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合集7篇)由网友“超超”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韦应物,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韦应物浪子回头
韦应物浪子回头
韦应物是唐代中期的一位著名诗人,诗风清淡,有着浓厚的隐逸思想。
苏州人素来被认为是含蓄而低调,所以,称赞一个人,哪怕心里有万分感激,也不太会敲锣打鼓地张扬的,在他们看来,感念一个人,在心里,就足够了,所以,无论是白居易,范仲淹,抑或是刘禹锡,对于他们,苏州人也仅仅是郑重地喊一声“大人”,唯独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韦应物,韦苏州这个名字,从苏州喊起,纵使跑遍大江南北,也逃不脱了,韦应物,一个西北汉子,能在江南得这一美名,也着实不容易了。
大唐盛世,多不过繁华似锦,天朝大国,难免也会没落,纷争迭出。经过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大唐也是暗潮涌动。
如果不是那场经过长达8年“安史之乱”,韦应物应该是一个玩世不恭的二世祖,整天养花逗鸟的纨绔子弟,一个横行乡野的小混混。
韦应物是唐长安人。他出生于韦姓豪门(有唐三百年间,出了十多个贵为宰相的高级人才,时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俗语),曾祖父是武则天时宰相,祖父做过宗正少卿。他少年时练习武艺,骑射本领不凡,中年后还作诗夸耀:“走马上东岗,朝日照田野。野田双雉起,翻射斗回鞭。”凭着门荫和武艺,韦应物15岁就当上玄宗李隆基的侍卫三侍郎。
韦应物自己在诗中叙道:“与君十五侍皇闱,晓拂炉烟上赤墀。花开汉苑经过处,雪下骊山沐浴时”。当时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到骊山度假玩乐,韦应物做为“警卫员”当然也相随左右。
少年时代的韦应物,应是个十足的问题少年,据他自己后来的一篇怀旧诗“身作田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持樗蒲局(赌具),暮窃东邻姬。”中可以得知,韦应物当年仗着是皇帝跟前的人,家里藏着杀人亡命的逃犯,早上起来没有事就赌博玩钱,晚上钻墙逾穴偷人家的小老婆,而且喝酒胡闹,一字不识,十足的恶少形象。这和韦苏州集中的那些诗句无论如何也联想不到一起。
世事总不会让你如此一帆风顺下去,于是,安史之乱来了。长安陷落,韦家的富贵钱财凋零殆尽,而唐玄宗的失势,也让韦应物风光不在,叛军临城,大兵压境,唐玄宗仓皇出逃去了四川,平日里所有的生活与秩序,立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平日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无事生非的皇家侍卫,也纷纷下岗。
有的时候,一件小事,一个决定,足已改变人的一生,韦应物丢了官职,过了二三年逃难生活,跌入人生低谷。冷酷的现实迫使韦应物重新选择生活道路,如果当时的他仍然如之前那样浑浑噩噩,那么中国历史上,也就少了一位大清官了,苏州人也就没有了一位“好市长”了。
所幸的是,他痛下决心,折节读书,“把笔学题诗”,居然学诗有成,自为一家。
“安史之乱”以后,韦应物应举入仕,历任洛阳丞、高陵宰等地方官,他在苏州做刺史三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理赋税,勤政务,矜老疾,话艰难,带病实实在在地为苏州百姓操劳了三年。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位当年苏州的“父母官”堪称是一位难得的关注民生的“市长”,难怪当时的苏州人对他自始至终爱戴有加,苏州百姓都以“韦苏州”这个美名来敬称他。
在韦应物当苏州刺史的三年里,他已经是重病缠身,辞官后,他寄住在城外的永定寺里,自己租地耕种养活自己,公元792年,他溘然长逝,年仅55岁。
而对于他的诗词,在他在世的时候,大家也没觉得才华出众,等他死了,才觉得好,这倒与梵高和他的《向日葵》命运很相似。
对于一个人的评价,时间往往是最好的裁判官,好与坏,往往也没有明显的界限,如果说韦应物的人生分为两部分,也许归根而言,总是功大于过的,至少,在老百姓的.印象里,已经不记得这个曾经的小混混的模样了,这也就够了。
拓展阅读:韦应物与苏州
