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讲学稿

时间:2022-08-13 07:43:4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陋室铭》讲学稿(共9篇)由网友“九杧”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陋室铭》讲学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陋室铭》讲学稿

篇1:《陋室铭》讲学稿

《陋室铭》讲学稿

学习目标:

1、古人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

学习重点、难点:

1、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朗读课文,给下面词语注音。

陋 馨 苔 鸿 儒 调 牍 葛 蜀

2、掌握重点词语(解释词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 在: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则: 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 是: 惟: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 入:

谈笑有鸿儒。 鸿: 鸿儒:

无丝竹之乱耳 之: 乱:

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劳:

孔子云:“何陋之有?” 云: 之:

3、查阅资料,解题并了解作者。

①本文作者 (772-842)字梦得, 代著名诗人。其诗与白居易齐名, 号 。

②陋室即简陋的房子,是作者被贬和州时住的房子。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或 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 的。

写作背景资料:《陋室铭》的由来

刘禹锡得罪了权贵庞臣,被贬到和州当通判。按规定,通判应住三间三厦的屋子,但趋炎附势的知府,只给了他一处三间小屋,想给刘禹锡来个下马威。刘禹锡却不计较屋子的大小,还写了一幅对联挂在墙上,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知府知道后,吩咐书丞道: “再给刘禹锡搬个家,房子再缩小一半,看他还有没有劲争辩!”

刘禹锡住在一间半房子里。还是那么心平气和,并即兴又写了两句:

“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府不见刘禹锡前来赔礼道歉,便对书丞说: “派人把门前的`石条抬去送他,羞羞他——顽固得象块石头!” 刘禹锡在这间小屋住了一个月,欣然命笔书写了一篇小屋陋室的赞文,正写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时,恰好书丞送石来到门口。刘禹锡心里一亮: “我写的小屋陋室赞文,正愁没地方刻呢!”于是,他一改过去沉默无言的面孔,笑着说道: “请谢知府大人,刘某如今有了这块条石,也不虚此行啊!”

不久,刘禹锡把写好的文章命题为《陋室铭》,并请石匠刻在石头上,置于屋前。

这事传到京城,忠臣们在皇帝面前奏本:刘禹锡身居陋室,仍不改其高洁,可羡可敬;策知县蓄意作贱贤良,可恶可耻!

后来,皇帝听从忠臣们的话,革了策知县的职,提升刘禹锡为和州刺史。不久,刘禹锡又被召回京城。而这块《陋室铭》碑刻,一直保留在和州,供人们观赏。

课堂研讨一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研讨:

(一)检查预习情况,师生共同评价。(实物投影)

1、解题并了解作者

2、写作背景。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要求:认真听读 思考问题)要求:

(1)铭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押韵,画出韵脚,指出押的是什么韵。

(2)找出本文的对偶句.

(3)朗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

(三)查工具书,看注释;互相讨论,翻译文章。(理解实词、虚词的意思或作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阶)绿,草色入帘(帘)青。

谈笑有鸿 儒,往来无白丁。可以 调 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 之 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四)翻译句子。

特殊句式:(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

(2)“何陋之有?”“何陋”是“有”的宾语,“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现代汉语语序应为:

译文:

(四)诵读课文。

三、作业。

1、理解字词的意思。

2、背诵默写全文。

☆课堂研讨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二、学习研讨。

1、作者住的是“陋室”,可他为何不认为“陋”呢?

2、文章是怎样引出全文的主旨句的?(提示: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

么作用?)

3、作者的“德馨” 从哪些语句表现出来?这几句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德馨”?

5、作者写“诸葛庐”、“子云亭”意在表达什么?

6、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7、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巩固延伸 第三课时

一、导入。

二、你的座右铭是什么?请把它写在下面,与同学交流一下。

三、巩固·延伸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或作用。

(1)斯是陋室( ) ( )

(2)惟吾德馨 ( )( )

(3)谈笑有鸿儒( ) (4)往来无白丁( )

(5)调素琴( ) (6)调素琴( )

(7)无案牍之劳形( )

(8)何陋之有( )( )

(9)无案牍之劳形( ) 10)无丝竹之乱耳( )

2、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

4、揭示全文主旨的一句是什么?

