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府君介绍及历史传说

时间:2022-04-30 01:31:5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池面的奇酷比”为你分享19篇“崔府君介绍及历史传说”,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崔府君介绍及历史传说

篇1:崔府君介绍及历史传说

一、首席判官崔府君基本介绍

崔府君,姓崔名珏,字子玉,唐乐平(今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人。其父崔让,乐善好施,年近五十,膝下无子,遂与其妻同往北岳祠祷祝求子。

二、首席判官崔府君概述

崔府君是道教神仙之一,本名崔子玉,唐代鼓城县(故治今河北省晋州市老城区)人。传说他的父亲年纪很大了都没有儿子,就到南岳衡山去求神。一天晚上,来了几个年轻人,他们抬着一个箱子说,这是上天赐给你们的。他父亲打开一看,有两块玉在里面。不久他妻子就生下了儿子,起名叫子玉。

崔子玉从小非常聪明,后来做了县官。他能预知各种事,判断准确,所以把地方治理得很好,老百姓都很感激他。

有一次,他下令不许在节日打猎,但是有一个人违反命令,被他抓住了。他对那人说,你是愿意在人间还是在地狱里接受处罚。那个人觉得很可笑,就说愿意在地狱里受罚。晚上来了两个幽灵,把那个人带到地狱,在那里,他看到崔子玉正在办公,随后就对他用刑,使他痛苦不已。

还传说,有一天崔子玉正在和别人下棋,忽然来了几位神仙,他们带着最高神的命令,任命他为某一地方的土地神,然后他就告别家人升天了。

三、首席判官崔府君历史传说

府君姓崔,讳珏,字子玉。祁州鼓城县附郭村人。父讳公让,母刘太君,家殷富好施与。每夜焚香礼斗,得窖金悉赈饥民。时旱蝗千里,全活无算。年五旬尚无子,祷于泰山,公与太君梦神赐玉,由是怀孕。隋开皇五年六月六日子时府君降生。异香满室,人皆奇之,因梦神赐玉而孕,以是命名。幼颖异性至孝,七岁入学,日记千言。年十六娶卢氏,端庄贤淑。仁寿元年举孝廉,三年拜太子府傅监,因太子失德引疾归。唐太宗贞观元年,征复旧职,兼兵部员外郎。十五年宰相房杜交荐,授长子令。十六年迁滏阳令。十八年迁卫令。十九年擢蒲州刺史兼河北二十四州采访使。二十二年十月初十日卒于官,遗命葬滏阳。男敬嗣、磁人郭宪扶柩抵磁,葬和村鼓山之侧。敬嗣官房州刺史,敬嗣生悦,官洛州司户参军。悦生光迪,官太子赞善,光迪生杭,官扬州司马,杭生元亮,官虢州刺史。元亮生易言,官昭义节度使判官。易言生贻孙,官吏部侍郎。府君后裔蕃衍簪缨勿潜,迄今方兴未艾,不能殚载。

崔府君,姓崔名珏字子玉,唐鼓城县人。其父崔让,乐善好施,年近五十,膝下无子,遂与其妻同往北岳祠祷祝求子。是夜,夫妻两人梦见一童子擎一盒,内盛美玉两枚让其吞食。以此,崔夫人十月怀胎,于隋大业三年(607)六月六日生下一子,遂取名珏。崔珏幼时即神采秀美,聪敏好学。

唐贞观七年(633),崔珏入仕,授长子县令。据传他“昼理阳事”、“夜断阴府”(《列仙全传》),死后被上帝封为磁州土地神,并建祠祀之。安史之乱后,因其曾显灵于玄宗,被封为灵圣护国侯。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加封为护国显应公,元符二年(1099)改封为护国显应王。金兵南下,崔珏显圣挡驾,泥马渡康王。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改封为“真君”。随着崔珏封号的升级,崔府君庙由磁州兴建至全国各地。

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崔府君者,乃祁州鼓城人也,即今河北晋州。[1]

王仲安《重修崔府君庙记》:“夫府君神者,本祁州鼓城人也,姓崔名珏,字子玉。

揭傒斯《重修崔府君庙记》:“按府君者,祁州鼓城人。父母祷于北岳,而生府君。唐贞观,举孝廉,仕磁州滏阳令,昼理阳、夜理阴。一日,与杨叟奕罢,见黄衣执符言曰:上帝命以玉珪玉带冠衣,召赴五岳,卫兵百余人。拜毕,奏箫韶之乐,又取白马至。府君命二子取纸笔,曰:吾将去矣。遂书白字以逝,世传以为白字碑。安禄山叛,上梦府君见曰:驾弗别往,禄山必灭矣。驾还阙,立庙,封显圣护国嘉应侯。武宗朝,天下大水,祷之即止,封护国感应公。真宗时封护国真济(西齐)王。[2]

木易《白族本主崔君考》录作于景泰三年的《崔君景帝庙碑序》:“崔公乃[祁]州[鼓]城人

修川小志卷下 庙记 寺观附崔府君庙在广福桥南,新桥巷秦嘉系,海宁志云,崔府君,祁州鼓城人

《保德州志》新修护国显王庙记 (见学正)薛澍

崔氏,讳某,世为祁州鼓城人。唐贞观中举孝廉,第为长子令。秉心公直,政立化行,摘奸 发伏,民不忍欺。改任淦阳庶事,综理民无冤仰,除猛虎害,屏巨蛇妖,为当代正臣。去久而见思,邑人为之立祠,开元间,陈书请谥,始封“显圣护国嘉应候”。自时厥后,历代崇奉,有加无已。故所至之处,肖其像而祀焉。保德之东,有神行祠,金皇统九年,郡人张顺元创建也。正隆初,孔目张愈置公祠于殿庭之西,东向。罹壬辰云扰,虽脱于兵烬之余,岁月绵远,风雨侵剥,土木摧腐,上漏下垫,昔之仅存者,倾覆俱尽。皇元大德甲辰春,郡民李廷显等,顾其百十年庙貌,一旦咸为瓦砾场。慨然有修复志,乃先捐已资,诱化郡中之贤者,相与?力僦工,市财易甓,构以正殿,缭以周垣,阶砌以石,门有扁榜绘塑神像,金碧鲜明,顾瞻内外,百废俱兴,实足以竭虔而妥灵。凡经营制度,廷显之功也。落成之日,一二同志,俾予记其兴修之始末,辞不获已,因纪其实云。(以上庙社)[3]

(修订)清代乾隆版《宁武府志》

护国显应王庙神姓崔氏,祁州鼓城人。唐贞观中,举孝廉,为长子令。开元间,封显圣护国嘉应侯。历化加封。庙在州市东。金皇统九年,郡人张顺元建。元大德甲辰,李廷显重修。有碑记。久废。

崔判官的具体情况,《西游记》第十回、第十一回,有详细的记叙。话说唐太宗忽然患了重病,一病不起。在弥留之际,老臣魏征出现了。他手扯龙衣,奏道:“陛下宽心,臣有一事,管保陛下长生。”太宗道:“病势已入膏肓,命将危矣,如何保得?”征云:“臣有书一封,进与陛下,捎去到冥司,付丰都判官崔钰。”太宗道:“崔钰是谁?”(魏)征云:“崔钰乃是太上先皇帝驾前之臣,先受兹州令,後升礼部侍郎。臣同乡在日与臣八拜为交,相知甚厚。他如今已死,现阴司做掌生死文簿的丰都判官,梦中常与臣相会。此去若将此书付与他,他念微臣薄分,必然放陛下回来。管教魂魄还阳世,定取龙颜转帝都。

篇2:崔府君庙

崔府君庙位于山西省陵川县城西15公里的礼义镇东北山岗上,是为祀奉长子、滏阳县令崔珏而修建的,是中国现存仅有的汉唐高台式建筑,历史价值较高。

目录简介概况布局建筑格局收缩展开简介

崔府君庙又名显应王庙。在山西陵川县城西15公里礼义镇。据《长治县志》载,府君姓崔,名珏,字元靖,乐平(今昔阳)人,唐贞观进土,为长子县令,有功德于潞地,因而建庙祀之。庙始建于唐,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重建,明洪武二年(1369年)及清末均有修葺。规模壮观,山门前平台凸起,两侧石阶对峙,左右配以廊庑。山门高居正中,门侧又各建掖门一道,门楼秀丽,雕刻精巧,与一般佛寺外观截然不同。山门最古,为金时原构,五开间,两层,下层砖砌高台,中柱上装青石门框及板门,门框上线刻花纹,图案秀美。上层施平座及勾栏,粱架现整简洁,结构已具元代爬梁的雏形。屋顶琉璃为明代补制,鲜丽劲秀。这种高台以上的门庑或殿宇,见宇敦煌壁画,实物中少有。

