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菩萨蛮黄机,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时间:2023-10-02 07:47:5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菩萨蛮,菩萨蛮黄机,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整理11篇)由网友“huangzhikai”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过的菩萨蛮,菩萨蛮黄机,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欢迎阅读与借鉴!

菩萨蛮,菩萨蛮黄机,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篇1:菩萨蛮赏析

菩萨蛮

作者:舒  朝代:宋  体裁:词      流年又见风沙送。钧天回首清都梦。塞雁几时归。镜中双鬓非。绿袍同冷暖。谁道交情短。愁斛若为量。还随一线长。

篇2:《菩萨蛮》赏析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历来人们对此词评价颇高,“百代词典之祖”。但是对此词的作者归属争议不休。我们姑且采取大众的观点,认为此词为李白所作。

李白诗风清新飘逸,又豪迈,有气势,敢于想像夸张。他一生不得志,仅仅为官不到三年。长安一梦,他从“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意气风发,到“蜀道难,难如上青天”。仕途不得志,与自己“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形成了一对矛盾,因此,这位豪迈不羁的诗人也会抒发出平常人的悲伤。此词就描写了作者登楼后不能平静的“归去”的情怀。

作者首先从远景写起,“平林漠漠”写出了远远的树林在暮色之中迷蒙,不甚分明,“漠漠”表明这是一个树木萧条的时节,树色不再翠绿,落叶飘零,枝干孤立地伸于蓝天,没有了多少生机。“烟如织”,描写出了暮霭烟岚四起。文章首句气象阔大沉雄,并且定下了一个凄凉的感伤基调。作者用“寒”字,更鲜明地表达了这个季节给人的主观心理的感受。

“寒”,山寒,没有了生气葱笼的翠色欲滴,在生命的时序中走向了衰老,走向了凋零,没有了炫丽。作者在“碧”前用了“伤心”二字来修饰。其实“叶”何以来伤心,作者不过是“以我心来观外物,故物皆着我之色”而已。作者将自己的情感移于了这满山的树木。一“寒”一“碧”,将前句的秋意表现得更加凄婉,更触发了自己的悲秋之情。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古人多以登楼来抒发自己的愁情。如“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栏思何长”,写在江畔人们思念家乡与亲人。又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达了自己无尽的`悲苦之情。作者在“暝色”即黄昏,落日洒余晖时登上高楼。很朴实,不加雕饰地写道“有人楼上愁”。虽然文字很平常,但是却能引发我们的联想。在暮色苍茫之中,他凭着栏杆,久久地望着远方,眉宇间藏着忧郁。“愁”字不仅描写了主人公的心理,也引领下文,吸引读者想了解作者愁之由来。

“玉阶空伫立”,写到用玉石砌的台阶,可以想见这是一个怎样雕梁画栋的楼台亭榭,感受到玉阶之上的人“空伫立”的清冷、孤寂。“空”字传达出有一种无奈的痛楚,在这彻骨寒心的孤苦中,鸟还不知人情苦,从远方“归飞急”。这一意象的摄入,反衬对比,更加大了作者悲哀,鸟尚且知道在日落前急急飞回旧巢,而人呢?人不如鸟,作者痛心疾首。因此,作者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而是像黄河之水决堤地一问“何处是归程?”

鸟能急归,是因为它有归处,它能归去。而作者能归何处?有何处能归?抑郁与悲伤,都是作者不得志,不能实现抱负的苦闷,何处能排除这种内心的忧郁?“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何人能明了他一腔报国情?

