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五言古诗(共8篇)由网友“等风来”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韦应物五言古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韦应物五言古诗
韦应物五言古诗
韦应物的诗“高雅闲淡,自成一体”,在唐代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兵为森画戟,燕寝凝清香。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长安遇冯著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夕次盱眙县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东郊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依从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送杨氏女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尔辈若无恃,抚念益慈柔。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复难留。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居闲始自遣,临感复难收。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拓展阅读:韦应物的清逸诗情画意,不输李杜
有文友点拨我,生计中遇到索然无味之时可以读读韦应物的集子。偶合的是,我也喜欢韦应物,喜欢其诗不时散发的清逸之气。春潮带雨,野渡无人,“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彻底清”。
门可罗雀,一缕一缕的,正如澡雪的梅芳。而这梅又只能是江边野梅,一树临水,三点两点。刘玄德三请诸葛孔明,大雪纷飞,有隐逸之士唱道,“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此亦是野梅。若是罄口梅花,则又过浓了。梅花的'香味幽烈而沉实,有药意。更不是秋桂,秋桂酽如醇酒,是可以乱人心性的。
上海的桂子开得浓烈,一树细碎锦簇, 绽放得那样酣畅过瘾。 馥郁芳馨奢华地漫空飘溢,十里氤氲。枝头的那些小精灵每常淘气地悠闲而下,点缀在俏式妻子的发髻,落在莽撞少年的肩头,乱人心性,似男女苟合之事。我信笔由缰,谈到秋桂,真是扯远了,和韦应物的清逸风马牛不相及。韦应物的清逸之气,只能是微渺的,孤迥的,是初月临照幽篁,是一夜微雨过,不觉春草生。清逸之气,是初发的草香,会意处可以体味到淡淡的酒意。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我读韦应物,就如远方传来的钟声。儿时也有类似的感受,只是这铃声不是教堂晨祷晚祷的钟声,也不是禅林暮时课诵的钟声,此类钟声轻巧活泼。这钟与我的记忆相关,是钟头候学院的铃声。
苍穹麻麻亮,我们就要去上学了。踏着轻快的步伐,一流烟地跑到学院。放学的铃声敲响,我们追着秋风跑回家。谙熟的小路上,满地黄叶。背着书包,我看见小溪河浜,路边的花花草草,蛐蛐儿蛙鸣,都足以勾起小儿的乐趣,让我忍不住停下步子,侧耳倾听。铃声敲击一阵,小锤碰撞铃的内壁,一记一记,那声响是,清、脆、冷,最终的余韵,颤远了,即是逸。
篇2:韦应物《五言古律》古诗赏析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这三首韦应物的诗,写在一处,乍看时,很象都是五言律诗。如果读一遍,辨辨音节,就知道前二首是五言古诗,末一首才是五言律诗。不过这二首五言古诗,完全采取律诗的篇法句法,同样是四韵八句,不过用的是仄声韵。同样有两联对句,不过次序小有移动。同样把四联分为起承转合。因此,也有人以为这是仄韵的律诗。不过,再研究研究,如果说它们是律诗,尽管用了仄声韵,平仄还得粘缀,第一、三、五、七句,应该都以平声字收尾,上下句中间的平仄也该协调,而这两首诗都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归根结蒂,还是古诗。
第一首是作者从扬子津乘船回洛阳时,给一位朋友告别。这位朋友姓元,排行老大,官职是校书郎,故称元大校书。按韦应物诗集中提到过不少姓元的,有元侍御、元仓曹、元六昆季、元伟、元锡、元常,还有弹琴的元老师、吹笛子的元昌。韦应物的哥哥住在广陵。韦家与元氏是姻亲,元家也住在广陵。韦应物有一首《滁州园池宴元氏亲属》,诗中有一句道:“竹亭列广筵,一展私姻礼。”可以从而揣测这些情况。还有一首“送元锡、杨凌”的诗,其一联云:“况别亲与爱,欢筵慊未足”,和此诗首句同。这位元校书,可能就是元锡。
第一联就点明和亲爱的朋友凄然分别,泛船在江天烟雾中。第二联接着说泛船者是归洛阳去的人,怀念的是广陵城的钟声树影。广陵就是扬州。第三联说今天彼此分别,不知将来还能在何处相遇。最后一联因离情别绪而引起感伤:人世间的事情也正象江上的船,跟着水淌去,永远飘浮无定。
第二首是因为怀念一个全椒山中的道士,因而寄一首诗去。全椒是滁州的一个属县,这首诗大约是韦应物做滁州刺史时作的。所以第一联说:今天我的郡斋里很冷,忽然想起住在山里的道士。如果作散文,接下去就该说明“冷”与“忽念”的关系,但韦应物作的是诗,这一关系留给读者自己去体会。第二联描写他想念的那个道士此时的生话情况。在山坳里砍了些木柴,捆束起来,挑回去煮饭。饭是什么呢?是白石子。古代曾有一个成了仙人的道士,住在山中煮白石子当饭米吃。后来就用这个典故,形容修道者的清寒生活。第三联说明自己想念之情。在这风雨之夜,很想带一瓢酒,老远的到你那里去慰问你。可是,第四联说,在寂寞的空山中,满地都是落叶,叫我到何处去寻觅你的踪迹呢?
