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权力之路读书笔记

时间:2022-09-11 07:46:0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通往权力之路读书笔记(共12篇)由网友“爱分享的豆豆”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通往权力之路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往权力之路读书笔记

篇1:通往权力之路读书笔记

撒切尔夫人是我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国家领袖了,以做事果断、机智,而被人们称为“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全名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她是英国保守党第一位女领袖,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创造了蝉联三届,任期长达20xx年之久的记录女首相。若只以连续而单一的任期计算,则是自19世纪初叶利物浦勋爵以来任职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她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其所推行的一套政策而被冠之以“主义”和“革命“的首相,也是20世纪最优秀的首相之一。

玛格丽特·撒切尔,这位改变英国、影响世界,并让所有人折服的女政治家,在长达20xx年的首相任职期间政绩卓著:她全力改革,使这个眼看落寞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跻身于世界前四强;赢得马岛战争,坚持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巩固了英国在世界政治中的强势地位。

《撒切尔夫人——通往权利之路》是撒切尔夫人的第二部自传,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她当上首相之前的事。从童年开始一直到大选结束、入主唐宁街10号,可以说是“铁娘子”的成长史,占了整本书的2/3。第二部分是写她卸任后对世界局势的认识及一切问题的解决之道。其担任首相的20xx年间的事都收录在第一本自传《唐宁街岁月》中。

老实说,书中大量的英国政治性争端和党派问题弄得我很头疼,读起来疑问重重。但是这些并不能影响对撒切尔夫人的认识和理解。从某些方面来看,是时代造就了伟人,但是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一个时代中脱颖而出。决定个人命运的,是他们伟大的品格和精神追求。书中对于撒切尔夫人早期的成长经历有些记载,这些记载相当客观,更像是一种成长经历的叙述,与一般的传记相比,少有温情和激励性的文字,或许是因为这是撒切尔夫人本人所写的原因,比较含蓄。

这位不认为在自己有生之年国家会出现女首相的女人,却成为了英国保守党——这块被视为“男人领地”里的第一位女首相,同时她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她开创了英国政治历史的先例,三次蝉联首相,在位长达20xx年,她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其推行的政策冠以自己名字的首相。这位说过“政治上,如果你想要的是空谈,问男人;如果你想有些作为,问女人”的女人终于用行动证明了这一信条。出身于塌实、严谨、笃信宗教家庭的玛格利特,在农村度过童年岁月。父亲的正直品质一直影响着她,那句“永远不要因为别人这么做,你也要这么做”的观点一直支撑着她。很小便接触了诗歌,宗教则启发了她的音乐、社交的天赋。在那个热心政治的家庭中,他们一起听广播了解政治事件。她爱读女孩们都喜欢的勃朗特和简*奥斯丁的作品,她也会读一些一般女孩都不读的书。正是这些促使她发现了自己对政治的热爱,为日后的从政之路打下了基础。和父亲一样,她是忠实的保守党人,从未对自己的政治信仰产生过怀疑。凭借着努力,她考上了牛津的萨默维尔学院,头一次离开家乡格兰瑟姆的玛格利特怀着憧憬走向了世界。

她支持同性恋法案和堕胎法案,支持离婚法的改革,尽管最终有些没有通过。她对女性同胞怀有着深深的感情,任养老金部的政务次官时她努力提高寡妇与单亲母亲的福利待遇。虽任教育部长时曾被称为“和孩子抢牛奶的夫人”和“英国最不受欢迎的女人”,她仍努力推进对破旧学校的翻新与教师培训。她不断的反思着保守党的政策,同时接受着工党的攻击。

她的外交访问成果显著,“铁娘子”“战斗的吉玛”“女阿提拉”名扬海外。她在香港问题上与邓小平激烈交锋。她认为应该建立以美国为主的国际格局,巧妙的与美国保持着微妙的关系。她意识到中国将走向繁荣,俄罗斯仍将保持太平洋强国地位,印度会足够富有,将会成为最容易做交易的亚洲强国。她有着自己的“撒切尔原则”:不管你准备得多充分,总会有意外的事件发生。她向民众强调家庭观念、抑制民众对福利的依赖,主张用美德去对抗邪恶,她积极促进自由的企业改革。

一个人的成功永远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是个没有身份背景的女人,但撒切尔夫人凭借着努力、聪颖、能力、勇气、人脉与个人魅力做到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家庭和事业是所有职业女性都头痛的事,但撒切尔夫人认为只要时间安排得好,同时做一个职业女性和一个母亲是可能的,这个她也做到了。她不但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还是一个合格的妻子与母亲。父亲在政治上对撒切尔夫人的影响很大,而母亲则在生活上成了她的典范。她从母亲那学到了如何把忙碌生活中那么多的职责很好的组织起来的能力。成为议员后,不管事务多么繁忙,她还是会给孩子们准备好丰盛的早餐。她的爱情也是让许多女性羡慕的,她和丹尼斯携手到老,不论情况如何凶险,他都会支持着她。和丹尼斯结婚是她做过的最不后悔的事!

这是一位杰出女性的成长史与成功史,要比那些空洞的成功学书籍有用得多。这么厚的一本书我没有全部读懂,但她的成长经历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启迪。只要我能够看清楚一点撒切尔成功的因素,我觉得就是我这次阅读的收获。

篇2:通往权力之路读书笔记

撒切尔夫人是20世纪世界政治领域中最杰出的权力女性。她出身低微,没有显赫的门第庇荫,凭借个人意志和务实精神,踏入男性占统治地位的英国政界,一步一步在从政之路上执着跋涉,最终登上权力的顶峰。撒切尔夫人从小深受作为市长的父亲影响,对政治产生浓厚兴趣。年轻时就读牛津大学,很快成为该校保守党协会的主席。正如她自己所言,从此“政治已溶进了我的血液”。离开大学后,撒切尔夫人利用工作之余攻读法律,成为精通税务法的律师,并以更为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政治活动中。