文章最后作者用“长亭连短亭”。长亭:古路旁亭舍,常用作饯别处。《白孔六帖》卷九有“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一切经音义经》有“汉家因秦十里一亭。亭,留也。”长亭,古人送别之地,多与柳、杨、月等形成离人愁思的象征。作者此处并不是写与友人的分离之痛,而是借用这一忧愁氛围的形象表达自己与归去之地相去甚远了。我们似乎能听到楼上的他正在风的叹息。

全文结构紧凑,前文借景点明季节特点,用一个“愁”引出下文,再来“归程”回应前文,首尾圆合。不论是写景还是抒情,字字饱含了作者的感情,把悲伤惆怅之情渲染到了极致,我们也不能不为之潸然泪下。法国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也是最绝望的诗歌。”

篇3:菩萨蛮 黄庭坚

菩萨蛮 黄庭坚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译文

烟雨迷蒙的溪边桥畔,有渔翁正醉酒酣睡,四周阒无声息,没有人惊破他的好梦。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闲适、安逸的生活真是情意绵长。

美好的江山好像在那儿等着我似的,这种感觉大概只有陶潜能理解吧。想要问我到底去何方,无可奉告,你随之而来,自然就知道了。

赏析

据此词原序所说,这首《菩萨蛮》当是戏拟王安石集句诗之作。

开首二句以极自然轻盈的笔法描绘了一幅闲适悠雅的溪桥野渔图。一片氤氲迷蒙的山岚水雾中,是烟是雨,叫人难以分辨,真是空翠湿人衣。溪边桥畔,有渔翁正醉酒酣睡,四周阒无声息,没有人来惊破他的好梦。“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化用杜甫“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西郊》)和“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二首》)这句诗。两句诗不仅从字面看放这里十分熨贴,而且从原作的意境看,也与这首词情相合,更重要的是通过这诗句的媒介,将读者导向了杜甫的诗境,这些诗境又反过来丰富了这首词本身的意蕴。这样便活画出整个风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世界。

“江山如有待”为作者移用的杜甫《后游》中的诗句,作者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却推开自己不说,而从对面着笔,将自己热烈的感情移植到无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那种人与自然交流相亲、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绪。这样,词上下片意境相应,只将前面“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词意发展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作者自然地想到了开隐逸风气的陶潜,遂又随手拈来了杜甫的'另一句诗“此意陶潜解”(《可惜》),将自己对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实到对这位抛弃荣利的田园先哲的景仰上,从而挑出了全词隐逸的主题。

杜甫感叹生不逢时,恨不能词的最后二句“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接住杜甫“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杜甫《可惜》)诗意,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不学杜甫的感慨而是步先哲的后尘。作者决心归隐,但到底去何方,却无可告,不过如随之而去,一定会明白他的踪迹。这一结语将上面贯串下来的情志意趣,结束得非常工稳,飘逸而含蓄。

篇4:温庭筠《菩萨蛮》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赏析推荐

这首词描写的是一个独处闺中的妇女,从起床而梳妆以至穿衣一系列的动态,从中体现出她的处境及孤独苦闷的心情。开头两句是写她退了色、走了样的眉晕、额黄和乱发,是隔夜残妆。三四两句写刚起床时“弄妆”,用一“懒”字、一“迟”字由外表进入人物内心的描写。下阕开头两句写妆成之后的明艳,极写其人之美。最后两句写穿衣时忽然看见衣服上有新贴的“双双金鹧鸪”,到此,全词戛然而止。

首二句为主人公初起床的情态。这二句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次句为主体,首句为衬景。“小山”为床榻围屏上的画景,“金”为涂在屏山上的颜色。“明灭”为日光透过窗纱照射屏山阴阳显晦之状。或以为画上金碧山色有所脱落,或明或灭,以见久别后闺中萧索之象。此二说均可通,后者意蕴较深,而前者景象鲜明。“鬓云”为鬓边下垂的黑发,女子鬓发卷曲轻扬,状如云朵,故常以云形容之。“欲度”从云常流动设想,描绘也鬓发轻扬之状。“香腮雪”形容主人公衬映鬓发的`脸颊之腻白。整句凸出一副娇慵的女性面貌,因“鬓云欲度”正是鬓发散乱未整之状,句中也隐含呆坐懒起的时间过程。这二句在读者眼前展示出这样一个镜头:在小山重叠金色明灭的画屏围绕着的绣榻上,一位少妇刚刚坐起,她散乱的鬓发,似流云样将要度过她雪白的脸腮。

