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理念下《服务营销》课程教学创新研究论文

时间:2024-01-28 08:03:34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翻转课堂理念下《服务营销》课程教学创新研究论文(推荐14篇)由网友“dtet”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翻转课堂理念下《服务营销》课程教学创新研究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翻转课堂理念下《服务营销》课程教学创新研究论文

篇1:翻转课堂理念下《服务营销》课程教学创新研究论文

翻转课堂理念下《服务营销》课程教学创新研究论文

目前国内对高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受我国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影响仍然较为严重,这直接导致了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互动效果不好、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作为实战性和应用性极高的学科,市场营销更需要适时变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考核,方能适应时代潮流,从微观课程教学层面上推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管理实践,以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服务营销》为例,应用“翻转课堂”从微观层面重构课程教学,拓展营销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提高课程实践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翻转课堂”在高校市场营销专业领域的研究述评

目前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学模式、教学特征、教学成效的研究,绝大多数研究局限于中学阶段的课程教学,涉及高等教育具体专业的”翻转课堂”研究文献较少,现对““翻转课堂””在高校市场营销相关课程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简要述评。

目前国内对于“翻转课堂”的应用,主要是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运用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吴惠娟引入项目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改革中,从教学评价、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师生交流、学习效果、软硬件设施建设六方面分析翻转教学实施的问题及其实现途径,李艳娥()、石丽娟等(2015)进一步重构项目导向下的课程内容体系,深化基于”翻转课堂”的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丰富教学形式,突出实践技能培养。

王珊珊(2015)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精品资源共享建设,体现在课程项目总体设计、教材共享设计、教学课件与视频设计、学生作业和考试卷设计等方面;刘锋(2014)实施构建基于项目学习的《市场营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焦瑞(2015)旅游市场的特点,认为《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应该加强课堂讨论交流,实施上级、同行、自我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韩丽英()要求教师在制作微课、教案编写、制作自主学习任务单、课堂教学组织方面等方面做好“翻转课堂”在课程中的应用准备工作,课上对疑难问题进行突破、课堂训练成果展示、小组合作提升、评价点评、总结反思。学生在课下要明确学习目标、课前自学教材、观看微课帮助学习、小组合作相互学习、在线测试学习效果(李坤,2016)。

王琼芝认为《经济学基础》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一般,主要原因是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高职教学定位不符,主要的教学改革手段有“翻转课堂”、辩论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陈可(2015)在《客户服务实务》课程教学设计中从课前学习资料、学习任务单设计、课堂内教学活动设计、学习活动的评价方式,提升课堂学习效果和实现教学目标。陈秀梅(2015)从课程目标、“翻转课堂”活动设计方面探讨“翻转课堂”在《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应用。

二、《服务营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必要性

服务产品无形性的特征,决定了服务产品不可储存、生产与消费同步进行、服务质量差异大、所有权不可转移等特性,与有形商品在市场营销方面即有共同之处,又有独特性。《服务营销》是市场营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授课对象为营销专业大三学生,重实践、操作强,加上第三产业服务企业如银行、旅行社、酒店、保险公司、交通运输等营销活动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学生初具职业兴趣,通过前期的《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与行为学》课程学习,具备较为扎实的营销理论基础,因此该课程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即落在如何锻炼培养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素养,如果课程仍采用传统的课堂理论型教学模式,借助课本、教材、传统型讲义或PowerPoint课件等实施教学,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因此,本文将“翻转课堂”引入《服务营销》课程教学过程中,重新设计教学模式,对课程教材、教学课件、微课视频、习题库、测试题库、案例题库等资源进行建设,配合明确、具体的导学单,以系统的项目实训为导向,结合技能训练、学习展示、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团队对抗、专家讲座等多种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自我探究式、团队协作式學习经历的转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企业服务营销活动中的理论与实际问题,提升锻炼培养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素养。

三、“翻转课堂”理念下服务营销课程教学实施流程

(一)课内外学时分配

《服务营销》现开设时间为第6学期,教学性质为32节理论课时+8节实践课时,周课时3-4节,授课人数为一个标准班级,人数约40人。按照四个学习模块分配课内外学时,浓缩出16学时在线课程,供学生自主学习;课内教学24学时,含教师理论知识传授和课内教学互动。

1.服务营销基础知识、服务营销环境分析、消费者服务购买心理与行为分析:课内(提问+反问)4+在线自学4。

2.服务营销战略、服务营销策略(产品、价格、分销、促销):课内(提问+反问)4+在线自学4。

3.服务营销策略(人员、有形展示、过程):课内(理论+实践)8+在线自学4。

4.服务营销质量管理(服务承诺与失误、顾客抱怨与补救、客户关系管理):课内(理论+实践)8+在线自学4。

(二)教学环节设计

结合本门课程的实际和实施的可行性,在课程实施中,按照教师和学生分为不同的活动任务,具体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图1左半部分是学生整个课程学习中的活动环节,有两种学习活动形式,一种是以个人形式完成在线学习并通过单元测试,检验学习效果并保留过程考核作证,通过后进入下一个学习项目;对学习成果整理、总结,通过课内教学时间向班内学生展示,并积极参与教师安排的课内外其他教学活动;另一种是在学期初通过观看教师发布的课程项目选题资料,自由组建队伍(5-6人),为了减少团队中“搭便车”现象,学生四个学习模块开始之前均有一次组建团队的机会,并采取自荐组长、组长与组员双向选择的方式。项目成员需积极参与团队在线讨论,并在课程中期分工完成阶段性成果展示,对项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教师的指导意见。学期末以团队形式完成项目实训报告,以最终成果参加教师安排的团队PK大赛,以赛促学。

图1的中间部分是师生课内教学互动环节,教学形式有学习展示、技能训练、角色扮演、案例讨论、团队对抗等,内容来自两方面:一是线上讨论比较激烈的问题或存在偏差的问题;二是课堂上教师提出的新议题。

图1的右半部分是教师的主要活动环节设计,包括建设在线学习资源、布置学习任务、规划课堂教学、课内教学互动(含理论和实践)、布置议题、点评、教学考核等。在线学习资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质量,在制作微视频时根据知识特点,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视频、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及游戏。另外,将学校、学院每年固定组织的 “营销策划大赛”“ 三创比赛” “服务外包比赛”等活动为案例素材,分类制作成微课视频,以专业实践比赛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测试题库主要为在线自学和单元测试环节提供题目来源,建设原则追求内容丰富、题型多样、难度有别。项目题库收集的是服务企业真实项目,需要教师提前联系和相关企业洽谈合作意向,设计系统化的实践任务。

四、学生学习考核体系的改革创新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重新设计学习考核体系,兼重学习态度和效果,使更多综合素质高的学生脱颖而出,学生课程优秀率预期稳定在20%左右。相比于传统的课程考核,该课程有如下几点改革创新:

(一)改变传统的课程考试重期末、轻过程的考核倾向,将平时成绩(过程评价)的权重提至0.5(或0.6),丰富过程考核形式,将课堂提问反问、在线讨论、学习成果展示、技能训练、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纳入过程评价体系,系统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二)以企业实际项目为依托,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课程初期即提供若干选题,对象涉及诸多第三产业服务企业如银行、旅行社、酒店、保险公司、交通运输等,将其实际营销活动精心制作成案例素材,引导学生发现、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课程中期有安排阶段性项目成果展示,以利于教师对项目进度进行合理控制,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答疑指导。课程末期安排项目团队PK赛,以赛促学,PK赛可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模块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权重0.5(或0.4),中期项目成果展示成绩和PK赛成绩都纳入结果评价体系,综合考核学生的团队合作成果。

(三)课堂教学上加强提问+反问制教学,提高学生自学效率。课前设置课程基础知识点,在视频中进行设问;课中随机提问,激发学生块面化的自学,并引导自己主动思考,提出结构性强,设计合理的有效反问;课后将学生回答、提问的数量和质量计入过程评价。

(四)丰富课内教学互动形式,通过学习展示、案例讨论、技能训练、角色扮演、技能训练、等实现教学内容的共享与互动,每个形式有相应的考核结果,纳入过程评价,促使学生主动建构服务营销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部分与前期《市场营销》和《消费心理与行为》课程重合度较高的理论基础知识改为在线自学完成,通过课内展示学习成果、提问反问、单元测试等方式检验自学效果,相应得分计入考核体系。

五、结束与展望

本文结合教学管理实践,以《服务营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为例,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提升服务营销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素养,促进《服务营销》课程教与学的内涵发展。论文的不足之处是学生学习考核体系中,对各考核指标的二级指标赋予同样的权重是一样的,未做进一步的区分;一级指标的权重是依据几位专业任课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教务系统权限设定的,尚缺乏理论模型的验证。论文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是结合大量的样本调研,借助统计模型对考核体系中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权重做准确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学婧,田利娟,庄晨蓓.基于核心课建设的《市场营销策划》教学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184-185.