概况

崔府君,姓崔名珏,字子玉,唐乐平人。其父崔让,乐善好施,年近五十,膝下无子,遂与其妻同往北岳祠祷祝求子。是夜,夫妻两人梦见一童子擎一盒,内盛美玉两枚让其吞食。以此,崔夫人十月怀胎,于隋大业三年(607)六月六日生下一子,遂取名珏。崔珏幼时即神采秀美,聪敏好学。 唐贞观七年(633),崔珏入仕,授长子县令。据传他“昼理阳事”、“夜断阴府”(《列仙全传》),死后被上帝封为磁州土地神,并建祠祀之。安史之乱后,因其曾显灵于玄宗,被封为灵圣护国侯。宋仁宗景�v二年(1035),加封为护国显应公,元符二年(1099)改封为护国显应王。金兵南下,崔珏显圣挡驾,泥马渡康王。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改封为“真君”。随着崔珏封号的升级,崔府君庙由磁州兴建至各地。礼义镇的崔府君庙即是其一。 此庙始建于唐, 金大定二十四年(1148)重修。全庙共分两进院。山门前数十尺左右石阶对峙,平台后为山门,面宽三间,重檐歇山顶,山门两侧各跨单檐歇山顶小旁门一座。一进院为单檐悬山顶戏楼五间。二进院为拜殿、正殿。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八架椽,单檐歇山顶。正殿两侧各有配殿三间,配殿两侧为禅院。全庙共有殿宇50余间,全系砖木结构。山门为重檐歇山顶,屋坡彩色铜瓦铺制,屋顶有彩色图案,另有彩色龙吻对峙,彩色琉璃剪边。形制别具一格,十分壮美。 06月25日,崔府君庙作为金至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布局

崔府君庙位于山西省陵川县城西20公里处的礼义镇北街村中。又名显应王庙,据庙内民国年间《重修府君庙碑》及《长治县志》载,府君姓崔,名珏,字元靖,唐贞观进士,为长子县令,有功德于潞地,故建庙祀之。寺庙创建于唐,金大定二十四年(1148年)重修,明洪武二年(1369年)及清末民国初均有修葺。 现存建筑山门为金代遗构,余皆明、清建筑。 庙坐北朝南,南北长81米,东西宽41米,占地面积33456平方米。庙为两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戏台、拜亭、府君殿,东西两侧为掖门、配殿、垛殿。 府君殿面阔五间,进深八椽,单檐悬山顶。殿前有卷棚式拜亭一座。檐下斗�砦宀人�下昂,梁架结构为七架梁对前双步梁,通檐用三柱,为清代所建。 山门规模较大,分上下两层,平面形制为长方形,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椽,重檐歇山顶。前檐斗�砦迤套鳎�出双跳,后檐四铺作单抄无补间铺作。二层支出平座勾栏,上层檐下斗�砦�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昂为批竹形真昂,后尾交接六椽�笊希�补间为隐刻斗�怼A杭芙峁刮�六椽�笸ù锴昂箝埽�通檐用两柱。明间有宋代青石门框,两侧各有掖门一道。整个建筑结构做法简洁、设计大胆、交接稳固。山门高居庙宇正中,且筑于高台之上,平台突起,两侧石阶对称而上,形制独特,实属罕见。 20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格局

1.庙的占地面积大约50亩左右。 2.大门外正前方有一影壁墙,影壁墙东西长约八米高约4米厚1米五,上边是瓦房脊子状的,影壁墙的两边是通往大门的通道。 3.大门前的最外两边是八字墙,八字墙的里边东西两边各有一上马石,靠近大门口两边各有一石狮子,中间就是台阶了,大门楼子差不多就像古楼上边。 4.进了大门就是戏台子的`后背,从两边过去有两条砖满的路直到没梁殿两边的两个圆圈门,戏台子坐南朝北。5.北边就是没梁殿了,没梁殿的建筑非常漂亮,没梁殿的前边是一平台高约60厘米左右,往南有台阶。没梁殿里边顶上都是凛条互相担着往上逐渐缩小 ,中间向下垂着一个大圆球型的,过节时可以挂一个大宫灯。墙的上边周围彩画着姜子牙,地行孙,东西两边有两个门,南北是两个大门但没有门框。 6.往北中间是营路,比两边地高60厘米左右。往前是石拱桥桥两边有汉白玉栏杆,过桥后再往前就是大殿前的第一层平台,前边有左,中,右三个台阶,台阶的两边有汉白玉栏杆,上去后就是大殿前的大平台,平台面积很大周围有汉白玉栏杆。 7.平台上的东边有一钟楼,西边有一鼓楼。中间往前就进拜殿了。(现在大殿现在还有就是神像塑的和以前不一样了)府君爷的背后有一间是府君奶奶的神像。再往后就是一个两层楼,楼后还有3,4亩地是庙上的菜园子。大殿的东边是道院是道士住的地方,40年代时有道士100多人,道士还分文,武道士。 以上描述的只是中轴线上的建筑,大门两边还各有角门角门楼子都是瓦房脊子状的。在戏台子和没梁殿中间的两边各有龟台,龟背上有石碑,整个庙院里的松,柏树光一搂粗的就有200来棵。

篇3:吴刚介绍及历史传说

一、吴刚基本介绍

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道有过,谪令伐树”。传说中的故事讲的是月中吴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然而不幸却犯了天条,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打发到寂寞的月宫,令他在广寒宫前伐桂树,只有砍倒桂树才能免罪。可是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伤就马上愈合了,所以他也只好不断地砍下去。

二、吴刚历史传说

南天门的吴刚和月亮里的嫦娥很要好,因他经常与嫦娥相会,而疏于职守。玉皇大帝知道后,一气之下,就罚吴刚到月亮里去砍一棵叫月亮树的大树,如果吴刚不砍光这棵月亮树,便不能重返南天门,亦不能与嫦娥相会。

吴刚砍啊,砍啊,从冬天砍到夏天,足足砍了半年,眼看快要将树砍光,玉帝却派乌鸦来到月亮树旁,“唰”的一声,把吴刚挂在树上的上衣叼去了。吴刚马上放下斧头,去追乌鸦。衣服追回后,吴刚回到树旁一看,只见被砍下的所有枝叶又生到树上去了。从此,每当吴刚快要砍光大树的时候,乌鸦就站在树上哇哇大叫,吴刚只要停下斧头,望它一眼,大树便会重新长出枝叶。

这样,年复一年,吴刚总是砍不光这棵月亮树。而只有在每年八月十六那天,才有一片树叶从月亮上掉落地面上。要是谁拾获这片月亮树的叶子,谁就能得到用不完的金银珠宝

三、吴刚传说起源

嫦娥奔月的神话起源很早,而吴刚月宫伐桂的故事则大约起源于唐代,到唐末才颇为流行,并首次出现在了唐人的诗歌和笔记中。

古代奇书 《淮南子》曰:“月中有桂树”,说明月宫桂树的想象早已有之,而吴刚伐桂的神话,最早记载的文献则迟到唐代,《酉阳杂俎》说:“旧传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道有过,谪令伐树。”唐代诗人李商隐诗:“莫羡仙家有上真,仙家暂谪亦千春。月中桂树高多少,试问西河斫树人。”也记述了同样的故事。

宋代文献 《艺苑雌黄》沿用唐代的记载并对其进一步解释:“故宋子京《嘲月诗》云:‘吴生斫钝西河斧,无奈婆娑又满轮。’《缃素杂记》尝论吴生斫桂事,引李贺 《箜篌引》云:‘吴质不眠倚桂树’,李贺谓之吴质,段成式谓之吴刚,未详其义。窃意《箜篌引》所谓吴质非吴刚也,恐别是一事。”显然吴刚又叫吴质还被称为吴生,作者的质疑是多余的。

唐宋文献都说吴刚是西河人(今山西汾阳一带),那么为什么西河道士吴刚被罚砍桂树呢?这可能与西河民俗有关。《水经注》转录了三国时期王肃的《丧服要记》中的一段话:“桂树者,起于介子推。子推,晋之人也。文公有内难,出国之狄,子推随其行,割肉以续军粮。后文公复国,忽忘子推。子推奉唱而歌,文公始悟,当受爵禄。子推奔介山,抱木而烧死。国人葬之,恐其神魂霄于地,故作桂树焉。”看来在西河郡一带,民俗盛传桂树可以保护灵魂,所以,自然就需要有樵夫提供桂树。西河地区向阳的地方古代是有桂树的,而毕竟不多,所以伐桂可能成为一种职业。隋唐时期的西河道士吴质,大概说话随便漏了天机,被师傅说成是到月亮上砍桂树的段子,也许是对吴质的嘲讽,唐末诗人有:“吴质谩言愁得病,当时犹不凭阑干”的诗句可以说明。吴质呢却因此得福,被后来人称为吴刚,奉为月宫仙人,虽然有些寂寞,但毕尽实现了成仙的理想。

吴刚斫桂的用意是什么呢?陆游的诗句:“除却君山湘水平,斫却桂树月更明。”可能道出了个中原委,既然古人认为月亮中的阴影是桂树,到了唐人就演绎出唐明皇奔月和吴刚宫前伐桂可以让明月更亮的神话了。有诗句是这样说的吴刚捧出桂花酒,敢情吴刚也知道古汾州的酿酒工艺?