三四两句开始写她下床后的活动。“懒起”二字透露出主人公的情绪,下句“迟”字与之相应,是了解整首词意的关键。“懒起”即懒懒地起来。一“懒”一“迟”,极见其无情无绪之神情,与“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望江南》)之因有所希冀而行动紧急,表情迥异。“弄妆”谓妆扮时频繁反复做弄。“迟”字总承“弄妆”与“梳洗”诸事。在这二句中,主人公娇慵之状宛然可见。

下阕写其人之继续活动。“照花”二句写其对镜簪花。于客观地描写人物活动中,暗寓其人对镜时自赏自怜之意。自赏:人而如花;自怜:盛年独处。此“花”当于插于发髻之饰物,非喻人面。从次句之花而并提可知。前后镜对照,脑后发髻簪插之花映于前镜,乃与镜中人面将相辉映,其人之容色光丽可想。最后二句写其梳妆后穿着衣服,不写动作,但点出主人公眼中的衣上彩绘--金线绣的一双双的鹧鸪。试想她满怀心事,懒洋洋地勉自梳妆罢,刚要着衣时,而入眼的乃是“双双金鹧鸪”,则其情当如何堪!

整首词通过写这女子从起身梳妆到妆成着衣,并没有明显地从正面写这女子的心情。但是,读者从结句“双双金鹧鸪”的“双双”二字上可以领会温庭筠的寓意。温庭筠运用用反衬的笔法,“双双”二字反写这女子的孤独,看见衣服上的“金鹧鸪”都是双双对对的,就使她触景生情,自怜孤独。全篇的点睛之笔是“双双”二字,它是上阕的“懒”和“迟”的根源。

本词写法上有其特点:

其一是温庭筠只是在生活的片段过程中,选取最具有特点的动态或物象,略加勾画,省云彼此间的表面联系,如首句仅写床周屏风的景色,而略去这景色所依附的屏与榻,次句只是突现出一个睡起的女子面貌,其他一切事物都隐藏在可感触的暧昧之中,两句合看,即可依据已勾勒出的形象加以想象补充,构成一幅完整的“晨闺”图画。

其次是表情隐蔽,温庭筠只是对人物动态及有关景物作客观描绘,但于其中微露或暗示人情,给读者尽多的想象体会余地。

至于辞藻浓丽,更是温词的普遍现象。因此种种,常使读者感到晦涩,然如细心玩索,得其艺术匠心所在,当更觉情味丰腴。

篇5:温庭筠《菩萨蛮》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赏析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赏析: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正指小山眉而言。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韦庄《荷叶杯》所谓“一双愁黛远山眉”同义。

旧解多以小山为“屏”,其实未允。此由(1)不知全词脉络,误以首句与下无内在联系;(2)不知“小山”为眉样专词,误以为此乃“小山屏”之简化。又不知“叠”乃眉蹙之义,遂将“重叠”解为重重叠叠。然“小山屏”者,译为今言,谓“小小的山样屏风”也,故“山屏”即为“屏山”,为连词,而“小”为状词;“小”可省减而“山屏”不可割裂而止用“山”字。既以“小山”为屏,又以“金明灭”为日光照映不定之状,不但“屏”“日”全无着落,章法脉络亦不可寻矣。

重,在诗词韵语中,往往读平声而义为去声,或者反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为定。此处声平而义去,方为识音。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义,唐诗有“双蛾叠柳”之语,正此之谓。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故诗又有“八字宫眉捧额黄”之句,其良证也。

已将眉喻为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是谓文心脉络。盖晨间闺中待起,其眉蹙锁,而鬓已散乱,其披拂之发缕,掩于面际,故上则微掩眉端额黄,在隐现明灭之间;下则欲度腮香,——度实亦微掩之意。如此,山也,金也,云也,雪也,构为一幅春晓图,十分别致。