[2]吴惠娟.项目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以《营销策划实务》课程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

[3]李艳娥.《营销策划实务》项目导向课程开发与教学模式创新[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4,4(5):70-73.

[4]石丽娟,汪锋,高雅楠.“坚持工学结合 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市场营销策划》课程设计[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32(9):1-3.

[5]王珊珊.课程改革-精品资源共享建设背景下“翻转课堂”项目开发与设计[J].现代教育,2015,(02):45-46.

[6]劉锋.基于项目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市场营销学》课程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23(6):61-64.

[7]焦瑞.论旅游市场营销“翻转课堂”实施策略[J].教育时空,2015,(09):170-171.

[8]韩丽英.浅淡 “翻转课堂”在中职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2016,(11):69.

[9]王琼芝.高职营销专业《经济学基础》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才智,2014,(03):118.

[10]陈可.论“翻转课堂”在《客户服务实务》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品牌,2015,(05):188.

[11]陈秀梅.知识内化视角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以(国际市场营销(双语)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4):46-49.

篇2:MOOC理念下的旅游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MOOC理念下的旅游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近年来MOOC理念深入大学校园课堂。本文在MOOC理念引导下拟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在线教育平台、课堂教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三大模块的新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本专业教学质量。

随着高校之间学分认证体系的不断推进,MOOC越来越受到全球学习者的热捧,业界甚至展开了“MOOC是否会代替传统高等教育”的讨论。在这种形势下,传统高等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如何进行教学创新以应对MOOC提出的挑战,成为高校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MOOC概念

MOOC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国内亦有人将MOOC译为“慕课”,是自以来出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学习方法。,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的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维基百科上对MOOC 的定义为:“一种参与者分布在各地,而课程材料也分布于网络之中的课程”,并且“这种课程是开放的,规模越大,它的运行效果会越好”。它通过基于主题或问题的讨论与交流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和教师联系在一起,“MOOC是一种以开放访问和大规模参与为目的的在线课程”。MOOC既是远程教育领域的新发展,也是开放教育资源所推崇的开放教育理念的新发展。

二、旅游管理专业传统课堂的特点

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具有两个突出特点。

首先,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实践形式以校外实境教学为主,但由于教学时间与企业经营时间经常冲突,通常实境教学开展起来筹备时间长,教学时间短,外出次数少,学生获取的学习信息仅仅停留在认知和模拟阶段,后期没有有效的资源补充和学习服务帮助,因此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

其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突出案例教学的作用,同时知识迁移点很多,与许多学科交叉融汇,需要提供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学习的服务平台。

三、MOOC时代下旅游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综合对比MOOC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尝试构建基于MOOC理念的集在线教育平台、课堂教育平台和教学服务平台于一体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以弥补本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采取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现从“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习者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新性,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

整个教学模式由在线课程平台、课堂教学平台和教学服务平台三大模块构成。其中,在线课程平台提供在线课程资源和学习服务,供学习者课前学习和课后复习;课堂教学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教师在课堂上以讲解重点、难点,答疑和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探究,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进入线上学习;教学服务平台主要是通过课程资源建设,为学生学习提供信息资源等嵌入式的`服务。

(一)在线课程平台+课堂教学平台

1.制作短视频

有研究表明,视频短片更吸引人,如果视频时长超过10min,学生的参与度急剧下降。例如,针对《前厅客房管理》课程的每个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制作一个5min左右的工作任务视频,把时间控制在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的范围内,并且每个视频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录制之前要制作相应的高质量PPT,并编写内容讲稿。

2.线上抛出话题

开启话题讨论,同时教学视频采用弹幕、闯关方式,实现教学进度与教学解答环节同步,专业指导教师与行业专家线上同时解答,问题资源分享,扩大受众面,使学生能很好地跟上教师的思路。

3.开微信讲堂

开展瞬时有效的微信讲堂活动,学生随时一边用手机发送语音,一边用电脑的网页版微信补充图文。学生们无论在自习室,在宿舍,还是在路上,只要能用微信,都可以在线听课。90分钟的课堂转变为微信课堂互动,学生可以向老师提问,同老师交流,虚拟的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提高学习效率;没有听懂或要复习的学生可以通过后期“爬楼”来重复收听授课内容,进行反复多次温习。

4.组织课堂讨论学习

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变,比如分组进行合作讨论。分组时要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均衡每组的整体水平。讨论结束后,教师从每组抽取一个成员回答问题,同组成员补充。当然,教师对讨论要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比如得分计入平时成绩。

(二)建设本课程的名师团队,专兼结合

在教学改革中,打造该课程的名师梯队,学生与线上课程的教师团队(专兼职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通过这种气氛感染学生,并使学生形成与共同体中成功典范一致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对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学习共同体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三)完善教学服务平台

学习服务主要包括知识型学习服务、技能型学习服务、职业教育服务、教育资源供给服务以及心理辅导服务等综合服务体系。通过建立MOOC学习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职业引导,提供可用的课程和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巩固实践效果,及时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篇3:创新理念下高校健美操教学实验研究论文

创新理念下高校健美操教学实验研究论文

摘要: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指导思想下,试图通过教学实验,将“自编操”内容融入健美操教学,按照学习认知规律将实验班的健美操教学分为三个单元,根据学生学习程度不同安排自编操内容和考核内容。实验数据表明:“自编操”融入健美操教学是必要的、可行的和有效的。“自编操”融入健美操教学的实验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拓宽学生个性发展、创造力发展的空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创新;健美操;自编操

创新教育是高等学校内在的本质需要和实践要求,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以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必须发挥它特有的功能来培养创新型人才,具体到健美操教学更应如此。“创新是健美操的生命,没有创新就没有健美操的发展。”[1]但在实际健美操教学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学目标单一化,过多强调身体、技能发展目标,而忽视了学生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目标;教学内容上有研究表明:贵州大约有88.9%的高校采用《新大众等级标准》, 很少有教师把培养学生“创编”能力作为健美操教学的新增内容。[2]教学方法长期沿用讲解-示范-练习;教学评价大多以现存的套路作为考试内容,且在成绩评分中所占比重大,一套操学完考完就快速地忘记,种种缘由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选修健美操的人数有减少的趋势。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贵州大学级选修健美操的90名女学生(实验班、对照班各45名)为研究对象,根据授课时间不同来分班,实验班为周一上午上课,对照班为周一下午上课,实验前对两个班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比较,比较的依据是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间差异无显著性。(表1)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查阅有关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论文约30余篇,阅读《体育教学论学程》、《健美操》、《学校体育学》、《全国健美操指导员培训教材》书籍,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在参阅大量文献和面访有关专家的基础上,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经检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达到0.74,效度检验系数为0.68,说明该问卷还是可以实施具体测试,故向两个班的学生发放了问卷,共90份,回收问卷9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82份,有效回收率为91.1%。

3、实验研究法

采取等组实验,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实验组将“自编操”内容融入教学。在实验进行中,对照组与实验组上课时数、环境等条件控制相同。

4、数理统计法

结合体育统计学相关知识,利用excel对所获得数据进行相关的处理。

二、教学实验设计

(一)教学实验设计的理论依据

实验设计的理论依据来源于两点: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和培养创新能力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自编操”正是以当前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而构建和实施的。[3]

2、最优教学模式

根据日本学者广岗亮藏的观点,最优化的教学模式应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和学习者发展水平这三个变量构建的模式。[4]

(二)教学单元的设计

1、单元一:即感知学习阶段

课时数:5次课,共计10个学时

教学安排:(1)第1次课为理论课,主要讲解体育锻炼的意义、运动健身方法及健美操的概述;

