督要分离。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发现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及时将情况反馈到用人单位,要求其认真整改,通过加强监管,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进行动态管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建立就业困难人员申报登记制度,就业困难人员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就业援助,经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确认属实的,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收集统计公益性岗位信息,指导各街道(乡镇)建立就业困难群众基本情况电子档案与台账。指导用人单位建立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履职情况档案与台账,从而健全全区就业困难人员信息数据库,以作为公益性岗位统筹规划与管理的依据。四是加强检查督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综合目标管理考核范畴。定期对公益性岗位人员情况进行公示确认,鼓励居民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加强对公益性岗位管理的监督,并形成监督合力,促进公益性岗位管理的规范化。
(四)加大资金投入。一是积极争取市级就业专项资金,区财政本级纳入预算,及时将资金落实到用人单位。结合当年本区企业最低工资标准,通过合适的比例来确定各公益性岗位的工资待遇,给从业人员以工资增长的预期,不断优化稳定队伍。二是用足就业再就业政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身份进行核定,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予以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三是各职能部门、街道(镇乡)要根据从业人员的个人情况,督促劳务组织缴纳社会保险费,落实工作经费、福利经费和奖励资金,确定年节的慰问标准以及加班费等各项津贴,实现人性化的管理。
(五)强化资金监管。用人单位、社区公益性劳动组织招收就业困难人员,与其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或劳动协议,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补贴。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用人单位申报和划拨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台帐,对虚报冒领、骗取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的单位和个人,除追回划拨资金外,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申报单位及当事人的责任。
(六)加强宣传引导。一是进一步加强对《重庆市就业促进条例》的宣传,提高认识,将开发和管理公益性岗位作为党委和政府解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重要措施。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充分认识到公益性岗位并不是一种福利待遇和救济手段,只有通过劳动付出才能获取劳动报酬。三是营造良好的舆论导向,加大在公益性岗位上实现就业的先进典型人物宣传,提高群众对公益性岗位的认同度,为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开展工作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篇16:公益性岗位调研报告
广西公益性岗位开发至今,极大地发挥了促就业、保稳定的作用,但也存在开发缺乏规划、管理不太规范等问题。为准确掌握广西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情况,我们深入单位了解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总结分析了广西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的成功经验和问题原因。
一、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现状
(一)公益性岗位开发情况
广西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主要有:社会公共管理类,包括社会保障协管、交通协管、社区治安联防协管、环境管理、物业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社区公益类,包括街道(乡、镇)或公立医院开办的非营利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敬老院后勤服务岗位,街道(乡、镇)、社区的保洁、保绿、保安及社会化服务等公益性岗位;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保障及公共服务类,包括收发、驾驶、门卫、打字、物业管理等需要招用编制外人员的机关后勤公益性岗位。
1.安置对象。公益性岗位开发从开始,初期主要为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和破产需安置人员的就业问题,后逐步扩大范围。现安置对象含以下五类人员:残疾人员、女性40周岁以上、男性50周岁以上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登记失业人员、登记失业连续12个月以上人员(含高校毕业生),及其他难以实现就业的情形(如因失去土地或因重大自然灾害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和水库移民中的就业困难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等)。
2.岗位开发情况。据调研统计,—,广西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数量234598个,其中:社会公共管理类5个,占22.16%;社区公益类48618个,占20.72%;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保障及公共服务类120376个,占51.31%;其他13608个,占5.8%。
截至20底,共有公益性岗位35716个,分布如下:社会公共管理类8395个,占23.5%;社区公益类5853个,占16.39%;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保障及公共服务类19294个,占54.02%;其他2174个,占6.09%。
(二)公益性岗位管理情况
