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的社会效益怎么写

时间:2022-09-19 07:55:1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项目的社会效益怎么写(精选10篇)由网友“小猪熊”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项目的社会效益怎么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项目的社会效益怎么写

篇1:私有财产的社会效益

第一,私有财产的所有者,因财产规模巨大,自己虽然也消费这些财产,但无论怎么消费,仍然只消费其中很小一部分,更大的一部分名义上归他所有,实际为社会所用。他只不过是这些财产的管理者而已。

第二,私有财产的所有者虽然有或多或少的财产,但自己既没有消费这些财产,也没有消费这些财产所形成的利润以及其它任何收益。他所消费的是自己的劳动收入,包括管理企业的工资收入。例如,台湾王永庆80岁高龄时,仍然管理着庞大的企业集团,而且管理得很好。他如果为别人管理这么大的企业,又管得那么好,别人会给他年薪几百万或几千万。他现在自己管理企业,照样可以按照高级企业家的市场价格,自己为自己开工资。这样,他可以终身不必消费财产及财产收入,仅他的工资都消费不完。因此,他的利润全部用于了积累和投资,使财产越滚越大。这些越滚越大的财产,名义上归他所有,实际上为社会所用。资本的积累,实际上是私有公用财产的积累。

第三,普通老百姓虽然钱财不多,总有一些或多或少的积累或剩余。他们或者把这些钱存在银行,或者购买国债,或者购买股票。存单、债券和股票的持有期限,或者是一两年,或者是三五年。在这一两年或三五年内,这些财产虽然归他所有,但他并没有使用或消费,而是为社会所用。这种私有公用现象,对于单个人、单个家庭来讲,可能是暂时的。比如,张家的私有积蓄公用期为3年,李家的私有积蓄公用期为5年。但从整个社会来看,就形成一个巨大的、而且是越来越大的、永远不被所有者使用的.私有公用财产。这个私有公用财产的典型形态就是银行储蓄存款余额。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1978年的210  亿元增加到现在的80000亿元,这笔财富从所有权上看当然是私人的,  而且是广大的普通老百姓的。但只要不发生金融危机,只要老百姓不挤兑存款,这个私有财产的余额,就永远归社会公用,就像王永庆的财产自己永远也不会消费一样。

第四,私有财产捐献给社会。例如,美国的股票大王巴菲特向他的子女宣布,他们别想得到他的一个铜板,他要把财产全部捐献给社会。当然,这种私有公用,是通过捐献改变了财产的所有权,即将私有财产捐献为公有财产,最终变为公用财产。

以上几种现象,都是将私有财产交给公用。什么叫“交给公用”呢?是指这些财产事实上归属于社会。从社会公益来看,从它对社会的功能和效果来看,从它对老百姓所带来的福利来看,这些财产与公有制财产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比如,这些财产照样为社会增加就业,照样为社会生产产品以满足人们的需要,照样为国家增加税收,照样增进城乡的经济繁荣,甚至就连这些财产的经营者和支配者,也不是财产的所有者,而是遍布于社会的大大小小的职业经营者。

我们可以说,这些财产与公有制财产的惟一区别是,公有制财产所形成的利润归公,私有制财产所形成的利润归私。在传统经济学看来,这是公有制与私有制最本质的区别。

然而,如前所述,所谓私有公用财产,是指这些财产的利润并没有被财产的所有者消费,而是被积累起来,继续用于投资或生产,继续用于财产的扩张,其结果是使私有公用财产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如果私有财产所产生的利润被所有者消费掉了,则这部分私有财产就不称其为私有公用财产,而属于私有私用财产。

到此,人们马上会提出一个问题:既然这些财产所形成的利润最终都“交公”了,私人辛辛苦苦办企业所赚的钱,通过劳动→收入→盈余→投资→资本→利润→利润再投资→更大的资本→更大的利润……这一运行轨迹,最后都变成了私有公用财产,这岂不是说人们都是无私奉献者吗?

其实,人们创办企业之初,都是或大部分都是为了自私的目的,即养家糊口,追求利益,进而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而创办企业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也就对经营企业产生了兴趣和乐趣。说得更俗一些,即办企业办上了瘾。这正像一些钓鱼的人,起初是为了吃鱼而钓鱼,结果上瘾之后,不吃鱼也要钓鱼,甚至钓鱼的过程比吃鱼更有乐趣。除此之外,外部的竞争,也促使人们不得不把企业越办越大。

小老板求利,大老板求名;小老板为自己干,大老板为别人干。因此,要用开阔的心胸对待富人。

篇2:全运会社会效益分析

全运会社会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05-000-02

摘 要 全运会是我国四年一度的体育盛会,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举办全运会对社会带来的积极效益以及可能出现的消极效益,并针对消极效益提出防范措施,旨在为今后全运会赛事举办发挥最大社会效益提供相关借鉴。积极社会效益包括改善城市形象、精神激励、文化传播,消极社会效益体现在扰乱居民正常生活、造成环境破坏、潜在安全隐患等。对策包括: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控制扰民因素;倡导“绿色文明”办赛理念,加强环境污染的防范治理;加强食品安全与人身安全保障。

关键词 全运会 积极社会效益 消极社会效益

一、前言

全运会属于大型体育赛事,同时非商业化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特殊性,即它的公益性特征。社会效益是全运会公益性最直接的体现,也是衡量全运会赛事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2013 年十二届全运会即将在辽宁开幕,机遇与挑战并存,总结以往全运会办赛经验,分析全运会的社会效益,尤其是消极效益,提出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降低负面影响,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学术界一直研究的热点。

二、全运会社会效益分类

全运会社会效益分为积极效益和消极效益。积极社会效益包括改善城市形象、精神激励、文化传播;消极社会效益指扰乱居民正常生活、造成环境破坏、潜在安全隐患问题等。研究全运会社会效益,要充分挖掘赛事本身的资源和优势,提高赛事积极效益,更要警觉赛事风险,控制赛事不利因素,最大程度的减少消极效益。