《山海经》中记载一个叫吴权的人,有人将他与吴刚联系在一块。请看原文:“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故事讲,伯陵与吴权妻子的女儿缘妇(有人解释为与吴权妻子阿女缘妇)一起生活,并且生了三个孩子,他们是钟乐的发明者。显然吴权与吴刚是毫不相干的。

篇4:李靖介绍及历史传说

一、 李靖基本介绍

李靖,又称李天王,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民俗神仙,也被国家祀典祭祀,儒释道尊奉,封号高上神霄托塔天王 、灵感天王 、毗沙门下李天王 、毗沙门天尊 、本土北方天王。其形象雅逸,持戟剑、托宝塔 。原本是财神,在藏传仍是财宝天王。在唐宋国家祀典里,被军方祭祀为护军神、战神 。也是护国神、行旅神、丝绸之路的神、城隍神。出现于《西游记》《南游记》《封神演义》等诸多古典文学与民间传说里。乃殷夫人之夫,是甘露太子金吒、惠岸尊者木吒(木叉)、中坛元帅哪吒、李贞英之父,地涌夫人(金鼻白老鼠精)的义父。 在《西游记》之中,领命讨伐孙悟空时被加封为“降魔大元帅”。手下神将为巨灵神、鱼肚将、药叉将、十万天兵等。之后还曾相助唐僧师徒大战过独角兕大王(太上老君的青牛坐骑),领兵捉拿牛魔王、地涌夫人等妖怪。在《封神演义》之中,是凡间陈塘关的镇关总兵,本是商朝纣王的四大关总兵之一,家住陈塘关李府,后反商伐纣,参与殷周大战,原为西昆仑度厄真人的弟子,后另拜燃灯道人为师,是阐教的老三代弟子。 修道成圣后,晋升仙班成为灵山护法神。府邸是天庭的云楼宫(出自《西游记》)和昆沙宫(出自《南游记》)。因其左手托有玲珑宝塔,故被称为“托塔天王”,为天庭三军总帅,与身边的幼子哪吒同为玉皇大帝座下的护驾大神、上阵父子兵。原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同名的唐朝名将李靖 ,和东方及西域崇拜的军神“毗沙门天王”。

二、 李靖概述

李靖是天宫中的卫戍司令,所生三子一女及一义女,《西游记》认为长子金吒为灵山前部护法,二子木吒是南海观世音菩萨的首徒,三子哪吒在自己的帐下效力。早年因与三子哪吒反目,如来佛祖(封神一书中改成了燃灯道人)赐他一座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化解了父子前仇,所以称为托塔李天王,《封神演义》一书中提到,李靖肉身成圣后成为灵山护法神,并称为托塔天王。托塔天王李靖的原型有两个,其中一个是南亚、西域、中国神话中崇拜的护法军神“毗沙门天王”,另外一个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同名的唐朝名将结合演变而成的神话人物,传入中国之后受到中国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影响而表现出了显著的中国文化特征:身穿铠甲,头戴金翅乌宝冠,左手托塔,右手持三叉戟。塔是佛教的象征,一般的寺院都有塔,是佛门安置经文、佛物和舍利子(得道高僧圆寂后火化的遗留物)的地方。唐僧经常训诫悟空说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浮屠”就是指塔。

三、 李靖历史传说

两次平息孙悟空造反,都是任命他为降魔大元帅,手下的巨灵神、鱼肚将、哪吒三太子等十万神将天兵,均是天王所统率的精兵良将,在取经途中帮了唐僧四人渡过不少劫难。李靖还有一个义女地涌夫人乃是金鼻白毛鼠精,地涌夫人因在灵山偷食了如来佛祖的香花宝烛,修成人形,被李靖父子捉拿,当时饶了她性命,积此恩念,拜李靖为父,拜哪吒为兄,在下方供设牌位,侍奉香火。

地涌夫人被放走后来到人间,在陷空山无底洞住下深层的妖巢,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时路过此地,其假扮成一名受难的弱女子,自缚捆绑在树上骗引唐僧师徒来搭救,孙悟空虽然识破了妖精的诡计,但唐僧不听劝阻依旧坚持救下她,并一同带去取经,后因唐僧中风不得不借宿于一座镇海禅林寺。老鼠精喜食人类,在这期间色诱勾引寺院内的僧人,接连吃了六个和尚。孙悟空想要除掉老鼠精,用计使其现出原形,二人打斗多时,却被老鼠精用“遗鞋计”的手段逃脱,并抓走了唐僧。孙悟空师兄弟三人寻到陷空山无底洞,老鼠精被唐僧哄骗吃下了孙悟空变成的桃子,孙悟空钻入其腹内,逼她放走唐僧。老鼠精依从着放了唐僧,却在孙悟空从其腹中出来后再次使出“遗鞋计”,趁机又将唐僧连人带马摄去,使得孙悟空几经周折也未救出唐僧。最后孙悟空发现了老鼠精所供奉的李天王和哪吒的神仙牌位,于是上天庭找到玉帝理论,玉帝知道孙悟空难缠,便派遣太白金星与其一同前往李天王府邸,李天王大怒。后因三太子哪吒的提醒,方知确有此事,便协助孙悟空一同下界,收服老鼠精,带回天庭接受惩罚,才救出了唐僧。 从前,哪吒年幼闹水晶宫时而屠龙抽筋,李天王生怕连累,意图杀子,哪吒三太子悲愤自尽而亡,灵魂来到西方告佛,被佛祖用荷藕做身还魂复活,后要杀天王报仇,李天王不敌,无奈下也告求佛祖,授他一座玲珑黄金塔,将哪吒唤住,用熊熊佛光所摄,让哪吒三太子以佛为父,化解的冤仇。

篇5:赵元帅介绍及历史传说

一、 赵元帅基本介绍

赵元帅,就是武财神赵公明,因道教神话中封正一玄坛元帅,故又名赵玄坛。其名始见于晋干宝《搜神记》及梁陶弘景《真诰》,本为五方神,后传说他能保病禳灾,主持公道,买卖得利,乃成为财神。

二、赵元帅概述

武财神的由来和职能:日春神青帝和月财神赵公明合称为“春福”,日月二神过年时常贴在门上!当今道教宫观中的财神神像,多为黑面浓须,骑黑虎,一手执银鞭,一手持元宝,全副戎装。该财神像当为武财神,即赵公元帅像。赵公元帅,即赵公明、赵玄坛。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书的《搜神记》和《真诰》等,都有赵公明的神迹,但只是司土下冢中事,或是瘟神。元明之间,赵公明的神迹才有完整的记载称,赵公元帅姓赵名朗、玄朗,字公明,终南山下周至赵代村人。原是日精之一。古时天有十日,九日被后羿射下以后,变化为九鸟,墬落于青城山,变成九鬼王。八鬼行病害人,但是赵玄朗却独化为人,避隐蜀中,精修至道。张陵在青城山炼丹时,收赵玄朗护卫丹室。天师丹成,分丹饵之,遂能变化无方。赵玄朗食丹以后,其形酷似天师。天师遂命其永镇玄坛,故号玄坛元帅。《三教搜神大全》称其能“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疟,保病禳灾”,“至如讼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获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有姜子牙封神一节,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率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等,统管人世间一切金银财宝!

三、 赵元帅历史传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书的《搜神记》和《真诰》等,都有赵公明的神迹,但只是司土下冢中事,或是瘟神。元明之间,赵公明的神迹才有完整的记载称,赵公元帅姓赵名朗、玄朗,字公明,终南山人。原是日精之一。古时天有九日,九日被后羿射下以後,变化为九鸟,墬落於青城山,变成九鬼王。八鬼行病害人,但是赵玄朗却独化为人,避隐蜀中,精修至道。张陵在青城山炼丹时,收赵玄朗护卫丹室。天师丹成,分丹饵之,遂能变化无方。赵玄朗食丹以後,其形酷似天师。天师遂命其永镇玄坛,故号玄坛元帅。《三教搜神大全》称其能“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疟,保病禳灾”,“至如讼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获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有姜子牙封神一节,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乙龙虎玄坛真君,率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等,统管人世间一切金银财宝。除了赵公元帅以外,民间亦有以关帝和明代无锡御城战死的何五路为武财神的。

除赵公明外另一位武财神是关公。关公崇拜曾十分盛行,其庙宇遍布各地。关公几乎是无所不管的大神,司财只是其神职之一。关公是威风凛凛的一员武将,战死疆场,一生与财富并无关系,将他奉为财神,完全是因为国人对他极其崇拜,以他为全能大神的缘故。国人崇拜关公,最主要的原因是推崇他的忠义,也就是当代我们提倡的“诚信”,以忠义诚信之人为财神,也是在警示世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否则,武财神关公手中那把青龙偃月刀是不会留情的。

篇6:木吒介绍及历史传说

一、 木吒基本介绍

木吒(木叉)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曾出现在《西游记》、《封神演义》、《三教搜神大全》、《西游记杂剧》等多部文学作品中。

