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闻雁原文》阅读及答案(推荐8篇)由网友“ohf3396”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九江闻雁原文》阅读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九江闻雁原文》阅读及答案
《九江闻雁(原文)》阅读及答案
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
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
(1)“渺渺”一词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最后一句运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请对此简要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分)“渺渺”一词,既突出了九江水面的空阔辽远(1分),又融情于景,巧妙地写出了诗人思乡而不能归的惆怅和落寞。(1分)
(2)(4分)结尾一句先用“一声新雁”,渲染了凄冷、静寂的氛围(1分),然后又用“九江秋”描绘了一幅满江秋色的苍茫景象(1分),从而寓情于景,把诗人无限的忧愁寄托在无边的.秋色中(1分),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韵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更能表达作者绵长深沉的思乡之愁(1分)。
篇2:《闻雁》阅读答案及赏析
《闻雁》阅读答案及赏析
闻雁
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 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 高斋闻雁来。
注释: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夏天离京,秋天到任。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
阅读训练题
⑴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⑵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2分)
⑶赏析首句的妙处。(2分)
参考答案:
⑴ A
⑵独坐高斋的诗人在暗夜中看着外面下个不停的淅淅沥沥的秋雨,忽然听到南归的大雁自远而近传来声声鸣叫。
⑶运用设问的手法(1分),写家乡遥远,不知在何处,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1分)。
二:
(1)韦应物的《闻雁》借秋雨雁鸣来抒发思乡怀切的句子是: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2)诗中表现漫漫长夜、绵绵秋雨,诗人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的诗句是: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赏析
这是一个秋天的雨夜。独坐高斋的诗人在暗夜中听着外面下个不停的淅淅沥沥的秋雨,益发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斋的空寂。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不免要触动远宦者的归思。韦应物家居长安,和滁州相隔两千余里。即使白天登楼引领遥望,也会有云山阻隔、归路迢递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处了。故园的眇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一、二两句,上句以设问起,下句出以慨叹,言外自含无限低徊怅惘之情。“方”字透出归思正殷,为三、四高斋闻雁作势。
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已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难以为怀了。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给读者自己去涵咏玩索。“归思后乃说闻雁,其情自深。一倒转说,则近人能之矣。”(沈德潜《高诗别裁》)
光从文字看,似乎诗中所抒写的不过是远宦思乡之情。但渗透在全诗中的萧瑟凄清情调和充溢在全诗中的秋声秋意,却使读者隐隐约约感到在这“归思”、“闻雁”的背后还隐现着时代乱离的面影,蕴含着诗人对时代社会的感受。
沈德潜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澹,并入化机”(《说诗晬语》)。古澹,确是韦应物五言绝句的风格特征。从这首《闻雁》可以看出,他是在保持绝句“意当含蓄,语务舂容”的特点的同时,有意识地运用古诗的句格、语言与表现手法,以构成一种高古澹远的意境。诗句之间,避免过大的跳跃,语言也力求朴质自然而避免雕琢刻削,一、二两句还杂以散文化的句式句法。这种风格,与白居易一派以浅易的语言抒写日常生活情趣(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判然属于两途。
篇3:闻雁韦应物阅读答案
试题:
⑴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韦应物《闻雁》阅读答案附赏析】韦应物《闻雁》阅读答案附赏析。
D.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⑵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2分)
⑶赏析首句的妙处。(2分)
答案:
⑴ A
⑵独坐高斋的诗人在暗夜中看着外面下个不停的淅淅沥沥的秋雨,忽然听到南归的大雁自远而近传来声声鸣叫。
⑶运用设问的手法(1分),写家乡遥远,不知在何处,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1分)。
闻雁创作背景: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今安徽滁州市)刺史。首夏离京,秋天到任。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
闻雁赏析:
古代交通不便,远飞的大雁常常引起游子对故土的怀念。本诗作者在秋雨之夜,归思正深之际,听到自远而近的雁叫声,其心中的感触较之常人又深一层。
沈德潜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澹,并入化机”(出自《说诗语》)。古澹,确是韦应物五言绝句的.风格特征。从这首《闻雁》可以看出,他是在保持绝句“意当含蓄,语务舂容”的特点的同时,有意识地运用古诗的句格、语言与表现手法,以构成一种高古澹远的意境。诗句之间,避免过大的跳跃,语言也力求朴质自然而避免雕琢刻削,一、二两句还杂以散文化的句式句法。这种风格,与白居易一派以浅易的语言抒写日常生活情趣(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判然属于两途。