第三首是在滁州时,遇见一个梁州的老朋友,喜而作诗。唐代的梁州,即今陕西南郑县,在汉水的上游。故第一联追忆自己在江汉一带作客时。认识了这位老友,每次相逢,总是喝醉了才回家。笫二联说:人的行迹象浮云之无定,自从分别以后,时光象流水一样,转眼十年。第三联说:如今在淮河上又遇到了,虽然我们俩欢笑之情,依然和十年前一样,可是两人的头发都已稀疏而花白了。第四联是假设的问答句法。是什么原因,你不回梁州去呢?哦,大概是因为淮上秋山,风景秀美,使你舍不得回家吧。
这三首诗,文字浅显,绝无费人思索的词句,思想过程,层次分明,极为自然。译成散文,也是一篇散文诗。它们代表了韦应物全部五言诗的风格。历代以来,文学批评家都把这种风格用一个“淡”字来慨括,或曰古淡,或曰雅淡,或曰闲淡。总之是表示文字和思想内容的质直素朴。文字不加雕琢,思想没有隐晦。
这一种风格的诗,创始者是陶渊明,梁代的锺嵘作《诗品》,品评汉魏以下许多诗人的作品,他对陶渊明的诗,评论道;“文体省静,殆无长语,写意真古,辞必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大意是说陶渊明的文体简净,没有多馀的话。一意求真、求古,文辞和兴趣都和婉惬当,我每次读他的诗,总会想到他的人格。一般人都叹赏他的素朴。
陶渊明身后,非但没有人继承他的诗风,反而盛行了极其浓艳庸俗的宫体诗,直要到初唐的陈子昂、张九龄才有意用陶渊明的风格,来肃清宫体诗的流毒。跟着就出现了王维、孟浩然、储光羲诸人,使当时的'五言诗,趋向于清淡一派,成为盛唐诗的一个特征。
韦应物受王、孟的影响极大,他跟着走这条创作道路,但是后来居上。他是越过了王、孟而直接继承陶渊明的,我们应当注意,为什么锺嵘说:他每次读陶渊明的诗,总会想到他的人格。可见诗的风格,并不光是艺术表现手法的成果,还有作者的性格在内。王、孟等人,只学到了陶渊明的艺术表现手法,他们的性格却远没有陶渊明的冲和旷达。他们的五言诗,多数是具有陶诗的态度仪表,而缺乏陶诗的精神。韦应物诗所反映的是一个品德极为高尚的人格。他淡于名利,对世情看得很透彻,不积极,但也不消极。他的生活态度是任其自然。他的待人接物是和平诚恳。这些性格,都可以从他的诗中感觉到。他的文学风格,主要是产生于性格的流露,其次才是艺术手法的高妙。一个“身作里中横”的无赖少年,到中年以后,却一变而为淡泊高洁的诗人,韦应物一生的思想过程,可见是非常突出的。
也象陶渊明和杜甫一样,韦应物的诗,在当时却並不被重视。我们说韦应物的诗高于王、孟,但在当时,王、孟的名气还是高于韦应物。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曾提到过韦应物。他说:“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然当苏州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然后人贵之。”可知韦应物诗的评价,是在他死后才逐渐高起来的。
在选讲的三首诗中,第二首《寄全椒山中道士》是最著名的作品。宋元以来,许多人都赞赏这首诗。对于“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这两句,几乎公认为奇特之笔。洪迈说:“结尾两句,非复语言思索可到。”(《容斋随笔》)沈德潜说:“这两句是“化工笔,与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处不关语言意思。”(《唐诗别裁》)这两个评语的观点是相同的,都以为这两句出人意外,一般人想不到,但又觉得很自然,不象是苦心思索出来的。全诗八句,都是叙述自己,但其效果却都是描写这位山中道士的隐居修道生活。结尾两句更点明了这位道士隐居之深。
苏东坡极喜欢韦应物的诗,他有两首摹仿韦应物的诗。其一首是在惠州时,读了韦应物这首《寄全椒山中道士》,就用原韵和了一首。寄给罗浮山中的邓道士。现在把那首和诗抄录在这里:
一杯罗浮春,远饷采薇客。
遥知独酌罢,醉卧松下石。
幽人不可见,清啸闻月夕。
聊戏庵中人,空飞本无迹。
这首诗用很大的气力来摹拟韦应物诗格,但是得到的评论却不佳。洪迈说,东坡天才,出语惊世,他的和陶渊明诗,可以和陶渊明並驾齐驱,但是和韦应物这首诗,却是比不上。洪迈没有指出,为什么比不上。清人施补华的《岘傭说诗》作了解释:“寄全椒山中道士一作,东坡刻意学之,而终不似。盖东坡用力,韦公不用力;东坡尚意,韦公不尚意,微妙之诣也。”这个分析,可以认为是中肯的。所谓用力、不用力,尚意、不尚意,实在就是自然和不自然,东坡诗中用“遥知”、“醉卧”、“不可见”、“本无迹”这些词语,都是竭力用描写手法来表现邓道士。这种句法,韦应物却不屑用。即此一端,东坡已是失败了。
