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歌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8篇)由网友“空山松子落”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野老歌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篇1:野老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野老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原文
野老歌/山农词
唐代: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老翁家贫住在山中,靠耕种三四亩山田为生,田亩少,赋税多,没有吃的。粮食送进官府的仓库,最后腐烂变质,化为泥土,一年到头,家中只剩下锄头、犁耙靠在空房子里面,只好叫儿子上山去拾橡子充饥。从长江西面来的富商的船中,成百上千的珠宝用斛来计量,就连船上养的狗也长年吃肉。
「注释」
①野老歌;一作《山农词》。这首诗写农民在租税剥削下的悲惨生活,并与富商大贾的奢侈生活对比,反映了不合理会现实。
②橡实:橡树的果实,荒年可充饥。
③西江:今江西九江市一带,是商业繁盛的地方。唐时属江南西道,故称西江。
④斛:量器;是容量单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
⑤官仓:指各地官员税收,此指贪财的官员。
赏析
中唐时代,政治黑暗,统治阶级剥削残酷,因此抒写农民疾苦的题材也成为新乐府诗人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张籍的《野老歌》,就是写一个农家老夫在高额的苛捐杂税的重压之下,最后过着依靠拾橡实填饱肚皮的生活。即使这样,他还不如当时被称为“贱类”富商的一条狗。张籍通过这样一个人狗对比的悲惨情形,突出表现了农民的痛苦和当时社会的不合理。
开头两句交代人物身份,运用平叙的手法,叙说一位老农,由于家里贫穷,住在山里面,仅仅耕种贫瘠的山田三四亩。这里要问,老农为什么要住在山里面呢?在我们想来,老农既然家贫,他应该到平地乡村或小镇谋生要容易一些,为啥要到难以耕种的山里去呢?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此时社会混乱,统治阶级任意欺压百姓。面对这一切,老农一家逃到深山,这里山高路远,人烟稀少,而官府当差的也不便来此。老农希望住在深山能摆脱这一切。
然而“纵使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三四两句说得就是这一情况。老农住在山里面,今年的禾河苗长得稀稀疏疏的的,到头来收成也不好。尽管这样,官家的'征税多得要命,那差役隔三差五地跑来征税,最后老农家里连自己吃的口粮全没了。老农很痛心哪,他一年辛苦劳作得来的粮食,有的被官家拿去倒入了库仓,甚至有的被白白浪费“化为土”。这在剥削和浪费的行为,和劳动人民的辛苦贫穷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这两句实际反映了劳动人民被剥削的痛苦,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五六句承上两句,说老农辛苦一年到岁末,家里徒穷四壁,没有几样东西,只有老农辛勤劳动的工具——锄犁还在伴随着他。一个“空”字,说明老农辛苦一年一无所获,另一方面说明剥削阶极把老农剥夺的一无所有。为了种那些粮食,老农早出晚归,辛苦劳作一天,到头来自己还没有吃的。无奈之下,老农“呼儿登山收橡实”,呼儿表明老农已年迈,再加上辛苦劳作一天,已无力再上山采橡实吃。“橡实”,乃一草木果实,本非普通食品,乃劳动人民在饥灾发生时临时充腹之品。老农叫儿子登山收橡实,可谓老农贫饿致极,说明劳动人民最后的可怜结局。
最后两句作者笔锋一转,说西江做珠宝生意的大贾,船上载的的珠宝很多,足有百斛,他喂养的犬,长的肥肥胖胖的,浑身都是肉。作者运用叙述的手法,没有发表议论,但把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摆在了面前,一幅是食不果腹的老农,另一幅是奢靡富裕的大贾喂养的肉犬,更为让人深思的,老农的生活还不如喂养的一条犬,可谓悲凉之极,令人感愤不已。
全诗运用叙述的手法,给我们呈现出几个老农痛苦的生活的场景。虽然作者没有发表议论,但孕作者的思想于叙述中。全诗的形象对比深刻鲜明,表现了劳动人民的饥苦,反映了不同阶层人的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篇2:张籍《野老歌》原文翻译赏析
【原文】
野老歌——[唐] 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 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 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 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 船中养犬长食肉。
【注释】
《野老歌》:一作《山农词》。
输入官仓化为土:这句话是说官仓粮食积压太多,时间久了,腐烂变成了灰土。
岁暮:一年到头。
空室:指老农家苗稀疏故收获少,但因税多输入官仓化为土,所以家中没有粮食。
橡实:橡树的果实,可以吃。
西江贾客:指广西做珠宝生意的商人。西江,桂、黔、郁三江之水在广西苍梧县合流,东流称西江,这里指广西。贾客,商人。
珠百斛:形容珠宝很多。斛(hú),量词,古时以十斗为一斛,后来又以五斗为一斛。
长:经常。
【翻译】
老农的家居住在山里,家境贫寒,仅仅依靠耕种三四亩山田维持生活。地少税多,全家人无法填饱肚子,可是送进官府仓库的粮食却因积压太久而腐烂变质,化为灰土。一年到头,家中剩下的只有锄头、犁耙靠墙放着,没办法,只好招呼孩子们去山上捡橡树籽儿回来充饥。西江船上的富商们,珠宝都要用“斛”来计算,连船上养的狗都经常吃肉。
【赏析】
张籍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少时移居和州(今安徽和县)。贞元十四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终于国子司业。故世称张司业或张水部。其诗作的特点是语言凝练而平易自然,和当时的王建齐名,世称“张王”。