1959年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议员。1975年竞选保守党领袖获胜,成为英国政党史上第一位女领袖。同年5月,保守党在大选中获胜。经历工党与保守党之间经年累月的权力争夺和保守党内部领导权的斗争,最终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并开启蝉联三届、任期长达20xx年之久的首相历程。

作为撤切尔夫人的第二本自传,《通往权力之路(撒切尔夫人自传)》以亲历者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这位生来与政治结缘,以强硬干练著称的政坛“铁娘子”,在入主唐宁街10号之前五十余年的人生中所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不但为“撒切尔时代”英国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基础,而且深刻影响了世界政治的走向。它还带领我们走进撒切尔夫人的内心世界,讲述“女人统治世界”的精彩故事,感受“铁娘子”光芒四射、激动人心的传奇人生。

篇3:通往权力之路读书笔记

撒切尔晚年有两本传记,一本是《通往权力之路》,另一本是《唐宁街岁月》,《唐宁街岁月》讲述撒切尔的20xx年首相生涯,《通往权力之路》第一分部讲述当选首相前的经历,第二部分讲述离任首相后的事情,所以我是按照《通往权力之路》的第一部分,《唐宁街岁月》,《通往权力之路》的第二部分的方式阅读的

书名叫做《The Path to Power》,或许是受到撒切尔喜欢的哈耶克的著作《The Road to Serfdom》的影响,大师的是 Road,自己的是 Path,算是谦虚了。撒切尔和哈耶克的渊源,有几故事:

有一次,一位工作人员”准备了一篇文章,提出'中间道路'是保守党应该采取的最可行的路线,可以避免左翼和右翼的极端。他还没有讲完,新当选的党主席就把手伸进她的提包,拿出一本书,那是哈耶克的《自由宪章》。她打断了我们这些实用主义者的讨论,举着这本书让我们大家看个究竟,'这本书,'她斩钉截铁地说,'才是我们应该信仰的,'并把哈耶克的书'啪'地掷到桌子上。“

1982年,哈耶克给撒切尔夫人写过一封信,显然谈到了智利政府削减政府开支的成功案例,撒切尔夫人回信说:”从阿连德的社会主义发展到80年代的自由企业资本主义经济,这是经济改革的一个杰出典范,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经验教训,“她写道,”但是,我确信您也会同意,在英国,我们实行民主制度,需要达成很高程度的共识,所以,智利采取的一些措施,在我们这儿很难被人接受。我们的改革必须符合我们的传统和我们的宪法。有的时候,改革的进程看起来可能缓慢得让人痛苦。但我坚信,我们将按我们的方式在我们的时代完成我们的改革。然后,这些制度将持续下去。“

1989年哈耶克90岁华诞之际,撒切尔夫人写信给哈耶克说:”到本周,我荣任首相一职已达十年。很多人非常宽宏地评价我们的政府所取得的成就。当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如果没有那些价值和信念将我们引导到正确的道路、并为我们提供正确的方向,则我们不可能取得一样成就。您的著作和思考给予我们的指导和启迪,是极端重要的;您对我们居功至伟。“

目前仅仅读了《通往权力之路》的第一部分,传记中涵盖较多的是她自由主义观念的来源和各种政治事件的解释,以及对左派的毫不妥协的攻击

撒切尔毕业于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女子学院,前几天看到牛顿毕业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于是学习了一下英国大学的学院制:

牛津大学共有39个学院,它们和学校的关系就像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那样采用联邦制形式。牛津的学院不是按专业分割的,每个学院中都有来自多个不同系的学生,比如学文学和学机械的两个学生可能是宿舍紧挨的邻居,这样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自然地进行着跨学科的交流。

剑桥大学有31个学院,三个女子学院,两个专门的研究生院,每个学院都有各自的风格。剑桥大学担当一个像联邦政府的角色,掌管一些宏观的事情,所有风格各异的学院史背景不同,每个学院在经济上自负盈亏,因此各个学院在行政财务,招生教学,都有很大的自主权。各学院内部录取步骤各异,每个学院在某种程度上就像一座微型大学,有自己的校规校纪。在毕业典礼上,每个学生都要由学院院长牵手引到校长面前跪下,接受祝福,象征由学院教导成材。

学院制的另一个好处是更易在小规模社区中形成归属感,牛津是拥有2万多名学生的大学校,而每个学院只有几百名学生。他们虽然来自不同专业,但总体来看一个学院也有自己的特色,有的强调学术,有的重视应用,有的积极活跃,有的安宁静谧,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与自己气质相契合的学院,也往往更易与学院建立感情。

篇4:通往奴役之路读书笔记

《通往奴役之路》,作者哈耶克,这本书开始时给我的印象是这是一本经济学著作,作者哈耶克在关于市场的理念上与凯恩斯相反。读了之后才发现,这本书绝不仅仅是一般经济学书籍,其中说到自由、法治、极权主义、集体主义、保障、计划、公正、平等等诸多课题,让我认识到社会和我们的一切都可囊括其中。

其中讲到自由这个话题,之前看电视剧欢乐颂时,其中有一段台词“在那些没有信心靠自己的奋斗找到前途的人们当中,很难找到独立的精神或坚强的个性”。读这本书时发现了这句话就来源于这本书。自由,这个概念的含义我们很多人可能都是错误的,认为可以随自己的意愿生活肯定是不正确的,我的理解是有自己的想法、独立的精神。

自由是有代价的,自由是自己赋予自己的。如果你要安稳,你要保障,不但不能增加自由的机会,反而构成了对自由的最严重的威胁。我们的自由是有限度的,限度就是自己接受的安稳。安稳也是有代价的,就是自己放弃了的自由。比如工作机会,选择一份安稳的工作往往意味着更多的束缚。

我这里说的自由,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讲更多的不确定性。比如对未来的很多预期结果有很大的确定性,那么也意味着未来也会更加安稳。比如你在某一个城市买下了房子,那么对未来的确定性就会提升,也会更加安稳。相反,如果你把房子卖掉了,那么不确定就在增加,相对来说,自由度也在提高。

