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2-08-29 07:58:4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原文及赏析(精选8篇)由网友“苏珊与蔷薇”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原文及赏析

篇1: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原文及赏析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原文及赏析

原文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译文

一半的烟雾一半的雨滴呈现在那溪水桥旁,捕鱼老人喝醉酒睡着了也没有人前去叫唤一声更没有人去把他晃一晃。他那懒散而不受约束的意味儿是何等的深长啊,春风吹拂着花草还散发着幽香。

山山水水如果有什么等待的话,这其中的意味儿也只有陶渊明理解得最明朗。你若问我离开要到什么地方去,你跟着我走自然也就知道我所向往的地方。

注释

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萨篁》、《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等。

疏懒:懒散、悠闲,不习惯于受拘束。

有待:有所期待。

陶潜(qián):即陶渊明,名潜,东晋诗人。

赏析

这首词约作于宋元丰七年(1084年)春,时值黄庭坚过金陵、扬州赴德州德平镇任。王安石曾在宋元丰五年(1082年)营居半山园时作了一首集句诗《示元渡》。词人曾批评王安石的这首诗是“百家衣”,以为“正堪一笑”(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后来自己也效法王安石写了这首集句词。

这首词词人移花接木,诗人谙熟前人的诗句风韵,考虑到句式长短、对偶声韵,使这首词词情达意、情思连续,使之如出己口,置身于宽阔寂寥的环境,突出隐逸的主题,同时表达了词人对于荣利的摒弃以及对先哲的崇敬之情。

上片描绘了一幅闲适悠雅的溪桥野渔图。在一片氤氲迷蒙的山岚水雾中,是烟是雨,叫人难以分辨,真是空翠湿人衣。在溪边桥畔,有渔翁正在醉酒酣睡,四周阒无声息,没有人来惊破他的好梦。“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这就是杜甫的两句诗“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西郊》)、“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二首》)的十分熨帖的表现,而且从原作的意境看,也与上片情相合,更重要的是通过这诗句的媒介,使读者感受到杜甫的诗境,这些诗境又反过来丰富了这首词本身的意蕴。从“春风花草香”会使人联想到“迟日江山丽”以至整首杜甫绝句。由联想再回到词意,在“春风花草香”后面,不单是春风花草的幽香,而且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美丽的景致让词人沉浸其中,如痴如醉,一幅风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天画面。

下片写江山形胜,四时的美景吸引自古至今着无数的隐人逸士。“江山如有待”是杜甫《后游》中的诗句,作者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却推开自己不说,而从对面着笔,将自己热烈的感情移植到无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那种人与自然交流相亲、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绪,黄庭坚巧妙地移植了这一诗意,将前面“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词意发展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时候,作者自然地想到了开隐逸风气的陶靖节先生,又随手拈来了杜甫的另一句诗“此意陶潜解”(《可惜》),使读者想到陶潜返朴归真退居田园的隐逸事迹,将自己对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实到对这位抛弃荣利的田园先哲的景仰上,从而挑出了全词隐逸的主题。“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杜甫《可惜》),杜甫感叹生不逢时,恨不能与陶渊明同归田园。这首词的最后二句“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是接住杜甫诗意,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不学杜甫的感慨而是步先哲的后尘。词人决心归隐,但到底去何方,是山野,是林莽,是田园,却无可奉告,不过如随之而去,一定会明白他的踪迹。这二句诗句在这首词里,贯串下面的情志意趣,结束得非常工稳,飘逸而含蓄。

整首词虽连缀前人诗句而成,但是主题集中,联系紧密。上下相承有序、言近而旨远,凭着自己的诗才学力,通过精心的构思安排,却创造出比原句更高的美学价值。这篇词是集句词的代表词作。

篇2: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全文赏析 黄庭坚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译文

烟雨迷蒙的溪边桥畔,有渔翁正醉酒酣睡,四周阒无声息,没有人惊破他的好梦。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闲适、安逸的生活真是情意绵长。