上来两句所写,待起未起之情景也。故第三句紧接懒起,起字一逗——虽曰懒起,并非不起,是娇懒迟迟而起也。闺中晓起,必先梳妆,故“画蛾眉”三字一点题——正承“小山”而来。“弄妆”再点题,而“梳洗”二字又正承鬓之腮雪而来。其双管并下,脉络最清。然而中间又着一“迟”字,远与“懒”相为呼应,近与“弄”字互为注解。“弄”字最奇,因而是一篇眼目。一“迟”字,多少层次,多少时光,多少心绪,多少神情,俱被此一字包尽矣。

梳妆虽迟,终究须有完毕之日,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最后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其前镜,妆台奁内之座镜也;其后镜,手中所持之柄镜也——俗呼“把儿镜”。所以照者,为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而两镜之交,“套景”重叠,花光之与人面,亦交互重叠,至于无数层次!以十个字写此难状之妙景,尽得神理,实为奇绝之笔。

词笔至此,写梳妆题目已尽其能事了,后面又忽有两句,又不知为何而设?新贴,新鲜之“花样子”也,剪纸为之,贴于绸帛之上,以为刺绣之“蓝本”者也。盖言梳妆既妥,遂开始一日之女红:刺绣罗襦,而此新样花贴,偏偏是一双一双的的鹧鸪图纹。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 此处之所感所触,乃与开头之山眉深蹙,梦起迟妆者相应。由此一例足见飞卿词极工于组织联络,回互呼应之妙。

拓展阅读:温庭筠的经典名句

1、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2、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3、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4、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

5、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6、河源怒触风如刀,剪断朔云天更高。

7、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8、芳草无情人自迷。

9、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

10、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12、碧天如水夜云轻。

13、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14、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15、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16、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17.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18.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19.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20.寂寞游人寒食后,夜来风雨送梨花。

篇6:温庭筠《菩萨蛮》 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 赏析

《菩萨蛮》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现在一起来赏析温庭筠《菩萨蛮》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作者: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赏析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正指小山眉而言。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韦庄《荷叶杯》所谓“一双愁黛远山眉”同义。

旧解多以小山为“屏”,其实未允。此由(1)不知全词脉络,误以首句与下无内在联系;(2)不知“小山”为眉样专词,误以为此乃“小山屏”之简化。又不知“叠”乃眉蹙之义,遂将“重叠”解为重重叠叠。然“小山屏”者,译为今言,谓“小小的山样屏风”也,故“山屏”即为“屏山”,为连词,而“小”为状词;“小”可省减而“山屏”不可割裂而止用“山”字。既以“小山”为屏,又以“金明灭”为日光照映不定之状,不但“屏”“日”全无着落,章法脉络亦不可寻矣。

重,在诗词韵语中,往往读平声而义为去声,或者反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为定。此处声平而义去,方为识音。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义,唐诗有“双蛾叠柳”之语,正此之谓。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故诗又有“八字宫眉捧额黄”之句,其良证也。

已将眉喻为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是谓文心脉络。盖晨间闺中待起,其眉蹙锁,而鬓已散乱,其披拂之发缕,掩于面际,故上则微掩眉端额黄,在隐现明灭之间;下则欲度腮香,——度实亦微掩之意。如此,山也,金也,云也,雪也,构为一幅春晓图,十分别致。

上来两句所写,待起未起之情景也。故第三句紧接懒起,起字一逗——虽曰懒起,并非不起,是娇懒迟迟而起也。闺中晓起,必先梳妆,故“画蛾眉”三字一点题——正承“小山”而来。“弄妆”再点题,而“梳洗”二字又正承鬓之腮雪而来。其双管并下,脉络最清。然而中间又着一“迟”字,远与“懒”相为呼应,近与“弄”字互为注解。“弄”字最奇,因而是一篇眼目。一“迟”字,多少层次,多少时光,多少心绪,多少神情,俱被此一字包尽矣。