对未来有更大期待的人希望更自由,对未来不太乐观的人希望更安稳;敢于拥抱甚至喜欢未来变化的人希望更自由,恐惧甚至躲避未来变化的人希望更安稳;大多数的年轻人更希望自由,大多数的老年人更希望安稳。在我认识的人里,有人把房子卖了,他们希望房子不要成为自身的束缚,有更多的人一直都希望有自己的房子,他们希望生活可以安定下来。自由与安稳,不可兼得。我们要认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祝愿希望自由的人可以获得他们的自由,祝福希望安稳的人可以安逸地生活。

篇5:通往奴役之路读书笔记

其中讲到自由这个话题,之前看电视剧欢乐颂时,其中有一段台词“在那些没有信心靠自己的奋斗找到前途的人们当中,很难找到独立的精神或坚强的个性”。读这本书时发现了这句话就来源于这本书。自由,这个概念的含义我们很多人可能都是错误的,认为可以随自己的意愿生活肯定是不正确的.,我的理解是有自己的想法、独立的精神。

自由是有代价的,自由是自己赋予自己的。如果你要安稳,你要保障,不但不能增加自由的机会,反而构成了对自由的最严重的威胁。我们的自由是有限度的,限度就是自己接受的安稳。安稳也是有代价的,就是自己放弃了的自由。比如工作机会,选择一份安稳的工作往往意味着更多的束缚。

我这里说的自由,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讲更多的不确定性。比如对未来的很多预期结果有很大的确定性,那么也意味着未来也会更加安稳。比如你在某一个城市买下了房子,那么对未来的确定性就会提升,也会更加安稳。相反,如果你把房子卖掉了,那么不确定就在增加,相对来说,自由度也在提高。

对未来有更大期待的人希望更自由,对未来不太乐观的人希望更安稳;敢于拥抱甚至喜欢未来变化的人希望更自由,恐惧甚至躲避未来变化的人希望更安稳;大多数的年轻人更希望自由,大多数的老年人更希望安稳。在我认识的人里,有人把房子卖了,他们希望房子不要成为自身的束缚,有更多的人一直都希望有自己的房子,他们希望生活可以安定下来。

自由与安稳,不可兼得。我们要认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祝愿希望自由的人可以获得他们的自由,祝福希望安稳的人可以安逸地生活。

篇6:通往奴役之路读书笔记

终于有机会细细品读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第一次听到哈耶克的名字,已经是21世纪的初叶了。在世纪之初的几年间,哈耶克的名字被一众“大家”反复提及,几乎成为“圣人”的代名词。他对于市场和自由经济坚定不移的秉持,他言论的毫不犹疑和没有任何折扣的态度,的确也使得他本人和所发出的声音是如此的振聋发聩,令人无法不肃然起敬。

我是个怀疑论者,所以即使对于哈耶克这样的大家,也总是要从一旁的角度先静静地欣赏,然后才能够慢慢走近其思想殿堂。这并不意味着我先入为主的“狭见”,恰恰相反,我的“旁观”,首先(同样地,也)是没有折扣的吸收和尊敬,并非要从中挑出什么“骨刺”。但我却是要对着一众“信徒”表达我的高度怀疑的。信徒者,特别是一定要“第一时间”展示自己拥趸和笃信态度和地位的,总是要在心中揣着这样或那样的目的或者期望,至少是一种舍我其谁的争先精神。所以在“信”的阶段,通常是择自己最能够产生共鸣也是最容易影响他人态度的内容,尽快地将它们曝光,且不断强化。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解读”和“诠释”。古往今来,“大家”风范,大概就是如此。而哈耶克,以及他的着作,恰恰最适合“信徒”们的传播并加载自身的意象价值,从而将这种所谓的“价值”延伸并快速产生出不同于原作者本身的影响力。他的观点直接、简洁,几乎完全摈弃学术家们惯常的繁琐求证和引用,并且“最恰当”地切中要害。一些文字几乎不需要解读,就能够轻易地应用于近80年时间跨度中的任何一个阶段和时点。它们如此恰当地洞察了计划经济与专制制度的必然联系,并且”更恰当地"阐释了市场与自由经济的美妙表现,以至于这种阐释轻易地就能够被转译为一种先知般的“预言”,并使之与现代民主制度产生了美妙融合。总之,哈耶克的思想,不仅具有完美的预言特征和文字及逻辑的表现力,更具有完美的现实映照,有着比《圣经》更加迷人的内外兼修的实践意义和触手可及的魅力。这当然会使得“大家们”,特别是希望成为一个变革时代助力者甚至核心推动者的“精英们”浮想联翩,不能自持。