张籍出身贫寒,写了许多揭露社会矛盾、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张籍还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其乐府诗也颇多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之作,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作品有《张司业集》。
张籍是新乐府运动的健将之一,“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其乐府诗之精神与元、白相通;而具体手法略有差异。白居易的讽谕诗往往“意激而言质”,篇幅亦长,故不免有尽、露之疵累。而张籍的乐府,如这首《野老歌》作法就不同。
在作品中,诗人截取了一家典型而又普通的农户,集中笔墨描述了他家苦难的生活。老农家住深山,薄田数亩,去掉赋税,常年食不果腹,不得不上山去捡拾橡树籽儿充饥度命,而官府粮仓里的粮食却因长期积压而腐烂变质,化作灰土。再看那些商贾富豪们,珠宝百斛,狗都长年食肉,这是何等凄惨又令人触目惊心啊!
作品按照韵一律的转换可分为三层意思。前四句为一层意思,开门见山,写老农终年辛劳而不得食。五六句为一层意思,写老农为了活命,不得不领着孩子们上山采橡树籽儿充饥。七八句为一层意思,采用对比手法,描述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现象,揭露社会制度的不平等现实。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在这四句诗中,“山”字两次出现,意在告诉读者这位老农是一位山农,这首诗也因此另有一题叫《山农词》。老农躲避在深山原本就有因贫困而想逃租之意,怎奈安史乱后的唐王朝正处在多事之秋,财政困难,封建剥削无孔不入。即便逃避深山,也难逃税役,正像晚唐诗人杜荀鹤在《山中寡一妇》中所写的那样:“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因此,尽管老农的山地原本就不肥沃,并且又只有 “三四亩”,收成是微薄的,可也难以逃避沉重的赋税。全家人只能面对“不得食”的残酷现实。在这里,诗人以“化为土”与“不得食”构成鲜明的对比,进而揭露了当时黑暗而又残酷的社会现实。读之令人触目惊心。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承接上文,铺叙事实。全家人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去了交税,到头来,落得个“岁暮锄犁傍空室”,为了生存,老农不得不“呼儿登山”采摘橡树籽儿充饥度命。“呼儿登山收橡实”,极其富有生活气息,它令人想象到老农一家老小倾巢出动,攀山越岭遍野里寻找“橡实”的情景。看似写实,实则蕴含一着诗人对社会制度的不平与对老农的深切同情。手笔非同凡响。
作品的末尾两句是诗人内心不满的直接抒写,是对当时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无情的揭露。人只能吃“橡实”,而狗却“长食肉”,这是多么经典而又深刻的嘲讽啊!对比鲜明,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作品主题表现的如此深刻,首先取决于选材的典型性*。作品中的老农是当时千千万万农民中极其普通的一员,是处在社会最底层人群的一个缩影,就是这样一个极其普通的农民,尽管躲避在深山老林,也难免过着食不果腹的极其穷苦的生活。其次是取决于采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其一是老农种地却“不得食”,而官仓里的粮食却多的用不完,积压成“灰土”。其二是老农种田还要吃“橡实”,而“西江贾客”“珠百斛”去且不说,就连他们养的狗都要“长食肉”,贫富悬殊,社会的极其不平等现象被突出到了极致。
篇3:野步原文、翻译、赏析
原文:
野步
宋代: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译文: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和煦的风吹斜了麦陇的新稻,小青蛙在水洼草根处不停的叫着。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多么羡慕那无忧无虑的蝴蝶啊,暂且沉醉在这春风过处的花田草甸吧。
注释:
麦陇(lǒng)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zào)新蛙。
麦陇:麦田。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赏析:
相信许多人都有过春日野步的经历。漫步于郊原田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视野旷极,心神俱爽。我们不妨来看看诗人是怎样表达他此时的感受的。
春天的麦田是如草地般的绿色,东风吹过,麦田里一阵翠浪软软向远方飘去。稻田里的肥水滋养着新生的青蛙,让它们尽情欢叫。告别稻田,诗人又来到了一片野地,看到一对蝴蝶飞舞,它们忽高忽低,好像喝醉了酒一样,在醇美的东风中,留恋于野草香花,安逸自然。
此诗的妙处在最后两句。本来蝴蝶舞姿蹁跹,应十分清醒才是,可诗人偏偏认定它们的舞蹈是喝醉酒导致的。推其情理,诗人漫步田野,目遇翠麦,耳听新蛙,时感东风拂体,早就恨不得醉倒在这暖暖的春风里了。诗人将这种情感外施于物,一口断定蝴蝶是喝醉了,并因此而“羡”,更显得诗人对春日野景陶醉无穷。“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
所以说,诗的前两句是情感的缘起,后两句是情感的抒发,诗人在这首诗中,以清新悠雅的语言风格,描绘了春日野步所得之景,抒发了自己淡然闲适、钟情田园的感情。
篇4:《野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野歌》原文: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篇5:《野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
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
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心志不可沉沦。愤怒问天公:上天为什么要作有枯有荣这样不公平的安排?