梳妆虽迟,终究须有完毕之日,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最后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其前镜,妆台奁内之座镜也;其后镜,手中所持之柄镜也——俗呼“把儿镜”。所以照者,为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而两镜之交,“套景”重叠,花光之与人面,亦交互重叠,至于无数层次!以十个字写此难状之妙景,尽得神理,实为奇绝之笔。

温庭筠简介: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词笔至此,写梳妆题目已尽其能事了,后面又忽有两句,又不知为何而设?新贴,新鲜之“花样子”也,剪纸为之,贴于绸帛之上,以为刺绣之“蓝本”者也。盖言梳妆既妥,遂开始一日之女红:刺绣罗襦,而此新样花贴,偏偏是一双一双的的鹧鸪图纹。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此处之所感所触,乃与开头之山眉深蹙,梦起迟妆者相应。由此一例足见飞卿词极工于组织联络,回互呼应之妙。

译文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篇7:菩萨蛮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 李师中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作者简介:

李师中(1013—1078),字诚之,楚丘(今山东曹县东南)人。登进士第。宋仁宗朝,提点广西刑狱,摄帅事。历天章阁待制、河东都转运使、秦凤路经略使、知秦州。后为吕惠卿所劾,贬和州团练副使,稍迁至右司郎中。著有《珠溪诗集》,词存一首。

注释:

⑴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花间意”“重叠金”等。《宋史·乐志》《尊前集》《金奁集》并入“中吕宫”,《张子野词》作“中吕调”。为词调中之最古者,属小令,共四十四字,以五七言组成;前后片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递转,情调由紧促转低沉。

⑵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⑶岭南:在五岭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现在的广东、广西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翻译:

在梦中被子规鸟的啼叫唤醒,抬头向窗外望去,城楼上挂着一弯残月,仿佛被子规鸟啼破了似的。我乘着华丽的船就要出发,江水清澈,两岸的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的细雨,笼罩万家。

在别离之时,佳人与我相对而泣,热泪滚滚,打湿了锦衣。此去一别,天各一方,不知何日重逢。岭南偏远,鸿雁难以飞到,想必书信稀少。

赏析:

此词作于词人岭南卸任之时。全词景色清丽,感情深挚,意境深远。

词为“题别”而作,通篇围绕一个“别”字做文章。上片起句写临别前情景。词人将要离开广西了,黎明之前子规鸟就不住地啼呜,把他从梦中唤醒。他举头看看窗外,一弯残月高挂西天,好像是被子规啼破了似的。这一句写出了早起之景、临别之时第、归去之思和离别之情。出语自然,含意无穷。第二句写词人乘着华丽的官船将要出发,虽为写实,但实中带虚,所谓“晓载笙歌”者,乃是以“笙歌”兼指吹奏笙歌的'乐妓,用语甚美,耐人寻味。三、四两句尤为入妙。画船在清澈的江中从容而行,只见两岸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烟雨,笼罩万家。这完全是画境,同时也是诗境。

过片二句写别情。佳人,谓画船中乐妓。这里不仅补足“笙歌”一词之意,而且进一步发抒离思。一位清正的地方官将要离任了,佳人也无法挽留,与词人相对而泣,滚滚热泪,湿透罗衣。这里让佳人把惜别的泪水倾泻出来,虽不够含蓄,但热烈真诚。

结尾二句,系预想别后情景,对不可能继续通信表示耽心。“岭南无雁飞”,据陆佃《埤雅》云,雁飞不过衡阳,因南地极燠。广西岭南,故鸿雁更难飞到。此处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符合当地特点,显得十分妥贴。

此词妙选词炼字、首句“子规啼破城楼月”中的“破”字便是范例。子规、城楼、月,本是三个互不相干的概念,然着一“破”字,遂连成一体,形成浑一的境界。

篇8:菩萨蛮原文赏析

菩萨蛮原文赏析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赏析一:

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梁元帝赋云:“登楼一望,唯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此词境界似之。然其写日暮景色,更觉凄黯。此两句,白内而外。“瞑色”两句,自外而内。烟如织、伤心碧,皆瞑色也。两句折到楼与人,逼出“愁”字,唤醒全篇。所以觉寒山伤心者,以愁之故;所以愁者,则以人不归耳。下片,点明“归”字。“空”字,亦从“愁”字来。乌归飞急,写出空间动态,写出鸟之心情。鸟归人不归,故云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粱元帝赋云“空伫立”。“何处”两句,自相呼应,仍以境界结束。但见归程,不见归人,语意含蓄不尽。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

赏析二:

此词为登临望远、抒怀愁思之情。开篇词人用画笔在广漠的平林上抹出牵动愁思的如织暮烟。画面的静景带有动势,它暗藏着时间的瞬息之间的冉冉推移。当远眺着暮霭笼罩的平林的第一眼,望中还呈现着寒碧的山光,该是太阳下山没多久吧!但一转眼,暝色悄悄滴降临了。“暝色”之下用了一个神来之笔的“入”字,把把暝色人格化,比作一个带来了离愁的闯入者,比“夜幕”这一类平泛的静物更能使景色活跃在读者的心头眼底。于是,高楼上孤单的愁人,就益发和冉冉而入的暝色融合在一起了。

这楼头的远眺者是因何而发愁呢?我们不禁要想起“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这两句汉代古诗。她是在怀念,期待远人。从下片可以想象,那征人是已经有了行将归来的消息吧。但此刻,他在何处?在做什么?是日暮投宿的时候他正在走入一家村舍吗?还是早已打尖,此刻正和旅伴在酒肆中畅饮,乃至在和当垆的酒家女调笑?或者,是由于什么事情的牵绊,至今还未踏上归程?向心头袭来的各种怪异的联想,不断增添这女子的愁思。这里面当然也缠夹着往昔的甜美回忆,遐想着久别重逢的情景。这时令,正如李商隐所说的“心事如波涛”,这样那样都会增添她期待的.激情的浓度。

这惆怅,哀怨而又缠绵的期待,自然会使楼头人产生有如王维诗“心怯空房不忍归”的心情。这驱使她伫立于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这归鸟又惹起无限愁思。那阻挡在她和征人之间的遥远的归程啊,这一路上不知道有多少长亭、短亭!

眼前所见的日暮景色,这平林笼烟,寒山凝碧,暝色入楼,宿鸟归林;心头所想的那远人,那长亭短亭,以及横隔在他们之间的迢递的路程……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篇9:菩萨蛮诗词赏析

菩萨蛮诗词赏析

菩萨蛮

【宋】韦庄

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

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

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

忆君君不知。

【简析】

洛阳词人的第二故乡,因而他对洛阳有着深厚的感情。此词开头,即叠用洛阳二字,而且突出地把它放在句首,就是这种感情的具现。洛阳才子是词人自指,因为他的'成名之作《秦妇吟》就是在洛阳写的,并获得了秦妇吟秀才的美誉。洛阳的春光到底好在哪里呢?一是魏王堤上阴翳的垂柳,上蔽天日,下荫游人;二是桃花水暖,鸳鸯双浴于澄波碧水之中。杨柳依依,更添离别之情;鸳鸯喁喁,益增寂寞之感。这些都是词人在洛阳所习见的景物,因而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心底的呼唤:忆君君不知。这个君,是劝他早归家的美人?还是忽独与予兮目成的红袖?皓腕凝霜雪的酒姬?抑或三者兼有之?读者自可体会。

篇10:菩萨蛮李白赏析

菩萨蛮李白赏析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连短亭 一作:更短亭)

【赏析】

此词可看作是一首怀人之作,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开头两句为远景。高楼极目,平林秋山,横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烟如织”是说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诗:“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薛涛《题竹郎庙》诗:“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多言晚山之青,可以参看。这两句全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出,主观色彩很重,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尽在其中。“暝色”两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与上片登楼远望俯眺平楚,所见不同,思念之情则一。“宿鸟归飞急”还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末句计归程以卜归期。庾信《哀江南赋》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语。词中着一“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