传说木吒为托塔天王李靖(原为陈塘关总兵修道成仙)的次子,长兄金吒,三弟哪吒。

二、 木吒概述

木吒,其原型是观音的弟子之一木叉,兵器为吴钩双剑和浑铁棍。木吒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人物,传说木叉是陈塘关总兵托塔天王李靖的二子,兄为金咤(金吒),弟为哪咤(哪吒),在《封神演义》中,木吒拜昆仑阐教十二金仙中普贤真人为师,后来肉体成仙。在《西游记》中又称木叉的法号为惠岸行者,是观世音弟子,行善的童子。曾与师傅一体化身为游僧寻找取经人,曾奉师命收服沙僧。后来孙悟空败给红孩儿(善财童子)、唐僧被掳时,木叉向其父李靖借用三十六把天罡刀协助观音菩萨收服红孩儿,令其成为观音座下童子。

三、木吒历史传说

疫痢瘟(“病”将“丙”换成“皇”)几遍灾,子牙端是有奇才;匡扶社稷开基域,保让黔黎脱祸胎。劫运往来鬼神哭,兵戈时至士民哀:何年得遇清平日,祥霭氤氲万岁台。

话说周信提剑来至城下请战,报入相府:“有一道人请战。”子牙闻说连日未曾会战,今日忽来一道人,毕竟又是异人,便问:“谁去走一遭?”旁有金吒欠身而言曰:“弟子愿往。”子牙许之。金吒出城,见此道人,生的十分凶恶。怎见得?有诗为证:“疑似朱砂脸带绿,獠牙上下金睛目;道袍青色势狰狞,足下麻鞋云雾簇。手提宝剑电光生,胸藏妙诀神鬼哭;行瘟使者降西岐,正是东方甲乙木。”

话说金吒问曰:“道者何人?”周信答曰:“吾乃九龙岛气士也,姓周名信。闻尔等仗昆仑之术,灭吾截教,情殊可恨,今日下山,定然与你等见一高下,以定雌雄。”绰步执剑来取。金吒剑急架相还,未及数合,周信抽身便走,金吒随后相赶。周信揭开袍服,取出一磬,转身对金吒连叁四下,金吒把头摇了两摇,即时面如金纸,走回相府,声唤只叫:“头疼杀我!”子牙问其详细。金吒把赶周信事说了一遍,子牙不语,金吒在相府昼夜叫苦。次日又报进相府:“又有一道人请战。”子牙问左右:“谁去见阵走一遭?”旁有木吒曰:

“弟子愿往。”木吒出城,见一道人,挽双抓髻,穿淡黄服,面如满月,叁绺长髯。怎见得?有诗为证:“面加满月眼如珠,淡黄袍服绣花禽;丝绦上下飘瑞彩,腹内玄机海样深。五行道术般般曾,洒豆成兵件件精;兑地行瘟号使者,正属西方庚辛金。”话说木吒大喝曰:“你是何人?敢将左道邪术,困吾兄长,使他头疼,想就是你了。”李奇曰:“非也,那是吾道兄周信,吾乃吕岳门人李奇是也。”木吒大怒:“都是一班左道邪,党。”轻移大步,执剑当空来取李奇。李奇手中剑劈面交还;二人步战之间,剑分上下,要赌雌雄,一个是肉身成圣的木吒施威仗勇;一个是瘟部有名的恶党,展开凶光,往来未及五七回合,李奇便走,木吒随后赶来,二人步行赶不上一箭之地。李奇取出一,拿在手中,对木吒连摇数摇,木吒打了一个寒噤,不去追赶,李奇也全然不理,迳进大营去了。

且说木吒一曾儿,面如白纸,浑身上加火炼,心中似油煎,解开袍服,赤身来见子牙,只叫:“不好了!”子牙大惊,急问:“怎的这等回来?”

木吒跌倒在地,口渍白沫,身似炭火。子牙命扶往后营,子牙问掠阵官:“木吒如何这等回来?”掠阵官把木吒追赶摇之事,说了一遍;子牙不知其故,此又是左道之术,心中甚是纳闷。且说李奇进营,回见吕岳,道人问曰:“今日会的何人?”李奇曰:“今日会木吒,弟子用法一展,无不响应,因此得胜见师尊。”吕岳大悦,心中乐甚,乃作一歌:“不负玄门诀,工夫修来;炉中分好歹,火内辨叁寸。阴阳定左右,符印最奇哉;仙人逢此术,难免杀身灾。”

篇7:赤脚大仙的介绍及历史传说

一、赤脚大仙基本介绍

民间传说中他常常下凡来到人间,帮助人类铲除妖魔。他性情随和,平常以笑脸对人,对有心向善的妖怪也会网开一面,但对邪恶妖怪却从不留情,双脚就是他的武器,曾经降服众多妖魔,是天下妖怪的克星 。据说赤脚大仙身上带有不属于六界的异宝,令他不惧百毒。

二、赤脚大仙化身

传说中的道家八仙几乎家喻户晓,他们各有道术,法力无边,有关他们的传奇经历与各种民间传说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最脍炙人口的那句莫过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他们中的七个都有自己的历史背景,有证可考,惟有蓝采和 籍贯名字成仙的传说争议很多。明代吴元素的《东游记 》中给他定了一个赤脚大仙的前身,“蓝采和 者乃赤脚大仙之降生也。”又据《仙佛奇踪 》中记载:蓝采和,常穿着破烂衣裳,带着六寸腰带,一只脚穿着靴子,一只脚赤足。大夏天的时候,竟然在长衫里头穿着厚厚的棉袄,冬天时候又躺在雪地上,呼出的气就像蒸汽一般。每次在大街上讨饭,手持大拍板,长三尺多。他嗜酒如命,一喝醉了酒唱歌,老人小孩都喜欢看他唱歌,唱歌的时候,看上去他一副癫狂的样子,但言语中却充满了智慧,是个非常有才气的歌唱艺人。他唱的歌词随意率性而作,曲中充满了仙意,听起来好像时告诉人们如何修身养性,他常常把的得到的钱串在绳子上,拽着拖着走,有时候那钱从从绳子上脱落下来掉了他也不管,有时候他把穿在绳子上的钱赠送给穷人家,有时候就到酒肆中一醉方休。他周游天下时,有人看见过他,等到许多年过去,到老了的时候再看见他,他依然容貌依旧。后来有人看见在壕梁酒楼上饮酒,听见有笙箫吹奏的声音,再抬头他已经乘着鹤飞上天空,抛下靴子、破衣烂衫,六寸腰带,唱歌时的拍板,缓缓升空。又指中国农村农村半务农半医疗的一种职业。

三、赤脚大仙历史传说

戏曲《刘海戏金蟾 》中,半仙之体的刘海 勤劳憨厚,平日以打柴为生,供养年迈的老母。他上终南山 打柴,碰见了半仙之体的狐仙胡秀英 ,胡秀英心慕刘海勤劳朴实,两人有缘,便结为夫妻。此事被在三角潭修炼了五百多年的三条腿的金蟾得知,它特别嫉妒胡秀英,一日金蟾化作跛足道人 ,他暗示刘海盗取胡秀英的宝物金丹。刘海依计行事,果得金丹。胡秀英亦用反奸之计,指令刘海用那颗金丹诱取金蟾的蟾丹。金蟾因羡慕金丹之精美,欲占为己有,因神情过激,口齿失控,吐出了自己的蟾丹而昏倒。从此,刘海双丹俱得,修成为人间之仙。刘海戏金蟾,金蟾吐金钱,刘海将金钱撒向劳苦大众而被誉为增福财神。刘海后来又经道禅祖师钟离权 、吕岩 (吕洞宾 )二仙点化,遁迹于南山朝阳洞 ,修成正果。玉帝颁旨,封刘海为赤脚大仙,主治穷、祸、福事宜。

刘海,历史上实有其人。原为五代时人,本名刘操 ,字昭远,又字宗成、玄(或元)英,居燕山一带,先为辽国进士,后出家修道,号海蟾子。

篇8:关于天官历史传说

一、 天官基本介绍

天官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天神。道教奉天、地、水三神,亦叫三官,天官即其中之一。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旧时中国民间用作祈福消灾的吉利话。

二、 天官概述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十七回:“又到三官庙叩头,祝赞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在天文记载里头原本“天官”就只是个集合名词,所以在神魔小说里头也就没有相关记载,不过“天官”在道教神话却享有极高盛名。道教中有所谓的“三官大帝“,此三官即天官,地官,人官,合称”三官“又称”三元“─上元,中元,下元,其中”天官“大帝为唐尧,”上元“为其圣诞之日中国民间庆祝上元节的日子为每年农历元月十五号,这一天的庆典活动相当多,从清晨就要准备牲礼祭拜上官大帝,祈求天官赐福。另外,在此充满喜庆的日子,不只祈求天官赐福,从宋代开始更有用“元宵祭祖”的习俗,然后阖家团聚吃元宵,象征团圆幸福。吃完元宵后别以为活动就此结束,因为到了夜晚还要迎花灯,猜灯谜,且迎花灯,猜灯谜才是上元节的中心活动,如果少了这个重头戏,可别说你有过“上元节”喔!至于,放天灯原本为地方风俗,后来不知怎么地流行起来,而其主要目的也是在祈求“天官赐福”,所以人们把新年愿望写在天灯上,再施放到天上好让天官能够看得清楚。由于这天的庆典活动五花八门,所以别称也特别多,除了原本的“上元节”,也有人称这天为“元宵节”,“花灯节”!

