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随笔

时间:2022-05-24 13:38:2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幽居随笔(推荐18篇)由网友“高贵路人”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幽居随笔,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幽居随笔

篇1:幽居随笔

幽居随笔

他们说“宅”。我不说。我比“宅”还要诗意,还要有远意。我是幽居。

我像蝉一样幽居。

是啊,是一只卧在泥土深处的蝉,一卧多年,柔软而湿润。是一只苦蝉吗?

初夏,去外婆家,去童年常常玩耍的池塘边。池塘中间有苍苍芦苇,风情摇曳似《诗经》年代。岸边的沙地上生长绿叶紫苏,成片成片。那些紫苏像过往岁月,散发着一种神秘而微苦的味道。我在那样的沙地上挖过许多次蝉,那样的蝉啊!身子透明而白皙,像个婴儿。

可是,如今我已长大,当我再次听着池塘边桑树上的蝉鸣,想着那些幽居于泥土深处的`蝉儿,不禁潸然。

是把玩终日,涕泪忽至。

那样的蝉,是多年后的自己啊!是处于幽居状态的一个女子。

蝉在幽居,是独自在泥土里,自己抱紧自己。没有光,没有声音。只有黑暗,只有泥土。繁花千里,长河浩荡,那些大地之上的风景,一只幽居的蝉永远不会知道。

是幽居啊。她怀着疼痛的相思,怀着对绿色枝叶的相思,怀着对阳光的相思,在泥土里独自生长。你怎么知道!

一只幽居的蝉,孤独那么长,而可以放声歌唱的时光,那么短。

盛夏时节,一个人坐在阳台边听蝉鸣,听得心仿佛杜鹃啼血,片片嫣红。

你听啊!知——知——

那么悠长的声线,有金属的质感,好像是在锯,锯阳光,锯绿色,锯天空,锯生命,越锯越短,越锯越薄,越锯越黯然。

知——知——

那不是风花雪月的吟哦,那是生命苦涩深长的啸歌。在幽暗的地底困守了那么久,两年三年,甚至五年八年,可是,当它用尽生命的力量爬出泥土与腐叶,在露水与阳光里放纵啸歌,只有一季。只有一季啊!那么短!那么无情!

所以,我听那蝉鸣,分明就是裂帛之声。

那高枝上短暂的生命,因为曾经漫长的幽居,越发呈现出丝帛一般的华美与珍稀。可是,这帛是被时间的美人在一条一条地撕:知——知——撕得秋风也凉了,它的生命便走到了终点。

也许,正因为太短,所以蝉不用嗓子来啸歌,而是用整个身体。它用腹部的鼓膜振动发出声音,来求偶,来欢聚,来阐释恐惧和悲伤。它是用整个身体表达内心,那么用力,不计后果,不问退路,不留底。

这样的表达,太隆重,以致担心,小小的躯体怎么承担得起。

我知道,许多时候,我只是一只幽居的蝉。

我的生活,简之又简。是过滤,过滤,只做几件简单的事情。一年的时间,只耗在几件简单的事上。养花种菜,写字旅行,爱人,和爱己。我收敛了曾经的疏狂,安身低眉在烟火红尘里,做一个寻常的女子,寻常又寻常,敛了光芒和尖锐的刺。

舒展一些,洒脱一些,轻盈一些。做这样一只幽居的蝉,即使,我有清哀,有黯然,有未语泪先流的刹那心酸和动情。即使,我幽居在这样的一段光阴里,偶尔,还心有不甘。但,我愿意幽居下去,漫漫不问期。

像王维和陶渊明那样幽居。他们幽居山林,幽居田园,我呀,幽居世俗红尘。

不怕孤独,不奢求绚丽的高枝,只做闲淡女子。

篇2:韦应物--《幽居》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作者】:

韦应物(约737-792)早年当过唐玄宗的侍卫,“身为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他这番自述,不禁使人联想起在锦衣玉食绿酒红灯中长大的高干子弟,总是无法无天,连地方官也惹不起的。奇怪的是,他却在玩乐够了之后,忽而发愤读书,下决心脱胎换骨。后来他做过几任县令和刺史,曾经严惩不法军吏,又常感到无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写下了“邑有泳流亡愧俸钱”这样的名句,终于在文学史上奠定了自己无可争辩的地位。他的诗卓然名家,“高雅闲谈,自成一家之体”,世以“王孟韦柳”并称,都继承陶渊明而各有特色。 他的词不多, 仅《三台》和《调笑》共四首。“胡马”一阕,极写边塞的荒凉,全无一字写人,却深切地体现了征人远戍的孤独和烦忧,选唐五代词没有不选这一首的。

【注释】:

韦应物的山水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林”(白居易《与元九书》),形成多用五古。《幽居》就是比较有名的一首。诗人从十五岁到五十四岁,在官场上度过了四十年左右的时光,其中只有两次短暂的闲居。《幽居》这首诗大约就写于他辞官闲居的时候。全篇描写了一个悠闲宁静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幽居独处、知足保和的心情。在思想内容上虽没有多少积极意义,但其中有佳句为世人称道,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开头二句是写诗人对世路人情的看法,意思是说世人无论贵贱高低,总要为生活而出门奔走营谋,尽管身分不同,目的不一,而奔走营生都是一样的。这两句,虽平平写来,多少透露出一点感慨,透露出他对人生道路坎坷不平、人人都要为生存而到处奔走的厌倦之情,但诗人并不是要抒发这种感慨,也不是要描写人生道路的艰难,而是用世人“皆有营”作背景,反衬自己此时幽居的清闲,也就是举世辛劳而我独闲了。

韦应物实现了脱离官场,幽居山林,享受可爱的清流、茂树、云物的愿望,他感到心安理得,因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蹇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这里用了《魏志. 王粲传》的典故。《王粲传》中说到徐干,引了裴松之注说:徐干“轻官忽禄,不耽世荣”。韦应物所说的与徐干有所不同,韦应物这二句的意思是:我本就是笨拙愚劣的人,过这种幽居生活自当心安理得,怎么能说我是那种鄙薄世上荣华富贵的高雅之士呢!对这两句,我们不能单纯理解为是诗人的解嘲,因为诗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红尘而去归隐,他只是对官场的昏暗有所厌倦,想求得解脱,因而辞官幽居。一旦有机遇,他还是要进入仕途的。所以诗人只说自己的愚拙,不说自己的清高,把自己同真隐士区别开来。这既表示了他对幽居独处、独善其身的满足,又表示了对别人的追求并不鄙弃。

篇3: 幽居阿尔山

幽居阿尔山

像背着行囊的游子,怀揣梦想扬帆远航。

像驰骋翱翔的大雁,不辞劳苦飞回北方。

像恣情奔腾的马儿,叱咤风云奔向远方。

阿尔山我来了,请别再找我,我已决定幽居在此。

那里有浓荫蔽日的原始森林、有碧空如洗的蓝天白云、有雪中怒放的杜鹃花海、有神仙点化的奇峰峡谷、有鬼斧神工的火山遗迹、有澄澈洁净的河流湖泊、有神奇功效的温泉矿泉、有原始惬意的森林木屋、有四季更替的神奇风光、有冰清玉洁的银色世界、有如梦如幻的童话王国……

阿尔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你雕琢的如此秀美、壮丽、神奇,那大地翻腾后的石塘花海、那匍匐生长的偃松、那传流不息的地下暗河……那里的山山水水都拨动我的心弦,阿尔山一草一木都有灵气,一早一晚都得以生命的再现,风是你的.呼吸、云是你的长发、皑皑白雪是你的衣衫、天池是你的容颜、满山杜鹃花是你的头饰、林中那屡屡馨香是你的气息,我愿追随你的气息,幽居在远离雾霾,脱离尘嚣的桃源仙境。