篇7:通往奴役之路读书笔记

合上书后,不得不承认西方在思想道路的探索上比中国走得更远。马克思韦伯,哈耶克,弗里德曼,凯恩斯……,我所了解恐怕的只是冰山一角。以前的我太无知了,因为个人情感而偏好中国思想,忽视了西方文明。真理是没有国界的。科学的探究中应尽量避免情感偏好。中国也有在思想领域成果丰硕的时期,那是遥远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各家思想各有信徒,各自在政治舞台上活跃。那时产生的思想是纯正的是原创的,没有受到任何意识形态的浸染。自由的思考必然指向人性的最深处,指向人类如何构建群体,即社会体制。儒家主张以伦理道德治国,法家倡导以法治国,在阅读中,会忽然发现这自由主义的精髓好像似曾相识,它对待政府的主张与老子的无为而治是多么的.相似。墨家的“兼爱非攻”又与法国的博爱精神有异曲同功之妙。而后来的中国社会几乎没有真正的思想家。所有思想领域都有政治权利的介入,自由思想被压制在强权政治之下。所以我们的民族文化显得散乱,虽有很多优美的意境,诗词,对人生宇宙灵犀一点的感悟,但总没有成体系的思想著作,没有引领整个民族精神的大思想家。再来看欧洲,英国女王对莎士比亚的宽容,对亚当斯密的尊敬,使得自由主义思想成了英国构建政治经济社会的基石。只要自由主义的思想仍为英国人遵从,国家的发展方向就不会改变,政权的更替不会对此产生影响。法国的先贤祠中安葬着72位被认为对法兰西民族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思想家,经济学家等,他们是法国的伟人。其中有伏尔泰,卢梭,居里夫妇。在这里,这些思想的先驱者受到了全民族的瞻仰。有全民族对伟大思想家的尊崇才可能有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兰西精神。德国更是讨论社会制度变革不可饶过的话题,也是《通往奴役之路》一书中哈耶克主要的研究对象。此书详尽地阐述了德意志如何在“计划”上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最终通往极权主义纳粹帝国。它主要从道德伦理和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潮的角度来论证计划,国家社会主义,极权主义,纳粹德国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这对于中国的前进方向是极有警示意义的。社会主义的策源地德国走向了自由的对立面,是一次彻底的失败,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社会主义亦是半路夭折,朝鲜等国饱受计划之苦,世界范围内至今还没有成功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先例。我们还应沿着这条看不到希望的路走下去吗?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很可能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值得庆幸的是,现在中国年轻的一代与父辈,祖辈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差异,他们崇尚自由,崇尚个性的发挥,追求财富,追求个人的人生价值。这是人性的回归。就社会思想来说,中国既有执著的社会主义者,又有激进的自由主义者,还有很大一部分秉承中庸之态度。于是乎,这成了一个敏感的政治话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谁都是小心翼翼的。不过进步还是有的,中国向自由主义的前进犹如蜗牛爬井壁,进三步,退两步,总还是向上的。在阅读过程中,我曾多次震惊地发现中国五六十年代的思想与纳粹上台前夕的德国思想是如此的相似。而在这两者之后,同是令人不堪回首的和纳粹的残暴罪行。

篇8:通往奴役之路读书笔记

在我们竭尽全力自觉地根据一些崇高的理想缔造我们的未来时,我们却在实际上不知不觉地创造出与我们一直为之奋斗的东西截然相反的结果,人们还想象得出比这更大的悲剧吗?我们越试图用干涉市场制度的方法来提供更充分的保障,有些人就越缺乏保障;并且,更糟的是,在作为一种特权而得到保障的那些人的保障和没有这种特权的人日益增加和无保障之间的对立也变得越大。并且,保障越具有特权的性质,而没有特权的人所面临的危险越大,保障就越为人们所珍视。随着有特权的人数的增加,在这些人的保障和其他人的无保障之间差别的增加,就逐渐形成了一套全新的社会价值标准。给人以地位和身份的不再是自立,而是有保障,一个青年人拥有领得年薪的确定权利比对他怀有飞黄腾达的信心更是其结婚的资格,而无保障则成为贱民的可怕处境,那些在青年时就被拒绝于受庇护的领薪阶层之外的人,要在这种处境下终其一生。毫无疑问,对更大自由的允诺己经成为社会主义宣传最有效的武器之一,而且,对社会主义将会带来自由的信念是真心实意的。但是,倘若允诺给我们通往自由的道路一旦事实上被证明是一条通往奴役的大路的话,悲剧岂不更惨。勿庸置疑,对更多自由的允诺使越来越多的自由主义者受到引诱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使他们受到蒙蔽不能看到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基本原则之间存在着的冲突,并常常使社会主义者得以僭用旧有的自由党派的名字。社会主义被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奉为自由主义传统的当然继承者,因而,他们不能接受社会主义会导致自由的对立面的看法,是不足为奇的。 哈耶克曾经用一句格言来对比凯恩斯和他自己:“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无庸置疑,人类社会的成功管理既需要“狐狸”,也需要“刺猬”。而哈耶克,正是这样一只巨大的“刺猬”。

篇9:《通往奴役之路》读书笔记

《通往奴役之路》读书笔记

一切道德的基础,即对真理的认识和尊重,

很少有人会否认德国人在总体上是勤勉而守纪律的,认真和干劲都达到无情的程度,对于他们所执行的任务是忠诚和专心致志的;他们有一种强烈的纪律与责任心,而且严格服从当局;他们在遇到身体上的危险时,时常表现出自我牺牲的决心和大无畏的精神。所有这一切把德国人造就成完成指派任务的有效工具,并且,在旧的普鲁士邦和普鲁士大统治的新的帝国中,他们就是这样被细心地培养起来的。人们时常认为“典型的德国人”所缺少的个人主义美德是,宽容和尊重其他的个人和他们的意见,独立精神,正直的性格和维护自己的意见而不为上级所左右的那种意愿,德国人也常常意识到自己缺乏这一点,并把这叫做“刚直不阿”;还有对于弱者和衰老者的体恤,和只是个人自由的古老传统才创造出来的对权力的极度鄙视与憎恨。他们似乎还缺少大多数很细小的、但很重要的品质,就是在一个自由社会里会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那些品质:和蔼和幽默感,个人谦逊,尊重别人的隐私和对邻人的善意怀有信任。

在以上这些言论之后,我们再说,这些个人主义的美德同时也是重大的社会美德,便不会使人惊奇了,这些美德减少社会交往中的磨擦,使从上至下的'控制更无必要而同时又使这种控制更难实现。

哪里存在着一个凌驾一切的共同目标,哪里就没有任何一般的道德或规则的容身之地。在战时,我们自己曾在有限的限度内亲身经历过这一点。但在英国,就是战争和极大的危险也只是造成在一定程度上近似于极权主义的局面,几乎不会为了一个单独的目的而将其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搁置一旁而不顾。但当几个特定目标支配着整个社会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就有下面的情况发生,残酷有时可以变成责任,违反我们的情感的行为,例如枪毙人质、杀害老弱等,竟被看成仅仅是权宜之计;强迫迁移数万人口竟成为差不多除了受害人以外每个人都赞成的一种政策措施;或者像“征募妇女以作传宗接代之用”之类的建议也会受到认真考虑。在集体主义者眼中,总是有一个上述行为为之服务的重大目标,并且,照他看来,这一目标使这些行为具有合理性,因为对一个社会的共同目标的追求,可以无限制地忽略任何个人的任何权利和价值。

