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孩子的教育环境影响着他的一生!

时间:2022-09-13 07:46:4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孩子的教育环境影响着他的一生!(通用9篇)由网友“xuejiao”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孩子的教育环境影响着他的一生!,欢迎大家分享。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孩子的教育环境影响着他的一生!

篇1: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孩子的教育环境影响着他的一生!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家庭把遗传基因传送给后代,家庭又是儿童的最初环境。弗洛姆说:“家庭是社会的精神媒介,通过使自己适应家庭,儿童获得了后来在社会生活中使他适应其所必须履行的职责的性格。”“家庭被称为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社会和时代的要求,都通过家庭在儿童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从出生到五六岁是人性格形成的最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绝大多数儿童在家庭中生活,在父母爱抚下长大,从教育顺序上看,首先是家庭教育,然后才是学校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非常大,作为父母来说,应该怎样教育孩子,给孩子的成长应提供怎样的空间和条件呢?一、建立完整幸福的家庭

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生活的孩子,往往生活的更快乐,更健康。完整幸福的家庭带给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由于我是一名教师,每天都会接触到很多孩子,有不少有这样或者那样问题的孩子,纵观这些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大部分都与其自身的家庭环境有关。有的家庭是单亲家庭,有的是重组家庭,这样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

有这样一个女孩,她的父母离婚了,她被判给了爸爸,爸爸很少管她,继母又对她冷言冷语。久而久之,她的心理产生了很多负面情绪。在班级她十分内向,甚至有些自闭,不与同学交往,不参加集体活动,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经过多次的了解与开导,她终于有了一些好转。她说她想以自杀的方式引起爸爸的注意,以此获得内心渴望的关爱。由此可见,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庭对于孩子来说多么的重要。二、树立正确的教育方法

爱尔维修曾说:“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有正确的方式方法。不能一味的严厉,更不能一味的放纵。正如我们种庄稼一样,不能不浇水,但是水浇多了,肥施多了,庄稼也不能成活。我们要掌握这个度。

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话: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勾心斗角;宠溺中成长的孩子,将来容易自以为是……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夫妇带着孩子去广场散步,并给孩子买了一个氢气球。但是孩子没有握住氢气球,氢气球飞向了天空。孩子哭了,她的母亲对她说:“气球去天空中找他的妈妈了。”孩子听后停止了哭泣,还朝着气球摆摆手,说:“再见。”母亲的这种做法是最正确的。假如她斥责孩子:“你怎么这么笨?一个气球也拿不住!”那么孩子可能会因为这件事产生阴影,以后十分不自信。假如她宠溺的对孩子说:“别哭了,妈妈再给你买一个。”孩子很有可能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犯错了不用承担后果。母亲的这种做法,既让孩子知道自己犯的错误要自己承担,又没有给孩子留下阴影。

所以说,树立正确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

三、父母做好榜样作用

有一首歌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没错,子女是父母的折光镜,在孩子身上可以折射出父母为人处世的准则,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百分之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很难想象一个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父母会培养出一个勤快上进的孩子。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孩子的行为。

一天一位父亲来接孩子,随手把烟头扔到了地面上。孩子很奇怪的问爸爸:“爸爸,你不是告诉我要把垃圾扔进垃圾桶里吗?”父亲很惭愧的捡起了烟头。有一句话是言传不如身教。没错,自己都做不到的,怎么可能让孩子信服地做到呢?四、对孩子的期望值要适当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曾对自己的孩子有美好的期望,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及所表现出的情况,家长的期望值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专家曾在一所中学初一年级新生家长中做过调查,许多家长由于这是一所普通中学而对孩子的期望一下跌了下来,甚至有些家长表示完全放弃了孩子。需知,家长对孩子期望的变化,会在言谈举止或者行动中表现出来,这就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态。试想,一个孩子发现父母对自己完全不抱有任何期望,那他还会对自己有要求吗?还会督促自己努力奋斗吗?但有些家长的期望值过高,会给孩子施加很多无形的压力。并不是所有压力都会转化为动力,压力过大会导致孩子对于学习产生抵触甚至厌恶心理,从而产生揠苗助长的效果。

当的期望啊都会给孩子足够的鼓励和动力,而且并不让孩子感到过分紧张。

总之,一个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这需要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位父母,为给孩子创立一个好的成长环境而努力!!

家庭教育反思之一

《樱桃》,中国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智障妈妈的感人故事;《他不笨,他是我爸爸》,国外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智障爸爸的感人故事。不同的故事背景,不同的故事情节,却传达出一个共同的主题:爱与智商无关。

家庭教育中究竟什么对孩子的发展最重要,良好的家庭氛围?正常的父母?似乎这两个必备的条件在两部影片中都显得没那么重要了。智障妈妈或爸爸照样可以教育出懂事、优秀的孩子,原因何在?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关于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优秀儿童的作品,阅读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书中所讲的内容大同小异且都无一例外地对父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大同小异的知识却被各种各样的家教书籍弄的纷繁复杂,让家长读来看似有道理却无从下手。在我看来,我们太过于强调一些技巧性的东西,却忽略了家庭教育中一些本质的因素,如人性中的善良;我们太过于着重家长对孩子的外显化教育方式,却忽略了家长自身人格魅力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影片中的爸爸妈妈,虽然智力不及常人,但在人格方面甚至优于那些所谓身心健康的父母。也正是在这种纯朴善良品质的浸染下,父母不必刻意做什么,孩子已获益多多。

篇2:家庭教育影响孩子一生

家庭教育影响孩子一生

家庭教育常见的误区

1.越俎代庖,代替孩子做他自己该做的事情;

2.好为人师,自以为是;

3.总喜欢指导、教导、干预、打断、制止、批评、训斥孩子;

4.不是处理事情,而是在发泄情绪;

5.完全以孩子为中心。

如果有以上情况,说明你的家庭教育方法有严重的问题!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二、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起点和基点;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孩子成才的必要条件;

四、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五、家庭教育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好的方法孩子受益终身

只要方法运用得当,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法如果选用不当,则会事倍功半,甚至会劳而无功。

教育孩子有哪些方法呢?

