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立爽口含滴丸”为你分享8篇“平天下的前是什么”,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平天下的前是什么
《礼记》简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篇2:平天下先治国诗歌赏析
平天下先治国诗歌赏析
【原文】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鉴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译文】
之所队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已及人的“絜矩之道”。
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絜矩之道”。
《诗经》说:“使人心悦诚服的国君啊,是老百姓的父母。”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诗经》说:“巍峨的南山啊,岩石耸立。显赫的尹太师啊,百姓都仰望你。”统治国家的人不可不谨慎。稍有偏颇,就会被天下人推翻。《诗经》说:“殷朝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还是能够与上天的要求相符的。请用殷朝作个鉴戒吧,守住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是说,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德行。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给使用,德是根本,财是枝末,假如把根本当成了外在的东西,却把枝末当成了内在的根本,那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益。所以,君王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会聚在一起。这正如你说话不讲道理,人家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来回答你;财货来路不明不白,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地失去。
《康浩》说:“天命是不会始终如一的。”这就是说,行善便会得到天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楚书》说:“楚国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善当作宝。”舅犯说,“流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仁爱当作宝。”
《秦誓》说:“如果有这样一位大臣,忠诚老实,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但他心胸宽广,有容人的肚量,别人有本领,就如同他自己有一样;别人德才兼备,他心悦诚服,不只是在口头上表示,而是打心眼里赞赏。用这种人,是可以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的,是可以为他们造福的啊!相反,如果别人有本领,他就妒嫉、厌恶;别人德才兼备,他便想方设法压制,排挤,无论如何容忍不得。用这种人,不仅不能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而且可以说是危险得很!”因此,有仁德的人会把这种容不得人的人流放,把他们驱逐到边远的四夷之地去,不让他们同住在国中。这说明,有德的'人爱憎分明,发现贤才而不能选拔,选拔了而不能重用,这是轻慢:发现恶人而不能罢免,罢免了而不能把他驱逐得远远的,这是过错。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难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所以,做国君的人有正确的途径:忠诚信义,便会获得一切;骄奢放纵,便会失去一切。
生产财富也有正确的途径;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这样,财富便会经常充足。仁爱的人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没有在上位的人喜爱仁德,而在下位的人却不喜爱忠义的;没有喜爱忠义而做事却半途而废的;没有国库里的财物不是属于国君的。孟献子说:“养了四匹马拉车的士大夫之家,就不需再去养鸡养猪;祭祀用冰的卿大夫家,就不要再去养牛养羊;拥有一百辆兵车的诸侯之家,就不要去收养搜刮民财的家臣。与其有搜刮民财的家臣,不如有偷盗东西的家臣。”这意思是说,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做了国君却还一心想着聚敛财货,这必然是有小人在诱导,而那国君还以为这些小人是好人,让他们去处理国家大事,结果是天灾人(ren)祸一齐降临。这时虽有贤能的人,却也没有办法挽救了。所以,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注释】