篇4:《幽居》韦应物

《幽居》韦应物

韦应物的《幽居》反映了诗人幽居独处、知足保和的心情。诗在思想内容上虽没有多少积极意义,但其中有佳句为世人称道,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幽居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⑴。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⑵。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⑶,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⑷,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⑸,谁谓薄世荣⑹。

【注释】

⑴营:谋求。

⑵遂:称心,如愿。

⑶曙:天刚亮的时候。

⑷偶:相对。

⑸蹇:跛,行动迟缓。劣:一作“拙”。

⑹世荣:世俗的荣华富贵。

【白话译文】

世人贵贱虽然可分为几等,而出门在外都是有所奔营。

我单单没有那些外物牵累,故而可以遂我闲居的心情。

无声的细雨曾在夜间来过,不知不觉中春草已经萌生。

青山一下子就迎来了曙色,小鸟雀儿盘绕着房舍啼鸣。

我有时会和道人邂逅作伴,有时也随着樵夫边唠边行。

我安分守己因为愚笨拙劣,谁又能说是鄙薄尘世尊荣。

【创作背景】

诗人从十五岁到五十四岁,在官场上度过了四十年左右的时光,其中只有两次短暂的闲居。《幽居》这首诗大约就写于他辞官闲居的时候。

【赏析】

韦应物的山水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白居易《与元九书》),形式多用五古。《幽居》就是比较有名的一首。全篇描写了一个悠闲宁静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幽居独处、知足保和的心情。在思想内容上虽没有多少积极意义,但其中有佳句为世人称道,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开头二句是写诗人对世路人情的看法,意思是说世人无论贵贱高低,总要为生活而出门奔走营谋,尽管身分不同,目的不一,而奔走营生都是一样的。这两句,虽平平写来,多少透露出一点感慨,透露出他对人生道路坎坷不平,人人都要为生存而到处奔走的厌倦之情,但诗人并不是要抒发这种感慨,也不是要描写人生道路的艰难,而是用世人“皆有营”作背景,反衬自己此时幽居的清闲,也就是举世辛劳而我独闲了。

所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便是以上二句作反衬而来,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由于对官场现实的不满,他曾经说过:“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君心倘如此,携手相与还”(《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表示了归隐的愿望。如今,他能够辞官归来,实现了无事一身轻的愿望,自然是满怀欣喜。

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韦应物此时的心情是愉快的、安闲的,因而在他笔下所描绘出的景物也自然著上轻松愉快、明丽新鲜的色彩。下边六句是以愉悦的笔调对幽居生活作具体描写。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这四句全用白描手法。“微雨”两句,是人们赞赏的佳句。这里说“微雨”,是对早春细雨的准确描绘;“夜来过”,着一“过”字,便写出了诗人的感受。显然他并没有看到这夜来的春雨,只是从感觉上得来,因而与下句的“不知”关合,写的是感觉和联想。这两句看来描写的是景而实际是写情,写诗人对夜来细微春雨的喜爱和对春草在微雨滋润下成长的欣慰。这里有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也有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情趣。比之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要更含蓄、蕴藉,更丰富新鲜,饶有生意。“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是上文情景的延伸与烘托。这里不独景色秾鲜,也有诗人幽居的宁静和心情的喜悦。真是有声有色,清新酣畅。

这四句是诗人对自己幽居生活的一个片断的描绘,他只截取了早春清晨一个短暂时刻的山中景物和自己的感受,然后加以轻轻点染,便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图画,同时诗人幽居的喜悦、知足保和的情趣也在这画面中透露出来。

接下去,“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时与”、“或随”,说明有时与道士相邂逅,有时同樵夫相过从,这些事都不是经常的,也就是说,诗人幽居山林,很少与人交游。这样,他的清幽淡漠、平静悠闲则是可想而知了。

韦应物实现了脱离官场,幽居山林,享受可爱的清流、茂树、云物的愿望,他感到心安理得,因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蹇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这里用了《魏志·王粲传》的典故。《王粲传》中说到徐干,引了裴松之注说:徐干“轻官忽禄,不耽世荣”。韦应物所说的与徐干有所不同,韦应物这二句的意思是:我本就是笨拙愚劣的人,过这种幽居生活自当心安理得,怎么能说我是那种鄙薄世上荣华富贵的高雅之士呢!对这两句,我们不能单纯理解为是诗人的解嘲,因为诗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红尘而去归隐,他只是对官场的昏暗有所厌倦,想求得解脱,因而辞官幽居。一旦有机遇,他还是要进入仕途的。所以诗人只说自己的愚拙,不说自己的清高,把自己同真隐士区别开来。这既表示了他对幽居独处、独善其身的满足,又表示了对别人的追求并不鄙弃。

韦应物的诗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很大,前人说:“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说:“一寄穗秾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来,盖一人而已”(宋濂《宋文宪公集》卷三十七)。这些评价并不十分恰当,但是可以说明韦诗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风格的。

拓展阅读:《长安遇冯著》韦应物

长安遇冯著⑴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⑵雨。

问客⑶何为来,采山⑷因买斧⑸。

冥冥⑹花正开,飏飏⑺燕新乳⑻。

昨别⑼今已春,鬓丝⑽生几缕。

【注释】

⑴冯著:韦应物友人。

⑵ 灞(bà)陵:即霸上,又作霸陵。在今西安市东。因汉文帝葬在这里,改名灞陵。

⑶ 客:即指冯著。

⑷采山:砍材。

⑸采山因买斧:意指归隐山林。“采山”是成语。左思《吴都赋》:“煮海为盐,采山铸钱。”谓入山采铜以铸钱。“买斧”化用《易经·旅卦》:“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意谓旅居此处作客,但不获平坦之地,尚须用斧斫除荆棘,故心中不快。“采山”句是俏皮话,打趣语,大意是说冯著来长安是为采铜铸钱以谋发财的,但只得到一片荆棘,还得买斧斫除。其寓意即谓谋仕不遇,心中不快。

⑹冥冥:形容造化默默无语的'情态。

⑺飏飏(yáng yáng):鸟轻快飞翔的样子。

⑻ 燕新乳:指小燕初生。

⑼昨别:去年分别。

⑽鬓丝(bìn):两鬓白发如丝。

【白话译文】

客人从东方过来,衣服上还带着灞陵的雨。问客人为什么来,客人说为了上山砍伐树木来买斧头。百花正在悄悄地盛开,轻盈的燕子正在哺乳新雏。去年一别如今又是春天,两鬓的头发不知又生出多少。

【创作背景】

韦应物于大历四年至十三年(769-778)在长安,而冯著在大历四年离长安赴广州,约在大历十二年再到长安。这诗可能作于大历四年或十二年(769-777)。据韦诗所写,冯著是一位有才有德而失志不遇的名士。他先在家乡隐居,清贫守真,后来到长安谋仕,颇擅文名,但仕途失意。约在大历四年(769)应征赴幕到广州。十年过去,仍未获官职。后又来到长安。韦应物对这样一位朋友是深为同情的,故而创作这首诗。

【赏析】

诗中以亲切而略含诙谐的笔调,对失意沉沦的冯著深表理解、同情、体贴和慰勉。它写得清新活泼,含蓄风趣,逗人喜爱。刘辰翁评此诗曰:“不能诗者,亦知是好。”确乎如此。

开头两句中,主要是说冯著刚从长安以东的地方来,还是一派名士兼隐士的风度。

接着,诗人自为问答,料想冯著来长安的目的和境遇。诗人自为问答,诙谐打趣,显然是为了以轻快的情绪冲淡友人的不快,所以下文便转入慰勉,劝导冯著对前途要有信心。但是这层意思是巧妙地通过描写眼前的春景来表现的。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这两句诗人选择这样的形象,正是为了意味深长地劝导冯著不要为暂时失意而不快不平,勉励他相信大自然造化万物是公正不欺的,前辈关切爱护后代的感情是天然存在的,要相信自己正如春花般焕发才华,会有人来并切爱护的。所以末二句,承上二句而来的,末句则以反问勉励友人,盛年未逾,大有可为。

