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暑假综合训练题(共9篇)由网友“奥是小溯呀”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暑假综合训练题,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小学高年级学生暑假综合训练题
小学高年级学生暑假综合训练题精选
1、师、徒二人第一天共加工零件225个,第二天采用了新工艺,师傅加工的零件比第一天增加了24%,徒弟增加了45%,两人共加工零件300个,第二天师傅加工了多少个零件?徒弟加工了几个零件?
2、商店里卖出两筐柑橘,第一筐重26千克,第二筐重29千克,第二筐比第一筐多卖了9元钱,平均每千克柑橘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
3、一块梯形麦田,面积是540平方米,高18米,上底是20米,下底是多少米?
4、两辆汽车同时从同地开出,行驶4.5小时后,甲车落在乙车的后面13.5千米,已知甲车每小时行3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一只帆船的速度是60米/分,船在水流速度为20米/分的河中,从上游的一个港口到下游的某一地,再返回到原地,共用3小时30分,这条船从上游港口到下游某地共走了多少米?
6、奋斗小学组织六年级同学到百花山进行野营拉练,行程每天增加2千米.去时用了4天,回来时用了3天,问学校距离百花山多少千米?
7、甲粮仓装43吨面粉,乙粮仓装37吨面粉,如果把乙粮仓的面粉装入甲粮仓,那么甲粮仓装满后,乙粮仓里剩下的面粉占乙粮仓容量的1/2;如果把甲粮仓的面粉装入乙粮仓,那么乙粮仓装满后,甲粮仓里剩下的'面粉占甲粮仓容量的1/3,每个粮仓各可以装面粉多少吨?
8、六年级有学生112人,五年级比六年级多25%,五年级有多少人?
9、一个工厂由于采用了新工艺,现在每件产品的成本是37.4元,比原来降低了15%,原来每件成本是多少元?
10、某校参加军训队列表演比赛,组织一个方阵队伍.如果每班60人,这个方阵至少要有4个班的同学参加,如果每班70人,这个方阵至少要有3个班的同学参加.那么组成这个方阵的人数应为几人?
篇2: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
西红柿,餐桌上的第一佳肴,色艳形美,营养丰富,既可以生食,又可以熟吃。就这么一种水果,却有三百多年被作为一种观赏植物,看的人多,没人敢吃。然后又为它是属于蔬菜,还是属于水果而打官司。读读下面的文章,看看是怎么回事。
……西红柿怎样从南美洲来到欧洲,传说不一。在1554年左右,有一位名叫俄罗拉答利的英国公爵到南美洲旅行,见到这种色艳形美的佳果,将之带回大不列颠,作为礼物献给伊丽莎白女王,种植在英国的御花园中。因此,西红柿曾作为一种观赏植物,被称为“爱情苹果”。
虽称“爱情苹果”,并没有人敢吃它,因为它同有毒的颠茄有很近的亲缘关系,本身又有一股臭味,人们常警告那些嘴谗者不可误食,所以在一段时间内无人敢问津。最早敢于吃西红柿的,据说是一位名叫罗伯特·吉本·约翰逊的人,他站在法庭前的台阶上当众吃了一个,从而使西红柿成了食品的一员。此事发生在大约一百多年前。
1895年,美国商人从印度群岛运来一批西红柿。按美国当时的法律,输入水果是免交进口税的,而进口蔬菜则必须缴纳10%的关税。纽约港的关税官认定西红柿是蔬菜。理由是:它要进入厨房,经过烹制,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佳肴。商人则认为应属于水果,据理力争:西红柿有丰富的果汁,这是一般蔬菜所不具备的;它又可以生食,同一般蔬菜也不一样,形状色泽也都应当属于水果范畴。双方为此争执不下,最后只好把它作为被告,送进美国高等法院,接受审判。
经过审理,法院一致判决:“正像黄瓜、大豆和豌豆一样,西红柿是一种蔓生的果实。在人们通常的谈论中总是把它和种植在菜园中的马铃薯、胡萝卜等一样作为饭菜用;无论是生吃还是熟食,它总是同人们饭后才食用的水果不一样。”从此,西红柿才法定为蔬菜,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第一佳肴。
1、看看下面每组字有什么规律,然后再写5个。
灵、雪、急 津、秉、事
2、组词(至少组3个)。
植( )( )( )( )( )
判( )( )( )( )( )
熟( )( )( )( )( )
范( )( )( )( )( )
3、给带点的词选择解释。
无人问津: 1) 打听渡口,比喻探听; 2) 唾液,口液; 3) 滋润。
据理力争: 1) 凭借,依仗; 2)占; 3) 可以用做证明的事物。
争执不下: 1) 拿着,掌握; 2) 行,实行; 3) 凭单; 4) 捕捉,逮捕。
4、造句。
因此……
从此……