榜样示范: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家长要为孩子提供示范,榜样,让他有可以模仿和学习的对象。首先要注意身教,即父母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教育孩子。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再者榜样引路,即古今中内外的名人事例或身边的先进人物以及同伴中的佼佼者来教育孩子。

环境熏陶: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批评惩罚:批评和惩罚都是对子女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不过后者是对严重不良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惩罚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不良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从错误的实际出发,批评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批评时不要讽刺,不要奚落,不要谩骂。惩罚主要是剥夺某种权利,而不是体罚,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残身心。

谈话疏导:一是谈话,家长根据子女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谈话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态度要和气,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二是讨论,家长与子女共同讨论。讨论时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长观点不正确要勇于承认。

运用这种方法应保持气氛轻松,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畅所欲言,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或掌握知识的状况。

实际锻炼:实际锻炼的内容相当广泛,如适应周围环境,锻炼身体,生活自理,家务劳动,独立作业,文明礼貌,社会交际等等。进行实际锻炼,首先要孩子明确目的意义(为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怎样做),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到底。锻炼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从他们的实际能力出发,交给的任务和提出的要求必须适当。要允许孩子在实践中有失误,不可过分苛求。家长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锻炼。

表扬奖励:表扬奖励是对子女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和好评。通过肯定和好评,以加强子女进取心和荣誉感,争取更大的进步。表扬奖励要实事求是,要及时,要说明原因,并且应以精神奖赏为主,物质奖赏为辅。

篇3:家庭教育影响着孩子的一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主要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尽早开始家庭教育更加重要。这是因为孩子性格的养成与家庭教育紧密相关。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家中长辈对年轻一代或者家庭成员进行教育,而且这种教育是在有目的、有意识的前提下进行的。家庭教育的最突出特点表现在它的启蒙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所养成的性格习惯是与家庭息息相关的,家庭环境的好坏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家庭教育在孩子的身心发展上起到定势作用。乐事与人分享,喜悦双倍,难事找人分担,痛苦减半。家庭教育在情感上最多体现了其感染性,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也会传递给身边的人,并与其产生共鸣。

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也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着血浓于水的亲情,与子女间的情感体验当然也是无时无刻的。家长的兴趣习惯,常常也决定了子女的行为举止,所以,在教育子女时,父母更是模范和表率。家庭环境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远比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更重要。对于孩子而言,父母是毋庸置疑的长辈。因此孩子对于父母一定是带着尊敬和依赖的。除了贴心的照顾孩子外,父母还承担着一些社会责任,凭借自身工作被大众承认,这些经历都使得孩子对父母怀有崇拜之情。带着这样的心理,孩子在潜移默化里就会去信任父母,接受父母的建议和劝导,按照家长希望的方向发展。相对于社会与学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更具有专一性。孩子出生,成长,父母可谓无时无刻不相伴左右,同父母接触的机会最多,相处的时间也最长,因此只有父母能够全方位地“读懂”自己的孩子。将心比心,孩子因为信任父母,在父母面前更能毫无保留地表达个性,这也帮助家长全面的了解孩子。这样,家庭教育才凸显出它自身独有的特色:实事求是,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从而进行专一性的教育。从孩子的出生到成家,处处有家庭教育保驾护航。即使在孩子长大后,家庭教育依然发挥着作用。家庭教育的终身性,可以帮助家长持续的观察孩子的优缺点,适时进行教育,长此以往,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魅力。相对于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其优点及有利条件,但也应当注意到其不可避免的有缺憾及局限。这方面则主要表现在零散性,随意性等。不排除一些父母未能尽到其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对孩子造成不可磨灭的负面影响。

研究心理学发现,子女和父母在平等的环境中互相讨论、争辩,既是一种友爱磨合,也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明辨是非,对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绝佳帮助。因此,家庭教育时,父母要把孩子当作平等的独立个体,与之沟通。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良好的沟通是消除隔阂的最好方法,父母与孩子之间应当保留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孩子的情感力与认知力。过于严格的管教孩子,不是一个明智的方法,反而适得其反。家长需要做的恰恰是相信孩子,给孩子一个任其适度发展的空间,让他感受到具有约束力的自由,更能发挥孩子的创造力。家庭教育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做到与社会、学校教育的统一。言出必行是诚信的主要表现,只有诚信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守信的孩子。作为家长要宽容地对待孩子的过错,帮其分析错误原因,避免再次犯错。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孩子,引领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在孩子的教育中,提倡家长多多给予孩子鼓励,言语或者物质上的都可以。当孩子受到鼓舞后,往往会加倍努力,以更高的要求约束自己,但同时也要注意适度原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四个学会”,即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与人相处。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更是民族生生不息的后备力量。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家长们更应当树立全局观念,能够明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世界观价值观也在不断地完善。孩子会从父母为其建造的象牙塔里走出来,接触外面更加纷繁的世界。社会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也将给孩子带来更加直观的感受。孩子心智不成熟,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对于不可避免的社会丑陋现象,家长要给予及时的指导,不能一味地逃避,要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同时也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榜样。古语有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指只有家庭好了,国家才会更加繁荣昌盛。学习为生之道,为人之道,为学之道。

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教育工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朋友、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

家庭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古谚有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可见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

成长过程说明了家庭教育对早期智力开发是十分重要,不可忽视家庭教育早期性的作用。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这种终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甚至于十几代、几十代,而且这种家风往往与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有关。家风又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学风,学风的好坏也往往延续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家庭教育的连续性往往对人才群体的崛起有着重要影响。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每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使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是很有益处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最先面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几乎体现了社会人伦道德的各个方面。父母权威的树立必须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而不是封建的家长制上,明智的家长很懂得权威树立的重要性,更懂得权威的树立不是靠压制,强求、主观臆断,而是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首先协调一致,并相互配合,应宽则宽,应严则严,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心灵的呼唤--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缩小了的社会,是儿童生活的第一个环境、成长的摇篮,儿童时期是人一生最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良好的心理发展,将是一个人终生心理健康的基础,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自主性、自信心,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也是以儿童和少年时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基础。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必要的心理辅导。

一、 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的原因

我国教育家谢觉哉曾经引用古人说过的话“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其原意虽然是为了说明择友之道,借用来说明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是很能说明问题的。我们认识到,家庭气氛中有一些因素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是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

(一) 父母言行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最幸福的摇篮,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亲密,最可信赖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影响。

有些家庭家长感情不合,使孩子得不到足够的关怀和照顾,使他在精神上感到孤独与无助。父母争吵时,言行粗鲁,不仅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也会使他变得急躁,情绪不宁,性格孤僻,不合群。