白居易和刘禹锡先后都在苏州为官,颇有成效,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戴。苏州“三贤”中,还有一位苏州刺史——韦应物,我们曾学过他的《滁州西涧》,对他的诗有些了解。近来查阅资料,居然发现他和白居易之间也有一段难得的情缘:
唐德宗建中元年,即公元780年,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任彭城县令。第二年,白居易和母亲也来到徐州。其时正值安史之乱,徐州一带战乱频繁,社会很不安定。白季庚遂让白居易的母亲带他到苏州杭州来投靠亲戚,以避战乱。就这样,他认识了住在苏州的韦应物。
白居易生于公元772年,算起来他当时最次到苏州,应是在十一、二岁,正是易于被影响、被塑造的时候。是谁影响了此时年少的白居易?美丽的苏州,垂青了这位少年,送给了他一个韦应物。这位当时诗名颇胜的诗人,在苏州过着喝酒、赋诗、游山玩水,日子豪放惬意,年少的白居易,已自有一份才气,少不了尾随着这位韦应物,浸染了无数的豪气,并爱上了喝酒。
韦应物和白居易的故事,为后人津津乐道,遂成为美谈。三位苏州刺史,苏州三贤,几乎生长于同一时代,成就了苏州的同时,也为苏州留下一段段深厚的友谊,留下一首首风雅诗文!
韦应物出身名门,本可以靠世袭过上纨绔子弟应有的优越生活。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可安史之乱改变了这一切,痛改前非,从一个富贵无赖子弟一变而为忠厚仁爱的儒者,诗歌创作也从此开始了。
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后世以“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并称。
在贞元四年(788)秋,诗人52岁,被任命为苏州刺史,让他去治理比江州更加富庶均“大藩”。关于苏州的富庶繁华和版图之大,诗人在一首叫《登重玄寺阁》的诗中全都描写进去了:
登重玄寺阁
唐 韦应物
始见吴郡大,十里郁苍苍。
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
俗繁节又喧,雨顺物亦康。
禽鱼各翔泳,草木遍芬芳。
诗题中的“重玄寺”,即苏州有名的重元寺。苏州重元寺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时期,与寒山寺、灵岩寺、保圣寺同时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多次被毁又重建,重建于阳澄湖畔,是如今苏州最大的寺庙场所。
唐代,全国经济中心南移,虽经历安史之乱,但苏州经济日趋繁荣,仍是全国最繁华的地方。正如韦应物所云:“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当时的苏州真可谓是山明水秀、物华天宝、人文荟萃。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苏州升为江南唯一的雄州。
韦应物担任苏州刺史,据说任苏州刺史时常在郡斋中焚香冥坐,以清静无为持政。但他勤于吏职,简政爱民,并时时反躬自责,为自己没有尽到贡任而空费俸禄自愧。“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是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写给朋友的诗中一联。一派仁者忧时爱民心肠,感动着后世读者。沈德潜评论说: “是不负心语。”“不负心语”就是有良心的话。
他在苏州做刺史三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理赋税,勤政务,矜老疾,话艰难,带病实实在在地为苏州百姓操劳了三年。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位当年苏州的“父母官”堪称是一位难得的关注民生的“市长”,难怪当时的苏州人对他自始至终爱戴有加,苏州百姓世世代代都以“韦苏州”这个美名来敬称他。
韦苏州的清廉在他退职之后可见一斑。苏州刺史届满之后,韦应物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一贫如洗,居然无川资回京候选(等待朝廷另派他职),寄居于苏州无定寺。永定寺弄,位于干将西路北侧,万历年间(1573-1620)知县在弄内重建“五贤祠”,祀顾彦先、陆羽、韦应物、刘禹锡、白居易这五位与苏州息息相关的名人,并写有碑记。不久就客死他乡,其享年约在五十五六岁。
