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可行性问题(精选16篇)由网友“洋芋子”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初中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可行性问题,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初中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可行性问题
李伟波
(浙江省奉化市尚田中学)
摘 要:我国在对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开展中大力倡导培养学生学习基础教育的同时,应当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初中科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勇于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信息技术的出现与不断发展为初中科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探讨将数字化实验引入初中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可行性问题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篇2:初中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可行性问题
初中科学主要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创造的能力,实验类型较为多样化,同时内涵较为丰富且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在进行科学实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广阔的提问空间,这样学生可以进行思考与讨论,从而获得实验原理,很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在进行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字化实验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可以说数字化实验是提高科学教学效率的根本。本文针对数字化实验对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何为数字化实验系统
数字化实验系统DIS-Lab是一种将传感与计算机结合的科学实验研究平台。这种系统主要以对传感器的使用为主,可以与计算机、数据收集器等相关仪器进行连接使用。连接后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物理测量、自动设备监控、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等。
二、数字化实验仪器在教学中的功能
科学在初中课程中主要是一门以实验为核心的基础学科,这就意味着进行科学实验时应当对实验的思想、方法、手段与技术进行了解,但这种了解并不仅仅是学习相关科学概念,更是一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步骤,在实验中学生将会发现科学规律,从而彻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整合科学信息技术逐渐进入到初中科学教学实践当中,这种技术较以往传统的实验技术,更具有一定的实验水平与实验效能。数字化实验在实践应用中运用数字化的测试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及时高效地统计与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形成图表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对实验结果进行研究,同时这种数字化实验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
三、如何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实验演示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对事物具有更直观的感受,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变为较形象的生活常识,最主要的还是将研究对象用一种较生动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与此同时,教师配合讲解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最终目的还是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得到启发。但现今大多数学校在进行科学教学时,教师经常是动手较多、引导较少,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手实践与思考较少,无法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对将要讲授的课程进行设计与编排,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八年级上册的《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一课中的密度计算教学,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设计:如何对一杯盐水的密度进行测量,大部分学生一般都会利用盐水的质量与体积来对盐水的密度进行测量,小部分学生会将浮力与密度进行结合,根据F浮=ρ液gV排这个公式,就知道只要将V排计算出来就可以算出ρ液。这时教师应当先通过数字化实验仪器进行多媒体演示,之后再进行现场实验使学生能够有一个直观的观察,首先教师准备一个小木块,并将小木块放入水中,根据前期学过的浮力知识,学生将会很快了解到木块的'浮力与重力相等,这时学生就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浸入水中的木块的体积上,但在实际中这部分体积较小,进行测量较为困难,如果教师在此时进行提问怎样能够使浸入盐水中的木块的体积变得大一些呢?很多学生会把木块换一种方向放入水中,但实际上木块无论用何种方式进行放置总是水平浮在水面上。这种情况的发生将会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将会设法使木块竖立起来,比如,在木块上放置黏土。实验成功后,教师应当再次进行提问,用什么方法能够知道浸入盐水中的木块的体积呢?这时学生会使用标注刻度的方法将木块的体积标注出来,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现如何对密度进行测算,教师仅仅需要向学生介绍密度计上刻度的作用是要换算好的密度值,这样可以使测量更加方便。
在当今初中科学教学中,注重数字化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能够有效地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在很大程度上能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进行实验中进行与知识有关的对话、互动、感受、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数字化实验教学的真谛显现出来,同时这也是最终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李正来。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初中科学实验教学[J],.
篇3: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摘 要】初中“科学”课程对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简单分析后,提出了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思路,包括:实施开放式教学,完善教学体系;恰当的鼓励与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充分开展兴趣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本文旨在通过多措并举的开展初中“科学”课堂质量,为初中科学教师实施开放式教学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初中 科学 教学有效性 思路
一、引言
初中阶段的“科学”课程是一门不断的发展的实验性学科,且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应是: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科学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初中“科学”课程的地位总是不及传统的语文、数学,再加之一些学校硬件条件的制约,导致“科学”课程在很多初中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兴趣不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高。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尤其是“新课改”出台后,明确指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始于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对自然界的认识,而不是单纯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接受,这对“科学”课程的开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多措并举的开展初中“科学”课堂质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构建适合初中科学课堂的开放式教学体系,为初中科学教师实施开放式教学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
二、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思路
(一)实施开放式教学,完善教学体系
初中“科学”课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是由课程本身决定的,因为“科学”课程本身就是一个更新速度快、不断发展完善的学科,需要以开放的理念对待。初中“科学”课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环节包括:教学目标的开放、教学资源的开放、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作业的开放、评价的开放等五个方面[1,2]。比如生物教学中讲植物根系的构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开放式教学进行,带领学生进入大自然中,让学生亲自认识不同科属植物的根系差别,包括直根系与须根系植物,也包括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攀缘植物与直立植物等不同类型植物根系的区别,加强印象;学习种子萌发部分知识的时候,可以布置开放式作业,让学生们课下自己种植一些植物,观察植物萌发所需时间、温度、湿度等要素,观察不同种类植物之间萌发时对不同气象要素要求的区别;另外,由于初中“科学”课程的特殊性,考核要求要破除以往采取的“大一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式考核方式,而是要通过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科研的素养、科研的态度等方面的考核来衡量学生成绩。
2.2 恰当的鼓励与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初中学生正值身心快速发育的时期,思想比较活跃,但同时也比较脆弱、敏感,对于教师的评价非常看重。有时候一次积极的鼓励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而一次反面的批评则可能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道路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藿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方式进行学生课堂的管理。尤其针对初中“科学”科目中,包括生物、物理、化学课程,对于学生动手操作技能的要求非常高,很多学生不擅长动手操作,再加之这些科目的知识比之小学阶段基本上又没什么联系,所以很多学生对初中“科学”课程的学习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为此成绩也是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时此时教师要注意不能一味的批评此类学生,因为批评只能使情况变的更糟,而且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甚至对这门课乃至这位教师产生反感。所以,教师应对于学生的错误采取合理的分解,适时的提出,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带有的'那种为人师表的真诚,以此打动学生[3]。
2.3 充分开展兴趣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科学”课程所包含的外延知识及教材内的知识,很多都可以做为培养学生兴趣的素材。如生物课里面,学习绿色植物部分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自然界千姿百态的绿色植物,包括不同气候环境中的植物,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物等引起学生兴趣;也可以举例袁隆平于 1973 年首次在世界上成功地培育杂稻,解决了亿万人民的吃饭问题,被誉为“杂稻之父”等等[4]。通过学生对伟人的崇拜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学习化学中水污染问题时,可以学生们课下搜集资料,课上分小组展开讨论,集思广益,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充分锻炼正值青春年华活跃的思维,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学习物理中参照系部分时,可以让同学们坐车亲自感受外面树的“运动”与汽车的“运动”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参照系的理解。
三、结语
初中“科学”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性、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其它任何学科都无法代替的。尤其本课程是下阶段求学必须学习的先修知识,所以提高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对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1,2]。而且,教师对“科学”课程有效性的研究,本身也是对“科学”课程知识体系的提炼与凝缩,对于丰富“科学”课程教学价值大有裨益。同时,探讨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有效性也可为相关课程教学质量进行提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周智健.在初中科学课堂中实施开放式教学[J].科学文汇,2011(1):63-64.