美好的江山好像在那儿等着我似的,这种感觉大概只有陶潜能理解吧。想要问我到底去何方,无可奉告,你随之而来,自然就知道了。

赏析

据此词原序所说,这首《菩萨蛮》当是戏拟王安石集句诗之作。

开首二句以极自然轻盈的笔法描绘了一幅闲适悠雅的溪桥野渔图。一片氤氲迷蒙的山岚水雾中,是烟是雨,叫人难以分辨,真是空翠湿人衣。溪边桥畔,有渔翁正醉酒酣睡,四周阒无声息,没有人来惊破他的好梦。“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化用杜甫“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西郊》)和“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二首》)这句诗。两句诗不仅从字面看放这里十分熨贴,而且从原作的意境看,也与这首词情相合,更重要的是通过这诗句的媒介,将读者导向了杜甫的诗境,这些诗境又反过来丰富了这首词本身的意蕴。这样便活画出整个风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世界。

“江山如有待”为作者移用的杜甫《后游》中的诗句,作者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却推开自己不说,而从对面着笔,将自己热烈的感情移植到无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那种人与自然交流相亲、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绪。这样,词上下片意境相应,只将前面“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词意发展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作者自然地想到了开隐逸风气的陶潜,遂又随手拈来了杜甫的另一句诗“此意陶潜解”(《可惜》),将自己对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实到对这位抛弃荣利的田园先哲的景仰上,从而挑出了全词隐逸的`主题。

杜甫感叹生不逢时,恨不能词的最后二句“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接住杜甫“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杜甫《可惜》)诗意,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不学杜甫的感慨而是步先哲的后尘。作者决心归隐,但到底去何方,却无可告,不过如随之而去,一定会明白他的踪迹。这一结语将上面贯串下来的情志意趣,结束得非常工稳,飘逸而含蓄。

这首词全靠直接剥录他人诗句而成,虽非作词之正道,却也颇有移花接木之妙。

知识扩展:练习以及答案

(1)本词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4分)

答:

(2)本诗表达感情含蓄委婉,请结合下阕对此简要赏析。(4分)

答:

试题答案:

(1)(4分)描绘了一幅春天烟雨迷蒙中(1分),草木生机勃勃(1分),渔翁醉眠桥

畔(1分)的闲适自得(1分)的图画。

(2)(4分)下闺抒情含蓄委婉。一方面借用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典故,表明自己对自

然、田园的渴慕之情((2分);另一方面借问答收束全词,通过“君行到自知”含蓄地表

达田园风光美好,向往归隐之意,意味无穷(2分)。

篇3: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的参考答案和赏析

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的参考答案和赏析

原文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1)本词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2)本诗表达感情含蓄委婉,请结合下阕对此简要赏析。

3、“江山如有待”运用了何种手法?请赏析其妙处。(3分)

4、该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赏析。(4分)

5.词的上片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情景?有何作用?(5分)

6.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参考答案

1、描绘了一幅春天烟雨迷蒙中,草木生机勃勃,渔翁醉眠桥畔的闲适自得的图画。

2)、下闺抒情含蓄委婉。一方面借用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典故,表明自己对自然、田园的渴慕之情((2分);另一方面借问答收束全词,通过“君行到自知”含蓄地表达田园风光美好,向往归隐之意,意味无穷(2分)。

3、①运用拟人手法。(1分)②作者不直接述说自己向往大自然的美好,而从对方着笔,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那种人与自然交流相亲、物我不分的情感。(2分)

4、①表达出作者喜爱自然、追求淡泊宁静的生活的思想。(1分);②上片借景抒情,描绘了风景优美、闲适怡人的溪桥野渔图;(1分)③下片用陶潜的典故表达出归隐的意图;(1分)④最后一句运用设问手法,巧妙地明确了作者的追求。(1分)

赏析:

开首二句以极自然轻盈的笔法描绘了一幅闲适悠雅的溪桥野渔图。一片氤氲迷蒙的山岚水雾中,是烟是雨,叫人难以分辨,真是空翠湿人衣。溪边桥畔,有渔翁正醉酒酣睡,四周阒无声息,没有人来惊破他的好梦。“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化用杜甫“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西郊》)和“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二首》)这句诗。两句诗不仅从字面看放这里十分熨贴,而且从原作的意境看,也与这首词情相合,更重要的是通过这诗句的媒介,将读者导向了杜甫的诗境,这些诗境又反过来丰富了这首词本身的意蕴。这样便活画出整个风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世界。