韦苏州,也许是一贫如洗的他在苏州所得到的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篇2:韦应物拼音
韦拼音:[wéi] 应拼音:[yìng] 物拼音:[wù]
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卒于贞元九年(793)。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人物生平:
韦应物是京兆万年人。韦氏家族主支自西汉时已迁入关中,定居京兆,自汉至唐,代有人物,衣冠鼎盛,为关中望姓之首。不但贵宦辈出,文学方面亦人才迭见。《旧唐书》论及韦氏家族说:“议者云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其孝友词学,承庆、嗣立力量;明于音律,则万里为最;达于礼仪,则叔夏为最;史才博识,以述为最。”这些韦姓人物,还只说到中、盛唐以前。中庸前期的韦应物,则可以说是韦氏家族中作为诗人成就最大的一位。
玄宗天宝十载 (751),15岁的韦应物以“门荫”入宫廷,为玄宗侍卫,同时入太学附读。在此期间,他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少年荒唐,并未认真读书、作人。安史乱起,韦应物扈从不及,流落秦中。乱后,韦应物折节读书,痛改前非,从一个富贵无赖子弟一变而为忠厚仁爱的儒者,诗歌创作也从此开始了。
从肃宗广德二年 (764年)起到德宗贞元七年 (791年),将近三十年间,韦应物大部分时间在作地方官吏,其中也有短期在长安故园闲居,或在长安任官。在地方官任上,韦应物勤于吏职,简政爱民,并时时反躬自责,为自己没有尽到贡任而空费俸禄自愧。“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是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写给朋友的诗中一联。一派仁者忧时爱民心肠,感动着后世读者。沈德潜评论说: “是不负心语。””不负心语"就是有良心的话。
苏州刺史届满之后,韦应物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一贫如洗,居然无川资回京候选 (等待朝廷另派他职),寄居于苏州无定寺,不久就客死他乡。其享年约在五十五六岁。
生平年表:
1岁 玄宗开元25年(737)生于京兆
14岁 玄宗天宝九年(750)本年前后以门荫补右千牛
15岁 玄宗天宝十年(751)在“三卫”为玄宗侍卫。
……改羽林仓曹,正八品下。
……授高陵尉、廷评。
20岁 玄宗天宝十五年(756)本年8月在京兆府昭应县成婚,夫人元苹16岁。
23岁 肃宗乾元元年(759)安史乱后撤出三卫,后数年在长安,曾一度在太学读书。
27岁 代宗广德元年(763)本年秋冬间为洛阳丞。
29岁 代宗永泰元年(765)仍为洛阳丞,后为河南兵曹。永泰中因惩办不法军士被讼,后弃官闲居洛阳。
33岁 代宗大历四年(769)本年前后,从洛阳至长安。
38岁 代宗大历九年(774)任京兆府功曹,正七品下。
40岁 代宗大历十一年(776)朝清郎,正七品上。九月夫人卒,十一月葬。
42岁 代宗大功十三年(778)本年秋已为户县令。
43岁 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六月自户县令除栎阳县令,七月以疾辞官。
44岁 德宗建中元年(780)在长安闲居。
45岁 德宗建中二年(781)四月,迁尚书比部员外郎。从六品上。
46岁 德宗建中三年(782)仍在尚书比部员外郎任。
47岁 德宗建中四年(783)夏,由前任领滁州刺史,秋到任,正四品下。
48岁 德宗兴元元年(784)仍在滁州刺史任上,冬罢任。
49岁 德宗贞元元年(785)春夏闲居滁州西涧,秋加朝散大夫,迁江州刺史,正四品下。
50岁 德宗贞元二年(786)在江州刺史任。
51岁 德宗贞元三年(787)本年赐封扶风县男,食邑300户。入京为左司郎中。
52岁 德宗贞元四年(788)七月,由左司郎中领苏州刺史,从三品。
53岁 德宗贞元五年(789)仍在苏州刺史任上。
54岁 德宗贞元六年(790)本年春仍在苏州任上,后罢刺史任,闲居苏州永定寺。
55岁 德宗贞元七年(791)去年冬或本年初卒于苏州官舍。后运回长安,十一月归葬少陵原祖茔。
德宗贞元十二年(796)本年十一月廿七日与夫人合葬。
篇3:幽居 韦应物