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酝藉。韩元吉《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可见南宋初这首《菩萨蛮》犹传唱不绝。

历来解说此词,虽然有不少论者认为它是眺远怀人之作,但更多的人却说它是羁旅行役者的思归之辞。后一种理解,大概是受了宋代文莹《湘山野录》所云“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一语的影响。以为既然题于驿楼,自然是旅人在抒思归之情。其实,古代的驿站邮亭等公共场所以及庙宇名胜的墙壁上,有些诗词不一定是即景题咏,也不一定是写者自己的作品。细玩这首词,也不是第一称谓,而是第三称谓。有如电影,从“平林”、“寒山”的远镜头,拉到“高楼”的近景,复以“暝色”做特写镜头造成气氛,最终突出“有人楼上愁”的半身镜头。分明是第三者所控制、所描撰的场景变换。下片的歇拍两句,才以代言的'方法,模拟出画中人的心境。而且词中的“高楼”、“玉阶”,也不是驿舍应有之景。驿舍邮亭,是不大会有高楼的,它的阶除也决不会“雕栏玉砌”,正如村舍茅店不能以“画栋雕梁”形容一样。同时,长亭、短亭,也不是望中之景;即使是“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中的最近一座,也不是暮色苍茫中视野所能及。何况“长亭更短亭”,不知凡几,当然只能意想于心头,不能呈现于楼头人的眼底。

李白究竟是否是这首词的作者,也是历来聚讼不决的问题。光以《菩萨蛮》这一词调是否在李白时已有这一点,就是议论纷纭的。前人不谈,现代的研究者如浦江清说其无,杨宪益、任二北等信其有;而它的前身究系西域的佛曲抑系古缅甸乐,也难以遽断。有人从词的发展来考察,认为中唐以前,词尚在草创期,这样成熟的表现形式,这样玲珑圆熟的词风,不可能是盛唐诗人李白的手笔。但这也未必可援为根据。敦煌卷子中《春秋后语》纸背写有唐人词三首,其一即《菩萨蛮》,亦颇成熟,虽无证据断为中唐人以前人所作,亦难以断为必非中唐人以前人所作,而且,在文学现象中,得风气之先的早熟的果子是会结出来的。十三世纪的诗人但丁,几乎就已经唱出了文艺复兴的声调,这是文学史家所公认的。六朝时期的不少吴声歌曲,已近似唐人才开始有的、被称为近体诗的五言绝句。以文人诗来说,隋代王绩的《野望》:“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如果把它混在唐人的律诗里,不论以格或以风味言,都很难识别。这不过是信手拈来的例子。李白同时人、玄宗时代的韦应物既然能写出像《调笑令·胡马》那样的小词,李白能写出成熟的词也就毫不奇怪。还有一件小小的颇堪寻味的事情:词中有“伤心碧”这样的字眼。“伤心”在这里,相当于日常惯语中的“要死”或“要命”。现在四川还盛行着这一语汇。人们常常可以听到“好得伤心”或“甜得伤心”之类的话,意即好得要命或甜得要死。这“伤心”,也和上海话中“穷漂亮”“穷适意”的“穷”字一样,作为副词,都与“极”同义。“伤心碧”也即“极碧”。杜甫《滕王亭子》诗“清江锦石伤心丽”,“伤心丽”,也是“极丽”的意思。李白和杜甫都在四川生活过,以蜀地的口语入词,化俗入雅,妙语天成。这也可以作为这首词是李白作品的一点佐证。

篇11:菩萨蛮诗文赏析

菩萨蛮诗文赏析两首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赏析: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帽唐代仕女图。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懒:句指懒得起来

迟:句指梳洗打扮 慢吞吞 意迟迟

菩萨蛮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

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

花露(一作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赏析

前三句都是写环境。第一句写时间,应该是在后半夜。第二句写地点,在重帘之后,也就是在闺中。另外还有“无人语”三字,写环境之静,也点出词中女子孤身一人。第三句写室内环境,熏炉里麝香已经燃尽(所以才到了“深处”)。第四句写到人,“卧时留薄妆”,就是说,这女子睡时脸上还留着淡淡的妆。