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野歌》注释:
1、野歌:在田野中放声高歌。
2、鸦翎羽箭:用乌鸦羽毛做成的箭。
3、山桑:即桑树,木质坚韧,可制弓箭。
4、衔芦鸿:口衔着芦苇的大雁。传说大雁为躲避对手,经常衔着芦苇而飞。
5、麻衣:这里指寒士穿的粗布麻衣。
6、黑肥:形容衣服肮脏肥大。
7、屈穷:指有才志而不能施展。屈:不伸。穷:困。
8、枯荣:贱贵。指人生的得意和失意。
9、嗔:生气发怒。
10、天公:老天。
11、看即:随即,转眼。
《野歌》创作背景:
此诗当是青年诗人虽遭挫折但对社会还充满希望时的真实心态,其写作年代似乎以定于遭谗落第之后、长安任职之前的时段为宜。
篇6:《野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野歌》在李贺的诗作中别具一格。诗的开头两句:“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表象地看是写仰天射鸿的高超射技,实际上是借此喻指诗人凭借出众才华来到京都准备在应举考试中摘冠折桂。其中“弓”、“箭”喻指诗人的文学才华,诗人要仰望的天街是京都,诗人要射落的`“鸿”是要折桂中举。诗人以形象化的比喻描绘出自己的理想宏愿。事实上,凭着令位尊名重的文学家韩愈大为赏识的文学才华,诗人要应试中举犹如“仰天射落衔芦鸿”一般,容易得手。可正在诗人踌躇满志之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些嫉妒诗人才华的举子,对他进行冤枉,说他父亲名叫“晋肃”,“晋”与“进”同音,他应当避父亲的名讳,不该参加礼部的考试,甚至有人攻击他“轻薄”。这一意外的打击使诗人无缘中举,只得懊恼地回到家乡。
诗的三、四句“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正是诗人在理想与现实极度矛盾的情况下排解郁结在心头的苦闷与悲愤的一种方式。一方面,遭谗落第,仕途受阻,诗人自然会产生沮丧、懊恼、悲怆之情,诗人自然会有不遇之感,有愤懑要发抒。另一方面,此时的诗人虽遭受意外的人生挫折,但内心依然充盈着入仕的锐气,期望冲破困境,寻求光明未来。所以,他很快从颓唐中振作起来,如同在《开愁歌》中以“临岐击剑”、解衣贳酒、“壶中唤天”的狂放方式抒发仕进受阻的激愤一样,诗人以肥衣冲风、带酒晚歌的洒脱方式表达对嫉妒、冤枉自己的可恶小人和听信谗言、草率取士的礼部考官的极大愤慨。应该说,中举的期望值越高,希望越大,落第的打击会越大,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促成的愤慨也就越强烈。诗人这种特有的洒脱方式正是内心强烈愤慨的自然渲泄。不唯如此,“麻衣黑肥冲北风”中的“黑”与“北”二字也值得特别关注。“黑”字隐约给了诗人一种环境过于压抑和阴森的感觉,“北”风让诗人敏感于世风的炎凉,人情的冷漠。置身于如此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如此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愤激,其气概何其慷慨豪迈!如此开怀畅饮,长时间纵情高歌,一个豪放、洒脱的诗人形象便宛然如立眼前。
诗的五、六句“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是诗人不甘沉沦的自勉。尽管自己落第与别人折桂的不同遭遇(“枯荣不等”)令人沮丧、懊恼,造成这种不公平命运的礼部考官(“天公”)理当受到责怪,然而诗人相信总有一天会“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挐云”(《致酒行》)。在他心目中,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他能够乐观自信地在困境中唱出“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赠陈商》)的诗句,迸发出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呼声。正因为诗人对光明未来充满信心,因此他在遭谗落第回到家乡的同年秋天(元和三年九、十月间)再次来到洛阳寻求政治出路,冬天西去长安求仕,第二年(元和四年,公元8)的春天谋取了奉礼郎一职,当上了从九品上的小京官,终于开始了他并不适意的政治生涯。