《幽居》,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作。诗人从十五岁到五十四岁,在官场上度过了四十年左右的时光,其中只有两次短暂的闲居。
幽居
篇4:韦应物拼音
秋夜寄邱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答李瀚
林中观易罢, 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词客, 何人最往还.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长安遇冯著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篇5:幽居 韦应物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 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 蹇劣,谁谓薄世荣。
注释
⑴幽居:隐居,不出仕。
⑵异等:不同等级。《韩非子·八经》:“礼施异等,后姬不疑。”
⑶营:谋求。
⑷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
⑸遂:称心,如愿。
⑹曙:天刚亮的时候。
⑺偶:相对。
⑻自当:自然应当。蹇(jiǎn)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蹇:跛,行动迟缓。劣:一作“拙”。
⑼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世荣:世俗的荣华富贵。
翻译
世人贵贱虽然可分为几等,而出门在外都是有所奔营。
我单单没有那些外物牵累,故而可以遂我闲居的心情。
无声的`细雨曾在夜间来过,不知不觉中春草已经萌生。
青山一下子就迎来了曙色,小鸟雀儿盘绕着房舍啼鸣。
我有时会和道人邂逅作伴,有时也随着樵夫边唠边行。
我安分守己因为愚笨拙劣,谁又能说是鄙薄尘世尊荣。
创作背景
韦应物的 山水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白居易《与元九书》),形式多用五古。《 幽居》就是比较有名的一首。诗人从十五岁到五十四岁,在官场上度过了四十年左右的时光,其中只有两次短暂的闲居。《幽居》这首诗大约作于他辞官闲居的时候。
篇6:韦应物墓志
韦应物墓志
墓志首次公开
韦应物是我国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首脍炙人口的《滁州西涧》广为流传。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王维)孟(孟浩然)韦柳(柳宗元)并称。宋代的不少文人常把韦应物与陶渊明、白居易、柳宗元相比,苏东坡甚至讲“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
这样一位大诗人,有关他的生平记载却非常少。去年8月,西安碑林博物馆副研究员马骥在友人处见到四张唐代韦氏家族墓志拓片,分别是:韦应物墓志、夫人元苹墓志、子韦庆复墓志及庆复夫人裴棣墓志。这四张约45厘米见方的墓志出自长安区韦曲东北塬上,于去年年底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西安博物馆馆长赵力光说,这批墓志对于了解韦应物的家世、生平,研究韦诗的艺术风格以及中晚唐科举制度、士族婚姻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专家称这批墓志被称为百年来唐代石刻文献最重要的收获之一。为此,该馆举办了“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家族墓志特展”。
墓志揭示诗人“身世”
西安碑林博物馆副研究员马骥介绍,京兆杜陵韦氏是唐代关中的世家大族,有关韦氏先祖世系的材料比较丰富。据《新唐书》记载,韦应物的父亲只有他这一个儿子,但新发现的韦应物墓志则显示,韦应物还有两个兄长。
新出土墓志还带来了另一个疑问。史料记载韦应物有两个儿子。但据韦夫人元苹墓志记载,其后代是“一男两女”。韦应物到底有几个儿子呢?马骥表示,从墓志志文可知,韦妻死于776年,韦应物是791年安葬,中间有的时间,可能在此期间韦应物有再婚或纳妾的可能。
新发现的墓志记载,韦应物“历官一十三政,三领大藩。”
韦应 物诗歌“原于曹刘”