有些家长情绪极易波动,会无原则地随意乱发脾气,这样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会在孩子的心里蒙上阴影,会使孩子产生敌对、自卑感等不良心理效应,有些甚者会使孩子有样学样,影响孩子以后在人际交往中的待人处世。

有一些家长,会以自己的喜怒哀乐来决定对孩子的亲疏远近。高兴时就对孩子又亲又抱,事事满足;若是在不高兴的时候,就对孩子冷漠以待,不闻不问。这样容易使孩子显得神经质、冷淡、在与别的孩子交往时喜怒无常,变换不定。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不要认为只有你同孩子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孩子。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孩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父母教育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1、期望过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在具有重视子女教育传统的中国社会里根深蒂固。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在儿女身上寄托着父母甚至几代人未圆的希望与梦想。现在绝大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全部希望都压在了一个孩子的身上。因此,孩子从小就像一只身负重托的蜗牛,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艰难地爬行。

他们要求孩子从小就按自己的意志发展,根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兴趣、能力和其他个性特点。当孩子达不到自己期望的目标时,要么大失所望,撒手不管;要么就迁怒于孩子,大打出手。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孩子除了在学校的学习之外,父母连孩子的双休日都给霸占了,送孩子学音乐、学舞蹈、学书法、体育……安排得满满的。这样的事情天天照样进行着:可怜的父母们,正在为塑造他们自己心目中的音乐家、舞蹈家、画家、书法家……而忙碌着,他们哪里知道在孩子心里深处早已播下了厌倦的种子!如此一厢情愿的家庭教育,怎能不给儿童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家长的心态决定了孩子的成败,如果过分强调孩子的成绩,往往适得其反。家长对孩子说:“考试考不好就揍你。”这些话往往令孩子心里更加紧张,一紧张什么都忘了,还能考出好成绩吗?其实,成长是一个过程,家长应该在乎孩子的每个过程,而不是只盯着那个结果。用一颗平常心,培养一个平常人。

2、保护过度

对孩子的尊重不等于放纵,关爱更不等于溺爱。父母对孩子的过渡溺爱,使得孩子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自己所获得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自己想要什么就应该得到。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观,使得孩子一步入社会受到一丁点打击就会萎靡不振,产生抑郁、人际关系敏感、适应不良等心理障碍。例:妈妈对明明说:“儿子,你是妈妈唯一的宝贝,是妈妈的一切,妈妈愿意为你做最大的牺牲。”结果,明明4岁了,妈妈还是整天喂他吃饭,给他穿衣穿鞋。明明上幼儿园了,他却这也不会做,那也不愿学,而妈妈还是一如既往的替他做事,这样下去渐渐地会使明明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他将面临一个陌生的世界,而逃避应负的责任,使他缺乏责任心和自信心。

父母对孩子千依百顺,当发现他们存在这些问题时并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防预措施,仅仅只是从物质上不断地给以补偿。这样的月积日累,孩子心理障碍逐渐恶化,随之也就引起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二、开展有效地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一)营造氛围 真诚沟通

1、要学会倾听孩子说话。

我记得有一位名作家说过:“人最可怕的敌人,就是自己没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在过高的要求和不断的批评下,有些孩子反而失去了信心和毅力。久而久之,甚至疏远自己的父母,喜欢与同龄的朋友在一起聊天、玩耍,与父母没有太多的沟通,彼此之间的共同语言也渐渐少了。父母越来越不懂得自己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孩子也不明白父母为什么一点也不理解自己,处处地管束着自己,觉得自己像那笼中鸟一般。其实,到了这种时候,父母与子女就应该需要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抛开那浓重的“火药味”,好好地交谈一次,把各自心中的话说出来,才能彼此得到理解,才能重新拥有一个更温馨更知心的家庭!

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在学校里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主要也就是教师说,小学生说话的机会相对少,说心理话的机会更少了。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理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鼓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而忽略了与孩子的思想交流。

2、要学会宽容与约束

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寡爱。学校提倡“多鼓励、表扬学生”,家长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快乐的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家长与孩子能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对孩子不成熟的行为进行限制,并坚持正确的观点,使平等尊重与适当限制相结合,有利于儿童独立性、自信心与能动性的养成,具有直爽、亲切、爱社交、能与人合作、讲友谊、爱探索等特点。因此,父母要爱孩子,理解孩子,并用合理、科学的教养方式和教养态度来对待孩子。父母只有充分尊重孩子,从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个性差异出发,因材施教,这样才有可能达到你所期望的教育效果,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二)接触大自然 接触社会生活

亲近大自然是孩子们十分向往和感兴趣的事。现代家庭中几乎只有一个孩子,加之城市居住条件改善,住楼房者居多,无形中造成孩子与同龄人缺乏交往的机会。孩子们从学校回到家庭,从群体生活进入独户生活,心理上难免产生一种孤独感,而且学校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和郊游是集体活动,不能替代学生个体的社会活动,所以家庭教育要鼓励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放学后让孩子在开放的空间尽情地舒展身心,休息日让孩子在蓝天下草地上,晒太阳,弄一身泥,亲近大自然。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孩子为他人服务的行为与爱心,体验不同的学校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角色,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完善人格。

回顾成人走过的孩提时代,恐怕没有什么比大自然对孩子更有吸引力了。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很多佳作都是写他的童年趣事。这些往事几乎都饱浸着大自然的浓墨重彩,叫人难以望怀,铭刻于心。家长们不可忘了自己的童年,也不可记忘了让孩子们渡过自己最喜爱的那段时代。美国心理学家唐纳德伦德伯格认为,人们在生理上生活上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会产生一种发展人自身潜力的需求,一种追求美感刺激的需求,一种创立人们自己个性和性格的需求。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最早接受的也是家庭教育,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为了家庭的幸福美满,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附:故事一与启示:“静”下来才会有“结果”

有一个木匠,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干活,他的生意非常好,每天从早到晚,院子里锯子声和锤子声响成一片,地上堆满了刨花,堆满了锯末。一天晚上,这个木匠站在一个很高的台子上,和徒弟两个人拉大锯,锯一棵大树。拉来拉去,拉来拉去,一不小心,他手上的机械手表表带甩断了,手表就掉了地上的刨花堆里了。

当时手表可是贵重物品。这个木匠赶紧下来找。可是地上刨花太多了,怎么也找不到。当时正是晚上,他的很多徒弟也过来打着灯笼帮他一块儿找,大家伙儿一块儿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那小小的一块表。木匠一看,也没办法,算了算了,不找了,锁上门,等明天天亮了再找吧。这个木匠就收拾收拾,准备睡觉了。

过了一会儿,他的小儿子跑了过来:“爸爸,你看你看,我找到手表了!”木匠很奇怪:“我们这么多大人,打着灯笼都找不到一块小小的手表,你怎么能找到的呢?”