首句直抒胸臆,一个“渺”字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哀、凄凉;第二句借景抒情,其中“秋雨”以绵绵不绝、淅淅沥沥的雨来衬托诗人一言难尽的愁思,渲染了一种萧瑟、凄清的气氛,“高”字更体现出诗人的孤独。全诗语言纯朴,自然含蓄,耐人寻味,主要表达了远宦思念家乡的情感,也蕴含了对**时代的苦闷感受,结尾留下广阔的空间,引读者自己去思考,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个人资料:
韦应物,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年时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后为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故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语言简淡。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传世作品有《韦苏州集》。
篇4:闻雁韦应物阅读答案
,这首诗是诗人韦应物在秋雨之夜、归思正深之际,听到自远而近的雁叫声,有感而作。
闻雁原文: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闻雁字词解释:
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眇(miǎo):仔细地察看。
方:刚开始。悠:远。
淮南:作者所在地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位于淮河南岸)。
高斋:楼阁上的书房。闻雁:听到北来的雁叫声。
闻雁翻译:
故乡遥远,模糊不清,
不知道在哪里啊?
归家的思绪正无穷无尽。
在淮河南部的夜晚下着冰冷秋雨,
我听到大雁的叫声由远而近的传来。
篇5:《闻雁》原文及赏析
《闻雁》原文及赏析
闻雁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带霜南去雁,夜好宿汀沙。惊起向何处,高飞极海涯。
入云声渐远,离岳路由赊。归梦当时断,参差欲到家。
译文
故乡遥远,模糊不清,不知道在哪里啊?
归家的思绪正无穷无尽。
在淮河南部的夜晚下着冰冷秋雨,
我听到大雁的叫声由远而近的传来。
创作背景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刺史。首夏离京,秋天到任。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
这是一个秋天的雨夜。独坐高斋的诗人在暗夜中听着外面下个不停的淅淅沥沥的秋雨,益发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斋的.空寂。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不免要触动远宦者的归思。韦应物家居长安,和滁州相隔两千余里。即使白天登楼引领遥望,也会有云山阻隔、归路迢递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处了。故园的眇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一、二两句,上句以设问起,下句出以慨叹,言外自含无限低徊怅惘之情。“方”字透出归思正殷,为三、四高斋闻雁作势。
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已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难以为怀了。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给读者自己去涵咏玩索。“归思后乃说闻雁,其情自深。一倒转说,则近人能之矣。”(沈德潜《高诗别裁》)
参考资料:
沈德潜《高诗别裁》
篇6:《九江闻雁》和《含山店梦觉作》阅读答案对比
《九江闻雁》和《含山店梦觉作》阅读答案对比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九江闻雁
(宋)陈均
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
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
注释:①含山在今山西;韦庄,晚唐诗人,写这首诗时在江南安家。
②九江在今江西;陈均,南宋诗人,福建莆田人。
17.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南梦”“梦悠悠”,两诗都借助“梦”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韦诗首句着一“惯”字,说明流离失所、作客他乡已是诗人的生活常态。
C.陈诗“渺渺”既绘水面空阔辽远,又是诗人惆怅和落寞心境的真实写照。
D.两首诗中的“客天涯”和“海尽头”都客观再现了诗人别家漂泊的遥远。
18.旅人静默,孤灯相伴,韦诗中的“灯”寄托了诗人浓郁的情愫。历来诗家常借“灯”寓漂泊孤独之感。下列诗句中的“灯”也寓有此感的两项是(4分)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宋·辛弃疾《破阵子》)
B.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唐·高适《除夜作》)
C.溪边唤客闲持钓,灯下留僧共覆棋。(宋·陆游《闲趣》)
D.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唐·蒋贻恭《咏蚕》)
E.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唐·马戴《灞上秋居》)
19.两首诗的.末句在抒情方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这两句诗分别作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7.D(“客观再现”有误,实为夸张手法极言别家之远,以衬乡愁之浓。)
18.B E (4分,每答对一项得2分,答案超过两项本题不得分)
19.参考答案:两首诗末句均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使情感的抒发显得含蓄、深沉。韦诗:“山月斜”,诗人从思乡的梦中惊醒,所见的是山边的斜月,清幽、冷寂,更增添了羁旅思乡的惆怅。陈诗:结尾一句先用“一声新雁”,渲染了凄冷、静寂的氛围,然后又用“九江秋”描绘了秋色的苍茫景象,把诗人无限的忧愁寄托在无边的秋色中。
评分标准:点明两诗末句抒情方式上的“异曲同工”之处1分;结合诗句分析各2分,分析符合诗意、阐述合理即可。
篇7:闻雁原文赏析及翻译
原文: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翻译:
故乡遥远,模糊不清,不知道在哪里啊?