[2] 胡玉汉.初中科学课堂动态生成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5):35- 37.
[3]李金碧. 新课改需重建教学管理制度[J]. 教学与管理,(11):17-19.
[4] 谷振华. 对初中生物科学素质教育的探索[J].才智,2011(33):19.
篇4:对初中体育课准备活动有效性及针对性问题的探讨
对初中体育课准备活动有效性及针对性问题的探讨
蒋皎峰
(浙江省绍兴市文澜中学)
摘 要:能否有效达到体育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准备活动的内容、方法、手段选择非常重要。结合教学实践,试图对初中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准备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准备活动;现状;有效性;针对性
准备活动是课的开始部分,是体育课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它具有自身的特点,但又灵活多变,一堂课准备活动安排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课的教学质量。但目前中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组织现状不容乐观,从某种角度上说,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得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成为一种形式。因此,本文作者针对目前初中体育课准备活动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准备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面进行阐述和探讨,望能对中学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提供参考。
一、目前初中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现状分析
作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对目前初中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现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和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
体育教师在大学时期已系统地学习过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应该对体育课的结构、环节、组成都比较熟知,能清楚认识到准备活动对体育课的重要性。但在实际上课过程中,能潜心研究,认真组织体育课准备活动的老师并不显现。其主要原因是,教师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一定的主导意识,在理解上产生偏差,认为体育课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缺乏教师创新设计、主动思考和组织教学的能动性,甚至把准备活动看成是一种习惯、一种常态,从而使得准备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学生主动参与准备活动的意识薄弱,不少学生认为体育课应该让自己获得快乐,体现自我,对准备活动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如,800米跑前,学生往往会认为热身慢跑的准备活动是一种体力上的浪费,心理上不愿意跑,也不想跑,所以思想上的不重视是影响准备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准备活动以传统化模式为主
体育课准备活动的传统化模式主要表现为固定式和单一化,内容、手段安排针对性不强,不管是哪一种内容的体育课,准备活动组织形式基本不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模式:直接做徒手操练习;第二种模式:慢跑+徒手操;第三种模式:慢跑+一般准备活动+专项准备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三种准备活动都可以运用,但一成不变的模式对提高不同教学课的质量、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3.准备活动随意性比较大
体育课准备活动的随意性主要表现在内容、形式和组织对象的随意性。在很大程度上主要表现为单一思维模式,如,体育课准备活动只考虑学生兴趣,就安排游戏;只要考虑学生生理活动,就安排跑步;只考虑学生组织能力培养,让学生来带操等等,缺乏正确的思考和引导,导致准备活动随意性较大,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4.准备活动重生理、轻心理
目前初中日常的体育课,准备活动采用慢跑、伸展练习为多,虽然也能使人体内脏和运动器官得到动员,达到准备活动的一般要求,但这种形式表现单一、枯燥、乏味,学生的参与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方式,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对单调的准备活动产生厌倦情绪,独立思考能力变差,易产生逆反心理,上课时不愿意配合老师安排的准备活动,导致准备活动的质量下降。
5.准备活动练习强度、练习时间缺乏科学性
准备活动的练习时间和练习强度,是能否较好地完成体育课基本部分的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体育课准备活动应考虑教学对象、课堂内容及气候条件等,来安排练习时间和练习强度。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准备活动的练习时间和练习强度的合理安排,如,50米跑的教学课,教师只安排学生肌肉和关节伸展练习,准备活动的强度和时间不够充分,导致学生的生理机能无法达到50米快速跑的准备状态。反之,教师给学生安排了较长时间的快速跑游戏,时间过长、强度过大,肌肉强度刺激后产生疲劳,50米跑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时间过长、强度过大,时间过短、强度过小的准备活动都会影响基本部分内容的安排和目标、任务的完成。科学合理地安排准备活动的练习时间和练习强度,才能有效完成体育课的基本内容。
二、准备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根据课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安排准备活动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首先应根据课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安排。
课前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包括教材的难易程度、教材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是练习课还是测试课等等。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再进行针对性的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方法手段、时间和强度等。如,在武术长拳新授课教学中,教学内容只涉及武术的基本手型、步型和手法,动作肢体运动幅度较小,做一般的准备活动就可以。但如果涉及动作幅度比较大的教学内容,如,规定蹲、跳结合的长拳套路动作,除一般准备活动外,要安排专门性的压腿、踢腿、压肩、抡臂等柔韧性练习。再如,在学习一门新技能课时,可采用集体练习的组织形式,而测试课因上场先后顺序不同,在教师的指导下,可由学生自己单独进行,自我控制准备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时间。
2.根据授课对象有针对性地安排
(1)符合授课对象的生理特点要求
初中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内容安排、方法手段的设计、时间强度的控制都必须符合初中生的生理特点。如果不切实际安排,不仅影响一堂课的教学质量,也会对学生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初中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快速成长阶段,表现为身高增长比体重增长快,骨骼增长比肌肉快,四肢增长比躯干快,心脏发育跟不上其它器官的发育速度。所以,在体育课准备活动安排上也应充分考虑到以上生理条件要求。如,做准备活动一般要充分,以身体发热,微微出汗,身体感到轻松有力,心率控制在100~120次/分,使神经和肌肉兴奋程度逐步提高。准备活动应多样性,促进学生柔韧、速度、灵敏素质以及协调能力的.发展。适当安排发展力量和耐力等身体素质的准备活动,处理好运动负荷强度与量的关系,促进生理和机能得到平衡发展,符合学生生理发展的客观要求。
(2)符合授课对象的心理特点要求
从心理学角度讲,高效的准备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中生往往表现出学习动机不够稳定,易于变化;情感丰富,兴趣广泛,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容易产生崇拜心理,有一定自尊性,希望和老师建立朋友式的关系。所以在安排准备活动时,要针对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认知发展的特点进行正确的引导,端正他们参加准备活动的学习态度,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对准备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防止学生兴奋过高或过低,导致不稳定的情绪产生,影响学习效果。如,可以从准备活动的队形、位置、形式、教具上进行有效的选择和安排,来提高初中生准备活动的注意力和兴趣性。另外,准备活动的组织,必须由易到难、由慢到快循序渐进,调动和激发学生对准备活动的学习兴趣。
3.根据授课的目标和任务有针对性地安排
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设置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如,篮球传球新授课(技能目标:初步掌握篮球传球技术),可以采用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项性准备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先进行不同形式的慢跑,再进行专项性准备活动,让学生接触篮球,熟悉球性,这样既达到热身效果,也使学生在心理上对篮球传球技术的学习产生兴趣和期盼,使准备活动自然过渡到技术的学习上。
但如果是篮球复习课,需要巩固提高学生技能时,前一堂课的准备活动重复练习,学生会觉得缺乏新意,降低学习兴趣。为提高效果,可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技术、技能,做一些拓展性的篮球游戏和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准备活动有效地过渡到教学的基本内容上来,达到教学的目标要求。
4.根据场地、器材和天气状况针对性安排
准备活动的效果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受场地、器材、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根据不同的场地、器材、气候等条件,合理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方法、手段,控制好量和强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例如,天气太冷,应选择运动量大些的动作,重复次数多些的活动,相反应选择运动量、密度小一些的活动内容。又如,运用跳绳的准备活动,在器材不足的情况下,如何采用双人和多人的形式来达到不同的效果。再如,一些跑跳的准备活动应选择平整、柔和一些的地面进行练习,避免学生的肌肉和骨骼的损伤。总之,要从教学的客观条件和实际出发,有效组织好每节课的准备活动。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安排实际上是一门艺术,从设计到创编,体育教师不仅是创作者,也是编导者,无处不体现体育教师的艺术风采。准备活动的内容、方法、手段、量和强度,都要按照教育规律性进行科学合理安排。体育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还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创新和完善,使之朝着科学化、现代化的教学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毕勇。如何做好体育课的准备活动[J]。西部大开发,(11):38.