(2)第2-4次课教师主要采用示范-讲解传授健美操基本动作及基本动作组合,学生则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模仿学习;

(3)第5次课,健美操基本动作、步伐检查,不作为考核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站队位置、能力高低及专业类别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5人。布置课下作业,即给出规定的步伐,要求每小组给每一个步伐编排l-3种手臂动作。

2、单元二:即理解学习阶段

课时数:10次课,共计20个学时

教学安排:

(1)第1次课为理论课,通过开展健美操的创编技巧、健美操的营养与评价等讲座;

(2)第2-9次课,分别按照《新大众等级标准》动作组合顺序进行两套健美操的学习。每次课在学完组合动作后,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利用20分钟或课余时间进行创编,动作不变;

(3)第10次课即考核,每组学生可以任选一套编排好的等级操进行测试。

3、单元三:即创造学习阶段

课时数:3次课,共计6个学时

教学安排:

(1)第1-2次课,虽然课时数少,但是在已有动作基础、编排经验、组内同学间的默契以及课余时间准备的基础上,能独立编排动作应该不是问题。学生间仍旧是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编排出能充分体现“健、力、美”特色的健美操新套路动作。

(2)第3次课即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自述和表演两个方面。自述指考核前该小组成员用语言叙述创编整套健美操的风格特点、所涉及的健美操步伐名称及运动强度等内容;表演指该小组在所选的音乐伴奏下,表演小组创编的健美操套路。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自编操融入健美操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健美操教学重视教师的教法,轻视学生的学法,教师按照示范、讲解、带领学生一拍一个姿态反复练习的模式进行教学,讲得多,练得少,易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且运动负荷不够,没有达到锻炼的目的。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一方面他们追求个性,不拘泥于死板的单向灌入式学习,渴望在掌握健美操技术与理论知识的同时,大胆的尝试,更加突出自己鲜明的个体,满足个性发展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他们非常清楚健康与运动的关系,也想掌握好某项运动,使锻炼具有科学性、长期性。

(二)自编操融入健美操教学的可行性

“实践证明,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如果把精力过多地用在单纯记忆过去的知识上,就会影响学生的创新积极性,这不仅是一种精力浪费,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和体育教学长期不能融入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行列,不能有效地培养创新人才而存在的共性问题。”[7] 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将是最有利的说明:93.3%的学生(42人)对“自编操”教学持肯定态度,认为学习健美操编操很有必要,掌握该技能将终生受益,并希望能长期坚持下去。

(三)自编操融入健美操教学的有效性

“自编操”教学效果可以通过期末成绩和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加以证明,见表2、表3。实验班和对照班期末考核内容都是两套操,两套操得分取平均。不同点在实验班测试等级操中的任一套“规定动作,自编队形”的操,以及一套自编操;对照班则是测试两套规定等级操。从成绩看两个班成绩差异有显著性,明显实验班好于对照班成绩。从锻炼态度及学习效果的自我评定看,实验班学生对运动能力、学习积极性方面的认可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班,真正达到“启智、求知、调心、育人”的转化,使课堂效果和质量得到提高,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8]

四、结论

“自编操”融入健美操教学的实验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拓宽学生个性发展、创造力发展的空间。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以促进学生的自我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归宿”的现代课程意识,体现了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体现了创新健美操课程模式,还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洪.健美操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大学出版社,,(2).

[2]韩伟.健美操课程在贵州省高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硕士毕业论文,.

[3]王晓红,应瑞春,孙晓春.建立个性化培养机制 培养创新能力-学生创编健美操教学模式的整体设计及实验研究[J].体育学刊,,(3):47-49.

[4]俞爱玲.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的创新[J].体育学刊,2002,9(2):77-79.

[5]姚蕾.体育教学论学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8).

[6]江永贞.浅谈大学生健美操创编能力的培养[J].井冈山医专学报,,14(6):88-89.

[7]贡娟,李晓红.试论构建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J].体育科学,2000,20(5):22-24.

[8]丘小龙,廖菲菲.女大学生健美操编操能力的教学实验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6):229.

篇4: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变革,传统的体育教学在渐渐发生着变化,创新教育理念逐渐渗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现代人才市场需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创新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复合型人才的成功率。创新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也为体育教学的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知识。将创新理念应用在体育教学中,指出了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在相关方面也做出了理论上的指导。

关键词:创新教育理念;体育教学;方法理论;实践探究

1前言

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大多数都是学生可以自由活动,老师在课上也相对较为自由,在这种比较随意状态的教学下,很难激发出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教师在体育课上,一定要对一些较为基础的知识进行详细的技巧讲解,让学生真正的爱上体育运动。在体育课程整体的内容设置上,不要单一的从教师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而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的去为学生考虑。通过设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课堂道具,引起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内容的注意,大多数的体育课堂都是在室外进行,但是应该进行不同程度的室内学习。创新对于体育教育的内容,制定不同的课堂学习目标,对体育基础知识进行一个基础的梳理。

2创新教育理念概述

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就是创新教育,无论是在教育的内涵和教育的内容上,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教育理念的创新。创新教育和传统教育在本质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传统教育属于填鸭式的教学,创新教育则是属于开放式的教学。创新教育提倡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知识和吸收知识,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教育的本质是关注学生的本身,贯彻落实人本教育,简单来说就是要以学生为主。在以往传统的体育教育中,老师往往是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去讲解知识,并不会在乎学生是否理解知识的内涵。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对知识充满了丰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这些未知的知识,老师要进行详细而全面的解答。

3创新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从理论的角度进行思考,将创新教育应用到体育教学方法中,就是为了可以更好地考虑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力地位。将传统体育教学当中一些较为落后的教学理念,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打造新型的师生关系。

3.1强调学习的社会性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教授学生体育知识,同时也需要考虑到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培养社会型专业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体育教学会受到社会性理念的影响,学校之所以会开设体育课程,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我国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则是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团队之间的合作意识。通过体育教学可以更好的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在体育比赛当中既可以感知竞争的残酷,又可以领会到彼此之间互帮互助的合作理念。在体育课堂当中,通过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和谐人际关系,对于学生在日后的融入社会会有很大的帮助。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引入创新教育理念,可以将学习的社会性发挥的淋漓尽致。将创新性的一些教学原理和规律,运用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在整体上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意识。

3.2创新教育的整体性要求

体育教学方法并不是单一进行的,需要和其他的教学资源进行相互的融合,才可以有效地将创新教育理念融合在体育教学方法中。只有各个组成部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去发挥他的教学效果。创新教育对于整体性的要求非常高,需要融合心理学和政治学以及行为学,各种因素融合在一起,才可以对体育教学的根本进行创新。将创新教育理念融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独特的见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理论和实践有时候是矛盾的两方面,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融合。但是在创新教育理念的引导之下,再加上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深刻的研究,就可以有效的去解决学校体育教学本身存在的问题。大部分学校的体育设施较为落后,整体呈现出的体育课堂气氛也比较的呆板和枯燥,首先老师的讲解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其次就是教学设备也较为落后,整体相互结合在一起,就造成了较为落后的体育教学现状。

篇5: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大多数学生和老师都不重视体育教学,认为体育教学可有可无,但是实际上体育教学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需要加大力度对体育教学的方法进行改革,不断的去完善体育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重视。

4.1优化体育课程设置

在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整体的设置和计划时,应该对课程进行整体性的评估,系统性的将知识结合在一起。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应该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循序渐进的去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真正的了解自己的实际需求。教师可以通过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法,是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自己真正的去喜欢体育,才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对于体育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于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平等对待,教师应该消除对于个别学生的偏见,尽量让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不会影响到体育教学,让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肯定自己的努力和存在。

4.2加强对体育课的监管力度

大部分学校都会追求学生的升学率,只注重学生的文化课程部分,对于体育方面的教学有所忽视。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对体育课的监管力度,禁止部分学校的不负责任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学生可以有大部分的时间进行身体锻炼。在体育课堂上,学生不仅仅要学习体育方面的'基础知识,还要通过日常的体育训练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作为学校要在整个教学的分配中,重视体育课在所有科目中的地位,从根本上去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地位。营造出一种较为民主自由的校园环境,使学生能在快乐的氛围下去学习体育知识,使体育教学在整体教学的过程中,不会遭遇尴尬的问题。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要保持频繁的沟通,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分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经验。

4.3降低教学难点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些知识和动作是具有一定难度性的,在学习的最初阶段,学生会急切的渴望掌握知识,如果所学的动作过难,就会降低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兴趣。在最开始时,就是要逐渐的去引导学生去学习体育,防止学生在体育课上产生抵触情绪。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当的内容去进行教学,并且其中还要融入一些趣味性的生活知识。在讲解一些动作和项目时,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针对性,把握有限的时间,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合理的教学步骤,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全面开展体育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水平,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采用鼓励的方式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对于体育教学的知识难度,是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加的,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

5结语

创新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复合型人才的成功率,将创新理念应用在体育教学中,制定不同的课堂学习目标,学生就会对知识充满了丰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育教学会受到社会性理念的影响,对于学生在日后的融入社会会有很大的帮助,在整体上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意识,通过日常的体育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利民,周明文.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J].学校周刊,.