三、全运会积极社会效益分析

(一)改善城市形象

形象影响着公众、政府决策者和当地居民对地方的认知和空间决策行为[1]。全运会属于全国性的大型比赛,对承办城市办赛资格的审查十分严格。一方面,主办城市要重新规划城市布局,交通路线,改善城市环境,完善通讯系统,建造适合竞技比赛的体育场馆等来保证大赛顺利、高质量地进行。另一方面,在赛事运作过程中能够吸引大量的媒体报道,城市各种广告的直接宣传为赛事升温造势,观赛人员声口相传的口碑效应以及间接知情者的形象传播使得城市形象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提升。

(二)精神激励

大型赛事举办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使人们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提高审美情趣、增强凝聚力[2]。在赛事举办期间我国优秀运动员为国争光的坚定意志和不懈奋斗的坚强品质激发了民众的爱国情怀,在运动竞技中运动员表现出来的以“祖国至上、艰苦奋斗、积极向上和公平竞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更是增强了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在全运氛围的熏陶下城市居民体育价值观改变,体育参与意识增强,形成了强大的城市凝聚力。

(三)文化传播

全运会赛事举办有利于展示东道主城市的文化魅力,是城市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舞台。办赛城市汇集了全国各地的民众,在赛事的理念、口号、吉祥物中融入该城市的特色文化元素,能够促进各参赛地区的文化交流,推动举办城市文明建设和城市文化遗产保护。

四、全运会可能带来的消极社会效益分析

(一)扰乱居民正常生活

从赛事申办成功到赛事收尾,居民的日常生活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第一,增加城市居民的生活噪音,影响场馆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第二,大量的人流涌入比赛主办城市给交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当地居民由于交通重新规划,道路拥堵而改道引起生活上的不便。第三,大量的人员突然涌入会造成城市很多物品资源相对匮乏,给主办城市的居民以及外来游客的生活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

(二)造成环境破坏

赛事举办修建体育场馆及相应设施需要大量的土地,同时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原有的自然环境必然遭到破坏,新公路、停车场等设施更加重了对原生态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大规模的人群在短时间内集聚到比赛地点,交通量剧增,汽车尾气排放量超标,空气指数下降,游客暴增,旅游景点、城市中的垃圾泛滥成灾,水和空气污染更加严重。

(三)潜在安全隐患

1.办赛期间观众、游客、运动员、记者等的大量涌入,城市人口剧增,大量的生活用品需要源源不断的供给,由于货源的紧急需求,有些经销商低价收购即将过期或者劣质产品以次充好投入市场从中谋取利益,引起食用者食物中毒而损害身体健康。

2.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比赛现场数以万计的观众都聚集在空间有限的体育场馆内,类似场馆失火,看台坍塌,球迷闹事,甚至是裁判的不公正裁决等,都有可能引起突发性的群体骚乱,酿成大祸。

3.大赛举办期间,由于赛事精彩,观看人员众多,吸引媒体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人流量集聚的公共场所成为犯罪的高发区,偷盗、抢劫的犯罪行为迅速上升。

五、充分挖掘全运会积极社会效益

获得办赛资格之后要充分利用举办城市现有的基本条件,建立专业化的市场营销团队,加强宣传,打造赛事品牌,积极争取电视转播机构和有实力,且具有良好企业形象的企业的大力支持,不能够只靠政府的行政干预,要树立与这些企业长期合作的长远观念[3]。将“全民全运”的思想落到实处,积极鼓励民间体育社团组织,开展特色体育活动,培养市民体育人文意识。加强赛事无形资产宣传和开发,包括赛事理念、价值观、标志、会旗等方面,联系城市文化与赛事文化的特色元素,充分挖掘全运会资源,最大程度的发挥积极社会效益。

六、防范全运会消极社会效益的建议

(一)采取积极措施降低影响居民生活的干扰因素

1.办赛前期场馆建设是重头戏,可以在保障办赛需求的前提下利用城市已有的场馆,如学校体育场馆、商业性体育场馆,通过合理的改建达到比赛要求,既减少了建筑垃圾,又降低了施工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2.交通是一个城市正常运作的命脉,重新规划改道要合理,将原有道路进行拓宽或者将单行道改为双行道,这样的做法既为比赛时的交通提供了保证,同时能够减缓居民上班高峰期重点路段的压力,在比赛结束后还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城市居民。 3.过高的商品价格往往会使一些中等收入以下游客望而却步,甚至对办赛城市产生厌恶情绪,制定适当的价格政策,限制比赛期间价格的过度上涨,尤其要维持基本消费产品价格,为中等收入的游客提供观赛机会。同时可适当制定相应的应急法案,严防投机商。

4.对于城市中的流浪人员不应该采取驱逐方式,应该将这类人群集中交由本市或邻近友好城市的收容机构来妥善安置,提供衣食起居所需物品,同时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发掘他们的优势,非残障人士可以通过组织培训重新走向社会,用劳动力改善自己的生活现状。

5.赛事举办期间是志愿者服务高峰时间段,赛事选择安排在假期可以避免影响学生志愿者的学习任务,严格控制大学生志愿者的'数量,要通过科学的组织培训,培养志愿者平和乐观的服务心态。

6.对于临时性就业人员赛事结束后通过颁发奖章、荣誉证书或推荐信的形式给与支持鼓励,增强他们再就业的信心和勇气。

(二)加强环境的防范与治理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要加以保护。建筑垃圾、汽车尾气、大量的人群聚集、消耗品产生的垃圾以及旅游景点的废弃品将比其他任何时间带给环境的负担沉重,提倡节能环保型交通运输工具,垃圾分类进行循环利用,控制旅游景点游客乱扔垃圾。同时倡导“绿色文明”的办赛理念,创建文明健康的人文环境,提高市民环保意识。

(三)加强食品安全与人身安全保障

1.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保障条件,关系到每一位游客、居民、与赛事相关人员以及途经主办城市的差旅人员的身体健康,要加强食品安全检测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法案严打参杂造假,以次充好的投机商。

2.加大公共区域警戒,造势严惩偷盗抢劫的行为,使犯罪人员有所顾忌,控制犯罪增长率。对于赛场安全要高度重视,首先安排医务人员保障参赛队员的身体健康,一旦运动员比赛受伤、观众或现场工作人员出现任何身体不适状况,做到及时的抢救治疗。其次,做好体育场馆内外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完善消防灭火器材等。最后,做好场馆内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应急措施。