[2]马庆。大学体育课准备活动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2009(08):118.
[3]安光亮,李翔。浅谈准备活动在教学训练中的重要性及注意要素[J]。科技信息,2009(08):175.
[4]彭可可。从生理学角度探讨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中的作用[J]。搏击:体育论坛,(01)。
[5]於飞芸。初中体育课准备活动有效设计与运用研究[J]。体育教育,(03):123.
[6]刘娟,王学敏。谈谈中学体育课的准备活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3):190.
[7]吴海霞。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2(02):68.
篇5: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
邓忠锐
(辽宁省本溪市十六中学)
摘 要: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发展。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率成为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难题。
篇6: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文/鲍思思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有明显的提高,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初中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让学生亲自参与到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中,可以使他们进入一个全新的探索过程,在知识的海洋中去体会、去理解。以生为本是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联系生活是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实验活动是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支点,情境教学是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纽带,及时检测反馈是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篇7:提高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探微
提高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探微
宋东军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孙端镇中学)
摘 要:从课堂实验教学、课外实验教学这两大方面展开讨论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关注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从而阐述如何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设计;有效性
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曾说过:“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就如何提高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体会。
一、设计趣味性实验作为新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可以用“瓶吞鸡蛋”的实验作为大气压的存在的新课导入。方法:点燃一张纸,放到广口瓶中,然后剥了壳的熟鸡蛋小头朝下迅速塞住瓶口,让学生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结果:鸡蛋被“吞”进瓶子。学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事实就在眼前。马上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此现象?而新课就这样诞生了。学生在新课学习过程中一直带着这个问题,最后让学生通过已学知识解释,有90%的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原理:燃烧消耗氧气,瓶内压强降低,低于大气压,大气压将鸡蛋“推”进瓶子里。
再如,学刘嫌变“烧不坏的手帕”魔术,引出汽化和液化的教学内容。这样的例子还有许许多多:“气体的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教学时,在一个倒置的.漏斗中放入一个乒乓球,请一个学生沿斗柄用力向下吹气。“乒乓球会掉下来吗?”这时,学生个个全神贯注,思维进入活跃状态,猜想着结果会怎样。而事实上乒乓球不会掉下来,学生都感到惊讶、神奇:为什么会这样呢?从而在疑问和好奇中展开了思维的翅膀。
新奇的实验现象立刻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和揭开谜底的欲望主动地进行探究,上课的注意力很集中,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利用身边的物品作为实验器材,使实验“贫民化”
在实验中,我们应避免难度大、繁琐。可以简化的实验装置要从简,尽量找生活用品代替复杂、昂贵的实验专用器材,从而使实验操作比较简单并节约时间。
例如可乐瓶很容易获得,在实验中是最好的帮手之一,并且效果明显。学习力的两个作用效果时,用手捏瓶,瓶变扁,直观地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随手一抛可乐瓶,就可以证明另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研究大气压的存在以及液体内部的压强。前者只要将盛过热水的瓶子将水倒掉,立即盖紧瓶盖,稍后瓶变扁。后者的操作过程如下:我们在灌满水的可乐瓶侧壁上1字形排开,用大头针戳三个小孔,这时由于液体对该容器侧壁产生压强,且其效果随着深度增大而越加明显,液体就会从这些小孔中喷出,越往下的小孔射出的液体越远,从而来验证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这个实验的设计材料经济易得,操作又简单,效果又明显。
这些“贫民化”的实验在农村学校都可以开设,而且可以避免学生在实验中陷入一些繁杂的过程中,而忽视一些比较关键的问题,使实验中没有过多的干扰,这样学生就会将精力集中放在探究科学原理上,从而顺利获得实验的结果或想要得到的事物的规律。多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使生活成为课程的重要素材。在很大程度上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三、积极改进课本实验,提高实验效果的有效性
教材中大多数实验可操作性强、现象明显,但也有少数实验,看似非常简单,做起来却经常遭遇失败或实验设计存在不足等。对于这些实验,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学会创新,对不妥之处要予以改进,以提高实验效果的有效性。
如,课本上的《会沉浮的气球》实验,原实验存在缺点:(1)气球不易戳破;而且一旦破掉,气就全部放出了,实验易失败。(2)戳破后沙子散落较脏;实验不易观察,不能重复操作。(3)实验现象不明显。三个状态:漂浮、悬浮、下沉很难控制。改进后所需器材:气球、锌粒(学生可用小石块、橡皮泥等代替)、带橡皮管的玻璃管、止水夹、打气筒、透明容器、细线。实验步骤:a.先将锌粒(代替细沙)放入气球(使气球有一定的质量)b.用打气筒打足气,并用细线固定到玻璃管的一端,另一端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不漏气);c.再在透明容器中装满水,将气球放入;d.然后用止水夹边放气边实验。
四、将验证性实验设计成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己建构认识结构
传统的学生分组实验教学,通常先由教师就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采集及处理办法清清楚楚地讲一遍,然后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做实验。实验中,学生只是“照方抓药”,难以激发他们的自动性和培养探究精神。因此,这类实验可设计成探究性实验,实验时间可放在知识教学之前。
比如,“凸透镜成像实验”可以在教学“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前加入作为探究式实验进行。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先让学生利用手头实验器材在光屏上分别成放大、缩小、等大的三个像。不要害怕学生做不出,不要认为你不讲什么是光屏、焦点等,学生就会丈二摸不着头脑。我已经试过好几届的学生了,学生不一会工夫就完成了我的任务。再反过来让学生观察刚才三种情况时物距、像距的关系,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究的过程,自然得出成像规律,不用死记硬背。而且,在以后的学习包括练习中效果也很好。再如,“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物质酸碱性测定”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对于练习使用仪器类实验,如“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温度计的使用”“天平的使用”等这样一些实验,要通过学生自己阅读使用说明,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基本使用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仪器进行相关量的测量。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实验的效果
学生在操作实验时,有时对实验的结果或现象不能作出判断时,可以用多媒体技术来指导学生。如,在学生操作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学生首先要会对光,“当从目镜中看到一个光亮的光斑时,说明对光已对好了”,可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不知道怎么样才算调好光了。以前我要一个个给学生去“鉴定”,一节课下来,两腿发软。而且效率不高。如果演示时在显微镜的目镜上安装一个摄像头,再把摄像头与电脑连接,就能够直接把显微镜的效果投影在屏幕上,学生只需要把他自己的实验现象与屏幕上对照即可了。再如,粗准焦螺旋与细准焦螺旋的调节作用,很多学生都只认为粗准焦调节有变化,细准焦螺旋调节无变化,如果还是用刚才的这个方法,让全班所有的学生一齐来观察教师演示时,屏幕中像的变化,肯定会改变学生认为无变化的观点。当然,这个实验条件对农村来说是很苛刻的,因为即使在我们城区实验室装多媒体的还很少。