整首诗扣题叙事,前四句叙事,后四句抒怀。因事抒怀,叙事抒怀,紧密关联。叙事之中有援箭引弓、仰天射鸿、肥衣冲风、饮酒高歌的形象描写,有箭飞弦响、大雁哀鸣、北风呼啸、诗人高歌繁多声响的奏鸣渲染。抒怀之时有感叹不遇、不甘沉沦的内心表白,有寒风变春柳、枯柳笼轻烟的艺术遐思。叙事之中以形象的描写、声响的渲染抒泄身受压抑、才志不得伸展的强烈愤激,抒怀之时以内心的独白、艺术的遐思表达出乐观、自勉之情。愤激之中呈现出狂放、豪迈、洒脱的形象,自勉之时犹见积极用世、奋发有为之志。这样,诗人受压抑但并不沉沦,虽愤激犹能自勉的情怀充溢在诗的字里行间,让人读来为之欣慰和感奋。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篇7:野有蔓草原文翻译及赏析
野有蔓草
佚名〔先秦〕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译文
野草蔓蔓连成片,草上露珠亮闪闪。有位美女路上走,眉清目秀美又艳。不期而遇真正巧,正好适合我心愿。野草蔓蔓连成片,草上露珠大又圆。有位美女路上走,眉清目秀美容颜。不期而遇真正巧,与她幽会两心欢。
注释
蔓(màn)草:蔓延生长的草。蔓:蔓延。一说茂盛。零:降落。漙(tuán):形容露水多。清扬:目以清明为美,扬亦明也,形容眉目漂亮传神。婉:美好。邂(xiè)逅(hòu):不期而遇。适:适合。瀼(ráng):形容露水浓,多。偕臧(cáng):一同藏匿,指消失这草木丛中。臧,同“藏”;一说善,好。
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非常浪漫而自由的爱情:良辰美景,邂逅丽人,一见钟情,便携手藏入芳林深处,恰如一对自由而欢乐的小鸟,一待关关相和,便双双比翼而飞。
率真的爱情,形诸牧歌的笔调,字字珠玉,如歌如画。诗分二章,重复叠咏。每章六句,两句一层,分写景、写人、抒情三个层次,而典型环境、典型人物与典型感情齐备,可谓出之无心而天然合作。
美好的环境和有着美丽眉目的姑娘,从小伙子的视角见出,楚楚有致,格外动人。“野有蔓草,零露漙兮”两句是兼赋的兴句,勾勒出一派春草青青、露水晶莹的良辰美景。春晨的郊野,春草葳蕤,枝叶蔓延,绿成一片;嫩绿的春草,缀满露珠,在初日的照耀下,明澈晶莹。在这清丽、幽静的春晨郊野,“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意思是说,一位美丽的姑娘含情不语,飘然而至,那露水般晶莹的美目,秋波一转,顾盼流转,妩媚动人。这四句诗俨然是一幅春日丽人图,先写景,后写人,堪称是“诗中有画”(苏轼语),画中有人。而在修长的蔓草、晶莹的露珠与少女的形象之间,有着微妙的隐喻,能引发丰富的联想。“清扬婉兮”的点睛之笔,表现了姑娘惊人的美丽。小伙子见到这一切,爱悦之情怎能不喷涌而出。“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这里,有对姑娘的惊叹,有对不期而遇的惊喜,更有对爱神突然降临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第一章与第二章之间的空白,可理解为姑娘小伙相对凝视之时,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静场;次章前五句的重叠复唱,可理解为小伙子心情略为平静后,向姑娘倾诉的爱慕之意和殷殷之情。然而,在这人性纯朴的时代,又值仲春欢会之时,无需絮絮长谈,更不必繁文缛节。“邂逅相遇,与子偕臧。”只要两情相愿,便结百年之好;毋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可永结同心。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灵魂集中在眼睛里,灵魂不仅要通过眼睛去看事物,而且也要通过眼睛才被人看见”(《美学》第一卷)。其实,艺术描写的这一美学原则,二千多年前中国的民间诗人已心领神会,运用娴熟。从《卫风·硕人》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到《郑风·野有蔓草》的“清扬婉兮”“婉如清扬”,都是通过流盼婉美的眼睛,写姑娘的美丽。在短小的抒情 篇章中,只有通过传神的“点睛”之笔,才可能写活人物;而在陌生男女邂逅相遇之时,四目注视,相对而望,也是最自然的表情。因而,这里的“点睛”之笔,可以说虽着力而极自然。
篇8:野有蔓草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野有蔓草
先秦:佚名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译文: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草蔓蔓连成片,草上露珠亮闪闪。有位美女路上走,眉清目秀美又艳。不期而遇真正巧,正好适合我心愿。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野草蔓蔓连成片,草上露珠大又圆。有位美女路上走,眉清目秀美容颜。不期而遇真正巧,与她幽会两心欢。
注释:
野有蔓(màn)草,零露漙(tuán)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xiè)逅(hòu)相遇,适我愿兮。
蔓草:蔓延生长的草。蔓:蔓延。一说茂盛。零:降落。漙:形容露水多。清扬:目以清明为美,扬亦明也,形容眉目漂亮传神。婉:美好。邂逅:不期而遇。适:适合。
野有蔓草,零露瀼(ráng)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cáng)。
瀼:形容露水浓,多。偕臧:一同藏匿,指消失这草木丛中。臧,同“藏”;一说善,好。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非常浪漫而自由的爱情:良辰美景,邂逅丽人,一见钟情,便携手藏入芳林深处,恰如一对自由而欢乐的小鸟,一待关关相和,便双双比翼而飞。
率真的爱情,形诸牧歌的笔调,字字珠玉,如歌如画。诗分二章,重复叠咏。每章六句,两句一层,分写景、写人、抒情三个层次,而典型环境、典型人物与典型感情齐备,可谓出之无心而天然合作。
美好的环境和有着美丽眉目的姑娘,从小伙子的视角见出,楚楚有致,格外动人。“野有蔓草,零露漙兮”两句是兼赋的兴句,勾勒出一派春草青青、露水晶莹的良辰美景。春晨的郊野,春草葳蕤,枝叶蔓延,绿成一片;嫩绿的春草,缀满露珠,在初日的照耀下,明澈晶莹。在这清丽、幽静的春晨郊野,“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意思是说,一位美丽的姑娘含情不语,飘然而至,那露水般晶莹的美目,秋波一转,顾盼流转,妩媚动人。这四句诗俨然是一幅春日丽人图,先写景,后写人,堪称是“诗中有画”(苏轼语),画中有人。而在修长的蔓草、晶莹的露珠与少女的形象之间,有着微妙的隐喻,能引发丰富的联想。“清扬婉兮”的点睛之笔,表现了姑娘惊人的美丽。小伙子见到这一切,爱悦之情怎能不喷涌而出。“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这里,有对姑娘的惊叹,有对不期而遇的惊喜,更有对爱神突然降临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第一章与第二章之间的空白,可理解为姑娘小伙相对凝视之时,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静场;次章前五句的重叠复唱,可理解为小伙子心情略为平静后,向姑娘倾诉的爱慕之意和殷殷之情。然而,在这人性纯朴的时代,又值仲春欢会之时,无需絮絮长谈,更不必繁文缛节。“邂逅相遇,与子偕臧。”只要两情相愿,便结百年之好;毋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可永结同心。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灵魂集中在眼睛里,灵魂不仅要通过眼睛去看事物,而且也要通过眼睛才被人看见”(《美学》第一卷)。其实,艺术描写的这一美学原则,二千多年前中国的民间诗人已心领神会,运用娴熟。从《卫风·硕人》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到《郑风·野有蔓草》的“清扬婉兮”“婉如清扬”,都是通过流盼婉美的眼睛,写姑娘的美丽。在短小的抒情 篇章中,只有通过传神的“点睛”之笔,才可能写活人物;而在陌生男女邂逅相遇之时,四目注视,相对而望,也是最自然的表情。因而,这里的“点睛”之笔,可以说虽着力而极自然。
【野老歌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8篇)】相关文章: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原文及赏析2022-08-29
望江南·江南月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07-01
梅花七言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2022-10-09
野望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2023-05-27
《野步》比较阅读答案2023-02-27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原文,翻译,赏析2023-07-03
《野望》原文及翻译赏析2022-06-02
杜甫《画鹰》古诗原文赏析及诗意翻译2022-05-08
祭石曼卿文原文及赏析2023-06-08
《乡村四月》古诗原文翻译以及赏析2023-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