5、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陋室”的?

7、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练一练: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9—12题。 (15分)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分)

篇2:《琵琶行》讲学稿

《琵琶行》讲学稿

学习目标:

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和特殊句式。

2、赏析摹写音乐形象的诗句。

3、品析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情感目标:把握诗人的深沉感情。

学习重点:赏析摹写音乐形象的诗句。

学习难点:通过诵读,把握诗人的深沉感情。

学习课时:3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文体介绍:(用1分钟自读并识记)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2、作者介绍:(用1分钟自读并识记)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 “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现存诗近三千首。

3、创作背景:(用1分钟自读并识记)

《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元和三年(808),白居易任“谏官”(即左拾遗);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行”,“甚伤名教”,贬为江州司马。

4、预习(完成《世纪金榜》P73)

二、学习·研讨

(一)赏析音乐

1、描写音乐的手法

(1)正面描写 A.多种描写手法

描写手法 原文句子 作用
  __________(修辞方面)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把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用画面形象地写出来,给人以无限的联想
  __________(用字方面) “嘈嘈切切”,“幽咽” 能把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表现出来
运用__________来表现音乐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表现了心情的压抑,就可以体会到弦声的低沉。
把__________的音乐化为__________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有了画面感
对比(有声和无声)、动静结合等等

B.重点讲评”比喻” 及其表现音乐的特点

找出比喻音乐的句子,并指明分别描摹了音乐的哪些特征?

比喻句 音乐 比喻句 音乐

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 小弦切切如私语__________

大珠小珠落玉盘__________ 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

幽咽泉流冰下难__________ 银瓶乍破水浆迸__________

铁骑突出刀枪鸣__________ 四弦一声如裂帛__________

(2)侧面描写(音乐的效果)

A“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第一次演奏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再次弹奏时:“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坐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音乐暗示的生活状态

音乐旋律有什么变化?音乐的变化与琵琶女的身世有什么联系?作者有何感受?

旋律 原文 音乐的特点 生活状态 白居易的感受
前 奏 曲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_______________ 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 由琵琶女的'遭遇联想到自己________,心情十分低落  “四弦一声如裂帛”,如裂帛,这是琵琶女的心的碎裂,也是诗人被贬九江之后,他的伟大抱负被撕裂,是愤激的哀号。
欢 乐 曲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沉 思 曲 “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悲 愤 曲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_______________ 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

(二)赏析琵琶女形象

1、学生齐读,请一名学生用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琵琶女的身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塑造了一个怎么样的妇女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课后第二题

(三)赏析环境

1、赏析“枫叶荻花秋瑟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别时茫茫江浸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课后第四题

(四)领悟感情

1、诗人与琵琶女的感情是怎样产生共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最后一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完成课后第一题

(五)总结课文思路。

序言部分:交待写作动机。 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

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

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 第五段:重问琵琶青衫湿。

篇3:讲学稿工作总结

讲学稿工作总结

今天是20XX年5月20日,星期三。18日下午,我跟着我的指导老师一起参加了**市44中讲学稿工作阶段总结暨《数学讲学稿集锦》、《英语讲学稿集锦》发书仪式,会议在办公楼四楼大会议室召开,全体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任课教师参加了会议。

自4月在江苏省东庐中学举办“全国讲学稿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年会”成立以来,44中学是首届会员单位并参加了后期举办的所有讲学稿的研讨交流活动。在学校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在数学、英语两个学科率先推进和使用讲学稿授课模式,秋季起物理、化学也统一使用,并推荐其他学科使用。20XX年5月,作为四十四中校本课程成果出版了《数学讲学稿集锦》、《英语讲学稿集锦》共2册。