3.在保障场内安全的前提下,更要加大恐怖袭击的防范,开展高质量的安全保障教育工作,科学统筹、合理分配岗位职责,成立安全保障巡逻小组,对比赛场馆各出入口以及重要场所进行24小时的不间断巡逻。尤其是场馆内保安人员要保持高度警惕,随时盘查可疑人员,警觉异常事件,保证比赛现场的安全。

七、结语

全运会属于大型体育赛事的一类,本身具有大型体育赛事的特征,但是由于其本身的公益性诉求远远超过了赛事的商业性需求,所以办赛的社会效益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目前大型体育赛事的影响研究比较多,但都是在宏观层面,针对全运会研究的文章相对比较少,借鉴大型赛事研究成果,客观评价全运会社会效益,在公益化视角下细化分析全运会对社会的正负面影响,积极发扬正面效益,正视负面影响,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最大程度的体现全运会的公益性特征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 曾国军等.大型体育赛事东道主国家形象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34(11):10-14.

[2] 张现成.赛事举办城市居民民生举措的社会知觉与居民凝聚力:居民民生举措满意度的中介作用[J].体育科学..32(1):23-33.

[3] 董杰.中国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12.33(3):42-51.

篇3:退耕还林社会效益探析论文

退耕还林社会效益探析论文

1退耕还林完成情况

自开展退耕还林试点以来,在工程实施期间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面积4.23万hm2,其中退耕地造林1.64万hm2,荒山造林2.59万hm2,至底,全县森林资源面积累计达4.42万hm2,森林覆盖率26.5%。

2退耕还林成效评价

2.1生态效益

退耕还林实施以来的5a间,全县新增林地面积1.64万hm2。在涵养水源方面,可有效调节水分平衡,达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目的。在保持水土方面,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经调查,土壤侵蚀模数由的5500t/(akm2)降低到20底的2600t/(akm2),年降雨量由19的473.1mm增加到年的539.5mm,干热风、沙尘暴、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得到了控制。

2.2经济效益

2.2.1退耕还林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从事二、三产业,极大地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据统计,至2014年底,全县工农业产值达186537.0万元,与年的27237.0万元相比,提高了163300.0万元;农业产值由1999年的18623.0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107726.0万元,增加了89103.0万元。2.2.2退耕还林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广大农民群众把一部分偏远、瘠薄的陡坡耕地退下来,从广种薄收的辛苦劳作中摆脱出来,有更多的'精力在有限的耕地上精耕细作,挖掘农业生产潜力,提高粮食单产。同时,通过在条件适宜的退耕地上大搞林草、林药间作,发展草畜业和中药材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经济收入。在退耕还林实施期间,全县退耕区共完成林药间作0.41万hm2、林草间作1.00万hm2,每年生产的牧草可饲养15万个羊单位,加上间作药材所得的丰厚收益,使老百姓着实体会到退耕还林还草带来的生机。据调查,2014年底,全县粮食总产量为83289t,比1999年退耕还林前65489t增产17800t。2.2.3退耕还林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退耕还林的实施,广大退耕户吃粮有了保障,收入进一步提高。1999年退耕前与2014年底退耕后相比较,畜牧业收入由3117.0万元增加到11057.0万元,增加了7940.0万元;劳务收入由5845.5万元增加到5.1亿元,增加了45154.5万元;人均纯收入由1036元增加到6199元,增加了5163元。

2.3社会效益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增加了全县森林资源面积,使生态状况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逐步改变了长期以来广种薄收的传统耕种习惯,有效调整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空间和条件。工程建设在整地、造林、抚育、管护等方面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全县剩余劳动力资源得到就地消化,并通过生态移民搬迁、劳务输出和从事二、三产业等途径,使一部分群众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同时,广大群众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一步认识了“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重要意义,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加快生态环境和建设、遏制水土流失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实施退耕还林和生态建设的主体。总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虽然耕地面积有所减少,但粮食总产量没有降低,呈现增长趋势;广大农民通过种草养畜、中药材种植和劳务输出等产业,拓宽了增收渠道,农民人均纯收入进一步提高。同时,退下来的耕地,通过营造生态林,使生态植被得到有效恢复。

篇4:高校办学规模与办学社会效益浅议

高校办学规模与办学社会效益浅议

如何提高办学效益是当前高校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我们从高校办学效益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扩招给高校办学效益带来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高高校办学效益的若干措施和策略.

作 者:颜珂 蒲阳 谷继建  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402160 刊 名:中国成人教育  PKU英文刊名:CHINA ADULT EDUCATION 年,卷(期): “”(22) 分类号:G72 关键词:高等学校   办学效益   扩招   经济效益  

篇5:三江平原湿地社会效益评价论文

三江平原湿地社会效益评价论文

引言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湿地生态系统中生存着大量动植物,很多湿地被列为自然保护区。

湿地不但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可以为人类提供食品、药材、原料和水资源;还具有强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效益,比如调节气候、降解污染、抵御自然灾害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淡水资源,被誉为“地球之肾”。三江平原湿地是低冲积平原沼泽湿地,也是全球少见的淡水沼泽湿地之一,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被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但是由于早期耕地的过度开垦,地下水过度开采,忽视了湿地生态用水,导致天然湿地面积减少约340万hm2,湿地景观破碎严重,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生态景观及资源等的可持续发展遭到严重威胁。

如何保证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协调进行,确保湿地景观及其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三江平原湿地是维持目前的开发现状还是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因此,有必要进行三江平原湿地的社会效益评价,为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湿地作为一种生态旅游资源,它的效益可分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长期以来,针对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有很多,但大多数侧重于经济效益评价,而专门针对湿地社会效益评价方面的研究则少之又少。

作为生态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开展湿地生态旅游是推动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实现社会效益就是其精神产出的主要标志。因此,湿地社会效益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法与网络分析法的耦合模型Fuzzy-ANP,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三江平原湿地的社会效益进行货币化评价,为政府相关项目的制定与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研究区域概况

