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齐书·虞愿传》阅读答案及译文(整理12篇)由网友“菱歌泛夜”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南齐书·虞愿传》阅读答案及译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南齐书·虞愿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年数岁,中庭橘树冬熟,子孙竞来取之。愿独不取,家人皆异之。
元嘉末,为国子生,再迁湘东王国常侍,转浔阳王府墨曹参军。明帝立,以愿儒吏学涉,兼蕃国旧恩,意遇甚厚。帝性猜忌,星文灾变,不信太史,不听外奏,敕灵台知星二人给愿,常直内省,有异先启,以相检验。
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还,见帝,曰:“卿至湘宫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德。”愿在侧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浮图,有何功德?”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色。帝乃怒,使人驱下殿。愿徐去无异容。以旧恩,少日中,已复召入。
帝好围棋,甚拙,去格七八道,物议共欺为第三品。与第一品王抗围棋,依品赌戏。抗每饶借之,曰:“皇帝飞棋,臣抗不能断。”帝终不觉,以为信然,好之愈笃。愿又曰:“尧以此教丹朱[注],非人主所宜好也。”虽数忤旨,而蒙赏赐,犹异余人。迁兼中书郎。
出为晋平太守,在郡不治生产。前政与民交关,质录其儿妇。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在郡立学堂教授。郡旧出蚺蛇,胆可为药。有饷愿蛇者,愿不忍杀,放二十里外山中,一夜蛇还床下。复送四十里外山,经宿,复还故处。愿更令远,乃不复归,论者以为仁心所致也。海边有越王石,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愿往观视,清澈无隐蔽。后琅铘王秀之为郡,与朝士书曰:“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以母老解职,除后军将军,褚渊尝诣愿,不在,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渊叹曰:“虞君之清,一至于此。”令人扫地拂床而去。
篇2:《南齐书·虞愿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注]丹朱:尧的儿子。尧认为他不肖,不足以授天下。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物议共欺为第三品 物议:众人的评论。
B.抗每饶借之 饶借:谦让。
C.虽数忤旨,而蒙赏赐 忤旨:违背皇帝的旨意。
D.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 将还:将要送还。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而蒙赏赐,犹异余人②不敢言而敢怒
B.①袁粲在坐,为之失色②且为之奈何?
C.①清廉太守乃得见 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①前政与民交关,质录其儿妇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虞愿“为人耿介”和“为政清廉”的一组是(3分)
A.①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 ②子孙竞来取之,愿独不取
B.①愿徐去无异容 ②愿更令远,乃不复归
C.①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 ②愿往观视,清澈无隐蔽
D.①尧以此教丹朱,非人主所宜好也。 ②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明帝为湘东王时,虞愿任湘东王国常侍。明帝即位后,虞愿因与他有旧恩,因而受到重用。尽管皇帝生性猜疑,仍让虞愿负责灾异预报。
B.虞愿虽因私人关系而得到皇帝的信用,但却敢于犯颜直谏。皇帝耗巨资建造寺院,他认为劳民伤财,罪孽比佛塔还高;皇帝爱好围棋他也当面指责。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C.虞愿在晋平郡任太守时敢于为民做主,并且仁爱廉洁,深受同僚和百姓的称道;但作者同时也指出他不关心郡内的农业生产。
D.虞愿勤于吏治,对儒学也很有研究,因此皇帝很器重他,他还非常重视学校教育,立学堂教化百姓。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乃怒,使人驱下殿。愿徐去无异容。(3分)
②帝终不觉,以为信然,好之愈笃。(3分)
③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3分)
答案:
5.D(将还:把她送还)
6.B(A项的两个“而”均为转折连词,可是。 B项第一句的“为”是表原因的介词,因为;第二句的“为”是表对象的介词:对 。C项的两个“乃”均为副词,才 D项的两个“其”均为人称代词,作定语,他的)
7.D(A项第二句不属于“为政” B项第二句只能表现虞愿仁慈 C项第二句属迷信说法,不足以表现虞愿为政清廉 D项第一句是虞愿当面指责皇帝笃好围棋,表现虞愿为人耿介;第二句通过旁人之眼看出虞愿无余财,表明虞愿清廉)
8.C(错在“他不关心郡内的农业生产”。原文“在郡不治生产”意为“虞愿在郡内不经营家产”生产,家庭谋生的产业)
9.(9分)①皇帝于是大怒,叫人把虞愿驱赶下殿。虞愿从容而去,神色不变。(“乃”、“驱”、“徐”,一处1分)(3分)②皇帝始终不醒悟,以为果真如此,喜好越来越深。(“不觉”、“信然”、“笃”,一处1分)(3分)③此郡承蒙虞公治理之后,善政仍然存在,遗风易于遵守,我几乎清净无事了。(“承”、“遗风”、“差得”:大体上能,差不多能,几乎能。一处1分)(3分)
参考译文:
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庭院中的橘树冬天果实成熟了,子孙辈都争着来摘取。虞愿年仅数岁,却独独不来摘取,家里人对此都感到奇异。
元嘉末年,虞愿为国子生,后又迁任湘东王的常侍,转任浔阳王府墨曹参军。宋明帝即位后,认为虞对儒学和吏治都有研究,再加上在封国时的往日恩情,所以对虞愿待遇十分优厚。皇帝生性猜疑,星象天文的灾异变化,不相信太史,不听外面大臣奏告,命令灵台把观察星象的两个人交给虞愿,常年在内省当班,有灾异情况就预先禀告,以便检验审查。
皇帝用旧宅的地皮建造湘宫寺,费用极其奢侈。由于宋孝武帝的`庄严刹有七层,皇帝要建造十层。十层太高难以建立,便分为两刹,各有五层。新安太守巢尚之离任回京都,拜见皇帝,皇帝说:“你去了湘宫寺没有?我建造这座寺院,是一个大功德。”虞愿在一旁说:“陛下建造此寺,用的都是老百姓卖儿卖女典当老婆的钱,佛如果有知,就应当悲哭哀愍,罪孽和佛塔一样高,哪有什么功德?”尚书令袁粲当时也在座,听了这话大惊失色。皇帝于是大怒,叫人把虞愿驱赶下殿。虞愿从容而去,神色不变。因为有旧日的恩情,所以几天后就又被召进去了。
皇帝喜欢下围棋,但棋艺很笨拙,去棋格有七八道,人们评议时都虚称他为第三品,他曾与第一品王抗下围棋,按照棋品赌博游戏。王抗经常让他,并说:“皇帝下的飞棋,我无法抵挡。”皇帝始终不醒悟,以为果真如此,喜好越来越深。虞愿又说:“尧曾经用围棋教他的不肖子丹朱,这不是人主所应喜好的东西。”虞愿虽然多次触犯皇帝的意旨,但蒙受的赏赐,还是超过其他人。后迁职兼任中书郎。
后出任晋平太守,在郡中不经营家产。前任官吏与一平民有纠葛,将他的儿媳妇抓去做人质。虞愿派人在半路上将她夺下并放回家。在郡中还设立学堂进行教育。郡中以前出产蚺蛇,蛇胆可以做药。有人赠送给虞愿一条蚺蛇,虞愿不忍心杀它,就把他放回二十里外的山中,过了一夜蛇又回到他的床下。又送到四十里外的山中,经过一个晚上,又回到原来的地方。虞愿又下令把它送得更远,这才没有再回来。评论的人都认为这是他的仁爱之心所致。海边有一块越王石,常年隐藏在云雾中,相传说:“清廉的太守来才看得见。”虞愿前往观看,越王石清澈没有隐蔽。后来琅铘人王秀之继任郡太守,在写给朝中士人的信中说:“此郡承蒙虞公治理之后,善政仍然存在,遗风易于遵守,我几乎清净无事了。”虞愿因母亲年老辞去官职,后来又被任命为后军将军。褚渊曾经去拜访虞愿,虞愿不在,只见他的卧床上积满了尘埃,堆有好几卷书籍。褚渊感叹说:“虞君清廉,到了这种地方。”他叫人为他扫地拂床,然后离去。
篇3:《南齐书·虞愿传》的阅读答案与原文译文
《南齐书·虞愿传》的阅读答案与原文译文
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年数岁,中庭橘树冬熟,子孙竞来取之。愿独不取,家人皆异之。
元嘉末,为国子生,再迁湘东王国常侍,转浔阳王府墨曹参军。明帝立,以愿儒吏学涉,兼蕃国旧恩,意遇甚厚。帝性猜忌,星文灾变,不信太史,不听外奏,敕灵台知星二人给愿,常直内省,有异先启,以相检验。
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还,见帝,曰:“卿至湘宫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德。”愿在侧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浮图,有何功德?”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色。帝乃怒,使人驱下殿。愿徐去无异容。以旧恩,少日中,已复召入。
帝好围棋,甚拙,去格七八道,物议共欺为第三品。与第一品王抗围棋,依品赌戏。抗每饶借之,曰:“皇帝飞棋,臣抗不能断。”帝终不觉,以为信然,好之愈笃。愿又曰:“尧以此教丹朱[注],非人主所宜好也。”虽数忤旨,而蒙赏赐,犹异余人。迁兼中书郎。
出为晋平太守,在郡不治生产。前政与民交关,质录其儿妇。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在郡立学堂教授。郡旧出蚺蛇,胆可为药。有饷愿蛇者,愿不忍杀,放二十里外山中,一夜蛇还床下。复送四十里外山,经宿,复还故处。愿更令远,乃不复归,论者以为仁心所致也。海边有越王石,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愿往观视,清澈无隐蔽。后琅铘王秀之为郡,与朝士书曰:“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以母老解职,除后军将军,褚渊尝诣愿,不在,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渊叹曰:“虞君之清,一至于此。”令人扫地拂床而去。
(《南齐书·虞愿传》节选)
[注]丹朱:尧的儿子。尧认为他不肖,不足以授天下。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物议共欺为第三品 物议:众人的评论。
B.抗每饶借之 饶借:谦让。
C.虽数忤旨,而蒙赏赐 忤旨:违背皇帝的旨意。
D.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 将还:将要送还。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而蒙赏赐,犹异余人 ②不敢言而敢怒
B.①袁粲在坐,为之失色 ②且为之奈何?