总之,作为科学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实验,积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实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他们获得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真正体现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梁灵君。新课程下提高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微[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7)。
篇8:科学课堂中有效性教学论文
科学课堂中有效性教学论文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时下比较风靡的热门课题,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有效教学要关注的是学生和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生大智慧的发展。同时,有效教学还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品质的发展以及教师自身的发展。新课程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有效教学时代的大背景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获取知识的过程,努力做到“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一、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
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首先要改变教师的观念,认识到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服务者,而不是一个灌输者。由于学习者的.认知基础、智力水平和情感态度不完全一样,因此确定教学目标应该因人而异,使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跳一跳摘到“最近发展区”的果子。制定的教学目标首先要满足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和未来终身发展的需要,研究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爱好、动机和需要,了解他们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和社会背景,要基于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其次,由于我们处于一个变化日益剧烈的伟大时代,时代的特征和社会发展大意科学教学的要求是制定目标的基本依据,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交流合作、创新探究等能力,环保、合作、民主等意识。再者,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分化与综合并存,科学的教学目标必须适应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心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心理,从而唤起学生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活动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茎的输导作用”时,提问:俗话说,人怕伤心,树怕破皮,老树中空而不死,这是什么道理?又如在讲“植物的水分代谢”一节,提问: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地下的水分为什么能上升到植物的顶部去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课堂吸引,此时导人新课最佳。
激趣性提问,可以促进学生质疑,引起深思。在讲授新课中,教师若能在学生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愤、徘”状态,即到了"求通而未得,口言而未能”时,才是学生进行“开其心,达其辞”的最佳时机。思维中出现了疑问才能产生强烈的探究和求知欲望。
这样,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既学到了知识,激发了他们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科学问题入手来研究科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发挥好实验的作用
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加以总结和思索得出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尽量增加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在引课时,可以一些小实验引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他们探索的欲望。例如,在学习蒸发时,用手指蘸酒精在黑板上写下“蒸发”两个字,然后让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在学习大气压强时,让学生用嘴含住塑料矿泉水瓶口吸气,观察发生的现象,引出大气压强。这样既提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
在新课教学实施过程中,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而且实验中所用的器材尽量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这样就可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思想。例如,在学习浮力的利用这一课时,可利用橡皮泥来分组寻找使密度大于水的物质浮于水面上的方法;利用萝卜来演示“空心法”增大可利用的浮力等。通过这样的一些实验,不仅传授给了学生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可让学生亲身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体会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四、利用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是为了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学习物质鉴别时,有4杯已经编好序号但忘了写名称的液体,不过还记得它们分别是矿泉水、苏打水、白酒和食盐水,现在请同学们猜猜用哪些科学方法进行探究辨别。学生分别提出自己的方法。这时,教师没有急于表态,而是先引导学生试一试用自己所提出的一种方法进行辨别,但结果学生都不能把这四种液体辨别出来。教师再次引导学生,用一种方法不行,那能否把几种方法合起来进行辨别。同时,教师还在操作方面进行引导学生。教师以商量的口吻引导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科学地探究。结果这堂课,学生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探究欲望非常高,每一位学生都能辨别出四种液体的名称。
教师的主导应该像好导游一样循循善诱,让游人自己去领略无限风光;像好导演一样启发引导,给演员留有演绎剧中角色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和掌握学习。可以说教师的主导地位是有效教学的支撑点。
有效的科学课堂应该是“感悟”与“对话”的共舞,“激情”与“智慧”的齐飞;是学生的灵性得以迸发,潜在悟性得以唤醒;是学生拥有风和细雨,春意盎然。有效的科学课堂应该是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了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了学生幽闭的新智,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有效的科学课堂应该是“以人为本”的课堂,是“人文关怀”的课堂,是“高效低耗”的课堂。
篇9: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文言文教学,既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是考试中学生最容易失分的部分。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跟上改革的步伐,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摆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结合教学实际仅从“文”的角度谈谈自己对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探索。
一、改变角色,换位体验,提高有效性
心理研究表明:不一样的体验蕴含的新鲜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教学中,改变师生固有的角色定位,开展师生换位体验活动,可以给学生全新的感觉,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学生是教学真正的主体。凯洛夫在《教育学》中指出:“学习是学生自觉地与积极地掌握知识的过程,没有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是不可能掌握知识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创始人巴班斯基也认为:“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因此,要想调动学生参与认知过程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在教学《狼》时,考虑到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浅显易懂,加之学生手头都有一本文言翻译的书,不懂的自己可以查,于是,我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翻译,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举行模拟记者招待会,尝试师生互换角色,让学生来当记者,向教师发问,由教师答问释疑。为了难倒教师,学生们热情高涨地投入到活动之中,细致地研读文本,都想从文中找出一些难题来向教师发问。
整个活动,在提问与解答的过程中,化解了学生的疑难,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这种有趣的活动,产生了精讲的效果。
二、以今度古,拉近距离,强化有效性
来自遥远年代的文言文,其文字和说话习惯都与学生生活中接触的语言文字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陌生、难理解、不好掌握、费时多而收效甚微等原因,使很多学生对学习文言文失去兴趣,甚至望而生畏,从而严重影响到文言文的学习动机。心理学认为:“经常失败的体验,最终将引起回避和退缩反映,让学生丧失学习信心。”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活,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陌生感,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和感悟,从细小的成功中获得学习的信心。