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交汇、冲击而成,介于北纬45°01'―48°27'56″,东经130°13'―135°05'26″,位于东北平原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平原西起小兴安岭东南端,东达乌苏里江,北自黑龙江畔,南抵兴凯湖,总面积10.89万km2。

三江平原地处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3.9℃,全年日照时数2400~2500h,年降水量500~650mm,雨量充沛。三江平原现存天然沼泽湿地面积达134.7万hm2,泡沼遍布,河流纵横,土壤肥沃,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共有动物近29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二级保护动物36种;高等野生植物近1200多种,已建成6个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中3个被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2、研究方法

2.1模糊网络耦合模型

早在20世纪80年代,SaatyTL教授提出的反馈AHP就是网络分析法(ANP)的最初形态。

90年代后,ANP法应运而生,在层次分析法(AHP)的基础上,建立网络结构模型,充分反应各指标因素间的依赖和反馈关系。,Saaty教授正式提出了较为系统的ANP理论与应用研究,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唐小丽首次提出模糊网络分析法,用于处理具有含糊性及不确定性的复杂问题,在一定形式上将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提升评价的准确性。

本文运用模糊网络耦合模型(Fuzzy-ANP)对三江平原湿地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将模糊综合评判法与ANP法相结合,在模糊数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隶属度函数,结合ANP法获得相应权重,将模糊性进行量化,进而运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分析与处理。步骤是:首先确定评价指标集E,运用ANP法构建超矩阵,求得网络层各评价指标权重U;再确定评判等级集V,通过因素评判得到隶属度矩阵R;最后计算综合评价结果B,进而得到社会效益量化值。

2.2指标体系构建

由于指标的选取关系到三江平原湿地社会效益评价的全面性、准确性、科学性。为此,指标的选取采用资料统计法、理论分析法与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适合三江平原湿地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特点的社会效益评价指标。首先,通过查询大量的相关文献,尽可能选取出现频次较高的指标;再根据湿地社会效益以及其评价的相关理论,删减、拟定详细的评价指标;最后,以此体系为基础,结合有关专家意见,对指标进行调整与修正,得到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其中,区域发展状况指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存在及开发带来的物质及精神享受,有效改善区域发展及居民生活质量;休闲娱乐、疗养保健及文化教育科研是指湿地生态系统本身具有的生态环境,公益性及娱乐性功能。

根据三江平原湿地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社会效益评价指标集E,E=(e1,e2,…,ei),ei表示指标层的第i个指标。其中,e11,e21,e22,e31,e32为定量指标。

2.3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在三江平原湿地社会效益评价中,权重对最终的评价结果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权重可能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论,因此,选用合适的方法至关重要。由于三江平原湿地是一个大而复杂的系统,各层次的内部因素往往是相互依赖的,此时系统的结构更类似于网络结构,因而选用网络分析法(ANP)来为各指标赋值符合项目特点。

2.3.1构建网络结构模型

为明确指标间的层次关系与相互作用,ANP法将指标体系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控制因素层,即目标层;第二部分为网络层,由受控制层支配的元素组及元素组成,内部为相互影响的网络结构。

2.3.2确定指标权重

考虑到社会效益很难进行精确的数字描述,网络层中各指标的权重将采用三角模糊数来整合专家意见,将模糊的不确定语言变量转化为确定数值。三角模糊数可以表示为M=(l,m,u),其中l≤m≤u,l和u为M支撑的上界和下界,m是中值。

通过整理有关湿地研究及生态旅游专家咨询问卷,结合德尔菲法做出适当调整,基于三角模糊数建立模糊矩阵。权重向量依赖于决策环境参数α和决策乐观系数λ,本文中取α=0,λ=1,前者说明综合权重包含了所有专家的决策信息;后者说明专家采取比较保守的态度。

2.4评判等级集确定

本文为三江平原湿地社会效益的评价指标确定了5个评判标准,即优、良、中、差、劣,并针对不同指标为每个等级赋予具体的数值。赋值的方式则根据社会效益评价指标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对于定量指标,参考相关研究数据,确定各等级的标准值;对于定性指标,则采用五梯度标准区分程度大小,设定9、7、5、3、1为优、良、中、差、劣的等级。同时确定优、良、中、差、劣的等级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0,得到三江平原湿地社会效益评价体系中各指标层因素的评判等级集。

2.5隶属度确定

根据三江平原湿地社会效益评价中的指标,通过实地探访和问卷调查,计算相关数据。共发放游客调查问卷310份,收回有效问卷287份;发放三江平原周边地区居民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1份,由旅游业相关人员、专家等组成的7人专家评价组。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是B=UR。其中:U是指标权重向量,R是隶属度矩阵,是模糊算子。模糊算子共有四种运算类型,本文采用的

式中:ui为指标ei的权重;rij为第i个指标的第j个评判等级的可能程度;m为评价指标的个数。得到综合评价结果B后,结合各评判等级的等级系数,运用加权平均法求得各准则层指标的评价分值及湿地社会效益总分值。

3、结果与分析

三江平原湿地社会效益中,附近区域发展状况及休闲娱乐效益最突出,疗养保健效益良好,文化教育科研效益最低。查看三江平原湿地16个评价指标及其隶属度可发现,文化教育科研效益低的原因在于:三江平原湿地在生态文化及当地人文习俗等方面的宣传有效性低。这和湿地生态文化的建设有关,同时如何能将信息有效传达给游客才是关键。湿地的社会效益良好,但是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且附近区域居民受益有限,湿地生态旅游业的带动潜力并未得到完全发挥。这可以通过扩大湿地生态旅游区的经营规模与方式,丰富旅游产品类型,提供多种服务人员工作岗位,提高当地居民就业机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4、结论与讨论

1)采用Fuzzy-ANP模型,对三江平原湿地的社会效益进行定量评分。三江平原湿地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的`选取具有综合性和可靠性,共包含区域发展状况、休闲娱乐、疗养保健及文化教育科研四个方面共16个指标,综合了以往研究者的观点,筛选出了最能代表湿地社会效益的指标,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2)运用三角模糊数进行指标重要性评判,可克服准则及指标之间的不确定性及含糊性,减少人对一个数的感知或判断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影响,使评价结果更可信。

3)通过参考相关文献及研究数据确定评价等级集,采用加权平均算子求得社会效益分值。加权平均算子体现权数作用明显,可全面考虑湿地社会效益的各个因素的影响,综合性强,能充分利用调查信息及专家意见,应用性强。

4)由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很难进行明确的区分,文中对社会效益的范围界定并不明确,评价指标的界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同时社会效益很难量化,评价具有很大模糊性,指标的选取上存在信息重叠现象,给评价结果带来些许偏差。

本文运用Fuzzy-ANP模型对三江平原湿地的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估,突显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使政府及公众能够正确看待社会效益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主体意识,使其主动加入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建设当中去,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进而为未来三江平原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贾萍,宫辉力,赵文吉,等.我国湿地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84-88,95.