三、 天官历史传说

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 [1] 《周礼》分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天官以冢宰为长官。天官冢宰为百官之长,总理政和。冢宰又称太宰,凡与其他五卿并列时,称太宰,所属各官如宫正、宫伯、膳夫、庖人、内宰、寺人、女史等,多系内廷人员。故称冢宰则如后世的宰相,称太宰则如殿中监或内务府大臣。春秋时则以冢宰为执政者的美称。北周依《周礼》置六官,设天官府,以大冢宰卿为主官,正七命,不用太宰之中,或总揽国政,或仅存虚名。所属有御正上大夫,司会、宗师、左右宫伯、纳言、膳部、太府、计部八中大夫及太医下大夫、司内上士以及各大夫的属官。唐光宅元年(684),曾改吏部为天官,吏部尚书为天官尚书。神龙元年(705),复原名。

篇9:重阳节的传说有哪些 重阳节历史故事介绍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一:九月九登高避灾传说

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上歇处。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让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凑合着过。

第二天天刚亮,算卦先生要走,庄户人叫醒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好吃喝,又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算卦先生出了门,看了看庄户人住的地方,叮咛他说:“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庄户人想,我平日没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处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说算命先生会看风水精通天文,说不定我住的地方会出啥麻瘩。到了九月九,就到高处走一走吧,全当让全家人看看风景。

到了九月九,庄户人就带着妻子儿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骊山高峰去游玩。等他们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冲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冲垮了。不大功夫,整个一条山沟都被泡了。庄户人家这才明白算卦先生为什么让他全家九月九登高。“这事传开后,人们就每逢夏历九月九,扶老携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传到今。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二:菊花传说

曾经有一个叫阿牛的农夫,在他七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伤心过度哭烂眼睛,为了治好母亲的眼睛,阿牛边做给财主做边开荒种地,有一天晚上,阿牛梦到有个姑娘和他说,在运河往西十里的地方有个天花荡。

九月初九的时候荡中有一株白色菊花盛开,这颗菊花能治母亲的眼病,于是在九月初九那天,阿牛带着干粮去寻找这株白菊,找到白菊后,阿牛将这株白菊连根带土挖回家,白菊共九朵,阿牛每天采一朵煎汤给母亲服用,最后阿牛母亲的眼睛终于重见光明。

后来阿牛开始种植菊花,人们便将九月初九这一天称作菊花节,于是就有了赏菊花、饮菊花酒等习俗。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三:辟邪传说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

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於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丶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後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丶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篇10:作文 自我介绍 崔

崔潇兵

今天就向你介绍介绍我。我叫崔潇兵,你很喜欢这个名字吧?

我今年8岁了,头大大的,圆圆的脸蛋,嫩得简直可以掐出水来,身材比较瘦。

我的'爱好是跳舞、画画。

这就是我!

指导教师    崔梅茹

六年级毕业班的同学,请访问中学生优秀:

篇11:秋分的历史传说

有关秋分的历史传说

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秋分为什么要竖蛋?

早在40前,中国就有了秋分立蛋的传统,当时是为了庆祝秋天来临。其实,立蛋与秋分并不相干,是要使蛋的重心必须低于蛋中部最大周长的曲线位置。

在古老的传说中,秋分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据史料记载,秋分立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以庆祝秋天的来临。竖蛋活动寄寓了人们对生命、生育的敬畏和崇敬之情。

据天文专家介绍,秋分这一天是时间的平衡,是白天和夜晚的平衡,蛋站立的稳定性最好。亦有观点认为竖蛋与秋分无关,鸡蛋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一天竖立起来。同时,中国民间还有秋分竖蛋的习俗,一些地方在秋分这天举行“竖蛋”的趣味游戏或比赛。

为什么在秋分这一天鸡蛋容易立起来呢?网络上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一是秋分是南北半球昼夜平分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二是秋分正值秋季的中间,不冷不热,花红草绿,人心舒畅,思维敏捷,动作利索,也易于竖蛋成功。

但有专家认为这是纯粹的技巧问题,与秋分无关。鸡蛋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一天竖立起来,而且立稳的鸡蛋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可以保持十几天不倒。有的认为是鸡蛋壳表面并不光滑,只要找到适当的3个表面颗粒,就能像底盘一样托起整个蛋。

根据经验,应这样“秋分竖蛋”:鸡蛋的表面其实是高低不平的,有许多突起的“小山”,“山”高0.03毫米左右,山峰之间的距离在0.5毫米~0.8毫米。根据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道理,只要找到三个合适的“小山”支点,就能使鸡蛋竖立起来了。此外,生下后4~5天的`鸡蛋,由于蛋黄素带松弛,蛋黄下沉,重心下降,更有利于鸡蛋的竖立。

秋分的其他习俗:吃秋菜、送秋牛

秋分时节,在我国民间还有吃秋菜、送秋牛、粘雀子嘴等趣味习俗。

很多地方在秋分时节要吃一种叫做“野苋菜”的野菜,有的地方也称之为“秋碧蒿”。秋分一到,全家人都去采摘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人家与鱼片“滚汤”,炖出来的汤叫做“秋汤”。有顺口溜这样说:“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秋分到来之际,在一些地方,还有挨家挨户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称“秋官”。这种习俗体现了人们追求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秋分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村还有煮汤圆吃的习俗,除了自己食用外,还要煮二三十个不用包心的汤圆,插上细竹签放在田边地头,这就是“粘雀子嘴”,寓意是让雀子不要来破坏庄稼。

秋分如何养生?

秋分节气养生要本着平衡、调和阴阳的原则,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的应顺应“收敛”,以平为主。

1、起居:秋分早晚温差明显,体质虚弱、患有胃肠病或慢性肺部疾病的人要注意早晚添加衣物,不能盲目追求“秋冻”,要结合实际气温及自身身体条件,尤其要注意头部、腹部的保暖。

2、运动:秋分过后是开展运动锻炼的好时机。散步、慢跑、打球、游泳,或打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养生气功均可。但应注意秋季的运动不适合大强度、大汗淋漓的运动方式。

3、饮食:秋分时节昼夜等长,饮食养生要本着阴阳调和的原则,做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也要适当选用清润、温润的食物以防秋燥症。清润的食物可选雪梨、蜂蜜、甘蔗、百合、银耳等,温润的食物可选芝麻、核桃、杏仁、板栗等。

4、情绪:秋分节气的情志调节主要是保养神志、收敛神气,减少悲秋情绪。也可在秋高气爽之时,与亲朋好友一道登山畅游,饱览美景。

秋分有竖蛋的习俗,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在秋分这一天试着“竖蛋”,看自己能竖起来几个,哪怕失败也无妨。

篇12:历史传说故事初中

雷公和电母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对天神。他们二人司掌天庭雷电。

传说雷公视力差,难辨黑白,夫人电母寸步不离,捧着镜子,先行探照,明辨是非善恶后,雷公才行雷。

电母和雷公成了天生的一对。

雷公面目挣拧,电母相貌端雅。雷公手持槌楔,电母手持双镜,他们一旦作法,就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飞沙走石。

电母射出耀眼的利剑。

雷公向石龟投下一个大响雷,只听得“轰隆。震耳的一声巨响,恶人便身首异处。

雷公是掌管雳的神灵,在最初的神话中,他完全是一个动物和人的结合体,传说他住在雷泽,龙首人身,有一个硕大无比的肚子,他常常拍自己的肚子来娱乐。

每拍一下。就会发出轰轰的雷声。

可是这个最早的雷神,因为自己肚子的特别之处被黄帝看中了,于是就被抓了做成一面大鼓。

黄帝见没有了雷神也不行,就找了雷神的一个亲戚。

这个新雷神皮肤的颐色好象朱砂,眼光灼灼如闪电,身上的毛和角有三尺长,形状好象一只称猴。

于是在后来的传说中,雷公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猴脸和尖嘴,俗称”雷公脸“。

雷公还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就是他会看病。

他曾经和另一个天神歧伯一起讨论有关脉络的问题。雷公还经常派遣使者到山上去采集草药。

又一次,他的一个采药童子在茂密的丛林中迷失了方向,无论他怎么回忆来时的道路,怎么努力,可是就是怎么也走不出来。

雷公很着急,想了想,就变成了一只啄木鸟,飞到了树梢上。来辨别方向。

最后,他找到了回去的路径,可是,却怎么也变不回原来的模样了,只好用他那尖尖长长的嘴啄树木里面的害虫充饥,也算是重操旧业,干起了树木的医生。

但是雷公嫉恶如仇,性情暴躁。一听某人犯法,就大发雷霆,不分皂白,不探究竟,就击掌发雳打死。

但往往有些是含冤受死的,因此又引出有关电母来辅佐他进行工作。

电母是司掌闪电的女神。又称为金光圣母、闪电娘娘。

她有一头蓬松的头发,红红的颜色。两只脚上都只有三个脚趾。传说她手里握有两面镜子,发出电光时,十分明亮耀眼

雷公和电母俩常常一起出现,原先的职能就是管理需电。

到了后来,就有了惩恶扬善的作用,如果有人犯了天都不能浇忽的罪过,那么天帝就会派雷公电母用五雷轰他,隆隆的声音好象上天发怒一样。

传说,电母的前身是一个寡妇。

她很有孝心,这个寡妇,丈夫早死,既没有儿子,家境又极其寒贫,堂上只有一个婆婆,她很孝顺服侍着婆婆度日,不肯改嫁。

有一次,她的婆婆病了,很想食肉。但是她哪里有钱去买肉孝敬婆婆呢?