无论……总……
因为……所以……
5、给短文加个题目。
6、商人说它是水果的理由是
1)
2)
3)
7、法院判它是蔬菜的理由是
1)
2)
3)
4)
8、猜猜下面的'谜语的谜底,提示:猜蔬菜植物类。(附加题)
(1)小树儿,不算高,上面挂满小镰刀。
(2)红公鸡,绿尾巴,身子长在地底下。拔出它来尝一尝,味儿甜甜有营养。
(3)好像柿子没有盖,好像苹果逗人爱,味道酸甜营养多,能当水果能做菜。
1、看看下面每组字有什么规律,然后再写5个。
灵、雪、急归、当、寻、帚、慧 津、秉、事君、肃、隶、捷、妻
2、组词 (至少组3个)
植(植物)(种植)(植树)(移植)(植皮)
判(批判)(判断)(评判)(判决)(判刑)
熟(熟悉)(熟练)(成熟)(深思熟虑)(熟能生巧)
范(范围)(模范)(师范)(示范)(范例)
3、给带点的词选择解释
无人问津: 1 打听渡口,比喻探听; 2 唾液,口液; 3 滋润。
据理力争: 1 凭借,依仗; 2 占; 3 可以用做证明的事物。
争执不下: 1 拿着,掌握; 2 行,实行; 3 凭单; 4 捕捉,逮捕。
4、造句
因此……
这本书非常有趣,因此我一口气把它看完了。
从此……
小明以前很粗心,有一次竟把10道计算题算错了9道,被爸爸狠狠批了一顿,从此他再也不敢大意了。
无论……总……
无论困难多大,我们总能克服。
因为……所以……
因为他热情地为大家服务,所以受到同学们的好评。
5、给短文加个题目。
西红柿、或西红柿案件、美国历史上的西红柿案件
6、商人说它是水果的理由是 1) 西红柿有丰富的果汁 2) 可以生食,同一般蔬菜也不一样 3) 形状色泽
7、法院判它是蔬菜的理由是 1) 正像黄瓜、大豆和豌豆一样,西红柿是一种蔓生的果实。 2) 它种植在菜园中 3) 和马铃薯、胡萝卜等一样作为饭菜用 4) 论是生吃还是熟食,它总是同人们饭后才食用的水果不一样。
8、猜猜下面的谜语的谜底,提示:猜蔬菜植物类。(附加题)
(1)小树儿,不算高,上面挂满小镰刀。大豆
(2)红公鸡,绿尾巴,身子长在地底下。拔出它来尝一尝,味儿甜甜有营养。胡萝卜
(3)好像柿子没有盖,好像苹果逗人爱,味道酸甜营养多,能当水果能做菜。西红柿
篇3:小学高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题
(一)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练习1-5题。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作者说,“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他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作者说,“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这一过程”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说说“控制人类自身”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本文后,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列出两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答案
1、①地球上的资源能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多少年正常生活。②人类能否合理利用资源。 2、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 3、对资源过度的消耗(意思相近即可)。
4、①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答出第一句即可)②a.控制人类对资源的损耗。b.控制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答出一种即可)。 5、答出文章所涉及的两点知识即可。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从古到今,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自然敌人之一。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沙尘暴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其肆虐的势头有增无减。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呢?