篇5:《幽居》 韦应物

韦应物的《幽居》 描写了一个悠闲宁静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幽居独处、知足保和的心情。诗在思想内容上虽没有多少积极意义,但其中有佳句为世人称道,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幽居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⑴。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⑵。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⑶,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⑷,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⑸,谁谓薄世荣⑹。

【注释】

⑴营:谋求。

⑵遂:称心,如愿。

⑶曙:天刚亮的时候。

⑷偶:相对。

⑸蹇:跛,行动迟缓。劣:一作“拙”。

⑹世荣:世俗的荣华富贵。

【白话译文】

世人贵贱虽然可分为几等,而出门在外都是有所奔营。

我单单没有那些外物牵累,故而可以遂我闲居的心情。

无声的细雨曾在夜间来过,不知不觉中春草已经萌生。

青山一下子就迎来了曙色,小鸟雀儿盘绕着房舍啼鸣。

我有时会和道人邂逅作伴,有时也随着樵夫边唠边行。

我安分守己因为愚笨拙劣,谁又能说是鄙薄尘世尊荣。

【创作背景】

诗人从十五岁到五十四岁,在官场上度过了四十年左右的时光,其中只有两次短暂的闲居。《幽居》这首诗大约就写于他辞官闲居的时候。

【赏析】

韦应物的山水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白居易《与元九书》),形式多用五古。《幽居》就是比较有名的一首。全篇描写了一个悠闲宁静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幽居独处、知足保和的心情。在思想内容上虽没有多少积极意义,但其中有佳句为世人称道,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开头二句是写诗人对世路人情的看法,意思是说世人无论贵贱高低,总要为生活而出门奔走营谋,尽管身分不同,目的不一,而奔走营生都是一样的。这两句,虽平平写来,多少透露出一点感慨,透露出他对人生道路坎坷不平,人人都要为生存而到处奔走的厌倦之情,但诗人并不是要抒发这种感慨,也不是要描写人生道路的艰难,而是用世人“皆有营”作背景,反衬自己此时幽居的清闲,也就是举世辛劳而我独闲了。

所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便是以上二句作反衬而来,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由于对官场现实的不满,他曾经说过:“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君心倘如此,携手相与还”(《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表示了归隐的愿望。如今,他能够辞官归来,实现了无事一身轻的愿望,自然是满怀欣喜。

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韦应物此时的心情是愉快的、安闲的,因而在他笔下所描绘出的景物也自然著上轻松愉快、明丽新鲜的色彩。下边六句是以愉悦的笔调对幽居生活作具体描写。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这四句全用白描手法。“微雨”两句,是人们赞赏的佳句。这里说“微雨”,是对早春细雨的准确描绘;“夜来过”,着一“过”字,便写出了诗人的感受。显然他并没有看到这夜来的春雨,只是从感觉上得来,因而与下句的“不知”关合,写的是感觉和联想。这两句看来描写的是景而实际是写情,写诗人对夜来细微春雨的喜爱和对春草在微雨滋润下成长的'欣慰。这里有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也有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情趣。比之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要更含蓄、蕴藉,更丰富新鲜,饶有生意。“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是上文情景的延伸与烘托。这里不独景色秾鲜,也有诗人幽居的宁静和心情的喜悦。真是有声有色,清新酣畅。

这四句是诗人对自己幽居生活的一个片断的描绘,他只截取了早春清晨一个短暂时刻的山中景物和自己的感受,然后加以轻轻点染,便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图画,同时诗人幽居的喜悦、知足保和的情趣也在这画面中透露出来。

接下去,“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时与”、“或随”,说明有时与道士相邂逅,有时同樵夫相过从,这些事都不是经常的,也就是说,诗人幽居山林,很少与人交游。这样,他的清幽淡漠、平静悠闲则是可想而知了。

韦应物实现了脱离官场,幽居山林,享受可爱的清流、茂树、云物的愿望,他感到心安理得,因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蹇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这里用了《魏志·王粲传》的典故。《王粲传》中说到徐干,引了裴松之注说:徐干“轻官忽禄,不耽世荣”。韦应物所说的与徐干有所不同,韦应物这二句的意思是:我本就是笨拙愚劣的人,过这种幽居生活自当心安理得,怎么能说我是那种鄙薄世上荣华富贵的高雅之士呢!对这两句,我们不能单纯理解为是诗人的解嘲,因为诗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红尘而去归隐,他只是对官场的昏暗有所厌倦,想求得解脱,因而辞官幽居。一旦有机遇,他还是要进入仕途的。所以诗人只说自己的愚拙,不说自己的清高,把自己同真隐士区别开来。这既表示了他对幽居独处、独善其身的满足,又表示了对别人的追求并不鄙弃。

韦应物的诗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很大,前人说:“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说:“一寄穗秾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来,盖一人而已”(宋濂《宋文宪公集》卷三十七)。这些评价并不十分恰当,但是可以说明韦诗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风格的。

拓展阅读:韦应物《幽居》阅读答案

幽 居

篇6:韦应物 《幽居》

韦应物 《幽居》

韦应物的《幽居》在思想内容上虽没有多少积极意义,但其中有佳句为世人称道,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幽居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⑴。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⑵。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⑶,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⑷,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⑸,谁谓薄世荣⑹。

【注释】

⑴营:谋求。

⑵遂:称心,如愿。

⑶曙:天刚亮的时候。

⑷偶:相对。

⑸蹇:跛,行动迟缓。劣:一作“拙”。

⑹世荣:世俗的荣华富贵。

【白话译文】

世人贵贱虽然可分为几等,而出门在外都是有所奔营。

我单单没有那些外物牵累,故而可以遂我闲居的心情。

无声的细雨曾在夜间来过,不知不觉中春草已经萌生。

青山一下子就迎来了曙色,小鸟雀儿盘绕着房舍啼鸣。

我有时会和道人邂逅作伴,有时也随着樵夫边唠边行。

我安分守己因为愚笨拙劣,谁又能说是鄙薄尘世尊荣。

【创作背景】

诗人从十五岁到五十四岁,在官场上度过了四十年左右的时光,其中只有两次短暂的闲居。《幽居》这首诗大约就写于他辞官闲居的时候。

【赏析】

韦应物的山水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白居易《与元九书》),形式多用五古。《幽居》就是比较有名的一首。全篇描写了一个悠闲宁静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幽居独处、知足保和的心情。在思想内容上虽没有多少积极意义,但其中有佳句为世人称道,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开头二句是写诗人对世路人情的看法,意思是说世人无论贵贱高低,总要为生活而出门奔走营谋,尽管身分不同,目的不一,而奔走营生都是一样的。这两句,虽平平写来,多少透露出一点感慨,透露出他对人生道路坎坷不平,人人都要为生存而到处奔走的厌倦之情,但诗人并不是要抒发这种感慨,也不是要描写人生道路的艰难,而是用世人“皆有营”作背景,反衬自己此时幽居的清闲,也就是举世辛劳而我独闲了。

所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便是以上二句作反衬而来,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由于对官场现实的不满,他曾经说过:“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君心倘如此,携手相与还”(《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表示了归隐的愿望。如今,他能够辞官归来,实现了无事一身轻的愿望,自然是满怀欣喜。

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韦应物此时的心情是愉快的、安闲的,因而在他笔下所描绘出的.景物也自然著上轻松愉快、明丽新鲜的色彩。下边六句是以愉悦的笔调对幽居生活作具体描写。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这四句全用白描手法。“微雨”两句,是人们赞赏的佳句。这里说“微雨”,是对早春细雨的准确描绘;“夜来过”,着一“过”字,便写出了诗人的感受。显然他并没有看到这夜来的春雨,只是从感觉上得来,因而与下句的“不知”关合,写的是感觉和联想。这两句看来描写的是景而实际是写情,写诗人对夜来细微春雨的喜爱和对春草在微雨滋润下成长的欣慰。这里有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也有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情趣。比之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要更含蓄、蕴藉,更丰富新鲜,饶有生意。“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是上文情景的延伸与烘托。这里不独景色秾鲜,也有诗人幽居的宁静和心情的喜悦。真是有声有色,清新酣畅。