“江山如有待”为作者移用的杜甫《后游》中的诗句,作者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却推开自己不说,而从对面着笔,将自己热烈的感情移植到无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那种人与自然交流相亲、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绪。这样,词上下片意境相应,只将前面“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词意发展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作者自然地想到了开隐逸风气的.陶潜,遂又随手拈来了杜甫的另一句诗“此意陶潜解”(《可惜》),将自己对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实到对这位抛弃荣利的田园先哲的景仰上,从而挑出了全词隐逸的主题。

杜甫感叹生不逢时,恨不能词的最后二句“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接住杜甫“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杜甫《可惜》)诗意,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不学杜甫的感慨而是步先哲的后尘。作者决心归隐,但到底去何方,却无可告,不过如随之而去,一定会明白他的踪迹。这一结语将上面贯串下来的情志意趣,结束得非常工稳,飘逸而含蓄。

这首词全靠直接剥录他人诗句而成,虽非作词之正道,却也颇有移花接木之妙。

篇4: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的鉴赏试题及答案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的鉴赏试题及答案

1 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分)

菩萨蛮黄庭坚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1)本词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4分)

答:

(2)本诗表达感情含蓄委婉,请结合下阕对此简要赏析。(4分)

答:

试题答案:

13. (8分)

(1)(4分)描绘了一幅春天烟雨迷蒙中(1分),草木生机勃勃(1分),渔翁醉眠桥

畔(1分)的闲适自得(1分)的图画。

(2)(4分)下闺抒情含蓄委婉。一方面借用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典故,表明自己对自

然、田园的渴慕之情((2分);另一方面借问答收束全词,通过“君行到自知”含蓄地表

达田园风光美好,向往归隐之意,意味无穷(2分)。

篇5: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翻译及赏析

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翻译及赏析

【原文】

菩萨蛮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赏析】

据此词原序所说,这首《菩萨蛮》当是戏拟王安石集句诗之作。

开首二句以极自然轻盈的笔法描绘了一幅闲适悠雅的溪桥野渔图。一片氤氲迷蒙的山岚水雾中,是烟是雨,叫人难以分辨,真是空翠湿人衣。溪边桥畔,有渔翁正醉酒酣睡,四周阒无声息,没有人来惊破他的好梦。“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化用杜甫“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西郊》)和“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二首》)这句诗。两句诗不仅从字面看放这里十分熨贴,而且从原作的意境看,也与这首词情相合,更重要的是通过这诗句的媒介,将读者导向了杜甫的诗境,这些诗境又反过来丰富了这首词本身的意蕴。这样便活画出整个风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世界。

“江山如有待”为作者移用的杜甫《后游》中的诗句,作者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却推开自己不说,而从对面着笔,将自己热烈的感情移植到无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那种人与自然交流相亲、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绪。这样,词上下片意境相应,只将前面“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词意发展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作者自然地想到了开隐逸风气的陶潜,遂又随手拈来了杜甫的另一句诗“此意陶潜解”(《可惜》),将自己对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实到对这位抛弃荣利的田园先哲的景仰上,从而挑出了全词隐逸的主题。

杜甫感叹生不逢时,恨不能词的最后二句“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接住杜甫“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杜甫《可惜》)诗意,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不学杜甫的感慨而是步先哲的后尘。作者决心归隐,但到底去何方,却无可告,不过如随之而去,一定会明白他的踪迹。这一结语将上面贯串下来的情志意趣,结束得非常工稳,飘逸而含蓄。

这首词全靠直接剥录他人诗句而成,虽非作词之正道,却也颇有移花接木之妙。

阅读答案:

1)本词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2)本诗表达感情含蓄委婉,请结合下阕对此简要赏析。

3、“江山如有待”运用了何种手法?请赏析其妙处。(3分)

4、该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赏析。(4分)

5.词的上片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情景?有何作用?(5分)

6.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参考答案

1、描绘了一幅春天烟雨迷蒙中,草木生机勃勃,渔翁醉眠桥畔的闲适自得的图画。

2)、下闺抒情含蓄委婉。一方面借用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典故,表明自己对自然、田园的渴慕之情((2分);另一方面借问答收束全词,通过“君行到自知”含蓄地表达田园风光美好,向往归隐之意,意味无穷(2分)。