美国著名教育家西尔伯曼在《教室里的危机》中指出:“所谓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指教师并不是全部知识的源泉,教师不包办代替,而是采取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容易的形式。”在文言文教学中,我牢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凡老师可以放手的地方,尽量放手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参与、自主体验、自求理解,不让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教《两小儿辩日》时,我尝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我找出四位学生,分别扮演小儿甲、小儿乙、孔子和懂得一定科学知识的当代初中生,围绕“太阳究竟是初出时距离我们近,还是日中时距离我们近”这一问题,各持观点进行辩论。活动中,形象生动的表演代替了教师单一形式的讲解分析,吸引了学生,从而成功地让学生们的表演带领大家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久远的古代,亲身感受文章所描述的人、事、物,设身处地地思考,这样得来的理解印象深刻,不易忘记。
其实,角色扮演的形式非常多,除了扮演角色进行辩论外,还可以让学生排演课本剧,扮演导演给同学们说戏,扮演说书人讲文中的故事等等。这样的课堂既气氛活跃,又能帮助学生在表演与观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解读文本,从而达到有效高效的目的。
三、内外拓展,突破文本,确保有效性
知识中心视点是设计有效教学环境必不可少的四个视点之一。钟启泉在《“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一文中,对知识中心视点做了如下解释:“指学生通过基于理解的学习,产生迁移的学习,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智力环境。”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内与课外拓展。
王荣生教授对文本有一个很恰当的比喻,他说:“教材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其中蕴含着杂质,因而,这块‘璞玉’需要教师精心雕琢。雕琢,即从教材中开发出适合自己以及学生的‘教学内容’,这是一门学问。”
王君老师就是掌握了这门学问的佼佼者。在进行《陋室铭》与《爱莲说》的整合教学时,王君老师长袖善舞,纵横捭阖。纵的方面,师生一起重温了前期积累的相关诗句,背诵了相关的名言名句,了解了人物的生平事迹,以及创作《陋室铭》的具体背景等等;横的方面,从身世、作品、思想和情趣等角度,对陶渊明、周敦颐、刘禹锡三人进行了比较,陶渊明的避世,周敦颐的入世,刘禹锡的矛盾,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纵横捭阖的课内拓展之后,产生的是思接千载、“意”通万里的解读效果,即水到渠成地概括出了本课教学的主题。
这节课上,王君老师带领学生打开思路,向课内纵深拓展,在广泛涉足前期积累的知识的同时,对文本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增添了课堂的厚实感。
总之,让学生像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在《北大学者谈读书》中所说的那样“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去阅读,从而达到“入其境,领其义,会其神”的境界,这样的文言课其教学有效性毋庸置疑。
篇10:浅谈初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
李 俊 冉福建
(重庆市酉阳县第三中学校)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之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以引导者的身份,进行民主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要重视探究性教学方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11:浅谈初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
一、合理制订目标,实现有效性教学
实现有效性教学首先要制订合理的目标,使学生在课堂上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学生没有目的的学习效率会十分低下。只有制订合理的目标,老师才能在教学工作中实现有效性教学。学习目标的制订,需要老师清楚的了解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便于制订有效地可实行的目标,真正做到在课堂上有的放矢,保证课堂的有效性。
二、转变教育观念,保证有效性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认清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做学生的引导者。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不在意学生是如何掌握知识的'。这样的教育方式毫无技巧可言,学生学的辛苦,教师教的疲惫,课堂效率低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要转变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化被动为主动。所以说,只有将教师的教学观念彻底地转化过来,才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知识的学习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只有做适当的变化,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师要努力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这就要求老师能营造出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压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这样,不仅能实现高效率的课堂,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有效性教学
教师的自身能力是有效性教学的重要保障。因此,保证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必须要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所以说,培养创新型教师,提高教师能力,才能使数学课堂实现有效性教学。
总而言之,有效课堂是一种具有价值的教育模式。实现有效性教学的方式也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意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总结和思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地教育方式,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曾凡玉。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14)。
篇12:浅谈初中作文有效性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作文有效性教学论文
【摘要】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对初中作文有效性教学进行深入的探究,增加作文写作素材积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加强写作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写作兴趣 写作素材 创新能力
【前言】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无法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使得关于初中作文有效性教学的研究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课题。初中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其文学素养,初中作文的学习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在目前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由于没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导致很多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甚至对初中作文的学习产生了抗拒的心理,这严重制约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另外,在考试中作文的分值也是语文中最高的一部分,是影响学生语文成绩的关键性因素。所以,无论从何种角度出发,我们都应该对初中作文有效性教学进行深入的探究,对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几点具体措施。
1.增加作文写作素材积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要想写出优秀的文章,必须要积累一定量的写作素材,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帮助学生增加写作素材的积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写作素材的积累需要来源于足够的阅读,只有多读书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才能在脑中形成一定的写作模式,并且对优秀的文章会有意识的进行模仿,进而创作出自己的作品。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不喜欢读书,认为这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进行积极地引导,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可以先从学生感兴趣的读物入手,比如在每周的作文鉴赏课上,老师给学生准备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阅读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进行选择,这样学生会在喜欢的.驱动下主动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对阅读产生兴趣。
1.2在课堂之外积累写作素材
初中作文写作素材的积累不能局限于文章的阅读,文章阅读固然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如果长期依靠这一种方式,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老师应该注意在课堂教学和阅读文章之外带领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一篇优秀的作品不仅仅需要在文字以及语言上下功夫,同时还要能够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老师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写作的真实性,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以,老师可以多带学生感受,多带学生领悟,比如可以带学生到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在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自然的感染下能够帮助学生抒发内心真实情感,有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3在生活之中积累写作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常常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我们的生活中也蕴含着很多丰富的写作素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多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去感受大自然之神奇,去探索奥秘,去充实人生,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感受社会之博大、生活之艰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也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这样,他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充实而多彩,也就有了对世界和生活的认识和感受了,作文也就有了“源头活水”.