[2]杨卫华,郭云冰.创新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与实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

[3]熊文,刘建.基于公正的体育发展科学发展观与镜下体育的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4]郭俊,李明文.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篇6:创新理念下的经济数学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创新理念下的经济数学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分析了当前社会大背景下现行经济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论述了创新教育理念下的《经济数学》数学教学观转变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转变的三个主要要点;最后,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构想,并给出了四点建议。

关键词:创新教育;经济数学;课程改革;教学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结合财经管理类专业经济数学课程的特点,在经济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与实践,突出经济数学课程内容的实用性,突出“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下经济数学课程改革的总体趋势。

1《经济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经济数学是用数学思维和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并对经济学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一门学科[1],主要内容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是经济、金融、管理类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性课程。传统的经济数学课程的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在奠定学生经济数学基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及为相关经济类课程学习提供解决问题思维方法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数学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需要解决的问题愈加繁杂,传统的经济数学教学的局限性逐渐明显。结合目前国家发展战略及高校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应包括:广阔而又有专精的知识、较强的探究能力与自我钻研能力、批判精神与自由发展的个性;这对经济数学课程在通识与专业、探究与实践、共性与个性等方面的改革提出了新要求[2]。

2《经济数学》数学教学观转变

所谓数学教学观,就是对数学教学的看法及观点。理想中的数学教学应当是学生和教师同步思考,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会数学,更应该是教学生会学数学。这其中隐含了对数学教学的两种理解:一种是关于数学知识的教学,另一种是关于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两种不同的理解,反映了传统数学教学与现代数学教学在知识与能力、结果与过程等认知方面的不同。经济数学作为财经专业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其实际价值和学习的必要性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正因如此,对经济数学教学观的转变也迫在眉睫,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方式由“教师主导下的教学”转向“教师指导下的教学”,进而实现师生合作。二是教学模式由“传统的封闭式”转向“创新理念下的开放式”,优化学生的经济数学思维。三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注重结果型”转向“注重过程型”,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合理有机渗透。经济数学课程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掌握数学的精髓和灵魂,实际上就是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形成灵活数学技能技巧、优化数学的思维方式,只有达到这些要求,才能与强调变动、弹性、创新与竞争的当前社会环境相适应,与企业对具有灵活性、知识丰富和较高数学素养的综合性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相符。

3《经济数学》课程改革构想与路径

3.1增强《经济数学》的经济应用性

《经济数学》作为为经济现象的研究提供定量分析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实用性基础课程。利用经济数学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过程或经济本身,运用经济数学模型加工经济信息,用数学手段进行市场调研、预测、风险分析,并用数学语言对宏微观经济进行表达、描述、求解、分析和设计可行性方案,指导金融投资,这些均是《经济数学》可以实现的功能。对于实际经济问题的选择标准基本可以概括为:学生能用所学的基本知识解决、无须对其中蕴含的经济理论作太多讲解学生便可理解、贴近现实生活、增添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的条件。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增强经济数学课程解决实际经济现象的应用性。

3.2优化《经济数学》课程体系设置

经济数学课程体系设置优化主要包括:第一,处理好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经济数学课程之间的关系,还要兼顾其与相邻学科、课内与课外等方面课程之间的关系;第二,处理好经济数学模型理论和相关专业实践课程之间的关系;第三,处理好经济数学课程与全局课程体系的关系,构建多角度、多方位、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体系,增强实践教学的创新性,主动吸收相关行业、产业及用人部门的意见,从而培养出适应全球数学化分析形势的创新型人才。

3.3强化《经济数学》教学内容的延展性

第一,让学生从认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开始,逐渐积累汇总成明确的数学模型。以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数学方法为主线,广泛搜集资料,努力挖掘数学在经济问题中的应用实例,编撰与教材内容配套的数学-经济小模型,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第二,让学生体会“用数学”的思维模式,了解“建模”的思维方式和过程构建,了解经济函数关系的确定、经济问题的建模求解的整个分析和说明的过程,提高学生学数学和用数学的主动热情,通过用定量的方法解决经济、金融和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建模能力。第三,有意识地培养、鼓励学生使用Mathematics、Matlab等相关计算机软件,辅助解决数学中碰到的计算问题。

3.4提倡《经济数学》课程评价的多元性

经济数学课程的评价体系应建立在对知识整体性评价的基础上,不应局限于刻板、单一的测量方式。整体性评价的主要特性有:合作性、动态性、灵活性和情境化。就经济数学课程而言,应增加平时作业、报告、练习、实验、开放性课题研究等考核环节,扩展考核内容,丰富考核方式,强调对学生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创新精神的考查,从而达到使知识、能力、素养并重的最终目的。教育的供给与社会的需求相匹配,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因此,《经济数学》的教育目标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全球经济分析数学化的发展趋势下,注重基本经济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当今创新型社会背景下,经济数学课程教学需要把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数学能力素养的培养,并在经济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中融入探究、发现、创新等教育价值理念,为社会输送既懂金融、经济规律,又掌握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分析、研究经济规律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小林.经济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62-64.

[2]吴建国.面向创新教育的经济数学课程改革思考[J].大学数学,(1):5-8.

篇7:新课程理念下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模式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模式论文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根本,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参与到课程教学中。随着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我们也能够看到教学改革对实践教学的影响,更多新兴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逐渐的被应用到教学中,越来越有趣、现实、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材料正改变着的学生对于课程的认知。新课程理念下也应该对初中历史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创新,以不断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的深入,其对于教学质量、学生素质以及未来发展等的思考也带来了教学的另一次全新的改革,对于全面的推动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新课程理念下也应该对初中历史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创新,以不断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一、新课程理念教学优势

对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历史教学,基于新课程理念,进行创新教学,教师对学生的管制越松,学习自由度越多,自主学习途径越足,就越方便学生进行学习,甚至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新课程理念下,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提升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以及文化底蕴。

二、创新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

在初中历史教学观念上,教师能够转化教学位置,开放学生的思维与潜能,能够让初中历史课堂中充满活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出相关历史教学情境。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对学生给予引导、点评,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思维空间,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通过提出相关历史教学问题的方式,设置课堂教学悬念,以此来吸引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注意力,不及能够抓住课堂中学生内心对知识的渴望,也可以激发初中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仅仅将历史课作为对史料的简单罗列,不仅要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也应该将学生作为历史的见证主体,使学生对历史有深刻的`认识。初中历史教师要与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树立平等和民主意识,不断改善师生关系。

三、创新教学观念模式,优化教学情境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之中,可以落实、讲解基本历史知识,创新教学理念,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行为渗透和教学影响,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深学生思考历史问题印象,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水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如讲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统治的时期,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去记住派别知识,分别有大资产阶级以及雅各宾派,还有热月党人等知识,要求学生记成“大鸡鸭,热都拿。”,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趣味。基于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利用已学历史知识自我教育的能力,“鉴古知今”,让学生自己学会读书。教师应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走入宽松、平等、自由的历史课堂,让学生充分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身心发展、思维方式等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可以展示自身的平台,给出正确方向引导,使课堂充满活力。