小孩说:“你们都走了,我一个人就在院子玩。没人干活了,这院子里静下来了。我忽然听到嘀嗒、嘀嗒、嘀嗒的声音,我顺着声音找过去,一扒拉就找到手表了。”

启示:一些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赶鸭子上架的攀比、不动脑筋的盲从……这些现象在一些家长中越来越突出,形成一股可怕的社会风气。但是,孩子的成长是有“花期”的,教育孩子一定要心静,就像找手表的那个孩子,会动“脑筋”,只有“静”下来才能得到了想要的“结果”。

故事二与启示:万物都有自己的季节,错过便不再有

1910月,一位印度传教士辛格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丛林中发现两个狼哺育的女孩。大的女孩约8岁,小的1岁半左右。据推测,她们是在半岁左右时被母狼带到洞里去的。辛格给她们起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当她们被领进孤儿院时,一切生活习惯都同野兽一样,不会用双脚站立,只能用四肢走路。她们害怕日光,在太阳下,眼睛只开一条窄缝,而且,不断地眨眼。她们习惯在黑夜里看东西。她们经常白天睡觉,一到晚上则活泼起来。每夜10点、1点和3点左右发出非人非兽的尖锐怪声。她们完全不懂语言,也不发出人类的音节。她们两人经常动物似地卷伏在一起,不愿与他人接近。她们不会用手拿东西,吃起东西来真的是狼吞虎咽,喝水也和狼一样用舌头舔。吃东西时,如果有人或有动物走近,便呜呜作声去吓唬人。在太阳下晒得热时,即张着嘴,伸出舌头来,和狗一样的喘气。她们不肯洗澡,也不肯穿衣服,并随地便溺。

她们被领进孤儿院后,辛格夫妇异常爱护她们,耐心抚养和教育她们。总的说来,小的阿玛拉的发展比大的卡玛拉的发展快些。进了孤儿院两个月后,当她渴时,她开始会说“bhoo(水,孟加拉语)”,并且较早对别的孩子的活动表现兴趣。遗憾的是,阿玛拉进院不到一年,便死了。卡玛拉用了25个月才开始说第一个词“ma”,4年后一共只学会了6个字,7年后增加到45个字,并曾说出用3个字组成的句子。进院后16个多月卡玛拉才会用膝盖走路,2年8个月才会用两脚站起来,5年多才会用两脚走路,但快跑时又会用四肢爬行。卡玛拉一直活到17岁。但她直到死还没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

启示:印度两个狼孩从发现到死亡的故事说明--万物都有自己的季节特性,错过这个季节就很补救与改善了。孩子更是这样,一个孩子是绝对没有两个1岁年龄的。3-12岁就是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最好季节,这个时期的好习惯养成了就很难改变,如同我们从孩子几个月就教孩子喊“爸爸”、“妈妈”,孩子一旦学会了叫“爸爸”“妈妈”,并长到二三岁,再想让孩子叫别人“爸爸”、“妈妈”,孩子是不会同意的,因为孩子已经养成习惯了。如果让孩子在早期把德、智、体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养成了,以后的成长就是顺水推舟、水到渠成的事。但是,如果这个时候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以后对孩子所费的工夫就如逆水行舟,非常困难,有时还会无效。

篇4: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家庭教育

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家庭教育

有对父母过来做评估,他们有对双胞胎女儿,今年已经三岁了,在大女儿五个月大的时候,因为家里确实照顾不过来,所以就把乖巧、好带的大女儿放在娘家,大概两岁的时候才带回身边。在家里,这两姐妹有着截然相反的表现,大女儿总是安安静静、守规矩,对陌生环境的人事物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去磨合,即使回娘家,她也需要一两个小时才跟公公婆婆亲昵,生活条理性和自立能力强,能自己一个人长时间的玩拼图或者堆积木,而且玩得比较好,很难接受批评,容易哭泣或者顶嘴,即使知道自己错了,也一个劲地在坚持;而小女儿呢,活泼热情、爱乱蹦乱跳,跟陌生的.大人、小孩都能玩一块,不爱收拾,总依赖父母,对拼图和积木都是三分钟热度,也拼凑不出个好图样来,能欣然接受批评(但不一定能改),甚至还转移话题或者哄你开心,让你不舍得责备她。

双胞胎姐妹,不管是同卵还是异卵,性格应该不会相差太远,为什么这对姐妹却有着截然相反的一个表现呢?在婴幼儿期,母婴依恋关系没有建立好,缺乏一个完整家庭的爱抚,一种强烈的被抛弃感,或许都是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之一吧!有很多人问,为什么孩子会有被抛弃感呢?公公婆婆也是百般宠爱在其一身啊,不比我们做父母的少啊!请记住,孩子的感受性很强,她们能感觉到哪个才是妈妈的肌肤,所以说,为什么母乳喂养能增进母子间的感情,就是这道理,孩子的需要无非就是冷不冷与饿不饿,冷的时候妈妈抱抱,饿的时候妈妈喂奶,最初的食物来源是母亲给的,接触母亲的皮肤,才感觉到温暖与安全,所以有些孩子对奶娘的感情还比亲娘的要亲呢!

这个大女儿虽然是住在自己亲生父母的家里,可表现得却是一个寄宿者所应该有的规矩和安分,或许是她感觉到,如果表现不好的话,很可能又要被送走了,到别的家庭继续寄宿!