归家的思绪正无穷无尽。
在淮河南部的夜晚下着冰冷秋雨,
我听到大雁的叫声由远而近的传来。
赏析:
古代交通不便,远飞的大雁常常引起游子对故土的怀念。本诗作者在秋雨之夜,归思正深之际,听到自远而近的雁叫声,其心中的感触较之常人又深一层。
沈德潜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澹,并入化机”(出自《说诗晬语》)。古澹,确是韦应物五言绝句的风格特征。从这首《闻雁》可以看出,他是在保持绝句“意当含蓄,语务舂容”的特点的同时,有意识地运用古诗的句格、语言与表现手法,以构成一种高古澹远的意境。诗句之间,避免过大的跳跃,语言也力求朴质自然而避免雕琢刻削,一、二两句还杂以散文化的句式句法。这种风格,与白居易一派以浅易的语言抒写日常生活情趣(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判然属于两途。
首句直抒胸臆,一个“渺”字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哀、凄凉;第二句借景抒情,其中“秋雨”以绵绵不绝、淅淅沥沥的雨来衬托诗人一言难尽的愁思,渲染了一种萧瑟、凄清的气氛,“高”字更体现出诗人的孤独。全诗语言纯朴,自然含蓄,耐人寻味,主要表达了远宦思念家乡的情感,也蕴含了对**时代的苦闷感受,结尾留下广阔的空间,引读者自己去思考,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闻雁原文赏析及翻译4篇】
篇8:闻雁原文翻译及赏析
闻雁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带霜南去雁,夜好宿汀沙。惊起向何处,高飞极海涯。
入云声渐远,离岳路由赊。归梦当时断,参差欲到家。
译文
故乡遥远,模糊不清,不知道在哪里啊?
归家的思绪正无穷无尽。
在淮河南部的夜晚下着冰冷秋雨,
我听到大雁的叫声由远而近的传来。
创作背景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刺史。首夏离京,秋天到任。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
这是一个秋天的雨夜。独坐高斋的诗人在暗夜中听着外面下个不停的淅淅沥沥的秋雨,益发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斋的空寂。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不免要触动远宦者的归思。韦应物家居长安,和滁州相隔两千余里。即使白天登楼引领遥望,也会有云山阻隔、归路迢递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处了。故园的眇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一、二两句,上句以设问起,下句出以慨叹,言外自含无限低徊怅惘之情。“方”字透出归思正殷,为三、四高斋闻雁作势。
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已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难以为怀了。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给读者自己去涵咏玩索。“归思后乃说闻雁,其情自深。一倒转说,则近人能之矣。”(沈德潜《高诗别裁》)
参考资料:
沈德潜《高诗别裁》
★ 和进士 闻雁见寄,和进士 闻雁见寄崔涂,和进士 闻雁见寄的意思,和进士
★ 送刘师服唐诗原文
★ 韦应物闻雁翻译
【《九江闻雁原文》阅读及答案(推荐8篇)】相关文章:
鲁逸仲《南浦·旅怀》宋词译文及赏析2023-03-25
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2022-09-01
思念故乡的古诗2023-03-14
思念家乡古诗2023-03-06
思念故乡的古诗作文素材2022-08-09
韦应物《闻雁》鉴赏的内容2023-09-02
闻蛩,闻蛩陆游,闻蛩的意思,闻蛩赏析2023-04-11
旅怀,旅怀杜荀鹤,旅怀的意思,旅怀赏析2022-05-06
闻冬夜2022-04-30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阅读答案202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