1.管理模式。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坚持“公开招聘、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原则,在市及县(市、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就业服务中心承担具体日常事务,财政部门负责公益性岗位补贴和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的核拨,用人单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向当地人社部门提出申请,并出具所提供公益性岗位的工作性质、岗位数量、劳动报酬等相关资料,经人社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并负责公益性岗位人员的考核、工种安排、工资(含公益性岗位补贴)发放、办理社会保险等业务。
2.劳动合同期限。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一年一签,合同期满,公益性岗位人员经用人单位考核,考核合格者,经双方协商,可续签劳动合同;考核不合格者,用人单位终止其劳动合同,并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据其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补贴以及适当的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含五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三年。
3.享受补贴人员情况。从调研统计数据来看,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人员以大龄就业困难人员为主,平均比例为78.5%,高校毕业生所占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详见表1)
4.工资收入水平。广西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收入主要由岗位补贴和单位补贴组成,从调研情况来看,岗位补贴高的地区单位补贴相应要少,而岗位补贴低的地区则利用单位补贴来补充(如玉林、百色、河池等地),两者之和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相当。其中,岗位补贴标准由各市规定,至年,最高补贴标准为来宾市(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30%),其次是桂林市(120%)和柳州市(110%),其他市最高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给予补贴。部分市对从事脏活累活、技术类岗位和高校毕业生从事公益性岗位的每月有50—150元的补贴增额;单位补贴除少数地区有明确标准(如玉林、百色两市不低于200元,河池市一般人员不低于300元、大专生不低于400元、本科生不低于500元)外,其他地区均由用人单位确定,额度偏低,且没有保证,对提高在岗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促进不大,因此广西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收入水平大致相当(或略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三)资金使用情况
1.岗位补贴标准及社保补贴项目
广西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以当年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限,有两种补贴方式,一种是按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岗位补贴。广西大部分市采用这种办法,除柳州、桂林、来宾外,其他市按最低工资标准给予补贴。另一种发放形式是按岗位(或类别)确定补贴,如钦州市勤杂类岗位补贴900元/月,技术类岗位补贴950元/月,高校毕业生从事公益性岗位的以1100元/月的补贴标准发放;梧州市专职协管员(含劳动保障协管员、学校安全协管员、交通安全协管员等)的补贴标准为950—1000元/月。
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工伤保险费四类,不包括就业困难人员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以及企业和个人应缴纳的其他社会保险费。
2.公益性岗位有关资金使用情况
据调研统计,20至2011年间,广西共支付公益性岗位补贴119826.38万元、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73081.87万元。2003年开始开发公益性岗位,就业专项资金中用于支付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的比例较小,为15.17%,随着开发规模扩大,补贴标准提高,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占专项资金支出比例逐渐增大,到2011年底,两项补贴占就业专项资金的比例达63.53%,上升趋势明显。
从调研情况来看,公益性岗位开发规模大、补贴标准高和就业困难人员多,就业压力大的城市两项补贴占就业专项资金的比例更大,如南宁市、柳州市等,梧州、防城港、钦州、玉林、贺州、来宾等市近两年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提高补贴标准,两项补贴支出的比重均有所增加。3.拨付流程
(1)岗位补贴:用人单位先垫资发放,然后填报公益性岗位补贴申请表,附人员花名册、劳动合同复印件、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发放工资的明细账(单)等材料到当地人社部门申请补贴,经人社部门审核公示后将审核意见送同级财政部门复核,财政部门按规定将补贴资金拨付到用人单位基本帐户,同时将资金拨付情况抄送人社部门。
(2)社保补贴:用人单位按规定先缴纳,然后填报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申请表,附人员花名册、身份证复印件、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社保征缴机构出具的缴费明细账(单)等材料到当地人社部门申请补贴,经审核公示后送同级财政部门复核,然后从就业资金专户划到用人单位基本帐户,同时将补贴资金支付情况抄送人社部门。岗位补贴按月申报,社保补贴按季申报。
二、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实现公益性岗位管理规范化
将公益性岗位开发任务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作为就业援助的一项硬性指标,加强领导,统筹开发。制定完善规章制度,按照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原则,在全区范围内实行阶梯式管理模式,对公益性岗位做到定岗、定责、定位,基本实现了人员管理规范化。
(二)建立健全制度管理体系,实现公益性岗位管理常态化
建立准入机制,遵照“本人申请、社区推荐、公开招聘、严格考核”的程序,对应聘人员进行逐级审查,严把入口关。逐步探索建立考核机制,明确考核原则、标准和方法,依照工作业绩、日常表现、服务质量等对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评定,对表现较差且无改进的实行解聘或劝退;鼓励对在岗位上作出积极贡献、良好业绩的个人进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最大限度地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建立教育培训体系,实现岗位服务专业化