一切宣传都为同一目标服务,所有宣传工具都被协调起来朝着一个方向影响个人,并造成了特有的全体人民的思想“一体化”。……如果所有时事新闻的来源都被唯一一个控制者所有效地掌握,那就不再是一个仅仅说服人民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灵巧的宣传家于是就有力量照自己的选择来塑造人们的思想趋向,而且,连最明智的和最独立的人民也不能完全逃脱这种影响,如果他们被长期地和其它一切信息来源隔绝的话。

对真理的无私探讨在极权主义制度里是不可能得到许可的,而对官方意见的辩护却成了唯一目标。

德国最有名的物理学家之一,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莱纳德用了《德国物理学四卷》这样一个书名来概括他的毕生事业。

斥责任何只为活动而活动,没有远大目标的人类行为,这是完全符合极权主义的整个精神的。为科学而科学,为艺术而艺术,是同样为纳粹党徒、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和*******人所痛恨的。每一个活动都必须有一个自觉的社会目标来证明它是正当的。绝不能有任何自发的、没有领导的活动,因为它会产生不能预测的和计划为做规定的结果。它会产生某种新的、在计划者的哲学里未曾梦想到的东西。

大多数人很少能够独立地思考,在大部分问题上,他们所接受的意见都是现成的意见,他们无论是生来具有还是受人哄骗而接受这套或那套信仰,都同样感到满意,这些都是真实的。在任何社会里,思想的自由可能只对很少的人才有直接的意义。……使精神自由对知识的进步起主要推动作用的根本之点,不在于每个人都有能力思考或写点什么,而在于任何人对任何事由或意见都可以争论。只要异议不受到禁止,就始终会有人对支配着他们同时代人的意见有所疑问,并且提出新的意见来接受辩论和宣传的考验。

使思想获得生命的,是具有不同知识和不同见解的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理性的成长就是一个以这种差异的存在为基础的社会过程。这种成长的本质,就是它的结果难以预测,并且我们不能知道哪些意见有助于这种成长和哪些意见不会有助于这种成长——总之,我们不能用我们目前持有的任何意见来支配这个成长而同时又限制它。给思想的成长或者这一方面的普遍进步定出“计划”或进行“组织”,这种说法本身就是词语上的矛盾。认为人的思想必须“自觉地”控制它自己的发展这种见解,是把个人理性,即单独能够“自觉地”控制一切的那个理性,同个人相互之间的过程,即产生理智的成长那个过程,混为一谈了,

如果我们试图对它加以控制,那我们只会阻碍它的发展,我们迟早一定会引起思想的停滞和理性的衰退。

私人垄断很少是完全的垄断,更难长时期地存在下去,或者私人垄断通常不能忽视潜在的竞争。而国家的垄断则是一个受到国家保护的垄断——保护它不致受到潜在的竞争和有效批评。

目前那些大声地宣布他们已“一劳永逸地铲除那个疯狂的竞争制度”的劳工领袖们,正是在宣布个人自由的毁灭。

道德不仅必定是个人行为的现象,而且只能存在于一定范围之内。在该范围内,个人有为自己作出决定的自由,而且被要求自愿牺牲个人利益来遵守一个道德规则。在个人负责的范围以外,就既没有善,也没有恶,既没有机会获得道德评价,也没有机会通过为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物牺牲个人欲望来表明个人的道德信念。只有当我们对我们自己的利害关系负责并且有牺牲它们自由时,我们的决定才有道德价值。我们没有权利以他人的利益为代价来博取自己无私的美名,而我们要是在没有选择自由的情况下做到了无私,在道德上也不足以称道。如果社会成员每做一件好事都是别人使他去做的话,他们是没有权利受到赞赏的。正如弥尔顿所说的那样:“如果一个成年人所做的每一件好事或坏事,都是在薄施小惠、授意和强迫之下做下的,那么美德岂不徒有虚名?善行还值得什么赞美呢?持重、公正或自治还值得什么钦佩呢?”

在物质环境迫使我们要做出某种选择时有决定自己行动的自由,以及对依照自己良心安排自己的生活可以自行负责,这两者是道德观念能够赖以培育、道德价值在个人的自由决定中赖以逐日再造的唯一氛围。不是对上级而是对自己良心的负责,不是用强力所威逼出来的责任心,这种决定在个人所重视的事物中应该为他们牺牲哪些事物的必要性,以及对自己所做决定的后果负责——这些才是任何名副其实的道德的实质。

诚然,那些现在较少得到尊重和守持的美德——独立,自力更生,甘愿担当风险,愿意顶住多数的意见而坚持自己的信仰,愿意和邻人自愿地合作——这些实质上都是个人主义社会据以运作的基础。集体主义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代替这些美德,而且,在它把这些美德消灭之后,它所流下来的那个空白,除了要求个人服从并强迫个人去做集体认为是好的那些事情之外,没有任何其它东西可以填补。

英国人所持有的、在很大程度上比其他大多数民族——除了诸如瑞士和荷兰等少数几个较小的国家以外——守持得更好的这些美德,就是独立和自力更生,一个人的首创性和地方的自我负责,成功地依靠自愿的活动,不干涉邻人事务和宽容异端,尊重风俗习惯和传统,以及对权力和权威的适度怀疑。

要对理想和价值标准差异很大的人民的经济生活进行管理,就是要承担起一种使得一个人有必要使用强力的责任。它等于僭越一种地位,处于这种地位的人,即使是最为心地善良的人,也不能不使他们被迫按照一种对某些受影响的人说来必定显得高度不道德的方式来行事。