四、运用现代化技术教学,创新教学手段

对于新课程理念下,创新初中历史教学,可以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结合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短时间内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知识与材料,调动初中学生的感官与学习积极性。在进行初中历史创新教学中,可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应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优化历史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故此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创新中,老师可以向学生定期的开放现代化教学资料网站,基于新课程理念,老师能够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为其实施创新教学。多方位地创造有利的初中历史教学条件,积极运用现代化技术中的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历史教学;利用组织网络组织教学,开发以及制作初中历史课件,使学生对历史有直观的认识。

五、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导入法教学

教师要敢打破常规的初中历史教学,组织开放式的历史教学,可以积极活跃初中历史教学课堂气氛,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水平。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可投入更多的精力,依据不同的教学对像,不同的教学内容,优化选择合适的导入法进行历史教学。确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听得懂,且对历史教学感兴趣,能够使初中历史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将趣味内容融于严肃的教学氛围中,提升历史教学质量。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往往会对家乡历史产生关注,因此可以有效导入家乡历史知识,以便使学生对历史教学产生兴趣,更容易进入历史课堂教学氛围之中。也可以在教学中用时事联系史实导入,可以根据新闻时事,联系具体的史实来导入新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进行初中历史名人教学时,针对李时珍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导入李时珍在当地的轶事,可以通过当地流传的李时珍轶事来进行学习考证。这样的导入教学,不仅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吸收学生的注意力,上课就会认真听讲,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综上所述,基于新课程理念,创新初中历史教学,适应新课程理念发展形势,转变历史教学观念,老师要多探索、敢于创新,不仅可以更好的发展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也可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发挥积极影响。

篇8:浅析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的创新论文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的创新论文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音乐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新课程的实施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总结出一些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适应的音乐新课程教学方法,以丰富新课程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励,使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激发。

音乐新课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而当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上升为审美情趣,最终通过审美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善于从情感的视角,创设音乐审美情境,融情感化与审美化为一体,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音乐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

一、新课程音乐教学理念

我国站在音乐学科本体这个角度,按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教育研究中心的精神将音乐教育课程定义为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及评价方式等等在内的各种范畴的总和。我国21世纪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主要是以这个定义为逻辑起点进行各方面的展开研究的,是一次从理念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从管理到实施的彻头彻尾的深入式改革。它反映了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融会了多年来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和课程理论方面研究和总结的新理论、新成果。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行的礼仪及符合审美规范的仪表、姿态、举止等应恰到好处,充分展示音乐教师的审美修养,给予学生优雅感,另一方面,教师亲切真诚的问候,简洁而具有启发性的谈话,激励性的话语,富有感染力的语调,精巧规范的乐谱,自信、幽默、真诚的气质,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童心未泯、兴趣广泛的心理品质,以及学识基础,都会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产生音乐审美的渴望。因此,音乐新课程不仅指时间上的“新”,更是指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和“新”的课程实施方式。

二、新课程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1、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唱以它特有的美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生动的思想内涵。在普通高职的合唱教学训练中,教师首先抓好课堂上视唱练耳、节奏等各种基本功的训练,为合唱教学提供先决条件。在合唱教学的训练中,应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发展能力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合唱艺术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表现如诗如画的意境或史诗般的气魄,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觉,以及集体观念与协作精神,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多声部丰富美妙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无穷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合唱还能使学生最直接、最简便地走进音乐世界。参与合唱活动,既是合唱者欣赏感受音乐,又是合唱者(二度)创作音乐的过程,从而能够得到多层次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

2、利用电脑音乐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电脑音乐系统进入音乐教学领域必将对现行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产生全方位的冲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

传统的歌曲教学往往是教师弹琴、伴奏、范唱,学生跟唱、模唱的方式。尽管目前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让死板的教学方式有所改观,现在的歌唱教学可以有统一的教学参考磁带和教学用光盘课件,但并不足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冲击学生的听觉神经。利用Soundforge母带处理软件的音频采集、变调、速度变化等功能就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进行二次创作。经过电脑音乐制作加工的音乐课件,丰富多彩,学生很快就能学会、学好,而且每次播放都有变化,给学生新鲜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保持在高涨的状态,对每一次的练习都很期待。

3、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声乐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声乐教学中,“创新”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把创新因素融人“教”与“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位声乐教师肩负的重任。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为歌曲重新填词;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歌曲;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甚至可以指导学生把某些歌曲加上少量对白。改编成有情节的音乐小品,等等。

在某种意义上,歌与舞是相互融合的,学生通过对舞蹈的视觉接触能认识和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深远意义,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置于舞蹈的氛围中,亲身体验音乐的美丽、歌舞的结合。欣赏歌舞也是理解音乐意义的重要部分,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根据乐曲内容需要,伴随音乐教学生一些动作,让他们在欣赏和被欣赏中融人音乐意境之中。

4、在配器和表现形式上创造力的培养

为歌曲配上打击乐器,不仅可以烘托课堂气氛,更能表达歌曲气氛及内心情感,再通过几个简单的动作。更会把歌曲的`情绪表现得惟妙惟肖。这样做也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对于一些情绪优美、抒情的歌曲,可先要求学生选适合歌曲伴奏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碰钟、铃鼓等,然后请学生为歌曲设计伴奏,并请他们考虑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等。《过新年》一歌,表现了过年时热闹、喜庆、祥和的场面和氛围。笔者先是询问学生每年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学生马上想到了放鞭炮、踩高跷、扭秧歌、逛庙会等活动。加上歌词中出现了“咚咚咚”词语,学生听出这是锣鼓声,马上就想到《过新年》这首歌用打击乐中的锣、鼓伴奏再合适不过了。于是,他们便随着歌词中“咚咚咚”的出现,敲响了手中的锣鼓。笔者进一步启发学生,能否再创设一些过年的气氛。许多学生便主动要求到教室前面进行秧歌舞表演。他们手中拿着笔者事先准备好的彩带,边唱歌边随着节奏做着动作,仿佛是身着节日盛装的秧歌队正在翩翩起舞,生动地表现了歌曲的内容。

三、小结

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要注意创作过程的教育功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多诱导、多启发,少批评、少强制、不替代。不要过分追求学生创作的结果,虽然学生的创作“成品”是粗糙的、幼稚的,但它强化了学生创造的精神和能力,这就是音乐创新教学的主要“成果”,也是音乐创作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中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努力揭示音乐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需要教师在长久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研究的永恒课题。教师应该用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工作,争当创新型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9: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新的体育课程理念对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体育教学模式的构成及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以促进我国体育教学模式发展。

关键词:课程理念体育教学模式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竞相进行了教育改革,我国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我国于颁布了《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级课程标准)》,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新的课程理念包括: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2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4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然而我国的体育教学模式还是建国初期引进的前苏联凯洛夫的体育教学模式也被大家称作“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这种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上即是以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为根本目标来设计的体育教学过程模式。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推广和实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逐渐显示出它的缺陷和不足,它的最大不足是:注重技术传授时,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心理感应和社会适应性等因素。新的体育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剖析体育教学模式的构成及发展趋势,促进我国体育教学模式发展。

一、体育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对于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我国著名学者毛振明提出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是: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上。体育教学是一个可控制的开放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含了教学思想、教师学生、课程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条件及结构程序等诸多要素。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是对体育教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组合的整体设计。各种要素都是放在特定的情境下作为整体的组成部分去研究它的运动和变化.并对其予以优化组合.使其具有科学性、整体性和优效性的功能特点。根据系统科学的原理和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征,我们把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分为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和教学条件四个层次。

1、指导思想。任何体育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下提出的,它是建立各种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反映了模式的内在特征。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新理念是“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这也是体育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一切的模式都是围绕这个中心进行的,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首要位置。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指教学模式所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任何的教学模式总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核心,其制约和影响着教学模式的其他方面。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必须有效地促进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目标领域的发展。

3、操作程序。操作程序指体育教学在时间上展开的逻辑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主要做法等。任何体育教学模式都有一套独特的操作程序和步骤。操作程序包括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结构是体育教学模式的支撑骨架,体现了体育教学模式的稳定性,教学方法则体现了体育教学模式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在操作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思想。