(1)老老:尊敬老人。前一个“老”字作动词,意思是把老人当作者人看待。
(2)长长:尊重长辈。前一个“长”字作动词,意思是把长辈当作长辈看待。
(3)恤:体恤,周济。孤,孤儿,古时候专指幼年丧失父亲的人。
(4)倍:通“背”,背弃。
(5)絜(xie)矩之道:儒家伦理思想之一,指一言一行要有示范作用。絜,量度。矩,画直角或方形用的尺子,引申为法度,规则。
(6)乐只君子,民之父母,引自《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le),快乐,喜悦。只,语助词,
(7)“节彼南山……”:引自《诗经·小雅·节南山》。节,高大。岩岩,险峻的样子。师尹,太师尹氏,太师是周代的三公之一。尔,你。瞻,瞻仰,仰望。
(8)僇(lu):通“戮”,杀戮。
(9)“殷之未丧师……”:引自《诗经,大雅·文王》。师,民众。配,符合。仪,宜。监,鉴戒。,峻,大。不易,指不容易保有。
(10)此:乃,才。
(11)争民施夺:争民,与民争利。施夺,施行劫夺。
(12)悖:逆。
(13)“《楚书》”句:《楚书》,楚昭王时史书。楚昭王派王孙圉(yu)出使晋国。晋国赵简子问楚国珍宝美玉现在怎么样了。王孙圉答道:楚国从来没有把美玉当作珍宝,只是把善人如观射父(人名)这样的大臣看作珍宝。事见《国语·楚语》。汉代刘向的《新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14)“舅犯”句:舅犯,晋文公重耳的舅舅狐偃,字子犯。亡人,流亡的人,指重耳。晋僖公四年十二月,晋献公因受骊姬的谗言,逼迫太子申生自缢而死。重耳避难逃亡在外在狄国时,晋献公逝世。秦穆公派人劝重耳归国掌政。重耳将此事告子犯,子犯以为不可,对重耳说了这几句话。事见《礼记·檀弓下》。
(15)《秦誓》:《尚书·周书》中的一篇。
(16)断断:真诚的样子。
(17)休休:宽宏大量。
(18)有容:能够容人。
(19)彦圣:指德才兼备。彦,美。圣,明。
(20)不啻(chi):不但。
(21)媢(mao)疾:妒嫉。
(22)违,阻抑。
(23)俾:使。
(24)放流:流放。
(25)迸,即“屏”,驱逐。四夷,四方之夷。夷指古代东方的部族。
(26)中国,全国中心地区。与现代意义的“中国”一同意义不一样。
(27)命:东汉郑玄认为应该是“慢”字之误。慢即轻慢。
(28)拂:逆,违背。
(29)逮:及、到。夫(fu):助词。
(30)骄泰:骄横放纵。
(31)发身:修身。发,发达,发起,
(32)府库:国家收藏财物的地方。
(33)孟献子:鲁国大夫,姓仲孙名蔑。
(34)畜,养。乘(Sheng):指用四匹马拉的车。畜马乘是士人初作大夫官的待遇。
(35)察,关注。
(36)伐冰之家:指丧祭时能用冰保存遗体的人家。是卿大夫类大官的待遇。
(37)百乘之家,拥有一百辆车的人家,指有封地的诸侯王。
(39)聚敛之臣:搜刮钱财的家臣。聚,聚集。敛,征收。④长(zbong)国家:成为国家之长,指君王。
(40)无如之何:没有办法。
【读解】
这是《大学》的最后一章,具有结尾的性质。全章在阐释“平天下在治其国”的主题下,具体展开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一、君子有絜矩之道。二、民心的重要: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三、德行的重要:德本财未。四、用人的问题: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五、利与义的问题: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所谓絜矩之道,是与前一章所强调的“恕道”一脉相承的。如果说,“恕道”重点强调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将心比己方面,那么,“絜矩之道”则是重在强调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方面。如孔子对季康子说:“当政者的德行好比是风,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只要风吹草上,草必然随风倒伏。”(《论语·颜渊》)世道人心,上行下效。关键是看你说什么,提倡什么,做什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袖的力量更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当政治国的人必须要有“絜矩之道”。
关于民心的重要性,已经是古往今来都勿庸置疑的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不过,道理虽然是勿庸置疑的,但纵现历史,却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才会有王朝的更迭,江山的改姓,当政者“为天下僇”。
德行是儒学反复记述、强调的中心问题之一。把德与财对举起来进行比较,提出“德本财未”的思想,尽管从儒学的全部治国方略来看,也有“先富后教”(《论语·子路》)、“有恒产者有恒心”(《孟子·膝文公上》)等强调经济基础的思想,但总的说来,重精神而轻物质,崇德而抑财的倾向仍是非常突出的。