C.①清廉太守乃得见 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①前政与民交关,质录其儿妇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虞愿“为人耿介”和“为政清廉”的一组是(3分)
A.①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 ②子孙竞来取之,愿独不取
B.①愿徐去无异容 ②愿更令远,乃不复归
C.①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 ②愿往观视,清澈无隐蔽
D.①尧以此教丹朱,非人主所宜好也。 ②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明帝为湘东王时,虞愿任湘东王国常侍。明帝即位后,虞愿因与他有旧恩,因而受到重用。尽管皇帝生性猜疑,仍让虞愿负责灾异预报。
B.虞愿虽因私人关系而得到皇帝的信用,但却敢于犯颜直谏。皇帝耗巨资建造寺院,他认为劳民伤财,罪孽比佛塔还高;皇帝爱好围棋他也当面指责。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C.虞愿在晋平郡任太守时敢于为民做主,并且仁爱廉洁,深受同僚和百姓的称道;但作者同时也指出他不关心郡内的农业生产。
D.虞愿勤于吏治,对儒学也很有研究,因此皇帝很器重他,他还非常重视学校教育,立学堂教化百姓。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乃怒,使人驱下殿。愿徐去无异容。(3分)
②帝终不觉,以为信然,好之愈笃。(3分)
③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3分)
答案:
5.D(将还:把她送还)
6.B(A项的两个“而”均为转折连词,可是。 B项第一句的“为”是表原因的介词,因为;第二句的“为”是表对象的介词:对 。C项的两个“乃”均为副词,才 D项的两个“其”均为人称代词,作定语,他的)
7.D(A项第二句不属于“为政” B项第二句只能表现虞愿仁慈 C项第二句属迷信说法,不足以表现虞愿为政清廉 D项第一句是虞愿当面指责皇帝笃好围棋,表现虞愿为人耿介;第二句通过旁人之眼看出虞愿无余财,表明虞愿清廉)
8.C(错在“他不关心郡内的`农业生产”。原文“在郡不治生产”意为“虞愿在郡内不经营家产”生产,家庭谋生的产业)
9.(9分)①皇帝于是大怒,叫人把虞愿驱赶下殿。虞愿从容而去,神色不变。(“乃”、“驱”、“徐”,一处1分)(3分)②皇帝始终不醒悟,以为果真如此,喜好越来越深。(“不觉”、“信然”、“笃”,一处1分)(3分)③此郡承蒙虞公治理之后,善政仍然存在,遗风易于遵守,我几乎清净无事了。(“承”、“遗风”、“差得”:大体上能,差不多能,几乎能。一处1分)(3分)
参考译文:
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庭院中的橘树冬天果实成熟了,子孙辈都争着来摘取。虞愿年仅数岁,却独独不来摘取,家里人对此都感到奇异。
元嘉末年,虞愿为国子生,后又迁任湘东王的常侍,转任浔阳王府墨曹参军。宋明帝即位后,认为虞对儒学和吏治都有研究,再加上在封国时的往日恩情,所以对虞愿待遇十分优厚。皇帝生性猜疑,星象天文的灾异变化,不相信太史,不听外面大臣奏告,命令灵台把观察星象的两个人交给虞愿,常年在内省当班,有灾异情况就预先禀告,以便检验审查。
皇帝用旧宅的地皮建造湘宫寺,费用极其奢侈。由于宋孝武帝的庄严刹有七层,皇帝要建造十层。十层太高难以建立,便分为两刹,各有五层。新安太守巢尚之离任回京都,拜见皇帝,皇帝说:“你去了湘宫寺没有?我建造这座寺院,是一个大功德。”虞愿在一旁说:“陛下建造此寺,用的都是老百姓卖儿卖女典当老婆的钱,佛如果有知,就应当悲哭哀愍,罪孽和佛塔一样高,哪有什么功德?”尚书令袁粲当时也在座,听了这话大惊失色。皇帝于是大怒,叫人把虞愿驱赶下殿。虞愿从容而去,神色不变。因为有旧日的恩情,所以几天后就又被召进去了。
皇帝喜欢下围棋,但棋艺很笨拙,去棋格有七八道,人们评议时都虚称他为第三品,他曾与第一品王抗下围棋,按照棋品赌博游戏。王抗经常让他,并说:“皇帝下的飞棋,我无法抵挡。”皇帝始终不醒悟,以为果真如此,喜好越来越深。虞愿又说:“尧曾经用围棋教他的不肖子丹朱,这不是人主所应喜好的东西。”虞愿虽然多次触犯皇帝的意旨,但蒙受的赏赐,还是超过其他人。后迁职兼任中书郎。
后出任晋平太守,在郡中不经营家产。前任官吏与一平民有纠葛,将他的儿媳妇抓去做人质。虞愿派人在半路上将她夺下并放回家。在郡中还设立学堂进行教育。郡中以前出产蚺蛇,蛇胆可以做药。有人赠送给虞愿一条蚺蛇,虞愿不忍心杀它,就把他放回二十里外的山中,过了一夜蛇又回到他的床下。又送到四十里外的山中,经过一个晚上,又回到原来的地方。虞愿又下令把它送得更远,这才没有再回来。评论的人都认为这是他的仁爱之心所致。海边有一块越王石,常年隐藏在云雾中,相传说:“清廉的太守来才看得见。”虞愿前往观看,越王石清澈没有隐蔽。后来琅铘人王秀之继任郡太守,在写给朝中士人的信中说:“此郡承蒙虞公治理之后,善政仍然存在,遗风易于遵守,我几乎清净无事了。”虞愿因母亲年老辞去官职,后来又被任命为后军将军。褚渊曾经去拜访虞愿,虞愿不在,只见他的卧床上积满了尘埃,堆有好几卷书籍。褚渊感叹说:“虞君清廉,到了这种地方。”他叫人为他扫地拂床,然后离去。
篇4:南史虞愿传阅读理解及答案
南史虞愿传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 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选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元嘉末,为湘东王国常侍。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以①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新安太守巢尚之罢②郡还,见帝,曰:“卿至湘宫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德。”愿在侧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浮图③,有何功德?”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色。帝乃怒,使人驱下殿。愿徐去无异容。以旧恩,少日中,已复召入。(选自《南史.虞愿传》,有改动)
【注】①以:因为,由于。②罢:离开。③浮图:佛塔。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
⑴吾妻之美我者,私我 私:______________
⑵愿徐去无异容 徐: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⑴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以旧恩,少日中,已复召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邹忌面对妻、妾、客不同程度的赞美,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帝王的错误,邹忌和虞愿都有所进谏,二人的方法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种?说说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答案
1.⑴偏爱 ⑵慢慢的
2.⑴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大王你受到的'蒙蔽也很大啊!