马骥指出,给韦应物撰写志文的丘丹也是当时一位诗人,两人私交颇深。丘丹在志文中对韦应物作品的记叙和评价为:“所著诗词、议论、铭颂、记序,凡六百余篇行于当时。”“公诗原于曹刘,参于鲍谢,加以变态,意凌丹霄,忽造佳境,别开户牖。”“曹刘”是指三国时期的曹植和刘桢,二人皆为建安作家中成就最高者。“鲍谢”是指南朝刘宋时期的代表诗人鲍照和谢灵运,二人名列“元嘉三大家”,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
马骥介绍,现在人们所能看到的《全唐诗》共收韦诗568首(含补遗四首),另《全唐文》仅收韦应物撰《冰赋》一篇。丘丹对韦诗的评价更加难能可贵。
妻子墓志里 首现诗人手迹
据介绍,韦夫人元苹的墓志是韦应物亲自撰文并书写的。这不但增加了一篇难得的唐代文献,而且也让后人第一次看到了韦应物的手书。
据墓志志文显示,元苹祖上是南朝十六国时期的鲜卑贵族。元苹16岁时嫁给韦应物,去世时仅36岁。志文记载,她病逝在韦应物的官舍,举行葬礼时是在长安城含光门外太平坊临时租借的房子,这也显示出韦应物当时的家境比较清贫。
这篇志文用大段篇幅来表达对夫人怀念之情,其中一些词句感人至深:“每望昏入门,寒席无主,手泽衣腻,尚识平生,香奁粉囊,犹置故处,器用百物,不忍复视。”由此使人联想到《韦集》卷六中有《伤逝》、《送终》等悼亡诗十几首,感情诚挚感人,某些诗句和志文有相似之处。
志文显示,韦应物去世时,他的儿子韦庆复才15岁。韦庆复此后刻苦攻读入仕,相继做过监察御史里行、河东节度判官等官职,87月病逝于当时的渭南县灵岩寺。韦庆复夫人裴棣也是一位知书达理的才女。
唐代大诗人韦应物及妻,子,儿媳,墓志铭拓片
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撰并书《故夫人河南元氏墓志铭》8月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区少陵原,墓志为青石材质,长44厘米,宽42厘米。志文计27行,满行27字,共计708字,字体楷书。志石左下角受敲击残去一角,全文残损有十余字,其余字口皆完整如初。同时出土的还有丘丹所纂《韦应物墓志铭》,韦应物嗣子韦庆复的《韦府君墓志》及韦庆复之妻的《闻喜县太君玄堂志》。
此次四方墓志的同时出土是一个历史性的重大的发现,具有极强的轰动效应。因为从历史考证的.角度来讲,墓志所记内容可以修正历史上对韦应物的一些错误评述,包括韦应物一生所任官职的情况及其先辈和子女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其生卒年的问题等等,千余年来争议一直很多,史书也没有确切地交代清楚,此志的出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极有价值的信息。而从唐代诗文角度来说,史书记载韦应物诗词所传世者甚多,而散文类则仅《千唐志斋藏石》所录韦应物广德元年所撰《唐东平郡巨野县令李璀墓志》一篇,而且为其他诸本韦集及《全唐文》所不载。则此韦应物撰并书的《故夫人墓志》就有了非常珍贵的意义。从书法角度看,作为一代才子诗人,韦应物在文坛的名望和才华是世所共认的。他的不少诗篇都是后人耳熟能详,出口称颂,如:“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然而作为有唐一代诗豪,韦应物之前却从无书法流传于世。同样作为大诗人李白、杜牧、贺知章等皆有书法留传至今。所以此次韦应物书法碑刻的出土,乃是填补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一项空白,具有重大的意义。
韦应物,京兆万年县杜陵人(今西安市长安区),因曾官苏州刺史,故后人称其“韦苏州”。他作为唐代大历年间著名诗人,前人论其诗作往往与王维、陶渊明、柳宗元等并称,其出身名门望族,这一点史书与其墓志的记载相差不多,现据墓志可以增补历史记载所缺或纠正史误者有如下几点:
一、在《韦应物墓志》中开篇即曰:“君讳应物,字义博,京兆杜陵人也。”前人凡记述韦应物者,只有其名不见其字,故志文所记应物字义博,为首次出现,可补史书之缺。关于籍贯,志文称其远祖时即“家于杜陵”,韦应物在《故夫人墓志》亦中自称:“有唐京兆韦氏”所以韦应物的籍贯是京兆杜陵人这一点毋庸置疑。杜陵唐时属京兆万年县,今天都属于西安市长安区。前人所记大多与墓志所记相符,仅宋姚宽在《书葛蘩校韦苏州集后》云:“刺史洛阳人,姓韦氏,字应物…”。此属错误无疑,且后人也已进行纠正。