篇3:韦应物古诗
韦应物古诗
1、《西塞山》
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
岚横秋塞雄,地束惊流满。
2、《答李浣三首》
孤客逢春暮,缄情寄旧游。
海隅人使远,书到洛阳秋。
马卿犹有壁,渔父自无家。
想子今何处,扁舟隐荻花。
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辞客,何人最往还。
3、《寄诸弟》
岁暮兵戈乱京国,帛书间道访存亡。
还信忽从天上落,唯知彼此泪千行。
4、《游西山》
时事方扰扰,幽赏独悠悠。弄泉朝涉涧,采石夜归州。
挥翰题苍峭,下马历嵌丘。所爱唯山水,到此即淹留。
5、《游南斋》
池上鸣佳禽,僧斋日幽寂。高林晚露清,红药无人摘。
春水不生烟,荒冈筠翳石。不应朝夕游,良为蹉跎客。
6、《郡内闲居》
栖息绝尘侣,孱钝得自怡。腰悬竹使符,心与庐山缁。
永日一酣寝,起坐兀无思。长廊独看雨,众药发幽姿。
今夕已云罢,明晨复如斯。何事能为累,宠辱岂要辞。
7、《述园鹿》
野性本难畜,玩习亦逾年。麑班始力直,麚角已苍然。
仰首嚼园柳,俯身饮清泉。见人若闲暇,蹶起忽低骞。
兹兽有高貌,凡类宁比肩。不得游山泽,跼促诚可怜。
8、《鸢夺巢》
野鹊野鹊巢林梢,鸱鸢恃力夺鹊巢。吞鹊之肝啄鹊脑,
窃食偷居还自保。凤凰五色百鸟尊,知鸢为害何不言。
霜鹯野鹞得残肉,同啄膻腥不肯逐。可怜百鸟纷纵横,
虽有深林何处宿。
9、《鼙鼓行》
淮海生云暮惨澹,广陵城头鼙鼓暗,寒声坎坎风动边。
忽似孤城万里绝,四望无人烟。又如虏骑截辽水,胡马不食
仰朔天。座中亦有燕赵士,闻鼙不语客心死。何况鳏孤火绝
无晨炊,独妇夜泣官有期。
10、《凌雾行》
秋城海雾重,职事凌晨出。浩浩合元天,溶溶迷朗日。
才看含鬓白,稍视沾衣密。道骑全不分,郊树都如失。
霏微误嘘吸,肤腠生寒栗。归当饮一杯,庶用蠲斯疾。
11、《虞获子鹿》
虞获子鹿,畜之城陬。园有美草,池有清流。
但见蹶蹶,亦闻呦呦。谁知其思,岩谷云游。
12、《效何水部二首》
玉宇含清露,香笼散轻烟。应当结沉抱,难从兹夕眠。
夕漏起遥恨,虫响乱秋阴。反复相思字,中有故人心。
13、《燕李录事》
与君十五侍皇闱,晓拂炉烟上赤墀。花开汉苑经过处,
雪下骊山沐浴时。近臣零落今犹在,仙驾飘飖不可期。
此日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
14、《寄冯著》
春雷起萌蛰,土壤日已疏。胡能遭盛明,才俊伏里闾。
偃仰遂真性,所求惟斗储。披衣出茅屋,盥漱临清渠。
吾道亦自适,退身保玄虚。幸无职事牵,且览案上书。
亲友各驰骛,谁当访敝庐。思君在何夕,明月照广除。
15、《郡斋赠王卿》
无术谬称简,素餐空自嗟。秋斋雨成滞,山药寒始华。
濩落人皆笑,幽独岁逾赊。唯君出尘意,赏爱似山家。
16、《林园晚霁》
雨歇见青山,落日照林园。山多烟鸟乱,林清风景翻。
提携唯子弟,萧散在琴言。同游不同意,耿耿独伤魂。
寂寞钟已尽,如何还入门。
17、《简郡中诸生》
守郡卧秋阁,四面尽荒山。此时听夜雨,孤灯照窗间。
药园日芜没,书帷长自闲。惟当上客至,论诗一解颜。
18、《寄裴处士》
春风驻游骑,晚景澹山晖。一问清泠子,独掩荒园扉。
草木雨来长,里闾人到稀。方从广陵宴,花落未言归。
19、《除日》
思怀耿如昨,季月已云暮。忽惊年复新,独恨人成故。
冰池始泮绿,梅援还飘素。淑景方转延,朝朝自难度。
20、《送刘评事》
声华满京洛,藻翰发阳春。未遂鹓鸿举,尚为江海宾。
吴中高宴罢,西上一游秦。已想函关道,游子冒风尘。
丈夫岂恨别,一酌且欢忻。
21、《有所思》
借问堤上柳,青青为谁春。空游昨日地,不见昨日人。
缭绕万家井,往来车马尘。莫道无相识,要非心所亲。
22、《夏夜忆卢嵩》
霭霭高馆暮,开轩涤烦襟。不知湘雨来,潇洒在幽林。
炎月得凉夜,芳樽谁与斟。故人南北居,累月间徽音。
人生无闲日,欢会当在今。反侧候天旦,层城苦沉沉。
23、《晚归沣川》
凌雾朝阊阖,落日返清川。簪组方暂解,临水一翛然。
昆弟忻来集,童稚满眼前。适意在无事,携手望秋田。
南岭横爽气,高林绕遥阡。野庐不锄理,翳翳起荒烟。
名秩斯逾分,廉退愧不全。已想平门路,晨骑复言旋。
24、《县斋》
仲春时景好,草木渐舒荣。公门且无事,微雨园林清。