⑵因为旧日的恩情,没几天,虞愿就又被召了回来。
3.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4.示例:邹忌以家事喻国事,用暗示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主,使他乐于接受。虞愿则是直言进谏,痛斥君过。我更喜欢前者,因为它更易令人接受。
篇5:《南齐书·张欣泰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南齐书·张欣泰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张欣泰传
张欣泰,字义亨,竞陵人也。父兴世,宋左卫将军。欣泰少有志节,不以武业自居,好 隶书,读子史。年十余,诣吏部尚书褚渊,渊问之日:“张郎弓马多少?”欣泰答日:“性怯畏 马,无力牵弓。”渊甚异之。辟州主簿,历诸王府佐。世祖与欣泰早经款遇,及即位,以为直 阁将军,领禁旅。欣泰通涉雅俗,交结多是名素。下直辄游园池,著鹿皮冠,衲衣锡杖,挟 素琴。有以启世祖者,世祖日:“将家几何敢作此举止!”后从车驾出新林,敕欣泰甲仗廉 察,欣泰停仗,于松树下饮酒赋诗。制局监吕文度过见,启世祖。世祖大怒,遣出外,数日, 意稍释,召还,谓之日:“卿不乐为武职驱使,当处卿以清贯。”除正员郎。巴东王子响杀僚 佐,上遣中庶子胡谐之西讨,使欣泰为副。欣泰谓谐之日:“彼凶狡相聚,所以为其用者,或 利赏逼威,无由自溃。若且顿军夏口,宣示祸福,可不战而擒也。”谐之不从,进屯江津,尹 略等见杀。事平,欣泰徙为随王子隆镇西中兵。子隆深相爱纳,数与谈宴,州府职局,多使 关领,意遇与谢胱相次。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 复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建武二年,虏围钟离城。欣泰为军主,随崔慧景救 援。虏既为徐州军所挫,更欲于邵阳洲筑城。慧景虑为大患。欣泰日:“虏所以筑城者,外 示婷大,实惧我蹑其后耳。今若说之以彼此各愿罢兵,则其患自息。”慧景从之,遣欣泰至 虏城下具述此意。及虏引退,而洲上余兵万人,求输五百匹马假道,慧景欲断路攻之。欣 泰说慧景曰:“归师勿遏,古人畏之。死地之兵,不可轻也;胜之既不足为武,败则徒丧前 功。不如许之。”慧景乃听虏过。
(节选自《南齐书·张欣泰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
B.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
c.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
D.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隶书是先秦时期通行的一种字体,由篆书简化而成,形体接近于现在的字体,隶书的兴起是汉字形体的一次重大变革。
B.我国传统的四部分类法把图书划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称为四部,其中史部主要收录各种史书,子部主要收录诸子百家著作。
C.吏部掌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务,吏部尚书是吏部的最高长官,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
D.文中“辟”“除”“徙”等词语均含有任职的意思:“辟”表示被征召并授予官职,“除”表示任命、授职,“徙”表示官职调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欣泰喜欢读书,不愿意以带兵打仗为职业,十多岁时,当别人问他弓马功夫怎样时,他回答说害怕骑马,无力拉弓。
B.张欣泰游览园林时身穿僧衣,手执禅杖,随皇上出巡时中途跑到松树下去喝酒赋诗,这些举动表明他对当时的现实十分不满。
C.虽然齐世祖对张欣泰的率性而为提出了严厉批评,但还是能理解他不愿意当武将的想法,任命他担任了比较清闲且地位不低的文官。
D.张欣泰具有一定的军事才干。讨伐巴东王时,主将胡谐之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吃了大亏;而崔慧景对他言听计从.很顺利地解除了钟离城之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祖与欣泰早经款遇,及即位,以为直阁将军,领禁旅。(5分)
(2)死地之兵,不可轻也;胜之既不足为武,败则徒丧前功。(5分)
参考答案
4.D
5.A(隶书汉朝时通行)
6.B(“他对当时的现实十分不满”缺乏依据)
7.(1)齐世祖与张欣泰早年就已经有诚挚的交往,等到自己登上帝位,就让张欣泰担任直阁将军,统领禁卫军。(译出大意给2分;“即位”“以为”“领”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陷于绝境的士兵,不可以轻视(他们);战胜他们已不值得称作勇猛,败给他们就白白地使前功尽弃。(译出大意给2分;“死地”“为武”“徒”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张欣泰字义亨,竟陵人。父亲张兴世,任南朝宋左卫将军。张欣泰从小有志向气节,不想把武将职业作为自己的身份,喜欢隶书,爱读诸子著作和史书。十多岁时,去拜见吏部尚书褚渊,褚渊问他:“张郎的弓马武艺如何?”张欣泰回答:“我生性胆小,害怕骑马,无力挽弓。”褚渊对此感到非常惊异。张欣泰被征召为州主簿,历任各王府的佐官。齐世祖与张欣泰早年就已经有诚挚的交往,等到自己登上帝位,就让张欣泰担任直阁将军,统领禁卫军。张欣泰与雅俗之士都有接触,交往的多是名士。下班后就去游览园林池沼,他头戴鹿皮帽,身穿僧衣,手持禅杖,携带一把不加装饰的琴(也有将“素琴”解为“无弦之琴”)。有人把这件事报告给世祖,世祖说:“出身将门怎么敢做出这样的举动!”后来张欣泰跟随世祖的銮驾出游新林苑,世祖命令张欣泰率领卫队前往督察,张欣泰让队伍中途停了下来,自己跑到松树下饮酒赋诗。制局监吕文度路过那里看见了,(把情况)报告给世祖,世祖大怒,把张欣泰赶走了,几天之后,世祖怒气稍有缓解,又将张欣泰召回来,对他说:“你不乐意担任武将(被人)差遣,那就将清闲显要的文职安排给你(担任)吧。”(于是)任命他当正员郎。巴东王萧子响杀害(无辜)部属,皇上派中庶子胡谐之率兵往西讨伐(巴东王),让张欣泰当副将。张欣泰对胡谐之说:“那是一伙凶残狡诈之徒聚在一起,(巴东王)手下的人之所以能为他效力,或许是巴东王利诱威逼所致,(有可能)没有原因都会自己溃散。如果将部队驻扎在夏口,向他们说明祸福利害,可以不战而胜。”胡谐之不接受(张欣泰的建议),让部队进驻江津,(结果)尹略等人战败被杀。
事件平息后,张欣泰调任随王萧子隆的镇西中兵。萧子隆(对张欣泰)非常信任亲近,多次与他交谈宴饮,州府里的各项事务,大多让他负责处理,待遇与谢眺相似。典签暗中把这些情况报告给世祖,世祖发了怒,将张欣泰召回都城。张欣泰回来后闭门不出,在南山下修建了住宅,住宅对面就是松山,张欣泰每天带着弓箭去打猎,没有拘束地放任闲适之情,与歌女及各种艺人交往,非常安闲轻松。建武二年,北魏的军队围困钟离城。张欣泰担任中军主将,跟随崔慧景前去救援。北魏的军队已被徐州驻军所挫败,又想在邵阳洲修筑城堡。崔慧景担心会造成更大危害。张欣泰说:“北虏之所以修筑城堡,对外是想虚张声势,实际上是怕我们跟随在后面(袭击他们)。现在如果用双方都愿意停止对抗的(建议)来劝说他们,那么这个危害自然就消除了。”崔慧景听从他的建议,派张欣泰到北魏军队驻守的城下详细说明这个意思。等到北魏士兵开始撤退,而邵阳洲上面还剩下一万士兵,北魏士兵请求送给(齐军)五百匹马(作为条件)借道撤退,崔慧景想断其归路攻击他们。张欣泰劝崔慧景说:“撤退的军队不要阻拦,古人对此也很畏惧。陷于绝境的士兵,不可以轻视(他们);战胜他们已不值得称作勇猛,败给他们就白白地使前功尽弃。不如答应他们的请求。”崔慧景于是听任北魏士兵撤退而去。