让较贫困民族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建立他们的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并让我们尽一切可能去帮助他们。如果一个国际性的主管机构仅限于维持秩序并为人民能改善自己生活而创造条件,它就能够保持公正和对经济繁荣做出巨大贡献。但是,如果由中央配给原料和配置市场,如果每一个自发行动都得由中央当局“同意”,如果没有中央当局的批准就什么事也不能做的话,中央当局就不可能保持公正,就不可能让人民按自己的意愿安居乐业。

更多相关·写读书笔记·《国王的演讲》读书笔记·神奇的太阳花女孩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之《美学散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骗子》读书笔记

篇10:通往奴役之路读书笔记

通往奴役之路读书笔记

很少有人会否认德国人在总体上是勤勉而守纪律的,认真和干劲都达到无情的程度,对于他们所执行的任务是忠诚和专心致志的;他们有一种强烈的纪律与责任心,而且严格服从当局;他们在遇到身体上的危险时,时常表现出自我牺牲的决心和大无畏的精神。所有这一切把德国人造就成完成指派任务的有效工具,并且,在旧的普鲁士邦和普鲁士大统治的新的帝国中,他们就是这样被细心地培养起来的。人们时常认为“典型的德国人”所缺少的个人主义美德是,宽容和尊重其他的个人和他们的意见,独立精神,正直的性格和维护自己的意见而不为上级所左右的那种意愿,德国人也常常意识到自己缺乏这一点,并把这叫做“刚直不阿”;还有对于弱者和衰老者的体恤,和只是个人自由的古老传统才创造出来的对权力的极度鄙视与憎恨。他们似乎还缺少大多数很细小的、但很重要的品质,就是在一个自由社会里会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那些品质:和蔼和幽默感,个人谦逊,尊重别人的隐私和对邻人的善意怀有信任。

在以上这些言论之后,我们再说,这些个人主义的美德同时也是重大的社会美德,便不会使人惊奇了,这些美德减少社会交往中的磨擦,使从上至下的控制更无必要而同时又使这种控制更难实现。

哪里存在着一个凌驾一切的共同目标,哪里就没有任何一般的道德或规则的容身之地。在战时,我们自己曾在有限的限度内亲身经历过这一点。但在英国,就是战争和极大的危险也只是造成在一定程度上近似于极权主义的局面,几乎不会为了一个单独的目的而将其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搁置一旁而不顾。但当几个特定目标支配着整个社会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就有下面的情况发生,残酷有时可以变成责任,违反我们的情感的行为,例如枪毙人质、杀害老弱等,竟被看成仅仅是权宜之计;强迫迁移数万人口竟成为差不多除了受害人以外每个人都赞成的一种政策措施;或者像“征募妇女以作传宗接代之用”之类的建议也会受到认真考虑。在集体主义者眼中,总是有一个上述行为为之服务的重大目标,并且,照他看来,这一目标使这些行为具有合理性,因为对一个社会的共同目标的追求,可以无限制地忽略任何个人的任何权利和价值。

一切宣传都为同一目标服务,所有宣传工具都被协调起来朝着一个方向影响个人,并造成了特有的全体人民的思想“一体化”。……如果所有时事新闻的来源都被唯一一个控制者所有效地掌握,那就不再是一个仅仅说服人民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灵巧的宣传家于是就有力量照自己的选择来塑造人们的思想趋向,而且,连最明智的和最独立的人民也不能完全逃脱这种影响,如果他们被长期地和其它一切信息来源隔绝的话。

一切道德的基础,即对真理的认识和尊重。

对真理的无私探讨在极权主义制度里是不可能得到许可的,而对官方意见的辩护却成了唯一目标。

德国最有名的物理学家之一,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莱纳德用了《德国物理学四卷》这样一个书名来概括他的毕生事业。

斥责任何只为活动而活动,没有远大目标的人类行为,这是完全符合极权主义的整个精神的。为科学而科学,为艺术而艺术,是同样为纳粹党徒、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和*******人所痛恨的。每一个活动都必须有一个自觉的社会目标来证明它是正当的。绝不能有任何自发的、没有领导的活动,因为它会产生不能预测的和计划为做规定的结果。它会产生某种新的、在计划者的哲学里未曾梦想到的东西。

大多数人很少能够独立地思考,在大部分问题上,他们所接受的意见都是现成的意见,他们无论是生来具有还是受人哄骗而接受这套或那套信仰,都同样感到满意,这些都是真实的。在任何社会里,思想的自由可能只对很少的人才有直接的意义。……使精神自由对知识的进步起主要推动作用的根本之点,不在于每个人都有能力思考或写点什么,而在于任何人对任何事由或意见都可以争论。只要异议不受到禁止,就始终会有人对支配着他们同时代人的意见有所疑问,并且提出新的意见来接受辩论和宣传的考验。

使思想获得生命的,是具有不同知识和不同见解的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理性的成长就是一个以这种差异的存在为基础的社会过程。这种成长的本质,就是它的结果难以预测,并且我们不能知道哪些意见有助于这种成长和哪些意见不会有助于这种成长――总之,我们不能用我们目前持有的任何意见来支配这个成长而同时又限制它。给思想的成长或者这一方面的普遍进步定出“计划”或进行“组织”,这种说法本身就是词语上的矛盾。认为人的思想必须“自觉地”控制它自己的发展这种见解,是把个人理性,即单独能够“自觉地”控制一切的那个理性,同个人相互之间的过程,即产生理智的成长那个过程,混为一谈了。如果我们试图对它加以控制,那我们只会阻碍它的发展,我们迟早一定会引起思想的停滞和理性的衰退。

私人垄断很少是完全的垄断,更难长时期地存在下去,或者私人垄断通常不能忽视潜在的竞争。而国家的垄断则是一个受到国家保护的.垄断――保护它不致受到潜在的竞争和有效批评。