篇5: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一、家庭环境中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

1、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良好家庭教育环境,似春日里和煦的暖风,冬日里温柔的阳光,滋润着孩子的心田,沐浴着健壮的幼苗。没有充足的阳光、水分、土壤、空气,植物将无法成活;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孩子的身心发展将会受到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所必需的“土壤”。有了这块养料充足、根基肥沃的土壤,再加上充足的光照,适宜的空气和水分,家园里的小苗才能茁壮成长。

2、不良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教育专家调研发现:绝大多数“成绩不好的儿童”,不是因为智力方面的差异造成的,而是受“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良家庭环境带给孩子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学习、生活、健康等方面,更为严重的是对孩子的情感、个性、品德等方面造成恶劣影响。

3、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健康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在影响孩子成长的诸多社会因素中,家庭显然是最重要的,它是一个人社会联系出现最持久的一种,而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又是居于稳定的一种主要家庭关系,长期以来,这种联系被看成是一种由父母抚养并塑造孩子行为的过程,通过父母的教养行为,把社会价值观、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社会道德规范传递给子女。

4、家庭氛围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家庭的情绪氛围是指家庭中占优势的一般态度和感受,它是通过语言和人际氛围构成的。这种氛围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理,尤其对子女个性品格的形成有特别深刻的意义。心理学研究得出,在影响人们健康的众多因素中,有一个极易被忽视而又相当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情绪”。我们经常说要保持自身良好而稳定的情绪,以增进身心健康。其实,仅仅关注自己的情绪是很不够的。因为,每个人每天约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在自己的家庭中度过。家庭情绪是一个整体,每个家庭成员都不能完全独立,都要受到家庭整体情绪的影响。而对家庭中未成年的子女来说,家庭情绪的整体状况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尤其重要。

5、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由于对子女的期望所引发的对其健康成长方面的潜在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望子成龙一直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心愿和动力,然而我们所面对的现实却是,绝大部分家庭教育只重视智力因素的训练而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比如,有的家长把孩子学知识放在早教的首位;有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盲目攀比;有的家长则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转嫁到孩子身上,而家长这种一相情愿的所谓理想跟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有时是背道而驰的,这势必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以至于导致孩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二、家长要全力打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1、建立良好家风,父母率先垂范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培育良好家风的优良传统。古人讲:“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要求家长作风正派,思想纯正,言行慎重,为儿孙做出表率。托乐斯泰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斯特娜夫人说得更透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作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的影响的结果。”

2、创设健康、和谐的心理成长环境

培养孩子成才不仅需要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标志。心理环境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儿童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品质的培养;相反,不良的心理环境,只能使人感到处处受压抑,导致各种不良品质的形成。生态教育环境理论强调利用环境来陶冶人,即通过创设最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环境,来改变儿童的不良行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告诉我们,在原有的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儿童可以依据不同的环境,建立起新的行为习惯和方式。因此,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的意义就在于有效地掌握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各种环境因素,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利用和控制这些因素,使之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以保证儿童教育目标的实现。

3、积极营造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

搞好家庭教育环境建设,必须重视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的各个细节由家庭的风气来解决,而家庭风气不是想出来的,也不能用人工来保持。”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一个人终身受教育的场所。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优良的个性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离不开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更离不开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为此,家庭成员之间应团结和善,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和支持,在亲情、血缘的维系下建立民主平等的朋友关系。

4、把握教育之“度”,走出家教误区。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这里提出了“慈而有度,严而有格”的教育原则与方法。在家庭教育中,对教育的“度”的把握很重要。给孩子的爱,应该有所选择,有所斟酌,保持理性,把握好一个尺度,过与不及均不好,要防止过度溺养。我曾经接触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幼儿越来越不会讲话了,到中班做什么都是用手指,家人很是着急,来我这儿咨询,我一问这个孩子在家里有近5个人来照顾他,爷爷姐姐、外公外婆还有一个保姆,他的生活不需要表达,只需要听从安排或者动动手指指就可以了,不需要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诉求。

5、创建学习型家庭,把家庭变成学习的乐园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学习。这种学习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孩子学,父母陪着学”,而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父母要虚心向孩子学习,视孩子如朋友,变家庭为学习乐园。创建学习型家庭,已成为现代家庭教育的理想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的重视。这是推进家庭教育环境建设的大气候,也是孩子们所期望的。因此,每一位家长都应该研究和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问题,努力为新一代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篇6: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桔生淮南即为桔,桔生淮北即为枳。环境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古人早有认识。

孩子住在公墓附近和集市旁边,只能学着玩;只有到了学堂附近,才学习礼仪和要求上学。孟母因此三迁。环境对于子女教育的重要,古人也早有认识。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正如鸡蛋与温度。没有适宜的温度,鸡蛋永远也变不成小鸡。下面我就目前一些家庭教育环境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家庭教育的作用与特点

(一)、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是一个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家庭成员在地理空间上充分接近,互动频率高。家庭教育以爱为基础的个别指导和终身塑造,对个体的社会化作用至关重要。家庭教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特点:1)先入为主的先主性;2)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3)家庭群体中交往接触的密切性;4)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5)教育与生活的统一性。著名教育家鲁洁认为:“家庭不仅影响受教育者的`在校学习,而且参入塑造他们的全部个性和人格行为,家庭教育复制着现实的社会关系,孕育着未来社会的风貌。”

受教育者在人生“第一环境”中接受教育影响往往表现出难以磨灭的铭刻性,这种铭刻性的品质给他们终身的发展打下不易改变的印记。在孩子独立行走于世之前,孩子有大半多的时间是同家长一起生活的,父母是子女天然的、不可选择、不可任意更换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一言一行,对孩子有耳濡目染的熏陶作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家庭德育的基本方式,它比学校德育、社会德育要强烈、深刻得多。孩子的发展,父母是责无旁贷的。父母是孩子最坚强的依靠,他们对亲情的付出与对孩子的爱,将可能深刻影响孩子日后的人格。因此家长应努力形成良好的家风,形成诸如追求理想、积极向上、团结和睦、民主平等、勤奋好学、勤劳节俭、爱好健美、讲究卫生等良好作风。良好的家风能使家庭德育发挥更大效能。儿童入学前已经形成了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模式以及反映图式。在此过程中,父母及家庭是最重要的参照系,是被模仿的主体。鲁迅认为,儿童教育首先要从家庭开始,父母就是最早的教育者,父母对儿童不仅有养育的责任,而且有教育的责任。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有鲜明的特点。掌握这些特点,对班主任依据其优势特点组织与协调家庭教育力量,促使家庭教育科学化,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早期性与奠基性。早期性和奠基性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婴儿呱呱坠地,首先接触的是家庭。此后的一个相当长的阶段里,孩子的绝大部分时间仍是生活在家庭环境之中。这期间,他们除在父母那里获取自身生理、生活的需要外,还从家长的言语、表情中认识外部世界,从家长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形成对人类社会的最初印象。以后,他们就是凭借着这种影响,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进行选择,包括接受与其意愿一致的,排斥与其意愿相悖的。