她左思右想,就想起古时有“割腕供姑‘的事,她也就毅然把股上的肉割下来,煮熟做好饭,去孝敬她的婆婆。

可是她的婆婆哪里能够吃得下这坚韧的股肉呢?

她还不知体谅她媳妇的孝顺,反而以为她的媳妇不孝敬,把买来的好肉留起来自己吃,将那不好吃的肉煮来孝敬她。

她就叫骂起来,还请了雷公将她的媳妇打死。

怎知雷公真正应命了,不分青红皂白,把这个寡妇打死了。

将要人硷的时候,人们才发现她的媳妇的股上割下一块肉,还有未痊愈的血疤,老婆婆她这时才猛醒反悔。

然而媳妇已被击死,又无法叫她活过来。她就啼哭哀求着雷公,度她的媳妇的亡灵超生。

而雷公知道内情之后,也后悔自己的不审慎,仅仅听了那老婆婆的一面之词,未加分析,没有调查,竟然冲动之下,击死好人。

于是雷公就奏了玉皇,请命将这个寡妇作为自己的妻子,踢为电母。

在它未发雷之前,电母可以放光,先明亮世间的善恶,以明黑白,以免再错击人。

所以现在鸣需的时候,先有电光闪一闪,就是这么一回事了。

篇13:历史传说故事初中

很久很久以前,青藏高原雪山顶上有一对夫妻,生育了三个女儿,大姐叫金沙,二姐叫澜沧,三妹叫怒女。三个姐妹都长得很漂亮。大姐勤劳善良,温顺厚道;二姐豪爽大方,很讲义气;三妹骄横暴躁。三姐妹长大成人,父母想把她们嫁到东方去。大姐说一切听从父母安排,而三妹却不从,偏要嫁到南方去。母亲劝说道:”南方山高坡陡,你要多想想。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再也回不来了。“三妹发怒说:”我主意已定,谁也阻挡不了。“于是,大姐、小妹各奔一方,这可急坏澜沧姑娘,她想和温顺的大姐一起嫁到东方去,可又舍不得还不懂事的三妹。想了九天九夜,最后对父母说:”阿爸、阿妈,让我还是陪三抹到南方去吧!"

三姐妹同时出嫁了,太阳撤下七彩丝线,百鸟啁啾,百兽跳舞,树木排队送嫁,鲜花在前面铺路。三妹头也不回地直奔南方,二姐紧紧守护在她身边,大姐舍不得两个妹妹,也跟着向南走了好长一段路。大姐还思念阿爸、阿妈,便转身回头远眺。因此,金沙到了丽江石鼓时,受罗海山的阻挡,江水从西流来,突然以90度的大拐弯,折向北东流去,形成了的长江第一湾。当大姐金沙姑娘经过虎跳峡时,被玉龙、哈巴两兄弟阻拦,要求她留下嫁给玉龙哥哥。聪明的大姐跳了七天七夜的舞蹈,让两兄弟高兴得如醉如痴,然后,她纵身一跳,跃过虎跳峡,直奔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在这里,高山海拔4000多米,江面海拔1750米,山高水长,气势磅瞒,大姐头也不回地奔向宜宾、重庆、三峡,最后找到太阳升起的东海。后来,大姐变成了金沙江,三妹变成了怒江,二姐变成了澜沧江。

篇14:历史传说故事初中

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军南征。大军跋山涉水,终至大理境内,数日车马劳顿,众人已是疲惫难挡,口干舌燥。将士行至落马坡处,日沉西山,天色渐黑,又见此地树木繁茂,旁边有一泉眼不断涌出涓涓细流,遂决定就地休整一夜,众人舀来泉水解渴,又采食野果果腹。

次日一觉醒来,300余人竟声音尽失,喉咙疼痛不已。诸葛亮心急如焚,求助于此地道家名医孟优,孟优急来军营诊视,方知将士们是误食了哑姑泉水,才得此病。当即对症下药,两日过后,众将士终能开口说话,却感觉身体乏力,食不下咽。孟优便又采来野核桃给众人食之,众人一尝,其果香脆可口,油而不腻,惊为天赐。

一连几日,将士们每日3餐辅食野核桃,养精蓄锐,身体不适之感渐消,精神焕发,身体复元。诸葛亮再三致谢孟优,并称赞这种核桃野果的神奇。孟优告知诸葛亮,自己长年修道行医,来往于巍山和青城山之间,早闻丞相的威仪和仁德,所以才赶来相助。

又说,大理境内多野核桃,将士平常可采摘核桃食用,对水土不服的士兵裨益甚多。诸葛亮率军一路南下,实行抚慰政策,对当地百姓不侵扰,七擒孟获,诚心感人治乱,终于平定南中。从此南中蛮族归心,不再叛乱。后人得知,孟优乃孟获胞兄,至今大理宾川还有孟获被他哥的道家思想感化,从而修行3年的“孟获洞”等地点遗存。

蜀汉过后300多年,隋唐兴起。当时大理等地也形成势力强大的南诏国。相传南诏国一位村民上山采药,发现山中野核桃树郁郁葱葱,核桃结满枝头,便摘下敲开外壳,里面的果实肉质白嫩香甜,食而不忘,便采集满筐,带予家中老母食之。半年后,老母满头银发渐渐变黑,身体状况也日渐改善,恢复了年轻时的欢笑健谈,左邻右舍无不称奇。

后来,此事传到南诏王宫,国王亲尝此果,赞叹连连,视为人间神品。赐名“南诏核桃”,作为珍品敬献给其他国家。

篇15:历史神话传说故事

且说远古时候,东海龙宫有条名灞的老龙,自恃资格老,本事大,桀骜不驯,不把龙王放在眼里。

一日,龙王命其操练龙兵虾将,灞当庭顶撞龙王,拒不从命,被龙王杖罚50大板,打入水牢。灞心怀不满,将看守龙兵掐死,趁夜深龙兵虾将熟睡之机,悄悄逃进万里长江。沿途兴风作浪,残害生灵,无恶不作。

不久,孽龙潜入巴国境内的朐忍县的江面上,它鼓起灯笼般的眼睛朝江上一瞥,但见鱼帆点点,江岸屋舍排排,人来人往,一派祥和。“哼!凡人这般好玩,看我来收拾他们。”随即,不停地抖动着龙身,霎时,江面卷起数十丈高的大浪,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地一片灰暗。可惜那江岸成片良田、座座屋舍、江中艘艘舟船和数不清的人丁顷刻间化为乌有,昔日繁华的朐忍县城仿佛一夜之间一片狼籍。

饱受孽龙之苦的长江沿岸人民寄希望于天庭,状纸象雪片一样飞至玉帝面前。玉帝十分震怒,急派大禹前来收伏。大禹奉旨降到人间,正见孽龙张牙舞爪作践生灵,怒火中烧,抡起金斧大喝一声:“妖龙看斧!”只见金斧迅雷不及掩耳似地直向老龙飞去,正劈中老龙脊部,顿时鲜血四溅,染红了江面。孽龙负痛挣扎,搅动尾巴掀起排空浊浪,大禹旋即抽出金錾一根,“嗖”的一声直刺孽龙脊部并将其紧紧钉住在江心,孽龙残尸化作乌黑铁石沉入江底。于是,朐忍县城长江中心一条长200米、宽10米的龙脊石由此形成。

该石中部低洼处是孽龙挨了一斧所致,中部脸盆大一个圆洞,为大禹金錾留下的錾孔,人们将此洞称为龙肚脐,不论江水冬枯多久,洞里总是清水一潭,饮之十分甘冽。龙脊石随江水涨落起伏,时隐时现,神秘而壮观。

篇16:历史神话传说故事

白妹是布依族的农家姑娘。有一天,她上山砍柴,由于天热,她被晒得汗流浃背。她来到莲花山口,坐在一棵大树下歇凉。

白妹刚刚坐下,忽然刮起一阵狂风,只见一只猛虎向她扑来。就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忽听“嗖”的一声,猛虎立即翻倒在地。白妹转过头来一看,原来是寨子里有名的打虎英雄查郎射了一箭。受伤的猛虎转身向查郎扑过去。查郎左躲右避,一纵身跳到老虎背上,举起铁拳一阵猛打,把老虎活活地打死了。