4、实现条件。实现条件指的是指促使体育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要成功的完成一次课实现条件包括很多方面,如:教师、学生、教学设施、体育器材、教学内容、方法、时间、空间等,教学条件是实现教学模式的有力保证。

上述四个层次是构成体育教学模式的主要变量,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完整的构成了一定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学过程主要变量以及这些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模式发展趋势

(一)指导思想上以新的课程理念为主。新的课程理念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新体育与健康课程还拓宽了健康的含义,确立了生物、心理、社会性三维的健康观,使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了。未来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上也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首要位置。

(二)教学目标由单一向综合方向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目标比较单一,如发展学生的体能或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等。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具有一定局限性,随着教育观念更新,新思想的不断出现,在新的体育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模式也不断完善和丰富,出现多样化趋势,不同教学模式相互借鉴和促进,发挥各自特有的`功能,为体育教学实践提供了选择教学模式的广阔空间。

(三)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向着主动学习的方向发展。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构建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学目标由教师制定,学生执行;组织教法由教师设计,学生服从,每一步教学程序都是学生按教师指令运作,现代体育教学模式针对这些弊端进行着改革,着重突出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如“探究发现模式”,“自学互教模式”等。

(四)体育教学模式向着适应个性方向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注重学生的特长,统一教授,新的体育教学模式要求能调动学习的兴趣,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并产生愉快的情感经验,满足需要,以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发展自己的专长。

(五)体育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课程理念拓宽了健康的定义,强调学生的生物、心理、社会多维的健康观。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现象,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运动的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调控情绪和预防心理疾病的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超越

体育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的,是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在构建体育教学模式的时候,要从某种科学的教育理论假设出发经过逻辑演绎,推演出一种体育教学模式,然后用严密的教学实验证实其科学性和优效性。同时,各种个别的体育教学经验经过高度概括、系统整理也可以形成体育教学模式,并进一步升华到体育教育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教学模式即是某种教学理论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某种教学经验的升华。体育教学模式的这一特性,使它能较好地充当理论与实践之间联系的中介和桥梁,但是没有一种教学模式能适合所有的体育教师和所有的学生,教学模式是随着教学实践观念和理论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每位体育教师应掌握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发展和超越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形成特有的教学风格。

四、结论与建议

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实施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过程。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体育教学模式是在其他教学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其他学科的发展和体育理论的发展体育教学模式也在快速的发展,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体现了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它正向着综合方向发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灵活选择和运用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超越和创新出新的体育教学模式。

篇10:浅析翻转课堂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浅析翻转课堂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学校教学中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广泛的应用。中职学校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知识面广、知识点多、实践性强、操作灵活等特点,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技能方面起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作用。该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要点,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练习。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后,学生在课前就完成知识要点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场所,包括交流协作、答疑解惑、一对一个性化辅导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

在信息化环境中,翻转课堂被称为“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教师制作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完成课程开发。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完成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协作探究,答疑解惑、个性化辅导。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改变,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二、翻转课堂的特征

(一)学生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中,学生的角色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较大。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自由安排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进度,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程难易度的理解选择性地反复学习,并根据所学知识,填写检测练习以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课前,教师必须根据本节课学生所要掌握的内容,提前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以方便学生对内容充分地了解,如教学课件、重难点知识的教学视频、检验学生课前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练习、其他网络资源等等。同时,当学生自主学习遇到难题需要帮助时,教师也应及时对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因此,这也就要求教师除了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将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素养更好地融合,才能把课程的重难点等信息元素融入短小精悍的微视频之中,并设计出相应的检测练习验收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课堂教学时间的调整

在课堂上,教师的令人昏昏欲睡的“填鸭式”讲授时间大幅减少,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合作学习,完成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吸收。教师所需讲授的知识点已在课前通过视频等方式播放给学生,课上教师需要通过自己丰富的教学活动组织策略,如基于问题的学习、学习心得演讲、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化学习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作为“旁观者”,从侧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反馈,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翻转课堂模式应用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

(一)中职学生的现状分析

中职学校学生普遍是“95 后”的初中应届毕业生,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往往都是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从其身心发展规律来看,普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自卑心理普遍存在,多数学生经历过初中的学习后,不愿意过多地表现自己;第二,基础知识的储备良莠不齐,对学习缺少兴趣,缺乏能动性;第三,学习和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第四,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想法多,勇于接受新鲜事物;第五,大多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可以熟练使用计算机和手机,更容易接受线上学习的方式。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现状分析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普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必须更好地对课程进行改革,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更新换代较快,这就要求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必须具有较快的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第三,计算机专业教师由于其在专业上的原因,接触计算机较早,教师也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第四,较多的专业课教师在资源获取及课件制作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并将其应用在网络上;第五,计算机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线上学习能力,这也为指导学生线上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中职学校所有专业都要学习的基础课程,是一门强调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践课程。学生在读中职学校之前的小学和初中,普遍已经学习过类似的课程。此外,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学生普遍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可以熟练使用计算机。因此在课程开课伊始,学生就会因为知识点的重复学习而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相对不够理想。虽然这门课的教学过程普遍都是在多媒体教室或计算机教室来进行,但仍然遵照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被动听讲的学习方式,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学习,很少会主动提出问题,甚至是主动学习,总是等待教师来进行讲解。长此以往,课程就会因为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而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无法有效地开展。

四、翻转课堂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本次课程的实施是在厦门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职学校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指导下来实行的,在课题负责人邱文棣教师的带领下,其一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调研阶段。主要是调查厦门市各所中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对于翻转课堂的了解和使用情况,并在分析整理后,形成调查报告。在这一阶段,我们分别制定了教师版和学生版的调查报告,对我校内部和厦门市其他中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根据调查问卷的设置目的和被调查人员的反馈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为后续课程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依据。我们共发出约500 份的调查试卷,回收458 份。通过数据整理发现,总共有75.8%的学生期待翻转课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实施,而近20%的人持观望的态度,只有不到5%的学生愿意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有55%的计算机专业教师认为自己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愿意主动制作翻转课堂的相关资料,有29%的教师愿意在其他人的带动下制作相关资料,也有16%的教师认为自己无法胜任翻转课堂相关资料的制作工作。

第二阶段:准备阶段。主要是组织课题组相关教师对翻转课堂所使用的教学资料和视频加以制作和整理,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在这一阶段,课题组将通过相关科室和教研组组织相关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在确定并统一每一章节的主要知识点的基础上,由每人负责一个或几个章节的精细备课及相关教学材料和资源的准备,通过学校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对资源进行整合,并最终进行教学资源共享,做到同授一门课,同用一套教学视频和资源。

第三阶段:比较阶段。主要是通过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课程中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以及对这一教学实例的总结,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这一阶段,课题组选取学校城轨(1)班、2015 城轨(2)班和2015 自动化三个班级作为实验班级。为保证实验样本的统一性,课题组采用同一班级同一课程不同章节采用不同授课方式的模式来进行对比,在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授课的章节利用教学平台上的集体备课资源进行授课。在课堂上,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学习是通过微视频的方式配合相应的问卷来掌握的,并努力做到由学生对自己以及别人的作品加以点评,从而掌握知识并获得提高;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的章节,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练习为辅助手段,讲练结合,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通过不同数据的综合对比,从而获得实验数据。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明,通过翻转课堂授课的Word 和Excel 应用的章节,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明显较高,活学活用的能力也比较好;而通过传统授课模式讲授的相对比较简单的Windows 操作章节由于学生本来的计算机基础较好,因此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比较高;但通过传统模式授课的PPT 应用的章节,学生明显对软件的应用水平不够,无法做到活学活用。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也由原来的完全不适应,到适应,再到“如鱼得水”,课堂的活跃程度明显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也明显增多,学生的自信心变得越来越强,学习兴趣也不断增大,为学生后续学习其他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如何精准而又有趣地录制好重难点的视频讲解,如何设定与视频相对应的习题,以及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都需要授课教师在课前做好准备。总而言之,将翻转课堂模式引入中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教育思想,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11:简析翻转课堂在网络营销课程项目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简析翻转课堂在网络营销课程项目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项目教学法是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以项目为导向组织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与提高职业技能。不过,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花费很长时间用来讲授基础知识,在讲授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再组织项目操作,一个学期下来会发现很多项目来不及实施。因此,笔者建议将基础知识传授放在课外完成,课堂上直接进行项目操作实践。在现代化信息时代下,学生能够非常熟练操作智能手机等现代化工具,预测在课外学习理论知识是可行的,而在课堂教学里集中于项目操作实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知识内化,提高职业技能。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指的是在信息化时代条件下,教师在教学中提供微视频等学习资源,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的方法进行学习,师生在网络平台上交互沟通,完成作业布置与批改、疑难问题的解答以及问题讨论等。这种教学模式实现了三个层面的改变:第一,翻转了教学方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翻转;第二,翻转了教学组织方式,理论知识能够在课外传授学习;第三,翻转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角。