沙源、强冷空气、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沙源来自于沙漠、乱垦滥伐、过度放牧所致退化的草地、没有任何植被的秃地以及一些违规操作的施工场地,由于缺乏相应的维护掩盖措施,致使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易形成扬尘。冷暖空气相互作用产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如果没有沙源这个条件,后两个因素只能造成大风或降水等天气现象。专家通过对河西走廊沙尘暴的“策源地”武威、金昌等地的实地考察发现,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驱动力,人为破坏的植被和风化的地表松散、干燥土层等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的“罪魁祸首”,沙尘暴是伴随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而产生的。
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9000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导致发生了1934年5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这场沙尘暴从土地破坏严重的西部刮起来,很快就发展成一条长2400公里、宽1500公里、高3公里的一个巨大黄色尘土带,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方公里高达40吨,3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这一年美国毁掉耕地4500亩,16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
近几十年来,我国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不少地方便以超垦、过牧和滥伐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大片的树林草原被开垦成了农田?结果粮食没打多少,反而造成了土壤盐碱化和荒废了更多的土地,草原牧场不断地被过度放牧,又不进行补偿性保护种植,大大加重了草场退化。于是导致去年一场场席卷而来的沙尘暴频频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短短3个月间我国就发生了12次沙尘暴,波及大半个中国,不仅袭击了西北、京津地区、华北部分地区,就连长江以南省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事实表明,人们无节制地垦荒开地,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夺,而不给其“休养生息”的机会,不断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最终一次又一次地招致大自然无情的惩罚。痛定思痛,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人类应真正行动起来,认真研究如何防治沙尘暴,努力改善地球生态环境,让绿色和生命永存。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黑词语的含义。
罪魁祸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休养生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沙尘暴的形成来看,它与大风降雨的主要区别在于;产生沙尘暴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量用原文语句)
4.第三自然段中的“过度开发”是指什么?这段文字采用了大量的数字说明方法,请举一例简要说明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不注意与自然和谐相处,导致生态环境失衡,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请你举出一个这方面的例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1、沙尘暴。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和严重危害。 2、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灾害的首要因素。大自然经过休息调养,恢复元气,达到生态平衡。 3、有沙源。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 4、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①??长2400公里,宽1500公里,高3公里??连续三天??横扫三分之二土地(任举一个数字即得1
分)。②这里运用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沙尘暴来势凶猛、规模巨大、危害严重的特点。 5、示例:对森林乱砍滥伐。封山育林(举例恰当,措施合理即可)。
(三)
1、“册”是由竹片或木片制成;用绳子串编;笨重、体积大,使用不方便。“缩微图书”由胶片制成;采用缩拍技术;轻便、体积小。 2、作比较、列数字。 3、缩微图书体积小、重量轻;缩微技术的运用时间早。 4、科学技术的发展。 5、“一般”指通常情况,不包括特殊情况,这样说更符合实际。 6、设想有创意,特点表述清楚即可给满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6题。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
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阅读选文,具体说说“策”与“缩微图书”的主要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四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举法国谍报人员用信鸽传递情报的事例,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策”到“缩微图书”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种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三段中说“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句子“一般”一词有何表意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理想中的书籍是怎样的?请设计一种并简要说说这种书的特点。(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①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②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为人的声音。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③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售。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运动情