目前那些大声地宣布他们已“一劳永逸地铲除那个疯狂的竞争制度”的劳工领袖们,正是在宣布个人自由的毁灭。

道德不仅必定是个人行为的现象,而且只能存在于一定范围之内。在该范围内,个人有为自己作出决定的自由,而且被要求自愿牺牲个人利益来遵守一个道德规则。在个人负责的范围以外,就既没有善,也没有恶,既没有机会获得道德评价,也没有机会通过为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物牺牲个人欲望来表明个人的道德信念。只有当我们对我们自己的利害关系负责并且有牺牲它们自由时,我们的决定才有道德价值。我们没有权利以他人的利益为代价来博取自己无私的美名,而我们要是在没有选择自由的情况下做到了无私,在道德上也不足以称道。如果社会成员每做一件好事都是别人使他去做的话,他们是没有权利受到赞赏的。正如弥尔顿所说的那样:“如果一个成年人所做的每一件好事或坏事,都是在薄施小惠、授意和强迫之下做下的,那么美德岂不徒有虚名?善行还值得什么赞美呢?持重、公正或自治还值得什么钦佩呢?”

在物质环境迫使我们要做出某种选择时有决定自己行动的自由,以及对依照自己良心安排自己的生活可以自行负责,这两者是道德观念能够赖以培育、道德价值在个人的自由决定中赖以逐日再造的唯一氛围。不是对上级而是对自己良心的负责,不是用强力所威逼出来的责任心,这种决定在个人所重视的事物中应该为他们牺牲哪些事物的必要性,以及对自己所做决定的后果负责――这些才是任何名副其实的道德的实质。

诚然,那些现在较少得到尊重和守持的美德――独立,自力更生,甘愿担当风险,愿意顶住多数的意见而坚持自己的信仰,愿意和邻人自愿地合作――这些实质上都是个人主义社会据以运作的基础。集体主义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代替这些美德,而且,在它把这些美德消灭之后,它所流下来的那个空白,除了要求个人服从并强迫个人去做集体认为是好的那些事情之外,没有任何其它东西可以填补。

英国人所持有的、在很大程度上比其他大多数民族――除了诸如瑞士和荷兰等少数几个较小的国家以外――守持得更好的这些美德,就是独立和自力更生,一个人的首创性和地方的自我负责,成功地依靠自愿的活动,不干涉邻人事务和宽容异端,尊重风俗习惯和传统,以及对权力和权威的适度怀疑。

要对理想和价值标准差异很大的人民的经济生活进行管理,就是要承担起一种使得一个人有必要使用强力的责任。它等于僭越一种地位,处于这种地位的人,即使是最为心地善良的人,也不能不使他们被迫按照一种对某些受影响的人说来必定显得高度不道德的方式来行事。

让较贫困民族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建立他们的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并让我们尽一切可能去帮助他们。如果一个国际性的主管机构仅限于维持秩序并为人民能改善自己生活而创造条件,它就能够保持公正和对经济繁荣做出巨大贡献。但是,如果由中央配给原料和配置市场,如果每一个自发行动都得由中央当局“同意”,如果没有中央当局的批准就什么事也不能做的话,中央当局就不可能保持公正,就不可能让人民按自己的意愿安居乐业。

对某一重要商品或劳务(如航空运输)的控制实际上是能够委托给任何当局的一种影响最为深远的权力。

我们所需要的是这样一个国际政治主管机构:它无权指挥各个民族必须如何行动,但必须能够制止他们作损害其它民族的行动。

如果我们不愿意用有时可能妨碍把权力用于合乎愿望的目的的方法来限制权力,我们将不能防止权力被滥用。(充满辩证精神的精彩观点)

虽然我们的目标必须是尽可能防止未来的战争,但我们务必不要相信我们能够一举创立一个使得世界上任何角落里的一切战事都成为不可能的永久性组织。否则,不仅是我们这种企图将不会成功,而且我们也许会因此而失去在更为有限的范围内取得成功的机会。正如在其他大坏事发生时的那样,为了使战争在将来成为完全不可能而采取的措施,甚至可能比战争本身还要坏得多。如果我们能够减少容易导致战争的冲突的风险,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能合理地希望得到的一切。

一项维护个人自由的政策是唯一真正进步的政策,在今天,这一指导原则依然是正确的,就像在19世纪时那样。(结束)

篇11:《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读书笔记

一、笑来老师的“什么最重要”

笑来老师在文中提出的各个“终极问题”汇总如下:

在笑来老师看来,“什么更重要”是锻造价值观的问题,价值观是操作系统的核心要素之一,几乎一切的决定,都来自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个问题成了他多年来最有效的思维武器。

二、自己整理的“什么最重要”

笑来老师通过问自己“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解决了自己工作、生活、学习等等的问题,都获得了可观的成就。我也想学一学这种方法,将这种思考方法,运用于自己的日常工作学习中去。

第一,对于一名老师来说,什么最重要?讲授知识重要吗?重要,但是却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回忆一下自己的学习经历,在课堂上学到了知识,大多在毕业后,甚至是在考试后,更甚至是在下完课我们就全部全部忘记了。只是脑中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只有等到用的时候,再去学。既然传授知识不是最重要的,那么传授或者讲解什么最重要的?