决决水泉动,忻忻众鸟鸣。闲斋始延瞩,东作兴庶氓。
即事玩文墨,抱冲披道经。于焉日淡泊,徒使芳尊盈。
25、《夏景园庐》
群木昼阴静,北窗凉气多。闲居逾时节,夏云已嵯峨。
搴叶爱繁绿,缘涧弄惊波。岂为论夙志,对此青山阿。
26、《游琅琊山寺》
受命恤人隐,兹游久未遑。鸣驺响幽涧,前旌耀崇冈。
青冥台砌寒,绿缛草木香。填壑跻花界,叠石构云房。
经制随岩转,缭绕岂定方。新泉泄阴壁,高萝荫绿塘。
攀林一栖止,饮水得清凉。物累诚可遣,疲氓终未忘。
还归坐郡阁,但见山苍苍。
27、《休暇东斋》
由来束带士,请谒无朝暮。公暇及私身,何能独闲步。
摘叶爱芳在,扪竹怜粉污。岸帻偃东斋,夏天清晓露。
怀仙阅真诰,贻友题幽素。荣达颇知疏,恬然自成度。
绿苔日已满,幽寂谁来顾。
28、《花径》
山花夹径幽,古甃生苔涩。胡床理事馀,玉琴承露湿。
朝与诗人赏,夜携禅客入。自是尘外踪,无令吏趋急。
29、《夏景端居即事》
北斋有凉气,嘉树对层城。重门永日掩,清池夏云生。
遇此庭讼简,始闻蝉初鸣。逾怀故园怆,默默以缄情。
30、《山行积雨,归途始霁》
揽辔穷登降,阴雨遘二旬。但见白云合,不睹岩中春。
急涧岂易揭,峻途良难遵。深林猿声冷,沮洳虎迹新。
始霁升阳景,山水阅清晨。杂花积如雾,百卉萋已陈。
鸣驺屡骧首,归路自忻忻。
篇4:五言励志古诗
有了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没有坚持,就注定失败。对于成功,有时我们也需要励志的言语。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秋浦歌》
唐·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怨情》
唐·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篇5:五言励志古诗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杜甫《阁夜》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佚名《论语十二章》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清明》
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陆游《沈园二首》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徐锡麟《出塞》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屈原《国殇》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高适《塞下曲》
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于谦《除夜太原寒甚》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于谦《观书》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张耒《夜坐·庭户无人秋月明》
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寄旧山僧》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查慎行《三闾祠》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少年行四首·其三》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谢逸《送董元达》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写怀》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陆游《读书》
篇6:五言古诗摘抄
五言古诗摘抄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青溪 / 过青溪水作》译文及注释汉译