针对大部分公益性岗位人员文化水平较低、综合素质较差的实际情况,从思想道德、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等多个方面开展教育培训,加强业务技能教育,坚持“一岗多能”原则,结合社区计划生育、劳动保障、城市管理等服务项目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使工作人员熟知社区服务内容,提高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同时借助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引导有创业能力和愿望的人员通过创业改变生活现状。
(四)建立弹性管理体系,实现公益性岗位设置科学化
一方面立足实际创新开发管理方式,对公益性岗位进行科学细致的设置,细化残疾人服务、助老服务、信访服务、志愿者服务等多个板块,按需设岗,尽量整合公益性岗位职能,确保有岗有人,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对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的思想状况、文化程度、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扬长避短,将其安排到最合适的岗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1.缺乏考核与评价机制。没有制定统一的考核办法,有的用人单位人为设置条件,在工作技能、工作时间、工作纪律等方面要求苛刻,而有的用人单位又放弃标准,“过严”和“过松”同时并存;缺乏统一的考核评价机制,在岗人员怠慢松散,用人单位疏于管理,岗位人员“有进有出、能聘能退”的动态管理未能得到规范实施。
2.缺乏激励机制。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基本都是按固定标准发放,单位补贴大部分没有落实,有部分单位制定了处罚措施,却没有相应的奖励办法,导致从业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较低,滋生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吃大锅饭”思想。
(二)管理体制不够顺畅
1.缺乏明确有效的管理办法。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公益性岗位人员身份尴尬,业务上受市、城区两级劳动保障部门直接进行业务指导和工作安排,行政上隶属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目前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有劳动保障管理员、医保专管员和其他部门(系统)设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存在着条、块分割,劳动保障协管员除做本职工作外,还承担了城区政府、街道办、社区下达的其他工作任务,甚至占用了较多的休息时间,但相应的补休、加班费等福利却得不到保障。
2.导致新的失业问题。按目前政策规定,公益性岗位补贴的发放期限一般为3年(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可延长至5年),而公益性岗位安置的都是就业困难人员,3年期满后年龄增大、再就业更加困难,解聘后再次登记失业,成为新增的就业困难人员,出现了周期性失业问题。
(三)工资待遇不太合理
1.工资待遇整体偏低。由于用人单位效益不同,单位补贴难以统一标准,补贴发放缺乏政策约束,大部分地区由用人单位自行规定,随意性较强,时发时停、时多时少,额度都不高,且不能按月发放;岗位补贴一般按最低工资标准执行(也有部分地区适当提高了标准,但额度不大),导致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整体上比较低,平均水平略高(相当)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2.从业人员待遇不合理。一方面由于用人单位和工作岗位的差异,同类公益性岗位人员之间存在待遇不均衡和工作量不平衡的问题。另一方面,一些效益好的单位往往工作量不大,强度不高,而环卫、护工等危险性高、劳动强度大的岗位甚至比部分其他岗位待遇差,导致公益性岗位人员之间相互攀比、在岗不在心的现象严重。
3.缺乏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和激励机制。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待遇基本由政策约束,时效长,缺乏灵活性,在岗人员缺乏对收入增长的预期,工作积极性受挫。随着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物价持续上涨,一成不变的工资水平难以维系开支,部分困难家庭依靠这点收入维持生活显得尤为吃力。
(四)从业队伍不够优化
1.人员素质偏低。公益性岗位招聘的就业困难人员以大龄就业困难人员为主,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和职业技能偏低,随着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平台网络建设的推进,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逐步淘汰复杂、低效的人工办公方式,在岗人员大多因历史原因和自身条件,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传真机、网络等现代化设备,越来越不适应业务的要求和形势的发展,服务水平也跟不上时代的需要。
2.工作积极性不太高。由于公益性岗位数量多、分布散、涉及面广,管理部门缺乏与用人单位经常性的有效沟通,使得公益性岗位人员缺乏监督,公益性岗位在用人单位又属于不占编制的服务人员,用人单位往往疏于管理,导致公益性岗位人员缺勤、脱岗等现象时有发生;也有部分从业人员认为公益性岗位是一种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目的是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做不做事无所谓。3.队伍不够稳定。有些从业人员上岗后,全家的低保取消,收入起色不大,工作却增加不少,认为还不如安心在家吃低保;环卫工、敬老院护工等劳动强度大、卫生条件差的岗位,由于工作量大,而待遇与其他岗位相差无几,导致从业人员工作不安心,人员流失严重;有些素质较高、有专业特长的从业人员,因为工资待遇太低,跳槽现象多。
四、对进一步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的建议
(一)健全管理机制
加大基础性工作力度,建立公益性岗位人员数据库,实行实名制联网管理,动态掌握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增减变动和劳动报酬、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发放等情况;进一步明确职责,并细化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的具体措施和相关政策,促进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运行。
(二)完善管理制度
1.扩大公益性岗位设置范围。将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纳入公益性岗位管理范畴,扩大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渠道,由政府被动开发岗位,转变到用人单位主动吸纳就业困难人员上来。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参照公益性岗位的标准给予补贴,由政府、企业按一定比例共同承担。