这四句是诗人对自己幽居生活的一个片断的描绘,他只截取了早春清晨一个短暂时刻的山中景物和自己的感受,然后加以轻轻点染,便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图画,同时诗人幽居的喜悦、知足保和的情趣也在这画面中透露出来。

接下去,“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时与”、“或随”,说明有时与道士相邂逅,有时同樵夫相过从,这些事都不是经常的,也就是说,诗人幽居山林,很少与人交游。这样,他的清幽淡漠、平静悠闲则是可想而知了。

韦应物实现了脱离官场,幽居山林,享受可爱的清流、茂树、云物的愿望,他感到心安理得,因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蹇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这里用了《魏志·王粲传》的典故。《王粲传》中说到徐干,引了裴松之注说:徐干“轻官忽禄,不耽世荣”。韦应物所说的与徐干有所不同,韦应物这二句的意思是:我本就是笨拙愚劣的人,过这种幽居生活自当心安理得,怎么能说我是那种鄙薄世上荣华富贵的高雅之士呢!对这两句,我们不能单纯理解为是诗人的解嘲,因为诗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红尘而去归隐,他只是对官场的昏暗有所厌倦,想求得解脱,因而辞官幽居。一旦有机遇,他还是要进入仕途的。所以诗人只说自己的愚拙,不说自己的清高,把自己同真隐士区别开来。这既表示了他对幽居独处、独善其身的满足,又表示了对别人的追求并不鄙弃。

韦应物的诗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很大,前人说:“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说:“一寄穗秾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来,盖一人而已”(宋濂《宋文宪公集》卷三十七)。这些评价并不十分恰当,但是可以说明韦诗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风格的。

拓展阅读:韦应物代表作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秋夜寄邱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长安遇冯著》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夕次盱眙县》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沈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篇7:《幽居》 韦应物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②,谁谓薄世荣。

【注】①韦应物:唐代诗人,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②蹇劣:笨拙。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开头两句以人们为生活奔走营谋的世间常态来反衬作者的幽居生活。

B.“独无”二句细致描绘出诗人幽居的情态,透露出无外物牵绊的喜悦。

C. 诗中借用“道人”和“樵者”这样的形象,表达作者自然脱俗的追求。

D.最后两句意在突出作者淳朴守拙的性格特点和看破红尘后的思乡情怀。

E.全诗感触自然,语气平和,格调清新,表现出诗人闲居时的惬意自在。

②韦应物的很多五言古诗受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影响较大,一位文学理论家对二人作如下评论:

韦苏州诗,胸中腕中,先有一段真趣,落笔方妙,足见非专以浅淡拟陶者。世人误认陶诗作浅淡,所以亦不知韦诗也。

请结合上面这首《幽居》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或其他陶诗,说说这段诗论认为陶、韦二人诗并不浅显平淡的理由。(6分)

参考答案

① B、D[B项中“细致描绘”不确;D项中“看破红尘”“思乡情怀”于文无据

②陶诗、韦诗中皆先有“真趣”(2分)。《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用笔平淡自然,但一个“悠然”掩抑不住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任选一点,2分); 《幽居》中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写眼前景自然朴质,但饱含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任选一点,2分)。这些“浅显”“平淡”的笔墨中,饱含了作者独具慧心的情趣意趣,使他们的作品在浅淡中见真趣。

篇8:幽居 韦应物

《幽居》,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作。诗人从十五岁到五十四岁,在官场上度过了四十年左右的时光,其中只有两次短暂的闲居。

幽居

篇9:幽居 韦应物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 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 蹇劣,谁谓薄世荣。

注释

⑴幽居:隐居,不出仕。

⑵异等:不同等级。《韩非子·八经》:“礼施异等,后姬不疑。”

⑶营:谋求。

⑷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

⑸遂:称心,如愿。

⑹曙:天刚亮的时候。

⑺偶:相对。

⑻自当:自然应当。蹇(jiǎn)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蹇:跛,行动迟缓。劣:一作“拙”。

⑼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世荣:世俗的荣华富贵。

翻译

世人贵贱虽然可分为几等,而出门在外都是有所奔营。

我单单没有那些外物牵累,故而可以遂我闲居的心情。

无声的`细雨曾在夜间来过,不知不觉中春草已经萌生。

青山一下子就迎来了曙色,小鸟雀儿盘绕着房舍啼鸣。

我有时会和道人邂逅作伴,有时也随着樵夫边唠边行。

我安分守己因为愚笨拙劣,谁又能说是鄙薄尘世尊荣。

创作背景

韦应物的 山水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白居易《与元九书》),形式多用五古。《 幽居》就是比较有名的一首。诗人从十五岁到五十四岁,在官场上度过了四十年左右的时光,其中只有两次短暂的闲居。《幽居》这首诗大约作于他辞官闲居的时候。

篇10:韦应物《幽居》

韦应物《幽居》

韦应物的《幽居》在思想内容上虽没有多少积极意义,但其中有佳句为世人称道,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幽居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⑴。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⑵。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⑶,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⑷,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⑸,谁谓薄世荣⑹。

【注释】

⑴营:谋求。

⑵遂:称心,如愿。

⑶曙:天刚亮的时候。

⑷偶:相对。

⑸蹇:跛,行动迟缓。劣:一作“拙”。

⑹世荣:世俗的荣华富贵。

【白话译文】

世人贵贱虽然可分为几等,而出门在外都是有所奔营。

我单单没有那些外物牵累,故而可以遂我闲居的心情。

无声的细雨曾在夜间来过,不知不觉中春草已经萌生。

青山一下子就迎来了曙色,小鸟雀儿盘绕着房舍啼鸣。

我有时会和道人邂逅作伴,有时也随着樵夫边唠边行。

我安分守己因为愚笨拙劣,谁又能说是鄙薄尘世尊荣。

【创作背景】

诗人从十五岁到五十四岁,在官场上度过了四十年左右的时光,其中只有两次短暂的闲居。《幽居》这首诗大约就写于他辞官闲居的时候。

【赏析】

韦应物的山水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白居易《与元九书》),形式多用五古。《幽居》就是比较有名的一首。全篇描写了一个悠闲宁静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幽居独处、知足保和的心情。在思想内容上虽没有多少积极意义,但其中有佳句为世人称道,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开头二句是写诗人对世路人情的看法,意思是说世人无论贵贱高低,总要为生活而出门奔走营谋,尽管身分不同,目的不一,而奔走营生都是一样的。这两句,虽平平写来,多少透露出一点感慨,透露出他对人生道路坎坷不平,人人都要为生存而到处奔走的厌倦之情,但诗人并不是要抒发这种感慨,也不是要描写人生道路的艰难,而是用世人“皆有营”作背景,反衬自己此时幽居的清闲,也就是举世辛劳而我独闲了。

所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便是以上二句作反衬而来,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由于对官场现实的不满,他曾经说过:“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君心倘如此,携手相与还”(《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表示了归隐的愿望。如今,他能够辞官归来,实现了无事一身轻的愿望,自然是满怀欣喜。

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韦应物此时的心情是愉快的、安闲的,因而在他笔下所描绘出的景物也自然著上轻松愉快、明丽新鲜的色彩。下边六句是以愉悦的笔调对幽居生活作具体描写。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这四句全用白描手法。“微雨”两句,是人们赞赏的佳句。这里说“微雨”,是对早春细雨的准确描绘;“夜来过”,着一“过”字,便写出了诗人的感受。显然他并没有看到这夜来的春雨,只是从感觉上得来,因而与下句的“不知”关合,写的是感觉和联想。这两句看来描写的'是景而实际是写情,写诗人对夜来细微春雨的喜爱和对春草在微雨滋润下成长的欣慰。这里有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也有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情趣。比之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要更含蓄、蕴藉,更丰富新鲜,饶有生意。“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是上文情景的延伸与烘托。这里不独景色秾鲜,也有诗人幽居的宁静和心情的喜悦。真是有声有色,清新酣畅。