2、自然性与随意性。家庭是儿童天然的学校,家长是儿童天然的老师。同时,这也决定了家庭教育是伴随自然生活的教育。这也就是说,家庭教育中最经常的、大量的是家长及其他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显现出来的品行、志趣、性格、生活方式等对儿童自觉或不自觉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体现出了家庭教育的自然性。

家庭教育的自然性导致了它的随意性。这是由于家庭教育往往是在不经意的情况下进行的,同时,家庭教育中一般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教育计划和固定的教材,更没有具备专门知识和技术的专职教师,也没有对教育方法、方式的严格、明确地规定和对教育结果的检查与评定,更没有升留级制度。

3、长期性与连续性。教育子女是家庭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任何家庭中的家庭教育都不是对其子女的某一个阶段负责,而是对子女的终生负责。所以,家庭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不是一时或短时期的,而是长期的、终生的。家庭是永久的教育场所,父母是终生不变的教师,这也就使家庭教育具有了连续性,可以使受教育者在稳定的、连续的家庭影响中,以累积的方式接受教育。

二、家庭教育的现状与误区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这一声声情真意切的呐喊唱出了无数人对这变幻莫测繁华纷扰世界的迷惘与困惑,同时也道出无数教师和学生对现在某些家庭教育无可奈何无所适从的心声:

──某生上学路上拾得手表一块,到校后立即交给老师,受到老师的称赞和同学的夸奖。放学回家却遭到父母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斥:“你一没偷二没抢,为什么把手表上交?傻瓜!”

──某幼儿园教师问学生:“当别人欺负你时怎么办?”大部分孩子回答说:“我也打他!”教师大吃一惊,刨根问底,回答大同小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样教的。”

──某班打扫卫生,因老师一时疏忽,忘了强调,厕所没扫。老师问谁愿意去打扫,几个学生放学后自告奋勇去清扫。不料一家长来接儿子,见儿子正在厕所里满头大汗搞卫生,马上气呼呼地找到老师:“你凭什么让我孩子干这种臭活儿?他在家里还没扫过地呢!”……

目前,许多教师摇头嗟叹:学生难教。究其原因,原来是家庭教育从中作梗。一方面,老师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积极和谐地发展;另一方面,家长却又对学生言传身教如何拈轻怕重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学生也时常耳濡目染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处于夹缝中的学生对此往往表现得无所适从:老师虽然是心中的偶像,但家长却是自己的“保护伞”,供自己生活、读书识字。于是感情的杠杆便偏向父母,家长“略施手脚”,教师的苦口婆心顷刻间前功尽弃灰飞烟灭。

学生良好的教育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校、社会固然责无旁贷,但家长也理应配合协助促使孩子健康地成长。否则误己子女殃及自身。

(二)、家庭教育目前仍存在诸多误区:

1、家庭教育不仅仅是辅导孩子学习

通过对本校个别班的学生的家长调查显示,10%的家长对“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持完全同意的态度,大部分家长对此观点总体上倾向于认同,只有27%的家长完全不同意此说。对“孩子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情绪比学习还重要”这项调查,完全同意的家长仅占5%,有32%的家长完全持反对态度。在家庭教育中,有26%的家长主要是辅导孩子学习,对学习以外的内容很少过问。许多家长表示,现在即使培养孩子某项技能和特长也是为了能让孩子在将来的升学中比别的孩子有优势。

这种只关注孩子学习,而忽视了孩子思想品德、生活能力、劳动技能等方面培养的家教方式,不利于孩子正确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孩子全面发展。

2、儿童教育中父亲参与程度低

调查表明,持有“教育孩子是女人的事”传统观念的父亲大有人在。接受调查的家庭中,60%的母亲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独当一面,有15%的家庭家教任务由祖父母承担,父亲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不过25%。很多父亲对孩子或不闻不问,或是态度简单粗暴,缺少耐心。

父亲在儿童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起着重要作用。父母双方都参与家庭教育,父母行为方式互补,孩子能从父母双方身上吸取优点,有利于孩子完善的人格的形成。父亲游离于家庭教育之外,对儿童性格的培养也不利。儿童在通过模仿进行性格学习阶段,由于缺少了父亲的影响,会导致男孩子言谈举止像女孩子,胆小柔弱,缺少男子气。

3、父母缺少科学系统的家教知识

调查问卷中有“家长列举自己读过的有关儿童教育方面的书”这项内容,只有5%的家长读过儿童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书;25%的家长读过《卡尔威特》和《哈佛女孩刘亦婷》;23%的家长在这一项中列出的是《唐诗三百首》、《育儿家典》一类书籍;17%的家长的教育知识是从报刊杂志、电视节目中获得的;25%的家长在这项调查中留下空白。

专家认为,由此可见目前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虽有较高的积极性,但还缺乏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方法,处于盲从状态。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不同,智力水平也不同,兴趣爱好也有差异,家长应以科学的态度,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及年龄阶段采取不同的家教方法,这样的家教才能成功。

4、儿童消费过高

调查发现,出于对孩子的爱护,家长都是尽力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孩子消费额占家庭总收入的35%以上,有的家庭甚至超过了50%。父母们在孩子们身上花钱不吝惜。有些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们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满足孩子的奢求。

太高的儿童消费不仅加重了家庭的负担,更使儿童从小不懂得勤俭节约,不知道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吃不得一点苦,容易使他们养成唯我独尊和自私自利的性格。

三、 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家庭教育是一种有别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因此,要想取得家庭教育的成功,家长必须首先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把握住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一)、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1、榜样的原则。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这是家庭教育的最主要的原则之一。俗话说:欲教子者先正其身。这是告诫做父母的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不要忘记旁边有个正在成长的以你为榜样的孩子。

2、教育一致性的原则。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和社会诸方面教育共同影响的整体成果。如果各行其事,彼此矛盾或互相抵消,教育是不会成功的。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不但要密切配合学校和老师的教育,使其取得一致,家庭成员之间也要前后统一、步调一致。

3、回避原则和信息净化原则。家长在议论领导或同事长短及夫妻婆媳之间的矛盾时,应避开孩子。对不正确的言论、现象应给予客观的分析、批判;对社会上、邻里间一些不正之风和丑恶现象要帮助孩子分清,要求孩子对不文明的言行一定不学不做。