二、翻转课堂在网络营销课程项目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营销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电子商务以及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本门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网络营销专业知识以及提高网络营销能力。

1.学习对象分析

网络营销课程一般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子商务概论、西方经济学、管理学、photoshop、网页设计、市场营销学等课程。这个时段学生具备一定的营销能力,使用网络工具进行学习已经不成问题。

2.课堂教学准备

(1)准备教学资源。网络营销课程资源库是实施翻转课堂以及项目教学的重要保障。网络营销课程资源库可以是文件资料、视频资源、课件题库等。这些教学资源可以由教师自行录制完成,也可以从国家精品课程教育网站等处下载收集完成,还可以从企业获取教学资源等。

(2)课前学习任务单。网络营销课程课前制定学习任务单,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重难点等。在网络营销课程课前学习任务单中,明确项目内容、学习目标、学习资料来源、学习方法、学习任务、学习难点等。课前学习任务单由学生完成,这样才能使得项目学习有的放矢。

3.教学活动实施过程设计

翻转课堂在网络营销课程项目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将教学活动划分为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三个阶段。下面结合网络营销课程中“制作商品描述”任务来阐述翻转课堂教学过程。

(1)课前知识传递。教师将制作的视频资源或者教育资源平台下载的资源上传到学习的平台上,学生根据课前学习任务单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并且在自学过程中利用学习的平台与教师互动,突破学习难点,顺利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比如“制作商品描述”项目教学中,教师可以制作时长不超过十分钟的视频,内容主要是商品描述的定义、意义以及描述方法等。

(2)课中吸收内化。课中吸收内化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以及知识应用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课中吸收内化可以分成两种形式: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能力的实践操作和增强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的实践操作。比如在“制作商品描述”项目中,课中增强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实践操作可以安排探讨问题训练,如要求学生思考制作商品描述的过程包括哪些步骤,商品信息的来源有哪些途径,怎样对商品进行充分展示和描述等。课中增强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的实践操作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独立完成一种商品的描述,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制作商品描述。

(3)课后总结反思。学生将课中完成的作品上传到学习的平台上,并且以工作日志的形式与其他同学以及教师进行分享。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后对项目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不断提升翻转课堂在课程项目教学中运用水平和质量。比如在“制作商品描述”项目中,收集学生的作品,对作品进行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并且要求学生撰写实训报告上传到学习的平台上。

三、小结

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实践型综合人才,翻转课堂运用于项目课堂教学,有助于节省课堂理论知识讲授时间,使得能够留下更多时间让学生集中于实践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篇1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创新研究论文

为了提高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水平,近年来,我国教育主管部门正积极推进素质化教育的教育目标。素质教育能有效弥补传统的应试教育弊端,对学生的个性展现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初中作文的教学是具有一定的教学规律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积极探索和创新作文教学方式,通过科学运用初中作文的教学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初中作文的教学质量。

一、实施初中作文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初中作文的水平不够理想,存在初中作文教学效果不显著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学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之所以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由于年龄较小以及生活半径的限制,他们的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普遍不足。体现就他们写出来的作文上,就难免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和难以打动人心的描写了。二是学生普遍没有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阅读习惯,阅读量的不足使得学生的素材积累少,以至于在写作时缺乏好的素材和多元的表达方式。三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学生难以展现其创造力和个性。学生在写作文时生怕过于独特、大胆、天马行空的表达难以获得评分老师的青睐,导致作文的分数起伏较大。那么为了考试取得高分,他们就会倾向于参考高分的优秀作文,作文中充满着套话和空话,最后使得作文虽然结构清晰,却失去了创造性、独特性以及打动人心的情感流露。

因此,针对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十分有必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初中作文的教学进行创新,提高我国中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实施初中作文教学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尊重学生个性,实施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实现素质化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教育原则,是尊重学生性格差异,注重学生张扬个性的现代教育理念。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青少年阶段表现得更为明显,若能在这一阶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对中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及其个性化发展都是有重要意义的。每一个中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一面,他们的个性是不同的。在初中作文的教学上,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同时要鼓励学生将这种独特的个性积极地体现在他们的作文上,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另一方面能促进他们个性化发展。

(二)借助网络技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互联网的一大功能就是能资源共享,互联网就是一座巨大的图书馆和资料库。同时,利用互联网进行交际和学习是现代青少年的普遍采用的人际沟通和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上,可以适当借助互联网这一个强大的工具。引导学生通过正确地利用网络来积累作文素材、搜集资料等,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三)观察生活,把生活带进作文中去

作文源于生活。我们的现实生活就是最好的素材库,同时生活能教会学生如何真实地表达情感,这一点是传统的.作文课堂训练所难以做到的。所以,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多体验生活温度和厚度,然后在观察和体验的基础上思考生活,把他们所见所闻所感受得到的生活寫进他们的作文中去。例如:学生可以把和朋友相处的友情体验以及和家人相处的亲情体验,或是针对在网络或者报纸电视上看见的社会事件的个人观点和思考以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体验和感悟等,带进他们的作文中去。这样的作文是真实的,是能用其渗透进字里行间的情感打动读者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见通过开展初中作文的创新教学,能有效地解决传统初中作文教学方式存在的短板。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一线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作文教学要创新教学方式,通过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进行科学的习作训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彰显其独特的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创新性的初中作文的教学方式,符合教育主管部门实施素质化教育的要求,同时能有效地提高初中作文的教学效果,是初中作文教学改革的新路子,也符合了现代教育对素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

[2]魏庆艳。读中学作文,改中提高水平——初中作文教学的探索[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10)

[3]刘希翔。从立标、建模到自觉运用——谈初中作文教学方法[J]。语文天地。(05)

篇1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论文

哈佛大学流行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和思索问题。”即在学习中思索、研究;在思索、研究中学习。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摆上重要的地位。高中化学探究教学通常表现为实验探究与问题探究两种基本模式,它一般包括猜想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结论、评价交流几个基本环节,实施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核心在于建立假设与实验验证。

一、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理论基础

认识的过程一般都遵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总规律,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特殊性的认识,其认识过程模式一般为:

科学认识论强调,真正的学习已不仅仅是指知识本身,而且还包括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知识的再生过程应当以适当的形式重演知识的生成过程;学生所认识的知识,虽然相对于人类而言是已知的,但对学生而言却是未知的。因此学生要想认识知识,也必须按照认识的一般过程来进行探索。

二、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基本模式

探究教学的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但是实质和特征都基本相同,只是在形式上略有差异。在高中化学的探究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基础等因素的不同进行选择。一般来说主要包括“实验探究”和“问题探究”两种基本模式。

(一)实验探究模式

“实验探究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发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根据自己设计方案,通过实验探索进行积极主动的分析和思考,去探求未知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一般流程为:

其主要步骤包含:①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②提出问题或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明确问题;③根据自身已有的认知经验提出解答问题的猜测和假设;④搜集资料或收集必要的材料设计实验,验证假设;⑤作出判断,形成结论,并进行合理的评价并与他人交流。

案例1:褪色原因的探究

实验情景:在NaOH溶液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再加几滴新制氯水,变无色。

提出问题:为什么试管中的酚酞最终变为无色?