3、①运用拟人手法。(1分)②作者不直接述说自己向往大自然的美好,而从对方着笔,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那种人与自然交流相亲、物我不分的情感。(2分)

4、①表达出作者喜爱自然、追求淡泊宁静的生活的思想。(1分);②上片借景抒情,描绘了风景优美、闲适怡人的溪桥野渔图;(1分)③下片用陶潜的典故表达出归隐的意图;(1分)④最后一句运用设问手法,巧妙地明确了作者的追求。(1分)

二:

(1)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概括。(4分)

(2)词的下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主题?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开首二句描绘了一幅溪桥野渔图(1分),氤氲迷蒙的山岚水雾中,是烟是雨,溪边桥畔,渔翁正醉酒酣睡(1分),没有人来惊破他的好梦(1分)。“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活画出整个风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世界。(3分)

(2)“江山如有待”通过拟人(“比拟”亦可)的修辞,(2分)表现那种人与自然交流相亲、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绪。 作者自然地想到了开隐逸风气的陶潜, 将自己对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实到对这位抛弃荣利的田园先哲的景仰上,从而挑出了全词隐逸(“隐居”亦可)的主题(2分)

篇6: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原文及赏析

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原文及赏析

原文:

湿云不动溪桥冷。嫩寒初透东风影。桥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莫凭小栏干。夜深花正寒。

译文

潮湿的云彩凝滞不动,溪桥清冷,轻寒刚刚穿透东风的身影。桥下水发出长长的声响,河畔的梅枝正揉和着月光发出香气。

人爱花好似见了旧友,花与人比较起来该是俊秀清瘦。独自一人寂寞靠着那小小的栏杆,殊不知夜深正熬受着寒冷哩!

注释

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

湿云:天空中凝聚的浓云。

嫩寒:轻寒;微寒。

莫:同寞,寂寞。

赏析

上片写桥下月夜船上所观美景。开头两句,以仰视描绘之笔,烘托词人此时此地的一种压抑心境。“湿云不动”是指空间湿气呈现饱和状态,人感到胸闷,暗示着词人的抑郁心情。而“溪桥”又是清凉的,昭示着冷天的到来。“嫩寒”刚刚穿透东风留下身影。一个“透”字,突出了词人生活处境的严峻。词人把“湿云”、“溪桥”、“嫩寒”、“东风”全都人格化了。第三、四句以俯视描绘之笔,烘托词人此时此地由压抑到恬淡的心境: “桥下水声长”,写听觉;“一枝和月香”,写嗅觉。由听觉挪移到嗅觉,其间采用了跳跃和剪辑的手法,把它们连接起来的便是河畔上、高楼旁的一棵梅花树。“和”字一出,全盘皆活了。月,本是不香的,只因花一枝揉和叠印在月儿上,花香、月香也就分不清了,给人一种宁静恬淡的感觉。上面八种景物,构成四幅画面,声、形、色、味俱全,宛如过电影一般。

下片写河畔高楼与河下船里的情思。第一、二句用互比的'手法,正面描写船人想象中的佳人形象:“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是“人怜花”还是花怜人,是“花比人”还是人比花,全在词人的情感中:“旧”与“瘦”。这与“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两句侧面描写佳人的相思,实际也是东坡自己的情思:“莫凭小栏杆,夜深花正寒。”词人运用李后主《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中的“独自莫凭栏”和“罗衾不耐五更寒”词句,不露痕迹,有点石成金之妙。

全词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比喻与通感的笔调,生动描绘了泗水上的冬夜月景,烘托了两种相思,一样情怀。只说“人怜花似旧”,不说花怜人全新;只说“夜深花正寒”,不说夜深人正寒。这种隐喻之笔,是词人描写佳人惯用的手法,值得借鉴。

创作背景

此词约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冬至。是时,东坡从泗洲(今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过楚州(今江苏省境),登蔡景繁西阁,与王元龙晤,和楚守田待问,赋此词以嗔赠侍女。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篇7:《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原文及翻译赏析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原文

白日惊飚冬已半,解鞍正值昏鸦乱。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

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

注释

①惊飚:谓狂风。晋殷仲文《解尚书表》:“洪波振壑,川洪波振壑;一惊飙拂野,林无静柯。”

②昏鸦:即乌鸦。此指黄昏之时乌鸦乱飞.