正因为“德本财末”,因为德行对于治国平天下有第一位的重要作用,所以就牵涉到一个用人的问题。而在用人的问题上,同样是品德第一,才能第二。对于这一点,《大学》不厌其烦地引述了《尚书·秦誓》里的一大段话,说明一个人即使没有什么才能,但只要心胸宽广能容人,“宰相肚里能撑船”,便可以重用。相反,即使你非常有才能,但如果你嫉贤妒能,容不得人,也是危害无穷,不能任用的。所以,“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当政治国的人必须要有识别人才的本领。
与“德本财末”密切相关的另一对范畴便是“利”与“义”的问题。
为了阐迷“利”与“义”的关系问题,《大学》提出了“生财有大道”的看法,即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这是一段很富于经济学色彩的论述,浅显易懂而勿庸置疑。值得我们注意的倒是下面的两句话:“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以财发身”的人把财产看作身外之物,所以能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就像著名的列夫·托尔斯泰那样,解散农奴,实行自身禁欲,以实现良心与道德的自我完善,“以身发财”的人爱财如命,奉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原则,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或贪赃枉法,铤而走险,或贪婪吝啬如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等。都是“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所以,还是“以财发身”,超脱一点好。
总起来说,这一章收束《大学》全篇,内容丰富,包含了儒学的不少重要思想。我们将会看到,这些思想在《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中还有反复的论述和展开。
篇3: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解释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篇4:又笨又慢平天下读后感
“年少不懂曾国潘,读懂已是泪满面”,突然看到一句这样的话,确实如此,曾国潘,绝对不是一个聪明人,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自由勤奋好学,一般是这样介绍他的童年,而不是那些小时候就写诗作画那种,却是那种通宵背书,背到床底小偷都会了,他还不会那种。从后面他的经历也可以看出,考了七次才中举,可以得知他就以“勤奋好学”出名。
“迟钝”也是一种优势。该书多次说明,跟曾国潘讲话,他会反应迟钝,甚至是出了名的迟钝,左宗棠知道情况都是跟他说一个问题,然后过了一天再来听答案。这种人,说实话,现在肯定被很多人嫌弃,甚至我也是,这种人真笨,做事效率低,然而,他却有个正确的方向,还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在多次给穆彰阿写文章,想因此攀关系升官,最后穆彰阿给他的坚持打败,同时后面还强调,他的文章实在写得太差,不是因为文采的原因帮助他,而是因为他的坚持。
这世上,聪明人和笨人的数量应该差不多的,而有些聪明人,因为自己的“小聪明”而沾沾自喜,贪图小便宜,做事不踏实,最终,把自己耍了。而笨人呢,有些笨人知道自己笨,有努力,而因为目标不明确,方向不对,最终糊涂了自己,最终只能打动自己。
自认为,自己属于聪明那类,而并不想这样,因为依仗自己的聪明,容易让自己迷失方向,让自己贪图便宜,走捷径,一切的捷径,都要还的。需要的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像曾国潘一样,忍受一次又一次痛苦,最终换来的,是名副其实的“晚清中兴第一名臣”。
而曾国潘的忠臣,有待考虑,目前的社会,是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可以发挥,就完全可以更改,我们不该死守一处战地,“知其不可而为之”是钻牛角尖所为,最终结束就甩一句“反正不关我事,我尽力了”。不过,这样也不能怪曾公啦,毕竟,那时社会所致,孰人晓得大清灭亡在于制度,只是反观当下,做人应该理智点,应该有所创新型。
尼采说:“杀不死我的,将使我更强大”,曾国潘在经历了人生的大挫败后,毅然选择了前进,或许是因为他信奉程朱理学,失败的时候冷静思考,忍气吞声,最终忍得了,等得起,守得住,成就一流的“大智慧”。
一件事,做一天不难,做三年五年也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曾国潘坚持一件事是――写日记,从三十一岁开始,以圣人标准要求自己,从早到晚,检查自己的一举一动,记录自己各种事,深度解析自己。本来,曾国潘不仅事个笨人,还是一身毛病的人,抽烟、好色、脾气暴躁等等,而他每天都在进步,以圣人标准要求自己,最终都改了。
曾国潘,最终拯救不了大清,而用一生,成为了许多人的楷模,留下了流传千古的精神。
篇5:又笨又慢平天下读后感
我这个人比较喜欢侃侃而谈,从天南海北,到古往今来。信手掂来,挥之即去,上蹿下跳,不可一世,直到他们很真诚的对我说:劳您驾,歇会吧,看的书多了,本心上其实不太愿意给别人推荐书,因为每个人对阅读的感受都不一样,可能我看的废寝忘食,旁人觉得索然无味。但是对于这本书,这个我心中的圣人,我无论如何也得谈谈......