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④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⑤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⑥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选文中最能体现说明对象共同特征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④⑤两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句子在选文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缩微图书”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书籍不断发展演变的原因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8题。
①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②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③“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④除了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篇4:小学语文暑假训练题
小学语文暑假训练题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①隆冬的深圳街头依然保留着夏的痕迹,我第一次在这样的季节里穿着丝袜、短裙来来去去,感觉好极了。乍回到寒风萧萧的南京,忍不住频频回首,不料友人却对我说:南京城冬天冷,夏天热,可是它四季分明,每一季都让你为生命的力量而感动。
②年复一年,我行走在北京西路上,两行笔直的银杏树是一道四季分明的风景线:初春的细雨淋湿了它们柔弱的嫩芽,不知不觉中绿就覆满了枝头;夏日的它们虽比不上法国梧桐的大家气派,却也亭亭玉立,碧阴如盖;秋风渐起是它们最美的时节,短短一季凝聚了一生的精彩,片片金黄的“小扇儿”在晴空下潇洒飞扬又无声飘落,簇簇白果已珠圆玉润待字闺中;冬季来临,它们淡妆素裹,脱尽繁华,只留下干干净净的枝条与风雪共舞。
③有人说南京没有春天,那是因为人们恨这里春光短暂,缕缕梅香携春来到紫金山下,经不得几番风雨,白玉兰、樱花已是落红满地,乍暖还寒之中,草也绿了,叶也绿了,南京的春天,活脱脱十六七岁少女的花季,转瞬即逝。
④夏季说来就来,五月里满城飘起靓丽的裙子,到了七月,更是热得浓烈、热得深沉,仿佛一场爱得死去活来的恋情,让人大汗淋淋,透不过气来。
⑤秋风中的南京,天特别蓝,云特别白,有大雁飞过,有菊黄枝头,有艳阳高照,有雨丝缠绵,那千姿百态如人到中年历经甘苦,展现出成熟的魅力,欲说还休的无奈。
⑥一夜大雪装饰了辽阔的天地,校园里许多来自南方的新同学兴奋得在大操场厚厚的雪层上打滚,这是在他们十八岁年轻的生命中第一次惊讶四季变幻的奇光异彩,第一次惊讶冬天的如此美丽。
⑦红红绿绿,冷冷热热,四季分明的南京城给了我们生命的启示,生命中的春夏秋冬赋予我们圆满的人生。
⑧透过今夜雪色迷蒙,隐约可寻春影萌动,那是又一年四季的轮回。
1.阅读全文后,补全下面的`表。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作者抓住银杏树的变化,表现南京四季分明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来,或用自己的话来说。
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到第⑥段中写南京的四季,用人的成长过程作比:春的短暂,像十六七岁少女的花季;夏的火热,似爱得死去活来的恋情;秋的成熟,如历经甘苦的中年人。照理,第⑥段写冬季,应该用老年人来作比,但作者为什么没有这样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语言形象生动,因而南京四季的特点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请举例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③春天短暂
④夏天火热
⑤秋天千姿百态
⑥冬天美丽
⑦四季分明的南京给人生命的启示
2.春天:不知不觉中绿就覆满了枝头。
夏天:碧阴如盖。
秋天:叶片飘落,白果成熟。
冬天:淡妆素裹,只留下干干净净的枝条。
3.例如,作者写南京的冬天很美丽,就不宜用老年人作比;又如,老年人是人生将要到终点了,而自然界的冬天并不是终点,它是周而复始的,因此,不能用老年人作比。(言之有理即可)
4.“略。”
篇5:应用题综合训练题
应用题综合训练题
1. 甲、乙、丙三人在A、B两块地植树,A地要植900棵,B地要植1250棵.已知甲、乙、丙每天分别能植树24,30,32棵,甲在A地植树,丙在B地植树,乙先在A地植树,然后转到B地植树.两块地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乙应在开始后第几天从A地转到B地?
总棵数是900+1250=2150棵,每天可以植树24+30+32=86棵
需要种的天数是215086=25天
甲25天完成2425=600棵
那么乙就要完成900-600=300棵之后,才去帮丙
即做了30030=10天之后 即第11天从A地转到B地。
2. 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是5,15,24亩.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第一块草地可供10头牛吃30天,第二块草地可供28头牛吃45天,问第三块地可供多少头牛吃80天?
这是一道牛吃草问题,是比较复杂的牛吃草问题。把每头牛每天吃的草看作1份。
因为第一块草地5亩面积原有草量+5亩面积30天长的草=1030=300份
所以每亩面积原有草量和每亩面积30天长的草是3005=60份
因为第二块草地15亩面积原有草量+15亩面积45天长的草=2845=1260份
所以每亩面积原有草量和每亩面积45天长的草是126015=84份
所以45-30=15天,每亩面积长84-60=24份
所以,每亩面积每天长2415=1.6份
所以,每亩原有草量60-301.6=12份
第三块地面积是24亩,所以每天要长1.624=38.4份,原有草就有2412=288份
新生长的每天就要用38.4头牛去吃,其余的牛每天去吃原有的草,那么原有的草就要够吃80天,因此28880=3.6头牛
所以,一共需要38.4+3.6=42头牛来吃。
两种解法:
解法一:
设每头牛每天的吃草量为1,则每亩30天的总草量为:10*30/5=60;每亩45天的总草量为:28*45/15=84那么每亩每天的新生长草量为(84-60)/(45-30)=1.6每亩原有草量为60-1.6*30=12,那么24亩原有草量为12*24=288,24亩80天新长草量为24*1.6*80=3072,24亩80天共有草量3072+288=3360,所有3360/80=42(头)
解法二:10头牛30天吃5亩可推出30头牛30天吃15亩,根据28头牛45天吃15木,可以推出15亩每天新长草量(28*45-30*30)/(45-30)=24;15亩原有草量:1260-24*45=180;15亩80天所需牛180/80+24(头)24亩需牛:(180/80+24)*(24/15)=42头
3. 某工程,由甲、乙两队承包,2.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800元;由乙、丙两队承包,3+3/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500元;由甲、丙两队承包,2+6/7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600元.在保证一星期内完成的前提下,选择哪个队单独承包费用最少?