篇6:《南齐书·列传十二》阅读的答案及译文
《南齐书·列传十二》阅读的答案及译文
江谧字令和,济阳考域人也。祖秉之,临海太守,宋世清吏。父徽,尚书都官郎,吴令,为太初所杀。谧系尚方,孝武乎京邑,乃得出。解褐奉朝请,辅国行参军,于湖令,强济称职。宋明帝为南豫州,谧倾身奉之,为帝所亲待。即位,以为骠骑参军。谧转尚书度支郎,俄迁右丞,兼比部郎。泰始四年,江夏王义恭第十五女卒,年十九,未笄。礼官议从成人服,诸王服大功。左丞孙夐重奏:《礼记》女子十五而笄,郑云应年许嫁者也。其未许嫁者,则二十而笄。射慈云十九犹为殇。礼官违越经典,于礼无据。”博士太常以下结免赎论;谧坐杖督五十,夺劳百日,谧又奏:“夐先不研辨,混同谬议。准以事例,亦宜及咎。”诏“可”。出为建平王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政治苛刻。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莅郡,犯小事,饿系郡狱。僧遵裂三衣食之,既尽而死。为有司所奏,征还。明帝崩,遇赦得免。为正员郎,右军将军。太祖领南兖州,谧为镇军长史、广陵太守,入为游击将军。性流俗,善趋势利。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建元三年,为左民尚书。诸皇子出阁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寻敕曰:“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然甚有才干,堪为委遇,可迁掌吏部。”谧才长刀笔,所在事办。太祖崩,谧称疾不入,众颇疑其怨不豫顾命也。世祖即位,谧又不迁官,以此怨望。时世祖不豫,谧诣豫章王嶷请间曰:“至尊非起疾,东宫又非才,公今欲作何计?”世祖知之,出谧为征虏将军、镇北长史、南东海太守。未发,上使御史中丞沈冲奏谧前后罪,诏赐死,时年五十二。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B.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C.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D.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解褐即脱去官服,解除职务。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这里代指官服。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C. 大功这里指服丧九个月穿的'丧服。古代丧服分为五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为不同的亲属服丧要穿相应的丧服。
D.东宫在古代一般指太子居地,因位于皇宫东部而得名,亦借指太子。《诗经》有“东宫之妹,邢侯之姨”的诗句,说明至少在东周时,东宫就借指太子了。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江谧做辅国行参军和于湖令时,尽职尽责。宋明帝当初担任南豫州刺史时,江谧倾力侍奉,被明帝当作亲信看待,后明帝即位,让江谧担任骤骑参军。
B.当时左丞孙夐上奏指出礼官提议的错误后,江谧因罪过受到惩罚,便又上奏指出孙夐附和错误议论,当追究其责任,使得孙夐也受到惩罚。
C.江谧秉性鄙俗,善于逢迎。他曾巴结建平王景素,后又归附太祖,诸皇子离开朝廷到自己的封地做藩王时用文武主帅的事,都委派江谧料理。
D.江谧长于文案,办事能力强。太祖驾崩,江谧谎称有病不上朝,大家很怀疑他抱怨未能受太祖临终托付。世祖即位,得知此事,对他心怀不满,下令赐死。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莅郡,犯小事,饿系郡狱。 (5分)
(2)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然甚有才干,堪为委遇,可迁掌吏部。(5分)
答案:
4. C
5. A( 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6. D( 世祖赐死江谧,是因为江谧的挑拨离间)
7.(1)僧遵道人与江谧交情深厚,跟随江谧一起到郡上任所,因小事犯了过错,就被关进郡狱让他挨饿。 (5分)(译出大意给 2 分;“款” “莅”“系”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2)江谧是个出身寒微的读书人,确实不能和贵族这类人竞争高低等第。然而他很有才干, 可以托付重任,可提升他执掌吏部。 (5 分)(译出大意给 2 分;“诚” “侪”“委遇”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分)
译文:江谧字令和,济阳考城人。他祖父名秉之,做过临海太守,是宋时的清官。他父亲名徽,做过尚书都官郎,吴县县令,被太初皇帝杀害。江谧也被拘押在掌管制造供应帝王用的器物的官署,即名为尚方的地方,待到孝武帝平定京城后才得脱身出来。脱去布衣入仕做奉朝请,又为辅国行参军、于湖令,能干称职。宋明帝刘或为南豫州刺史时,江谧竭尽全力侍奉他,被刘或当作亲信看待。刘或即皇帝位,以江谧为骠骑参军。
江谧转尚书度支郎,很快迁右丞,兼比部郎。泰始四年,江夏王义恭第十五女死了,十九岁,未行成年的仪礼。礼官提议依照成人丧礼穿戴丧服,诸王服大功。左丞孙复义奏告说:“《礼记》上有女子十五岁行成年礼,郑注说这年龄是指已许嫁的人。那些没许嫁的则是二十岁才算成年。射慈说十九岁死还应算是未成年死。礼官背离经典,丧服礼仪没有依据。。博士、太常以下官职以免官赎罪论处;江谧因罪过杖责五十,罚扣百日劳俸。江谧又启奏说:“孙复原先不研讨分辨清楚,附和错误议论,参照有关事例,也应该追究他的责任。”孙复也应以免官赎罪论处。皇上下诏“可以”。
江谧外出任建平王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执政治理繁琐刻薄。僧遵道人与江谧交情深厚,跟随一起到任所,因小事犯了过错,就被关进郡狱让他挨饿,僧遵道人撕裂身上的法衣吃,吃完后就饿死了。江谧被有关官吏弹劾,被征返京。明帝崩,遇赦,免受处罚。为正员郎,右军将军。
太祖领南兖州时,江谧为镇军长史、广陵太守,入朝为游击将军。秉性鄙俗,善于趋炎附势。元徽末年,朝野都属意于建平王景素,江谧更是曲意逢迎巴结,景素在京口起兵败死,江谧仅仅能躲免受牵连的祸害。苍梧王被废黜后,人心归向尚在犹疑困惑,而江谧却独自竭诚归附太祖,原任官职未动又领尚书左丞。升明元年,迁黄门侍郎,尚书左丞职务依前不变。沈攸之起兵发难事起,朝臣议论把天子用的仪仗黄铁加给太祖,就是江谧的提议。沈攸之的事平定后,江谧迁吏部郎,逐渐被太祖当亲信看待。迁太尉谘议,领绿事参军。齐朝建立,江谧为右卫将军。
建元元年,迁侍中,外出做临川乇平西长史、冠军将军、长沙内史、行湘州留事,先派他到湘州镇治,不久骠骑豫章王萧嶷领湘州刺史,以江谧为长史,将军、内史、知州留事依前不变。封永新县伯,食邑四百户。建元三年,为左民尚书。诸皇子离开朝廷到自己的封地做藩王时用文武主帅的事,都委派江谧料理。不久诏旨说:“江谧是个出身寒微的读书人,确实不能和贵族们竞争高低等第。然而他很有才干,可以赏识托付,可提升他执掌吏部。”
江谧的才干尤其长于主办文案,他任职的部门事情都办得不错。太祖驾崩,江谧谎称有病不上朝,大家很怀疑他抱怨未能受太祖临终托付的缘故。世祖即皇帝位,江谧又没能升官,因此。心怀不满。当时世祖有病,江谧拜访豫章王萧嶷挑拨离间说:“太祖皇帝驾崩发生太快,束宫太子又不具备天子的才干,明公现在有何计划?”