③冰合句:谓大河已为冰封,河水不再流动。李贺《北中寒》诗:“黄河冰合鱼龙死。”

④烧痕:野火的痕迹。宋苏轼《正月二十日往歧亭》:“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⑤鼓角句:白居易《祭杜宵兴》诗:“城头传鼓角,灯下整衣冠。”

⑥长安:此代指北京城。

⑦客心句: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诗:“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赏析/鉴赏

前有《菩萨蛮》(榛荆满眼山城路) “何处是长安,湿云吹雨寒”之句,而此篇有“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句,大约此篇是为前首之后的同题之作。两词的客观景物随作者行踪的变化而变化,但其客愁却不因景物不同而不同。词中所涉之景无不昏暗衰飒,令人凄然不欢,故其景中所含之情自是可知了。

篇8:《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原文及翻译赏析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

惊飙掠地冬将半,解鞍正值昏鸦乱。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

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

翻译

狂风席卷大地.冬天已过半。解下马鞍暂且停驻,正值黄昏,群鸦乱飞。黄河已成片成片地结冰,茫茫一片,恰如愁思不绝。

放眼望去,唯余一片野火的痕迹。高高的城楼上,鼓角连天。明日即将抵京,可游子的愁思却依然没有尽头。

注释

惊飚:谓狂风。

解鞍:其意为解鞍下马,表示停下来。

昏鸦:即乌鸦。此指黄昏之时乌鸦乱飞。

冰合句:谓大河已为冰封,河水不再流动。

烧痕:野火的痕迹。

鼓角句:鼓和号角,是古代军队使用的一种用来发号施令的鼓和号角。

长安:此代指北京城。

阑:残尽。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的是词人从边塞回来时的状况。至于具体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觇梭龙后的归途中;另一种说法是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一月扈从东巡的'归途上。

赏析

上片勾画出一幅白日深冬归程图:“白日惊飙冬已半,解鞍正值昏鸦乱”,狂风卷折的冬日,归途昏鸦飞乱了天边的云霞,词人解鞍少驻初程。画面壮丽而又消沉,让人生出欲说难言的怅惘。“惊飚”将冬日寒风之凛冽与气候的恶劣一闻道出,精到而更有画面感。接下来的“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两句,又更增添了眼前冬景的壮阔,将归程图拉伸至无限壮阔之处,有种“长河落日圆”的雄阔壮丽。

下片归程图纵横延伸。“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放眼望去,苍茫的平原上是一片野火烧过的痕迹;极目仰望,已经依稀可以看到鼓角和城墙,看来已经离家不远了。“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虽然明天就要回到京城,但一路上的奔波劳苦,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可见纳兰这一路上有多辛苦了。结尾两句化自谢眺《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在全词有画龙点睛之效,这愁便是纳兰的经典式愁,言浅意深,引人深思。

全词写景皆是昏暗凄然,景中含情,然景致壮阔处又别有一番风度。语句含悲,语调凄楚,字里行间萦绕着百转柔情,诉尽了词人真实的内心感受。

菩萨蛮 原文阅读及注释

菩萨蛮·芭蕉原文及赏析

《菩萨蛮其二》原文翻译及其赏析

菩萨蛮诗词原文及翻译

菩萨蛮·七夕原文及赏析

菩萨蛮·春风吹绿湖边原文及赏析

关于桥的诗句——《五云桥》

形容桥的诗句

黄庭坚

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翻译赏析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原文及赏析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原文及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原文及赏析(精选8篇)】相关文章:

黄庭坚经典诗句2023-08-14

菩萨蛮,菩萨蛮黄机,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2023-10-02

表达失落惆怅的诗句2023-01-11

古诗词含桥的成语2022-04-29

描写小雨的诗句2022-04-30

关于雨的诗句——《微雨》2023-05-17

描写雨天的唯美诗句阅读2022-05-04

桥的诗歌2023-11-24

描写冬雨和雪的诗句2022-04-30

含有惆怅感情的诗句是202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