4、平等、民主、正面教育原则。目前,家长说了算,家长和子女不平等,甚至对孩子随意打骂现象还依然存在。这样是不可取的,会使孩子形成许多坏习惯。家长有事要同孩子商量,自己有缺点要勇于向孩子承认。孩子有了缺点错误,家长不打骂,对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鼓励孩子改正。

(二)、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1、要创设温馨愉快的氛围。家庭中温馨愉快的氛围能最大限度地解除外界给予孩子的压力和紧张感,使孩子体会到生活的美好、精神的愉快。因此,家长要坚持平等、民主、正面教育的原则。家人要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多关心孩子,让孩子从家庭中得到极大的温暖、和睦的家庭环境能够更好地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2、创设整齐、美观、舒适的生活环境。住房不论大小,都应布置得整齐美观,使人感到舒适。房间里光线要充足,色彩宜柔和协调。写字台应放在窗前光线充足明亮的地方,有利于学习。床应放在光线较弱的地方,有利于休息。如果父母与孩子同居一室,在布置房间时,应给孩子留下一个小天地。衣物、书籍等放在适合孩子取用的地方,并且让孩子自己布置,培养孩子爱美的心理,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而言之,家长教育孩子应严爱结合,要求统一。严格不是简单的限制、命令,更不是严厉、专制、打骂、体罚,严格中包含着说理、引导和启发,严格要求应与尊重、信任、关心、热爱孩子相结合,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爱结合,刚柔相济,要让“理”制约“情”并成为情的基础,教其学会做人的道理,把他们培养成才。真正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寓理于情,情理结合,在亲子感情的伴随下进行品德教育,教他学会做人,把其培养成人。护短、溺爱、娇纵、不管、不教,或滥用亲子骨肉之情和家长的权威,要求过高,责之过严,甚至打骂孩子,都违背家庭德育的规律和特点。家长应该明白:你的孩子并不是你,你可以给他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思想,因为他有他的思想;更不要因求好心切而做出不适合孩子程度的要求;不要因怀疑孩子的能力而事事代劳。请勿用“金钱”打理一切,再多的金钱也抵不过真情的价值,也买不到日后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更买不到健全的人格。

篇7: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1、爸妈恩爱:孩子性格健康开朗

爸妈恩爱、夫妻关系和睦的家庭,能给孩子良好的家庭环境,这类孩子的性格也会更加平和、开朗、不轻易动粗,由于父母关系很好,孩子也会对婚姻产生美好的感觉和向往,能有健康的异性恋。

2、爸妈情感淡薄:孩子任性自私

爸妈感情淡薄,两个人常常靠通过孩子来交流或维系家庭,就是人们常说的“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在父母关系的作用下,孩子被过多关注或干涉,性格会变得任性和自私。

3、虎妈猫爸:男孩子胆小、懦弱

由于爸爸软弱,大权旁落给母亲,在这个家庭的作用越来越边缘化之后,母亲就会变得日益强悍甚至说一不二。孩子总会向同性父母一方形成认同,女儿会向强悍的母亲认同,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强悍的女儿,儿子就会变成没有担当的懦弱、自卑的儿子。

4、爸妈过早离异:孩子冷漠没安全感

很多从不幸婚姻中解脱的夫妻,疏忽了最重要的一点,永远无法从中解脱的是孩子。他们内心的创伤往往终生难以平复,他们的担忧感、不安全感、恐惧感也许永远无法医治。生活在离异家庭中的`孩子,更易发生犯罪和焦虑、抑郁、敌对、报复、冷漠等心理障碍问题。

5、爸妈相互指责:孩子敏感、执拗

爸妈喜欢相互指责,这样的家庭环境,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处世方式。特别是当夫妻双方有争论时,更容易对着孩子说另一方的不是。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以后对爸妈都不会尊重。一方攻击另一方,想借此让孩子对另一方不满,最后带给孩子的只是伤害。

6、爸妈打架:孩子暴力、暴躁

父母吵架对成人而言是很平常、能理解的,但对孩子而言,却是天塌下来了,他的安全感会受到很大冲击。与此同时,孩子也会由于耳濡目染变得喜欢暴力、脾气暴躁,像父母一样大吼大叫。

篇8: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应过老师之约,让我谈谈这三年来教育孩子的一些经验,我的这些所谓经验,其实都是从婧婧老师那里学习来的,或是有时候自己看一些相关方面的书籍,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能从大家这里学习到更多的育儿之道。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我们的孩子,这些祖国的花朵,培养成有着健全的人格与性格的智力型、能力型人才。

因为老公是当老师的,我也曾做过老师,知道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是送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这些是我们在实践中运用的一套用于自己孩子身上的教育方式,在此与大家共享。

富有耐心,寓教于乐是最快乐的'学习方式。对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教育在于潜移默化,和孩子在一起的所有时间都是他们学习的机会。我从不赞成给孩子学习的压力,强制性要孩子完成多少的学习任务,孩子从小到大,我都没有刻意的去教过她,看到青草,绿树,红花,会告诉孩子这是春天来了,柳树绿了,桃花红了,小草发芽了;看到天空,是蓝天白云还是烈日当空,还是晴空万里,是乌云密布还是大雨倾盆。从孩子出生起,我就经常的在和孩子说话,天长日久,这些语言就会慢慢的被孩子接受,转化为她自己的知识。我发现很多时候,虽然我在说的时候,孩子也许不说话,也许在玩别的东西,但是下一次看到同样的东西她却能准确的说出来。而对孩子说出来的时候一定要记得赞美他们,即使说得不对,在纠正的同时,也不要吝啬你的赞美,这样以后他们才更有动力更有积极性。上次我带孩子回金坛,坐车的途中,她一会儿大叫,“妈妈,天惠超市”一会儿又大叫“易初爱莲”一路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等,竟然吸引了一车人的注意力,都问我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认识这么多字――其实说实话,我也大吃一惊,我并不知道她认识这些字,只是在平时带孩子上银行逛超市都会告诉她这是“中国银行”、或是“天惠超市”等,也许她并不认识这些具体的字,但是我相信,以后她在学这些字的时候一定很快就能学会,其实这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一次一次重复积累下来的成果。