甲乙合作一天完成12.4=5/12,支付18002.4=750元
乙丙合作一天完成1(3+3/4)=4/15,支付15004/15=400元
甲丙合作一天完成1(2+6/7)=7/20,支付16007/20=560元
三人合作一天完成(5/12+4/15+7/20)2=31/60,
三人合作一天支付(750+400+560)2=855元
甲单独做每天完成31/60-4/15=1/4,支付855-400=455元
乙单独做每天完成31/60-7/20=1/6,支付855-560=295元
丙单独做每天完成31/60-5/12=1/10,支付855-750=105元
所以通过比较
选择乙来做,在11/6=6天完工,且只用2956=1770元
4. 一个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个长方形铁块.现打开水龙头往容器中灌水.3分钟时水面恰好没过长方体的顶面.再过18分钟水已灌满容器.已知容器的高为50厘米,长方体的高为20厘米,求长方体的底面面积和容器底面面积之比.
把这个容器分成上下两部分,根据时间关系可以发现,上面部分水的体积是下面部分的183=6倍
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的高度之比是(50-20):20=3:2
所以上面部分的底面积是下面部分装水的'底面积的632=4倍
所以长方体的底面积和容器底面积之比是(4-1):4=3:4
独特解法:
(50-20):20=3:2,当没有长方体时灌满20厘米就需要时间18*2/3=12(分),
所以,长方体的体积就是12-3=9(分钟)的水量,因为高度相同,
所以体积比就等于底面积之比,9:12=3:4
5. 甲、乙两位老板分别以同样的价格购进一种时装,乙购进的套数比甲多1/5,然后甲、乙分别按获得80%和50%的利润定价出售.两人都全部售完后,甲仍比乙多获得一部分利润,这部分利润又恰好够他再购进这种时装10套,甲原来购进这种时装多少套?
把甲的套数看作5份,乙的套数就是6份。
甲获得的利润是80%5=4份,乙获得的利润是50%6=3份
甲比乙多4-3=1份,这1份就是10套。
所以,甲原来购进了105=50套。
6. 有甲、乙两根水管,分别同时给A,B两个大小相同的水池注水,在相同的时间里甲、乙两管注水量之比是7:5.经过2+1/3小时,A,B两池中注入的水之和恰好是一池.这时,甲管注水速度提高25%,乙管的注水速度不变,那么,当甲管注满A池时,乙管再经过多少小时注满B池?
把一池水看作单位1。
由于经过7/3小时共注了一池水,所以甲管注了7/12,乙管注了5/12。
甲管的注水速度是7/127/3=1/4,乙管的注水速度是1/45/7=5/28。
甲管后来的注水速度是1/4(1+25%)=5/16
用去的时间是5/125/16=4/3小时
乙管注满水池需要15/28=5.6小时
还需要注水5.6-7/3-4/3=29/15小时
即1小时56分钟
继续再做一种方法:
按照原来的注水速度,甲管注满水池的时间是7/37/12=4小时
乙管注满水池的时间是7/35/12=5.6小时
时间相差5.6-4=1.6小时
后来甲管速度提高,时间就更少了,相差的时间就更多了。
甲速度提高后,还要7/35/7=5/3小时
缩短的时间相当于1-1(1+25%)=1/5
所以时间缩短了5/31/5=1/3
所以,乙管还要1.6+1/3=29/15小时
再做一种方法:
①求甲管余下的部分还要用的时间。
7/35/7(1+25%)=4/3小时
②求乙管余下部分还要用的时间。
7/37/5=49/15小时
③求甲管注满后,乙管还要的时间。
49/15-4/3=29/15小时
7. 小明早上从家步行去学校,走完一半路程时,爸爸发现小明的数学书丢在家里,随即骑车去给小明送书,追上时,小明还有3/10的路程未走完,小明随即上了爸爸的车,由爸爸送往学校,这样小明比独自步行提早5分钟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全部步行需要多少时间?
爸爸骑车和小明步行的速度比是(1-3/10):(1/2-3/10)=7:2
骑车和步行的时间比就是2:7,所以小明步行3/10需要5(7-2)7=7分钟
所以,小明步行完全程需要73/10=70/3分钟。
8. 甲、乙两车都从A地出发经过B地驶往C地,A,B两地的距离等于B,C两地的距离.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80%.已知乙车比甲车早出发11分钟,但在B地停留了7分钟,甲车则不停地驶往C地.最后乙车比甲车迟4分钟到C地.那么乙车出发后几分钟时,甲车就超过乙车.