[2]武海涛,吕宪国.中国湿地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4):49-53.

[3]姜琦刚,崔瀚文,李远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动态变化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6):1127-1133.

[4]SaatyTL.Decisionmakingwithdependenceandfeedback:RWSPublication[M].Pittsburgh:PA,.

[5]唐小丽.模糊网络分析法及其在大型工程项目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7.

[6]黄晶.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7]叶珍.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8]韩利,梅强,陆玉梅,等.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4(7):86-89.

[9]许雪燕.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及应用[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

[10]潘向忠,翁仕龙,余世清.模糊综合评判法在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378-383.

[11]赵刚.基于ANP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中的应用[J].节水灌溉,2009(5):63-65.

[12]王莲芬.网络分析法(ANP)的理论与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3):44-50.

[13]鞠涛,陈博文,孙利民.基于模糊网络层次分析法的评价研究[J].科技资讯,2010(2):243.

篇6:试论体育产业发展中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试论体育产业发展中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在体育产业发展中如何看待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处理不妥,势必 影响体育产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本文就这个问题,从宏观、微观等不同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体育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作为矛盾对立体,二者是相对独立的概念,没有主次之分,其地 位应是平等的

所谓体育的经济效益是指人们在体育投资这一经济活动中,劳动的占有和消耗与所取得有用成果的比较, 即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的实质是指在体育劳务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和占有,获取尽可 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在这一点上,与一般产品的经济效益没有什么差别。因此,它的上位概念大致属 于经济学研究的范畴。

所谓体育的社会效益,是指体育产品大都是精神产品,其产品的主要功能是增强人民体质振奋民族精神, 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其实质是体育产品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因此,它的上位概念大致属于社会文化娱 乐范畴。

由于它们所属的范畴不同,做为相区别的一面,二者是没有主次之分的,其地位应是平等的。可长期以来 ,人们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把追求经济效益同“小人喻于利”,同“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联系在一起,把追 求社会效益同“君子喻于义”,同“社会主义优越性”联系在一起,本能地给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涂上了色彩 ,分出了等级。受其影响,体育被看成是纯粹的公益性、福利性事业,体育经费完全靠国家拨款,只讲投入不 讲产出,形成了“居民低收入――政府投资――福利分配――投资萎缩”的经济流程。由于没有经济效益做基 础,势必影响体育社会效益的实现。直到今天,在体育场馆实行多种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上,“有27.5 %的人认为体委部分领导对场馆实行多种经营,创收盈利心存顾虑。”〔1〕因此, 要正确处理体育产业发展 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必须从思想认识上摆脱极“左”思想的束缚,还经济效益以本来面目。

二、体育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作为相互联系的一面,其关系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研究 的领域不同而有不同的涵义

1.就微观而言,在体育产业的经营开发中,应该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兼顾体育的社会效益。

在这里,体育的经济效益就是微观经济效益,即体育单个经营单位的经济效益。同企业一样,应该把经济 效益当作自己经营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利润视为企业的生命。这不是由个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市场经济 条件下,价值规律运作的必然结果。

体育作为产业进行开发,走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化道路,这说明推向市场的体育产品是 商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必须遵循社会经济运行规律,即以利益为杠杆,通过 公平竞争,等价交换,优胜劣汰,最终实现对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体育产业的高速运作。因此,各体育 经营单位必然想方设法,在尽可能降低劳动占有和劳动消耗的条件下,争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与之相适应;经 营者还必须兼顾体育的社会效益,要服务对路,增添花色,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档次,满足人们丰富多彩的体 育需要,唯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更长远的经济效益。

目前,在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是那些由中外合资、外商独资及其他国内大公司,个人投资兴办的一些商业性 俱乐部、网球馆、高尔夫球场、体育健身娱乐中心等体育产业。这些投资主体的共同特征是自主经营,自负盈 亏,独立核算的经营主体,他们经营体育的'目的动机是显而易见的。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占领市场,一些有 远见的投资者似乎并不急功近利而是在提高体育的社会效益方面下功夫,像高薪聘请外藉球员、本国优秀运动 员,以及培养二、三线梯队等,目的当然是服务于经济效益。

有人认为,体育劳务产品和其他产品不一样,是精神产品,具有公益性,即使是进入市场的部分也是坚持 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相结合,以社会效益为主。不错,体育劳务产品是精神产品,具有公益性,但体育产品之 所以能走向市场,成为商品,从某种角度而言,恰恰是因为它的公益性。广泛的社会性、权利性、公正性,才 使得体育劳务产品具备了交换的价值。

综观当今体坛,高水平的运动竞赛已成为一种金光闪闪的商品。一些大商家、公司、企业纷涌而上,竞相 为之大洒金钱。他们的目的和动机当然不是为了实现体育的公益性,而是把体育的公益性、社会性当做可利用 的手段,通过现代传播媒介,让体育充当出色的广告载体,获取超额利润。像每年为体育投入3000万马克的奔 驰公司的信条就是:对体育界投入的钱越多,获取的利润越多。

可以说,正因为有了体育劳条创造精神产品的这种广泛的社会性、公益性,才有了商家争先恐后的投入, 带动了广阔的市场需求,才有了体育市场的开辟和繁荣,也使得体育商品的价格扶摇直上。就拿奥运会的电视 转播权而言,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售价2.78亿美元,1988年汉城奥运会为4亿美元,19亚特兰大奥运会是7 亿美元,身价之高令人咋舌。