提出假设:①NaOH与氯水中HCl、HCIO发生中和反应,使C(OH-)减小,酚酞褪色。

②氯水中HCIO氧化酚酞使其结构破坏而褪色。

实验探究:①在含酚酞的NaOH溶液申,滴入HCl溶液至溶液褪色,返滴NaOH溶液,又呈红色。

②在含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入氯水至溶液褪色,再滴NaOH溶液,溶液不变红色。

交流评价:学生在讨论、交流基础上获得共识。

得出结论:新制氯水使NaOH的酚酞溶液褪色,是由于HCIO的氧化漂白作用。

(二)问题探究模式

“问题探究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实践活动为策略,使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并初步尝试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此模式教学贯彻“问题解决”这一中心,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能达到学生知识的主动构建。其一般流程为:

其主要步骤包含:①教师设计适当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发生认知冲突;②运用猜想与假设,与认知结构中的前概念建立联系;③在对各种假设整理归纳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设计出合理的探究方案;④通过实验探究或逻辑推理,验证假设,寻求认知冲突的解决;⑤引导学生以科学概念代替错误概念,达到认知重组。

案例2:苯的结构的探究

提出问题:苯分子具有怎样的结构?

讨论交流:学生讨论交流,对给予的大量信息做初步的分类与思维加工。

形成假设:假设一:若苯分子为链状结构。(试根据苯的分子式写出二种可能

的结构)

假设二:若苯分子为环状的结构。(试画出可能的结构)

设计方案:①能否使溴水褪色?

②能否使酸性高锰钾溶液褪色?

实验验证:通过实验这些结构又一一被推翻了。

史实情景:介绍化学史实。

讨论交流:学生讨论并预测结论。

结论阶段:确切地表示苯分子的结构。

三、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基本程序

1.创设问题、引发探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问题对于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以问题为中心,围绕科学的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展开教学,也是探究教学的重要特征。创设探究情境就是创设一种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

2.活动探究、探索问题。明确问题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活动探究,该过程是整个探究教学的关键环节,它一般包括猜想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结论、评价交流几个基本要素。探究活动中可以突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要素,各个要素的顺序也可以因探究的内容不同作适当调整。

3.评价教学、完善探究。教学评价是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一般包括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就是学生对探究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的过程。评价的内容主要涉及学生的探究活动准备情况、对探究内容的兴趣度、探究过程中的参与度、探究活动中合作交流情况、对探究活动结果的正确性及满意度等。教师评价是教师对学生探究学习进行评价,可以采用书面测试、活动表现评价等方式。

四、高中化学探究教学中的两个关键:假设与验证

探究教学的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查询资料-建立假设-实验验证-形成结论-评价交流”等几个基本环节。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探究活动的核心应该是“建立假设”与“实验验证”两个环节。

(一)建立假设

“假设”是指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对需要探究的问题猜想出来的一种或多种可能的答案或结论,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之一。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假设不要做太多的评价,但是要引导他们对种种假设进行整理归纳,教师对学生因知识上的欠缺而产生离题的假设要给予必要的启发,为学生提出恰当的假设铺路搭桥。一般可以运用归纳法、演绎法、分类法、类比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提出假设,现以归纳法为例予以说明。

案例3:盐类水解的探究

实验情景:醋酸钠、氯化铵、氯化钠三种盐的水溶液分别滴加酚酞和石蕊试剂。

明确问题:醋酸钠、氯化铵、氯化钠三种盐的水溶液酸碱性为什么不同?

分析讨论:醋酸根与水电离的氢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醋酸,所以溶液显碱性。

归纳假设:某盐离子能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则溶液显弱碱性;某盐离子能与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则溶液显弱酸性。

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假说的正确性,明确适用范围并形成理论体系。

交流运用: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验证

任何假设与猜想都必须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要把假设变成可行的、具体的实验方案。学生要选择实验的用品和设计实验的步骤,对学生而言这一步难度较大,教师不仅要给予学生知识上的铺垫,还要给学生探究方法上的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后,首先要讨论其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对有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激活学生思路的中断点,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点拨学生时,不宜多讲更不能代劳,只要把关键的问题点到即可。

案例4:苯酚与钠的实验探究

设计方案1:直接加热苯酚,使其熔化,然后再加入钠进行反应。

学生评价:苯酚有毒、易氧化,苯酚在加热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而影响实验效果。

设计方案2:用乙醇把苯酚溶解,形成苯酚溶液,然后再加入钠进行反应。

学生评价:苯酚和乙醇都与钠反应都产生气体,气泡不能证明是苯酚与钠反应。

教师评价:关键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溶剂,既能溶解苯酚,又不与钠反应。让学生

合作讨论,交流,经过实验比较。

得出结论:苯比乙醇合适。

著名的教育学家弟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在高中化学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不在于传授给学生多少化学知识,教师要回归一个激励思考的引导者、交换意见的参与者、组织活动的协调者的角色。

篇14: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途径刍议的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途径刍议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创新

论文摘要:为了使基础教育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国家大力推进墓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从课程设置、教材制定、课堂教学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重新设计。本文在分析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创新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途径的探讨应运而生,对我国长期以来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等顽疾展开了严峻的挑战。

一、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不符合高中生的实际。

在现行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很多内容没有贴近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心理感受,虽然通过新课程改革已经部分消除了“成人化”色彩和“假、大、空”的特点,但由于教材还是免不了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走,所提的思想政治教学要求还是不能紧密联系高中学生的实际,难以对高中学生起到真正的素质教育作用。

(二)传统教学方法仍占据主导地位。

相关调查显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占居主导地位,缺少社会实践活动法。调查还显示,很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并不真正了解研究性的教学方法,对新型教学方法认识存在很大的模糊性。常常可以发现,尽管教师讲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却不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你教我听”,“你写我抄”,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

(三)信息化教学方式只流于形式。

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师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多为个人制作,而多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这方面知识水平有限,所制作的教学课件质量不够高。其次,有些老师把多媒体上课作为表演场面,只有偶尔上公开课、研究课和观摩课时,才采用多媒体上课来“装点”门面。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

(一)教材建设应和课程建设同步进行。

客观地说,如今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内容已经比较注意反映时代的发展要求,教材经常修订,几乎届届都是新教材。尽管如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滞后的情况依然存在。思想政治课是供高中生学习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就要从高中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能脱离高中生的实际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应该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思想政治课教学当中课程的设置要有整体性,教学目标要有连贯性,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而教材编写则要体现思想政治课的特征,即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和人文性。此外,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针对高中学生的实际,不断开拓创新,激发他们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

(二)传统教学方法应向研究性学习方法过渡。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中被特别强调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目前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都开始实施,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也有部分教师开始尝试。“研究性学习”方法有助于使学生由接受性学习转为自主性学习,由单一发现性、封闭性学习转为综合、开放性的学习,由掌握知识到转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课题学习方式就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布置和安排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分小组或个人就某些时事问题进行一些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让学生在自主研究和合作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有利于实现学生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

(三)正确发挥思想政治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

多媒体网络课件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的综合,教学内容的浓缩,需要注意的是今后高中思想政治课课件的设计不能仅仅是把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通过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如果材料只是单一的文字、书本内容的浓缩,缺少动画、图像、视频资料,就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功能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产生兴趣。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注意政治学科的特点,选择一些具有时效性的、有价值的新闻报道或时评作为辅助教学材料。比如《汉川大地震献爱心》等。把它们以适当方式引人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会用课本相关知识来理性地分析社会热点问题。

三、结语

当前,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学生不再是知识与原理被动的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是在“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索”中发展。在这种形势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学习的环境,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从而更好地实施创新性教学途径,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理念下《服务营销》课程教学创新研究的论文

家政服务班课堂课程教学计划

基于慕课模式的儿科学课程建设的思考论文

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文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论文

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论文题目

电子商务教学的应用论文

翻转课堂在化学教学实践的运用论文

北部湾经济圈模式的论文

读关于互联网+心得

翻转课堂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翻转课堂理念下《服务营销》课程教学创新研究论文
《翻转课堂理念下《服务营销》课程教学创新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翻转课堂理念下《服务营销》课程教学创新研究论文(推荐14篇)】相关文章:

酒店管理论文题目选题参考2023-08-25

“六学”课堂教学模式2023-07-28

高职下慕课项目教学模式研究论文2023-11-19

教学实践类论文题目2022-09-12

地理教学论文发表刊物2023-06-30

化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2023-10-30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改革实践论文2023-02-15

微课教学反思2022-12-04

散打课程在中学体育课程中的运用论文2022-12-09

试论翻转课堂在高职证券投资基金课程中的运用2022-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