这四句是诗人对自己幽居生活的一个片断的描绘,他只截取了早春清晨一个短暂时刻的山中景物和自己的感受,然后加以轻轻点染,便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图画,同时诗人幽居的喜悦、知足保和的情趣也在这画面中透露出来。

篇11:韦应物 幽居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注释

营:谋求,营生,营谋,奔走营生。

遂:称心,如愿;

曙:天刚亮的时候;

偶:相对;

蹇:跛,行动迟缓。劣:一作“拙”。 蹇劣:笨拙愚劣的意思;

世荣:世俗的荣华富贵。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王粲传》中说到徐干,引了裴松之注说:徐干“轻官忽禄,不耽世荣”。

赏析

这首诗大约写在韦应物辞官闲居的时候。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愉快的、安闲的`,因而在他笔下所描绘出的景物也自然著上轻松愉快、明丽新鲜的色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拓展阅读:韦应物:浪子回头也是好少年

韦应物出身世家,他们 这一族在唐代出了 14个宰相。 到了他父亲这一辈,家道已中 落,但正如《红楼梦》中的贾 家,“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 蛊,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 气象不同”。仗着门第高贵, 相貌英武,15岁还一字不识的 韦应物被选去做了皇帝身边的 三卫郎,负责宫廷禁卫之事。

那是天宝年间,唐明皇、 杨贵妃每年都要去骊山华清宫 住一个月。温泉水滑洗凝脂, 玉楼宴罢醉和春,一骑红尘妃 子笑,仙乐风飘处处闻……那 是何其金粉富丽、风光旖旎的 时代!帝、妃出游之时,韦应 物总是跨着御厩里的骏马走在 队伍前列开路;他陪着皇帝在 渭北平原上纵马田猎,还不时蒙恩被准许沐浴温泉。

彼时天下太平,日日欢 歌燕舞。韦应物在如此繁华中 成长,遂只知迷恋扈跸骑射, 纵酒横行。他还和同伴跑到太 学里面闲逛,在诸生面前趾高 气扬,完全瞧不上这些文弱书 生。

然而,世事总不会如此一 帆风顺下去。安史之乱来了, 长安陷落,韦家的富贵凋零殆 尽,唐玄宗的失势也让韦应物 风光不再。叛军临城,大兵压 境,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这 些平日出入宫闱、扈从游幸、 无事生非的皇家侍卫也纷纷下岗。

韦应物丢了官职,过了 两三年逃难生活,跌入人生低 谷。冷酷的现实迫使韦应物重 新选择生活道路,他痛下决 心,折节读书,“把笔学题 诗”,居然学诗有成,自成一 家。后来,人近中年的韦应物 又改做文官,先后在中央和地 方任职。

也许是读了很多书的缘 故,当初的浮浪子弟韦应物性 情竟也全变。他饮食日用俭 朴,但爱洁好静,住处定要焚 香、扫地才肯坐。他变得简淡 冲和,做官勤勉,但并不热衷 名位,也对贫苦百姓多了一份难得的悲悯,成了一名好公仆、 好干部。

韦应物担任滁州刺史期间, 在寄给好友的诗中写道:“身 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 钱。” 一上来便说,自己看到百 姓流离失所,就深感愧对国家所 给的俸禄。这句诗在官场备受赞 誉,堪当官者的座右铭,范仲淹 称其为“仁者之言”。

工作之余,韦应物仍与人宴 饮、聚会,座上客也尽是高人逸 士,诗酒酬唱,乐在其中。后世 把他和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 推为山水田园诗派的宗匠,白居 易、苏东坡等都对他推崇备至, 称赞其诗髙雅简远,真正得到了 陶渊明的精髓。

纵然如此,他生前并未被 时人普遍看重。究其原因,或许 正是他年少时那些放荡不羁的过 往,给他的整个人生平白增添了 一抹擦不掉的灰暗。他也因此常 常“论旧涕俱垂”。

有个旧交当年和他同做三卫 郎,二人后来聚饮时,韦应物感 慨道:“此日逢君非旧日,一 杯成喜亦成悲。”这也是韦应 物晚年的心境,超然却苍凉,忆 及平生便有百感交集。他承认了 过往岁月中所有的是与非,但人 生终究是人生,过去的事情再后 悔也无法挽回,唯有用以后的岁 月来弥补。不管后世如何评价, 韦应物已经用自己的后半生做了 改过。功过是非,只有他自己清 楚。

篇12:《幽居初夏》陆游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译文

湖光山色之地是我的家,槐柳树阴下小径幽幽。

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飞舞,湖畔草长鸣蛙处处。

新茬的竹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开始绽放。

当年相识不见,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

注释

⑴湖山:湖水与山峦。胜处:美好的地方。

⑵野径:村野小路。

⑶有时: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谓有如愿之时。

⑷无处:所有的地方。鸣蛙:指蛙鸣,比喻俗物喧闹。

⑸箨(tuò)龙:竹笋的异名。

⑹木笔:木名,又名辛夷花,是初夏常见之物。其花未开时,苞有毛,尖长如笔,因以名之。

⑺叹息:叹气;嗟叹。老来:年老之后。交旧:旧友;老朋友。

⑻瓯(ōu):杯子。

赏析

这诗是陆游晚年后居山阴时所作。八句诗前六写景,后二结情;全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展开,四字中又着重写一个“幽”字。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

首句“湖山”二字总冒全篇,勾勒环境,笔力开张,一起便在山关水色中透着一个“幽”字。次句写到居室周围,笔意微阖。乡间小路横斜,周围绿荫环绕,有屋于此,确不失为幽居;槐树成荫,又确乎是“绕屋树扶疏”的初夏景象。这一句暗笔点题。颔联紧承首联展开铺写。水满、草深、鹭下、蛙鸣,自是典型的初夏景色。然上句“观”字,明写所见;下句却用“蛙鸣”暗写所闻。明、暗、见、闻,参差变化,且上句所、言,湖水初平,入眼一片澄碧,视野开阔,是从横的方面来写。白鹭不时自蓝天缓缓下翔,落到湖边觅食,人的视线随鹭飞儿从上至下,视野深远,是从纵的方面来写。而白鹭悠然,安详不惊,又衬出了环境的`清幽,使这幅纵横开阔的画面充满了宁静的气氛,下一“观”字,更显得诗人静观自得,心境闲适。景之清幽,物之安详,人之闲适,三者交融,构成了恬静深远的意境。从下句看,绿草丛中,蛙鸣处处,一片热闹喧腾,表面上似与上句清幽景色相对立,其实是以有声衬无声,还是渲染幽静的侧笔。而且,这蛙鸣声中,透出一派生机,又暗暗过渡到颈联“箨龙”、“木笔”,着意表现,自然界的蓬勃生意,细针密线,又不露痕迹。“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箨龙”已经过去“头番笋”,则林中定然留有许多还没有完全张开的嫩竹;“木笔”才开放“第一花”,枝上定然留有不少待放的花苞。诗人展示给读者的是静止的竹和花,唤起读者想象的却是时时在生长变化的之中的动态的景物。

从章法看,这前六句纯然写景,而承转开阖,井然有序。颔联“水满”“草深”是水滨景色,承前写“湖”;颈联“头番笋”、“第一花”,则是山地风光,承前写“山”。首句概言“湖山胜处”,两联分承敷衍,章法十分严谨。但颔联写湖,是远处宽处景色;颈联写庭院周围,是近处紧处的风光。刘熙载《艺概· 诗概》说:“律诗中二联必分宽紧远近”,这就在严谨中又有变化。