会上,校长首先发言,他指出选择讲学稿授课模式是从四十四中的.实际校情考量的,同时这也为我校教师的学习、交流、研讨等提供了载体和更多的机会;对学生来说,通过突出讲学稿教学合一的特性,将知识和能力落实到笔头上。他肯定了目前我校讲学稿工作的成果,希望大家能不断完善提高。

之后,副校长进行了讲学稿工作总结。他指出我校讲学稿工作已经经历了学习借鉴阶段、模仿整合阶段、形成较为成熟阶段这三个时期。希望各位教师继续探索,在课堂改革的道路上坚定的前行。

《讲学稿集锦》数学、英语两册的印制,是44中教师团队实践讲学稿授课模式的结晶,也是我们学习和领略讲学稿的一次有意的探索、尝试和总结。本书的内容是按照年级分开编写的,包括了新授课、章节复习和专题复习等所有类型的讲学稿。对每类讲学稿都有规范的模块组成,为我们提供教学案例。会议最后,按每人次2本发放了《数学讲学稿集锦》、《英语讲学稿集锦》。

本次会议,让我又增长了见识。来到本校,我第一次接触讲学稿,感觉这种教学模式很值得借鉴。这是石市44中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闪光点,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不同种类的讲学稿对学生们的帮助都很大,同学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讲学稿分别对知识进行预习,复习以及总结。所以本校这个举措是很值得赞扬的。

篇4:讲学邀请函

亲爱的XXX先生/女士:

我谨代表XXX学院XXX专业,诚挚邀请您为本专业学生开设关于XXX技术的讲座。讲座人数总计为XXX人。这是一个初步的安排。如果您这周比较忙,我们可将讲座延后至下个周X。

会场:

XXX学院XXX楼第X层XXX室。

日期与时间:

201X-X-X X:X~X:X

我们热切期待您的到来!

XXX(先生/女士)  XXX学院

XXX专业

篇5:《琵琶行》讲学稿教师版

《琵琶行》讲学稿(教师版)

学习目标:

能力目标:

1、 积累文言实词和特殊句式。

2、 赏析摹写音乐形象的诗句。

3、 品析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情感目标:把握诗人的深沉感情。

学习重点:赏析摹写音乐形象的诗句。

学习难点:通过诵读,把握诗人的深沉感情。

学习课时:3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文体介绍:(用1分钟自读并识记)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2、作者介绍:(用1分钟自读并识记)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 “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现存诗近三千首。

3、创作背景:(用1分钟自读并识记)

《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元和三年(808),白居易任“谏官”(即左拾遗);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行”,“甚伤名教”,贬为江州司马。

4、预习(完成《世纪金榜》P73)

二、学习·研讨

(一)赏析音乐

1、描写音乐的手法

(1)正面描写 A.多种描写手法

描写手法 原文句子 作用
比喻(修辞方面)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把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用画面形象地写出来,给人以无限的联想
双声叠韵词(用字方面) “嘈嘈切切”,“幽咽” 能把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表现出来
运用心情来表现音乐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表现了心情的压抑,就可以体会到弦声的低沉。
把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有了画面感
对比(有声和无声)、动静结合等等

B.重点讲评”比喻” 及其表现音乐的特点

找出比喻音乐的句子,并指明分别描摹了音乐的哪些特征?

比喻句 音乐 比喻句 音乐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语幽细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宛转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入微 银瓶乍破水浆迸激越雄壮

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 四弦一声如裂帛戛然而止

(2)侧面描写(音乐的效果)

A“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以主人与客人的表现衬托音乐美妙惊人。

B第一次演奏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人们被音乐打动,心往神驰沉浸在音乐当中,衬托音乐高超迷人。

C再次弹奏时:“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坐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写尽音乐的感人力量。

3、音乐暗示的生活状态

音乐旋律有什么变化?音乐的变化与琵琶女的身世有什么联系?作者有何感受?