2.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初中作文写作对学生语言表达以及文字运用能力都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因为写一篇文章需要耗费的时间比较多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训练,老师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即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写记叙文,要做到内容具体;(www.fwsir.Com)写简单的说明文,要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要努力做到有理有据;训练学生写作各种文体文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2.1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安排训练内容
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内容,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认知能力也会随之提高,七年级的可以鼓励学生多总结自己的成长经历,八年级的可以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九年级的则应该在结合七八年级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考试类的针对性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写作训练中逐渐提高写作技巧。
2.2采取多样化的训练形式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老师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方式还比较单一,这样容易让学生对写作训练产生厌烦心理。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调整训练形式,不能单纯的要求学生每周完成一篇作文写作,可以选择交叉训练的方式,一周布置大作文任务,一周布置小作文任务;可以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相结合;可以片段训练与写整篇文章相结合;可以开展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的训练,让学生可以在多样化的训练形式中灵活掌握不同题材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3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反复的写作训练中,老师还应该注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才是写作训练的根本目标。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在写作时表达内心更真实的情感,反映内心的真实世界。但是,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在写作训练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引导,比如,在写作训练之前老师可以选择一些轻松的音乐给学生听,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写出真挚的文章,这样的训练模式会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快乐和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作文教学直接关系到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在创作时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真正掌握写作技能。对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及应对策略初中作文教学专题化实验初探初中作文教学方法试探
篇13:有效性教学初中的政治论文
有效性教学初中的政治论文
一、提高初中的政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想法
(一)开展趣味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趣味性教学是目前比较受到教育界重视的方法。它的主旨是寓教于乐,通过喻趣、例趣等内容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其表现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可以是经典故事的引入,或者是以正能量歌曲开篇。这样,既能够让学生了解了典故,学到了知识,又引入了课题,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实践表示,以这种循序渐进引入主体的教学方式比单纯灌输理论要好很多,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是十分有效的。
(二)多样化课堂教学,丰富案例教学
多样化的政治教学可以在模式上加以变通,开展一些演讲、舞台剧等形式,让正处在花样年华的初中生能够尽情绽放自己,让他们情感在交流与碰撞中得到升华。以多样化教学为宗旨,其目的也是为了营造一个轻松的授课环境,让知识更容易进入学生脑海中。丰富的教学案例主要表现在引经据典,教师要根据所讲述的内容为学生带来恰当的、有寓意的案例。比如,在让学生理解“人生当自强”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谈一下对自强的认识与理解,也可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交流探讨。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从情感层面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初中的政治教学内容中包含祖国建设成就、激励和催人奋进的相关知识。这些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除了情感教育,还有思想政治工作的正能量。这些也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优秀材料。同时,这些素材对初中学生的激励是积极有效的。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充分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将情感教学融入到课堂中,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不同的故事带给人的情感是不同的,比如提到坚强,可以用到张海迪“为坚强而喝彩”的故事进行启发教育,以引导为主,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又如,在学习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伟大祖国取得的成就,如空间技术、武器装备、建筑文化、医学领域等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这种途径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辉煌灿烂的人文历史精神陶冶每个学生的情操,让每个学生的心灵受到洗礼,灵魂得到荡涤,达到用理论知识教学生,用文化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如何切实有效提升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模式,活跃课堂氛围
要通过积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通过创设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并通过游戏的体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政治教学质量。具体分析,政治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学会将政治事件改变为故事,要求学生以不同角色来把政治事件的过程演绎出来。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政治事件、政治观点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改变以往对学习政治的消极态度。
(2)在情境创设过程中应当加上正确的引导,避免影响学生的自主创造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避免用“参考答案”的形式限制学生的思考与发挥。
(二)加强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热情
将情感教育渗透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我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1)以科学选题为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以情感教育为主线,找到学生最感动、最佩服的内容,以此作为正面教育素材,这会让学生的感情得到很大升华,从而喜欢上思想政治课。
(2)配合大纲教学,并融入民族精神,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爱国情怀是在成长中潜移默化形成的,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热情。
(三)切入生活,实现品德教育
调查表明,很多初中生对政治课程不重视的原因在于政治教学缺少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以为课程不重要。而且,过多的死记硬背知识又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教师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工作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1)在教学过程中,务必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政治离不开生活,生活需要政治。