要善于倾听,极力赞美。孩子在受到重视与赞扬的情况下更容易创造奇迹。孩子的语言与行动相于大人来说是幼稚的,对于他们最原始最稚嫩的语言,最笨拙的行动,有时候她们稚幼的思想与语言中其包含着最质朴的道理,我们要尽用心的去听孩子的每一句话,关注孩子的每一个举动,并对他们每一点进步报以热烈的掌声,并极力的赞美她们。上次我们一起看一本书,我们帮小蜜蜂找一条回家的路,我说你看蜜蜂应该怎么样走呢?她说妈妈,小蜜蜂不是会飞的吗?它怎么要走这些路呢?当时我就十分的震惊,有时候我们的思维经常的被惯性所束缚,而孩子却有更自由的思想,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思想限制而扼想了孩子们的想像力。我发现很多时候,大人在说话的时候,孩子总想插一句,大人们总是粗暴的打断他们,或是充耳不闻,我们不能忽略了孩子的感受,需要倾听孩子们的声音。而对于孩子们以后的主见与勇于发言也有很好的作用。

言传身教,培养独立,言传与身教二者并重,相辅相成,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事情让他们很有成就感。去年孩子因为在学校里学习了一首歌,说衣服不要爷爷奶奶穿,不爸爸妈妈穿,要宝宝自己穿。从那以后她都要自己穿,虽然她经常会把扣子扣歪,把裤子穿反,但是慢慢的在夸奖的过程中,她现在已经能把衣服穿得很整齐。更多的时候放手让孩子去玩,让孩子去疯,身上脏了可以洗,衣服脏了可以换,放开手,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她们开开心心的玩。一直以来,孩子跌倒了,我都是让她自己爬起来,有时候她奶奶总是说,是这个地板不好,或是这个墙不好,我都会严肃的告诉她,并不是这些东西不对,主要是你自己不小心,自己不小心不要寻找理由和借口,如果你下次不小心你还会在这里摔倒。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自己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孩子。将来具有什么样的人格与性格,就在于我们现在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在此我十分的感谢幼儿园里的各位老师,她们的教育与学习方法让我很受启发,让我能借鉴学校里的一些方法来教育我的孩子。同时向老师们付出的辛勤劳动致以崇高的敬意!

篇9: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演讲稿

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演讲稿

我是一名乡村教师,所教的孩子们也是非常朴实的。当第一天迈进学校的大门的时候,就暗下决心要把自己的光和热散发给我的孩子们,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情意。可以这么说,我对孩子们付出了我全部的爱,可是有的孩子根本就没有感受到我的这份爱,没有感受到一个班主任对他们的期望。有的家长根本就没有对孩子的行为和学习负责。

家长早晨把孩子送到学校,晚上再接回家,其中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根本就不管不问,仿佛他们的孩子是为每个老师所生。孩子们根本体会不到父母的亲情,父母在生活中扮演了一个只照顾他们生活的角色,没有把孩子们当作自己的心肝宝贝一样疼爱。

学校是孩子们完成学习的任务,积累知识,增长见识的一个平台,但是也不能完全把孩子当作给老师生的啊!

我们班级有这样的一个孩子――田**。她是一名女生。从一开始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就发现她对学习根本就不上心,各科科任老师也和我反映过这个问题,在开家长会的时候,也和家长讨论过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当时的表现就很漠然,对这个问题根本就不上心。我想既然家长对孩子放弃了,作为一个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所以在课余时间和她谈心,一起交谈如何提高成绩。刚开始交流的时候,孩子也能够敞开心扉地讨论,学习也有那么一点点的进步,可是一放假再回到学校的时候,她就仿佛是被打的妖精一样,突然就变回了原形。我也思考了学生这样反复无常变化的原因。

1.家长对孩子的不重视

通过和家长的沟通可以明显地看出来,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根本就不上心,根本就不重视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出路会怎么样。

学习语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断地预习、复习、积累和背诵,这样的几个方面,在这个孩子的身上根本就没有体现出来。我每天也坚持给家长发校讯通告知家长作业情况,可是在第二天讲课的时候,明显地发现孩子根本就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导致孩子的成绩不断地下降。

今天终于在我给家长打了很多遍电话之后,家长在课间的时候来到学校。我向家长说明了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家长的回答很令我出乎意料,说:“我知道孩子一直都这样”。当家长说完这句话的时候,我瞬间火冒三丈。现在我们都已经五年级了,家长还知道自己孩子的情况,竟然还折磨地漠视,令我很是无语,但是出于一名老师对孩子负责人的态度和意识,我还是把不学习的.利害关系都和家长阐明了。家长也渐渐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2.学生没有足够的上进心

本班级的学生本来就很少,我们班级还是男生比较多,女生比较少,但是和她一起玩的同学的成绩都在班级是名列前茅的,唯独她的成绩一直都提不上来,令我很头疼。

我曾经也用其他学生的成绩和她一起对比,她在内心中根本就没有形成一种认同感,对我的意见和建议也是很不在意,根本就没有让其他同学的学习态度影响到她,她也没有从其他同学那里学习到如何提高成绩,如何提高自己的上进心,反而是自甘堕落。

一个孩子的成长在于家长、学校对孩子的影响。但我的观点却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家长没有以身作则,没有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那孩子自然也就不会养成好的习惯:在生活中邋里邋遢,在学习上没有上进心,同学交往比较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学校对孩子的影响是次要的。如果一个孩子能够有上进心,那么她会听从学校和老师的教导,会从学校的教学理念和老师教学方法中汲取营养成分,为自己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孩子的进步还是要靠自己要有上进心,要脚踏实地地走好生活中的每一步。

《小人国》观后感500字

傅雷家书每章读后感

高考零分作文:很无聊

人生-一场假面舞会高考作文题

环境改变命运的作文

傅雷家书读后感200

小人国的观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300

关于傅雷家书的读后感作文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和笔记作文900字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孩子的教育环境影响着他的一生!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孩子的教育环境影响着他的一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孩子的教育环境影响着他的一生!(通用9篇)】相关文章:

精选《小人国》观后感2023-09-27

《致青年教师》摘抄与感悟2022-05-08

婚姻保卫战经典语录2023-05-27

《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读后感2023-02-15

《梦想的力量》公开课教学教案2023-06-07

有关傅雷家书读后感作文2022-09-07

《小人国》观后感2023-11-13

小人国一日游作文2023-05-31

高考作文题预测及:随心逐梦,无悔人生2023-01-24

节水可以这样做的作文700字2022-05-0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