2.研究制定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就业期满3年后的政策衔接。
3.建立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工资指导线的调控作用,通过定期发布地区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等措施,合理确定工资增长目标,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努力使从业人员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探索建立薪酬激励机制,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鼓励技术工人学习技术,提高技能,对取得人社部门颁发的技术等级证书的人员,在工资总额内按技术等级适当拉开收入差距,确定相应的工资待遇,充分调动公益性岗位人员工作积极性。
(三)提高人员素质
1.建立培训制度,提高技能水平。根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意向、技能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岗前培训,提高劳动技能,使其在岗会工作、退岗能就业。
2.以岗定薪,留住人才。对一些技能要求高、技术性强的岗位,适当提高岗位人员工资待遇,留住有技术、工作能力强的人员。
(四)加大资金扶持
加大就业专项资金的转移支付力度,尤其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及就业困难人员集中的地区给予适当的照顾,支持各项就业政策特别是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的落实,促进就业稳定和经济发展。
篇17:公益性岗位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社局20xx年开展城乡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调研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乡高度重视,通过座谈、电话咨询等方式,对全乡的公益性岗位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自20xx年起,开展了公益性岗位的安置工作,从20xx年至20xx年有30人享受了公益性岗位补贴(含各村劳动保障协管员),主要岗位有劳动保障、圩镇保洁、计生、公共卫生服务、基层民政、基层财政等,安置对象为: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家庭困难的残疾人等。20xx年有18个公益性岗位,人员均在岗。
二、公益性岗位的管理
我乡公益性岗位的申报,首先由乡政府提出,经市就业局审核同意后,我乡再进行公开招聘,乡劳保所与受聘人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工作人员台账,实行动态管理。
三、公益性岗位工作取得的成效
公益性岗位人员上岗后,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中心圩镇脏乱差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多数新农保协管员发挥了作用,能够积极宣传新农保政策,征收新农保资金。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一是缺乏考核与评价机制,对公益性岗位没有实行公正、客观的评价与考核,无法实现岗位人员有进有出、能聘能退的动态管理。
2、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偏低,工资主要是由就业局支出,每人每月给予300元至700元的岗位补贴,仅凭这一点补贴解决其工资是远远不够的,而乡镇财力有限,无法保障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能够同劳同酬。二是缺乏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何时能涨工资、涨多少都没有一个预期。
3、从业队伍不够优化。一是素质偏低,缺乏工作技能;二是工作积极性不太高,主要表现在:有的认为公益性岗位反正是一种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只是为了安置他们,做不做事无所谓;三是队伍不够稳定,因为每三年就要换人,导致有些人工作不安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尤其是村劳动保障协管员岗位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三年时间刚刚熟悉工作又马上到期,会影响新农保的征收。
4、符合公益性岗位就业困难人员较多,而公益性岗位有限,供需存在矛盾。
五、建议与对策
1、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使更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2、加大公益性岗位考核机制,加强考核。比如对新农保的征收,每年年初农保局就要与协管员签订协议,按工作成效发放工资,而不是等到征收工作进入尾声,进展不大再来停发工资。而且各村征收进度不一,如果搞一刀切,很容易挫伤积极性。
3、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充分认识到公益性岗位并不是一种福利待遇和救济手段,而是政府开发的就业岗位,是服务社会公众的一种劳动岗位,只有通过劳动付出才能获取劳动报酬;引导从业人员认识到公益性岗位只是临时性、阶段性的岗位,其工作待遇不可能很高,不要出现攀比等现象。
篇18:公益性岗位调研报告
开发公益性岗位是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援助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以来,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市财政局、劳动保障局制定出台了《关于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财社122号),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使一大批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缓解了我市的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公益性岗位的基本情况
(一)公益性岗位的安置对象
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主要是八类人员,即: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大龄困难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单亲(丧偶)人员;享受城市居民低保、登记失业12个月以上人员;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现役军人家属、公安民警家属中就业困难人员;企业军转干部;家庭困难的高校毕业生。
(二)公益性岗位的人员构成