《春秋左氏传》中,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古往今来,能做到这三点的,只有两个半,一个是孔夫子,一个是王阳明,另外那半个,是曾国藩。我其实可以很负责的说,从天资的角度,曾国藩甚至不如一个普通人,有个很经典的笑话,曾国藩整夜背书,背了一夜还没背下来,结果躲在房梁上的小偷都背会了,实在受不了了,从房梁上跳下来对曾国藩说:就你这个智商,别考科举了。由此可见,曾文正公,是个名副其实的笨小孩。但是,从达成的高度来讲,曾国藩并不输给任何人,甚至是王阳明。
我开始看《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正是因为看了阳明心学的经典《传习录》。王阳明的成功,是因为他有卓绝的天资,他实在是太聪明了,融会贯通,自成一体,有了自己的体系。但是曾国藩不同,他的成功,完全是靠着自己的努力,这种努力,并不是盲目的,他时刻都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心里,也始终有一股力量在支持着他,这种目标和力量,就是现在很多人都一知半解的儒学精华:诚。
《大学》中,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称为“三纲八目”。宋代的儒学大师张载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和三纲八目成了日后无数读书人的精神坐标,曾国藩就是通过:读后感・诚,不断的吸取儒学传承两千余年的精髓,虽然受天资限制,未能像王阳明一样将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却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称为了清代末期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通过不断的'坚持,从来没想过放弃,虽然步履蹒跚艰难,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仔细的想一想,其实曾国藩做的,比执着还要执着,这种常人做不到的执着,就叫做纯粹。纵观曾国藩的一生,从未想过投机取巧,从参加科举考试走上仕途,到最光辉的时刻:熬死太平天国,到最后的审理刺马案,慢慢来,这三个字,伴随他一生,脚踏实地,不曾动摇,所以曾国藩超越了同时代的聪明人,成就不世之功。
其实曾国藩和王阳明的成功,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都是中华文明之花的顶级绽放。我痴迷国学,并且总是不遗余力的想去影响更多的人去了解,去喜欢国学的经典和魅力,每当有人问我的时候,我都会举曾国藩的例子,因为曾文正公用事实告诉你,只要按照他的模式,一步一个脚印,可以将一个资质平庸的人锻造成圣人,哪怕只是半个圣人。这种圣人,不是只存在于书本的,这种圣人是鲜活的。
天下之至拙,可胜天下之至巧。
篇6:《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读后感
《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读后感
仅从资质论,曾国藩和历史上的其他伟大人物无法相比。但以人生成就论,曾国藩不会逊色任何人,包括王阳明。
曾国藩自幼读书就用笨功夫,不读懂上一句,绝不读下一句,一篇文章连读几十遍才勉强成诵,连躲在床底下的小偷,都忍不住钻出来替他背了一遍;当了翰林后,为了见上军机大臣穆彰阿一面,他天天写诗文呈送,一连被拒了13次,最后硬是把穆彰阿给感动了。
曾国藩做任何事都不投机取巧,打仗更是将这种“尚拙”的哲学发挥到了极致。曾国藩打仗从没有用过锦囊妙计,而是信奉“结硬寨,打呆仗”,日日不断地垒墙挖沟、筹备火炮,绝不主动出击,直到把太平军困得人心惶惶、士气全无,再攻城,最终用四场胜仗彻底解决了太平天国这个大患。
曾国藩做事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快。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死功夫,不留隐患,日积月累,便无人可以超越。
就如我们第六人民医院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镇小医院,发展到二级乙等综合医院,再从二级乙等发展到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但在我们医院领导的带领下扎扎实实,从三基理论,基本实践能力抓起;从筹备专家人才队伍,到快速扩展专科建设,从以前只有简单的内、外、妇科起,到现在的市级重点专科、骨科,神经外科,消化内科,血透中心,以及填补周边空白的儿科等等。在医院领导和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先进的医疗设备已经大大超越了周边医院,走入了全市的前列。
曾国藩深谙“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的道理:不走捷径、扎实彻底、一步一个脚印,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最终超越了同时代的所有聪明人。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无论你是资深的专家还是一个普通的员工,要想谋生存求发展,都应该尽心尽责,尽自己最大努力不断进步,工作没有捷径,只有把每一件工作中看起来很小的事情都做好,做精,做细,做实,我们的工作才能出成绩,我们自身的能力也才能有所突破。面对新的发展与变化,用药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而且面临药品零差价供应,我们医院药房如何转变职能、拓宽药学服务的'内容、转变药学人员的思想观念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是对医院药房发展的一个挑战。我们只有在提高药房人员素质,提高药房窗口服务,做好药物咨询工作上下功夫,更要求药房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善于与患者交流、沟通,强化服务意识,从而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脚踏实地,勤奋的人最终要比那些利用自己的小聪明投机取巧的人更有成就。只要我们在自已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认真努力,永远保持积极主动的工作热情,完美的完成领导交给的每一项工作任务,才能真正体会到工作带给你的乐趣,并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药剂科朱建红 供稿