(2)开展一些与思想政治或者是品德教育有关的实践。实践是数据的检验,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政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养成自主学习的高习惯,从而使思想政治课堂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全面优化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应该脱离教材束缚,发挥自己的才智,将课程内容做好延展,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学习政治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应注重利用多媒体资源以及网上资料,在课程进行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让课堂教学模式活泼多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将《焦点访谈》栏目的视频资料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最后,教师在课堂上应当积极将社会热点与学生分享,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知识,更愿意在生活中运用政治知识。
(五)积极自主学习,全面提高素质
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教导学生的同时,也要进行自我学习,做一个懂政治、懂教学的好教师,这对提高课堂有效性有着积极意义。具体来讲,应做到以下几点: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分析、探索课程内容和社会热点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做一个知识丰富、底蕴深厚的政治教师。
(2)加强与心理学学科的联系,将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到政治学习中。
(3)学习计算机技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初中的政治教学也要优化教学方案,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效率,因此做一个懂计算机、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师很重要。青少年担任着振兴民族的大任,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绝对是重中之重的。因此,转变传统政治教学方式中单方面传授的模式,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实用实效型,这在现代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提高政治教学有效性的探究可以全面提升教师对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全面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教学能力。
篇14: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有明显的提高,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初中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让学生亲自参与到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中,可以使他们进入一个全新的探索过程,在知识的海洋中去体会、去理解。以生为本是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联系生活是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实验活动是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支点,情境教学是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纽带,及时检测反馈是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篇15: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现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而且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还有一些初中科学课堂,虽然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但少有让人怦然心动的。究其原因,无非就是课堂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下面就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生为本是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
叶澜教授曾经讲过:“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有的人生中的重要生命经历,是他们个体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传统课堂教学则把传递知识的价值视为重中之重,这样高效课堂就不可能得到实现。如果把课堂教学演化成以完成认知目标为宗旨的课堂和演绎“教案”的过程,就会制约师生的活动,导致课堂教学程式化,非常的机械和沉闷。这样的课堂就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实施初中科学教学时,我们应根据教材知识的内在体系,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并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把课堂演绎成学生获取新知和探寻真理的乐土。
笔者在今年的温州市精品百课展示课《地形和地形图》中,对地形图的教学抛弃了传统的设计: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地形部位和等高线地形图,并让学生识别。这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没有自己获得新知的体验。笔者做了一些创新设计:用海绵制作了各种不同的地形模型(山地、丘陵、盆地),4人一小组,随机发给每组,学生亲身体验将三维的地形特征转化为平面的图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观察自己亲手画出来的等高线地形图,得出各地形部位的等高线分布特点,根据等高线的`疏密来判断山坡的陡缓,标出地形部位。然后将每组学生的作品进行实物投影,让学生将地形图与模型一一对应,并各抒己见、讨论总结。
二、联系生活是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
科学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并受生活的启迪。在一定程度上,教学中能否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学习科学新知识,影响科学学习的效果。有效的科学教学需做到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积淀和已有的知识积累,让学生将生活中科学问题集中展现在课堂,并借助生活经验思考科学问题,要让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如,笔者在《地形和地形图》中对地形的教学时,给出了温州的几个地点:乐清雁荡山、瑞安万松山、文成大峃镇和温瑞平原的照片,判断地形,这些都是学生最熟悉也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原来故乡有这么多地形。然后百度一段文字材料介绍家乡温州的地形特点,加深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并且安排了关于地形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思考题,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学以致用的角度引导学生养成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习惯;(2)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的需要,使学生初步懂得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往往和当地自然条件紧密相关的道理;(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长大后努力改变家乡面貌的感情。
三、实验活动是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支点
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活动为基础的学科。在科学教学时,让丰富的科学事实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才能为学生的思维提供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如果学生死记硬背现成的结论,不进行实验活动和探究,就无法学到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无法感受到探索自然科学的乐趣,也无法真正地掌握自然科学的知识。
如,在《大气的压强》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大气压,笔者让学生用挂钩、饮料、吸管设计实验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并作解释。更巧妙的是教师事先在吸管上做了手脚:有些吸管上被剪了小洞,有些吸管完好无损。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体验了大气压的存在,知道了用吸管吸饮料是由于大气压。对“为什么吸管上被剪了小洞的话饮料就吸不上来了”这个问题进行了小组讨论,因此对大气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情境教学是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纽带
初中科学具有实践性强等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明显的作用。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入多媒体等丰富的教学手段,从实际的生产或生活中,从现实社会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中选取素材,也可运用科学实验等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情境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近几年电视节目里魔术很流行,于是笔者将其作为情境搬进了课堂,并作为导线贯穿了《大气的压强》一堂课的始终:通过“魔术大表演—魔术大揭秘—跟我学魔术—生活中的魔术—历史的魔术再现—创造魔术”六个环节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后以“生活中处处有魔术,魔术中处处有科学”结束。
总而言之,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科学课堂最关键的支撑点和根本出路。教师应不断探索与创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行为,以学为本,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安媛。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策略的尝试.天津教育,(2)。