世担知道这些后,调江谧外出任征虏将军、镇北长史、南东海太守。尚未动身,世旦暗使御史中丞沈冲弹劾江谧前前后后的罪行,皇上下诏赐予死罪,江谧死时年龄五十二岁。
篇7:《南齐书·列传十二》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南齐书·列传十二》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江谧字令和,济阳考域人也。祖秉之,临海太守,宋世清吏。父徽,尚书都官郎,吴令,为太初所杀。谧系尚方,孝武乎京邑,乃得出。解褐奉朝请,辅国行参军,于湖令,强济称职。宋明帝为南豫州,谧倾身奉之,为帝所亲待。即位,以为骠骑参军。谧转尚书度支郎,俄迁右丞,兼比部郎。泰始四年,江夏王义恭第十五女卒,年十九,未笄。礼官议从成人服,诸王服大功。左丞孙夐重奏:《礼记》女子十五而笄,郑云应年许嫁者也。其未许嫁者,则二十而笄。射慈云十九犹为殇。礼官违越经典,于礼无据。”博士太常以下结免赎论;谧坐杖督五十,夺劳百日,谧又奏:“夐先不研辨,混同谬议。准以事例,亦宜及咎。”诏“可”。
出为建平王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政治苛刻。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莅郡,犯小事,饿系郡狱,僧遵裂三衣食之,既尽而死。为有司所奏,征还。明帝崩,遇赦得免。为正员郎,右军将军。
太祖领南兖州,谧为镇军长史、广陵太守,入为游击将军。性流俗,善趋势利。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建元三年,为左民尚书。诸皇子出阁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寻敕曰:“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然甚有才干,堪为委遇,可迁掌吏部。”
谧才长刀笔,所在事办。太祖崩,谧称疾不入,众颇疑其怨不豫顾命也。世祖即位,谧又不迁官,以此怨望。时世祖不豫,谧诣豫章王嶷请间曰:“至尊非起疾,东宫又非才,公今欲作何计?”世祖知之,出谧为征虏将军、镇北长史、南东海太守。未发,上使御史中丞沈冲奏谧前后罪,诏赐死,时年五十二。
《南齐书·列传十二》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主/
B.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王/
C.元徽末/朝野威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王/
D.元徽末/朝野威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解褐即脱去官服,解除职务。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这里代指官服。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C. 大功这里指服丧九个月穿的丧服。古代丧服分为五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为不同的亲属服丧要穿相应的丧服。
D.东宫在古代一般指太子居地,因位于皇宫东部而得名,亦借指太子。《诗经》有“东宫之妹,邢侯之姨”的诗句,说明至少在东周时,东宫就借指太子了。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江谧做辅国行参军和于湖令时,尽职尽责。宋明帝当初担任南豫州刺史时,江谧倾力侍奉,被明帝当作亲信看待,后明帝即位,让江谧担任骤骑参军。
B.当时左丞孙夐上奏指出礼官提议的.错误后,江谧因罪过受到惩罚,便叉上奏指出孙夐附和错误议论,当追究其责任,使得孙夐也受到惩罚。
C.江谧秉性鄙俗,善于逢迎。他曾巴结建平王景素,后又归附太祖,诸皇子离开朝廷到自己 的封地做藩王时用文武主帅的事,都委派江谧料理。
D.江谧长于文案,办事能力强。太祖驾崩,江谧谎称有病不上朝,大家很怀疑他抱怨未能受 太祖临终托付。世祖即位,得知此事,对他心怀不满,下令赐死。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在郡,犯小事,饿系郡狱。 (5分)
(2)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然甚有才干,堪为委遇,可迁掌吏部。(5分)
参考答案
4. (3分 )C
5. (3分)A( 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6. (3分)D( 世祖赐死江谧,是因为江谧的挑拨离间)
7.(10 分)
(1)僧遵道人与江谧交情深厚,跟随江谧一起到郡上任所,因小事犯了过错,就被关进郡狱让他挨饿。 (5分)
(译出大意给 2 分;“款” “莅”“系”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2)江谧是个出身寒微的读书人,确实不能和贵族这类人竞争高低等第。然而他很有才干, 可以托付重任,可提升他执掌吏部。 (5 分)
(译出大意给 2 分;“诚” “侪”“委遇”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分)
参考译文
江谧字令和,是济阳考城人。祖父江秉之,曾任临海太守,是宋代有名的清正官吏。父亲江徽,任尚书都官郎,吴县县令,被刘劬所杀。江谧当时被关押在尚方署,孝武帝平定京城后,才被放出来。初仕任奉朝请,辅国行参军,于湖县令,为官精干称职。宋明帝任南豫州刺史时,江谧倾身侍奉,明帝对他很是亲信。明帝做皇帝后,任江谧为骠骑参军。其弟江蒙相貌丑陋,明帝经常把他叫来戏侮取乐。
江谧转任尚书度支郎,不久迁任右丞,兼比部郎。泰始四年(468),江夏王刘义恭的第十五个女儿死掉了,其时十九岁,尚未行笄礼。礼官讨论应按成人行葬礼,诸王着“大功”丧服。左丞孙特别上奏说:“《礼记》上说女子十五而笄,郑玄解释为此是针对已许嫁的女子而言的。至于未许嫁的女子,则二十岁行笄礼。射慈说十九岁死仍然属于殇。因此礼官的决定不合经典,没有根据。”朝廷决定对博士太常以下礼官都检讨认错。江谧因此受到杖责五十,并停职百日。江谧又上奏说:“孙事先没作研究辨析,混同谬议。按照惯例,也应受责罚。”于是孙又检查认罪。皇上下诏“可以”。
后来江谧出任建平王刘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为政苛刻。僧遵道人与江谧关系密切,随江谧到郡里,只因犯些小事,便被他下到郡狱里,僧遵撕衣为食,三件衣都吃完了,便被活活饿死。此事被有关部门揭发,江谧被调回京城听候处理。明帝驾崩后,江谧遇赦幸免。后任正员郎,右军将军。
太祖萧道成统领南兖州时,任江谧为镇军长史、广陵太守,入都任游击将军。江谧品性流俗,善于趋利附势。元徽末年,朝野都有心拥戴建平王刘景素,江谧便使劲巴结景素,后来景素失败,江谧差点丢了命。苍梧王被废以后,人心还没安定,江谧便竭诚归服太祖,被任命为以本官领尚书左丞。升明元年(477),迁任黄门侍郎,左丞仍旧。沈攸之事件暴发,朝议加太祖黄钺,就是江谧的建议。沈攸之被平定后,江谧迁任吏部郎,渐被信任。又迁任太尉谘议,领录事参军。齐王国设置建制时,江谧任右卫将军。建元元年(479),迁任侍中,出任临川王平西长史、冠军将军、长沙内史、行湘州留事,先遣到镇所,其后骠骑豫章王萧嶷领湘州,任江谧为长史,将军、内史、知州留事仍旧。被封为永新县伯爵,食邑四百户。建元三年,任左民尚书。诸位皇子出阁用文武主帅,都让江谧来安排。不久皇上下敕说:“江谧本为寒门,按说不应和贵族平等使用。但他甚有才干,卖力称职,可以让他主持吏部工作。”
江谧长于刑法诉讼,他分管的部门很有成绩。太祖驾崩时,江谧推说有病不入内殿,众人都推测他是因没被参予顾命而心怀不满。世祖萧赜做皇帝后,江谧没有被升官,因此更加怨恨。后来世祖生病,江谧去见豫章王萧嶷,鼓动说:“皇上这病是没指望了,太子又没什么才能,你现在有什么打算呢?”世祖知道后,让江谧出京去任征虏将军、镇北长史、南东海太守。还没出发,皇上又命御史中丞沈冲揭发江谧前后罪行,下诏赐死,当时江谧五十二岁。
篇8:《后汉书·虞延传》阅读及译文赏析
《后汉书·虞延传》阅读及译文赏析
虞延少为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扞御钞盗,赖其全者甚众。建武初,除细阳令。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延谏曰:“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 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迁洛阳令。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篣二百,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迁南阳太守。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邓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显宗目之,顾左右曰:“ 朕之仪貌,岂若此人!”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衍在职不服父丧,帝闻之,乃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信哉斯言!”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