再拿发行体育彩票来说,当今许多国家都把发行体育彩票作为扶持体育事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它能在极短 的时间内迅速筹集大量的资金,靠的就是体育竞赛商品的价值,其使用价值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公益性,因而 深受人们的喜爱,并给体育带来滚滚财源。我国“自1994年3 月起,截止到1996年底,已顺利发行了22亿元的 体育彩票,除百分之五十直接用于返奖外,共筹集资金6.6亿元。”〔2〕主要用于落实奥运争光和全民健身计 划,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此可见,就微观而言,在体育产业的经营开放中,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社会效益,这是一种 客观存在,是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的必然结果。就目前而言,我们只有承认这个事实,才能充分显示“谁投资, 谁所有,谁受益”的体育改革精神,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关心体育,投资体育,促进体育商业化的发展,为最终 实现体育的社会效益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从宏观而言,发展体育产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体育为人民服务,为国民经济服务的宗旨,必须把社会效 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服从服务于社会效益。

从宏观而言,体育产品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不能作为商品推向市场,诸如学校体育、职工体育,其基本任务 是解决人口素质问题,福利性、义务性突出。像人们健身必备的基础设施投资大、周期长、收益慢,若按市场 经济规律自由支配,其生产建设将无法进行。这就需要国家无偿投入,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渐增加投入 的比重。这一点我国体育法第41条已做了明文规定,即“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 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 这里充分显示了人民政府把体育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无疑是英明正确的举措 。但笔者认为这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范畴。与微观领域的产业经营开发,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并不冲突。 我们鼓励微观搞活,追求经济效益、赚取更多的利润,这并非坏事。国家可以通过宏观调控的办法从经营者手 中提取丰厚的利润,再把它投资到体育的福利性方面去,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样既可以减轻国家的财 政负担,又可以加速体育商业化进程,使体育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三、体育社会效益能否实现,体育产业能否健康发展,并不取决于经济活动本身,而取决于法制 的健全和完备,取决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

在有些人看来,如果在体育产业发展中,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势必会产生唯利是图、斤斤计较、金 钱至上、腐朽堕落等不良风气,就会牺牲体育的社会效益,也不利于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而把社会效益放在 首位,上述问题似乎就可以避免。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众所周知,西方许多国家把追求利润当作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归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顾体育的 社会效益。比如,在全民健身方面,我们推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美国推出《健康公民》,加拿大 推出《积极人生》,英国推出《90年代体育――迎接新的地平线》……他们颁布的时间似乎比我们更早。在计 划的操作实施方面,我们有实施的步骤,他们更有完整的目标体系。以美国的《健康公民20》为例,该计 划700多页,通篇都是对实施目标的陈述,其中包括3个总目标,22个子目标,47个次子目标和300个再次一级的 目标。 这些规定似乎并不亚于我们。

至于体育产业能否健康发展,也不取决于经济活动本身。我们国家坚持把体育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样产 生了为名利服用兴奋剂,为了金钱而弄虚作假、招摇撞骗等问题,同样不可避免地滋生了拜金主义思潮。这都 有力地说明了,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大潮面前,体育产业能否健康发展,追求经济效益是否就必然牺牲社会 效益,并不取决于经济活动本身是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还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而是取决于法制的健全完备 。市场经济是利益的经济,同时又是法制的经济。在微观经营中,谁都可以为追逐利润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但前提必须光明正大、遵纪守法。这就要求在微观搞活的同时,国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即通过制定实 施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去引导、规范人们的利益行为,再配之以有效的监督,就能妥善地处理宏观与微观 领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联系。

总之,在看待和处理体育产业发展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时,一定要注意,从思想观念上摆脱“ 左”倾思想的束缚,从理论研究上分清宏观与微观不同的领域。

注释

〔1 〕赵钢《关于我国对外开放的体育场馆实行经营型管理问题的研究》《体育科学》1995(2):9

〔2 〕天津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科学研究所编辑《国家体委发布体育彩票的公告》《全民健身工作情况》19 97.9.10

篇7:论文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性

论文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性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张力是文化的'主要矛盾,市场经济下文化的社会功能日益被个人功利所挤兑,文化的功能又走向了另外一方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是文化本性的客观要求,但这一客观要求的对象过程是一个自觉而艰难的过程.

作 者:黄明理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阴,223001 刊 名:广西社会科学  PKU英文刊名:GUANGXI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6) 分类号:G05/124 关键词:文化   功能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篇8:加强广西地方文献书目工作,努力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效益

加强广西地方文献书目工作,努力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效益

邓小平同志指出:“思想文化教育生产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标准,它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尽全收集本地区的地方文献资料,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是省市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任务和馆藏特色的重要标志。地方文献与一个地区的各项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制订地区发展规划,开发地方资源,发展地区优势,到规划旅游事业,发掘地方特色产品,修复保护名胜古迹,研究地方历史、人物以及编纂地方史志,都离不开地方文献。近几来年,随着四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地方文献工作已为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中最活跃的部分。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深深感到仅仅依靠传统图书馆目录,已不能适应地方文献读者日益增多的形势,要尽力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藏书资源,进一步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必须改进和加强地方文献的书目工作,从而更好地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其理由是:

第一,地方文献具有内容广泛、时间跨度大、文献类型多样等特点。传统的图书馆目录是以一书一刊为著录单位,只能从宏观上反映地方文献馆藏,而对分散在大量古今图书和报刊之中的地方文献知识信息,则需通过书目对其作出全面、系统、充分的揭示,使潜在的地方文献知识信息进入流通领域,为读者所认识和利用,才能使这些知识信息的价值得以实现。

第二,只有依靠书目才能做到地方文献资源共享。一个馆对本地区的地方文献的收藏是无法“尽全”的,总有部分缺藏的文献可能收藏在其他图书馆或有关单位。为了向读者提供最完全、最系统的地方文献,提高地方文献的利用率,就必须开展馆际间的协调和协作,使这些地方文献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做到资源共享,书目则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必要手段。