篇16:谈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谈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进入新时代,科学技术已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了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因素之一。国家的发达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而国家的科技水平又与国民的科学素质有直接关系。农村妇女作为我国农业活动的主体,科学素质会影响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加强面向农村妇女的科学知识普及,是推进新时代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农村妇女科学素质发展的重要性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作为中长期国家科技规划的重要内容。《纲要》明确指出科学素质是了解科学技术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以及利用以上四方面处理实际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农民群体中,农村妇女起着核心纽带的作用,要想改变农民整体科学素质的现状,必须提高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农村妇女能否依靠科技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到“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使农村妇女站在新起点,把握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升自我,同时为保持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出一份力,对于整体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妇女科学素质的结构通过抽取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的农村妇女进行调查,最终以1026人的有效数据确定了农村妇女科学素质的结构。农村妇女科学素质调查量表形成9个子量表,分别是科学概念、科学观点、科学方法、科学与非科学、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实际事务、公共事务、科学创造,在一阶模型拟合良好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二阶模型,即潜变量科学概念、科学观点、科学方法受到科学知识的影响,科学与非科学、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受到科学意识的影响,实际事务、公共事务、科学创造受到科学能力的影响,组成二阶模型。经过检验后,模型拟合良好。2/df=2.830,GFI=0.941,AGFI=0.928,NFI=0.810,IFI=0.869,CFI=0.867,RMSEA=0.042。最终形成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结构分布如图1。摘要:新课程改革对于每一门学科的教学效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有一定的影响,还极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此,小学科学教师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如可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设计有效的提问,还可以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等,以期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关键词:小学科学;有效教学;教学情境;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设计有效的提问,组织有效的合作,开展有效的练习。下面,笔者将分别对这几项教学策略展开研究。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如何实现情境设置的问题上,首先,任课教师要确保自己具备足够的语言艺术,能够用简洁精练的语言实现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为一节课的成功奠定好基调,从而使学生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特定情境之中。其次,任课教师还应当善于利用悬念来实现对教学情境的营造。需要任课教师把握的一个要点是,教师所设置的悬念应当同学生的生活经验所匹配,使其容易接受。再次,任课教师还应当善于利用科学实验的形式,实现对教学情境的打造。实验教学内容的优点在于,其远比讲授法更生动、更直观,学生也会在观看科学实验的过程之中更加投入和专注。我在科学课程的授课过程之中习惯于结合教学内容来设计实验教学环节,通过直观的实验过程演示,向学生揭示出实验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而且,我发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能够使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科学知识,并能及时提出疑惑或发表见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例如,在教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节内容时,我便设计了一个实验环节:我分别在两个透明容器中放入马铃薯,马铃薯一个沉下去,一个浮起来。学生看到眼前这一幕,惊奇地睁大了双眼,并纷纷展开讨论,从而让课堂弥漫着浓厚的学习氛围。最后,任课教师还要注重联系实际。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因此,科学课程任课教师所要做的是将学生的生活常识与课上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如此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二、设计有效的提问
任课教师的课堂提问环节是一项常规教学内容。通过提问,教师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时学习状况,并洞悉学生的优点与不足。但是,多数学生会对教师的提问心存畏惧,担心答不上来或者是作答错误会遭到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部分教师的做法更是加剧了学生的担心,当学生作答错误时,往往会指责学生没有认真听讲,从而使学生对于提问更为紧张。可以说,这种教学做法完全背离了提问的目的。因此,科学课程任课教师要注重改变这一错误的做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来设计问题,难度要适中,同时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一)对学生思考过程给予关注
在向学生提问时,教师要做到对学生的思考过程给予足够的关注,并对学生加以悉心的引导,帮助其实现对相关知识的回忆和作答。
(二)为学生创设供其自由思考的空间任课教师要确保自身所设计的问题能够使学生真正有所获益。同时,任课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供其自由思考的空间,也就是说,在学生进行作答的过程之中,教师不得随意打断学生,即便是学生的思路与教学大纲不符,而是在学生作答完毕之后,再悉心地帮助其发现其刚才在作答中考虑的不周详之处,以此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三、组织有效的合作
合作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合作是非常关键的。学生通过合作,能够开阔思路,加深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也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具体而言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改变学生学习科学的方式,也要调整评价的方式、手段以及内容。
(2)坚持鼓励性教学原则,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活动一旦出现“同学互励、教学相长”的局面,便会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性。
(3)引导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感受到喜悦和乐趣。小学科学是一门相对特殊的学科,探索性的学科特征相对明显,而小组合作能够更好地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探索,并且在合作中感受到探究的喜悦和乐趣。例如,在教学“种子变成了幼苗”这一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开辟“种植角”,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种植植物,完成种植、浇水、施肥等一系列过程,小组成员们共同协作、共同努力,当种子破土变成幼苗的一刻,都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这喜悦的氛围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四、开展有效的练习
任课教师必须在为学生布置练习题时,充分考虑到练习题的内容是否能够让学生从中获益,同时要确保所布置的习题能够精准地覆盖到班级之中的每一位学生身上,而不是让习题仅仅成为部分学生的专利。为此,任课教师要采取分层习题的设计方式,以此来提升习题的有效性、针对性和覆盖性。
五、结语
由于科学课的生活化、实践化等特点,小学生对于科学的学习兴趣要远远高于数学、英语等学科,因此小学科学教学的效率相对也更容易把控。如果教师能够做到上文中所涉及的“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设计有效的提问,组织有效的合作,开展有效的练习”,那么科学课的教学效率自然会最大化。但是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注意,切勿为了追求提高教学效率而忽略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只有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兼顾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才能真正实现科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晓,孙丽伟.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规范化和学科化[J].全球教育展望,2014(4).
[2]赖肖冰,姜建文,卞祖武,等.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18).
[3]魏凤.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的途径探讨[J].赤子(上中旬),2016(18).
★ 开题报告撰写研究
【初中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可行性问题(精选16篇)】相关文章:
关于课题开题报告撰写规范2023-10-15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价值观的渗透论文2022-12-06
课题申报摘要范文2022-07-18
识字教学开题报告2022-04-29
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教学论文2022-09-06
教学 课题申报 范文2022-10-10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论述2022-11-01
水土保持中保水剂运用分析论文2022-05-08
浅谈义务教育中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论文2022-05-07
数学课题的开题报告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