(选自《后汉书·虞延传》)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宗果以侈从被诛以约失之者鲜矣
B.信阳侯阴就乃诉帝 成乃回欲趋东
C.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赖其全者甚众
D.尔人之巨蠹 帝乃临御道之馆
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虞延“执法严明”和有“知人之明”的一组是( )
A.①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 ②汝犯王法,身自取之
B.①宗果以侈从被诛 ②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
C.①“宜当尽法!”后数日伏诛 ②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
D.①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 ②知人则哲,惟帝难之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延年轻时为官勇敢有为,敢抓王莽贵人放纵的门客,也常披甲戴盔,保全了很多人的生命财产。
B.太守富宗生活奢侈放纵,不听虞延劝谏,结果没过多久被杀。富宗临刑前擦泪叹息,十分悔恨。
C.阴氏门客马成作恶多端,被虞延收捕审问。阴氏求情不成便到皇帝面前诬陷虞延,虞延还是依法处死了马成。
D.皇帝认为功曹邓衍长得很像自己,且容貌举止出众而对邓衍宠爱有加;直到向虞延了解了邓衍的为人之后才幡然醒悟。
9.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以此见怨,故位不升。
(2)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
(3)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
参考答案
6、C(C项中第一个“其”指代马成,第二个“其”指代虞延。A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因。B项两个“乃”都是副词,于是,就。D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的。)
7、C(A 项的第(2)句是皇帝对马成的看法;B项的第(1)句写富宗被杀,第(2)句写虞延对马成的揭露;D项的第(2)句写皇帝的感慨。)
8、D(皇帝最后幡然醒悟,并非是向虞延了解了邓衍的为人的缘故,而是因为邓衍“在职不服父丧”。)
9、(1)虞延因为这件事被怨恨,所以官位不能升迁。(注意“ 以”和“ 见”的用法,从句意关系看,“ 以”译为“ 因为”,“见”表被动。)
(2)季文子辅佐鲁国,妾不穿丝绸衣服。因节俭而犯错的人少得很啊。(注意“ 衣”作动词,“ 约”是节俭的意思,“ 鲜”是“ 少”的意思。)
(3)皇帝已经认为邓衍与众不同,于是下令让他自称南阳功曹到皇宫来。(注意“异”为意动用法。)
参考译文:
虞延年轻时做亭长,当时王莽的贵人(女官名)魏氏的.门客放纵,虞延带领官吏冲入魏氏家逮捕了那门客,虞延因为这件事被怨恨,所以官位不能升迁。王莽末年,天下大乱,虞延常常披甲戴盔,护卫亲族,抵御掠夺的强盗,依赖他保全生命财产的人很多。东汉建武初年,他被任命为细阳县令。后来离职回乡,太守富宗听到虞延的名声,征召他任功曹。富宗性情奢侈放纵,车子及其装饰器物,很多不符合法度。虞延劝谏说:“ 过去晏婴辅佐齐国,穿粗陋的皮衣还不完整;季文子辅佐鲁国,妾不穿丝绸衣服。因为节俭而犯错的人少得很啊。”富宗不高兴,虞延就辞官离开了。过了不久,富宗果然因为奢侈放纵被杀,临处死刑时,他擦着眼泪叹息说:“我痛恨自己没有听取功曹虞延的劝谏!”虞延升迁为洛阳县令,此时阴家(阴皇后家族)有个叫马成的门客,常常干抢劫偷盗的事,虞延收捕审问他。阴家屡次请求免他的罪,虞延得到一封说情的信就增打二百板子。信阳侯阴就(阴皇后之弟)于是告诉了皇帝,诬陷虞延冤枉过很多人。皇帝于是到皇帝巡行道路的馆舍,亲自检查囚犯罪状。虞延让那些案情有可论辩的囚犯站在东边,无理可讲的站在西边。
马成于是回身想到东边,虞延上前捉住他,对他说:“你是人中的大蠹虫,长久地依托权势,不怕熏烧。现在审查核实没完,应当完全依法制裁!”马成大喊说自己冤屈,皇帝的近卫军官用戟刺着虞延,呵斥虞延放开马成。皇帝知道虞延公正无私,对马成说:“你犯了王法,是你自己造成的灾祸!”呵斥让他快走回去。几天后马成被处死刑。从此外戚收敛行为,没有人敢犯法。虞延后升任南阳太守。永平初年,有个新野功曹邓衍,凭外戚侯爵子弟的身份常常参加朝会,而他的容貌姿态举止比一般人出色。显宗皇帝看见他,回头对身边的人说:“ 我的仪表相貌怎么像这个人!”特地赐给他车马衣服。虞延认为邓衍虽有容貌仪表,可是没有实际品行,不曾对他有高于一般人的礼节。皇帝已经认为邓衍与众不同,于是下令让他自称南阳功曹到皇宫来。他到了以后,被任命为郎中,升为玄武门司马。邓衍在做官期间不为父亲服丧,皇帝听到此事,就叹息道:“‘ 了解人就是明智,只有皇帝难做到’,这话确实对啊!”邓衍很惭愧,辞去了官职。因此( 当时人)认为虞延有知人之明。
篇9:《宋史·虞策传》阅读答案
虞策,字经臣,杭州钱塘人。登进士第,调台州推官、知乌程县、通判蕲州。蒋之奇以江、淮发运上计,神宗访东南人才,以策对。王安礼、李常继荐之,擢提举利州路常平、湖南转运判官。
元祐五年,召为监察御史,进右正言。数上书论事,谓人主纳谏乃有福,治道以清静为本。西夏未顺命,策言:“今边备解弛,戎备不修。古之人,善镇静者警备甚密,务持重者谋在其中,未有卤莽阔疏,而曰吾镇静、吾持重者。”又乞诏内而省曹、寺监,外而监司、守令,各得以其职陈朝政阙失、百姓疾苦。星文有变,乞顺天爱民,警戒万事,思治心修身之道,勿以宴安为乐。哲宗纳后,上《正始要言》。迁左司谏。
曾肇以议北郊事,与朝论不合,免礼部侍郎,为徐州。策时权给事中,还其命,以为肇礼官也,不当以议礼得罪。不从。帝亲政,条所当先者五十六事,后多施行。迁侍御史、起居郎、给事中,以龙图阁待制知青州,改杭州。过阙,留为户部侍郎。历刑部、户部尚书,拜枢密直学士,知永兴军、成都府。
入为吏部尚书,奏疏徽宗,请均节财用,曰:“臣比在户部,见中都经费岁六百万,与天下上供之数略相当。尝以祖宗故实考之,皇祐所入总三千九百万,而费才三之一;治平四千四百万,而费五之一;熙宁五千六十万,而费尽之。今诸道随一月所须,旋为裒会,汲汲然不能终日。愿深裁浮冗,以宽用度。”属疾祈外,加龙图阁学士、知润州,卒于道,年六十六。赠左正议大夫。
策在元祐绍圣时皆居言职虽不依人取进亦颇持两端故党议之兴己独得免。
虞策在元祐、绍圣时期,都是身居谏官职务。虽然不是见人行事,但也摇摆于两端,所以在朋党争议激烈之际,自己得以避免。
篇10:《宋史·虞策传》阅读答案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策在元祐//绍圣时/皆居言/职虽不依人取进/亦颇持两端/故党议之兴/己独得免
B.策在元祐//绍圣时/皆居言职/虽不依人取进/亦颇持两端/故党议之兴己/独得免
C.策在元祐//绍圣时/皆居言/职虽不依人取进/亦颇持两端/故党议之兴己/独得免
D.策在元祐//绍圣时/皆居言职/虽不依人取进/亦颇持两端/故党议之兴/己独得免
10.D(策在元祐、绍圣时,皆居言职。虽不依人取进,亦颇持两端,故党议之兴,己独得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给事中,官名。秦始置。秦汉时代为加官名。无论何官,加上“给事中”,就可接近皇帝,出入宫禁。魏晋之后,才逐渐成为正员。
B.户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户部的最高级长官,相当于今日的`财政部长。户部尚书主要掌管国家经济,包括户口、税收、统筹国家经费等等。
C.中都,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由李善长主持设计,始建于洪武二年,是我国古代最豪华富丽的都城建筑之一,在古代都城建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D.属疾,古代有两个意思,一是托病,二是生病。文中的“属疾祈外”是指虞策托病请求外任。
11.C(文中的“中都”指京都,是当时北宋的都城东京,即今天的河南开封。选项中的“中都”是明中都,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其中李善长是明朝开国第一文臣,“洪武”是明朝朱元璋的年号,而本文选自《宋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虞策能力过人,深得皇帝赏识。他是杭州钱塘人,考中了进士,有丰富的地方治理经验,经蒋之奇、王安礼等人相继推荐之后,他深受朝廷重用,官运亨通。
B.虞策明于治乱,历任各类官职。他曾经给皇帝列举了五十六件应当先做的事项,后来许多都施行了;担任过户部、礼部侍郎,历任刑部、户部、吏部尚书。