诗的前六句极写幽静的景色之美,显示诗人怡然自得之乐,读诗至此,真令人以为此翁完全寄情物外,安于终老是乡了。但结联陡然一转,长叹声中,大书一个“老”字,顿兴“万物得时,吾生行休”之叹,古井中漾起微澜,结出诗情荡漾。原来,尽管万物欣然,此翁却心情衰减,老而易倦,倦而欲睡,睡醒则思茶。而一杯在手,忽然想到晚日旧交竟零落殆尽,无人共品茗谈心,享湖山之乐,于是,一种寂寞之感,袭上心头。四顾惘然,无人可诉说。志士空老,报国无成,言念至此,只能怅怅。所以说这首诗在幽情中自有暗恨。

陆游这组诗一共四首七律,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四首诗都着意写幽居初夏景色,充满了恬静的气氛,但心情都显得不平静。第二首有句云“闲思旧事惟求醉,老感流年只自悲”,可见旧事不堪回首,只求于一醉暂时忘却。第三首颈联说:“只言末俗人情恶,未废先生日晏眠”,说明先生之所以“日晏眠”,乃由于 “末俗人情”之险恶不堪回。第四首结联说:“移得太行终亦死,平生常笑北山愚”,则是嗟叹自己空有移山之志,而乏回天之力;笑愚公,其实是自慨平生。陆游晚年村居诗作,周必大评为“疏淡”,刘熙载称为“浅中有深,平中有奇”。这类诗的渊源所自,历来论者无不指为“学陶”、“学白”。从他大量的写农村风光的诗来看,特别是从这首《幽居初夏》看,固然有陶渊明的恬静,白居易的明浅,但此外另有陶、白所不曾有的一境;他的心总是热的,诗情总是不平静的。即使所写景物十分幽静,总不免一语当起微澜,在“一路坦易中,忽然触着”。梁清远《雕丘杂录》说:“陆放翁诗,山居景况,一一写尽,可为村史。但时有抑郁不平之气。”这是陆游一生忧国忧民,热爱生活,积极用世,坚韧执着的个性的闪现,也正是这首《幽居初夏》的特色。

篇13:幽居的经典散文

幽居的经典散文

因为岩雅,选择幽居老屋。居老屋,如同回岩雅。老屋,只是一栋普通的农舍。古典而优雅。

晨起,轻推木门,跨过石作的门槛。双脚踩在时光的边缘。一阵凉风扑面而来。天空湛蓝、纯净。抬头望,几乎找不到别的内容,只有几只鸟雀点青天了。光影投在天井的墙壁上。西面的墙,是爱人作的一幅壁画。他为我,将岩雅的海边搬到了这里来。东面的墙,长满青苔,是一幅天然的壁画。屋檐墙角边,长出来几株青翠欲滴的小榕树。瞧,这是一株小榕树的根茎,它玉树临风地立在墙角,根茎攀爬至门廊的缝隙里。令我不得不叹服它们的生命力!越发的珍爱它们了。

晌午,喜欢闲坐于吧台椅子上,安静的望向小院。绿意,花开,就在门外。竹篱笆和着青草散发着山野的纯朴清香。花儿在日光下绽放,散发着浅淡的香气,馥郁清雅。记忆里的六月,向日葵带着太阳的余温。站在向日葵的影子里,我想起了梵高,他也许与向日葵一同仰望太阳,也被阳光灼伤。桃花开的正好,风轻轻地滑过,花影绰绰,发出柔和光泽。每朵桃花的清香都是二月里最馨然的回忆。八月的荷,低氐'白,低调的从容,雅若一位隐修的女子,静默而清丽。桃花、海棠花、菊花、桂花、栀子花、蝴蝶花、夜来香、百合、山茶花、鲜红的玫瑰带着耳语,也跟着静悄悄的开了。又悄悄地落。像精灵一般,每一朵都有自己的姿态。我在沉醉,花开继续。小院里叶落满地,看起来却并不脏乱,反而更有味道,像油画里的秋天。小动物们极爱在枯叶堆里玩耍。狗儿、小鸡、乌龟、小灰兔。我数着它们的脚步声,嘘,轻一点。

午后,去客厅。坐下来,一杯茶,一切安静。其实不懂品茶,但离了它,竟无了滋味。捧着一杯热茶,似是刚刚好的温暖。杯里水意流动,色泽清寂,捧茶闭目冥息片刻,竟也欲说还休。人说杯盏人生,茶遇水,水遇茶,初时,水沸,茶新,味浓。而后,水凉透,茶沉底,味渐无。

黄昏,莫奈般的阳光绘入了二楼画室的所有空间,像圣者修为般地抚摸了童年与古稀间的所有记忆,注入了画室饱满的灵感与激情。静思与澎湃间撞击出一幅幅真实的寓意。情感记忆田园牧歌般的诗性,笔墨遨游或许恰如染上的自然色彩,让人记取的不会只是人生故事,更重要的是心与血读解的延续。

月亮从夜来香的枝头,落下了影子。又一枝树杈,睡下了鸟鸣,说不出的喜悦。听到一种声音,它隔着树枝告诉我,今晚吴刚的桂花酒很醇。抬眼望去茶几上那一大束栀子花白里透着淡淡的绿,安静的如同一只沉睡的天鹅。香气无声的渗透着夜。越来越浓。沁人心脾。

时间以无声的脚步刷洗着老屋,从春到冬全在自然之间。手捧一片片新绿,荷苞张开了手掌,黄叶上写上了名字,米雪中演变的麾法,染上了老屋。

篇14:幽居古诗词鉴赏

原文:

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朝代:唐朝

作者:李白

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

忘忧或假草,满院罗丛萱。

暝色湖上来,微雨飞南轩。

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

还惜诗酒别,深为江海言。

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茅屋的柴门外就是一片汪洋绿水,简直就是桃花源。

从满院一丛丛的萱草可知,主人或许借种植花草以忘却世态纷纭。

天色已晚,湖光返照,细细的雨丝飘进南窗。

朋友啊,你就居住茅屋,那些鸟住在院落中茂密的杨树枝头。

朋友,我会记住这一夜,会永远记得这酒与诗,会永远记住你情深如江海的嘱咐。

明天一早,我就要踏上离开广陵的路途了,朋友,珍重,我就记住今天晚上一场款款情伤的别宴,喝!再干一杯!

注释

①广陵,郡名,即扬州也,唐时隶淮南道。

②桃花源,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中构想的理想世界。

③《述异记》:萱草,一名紫萱,又呼为忘忧草。吴中书生呼为疗愁草,嵇中散《养生论》云:萱草忘忧。

④《诗·小雅》:“杨园之道。”《毛传》曰:“杨园,园名。”

赏析:

李白的交道是很广泛的,王公、官僚、隐士、平民,无所不有;李白的交际手段也是很高明的,往往短时间接触就可以深交,比如和汪伦等的交往。从此诗也可以感觉李白交际的技巧和深情。读者面对“还惜诗酒别,深为江海言。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这样的诗句,的确难以不感动。此诗对景物的描写可以用两字来形容:精准。

篇15:幽居古诗词鉴赏

[唐]韦应物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注释:

【1】幽居:隐居,不出仕。

【2】异等:不同等级。《韩非子·八经》:“礼施异等,后姬不疑。”

【3】营:谋求。

【4】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

【5】遂:称心,如愿。

【6】曙:天刚亮的时候。

【7】偶:相对。

【8】自当:自然应当。

【9】蹇(jiǎn)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蹇:跛,行动迟缓。劣:一作“拙”。

【10】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世荣:世俗的荣华富贵。

作品赏析:

韦应物的山水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白居易《与元九书》),形式多用五古。《幽居》就是比较有名的一首。