查郎救了白妹的命,白妹万分感谢。她看到查郎为人正直,容貌端正,又有一身打虎的本领,便爱上了他。一天,白妹下河去洗衣服,听到树林中有吹木叶的声音,仔细一听,原来是查郎在倾诉对自己的思念。白妹听了心中暗喜,也用歌声表达了对查郎的爱慕。于是,他们你唱我对,整整唱了一天。他们感到彼此情投意合,便订下了终身。

这事被恶霸李山官知道了,这个恶棍已娶了八个老婆,但仍不放过美丽的白妹,赶忙请媒婆到她家提亲。白妹根本就不同意,这下惹恼了这个恶棍,于是他定下日子要来抢亲。白妹非常气愤,把李家的财礼扔出门外,冲出家们向莲花坡跑去。查郎听说李山官要强娶白妹,便也来到莲花坡,两人商定,抢在李家前头结婚。他们征得双方父母的同意,第二天就把婚事办了。

李山官听到消息,气得暴跳如雷,亲自带着家丁冲到白妹家,抢走了白妹,捆走了查郎。到了李家,查郎挣断绳索,逃出了李家,晚上,他又去李家打开石狱,救出了白妹。查郎为了掩护白妹逃走,和家丁撕杀了三个时辰,最后寡不敌众,被李山官抓住了,刽子手们连砍了他一百刀,也没能砍死查郎,于是,李山官把查郎投入了水牢。

过了一年,李山官又要杀查郎,有人说查郎是青龙下凡,一般人是杀不死他的。又有人说,只有用铁锤和铁钉,才能至查郎于死地。李山官果然用铁锤和铁钉把查郎杀死在莲花坡。

白妹听说查郎被杀死了,身穿孝服跑到莲花坡哭了七天七夜。到了第七天夜里,她横下一条心,要为查郎报仇,便跑到李家,一把火烧了李家的庄园。当家丁来抓白妹时,她一纵身跳入了熊熊的大火。

白妹的这种行为,感动了蓬莱仙岛的碧云歌仙,她立即驾起云头落在莲花坡上,用手向火中一指,查郎和白妹化作一对白鹤腾入云霄。碧云歌仙又将随身带的净瓶甘露向布依旗村寨西下,那甘露立即化作一股清泉,流遍千千万万个布依族村寨。吃了这清泉的人,都变得非常聪明,能见景生情,出口成歌。后来,布依族的青年男女,人人都是歌手,个个都是歌仙,因为,他们是查郎和白妹的后人,是喝仙水长大的。

篇17:历史神话传说故事

残破的天地虽然给女娲修补好了,但毕竟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状貌。据说:从此以后,西北的天空,就略有点倾斜,所以太阳、月亮、星星都不自觉地要朝那边跑,落向倾斜的西天;东南的大地,陷下了一个深坑,所以大川小河里的水,也都不由自主地要朝东南奔流,将水源灌注到那里,就成了海洋。

人们或许会发愁:大川小河的水,这么天天地向海洋灌注,难道海洋就没有涨满的一天吗?如果涨满了,海水漫出来,怎么办呢?人类岂不是又要遭祸殃吗?

请不要发愁。据说在渤海的东边,不知道几亿万里的地方,有这么一个大壑(hè),,这个大壑的深,简直就深得没底,名叫“归墟”。百川海洋里的水,通通往这儿流。归墟里面的水,总保持平常的状态,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哦,既然有这么个无底大壑来容纳百川海洋的水,当然就用不着我们发愁了。

归墟里面,有五座神山,就是岱舆(yú)、员峤(qiáo)、方壶、瀛(yínɡ)洲、蓬莱。每座神山高三万里,周围也是三万里。山和山的距离是七万里。山上有黄金打造的宫殿,白玉筑成的栏杆,是神仙们安乐的家。那上面所有的飞禽走兽都是白色。到处都生长着珍珠和美玉的树,这些树也开花也结果子,结的果子就是美玉和珍珠,味道很不错,吃了可以长生不老。仙人们都穿着纯白的衣裳,背上生有小小的翅膀。常见这些小仙人,在大海上面,在碧蓝的高空中,像鸟一样自由地飞翔着,往还(huán)于五座神山之间,探望他们的亲戚朋友。仙人们的生活委实,是快乐而幸福的。

在快乐幸福的生活中,就只有一桩事情不妙:原来这五座神山都是漂浮在大海中的,下面没有生根,一遇**,便会漂流无定,这对于神仙们彼此往来,很是感觉不便。

有了这样的困难,他们就派代表到天帝那里去诉苦。

天帝知道了这种情由,实在也恐怕几座神山漂流到天边去,诸神无家可住。因而便叫海神禺强,派十五只大乌龟,去把五座神山用背驮起来。一只驮着,其余的两只便在下面守候着,六万年交换一次,轮流负担。

这样一来,神山稳定了,住在山上的神仙们,都欢天喜地地、平安地过了若干万年。

不料有一年,却给龙伯国的一个大人来到这里,做了一次无心的捣乱。

大约因为他闲着没事,有些发闷,带了一根钓竿,到大洋中来钓鱼。走了没有几步,这几座神山便给他周游遍了。举起钓竿来一钓,啊呀,接二连三地,被他钓上来了六只大乌龟。他不管三七二十一,背着这几只乌龟,回家去了。可怜岱舆和员峤两座神山,却因此漂流到北极去,沉没在大海里。住在这两座神山上的神仙们,都慌慌忙忙地搬家,带着箱笼帐被在天空中飞来飞去,累得满头大汗。

天帝知道了这回事情,大发雷霆,便把龙伯国的土地削小,把龙伯国人的身量缩短,以免他们再出去到处惹祸。到伏羲(xī)神农时候,这一国人的身量虽然已经缩短到无法再短了,但据当时一般人看来,他们还有好几十丈长呢。

归墟里的五座神山,沉没了两座,还剩三座,就是蓬莱、方丈(即方壶)和瀛洲,还叫那些大乌龟好好地用它们的背背负着,直到以后若干万年,没听说出过什么乱子。

篇18:历史神话传说故事

传说在我国遥远的西北,有一个国家叫“华胥国”。这个国家非常远,无论你是走路、乘船,还是坐车,都无法到达那儿。这个国家是一片乐土,这里没有什么政府、首领,而且一般的人们也没有什么欲望和嗜好,所以这里的人们不仅生活美满而幸福,而且寿命也很长。他们落在水里淹不死,掉在火里烧不化,在天空如履平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可以说是地上的神仙。

在这个极乐的国土上,有一个美丽的姑娘,有一次,她到东方一个非常美丽的大沼泽“雷泽”去游玩,偶然看到泽边有一个巨人的大脚印,她觉得这个脚印又奇怪又好玩,想比较一下脚印的大小,便用自己的脚去踩这巨人的脚印,谁知这一踩就有了某种感觉,后来她就怀了孕,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叫“伏羲”。

“雷泽”的主神是雷神,那个巨大的脚印就是他留下的,所以人们都说伏羲是雷神的儿子。伏羲也确实长得像雷神,是人面蛇身,而且,他还能沿着一道天梯,自由自在地到天上去。

伏羲对人们的贡献非常大。他曾经画出了八卦,这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的种.种情况,于是那时候人们就用它来记载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伏羲还发明了渔网。那时候的人们都是手拿木棍到江河里去打鱼,捕起鱼来就非常困难,伏羲便教人们把绳子编织起来,做成渔网,有了这项技术,人们就能捕到许许多多的鱼了。他手下的人也从他的渔网得到了启发,仿照他的方法编织出了鸟网,教人们去捕鸟。这些发明为人们改善生活条件提供了良好适用的工具。

这些还不算,要说到伏羲对人们做出的的贡献,是他将火种带给了人们。在这之前,人们吃的是生冷食物。吃肉食时,腥擅的生肉常常使人们生胃病、坏肚子;吃生的野菜、野果,使人们消化不良。看到这一切,伏羲的心中很难过。

一次,他来到天山,恰好遇到了大雷雨,霎时间电闪雷鸣,十分恐怖。突然,山林里燃起了熊熊的大火。原来,是雷电把干枯的树木引燃了。这时,有许多小动物被烧死。伏羲拾来这些小动物一尝,非常美味可口。于是,伏羲便把火种留了下来。他把这火种传给每一个人,教人们用火烤熟食物来吃。人们吃了烤熟的食品,一个个身强体壮,无论捕鱼、打猎都非常有气力。而且,人们的疾病也越来越少了。

篇19:历史经典神话传说故事

历史经典神话传说故事篇三

从前,在一个苗家寨子里,住着一对老夫妻,老汉名叫篙确,老婆婆名叫娓乌。他们到四十多岁才得了一个女儿,十分喜欢,给她起了个名叫榜篙。这榜篙啊,长大了真是心灵手巧,纺花刺绣谁也比不上她。小伙子们都喜欢她,想方设法去接近她,可是在她眼中,没有一个合意的。