旋律 原文 音乐的特点 生活状态 白居易的感受
前 奏 曲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沉抑郁 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 由琵琶女的遭遇联想到自己遭贬,心情十分低落  “四弦一声如裂帛”,如裂帛,这是琵琶女的心的碎裂,也是诗人被贬九江之后,他的伟大抱负被撕裂,是愤激的哀号。
欢 乐 曲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欢快明朗、清脆悦耳;清脆圆润、轻快舒徐.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沉 思 曲 “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 缓慢,“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年长色衰”“老大嫁作商人妇”
悲 愤 曲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刚劲急促、震撼人心.高昂激越 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

(二)赏析琵琶女形象

1、学生齐读,请一名学生用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琵琶女的身世。

明确:“自言”以后二十二句叙述了琵琶女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前半部写早年色艺超群、红极一时的歌妓生涯。“秋月春风等闲度”一句过渡到后半部。后半部写年长色衰后的寂寞处境, “弟走”两句写琵琶女生活道路发生转折的三个原因:弟走从军,阿姨身死,年长色衰。后边写她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以及嫁作商人妇后的孤苦凄凉的寂寞生活。

2、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塑造了一个怎么样的妇女形象?

这一段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年轻貌美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衬独守空房;用昔日欢笑衬后来的辛酸;用夜梦往事衬孤寂伤感的情怀。

作者塑造了琵琶女这样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商人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

3、完成课后第二题

(三)赏析环境

1、赏析“枫叶荻花秋瑟瑟”。

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2、赏析“别时茫茫江浸月”。

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

3、完成课后第四题

(四)领悟感情

1、诗人与琵琶女的感情是怎样产生共鸣的?

点拨:诗人听完琵琶曲,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后,不由自主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看来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有相通之处。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以后的处境有类似的地方。

2、赏析最后一段。

点拨:“我”的诉说,反转来又拨动了琵琶女的心弦,当她又一次弹琵琶的时候,那声音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过来又激动了“我”的感情,以至热泪直流,湿透青衫。

3、分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内涵。

点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洲后的郁闷的心情,隐含当时社会变乱,政治衰落给人们造成的痛苦,意义深刻。“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的情感体验,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鸣。由于诗句简明准确,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4、完成课后第一题

(五)总结课文思路。

序言部分:交待写作动机。 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

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

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 第五段:重问琵琶青衫湿。

篇6:《化石吟》讲学稿

《化石吟》讲学稿

[教学目标]:

理解、积累“奇幻、葱茏、优雅、日转星移、海枯石烂”等词语。

学习快速默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重点)

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象思维,深入理解是个内容。(难点)

[学法指导]:朗读法、讨论法、联想想象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字词积累

奇huan( ) guo( )藏 cong long ( ) zhuo yue ( )

骸( )骨 潜( )行 躯壳( ) 档( )案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化石吟》的主要内容。

3.《化石吟》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理解:

1.《化石吟》中“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 的意思。全文采用 修辞,显得亲切自然。

2.第一、二节是全诗第一层,通过 的形式,作用是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对下文有什么作用?领起下文几段的内容?分别讲述了那些神话?

3.第三至六小节中,表现思路的句子是哪一句?其中“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诗中“你”指代什么?为什么不用“它”?而“皱纹”又指什么?

4.“冰冷的骸骨”回答了什么平凡的真理?

5.第四小节中,“生之灵火”指什么?“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6.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7.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结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三.拓展延伸

1.与下面诗句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朋友,不要说地上是阴影,那是因为你总低着头。

A. 抬起你的头,大步往前走,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B. 挺起你的胸,抬起你的头,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C. 抬起你的头,迎着太阳走,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D.迎着太阳走,誓死不回头,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2.仿照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画线句子构成排比句。

没有书,就像天空失去了阳光,鸟儿失去了翅膀。

书给予我们的是无形的财富——知识和阅历。

在奥斯特罗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我们学会了坚强:在罗观众的《三国演义》里,我们增长了智慧。 。

[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师生共用讲学稿

类型:新授 课题:《看云识天气》 主备人:李爱华 审核:七年级语文组

[教学目标]:理解几类词语,复习巩固比喻的修辞,体味语言的准确生动。(重点)

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增加一些看云识天气的常识。

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重、难点)

[教学方法]:朗读法、观察与联想、图表概括法。

[教学过程]:

一、积累运用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峰峦( ) 一霎间 丝缕 棉絮 月晕 冰雹 预兆 弥漫 lin 波

2. 给多音字注音

晕 称 卷 圈 薄

二、整体感知:

1.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云和天气是什么样的关系?用段中的一句话回答:

2. 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3. 作者从哪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

三、重点理解:

1.第一节第一句中 这个词说出了云的总体形态, 这个词说出了云的总体特征。用波浪线分别划出这两个词照应的内容。

2.第一段的语言很有特点,如“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这样打比方的好处是什么?仿写一句: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

3.第一段最后一句在这段中有什么作用?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招牌”是什么意思?

4.第二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分别和下文哪些内容相照应?“往往”“常常”两个词删去可以吗?为什么?

5.第三小节中,作者把薄云分为 这几种,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卷云丝丝缕缕的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此句表达方式是 ,修辞是 ,说明方法是 。

6.四、五两段写到了几种云?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这两段文字具体诠释了上文中哪句话?

。“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有冰雹或者龙卷风”,这段话中的动词有 ,其作用是,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语言

(生动或平实)。

7.第六段的中心句是 ?哪一个字起过渡作用? 本段在介绍云上的光彩和天气的关系时,说明方法和上文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根据运上的光彩现象,可分作 这四种光,这种说明方法叫 。

8.看云识天气的意义是什么?

9.填写下列表格:

云的形态与天气

云名 位置 形态特点 天气征兆
卷云 最高 丝丝缕缕的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晴朗
       
       
       
       
       
       
       
       

云的光彩与天气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彩 天气征兆
       
       
       
       

四、拓展延伸

1. 仿写

生活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醇香;生活是一本书,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生活是

天上的云,有的像羽毛,轻轻的飘在空中;

2.写出四句含云的诗句:

3。下列说明方法各举一例:

a) 打比方

b) 引用

c) 摹状貌

d) 分类别

篇7:专家讲学邀请函

亲爱的准爸爸、准妈妈及各位新婚夫妇:

你们好!

孕育健康聪明的下一代是为人父母的希望!

而我国是世界上出生缺陷的高发国家之一,出生缺陷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生物、化学因素,特别是孕妇营养状况紧密相关。在孕早期由于没有采取预防措施,很容易受到微生物、药物、放射线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没有进行孕前检查和生活调理,使胎儿致畸率大大提高。为此,每年的9月份为全国预防出生缺陷宣传月,现特邀##市妇保院知名专家张甦主任医师

为大家带来一场##减少出生缺陷为主题的

大型专题讲座。

讲座专家:张甦 主任医师

讲座时间:20xx年9月15日(周六)上午9:00. 8:30分开始报到

讲座地点:湖州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六楼会议室

参加对象:1、新婚夫妇2、孕妇及家属(建卡的孕妇请携带孕卡参加)

篇8:专家讲学邀请函

邀请专家讲学邀请函

尊敬的 教授:

随着我国对xx学科建设的日益重视,xx健康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促进xx-x专业医学人才队伍培养,规范xx临床技术教育,由 主办, 医院承办的“xx-xx医学研讨会”将于xx年xx月xx日至xx日在 (城市)举行。

我们诚挚的邀请在xx学科领域拥有崇高地位的专家进行大会专题讲座,对 (例: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诊治的最新进展、指南及变迁进行授课,促进xx省xx医学学术交流,推动xx省xx专业的发展。

具体时间:xx年xx月xx日至xx日

会议地点:(城市)

会议主题:

您的讲题:

市)欢迎您!