乙车比甲车多行11-7+4=8分钟。
说明乙车行完全程需要8(1-80%)=40分钟,甲车行完全程需要4080%=32分钟
当乙车行到B地并停留完毕需要402+7=27分钟。
甲车在乙车出发后322+11=27分钟到达B地。
即在B地甲车追上乙车。
9. 甲、乙两辆清洁车执行东、西城间的公路清扫任务.甲车单独清扫需要10小时,乙车单独清扫需要15小时,两车同时从东、西城相向开出,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清扫12千米,问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甲车和乙车的速度比是15:10=3:2
相遇时甲车和乙车的路程比也是3:2
所以,两城相距12(3-2)(3+2)=60千米
10. 今有重量为3吨的集装箱4个,重量为2.5吨的集装箱5个,重量为1.5吨的集装箱14个,重量为1吨的集装箱7个.那么最少需要用多少辆载重量为4.5吨的汽车可以一次全部运走集装箱?
我的解法如下:(共12辆车)
本题的关键是集装箱不能像其他东西那样,把它给拆散来装。因此要考虑分配的问题。
3吨(4个) 2.5吨(5个) 1.5吨(14个) 1吨(7个) 车的数量
4个 4个 4辆
2个 2个 2辆
6个 6个 3辆
2个 1个 1辆
6个 2辆
篇6:数学综合训练题
有关数学综合训练题
一、 计算题:
1、有一个长方体,都是长10厘米、宽8厘米、高4厘米,怎样拼成一个表面积最大的长方体?
2、如果a× =b× =c× (a、b、c都不为0),你能将a 、b、 c从小到大排列吗?
3、算一算,如果□+□+□+□=○,○+○+○=△+△,那么(□+□)÷△= 。
4、如果a是一个非0和自然数,那么 ÷a与 ÷6谁大?为什么?
5、已知A× =B× =C÷ =D÷ (A≠0)。把A、B、C、D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6、五个自然数中,最小的一个自然数等于这五个数和的 ,这五个数分别是多少?
7、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和是3985,约分后分数值是 ,原来的分数是多少?
8、一瓶盐水600克,其中盐与水的重量比是1:24。(1)如果再放入6克盐,这时盐与水的重量比是多少?(2)如果要使盐和水的重量比为1:30,要加入多少克水?
9、六年级(2)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6:5,转走2名女生后,全班共有42人。现在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
10、小明体重的 和小华的 相等,小明和小华体重的比是多少?
11、某数学课外兴趣小组,上学期男生占 ,这学期增加21名女生后,男生就只占 ,这个小组现有女生多少人?
12、一筐桔子连筐重34千克,吃掉 后,连筐重28千克,这个筐原有桔子多少千克?
13、把5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6段,每段是5米的 ,2段长是_____米。
14、a、b都是不等于0的自然数,且b×
15、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甲截去它的 ,乙截去 米,剩下两根绳子哪根长?为什么?
16、一张正方形纸的面积是平方分米,把它对折后再对折,这时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17、把甲仓库存粮的 调入到乙仓库,则两仓库的存粮相等,那么原来乙仓库存粮是甲仓库的几分之几?
18、两个分数的积是 ,和是2,这两个分数分别是多少?
19、寒冷的冬天到了,友谊商场为了满足顾客的需要,新进了72件大衣,计划每件卖240元,结果卖出 后,天气突然转暧了。这了不积压商品,商场决定余下的按原价的 出售。友谊商场这些大衣一共可卖多少元?
20、有一堆苹果共100个,第一天了吃了全部苹果的 ,以后八天里分别吃了当天剩下的。这样吃了九天后,还剩下几个没吃完?
二、应用题:
1、小明和妈妈一起给奶奶买了一份礼物,营业员阿姨用了一个长45厘米、宽20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盒子装好并用绳子包扎好。找结处共需要彩绳多少厘米?
2、一个底面是正主形的长方体,它的底面周长是24厘米,高是1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8分米,已知底面是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长方体的高是多少分米?
4、把三个棱长都是2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多少平方厘米?
5、一根长1米、宽和高都是14厘米的长方体钢材,从钢材上的一端锯下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后,它的表面积减少了多少平方厘米?
6、用8个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拼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全部用完)。要使棱长之和最小应拼成______,它的棱长和是___。要使棱长尽可能长,应拼成_______,它的棱长之和是______,表面积是______。
7、一块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8平方厘米,那么由1000块同样的小正方体所组成的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8、一个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无论从哪个方向观察中,最多只能看到多少个面?
9、一个长9厘米、宽6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切割成三个体积相等的长方体,表面积最大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10、求下面图形的.表面积。
11、将一个长方体恰好截成两个相等的正方体,这样的表面积就增加160平方厘米,求这个长方体原来的表面积是多少?