本来,这是个很美也很幽静的`状况,但是透出一股孤寂的情绪来。

下片写女子的思绪。当年还自惜”,女子在一片寂静中醒来,躺在床上回忆过去,感觉过去的美好都已经不再。

“往事哪堪忆”,往事不堪回首,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是孤身一人,越是回忆过去的美好,越是映衬出现在的孤寂,所以不堪忆。

“花露(落)明月残”,写景,以这种零落的景象暗示女子的遭遇或是思绪。

“锦衾知晓寒”

这句意蕴最为丰富,细点说:“晓寒”,不单单是指温度的低,而是说“我一个人孤睡,凌晨所感受到的寒冷”,意思主要是放在“孤睡”上。“锦衾知晓寒”,实际上是说这种“晓寒”没有人知道。寒,怎么办呢?只好盖好锦被,可是越盖得严,越是觉得落寞,因为锦衾根本温暖不了那种孤睡的寒。

然后再看“当年还自惜”,这个句子正常的语序应当是“自惜当年”,可是中间还加了一个“还”字,就是说“又在自惜当年”。后面又接着一句“往事哪堪忆”。就是说,常常自惜,然后又说算了吧,不忆了吧。但用不了多久,又会再来一次。如此反反复复。这个“还”字,就比较值得玩味了。

【知识延伸】

菩萨蛮 其二

翠翘金缕双鸂鵣,

水纹细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

雨晴花满枝。

绣衫遮笑靥。

烟草黏飞蝶。

青琐对芳菲,

玉关音信稀。?

菩萨蛮 其三

凤凰相对盘金缕,

牡丹一夜经微雨。

明镜照新妆,

鬓经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

栏外垂丝柳。

音信不归来,

社前双燕回。

菩萨蛮 其四

满宫明月梨花白,

故人万里关山隔。

金雁一双飞,

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

家住越溪曲。

杨柳色依依,

燕归君不归。?

菩萨蛮 其五

牡丹花谢莺声歇,

绿杨满院中庭月。

相忆梦难成,

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靥脸,

寂寞香闺掩。

人远泪阑干,

燕飞春又残。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温庭钧古诗《瑶瑟怨》

2.温庭筠诗词选

3.温庭钧唐诗《望江南·梳洗罢》

4.温庭筠怎么读

5.温庭钧《菩萨蛮》翻译

6.温庭筠 菩萨蛮

7.温庭钧是读[ yún]呢还是[jūn]呢?

8.温庭钧《苏武庙》赏析

9.温庭筠是晚唐

菩萨蛮,菩萨蛮程垓,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菩萨蛮,菩萨蛮李煜,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苏轼 《菩萨蛮·西湖》译文及赏析

《菩萨蛮张先》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菩萨蛮,菩萨蛮胡铨,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菩萨蛮,菩萨蛮史介翁,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蛮家,蛮家马戴,蛮家的意思,蛮家赏析

菩萨蛮,菩萨蛮张?t,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菩萨蛮,菩萨蛮叶梦得,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菩萨蛮,菩萨蛮张纲,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菩萨蛮,菩萨蛮黄机,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菩萨蛮,菩萨蛮黄机,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菩萨蛮,菩萨蛮黄机,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整理11篇)】相关文章:

菩萨蛮,菩萨蛮蔡伸,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2023-07-09

菩萨蛮,菩萨蛮方千里,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2023-01-21

温庭筠菩萨蛮的诗意2023-04-01

《菩萨蛮》杜安世词作的鉴赏2023-06-23

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原文及赏析2022-10-20

答李邦直,答李邦直苏轼,答李邦直的意思,答李邦直赏析2023-06-21

《东蛮·东蛮有谢氏》柳宗元翻译赏析2022-12-26

《菊花》的诗句赏析2023-12-09

纳兰性德与李煜的词的形式比较2023-10-25

描写痴情女的诗句2023-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