诗人从十五岁到五十四岁,在官场上度过了四十年左右的时光,其中只有两次短暂的闲居。《幽居》这首诗大约就写于他辞官闲居的时候。全篇描写了一个悠闲宁静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幽居独处、知足保和的心情。在思想内容上虽没有多少积极意义,但其中有佳句为世人称道,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开头二句是写诗人对世路人情的看法,意思是说世人无论贵贱高低,总要为生活而出门奔走营谋,尽管身分不同,目的不一,而奔走营生都是一样的。这两句,虽平平写来,多少透露出一点感慨,透露出他对人生道路坎坷不平,人人都要为生存而到处奔走的厌倦之情,但诗人并不是要抒发这种感慨,也不是要描写人生道路的艰难,而是用世人“皆有营”作背景,反衬自己此时幽居的清闲,也就是举世辛劳而我独闲了。

所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便是以上二句作反衬而来,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由于对官场现实的不满,他曾经说过:“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君心倘如此,携手相与还”(《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表示了归隐的愿望。如今,他能够辞官归来,实现了无事一身轻的愿望,自然是满怀欣喜。

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韦应物此时的心情是愉快的、安闲的,因而在他笔下所描绘出的景物也自然著上轻松愉快、明丽新鲜的色彩。下边六句是以愉悦的笔调对幽居生活作具体描写。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这四句全用白描手法。“微雨”两句,是人们赞赏的佳句。这里说“微雨”,是对早春细雨的准确描绘;“夜来过”,着一“过”字,便写出了诗人的感受。显然他并没有看到这夜来的春雨,只是从感觉上得来,因而与下句的“不知”关合,写的是感觉和联想。这两句看来描写的是景而实际是写情,写诗人对夜来细微春雨的喜爱和对春草在微雨滋润下成长的`欣慰。这里有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也有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情趣。比之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要更含蓄、蕴藉,更丰富新鲜,饶有生意。“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是上文情景的延伸与烘托。这里不独景色秾鲜,也有诗人幽居的宁静和心情的喜悦。真是有声有色,清新酣畅。

这四句是诗人对自己幽居生活的一个片断的描绘,他只截取了早春清晨一个短暂时刻的山中景物和自己的感受,然后加以轻轻点染,便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图画,同时诗人幽居的喜悦、知足保和的情趣也在这画面中透露出来。

接下去,“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时与”、“或随”,说明有时与道士相邂逅,有时同樵夫相过从,这些事都不是经常的,也就是说,诗人幽居山林,很少与人交游。这样,他的清幽淡漠、平静悠闲则是可想而知了。

韦应物实现了脱离官场,幽居山林,享受可爱的清流、茂树、云物的愿望,他感到心安理得,因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蹇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这里用了《魏志·王粲传》的典故。《王粲传》中说到徐干,引了裴松之注说:徐干“轻官忽禄,不耽世荣”。韦应物所说的与徐干有所不同,韦应物这二句的意思是:我本就是笨拙愚

劣的人,过这种幽居生活自当心安理得,怎么能说我是那种鄙薄世上荣华富贵的高雅之士呢!对这两句,我们不能单纯理解为是诗人的解嘲,因为诗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红尘而去归隐,他只是对官场的昏暗有所厌倦,想求得解脱,因而辞官幽居。一旦有机遇,他还是要进入仕途的。所以诗人只说自己的愚拙,不说自己的清高,把自己同真隐士区别开来。这既表示了他对幽居独处、独善其身的满足,又表示了对别人的追求并不鄙弃。

韦应物的诗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很大,前人说:“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说:“一寄穗秾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来,盖一人而已”(宋濂《宋文宪公集》卷三十七)。这些评价并不十分恰当,但是可以说明韦诗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风格的。

篇16:幽居古诗词鉴赏

脚到处青山绿水,兴来时白酒黄鸡。远是非,绝名利,腹便便午窗酣睡。鹦鹉杯中昼日迟,到强似麟麒画里。

笑白发犹缠利锁,喜红尘不到渔蓑。八咏诗,三闾些。收拾下晚春工课。茅舍竹篱小过活,有情分沙欧伴我。

注释

①“兴来时”句:言兴来时便吃点喝点。辛弃疾《水调歌头》,“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

②“腹便便”句:这里用了边孝先的故事。《后汉书·文苑传·边韶传》:“韶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韶潜闻之,应时对曰:‘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

③鹦鹉杯:形似鹦鹉嘴的酒杯。

④“到强似”句:言比把像画在麒麟阁里要强。

⑤“喜红尘”句:言幸喜尘世间的**不会影响到渔樵的生活。

⑥八咏诗:南齐沈约在浙江金华县南建了元畅楼,并写了《登台望秋月》等诗八首,号“八泳诗”。后来宋代冯伉改“元畅楼”为“八咏楼”。

⑦三闾些:楚屈原曾任三闾大夫。后来便以“三闾”专代屈原。他写的《招魂》,句尾皆用“些”,因以“楚些”为“楚辞”的代称。元好问《李长源》诗:“方为骚人笺楚些。”

⑧“有情”句:辛弃疾《定**》:“居士,而今浑不怕**,借使未成欧鸟伴,也应学得老渔蓑。”这里化用其意。

篇17:幽居冬暮

唐代 李商隐

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

急景忽云暮,颓年浸已衰。

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

译文及翻译

译文

是鸟翅膀被摧残的日子,在郊外园林寂寞的时节。

晨鸡因树上雪光而惊啼,鸭子在严寒中苦守冰池。

白天短促很快便到夜晚,垂暮之年身体渐已变衰。

我本有匡救国家的职分,在不能与我的夙愿相期?

注释

羽翼摧残:鸟儿的翅膀被折断。

郊园:城外的园林。唐张九龄《酬王履震游园林见贻》诗:“宅生惟海县,素业守郊园。”

晓鸡:报晓的鸡。唐孟浩然《寒夜张明府宅宴》诗:“醉来方欲卧,不觉晓鸡鸣。”

鹜(wù):鸭子。

急景:同“短日”,急驰的日光。亦指急促的时光。唐曹邺《金井怨》诗:“西风吹急景,美人照金井。”忽:一作“倏(shū)”,迅速。“云”字无义。

颓(tuí)年:犹言衰老之年。晋陆机《悯思赋》:“乐来日之有继,伤颓年之莫纂。”寖(jìn):渐渐。

匡(kuāng)国:匡正国家。汉蔡邕《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夫书画辞赋,才之小者;匡国理政,未有其能。”分(fèn):职分。

夙(sù)心:平素的心愿。《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惟君明睿,平其夙心。”

赏析

第一联,诗人概括自己一生受挫、晚年困顿的实况,点出幽居题意。李商隐入仕后到处受人猜忌排笮,甚至被诬为“诡薄无行”、“放利偷合”(《新唐书·文艺传》)、“为当途者所薄,名宦不进,坎终身。”(《旧唐书·文苑传》)大中六年(852年)作者四十岁时写给杜惊的《献相国京兆公启》,说:“若某者,幼常刻苦,长实流离。乡举三年,才沾下第;宦游十载,未过上农。”此时他感到身心交瘁,如羽翼摧铩之鸟,无力奋飞了;只能退守“郊园”(在郑州的家园),忍受这寂寞无聊、郁郁寡欢的`晚景。实际上,他才四十六岁。

第二联,以晓鸡和寒鹜自喻。诗意有两种解说。一、晓鸡(晨鸡)因树雪之光而惊鸣(误以为天明),喻不忘进取之心;以寒池之鸭表现自己不改操守(刘学锴等《李商隐诗选》)。二、鸡栖树上则有雪,鸭守池中则结冰,极写处境的寒苦(周振甫《李商隐选集》)。如能合此二解,辨其因果,可得其全:不忘进取报效,是因;终遭困顿寒苦,是果。晨鸡报天晓,喻进取;寒鹜守冰池,喻退处。两句诗极其形象地描绘出作者不谙世务、进退两难的处境,其中有哀怨,有酸楚,而且扣紧了诗题的“冬”字,即景抒情。李商隐极其擅长托物寓怀。他的咏物诗,如《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又如《流莺》:“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蝉之高栖悲鸣,莺之飘泊不定,可与此篇晓鸡寒鹜参照体味,从中想象作者的思想情怀与遭遇。