我每次进入黄花川,都要沿着青溪溪水而行。水随着山势千回万转,但走过的路不过千里。流过乱石时水声喧腾,而流经松林时却没有声息与松林相映色调优美。水波荡漾,浮着菱角和荇菜,清澈的溪水侧映着芦苇。我的心一向闲静,就像这淡泊的溪水。请让我留在溪边岩石上,垂着钓竿了此一生。韵译
每次我进入黄花川漫游, 常常沿着青溪辗转飘流。
流水依随山势千回万转, 路途无百里却曲曲幽幽。
乱石丛中水声喧哗不断, 松林深处山色静谧清秀。
溪中菱藕荇菜随波荡漾, 澄澄碧水倒映芦苇蒲莠。
我的`心平素已习惯闲静, 淡泊的青溪更使我忘忧。
让我留在这盘石上好了, 终日垂钓一直终老到头!韵译2
每当我进入黄花川游历,常常循着青溪的水流方向辗转前行。
这青溪的流水,依随着山势千回万转,路途虽不足百里,却曲折蛇行,蜿蜓多姿。
当溪流从山间乱石中穿过时,水势湍急,潺潺的流水陡然间浪花激荡,丁冬有声;
当溪流经过松林深处时,澄碧的溪水与两岸青翠苍劲的松色相映,显得那么娴静、
安谧、清秀,几乎没有一点声息。
当溪水流经开阔地带,水面上漂浮的菱叶、荇菜等水生植物随波荡漾,平添了很
多生趣;溪流继续前行,水面清澈碧透,浅水边初生的芦苇,倒映在澄澄碧水之中,
摇曳生姿。
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与我平素里自甘淡泊的心情、闲适的情趣是那么的和谐一致。
让我就留在这青溪边的盘石上好了,我要像东汉严子陵一样,终日悠闲自在地垂钓,一直到去世!
篇7:五言八句古诗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李白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扶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篇8:五言八句古诗
《春夜喜雨》
年代:唐作者: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望》
年代:唐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望岳》
年代:唐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岳阳楼》
年代:唐作者: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旅夜书怀》
年代:唐作者: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月夜》
年代:唐作者: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对雪》
年代:唐作者: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日暮》
年代:唐作者: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江汉》
年代:唐作者: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野望》
年代:唐作者:杜甫
清秋望不极,迢递起曾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沈。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 韦应物的诗词
★ 韦应物闻雁译文
★ 韦应物闻雁翻译
★ 韦应物诗词风格
★ 端午节的古诗五言
★ 五言古诗四句
★ 春游南亭古诗词
★ 《佳人》五言古诗

【韦应物五言古诗(共8篇)】相关文章:
唐诗《池上》赏析2022-05-22
唐诗七夕简单赏析2023-01-12
唐诗赏析2024-05-17
含夏字的唐诗佳句及赏析2022-09-02
《送新安张少府归秦中》的原文及作者介绍2022-05-30
唐诗摘选赏析2023-07-27
《九江闻雁原文》阅读及答案2023-02-28
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赏析2024-02-08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阅读答案2022-12-17
幽居随笔2022-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