目前,全市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共计1436人,其中:
1、市公安局警察员715人
2、市劳动保障局协理员316人(含军转干部家属12人)
3、市计生委计生专干212人(含企业军转干部10人)
4、市民政局低保专管员74人
5、市行管局保洁保安员70人
6、市统计局统计专管员38人
7、市行政服务中心保洁保安员11人
(三)公益性岗位的待遇
我市目前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由三块构成:一是岗位补贴,按我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由的每人每月350元增至目前的每人每月540元(扣除社会保险个人承担部分后实际领取410元);二是社会保险补贴。三是各用人单位发放的奖励、补贴等。
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市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工资收入各有不同。
1、市公安局根据工作量和业绩考核,警察员工资从430元—1000元不等;
2、市计生委计生专干工资按照我市最低工资标准540元执行,在扣除社会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后,每人每月实发工资410元。从4月起,相山区计生委给予本区75名计生专干每人每月60元奖励性计生补贴,街道对工作突出的计生专干也有奖励。
另外,1998年计生委联合市人事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65名大中专毕业生计生专干,工资薪酬不在公益性岗位补贴范围,享受普通社区干部待遇,工资由市财政定额专项下拨,不足部分由相山区政府承担。目前工资待遇1000元左右,并且仍有每年5%工资增长幅度。
3、市劳动保障部门根据省劳动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我省就业再就业财政若干问题的通知》精神,给予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乡镇劳动保障专职工作人员每人每月200元岗位补贴。市劳动保障局协理员每人每月实发工资610元。
4、市民政局低保专管员工资按照我市最低工资标准540元执行,在扣除社会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后,每人每月实发工资410元。
5、市行管局保洁员工资按照我市最低工资标准540元执行,在扣除社会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后,每人每月实发工资410元;保安员在扣除社会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后,每人每月实发工资500元;
6、市统计局统计专管员在扣除社会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后,每人每月实发工资430元;
7、市行政服务中心保洁员在扣除社会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后,每人每月实发工资500元;保安员在扣除社会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后,每人每月实发工资560元。
业务主管部门按月提供工资名册,经市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审批,由市财政根据公益性岗位从业人数将岗位补贴及社会保险补贴拨付到用人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委托银行以存折形式按月支付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
(四)公益性岗位的管理模式
主要是采取业务主管部门集中管理和逐级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公益性岗位的申报,首先由业务主管部门提出,经市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审核同意,业务主管部门自主进行公开招聘。本着“谁用人,谁管理”的原则,各业务主管部门分别建立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基础台账和人事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变更,必须由业务主管部门报市劳动保障和市财政部门审批。
二、存在的问题
(一)各用人单位之间的公益性岗位待遇不均衡。由于政出多门,各行其是,同样是公益性岗位,计生专干、民政低保员、劳动保障协理员和公安警察员的工资收入不同,差别较大,造成部分工作人员相互攀比,情绪不稳定、工作积极性受挫。
(二)公益性岗位管理职责不清,管理办法不健全。目前,公益性岗位由计生、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用人单位管理,公益性岗位人员直接分派到街道(乡镇)社区,人事、工资等管理与街道(乡镇)社区脱钩,造成业务主管、县区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的“人、岗、事”管理职责不清,缺乏有效的约束力。有些部门的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被长期抽用从事其他工作。
三、建议
(一)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建议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暂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以后逐步过渡到由县区负责。
(二)建立公益性岗位的进出机制。把好“入口关”,从严控制公益性岗位的人员规模。今后,因特殊工作需要增加公益性岗位的,须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审核,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现有公益性岗位人员变更时,应由业务主管部门报公益性岗位管理部门审批备案。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办理了退休手续以及完不成工作任务或违反劳动纪律等规定的人员,及时使其退出公益性岗位。
(三)规范劳动报酬管理,建立公益性岗位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建议对全市现有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从1月起,将公益性岗位的补贴标准统一提高至610元,各用人单位取消现行的各种福利、津贴。1月后,各用人单位不得擅自以各种形式发放各类补贴。公益性岗位工资建立正常增长机制,每年按淮北市最低工资标准的5%增长。
★ 内部控制工作方案
★ 内部控制工作方案
★ 内控评价
★ 风险自查报告
★ 学校内控工作计划
【成本控制岗位的调研报告(整理18篇)】相关文章:
财务会计调查报告优秀2023-01-14
会计专业的调查报告2024-01-16
内控制度2022-11-26
内控管理自查报告2022-10-15
财务负责人简历2023-11-12
公司财务经理岗位职责2023-05-15
毕业实习任务书范文2022-04-29
财务管理自查报告2024-02-04
财务管理的自查报告2022-10-30
企业内控制度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