篇7:《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读后感
仅从资质论,曾国藩和历史上的其他伟大人物无法相比。但以人生成就论,曾国藩不会逊色任何人,包括王阳明。
曾国藩自幼读书就用笨功夫,不读懂上一句,绝不读下一句,一篇文章连读几十遍才勉强成诵,连躲在床底下的小偷,都忍不住钻出来替他背了一遍;当了翰林后,为了见上军机大臣穆彰阿一面,他天天写诗文呈送,一连被拒了13次,最后硬是把穆彰阿给感动了。
曾国藩做任何事都不投机取巧,打仗更是将这种“尚拙”的哲学发挥到了极致。曾国藩打仗从没有用过锦囊妙计,而是信奉“结硬寨,打呆仗”,日日不断地垒墙挖沟、筹备火炮,绝不主动出击,直到把太平军困得人心惶惶、士气全无,再攻城,最终用四场胜仗彻底解决了太平天国这个大患。
曾国藩做事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快。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死功夫,不留隐患,日积月累,便无人可以超越。
就如我们第六人民医院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镇小医院,发展到二级乙等综合医院,再从二级乙等发展到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但在我们医院领导的带领下扎扎实实,从三基理论,基本实践能力抓起;从筹备专家人才队伍,到快速扩展专科建设,从以前只有简单的内、外、妇科起,到现在的.市级重点专科、骨科,神经外科,消化内科,血透中心,以及填补周边空白的儿科等等。在医院领导和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先进的医疗设备已经大大超越了周边医院,走入了全市的前列。
曾国藩深谙“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的道理:不走捷径、扎实彻底、一步一个脚印,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最终超越了同时代的所有聪明人。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无论你是资深的专家还是一个普通的员工,要想谋生存求发展,都应该尽心尽责,尽自己最大努力不断进步,工作没有捷径,只有把每一件工作中看起来很小的事情都做好,做精,做细,做实,我们的工作才能出成绩,我们自身的能力也才能有所突破。面对新的发展与变化,用药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而且面临药品零差价供应,我们医院药房如何转变职能、拓宽药学服务的内容、转变药学人员的思想观念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是对医院药房发展的一个挑战。我们只有在提高药房人员素质,提高药房窗口服务,做好药物咨询工作上下功夫,更要求药房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善于与患者交流、沟通,强化服务意识,从而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脚踏实地,勤奋的人最终要比那些利用自己的小聪明投机取巧的人更有成就。只要我们在自已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认真努力,永远保持积极主动的工作热情,完美的完成领导交给的每一项工作任务,才能真正体会到工作带给你的乐趣,并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药剂科朱建红 供稿
篇8:前、后
前、后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做一做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使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三者相比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第2页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做个游戏。咱们玩“老鹰捉小鸡”好不好?(师做母鸡,一生做老鹰,其他生做小鸡)
二、学习新知:
1、 师生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2、 师提问:我的后面是谁?
生1:是xxx。
生2:是班里的很多小朋友。
……
我在谁的前面?我前面是谁?我后面的3位小朋友是谁?
3、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4、 出示第2页主题图。
(1) 自己根据图画提出问题。
(2) 小组内解决问题。
(3) 在书上填写。
三、练习:做一做第2题。
1、 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2、 小组解决问题。
3、 在书上填写。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 故宫介绍的导游词
★ 介绍北京的导游词
【平天下的前是什么(共8篇)】相关文章:
母亲祝福语深奥2023-09-22
日本景点导游词范文2022-04-30
介绍河南清明上河园的导游词2023-07-29
和谐家庭事迹材料2002024-04-12
初中数学答案2022-05-06
桨声灯影里的母亲作文2023-09-13
一时多少豪杰前是什么及意思2022-06-09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2024-01-15
描写蛹的作文2023-01-01
既然选择了前方就只顾风雨兼程的励志美文2023-08-08