12、有一块长方体石料,长30厘米,宽18厘米,高15厘米,加工时把8个顶点各分凿去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现在的表面积是多少?
13、把一个长方体分割成一个表面积是150平方厘米的正方体和一个表面积是110平方厘米的长方体,原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厘米?
14、一个长方体,高减少2厘米,就成为一个表面积是150平方厘米的正方体。求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
15、棱长分别是3、5、8厘米的三个正方体被粘合在一起,就得到一个新的立方体,在所有的粘合方式中,表面积最小的那个立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16、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4厘米,从它的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面的正中心各挖去一个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那么挖去后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17、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至少需要?____块。
18、一个长方体相邻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10平方厘米、15平方厘米、6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9、一个长方体,如果有两个相邻的面是正方形,这个长方体就是正方体,对吗?
20、一个长6分米、宽4分米、高5分米的长方体盒子,最多能放多少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木块?
21、一个表面积为48平方厘米的正方体,截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22、一个长方体货包,长50米、宽30米、高5米,问:最多可容纳多少个8立方米的立方体货箱?
23、一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体,使其体积增加208立方厘米之后仍是一个正方体,则这个正方体的边长增加了多少厘米?
24、用四块同样的长方形和三块同样的正方形纸板做成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纸箱,它的表面积是266平方分米。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都是整数分米,并且使纸箱的容积尽可能大,这个纸箱的容积是多少?
25、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篇7:小升初综合训练题
小升初综合训练题
1.有甲、乙两项工作,张师傅单独完成甲工作要9天,单独完成乙工作要12天.王师傅单独完成甲工作要3天,单独完成乙工作要15天.如果两人合作完成这两项工作,最少需要多少天?
解:分配任务,王师傅完成甲工作的时间少,先做3天甲工作,就完成了。
张师傅完成乙工作的时间少,先做3天乙工作,剩下1-3/12=3/4。
还需要3/4÷(1/12+1/15)=5天。所以共有3+5=8天。
2.某服装厂生产一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144元,售价是200元.一位服装经销商订购了120件这种服装,并提出:如果每件的销售每降低2元,我就多订购6件.按经销商的要求,这个服装厂售出多少件时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这个最大利润是多少元?
解:原来的利润是200-144=56元。
由于56是2的倍数,所以把56看作56÷2=28份,
由于120是6的倍数,所以120看作120÷6=20份。
所以(20+28)÷2=24份的时候利润最大。
即最大利润是24×2×24×6=6912元。售出的件数是24×6=144件。
3.甲、乙两车从A,B两站同时相向而行,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1.4倍,当甲车到达途中C站时,乙车还要再行4小时48分才能到达C站,那么甲车到达C站后还要再行多少小时与乙车相遇?
解:相距的路程是乙行4+48/60=4.8小时的路程。
所以,相遇时间是4.8÷(1+1.4)=2小时。
4.李强从甲地去乙地,去时先骑自行车,途中又换乘汽车,3小时到达乙地;回来时全乘汽车,1+4/5小时就到达乙地.单乘汽车比既骑自行车又乘骑车少用的时间相当于去时骑自行车时间的3/5.那么李强从甲地到乙地全部骑车需要多少小时?
解:1+4/5=1.8小时,
去时骑自行车的时间是(3-1.8)÷3/5=2小时,乘车3-2=1小时。
乘车行了1÷1.8=5/9,骑自行车行了全程的1-5/9=4/9,
所以,全部骑自行车需要2÷4/9=4.5小时。
5.商店购进甲、乙、丙三种不同的糖果,所用的费用相等,已知甲、乙、丙三种糖果每千克的费用分别是4.4元、6元、6.6元,如果把这三种糖果混在一起作成什锦糖,那么这种什锦糖每千克的成本是几元?
解法一:特殊值法
44、60、66的最小公倍数是660。所以,当三种糖果都购买660÷10=66元时,分别购买了甲种糖66÷4.4=15千克,乙种糖66÷6=11千克,丙种糖66÷6.6=10千克。
共用去66×3=198元,共买到糖果15+11+10=36千克。所以,这种什锦糖每千克的成本是198÷36=5.5元。
解法二:设标准量法
把每种糖果用去的钱看作单位1,
则有甲种糖买了1/4.4,乙种糖买了1/6,丙种糖买了1/6.6。
所以每种糖是3÷(1/4.4+1/6+1/6.6)=5.5元。
6.甲、乙、丙三人共同购买一辆汽车,买车时甲、乙付的钱分别是其他二人付钱总数的1/4,假如甲、乙再各付30000元,那么丙比乙少付6000元,买这辆车共用几元?