C.虞策关心国事,积极进献忠言。他认为当时的边防军备松弛,战备不整治。又请求下诏希望朝廷内外的有关官员,各司其职陈说朝政阙失、百姓疾苦。
D.虞策一心为国,主张节约财政。他担任吏部尚书时,给皇帝算了几笔账,证明了当时京城的开支很大,希望朝廷能大力裁减不必要的开支,以便缓和用度。
12.B(虞策未担任过礼部侍郎,文中的曾肇担任过礼部侍郎,后来被免官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数上书论事,谓人主纳谏乃有福,治道以清静为本。
译文:
(2)策时权给事中,还其命,以为肇礼官也,不当以议礼得罪。不从。
译文:
13.(1)屡次上书评说国事,认为国君接纳进谏是有福,治理国家的方法应以清静为根本。(计分点:“数”,屡次;“纳谏”,接纳进谏;“治道”,治理国家的方法。每处1分,译出大意给2分。)
(2)虞策当时暂时代理给事中,封还诏命,认为曾肇是礼官,不应当因为议论礼仪获罪。没有批准。(计分点:“权”,暂时代理;“肇礼官也”,曾肇是礼官;“不从”,没有批准或没有听从。每处1分,译出大意给2分。)
参考译文
虞策,字经臣,是杭州钱塘人。进士及第,调任台州推官、乌程县知县、通判蕲州。蒋之奇以江、淮发运使进京呈交计簿,神宗访求东南地区的人才,蒋之奇以虞策应对。王安礼、李常相继推荐他,升为提举利州路常平、湖南转运判官。
元祐五年,召入任监察御史,进升右正言。屡次上书评说国事,认为国君接纳进谏是有福,治理国家的方法应以清静为根本。西夏没有顺从诏命,虞策说:“如今边防军备松弛,战备不整治。古代的人,善于镇静的布置警备工作极周密,稳重固守的心中有谋略,从没有自己卤莽粗疏,还说我如何镇静、我如何持重的。”又请求下诏在内的省曹、寺监,在外的监司、守令,各司其职陈说朝政阙失、百姓疾苦。星象有异变,他请求(皇帝)顺天爱民,警戒万事,思考治心修身的道理,不要以宴饮安逸为乐。哲宗纳娶皇后,他上奏《正始要言》。迁任左司谏。
曾肇以议北郊事,与朝论不合,免礼部侍郎,为徐州。策时权给事中,还其命,以为肇礼官也,不当以议礼得罪。不从。帝亲政,条所当先者五十六事,后多施行。迁侍御史、起居郎、给事中,以龙图阁待制知青州,改杭州。过阙,留为户部侍郎。历刑部、户部尚书,拜枢密直学士,知永兴军、成都府。
入朝任吏部尚书,上奏徽宗,请求节约财政,说:“臣先前在户部,了解京城经费每年六百万,与全国上交的赋税数量相差无几。我曾经用先朝祖宗的情况来比较,皇祐时期总共收入三千九百万,而京城经费才占三分之一;治平时期收入四千四百万,而经费占五分之一;熙宁时期收入五千零六十万,但全用作京城经费。如今各道按照朝廷每月所需,立即聚敛,急切得连一天都等不得。希望能大力裁减不必要的开支,以便缓和用度。”托病请求外任,加官龙图阁学士、润州知州,死在赴任途中,享年六十六岁。追赠左正议大夫。
虞策在元祐、绍圣时期,都是身居谏官职务。虽然不是见人行事,但也摇摆于两端,所以在朋党争议激烈之际,自己得以避免。
篇11:虞喜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虞喜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虞喜传
虞喜,字仲宁,会稽余姚人。喜少立操行,博学好古。诸葛恢临郡,屈为功曹。察孝廉,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元帝初镇江左,上疏荐喜。怀帝即位,公车征拜博士,不就。喜邑人贺循为司空,先达贵显,每诣喜,信宿忘归,自云不能测也。
太宁中,与临海任旭俱以博士征,不就。复下诏曰:“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临海任旭、会稽虞喜并洁静其操,岁寒不移,研精坟典,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喜辞疾不赴。咸和末,诏公卿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太常华恒举喜为贤良。会国有军事,不行。咸康初,内史何充上疏曰:“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伏见前贤良虞喜天挺贞素,高尚邈世,束脩立德,皓首不倦,加以傍综广深,博闻强识,钻坚研微有弗及之勤,处静味道无风尘之志,高枕柴门,怡然自足。宜使蒲轮纡衡,以旌殊操,一则翼赞大化,二则敦励薄俗。”疏奏,诏曰:“寻阳翟汤、会稽虞喜并守道清贞,不营世务,耽学高尚,操拟古人。往虽征命而不降屈,岂素丝难染而搜引礼简乎!政道须贤,宜纳诸廊庙,其并以散骑常侍征之。”又不起。
永和初,有司奏称十月殷祭,京兆府君当迁祧室,征西、豫章、颍川三府君初毁主,内外博议不能决。时喜在会稽,朝廷遣就喜谘访焉。其见重如此。
喜专心经传,兼览谶纬,乃著《安天论》以难浑、盖,又释《毛诗略》,注《孝经》,为《志林》三十篇。凡所注述数十万言,行于世。年七十六卒,无子。
阅读题目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
B.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
C.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
D.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左,古人在地理上以南为左,江左也叫江南;以西为右,所以江西可以称江右。
B.坟典,即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其中《三坟》指伏羲八卦、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等三部书。
C.十乱,出自“予(周武王)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原指十个辅佐周武王治国平定叛乱的大臣,后泛指辅佐帝王的有才能的人。
D.《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指出“孝”是诸德之本,国君用孝治理国家,臣民以孝立身理家。传说是孔子所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喜年少时就树立德行,博览群书,为人称道。同乡贺循说他高深莫测,太常华恒举荐他为贤良,內史何充也称赞他天资卓越。
B.虞喜贞纯朴实,治学勤勉。他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德行,直至年老也不厌倦,他的勤奋也没有人比得上,可以与古代贤人媲美。
C.虞喜操守高洁,嫉恶如仇。东晋的历任皇帝都曾要征召他委以重任,他都没有赴任,就是因为他对当时晋朝的黑暗统治不满。
D.虞喜专心钻研经传,著书立说。他撰写《安天论》《志林》,又解释了《毛诗略》和《孝经》,著述共有数十万字,流行于当世。
4、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葛恢临郡,屈为功曹。察孝廉,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
(2)宜使蒲轮纡衡,以旌殊操,一则翼赞大化,二则敦励薄俗。
答案
1、C
2、A
3、C
4、(1)诸葛恢治理会稽郡时,虞喜屈身为功曹。他被举荐为孝廉,州里举荐他为秀才,司徒来征召,虞喜全都不去。
(2)最好用蒲轮车去征召,用以表彰优异的操守,一方面可以发扬广远的教化,另一方面可以改变鄙薄的风俗。
译文
虞喜名字叫仲宁,是会稽余姚的人。虞喜少年的时候就很有操行,博览群书,喜欢古籍。在诸葛恢治理会稽郡的时候,虞喜屈身为功曹。他被举荐为孝廉,州里举荐他为秀才,司徒来征召,虞喜全都不去。晋元帝开始统治江东时,有人上疏推荐虞喜。晋怀帝即位后,派公车征召并授虞喜为博士,虞喜不赴任。虞喜的同乡人贺循为司空,是显贵的老前辈,每次到虞喜家里,接连停宿一两天忘记回家,说虞喜高深莫测。
太宁年问,虞喜和临海郡人任旭都被征召为博士,都未去赴任。皇帝又下诏书说:“振兴教化致力国政,最好是尊崇道德教化,阐明谦抑质朴的道理。自丧乱以来,儒家学说衰落,每当我读到《子衿》这首诗,未尝不感慨万分。临海人任旭、会稽人虞喜操守高洁,在险恶的岁月里也不改变,精研古代经典,处在今天却能履行古人的.道德,他们的志向操守足以激励世俗,广博的学识足以阐明道理,前些日子虽然不来应命,要再用博士之位去征召他们。”虞喜以生病为由推辞不赴任。咸和末年,皇帝韶令公卿举荐贤良方正敢于直言的人士,太常华恒举荐虞喜为贤良。适逢国家有战事,没有落实。咸康初年,内史何充上疏说:“我听说举荐有才干的人士以后,明堂四门就都能肃穆,任用具有治国才能的大臣,天下就会太平,美善之道能够彰明,这是有来历的。现在圣德钦明,想要光大万世的功业,应整肃好招贤用的车马,一旦有贤人马上就去招纳。听说前贤良虞喜天资卓越,贞纯朴实,高尚而在世人之上,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德行,直到年老也不厌倦,加上治学深广,博闻强记,钻研艰深玄妙的学问,他的勤奋没有人比得上,身在安静的地方体察道理,没有仕宦的心意,在柴门内高枕安卧,怡然自得。最好是用蒲轮车去征召,用以表彰优异的操守,一方面可以发扬广远的教化,另一方面可以改变鄙薄的风俗。”疏奏上去,皇帝下诏说:“寻阳人翟汤、会稽人虞喜都恪守常道,清白坚贞,不营谋世务,专心读书,节操高尚可以和古人相媲美。从前虽然有征召他的诏令,但是他们不降身屈节,这难道是白丝布难染而求才的礼数怠慢吗!施政方略的实施需要贤才,应该把他们招纳到朝廷里来,这二人都用散骑常侍的职位来征召。”虞喜又不应命。