思维方法重要不重要?思维方法是思考的方法论,学生们大多数不善于思考,脑袋糊涂,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没有科学严谨的思考,回想自己在上学的时候,基本上也是这样。有没有比思维方法更重要的?思维方法以价值观为基础,价值观就是明白“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价值观的问题解决了,即使思维方法比较低端落后。只要能够长期思考一样可以最终获得高质量的思考结果。

经过以上思考就明白了以后的重点了,分辨学生们价值观可能存在的偏差,引导学生们建立更科学合理的价值观。当然了,思维方法和专业知识也不能忽视。

第二是关于工作,在工作时,什么最重要?新到一个工作单位,愿意听从上级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和建议,也就是工作态度很好。重要吗?重要,但也没那么重要。如果只是工作态度好,做别人要求我们做的事情,那我们永远都是别人的提线木偶。

那比态度更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学习能力?做不熟悉的工作,愿意去学习和请教,接受能力很快,重要吗?但也不是最重要。因为我发现有的人学习能力不是很好,接触新事物不是那么快,但依然可以在一个单位里边受到领导的青睐。

那么什么最重要呢?在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找到最稀缺的事情去做,做最被需要的事情。一个单位里边总有最被需要的事情要去做,即使不是自己的专业知识,甚至完全不熟悉,但是长时间的积累,也可以让你成为这方面的能人,甚至是专家。当我们把单位里面最被需要的事情做了,而且当遇到这样的事情,别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你,那么你的价值自然会得到体现和尊重。

第三对健身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对我来说,健身时最重要的事情是找到出适合自己的科学方法。因为体型不是很好,偏胖体质,自己一直想要健身,试了好多次健身的方法,或者跑步,或者徒手锻炼,或者做瑜伽。都没有坚持下来,,因为在做的时候一直会有疑问:我这样做到底对不对?我这样做到底能有没有效果?我这样做对身体有没有伤害?这样想的时候,每一次做健身锻炼,自己坚持时间都很短,草草收场。

直到最近情况得以改观,购买了一个关于健身的课程,虽然课程时间不是很长,但是七八节课把健身的理论和动作、注意事项以及饮食,讲的'非常清楚易上手,自己坚持了两三周时间。可以明显感受到身体的一些变化,胳膊和胸膛稍稍硬了起来,更有精神了。

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朋友》这本书中讲到健身方法是次要的,坚持一直做才是主要的,好多人都按照自己的方法,达到了健身的效果,他们唯一的相同点就是,一直坚持做下去。

第四关于交友。自己在交友方面比较差劲的,快30岁了,没有几个知心朋友。那么交朋友什么更重要?什么更重要?思来想去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更有价值,对朋友有用,同时找到这样的人和ta成为朋友。这个有用有价值,不一定是为朋友带来多大的物质帮助和经济支持,也可以是一些精神上的鼓励和关心。只有这样,朋友之间的关系和情谊才能够持续下去。

三、寻找“什么最重要”过程思考

第二部分是自己的思考结果,和笑来老师一对比,相差太远。思考范围不广,思考深度不够,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实践太少,进而也没有基于践行去思考,因此自然得不出什么高质量的结果。

以上思考的结果大多基于自己的实践,只是现在这个阶段的想法,随着年岁的增长随着,践行的增多和思考的深入,会找到比现在我认为的重要的事情,还要更重要的东西。现在这些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以后可能会变得变得无足轻重。

另外,长时间看笑来老师的文章,深受影响,包括价值观、操作系统的概念,因此在思考“终极问题”时还是局限在在笑来老师的体系内。

篇12:通往自由之路散文

通往自由之路散文

一位研究生时的同学有这样的个人签名:我一生的奋斗,不为荣华富贵,只为摆脱受奴役的状态,追寻自由之身!

唉,上学时不觉得他有什么了不起,毕业后许多年,却因为这句话觉出了他的不同,凡俗的外表下,有一颗向往天空的自由之心,就像一颗外表普通的石头,因为包裹了钻石,而从恒河岸上那无数的砂石中脱颖而出。

一个国家可能走向通往奴役之路,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唉,沉重的肉身,沉重的肉身,黄金彼岸也许存在,可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而那水深波浪阔,能不能勿使蛟龙得啊?老版西游记的片头中有一幕,是未得道的猴子摇着一片竹筏,在金色的夕阳中穿越茫茫大海,到远方寻道的,目的就是为了学成道术,进而摆脱阎王对自己生命的控制,其实也就是摆脱时间的控制,从而到达群龙无首的自由之境,实现翱翔的终极理想。每次看到他这幅剪影,从来就不会感觉那是一只猴子,也没有感觉他好像一条狗哎,心有戚戚然间,恍然觉得他就是我,就是你,就是世上每一个正在战斗的'自由灵魂,犹如罗曼罗兰笔下的克里斯朵夫,犹如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不管是猴子,还是什么人,都只不过是伟大灵魂的居所而已(所以相比六小龄童那种抓耳挠腮、模影模形,取其外在的仿生学表演方式,我更赞赏周星驰那种不拘形骸,直击灵魂的心性表演方式,无论是住在至尊宝这间居所里,还是住在孙悟空这间居所里,那个伟大的灵魂自始都在)。

然而,你是猴子派来的救兵吗?

通往自由的路从来需要交过路费,如果不交或者少交,就要有麻烦,想要解决麻烦,就要有救兵,而这救兵,正是你自己,你就是你自己的救兵,你就是你自己那根稻草!

然而,你是不是?是不是?是不是?

如果你不是,只是来打酱油的,来做俯卧撑的,那就赶快原路返回,洗洗睡吧。这本就是一个见死不救的时代,你救了还会被讹上,所以不救,不救别人,也不救自己。你不是自己的救兵,你是自己的克星!

如果是,那就撅屁股赶快上岸,把船沉了,把锅砸了,把粮草烧了,把刺刀装上,把唾沫吐上(是痰的话就吐别人身上),甩开膀子,喊起号子,为你自己,下死力干吧!

解放思想,解救自己!

通往奴役之路读书心得体会

感谢我的不完美深生活随笔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书笔记

《丝绸之路》读后感感悟

苦旅作文五百字

思路决定出路读书笔记

谈读书的高一作文

《亲密关系》读书笔记

苦旅的作文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初中

通往权力之路读书笔记
《通往权力之路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通往权力之路读书笔记(共12篇)】相关文章:

给梦想飞翔的翅膀演讲稿2023-10-08

青春与梦想的优美语录2023-11-16

人生读后感1000字【】2022-09-05

经济学读后感2023-01-06

通俗易懂的经济学书籍推荐2022-08-03

从办简报看国语教育2023-03-05

高三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2023-01-01

党员活动日总结报告2023-05-21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经典」2023-03-11

历史知识点分类梳理_历史知识点总结2023-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