第三,只有依靠书目,才能做好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如地方文献收集工作要通过书目了解历史上本地区出版了多少文献,本馆收藏了哪些,缺藏的收藏在哪里,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有计划、有步聚地进行收集补充工作。收集人员常常需要自己动手编制书目。地方文献的整理和保管也要借助书目了解文献的情况,以甄别其是否属于地方文献,书目更是为地方文献读者服务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必须依赖书目熟悉了解地方文献,才能得心应手地解答读者咨询。在解答咨询的过程中也常常可以形成某个专题地方文献书目。有了书目做指引,减少了读者查找资料时大量翻阅的盲目性。

有利于地方文献的保存。地方文献书目亦可为使用电子计算机存储和检索地方文献知识信息做好准备工作。

广西地方文献书目,最早见自清代谢启琨编纂的嘉庆《广西通志・艺文略》,该书所录始自后汉陈钦,止于清嘉庆五年,历时将近二千年,共收录桂人著述及有关广西的著述五百零六种(其中桂人著述二百四十六种,有关广西的著述二百五十九种)。1928年蒙起鹏编《广西近代经籍志》,又补录清代乾嘉以后百余年间的广西著述四百五十余种。该书体例较为详备,有作者介绍及内容提要,并注明文献的存、佚、收藏地点,至今仍广为应用。1934年广西统计局编《广西述作目录》,共收录广西地方文献二千五百四十八种,其中期刊七十九种,未刊本五百余种,虽体例不详,然足见编者刻意搜求之苦心。此后五十多年来,全面、大型的广西地方文献书目尚未见有。因而在前人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和编辑全面、系统反映广西地方文献大型书目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在我们的肩上。同时,还要根据当前社会各方面利用和研究地方文献的需要,编制各种不同类型的地方文献书目、索引,从不同方面和各个角度反映地方文献,提供系统、完备的地方文献书目,为充分发掘、利用地方文献资源创造条件。

1.编制馆藏地方文献目录。它是为报导一个图书馆所藏地方文献情况而编的,是地方文献书目工作的首要工作,亦是编辑联合目录的基础。例如,桂林图书馆于六十年代初期编印了《馆藏地方文献目录》。1987年与广西通志馆联合扫印了《桂林图书馆藏地方文献目录》和《广西区图书馆藏地方文献目录》,反映了两个馆地方文献收藏情况,便利了馆外读者使用,备受欢迎。

2.编辑地区性地方文献联合目录,系统反映本地区有关单位收藏地方文献资料的总藏和分布情况。正在编制的由广西通志馆牵头,广西区图书馆、桂林图书馆、广西档案馆、广西博物馆、广西师大图书馆等十单位参加的《广西地方文献联合目录》,包括了方志、地方文献图书、报刊三个部分。为了保证联合目录的质量,事前要制定详细的计划,确定收录范围,著录事项等,要求参加单位抄送著录统一,准确的馆藏目录,汇编工作要认真负责,并要编制辅助索引,提高其检索功能。其次、编制地区性联合口录,应以反映本地区所藏文献为主,但对本地区缺藏方志、报刊和其它史料,则应突破地区的界限,反映外省图书馆的馆藏,可通过查阅全国性联合目录和其他图书馆馆藏目录获得线索,加以注明。这样做,可以扩大和丰富地区性联合目录收录文献的品种,使其做到“尽全”反映。由广西区图书馆和桂林图书馆联合主编的《广西文献名录》(方志部分由广西通志馆主编)收录了两馆所藏内容论及广西及广西人著述四千余种,对作者及文献内容作了简介,著录了收藏单位。这两部书目将继往开来,成为检索和了解建国前广西地方文献的重要工具书。不足的是前着是以两馆藏书为主,后者虽有十个单位参加,但仍不能说己将广西文献罗致无遗。最好能在此基础上,将存世的未收进两书目的或历史上存在过,现已佚的出一补编,以供搜求和研究之用。再有,这两个书目均是反映建国前的广西文献,建国后的广西地方文献书目尚待编辑。

目前己编出的小型联合目录尚有广西通志馆的《广西方志总目录》和广西民族学院图书馆编印的《广西历代文人著述目录・广西历代文人著述馆藏联合目录》可供利用。此外,《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广西部分,则反映了全国各大图书馆收藏广西方志情况。是一部查检方志的重要工具书。

3.编制各种反映地方特点的专题书目、索引,诸如自然资源、物产、民族、风俗民情、文化、教育、名胜古迹、人物传记及著述等等。

广西地处边陲,文化发展较迟,但历史上人才辈出,他们在广西历史上创造了业绩,写下了光辉灿烂的 篇章。地方人物资料是研究地方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民族史等不可缺少的重要参考资料,如能将散见于各种史籍中的有关人物资料编成索引,即可为查考地方人物提供便于检索的工具。亦可选择主要人物编辑个人生平及著述研究资料,积少成多,形成地方人物研究系列专题书目。

方志,是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如能将广西方志中的内容分门别类编成专题索引,也是极为有用的。

桂系军阀和桂林文化城均是当前研究的热门课题,我们也应编出有份量的书目、索引。

编辑专题书目、索引,在资料收集上要“全”、“精”,要能给读者提供某个专题的全面、完整的信息,才会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4.编辑地方文献资料索引。收录的范围有报刊和图书两部分。这项工作应以查阅本地区出版的图书、报刊为主,对外省出版的重要报刊、图书亦可涉猎一遍,如《东方杂志》、《民俗》、《申报》、《珠江日报》以及丛书、类书等等,将有关地方文献的篇、章作出分析著求。本地报刊收藏不全的应设法到外地查补。在资料收集工作开始之前,先要确定收录内容范围,决定取舍的标准,拟定一个合适的分类表,边收录边注意分类,对有些仅从标题上反映不出类别的,应及时查看原文,做出注释,以免作重复工作。

地方文献资料索引的编制是一件较为浩繁,但又十分重要的工作,必须安排专人,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5.编辑图象目录。有关地方的历史照片、图录,是馆藏中比较缺乏的。我们在咨询工作和编辑专题资料时,注意从各种书刊、画报中查找,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图象资料收集工作,编制图象目录索引,并尽量翻拍成照片,集中分类编排,以丰富地方文献馆藏和提供读者参考。