原来,她心中早已有了心爱的人,那是个叫茂沙的青年猎人。有一次,茂沙跟父亲到森林中去打猎,忽然,草丛中跳出了一只猛虎。那老虎一下就把父亲扑倒了。茂沙一看父亲倒在地上,抽出刀便与老虎搏斗了起来,他把老虎砍得鲜血直流,从虎口里救出了父亲。但是,父亲却受了重伤,不久就丢下茂沙死去了。从此,茂沙就孤孤单单地一个人带着猎狗在山上打猎,他从这座山到那座山,又从那座山到另外一座山,从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

一天,茂沙来到一个只有二三十户人家的小寨子。使他感到奇怪的是,只见寨子中有牛羊等牲畜,却看不到一只鸡鸭鹅。一打听,寨上的人告诉他说,这里有两只成了精的老鹰,它们每天都到寨子里来抓鸡鸭鹅吃,日子一久,寨子里的鸡鸭鹅都被它们给吃光了。而且谁也治不了这两只老鹰。

茂沙一听,便对寨里人说:“难道真没有办法了吗?我去看看。”说完,他拿起弓,备好箭,由寨子里的人领着来到了老鹰精住的山崖下。这时,两只老鹰精飞出来了,它们的翅膀张开像大的晒席,飞起来比射出的箭还快。但无论它们有多大,起落得有多快,也没能逃过茂沙手中百发百中的神箭。

茂沙勇敢地站在山崖下,拉弓搭箭,左一箭射下了一只老鹰精,右一箭,又射下了一只老鹰精。全寨子的人欢天喜地,都来感谢这位艺高胆大的好猎人。

这里正是榜篙住的寨子。榜篙看见了这个年少英俊的猎人,便深深地爱上了他。但是茂沙是个四处为家的猎人,在这里没有住上几天,就又走了。他怎么知道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姑娘,在暗中深深地爱着他呢?榜篙还没有来得及表达自己的爱情,茂沙就走了,榜篙的心也随着他走了。

年轻的姑娘天天变,榜篙也越变越漂亮了。许许多多的年轻人都到她家来求婚,但都被她一个个拒绝了。

俗话说:“恶魔嫉妒人们的好事。”年轻美貌的榜篙也没有逃过恶魔的眼睛。这是一只白野鸡精,它暗暗地看中了榜篙姑娘。它知道,要得到榜篙的心是不可能的,于是,它便想出了一条谋害榜篙的恶毒计谋。

一天,榜篙正在绣花,突然昏昏地一头倒在地上,接着一阵狂风卷走了她。当她的父母知道时,哪里也找不见榜篙的影子了。

再说年轻的猎人茂沙,他跟着野兽的踪迹,翻过了许多不知名的高山,穿过了许多没有人迹的山谷和森林。一天,他来到一片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中,在这里,他看到一群汉族人正在伐木。

在这样的深山老林中能遇到人该是多么高兴啊。于是茂沙和他们攀谈了起来。汉人问他是从哪里来的,叫什么名字?茂沙见他们非常和善,便对他们说:“我是一个没有家的人,我从这座山翻到那座山,再凶猛的野兽也休想从我手中逃脱,我是一个流浪的猎人。”汉人们很喜欢他,便留他一起住宿。

晚上,他们围坐在篝火边,茂沙对汉人们说:“朋友们,请给我讲讲这森林的事吧!”于是,他们告诉了他这里生活的情况,又告诉他这里都有些什么野兽。最后,他们叹着气说:“唉,这是个好地方,可是我们马上要搬走了。”“为什么?”他们又是连声地叹气,说道:“你不知道,最近这座森林中来了一个白野鸡精。它天天夜里三更时分出来,停在那棵最高的大树最顶端的枝丫上,怪怪地叫上一声,真是可怕极了。隔一个更次它又停在第二个枝丫上怪叫一声。过一会儿,它又停在第三个枝丫上怪叫一声,这时,天就开始亮了。更奇怪的是,在这以前,还能听到一阵呜呜咽咽的女人的哭声。这真叫人害怕,所以我们决定离开这个不吉祥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去伐木。”

茂沙听了,暗自在心中盘算着:这准是一个害人的妖精,一定要除掉它。于是他就对这群汉人说:“朋友们,不要怕,今天夜里我去看看。”半夜后,茂沙就和大家一起躲在了那棵大树的旁边。这时,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森林中一点亮光也没有。

等啊等啊,到了三更时分,果然隐隐约约看见一只雪白雪白的鸟停在树枝上怪叫起来,声音真是吓人,又远远地听到一个可怜的年轻姑娘的断断续续的哭声,听起来哭得非常伤心。等它叫第三声时,天已经快亮了,能够很清楚地看到那只大怪物了。说时迟那时快,茂沙拉弓搭箭,“嗖”地一声射去一箭,正中那怪物的胸脯,它像块石头似的从树上落到了山谷里。这时,姑娘的哭声也听不到了。

在亮了,茂沙到山谷里找到了那白色怪物的尸体,原来正是那只大白野鸡。茂沙见除去了一大害,心中非常高兴,虽然他还不知道那个女人的哭声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在白野鸡身上拔下一根羽毛来,插在头上,作为纪念。早晨,他便与那群伐木的汉人告别了。

榜篙被白野鸡精抢来后,一直关在一个山洞里,白野鸡精逼她嫁给它,但她就是不答应。现在,茂沙射死了白野鸡精,榜篙便从山洞中跑了出来,她想见一见自己的救命恩人。

榜篙跑出山洞,看到了那群伐木的汉人。于是他们向榜篙问清了原因,才知道那个每夜哭泣的女人就是她,于是他们把昨夜发生的事情对她说了。他们又说,可惜那位年轻勇敢的叫茂沙的猎人不知道哪里去了,不过他头上插着一根白野鸡毛,那就是他的标志。

榜篙得知救了自己的正是她朝思暮想的茂沙,不由兴奋得红了脸。但到哪里去找他呢?榜篙只好在那群好心汉人的帮助下回到了自己住的寨子。

篙确和娓乌看到心爱的女儿回来了,欢喜得几乎都要发狂了。他们抱住榜篙,流着泪问:“女儿啊!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到哪里去了?真想死我们了。”榜篙把自己被害和茂沙搭救她的事,详详细细地告诉了父母。接着,她又轻声地把自己认识了茂沙,爱上了他的心情倾吐了出来:“我只爱他一个,现在他又救了我的性命,虽然我不知道他在哪里,但是我一定要等着他。”篙确老人听了,十分高兴。他见过茂沙,也非常喜欢那个年轻勇敢的猎人。但是,茂沙这个流浪的猎人,谁又知道他现在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再能重来这小寨子呢?这真叫人焦心。

几个月过去了,半年又过去了,可是茂沙连影子也没有出现,榜篙姑娘等啊等啊,人都变憔悴了。一天,篙确老人对妻子说:“有办法了,我们不会把他找回来吗?”“去哪里找呀?”娓乌老人说。“我们跳起舞,唱起歌,把四方寨子上的人都请来,还怕不能把茂沙也引来?”

篙确老人心灵手巧,于是他采来竹子,做出了一种叫“芦笙”的乐器,这种“芦笙”吹起来非常动听。他又教寨子里所有的年轻人都来做芦笙,让大家都吹。后来,芦笙越做越好,吹出的乐曲越来越美。到了过大年的时候,他们办起了芦笙会,大家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吹芦笙。大家唱得越高兴,跳得越高兴,远方人来的也就越多。

他们一连跳了九天九夜。到了第九天,榜篙在人丛中突然发现了一个头插白野鸡毛的人。她仔细一看,正是茂沙。榜篙高兴得不得了,赶忙去告诉父亲。篙确便恭恭敬敬地把茂沙请到了家里,摆起酒肉请他吃喝。

这一请把茂沙闹湖涂了,他正要问,篙确老人说话了:“勇敢的青年,你以前来过这里,帮我们打下了恶鹰,现在我要问你一件事,你头上的白野鸡毛是怎么来的?”茂沙就把如何在森林里打下白野鸡精的事详详细细地告诉了老人。最后,他又说:“我还弄不清为什么那时有女人的哭声,而射死白野鸡精以后,哭声就没有了。”

这时,榜篙出来了,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茂沙一看姑娘十分美丽,对自己又是一往情深,便与她结成了幸福的夫妻。

诗人杜牧的轶事典故

《南齐书·虞愿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诗人李白简介

游崆峒山小学生作文

介绍湖南景点的导游词

佛教感应真实故事

关于清明节习俗的作文

芳名碑范文

天津蓟县旅游作文范文

清明节的习俗作文

崔府君介绍及历史传说
《崔府君介绍及历史传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崔府君介绍及历史传说(共19篇)】相关文章:

狼山一日游作文500字2023-06-11

搜神后记·卷三·和归去来的原文及翻译2022-10-24

高考写作素材人物篇:梁启超2022-12-07

搜神后记·卷四·晋文公的原文及翻译2023-03-02

家乡的习俗清明节作文600字2023-02-24

清明节的由来和简介的演讲致辞2023-08-15

《诗人李白》读后感2023-10-15

搜神后记卷二里仁原文及翻译2022-06-29

《搜神后记·卷六》原文及翻译2023-07-04

关于清明节习俗作文2022-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