永和初年,有关官员上奏说十月大祭,京兆府君应当迁居祖庙,征西、豫章、颖川三府君刚缺社主,内外广泛商议也无法决断。当时虞喜在会稽,朝廷派人前往虞喜那里去询问。他就是如此被看重。
虞喜专心钻研经传,同时也研读谶书纬书,撰写《安天论》来诘难浑天和盖天这两种天体学说,又解释《毛诗略》,注释《孝经》,著《志林》三十篇。注述共有数十万字,流行于世。
篇12:《南齐书崔慰祖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南齐书崔慰祖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父丧不食盐,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已,从之。父梁州之资,家财千万,散与宗族。漆器题为“日”字,“日”字之器流乎远近。料得父时假贳文疏,谓族子纮曰:“彼有自当见还;彼无吾何言哉?”悉火焚之。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为始安王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建武中,诏举士,从兄慧景举慰祖及平原刘孝标并硕学。帝欲试以百里,慰祖辞不就。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尝于吏部省中宾友俱集,各问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余事,慰祖口吃,无华辞,而酬据精悉,一座称服之。朓叹曰:“假使班、马复生,无以过此。”慰祖卖宅须四十五万,买者云:“宁有减不?”答曰:“诚异韩伯休①,何容二价?”买者又曰:“君但卖四十六万,一万见与。”慰祖曰:“岂是我心乎?”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与丹阳丞刘沨素善,遥光据东府反,慰祖在城内。城未溃一日,沨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门者出之。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慰祖著《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成。临卒,与从弟纬书云:“常欲更注迁、固二史,采《史》、《汉》所漏二百余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写数本,付护军诸从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刘洋、裴揆,令后世知吾微有素业也。”又令以棺亲土,不须砖,勿设灵座。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三十三)
【注】①韩伯休,东汉人士,因卖药三十多年从不接受还价而为世人所知。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B.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C.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D.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换上官服,入仕做官。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其他人的死亡均称为“死”。
D.“从事”,官名。汉制,州刺史的辅佐官吏如别架、主簿、功曹等均称从事史。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都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慰祖出身官宦家庭,为人孝顺。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奉朝请。父亲去世后他坚持不吃盐,在母亲的劝说下他改变了这种做法。
B.崔慰祖家庭殷实富裕,仗义疏财。他的父亲在梁州有很多财产,崔慰祖都分给了自己的族人,虽然一些家用器物流散各地,但他都不再索回。
C.崔慰祖有才华,不善言辞却能服众。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的朋友曾经向崔慰祖询问有关地理方面的问题,他的回答有理有据,令人折服。
D.崔慰祖在历史方面颇有研究,却著述未竟。他想对司马迁和班固的历史著作再作注释,因早逝未能如愿,其《海岱志》也只完成了一半。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
(2)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
参考答案
4.B
5.C(死就是指古代平民的死亡,而非泛指所有人的死亡。例:“士”的死称为不禄)
6.A(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A项“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奉朝请”,应为“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担任奉朝请的是崔慰祖。张冠李戴)
7.(1)萧遥光喜欢下棋,多次召崔慰祖来对弈。崔慰祖总是推辞说下得不好(或棋艺差),不是初一、十五就不来拜见。(关键词语“数”“辄”“拙”“朔望”各1分,句意1分)
(2)(崔慰祖)年轻时和侍中江祀是交情很深的朋友,等到江祀显贵了,常来问候他,但崔慰祖不去他那里。(关键词语“少”“款交”“贵”“候”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崔慰祖,字悦宗,是清河郡东武城人。父亲崔庆绪,永明年间担任梁州刺史。崔慰祖脱去布衣做官担任奉朝请。父亲亡故后他不再吃盐,母亲说:“你既没有兄弟,也没有子女。遇大丧不灭孝的本性,只是不应进食美味佳肴罢了,怎能断绝吃盐呢?我现在也不吃盐了。”崔慰祖不得已而听从了母亲的劝告。崔慰祖的父亲在梁州的资产家财有千万,他都散发给同宗的族人。家具器物都用漆写上“日”字,这种有“日”字的器具,流散到远近各地。崔慰祖整理了父亲有关的`租借文书凭证,对族侄崔纮说:“那些人有了钱,自然会将借去的归还我;他们如果没有,我说什么呢?”于是便将人们的租借字据全都烧掉。崔慰祖爱好学习,收藏书籍达到万卷。邻居中有爱学习的青年都相随着来向他借书,每天借书达到几十卷,崔慰祖都亲自取出给他们,从来没有推托过。崔慰祖担任始安王萧遥光的抚军刑狱,兼记室。萧遥光喜欢下棋,多次召崔慰祖来对弈。崔慰祖总是推辞说下得不好,不是初一、十五就不来拜见。建武年间,诏令各地举荐才士,崔慰祖的堂兄崔慧景推荐崔慰祖和平原郡刘孝标同为饱学之士。齐明帝想让他管理一个方圆百里的小地方,以测试他的才能,崔慰祖推辞不就职。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曾在吏部省中聚集很多宾客好友,每人都向崔慰祖询问十几件地理方面不熟悉的事,崔慰祖口吃,语言不华美,但回答得有根有据具体而且精准,满座宾客都称赞而且心服口服。谢朓赞叹说:“假如班固、司马迁再生,也不能超过他。”崔慰祖出卖自己的住宅,要价四十五万,买的人说:“能否减点价?”崔慰祖说:“确实不同于韩伯休,怎么容许有两种价格?”买的人又说:“你只管标价四十六万,一万钱是送给你的。”崔慰祖说:“这难道是我的心愿吗?”崔慰祖年轻时和侍中江祀是交情很深的朋友,等到江祀显贵了,常来问候他,但崔慰祖不去他那里。崔慰祖和丹阳县丞刘沨一向要好,萧遥光占据东府造反时,崔慰祖正在城内。在城池还没有被攻下的一天,刘沨对崔慰祖说:“你家中有老母亲,应当赶快出城去。”于是命守门人放他出去,崔慰祖(出城后)就去朝廷自首,被囚禁在尚方,病死。崔慰祖著有《海岱志》,记载了从太公时起到西晋时止的人物,写到四十卷,完成了一半。临死时,写信给堂弟崔纬说:“常想再注释司马迁、班固两人的历史著作,已搜集到《史记》、《汉书》遗漏未载的二百多件事,放在橱柜竹箱中,你可以整理好写出来,以保存它的大意。《海岱志》确实不够完善详细,你可抄写几本,交给护军各位从事每人一本,也给朋友任防、徐寅、刘洋、裴揆等,让后世的人知道我稍微有些清高的事业。”又嘱咐让棺材直接靠近黄土,不必用砖砌,不要摆设灵位。
【《南齐书·虞愿传》阅读答案及译文(整理12篇)】相关文章:
答谢中书书作者简介2022-09-23
古诗谢亭送别鉴赏2023-10-03
《浪游记快》阅读答案2023-01-30
《辛弃疾抱忠仗义》的原文翻译2023-06-07
龚自珍《湘月》词赏析2023-05-03
筹边楼古诗鉴赏2022-05-06
人教版寒假作业答案2023-12-06
怀宛陵旧游,怀宛陵旧游陆龟蒙,怀宛陵旧游的意思,怀宛陵旧游赏析2022-05-06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翻译2023-06-06
杨炯《梅花落》诗词鉴赏2022-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