6.编辑整理地方文献史料。可根据本地区的`历史事件、人物、物产、灾害、文化、教育等编辑专题资料汇编,亦可加以整理编辑成专题资料。专题资料是汇编原始文献或对原始材料经过整理编辑而成,资料集中,参考价值较高。如桂林图书馆编辑的《西南剧展》、《桂林文化大事记》,广西区图书馆编辑的《广西自然灾害资料》、《广西气候史料》、《粤西诗载篇名及作者简介》等。编印此类资料,需要较多经费,一般要争取由出版社纳入出版计划,或与有关部门合作,既可解决经费问题,亦可解决人力问题,又提高编辑资料的质量和速度、如桂林图书馆与桂林文化研究中心合编的《桂林文化大事记》全书一百数十万字,由两单位六人参加,查阅近千册报刊书籍,用近两年时间完成。此书资料齐全、学术价值较高。

7.整理出版馆藏未刊稿本。桂林图书馆藏有一批广西历代学者文人尚未刊印过的稿本、抄本,其中有的还是极有价值的。应组织馆内外力量,共同合作,加以整理出版。如《况氏丛书》抄本,《陈宏谋家书手札》等。

广西的地方文献书目工作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有许多工作等待我们去做。要做好地方文献书目工作.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领导重视,这是搞好地方文献建设和书目工作的关键。领导重视表现在机构设置、人力配备和经费保证三个方面。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设立专门机构―地方文献部或历史文献部,实行一条龙管理。条件尚不具备的馆,至少应设立地方文献组。成立专门机构后,要配备适当人力,分工负责各项工作。要把地方文献书目工作当作提高图书馆社会效益的重要措施来抓。书目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事业心,热心地方文献工作,熟悉地方历史、人物、掌故及地方文献等情况,要有一定的书目工作专业知识。书目编辑工作要有紧迫感,才能抓紧时间,快出成果。同时,要有适当的经费保证。目前,由于书价上涨等原因,公共图书馆普遍感到经费紧张,但地方文献是省市图书馆藏书建设重点,应拨出相应的经费专门用于地方文献的征集采访。只有加强地方文献收集工作。才能不断丰富地方文献馆藏,也才能编出高质量的书目。同时,亦要有一定的经费用于地方文献书目索引的编印工作。

2、地方文献书目工作要讲求效果。书目选题要切合社会需要,注重书目质量,各种类型的书目收录资料要完备,揭示要深化,编排要严谨。要完善书目手段,编制辅助索引,便于读者从不同角度利用书目。要舍得花人力,编辑质量高、有长远使用价值的书目。书目出版后,要注意调查使用效果,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书目编制工作。

我们图书馆工作人员特别是第一线工作人员,要熟悉和掌握已有的地方文献书目索引,善于运用这些工具解决读者的不同需要。还要向读者宣传推荐,使读者也能在研究工作中自觉运用书目,充分发挥书目的作用。

3、地方文献书目工作要加强协作。有些大型地方文献书目,它所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常常不是一两个馆所承担得起的,非实行通力合作不可!如即将出版的《广西地方文献联合目录》,我们早就认为应该编制了,但多年来始终实现不了。1986年,由广西通志馆牵头,广西区图书馆、桂林图书馆等十单位参加,编辑经费由通志馆负责,并纳入出版计划,从抄送各馆馆藏目录到汇编合成,仅用了一年时间。同时。在正式出版之前,把收藏地方文献较多的一些单位的馆藏目录先行打印下发,以应急需,受到各市、县修志办及学术研究单位的欢迎。其实。拥有地方文献资料的远不止这十个单位,比如各市、县图书馆、博物馆、文管所、,挡案馆等都收藏有不同数量的地方文献资料,有的还是相当难得的珍贵资料,假如这种协作能扩大到全区各市、县的范围,使这些单位所收藏的资料都能发掘出来,那么,《广西地方文献名录》和《广西地方文献联合目录》所收录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和完善,这些资料的提供使用和所产生的社会效益,那就更加不可估量了。

参考文献

1、《目录学概论》 (中华书局 1982年)

2、《地方文献书目工作略论》 (图书馆学刊 1983年4期)

3。《广西通志・艺文略》 (谢启琨)

4、《广西近代经籍志》 (蒙起鹏)

5、《广西述作目录》 (广西统计局 1934年)

〔出处〕 图书馆界 1989(1)

篇9:谈森林分类经营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谈森林分类经营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对比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前后郎乡林业局森林资源现状,论述了搞好森林分类经营在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产生的巨大作用.

作 者:许春菊 刘江滨 XU Chun-ju LIU Jiang-bin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第二森林调查规划设计院 刊 名:林业勘查设计 英文刊名:FOREST INVESTIGATION DESIGN 年,卷(期): “”(1) 分类号:F3 关键词:森林   分类经营   三大效益  

篇10:匈牙利蒂萨勒克工程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匈牙利蒂萨勒克工程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减轻2006年年初区域洪水的'影响只是最初预见的匈牙利蒂萨勒克多目标工程众多的社会效益之一.介绍了工程大坝先前的设计和施工情况以及运行经验,着重强调了环境效益.

作 者:I.帕多斯 马元E  作者单位: 刊 名:水利水电快报 英文刊名:EXPRESS WATER RESOURCES & HYDROPOWER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7 28(22) 分类号:X24 关键词:大坝   工程生态环境   社会影响   效益分析   匈牙利  

论文技术路线

写研究报告300

如何才能写一份合格的商业计划书

投资申请报告怎么写

部门资金申请书怎么写

大学生创业基金申请书怎么写

可行性研究报告怎么编写

建议书怎么写

学校活动经费申请报告怎么写

如何编写创业计划书?

项目的社会效益怎么写
《项目的社会效益怎么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项目的社会效益怎么写(精选10篇)】相关文章:

简历内容合理安排2022-05-30

项目可行性报告怎么写2023-09-08

项目申请书怎么写2022-05-06

java实训心得体会感想2022-08-26

写公司的年终总结2023-10-22

建议书的格式怎么写2023-09-28

环保的申请报告怎么写2022-05-06

应用文写一篇公告范文2023-12-30

向领导请示范文2024-01-11

研究报告提纲怎么写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