联系人: 电话:

email:

xx-xx诊治研讨会组委会

20xx年5月29日

篇9:孔夫子讲学歇后语

之乎者也

之乎者也的词语解析

[释义] 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四个助词。原指浅近的字眼或文章;现多指用文言字眼作文说话;也借指文言文。

[语出] 《敦煌零拾·叹五更》:“之乎者也都不识;如今嗟叹始悲吟。”

[近义] 焉哉乎也 咬文嚼字

[用法] 多用作贬义;有时带有讽刺意味。一般作主语、谓语。

[结构] 联合式。

之乎者也造句

1, 可是对一个车轮师父而言,这些之乎者也的文言文是太深而难懂的。

2, 不要满口之乎者也,一股书呆子气。

3, 如果你平时说话,不是文绉绉的,写作的时候,也不要之乎者也。

4, 他说话满口之乎者也,常常让人不知所云。

5, 我们不是圣人,更不是满口之乎者也的穷酸秀才。

6,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7, 虽然他的文化低得不能再低,但他的屋子里却全是些之乎者也的到现在我也读不太懂的黄皮书。

8, 一会太医到了,给澜惠把了脉后之乎者也的一顿说。

9,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10, 老李读过几年子曰诗云,说起话来“之乎者也”,咬文嚼字的。

11, 我希望有那么一天,不用再背大段大段的“之乎者也”和写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

12,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13, 之乎者也懒把红尘望,纵身无蟒顶无纱,无有那一路杏花马蹄忙,也敢比无冕状元郎。郭德纲

14, 恩,那些老夫子只会之乎者也,敬鬼神而远之。

15, 读《之乎者也》,我们知,强作古人(古文)之滑稽,不会赞成今人搞文言文编纂清史这种贻笑后人的荒.唐事。

16, 一些学生表示,古典名著看起来太累了,那些之乎者也的古文,与现代生活相去甚远,不太能读得懂;至于读外国名著,更没有想读的冲动。

17, 直看得王不才眼花缭乱,手舞足蹈,之乎者也滔滔不绝的乱说一气,听得黄衫和线娘各自掩口葫芦而笑。

18, 呱呱落地起我成了您的生活动力,牙牙学语时我成了您的生活调味剂,之乎者也时我成了您的生活压力机,谈婚论嫁时我成了您最深的惦记,感恩节马上来临,短信送去感恩之心;爸妈为我们辛劳半生,感恩之情伴祝福信息永存心中。

19, 因为孔乙己以前读过一段时间的书,还写得一手好字,自认为自己很有学识,所以说话总是之乎者也。

20, 她是埃克塞特大学英语和意大利语专业的本科生,在满是之乎者也的课堂上她本是个受钟爱的学生。

21, 1920年,北洋政府颁布第一个废除文言文、采用国语的法令,从此,言文一致、国语统一。与此相对的是,“之乎者也”远离教科书、远离口头语,取而代之的是“滴、咯、啥、哈、呀、耶”……

22, 物理老师教会我杠杆原理,英语老师让我认识ABCD,数学老师教会我加减乘除,语文老师让我学会之乎者也。九月十日教师节,我要真诚的说一声谢谢您。

23, 后来考大学,他也觉得当时的大学中文系尽是穿长袍、走路斯文、开口“之乎者也”的“老夫子”,于是干脆报考了四川大学农化系。

24, 独坐屋中,正为鼠耗可恼,突然出现一猫,疾趋如风,除去了老鼠——不亦快哉!上街见两个酸秀才争吵,又满口“之乎者也”。

《短文:陋室铭、爱莲说》 3

《爱莲说》教学设计(语文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初中文言文《陋室铭》讲课稿

陋室铭读后感初二

初中读书笔记陋室铭

《陋室铭》阅读考题

文言文写作范文500字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试题

寝室文化设计大赛策划书

高中语文说课稿精选《我的空中楼阁》

《陋室铭》讲学稿
《《陋室铭》讲学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陋室铭》讲学稿(共9篇)】相关文章:

陋室铭朗诵2022-08-16

陋室铭优质课教案2023-03-02

《我的空中楼阁》教法指要(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3-01-13

教学设计大赛2022-07-24

学案导学实施方案2024-03-27

八年级上册《枣核》教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3-02-09

阳光春日寝室文化设计大赛的策划书2022-07-05

爱莲说说明文2022-06-09

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陋室铭》教学设计2024-01-18

第七届寝室文化节策划书2023-07-1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