二、对于韦应物的生卒年代,这是历朝历代中争议最多的,关于其生年,傅璇琮先生认为宋姚宽所推算其生于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并不能肯定是准确的生年,当在开元二十五年前后。可惜的是韦应物墓志中并没有其生年代的确切记载,只是在其《故夫人墓志》中记载有其妻的生年,即开元庚辰年(公元740)生,并于天宝丙申年(公元756年)嫁与韦应物,大历丙辰年(公元776年)去世。韦应物在其《伤逝》诗中云:念我室中人,逝去亦不回。结发二十载,宾敬如始来。傅璇琮先生通过对诗文创作时间的考证认为“结发二十载,显然不可能”,据志文可知韦应物夫妻结发刚好是二十年,故应是傅先生对时间考证的错误,因此《伤逝》等悼亡诗都应当作于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其妻去世以后,而非其所言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对于韦应物的卒年,史书亦无定论,或曰792年或曰793年,虽然墓志文中亦无记载,但可以据其志文作一推算,《故夫人墓志》中韦应物称其夫人于大历丙辰(公元776年)殁时,有小女年始五岁。在《韦应物志》中邱丹曰其卒时“次女(小女也)未笄,因父之丧同月而逝“,“笄”有两层意思:一指古代女子十五岁成年,而未笄,还不到十五岁,若按十五岁计,则韦应物最晚应该是贞元二年(公元786年)逝去,《韦应物志》志文称“其遇疾终于官舍…贞元七年(公元791年)十一月八日窆于少陵原”,那么韦应物入窆已经是其逝去五年以后的事情了。但《旧唐书﹒德宗纪》载建中三年五月至贞元四年七月苏州刺史分别为杜佑和孙晟,孙望先生《韦应物事迹考述》据此认为韦应物任苏州刺史应为贞元五年,且贞元二年以后韦应物还有很多赠答友人的诗词可考为佐证,故其贞元二年去世的可能性不大。二是后来凡称女子许嫁之年曰“及笄”,则可能十七八岁还未出嫁亦曰未笄,若使如此,其小女未笄而逝应该指还未出嫁而逝,那么按志文所记韦应物去世最晚的时间当在贞元七年(公元791年)春夏之前无疑,亦或是贞元六年(公元790年)。
三、是关于韦应物祖辈所历任官职,《故夫人墓志》称其曾祖父待价为右仆射,而丘丹所纂《韦应物墓志》又称为左仆射,故此应以韦应物所撰为准,《旧唐书》对待价的记载亦有“拜文昌右相”一职。对于其祖父令仪,《新唐书》卷七十四上记其曾任宗正少卿,沈明远称其任司门郎中,近年吕卓民先生《古都西安 长安杜韦家族》称其“官至宗正少卿和梁州都督”。韦应物则在志文中记曰:“银青光禄大夫,梁州都督,袭扶阳公”,可见其祖父的官职还是比较显赫的。至于父韦銮,两唐书中均无记载,仅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称任少监,志文中亦仅记有“宣州司法参军”一职,确如傅璇琮先生在《唐才子传校笺》中所言:“则其家室至其父时,已甚式微”。此志文所记官职都可补史书之缺。对于韦应物自己的官职,傅璇琮先生《唐才子传校笺》称:“在京兆功曹期间,丧妻及撰作悼亡诗”。韦应物在《故夫人墓志》中称自己为“朝请郎前京兆功曹参军”,则此时已不再任职京兆功曹参军,故傅璇琮先生所述有误。
篇7:韦应物《幽居》
韦应物《幽居》
韦应物的《幽居》在思想内容上虽没有多少积极意义,但其中有佳句为世人称道,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幽居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⑴。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⑵。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⑶,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⑷,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⑸,谁谓薄世荣⑹。
【注释】
⑴营:谋求。
⑵遂:称心,如愿。
⑶曙:天刚亮的时候。
⑷偶:相对。
⑸蹇:跛,行动迟缓。劣:一作“拙”。
⑹世荣:世俗的荣华富贵。
【白话译文】
世人贵贱虽然可分为几等,而出门在外都是有所奔营。
我单单没有那些外物牵累,故而可以遂我闲居的心情。
无声的细雨曾在夜间来过,不知不觉中春草已经萌生。
青山一下子就迎来了曙色,小鸟雀儿盘绕着房舍啼鸣。
我有时会和道人邂逅作伴,有时也随着樵夫边唠边行。
我安分守己因为愚笨拙劣,谁又能说是鄙薄尘世尊荣。
【创作背景】
诗人从十五岁到五十四岁,在官场上度过了四十年左右的时光,其中只有两次短暂的闲居。《幽居》这首诗大约就写于他辞官闲居的时候。
【赏析】