第三联,照应诗题冬“暮”。“暮”字双关,所以第一句写时序,第二句写年岁。冬季日短,暮色很快来临;随着时光的流逝,自己也进入了衰颓的晚景。这是为下一联的抒愤寄慨蓄势的。人到晚年,“羽翼摧残”,不可能再有作为了。

第四联,紧应上联,发出内心的呼喊:为什么平生匡国济世的抱负,不能与早年的心愿相合呢?这呼喊是愤慨的,因为商隐明明知道这个“为什么”。这呼喊同时又是凄凉感伤的,因为它毕竟出自一个性格不算坚强而又经历过太多打击的诗人。

此诗和李商隐多数作品一样,感伤的情调笼罩全篇,从“羽翼摧残”到“急景”、“颓年”,尤其是晓鸡寒鹜的具体形象,都是如此。不过这首诗与李商隐很多作品多含脍炙人口的名句却有所不同,纪昀评之曰:“无句可摘,自然深至。”没有刻意锤炼和精心藻饰,没有运用作者本来擅长的组织故实的手法,也没有警策深微、使人猛省或沉思的寓意,所以无句可摘;但它能恰如其分地、真实具体地表达此时此地的感受与心情,读之动容,所以说自然深至。当然,它仍然谨守平仄格律,注意对偶工整(四联中有三联对偶),用词造句都力求避免粗疏随意,因此和某些标榜自然平淡而流为枯淡俚浅的作品不同。在李商隐集中,它别具一格,又包含着商隐固有的特质,包含着多样化中的某种统一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系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认为此诗“词意颓唐,颇近晚境,其殆绝笔也欤?”并引程梦星云:“此乃大中末废罢,居郑州时作。”大中十二年(858年)冬,李商隐罢盐铁推官后,还郑州闲居,于是写下这首诗。

简析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qiào)。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荥阳。

这句诗形象地刻画了雪后农村的景象。应该说是对农村雪后景象的逼真描写。这句诗的意境美堪比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写于844年,距今1263年了。李商隐的诗句勾起对自己童年的美好回忆。但是,当看到李商隐写作这首诗时的背景时,心情不免沉重。李商隐当时闲居在家,时年32岁。他有从政抱负,但对现实的态度过于理想化,仕途几进几出,反映出他的政治理想与现实社会的矛盾和冲突。诗人和政治家的理想目标永远不会一致,诗人寻求和梦想世外桃源般的大同世界却无法面对腥风血雨的现实;政治家却对腥风血雨的现实像斗牛一样永远充满激情,面对血腥而无情的政治斗争,政治家选择的不会是逃避,而是将生命置之度外,具有顶飞流直上三千尺的勇气,像贝-布托;诗人却有另外的选择,写诗寄情。要成为好的诗人需要更多的眼泪,让自己先被自己的诗所感动;要成为好的政治家就要够狠,能把自己的妹妹和女儿送到敌人的床上去,像孙权和曹操一样。李商隐做不到,也就只能郁闷而死,仅活了46岁。但作为诗人,他却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一笔不菲的文学财富,从他的诗作中也折射出诗人伟大的爱国情怀,值得后人尊敬、怀念和学习。

篇18:《幽居》唐诗赏析

韦应物的山水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白居易《与元九书》),形式多用五古。《幽居》就是比较有名的一首。

诗人从十五岁到五十四岁,在官场上度过了四十年左右的时光,其中只有两次短暂的闲居。《幽居》这首诗大约就写于他辞官闲居的时候。全篇描写了一个悠闲宁静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幽居独处、知足保和的心情。在思想内容上虽没有多少积极意义,但其中有佳句为世人称道,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开头二句是写诗人对世路人情的看法,意思是说世人无论贵贱高低,总要为生活而出门奔走营谋,尽管身分不同,目的不一,而奔走营生都是一样的。这两句,虽平平写来,多少透露出一点感慨,透露出他对人生道路坎坷不平,人人都要为生存而到处奔走的厌倦之情,但诗人并不是要抒发这种感慨,也不是要描写人生道路的艰难,而是用世人“皆有营”作背景,反衬自己此时幽居的清闲,也就是举世辛劳而我独闲了。

所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便是以上二句作反衬而来,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由于对官场现实的不满,他曾经说过:“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君心倘如此,携手相与还”(《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表示了归隐的愿望。如今,他能够辞官归来,实现了无事一身轻的愿望,自然是满怀欣喜。

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韦应物此时的心情是愉快的、安闲的,因而在他笔下所描绘出的景物也自然著上轻松愉快、明丽新鲜的色彩。下边六句是以愉悦的笔调对幽居生活作具体描写。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这四句全用白描手法。“微雨”两句,是人们赞赏的佳句。这里说“微雨”,是对早春细雨的准确描绘;“夜来过”,着一“过”字,便写出了诗人的感受。显然他并没有看到这夜来的春雨,只是从感觉上得来,因而与下句的“不知”关合,写的是感觉和联想。这两句看来描写的是景而实际是写情,写诗人对夜来细微春雨的喜爱和对春草在微雨滋润下成长的欣慰。这里有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也有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情趣。比之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要更含蓄、蕴藉,更丰富新鲜,饶有生意。“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是上文情景的延伸与烘托。这里不独景色秾鲜,也有诗人幽居的宁静和心情的喜悦。真是有声有色,清新酣畅。

这四句是诗人对自己幽居生活的一个片断的描绘,他只截取了早春清晨一个短暂时刻的.山中景物和自己的感受,然后加以轻轻点染,便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图画,同时诗人幽居的喜悦、知足保和的情趣也在这画面中透露出来。

接下去,“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时与”、“或随”,说明有时与道士相邂逅,有时同樵夫相过从,这些事都不是经常的,也就是说,诗人幽居山林,很少与人交游。这样,他的清幽淡漠、平静悠闲则是可想而知了。

韦应物实现了脱离官场,幽居山林,享受可爱的清流、茂树、云物的愿望,他感到心安理得,因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蹇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这里用了《魏志·王粲传》的典故。《王粲传》中说到徐干,引了裴松之注说:徐干“轻官忽禄,不耽世荣”。韦应物所说的与徐干有所不同,韦应物这二句的意思是:我本就是笨拙愚

劣的人,过这种幽居生活自当心安理得,怎么能说我是那种鄙薄世上荣华富贵的高雅之士呢!对这两句,我们不能单纯理解为是诗人的解嘲,因为诗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红尘而去归隐,他只是对官场的昏暗有所厌倦,想求得解脱,因而辞官幽居。一旦有机遇,他还是要进入仕途的。所以诗人只说自己的愚拙,不说自己的清高,把自己同真隐士区别开来。这既表示了他对幽居独处、独善其身的满足,又表示了对别人的追求并不鄙弃。

韦应物的诗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很大,前人说:“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说:“一寄穗秾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来,盖一人而已”(宋濂《宋文宪公集》卷三十七)。这些评价并不十分恰当,但是可以说明韦诗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风格的。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的教案原文

卜算子作文

游随州大洪山记随笔

西行记游记随笔

游随州大洪山记游记随笔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的教学设计

怀想天空之仰望苍天(教师中心稿)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阅读赏析

幽居随笔
《幽居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幽居随笔(推荐18篇)】相关文章:

卜算子50字作文2023-08-04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的隐逸2023-08-05

卜算子,卜算子魏杞,卜算子的意思,卜算子赏析2023-06-13

对《咬文嚼字》的批判性阅读--《咬文嚼字》精彩课堂实录片断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2022-04-29

培根随笔好句好段摘抄2023-03-21

《推敲》教学设计2023-12-13

荒原心情日记2022-04-30

关于小学生立夏随笔作文精选2022-12-25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2022-08-17

邓拓散文《“伟大的空话”》2023-08-1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