解:很容易知道,三人所付钱数分别是甲1份,乙1份,丙3份。
乙比丙少付30000-6000=24000元。
所以每份是24000÷(3-1)=1元。
所以买这辆车共用12000×(3+1+1)=60000元。
篇8:《和差》综合训练题
《和差》综合训练题
一、填空。
1、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一条长240千米的公路,修完后甲队比乙队多修34千米,甲队修了千米,乙队修了()千米。
2、小明在一次测验中,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是96分,语文比数学少8分。语文得()分,数学得()分。
3、甲乙丙三个运输队运340吨货物,甲队比乙队多运18吨货物,乙队运了106吨,丙队运了()吨货物。
4、甲乙丙三人同时参加储蓄。甲乙两人共存入220元,乙丙两人共储蓄。甲乙两人共存入220元,乙丙两人共储蓄180元,甲丙两人共储蓄200元。三人共储蓄()元。
5、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差三数之和是,减数比差大123,减数是()。
6、甲班和乙班共83人,乙班和丙班共86人,丙班和丁班共88人,甲班和丁班共()人。
二、解答下面问题。
1、四一班同学参加学校植树活动,男女生共12名同学去取树苗,如果男同学每人拿3棵,女同学每人拿2棵,正好全部取完;如果男女生人数调换一下,则还差2棵不能取回。原来男女生各是多少人?
2、张明和李强的年龄和为99岁,张明年龄数的数字颠倒过来恰好是李强的年龄,张明比李强大9岁。求张明的年龄和李强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3、三块小麦试验地里共收小麦9800千克。第一块试验地比其余两块试验地少收1400千克,第二块试验地比第三块试验地多收200千克小麦,求三块小麦试验地各收小麦多少千克?
4、学校图书室的书有520本不是故事书,有500本不是科技书,已知故事书和科技书一共有700本,问图书室里一共有多少本书?
5、甲乙两个学校共有学生1245人,如果从甲校调20人去乙校后,甲校比乙校还多5人,两校原有学生多少人?
6、三个物体平均重量是31千克,甲物体比乙、丙两个物体重量之和轻1千克,乙物体比丙物体重量的2倍还重2千克,三个物体各重多少千克?
7、甲、乙两个工程队共1980人,甲队为了支援乙队,抽出285人调入乙队,这时乙队人数还比甲队少24人,求甲乙两队原有工人多少人?
篇9:小学数学毕业班综合训练题
小学数学毕业班综合训练题
一、填空.
1.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 ).
2.两条平行线之间,所有( )的长度都相等.
3.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都是50度,那么另一个角是( )度,这是( )三角形.
4.三时整,时针与分针成( )角,六时整,时针与分针成( )角.
5.三角形有( )条高.平行四边形有( )条高.
6.按要求分类
钝角有( );锐角有( );直角有( );平角有( );周角有( ).
7.比35度的3倍少15度的角是( )度,它是( )角.
8.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 )个锐角,最多有( )个直角.
9.三角形具有( )性,平行四边形有( )的.特性.
10.( )叫做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两个底角(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从一点引出两条线就组成一个角. ( )
2.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 )
3.梯形中相对的两条边,一条是上底,一条是下底. ( )
4.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
5.两条不相交的直线一定是平行线. ( )
三、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1.过直线上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可以作________条. [ ]
A.1
B.2
C.无数
2.一个平角和一个锐角的差 [ ]
A.一定是锐角
B.一定是直角
C.一定是钝角
四、测量角的度数.
五、作图.
1.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2.过A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3.画出下面图形的高.
5.画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6.画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
7.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并过一个顶点作两条不同的高.
六、计算角的度数.
1.∠1=( ) ∠2=( ) ∠3=( )
2.∠1=( ) ∠2=( ) ∠3=( )
★ 高三暑假总结
★ 少先队活动计划
★ 初二学生计划表
【小学高年级学生暑假综合训练题(共9篇)】相关文章:
暑期计划初三英语作文2022-12-07
小学生暑假生活的计划表2022-12-25
新高一学习计划表怎么制定2023-07-08
高中数学暑期学习计划2023-09-04
小学生暑假假期计划2022-05-08
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计划书2024-02-06
教师制定时间计划表心得体会2023-02-05
小学生暑假计划表2022-09-17
计划暑假作文2023-03-18
暑假计划例子2022-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