韦应物的山水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白居易《与元九书》),形式多用五古。《幽居》就是比较有名的一首。全篇描写了一个悠闲宁静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幽居独处、知足保和的心情。在思想内容上虽没有多少积极意义,但其中有佳句为世人称道,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开头二句是写诗人对世路人情的看法,意思是说世人无论贵贱高低,总要为生活而出门奔走营谋,尽管身分不同,目的不一,而奔走营生都是一样的。这两句,虽平平写来,多少透露出一点感慨,透露出他对人生道路坎坷不平,人人都要为生存而到处奔走的厌倦之情,但诗人并不是要抒发这种感慨,也不是要描写人生道路的艰难,而是用世人“皆有营”作背景,反衬自己此时幽居的清闲,也就是举世辛劳而我独闲了。
所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便是以上二句作反衬而来,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由于对官场现实的不满,他曾经说过:“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君心倘如此,携手相与还”(《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表示了归隐的愿望。如今,他能够辞官归来,实现了无事一身轻的愿望,自然是满怀欣喜。
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韦应物此时的心情是愉快的、安闲的,因而在他笔下所描绘出的景物也自然著上轻松愉快、明丽新鲜的色彩。下边六句是以愉悦的笔调对幽居生活作具体描写。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这四句全用白描手法。“微雨”两句,是人们赞赏的佳句。这里说“微雨”,是对早春细雨的准确描绘;“夜来过”,着一“过”字,便写出了诗人的感受。显然他并没有看到这夜来的春雨,只是从感觉上得来,因而与下句的“不知”关合,写的是感觉和联想。这两句看来描写的'是景而实际是写情,写诗人对夜来细微春雨的喜爱和对春草在微雨滋润下成长的欣慰。这里有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也有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情趣。比之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要更含蓄、蕴藉,更丰富新鲜,饶有生意。“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是上文情景的延伸与烘托。这里不独景色秾鲜,也有诗人幽居的宁静和心情的喜悦。真是有声有色,清新酣畅。
这四句是诗人对自己幽居生活的一个片断的描绘,他只截取了早春清晨一个短暂时刻的山中景物和自己的感受,然后加以轻轻点染,便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图画,同时诗人幽居的喜悦、知足保和的情趣也在这画面中透露出来。
★ 韦应物的诗
★ 韦应物有那些诗
★ 韦应物简介
★ 韦应物诗词风格
★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 韦应物闻雁翻译
【韦应物(合集7篇)】相关文章: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2022-05-06
《寄别李儋》全文翻译2023-12-30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古诗带拼音版2022-05-02
《寄李儋元锡》诗意赏析2022-07-30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闻雁2023-08-08
《夕次盱眙县》赏析2022-10-23
韦应物《滁州西涧》鉴赏2023-10-30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诗注释翻译赏析2024-03-10
东郊原文及赏析2023-12-07
幽居 韦应物2022-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